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筛查(精选5篇)
心理筛查 篇1
孕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表 (以下简称“孕期筛查表”) 作为新研制的一个筛查测评工具, 对于其能否稳定而准确地判定孕妇是否处于心理高危状态, 必须经过效能分析, 即实际测评和信效度分析来考察。效能分析作为筛查表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一般可从信度、效度等方面进行。本文旨在通过条目再筛选、信度、效度的分析来考察孕期筛查表的效能, 只有当筛查表的功能可信、可行、可用, 方能在实际中推广使用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以上海、北京及江苏的5家妇幼保健机构为调查点, 随机调查前来做产前检查的孕妇, 调查者经过统一培训后以医生的身份开展孕期筛查表的调查, 并让每位孕妇同时填写经典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AnxietyScale, SAS) , 作为校标。
1.2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的分析运用SPSS 15.0完成。通过相关分析对孕期筛查表的条目进行再筛选;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考评孕期筛查表的结构效度, 并在分析前做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校标效度通过计算孕期筛查表的总分与经典量表SAS/SDS的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考评;选择克朗巴赫系数和折半信度来评价各个维度以及整张表的信度。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计调查孕妇630名, 经核查共得有效问卷612份, 有效率为97.1%。被调查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43±7.05岁;怀孕1~3个月占12.9%, 4~6个月占37.7%, 7~9个月占49.3%;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占39.2%, 大专占31.2%, 高中或中专占18.6%, 初中及以下占10.9%;城市户籍占81.2%, 农村户籍占18.8%。
2.2条目再筛选
确定以下三种标准来进行条目再筛选[2,3]: (1) 条目与总分有相关, 且相关系数大于0.2; (2) 各维度下条目与维度总分有相关, 且相关系数大于0.2; (3) 离散趋势法 (变异系数法) , 条目的离散趋势小, 用于评价时区别能力就差, 选择标准差 (SD) 来衡量离散趋势, 要求标准差 (SD) 大于0.2。对于以上三个标准, 若条目同时有两项不符合则予以剔除。
孕期筛查表条目分析结果见表1。通过将孕期筛查表的35个条目与总分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相关系数1, 条目5、6与总分无显著性相关性, 而相关系数小于0.2的有条目3、4、7、8、20、23;将各个条目与各条目所在维度 (生理、心理、社会) 总分做相关分析, 得到相关系数2, 条目5、6与维度总分无显著性相关, 而相关系数小于0.2的有条目4、7;计算孕期筛查表35个条目的标准差, 小于0.2的有条目5、6、7。因此, 同时有两项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有4、5、6、7。经课题组讨论以及专家咨询后, 保留条目4, 对条目5、6、7予以剔除。通过此步骤的筛选, 孕期筛查表条目确定为32条。
2.3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KMO统计量为0.757, 大于0.7, 表明变量的偏相关性较强, 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 可知各变量独立性的假设不成立。可见, 孕期筛查表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 共提取12个公因子, 且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55.920%, 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可见这12个公因子的理论构想是合适的。
2.4信度分析
信度考评采用常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来评价, 分别计算孕期筛查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和折半信度, 结果见表3, 克朗巴赫系数在0.403~0.666, 折半信度在0.383~0.598之间。
2.5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即一个测验对其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或特质测量到什么程度的估计[4]。
**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为0.01。
2.5.1校标效度。
通过将孕期筛查表的总分与经典量表SAS/SDS的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孕期筛查表总分与校标SAS、SDS总分有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518、0.500, 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2.5.2内容效度。
孕期筛查表条目的确定是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归纳、已有研究的补充、现场快速确认、专家评议和论证、小样本预试、核心课题组讨论、大样本正式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而最后确定的。因此, 可以认为孕期筛查表的条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孕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内涵, 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讨论
3.1孕期筛查表的条目再筛选确保了条目较强的鉴别力
对于通过条目再筛选剔除的3个条目“家族或既往精神病史”、“产后抑郁家族史”、“躯体性疾病或者残疾”, 虽然有大量文献显示它们均为产后抑郁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但在本次调查中, 孕妇的回答都集中于“否/无”, 分别只有0.2%、0.3%, 0.3%的孕妇回答“是/有”。可见, 这几个条目的反应度低, 有效性差[5], 设置意义不大, 也必然会导致统计结果不理想, 故最终被剔除。而本研究设置的三条标准确保了被保留条目的鉴别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孕期筛查表的效能。
3.2孕期筛查表的信度达到一定要求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就谈不上具有效度。在信度研究中, 信度是指量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信度大小即用信度系数来衡量, 目前评价信度的方法较多, 但主要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来评价。本研究考虑到实际操作可行性选择内部一致性信度来考评, 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采用克朗巴赫系数和折半信度两个指标来说明。一般认为, 量表各条目间相关程度越高, α系数值越大, 但α系数究竟多大较为理想尚无统一看法。Nunnally认为研究早期α系数为0.50~0.60即可, David则认为α系数太高, 意味着量表条目重复, 所测为同一内容, 因而α系数值以不超过0.90为宜[7]。本研究考评结果均在0.6左右, 显示孕期筛查表的信度已达到一定的要求, 但由于条目反应的是孕期心理相关的危险因素, 涉及到的方面较多, 导致信度系数相对偏低, 这也提示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聚焦条目以提高信度系数。
3.3孕期筛查表的效度分析结果较理想
效度比信度有更高的要求﹐一份信度高的测量工具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效度主要通过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3个方面来评价[8]。孕期筛查表条目的筛选过程科学严谨, 既有定性的访谈、讨论, 也有定量的测评分析, 并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 最终从46个条目中确定出32个, 可以认为孕期筛查表得到了权威公认并有合理有效的数据支撑,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孕期筛查表与校标量表SAS、S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8和0.500, 呈中度相关, 校标效度尚可;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也显示孕期筛查表12个公因子理论构想是合适的, 结构效度达到要求。
总体上, 孕期筛查表的考评结果基本达到要求, 但还存在公因子较多、信度系数偏低的局限性, 需要通过下一步的干预试点进一步改善其效能, 使之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孕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量表。
参考文献
[1]方积乾, 孙振球.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
[2]万崇华, 高丽, 李晓梅, 等.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研制方法 (一) :条目筛选及共性模块的形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11) :723-726.
[3]王天芳, 薛晓琳.疲劳自评量表的理论构建及其研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0 (4) :221-223.
[4]王忠军, 龙立荣.评价中心的结构效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3) :426-432.
[5]刘凤斌, 赵利, 郎建英, 等.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52) :492-495.
[6]吴玲, 王小丹, 刘玉梅, 等.SF-36量表用于老年人群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1) :1114-1115.
[7]苏中华, 李四劝.量表评估的内部一致性与克朗巴赫α系数的应用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15 (1) :85-86.
[8]万崇华, 孟琼, 杨铮, 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的研制 (二) :信度与效度分析[J].癌症, 2007, 26 (3) :225-229.
心理筛查 篇2
从一月份至十月份我院已筛查新生儿新生儿听力筛查266人,其中没通过过42人(其中1人,住院号:15420,姓名李艳红之子,出生后左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右耳通过。后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同期转院未做筛查3人以外,其余100%。
总之这个项目工作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对此我院就此项工作发展提出三级预防方案即在重点怀疑和高危人群中,大力开展普及遗传性耳聋知识科普教育的一级预防,主要实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听力障碍胎儿出生的二级预防。同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听力障碍的第三级预防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有听力残疾儿童康复率,减少残疾发生而努力。
心理筛查 篇3
一、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自杀观念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 首先要分析大学生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的原因。以下从生理、心理和生活事件探讨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
(一) 生理原因
有研究发现, 大脑某些部位的异常使一部分人成为自杀的易感人群。而且, 自杀呈现家族聚集性, 可能有遗传倾向。另外, 身体疾患也是自杀的生理原因, 特别是先天的生理疾患无法治愈和改变, 此类大学生虽然是极少数, 但更需要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和理解。如果得不到关爱和理解, 甚至一直面对异样的眼光和嘲笑, 会给他们带来持续伤害。这种压力逐渐增大, 会使其越来越觉得自卑, 觉得命运的不公平, 既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最终酿出悲剧。除此之外, 由于药物滥用 (如毒品) 而形成的某种瘾癖可能使机体产生幻觉, 而导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
(二) 心理原因
自杀行为始于自杀的观念, 而人格是自杀观念的基础性因素。容易出现自杀想法的人格特征主要有抑郁、悲观、绝望、焦虑、自卑等。这些消极的人格特征使大学生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幼稚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应激处理方式。
(三) 负性生活事件
研究发现, 多数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在自杀行为前都经历过不良的生活事件, 涉及急性和慢性的应急事件。这些负性的事件可能源自家庭、同学关系、学习、失恋、就业等。其中情感挫折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约有40%的大学生自杀与失恋有关。学习和就业压力大也是比较常见的引发自杀想法的因素。这种情况在重点大学出现较多。
二、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筛查程序
(一) 心理量表的选用
1.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Self-reporting Inventory) , 又名90项症状清单 (SCL-90) , 于1975年编制, 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 (L.R.Derogatis)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 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 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 均有涉及, 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本测验对有心理症状 (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 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如果测量结果呈阳性, 则应进一步筛查。
2.大学生人格调查表 (UPI)
大学生人格调查表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3年, 由樊富珉、王建中主持修订。目前, 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在使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 入学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它有四个作用: (1) 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 为学校制定有关教育管理政策提供参考资料; (2) 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为心理辅导和咨询提供依据; (3)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 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 (4) 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工具。
3.自杀态度问卷 (QSA)
自杀态度问卷 (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QSA) 由肖水源等于1999年编制而成。QSA由四个分量表组成, 分别是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 (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 、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QSA共有29个条目, 5级评分。QSA可以用于测查有自杀倾向者或家属的态度, 从而进行积极预防和救助;也可以作为公众的普遍性态度问卷, 了解人们对生命与自杀的认识,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
4.抑郁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原型是Zung抑郁量表 (1965) 。量表使用简便, 能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但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 评定有困难。量表由20道题组成, 4级评分。反映出抑郁心情, 身体症状, 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
5.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 (P) 、内外向 (E) 、神经质 (N) 和说谎 (L) 四个分量表, 渴望刺激和冒险, 情感易于冲动。 (1) E (内向-外向) :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 可能是好静, 富于内省, 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 可能是好交际。 (2) N (神经质) :分数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 忧心忡忡, 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以致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分数低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缓, 很容易恢复平静, 善于自我控制。 (3) P (精神质) :高分者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 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低分者能与人相处, 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 (4) L (掩饰性) :反应的人格中的社会朴实和幼稚水平。
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1986年编制。该量表有10个项目, 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分量表, 分别计算总分和分量表得分, 分数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状况越高, 支持利用度越好。
(二) 心理筛查程序简介
在新生入学心理普查中通过SCL-90和UPI为其建立心理档案, 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选用QSA筛查出有轻生倾向的学生。针对所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和轻生倾向的学生, 选用SDS了解其抑郁状况, 选用EPQ了解其人格结构和特点, 选用SSPS了解其社会支持的状况。量表结果和面谈咨询相互印证, 更加及时和全面地了解学生自杀倾向状况, 更加深入研究自杀倾向的原因, 为干预大学生自杀倾向提供确凿的依据。
三、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干预机制
首先通过心理普查、筛查及时发现有自杀观念的学生, 并深入全面分析形成其自杀观念的原因。然后, 对被筛查出的学生建立特殊的心理行为档案, 并进行专业系统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指导和咨询。在干预的过程中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对不在心理咨询范围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精神科。同时, 重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对人生的理解, 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王艾娟, 郑涌.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2 (3) :263-266.
[2]肖水源.自杀危险性临床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 2001, 3 (2) :89
[3]黄小音.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 2005, 19 (4) :436-438.
心理筛查 篇4
一、大学生孤独心理的现状描述
2007年10月, 笔者对本校大二大三850名同学下发UCLA孤独量表, 回收有效问卷830份, 平均值40.15, 标准差7.08, 学生得分在均值上一个标准差的占总体17.28%。另有研究人员在校园网上对大学生孤独心理进行问卷调查, 94.57%的大学生有孤独感觉, 有30.49%的孤独属社会性孤独, 另外64.08%的大学生有情绪性孤独。[2]以上可见, 大学生中相当比例的学生时常感到孤独和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体验。
二、大学生孤独心理的筛查方法
孤独带有隐蔽性, 孤独大学生很少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为了避免问题的严重程度升级, 辅导员要主动出击对大学生进行筛查, 找出孤独学生。
(一)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言行变化的全过程, 作出详尽的记录, 从而作出判断, 获得结论。根据孤独的特征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结合问卷调查法能够进行进一步确定。
(二) 调查法
通过谈话、家访、查阅资料 (评语、成绩单、自传等) 和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 例如简便易行, 样本数量大, 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资料。缺点是, 统计处理简单, 难于进行质的分析, 结果会有所偏差。
(三) 量表法
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用于各种人群[3], 该量表属自评量表, 主要评价由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在孤独的评定中优于其它量表。
上述各种研究方法彼此间不是孤立的, 在一项具体的研究中, 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其中的两三种。
三、辅导员对不同成因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
(一) 人格问题引发的孤独及干预措施
孤独的大学生常常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颇。一种是自我评价偏低、另一种是自我评价偏高。自我评价偏低孤独者常感到自己不可爱、缺乏魅力、生存无价值, 使个体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 自己的交往需要难以满足, 从而产生孤独感。自我评价过高的人经常自以为是, 孤傲清高, 同时存在着要有不同于他人的判断和观点的强烈需要, 以此为他们社交孤立获得补偿。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阶段是人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期, 也是心理渐趋成熟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期, 抓住这个关键期,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干预措施之一:辅导员采取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做法加强人格教育
1、通过理论授课形式向学生讲解某些人格品质的含义, 其中包括爱心、利他、宽容、合作、尊重、善解人意等与克服孤独有关的人格品质。
2、建立多渠道开放式校园活动践行这种人格品质。辅导员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实践所需要的行为, 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社团活动,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促进学生对这种人格品质的情绪体验。
3、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
干预措施之二:辅导员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孤独大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指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 学会“悦纳自我”
用自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保有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得失成败, 不要对自己和别人要求太高, 不苛求完美, 对周围的人和事能够以客观、理智、友善、豁达的态度来对待, 保持对自己、对世界的信任。勇于保持自我本色。学会“悦纳自我”, 才能敢于交往。
2、指导大学生尝试交流, 培养与人“共情”的能力
试着与他人交换彼此对事物的看法、意见, 了解不同态度存在的必然性, 修正自己的一些偏激的看法, 使自己更加客观、合理的看待世界。“共情”即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 对他人情绪情感具有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 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 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能将心比心地体谅对方, 体验对方的感受, 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映。实现“共情”的方法:换位思考、善于倾听他人述说、善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4]
3、指导大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适应能力、真诚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
指导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困难面前不要只是一味地承受和忍耐, 要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 尽力去改变和消除不利因素, 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孤独大学生应鼓起勇气主动去适应学习和适应环境、发展优良人格品质, 努力与他人坦诚相处, 乐于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能承担相应的任务, 培养责任心, 有效解决冲突。在日常生活中, 以他人为参照榜样, 以自己为超越目标, 学会肯定并欣赏自己和他人, 分享他人的成功而不是妒忌他人的成功。
4、引导大学生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在大学生中提倡科学饮食, 营养均衡, 加强体育锻炼, 远离烟酒毒品等, 长期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保持适当的心理压力水平, 培养他们主动在老师和学生中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要通知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
(二) 入学适应期引发的孤独及干预措施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的价值表现是多元化的, 包括思想道德境界、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心理素质等等,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离开家人和旧朋友一下子面对众多新同学, 其中不乏具有各种优势的强者, 调适不好心理容易感到自卑, 骄傲的个性为了掩盖自卑的心理, 于是闭锁起自己的心灵王国。情境性和暂时性孤独只是对环境变化的暂时性反应,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亦可转化为长期性孤独, 所以及时干预很重要。
干预措施:做好入学适应期的教育工作
辅导员应及时有效的组织好新生入学阶段的适应期教育, 如学校的发展史、校训、学生手册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指导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如何适应, 并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做到用人之长补己之短, 承认差距, 奋起直追, 促进新生间人际关系的顺利搭建。
(三) 家庭的因素引发的孤独及干预措施
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 孤独学生的家庭环境特点和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孤独感形成有关。有的家庭父母与外界的交往甚少, 没有家庭之间的联谊活动, 自身也不喜欢户外活动。有的家长没有相关的教育学知识, 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宠爱型、放任型、专制型, 缺乏民主。有的思想意识狭隘, 认为升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作为在校学生阶段只学习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认为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 故意限制子女的交往, 有的甚至对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进行监视。并且这些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没有预见性, 出现后不会分析更拿不出很好解决的方法。
干预措施:与家长联系, 使家长了解子女的孤独程度及产生原因, 改变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现状
目前孤独大学生家长对子女的不良状况有所察觉, 但说不出什么问题, 更不知道如何解决。辅导员要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 切断家庭中引发大学生孤独心理形成的不利因素, 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环境、方式、方法, 使大学生和家长走出困境。
由此可见, 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改善, 需要辅导员增强责任心、使命感, 有科学教育理念作指导, 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还要动员学校、家庭的力量, 帮助孤独大学生走出误区, 提高调适心理和自觉化解人际关系不利因素的能力。
摘要:孤独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辅导员主动筛查孤独心理大学生, 分析其孤独心理产生的原因和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孤独,筛查,干预
参考文献
[1]李传银.孤独心理研究的回顾.http://www.psychcn.com/enpsy/200201/8493416.Shtml.2008-07-01
[2]马瑞清.贵州工业大学学报[J].2006 (12) :111~116.
[3]刘平.孤独的评定.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1996, 增刊, 299~230.
心理筛查 篇5
关键词:敏感性,高风险人群,唐氏筛查
唐氏综合症存活下来的患儿在智能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并具有特殊面容, 且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同时有多发畸形[1]。唐氏筛查即对母体血清进行采集以检查甲胎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游离雌三醇的含量, 以此来评判胎儿患有唐氏症的危险程度[2]。 本次就早期及中期唐氏筛查的敏感性及高风险人群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4 月本中心产前检查孕妇63451 例, 年龄18~47 (28.8±2.7) 岁, 孕周9~20 (15.1±2.89) w。 从孕妇静脉中采2ml血液进行血清分离, 放置于-20℃冰箱内, 由专门负责人员在1w之内进行收集检测。 所有研究均在经孕妇知情同意签署相关文书后进行。
1.2 研究方法将孕妇分为25 岁以下、25~35 岁、超过35 岁三组, 9~13+6孕周的孕妇行早期唐氏筛查;14~20+6孕周的孕妇则行中期唐氏筛查。
1.3 观察指标对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各孕周筛查出的高风险率进行观察, 敏感性观察使用的是检出率及假阳性率作为指标, 将年龄是否超过35 岁、家族史、习惯性流产史、唐氏儿生育史、接触辐射、服用致畸药物及病毒感染史作为高风险人群对比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得到的数据用 χ2检验。 当P<0.05 时表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孕妇各孕周筛查高风险率检查阳性率为3.97% (2521/63451) 。 年龄在25 岁以下、25~35 岁及35 岁以上各组孕妇筛查高风险率组间差别明显。 年龄超过35 岁孕妇所在组高风险率最高。 见表1。
注:与组内比较, *:P<0.05
2.2 孕早期与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敏感性对比假阳性率一定时, 孕早期的检出率均比孕中期高;检出率一定时, 孕中期出现假阳性率均比孕早期高。 见表2。
2.3 早期、 中期筛查高风险人群具体情况对比年龄超过35 岁、有家族史、病毒感染史的孕妇中期筛查更易发现高风险;习惯性流产史、服用致畸药物史孕妇早期筛查更容易发现高风险;有过唐氏儿生育史及接触辐射的孕妇早期和中期筛查发现高风险的结果差不多。 见表3。
3 讨论
唐氏筛查于孕9~13w (早期) 及孕14~21w (中期) 进行[3]。经现有研究表明, 年龄超过35 岁的孕妇是孕有唐氏儿的高风险人群[4]。本次研究通过对大样本的收集与分析发现, 年龄超过35 岁的孕妇高风险率明显比年龄在25~35 岁以及25岁以下的孕妇高, 这与现有研究情况相符[5]。但唐氏儿的产生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早期筛查与中期筛查出的高风险性也不同, 本研究就最常见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年龄超过35 岁、有过家族史及病毒感染史的孕妇在早期筛查中更容易发现高风险, 而有过习惯性流产史及服用致畸药物的孕妇在中期筛查中更容易发现高风险。
血浆蛋白A与胎儿及胎盘发育有关, 妊娠时期胎儿及胎盘会抑制血浆蛋白A的升高[6]。 血浆蛋白A作为筛查指标基本不受孕周的影响, 其变化趋势是底端为16~17w的U型抛物线[7]。 甲胎蛋白是胎儿的特异性球蛋白, 孕周为6w时其值快速增高, 到13w时达到最高值, 之后呈下降趋势[8]。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经受精以后就会到达母体血液, 并以很快的速度增殖直到孕8w, 之后其浓度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直到孕20w左右, 先天愚型的胎儿其母体中此激素呈现持续性升高的趋势[9]。游离雌三醇一种雌激素, 是由胎儿胎盘产生的, 先天愚型胎儿母体血中其值降低, 原因是胎儿的肾上腺皮质发育不好, 致使其值减少[10]。 本次研究以假阳性率、检出率作为筛查敏感性的指标, 就这四种物质进行检查, 发现孕早期检出高风险率比孕中期高, 而孕中期检查出现的高风险假阳性率比孕早期高。 由此说明, 唐氏儿的确诊还应进一步使用羊膜腔穿刺等相关检查, 尤其是针对孕中期的孕妇。
唐氏筛查被认为具有方便、无创伤性等优点, 能够有效减少盲目侵入性产前诊断使用率, 但在孕早期与孕中期检查出唐氏儿的敏感性及高风险人群不同, 结果表现为高风险的孕妇还需行早期绒毛活检及中期的羊水穿刺等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 以达到减少唐氏儿出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 卢小青, 刘聪慧, 等.5823例孕妇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7) :1069-1070.
[2]庄丹燕, 陈志央, 陈怡博, 等.筛查低风险出生唐氏儿的漏筛原因及参数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 (1) :84-86.
[3]刘丽华, 卢小青, 刘聪慧, 等.孕妇年龄与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8) :1172-1173.
[4]Spencer K, Khalil A, et al.First trimester maternal serum alphafetoprotein is not raised in pregnancies with open spina bifida[J].Prenatal Diagnosis, 2014, 34 (2) :168-171.
[5]张萍, 汪吉梅, 孟永勤.27例唐氏综合征患儿产前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 22 (6) :45-47.
[6]Wiwanitkit V.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for triple markers serum screening for Down, s syndrome in Thai setting[J].Indian J Hum Genet, 2014, 20 (2) :153-154.
[7]杨默.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2) :5103-5104.
[8]刘晓, 仲人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方法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5 (1) :89-93.
[9]顾而洲, 谷茜, 韩鹏, 等.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 (4) :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