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2024-07-24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精选9篇)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1

唐氏综合征(DS)患者伴有严重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给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1]。临床上通过孕早期唐氏筛查与产前诊断,对妊娠早期妇女实施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提高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宫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2,3]。为此,选取74534例妊娠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4534例妊娠早期妇女。年龄为22~44(29.42±5.12)岁;孕周10~13w。本次研究中所有妊娠早期妇女的资料均收录到我院产妇管理系统中。

1.2 方法

1.2.1 产前筛查

取孕妇空腹2ml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将其放置于-20℃冰箱内,1w内检测。采用VICTORTM1420型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测定方法选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测定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并采用Multicalc软件技术,综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单双胎情况以及吸烟、糖尿病等诸多因素,计算出风险值。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切割值(cut-off)为1∶27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350,高于此切割值为高风险。当AFP的中位数倍数(MOM)≥2.5则为神经管畸形(NTD)高风险。

1.2.2 产前诊断

对于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NTD高风险的孕妇通过电话通知召回,逐一进行遗传咨询,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由孕妇选择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胎儿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NTD高风险孕妇采用超声诊断并定期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PPMS 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按风险值分为3组,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前筛查

74534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4802例,比例为6.44%;其中,4132例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比例5.54%,156例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者,比例0.21%,514例为神经管畸形,比例为0.69%。

2.2 产前诊断

4132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1578例孕妇实施了产前诊断,926例羊水穿刺,652例脐血穿刺。76例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比例为4.82%,其中,2例18三体综合征,24例唐氏综合征,4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见表1。

注:“其他”:包括小Y、大Y,可变区增加,随体增加等

2.3 不同高风险值孕妇异常核型检出率比较

通过超声诊断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26例胎儿确诊为NTD,将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分为三组,各组间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结果

产前筛查出高风险而未采取任何诊断措施的孕妇2788例,随访2506例,18例分娩唐氏综合征患儿,其中,4例新生儿出生后死亡。

3 讨论

唐氏综合征患者患有严重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且患者平均寿命较短,给整个家庭带不可忽视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唐氏综合征是无法通过治疗改善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只能通过产前检查和选择性流产,来预防患儿出生。我国每年唐氏综合征患儿发病率占新生儿数量的0.13%[4],其中,95%以上的患儿染色体核型为21-三体型,产前筛查在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和18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5]。临床上在妊娠早期或者中期实施唐氏综合征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以及时有效终止妊娠,既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又为整个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6,7]。目前临床上孕期血清学筛查为产前诊断提升了有效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损伤小[8],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列入常规检查项目[9]。本组研究结果筛查阳性率达6.44%,这也与国内外诸多临床研究结果相似[10,11,12]。本组研究中,74534例孕妇,高风险孕妇4802例,1578例孕妇实施了产前诊断,2例确诊为三体综合征,24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均实施了临床及时终止妊娠,有效地降低了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出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医师在向孕妇提供咨询时,告知孕妇产前诊断的作用和意义,建议每一位高风险孕妇例行产前诊断。

总而言之,目前唐氏综合征尚无有效治疗手段[13],但它可通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后选择性人工流产来预防,妊娠早期通过唐氏筛查与产前诊断,能够提高先天性缺陷儿的诊断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14,15]。经上述研究显示:妊娠早期唐氏筛查,操作简单、手段直接,且无创伤性,筛查范围广,费用较低,能够有效地监测高危妊娠的胎儿、胎盘,充分说明唐氏筛查监测的广阔发展前景,因此,要重视孕早期唐氏筛查与产前诊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广泛地开展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避免此类患儿出生,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2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0-02

宫颈癌的预防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一:宫颈癌仍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癌症。据WHO(Parkin等,2002)估算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46.6万,2006年可达56万,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有13.15万新发病例,约占30%。其二:全球每年死于宫颈癌20余万,我国约2-3万。最近WHO(2006)指出如不采取措施,在未来的10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将上升25%,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居高不下。其三:宫颈癌总5年生存率几十年来改善甚微。其四:近2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可能反弹及年轻化的趋势引人注目。

一、宫頸病变筛查

筛查是癌症Ⅱ级预防的具体内涵,是防治癌症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筛查是指通过一定的检查方法对无疾病症状和(或)体征的“健康”人群进行检测,发现可疑癌症病人,随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宫颈癌筛查目的和意义

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终消灭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重大:①及早筛出宫颈前病变(CIN),进行有效的干预,阻断宫颈癌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②发现临床尚无症状和/或体征的早期宫颈癌,予以及时治疗不仅获得很高的治愈率,且可减少晚期宫颈癌发生,以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③从成本-经济效益考虑,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的治疗费用大大低于晚期宫颈癌昂贵的经济负担,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保障了妇女劳动力,以维持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将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筛查的年龄段、间隔时间及方案

宫颈癌筛查是一项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各异,筛查制度在所不同,但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需根据各自的国情,因地制宜的制定筛查计划,完善筛查制度,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ancer Comprehansive Network, NCCN)肿瘤学临床指南(2004)提出筛查的年龄段、筛查的间隔时间和筛查方法:

筛查的年龄段:21岁(或性生活3年以上但小于21岁)-70岁后(10年内3次以上细胞学满意而正常)

筛查的间隔:传统细胞学每年1次,TCT每2年1次,30岁后连续3次正常改为2-3年一次。TCT对CIN2/3的漏诊率为10.8%(22/204),而HPV仅1.5%

3. 早期hpv筛查的意义

近几年过早性交、多个性伴侣人群数量的增加,使30岁以前13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感染率不断升高,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发生的主要病因,也能增加宫颈癌年轻化的危险性。美国报道最年轻的宫颈癌为16岁。

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hpv加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TCT )或13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阳性再加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TCT )15632例。小于20岁有性生活史者hpv感染率35.8%,低级CINⅠ级5例,高度CIN(Ⅱ、Ⅲ级)2例 。说明过早性交、多个性伴侣人群在年轻化 。此类人群代谢快 ,清除快,可能引起宫颈细胞瘤变和宫颈癌的时间也缩短。

这是本人的一个观点。所以提倡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有性生活就先查hpv,阳性再加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TCT ),这样才能筛查出hpv感染的最初时间,筛查出hpv感染的持续感染的高危人群,早发现,早治疗低级CINⅠ级和高度CIN(Ⅱ、Ⅲ级),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最终减少宫颈癌的死亡率。

二、宫颈病变早治疗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3

X线胸片用于肺癌的筛选检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不少早期肺癌X线表现隐匿和胸片本身的局限,检出率往往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癌进行筛查,虽然减少了放射辐射剂量,但CT图像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微小结节及病变的诊断不尽如人意。本研究将同期常年吸烟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检者126例分别使用GE lightspeed QX/I多层螺旋CT机及宝石能谱CT机扫描,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宝石能谱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2 对象与方法

2.1 筛查的对象

2010年5月至8月体检者126例,其中长期吸烟者91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人;男性87例,女39例。年龄分布为:41~50岁26例,51~60岁59例,61~70岁26例,71岁以上15例。所有患者同意同期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及宝石能谱CT机扫描。

2.2 扫描方法

2.2.1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

采用GE lightspeed QX/I多层螺旋CT机,评价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尖端水平,均采用吸气末单次屏气扫描。扫描时的参数为: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0~50 m A,扫描周期0.8 s,床速17.5 mm/s,层厚3.75 mm,螺距1.5。

2.2.2 宝石能谱CT机

扫描时的参数为: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40~200 m A,扫描周期0.6 s,床速20.5 mm/s,层厚5 mm,螺距1.375,其他同上。

2.3 图像重建

选择2.5~3.75 mm的层厚以lung和standard模式重建轴位图像,需要时以2.5 mm的层厚和1.5 mm的间隔行重叠重建,以便重建支气管树MPR图像。

2.4 辐射剂量监测

分别将2个直读式个人剂量检测计置于体检者左右体侧靠近皮肤5 cm处,记录读数。

2.5 图像观察

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观察判断,同一被检者不同序列图像由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内观察,观察图像时可以在工作站上进行并允许调节窗宽窗位、MPR重建等图像处理。对所有患者病灶的观察分析以轴位图像为主。观察内容包括4方面:图像伪影;质地(噪声);组织结构的显示(空间分辨率);诊断肺内发现的小结节的数量、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缘及内部特征,同时观察支气管壁有无结节、管壁是否增厚以及管腔是否狭窄,肺野内有无小班片状影、肺叶(段)实变。

2.6 阳性结果判定

2.6.1 结节

根据结节是否存在良性钙化,将结节分为钙化结节和非钙化结节。将非钙化结节进一步分为非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在薄层螺旋CT结节最大横截面层面,测量结节最大径及最小径取平均值,对于≤10 mm孤立性结节,形态学无典型的恶性特征者,分别于1、2、3个月进行结节体积的动态观察,大小无变化为良性;对于≥10 mm孤立性结节,形态学上无特点者行增强扫描、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PET)或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TBNA),形态学表现有毛刺、分叶、空泡征等恶性征象者可直接手术。

2.6.2 支气管病变

确定其病变范围,结合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情况,行支气管镜活检,阳性者选择手术,阴性者分别于1、3个月后CT复查。

3 结果

3.1 肺部结节的大小及检出率

肺部结节的大小及检出率见表1。

对照组126例患者结节检出18例阳性,56个结节性病灶,28个伴有结节钙化,≤5 mm结节29个,6~10 mm结节14个,11~19 mm结节6个,≥20 mm结节7个,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3例,大小分别为12、16 mm,占体检总人数2.3%;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5例,肺部斑片状阴影3例,中心性肺癌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

实验组126例患者结节检出31例阳性,82个结节性病灶,31个伴有结节钙化,≤5 mm结节43个,6~10 mm结节26个,11~19 mm结节6个,≥20 mm结节7个,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5例,大小分别为6、9、10、12、16 mm,占体检总人数3.9%;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11例,肺部斑片状阴影5例,中心性肺癌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

3.2 对照组与实验组图像对比

2组图像对肺部结构如气管及大气管分支,纵隔血管结构显示无差别,可以显示两肺边缘带小叶中央动脉。对照组扫描图像中有11例近肺尖层面肺窗观察可见少量条纹状伪影,尤其以胸锁关节以上层面为著;14例因结节钙化引起伪影,与实验组同体检者影像对比,实验组图像肺尖层面清晰,肺内各种细微结构清晰可见,无容积效应引发的伪影影响诊断。

3.3 对照组与实验组辐射剂量对比

对照组体检者直读式个人剂量检测计辐射剂量平均值为0.76 m Sv,实验组为0.73 m Sv,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由于X线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因此放射卫生组织及公众要求以最低剂量的照射而达到最理想的检查结果。Naidich等[1]于1990年首次提出低剂量CT的概念。低剂量CT检查的原则是:在不降低肺部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将放射剂量降至最低,使人体的放射损害最小。目前低剂量CT最多应用于肺癌CT普查,其降低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是降低管电流,对图像的影响是引起一定程度的图像噪声增加,图像噪声的增加会引起图像的密度分辨率降低,肺内各种细微结构显示欠佳,除肺小叶的识别能力下降外,对肺纹理级别、亚段支气管、纵隔结构的识别能力有一定影像,但是基本能满足肺癌普查的需要。

宝石能谱CT机采用宝石作为探测器材料,与传统稀土陶瓷探测器和钨酸镉探测器相比较,稳定性高出20倍。宝石透气性好,纯度高等特点是瞬时双能采集的硬件基础,可以保证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与传统CT设备相比,能谱成像实现单光子成像与物质分离,能够扫描出常规CT不能发现的细小病灶,实现高清晰成像,同时也实现了业界最高的密度分辨率。

本文中对高危早期肺癌患者的体检中,对照组低剂量CT结节检出18例阳性,56个结节性病灶,28个伴有结节钙化,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3例,体检检出率2.3%,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5例,肺部斑片状阴影3例;实验组宝石能谱CT检出31例阳性,82个结节性病灶,31个伴有结节钙化,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5例,体检检出率3.9%,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11例,肺部斑片状阴影5例,阳性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图像质量对比方面,两组图像对肺部结构如气管及大气管分支、纵隔血管结构显示无差别,对照组扫描图像中有11例近肺尖层面肺窗观察可见少量条纹状伪影,尤其以胸锁关节以上层面为著;实验组图像肺尖层面清晰,肺内各种细微结构清晰可见,无容积效应引发的伪影影响诊断,支气管病变多检出管壁狭窄增厚6例,肺部斑片状阴影3例以及26个多诊断出的结节性病灶基本都是此原因。对于辐射防护方面,对照组体检者直读式个人剂量检测计辐射剂量平均值为0.76m Sv,实验组为0.73 m Sv,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使用宝石能谱CT机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既能做到和低剂量CT扫描一样的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又能提高图像质量,提升阳性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确定早期手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筛查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年吸烟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检者126例,同期进行GE lightspeedQX/I多层螺旋CT机及宝石能谱CT机扫描,检出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统计两组检出率并作相关性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低剂量CT结节检出18例阳性,56个结节性病灶,28个伴有结节钙化,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3例,体检检出率2.3%;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5例,肺部斑片状阴影3例。实验组宝石能谱CT检出31例阳性,82个结节性病灶,31个伴有结节钙化,经手术证实恶性结节5例,体检检出率3.9%;支气管病变检出管壁狭窄增厚11例,肺部斑片状阴影5例,阳性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检者辐射剂量平均值对照组为0.76 mSv,实验组为0.73 mSv,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宝石能谱CT机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既能做到和低剂量CT扫描一样的最优化辐射防护,而且能提高图像质量,提升阳性检出率,不失为一种筛查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宝石能谱CT,筛查,早期肺癌

参考文献

[1]Naidich D P,Marshall C H,Gribbin C,et al.Low-dose CT ofthe lungs:preliminary observation[J].Radiology,1990,175:729.

[2]李辉,李铁一.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学基础[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26(1):26-29.

[3]刘国荣,程传虎,蓝博文,等.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3):5-6.

[4]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3 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1):6-8.

[5]李复,王淼淼,伍建林,等.肺内常见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方法的探索——应用最大似然法[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2):15-17.

[6]覃杰,刘凌云,孟晓春,等.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9):1 598-1 600.

[7]Wink O,Hecht H S,Ruijters D.Coronary computed to mographi-can geography in the cardiacca the terization laboratory:current ap2p lication sand futured evelopments[J].Cardiol,Clin,2009,27(3):513-529.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4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境下活检;宫颈癌病变;早期筛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99-02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乳腺癌。随着妇女HPV感染的增加,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从癌前病变到发展成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基本的防治策略[2-3]。本文就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结合在宫颈癌病变的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宫颈病变患者540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36.7岁。孕产1-6次,平均2.16次。均有性生活史,无既往宫颈手术史。症状为宫颈糜烂或接触性出血。

1.2 诊断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颈的情况,如果分泌物太多,使用干棉签擦拭干净后,将特制的宫颈取材刷沿宫颈口平行插入,然后沿着同一个方向转旋3-5圈,采集宫颈外口和宫颈管的脱落细胞,用德立森保存液制成标本薄片。采用TBS诊断系统报告结果:正常范围(WNL),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腺细胞(AGUS),腺癌(AC)。根据TBS系统,其中LSIL即CINⅠ,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

1.2.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主要根据四个征象来反应病灶是否存在异常,即病灶的颜色、边界形态、血管结构和碘反应。先用干棉签擦拭掉宫颈内过多的分泌物,初步观察后保留图像,再用3%的醋酸溶液做醋酸实验:在宫颈表面涂上3%的醋酸,1min后在镜下观察宫颈上皮的病变范围、色泽轮廓、血管形态及对醋酸的反应情况。然后做碘溶液试验,着色为碘试验阳性区。阴道镜检查诊断:图像为醋酸白色上皮,伴模糊镶嵌,拟诊为CINⅠ;醋酸白色上皮,磷柱交界区转化明显,边界较为清楚,拟诊为CINⅡ;醋酸白色上皮,同时出现点状血管镶嵌,边界清楚,碘反应阴性,拟诊为CINⅢ。

1.2.3 阴道镜活检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CINⅠ以上或者阴道镜检查出现异常,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用10%甲醛溶液固定活检组织送到病理科切片检查,追踪记录诊断结果。

1.3 诊断标准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诊断包括ASCUS以上病变,同时,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软件,经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对比,LSIL符合率为75.0%,HSIL符合率为82.3%,SCC符合率为100%,详细结果,见表1。

2.2 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24.2%,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的阳性率为81.7%,两者联合应用后检查的阳性率为93.2%,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 论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常规的筛查宫颈疾病的方法,它操作简单,患者不会感觉疼痛,使细胞的额变形率降低,提高了收集样本的效率,使病变的敏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宫颈外观微小的变化放大,无创伤,可以重复检查,更容易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提高准确率和阳性率,降低疾病的漏诊率,在早期子宫疾病筛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单靠一种方法筛查结果并不精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需要靠多种方法联合进行检查。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所发生的人群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由于宫颈癌发病的病程较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我院通过对妇科患者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结合筛查早期宫颈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2] 郎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7,29(5):575-578.

[3] 罗晓琼,李妹燕,张彩湖.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醫学,2008,36(2):183-184.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 01 3年1 0月至2 01 4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3名6月龄以内的小婴儿。

1.2 方法

分别进行DDH手法检查和高频超声波检查。

1.2.1 DDH的手法检查

观察双下肢皮纹是否对称, 肢体是否等长, 活动是否自如, 下肢短缩试验 (Allis征) 阳性, 外展试验 (Ortolani征) 阳性, 稳定试验 (Barlow试验) 阳性。有阳性家族史, 臀位;上述检查有一项阳性者均为DDH可疑阳性, 被认为是易患DDH的高危因素。

1.2.2髋关节超声检查

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仪器型号:GE New L7, 高频线阵探头 (5~10MHz) 。受检小婴儿侧卧位, 待测下肢髋关节轻微屈曲、内旋, 检查者固定小婴儿髋关节, 采用高频线阵探头, 在股骨大转子处行平行前后移动, 获取标准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切面及解剖学标志。显示髋臼窝内髂骨最低点、平直的髂骨及盂唇者为标准图像。同时显示的解剖标志有骨-软骨交界面、股骨头、滑膜皱褶、关节囊、透明软骨顶、骨性髋臼顶。确定标准的髋关节冠状断面后, 在髋臼附近画三条线。测量以髂骨与关节囊附着处的连线为基线, 髋臼窝内髂骨最低点与骨性髋臼顶的切线为骨顶线, 基线与骨顶线相交成α角, 反映骨性髋臼的发育情况。关节盂唇中点与骨缘转折点的连线为软骨顶线, 基线与软骨顶线相交成β角, 反映软骨髋臼的发育情况。Graf超声标准分类见表1, Ⅰ~Ⅲ型见图1~5。为确保超声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所有病例均由受过严格规范化Graf法培训的医师完成。

1.2.3超声诊断DDH的干预方法

对于Ⅱa型患儿指导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被动髋关节外展运动, 蛙式抱以促使其发育, 半个月至1个月定期复查。Ⅱb型及以上患儿, 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2 结果

983名小婴儿DDH手法检出阳性34 5例 (35.1%) , 其中男138例, 女207例。983人中104名DDH手法检查阴性的婴儿家属拒绝进行高频超声波检查, 余879人进行了高频超声波髋关节检查。其中超声诊断DDH 34例 (3.9%) , Ⅱa型22例, Ⅱb型4例, Ⅱc型7例, Ⅲ~Ⅳ型1例。5 34名DDH手法检查阴性的婴儿, 高频超声波髋关节检出DDH 17例 (3.2%) , Ⅱa型13例, Ⅱb型2例, Ⅱc型2例。手法检出阳性的345例婴儿高频超声波髋关节检出DDH 17例 (4.9%) , Ⅱa型9例, Ⅱb型2例, Ⅱc型5例, Ⅲ~Ⅳ型1例。

3 讨论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是一种可变化的病变, 无论是其临床表现还是体格检查结果都是可变化的[2]。在基层儿童保健门诊不通过超声筛查而仅通过临床手法检查的DDH检出率明显偏低。因为就算对有可能存在DDH的儿童来说, 在4月龄以内检查时婴儿还不会抵抗, 但因为这个月龄内的婴儿双下肢活动度偏小, 股骨头还在关节囊中, 临床检查不一定存在髋关节阳性体征;随着婴儿双下肢活动度的加大, 脱位的DDH在临床上会出现髋关节阳性体征, 但对于不脱位的DDH临床体征也不一定出现。6月龄以上的婴儿临床手法检查时会产生抵抗, 因此即使有DDH阳性体征, 体检也很难发现。因此在基层儿保临床手法体检中, 每年都有一定的DDH漏检率。2013年本县武原镇的DDH检出率是0.2 5%, 2014年是3.4%。两种检出率的不同是因为一直以来基层儿童保健门诊对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理解停留在髋关节脱位上, 而髋关节脱位的患病率一直很低, 所以绝大多数发育性髋关节异常婴儿未转上一级医院进行早期超声波筛查, 造成DDH的大量漏检。目前认为, 9%~10%的髋关节置换是由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所致[3]。

临床手法检查假阴性率较高, 很难早期检出发育不良髋和半脱位髋。陈博昌[4]认为, 在小婴儿体格检查中即使发现DDH, 也仅能提出怀疑的假设, 特别是轻度发育不良的病例, 往往不能发现足够的证据。本文手法检查阴性的婴儿经超声波DDH检出率在3.2%, 而手法检查阳性的婴儿超声波DDH检出率在4.9%。基层儿保医生的手法检查中大部分是观察双下肢皮纹是否对称, 大部分皮纹不对称的婴儿两侧相差超过1mm。但绝大多数皮纹不对称不是DDH造成的, 有可能是脂肪原因造成的。外展试验阳性的婴儿很多是因为髋关节的韧带或肌张力偏高造成的。考虑基层儿保医生因水平能力原因, 在其他的手法检查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临床手法检查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较高。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是因为很多阳性体征只适合髋关节脱位。我院自2013年10月开始, 对婴儿家长开展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健康教育, 发放宣传资料, 但仍有104名婴儿家长认为婴儿无髋关节阳性体征, 拒绝超声波筛查。结合本文结果,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 应强调早期超声波筛查在诊断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婴儿髋关节软骨组成成分较多, 超声波不能穿透骨组织, 却易穿透软骨, 可以早期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为DDH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可靠的图像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 超声在重复测量a角和β角时, 由于超声图像不标准、定点不准, 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5], 为提高准确性, 要求检查者应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和对超声解剖的准确认识。

参考文献

[1]Braileanu GT, Simasko SM, Hu J, et a1.Effects of arginine-and lysine-vasopressin on phospholipase activity,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prostaglandin F2alpha secretion in pig endometrial cells[J].Reproduction, 2001, 121 (4) :605.

[2]No authors listed.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early detection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Subcommittee o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J].Pediatrics, 2000, 105 (4Pt 1) :896.

[3]陈博昌.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J].中华小儿外科志, 2003, 24 (4) :344.

[4]陈博昌.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 26 (11) :603.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2例早期妊娠妇女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 年龄19~39 (27.34±3.44) 岁;孕周6~12 (8.51±1.38) w;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先兆流产组 (37例) , 难免流产组 (30例) , 输卵管妊娠组 (25例) 。各组间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所有观察对象在入院24h内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 48h后再次抽取静脉血3ml, 并经离心仪进行离心处理[1]。

1.2.2 检测方法

β ̄h CG与孕酮检测采用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检测[2]。

1.3 评价标准

1.3.1 妊娠结局

(1) 妊娠结局良好:超声下依次可见孕囊、心管搏动、胎盘形成及胎动; (2) 妊娠结局不良:超声下可见孕囊, 但无心管搏动, 或有孕囊和心管搏动, 但在孕12w前意外流产或停止发育; (3) 异位妊娠:超声下可见宫外出现孕囊和 (或) 心管搏动。

1.3.2 β ̄h CG与孕酮值[3]

(1) 正常孕酮临床参考值:孕7w24.5±7.6ng/ml, 孕8w 28.6±7.9ng/ml, 孕9~12w 38.01±13.0ng/ml。 (2) β ̄h CG值每48h升高>66%被判定为上升理想, 预后良好;若每48h升高<66%, 则提示上升不理想, 预后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针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先兆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 ̄h CG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先兆流产组动态血清β ̄h CG值呈上升趋势, 难免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 ̄h CG值呈下降趋势, 输卵管妊娠组血P及β ̄h 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比较, *:P<0.05;与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早期不良妊娠主要是指先兆流产、稽留流产、异位妊娠等异常妊娠结局, 三种不良妊娠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 都以阴道出血为主, 部分伴有腹痛, 如不及时诊断或处理, 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4]。

对于早期不良妊娠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 CG) 及血清孕酮的联合监测进行判断。β ̄h CG值增高提示有滋养细胞的存在, 血清孕酮值则会反映出现滋养细胞的活力及数量上, 定量的孕酮激素水平是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妊娠早期, 孕酮会随着β ̄h CG呈正相关, β ̄h CG与孕酮水平都可以反映出绒毛活性, 先兆流产孕妇体内孕酮水平偏低, 如孕酮水平持续不足, 将导致先兆流产或流产, 宜采取积极保胎处理维持继续妊娠。难免流产、输卵管妊娠时孕妇体内β ̄h CG与孕酮水平偏低, 尤其是当孕酮水平低于10ng/ml且β ̄h CG上升不理想, 并伴有阴道出血时, 应结合B超检查以采取积极治疗。

本组研究中通过动态监测各组间的β ̄h CG值及血清孕酮值的变化情况, 可以有效提高对不良妊娠判断的准确性, 从而进行临床干预及治疗, 预防孕妇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对早期不良妊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2例早期妊娠妇女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 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先兆流产组 (37例) , 难免流产组 (30例) , 输卵管妊娠组 (25例) , 回顾性分析各组β-hCG、孕酮的动态监测结果。先兆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先兆流产组动态血清β-hCG值呈上升趋势, 难免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呈下降趋势, 输卵管妊娠组血P及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动态监测β-hCG、孕酮能够很好地反应早期妊娠状况, 对妊娠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β-HCG,孕酮,不良妊娠

参考文献

[1]徐建民, 冉烈, 马桂玲, 等.孕酮、β-HCG、PAPP-A联合检测对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0) :234-236.

[2]代小英, 熊玮平, 谢爱玲, 等.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对正常和异常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20) :2200-2202.

[3]古衍, 姚吉龙, 姜向坤, 等.妊娠早期血孕激素及β-HCG测定对宫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 2009, 30 (4) :561-562.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前来我院健康体检客户378 例 ( 均否认既往甲状腺病史) , 年龄35 ~ 65 岁、平均年龄50. 2 岁, 其中>35 岁且≤45 岁165 例、> 45 岁且≤55 岁137 例、> 55 岁且≤65 岁76 例。

1. 2 方法检查环境安静, 室温15 ~ 30 ℃ , 受检者静坐休息10 min, 摘除身上手机、手表、首饰等金属物品, 采用EIS全身健康扫描系统对人体进行4 ~ 5 min扫描, 根据EIS自动生成的风险评估报告、数据与受检者血清甲状腺功能TSH值进行比较。

1. 3 观察指标 ( 1) 受检者EIS内分泌监测系统是否提示有潜在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 ( 2) 器官生物活性及功能值: 甲状腺功能值的意义: - 20 ~ 20 表示正常的生物活性状态, 器官代谢正常; - 59 ~ - 21 表示生物活性轻度减低, 代谢减慢, 器官功能降低; ≤ - 60 表示生物活性降低, 代谢缓慢, 器官功能退化。 ( 3) 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值 ( TSH > 4. 2 m IU/L, 伴或不伴T3、T4 异常) 。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各年龄组血清检查结果及EIS扫描结果比较378 例受检者血清TSH异常194 例, 阴性184 例 ( 包括29 例甲亢或亚甲亢患者与18 例甲减患者, 因本次讨论主要探讨亚临床甲减, 并且数据量小, 故不列入统计) , 其中按年龄分组分别得出: > 35 岁且≤ 45 岁吻合率为60. 3 % , > 45 岁且≤55 岁吻合率为74. 7 % , > 55 岁且≤65 岁吻合率为78. 4 % , 见表1。

2. 2 EIS准确性TSH > 4. 2 m IU / L阳性194 例, EIS检测系统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人群中提示潜在甲状腺功能减退为137 例, 漏诊57 例 ( 漏诊率29. 4 % ) ; 血清甲状腺功能阴性184 例, EIS检测系统未提示疾病风险152 例, 误诊32 例 ( 误诊率17. 4 % ) 。检测敏感性为70. 6 % , 特异性82. 6 % , 准确性70. 6 % 。

2. 3 器官功能值与血清检验严重程度对比将吻合组根据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值分为TSH≤8. 4、TSH > 8. 4两组, 观察EIS甲状腺功能值的改变与实际存在亚甲减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EIS器官功能值与血样检查严重程度无相关 ( χ2= 0. 183, P > 0. 05 ) , 其与一般研究结果的差异和原因还有待继续研究和考证, 见表2。

3 讨论

EIS采用独创的低电压直流电刺激感应技术, 通过额头、手、脚对称放置6 个电极, 向人体22 个体区持续发送平均255 次/3 s的低电压直流电信号, 该电信号在人体组织内转化为离子流, 依据离子流在阴阳两极的极化运动, 获得组织的电阻、电传导性、p H值、电压以及细胞膜的动作电位; 激活人体各脏器间质细胞的电生理活性;并根据生理反馈信号的单向导通性, 进行即时电流分析, 以数字化的形式采集人体功能的信息, 通过数字模型对数据进行3D重建, 在4 ~ 5 min就可对整个机体的各组织、各器官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估。本文中EIS对亚临床甲减的早期检出率为70. 6 % , 说明其在亚临床甲减的筛查中可以作为一种无创、快捷、可重复性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作为一项领先科技, EIS可以同时进行全身13 个系统进行一次性扫描。在例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预防干预、高血压的分型中都展现出目前临床检测不具备的优势, 通过种种数据证明EIS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发现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参考信息工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往的有病看病到现在的无病防治已经基本形成大众共识。这就需要在疾病形成之前对身体有所了解, EIS全身健康扫描作为一项无创、快捷、简便的检测手段, 在各器官、组织、代谢状态等处于功能性改变阶段即可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改变, 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3], 亚临床甲减就属于该范畴。贵州属于碘缺乏地区, 特有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都是形成亚临床型甲减的高危因素, 其隐蔽性与持续性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亚临床甲减可以从多方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并可损害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 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 导致后半生的药物终身替代治疗。尽管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具有较多的优点, 但临床表明, 激素过量可引起亚临床甲亢, 患者可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心功能改变和骨密度异常, 尤其是对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妇女[4], 所以从根本上预防亚临床疾病的形成, 才是真正意义上对疾病的治愈。

本次讨论中存在的误差和问题, 还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继续研究, 针对本次EIS检测有疾病风险但血清检验正常的部分人群, 我们还会对其进行跟踪随访, 更加完善EIS在亚健康领域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法国鹰演 (Electro Interstitial Scan, EIS) 全身健康扫描仪对受检者甲状腺区域进行扫描, 对比临床血样检查结果, 探讨EIS对亚临床甲减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入选的378例研究对象为健康体检客户, 在血清抽样甲状腺功能 (主要观察促甲状腺激素) 之前进行EIS甲状腺疾病监测评估系统检测。结果:按年龄分组, EIS与血样检查>35岁且≤45岁吻合率为60.3%, >45岁且≤55岁吻合率为74.7%, >55岁且≤65岁吻合率为78.4%。其检测敏感性为70.6%, 特异性82.6%, 准确性70.6%。EIS器官功能值与血样检查严重程度无相关 (P>0.05) 。结论:EIS作为一项无创、快捷、简便的检测手段, 从组织器官功能学的角度综合评估人体健康状态, 在各器官、组织、代谢状态等处于功能性改变阶段即可发现, 对亚临床甲减有重要的早期筛查价值。

关键词:亚临床甲减,早期筛查,法国鹰演,全身健康扫描仪

参考文献

[1]马峥嵘.全身健康扫描检测对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1, 5 (3) :159-160.

[2]刘超, 蒋须勤.亚临床甲减[J].江苏医药, 2000, 26 (9) :712-713.

[3]马宁, 刘民.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 (7) :556.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西南舁乡自愿参加宫颈癌早期筛查的200名妇女, 年龄在35岁~64岁之间;小学文化程度12名,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88名;所有人员均符合筛查条件, 并排除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史。2组参检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通健康教育宣传, 包括发放宫颈癌宣传资料, 简单讲解宫颈癌筛查知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主动, 与参检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取得她们的信任, 使其获得安全感, 消除她们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 纠正对宫颈癌的不良认知, 提高对宫颈癌的认识和筛查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1.2.2 尊重每位参检者, 鼓励她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 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 帮助她们分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 并针对不同原因给予个体化心理指导, 指导疏泄其不良情绪, 尽量满足参检者的心理需求,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筛查。

1.2.3 医护人员在筛查中主动与参检者沟通交流, 充分体现对她们的重视和关心, 分散她们的注意力, 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 稳定情绪, 提高其应对能力。

筛查后及时告知筛查结果, 重点向筛查结果异常的妇女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信息, 减少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想象性焦虑或恐惧, 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发挥同伴效应, 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

1.3 心理测评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 S) 评分, SA 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50分以下为正常, 50~59为轻度焦虑, 60~69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3万, 患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60岁左右, 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 农村高于城市。研究表明, 基层地区女性的文化水平明显偏低, 对女性生殖保健以及宫颈癌相关知识的严重缺乏, 是导致基层妇女生殖健康差、宫颈癌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3]。因此, 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的社会影响, 传播宫颈癌防治的核心信息, 长期对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意义的宣传教育, 对早期发现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通过筛查所有目标人群, 早期识别和治疗癌前病变及治疗后随诊, 可预防大多数宫颈癌的发生。

研究表明, 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 由于种种原因, 参检者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筛查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实施筛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参检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疏导其负面情绪, 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支持, 指导她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有效减轻心理压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2组参检人员的焦虑测评结果有明显差异, 观察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在农村宫颈癌早期筛查中, 对参检者在普通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可以改变参检者对宫颈癌的认知, 缓减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其处于轻松、舒适的心理状态, 配合医生完成筛查;并可促使筛查结果异常的妇女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寻求进一步诊治, 进而提高农村妇女的宫颈癌早诊早治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病死率, 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 帮助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 农村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在健康教育宣传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农村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西南舁乡自愿参加宫颈癌早期筛查的200名妇女,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名。给予对照组参检者普通的健康教育宣传, 给予观察组在普通健康教育宣传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2组人员筛查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分析, 比较其焦虑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对参加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妇女在普通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以, 提高参检者的认知水平, 减轻心理压力,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筛查;进而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 提高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农村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08.

[2]李建梅, 魏月华.慢性宫颈炎患者筛查过程中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3) :46.

[3]李苗, 刘芳芳, 邱媛媛, 等.DMA定量分析联合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8) :2841-2844.

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某院2012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间进行诊断的孕妇1000 例。孕妇年龄20-38 岁,平均年龄(29.0±1.5)岁;孕周20-27 周,平均孕(25.0±2.5)周。

1.2 研究方法

使用阶段分析法对胎儿心脏进行超声诊断。诊断时,孕妇取平卧位,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由超声医师检查胎儿心脏,取胎儿胸腔横切四腔心切面,观察各心室、心房、左右房室瓣、室间隔的连续性情况,观察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部位的交叉关系以及主动脉与肺动脉的相对大小。进行初步筛查,若发现异常则由专业心血管超声医师对胎儿进行进一步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时再次重复上述切面超声检查,如有必要再检查其他切面,确定结果。

检查出心脏异常胎儿后,若孕妇决定终止妊娠,引产后对胎儿进行尸检,坚持生产的,胎儿产下后进行检查,进一步确定心脏的异常情况,与超声筛查结果进行对比。

1.3 诊断标准

胎儿心律不齐的临床诊断标准[3,4]:胎心率<120次/min或胎心率>160 次/min,听胎儿心律不齐、快慢不一,出现早搏且无宫缩和其他应激反应时>6次/min。胎儿心电图显示胎心波形不规律,出现间歇性缺跳,而且同一导联最短P-P间隔和最长P-P间隔差大于120ms。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标准[5]: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观察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腔、大血管形态以及血液反流情况进行判断。

1.4 仪器

美国GE公司生产的飞利普IU22 型、GE730型、HD5,探头频率为4-7MHz。先使用超声检查胎儿有无心外畸形,再对胎儿心脏5 个横面逐一进行检查,观察各大动脉是否正常、房室间隔是否缺损以及心腔大小是否正常;而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动脉血流是否出现反流和异常、各瓣膜口是否完整;最后,观察房壁运动曲线并结合主动脉、下腔静脉血流频谱,判断胎儿心脏是否异常。

2 结果

进行产前超声检测的1000 例胎儿中,共发现先天性心脏病8 例(详见表1)。其中单心室2 例,肺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发育不良1 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1 例,三心房1 例。三心房胎儿顺利出生,产后新生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诊断结果。其余7 例终止妊娠,引产后尸检,与超声诊断符合。

3 讨论

心脏异常的筛查是胎儿畸形筛查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关注孕妇胎儿心脏检查,提前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并做出是否引产的决定,既是减轻家庭负担的明智之举,也是对患病胎儿负责任的表现。产前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测筛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发现胎儿心脏是否有异常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胎儿超声筛查时,妊娠22-28 周为最佳检查时间,此时胎儿心脏基本发育完全,心内结构在超声仪器中显示清晰,利于观察;胎儿心脏较为靠近扫描探头,有较好的分辨力,心脏各切面显示率高;胎儿活动度较大,肋骨还尚未完全钙化,影像清晰。此外,妊娠晚期胎儿位置基本固定,胎儿脊柱和肋骨容易遮挡住超声束,使心脏图像受影响而无法清晰显示。此时需从孕妇两侧腹壁进行扫描,以获得较好的图像[6]。

研究表明,产前对胎儿进行超声筛查是一种安全、经济、准确度高的方法,可以提前诊断胎儿心脏异常情况。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红梅,DENG Xue-dong,斯蓉华等.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99-1101.

[2]孙宝娟,赵艾娜.产前超声在59例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4):339-340,343.

[3]徐加英,徐益敏,韩绯等.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2):105-106.

[4]朱胜,刘武岩,曹晔等.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960-961.

[5]高霞,王海松,张贵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83-2584.

上一篇:扩容施工法下一篇: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