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2024-09-30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共10篇)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1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有研究显示, 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脑卒中后出现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虑情况, 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暴力以及自杀倾向, 对其家人与社会造成负担, 传统方法仅选用舍曲林或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欠佳[1]。近年来,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评价舍曲林联合应用奎硫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 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预后。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抑郁症、老年痴呆以及阿尔兹海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24例, 年龄 (61.9±5.3) 岁, 病程 (3.6±0.7) 个月, 其中脑出血19例, 脑梗死25例, HAMD评分为 (34.6±9.2) 分;对照组男19例, 女23例, 年龄 (62.4±4.8) 岁, 病程 (3.1±0.8) 个月, 其中脑出血22例, 脑梗死20例, HAMD评分为 (35.1±8.8) 分, 两组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愈后, 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抑郁。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 本项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与HAM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服用舍曲林 (广东彼迪药业, 国药准字H20060686) 50 mg/次, 2次/d, 奎硫平 (湖南洞庭药业, 国药准字H20061218) 100 mg每晚, 对照组仅服用与观察组相同剂量的舍曲林。两组患者共服药7周, 期间第2、5、7周测量其HAMD评分, 7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 优:HAMD评分降低75%以上;良:HAMD评分降低50%以上75%以下;中:HAMD评分降低25%以上50%以下;差:HAMD评分降低25%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变化比较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HAMD评分迅速下降, 三次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 头晕2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共5例 (11.4%) ,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失眠1例, 口干1例, 头晕2例, 不良反应共4 (9.5%) 例,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程度较轻, 且患者能够耐受, 肝功能异常者停药后迅速恢复,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多发于卒中患者的一类精神性疾病, 有研究显示, 约4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脑卒中后抑郁[2]。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躯体症状改善和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其不利,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使得其丧失自主生活能力, 甚至加快死亡, 有学者研究表示, 卒中后2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丧失率远高于非抑郁患者[3]。

有国外学者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部代谢显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较为低下, 5-羟色胺是一种吲哚衍生物, 最早发现与血清中, 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 在大脑皮层及神经突触中含量最高[4]。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能够产生愉悦情绪, 并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 可以调节情绪、精力, 并提高记忆力。研究证明, 5-羟色胺含量降低的人群更加容易产生抑郁, 并有一定的暴力、酗酒、自杀倾向,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其5-羟色胺较低的情况, 将有可能发展为强迫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关节炎、躁狂症等疾病[5]。因此对于抑郁患者的治疗就集中在了提高大脑内5-羟色胺含量方面, 正常情况下, 5-羟色胺由色氨酸羟化脱羧形成, 储存于囊泡中, 受到刺激因子作用后释放于突触间隙中, 发挥作用后大部分5-羟色胺被突触前膜重摄取回囊泡中[6]。舍曲林即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前膜再摄取受体, 使得其功能降低, 从而降低了5-羟色胺的重摄取率, 提高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含量, 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7]。

老年患者体质较弱, 如果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能会产生心动过速、精神失常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但在副作用上, 舍曲林远小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是因为舍曲林受体特异性较高, 对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受体亲和力较低, 因此副作用较小。同时舍曲林结合认知疗法, 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疗效较为突出。奎硫平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 它能够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 起拮抗作用, 其中对中枢系统多巴胺与5-羟色胺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 可以有效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焦虑或认知障碍等症状[8]。舍曲林与奎硫平联用可以起到快速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的作用, 比单纯应用舍曲林作用更快, 且效果更好。

本文研究发现, 使用舍曲林与奎硫平联用的观察组其临床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可能是因为奎硫平的抑制5-羟色胺H2受体作用联合舍曲林, 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加突触内的5-羟色胺含量, 从而起到更好的作用。在药物毒副作用方面, 两组患者均未产生较为顽固的副作用, 仅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 且停药后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 舍曲林联合应用奎硫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好, 能够迅速缓解患者抑郁程度, 且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穆小梅, 牛慧明, 裴根祥, 等.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奎硫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4) :15-16.

[2]徐玉英, 钱菊芬.舍曲林单用与合并奎硫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2 (6) :417-418.

[3]李宝珠, 李洪英.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7) :9-11.

[4]胡军, 原琳琳, 盛民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4 (4) :18-19.

[5]汪学东, 孙文艳.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12 (1) :44-47.

[6]华彩霞, 朱满连, 周云芳, 等.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 (2) :116-117.

[7]阳中明.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2) :3-4.

[8]朱崇惠, 陈坤, 马敏麟.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 2013, 32 (31) :1-3.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2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抑郁;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of swallowing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wallowing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3 diagnosed 72 cases of swallowing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36,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routine nursing care,nursing effect.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30.62-3.62) for depression score points,(30.62-3.65) for anxiety score points,the above data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anxiety,depression,mental state,to do a good job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the patient,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 Depres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中圖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12-0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中含脂成分增高,脑卒中发病率也日益上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做好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可减少负性心理,提高疾病恢复质量?本研究为3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收效满意,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确诊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3~68岁,平均(61.23±2.52)岁;合并症:13例伴高血压,9例伴高血脂,7例伴糖尿病?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4~68岁,平均(61.85±2.36)岁;合并症:12例伴高血压,10例伴高血脂,7例伴糖尿病;入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患者,比较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采用认知心理技术,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帮助患者纠正自身错误思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若患者不善交际,孤僻退缩,可帮助其学习社交技巧,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若患者一直郁郁寡欢,可采用支持安慰或心理动力学治疗,增强其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②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书面形式讲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③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音节训练法,指导患者发a?o?e等单音节,逐渐过度至zh?ch?sh等复音节,后进行字?词?语句训练;若为命名性失语患者,给予视觉训练,通过听语指物?复述语句?执行指令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若为完全性失语患者,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结合的形式进行训练;若患者病情允许,指导其自己进行穿衣?洗脸?入厕?行走?进餐?刷牙等日常活动,提高患者自信心?④其它干预措施:了解患者的喜好?知识层次,为患者安排休闲娱乐活动,鼓励患者进行下棋?看电视?玩游戏?听音乐等活动,充实自身生活,缓解抑郁情绪?为出院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通讯方式?家庭住址,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1.3效果观察 护理前后,统计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进行临床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护理,护理中及护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抑郁评分为(30.62±3.62)分,焦虑评分为(30.62±3.65)分,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疾病比较常见的,它属于一种并发症状,导致患者患上该病的原因是食物滞留在口腔当中或者患者误吸以及出现呛咳问题?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之后,就容易出现腹泻?脱水和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时还会患上吸入性肺炎刀子患者窒息[1]?研究指出[1],做好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工作,可降低病残率,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2],提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多伴有抑郁症状,心理抑郁会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可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疾病损害?本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给予健康宣教可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康复训练可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可放松身心,增强患者免疫力[3]?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玉琴,梁亮标,杨艺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与心理护理[J].中国康复,2004,19(4):249-250.

[2] 孙静.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6(4):282-283.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项研究为前瞻性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将普宁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05例患者中男62例, 女43例, 年龄46~87岁, 平均 (63.8±9.2) 岁, 其中脑梗死77例, 脑出血28例。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氟西汀组,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乌灵胶囊+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联合组) , 每组各35例,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PSD原因及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2)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抑郁状态; (3) 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4) 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史。

1.2.2 排除标准

(1) 伴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癫痫病史、痴呆患者; (2) 有药物滥用, 乌灵胶囊、尼莫地平及氟西汀药物过敏史; (3) 不同意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继续按常规的神经营养剂、脑血管病药物及康复治疗。氟西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晨服氟西汀 (百忧解) 20 mg治疗。尼莫地平+氟西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晨服氟西汀 (百忧解) 20 mg联合口服尼莫地平 (尼膜同) 30 mg/次, 3次/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晨服氟西汀 (百忧解) 20 mg;尼莫地平 (尼膜同) 30 mg/次, 3次/d;乌灵胶囊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9990048) 3次/d, 每次3粒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评价疗效。

1.4 疗效评价

采用HAMD抑郁量表17项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评分状况[9,10,11]。HAMD 17项评分总分为54分, 最小分为0分, 总分<7分为正常, 7~17分可能为抑郁, 17~24分肯定为抑郁, 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MMSE评分包含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定向力、回忆力及语言能力共6部分, 总分为30分, 得分<24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得分27~30分为正常;NIHSS量表得分范围为0~44分, 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P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s) 表示,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HAMD得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自治疗第2周开始, 三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6周、治疗第8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同时间水平 (P<0.05) ;联合组治疗第2、4、6及8周的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及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P<0.05) 。见表1。

2.2 三组MMSE得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自治疗第2周开始, 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患者治疗第4、6、8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同时间水平 (P<0.05) ;联合组治疗第2、4、6及8周的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 (P<0.05) ;联合组治疗第6周及第8周的MMSE得分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P<0.05) 。见表2。

*P<0.05, **P<0.01, 与氟西汀组比较;△P<0.05, △△P<0.01, 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比较

*P<0.05, **P<0.01, 与氟西汀组比较;△P<0.05, △△P<0.01, 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比较

2.3 三组NIHSS得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患者治疗第2周开始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01)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同时间水平 (P<0.05) ;联合组治疗第2、4、6及8周的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及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P<0.05) 。见表3。

*P<0.05, **P<0.01, 与氟西汀组比较;△P<0.05, △△P<0.01, 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目前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PSD的发生与大脑损伤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 脑卒中损害额叶、边缘系统, 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引发PSD[12]。另一种观点为“反应性机制学说”, 其认为脑卒中后遗留的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及社会、家庭角色的变化导致患者心理出现绝望无助感, 并由此触发或加重抑郁症状[13]。目前对PSD抑郁治疗, 中医认为应通过中药汤剂、中草药、针灸方法进行辨证治疗[14]。西医认为应从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社会及家庭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况[1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含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新型抗抑郁药, 报道显示上述药物治疗PSD疗效均较为可靠。

本文的研究中对收治的105例PSD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营养剂、脑血管病药物及康复治疗, 氟西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西汀治疗,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联合组则采用乌灵胶囊、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治疗后结果表明,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 治疗后的HAMD、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患者治疗后第4、6及8周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氟西汀治疗方案, 治疗后第4、6及8周的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治疗方案, (P<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及8周的MMSE评分均更显著高于氟西汀组 (P<0.001)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及8周的HAMD、NIHSS评分均更显著低于氟西汀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6周及第8周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6及8周的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P<0.05) 。提示3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PSD患者的抑郁程度,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提升认知功能, 但乌灵胶囊, 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效果最好, 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效果一般, 单用氟西汀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有研究显示乌灵胶囊含有多糖、甾醇类、谷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19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将乌灵菌粉运用到PSD大鼠中, 可有效提升PSD大鼠的活动程度, 药理研究发现乌灵胶囊可有效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兴奋递质谷氨酸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活性, 增加大脑的能量储备, 减少消耗, 发挥保护脑细胞的功效[16]。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断剂, 可选择性的作用细胞内的钙通道, 有效调节细胞内钙水平, 且其可良好透过血脑屏障, 引发痉挛的脑血管扩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PSD患者的脑部缺氧状况, 促进抑郁状态的恢复。氟西汀属于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剂, 可有效的抑制突触间NE的再回收, 提升NE及5-HT的药物浓度, 发挥抗抑郁效果, 其与传统的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物比较疗效更佳, 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临床有报道显示氟西汀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与氟西汀比较可更好的改善PSD患者的认知功能,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17]。乌灵胶囊、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在本研究中有更好的疗效原因可能是尼莫地平作为L-型钙通道阻断剂, 与氟西汀联用可有效提升脑脊液中神经肽类物质生长抑素释放因子 (SRIF) 的活性, 提升突触间去甲状腺激素 (NE) 的浓度;而乌灵胶囊为纯中药制剂, 能有效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兴奋递质谷氨酸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活性, 3种药物合用发挥协同功效, 使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PSD) 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普宁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PS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氟西汀组,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乌灵胶囊+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以下简称联合组) , 每组各35例, 三组患者均继续按常规的神经营养剂、脑血管病药物及康复治疗, 氟西汀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 尼莫地平+氟西汀组采用氟西汀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 联合组采用乌灵胶囊、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情况。结果: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的MMSE评分均高于氟西汀组, 治疗后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氟西汀组治疗方案,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的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第6周及第8周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 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乌灵胶囊, 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PSD效果更为理想, 可更好的降低PSD患者的抑郁状况, 改善神经功能。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4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西酞普兰氟西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0.038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在临床上常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舍曲林作为对5-HT的选择性强大,而且对多种神经递质无亲合力,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逐渐将成为卒中后抑郁症的首选药物。本研究以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并以氟西门作为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收治PSD患者4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门组,西酞普兰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40~80岁,病程1~6个月。氟西门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2~78岁,病程1~5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初始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入组标准:①有脑卒中病史;②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③无严重心、肝、肾病史及癫痫、青光眼史;④意识清晰,无严重智能障碍:⑤HAMD 17项不少于18分。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给药方法,必须单给药,不联合其他抗抑郁药,但允许失眠者给予口服短期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疗程6周。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HAMD評定给药前与治疗后1、3、6周疗效,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治疗后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25例,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显效率84%。氟西门组15例,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显效率79.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两组于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显著性下降,两组差异不显著,第3周HAMD评分对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西酞普兰组比氟西门组起效快,见表1。

讨 论

PSD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大脑损害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因为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从而引起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下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西酞普兰治疗PSD的起效明显快于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这也和西酞普兰是有高度的选择性有关。以西酞普兰治疗PSD并与氟西门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西酞普兰对PSD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临床疗效与氟西门相当,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第3周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从不良反应看,西酞普兰也优于氟西门。因此认为,西酞普兰是较好的治疗PSD药物,可应用于临床治疗PSD,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淑先,张少丽,姜玉艳.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69.

2 李志榕,黄平,程波.西酞普兰与氟西门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26.

3 张子平,谢元元,张娴.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314.

脑卒中后抑郁的评估和诊断 篇5

1 PSD 的评估

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工具主要有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2种。自评量表是患者根据对问题的理解来选择最适合自身状况的选项,是患者自己对于心理问题的审视和评估。他评量表是建立在访谈的基础上,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或康复治疗师等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评估者有一定要求,花费时间相对较长。鉴于脑卒中后失语 的发生率 为20% ~38%[4,5],为了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心理测评,有学者研发了专门针对失语患者的评估量表。

1. 1 非失语患者自评量表

1. 1. 1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该量表是Zung[6]于1965年制定,共包含20个项目,各条目有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只是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评定有困难。同时,SDS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

1. 1. 2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BDI) :Beck等[7]于1961年编制,有13项和21项2个版本,按0 ~ 3分4级评分,是PSD自评量表中常用的工具之一。但该量表中的部分条目如容易疲乏、对健康状况的担心、食欲差等可能由脑卒 中所致,缺乏特异性。

1. 1. 3 9条目健康问卷( t PHQ-9) :PHQ-9是由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 衍生的抑郁筛查工具,由DSM-Ⅳ抑郁症诊断的9条症状学标准构成,评估过去2周症状出现的频率。Williams等[8]进行的PHQ-9在脑卒中人群进行抑郁筛查的信效度研究,以DSM-Ⅳ抑郁临床定式检查( standard structure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epression,SCID) 为参照,结果显示以10分为截点,PHQ-9的灵敏度为91% ,特异度为89% 。因为简单易用,而且信效度好,PHQ-9被推荐用于PSD患者的筛查。

1. 1. 4流调用抑 郁自评量 表( CES-D) : 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编制于1977年,原名为流行病学研 究中心抑 郁量表[9]。较广泛地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以便进一步检查确诊。也有人用作临床检查,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他抑郁自评量表相比,CES-D更着重于个体的情绪体验,较少涉及抑郁时的躯体症状。

1. 1. 5医院焦虑 抑郁量表( HADS) : 本表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分别针对焦虑( A) 和抑郁( D) 问题各7题。焦虑和抑郁亚量表的分值区分为: 0 ~ 7分属无症状; 8 ~ 10分属可疑存在; 11 ~ 21分属肯定存在; 在评分时,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均为阳性[10]。

1. 1. 6抑郁症状 快速自评 量表( QIDS) : 该量表目前为16项版本,是1996年由Rush等研制的30项版本经过修订而来,有自评和他评2个版本,16条目的QIDS根据DSM-Ⅳ中抑郁症诊断的症状标准分为9个因子,每个条目有0 ~ 3分4级评分标准,总分为0 ~ 27分,总分越高抑郁严重程度越重[11]。与30条目的IDS及HAMD-24相比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主要用于抑郁症的评估,尚未见在PSD患者中的研究。

1. 1. 7脑卒中后 抑郁评估 量表( PSDS) : 该量表是我们研究团队在对既往抑郁量表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由国内65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神经科及精神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对初筛的条目进行再次选择,统计分析后对各条目选择次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序,选择次数超过总数一半的前8个条目最终被纳入量表。各条目有0 ~ 3分4级评分标准,总分为0 ~ 24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对该量表在急性及慢性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示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在中国脑卒中人群中进行使用和推广[12]。

1. 2 非失语患者他评量表

1. 2. 1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 HAMD) : 由Hamilton[13]于1960年编制,该量表有17项、21项和24项3种版本,采用0 ~ 4分5级评分,该量表为临床、科研、抑郁严重程度和抗抑郁疗效评估的中最常用的他评量表,但是评估花费的时间及对评估者专业能力的要求限制了它作为筛查工具的使用。

1. 2. 2蒙哥马利艾森博格抑郁评价量表 ( MADRS) : 由Montgomery等[14]于1979年编制,也是用于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的量表。较HAMD短,共10项,按0 ~ 6分7级评分,每次评估需要20 ~ 60 min。它主要由抑郁核心症状条目构成,覆盖的躯体症状少,既往较少用于PSD的研究。

1. 2. 3脑卒中后 抑郁分级 量表( PSDS) : 由Gainotti等[15]在1997年编制,是针对脑卒中人群进行抑郁评估的他评量表。共10项,6级评分。该量表引入一些新的卒中相关的抑郁症状,包括灾难性反应、淡漠、过度情绪化等,目前关于该量表的数据有限,还需要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对其进行考证。

1. 2. 4临床综合 印象等级 量表( CGI) : 该量表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和患者家属或护工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此量表可以分为CGI-S和CGI-I,包括7个疾病等级,评估用时较短,约1 ~ 2 min即可完成,CGI-S对卒中急性期及1 ~ 6月患者的可行性为100% ,与MADRS相似,对能独立完成答卷的患者准确率较高。但此量表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理研究以及药物试验研究[16]。

1. 3 失语患者评估量表

1. 3. 1视觉模拟 情绪量表( VAMS) : 有8个独立的条目,分别测量情绪低落、愤怒、紧张、害怕、烦躁、疲劳、高兴和精力[17]。每一个题目在100 mm垂直线顶端画有一个表示中性的面部表情符,而下端画有代表情绪的面部表情符,表示相应意义的词语被写在示意图上面或下面。患者被要求在垂直线上做一个标记来表示自己的情绪状况,是失语患者自评量表。

1. 3. 2抑郁程度 圆形量表( DISCs) : 用于脑损伤后伴有认知或语言表达障碍无法完成视觉评估的患者[18]。该量表是由暗背景逐渐扩大的6个圆组成,表示0 ~ 10的分值范围,随着暗背景的逐步扩大,代表抑郁的程度越重。

1. 3. 3脑损伤患者抑郁评估量表( SADBD) : 分为3个分量表: ( 1) 1个由9个条目组成的自知力问卷,用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中理解力缺损的程度; ( 2) 1个经过修正的包含20个条目的HAMD; ( 3 ) 1个2l条目版本的BDI。SADBD充分考虑到患者抑郁情绪的躯体表现和心理表现,可以全面和可靠地提供患者的情感状态。整个量表评估完成时间大概需要45 ~ 60 min。

1. 3. 4失语患者 抑郁量表( ADRS) : 该量表含有9类题目( 包括失眠、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躯体症状、疑病、体质量减轻、情绪低落、面部表情及疲劳感) 共32道题[19]。对神经康复病房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得出,当分数≥9分时表明有抑郁障碍。

1. 3. 5失语患者 抑郁调查 问卷( SADQ) : 包含有21个条目,每条目代表患者一种行为。采用0 ~ 3分4级评分法,分别代表患者在过去1周发生相关条目行为的频率,原始综合分是0 ~ 63分。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 ( Mann-Whitney Utest) 发现有11个条目不能很好地区分抑郁和非抑郁患者,被删除后形成了SADQ10-C版本,并对条目和回答选项的措辞进行了修改,以便其更适用于失语患者,信度和效度检验均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0]。1. 3. 6抑郁的护 理等级量 表( NRSD) : 该量表对失语患者抑郁症状的评估范围比较广泛,无需通过交流即可完成。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看护患者的情绪或负担的影响,护理者的回答与患者的回答是不同的; 但是护理者对患者的某些躯体症状如失眠的 评估等比 较合理。NRSD对评估导致抑郁的躯体症状和非语言性行为比较适用。

此外,针对于脑卒中后的危险因素,有学者研制脑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 De Pre S) ,并依此建立卒中后抑郁临床预测模型[21]。该量表共有4个条目,分别为抑郁或精神疾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病史和脑卒中后1周内日常生活穿衣的帮助程度,并依据各条目对PSD的影响程度不同赋予相应分值,2分作为预测PSD发生的界限值,可在卒中后1周内对患者进行预测评估。因此开展针对PSD患者的特定评估量表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大规模临床验证。

2 PSD 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关于PSD研究的文献除了部分使用的是DSM-Ⅳ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有些仅仅依靠症状量表作为PSD的诊断标准。Cumming等[22]对DSM-Ⅳ中症状标准进行研究发现PSD和抑郁症组反应快感缺失的感觉缺乏存在显著差异; Spalletta等[23]发现自罪自责症状在2组患者的诊断效力不足。1项PSD和原发性抑郁临床特征比较研究中发现PSD患者中迟缓/精神运动性迟滞多见,而原发性抑郁中有更多的快感缺失、悲观和自杀想法及更 严重的注 意力集中 障碍[24]。Gainotti等[15]的研究显 示PSD患者比原发性抑郁患者更可能出现灾难性反应、激越和情绪波动。此外,Robinson等[25]将PSD分为轻、重2型。轻型PSD的诊断标准为DSM-Ⅲ中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重型PSD的诊断标准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由上可知,对于PSD诊断需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抑郁症中症状学标准如能力下降、体质量减轻、哭泣( 病例性哭泣) 等症状可能由脑卒中所致,脑卒中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对PSD有一定混杂作用; 其次,一些症状如容易疲乏、淡漠等可能为脑卒中后疲乏、卒中后淡漠等并发症,而非PSD症状,即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不同并发症之间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再次,PSD患者可能有不同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群,应在该特异症状基础上建立PSD的诊断。因此规范化PSD诊断标准对于其科研和临床工作极为重要。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面部表情识别系统( dynamic facial expressions) ,通过多维度的表情识别,辨别患者是否存在情绪低落、负性情绪偏向等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客观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国外研究的证实[26]。该系统基于大量临床数据,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可成为较为规范的诊断辅助手段,对PSD的诊断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基于统计模型的计算机自动情绪分析避免了医师之间的主观偏倚的弊端,具备客观性。表情识别系统自动采集视频,语音等数据,不需要病人配合,不干扰正常治疗和休养,设备无侵入性。表情识别系统可持续工作,获得的诊断数据更好地反映了病情发展变化,具备连续性[27]。在PSD的研究过程中,积极引入以上辅助检查手段,将为PSD诊断标准基础上逐步引入客观指标提供研究依据。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护理进展 篇6

PSD的诊断是一切护理措施实施的基础,如何评判是否为PSD可以借助简易的筛查工具[5,6]。

1 一般护理

1. 1重视护理评估常规评估包括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肌力、脑卒中类型、生活自理能力、不适症状、对疾病的熟悉情况、心理状态、经济基础、家庭社会支持程度、诱发疾病的生活事件等。护理人员除了关注躯体疾病,还要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患者除了要面对陌生的环境,还要忍受疾病的痛苦,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护士除了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外,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测评量表,从而为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1. 2加强安全护理护理人员一方面要给患者提供安全需要,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防止不安全的事件发生。PSD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及疾病因素,担心检查和药物对自身的损伤,担心交叉感染,担心疾病是否诊断清楚,担心疾病的预后等等,护士要及时提供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顾虑,满足其安全的需要。同时PSD患者自杀比率增高[7],Teasdale等[8]的研究指出,脑卒中后急性期和5年内自杀的风险最高。临床护士应加强监护,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做好家属的相关安全宣教。

1. 3做好基础护理( 1 ) 提供舒适的环境。可以依据患者的习惯进行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打牌、看报纸、听音乐。( 2) 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及时提供 各项生活 护理。( 3) 补充营养。PSD患者情绪不好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部分患者脑卒中后影响吞咽功能,导致进食困难。指导患者采取低热量、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维生素、蔬菜水果等,尽量平衡膳食需,保证患者营养充分,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保证能量摄入[9]。( 4)保证充足的睡眠。PSD患者多伴有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药物改善睡眠,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睡眠护理。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活动; 白天减少睡眠时间; 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清洁身体,使患者身 体舒适[10],为患者创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

1. 4及时介入康复护理冷漠和嗜睡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减少的重要原因[11],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克服脑卒中带来的此类问题,让患者尽快进行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尽管在24 h内还是48 h内开始康复训练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及早进行康 复训练对PSD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12]。国内研究人员对87例PSD患者的研究发现连续2年有效的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及认知功能、感觉功能,抑郁症状明显减轻,自理能力增强,致残率也明显下降[13]。有效的床旁训练不仅能够锻炼患者的躯体功能,还能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14]。

2 心理干预

2. 1认知行为治疗 ( CBT)CBT是一套结构化的、短程的、着眼于现在的心理治疗方法[15],护理人员对PSD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导致抑郁情绪产生的认知因素,并且可以从行为入手,逐步引导患者用正确的观念代替歪曲的信念。CBT对PSD的作用说法不一,有研究表明CBT对老年抑郁患者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抑郁情绪,然而也有些研究证明CBT对PSD患者无效[7,16]。

2. 2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的一项潜在机制是干预措施能够促进健康、减少应激,提高患者的应对技能[17]。PSD患者经历脑卒中,在面对躯体发生变化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觉得自身的变化与原来的期望相差甚远[18]。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并关心患者,让患者了解疾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行疾病及心理护理,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最大可能地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机体调整至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

2. 3社会支持Cooper等[19]的研究发现情绪感知、社会参与和心理对PSD的结局有重要影响。同样Mutai等[20]也指出社会活动的受限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护理人员应该带领某些患者组织可行的活动,使患者不脱离社会,有助于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和躯体功能的恢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人性化管理,鼓励家属陪护,陪而不护,试行PSD早期家属陪护的亲情化管理[21]。感情的支持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患者减少陌生环境导致的不安全感,使患者尽 快适应。

3 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 r TMS) 能够在治疗中和治疗结束之后改变或调解神经活动,其治疗的机制建立在大多数神经疾病都存在紊乱的神经活动这一基础上,大多数的研究表明r TMS适用于脑卒中患者[22]。董超等[23]的研究发现脑电生物反馈能够有效降低抑郁患者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前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和作用,并告知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

4 健康教育

现有证据表明PSD患者的照顾者应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17]。全程健康教育包括接受和付出,早期接受护士和同病房恢复期患者的宣教,恢复期时与护士一起现身说教,向新入院患者宣教。覃佩红等[24]在对96例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指出,全程健康教育对减轻PSD病人的抑郁状况有明显效果。杜芳等[25]在其研究中提到了全程一体化健康教育步骤,急性期( 1 ~ 2周) 给予倾听、安慰、暗示、鼓励式心理护理; 稳定期( 3 ~ 4周) 以集体集中宣教方式为主,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方式; 康复期( 4 ~ 6周) 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鼓励患者重返社会,承担工作、生活的重任。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年来住院的CVD患者89例,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23例, 年龄最小36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56.8岁。经CT和MRI证实全部意识清晰, 语言尚且流利, 能够理解抑郁量表内容, 无阳性精神病史, 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6例, 中学42例, 大学21例, 配偶健在52例, 丧偶37例。

2 方法

2.1 抑郁程度的评定

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2) 评分, 其中轻度抑郁18~21分28例, 中度抑郁21~25分14例, 重度抑郁≥25分共12例。抑郁发生率60.6%。

2.2 临床资料与PSD的相关性

发生PSD的患者平均年龄为 (52.13±10.50) 岁, 为发生PSD的患者年龄为 (40.08±14.15) 岁, 两者平均年龄存在着显著差P<0.05。男性发生PSD28例, 女性26例, 不同性别PS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2.3 PSD不同时期的发病率

脑卒中急性期发病率为22.8%, 恢复期PSD发病率为48.0%, 后遗症期PSD发病率为56.0%, 3者经χ2检验P<0.0001, 表明PSD与卒中的病程长短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PSD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期。

2.4 病灶部位与卒中的关系

多数文献报道, 左半球卒中发生抑郁症者较右半球为高, 尤以左额叶前区明显。本组左右侧大脑半球发生PSD比例无明显差异。

2.5 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

轻型脑卒中PSD发生率为11%, 中型脑卒中PSD发病率为38%, 重型脑卒中PSD发病率为46%。经χ2检验P<0.01, 显示PSD的发生率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脑卒中程度越重, 神经功能的缺失越严重, 病程长、效果差的脑卒中PSD发生率明显增高。

3 结果

确诊为PSD后,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正轨康复训练, 同时加用百忧解20mg/d, 用药2周或4周后再重新进行HAMD量表评分, 得分<7分者为治愈, <5分者为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为73.5%, 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与年龄、病程长短、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改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抑郁可使躯体症状加重、降低治疗效果、延迟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 人类行为类型是个体由相应竞争环境与挑战性环境塑造的一整套外线行为, 是人们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有很大的稳定性, A型行为者表现为争强好胜, 有时间的紧迫感, 情绪急躁, A型行为者的CVD患病率和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行为者, 同时, 经济状况对PSD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影响, 城市下岗职工、低保人群, 以及农民PSD的发生率也明显偏高。因此, 在对脑血管病积极治疗的同时, 神经内科医师应加强对抑郁症状的认识, 重视对PSD的预防和治疗, 易尽早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锻炼, 做好个体化心理治疗, 同时要尽早进行药物干预, 加强二级预防, 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同时, 呼吁社会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加大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 对于降低病残率和治疗PSD均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近2年来住院的89例CVD患者, PSD发病情况的评定和比对, 探讨CVD患者年龄、性别、致残程度、文化程度及发病后接受治疗情况等因素与CVD患者PSD发病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经CT和MRI确诊并经过正规内科治疗后, 利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的方法进行观察评分, 研究CVD与PSD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轻度抑郁18~21分28例, 中度抑郁21~25分14例, 重度抑郁≥25分共12例。抑郁发生率60.6%。年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别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SD与卒中的病程长短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PSD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期。脑卒中程度越重, 神经功能的缺失越严重, 病程长、效果差的脑卒中PSD发生率明显增高。对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早期认识, 进行早期干预、尽早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锻炼, 做好个体化心理治疗, 能有效地降低PS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永珍.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2000, 8 (6) :340~342.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1998:35~39.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8

1临床资料

纳入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共50例, 其中男29例, 女 21 例, 年龄35~80岁, 平均年龄61.6岁。全部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定诊断, 其中脑梗死38 例, 脑出血22 例。经汉密尔抑郁量表 (HAMD) 评分≥18分,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分类, 轻度抑郁18例, 中度抑郁21例, 重度抑郁11例。表现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或意识障碍等。

2护理

2.1 基础护理

予以患者舒适和谐的病室环境, 力求安静、阳光充足、颜色调和, 给患者家的温馨, 以利于提高患者正性情绪。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下降,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自我解决生理问题, 主动督促和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使患者生活有规律。多鼓励患者进食, 宜选择营养丰富、色香味美易消化的食物, 以促进食欲。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另外, 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是久病卧床的老年人, 护理人员应给予定时翻身, 防止骨骼突出处发生压疮[3]。

2.2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多表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多。入院后, 通过多方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内心想法及与抑郁焦虑有关的内容和日常表现, 予以全方位评估, 根据不同个体予相应的心理支持。根据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分期的特点给予心理治疗, 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与适应期, 分别给予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家体疗法、疏导疗法与暗示疗法[4,5], 以消除患者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情绪障碍。

2.3 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 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亲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患者增加康复信心的动力。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让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促进身体健康。

2.4 康复护理

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 功能恢复需要时间长、见效慢。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早期神经康复的重要性, 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制定适合患者的功能训练方式, 使患者解除思想上的顾虑, 从被动到主动适应现实, 保持乐观的精神, 进行康复训练, 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从而调整其心理状态和改善抑郁症状。

3体会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减低致残率, 使脑卒中所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问题则更显突出, 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与脑卒中预后有密切关系, 脑卒中抑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甚至增加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而且增加了社会负担。在给予患者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心护理, 从住院环境的建设、心理机制的支持性护理、社会支持系统及及早有效的个性化康复护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机会。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

参考文献

[1]萧蕙, 张广清, 王琳, 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77-78.

[2]陈进英, 徐习.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 (J) .护理研究, 2008, 22 (1B) :102-103.

[3]郭全芳, 张云红.抑郁患者情感体验的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1) :965.

[4]武峰, 马春玲.脑卒中复发与心理状态的探讨 (J) .全科护理, 2010, 8 (4) :369-370.

[5]魏丽芹, 元玉媛, 孙洪丽.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 (J) .全科护理, 2009, 7 (30) :2765-2766.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9

【关键词】初发脑卒中后抑郁;常规治疗;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59-01

在脑卒中患者中,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并发症[1]。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会给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本组抽取了60例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便是探究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0例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61.43±2.1)岁;48例为脑梗死,12例为脑出血;感情症状为主的45例,躯体症状为主的15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症状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并给予患者20mg的氟西汀,1次/d,早晨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方法治疗,并给予患者服用百忧解,20mg/次,1次/d,早晨服用,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并重点给予心理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给患者提供清洁、舒服适的病房环境,相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保持的沟通交流,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并获取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信任,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2.2相关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有关初发脑卒中后抑郁病症的知识,对患者进行鼓励,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1.2.3以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为依据,对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例如:让患者多听音乐、多读书,以此让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

1.2.4与患者家属进行细密的沟通,让患者家属理解并关心患者,以此增加患者的信心,为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1.3评判标准

1.3.1生活质量判定效果以Spitzer指数为参考标准[4]。包括了五项,分别为:患者日常生活情况、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以及家庭支持。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2抑郁判定效果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为参考标准[5]。①痊愈: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等等主要症状全部消失,抑郁量表减分率≥90%。②显效: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等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抑郁量表减分率60%~89%。③症状得到缓解、情绪基本稳定,抑郁量表减分率30%~59%。④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甚至有恶化的状况,抑郁量表减分率低于30%。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情况、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以及家庭支持)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有效治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并且致死率与致残率均很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而初发脑卒中后抑郁则是发生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并发症的主要症状分为两种:①感情症状,②躯体症状[6]。无论是感情症状,还是躯体症状,均带有忧郁心理。因此,在对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但需要给予药物治疗,比如本组研究提到的氟西汀与百忧解药物,而且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有效的心理治疗需要让患者了解并认识病因及病情,消除患者焦虑、惶恐不良心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此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情况、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以及家庭支持)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有效治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焦震.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02(25):13-16.

[2]张瑛.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1):56-59.

[3]周海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30):72-76.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4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有住院病历,其中176例男性,164例女性;年龄在44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64.2±9.15)岁。末次卒中的发作到此次研究时间是1~27个月间,平均时间在(12.2±7.37)个月,其中位数是12.2个月。卒中时间六个月中、7~12个月、多于13个月的患者,分别是30.0%、22.4%、47.6%。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要医护人员是由北京的宣武医院培训进行的。此次研究项目有:患者的基本情况、抑郁状态、现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既往史的认知功能。ADL、PSD的认知评价分别采取ADL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的检查(MMSE)[3]。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双录法,然后将其录入到ACCESS数据库之中,再进行对比查错,用ACCESS的查询功能,把研究所需的变量全部变成数据库,之后将其导入在SPSS 11.0之中,最后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整理。采用χ2检验率和比例、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层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PSD患者的有关影响因素

丧偶、性别、卒中时间(1个月、7个月、13个月)、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患糖尿病与PSD患病相关(P>0.05)。其中男性PSD患病率50.6%(89/176),女性为48.8%(80/164),卒中病程1个月、7个月、13个月或以上的的患者PSD的发病率分别是48.0%、46.1%、52.5%。

2.2 PSD患者和脑梗死位置之间的关系

PSD中的额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致病率远大于其它位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1,χ2=6.02)。双大脑半球、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卒中患者PSD致病率分别是51.3%(41/80)、53.7%(65/121)、47.4%(54/114)、36.0%(9/25)(P=0.39,χ2=2.98),并没有发现PSD患者和卒中在双侧、左、右大脑半球或者脑干小脑有何关系。

3 讨论

本次主要研究首发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PSD)和卒中位置间关系。结果表明,额叶脑梗死患者患PSD的概率明显比其他位置的脑梗死患者高,而且在对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后,额叶脑梗死患者患PSD的概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位置的脑梗死患者。没有发现PSD的患病和卒中位置在双侧、左、右大脑半球存在显著的关系。Kmi等[3]与龙洁等[4]的研究也证明,PSD和额颞叶或额叶的卒中存在极大的关系,但和病灶是否在左、右半球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PSD治病的因素并不是由脑梗死的位置唯一决定的,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例如患者的活动能力、心脏病等均可能同PSD的致病有关。所以PSD的致病因素有很多,而额叶的卒中只是其中一个导致PS的因素。因为本此研究所选的样本量不是足够大,所以通过分层后,部分组中的样本量很小,这可能和一部分阴性的结果存在有关,也是此次调查的不足之处。以后会在更多社区进行该项研究,以求达到更好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PSD)和卒中位置间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的3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抑郁自评指数等于或大于0.5的169例为PSD组,使用χ2检测PSD同卒中位置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发病率达49.7%,其中66.7%的是额叶卒中患者PSD,47.3%的患者是其它位置卒中患者PSD,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2,x2=5.51)。结论脑梗死患者患PSD的概率较高,而且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六个月中存在极高的PSD发病概率。

关键词:脑梗死,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卒中位置

参考文献

[1]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283-285.

[2]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325-328.

[3]K im JS,Choi Kwon S.Poststroke d epression and em ot ion al in con t inence correlation w ith lesion locat ion[J].Neurology,2000,54(9):1805-1809.

上一篇:内部会计控制活动论文下一篇:全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