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2024-05-15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精选12篇)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1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所导致的病死率也直线上升, 成为老年人群的首要病因和死因。所以研究老年人群的用药情况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用药情况, 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将卡子湾社区中心2011年全年的门诊处方数据全部纳入研究, 总结出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用药规律, 从而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卡子湾社区中心2011年全年门诊处方数据920例, 其中含心血管疾病656例, 其中男344例, 占52.3%;女312例, 占47.7%。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69.5岁。统计并分析每张处方的病种和药物类别。

1.2 药物类别

分为西药 (包括钙拮抗剂、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调节血脂药, 以及利尿药、抗血小板聚集药) 、中成药复方制剂等。

2 结果

2.1 患病率情况

心血管疾病居老年人门诊患病率的首位, 为66.4%。心血管疾病性别和年龄组成 (表1) 。

2.2 社区医院临床诊断的心血管疾病 (表2) 。

2.3 药物类别使用情况 (表3) 。

2.4 心血管各类药物具体使用情况

CCB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 占47.0%, 其次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占25.3%, 而尼群地平、拉西地平、维拉帕米等却较少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倍他乐克, 占46.1%, 其次为比索洛尔, 占23.1%。其他类别中, 根据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 ACEI:赖诺普利 (40.9%) 、培哚普利 (27.3%) 、贝那普利 (18.2%) 、卡托普利 (9.1%) 、依那普利 (4.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 (40.0%) 、厄贝沙坦 (32.0%) 、缬沙坦 (20.0%) 。调脂药:辛伐他汀 (45.5%) 、阿托伐他泞 (22.7%) 、氟伐他泞 (18.2%) ;中成药复方制剂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各占20%) , 地奥心血康占15%、通心络、脉络宁、银杏口服液各占10%, 还有脑心通2.5%、生脉饮2.5%。其他治疗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胺碘酮、地高辛等。

3 分析与讨论

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与中青年人相比, 治疗方面存在其特殊性。许多老年人在其病情稳定时大多选择去社区医院就诊[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及肝肾功能的衰退, 会影响到药代动力学的各个方面, 比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均较一般人群减弱。结果造成药代动力学水平下降, 药物代谢能力衰减, 药物排泄功能减弱, 药物消除半衰期增加, 从而使很多药物在常规剂量甚至低于常规剂量时即可出现血液中药物浓度增加, 从而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本项研究认为, 在社区老年人中,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 而在老年人群中,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就是高血压。且高血压患者大多合并有冠心病。对于药物的应用目前仍以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为主, 它降压效果好, 药效快, 是很多血压较高患者的首选, 但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宜使用[3]。ACEI类药物对多种类型的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少, 如阿拉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但因药物价格问题, 造成中长效药物使用偏少。β受体阻滞药由于目前对其的研究评价较高[4], 目前使用情况较前明显增多, 次数较多的是倍他乐克, 因普奈洛尔突然停药可诱发多种疾病, 对于老年人不安全, 目前较少使用[5]。老年高血压首选CCB、ACEI作为一线用药, CCB有较好疗效。目前使用的CCB和ACEI的频率分列前2位。冠心病类药物使用情况, 目前一般均为联合用药, 多采用硝酸脂类、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联合使用, 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等问题, 治疗合并症[6]。在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 中成药复方制剂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7], 由表3可以看出, 中成药在心血管用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用量最多。但在使用中成药的同时我们仍建议患者与西药联合使用[8]。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中, 合并症与并存病的发生概率很高, 因此, 联合用药时之间的反应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摘要:目的 了解本社区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用药需求及联合用药情况等。方法 调查卡子湾社区中心2011年全年门诊处方数据920例, 其中含心血管疾病656例,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应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统计门诊处方数及门诊用药情况, 即药物品种、用药平均品种数、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品种数、药物使用频度。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6070年龄段居多, 且男性高于女性, 病种多数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用药最多的是中成药复方制剂、硝酸脂类、阿司匹林类, 钙拮抗剂, 每次就诊处方联合用药品种数为3.1种, 老年患者针剂使用比例为22.1%, 中成药使用比例为66.4%。结论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血管病用药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范, 中成药是目前使用首选药物, 但疗效有待商榷, 西药方面缺乏统一的使用指导, 联合用药不理想。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药物,门诊,处方,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蕾.10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1) :25-26.

[2]顾福灵.老年心血管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9 (3) :128.

[3]程蕴琳.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4) :259-260.

[4]方晗, 程晋芳, 倪国华, 等.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达标情况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的现况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 27 (3) :190-192.

[5]Von Haehling S, Doehner W, Anker SD.Nutrition, metabolism, andthe complex pathophysiology of cachexia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Cardiovasc Res, 2007, 73 (2) :298.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12) :1076-109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10.

[8]郭春梅, 吕吉元, 范春雨, 等.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9) :1009.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2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A社区的老人对该社区而言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群体,对养老、心灵关怀、居住、保险、医疗有着较大的需求,对该社区产生一定的压力。社区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以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

三、调查对象:A社区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四、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A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六、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三)、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社区仅仅靠国家政府筹集资金无法使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没有造血功能无法长久、有效的进行。

(四)、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虽然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中进行选择,虽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是这些都导致了人才队伍素质低下。但是政府、社区却未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未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制度考评。此外,社会缺乏加强对此方面人才教育的意识,即使进行培训,却因缺乏在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及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培训不到位。

七、方案具体内容:

实施的主体:1.政府,一方面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增强对此方面的宣传与设施等方面的投入;2.社区,一方面要培训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其中不仅包括社工,还包括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使其不仅获得相应的资质,同时能够在素质、质量、态度等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扩大广大志愿者的队伍,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力所能及服务。此外,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要优化老年人娱乐服务场所及设施,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得到满意的服务。

服务人群:A社区32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三无对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等)

服务方式:以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

按经济程度来划分:A.无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三无”老年人;B.有偿服务,针对的是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C.低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老年人。

按老年人自理程度分:A.社区针对那些能够自理的、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开设娱乐活动及场所、建设固定的娱乐服务、机构设施服务,使他们尽量到社区指定点接受服务、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使其得到较好的满足,以此来丰富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情感,进而让老年人告别孤单、抑郁,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B.社区针对那些不能自理、无法出户的老年人,可以培养训练一批专业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到老年人家里进行上门服务,使老年人的需求在家里也可以得到满足。

提供的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健康地度过晚年。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不再让老年人无权可依、无家可归,从而保证老年人能够安乐地度晚年。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培训、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从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丰富老年人的兴趣与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年人的孤独感,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大有裨益。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进而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扩充老年人的交往范围,从而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减少在角色互换时产生的不适应性,使其更好地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问、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服务,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理,为老年人情绪的纾解提供渠道,减少老年人抑郁的产生,使其能心情愉悦地生活。

11123824

周坤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报告

A社区的老人对该社区而言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群体,对养老、心灵关怀、居住、保险、医疗有着较大的需求,对该社区产生一定的压力。社区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以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其次,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但是有很多老人在物质上是富有的而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从而致使老年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恐惧、抑郁、自卑、多疑、生活满意度降低等。

另外,老年人作为为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群体,需要我们后辈们的尊敬、敬仰、重视;老年人的需求需要社会、社区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当老人心灵需要关怀时,社会、社区、社工应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中去。老年社工是社会工作者关注并且专注的工作领域,当社区老年人有需求时,社工应当积极采取帮助老年人实现自己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社工作为专业的工作者有义务更好的为老年人谋求幸福、满足。

虽然居家养老服务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现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被服务者及其家庭为曾享受或在享受一段时间后停止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现存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流于形式,而未实质性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抑或说是形式上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比较多,但是在实际服务中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迫切需要开展。而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只注重了老年人表面的需求,而未能真正的挖掘老年人内心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成度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老年人产生一种剥夺感,对所接受的服务产生失望,进而停止了此种需求。

2.社区老年服务场所及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老年人即使心里想要到社区进行文化娱乐,却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设备,进而减少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对其社会适应性及社会网络的支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足,如收入水平偏低、农村老年人生活缺乏保障等。

3.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以及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社区工作的岗位培训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虽然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物质上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等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被服务者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满意度的体现主要在于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日常照料、社区娱乐等方面。但是就目前而言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只能低层次的满足老年人表面的需求,却未深层次的挖掘、了解并解决老年人真正内在的问题及需求。此外,服务只是流于形式,而在提供服务时未将具体的服务真正落实到位,据调查了解:被服务者的不满意度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提供服务人群素质偏低、态度、质量以及志愿者人员不固定等方面。此外,居家养老体系目前缺乏一定的评估体系,导致社区无法抓住根源,真正的从源头抓起完善服务体系。

11123824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3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以及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养老问题日益突显,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也越来越重视[1]。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希望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苏州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早在1982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18年。而近十年来,苏州60岁以上老人已有131.7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7%,并且每年还在以4-5万的速度净增。苏州面临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的严峻形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目前苏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为了了解这些问题,对今后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内容:培訓统一的调查员,并组织老年人群填写“苏州市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家庭健康需求”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凡属本市区年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市共随机抽样调查710例。

三、方法:采用定量调查方法。根据本市区居住条件,分别选出市区3个街道办事处为调查样本计划调查数,并确定计划调查数。

由上表可见,大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子女比较孝顺,因此希望在家里养老的老年人居多。和周围的朋友及邻居相处比较融洽,认为朋友及邻居不易相处的人很少。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按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未来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生病没足够的钱治疗、生活没人照顾、子女以后不孝顺;86.9%的人目前都没雇佣小时工和保姆;当老年人有心事的时候一般向配偶、子女倾述;平时愿意参加的老年活动项目是散步、读书看报、棋牌;最迫切需要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卫生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及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援助服务内容了解一点、不了解的人居多,了解的人只占5%以下;周围有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服务组织的人数占38.5%,另57.7%的老人居所周围没有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服务组织;35.4%的人是通过老年朋友的交流对苏州市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援助服务内容有所了解,只有22.2%的人是通过居委会的介绍才有所了解,19.0%的人是通过子女告知,15.3%的人通过新闻媒体对此有所了解;如果入住养老机构,希望的养老机构类型是经济实惠型、其次才是中档舒适性,只有1.7%的人要求入住高档享受型;如果入住养老机构,能承担的费用最多的是每月500元左右,其次是800元左右,价格越高,选择的人数越少。如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最关心的问题是收费价格、服务质量。

讨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我国的老龄化又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到来的,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进入养老期,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力日趋严峻。苏州市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中以苏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了解苏州老年人的现状及具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本研究中大部分人群能接受的养老费用是在500元左右,而北京的一项调查也显示,73.9%的农村老人月承受额在1000元以下,而目前城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超过3000元,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也在1800元以上,均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尽管当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但大多数老年人更青睐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老人虽然住在家中,但是享受的不是传统意义上自己照顾自己的居家养老,而是由社区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提供廉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养老机构的便捷服务。

要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目标,一方面要加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的硬件建设,同时还应加强老年人服务的软件建设,包括制度、人员、队伍、资金等,建立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来支持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而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发展和完善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一旦有老年人需要服务,求助电话打到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马上派出相应的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便捷、便宜的养老服务[2]。如目前在苏州市沧浪区推广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包括了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等六大类53项服务项目,老人的资料全部输入信息库,老年有需要时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在家里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一对一上门生活照料服务。这样,既可减轻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满足了老年人“恋家”情结,又可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

综上,要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发掘老年人力资源,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君.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41-2543.

[2]张祖平,田军.上海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社会福利,2012(8):58-64.

对我国社区老年人服务的认识 篇4

关键词:社区管理,奇山社区,蛤堆后社区,老年人服务

烟台市牟平区大窑镇的蛤堆后村社区和烟台芝罘区的奇山社区分别是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典型, 笔者对这两个社区进行了调查。

一、选题原因和意义

(一) 我国老龄化趋势以及当前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 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 高龄化程度明显加深, 人口压力比较大。

(二) 社区老年人服务研究的意义

老年人服务由社区来完成是很便捷的, 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社区服务者寻求帮助。另外, 老年人可以互相交流, 参加各种活动。

当前, 我国社区老年人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可以为社区提供一些改进的建议, 以促进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发展。

二、社区老年人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社区老年人服务的现状

奇山社区属于建设较早的城市社区, 蛤堆后社区属于新兴的农村社区, 两个社区在老年人服务方面的侧重点不同。

1. 奇山社区

奇山社区是城市社区, 社区内的老年人多为退休人员。老年人活动站成立了不同的小组, 为不同的老年人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岗位。

奇山社区也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例如, 社区常组织老年人开展琴棋书画比赛, 社区运动会中有老年人的项目等。

社区服务中心特别重视“空巢”老人的生活, 政府雇义工为空巢老人服务, 社区还为生活不便的老人安装了“爱心门铃”, 当老年人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按响“爱心门铃”, 就会有志愿者或者义工前去帮忙。

2. 蛤堆后社区

蛤堆后社区老年人服务内容主要有:

首先是供养服务, 社区设立敬老院, 为孤寡老人安置晚年生活。农村家庭中老年人与子女分居不分家, 也便于子女对老年人的照料。

第二, 社区建设老年公寓, 由国家以及当地的仙坛集团、荣华集团等企业和部分个人投资兴建, 使村里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

第三, 社区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棋牌、球类活动室, 图书、报刊杂志阅览室以及茶室。

(二) 社区老年人服务存在的问题

奇山社区和蛤堆后社区在老年人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社区服务过程中许多问题考虑得不够周到

通过与社区里一位的老人的交流, 笔者发现, 很多社区服务设施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2. 缺少竞争和监督机制

由于社区老年人服务是由政府、社区负责, 服务过程中缺少竞争和监督机制, 很多为老年人服务的义工并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甚至晚到早退, 使得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 很多理论没有付诸于实践, 老年人参与度不高

很多社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形同虚设, 并没有得到社区老年人的认可, 社区服务中心也没有积极地发动老年人参与。

4. 投入社区老年人服务的资金短缺, 参与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人员较少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资金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 但是这部分资金远远低于实际的需要, 社区组织各自活动的资金经常需要自筹, 因此社区服务进程比较缓慢。此外, 社区服务的人员较少, 任务繁重, 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

三、改进方向以及启示

我国社区老年人服务做得还不够周全, 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一) 政府应当提高对社区老年人服务的重视, 提高资金投入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社区增加服务人员。社区应积极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 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 吸引人才的加入。

(二) 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社区老年人服务市场

民营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推动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提高服务质量, 带动社区服务的发展。由于竞争机制的引进, 服务会更加合理周到。

(三) 在保健方面,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应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

要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体检, 宣传和普及健康生活知识, 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给老年人提供合理膳食和保持健康精神状态方面的指导。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应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和上门服务。

(四)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在科技、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以密切社区与其他社会资源的相互配合, 加强服务跟踪, 提高服务效率, 共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我国的社区老年人服务建设无论在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文化娱乐服务方面, 还是在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 我们也应努力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叶妍, 《对我国老年人社区服务供给的思考》

[2].王丽芬、扬挂霞、王守云、周燕, 《城镇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及社区护理》

[3].房海英、马艳、王欣, 《社区老年人服务利用与需求分析及对策》, 2006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5

2010年8月4日。我们曙光街道怡园社区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们,再次开展了“从实做起、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社区医疗进社区、进家庭服务活动。

用心服务、爱心服务是社区与社区医疗服务站工作的核心。为了将传统的服务理念转变为从实做起,用心服务的理念,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如何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这些群体的身体状况。同时,为了惠及更多的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站还专门为老年人建立了五套体检的优惠套餐,每周三为老年人的体检日期,而且不收取挂号费用。近几天,社区与专管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老年人检查身体,了解其身体状况,目前已为52位老年人进行了检测。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6

关键词: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必要性;措施

如今,人们的寿命在逐渐增加,我国老年人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变大。而相应而来的便是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护理,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可以得到较好的生活。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特点

(一)体质较弱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划分一般是在60周岁以上,此时,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处于退化的阶段。调查数据表明,在老年人中,有8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这其中有50%以上的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而且,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患者更是占有70%的比例。由此可知,体质偏弱在老年人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特征。

(二)老年人心理问题

老年人由于岁月的不断流逝,开始出现认知能力减退的现象,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信任、焦虑和抑郁,并且产生无用感,加上可能出现的配偶去世、离退休、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子女外出无法沟通和缺乏照顾,以至于老人心理问题发生几率不断攀升。

(三)家庭自主养老人数逐渐减少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大多数的家庭格局也逐渐的由核心化转变为小型化,以至于大部分老年人处于独居的状态,甚至依靠养老福利来生存。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由于外出学习、就业等人数的增加,子女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根本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致使老年人患病的比例上升。

二、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一)社区保健服务满足多数老年患者的需求

老年人病患具有慢性病多、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老年人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护理。许多老年家庭雇佣保姆照料生活,但保姆照料老人维持的时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服务护理的水平也不高。长期照料服务主要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长期照料的问题。同时,在社区中有计划的发展“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员”等项目,也是我国今后解决老龄问题重点投资的一个方向。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大力发展社区保健服务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十分有必要。

(二)创建社区老年健康档案

在社区保健机构中,应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创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中应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资料,而且还应详细记录老年人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指标。此外,老年人的家庭住址、电话信息等都应仔细记录,从而方便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随访以及联系。创建老年人健康档案,可以使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准确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利于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保健服务。

(三)社区保健服务应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第一,老年人作為医療卫生的主要消费群体,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应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其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在医院同样的治疗,当医生检查诊断后,社区护士既可立即给药,或提供各种肌注、静脉点滴、输氧等服务,同时根据医嘱上门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创造一种新环境,使疾病早日康复;第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低下,一旦患病常常是几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且危重,需卧床休息,这就需要社区保健机构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及护理质量,医生具备老年医学专业知识,而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按时上门咨询指导,对因外伤或血管病造成的残疾患者,进行肢本训练,鼓励老年患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这样即可节省开支,又减轻了家庭成员的负担。

(四)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大多数老年人的戒备心理都非常高,所以,在对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以及护理时,应保持较为适宜的距离和选择较为安全的环境进行。由于老年人可能会存在语言表述不清的情况,而且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具有多种并发症,病情复杂,因此,对于一些存在疑问或含糊不清的问题应反复确认、仔细核实,避免由于病情描述不清而被延误,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对于有语言表达障碍或是记忆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应对其家属或是照料者进行病情的询问。此外,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运用一些抚触等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而且在询问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因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的诉说可以使其身心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还可以弥补家庭以及养老机构中对于老年健康服务的不足,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保障的问题,使老年人度过健康、安稳的晚年。

参考文献:

[1]贾秀花.基层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7:5-6.

[2]洪尹轩,陈渊青,罗红,李良.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01:5-7.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7

一、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老年人的影响

“离退万事休,健康最宝贵”。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递增,是的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社区作为离退休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社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途径

1. 广场舞。

广场舞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体育锻炼形式,它的出现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喜爱,也是老年人参与最多的体育锻炼形式,配合流行的歌曲展开集体舞蹈,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徒步。

很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后不愿每日在家荒废时间,认为走出去也能够放松身心,于是便选择徒步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欣赏城市的美景、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3.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闪光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投放为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多数的公共体育设施就投放在小区内部,所以茶余饭后老年人认为最为方便的体育设施就是这些。

4. 球类运动。

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提供体育锻炼场地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许多社区都建设了活动场馆,内设乒乓球案板、羽毛球场地、网球场地、台球桌以及户外的门球场地等等,这些球类的活动设施与场地为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以室内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可以保证在特殊天气里居民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如何调动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与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积极性

虽然体育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社区体育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但这也不能帮充分调动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其中,还是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其中。城市老年人锻炼的时间基本集中在早晨和傍晚,这与老年人生活起居习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如何调节锻炼时间,让老年人白天的时间也处于学习锻炼之中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与政府、有关部分联手,加强对体育知识的传播渠道,在社区中开展体育知识小讲座,全方位、立体地向老年人宣传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并设有专人帮助老年人结合自身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促使老年人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2. 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板中加强对强身健体、康复防病的宣传,也可以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小讲堂,通过宣传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来推广体育锻炼的形式,针对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进行讲解,配合相对应应该采取的体育锻炼形式,以帮助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锻炼。

3. 强化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和训练,可以组织体育志愿者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体育锻炼中更应该有专人进行指导,避免运动伤害。这就需要政府落实抑郁社会指导员制度,给社区分配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老年人在运动中不受伤害。

4. 加强国民体质量测量制度的实施,对老年人体育锻炼效果做出经常性量化评定,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疑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应对其对全人类所产生的重大负向作用,让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被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唯有做好各项服务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工作,才能使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储亚娟.徐州市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安徽体育科技,2004-09-25.

[2]余万斌.四川省城镇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9-30.

[3]江滔,潘兰芳,陈诗强.玉林市城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体育科技,2006-06-30.

[4]刘进,王冬慧,孙杰.太原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12-10-01.

[5]严祥,蒲育栋,柴晓静,张新华,钱虹.2004-2006年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的动态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0-25.

社区老年体育服务供给研究 篇8

关键词:老年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社区体育服务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是在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种发展态势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看到开展老年体育对老年人身心的积极影响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所以健康老龄化成为国家和老年体育协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挑战。目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下, 发展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本文围绕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以近十年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等学术文献库中,以“老年体育”索出1750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对 比、细分 ,归类等研 究工作程序,可将有关老年体育服务供给的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体育服务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老年体育服务供给进行述评。

1、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

1.1、高校在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研究

黄聚云《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研究文章分析了截至1999年,社区体育中场地设施较差,体育人才缺乏等存在的问题, 认为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 拥有雄厚的硬件基础、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并可为体育院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专业建设,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有利于体育院校的自身发展。指出了高校在社区体育供给中所具有的场地、人才、方法技术指导方面的优势, 肯定高校参与社区体育供给所能获得的双重效益,支持这一发展趋势。在建议方面对学校领导更新观念想法设法的获取和利用社区资源来为学校发展服务; 学校主动建立双方合作关系及如何开发体育院校巨大人才、技术和加强社区体育服务研究和宣传进行论述。但是在如何参与的问题上研究并没有深入,也没有进行个案或者实证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韩由发在《高校体育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推动社区体育改革的研究》中支持以高校的场馆资源投入社区体育服务供给,认为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文章在建议部分与黄聚云的研究建议有重叠,此外,同样也没有在资源投入方式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高校投入资源供给社区体育所带来的问题没有做相关的研究。

陈静文在《建立以高校为基地的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的可行性研究》中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访问等方法,简要概括了我国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从中发现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了解高校相对于社区而表现出来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优势以及目前高校与社区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将高校的优势与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 从而判断建立以高校为基地的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的可行性, 并对高校和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意见。研究文章在建议部分提出了为解决场地设施不够的问题上建议扩大学校场地的开放时间,有点想当然,学校场地设施开放的时间甚至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课余锻炼。更谈不上面向社区满足锻炼需求了。为解决社区体育科学性不高的问题,建立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指导科学健身的想法,不具备可行性。学校的体质监测设备和健康诊疗设备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寿命有限,目前学校还没有能力将资源与社区共享; 对于将高校作为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的建议,也有待商榷。比如,资源的共用和分配问题,人力资源的划拨, 管理的权属问题等, 都是这一设想所没有考虑到的,作为一篇可行性研究的文章,是不合格的。

1.2、社区体育服务本质与内容 、概 念研究

陈美苏的《论社区服务与社区体育服务》与陈天仁《论社区建设中的体育服务》两篇文章均从社区服务的概念出发来看待社区体育服务在社区服务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特征与途径,试图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区体育服务涵盖范畴。

王东亚、王润斌在题目同为《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的文章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王东亚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方法,对社区体育服务进行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共同选择的结果,具有服务、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的本质,多中心秩序是社区体育服务的未来趋势。王润斌则指出社区体育服务在服务范畴内属于以生产特征划分的服务业中, 不可标准化的服务业中的直接劳动型; 在公共服务范畴内, 属于优效服务,即不可标准化的最终消费品,本质即为“准公共服务”;在社区公共服务的范畴内,属于自治型的服务类型,公共性弱,共有性强。

吴耘在《论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有序化发展 _ 兼论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中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社区体育服务概念、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有序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关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在体育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根本的问题是对“社区体育服务是否属于纯福利性事业”认识上的偏差。

樊炳有在《试论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及作用》中指出:社区体育服务是随着社区体育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 是保证社区体育顺利开展的有利因素;社区体育的组织服务、设施服务、健身指导服务和健身信息服务构成了社区体育服务内容的主体; 社区体育服务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体育生活化、体育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可见,针对社区体育服务概念的研究还在讨论中,研究着对社区体育服务本质的认识是不同的,但对其地位、作用的重要性上,认识是一致的。

2、老年社区体育服务

徐翠丽在《构建参与“空巢”老人体育服务的社区体育志愿者研究》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老人的体育锻炼和接受指导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0%以上的老人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积极分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师为一体的社区体育志愿者队伍为空巢老人的体育生活提供服务,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董晓青在《基于DEA方法的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社区老年体育服务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关注的要点。体育服务绩效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研究构建了基于影响体育服务绩效因素的输入指标(场地设施指标、综合管理指标)及输出指标(社区体育人口指标、群体体育意识指标、老人自身满意度指标)的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墓于DEA方法的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模型,用于多个同质决策单元的多投入(影响因素)、多产出(猜出指标)的复杂系统的绩效评价,为了实现管理过程信息化,通过分析和对比,采用Matlab7.0编程计算,解决了对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绩效的排序比较、体育管理问题诊断等的信息化分析,能有效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管理水平。

张永宏在《江苏社区老年体育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如何使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条件较突出的省之一,也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研究针对江苏省老龄群体和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的实际情况, 对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构建新型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3、结 束语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篇9

1 社区居家养老

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对家有特殊的感情, 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新的环境中去养老, 机构养老的方式并没有被我国老年人所普遍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中为养老场所, 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 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 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之上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则是以社区为平台, 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载体, 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实体承办的运作方式, 采取上门、日托或邻里互助等服务形式, 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2]。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 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要求, 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2 影响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社区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老年人患病种类越多, 所患疾病程度越重, 生活质量就越差, 分析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心身疾病的种数也逐渐增加, 导致老年人躯体及心理承受的痛苦也不断增多, 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另外, 疾病造成老年人严重的经济负担也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3]。第二, 收入状况影响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整体生活满意度评价的影响作用很大, 说明物质条件仍然是决定老年人主观生活评价的重要因素, 社区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因此, 社区居家养老应特别关注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4]。第三, 居家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及生活设施状况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客观环境可能通过促进健康生活质量而提升居家老人的健康水平。如城市建筑立体空间延伸使社区绿化面积和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减少, 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贫困老人暖气、卫生间设备、照料辅助器具等缺乏, 造成生活不方便和一定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生活质

2.2 主观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人的老化过程中要大量的精力、能力去适应多方面的转变与失落, 如退休、收入的减少、身体功能的衰退、慢性疾病困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入住养老机构远离监护人、重要关系人的死亡、生活环境的变动、不能跟上迅速发生的社会变迁和高科技的应用等, 老年入正经历人生中一段艰苦、复杂的时期, 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从目前来看, 我国很多空巢老年人不同程度患有空巢综合征, 感到孤独、压力、焦虑、抑郁等, 影响生活质量[3,4]。

3 推动完善社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议

3.1 整合优化社区老年服务资源配置

老年服务涉及政府、劳动、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 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内社团组织、志愿者的力量, 通过联动推进购买服务和鼓励志愿者行动等方式把社区公益就业、志愿服务、专业机构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中, 构建以社区为平台, 人才、设施、技术、资金相配套的全民参与养老的服务体系。促进社区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区日间托管服务项目, 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场地设施作为老年活动中心, 通过社会集资、彩票收益、街道居委会筹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实现社区服务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在医疗政策方面, 应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加强社区老年慢性病服务和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 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 形成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5]。

3.2 多途径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和疾病的影响, 护理需求日益增高, 但由于老年护理服务辛苦且收益低, 导致目前专业性的护理人才极度缺乏。首先, 医学院校要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老年护理学的课程建设, 加强学生关爱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人文素质培养, 搭建平台, 鼓励学生去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部门工作, 政府对就业人员待遇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其次, 可由政府牵头, 联合医学高校、本地区政府主办的正规养老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培训从事老年服务的护工、保姆、家属和志愿者, 提高他们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 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培训费政府应予以适当的补贴[6]。最后, 为保证服务质量, 政府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考核合格获取上岗证后才能上岗工作。根据养老机构、社区机构、家庭签订的服务协议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可参照“月嫂”管理经验实行等级考核, 形成激励机制, 提供优质“星级”老年服务。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形成专业护士-护工-保姆-家属-志愿者多层次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提高老年服务质量, 可有效解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养老护理问题。

3.3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

老年人离退休后往往会出现失落感、孤独感、焦虑等, 必须提出积极对策, 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我国传统的观念“知足者常乐”对老年人有积极的作用, 老年人的收入虽不高, 但心理幸福感却不低, 这种观念缓解了“未富先老”之矛盾在老龄化背景下, 有必要将老年人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社会战略, 将心理健康促进机制纳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建立幸福国家的内容, 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建立多元的、多支柱的健康促进体系[4]。社区和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和需求设置、改善娱乐休闲服务设施, 从制度安排、社会支持、社区建设和老年人自身等多个方面出发,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他们创造更为和谐的环境, 对他们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增强社会联系, 提供多元化的情感支持, 保持心理健康, 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5]。

3.4 关注弱势群体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 需要国家和社会扶助、支持的社会困难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是养老服务保障应当重视的问题。养老服务保障中要把对高龄、贫困、独居、空巢、失独、优抚、三无、慢性病、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养老服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完善他们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困难补助等经济保障政策, 安排专门财政预算为这些老年人量身服务, 让这些老年人有尊严而又体面地与其他老年人一道安享晚年。实践表明, 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在抓好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普惠服务的同时突出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 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我国社区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应整合优化老年服务资源配置、多途径培训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关注弱势群体养老服务保障, 逐步健全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从物质、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质量,社区,老年人

参考文献

[1]范柏乃.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J].浙江大学学报, 2006, 36 (4) :123.

[2]李文琦.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于陕西省养老服务现状的考察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 2013, 43 (4) :131.

[3]彭兰地, 陈四清, 王海荣.差异化养老与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4725-4727.

[4]王凤卿, 王苏梅.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4) :449-452.

[5]Willis R, Evandrou M, Khambhaita P, et al.Social Care for Diverse Communities:How current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aims to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J].Generations Review, 2013, 23 (2) :10-12.

简议社区老年护理服务问题 篇10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是老龄人口多, 发展速度快, 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 疾病谱发生改变, 患病人数增多。进入老年后, 因机体生理功能老化, 免疫功能下降, 易患各种疾病, 其中以心脏病、高血压病居多。

2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高涨及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的出现, 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都设有依托医院而生存的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部或社区服务站, 但其系统性和规范性还处于摸索阶段, 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首先, 补偿机制未建立, 经费来源有限。其次, 社区老年人护理人才短缺, 学历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的医护比例为1∶0.3~0.6, 社区护理人员以年轻人为主, 大多是中专学历, 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满负荷程度高, 社区护士数量不足, 学历层次偏低。再次, 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窄。老年社区护理是我国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尚在萌芽阶段。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大医院和部分市区开设了社区卫生服务部和社区服务站, 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广大农村尚未正式启动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更谈不上普及。

3建议

3.1将老年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

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 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需求, 需要更全面、完整的医疗照顾系统。

3.2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

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 派遣去发达国家引荐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

3.3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

浅析城市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 篇1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城市里,社区成为中国大多数老年人活动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老年人锻炼身体、交流和娱乐等活动的重任。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分析,归纳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延年益寿。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老龄化 养老 心理需求 私密性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1-0123-02

一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养老”的影响

健康的养老概念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完善的居家养老模式,一是要求住宅具有适老性,结合无障碍设计,使其符合老年人对于健康性、灵活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要;二是要求完善的户外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让社区充满归属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三是要求尽可能拉近服务设施和老年人的距离,让老人安心地居住在社区中,也让子女放心。

二 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对公共活动空间的影响

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步入老年,人体各项机能都有相应的退化。生理衰退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如视力衰退对物体的形象和色彩识别能力减弱,如在弱光条件下看不清物体大小、色彩,对强光敏感以及对亮光突变的适应能力降低等;听觉的退化对门铃、电话和警报等声音不敏感,看电视、远距离谈话者、参加活动等都带来不便;在日常休息的时候对于噪音十分敏感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记忆力和认知力下降导致老人经常忘事,找不到自己居住楼层的位置,走错门以及忽视障碍物和高差的存在;肢体灵活度下降会导致肢体活动幅度降低,做抬腿、下蹲、弯腰和手臂伸展等常规动作困难,身高缩短,行走能力下降,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骨骼变脆会导致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恢复时间长,使用过软的座椅、沙发等会导致腰部和颈部不适;免疫机能下降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对日照要求提高,喜欢自然通风和清新的空气,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对于室内活动较为偏爱;泌尿系统衰退会导致上厕所的频率上升,尿频尿急。

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心理需求主要有安全感、归属感、舒适感以及私密性几个方面。

安全感需求。对于社区的选择,有老人的家庭会优先选择离医疗设施近的社区,对于有报警系统、无障碍设计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社区更为偏爱。老人喜欢选择在没有车辆通行的区域活动,减少车辆通行对自身人身安全带来的危险,也能减少老人行动不便给车辆带来的不必要干扰。喜欢暖色调的空间和经过防滑处理的路面。光照条件好的公共空间,可以帮助视力退化的老年人增加对周边物体的辨识性,减少摔倒或者撞伤的可能性。

归属感的需求。老人怕孤单寂寞,喜欢融入社区群体,希望在其中获得认可,风靡全球的广场舞大妈们是老人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明显特征。另外老年人还喜欢亲近儿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喝着茶,看着周围人的活动,并且喜欢跟自己熟悉的人一起聊天、下棋或者遛弯,都是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调剂。在进行老人公共空间设计时,尽量选择有儿童活动的空间,例如幼儿园、儿童活动设施附近。并结合发生公共活动的位置和视线联系设置供老人休息和观看的座椅,减少视线遮挡。

舒适感的需求。老人偏爱适宜老年人身体强度活动尺度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通风和采光条件好的空间,喜欢有绿荫环绕的舒适座椅,远离噪音较大的车行道路。在进行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时,除了配置丰富的景观小品、绿化植物,考虑方便通行的道路和采光通风条件,还应该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所需,如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需要的通道宽度要比一般标准的更宽。设计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养老设施应扩大露台或阳台面积,种植绿色植物,这样能给部分下楼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活动场所,提高生活情调,使老年人产生亲近感。

私密性的需求。社区里公共活动中,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共的,也有许多活动对参与的人数需求较少,并且对隔音的要求较高,比如下棋、看报,聊天等。在进行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时,首先对公共空间的规划要私密性划分开来,针对不同要求的活动模式,在私密性上要考虑不同的设计方法,例如看报要求的私密性相对较高,噪音和光线的影响较大,需要选择的活动区域就要较封闭,而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对于私密性要求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需要一定的开放性。确保活动区域私密性的设计元素有很多,比如景观隔墙,高差或者绿化,在设计这些分割设时候应该注意隔而不断,隔而可见,因为这些空间要注意突发事件,一旦有突发事件,护理人员或者家人能够及时发现并对老年人进行救护。

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及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行为习惯可以总结为长期性和规律性,私密性和聚集性,个性和共性,退行性和渐变性。

长期性和规律性。老年人每天的活动安排相对固定,有很强的规律性。由于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外出活动的人群以早晨和上午居多,中国老人喜欢午睡,所以下午出门活动的时间较晚,因此在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时候要先对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进行调研,进而结合日照条件对活动场地进行设置。

私密性和聚集性。老年人对活动的私密性要求较高,因此要合理设计动静分区。其次,社区的活动内容要结合不同社会背景和爱好以及文化层次的老年人群体,也体现出老年人公共活动的集聚性。

个性和共性。老年人在公共活动空间中主要体现出个体性活动和群体性活动,个体性活动例如蘸水在地上做书法,群体性活动主要是门球和踢毽子等。在设置这些不同属性的活动类型的时候,要充分考察活动的个性和共性,不要让这些活动在空间上冲突或者相互干扰。

nlc202309012256

退行性和渐变性。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其身体条件紧密相关,总体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其日常生活也呈现出退行性和渐变性的特点,例如行动能力从健步如飞到逐渐迟缓,从独立行走到借助拐杖、轮椅甚至是卧床。针对这一特点,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预见性,活动的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富性。

三 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老年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需求所设定的活动场所,例如室外有广场、体育锻炼、弹琴唱歌、赏花遛狗等场所,室内的棋牌室、茶社等,楼道口之间可能发生老年人活动的公共场所。

第一,老年人住宅的集中化,能够更好地让社区公共空间达到可达性。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都会有合理的服务半径,适合老年人的设施服务半径约为300米。如果一个服务设施超过合理的服务半径,即便它的其他设施非常受老年人欢迎,也会因为距离过远不方便行走而放弃进行活动的想法。那么集中规划老年人住宅,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利用这些公共活动空间的资源,满足其沟通需求,建造传统的邻里生活气氛,让其充满归属感。

第二,交错多层的老年人公共空间环境的设置,能够按照老年人出入楼栋的远近距离,活动参加人数的数量以及对私密性的要求进行规划。例如,在住宅楼栋内适量考虑在合理范围内放大空间尺寸,加宽楼连廊宽度等,筑造让老年人停留观远和沟通交流的空间;楼栋之间的区域设计半开放式、交错式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

第三,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内或周围设置必要的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休息平台、休闲运动器械、医护站和公厕等。养老设施的人行道路应设置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并应尽量平直、短捷,与车行流线之间要避免交叉。其无障碍设施要保证轮椅使用者能够到达任何专属于老年人的外部公共空间,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米,坡度不应大于1/8且应形成回路,不应出现“死路”或“断头路”。设置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休息平台供轮椅使用者休息,并设置盲道供视力不便的老年人使用。另外,由于身体所需,社区内设置干净卫生并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公厕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尽可能取得老年人公共空间环境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室外空间尽量规划至向阳避风的区域,便于老年人的活动。例如,现在很多南方社区都设计成首层架空的方式,有的配置了丰富的景观小品以及休闲座椅,这样的设计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既可以乘凉又可以通风。

第五,增强社区的围合感。其一,这种空间给老年人一定的安全感,其二,围合感强的社区归属感也相对较高,其三,围合空间的内部,方便老年人观看其他住户的活动,符合老年人喜欢观看的心理要求。专属于老年人的外部空间的流线长度应尽量缩短,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其交通流线不宜超过24米。且其最好能够结合内院、露天平台或屋顶共同设置,既能够节省空间资源,又能够缩短空间的服务半径,让老年人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和通行距离进行室外活动、亲近自然。

第六,人车分流设计。在社区的设计初期,考虑将车行流线和老年人的交通流线在竖向或者横向上分离,照顾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养老设施的外部交通流线应采取人车分流的组织形式。各类车辆的专用停车位应位于各类功能空间的独立入口的附近;且应根据入住老年人介助和介护的比例,在最接近建筑出入口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于采用地下停车模式的养老设施,应在距垂直交通构件较近的位置设置无障碍车位,并分设多部楼、电梯通向养老设施内的相应功能分区,避免人流进入建筑后产生流线交叉。同时,在地面距建筑出入口较近的位置应设置部分临时停车位,以方便例如邮政车辆等临时来访车辆短时间停留。

第七,借鉴传统民居模式。学习传统居住模式营造社区邻里感的手段,例如里弄式或院落式住宅,合理分配空间布局,增加老年人交流的可能,使老年人有归属感。

第八,标识性位置、大小和色差。多样化的标识系统,不仅是标牌,还应注意建筑形象和场地的变化,形成完整的标识系统。养老设施应在外部空间设置清晰、明确的导向标识,各路口及主要外部空间均应设置具有指向作用的标识。特别是从老年人居住单元通向外部场地的交通流线上的导向标识必须完善且清晰。例如外部空间均要设置标识与导向标示,便于引导记忆力和辨识能力下降的老年人以最小的体能消耗到达目的地。

第九,考虑老年人的视线关系。鉴于老年人最常见的行为类型是观看,即观看其他人的活动和社区的景观,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社区时,要充分考虑为老年人提供观看的空间和设计所能观看的活动,并考虑视线遮挡问题。例如,设置在儿童活动场所附近,景观小品诸多的位置。

四 总结

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可以让老年人在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条件下融入社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成熟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对于中国老年人社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提升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程度,增强社区活力和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使老人充分享受社区带来的愉悦生活,并且结合社区服务和医疗设施,为老人养老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无障碍设计、规划和建筑设计,降低老年人在社区出现事故的可能,增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可能性,使其老有所为,要有所依,安享晚年。为社会创造和谐的养老环境,体现出社会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关爱与重视,重塑活力老年人社区。

参考文献

[1]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李亚军设计关怀老年人《设计》,2013年12期

[4]弓建丰,刘武功.浅议当代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山西水利》,2000年06期

社区老年呵护中心的创业模式探讨 篇12

关键词:社区老年呵护中心,创业模式

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照顾。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7%为“老龄社会”。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并且老年人口绝对数位于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 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人, 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2010年底, 湖南省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000万, 约占总人口的14.4%。长沙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03.64万人, 占总人口的16.0%。预计未来10年, 老年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4%, 每年净增老年人口40万人~60万人。到2015年末,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70万, 约占总人口的17%, 2020年将超过1500万。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龄人, 多数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数据显示, 2010年底, 全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为200万,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0%。为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解决老年人在生活起居中的问题与困难, 在社区内设置老年呵护中心显得尤为关键。

1 项目意义

(1) 本呵护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为那些白天没有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场所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外医疗》杂志欢迎投稿

电话:010-67348481 63385386传真:010-63385686 E-mail:zwylbj b@263.net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名苑2609室《中外医疗》杂志社邮编:100054

并为其服务, 帮助老人打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同时为老人做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为老人的娱乐与生活提供一个场所, 以解决其家人的后顾之忧。

(2) 为康复、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见习基地;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积累创业经验;服务老人, 构建和谐社会。

2 项目内容

2.1 健康评估,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与星沙镇医院医生一起评估老年人的身心功能情况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健康档案, 近80%工程已停用报废, 提供预防疾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指导。其中涉及有关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对后世行医者, 有关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等, 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有必要把“救死扶伤,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2.2 建立相关网站和热线服务

设立相关的网站, 以便老年人能够及时了解社区老年健康呵护中心的发展动态, 在家中也能与中心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建立相关的热线服务, 社区老年呵护中心能够及时掌握老年人在家的身心健康状况, 在可能的情况下, 提供上门服务。

2.3 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全国老年保健大会确立了“健康老龄化”的老龄工作目标。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 老龄人口多而老年人福利还不完善, 同时家庭支付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负担也较重。因此, 要注重老年人自我保健,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人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知识知晓率, 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积极预防危险因素, 保持和增进健康, 减少疾病, 防止老化带来的自理缺陷。

2.4 适当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本中心定期请一些有才艺的老年人带头组织合唱, 跳舞, 打太极等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5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对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提供所需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以改善预后, 预防合并症, 提高生活质量。在身体康复方面, 本中心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家政服务, 老人通过自我选择, 从医院出来以后可以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本中心能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2.6 社区与市级医院的相互转诊服务

上一篇: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应对下一篇:心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