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筛查(通用10篇)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1
子宫颈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妇科恶性肿瘤, 且该类疾病可预防[1], 因此, 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十分必要, 利于疾病的防治。本次研究对本地区适龄女性9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LCT与HPV-DNA联合检测, 分析其应用价值。现将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疾病调查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对象均采取自愿原则。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38.9±5.6) 岁;其中20~30岁159例, 31~40岁368例, 41~50岁298例, 50岁以上75例;所选对象中均无宫颈手术史与子宫切除史, 均未进行过癌前病变筛查[2];均为已婚女性, 孕次1~4次;产次1~3次。
1.2 检测方法
先行HPV-DNA检测, 将标本采集刷置于宫颈管中, 旋转几圈后再置入缓冲保存液内, 将瓶盖盖好, 并储存于4℃的环境中, 后进行反向杂交信号扩大检测[3], 分别对高危型与低危型标本进行临床检测, 并将高危型的检测结果纳入统计范围内。
液基细胞学 (LCT) 检测:采用特制的毛刷沿着顺时针方向从研究对象的宫颈与宫颈管连续旋转5圈, 并将采集的标本置于细胞保存液内, 在常温条件下对标本进行保存, 并送往上级医院进行临床检测, 诊断范围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正常与炎症、高度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4]。
检测完成后对高危型HPV与细胞学呈阴性的检查对象进行为期3~5年的疾病复查,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HPV-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年龄年龄越大时, 感染阳性率也随之下降, 其中20~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3.84%、11.96%、10.74%、9.33%。见表1。
2.2 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当液基细胞的病变程度加重时, 高危型的HPV-DNA检测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两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报道[5], 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各不相同, 其中14~49岁的妇女的感染率为25%~30%, 感染率较高的多集中于14~24岁, 且性活跃期妇女对HPV较易感。本次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HPV感染率最高的为20~30岁的妇女, 其阳性率为13.84%, 且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 阳性率也逐渐下降。
目前, 临床上已确认导致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相关因素为感染高危型HPV, 且后者是前者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有关学者[6]研究报道, 将近99%的子宫颈癌患者被判定为高危型HPV感染。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HSIL、LSIL、ASC、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发生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00%、29.69%、6.97%, 提示当患者宫颈细胞病变越严重时, 其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发生率则越高,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且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宫颈癌疾病开展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若初步筛查有问题, 可进行电子阴道镜和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 且宫颈癌确诊必须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综上, 妇科疾病普查作为维护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 可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类妇科疾病, 并对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数据,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女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从而有效保障女性健康, 提高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给予液基细胞学 (LCT) 与HPV-DNA联合检测, 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 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筛查对象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05例, 阳性率为11.67%;且随着研究对象年龄的增加, 感染阳性率也逐渐下降。结论 对本地区适龄女性开展子宫颈癌早期筛查可以尽快明确高危人群, 利于子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关键词:早期,筛查,子宫颈癌
参考文献
[1]吴瑞芳, 刘植华, 周庆芝, 等.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 (1) :90-95.
[2]费华丽, 程易凡, 程晓东, 等.五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5) :309-312.
[3]马莉, 顾晓芬, 赵方辉, 等.深圳市社区人群子宫颈癌CIN现患率及子宫颈癌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 :25-28.
[4]吴玉萍, 王国平.液基细胞学和HPV原位杂交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26 (4) :402-406.
[5]彭宏伟, 彭颖, 谭丽, 等.长沙市2009~2012年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筛查成本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7) :4373-4375.
[6]赵方辉, 陈俊峰, 高晓虹, 等.子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的绩效和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 (8) :632-636.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2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HPV-DNA;阴道镜检查;早期筛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02-02
宫颈癌为临床妇科最常见的一类肿瘤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年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尽早地进行早期诊断和筛查,是及时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关键[1]。本文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确诊的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主要临床观察对象,主要探讨了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筛查中联合应用宫颈HPV-DNA与阴道镜检查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确诊的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入选患者的TCT、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均呈现为阴性,且均存在接触性出血临床表现。排除标准:盆腔放疗史;子宫切除史;妊娠期或月经期妇女等。本组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为(39.26±6.52)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先联合应用宫颈HPV-DNA与阴道镜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1)宫颈HPV-DNA检查:利用一次性专用采样毛刷,将刷头置入宫颈管中,旋转5~7圈,折断采样刷头,将其封存于含有细胞保存液的瓶中。运用PCR荧光检测方法开展宫颈HPV-DNA检查。宫颈HPV-DNA检查阳性(高危型HPV感染)判断标准:病毒载体量超过1mL/pg。(2)阴道镜检查:仪器采用美国Wallach公司生产的光电一体化阴道镜。在患者月经期结束5~7d内实施阴道镜检查,通过醋酸试验来观察和分析患者宫颈鳞柱状上皮[2]。
全部患者均采用病理组织活检方法进行诊断性筛查,对患者疑似病变处进行活组织取样,对无可疑病变患者进行多点取样检查,取样组织主要分为宫颈间质及其邻近正常组织。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并评价联合应用宫颈HPV-DNA与阴道镜检查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基础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对比详情见表1。联合检测组的检查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组、HPV-DNA检查组,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88.7)的诊断符合率也要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组(75.0)、HPV-DNA检查组(73.1),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世界前瞻性调查报道,全球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在50万左右,其中,约有40%的病例死亡,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3]。为了防止宫颈癌病情进一步发展,及时开展临床诊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宫颈巴氏涂片为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目前在各个基层医院的应用频率较高。但是该方法通过刮板取样,易引起粘膜出血并发症,同时并不能获取鳞柱状上皮细胞,再加上细胞易粘在刮板上,涂片试验过程中还会致使细胞形态破坏,因此,其实际筛查结果的准确率不高,漏诊的几率较大。LCT是宫颈巴氏涂片检查方法的一大改进,在制作标本时质量控制环节更加完善,因而其诊断灵敏度得到了提高。从整体上看,LCT检查后仍然可能存在漏诊现象,应该考虑采用阴道镜、HPV-DNA以及病理活检等有效诊断性筛查方法作进一步检查。本次研究结果呈现,联合检测组的检查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组、HPV-DNA检查组,诊断符合率也要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组、HPV-DNA检查组,证实了联合检测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要高于单项检查,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情况发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与HPV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宫颈癌标本中可以检测出的HPV-DNA比例占到了90%,提示可将HPV-DNA作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鉴别标志。但是因为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自动清除体内感染的病毒,因而仅仅依靠HPV-DNA筛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联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综上所述,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性筛查工作中,尽可能考虑使用联合宫颈HPV-DNA与阴道镜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降低漏诊的发生率,有利于尽快开展治疗,阻止宫颈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芝亮.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2013,18(23): 4411-4413.
[2]翁毅,林少环.评估HPV-DNA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4,30(12): 15-16.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篇3
1 宫颈细胞学检查
1.1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应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 行染色和镜检。凡婚后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5级分类法虽然简单, 但各级之间的区别无严格的客观标准, 并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不能很好地反映癌前病变。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1.2 液基细胞学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由于漏诊率较高, 为了及早发现宫颈上皮病变, 一种新型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产生了[7], 也就是T C T。多项研究表明, 与传统巴氏涂片相比, T C T可减少6 0%的漏诊, 明显提高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液基细胞学设备及耗材价格昂贵,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开展较困难;且机械化液基细胞制片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病变细胞数量较少时不易寻找, 因此影响诊断。C e lik等[8]认为液基细胞学对异常宫颈上皮的检出率并不优于巴氏涂片。目前T C T检查仍不能完全替代巴氏涂片法。
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是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宫颈细胞学发现异常 (巴氏分类Ⅱ及Ⅱ级以上或T B S中有异常上皮细胞) 应行阴道镜检查, 进一步明确诊断。阴道镜将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1 0~4 0倍, 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宫颈上皮结构与血管形态, 以发现与宫颈癌相关的异型上皮、异型血管[9]。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病变状况, 注意宫颈移行带区内的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异型血管及镶嵌结构, 在可疑病变区行活组织检查, 根据病理学明确诊断定位活检, 提高诊断准确率, 满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5.3%, 不满意阴道镜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2 3%。虽然宫颈内病变易漏诊, 但对子宫颈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阴道镜设备昂贵及检查医师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不适合用于大规模普查工作。
3 H P V检测
目前认为, 高危型别的持续性感染, 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基本病因[10]。H P V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A亚群, 是一类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双链D N A病毒[11]。目前已发现1 2 0余种H P V亚型, 其中近1 0多种亚型与宫颈癌发病有关。H P V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包括H P V 6、1 1、4 2等亚型, 常引起生殖道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的H P V病毒主要包括H P V 1 6、1 8、2 6、3 1、3 3等亚型, 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 I N) 及宫颈癌相关。目前认为, 低危H P V亚型一般不诱癌变, 高危H P V亚型产生E 6、E 7癌蛋白, 癌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周期调节蛋白p 5 3、R B等相结合, 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 从而发生恶变[12]。宫颈癌致癌机制被认为是持续性H P V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与宫颈局部微环境改变因素使H P V D N 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脆位区并表达E 6、E 7癌基因, 逃逸正常免疫监视和抑制细胞凋亡, 而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成为癌变细胞[13]。
研究显示[14], 对于间隔1 2个月两次H P V检测阳性, 并且检测出属于同一型别才能确认是H P V持续感染。高危型H P V的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 宫颈癌的发展过程大概需要1 0年的时间, 大致可经历四个阶段:H P V感染期、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 (C I NⅠ) 、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 (C I NⅡ和C I NⅢ) 和宫颈癌[15]。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宫颈癌的管理与预防上已经开始使用H P V的检测, 由于它的灵敏性远高于细胞学, 因而在分诊、初级筛查以及治疗后检测上更有意义。H P V D N A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 (H C-Ⅱ) 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H P V检测技术, 快速导流杂交芯片技术可进行H P V感染的分型。I n v a d e r te c h n o lo g y等[16]研究表明, 其中H C-Ⅱ和快速H P 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普遍。H P V分型检测能将众多A S C U S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未定) 和低度病变进行准确的风险分类, 避免细胞学和其他检查的漏诊。
如果及时发现H P V感染和C I N、给予适当的阻断治疗, 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因此, 在各种宫颈癌筛查方案中都强调了H P V检测的意义。H P V检测虽提高了筛查的敏感度, 但特异度有所下降, 且H P V检测成本高, 实验室设备要求也很高, 不适合大规模筛查[17]。
4 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确诊的依据。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 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 2点4点处取材;为提高取材准确性, 可在阴道镜指导下活检, 所取组织应包括一定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 以减少漏诊率, 提高诊断准确率。若宫颈有明显病灶, 可直接在病灶区取材。阴道镜辅助下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内瘤样病变与早期宫颈癌的金标准[18]。杨晓东等[19]对6 5 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 结果认为电子阴道镜在C I 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达9 5%以上。宫颈点式活检的优点是取材较方便, 但钳取组织受限, 容易造成微小病变的遗漏。当病变较小没有取到病变组织时无法做出诊断, 再者, 宫颈活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出血比较多, 不易止血。有研究表明[20], 宫颈活检与细胞学及H P V检查联合可以降低漏诊率, 但是对于宫颈管内早期的病变, 因难于暴露宫颈活检漏诊率较高。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依据, 但该检查有创, 同时活检对病理诊断技术有一定要求, 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搭档 篇4
半个世纪来,妇科门诊普遍开展的宫颈涂片法(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卓有成效,已使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女性减少70%。然而,这项检查假阴性率太高,有10%~20%的已隐伏存在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女性被误认为正常。最近,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案——TCT+HPV联合检测,在医院逐渐开展。
TCT,即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该方法简单,可在1小时内报告宫颈部位有无异常细胞存在,并根据细胞异常的轻重程度做出分类。与以往的涂片法相比,这种检查的敏感性相当高。它取材时采用小而柔软的扫帚样细胞刷,可刷取并收集最易发生宫颈癌部位的脱落细胞;涂片质量高,以电脑软件进行自动扫描、读片和筛查,可从30万~50万个细胞中筛选出128个最可疑细胞,请细胞学家复查。它具有以往人工读片不可比拟的优势,基本解决了漏诊问题。
HPV检测,基于人们对HPV(人乳头瘤病毒)的认识。现已知道,HPV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病毒,通过性交使男女生殖器相互感染,同时又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 HPV检出率可高达99%以上。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意义重大。HPV共有100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如16、18型等,主要导致宫颈癌的发生。通过HPV检测可了解有无高危型HPV存在,据此可预测哪些女性将在今后发展为宫颈癌,而哪些妇女则无或极少有危险。
不过,采用TCT+HPV检测的新方案筛查宫颈癌,增加了医疗费用,所以这一措施目前主要针对高危人群。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是18~28岁,其中绝大多数的感染是暂时性的,常在2年内消失。初次HPV感染不会促发宫颈癌,但持续或反复HPV感染,则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关系密切。因此,推荐将大于30岁的女性列入HPV筛查人群。具体地说,以下为宫颈癌高危人群:
⒈男方或女方拥有多个性伴(多于2个);
⒉HPV感染(患宫颈癌概率增加50倍);
⒊艾滋病病毒感染(患宫颈癌概率增加5倍);
⒋首次性交年龄小于17岁;
⒌有性传播疾病病史(如生殖器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淋病等);
⒍有下生殖道癌症病史(本人或其性伴);
⒎出现过异常细胞学结果;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100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000例患者中, 年龄23~58岁, 平均为 (41±2.3) 岁, 其中342例为未婚女性, 658例为已婚或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在各年龄段中, 23~30岁的231例, 31~40岁的358例, 41~50岁的463例, 50岁以上的52例。在文化程度中, 初中文化水平的342例, 高中文化水平425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233例。
1.2 早期筛查方法:
对1000例患者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检查, 通过此检查判断子宫颈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检查方法为:应用宫颈刷在患者子宫颈管内插入约1 cm, 然后顺时针进行旋转3圈, 刮取宫颈细胞, 将宫颈刷放入到含有细胞保存液的瓶内, 使宫颈炎性细胞与宫颈黏液分离, 运用细胞全自动检测仪对其进行过滤, 在予以检查。若TCT检查阳性者在经过阴道镜检查及子宫颈活组织检查予以确诊, 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TCT检查无异常者, 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筛查结果分析:对1000例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中, 342例患者无明显异常, 占34.2%;508例患者出现生殖道感染, 占50.8%;76例患者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占7.60%;68例患者出现癌前病变, 占6.80%;6例患者出现原位癌, 占0.60%。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主要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其主要原因, 包括人乳头瘤感染、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吸烟、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及免疫抑制因素[3]。近年来, 随着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 结合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 组织学检查是主要确诊依据, 使得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经有明显下降[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1000例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患者中, 342例患者无明显异常, 占34.2%;508例患者出现生殖道感染, 占50.8%;76例患者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占7.60%;68例患者出现癌前病变, 占6.80%;6例患者出现原位癌, 占0.60%。对74例癌前病变和原位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 并随访1年内无1例宫颈癌复发。
对于宫颈癌积极的预防对策尤为重要[5], 通过早期仔细的筛查, 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有效的切断病情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提倡晚婚晚育, 性生活不要过早, 通过健康讲座有效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意识和宣传一些引起宫颈癌的病因, 以便及早做出相应的措施;然后改变生活习惯, 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禁止吸烟和酗酒, 以免刺激宫颈, 通过饮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处理。穿棉质宽松的内裤, 勤换洗, 避免细菌滋生导致宫颈癌的发生。避免久坐不动, 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有利于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 同时经期注意卫生, 保持阴部清洁, 不要长时间使用护垫。其次药物预防, 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补充维生素预防营养不良和使用抗生素预防病毒感染等。最后要定期进行宫颈检查, 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 进行早期的筛查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 做到以预防为主,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能够有效的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效果及预防对策分析, 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采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 对检查出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下及组织学活检, 为了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以进行确诊, 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在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1000例患者中, 342例患者无明显异常, 508例患者出现生殖道感染, 76例患者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68例患者出现癌前病变, 6例患者出现原位癌。根据检查结果对68例癌前病变患者及6例原位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跟踪随访1年, 无1例宫颈癌复发。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的筛查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检出率, 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对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率,病死率,早期筛查,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毅, 苏俊.细胞DNA倍体分析与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对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 (17) :1822-1839.
[2]李新敏, 古雅丽.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对比研究及临床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2, 32 (5) :393-396.
[3]张敏.早期宫颈癌筛查及健康宣教体会[J].吉林医学, 2014, 35 (14) :3143-3144.
[4]王燕, 刘娟妮, 张卫霞.流动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性科学, 2013, 22 (7) :62-86.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中心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女性662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我县育龄妇女, 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 (41.2±3.6) 岁;其中未婚有性生活的女性96例, 已婚女性56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7例, 高中286例, 初中及以下239例;既往阴道炎疾病史234例, 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等病史87例。排除标准:严重肝脏、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其它恶性肿瘤者;严重精神疾病史者。本次研究为所有受检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检查目的和检查方法, 获得其同意与配合,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筛查方法
研究开始前为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检查, 询问家族病史和妇科疾病史, 保护其隐私, 为受检者建立档案资料, 并做好记录。采用规范化的“三阶梯”法[2]进行筛查, 具体步骤如下。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或) 高危型HPV、DNA检测。用阴道扩张器扩张受检者阴道, 然后用宫颈刷将子宫颈外口、宫颈管的脱落细胞刮下, 将采集的细胞立即装入有保存液的样本保存瓶中, 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2) 阴道镜检查。在白光下用40倍镜观察宫颈的外形、颜色、血管形态及有无白斑;用3%醋酸棉球涂擦宫颈阴道部, 使宫颈柱状上皮肿胀、发白, 呈葡萄状改变, 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更清楚;再行碘实验[3]:用复方碘溶液棉球浸湿宫颈, 富含糖原的成熟鳞状上皮细胞被染成棕褐色, 称为碘实验阳性;柱状上皮、角化上皮及不典型增生上皮不含糖原, 凃碘后均不着色, 称为碘实验阴性。 (3) 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阴道镜检查的可疑或病变部位, 应在宫颈和宫颈管涂碘不着色的区域内多处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确定病变性质。 (4) 所有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 为其普及相关妇科疾病知识, 对于已经病变的患者,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662例受检者有无病变、病变程度以及病变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 6 2 例受检女性中检出宫颈癌前病变6 例, 概率为0.91%, 其中癌前病变Ⅰ度2例, 概率为0.30%, Ⅱ度4例, 概率为0.61%;检出宫颈癌5例, 概率为0.76%, 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3例, 概率为0.45%, 浸润癌2例, 概率为0.31%。宫颈癌异常年龄分布:本次检出的11例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年龄集中在35~49岁的概率为1.10%, 31~34岁的概率为0.15%, 50~58岁的概率为0.45%。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因素与病毒感染、性行为、分娩次数、生物学因素及其他行为因素有关。研究表明, 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且初次性生活过早、初产年龄过小、多孕也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次,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4]。宫颈癌临床症状有阴道流血、排液、尿频、尿急等。但早期的宫颈癌病变并无明显特征, 患者宫颈外观亦可呈光滑状态, 导致临床诊断时出现漏诊或误诊, 延误治疗最佳时期。
本文主要采用“三阶梯”法对662例妇女进行筛查, 即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或) 高危型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 662例妇女中检出癌前病变6例, 概率为0.91%, 检出宫颈癌5例, 概率为0.76%。说明对女性定期筛查宫颈癌极为重要, 同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主要包括以下2点。
(1) 健康教育。普及妇科疾病知识, 解释宫颈癌病变原因、症状以及预后, 使其意识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关注自身健康。 (2) 心理指导。许多女性对妇科知识了解少, 认为妇科疾病为隐私, 难以正面面对, 在查出宫颈癌病变后出现紧张、抑郁等情绪。医务人员应为受检者讲解子宫生理功能[5];对于病变患者为其讲解宫颈癌治疗的相关知识, 鼓励、帮助患者, 使其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 早期筛查能使患者准确了解自身宫颈癌病变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保障女性的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中心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女性66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开展检查工作, 根据筛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662例受检女性中检出癌前病变6例, 概率为0.91%, 其中癌前病变I度2例, 概率为0.30%, 癌前病变II度4例, 概率为0.61%;检出宫颈癌5例, 概率为0.76%, 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3例, 概率为0.45%, 浸润癌2例, 概率为0.31%。结论 早期筛查能使患者准确了解自身宫颈癌病变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保障女性健康。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筛查,预防
参考文献
[1]张敏.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4) :35-36.
[2]常德萍, 李兰, 樊旭燕, 等.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的研究及护理宣教[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 (5) :77-78.
[3]潘桂花.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3) :81-82.
[4]丁菊清.探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预防[J].医学信息, 2014, 28 (28) :323-324.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6例为观察组, 同期选取我院门诊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为对对照组, 均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取得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年龄36~59岁, 平均 (44±6)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8~60岁, 平均 (45±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样
用窥器暴露宫颈, 使用专用的HPV采样刷置于宫颈口, 转三圈并停留10 s, 将采样刷放入专用的标本储存瓶内, 标记好放入4℃冰箱内。
1.2.2 HPV检测标准
为美国DIGENE公司生产, 并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及中国FDA批准认证, 原理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 使用全长探针与病毒DNA杂交, 通过对抗体捕获信号放大 (化学发光) , 在分子水平对病毒DNA进行定性分析, 检测目前已知的14种高危型HPV-DNA (即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和68) , 结果判定统一:≥1.0 pg/ml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阳性情况、相对含量及HPV阳性患者中HPV-DNA不同亚型的构成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V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HPV阳性例数、HPV-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HPV-DNA不同亚型的构成比
两组患者HPV阳性共91例, 检出HPV-DNA亚型135例, 其中 (37例) 、28.1% (38例) ;DNA-52、DNA-56、DNA-58构成比次之, 分别为15.6% (21例) 、13.3% (18例) 、15.6% (21例) 。
2.3 HPV-DNA-16、18、52、56、68阳性例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HPV-DNA-16、18、52、56、68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2例、34例、19例、17例、19例,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例、4例、2例、1例、2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目前研究, 临床学者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 99%的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宫颈组织均中可检测到HPV-DNA的存在[1]。HPV是一类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 可对人类的外阴、生殖道、肛门及口咽部黏膜和皮肤造成特异感染[2]。其中, HPV的高危亚型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8型, 并且以16和18型最为常见, 58、52和56次之[3]。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HPV-DNA-16、18、52、56、58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符合上述研究。
本研究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HPV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HPV亚型中DNA-16和DNA-18的构成比最高, DNA-52、DNA-56、DNA-58构成比次之。这就初步提示, HPV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也反映了HPV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炎鉴别的临床价值。进一步通过分析高危型HPV类型也得到了与国内外其他学者一致的结果。
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逐步发展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HPV持续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临床学者一致认可[4]。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 HPV感染具有一过性和自限性的特点[5], 当宿主的防御机制和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时, 可导致HPV持续感染, 促使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并逐步发展为宫颈癌[6]。在临床实践中, 早期诊断疾病有助于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高危型HPV-DNA的情况可知, 观察组患者HPV-DNA-16、18、52、56、68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高危型HPV-DNA-16、18、52、56、68的含量在宫颈癌前病变中明显增多, 是早期筛查的理想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6例为观察组, 同期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阳性情况、相对含量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不同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PV阳性例数和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HPV阳性患者中, HPV亚型中DNA-16和DNA-18的构成比最高, 分别为27.4%、28.1%;DNA-52、DNA-56、DNA-58构成比次之, 分别为15.6%、13.3%、15.6%。且观察组患者HPV-DNA-16、18、52、56、68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危型HPV-DNA-16、18、52、56、68的含量在宫颈癌前病变中明显增多, 是早期筛查的理想指标。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
参考文献
[1]欧阳小平.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6) :844-846.
[2]王巧燕, 陈伟华.国内HPV DNA检测的常见方法比较[J].检验医学, 2012, 27 (1) :71-74.
[3]饶卫农.宫颈疾病妇女HPV感染现状及基因型的分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 (19) :50-54.
[4]刘安丽, 贺生.高危型HPV原位杂交检测和P53、Ki-67在宫颈鳞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2012, 27 (29) :4611-4614.
[5]Ogilvie GS, Smith LW, van Niekerk DJ, et al.Women's intentions to receiv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with primary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J].Int J Cancer, 2013, 133 (12) :2934-2943.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26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573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57岁, 平均 (38.3±1.6) 岁;对照组患者26~53岁, 平均 (35.5±1.2) 岁。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采集用工具。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查
使用专用的细胞采样刷对宫颈移行带区脱落细胞进行采集, 经离心沉淀式细胞制片机处理后制成单层细胞涂片, 进行巴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采用国际癌症协会 (the Bethesda system, TBS) 分级系统 (2001年) 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2]:正常、炎症、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 (ASCUS)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鳞状细胞癌 (SCC) 。以ASCUS及以上病变为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
1.2.2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使用ABI7300OCR基因扩增仪, 美国digen公司提供的HPV-DNA检测试剂盒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判断标准:光量读值与阴性测定值比值 (RLU) ≥1.0为阳性。
1.2.3 宫颈组织病理活检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阳性患者进行宫颈病理活检, 病理诊断依次分级为宫颈炎、CIN (CINⅠ、CINⅡ、CINⅢ) 、宫颈SCC和腺癌。其中CINⅠ相当于液基细胞学诊断的LSIL;CINⅡ和CINⅢ相当于液基细胞学诊断的HSIL。病理诊断CINⅠ以上病变为阳性, 其他非癌包括炎症诊断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153例患者中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1.76% (18/54) ;观察组573例患者中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7.85% (45/573) , 两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5.75, P<0.05) 。
2.2 两组检测阳性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
对照组18例患者中进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阳性人数10例, 总符合率为55.56%;观察组45例患者中进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阳性人数为37例, 总符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于第2位。宫颈癌属于可以早期发现, 早期防治的疾病。研究表明[1], 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宫颈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 有效的宫颈癌筛查对于降低宫颈癌疾病的发生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液基细胞学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 并对标本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 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检查相比[3],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制片过程中排出了其它各种炎症细胞的干扰, 使细胞排布比较易于观察, 提高了检查的灵敏度和检出率。液基细胞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取材和形态学观察等原因, 液基细胞学检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诊。而且因为镜下细胞结构不清, 采集方法不当或病变细胞数量过少等原因, 液基细胞学检查可出现假阴性。
目前普遍认为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导致。研究表明[4], 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子。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在中年妇女中比较常见, 但将近3/4的感染属于无症状感染, 间接说明了只有高危型HPV感染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高危型HPV检测是目前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目前常用的人类乳头瘤病毒监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杂交捕获二代 (HC2) 检测技术, 该技术要求HPV检测取材较方便, 只需提供受检者阴道分泌物即可, 阳性检测率但特异性较低, 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原因可能是人群中HPV感染率较高[5]。
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有可能会导致漏诊,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的假阳性高容易又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过度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筛查组患者中进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符合率为82.22%明显高于单纯人类乳头瘤病毒组 (55.56%) (P<0.05) 。说明,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筛查互为补充, 增加符合率, 降低漏诊率, 有效的避免假阳性给女性带来的过度治疗和精神负担。
综上所述, 有效不间断的随访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没有哪一种单纯手段是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筛查提高筛检结果的准确性, 有利于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病变。
参考文献
[1]刘长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68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4) :5315-5316.
[2]蔡静, 邓青.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0) :2900-2902.
[3]丁环宇, 李志勤.液基薄层细胞联合人乳头状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7) :633-634.
[4]卢薇微, 任国平, 吕荣梨.高危型HPV-DNA检测对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分流作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 7 (2) :102-105.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9
【关键词】宫颈肿瘤;阴道内窥镜;癌前状态;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9-01
目前认为, 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浸润癌约历时10年,如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宫颈癌是有望治愈的, 因此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早期癌肉眼难以辨别, 常规的宫颈4点活检准确率仅为50%, 阴道镜下定位使活检目标更具准确性, 可提高活检阳性率。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380例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涂片及阴道镜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妇检发现宫颈不同程度的糜烂或疑有恶性病变的患者380例进行妇检时宫颈细胞学涂片及阴道镜检查定位后行宫颈组织活检, 年龄22~64岁, 平均37.5岁;其中344例有白带增多、血性分泌物、接触性阴道出血等。
1.2检查方法 于月经干净后2~7d行阴道镜检查。取膀胱截石位, 纱球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 观察宫颈阴道部情况;循序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 并于宫颈上依次抹3%冰醋酸20~30s后, 观察鳞、柱状上皮及转化区的颜色、形态、血管变化, 然后涂碘液再次观察, 寻找异常图像, 则于异常处取2~4块组织;若未发现可疑病变, 则在移行带3, 6, 9, 12 点取活检, 同时行宫颈管搔刮术, 分瓶送病理检查[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检验。
2 结果
2.1阴道镜检查结果 正常转化区或醋酸白色上皮呈半透明状, 无血管异型, 拟诊为慢性宫颈炎310例;阴道镜下见针尖样或极小菜花样白色上皮, 拟诊为宫颈湿疣21例, 其中2例活检结果为宫颈癌;阴道镜下见醋酸白色上皮, 或与点状血管或镶嵌同时出现, 拟诊癌前病变 (CIN 48例, 伴猪油状改变拟诊宫颈癌3例)。
2.2异常涂片的检出情况 380例细胞学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炎372例, HPV 感染8例, 而阴道镜指示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HPV感染21例, 阴道镜对HPV感染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 。
2.3 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诊断CIN 43例, 宫颈鳞癌4例, 宫颈湿疣19例。阴道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1%(48+3/43+4);细胞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1%(8/19),细胞学诊断符合率和阴道镜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
2.4颈管搔刮检查结果 358例慢性宫颈炎, 22例颈管粘膜病理诊断为CIN I~Ⅱ, 其中3 例宫颈光滑, 4例绝经, 6例宫颈物理治疗后, 9例重度宫颈糜烂伴接触性出血。
2.5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宫颈病变比较 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308例, 宫颈湿疣21例, CIN 1级~2级42例, CIN 3级6例, 宫颈癌3例。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314例, 宫颈湿疣19例, CIN 1级~ 2级36例,CIN 3级7例, 宫颈癌4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1%,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 也有宫颈光滑及轻度糜烂者, 但多见于中、重度糜烂, 常伴接触性阴道出血, 故宫颈中度以上糜烂, 应定期复查并进行宫颈组织活检,以排除恶性病变[3]。
3 讨论
3.1目前对宫颈癌常用诊断方法有5种 筛选高危人群、阴道镜检查、TCT (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HC2(高危型HPV-DNA检测)及宫颈组织活检。阴道镜应用于宫颈癌诊断已成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和早期宫颈癌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早诊技术之一。
3.2阴道镜可将观察部位放大6~40倍, 并借助醋酸及碘试验对病灶细微结构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对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提高早期宫颈癌诊断[4]。本组386例检出5例宫颈癌6例CIN Ⅲ, 均无赘生物可见。
3.3本组资料显示(1)细胞学检查阴性, 但临床检查可疑的病例, 阴道镜可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 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本组病例诊断均为宫颈癌Ⅰa 期以前的病例, 细胞学检测仅1例可疑癌。(2)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2.1%, 与徐蕾等报道的93.70%相似, 但阴道镜检查不能检测到宫颈管内的病变, 若需排除宫颈管病变, 可加做HC2或宫颈管诊刮术以助确诊。(3)对绝经前后和反复发作宫颈炎患者, 阴道镜与颈管搔刮术联合应用可发现癌前病变。本组病例中有2例宫颈CIN 3和1例原位癌患者宫颈表现为Ⅰ度糜爛, 阴道镜对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但宫颈光滑或轻度糜烂的患者也能及时发现早期癌变。因此, 除常规指征外, 出现以下情况也应行阴道镜检查 ①临床症状、体征与其他检查结果不符;②反复发作的慢性宫颈炎,再次宫颈物理治疗前;③宫颈外观正常但有接触性出血者。
总之, 阴道镜检查可用于有性生活史的患者, 能迅速识别肉眼不易辨别的宫颈病变, 在直视下活检, 及时发现CIN 或宫颈癌;且操作方便, 具有非损伤性及可重复性的, 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辅助确诊宫颈癌的检查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瑾蔚,阎华.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 21(2):26.
[2] 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23(6):30.
[3] 张淑增.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4): 326.
早期宫颈癌筛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进行妇科体检妇女2134例进行宫颈疾病筛查, 年龄22~63岁, 平均 (42.5±3.1) 岁, 体检人群主要为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个体户等。对所有体检妇女均进行妇科双合诊, 阴道扩阴器检查、宫颈活检、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液基薄层脱落细胞学检查 (TCT) 、B超及双侧乳腺红外线检查等。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宫颈疾病检查时, 均用阴道扩阴器, 充分暴露宫颈, 观察宫颈表现情况, 有无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症状, TCT检查时用颈管刷在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处旋转收集脱落细胞, 并将采集的细胞洗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内, 经ThinPrep 2000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处理制成直径2cm的均匀的薄层涂片, 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阅片。采用TBS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
1.3 细胞学诊断标准
采用TBS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报告, 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病变根据程度可分为:正常范围 (WNL)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宫颈癌 (CA) [2]。
2 结果
2.1 体检检出妇科疾病总的患病情况
对我院进行体检的2134例妇女, 正常411例, 查出患妇科疾病者1187例 (宫颈疾病1045例, 其他妇科疾病142例) , 检出率为55.62%;患有乳腺疾病者536例, 检出率为25.12%。
2.2 宫颈疾病的类型和检出率 (表1)
2.3 TCT细胞涂片检查及诊断情况
2134例患者中检查出宫颈疾病1045例, 宫颈病变发病率为48.9%, 其中良性细胞改变913例, 宫颈癌114例, 伴HPV感染98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 妇女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 抵抗力下降, 增加了宫颈感染的机会。而且随着社会不良风气, 过早性生活、性开放、多次人流导致宫颈疾病发病率增加, 宫颈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许多学者认为阴道炎经常治疗冲洗破坏了阴道环境, 容易发生宫颈疾病[3], 宫颈糜烂也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因此, 开展对妇女妇科病检查的生殖保健工作, 及时发现病情, 早期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以降低癌瘤的发生率, 提高妇女生殖系统健康水平。
进行必要的妇科健康体检时很有必要的, 许多妇科疾病在起病初期没有典型的表现, 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如宫颈癌早期无不适感觉, 或仅有轻度宫颈糜烂等不典型改变, 当出现症状时已到了二期, 严重影响了治愈率;乳腺增生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是一般妇女的2~4倍[4]。因此, 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对疾病早期治疗, 把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蓝宇频.3533例妇女妇科体检结果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23:264~265.
[2]陆勤艳.早期宫颈癌筛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 :74~75.
[3]Wong AK, Chan RC, Nichols WS, et al.Human papillo mavirus (HPV) in atypical squamous cervical cytology:the Invader HPV test as a new screening assay[J].J Clin Microbiol, 2008, 46 (3) :869~875.
【早期宫颈癌筛查】推荐阅读:
宫颈癌早期筛查研究06-05
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11-01
宫颈癌筛查现状分析07-31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09-21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10-02
子宫颈病变筛查研究07-30
脑卒中早期筛查06-14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07-24
宫颈癌放疗06-12
子宫颈癌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