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筛查

2024-06-14

脑卒中早期筛查(共12篇)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1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30%~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口咽期吞咽障碍[1]。卒中指南建议所有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24 h内需接受检查, 或运用简单可靠的筛查方法, 完成吞咽障碍的评估, 并据此制定饮食方案[2,3]。使用准确、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临床评价量表可及时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量表较多, 其中洼田饮水试验应用较成熟、广泛。而Trapl等[4]报道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 (GUSS) 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 但该法目前国内应用及报道较少。本研究即采用GUSS对急诊入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筛查, 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留观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 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均无影响吞咽功能的周围神经肌肉疾病及帕金森病, 均无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及肺部感染;其中男56例, 女30例, 年龄36~85岁, 平均 (68.87±13.22) 岁;脑梗死73例、脑出血13例;转病房住院72例, 转院8例, 要求出院6例, 在急诊平均留观时间 (2.36±1.17) d;所有患者意识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能配合检查。

1.2 方法

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接受评估时, 立即用两种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床边评估。所有筛查均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 患者均取坐位或前倾不低于30°。

1.2.1 GUSS筛查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GUSS筛查。GUSS筛查分间接吞咽试验和直接吞咽试验两个部分, 总分20分。20分为无吞咽障碍;15~19分为轻度吞咽障碍;10~14分为中度吞咽障碍;0~9分为严重吞咽障碍。

1.2.1. 1 间接吞咽试验

患者取坐位 (可坐直或前倾30°) , 按下列五步依次测试。 (1) 是否可保持15 min注意力; (2) 能咳嗽或清嗓子2次; (3) 能吞咽口水; (4) 无流涎; (5) 声音正常, 无含糊、嘶哑、过水声等。顺利完成上述测试计5分, 可继续进行直接吞咽试验;否则停止GUSS筛查。

1.2.1. 2 直接吞咽试验

按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固体食物的顺序依次进行测试。 (1) 给予患者一小口 (约1/3~1/2勺) 糊状食物。观察患者吞咽情况, 分为不能吞咽、吞咽延迟、成功吞咽3种, 分别计0~2分;分别观察患者有无不自主咳嗽、是否出现流涎、是否有声音改变, 均为有则计0分, 无则计1分。连续喂食3~5口, 均无异常则计5分, 出现异常即终止GUSS筛查。 (2) 依次给予患者3、5、10、20 ml直至50 ml水, 评分标准同糊状食物。无异常计5分, 出现异常则终止GUSS筛查。 (3) 给予患者小片面包或馒头, 重复5次, 评分标准同糊状食物。无异常计5分, 完成评估。见表1。

1.2.2 饮水试验

按洼田饮水试验法。检查时患者取坐位, 以水杯盛温水30 ml, 嘱患者正常饮下, 注意观察患者饮水过程。评定标准:Ⅰ级:能1次饮完30 ml温水, 无呛咳、停顿;Ⅱ级:分2次饮完, 无呛咳、停顿;Ⅲ级:能1次饮完, 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或2次以上饮完, 也有呛咳;Ⅴ级:屡屡呛咳, 难以全部饮完。Ⅰ级为正常, Ⅱ级为轻度吞咽功能障碍, Ⅲ~Ⅳ级为中度吞咽功能障碍, Ⅴ级为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完成后根据分级结果按护理常规制定饮食计划。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评估方法筛查结果比较

86例患者经GUSS筛查, 评估出存在吞咽障碍者占62.79% (54/86) , 而按饮水呛咳方法判断, 存在吞咽障碍者占46.51% (40/86) 。经字2检验, 两种评估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39, P<0.05) , 可以认为GUSS筛查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检出率高于饮水试验方法。见表2。

2.2 针对GUSS筛查的结果, 对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的患者采取及时、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2.1 早期康复护理

对重度吞咽障碍者, 及时鼻饲饮食,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5,6,7,8]。 (1) 吞咽功能训练:发音运动训练:先利用单字进行训练, 然后到多音词、句、段;口咽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做伸舌运动, 可将勺放于口唇上、下、左、右位置, 鼓励患者舌尽量向外伸添勺;指导患者做鼓腮、磕牙、深呼吸、咳嗽、咀嚼动作训练, 以锻炼口咽部肌肉的灵活度。以上训练做3次/d, 10~15 min/次。吞咽动作训练: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 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 刺激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训练3次/d, 5~10 min/次。 (2) 摄食训练:当患者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 GUSS评分>5分再进行摄食训练。进食时环境要安静, 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不要讲话, 尽量取坐位 (身体可前倾30°) , 不能坐者抬高床头30°~60°, 偏瘫侧肩部垫起有支撑。立于患者健侧, 选择少量糊状食物喂给患者, 以薄浅小勺取3~5 ml食物置于患者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 确认患者安全吞咽, 再空咽一口后, 方可再次喂食, 少量多餐。如若出现气促、咳嗽、吞咽困难或误吸, 应立即停止并予应急处理措施。以上康复训练措施均可视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

2.2.2 饮食指导

对于中度吞咽障碍者, 可给予不需咀嚼的稠厚的酱泥样食物, 如果酱、香蕉泥、厚米糊, 土豆泥等, 不能饮水;对于轻度吞咽障碍者, 可给予需一定咀嚼的半流质饮食, 如烂面条、八宝粥、泡馒头、水果, 可少量、缓慢饮水。吞咽功能正常者仍需观察进食情况。进食环境、体位同摄食训练[8]。见表3。

3 讨论

3.1 急诊科实施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和护理干预的意义

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 延长住院时间和增高病死率[1]。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高、危害性大, 但是目前国内急诊科在收治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 更关注于卒中的诊治, 对吞咽障碍早期判断和干预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够, 评估有无吞咽障碍仅局限于询问、观察患者有无咽下困难和饮水呛咳的经验型判断, 缺乏准确性, 因床位等问题无法及时住进专科的急诊脑卒中患者, 极少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无法早期有效规避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英、美等国的卒中指南指出, 应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及早进行吞咽功能的评定。在急诊科留观的脑卒中患者中, 开展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和护理干预, 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时予鼻饲喂养、指导吞咽功能的康复锻炼, 中、轻度吞咽障碍者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营养的摄入。这些措施和后续专科治疗可以无缝衔接, 有助于更好的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和误吸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7,8,9,10]。

3.2 GUSS筛查有助于检出安静误吸的患者, 并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虽然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已被纳入指南, 但使用何种方法评估更简单、有效还没有定论。目前临床评定吞咽功能障碍的金标准为X线透视下或内镜透视下的吞咽功能检查, 但该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设备、经济等条件要求颇多, 不可能普遍开展或多次评定。目前国内常用的床边评估方法为洼田的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 然前者略显粗糙, 后者需专科医生实施, 对急诊科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的GUSS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为50%~60%, 阳性预测率为74%~81%, 阴性预测率为100%, 信、效度均较高[3]。对于洼田的饮水试验无法检出的安静误吸的患者检出率较高。尤其难得的是, GUSS操作简便, 无创伤, 在给出了具体评分的同时, 让受试者和测试者直观的看到吞咽障碍的程度及应该采取什么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其良好的可操作性更适合临床护理人员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筛查中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新颜, 闫福岭, 郭怡菁, 等.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工具[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2, 20 (6) :456-460.

[2]Martino R, Foley N, Bhagal S, 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ee, 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 2005, 36 (12) :2756-2763.

[3]Adams H P, Zoppo G, Alberts M 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 and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quality of care 0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J].Stroke, 2007, 38 (5) :1655-1711.

[4]Trapl M, Enderle P, Nowotny M, et al.Dysphagia bedside screening for acute-stroke patients:the 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J].Storke, 2007, 38 (11) :2948-2952.

[5]马美玲, 魏贵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功能训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7) :17-18.

[6]焦慧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2) :27-29.

[7]柏慧华, 姚秋近, 祝晓娟, 等.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4) :299-301.

[8]钦晓英, 杜丽萍.吞咽障碍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2) :1141-1142.

[9]龚献莲, 华锋凯, 李凤玉, 等.阶梯评估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1, 18 (6) :31-32.

[10]邱晓佳, 刘刚, 周杰, 等.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7) :3174-3176.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2

2016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汇报

2016年10月24日至11月17日,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对辖区内17个居委3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共完成调查2005人,筛查出高危对象482人,阳性率为24.03%。下面,就此次筛查任务做一总结汇报:

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完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进一步强化本中心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辖区脑卒中综合防治能力和家庭医生诊疗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而推动其有序就医和规范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二、领导重视:为保证筛查工作顺利推进,中心袁国平主任首先召集质控科、各团队长、防保科和条线人员开会商讨,从组织落实,居委协调、人员安排、强化责任等方面一一提出要求。随后,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袁主任又就此次筛查任务的意义做了重点强调:此项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所有的的医务人员不管是团队、公卫还是临床和中医,都要无条件服从中心的统一安排。10月19日中午,中心召开脑卒中筛查工作动员大会,所有医务人员均出席。会上,袁国平主任进行了动员,对筛查工作的宣传发动、实施方案及高危对象的随访管理做了详尽部署,10月21日,中心邀请了八十名居民代表,由袁国平主任和华山宝山分院心内科关颖主任就脑卒中的防治措施对与会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

三、宣传发动:联系张庙街道卫生科,在居委干部会议上布置此项工作,请他们大力配合。同时利用黑板报、横幅、宣传画、电子屏幕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脑卒中防治宣传。我们和每个居委联系,落实好具体的时间、地点,然后在居委醒目处张贴宣传画,有电子屏幕的滚动宣传,每个楼道张贴筛查通知。同时为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保证筛查工作顺利进行,中心还为前来配合筛查的居民准备了小礼品,四、全院参与:按袁主任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主要抓

手,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必须全院参与。在院部统一部署下,由质量控制科具体负责。每天下午一点,由临床、中医、防保和团队成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医院门口集合,统一到所安排的居委进行筛查。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在二个居委同时开展,每个居委安排两个下午,每位成员带好血压计,每个小组都配备了血糖测试仪,这样,居民在配合筛查的同时,又可享受测血压、血糖和疾病防治咨询等免费服务。同时,要求调查人员遇到符合条件的签约对象,动员其到所在服务点进行签约。

五、质量控制:质控科和条线人员每天到场,进行现场质控,要求每份调查表必须字迹清晰、填写齐全,调查项目实事求是,工作人员不得主观引导。筛查出的高危对象必须开具双向转诊单。并对由二三级医院开展的相关检查进行详尽说明。完成的调查表第二天由条线人员逐份再次质控,准确无误后输入电脑。

六、随访管理: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未纳入管理的,我们将及时建档,按要求定期随访,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同时,中心将进一步推进脑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采集,将本次筛查出的高危对象和慢性病患者和由二三级医院反馈的病人及时规范管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篇3

【摘 要】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致残率得以有效降低。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因此,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2]因此,加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脑出血56例、脑梗死64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42~84岁,平均62±4.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患者常规治疗神志清晰,体征稳定后,早期加入康复护理。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体位护理。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脑卒中患者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如不能及早介入护理,肌体功能的恢复就会十分困难。为此,应及早介入体位护理,常用体位护理有:(1)仰卧位。仰卧位并非是康复护理的理想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常会使下肢伸肌張力增高,同时也容易导致偏瘫下肢外旋引起足下垂。但这种体位对于患者接受治疗比较方便,可要求患者在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头,将膝关节屈曲,以防足部被褥压迫。②患侧卧位。这种体位对于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体位摆放时要注意对患者头部的良好支撑,使患者病患一侧上肢尽量前伸,保持与躯干90°角;同时肘关节尽量伸展,十指张开,掌心向上。健腿在前,患侧在后,膝关节略后屈。③健侧卧位。患者半卧于床,健康的一侧在下,病患一侧在上,病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者肩膀向前屈90~100°,同时保持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髋、膝关节自然屈曲。这种体位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患侧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痉挛。

2.2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运动,被动按摩,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2.2.1 被动运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运动,这种护理一般要在发病后3~4d进行,动作应保持轻柔,切忌幅度不宜过大,开始时患肢屈曲幅度可以在10~30°间,以每日3~4次,每次关节作5~6遍为宜,随后逐渐增加患肢屈曲的幅度和重复次数。如患处关节疼痛,可以再训练前对患处进行热敷。

2.2.2 被动按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按摩可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和压疮,按摩手法要缓慢、有节奏、力度轻柔,一个动作需3~5 s,一般从远端向近端进行。

2.2.3 偏瘫肢体各关节常出现痛、肿、热,即所谓“偏瘫性关节痛”。可用热毛巾敷肩、肘、髋、膝关节,手和足可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方面可舒展各关节,另一方面可缓解关节痛,热敷一般在被动运动之前做,可提高疗效。

2.2.4 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主动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功能。上肢可以做肩上举、外展、外旋、伸肘的伸展练习,尽量不要做屈曲联合动作;下肢则主要作屈曲、内收、踝背伸等屈曲动作,避免出现伸展性联合动作。上下肢也可同时做运动,以加强肌体协调性训练。患者可双手指呈交叉状,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上举、伸展动作,下肢保持双膝屈曲,护理人员应帮助将患者移到床边,从而便于其屈膝伸髋。

2.2.5 大脑反应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大脑发出各项活动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步行、上下楼梯等项目训练。让患者触摸不同温度、湿度、硬度的物品,以锻炼患肢感觉,还可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等刺激感觉机能。

2.3 结果

对120例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功能恢复阶段评定法评定偏瘫恢复阶段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予以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了致残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从而使患者心情得以保持舒畅,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本次所选120例脑卒中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效果均优于护理前,表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社军、刘鸣、李卫征等,脑卒中患者复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123-124

[2] 赵静、姜文浩,罗燕侠,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1-202

脑卒中筛查项目将进一步扩展 篇4

据“健康报”报道, 日前,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在京召开了“’2012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扩展项目启动及工作部署会议。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介绍, 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 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已超过400亿元。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说, 今年, “心血管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展遴选55家医院 (心血管科室) 作为第二批协作医院, 并不断对卒中筛查和干预实践的方法、手段进行优化。据悉, 今年下半年, 该项目筛查目标为30人/工作站/日, 教育100人/工作站/日, 颈动脉超声筛查目标为量表筛查目标的30%, 并实现适宜药物干预人群的药物干预比例达到80%的目标。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5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期报告

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余万例。2008年我国居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脑卒中幸存者中75%成为永久性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山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5月正式批准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并积极参与了国家计生卫生委脑防委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在2014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的任务和目标中,山西省7个项目地区的任务数是4.2万例,筛查和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群卒中危险因素筛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及高危人群和追访等。通过项目工作的持续开展,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推广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建立“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长效机制。

山西省人民医院筛查的下级单位有太原市双塔西街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清徐县徐沟镇卫生院。太原市双塔西街一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14年底至今对本辖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和社区居委会的配合下,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得以顺利进行。太原市双塔西街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分三步走:

首先,在本辖区40岁以上的2046名的常住居民进行了前期一个月的认真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通知100余份、预防脑卒中宣传栏两期。

其次,于1月15日开始至今对40岁以上的辖区居民组织初筛1012名,占筛查人群的49.5 %。其中低危人群711名,占总筛查人群的 70 %;中危人群 157 名,占总筛查人群的 15.5 %;高危人群123名,占总筛查人群的12%;TIA人群6名,占总筛查人群的0.6%;卒中15名,占总筛查人群的 1.4 %。

再次,对以上重点人群进行了复筛预约。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有关专家及超声专家于2月5日、10日对太原市双塔西街一社区120名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对6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其中:超声异常者为89名,占总复筛查人数的74.2%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17名,占总复筛查人数的28.3%。

最后,太原市双塔西街一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据以上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低危人群中血压异常中,建议健康饮食、规律用药、适量运动、随时监测血压变化;对血糖异常者,建议患者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遇事不怒,检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对血脂异常者,建议饮食调整,适量运动,适当服用降脂药。对中危人群相关人群进行了相关的健康指导。对高危人群颈部血管超声异常者,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必要时内科或外科治疗。

徐沟镇卫生院于2014年底至今对本辖区东南坊、西北坊、北关三个村45岁以上的2024常住居民进行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首先,在这三个村庄进行了前期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通知、做预防脑卒中宣传栏等形式来让村民了解脑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自己如何受益,以增加居民的积极性。紧接着卫生院对45岁以上的进行了初筛。其中低危人群1684名,占总筛查人群的83.2%;中危人群116名,占总筛查人群的6%;高危人群251名,占总筛查人群的12.4%。

下一步的工作是对以上重点人群进行复筛预约。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有关专家及超声专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会依据以上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低危人群中血压异常者,建议健康饮食、规律用药、适量运动、随时监测血压变化;对血糖异常者,建议患者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遇事不怒,检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对血脂异常者,建议饮食调整,适量运动,适当服用降脂药。对中危及高危人群中颈部血管超声异常者,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健康并给予可行性的建议方案,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下一步的工作还在紧张陆续的进行中,希望上级部门继续给予各项支持,惠及群众,使更多的高危人群通过脑卒中筛查工作,得到益处。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指导 篇6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导;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95-02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在脑卒中患者救治成功之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近些年来,怎样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自理能力,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本文主要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现予以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常规组与康复组,各组40例。常规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平均(62.3±3.8)岁;病症: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康复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7岁,平均(62.0±3.7)岁;病症: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比较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脑血管疾病护理常规干预,即给予营养脑细胞、脱水、改善脑组织代谢等药物干预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样给予上述治疗干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指导,主要包括电疗与运动锻炼。(1)电疗:通过对障碍侧收缩肌肉的低频电流刺激,减轻运动功能障碍,达到治疗效果。(2)运动锻炼: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具体锻炼,主要包括:①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摆放,保证患者体位合理、科学,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协助患者进行障碍侧肢体运动;③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且让患者掌握翻身技巧,能够自行翻身;④锻炼患者起床后的平衡感;⑤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位训练,以此加强患者运动功能;⑥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使患者可以早日自如运动;⑦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运动、触觉等方面训练,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上述训练每周进行5-6次,基本保持1次/d,每次1h。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探析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

(1)运动功能情况评价标准:采用Barthe指数(B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主要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评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2)生活质量评价标准: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输入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予以表示,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若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BI指数、QOF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急性脑卒中疾病的时候,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为了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给予早期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有关调查研究[3]报道,进行重复学习与锻炼能够重组大脑功能,并且最大限度的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新再生,恢复大部分机体功能,从而加快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患者致残率,同时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的BI指数为(59.2±12.3)分,QOF评分为(7.4±0.3)分;康复组患者的BI指数为(69.0±13.2)分,QOF评分为(8.5±0.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以看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早期康复锻炼就是通过被动与主动运动对神经产生刺激,使其兴奋,从而加大脑部与肢体的血液供应,加快神经元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的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管再生,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在施行早期康复锻炼的时候,也要充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鼓励与帮助,讲解一些自我护理与保健的知识,从而使患者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锻炼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施行早期康复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 江秀利,任凤兰.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指导和锻炼[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10(3):77,76.

[2] 郜宪林.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2-14.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卫生部“十二五”医改专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统一制定的脑卒中高危个体评估标准, 脑卒中高危个体:在8项危险因素中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这8项危险因素有: (1) 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心房颤动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 min、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 ; (7) 肥胖 (BMI≥26kg/m2) ; (8) 有卒中家族史[3]。本研究从某社区医院前期筛查的2 828名脑卒中高危个体中随机抽取10%作为调查对象, 共282名脑卒中高危个体。发放282份调查问卷, 回收275份, 有效问卷270份, 有效回收率为95.7%。其中男138人 (51.06%) , 女132人 (4 8.9 4%) ;年龄5 6.5 6岁±8.7 1岁;小学及以下9 8人 (36.17%) , 初中80人 (29.97%) , 中专/高中69人 (25.53%) , 大学及以上23人 (8.51%) ;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54人 (19.93%) , 1 000元~1 999元91人 (33.71%) , 2000元~2999元97人 (36.08%) , 3 000元以上28人 (10.28%) ;有3个危险因素的有1 3 8人 (5 1.0 6%) , 4个危险因素的有8 0人 (29.97%) , 5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有52人 (19.15%) 。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自行设计,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脑卒中危险因素等。 (2) 定期筛查意愿调查问卷:自行设计, 包括筛查的认知、医护人员的建议、是否愿意参与筛查和筛查障碍4个维度, 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 (3) 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 (The Champion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 CHBMS) , 该量表由Champion设计, 共6个维度36个条目, 包括感知到的易感性 (易感性) 、感知到的严重性 (严重性) 、感知到的益处 (益处) 、感知到的障碍 (障碍) 、健康动力和自我效能。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其中, “完全不同意”计1分, “不同意”计2分, “不确定”计3分, “同意”计4分, “完全同意”计5分。得分越高表示对采取相应健康行为的信念越高。此量表适合于各种肿瘤患者健康信念的研究, 在以往多个研究中被应用, 并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5]。CHBMS着重于乳房自我检查和知觉到的乳癌危险, 但Champion认为只要换掉某个字或词, 这个从HBM发展而来的评定标准就可以用于不同种类的癌症[6]。中山大学彭慧蛟[7]用该量表评价脑卒中病人的健康信念。本研究在彭慧蛟研究的基础上对量表做适当的修改, 将量表中“复发脑卒中”修改成“患脑卒中”, 使之适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经5名神经科医学及护理专家评定, 量表内容效度CVI为0.80, 适合于本研究人群。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高危个体进行预试验, 测得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 9。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

1.2.2 资料收集

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 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 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量表填写方法, 被调查者在30min内独立完成, 完毕立即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时实行双人录入的方法, 采用频数、百分比、均值与标准差描述脑卒中高危个体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意愿量表各维度得分

58.9% (159/270) 的脑卒中高危个体愿意参与筛查, 执行筛查的障碍构成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费用高 (42.1%) 、不需要 (25.4%) 、忘记 (14.8%) 、无时间 (10.4%) 、医疗不方便 (4.0%) 、交通不方便 (2.1%) 、害怕检查 (0.8%) 、家人不支持 (0.4%) 。

2.2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得分 (见表1)

由结果可知, 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健康信念总分为3.17±0.39分, 在Likert五级评分法中, 处于中等水平, 即对筛查的态度“不明确”。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感知到的严重性、健康动力、感知到的障碍、感知到的益处和感知到的易感性。其中, 自我效能、感知到的严重性和健康动力属中上水平, 对筛查的态度界于“不明确”与“同意”状态之间;感知到的障碍、感知的益处和感知到的易感性属中下水平, 处于“不同意"程度, 尤其是感知到的易感性维度得分最低, 仅为2.66分±0.76分。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2)

以筛查意向性为应变量, 年龄、性别、婚姻、居住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状况、危险因素个数、筛查的认知、医生建议、护士建议、感知的易感性、感知的严重性、感知的益处、感知的障碍、动力及自信心为自变量, 以α=0.05作为变量进入方程的标准, 以β=0.10作为变量从方程中剔除的标准, 采用Wals进入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庭人均月收入、筛查的认知、医生建议、感知的易感性、感知的益处进入回归方程, 共解释筛查意愿总变异度的40.1%。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 仅58.9%的脑卒中高危个体愿意参与筛查。国外报道的乳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为15%~20%[8,9]。国内文朝阳[10]报道的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依从性为25.7%。因为筛查意向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筛查依从性, 故本研究的筛查意向性与筛查依从性没有可比性。但与73.5%的肝癌高危人群愿意参与筛查相比, 本研究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意愿较低, 可能因为与癌症相比, 脑卒中是一种低病死率的疾病, 尚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执行筛查的障碍构成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费用高、不需要、忘记、无时间、医疗不方便、交通不方便、害怕检查、家人不支持, 其中1例高危个体选择家人不支持, 与文献报道一致[11]。提示检查的费用、不需要、忘记、无时间等是执行筛查的主要障碍。医护人员应重视检查的费用对筛查依从性的影响, 尽可能的设计经济实用的筛查方案, 并实行定期提醒, 减少执行筛查的障碍。家庭月收入对筛查意愿有很大影响。本调查中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2 999元占69.79%,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 家庭人均月收入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 与文献报道乳腺癌高危人群接受乳腺检查受费用的影响一致[12]。提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好的个体可能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健康, 采取预防性的检查措施的意愿较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脑卒中高危个体对定期筛查有较高认识, 但只有少部分的对象认为自己易患脑卒中, 大多数调查对象在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特别是女性对这问题有强烈的反感, 这与其他肿瘤的研究结果类似。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知道自己易患肿瘤, 但他们并不重视定期筛查[13]。尽管大多数对象认识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但他们似乎并不担心自己患脑卒中。而且他们也没有感知到定期筛查的益处。脑卒中高危个体感知到的障碍、感知的益处和感知到的易感性属中下水平, 处于“不同意”程度, 尤其是感知到的易感性维度得分最低, 提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帮助脑卒中高危个体明确其对患脑卒中的态度。

医护人员的建议是影响高危个体筛查意愿的重要部分, 并且医护人员的建议越多,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意愿越高。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筛查认知的信息来源包括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建议、报刊、网络资源、亲属朋友的告知等方式, 但由于信息多而杂, 高危人群缺乏对信息的判断与筛选过程, 医护人员的建议是最有效的信息来源, 与文献一致[14]。

4 启示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脑卒中高危人群, 220例, 男134例, 女86例, 年龄40~65岁, 平均53岁。

1.2 筛查标准

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中只要具备1个, 就应该做筛查:高危是指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史的患者, 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脑卒中风险评分包括以下8个危险因素, 每一项得1分: (1) 高血压病史 (≥140/90 mm Hg)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心房纤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 (BMI, >26 kg/m2) ; (8) 有脑卒中家族史。

1.3 方法

体检人群具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腰围、血压、教育水平、经济状况、联系方式、不良习惯 (如吸烟、酗酒) 、运动情况、服药情况;常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空腹、餐后2 h血糖、血生化、血脂、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根据体检结果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随访6~12个月。

2 结果

22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 均认识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了解脑卒中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 脑卒中高危人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服药依从, 高血压、血糖得到控制。6~12个月再次健康体检复查时各项高危指标下降, 达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的作用。

3 护理

脑卒中很多发病的危险因素已经明了, 其发病有80%是可以预防的, 有研究表明[2]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烟酒史均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 其中高血压病最为显著, 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根据体检结果明确可控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高血糖、肥胖。针对可控因素进行早期健康评估, 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和随访。

3.1 生活指导

3.1.1情绪控制、戒烟、限酒、饮酒使血压升高、肝功能改变, 升高血糖, 影响降压药的效果, 吸烟可提高交感神经活性, 导致血压升高或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此戒烟、限酒是生活指导的重点。同时指导患者加强情绪控制、避免情绪激动紧张, 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血糖的关系, 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疗法, 如散步、倾听音乐、绘画等优异的娱乐活动, 保持愉快平衡的心理状态。

3.1.2运动指导

运动能减轻体质量, 使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 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改善脂类代谢。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师护士的指导, 一次运动治疗后的效应持续时间大约2~3 d, 每次运动持续45~60 min, 真正的锻炼时间要达到20~30 min。运动方式主要以进行有氧训练, 如步行、慢跑、踏车、游泳、太极拳、健美操等。最主要的是持之以恒。

3.1.3饮食指导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中饮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合理的饮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体质量, 降低血脂, 饮食应为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 限量、限盐、限脂肪饮食。经常食用芹菜、大蒜、木耳、苦瓜、冬瓜、苹果、花生、洋葱、新鲜荠菜、蜂蜜等高钾低钠或无钠食物, 有利于协同抗高血压药物发挥降压作用。糖尿病患者最好食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 如糙米、蔬菜等, 增加胃肠的蠕动, 促进胃排空, 减少消化吸收, 有利于控制血糖。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安排及饮食控制, 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护理干预的目的是使有潜在危险因素的“正常”人群, 选择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有氧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3], 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

3.2 药物干预

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烟酒史均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 其中高血压病最为显著[4],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让血压平稳。开始使用有效而副作用较小的单一药物, 以适度降低血压, 逐渐增量, 疗效不佳可联合用药。患者一旦确诊为高血压, 大多数都需要终生服药, 长期治疗,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服药剂量, 导致血压波动,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一部分人不按医嘱继续服药, 出现停药或间断停药现象, 应嘱患者继续服用维持量。

糖尿病患者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 乱用土方、秘方, 合理是关系到血糖稳定的关键, 当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时, 坚持原有药物剂量, 不能轻易减药或停药, 注意用药时间、方式, 定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 由医师调整药物剂量。加强胰岛素存放, 未开封的要放在冰箱的冷藏箱里。温度不可低于2℃高于25℃, 开封后应在室温下存放, 最好不超过25℃, 以免影响药效。

3.3 健康指导

脑卒中高危因素大多数存在于中老年人群, 很多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必须反复进行健康教育, 如在体检候诊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反复播放健康教育知识, 内容包括疾病诱因、预防知识, 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目的和意义、方法, 饮食运动知识, 疾病治疗方法、用药知识及低血糖、低血压症状和处理等。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行为方式改变的依从性。此外我体检中心还建立健康教育短信平台, 将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相关知识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我院体检人群中。

3.4 随访

我体检中心还通过多次定期电话随访, 充分护士发挥作为教育者、指导者、咨询者的多重角色, 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了解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有无新的病情变化、是否按时服药及饮食、睡眠、运动、戒烟限酒等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制定干预方案,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建议和信息。鼓励支持、帮助其建立信心、确立目标;倾听其自身感受, 监督指导干预的实施, 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促进工程, 近年来其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使得尽早做好预防尤为重要, 评价脑卒中发病率的下降需要看两个指标, 一是看年发病率指标的下降, 二是看终生指标的下降, 通过护理干预运用到体检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 控制危险因素, 对不良生活习惯、不正确的服用药物进行个体化指导和纠正, 我院通过体检中心体检结果进行脑卒中筛查, 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 通过加强防治科普知识教育、健康教育、高危预警、早期护理干预, 从源头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 探讨护理干预对其作用。方法 对22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建立信息资料、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 脑卒中高危人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服药依从, 高血压、血糖得到控制, 达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的作用。结论 健康体检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后通过护理干预从源头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体检,脑卒中,筛查,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控要有战略与战术[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 (2) :1-2.

[2]李立新, 李琳琳.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报) , 2010, 45 (2) :313-315.

[3]赵海, 王岩.520名社区居民脑卒中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9) :1623.

脑卒中早期筛查 篇9

1做好培训是前提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参与筛查的人员做好培训无疑是展开工作的基础与前提[2]。工作计划出来后, 首要的任务就应该是培训。我院参加培训的是参与筛查工作的全体人员, 包括了负责后勤服务的人员, 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团队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培训内容包括有筛查内容、筛查要求以及工作方法。要求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 掌握工作要点。在工作方法培训时, 特别强调了以医院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 工作人员要着工作服, 佩戴工作牌, 用语要规范, 避免出现“跑江湖”的感觉。

2做好宣教是基础

为了让社区群众及筛查对象了解筛查工作, 提高人群的参与度, 保证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宣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开展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国家脑卒中筛查防治项目的政策、脑卒中防治的基本知识、高危人群[3]筛查的意义以及筛查的基本方法与内容。同时还注意做好工作团队的自我介绍与宣传。通过宣传, 让社区群众认识到这是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 是政府层面上关注民生的项目。同时唤起居民对自身重大疾病防治的意识, 提高防病治病的自觉性。让筛查对象清楚筛查内容和方法, 则有效提高了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宣教方式可以多样化, 根据不同社区的条件, 我们分别采取了宣传栏、壁报、广播、告社区居民信函、电子宣传牌以及组织健康讲座等形式, 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做好沟通是保障

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与社区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的联络与协调, 是做好筛查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把政策与方法先期与上述单位进行宣传与沟通, 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充分沟通之后, 这些单位积极提供筛查工作场地与设施, 提供居民基本情况及慢病管理资料。一些单位在了解项目后, 甚至指派专人陪同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为筛查带来了极大便利。沟通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与筛查对象的沟通。在规范用语、积极主动、情理相济等方面下功夫, 清晰传达筛查的意义与方法, 取得筛查对象尤其是入户筛查对象的理解与配合。

4做好服务是亮点

脑卒中筛查防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筛查工作也应该从筛查对象的利益与感受出发, 做好服务工作。调查前要有充分的健康宣教, 筛查过程要尽可能保护和关心筛查对象。从场地选择到问话内容与方式, 从微笑服务到精心操作, 都需要用心、用情。我们在筛查过程中还要求医护人员给筛查对象尽可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健康宣教, 并留下联系电话, 方便对象的联系与交流。我们还多次在开展筛查工作的同时, 在筛查社区开展多学科的大型联合义诊, 对居民其他健康问题进行诊疗与咨询。对高危人群后期的检查与检验要及时反馈与详细讲解, 一些行动不便的对象还安排人员登门回访。通过我们良好的服务, 进一步扩大了筛查工作的影响, 提升了工作效率。

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危险因素暴露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了解和掌握社区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对于脑卒中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单病种疾病中居首位, 是冠心病死亡率的3.4倍, 在幸存者中约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社区人群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随之升高, 分布特征也发生变化, 卒中发生的年龄[4]也越来越年轻化, 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摘要:总结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 从“做好培训是前提”、“做好宣教是基础”、“做好沟通是保障”、“做好服务是亮点”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脑卒中,筛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35:4013-4017.

[2]何文静, 何梅, 刘益.护理部在建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工作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12, 34:3228-3229.

[3]Bi Qi, Wang Lifeng, Li Xiaoqing, Song Zhe.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in Chinese young adults[J].Neurological Research, 2010, (4) :324.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篇10

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1]。因此,将脑卒中发病后3 d内开展的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

2 早期康复的措施

2.1 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早期活动,主要包括下床、坐下、站立和行走。脑卒中后绝对卧床与吸入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是不良预后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该鼓励并协助脑卒中患者尽早开展早期活动,协助能下床的患者下床、坐下、站立,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对于没有主动参与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该给予患者姿位的摆放、缩短患侧卧位时间、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翻身训练和桥式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以促进自主神经恢复,防止患肢挛缩和关节畸形。

2.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训练和功能前训练使用最频繁。步态训练中主要进行平衡和姿势意识训练,功能前训练中主要进行力量训练。训练装置的使用有助于减轻患者活动时的困难感,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独立性。

2.3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一部分,与独立性训练直接相关,旨在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的独立。认知、吃饭、个人卫生、穿上衣、在床和轮椅间相互移动的能力相对较早获得提高;独立地穿裤子、洗澡、上厕所的能力则恢复得较慢。性别、年龄、损伤程度、脑卒中类型会影响作业治疗在早期康复中的有效性,对于男性、59岁以下的人群、轻度偏瘫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更好。

2.5 语言疗法

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早期语言疗法是合理并且可行的。语言疗法对脑卒中后构音困难有效性的系统综述表明没有良好的证据证明或者驳斥语言疗法的有效性。

2.6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强化认知功能恢复和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负性情绪等方面[2]。在15 min常规步态训练基础上加上音乐指导反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步态长度、行走速度、旋转路径,减少选择性偏离。每天听1~2 h最喜欢的音乐的患者,其文字记忆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抑郁和情绪混乱水平降低。护理人员应该运用音乐治疗的方式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尤其是在一些更为积极的康复方式还无法运用的时候。在患脑卒中的早期阶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音乐或协助患者每天听其最喜欢的音乐来强化认知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负性情绪;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音乐类型,如在进行运动治疗时让患者聆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以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3 小结

早期的院内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应和运动功能,同时降低长期花费.其中早期活动是早期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是主要内容,音乐治疗作为辅助手段促进了早期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秀英, 孙瑞霞, 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齐鲁医学杂志, 2005, 20 (4) :371-37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 篇11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63-02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过去称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医学统计分析,脑卒中是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3大原因之一,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绝大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都在院外,以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为主要特点,因此,院前急救和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有效转送至关重要,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能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主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66例(66%),女34例(34%),病程从发病30 min到发病10 h不等,年龄(62±15)岁。

1.2 早期治疗措施

1.2.1 一般处理 ①除急救对症处理外,在开始任何特殊治疗前必须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对所有患者行CT检查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或者是出血性脑卒中,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决策。②对急性卒中后发生意识障碍者或呼吸道受阻者应给予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缺氧者应吸氧;对于血压升高和可疑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清醒气管插管,以免导致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压升高致脑疝形成。③体温升高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并给予及时降温处理;多选用安全可靠的物理降温方法。④及时给予心电监护,越早越好,可以及时发现房颤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1.2.2 血压和溶栓 ①卒中早期对高血压的干预存在争议,诸多患者在24 h内有血压自发性下降的趋势,所以无十分必要时应谨慎控制动脉血压。对有其他治疗适应证的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对血压急剧升高者应积极治疗,目标为24 h内血压降低20%,一般认为,当收缩压>220 mmHg或平均血压>120 mmHg时,应给予降压治疗。②低血压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可给予生理盐水纠正低血容量、纠正心律失常以提高心脏输出量。③对适合rt-PA溶栓且存在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前应使血压控制在≤185/110 mmHg,并在溶栓后至少24 h内将血压平稳控制在180/105 mmHg水平以下。④由于卒中后溶栓时间窗很短,很多存在持续高血压的患者不宜进行静脉rt-PA溶栓;很长一段时间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3 h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只有在这段时间内溶栓能取得较好的效果。EASS-3试验结果显示,在起病后3.0~4.5 h内给予rt-PA溶栓能使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使预后良好率增加30%,其出血率、不良事件和死亡率与3 h内溶栓相当。这是继1995年NINDS试验后13年来急性卒中治疗领域取得的最大进步,因为它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扩大到4.5 h[2]。⑤大脑中动脉闭塞<6 h的重度卒中和无法接受静脉内rt-PA溶栓的患者可考虑动脉内溶栓;并能及时行脑血管造影。还应强调的是,对于明确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无不能应用的适应证都要充分应用中药活血化瘀制剂,如红花、丹参、银杏叶针等。

1.2.3 降颅压问题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大范围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者必须及时降低颅内压。充分的降颅压药能有效脱水减轻脑组织水肿。可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快速滴注,速尿20~40 mg静注;应用降颅压药物需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用药时要注意调控血压[3]。

1.2.4 其他处理 ①合并低血糖时及时应用高糖把血糖纠正至正常水平,同时动态严密观测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的发生。②于24~48 h内尽早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起始剂量325 mg);③烦躁不安、抽搐者给予安定10 mg缓慢静注。④小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⑤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可给予奥美拉唑或者泮托拉唑40 mg稀释后静滴。严密观察呼吸、血压、瞳孔、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

2 结果

75例溶栓,其中74例成功,1例死亡;86例降颅压,其中85例成功,1例死亡;98例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其中98例成功,0例死亡。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受溶栓治疗时间窗限制,很多患者因就诊时间的延迟(主要是到院时间)丧失了最佳的溶栓治疗时机。而启用紧急医疗救护糸统(emergency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篇12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复发病,具有起病急、恢复慢、后遗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使脑卒中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的关键[1]。据报道,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能力的提高以及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我科开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医嘱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康复护理。

1.2.1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 1 良肢位摆放:

早期良肢位摆放是指早期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是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的影响[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2h翻身一次,(1)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下垫一小枕抬高肩部,肘、腕、指关节自然伸展,掌心向上,手心可握一毛巾卷以防止手指屈曲,在患侧和大腿下面放一棉枕,其长度要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宽度放置不能超过大腿中间线,以免造成内旋,髋、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90°,足趾垂直向上,足底抵住足板,足跟悬空,这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及足下垂和足外翻[3]。(2)健侧卧位是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上方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垂直于床面。(3)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伸,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1.2.1. 2 被动运动:

是增加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如前臂对外旋转,腕及手部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髋部的伸展及内旋等。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上肢多进行伸肌锻炼,下肢多进行屈肌锻炼。时间从短到长。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1.2.1. 3 主动运动:

待瘫痪肌体肌力有所恢复,可逐渐减少被动运动,向完全主动运动过渡,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活动度应从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原则。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4]。

1.2.1. 4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

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利用听觉和语言刺激进行训练[5],应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单到复杂。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要注意在练习中对患者及时予以鼓励,以增强信心。

1.2.1. 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患者平衡训练时,要求患者躯干尽量向患侧移动,以诱发平衡反应,每天要按时耐心和详细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上下楼梯的训练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四肢协调性及精细协调动作的训练如自己梳头、握笔、洗脸、刷牙、进食、穿脱衣服、如厕等自理活动。

1.2.1. 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社交功能受损,可能会感到无望,不幸,自卑,导致抑郁状态[6]。护理人员此时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减少患者的应激,抑郁,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连续8周,对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定(Fuel-Meyer,FMA)、ADL能力进行评定(改良巴氏指数MB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FMA、MBI评分比较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患者发病早期对神经损失进行修复,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明显促进患者肢体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充分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且训练越早患者功能恢复越好,就能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本文在5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早期康复护理组(FMA和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智琴.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22(4):14-15.

[2]何成奇.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9-200.

[3]史长青,沈晓莲.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79

[4]王娟.116例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文摘,2013,10(21):307-308.

[5]张春霞.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20.

上一篇:高中学生如何学好物理下一篇:氦氖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