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2024-06-0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通用12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题纲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可以有效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破解城市化进程的土地瓶颈,更好地促进中心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在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就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研究部署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徐书记、岳市长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前几天,岳市长安排各县市区抓紧时间上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社区基础建设配套资金。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已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川汇区地处周口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非常宝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使我们在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方面显得更为急迫。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破解土地问题,推动川汇区“三化”协调发展,是我们近期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1

对川汇区来讲,我们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条件。一方面,我们城市化率较高,有利于实现城镇带动新型社区建设。全区辖一个乡、八个办事处,全区共有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城镇化率达61%;另一方面,川汇区土地升值空间越来越大,有利于我们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全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0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将扩大1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无论是建成区的城中村还是规划区内的近郊村,都可以利用土地资源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所以,我们计划把建成区23个城中村合并规划为10个大型社区,把规划区内52个近郊村合并规划为16个新型农村社区。

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为更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我们制定了城中村和近郊村新型社区的建设标准:对于城中村,新型社区建设一律建成高层建筑;对于近郊村,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结合,原则上以高层建筑为主。以文昌大道安置区建设为例,安置C区、D区建设了多层建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把安置B区调整为高层建筑,这样可多安置1027户,节约土地近400亩。又如,川汇区产业集聚区内马庄等7个村合并规划为幸福家园社区后,可节约土地800亩,目前这个新型社区设计规划已经完成,正在招商

对接。苑寨、苑庄等7个行政村合并为李埠口社区后,可节约土地1.2万亩,目前,已完成前期测量、规划和设计,有6家企业计划投资建设;同时,通过城中村23个行政村规划成10个新型社区,城郊村52个行政村规划16个新型农村社区,可节约土地近2万亩。

当前,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以自行解决。由于川汇区城中村和近郊村区位条件和商业基础较好,土地开发升值空间大,我们都采取市场运作模式,集中建设住宅小区,土地出让后的土地收益部分用于安置房建设,然后用产权调换1:1的方式进行安置,这样,既让农民住上了新楼房,又确保了农民在入住新居时不增加负担。二是土地问题。目前,我们感到在土地运作上特别是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性质转换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靠我们区自身力量无法解决。我们建议: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转换成国有建设用地时,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土地不进行招拍挂,实行划拨后再出让的方式,土地出让受益部分全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在报批前可提前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先用占补平衡指标,并在土地部门备案,调整为集体建设用地。三是管理服务问题。在管理

方面,就是将社区人口享受到城里人的服务,具体就是规范几个标准。我们确立了新型农村社区“五化十通”标准。“五化”,即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十通”,即路、水、电、气、暖、排污、电话、宽带、公交、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要求配套布局学校、商场、卫生服务、文化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就业方面,为使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能够实现就业,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安置。如在社区规划上我们预留门面房,使群众在社区内实现就业,首先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又如在新型社区选址上,我们在靠近产业集聚区的地方进行规划,让群众能够在产业集聚区就近就业,像产业集聚区内的服装加工企业台南制衣,仅这一个企业就吸纳近2000人就业;此外,我们通过在北环路以南、沙河以北打造沙北中心商务区,大力推进文昌大道商业街和关帝上城商业圈、中原国际商贸城商业圈建设,吸纳农民从事商贸业。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可以满足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2

座谈会上, 江苏省发改委、南京市、苏州工业园区、徐工集团、恒瑞医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负责同志结合实际介绍了加强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的做法成效, 并对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李学勇在听取发言后说,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帮助下, 江苏省加强整体部署, 明确发展重点, 落实关键举措, 全力推进建设创新型省份, 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他指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是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必须将其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加大工作力度, 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创新型省份建设路子,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王志刚指出, 区域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平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 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江苏科技创新水平高, 工作基础好, 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 既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 也要有地方的先行先试。希望江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 进一步明确目标导向,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制定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3

加强调研,找准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对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构成等要素的调研,理清了农村社区发展大体分成城中村和城边村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运用房地产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整建制改造、集中连片开发;乡镇政府(街办)驻地村庄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改造成为城镇社区;中心村、经济强村和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庄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等6种基本模式,并且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农民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等,不同模式有不同的资金需求、承贷主体,为与132个农村社区全部发生业务往来奠定了基础。

加大信贷投入,找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着力点。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需要的大量资金支持,济宁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民住房及农民消费贷款,截至9月末,办理社区贷款8160余笔,农民住房贷款1.96亿元、农村消费贷款2.96亿元。一是确立不同信贷支持模式。针对农村社区不同的发展模式,确立了财政贴息农民住房贷款、利率优惠农民住房贷款两种模式,并通过信用评定,三户、五户联保及大联保体的形式发放社区贷款。截至9月末,在农村社区评定信用户15000余户、组建大联保体165个,发放财政贴息贷款1800余万元。二是细化信贷操作流程。制定农民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贷款对象、申请条件、贷款方式等要素,明确期限3-5年、利率执行不浮或最高上浮30%的优惠政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4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重要途径,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推广的重要载体,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没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拼搏创新,使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

范文网【】

2、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xx年全市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次,较xx年增加3843台次,为农机手创收2.32亿元。我局连续多年荣获“全国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先进单位”称号。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06个,农机经纪人3100人,农机专业户发展到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3、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取得显着成绩。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85%,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机插技术趋于成熟。目前机插秧技术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投稿秘书家园,赢得丰厚回报!.欢迎您)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试验示范和推广了一批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5

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新概念,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以参考,对于我们乡镇干部、群众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次全本文来源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新的挑战。尤其是我镇X村被市委和县委分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后,作为X镇的一班之长,对

于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建设好我镇的新农村?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期以来,我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学xxx省、市、县出台的各种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切实提高自己的认识,吸取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另一方面,多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对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在借鉴相关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镇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策略,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X村为龙头,积极带动全镇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夯实保障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持久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二是强化认识,统一思想。先后多次组织镇党政领导和镇、村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把握精神实质,使认识更清、动力更大、措施更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上来。三是严格奖惩。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对镇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严格的责任制,增强了全镇干部职工建设好我镇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二、因地制宜、搞好规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规划指导行动,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有好的行动,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我镇组织人员,对市本文来源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县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X进行了深入考察,精心编写了《X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通过规划,理清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进行有效管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轮廓性的发展思路。

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镇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探索实践,又确定了村级经济、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的X和X为镇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前正在组织人员为这两个村子编写发展规划。

今后,我镇将在重点建设好这三个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点后,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我镇稳步开展、有序推进,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三、突出亮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一是要突出“四抓”,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重点突破。抓结构调整,突破传统产业增收难问题;抓投入,筑实基础设施;抓龙头,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抓服务,综合扩展花卉种植业。二是内引外联,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实现重点突破,把我镇建成以焦化、洗煤、机械业为主导的工业强镇。三是要以开展镇容镇貌综合整治和“卫生村镇”创建为契机,狠抓硬件建设、软件规范,在小城镇建设上实现重点突破。四是突出精品,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上实现重点突破。

总之,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入新观念、新思路,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十一五”期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农业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四、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建设农村新面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6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住建委做表态发言:

一、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切实把握好政策要求

为了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的遗留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整改实施方案》分类施策的思路清晰、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切实可行,我委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求全市各级住建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好整改实施方案,切实把握好政策要求,尤其是要明确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我们的工作职责。

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好实施方案

全市各级住建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党委农办等相关部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协助党委农办切实制定好具体的落实措施。尤其是四类社区分别有哪些、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每个社区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各项政策保障有哪些、我们的具体责任和主要工作是什么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的统一安排,为全面掌握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组织住建系统对全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摸底,汇总分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好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按照部门分工要求,指导服务好社区建设

按照整改实施方案的部门分工,住建部门负责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规划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整意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满足基本入住条件。

一是对于已经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指导各地加快完善;

对正在建设的社区,加强施工安全监管,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之尽快建成,提高社区入住率。

二是对于群众入住意愿低、建设规模较小的新型农村社区,采取停建措施。

对于分期建设的在建社区,压缩建设规模,完善当期建设内容;剩余规划拟建部分暂缓建设。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时完成好建设任务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初探 篇7

一、河南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

新型农村社区在河南省已出现多种建设模式, 即:城镇开发改造模式、郊区联村集聚模式、多村整合联建模式、园区带动模式、强村兼并模式、村企共建模式。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适合于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应当特别指出的是, 新型农村社区是根本不同于传统自然村落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体现了新的社会发展理念。新型农村社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农村, 而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统一规划设计新址, 统一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 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目前河南各地干部群众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1.坚持“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 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这是新乡等地鲜明提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念。一切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 积极引导, 不强迫命令, 不强制拆迁, 不让群众吃亏。着力协调破解建设中的规划、土地和资金等难题, 财政和金融部门最大可能地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筹措资金。特别是在承包地和宅基地问题上一定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把整合节约出来土地的升值主要用到农民身上。这是新型农村社区能够在一些地方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2.坚持高起点规划, 努力兴建“百姓满意社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力争一流, 结构上注重合理, 外观上注重艺术, 配套设施上注重完善, 理念超前, 布局科学, 设计新颖,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又经济又节省土地, 与农民过去旧的住宅形成鲜明的对比。舞钢市张庄中心社区, 请著名设计院设计, 白墙黛瓦, 错落有致, 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已成为火爆的乡村休闲旅游点。平顶山市在全市农村普及一种理念, “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 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新密市则要求社区建筑风格要讲究大气洋气雅气, 经得起时间考验。这些全新的建设理念, 在农村发展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 是农村转变发展方式的集中体现。

3.坚持“三个尽量靠近”, 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三个尽量靠近”, 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尽量靠近城市, 尽量靠近中心城镇, 尽量靠近产业集聚区。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最大限度地配套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 形成城区、镇区、社区三个层次的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 坚持科学规划, 实施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 尽量将城郊村、镇区周边村、远离产业集聚区的村合并靠拢到城、镇和产业集聚区附近, 以便将来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自然连为一体。

4.坚持用整体思维谋划解决农村问题。与传统的自然分散、建设无序的自然村落相比, 新型农村社区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区内不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类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而且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金融邮电和市政公用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也应有尽有, 可以保证农民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新型农村社区住房设计样式丰富, 不同家庭可以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追求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而且致力于构建祥和的环境、优美的生态, 致力于社区公共服务的完善, 促使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 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延伸, 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5.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方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事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 事关千百万农民群众的福祉。要注重运作、科学运作, 严格把握“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原则要求, 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效应更好地显现出来。

6.政策引领, 规划先行。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配套政策, 引导农村人口向社区集聚, 引导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促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管理体制改革, 尽快消除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住房、交通、土地、人口、产业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要素, 要坚持规划先行理念。要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客观实际, 坚持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外观与环境相协调, 突出地域特色, 做到形式多样、格调新颖。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坚持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不盲目攀比, 不搞一刀切。

7.突出主体, 保障权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这个主体, 规划布局、建设方式、监督管理要让老百姓全程参与, 让老百姓自己选择, 让老百姓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要依托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 使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要把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置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位, 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把农村土地整理开发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 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8.规范有序, 拓展创新。规范有序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无论是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土地流转、居民城镇户口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核发等项工作, 都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要不断拓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 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 在规划上拓展创新, 在试点示范上拓展创新, 在推进的机制、模式、举措上拓展创新, 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体制, 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 健全社区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9.互动联动, 一体运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配合方面多、影响因素复杂, 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互动联动一体运作, 服务协调、配套推进, 充分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 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 使得新型农村社区真正成为城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消除城乡差距。

二、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 经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 还存在着观念怎么转变、资金怎样筹集、政策如何扶持等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破解。

(一) 干群观念转变难。

政府和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体, 两个主体方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一方面, 部分地方政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理念和建设内涵比较模糊, 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没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因地制宜调动群众, 工作系统性、统筹性和创造性不够。另一方面, 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农民共同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新社区建设了解不多、认识不足, 缺乏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 对社区各种资源整合利用还缺少有效的办法。

(二) 建设资金筹集难。

资金不足问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 其中, 农民建房资金是最大难题,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资金问题是最大瓶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庞大的资金。然而, 政府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 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 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 渠道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 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 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

(三) 扶持政策缺失。

到目前为止, 国家层面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 相关配套政策不衔接。一是规划审批政策缺失, 缺少统一的审批标准, 前置条件多、审批环节多、规费收取多、运行周期长。二是建设用地政策缺失,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而社区建设用地受政策制约较大, 现行的土地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区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还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三、推进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宏伟的系统工程,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 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破解观念怎么转变、资金怎样筹集、政策如何扶持等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 转变干群思想观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是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 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首先, 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新型农村社区放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大视野中, 跳出农村来认识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 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其次, 要强化民心认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 要善于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方法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活习惯, 激发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 赢得广泛的民心支持。

(二) 建立渠道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资金是关键。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必须科学有效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首先, 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统筹使用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等各类涉农惠民专项资金和土地整理复垦的专项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等资金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并建立政府机关结对帮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度。

其次, 要完善城乡金融支撑体系, 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 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 引导金融机构给社区和农民提供信贷支持。

再次, 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 积极吸纳企业投资、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资金、民间资本, 探索成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公司, 实行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中原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框架内, 围绕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 积极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 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首先, 要探索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健全土地调整置换及金融互助等方面的各项配套政策, 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 从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综合整治、用地指标周转及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等方面入手, 杜绝“以租代征”的违法征地行为, 破解用地瓶颈和拆迁难题。

其次,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资金方面的相关政策, 将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整合统筹运作, 围绕整合涉农惠民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推进企业帮带、搞好市场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实行规费减免、提供信贷支持等, 用足用活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

浅析河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 篇8

【关键词】河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现状

Analysis on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Sports in Henan Province

LIANG Juan XUE Yue

【Abstract】Promoting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exploration of "San Hua" coordinated the new way of the view of science development􀆰 Henan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in full swing and has successfully explored different types of new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atterns, whose demonstration role is driving the highlights􀆰 By the end of July 2012, Henan has launched 2300 new experiential rural, among which 350 communities have preliminary built, and the total investment is $63􀆰15 bill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orts organiz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consumption, sports funds, facilities and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of Henan new rural community􀆰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sports can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residents’ harmony,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promote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and society􀆰

【Key words】Henan;new rural community sports;the status quo

收稿日期:2013-10-10;修回日期:2013-10-20

作者简介:梁娟(1982—), 女,河南濮阳人,河南旅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

1研究背景

1􀆰1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概况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的客观要求。河南有4􀆰7万多个行政村、18万个自然村,如果长期采用向自然村落“撒胡椒面”的办法,即使每年投入上百亿元,也不大可能取得显著成效。假如适度集中财力,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十年、二十年,农村社会面貌必将发生历史性改变。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截至2012年7月底,我省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300个,初步建成350个,累计完成投资631􀆰5亿元。

1􀆰2社区体育对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社区体育建设便是其中之一。社区体育建设如何,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合并了多个分散的村庄而形成的农村社区,社区居民之间感情基础相对薄弱,社区运行中易于存在种种矛盾冲突,因而不利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社区体育因自身特点在增进社区居民间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

1􀆰2􀆰1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自身的和谐

从根本上说,农民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农民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原经济区崛起的今天,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并没有随之改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众多,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甚至包括一些农村干部健身观念比较落后,认为农民就是体力劳动,劳动就是锻炼,干活就是运动。实践证明,体育活动不只是简单的身体锻炼,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乐观积极、自信、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使其人性更加完美、人格更加健全、人体更加健美〔1〕。

1􀆰2􀆰2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之间彼此较陌生、凝聚力不强。而社区体育可以凝心聚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升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情感,强化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区体育既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也是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需要〔2〕。

1􀆰2􀆰3促进新型农村社区与社会的和谐

大力开展农村社区体育,对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新型农村社区的稳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都认识到要脱贫先脱病,身体健康了才能奔小康这一道理〔3〕。通过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活动,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中来,不仅能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且能占领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阵地。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关于农村社区体育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没有对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农村社区进行区分,造成相关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内容较宽泛,对各种类型的社区体育研究缺乏针对性。即便是针对某种类型的农村社区的研究也多为社区自身介绍,缺乏深入的社区体育研究。基于目前农村社区体育研究的状况,对这种新型的农村社区体育进行细致研究,是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以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焦作市、许昌市、周口市六个城市随机选取的社区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关于河南农村社区体育、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文件等文献资料300余篇,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类和整理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涉及:所选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参与体育活动居民的基本情况、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体育活动组织状况、居民的健身意识、消费情况、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因素及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工作管理人员的要求等方面。问卷前后经历4次修改,采用自愿、匿名方式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00份,有效问卷836份,回收有效率83􀆰6%。

2􀆰2􀆰3访谈法

笔者通过对所调查新型农村社区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所调查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场地设施、组织活动以及经费运作等方面的情况。

3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

3􀆰1农村社区体育的内涵

农村社区体育是指在农村开展的,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发挥政府行政部门和群众团体两方面的作用,以农民为主要参与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而积极有序开展的区域性、群众性体育活动〔4〕。

3􀆰1􀆰1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内涵

本文认为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是指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新型农村社区成员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丰富新型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新型农村社区成员感情、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凝聚力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3􀆰2有关河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3􀆰2􀆰1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农村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较多地依赖基层政府、民间体育社团。经营性体育场所和晨晚练点等农村体育组织较少,部分农村体育基本上还是处于无人组织与管理状态,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农民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化的,其中,个人锻炼的占参与者的50%,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25%,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占20%,参加有组织的锻炼人数占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组织地引导和领导,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多、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农村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新农村体育组织将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图1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3􀆰2􀆰2场地设施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占65%,仅有20%的体育场(馆)建在农村,属于农业系统的体育场地占10􀆰68%,在新型农村社区,53%的村子虽有篮球场(基本上是社区小学的),但场地不标准,47%的新型农村社区连一块篮球场都没有。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各地区都在努力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河南省计划在3~5年内,全市行政村配建简单实用的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器材,并且按照河南省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方案,每年争取配建体育场地设施1000个左右,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的需求。

3􀆰2􀆰3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

表1显示65􀆰23%的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8􀆰24%的农民认为体育是有钱人的事,2􀆰55%的农民认为体育与自己无关,23􀆰98%农民认为没有必要锻炼身体,表明目前农民体育意识相当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视农业生产,轻视体育锻炼,绝大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已经在劳动生产中锻炼了身体,根本没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无病即健康,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要使农民树立体育意识,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还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3􀆰2􀆰4河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

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严重不足,体育人才严重匮乏,使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运动缺乏管理和指导,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95%的体育指导员在城市或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仅占5%,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和农村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要求,以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现有体育人口计算,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尚需增加4~6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一些从事基层体育工作的指导员因条件差待遇低而缺乏积极性,新型农村社区几乎没有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和专业的体育人员。

表2显示河南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固定的健身项目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散步、跑步、广播操、徒手操、太极拳(剑)、棋牌类、跳绳、篮球、健身健美操、秧歌等项目上,这些项目相对投资较少,方便快捷,场地要求也不高,便于普通村民开展健身活动,这一现状体现了农村体育项目的特点: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主体的选择性、团体的异质性、负荷的适应性、内容广泛性等特征。

3􀆰2􀆰5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农民的体育消费

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消费量很小,对河南省农村家庭购买体育器材的调查显示:没有消费的占42􀆰3%,0~60元的占48%,150元以上的仅占6%,并且有86􀆰7%的人没有到过体育场馆消费。农村体育消费低,这与农民收入低有直接的关系,要采取综合措施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体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对健康投资,这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

3􀆰3建设河南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的有利条件

3􀆰3􀆰1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制约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这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5〕。

3􀆰3􀆰2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余暇时间明显增多

农村居民余暇时间明显增多。闲暇时间是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直接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前提条件,在农村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人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无固定的余暇时间可言,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余暇时间正在逐步增加。

3􀆰3􀆰3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因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所以农民文化程度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进峰,等􀆰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探讨与发展〔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7)􀆰

〔2〕赵立,等􀆰社区体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4)􀆰

〔3〕杨世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J〕􀆰决策与观察􀆰2008(1)􀆰

〔4〕李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学术交流,2011(3)􀆰

农村党建指导员座谈会发言材料 篇9

我叫王金忠,今年34岁,中共党员,是2009年3月从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下派到隆湖开发区一站村从事农村党建指导员工作的。两年来,在隆湖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关心和支持下,本人坚持学习,勤奋工作,注重业务,不断创新,政治水平开创新境界,工作能力迈上新台阶,个人素养得到新提高,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

一、调查摸底工作到位。驻村后,我首先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重点是了解村情民俗,熟知村民的愿望和要求,摸清产业发展情况等。在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

二、改善民生工作到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新农村指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驻村后,我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所驻村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积极争取原单位领导支持筹措资金1万多元,帮助一站村修建了设施园艺道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生产难等问题;二是配合劳动部门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目前已举办厨师面点班、园林绿化、蔬菜栽培、农业机械维修、摩托车驾驶员培训等培训班8期,200多人;三是加大一站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余人,其中和中粮集团签定了用工合同,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200多人,收入达到320万元。为进一步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2010年星海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比上年增长10%。

三、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指导员的重点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农村党员的从业空间不断扩大,流动性增强,拆迁户和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生活方式比较传统,文明程度较低,就业保障压力较大,在此情况下,我协助村“两委”班子从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服务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将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抓好城乡党组织“手拉手”结对帮扶、村企合作、党员致富基金、党员承诺制、党组织和党员创业行动、阳光议事会和星级党员评选等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四、维稳工作到位。农村稳定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我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工作的第一位。驻村后,我经常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群众中,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并积极协助村委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我所驻村基本上没有群体性案件、违法上访案件发生,村民和谐相处,生活环境和谐稳定。

五、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善于当好“婆家”。在村里我是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我从不以自己是上级派来的指导员又是支部副书记的身份来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而是认真细致地分析一站村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参谋的身份出现在班子中,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讲大局,讲团结,个人意见服从集体意见,遇到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善于当好婆家,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做好班子团结工作,增强班子战斗力,带领班子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10

一、新建的居民区如何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

一是已建立社区居委会的小区,凡新建的居民楼统一纳入其所在社区居委会管辖;二是新建的居民区如规模较小,人口居住总量不足以新建一个社区,可纳入邻近的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对社区管辖范围作相应调整;三是如新建的居民区规模较大,人口居住总量达3000户左右,可考虑新成立一个社区。在建设时,如人口入住率较低,可暂由邻近的社区居委会代管过渡。

二、在建成区域内如何合理划分社区?

在城镇建成区域内建设社区时可按以下原则划分:一要便于服务管理。可按每个社区3000户左右规模设置,分“板块型”、“一村改一居型”、“单位型”、“小区型”等,视具体情况而定;二要便于整合资源。对社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服务设施齐全,能够及时全面为社区居民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三要便于居民自治。划分的社区四至边界明确,区域合理,资源充分,居民认同,便于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三、社区如何指导居民实行自治,方式有哪些?

(一)健全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居民2-

理、全程监督、及时 反馈等工作制度,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反馈”。

(三)构建居民组织化参与机制。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居民的群体特征、兴趣爱好,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章立制,在规范的组织运行中,形成居民的有序化参与格局,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监督本社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把居民的个体行动转化为集体行动,将居民的潜在热情转化为现实行为。

四、在县城实现社区管理过程中有哪些建议?

(一)破解县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县城社区建设起步晚,社区用房设施事先未列入规划,现在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建议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市级财政预算,采取上级财政补一点,县财政出一点,各驻社区单位帮一点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难题。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在县城建立起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

(二)明确界定城关镇职能权责。目前我县社区建设实行的是城关镇辖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城关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管理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内部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关系,组织、动员这些部门、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县委、政府要把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建设和谐社区作为考核城关镇党委政府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农村乡镇有所区别。

(三)大力推行社区共建机制。社区共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3-

法宝。辖区内的部门、企事业单位不论属性、级别,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建设好社区。要广泛动员社会各行各业与社区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实行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创、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通过共建使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更加到位,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

(四)加强两个队伍建设。一要加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及居民小组长的建设。推选有文化、素质高、事业心强、德才兼备又适应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社区居委会班子。要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配备一部分优秀人才,以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同时要选好配齐居民小组长,探索推选楼院门栋长,搞好自我管理,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二要努力组建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以社区专职工作者、党员、团员青年、大中专学生和社区居民及驻辖区单位职工等为主体,每个社区都要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有爱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将使社区服务能力大大增强,还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座谈会发言 篇11

着力提升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自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以来,南阳广大干部群众以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为目标,突出“学”,立足“转”,着力“化”,注重“做”,认识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广大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目前全市100个试点社区中98个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6亿元,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8个、文体广场31个,已建成住宅1.56万套,在建2.1万套。

在学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新乡、安阳、洛阳等地市考察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县市区也相继组织了不同层次干部群众参加的学习考察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坚定了信心。

在想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应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讲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各级党员干部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规划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措施有哪些、自己怎么做”等走进居家各户,步入田间地头,讲意义,说政策,夯实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群众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

南阳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实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科学布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产业优势、规模效益、历史文化等因素,经充分论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布点。全面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把南阳市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抬高起点。选择有实力、水平高、资质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规划,确保高标准、管长远,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确保30年不落后。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坚决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

三是突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彰显优势”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习俗,保护、传承中原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突出个性、特色和品位,选择适合各自的建设模式,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匠心独具的特色和风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促进农民向社区聚集,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社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使群众搬得起、可居住、能发展、快致富?

南阳市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传统,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化养殖业和规模化林果业,加快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小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一区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壮大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深加工“航空母舰”,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升值效果,使农业由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

三是促进创业就业。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打通一、二、三产业,促进社区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或创业。

四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守好1302万亩基本农田这一“红线”,牢牢守紧林业、水系等生态保护区这一“绿线”,确保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破解建设难题

目前,资金和土地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制约,南阳市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积累经验,闯出路子,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

一是拓宽筹资渠道,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市、县财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引导资金,积极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通过土地、房产抵押等办法,加大对农户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也可采取企业、社会共建的办法来破解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除此之外,发动农民投入一点,多管齐下解决基本的建设资金问题。

二是用好“三项制度”,着力解决“地从哪里出”的问题。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三项制度”,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采取按村兑出、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模式进行宅基地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落实“建新拆旧”措施,与群众签订切实可行的土地置换和拆旧复垦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结合各地实际,突出节约集约,努力破解用地矛盾。

三是建好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管理怎么办”的问题。建立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好社区环境,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倡文明新风尚,探索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真正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健全工作机制,突出为民惠民

在推进过程中,南阳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始终坚持惠民为本,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一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当家做主。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稳健有序推进。

三是建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做到有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养老机构、超市便利店等,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革故鼎新,任重道远。南阳市在体制机制上应重点做好“四抓”:

一抓组织领导。南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李文慧和市长穆为民牵头的高规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小组,建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县市区都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抓协调配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范围当中。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做到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努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抓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运作模式和建设规划,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抓督查考评。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周通报、月站队”制度,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督导组分包各县市区,督查组一周一碰头、一通报,每月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序站队,年底进行总结,严格兑现奖惩,以此加压增责,开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社区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稿 篇12

大家好,自从去年12分月份来到社区工作,至今已半年多,这半年多的时间我主要负责的是社区宣传工作,从一开始的不熟悉、不了解,到现在能够基本上升任,我感觉自己学习到很多、成长了不少,下面我主要谈谈这半年多的工作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正确面对困难,及时调整状态

刚开始在社区工作时,对很多工作不怎么了解,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干工作,虽然通过及时和同事们沟通交流,向老员工请教的方式让自己对工作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在跟本上,由于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熟悉度不够,很多工作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质的提升,我记得自己当时有些着急,但发现越是着急,自己的状态反而变得更差,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调整自己达到最佳的状态成了当务之急,我想到的办法是静坐和运动,当自己状态比较差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安静的坐一会儿,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无论自己的脑海和内心升起什么情绪和感受,就只是看着它,让自己的内心像天空一般,让那些情绪和感受像云一样飘来又飘去,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就把自己的焦躁的`情绪平复了下来,同时,我也会通过运动的方式,打打篮球出出汗洗个澡,往往也能够收获内心的平静,获得清晰的思维。

二、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俗话说得很好: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是我一直坚定信念,来到社区工作后,因为负责宣传工作,我就把学习的目标放在了宣传上,我主要通过学习社区宣传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学习公众号文章编辑器的使用为主,写作的技巧就是多看、多听、多读,编辑器的使用方面就是多练、多操作、多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习,我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写作规范和编辑器的基本操作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不断加强自身的文章写作能力,让自己能够在宣传工作方面能够独当一面。

三、树立远大理想,汲取精神力量

上一篇:品尝经典《心灵鸡汤》读后感下一篇:高分作文中常用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