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卒中后康复期

2024-06-15

老年卒中后康复期(通用4篇)

老年卒中后康复期 篇1

吞咽困难是指吞咽异常或者吞咽紊乱, 它是疾病的症状, 而不是一种疾病[1]。脑卒中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 液体从鼻孔流出, 食物向咽部移动困难, 常有食物及大量唾液滞留于口腔内。重症者口常张开、唾液外溢, 不能讲话和吞咽。据国外文献报道, 51%~73%的脑卒中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2]。而最常发生的为咽喉期吞咽障碍[3], 只有更清楚地了解咽喉期吞咽障碍, 才能更好地因人施护, 使病人得到更及时对症的护理措施, 最终使病人能够达到安全、充分、独立摄取足够营养及水分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5月—2007年3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筛选有吞咽困难、能够配合以及具有足够的意识清醒程度[4]、脑卒中咽喉期吞咽困难的病人66例, 男37例, 女29例;年龄51岁~85岁 (65.2岁±8.1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吞咽困难的程度评定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康复训练环境, 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与疏导, 从生活、功能训练各方面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精心照顾, 减轻其心理负担, 增强自信心, 取得病人与家属的积极配合。摄食训练如下:①一般让病人取躯干30°仰卧位, 头部前屈, 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②食物的形态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 如菜泥、果冻、蛋羹;③一般先以少量试之 (3 mL~4 mL) , 然后酌情增加至20 mL[5]。

1.2.2 观察组

加强病人对咽喉期吞咽困难的认识, 从生理解剖开始逐一进行, 咽喉期吞咽困难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 所以康复训练也要从舌肌和咽喉肌入手。除给予对照组病人一样的基础护理外, 在进行摄食训练前还要进行舌肌的训练及咽喉肌的训练, 以加快病人的康复进度, 使康复训练进行得更科学有效。

1.2.2.1 舌肌的训练

①将舌尽量前伸、缩回, 反复进行两次;②口形保持张开, 舌尖用力抵上齿颚, 舌体反复训练两次;再用舌尖用力抵下齿颚, 舌头体前伸两次;最后舌尖尽量上翘, 持续 2 s~3 s;③舌体两侧卷起, 通过双唇之间前伸两次;④舌尖抵上中点, 贴唇向左环绕1周, 回到上唇中点, 再向右绕唇运动1周;⑤口角外展, 舌在口腔内上下摆动 (打响) ;⑥将口形缩成圆形, 舌在口腔内上下左右摆;⑦闭叩齿, 按摩双颊。此法简单易行, 便于老年人接受。

1.2.2.2 咽喉肌的训练

①仰咽俯咽 (此处“咽”作动词) :分别在抬头和低头位置时做吞咽动作;左右转咽:分别在头向左转和向右转位置时做吞咽动作;左右斜咽:分别在头向左倾和向右倾位置时做吞咽动作。②屏气-发声运动:病人坐在椅子上, 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 (pushing exercises) , 屏气, 然后突然松手, 呼气发声。③喉抬高训练:病人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 在训练者吞咽时, 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病人照镜子, 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 模仿动作20次, 以上动作每日2次。

1.2.3 评定指标与方法

采用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法, 此法操作方便、可靠, 张婧等[6]推荐临床首选。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及时间。此法将吞咽能力分为6 级:1 级为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2 级为3 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 级为具备2 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 级为选择适当食物, 基本上无误吸;5 级为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 基本上无误吸;6 级为吞咽正常。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定结果按等级分组, 采用Ridit分析法加以检验。

2 结果

经Ridit检验, 康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吞咽困难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事实上, 卒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3的卒中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7], 感觉和生理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包括喉咽部, 所以研究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就是很有必要的。王乐等[8]主张只要病人意识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可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每日3次, 每次约10 min, 连续3周恢复吞咽功能效果显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是一个较复杂的训练过程, 康复效果的好坏直接与病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目前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报道表明, 大量的脑卒中病人早期存在的吞咽困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回归家庭的吞咽困难病人的康复护理差[9], 所以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的在院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吞咽困难的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不明显[10,11,12], 而本研究重在加强对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的认识, 结合生理解剖特点及病人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舌咽喉肌的训练配合摄食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P<0.05) 。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病人在院期间进行康复护理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规律科学的康复护理可减少咽喉期吞咽困难病人后遗症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舌咽喉肌的训练配合摄食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1例) 和对照组 (35例)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和摄食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舌、咽喉肌的训练。并以治疗前后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作为观察指标, 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康复后观察组的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加强对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的认识, 结合生理解剖特点及病人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舌、咽喉肌的训练配合摄食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关键词:咽喉期,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老年卒中后康复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择42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在Ⅲ级或Ⅲ级以下。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康复训练治疗组, 每组21例。药物治疗组男14例, 女7例;最小年龄为47岁, 最大年龄为78岁, 平均年龄 (56.8±2.6) 岁;经洼田饮水试验, 吞咽功能为Ⅲ级者10例, Ⅳ级者6例, Ⅴ级者5例。康复训练治疗组男15例, 女6例;最小年龄为48岁, 最大年龄为7岁, 平均年龄 (56.9±2.8) 岁;经洼田饮水试验, 吞咽功能为Ⅲ级者9例, Ⅳ级者6例, Ⅴ级者6例。2组男女比例、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可比性充分。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2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措施, 具体的措施如下。

1.2.1 间接康复训练治疗

(1) 口唇、面颊部肌训练。口唇、面颊部肌训练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微笑、张口训练, 并指导患者反复发出“叭、叭”、“拍、拍”的声音, 或是让患者通过吹肥皂泡、闭唇、鼓腮等方式进行训练, 每个动作至少持续5 s~10 s, 然后恢复自然的肌肉状态, 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每次训练要达到5~10次的标准, 每天进行3次[1]。 (2) 舌部运动训练。引导患者用舌头进行口唇环绕、抵后硬腭、上抬、左右、后缩、前伸等动作, 同样每个动作至少持续5 s~10 s, 然后恢复自然的肌肉状态, 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每次训练要达到5~10次的标准, 每天进行3次。 (3) 咳嗽训练。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 指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咳嗽训练。 (4)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声门闭锁训练、缩口呼吸训练以及腹式呼吸训练。 (5) 构音障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言辩训练, 发音训练以及下颌、舌、唇的训练。 (6) 空吞咽训练。指导患者在每次进餐之前, 以及晚上休息睡觉之前, 模拟真实的吞咽过程, 进行空吞咽训练, 重复次数可根据患者的自觉情况进行调整。 (7) 门德尔松法训练。当患者吞咽时咽喉上提, 让患者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功能,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静止时间可以为3 s~5 s[2]。

1.2.2 直接康复训练治疗

直接康复训练治疗就是让患者在有实物的情况下, 进行吞咽训练。首先取消毒后的大号棉签进行冰冻, 对患者进行训练治疗之前, 首先要做好沟通与交流, 让患者明确治疗的意义所在, 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治疗开始, 首先对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进行清理、吸净, 然后用事先冰冻好的大号棉签擦患者的舌腭弓部与咽腭弓部, 以刺激患者做出吞咽反射动作, 最后给患者喂冷酸奶, 酸奶量由1/4勺逐步增加至满勺。每天治疗训练2次, 每次时间30 min。

1.3 观察方法与疗效评定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具体为让患者喝下两三口水, 如无问题, 嘱患者取坐位, 将30 m L温水一口咽下, 记录饮水情况:如果患者能够一次将水完全喝完, 而且没有出现噎呛的情况, 则吞咽功能为Ⅰ级;如果能够分两次将水完全喝完, 而且没有出现噎呛的情况, 吞咽功能为Ⅱ级;如果患者能够一次将水完全喝完, 但是会出现噎呛的情况, 吞咽功能为Ⅲ级;如果能够分两次将水完全喝完, 但仍有噎呛的情况出现, 吞咽功能为Ⅳ级;如果患者难以将水喝完, 且呛咳频发, 吞咽功能为Ⅴ级。

与治疗之前相比, 如果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了2个等级或以上为显效;吞咽功能提升了1个等级为有效;吞咽功能提升不足1个等级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 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卒中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部分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 会并发吞咽障碍, 这是脑卒中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了吞咽障碍, 还会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脱水、肺部感染以及误吸等一系列的情况出现, 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与心理健康水平造成极大的危害, 更会直接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 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组结果证明,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 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改善效果, 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方法 将42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康复训练治疗组, 每组21例。对2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再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措施, 观察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 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卒中,老年,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治疗

参考文献

[1]蒋芳.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吞咽有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8 (1) :91-92.

老年卒中后康复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脑病科住院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43±9.17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65±9.35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皮肤出现发凉和潮湿症状;手部和肘部有疼痛感;且其关节活动受限,手指和手掌关节弯曲挛缩,无局部感染和外伤[1]。分期诊断标准;Ⅰ期:肩部活动受限,有疼痛感,手指和手腕发红肿胀,皮肤表面温度上升,手指弯曲不便,被动活动时感到剧痛;Ⅱ期:肿胀和疼痛感消失,皮肤萎缩,尤其是手部肌肉萎缩明显,手指关节活动程度日益严重;Ⅲ期:肩部和手部皮肤与肌肉萎缩明显,手指关节完全挛缩[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不大于74岁,患病时间0.5~3个月;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认知方面无严重障碍,骨骼和肌肉没有严重疾病[3],无神经性疾病;同意并签署知情书。

1.4 排除标准

神志不清,有严重障碍;肩周炎等病史且肩部疼痛者;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病患者。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不能按规定积极参与治疗者;研究过程中坚决要求退出者;其他严重并发症或再发脑卒中者。

1.6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对症药物治疗。

1.6.1对照组

予电针治疗,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上肢主穴为肩三针即肩髃、肩贞、肩前(腋前纹上2寸),极泉、内关、合谷,配穴包括尺泽、曲池、外关、阿是穴等,30号毫针常规针刺,刺激手法不宜太重;再取肩三针及曲池、内关、合谷、三组穴加用针灸治疗仪,选连续波,病人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天1次。根据患者肿胀、疼痛程度配合点刺患侧井穴,中冲、少冲、商阳、少商、少泽,每天2~3个穴交替点刺,快速点刺、微微出血即可,不可用力挤压,以免加重疼痛,引起炎性渗出。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现代康复疗法,包括良姿位摆放、运动康复疗法、冷热水刺激等,15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良姿位摆放: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避免患肢受压,预防肩关节后缩[4]。运动康复疗法:康复师辅助进行被动运动,抬高患肢做肩关节外展、内收、屈曲运动,肘关节屈伸练习,腕关节以背屈、掌屈训练为主,掌指关节抓握、伸展训练;根据患者肩部挛缩疼痛程度每个手法做7~10次,不可活动度过大、手法过重,以患者耐受为度,避免韧带肌肉拉伤。各关节活动循环做3~5遍,每日1次,每次20~30min。冷热水刺激:材料包括碎冰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红花、白芷、桃仁、伸筋草、川芎等熬制的中药制剂250mL[5];先把适量冰块放在盆里,倒入凉水,水在4℃~10℃,另一盆倒入熬制中药250mL,再把开水倒入其中,使水温适中不烫手,治疗师先把患手放入冰水内3~5s,然后拿出放入热水内,治疗师在热水中帮助患者做手指被动屈伸活动3~5min,如此循环治疗3次,一般治疗时间不超过15min。

1.7 观察指标

1.7.1 主要指标

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共17大项,50小项,满分100分;上肢运动评分小于33分可评定为严重运动障碍,33~43分可评定为明显运动障碍,44~54分可评定为中度运动障碍,55~64分评定为轻度运动障碍[3]。

1.7.2 次要指标

疼痛程度:没有疼痛感为0分;外力作用下感到有轻微疼痛为1分;感觉身体不适,疼痛可以承受评定为2分;疼痛感明显,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为3分;疼痛严重、无法承受,对工作生活影响严重为4分;疼痛难忍,不通过治疗无法工作和生活为5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灵活,没有疼痛症状,评定为0分;肩关节活动稍微不便,活动范围过大时有疼痛症状,评定为1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且疼痛感加剧,评定为2分;肩关节完全不能活动,评定为3分。

1.8 疗效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评分法:手和肩部没有水肿,感觉不到痛感,皮肤没有发凉和潮湿,运动积分大于55分为治愈;手和肩部有局部水肿,皮肤偶尔发凉和潮湿,痛感轻微,运动积分44?54分为显效;手和肩部水肿症状减轻,皮肤发凉和潮湿现象减轻,痛感减轻,运动积分33~43分为有效;运动积分小于33分,治疗后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1.9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选择高于对照组的70.0%(P=0.0059<0.01)。见表1。

2.2 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5],目前多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患者早期运动模式欠科学致关节部位受损,血管运动障碍,上肢体液不能及时回流造成,其治疗效果对偏瘫患者整体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SHS,现代康复疗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运动康复手法和冷热水刺激等,其中正确体位摆放能有效预防SHS,避免腕关节屈曲,防止肩关节受累;运动康复手法加强患肢锻炼,使血液循环变快,实现关节内粘连松解,减轻水肿症状,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并可获得正确的本体感觉刺激,调整患侧上肢肌肉张力平衡,是现代医学治疗SHS的常用手段。冷热水刺激是先用冷水引起皮肤、皮下、肌肉、关节等组织温度下降,组织代谢率下降,氧耗减少,利于控制急性炎症,减少水肿;再选用红花、白芷、桃仁、伸筋草、川芎等温经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热水泡洗,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和毛细血管快速打开,增加组织灌流,使药物对患处更好渗透,利于激活兴奋神经,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针刺治疗SHS得到临床广泛肯定,被《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6]作为Ⅱ类B级证据推荐。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于中风后“痹证”、“偏枯”、“痿证”范畴。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正气不足,气虚则帅血无力,血瘀则气行失畅,血瘀壅气,致脉络闭阻,筋脉失柔,久治不愈则筋脉弛缓不收,痿软无力,渐成“痿证”。因此,SHSⅠ期积极治疗能防止进展为偏瘫或“痿证”,是降低脑卒中SHS致残率的关键。笔者取肩三针、极泉、内关、尺泽等穴刺之,达疏通经络、安神开窍之效,同时“以痛为腧”,取阿是穴通经活络,诸法合用,有效缓解SHS引起的疼痛、痉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功能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选择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代康复疗法,电针,疗效,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病学会分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2,150

[3]耿贯一.流行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79.

[4]尚艳杰,马程程.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J].中国针灸,2008,28(5):331-333.

[5]刘桂荣,李国忠,冯秀华.偏瘫侧肩手综合征的评价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68.

脑卒中康复期护理的临床研究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0.1±2.5)岁,病程3h~5年,脑出血31例,中脑梗死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结合基础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重点进行康复护理。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并及时向其告知患者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提高抵抗疾病的信心。

1.2.2并发症护理:

注重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吸痰,确保导尿管通畅,适当进行患者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部血栓、静脉炎等。

1.2.3功能训练护理:

早期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通过结合药物治疗、理疗及针灸可以达到显著的疗效。同时通过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纠正其异常姿态,并以关节活动范围与方向为依据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也十分有效。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侧肢体进行按摩,在患者发病4d后开始加强患者的日常训练。

1.3疗效标准:

以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对疗效情况进行判断[1],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91%~100%,疾病致残程度0度;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46%~90%,疾病致残程度1~3度;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18%及以下,其中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14例痊愈,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8例痊愈,9例无效。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结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5.5%,对照组未采取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7.314,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脑卒中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同时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量临床治疗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其他疾病更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脑卒中疾病的重视,以专业化、系统化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加快恢复神经功能以及代偿正常脑神经元,有助于控制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继续恶化。

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对于促进康复十分重要。患者在出现脑卒中后由于脑部神经受损导致其身体出现痉挛并形成特定姿势,通过良姿训练纠正患者的肢体位置及动作能够调整和抑制其异常姿势,在正常姿势矫正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2]。

本次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功能康复、心理护理与并发症护理,并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全过程监护,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14例痊愈,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8例痊愈,9例无效。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结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5.5%,对照组未采取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徐航,张玲.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9-1330.

上一篇: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一篇:设计在艺术与市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