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筛查

2024-07-23

系统筛查(精选12篇)

系统筛查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食用三聚氰胺奶粉婴儿幼儿患泌尿系统结石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检查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5000例小儿泌尿系统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 超声显示无明显肾脏异常4935例, 有泌尿系统疾病65例,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为13.0‰, 其中肾脏结石13例, 男7例, 女5例, 男女比例1.2∶1;最小年龄5个月, 最大年龄4岁, 平均年龄2岁。肾脏结石阳性率为2.6‰。结论 超声检查对食用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患泌系统结石及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提供较高筛查的首选方法 。

关键词:三聚氰胺,婴幼儿,泌尿系统,超声检测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儿泌尿科外科疾病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 部分婴幼儿因食用含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结石, 超声检查对泌尿系统结石有较高的符合率, 成为此次婴幼儿筛查的主要诊断手段, 现将我院历经3个多月时间对5000例婴幼儿进行泌尿系统检查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8年9—12月, 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婴幼儿5000例, 男2744例, 女2256例, 男女比例1.2∶1;年龄最小的25d, 最大的7岁, 平均年龄2.5岁。

1.2 使用仪器

采用HITACHI 6000及HITACHI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 使用探头频率3~5MHz, 部分婴幼儿配合使用6~13MHz高频超声探头。

1.3 检查方法

受检者于检查前憋尿后取平卧位, 充分暴露腹部, 配合以侧卧位、俯卧位使用腹部探头对双肾、输尿管、膀胱进行纵、横切面扫查, 发现结石或可疑结石, 改用高频超声探头进行多切面, 多角度扫查, 注意观察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无梗阻等。以及观察肾实质厚度、回声, 肾窦有无分离, 肾窦内有无异常回声;双侧输尿管有无扩张、狭窄;膀胱充盈程度、膀胱壁连续情况及膀胱内透声情况, 肾脏内血流分布情况, 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是否正常。

2 结果

2.1 泌尿系统患病情况

结果显示, 泌尿系统患病率为 (65/5000) 13.0‰, 其中男39例, 女26例, 男女比例1.5∶1;最小年龄25d, 最大年龄7岁, 平均年龄2.5岁。见表1。

2.2 肾结石检出情况

本次检出的13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部位是肾脏, 其中双肾结石2例, 单侧肾结石11例。男7例, 女6例, 男女比例1.2∶1;最小年龄5个月, 最大年龄4岁, 平均年龄2岁。肾结石直径为10mm以上者1例, 发病率为0.2‰;直径为5~9mm者6例, 发病率为1.0‰;直径为5mm以下者6例, 发病率为1.2‰。

2.3 结石的大小和声像图特征

(1) 结石直径为5mm以上者7例, 发病率为1.4‰, 声像图上表现为肾窦不同程度分离, 液区内可见大小约5~10mm偏强回声。部分结石呈细沙粒状, 部分呈较强回声光斑, 形态规则; (2) 结石直径为5mm以下者6例, 发病率为1.2‰, 结石回声为强光点, 强光斑, 如沙粒状, 后方无明显声影; (3) 13例肾结石患儿均未见明显输尿管扩张。

2.4 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1) 39例肾窦分离声像图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肾窦分离, 肾窦分离前后径均大于或等于5mm。其中双侧肾窦分离16例, 单侧肾窦分离23例, 前后径均大于或等于5mm。其中1例右肾肾窦分离, 内部可见不规则液区, 液区前后径达11mm, 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 至盆腔段扩张明显, 走行迂曲, 测较宽处约16mm, 随输尿管蠕动可见该侧输尿管末端有喷尿现象, 经多次复查未见明显改变, 行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先天性巨输尿管;另一例肾窦分离患儿, 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呈鼠尾样变细, 多次复查肾窦分离呈进行性加重, 行静脉肾造影确诊为右侧肾盂输尿管连续部狭窄;其余37例为膀胱充盈而致。 (2) 5例孤立肾的声像图表现为一侧肾脏体积较大, 对侧肾区、腹腔、盆腔及胸腔内探查均未见明显肾脏回声, 均经CT检查未见明显对侧肾脏。 (3) 3例肾区多发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为肾区均未见正常肾脏声像图, 可见大小不等多个无回声区, 均呈类圆形, 相互之间无交融。 (4) 2例单纯肾囊肿, 声像图像表现为肾实质内出现无回声区, 均呈类圆形, 边界清楚, 内部透声性好, 后方可增强效应。 (5) 1例输尿管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为右侧肾脏轻度积水, 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 上段内径10mm, 中段内径8mm, 右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处, 可见一大小约12mm×10mm囊状, 突向膀胱无回声区, 随输尿管蠕动可见囊肿呈周期性增大、缩小, 可见其顶端喷尿现象。 (6) 1例输尿管狭窄的声像图表现为肾窦分离, 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呈鼠尾样变细。 (7) 1例右侧异位肾声像图表现为异位肾位于脊柱前方盆腔内, 体积偏小, 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彩色血流提示异位肾血流并非直接来源于腹主动脉。

3 讨论

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较成人低[1], 食用了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是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聚氰胺结石微溶于水, 成年人由于经常喝水使得结石不容易形成, 但是对于哺乳期的婴幼儿, 由于喝水少, 并且肾脏相对狭小, 容易形成结石[2], 本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以肾脏为好发部位, 未见输尿管、膀胱结石, 本组病例超声表现的共同特性: (1) 结石部分多为发泥沙样, 部分呈形态规则的较强回声斑; (2) 结石形态均较规则, 体积大小不等, 结石直径约2~10mm; (3) 结石均呈较强回声, 部分较大结石可见后方弱声影; (4) 肾脏均未见明显实质性损害。

在此次大范围的婴幼儿普查中, 还发现了婴幼儿泌尿系统的先天性疾病, 如肾区多发囊肿、孤立肾、输尿管囊肿、输尿管狭窄、异位肾等,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应用超声检查小儿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肾脏疾病, 具有检出率高、准确率高且重复性好, 无创伤性, 价格较低廉等特点[3], 不失为筛查小儿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疾病的一种很好的首选检查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但是超声检查仅能显示形态学的变化, 不能做出病理及脏器功能的判断, 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应该全面分析, 综合判断, 充分结合临床症状, 体征及相关检查, 才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341.

[2]周洁, 李黎, 左维蒿.三聚氰氨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合并肠梗阻性肾衰竭的超声诊断.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1) :1498-1499.

[3]邹亚红.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 15 (8) :361-363.

系统筛查 篇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减少婴幼儿死亡和儿童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举措,对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以及听力筛查作为了解新生儿的两项重要筛查项目,在产科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现将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落实以及进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1、2019年完成目标:本院从一月份至十月份分娩人数269人,活产数269人,实筛查人数为266人,除3人新生儿转院外,其余筛查率为100%.2、疾病筛查工作的学习情况

我院妇幼相关人员参加了由上级医院组织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认真学习,仔细做笔记,回来后与全科同事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研究重点,让相关岗位人员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随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术规范的操作以及熟练进行信息录入,每一位产科人员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该项工作,争取做到百分百合格。

我院根据市妇幼惠民工程项目疾病筛查(2016年)7号和听力筛查(2016年)47号文件以及要求。我院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项目方案要求,认真谋划,细化措施,抓好项目,工作落实到位。加强项目的宣传,让患者家属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儿童听力障碍筛查治疗康复相关知识的理解和配合。

2019年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总结

从一月份至十月份我院已筛查新生儿新生儿听力筛查266人,其中没通过过42人(其中1人,住院号:15420,姓名李艳红之子,出生后左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右耳通过。后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同期转院未做筛查3人以外,其余100%。

听力筛查别错过 篇3

做父母的,都希望宝宝耳聪目明,可是有些宝宝生下来听力就有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期。

听力损伤(也叫听力损失、听力障碍)是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国内外新生儿双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3‰。

正常听力是儿童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儿童在1岁以前完成牙牙学语的过程,2~3岁是口语发育的关键时期。有听力损伤的儿童如果不能在1岁以内被发现,将会失去及时康复的大好时机。仅凭一般的常规查体和父母的观察,很难在孩子1岁之前发现他们的听力损伤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造成孩子语言障碍,因此我国民间有“十聋九哑”之说。

听力损伤会直接导致孩子语言、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开始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以便于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听力损伤,使听力损伤的儿童告别聋哑,能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先进的听力筛查

现在的听力筛查,远不是一个小闹表就解决的事,而是更为先进的检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电生理测听和行为测听,不同的医疗保健机构根据自身情况下选择听力筛查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电生理测听

常采用耳声发射法和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一种听力筛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内耳耳蜗是否有损伤。听觉诱发电位:也称脑干测听,通过孩子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儿童对声音刺激产生的电位活动,了解儿童听力有无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听觉诱发电位操作比较复杂,但是它既可以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可以用于诊断性测查。

行为测听

方法是通过听力筛查仪发出声音,观察孩子的反应。新生儿如果听到声音,一般会有一种或几种如下表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前臂迅速屈曲;眼睑肌肉收缩;孩子快醒时,听到声音后会睁眼或将半闭的眼睛睁大;吸吮的新生儿会停止吸吮;皱眉或皱眼睑;呼吸加快或屏住呼吸。4个月以上的孩子听到声音后,眼睛或头会转向发声的方向。如果新生儿没有以上表现,则表明新生儿听力可能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除了以上专业的听力筛查外,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观察孩子听到声音后有无转头,听见大的声响吓哭、喜欢摇铃等表现。此外,孩子如果睡眠过分安静,不怕吵闹,或语言落后于同龄儿童,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了解孩子听力是否正常。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第一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孩子,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第二次筛查,仍没有通过的孩子转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听力诊断(如儿童医院、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等)检测。

有听力损伤的宝宝怎么办?

对于有听力损伤的宝宝,父母们千万不要放弃治疗,而应尽量通过专业治疗帮助他们恢复听力,如果听力不能恢复或好转,要通过其他途径让孩子听到声音,学会说话,接受教育,回归社会。

在哪里做听力筛查?

对于新生儿,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行听力筛查。

1在医院分娩的普通新生儿,由分娩医院在出生72小时后进行听力筛查。

2收入急救病房的新生儿,在出院前由收治医院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3没有在分娩医院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在分娩后30天由社区产后访视医生对其进行听力筛查。

系统筛查 篇4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约占所有胎儿畸形的20%左右[1]。超声的应用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检出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超声能够无创伤、准确, 易随访, 对一些疑有畸形者, 还应配合羊水染色体检查、甲胎蛋白测定等方法, 以便及时作出诊断, 对于促进优生优育工作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2]。为了探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价值, 对4265例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泌尿系畸形占41例, 现对诊断为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4265例18~32周的孕妇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发现各种泌尿系畸形占41例, 孕妇平均年龄27.8 (21~42) 岁。

1.2 仪器

采用ALOKA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MHz。

1.3 方法

孕妇取仰卧位, 经腹对胎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从胎儿头部开始, 自上而下顺序扫查。各结构部位采用标准切面, 发现肾脏异常时应注意观察肾脏的位置、形态、肾脏的大小与回声强度, 并观察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如胎儿肝脏、膀胱、输尿管等器官, 特别是羊水量的估测。产前超声诊断为严重的泌尿系统畸形建议终止妊娠, 轻度泌尿系统异常如肾盂扩张, 前后径4~9mm者, 记录相关资料并随诊, 前后径≥10 mm, 并追踪观察输尿管有无扩张[3]。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4265例孕妇中, 检出泌尿系统畸形41例胎儿泌尿系畸形, 超声检测28孕周前诊断18例, 28~32孕周诊断23例。肾发育不良7例 (双肾缺如2例、单肾缺如5例) 、异位肾3例、重复肾1例、肾积水20例、多囊肾8例、输尿管狭窄1例、巨膀胱1例。合并脑积水1例、膈疝1例、多囊肝1例。全部病例经引产后尸解证实21例, 出生后手术证实1例, 超声随访复查证实19例。

2.2 泌尿系统畸形超声表现

肾发育不良中双肾缺如2例超声检查双肾床区、盆腔、胎儿腹腔其他部位及胸腔内均不能显示胎儿肾脏声像, 其中一例妊娠19周检查羊水量过少且膀胱不显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能显示双侧肾动脉。单侧肾缺如腹腔内只有一侧肾脏, 经仔细检查胎儿腹腔盆腔内无异位肾存在, 超声表现为发育正常肾脏增大, 其中一例妊娠28周胎儿右侧肾增大约55mm×32mm×40mm, 羊水量正常,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患侧肾动脉缺如, 而健侧肾动脉存在;异位肾3例, 其中1例盆腔异位肾, 妊娠24周胎儿左侧肾异位并肾盂积水, 超声表现异位肾于盆腔正中, 膀胱上方, 体积偏小, 肾盂扩张前后径10mm;左侧重复肾上肾段积水并输尿管扩张1例, 妊娠30周胎儿左侧重复肾的上肾段与下肾段呈上下排列, 上肾段较下肾段大, 上肾段肾实质显示清晰, 肾盂扩张前后径9mm, 迂曲扩张的输尿管出肾盂处增宽4mm;肾积水20例, 合并其他畸形7例, 双侧肾积水11例, 单侧肾积水9例, 1例左侧输尿管狭窄并肾盂积水, 妊娠24周胎儿脊柱旁的肾区的横切面呈现肾脏的集合系统暗区增宽12mm, 输尿管出肾盂处增宽9mm, 于输尿管中上段暗区中断, 羊水量正常, 肾动脉血流偏低;一例双侧肾积水巨膀胱症妊娠20周, 双侧肾积水集合系统暗区增宽左侧14mm、右侧10mm, 膀胱呈圆形增大, 直径35mm, 不定时动态观察膀胱排空迟缓, 羊水量少最大深径30mm。多囊肾8例, 婴儿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1例, 妊娠26周, 超声表现为双肾弥漫性增大, 回声增强, 羊水过少, 最大深度10mm, 胎儿肝脏增大, 内可见多个无回声暗区;一例单侧多发性肾囊肿妊娠35周, 超声检查胎儿左肾体积增大, 62mm×43mm, 内见多个类圆形囊性无回声区, 内部透声好, 囊体最大直径约27mm, 后方回声增强, 右肾大小形态正常, 实质回声均匀, 集合系统分离约6mm, 胎儿肝脾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产前运用超声监测可发现多种胎儿畸形, 泌尿系统畸形是超声最常用于产前诊断的领域之一。通过对41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病例分析, 笔者体会如下。

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了解和掌握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异常很有帮助。泌尿系统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其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检查者不熟悉泌尿系统的胚胎发育, 或对正常发育以及异常结构认识不足, 误诊和漏诊将在所难免, 如胎儿多囊性疾病, 病理上分为三型:胎儿多囊肾, 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胎儿多发肾囊肿, 而胎儿多囊肾又分为婴儿型多囊肾和成人型多囊肾, 胎儿多囊肾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生率约1/50000, 胎儿型多囊肾多数要在妊娠20周以后甚至晚期妊娠时才能在声像图上表现出来[4]。缺乏经验的医师易混淆胎儿多发肾囊肿和多囊肾。

超声检查泌尿系统结构的切面选择也非常重要, 一般先在胎儿脊柱两旁做纵横切面, 垂直上下移动探头观察肾脏及肾门处血管, 可同时显示双肾, 有助肾的对称性评定。然后再纵切面检查, 可评定胎儿肾脏位置、边缘、形态。通常在妊娠25周后肾上腺可被显示, 在胎儿肾的冠状或矢状切面中, 于肾的前内方显示肾上腺的纵切声像。在肾缺如畸形中易将肾上腺与肾脏混淆[5]。妊娠16周后可显示膀胱, 在胎儿下腹部前方作横切或者冠状切面扫查, 胎儿耻骨的后上方、两坐骨骨化中心间可见一近圆形的膀胱暗区, 透声良好, 周边境界清晰。如膀胱未能显示, 应在45min后复查, 如无变化, 则考虑胎儿双肾畸形可能;若胎儿膀胱很大占据胎儿下腹部, 疑有尿路梗阻存在, 应在30min后复查再确诊[4]。泌尿系统结构的异常经常合并其他各种畸形, 应多切面, 多角度观察才能发现, 如本文2例盆腔异位肾, 异位肾于盆腔正中, 膀胱上方, 除正常切面观察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外, 还应认真检查毗邻结构及泌尿系统外结构, 尽可能明确胎儿合并肾外其他器官畸形, 如肾积水的病例可合并胎儿脑积水及其他畸形。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中, 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总发生率为2‰~9‰。产前超声诊断在筛查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准确率高, 且无创伤, 可重复检查, 较早地筛查出畸形胎儿, 对胎儿预后判断, 为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了诊断依据, 目前是筛查胎儿畸形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257-292.

[2]吴钟瑜, 焦彤, 车国卿.妇产科超声鉴别诊断图谱[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0.

[3]张晓云, 郭燕红, 张爱红, 等.胎儿泌尿系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 22 (4) :300-302.

[4]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410-1344.

什么是唐氏筛查 篇5

唐氏筛查是检查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旦白(AFP)、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浓度,结合孕妇经期、年龄和采血时的孕周,计算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这样可以查出80%的唐氏儿,检查AFP、HCG还可以筛查出神经管缺陷、13-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的高危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可能性的检查,其结果不是最终诊断,而是风险系数,即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如羊水穿刺等)才能确诊,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早期筛查,挽救听力 篇6

我的女儿Riley很不幸地成为听力障碍患儿中的一员。可惜的是,最初我和我先生没有能及时发现。像所有的新手父母一样,我们只顾忙着为宝宝喂奶、换尿布,观察她的呼吸,却从没考虑过她是否能听得见。因为我们没有带她去做听力筛查,所以直到她18个月大时,我们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耳聋。

这是美国儿科学会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效果项目成员,Brown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Betty Vohr主任的亲身经历。新生儿听力障碍已成为美国目前最为多见的先天缺陷疾病,据美国儿科学会统计,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3名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失。而95%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听力却都正常。美国儿科学会提出,进行广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在3个月前及早诊断出孩子是否患有听力损伤,及早干预,对于他们将来的健康发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什么要尽早筛查?

听力的发育和语言的学习紧密相关,一般来讲,孩子重要的语言技能学习会在3岁前完成,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Vohr医生介绍说,大脑听觉通路和语言中枢的发育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随着他对外界发出的视、听信号的接收反应而逐渐形成的。有家族遗传性耳聋的孩子,父母会从孩子一出生就通过比划动作与孩子进行沟通,所以孩子从小就学习这种视觉语言,大脑相应的发育也就慢慢建立了。

相反,如果孩子没有较早诊断出患有听力缺失,父母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孩子得不到相应的语言刺激训练,就无法促进其大脑的发育。人的大脑就像一台大型的、会自动编程的计算机,孩子能够接收到的感觉传入信号越多,他的大脑建立复杂信号连接的功能就越强,语言的发育也就越好。因此,孩子能够早期接受到相应的语言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辛辛那提儿童医疗中心助理副教授、研究儿童发育的Susan E.Weily医生谈到,早期听力检测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医生能够了解该如何帮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和与人沟通。尽早进行检查,可以避免孩子将来出现语言发育迟滞和由于沟通、社会交往障碍而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听力检查,在睡觉时进行

听力检查十分安全,可以在宝宝睡觉时进行,而且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痛苦。听力测试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耳声发射(OAE)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

耳声发射(OAE)是将一个小的发声探头放在宝宝的耳朵里,通过探头接收到的从耳蜗(内耳到脑干的神经通道)外毛细胞反射回的声波来记录结果。而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把一些可粘性电极片放置在宝宝头皮上,将声音发射至宝宝耳朵里,通过脑干接收到声音信号后反射出的电波来进行测试。

Vohr医生告诉家长:“这两种检查技术都不需要宝宝做出任何主动的回应,这在听力检查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而在这之前,听力检查是通过一个噪声发声器发出声音,然后根据孩子的反应或心率的变化来记录结果,这种检查方法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在这两项检查都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操作也都十分容易、快捷,并不需要宝宝特别的合作。”

发现问题怎么办?

如果初筛怀疑孩子存在听力障碍,还需要安排第二次检查。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会永久性耳聋,因为有很多原因可能会导致听力正常的宝宝在做听力筛查的时候没通过,比如外耳道有积液、孩子扭动、探头放置不合适、测试环境嘈杂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等。

但如果第二次检查仍有问题,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有相关经验的专业耳科医生(听力学家)处进行检查。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听力缺失,应由耳鼻喉科医生对孩子做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耳部的解剖结构判断孩子是否适合配戴助听器或者骨传导助听器等装置。

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孩子听力缺失的类型:

传导型:由于堵塞导致声音无法传入内耳,如被液体、耳垢或是异物堵塞等。

感音神经型:耳蜗受损。

混合型:既有传导型问题也有感音神经型损伤。

听神经病:是一个相对新的名词,是指外耳、中耳、耳蜗相对完整,而听神经向脑内传导的通路出现损伤。

Wiley医生提醒家长,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家长都要比对待听力正常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那将会是人生一段崭新的旅程。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新生儿听力检查是保证宝宝将来能够正常学习语言和进行有效交流的第一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障碍问题,可以进行早期干预,避免等到孩子2岁时才意识到他无法正常交流,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及时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家长也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使家庭承受的压力相应减少,家长不会觉得他们行动晚了,还有机会选择适合孩子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而不会感到时间太紧迫。

系统筛查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检查的10 883例孕11~13+6周胎儿行早孕期超声切面检查, 其中双胎妊娠214例, 胎儿孕周为11~13+6周或头臀径为45~84 mm, 孕妇年龄为16~45岁。

1.2检测仪器

采用四维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Voluson E8,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 经腹部低频凸阵探头, 探头频率为3.5 MHz。

1.3早孕期超声切面检查方法

孕妇取仰卧位, 由2名以上获得产前诊断资质的超声科医生执行, 在确认胎儿有生机的前提下, 确定胎儿数目、绒毛膜性质, 测量早孕期胎儿的头臀径、各生长径线、胎盘厚度、羊水池深度及系统超声切面。 超声筛查胎儿解剖学切面包括:胎儿正中矢状切面、颅脑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及后颅窝池横切面、双眼球冠状切面、脊柱矢状切面与横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胃泡切面、脐带腹壁入口切面、膀胱两侧脐动脉横切面、四肢冠状或矢状切面。 对受检胎儿按照规范化解剖切面依次进行。 可疑结构畸形胎儿经2名医师诊断后由上级医师会诊后方可确诊。

1.4随访妊娠结局

早孕期超声检查发现62例胎儿存在结构畸形, 由于早孕期发现的胎儿结构异常几乎均为致死性胎儿畸形或妊娠结局不良, 在超声确诊后胎儿父母均选择引产, 引产后尸解发现1例在早孕期超声诊断为连体双胎畸形的胎儿还合并有开放性脊柱裂, 其余引产后胎儿尸解情况与超声结果相符合。 继续妊娠至中晚孕期胎儿均行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早孕期超声筛查阴性的胎儿中有53例胎儿于中晚孕期超声发现69处结构异常, 其中仅有1例单纯性唇腭裂胎儿顺利生产, 其余结构畸形胎儿父母均选择引产。 顺利生产的胎儿于出生后42 d体检发现孕期超声漏诊2例指缺如及1例单纯性腭裂。

2结果

10 883例受检胎儿中, 共追访到10 496例 (96.4%, 10 496/10 883) 胎儿的妊娠结局, 失访387例 (3.6% , 387/ 10 083) 。 孕期超声共检出115例胎儿共154处结构畸形 (不包括胎儿脉络丛囊肿) , 产后体检发现孕期超声漏诊3例结构畸形。 其中早孕期超声检出62例胎儿共85处结构畸形, 早孕期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敏感度为54.1% (85/157) 。

早孕期超声可完全发现的胎儿结构畸形包括:淋巴水囊瘤、羊膜带综合征、无脑儿、露脑畸形、脑膜脑膨出、全前脑、连体双胎、单腔心、脐膨出、腹裂和巨膀胱, 见表1。

早孕期超声可部分发现主要靠中晚孕期超声诊断的胎儿结构畸形包括:水肿胎、脊柱裂、室间隔缺损、内脏反位、和四肢结构异常, 见表2。

早孕期超声完全不能发现只能靠中晚孕期超声诊断的胎儿结构畸形包括: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发育不良、Dandy-Walker综合征、Blake’s囊肿、蛛网膜囊肿、法洛氏四联症、心脏大血管畸形、心内膜垫缺损、膈疝和唇腭裂, 见表3。

3讨论

早孕期超声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胎儿结构畸形, 尤其是重大结构畸形, 对畸形胎儿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额临床意义。 目前, 国际产科超声协会和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把胎儿结构畸形的孕早期筛查时间界定在11~14周。 美国放射协会、美国超声医学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联合发布产科超声检查操作指南, 提出了“尽早最大限度的检出胎儿异常”的原则[2]。

该研究早孕期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敏感度为54.1% (85/157) , 与文献报道[3,4]的48%~89% 大致相符。 该研究中神经系统畸形包括2例无脑儿、6例露脑畸形、4例全前脑及4例脑膜脑膨出全部在早孕期被检出, 早孕期超声通过胎儿侧脑室水平对胎儿颅脑横切面观察颅骨光环是否完整、脑中线是否完整及对称、左右大脑半球是否对称可清楚显示胎儿是否存在无脑儿、露脑畸形、全前脑及脑膜脑膨出。 脊柱裂在超声下表现为脊柱横切面及矢状切面连续性中断, 早孕期胎儿脊柱裂在超声下往往因为显示不甚清楚而被漏诊。 同时, 由于颅内的一些细微结构于早孕期尚未发育完全, 如小脑蚓部在孕19周前尚未完全形成, 胼胝体于孕20周才能发育完全[5], 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发育不良、 Dandy-Walker综合征、Blake’s囊肿、蛛网膜囊肿在早孕期均不能被检出。

而对于心脏畸形, 早孕期超声对四腔切面的显示和判断主要通过血流信号, 而对于更加精细的心脏结构, 早孕期超声显像效果欠佳。 该研究中3例单腔心全部在早孕期被检出, 然而室间隔缺损在早孕期只检出2例, 漏诊12例, 漏诊率高, 可能与早孕期房室间隔缺损导致的异常血流速较慢同时胎儿心率较快导致血流观察不清有关。 对于复杂的心脏及大血管畸形如法洛氏四联症、心室发育不良、大血管异常等均不能在早孕期被检出, 这主要与早孕期胎儿心脏体积较小、四腔切面显示不清、胎儿体位等原因有关。 孕18周以上胎儿通过超声观察其四腔心切面及左右室流出道依然是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6]。

腹壁缺陷在该研究中于早孕期全部被检出, 包括8例脐膨出及4例腹裂。 但脐膨出在孕12周前应与生理性中肠疝相鉴别, 应连续观察至孕12周后。 同时, 脐膨出胎儿往往发生于高龄产妇, 其发生往往合并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结构异常, 多见于肢体-体壁综合征、Beck- with-Wiedmann综合征等多发畸形综合征[7], 故诊断为脐膨出胎儿应仔细观察是否合并其他结构畸形及行胎儿染色体检查。

该研究早孕期发现4例四肢结构异常, 其中包括1例桡骨缺如、2例掌指骨缺如及1例双足持续内翻状态, 中晚孕期及出生后共发现14例四肢结构异常, 早孕期诊断四肢结构畸形漏诊率高。 国内学者报道早中晚孕期连续超声监测胎儿肢体畸形的敏感度为81.1%[8], 肢体末端畸形漏诊率高。 究其原因多与胎儿体位及多数处于握拳状态有关, 对于四肢结构异常还需有赖于早中晚孕连续多次超声筛查以提高检出率。

综上所述, 相当一部分严重的胎儿结构畸形可在孕早期被诊断, 对于畸形胎儿诊断时间提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应在未普及的各医院展开推广。 结合早孕期超声染色体指标及唐氏筛查结果, 根据产前诊断及超声切面筛查两方面综合评估胎儿畸形及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注意强调孕期连续性超声检测的重要性, 应告知孕妇仅凭一次超声不能排除胎儿所有畸形, 各孕期超声均具有重要意义, 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摘要:目的 探讨早孕期 (孕1113+6周) 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结构畸形筛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行超声检查的10 669名孕妇共10 883例孕1113+6周胎儿进行系统超声切面检查, 并对比中晚孕期超声及出生后体检结果。结果 孕期超声共检出115例胎儿共154处结构畸形 (包括1例胎儿单处结构畸形及1例胎儿多处结构畸形, 多发畸形综合征计为1处结构畸形) , 产后体检发现孕期超声漏诊3例结构畸形。其中早孕期超声检出62例胎儿共85处结构畸形, 早孕期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敏感度为54.1% (85/157) 。结论 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胎儿结构畸形, 尤其针对重大致死性结构畸形。早孕期系统超声检查对于提早部分胎儿畸形的诊断时间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早孕期,超声切面,结构畸形

参考文献

[1]Platt LD.Should the first trimester ultrasound include anatomy survey[J].Semin Perinatol, 2013, 37 (5) :310-322.

[2]Norton ME, Hopkins LM, Pena S, et al.First-trimester combined screening Experience with an instant approach[J].Am J Obstet Gynecol, 2007, 196 (6) :606.

[3]Dane B, Dane C, Sivri D, et al.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fetal major abnormalities at 11-14 week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7, 86 (6) :666-670.

[4]Rossi AC, Prefumo F.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at 11-14weeks of gestation for detection of fetal structural anomalies:a systematic review[J].Obstet Gynecol, 2013, 122 (6) :1160-1167.

[5]李胜利, 文华轩.早孕期产前超声诊断进展[J/C].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 7 (4) :287-292.

[6]韩华, 李建玲, 常凤玲, 等.颈项透明层增厚及三尖瓣反流在胎儿早期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4, 25 (5) :365-367.

[7]解左平, 金社红, 袁华.超声诊断胎儿腹壁缺损的临床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1 (19) :97.

系统筛查 篇8

随着高性能战机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战机的强噪声背景给我军指战员带来听力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在调查了574名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的听力损伤状况后,发现轻度以上高频听力损伤均高于40%;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各年龄组的高频听力损伤与相应年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噪声引起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噪声引起的一种感音性耳聋。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患者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2]。大部分重度听力损伤患者因为没有及时检查自己的听力损伤状况,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恢复时机。有研究表明,低频率噪声预暴露不仅对同一频率的强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还对稍高频率的中频强噪声引起的听力也有保护作用[3,4]。据此本研究依据《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5],研制出一种便携式全自动听力损伤筛查仪,并附带播放特定背景噪声文件、实施噪声预暴露等功能,以期达到预防高性能战机强噪声给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带来的听力损伤。

本课题研制的听力损伤快速筛查仪,主要用于特定环境下的听力筛查和听力保护,具备便携式、低功耗、全自动等特点。与传统听力计不同的是,本听力损伤筛查仪可以播放特定的声音文件,以实现特定背景噪声的预暴露功能。

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依据国标《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的要求,听力筛查设备必须能产生500 Hz、1 kHz、2 kHz、3 kHz、4 kHz、6 kHz等6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并实现25、45、65d B的输出强度控制。

由于本课题设计的听力损伤筛查仪要实现特定背景声音(高性能战机的强噪声背景)的播放,从而实现预暴露功能,在设计上除了要实现传统听力损伤筛查仪的功能外,还应具备声音文件的播放功能。因此,本课题抛弃了传统听力损伤筛查仪的分立元件设计模式,创新性地使用音频解码芯片VS1003,同时实现音频文件播放和纯音测听功能,利用VS1003的正弦测试功能,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其产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正弦信号,而特定背景声音则存储在SD卡中,通过微处理器读取SD文件数据,送往VS1003,实现解码和播放,系统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为便于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上增加了按键和液晶显示功能。

3 系统硬件设计

该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由微处理器单元、电源单元、VS1003音频播放单元、人机交互单元(LCD显示和按键)等模块构成。由于声强、频率控制以及相关参数补偿的功能都可以在软件里实现,硬件结构相对简单。

3.1 微处理器单元

微处理使用了基于ARM7-TDMI架构的32位芯片LPC2148,片内SRAM为32 KB,Flash为512 KB,便于在其上运行UCOS-Ⅱ多任务操作系统,以及FAT文件系统,进行复杂任务控制。VS1003与SD卡都通过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模式与LPC2148连接,LPC2148本身具有标准的SPI接口实现与SD卡通讯,而将SSP接口配置为SPI接口后与VS1003通讯[6],如图2所示。

3.2 人机交互单元

液晶选用了低功耗的LMS0192A,LPC2148通过串行通讯方式驱动LCD,按键功能则采用了常规的I/O端口扫描方法实现。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多任务操作系统

LPC2148具备丰富的片上资源(SRAM和Flash),因此,为了增加系统设计的可靠性、降低软件开发难度,软件设计上采用了基于UCOS-Ⅱ多任务操作系统的面向任务编程的方法,在LPC2148内嵌入了UCOS-Ⅱ(V2.52)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硬件电路层、任务层和操作系统层。

4.2 FAT文件系统

预暴露的背景噪声来源于机场实录的声音文件,以MP3的格式存放在SD卡中,且存在多个声音文件。因此,为了增加系统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我们编写了FAT文件系统以及SD卡的底层驱动程序,这样LPC2148就可以直接操作SD卡中的声音文件,通过SD卡可以方便地从PC平台获得相关的特制声音文件,大大提高了系统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FAT文件系统的设计也采用了多层设计模式,由最底层的SD卡驱动层,到逻辑层、文件系统层、API函数层,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4.3 听力损伤筛查功能的实现

听力损伤筛查功能通过VS1003的正弦测试功能实现,通过软件调整正弦输出频率以及输出强度,从而实现听力筛查功能。

正弦测试可以通过以下8字节的命令格式实现:0x530xEF 0x6E n 0 0 0 0,这里0x表示十六进制,n用于确定输出频率,定义如表1所示。

正弦输出频率F可通过公式(1)计算:

式中,Fs为采样率,其值由FsIdx按表2获得。

所以根据列表,如果要输出500 Hz,可取FsIdx=2=0b010(0b表示二进制),S=2,则Fs=32 000 Hz,F=32 000 Hz×(2/128)=500 Hz。要输出其他5个频率只需改变S值就可以了。

串行控制接口(SCI)中的音量控制寄存器(VOL)可以控制播放器硬件音量。对每个声道,一个0~254的数被定义为从静音到最大音量。最大的音量是0,而静音为0xFEFE(左右双声道)。设置串行控制接口(SCI)中的音量控制寄存器(VOL)为0xFFFF,将使芯片进入模拟掉电模式。

仪器按照国标《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的要求,依次产生特定幅频的音频信号,顺序是:500 Hz25 dB,500 Hz/45 dB;1 000 Hz/25 dB,1 000 Hz/45 dB;2 000Hz/25 dB,2 000 Hz/45 dB;3 000 Hz/25 dB,3 000 Hz/45 dB,3 000 Hz/65 dB;4 000 Hz/25 dB,4 000 Hz/45 dB,4 000 Hz65dB;6 000 Hz/25 dB,6 000 Hz/45 dB,6 000 Hz/65 dB。

各频率/幅度的音频信号以5 s信号、5 s间歇的方式依次发送。受试者在听到声音时按确认键,系统自动记录受试者的反应,并依照国标要求计算出听力损伤等级。

4.4 MP3音频播放功能的实现

MP3格式的音频文件播放功能则通过VS1003自带的音频解码功能实现。LPC2148在完成VS1003的初始化后,等待音频播放(预暴露)命令,通过FAT文件系统打开相应的音频文件,批量地读取数据(32 B)后送往VS1003(VS1003自带32 B的缓存),即可实现MP3播放功能。LPC2148不断检测DREQ,当DREQ为高时,不断地发送下一批32 B数据。

4.5 频率和强度补偿

该系统用耳机将电信号转变成声音信号,而一般耳机的频响曲线在高频和低频段都有明显的衰减,因此,不同频率的信号,即使具有相同幅度的驱动电压,也会由于耳机在高频段和低频段的衰减,使得由耳机发出的声音强度也会不同,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输出频率和强度进行补偿。本系统的做法是利用了LPC1248自身集成的A/D功能,通过压电型微音器将预制的频率点的强度信号采集下来,以二进制表格的形式存储下来,这样耳机中每个预制频率点的标准声强信号在微机中便有与其一一对应的数字量。使用时,通过比较输出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动态地调整VS1003的输出音量,达到动态修正输出强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补偿功能。

4.6 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

LCD-LMS0192A主要实现了操作菜单显示的功能,通过扫描I/O端口的方式识别按键,并转化成对应的液晶界面和实际操作功能。受试者通过按键方式对听到与否作出反应。在自动筛查过程中,若受试者能够听到声音则按确定键,听力分级任务(见图1系统结构框图)则捕捉该按键动作,判断此时的音频输出强度和频率,并存储在变量里。系统按照GBZ 49—2002的要求,自动调整输出音频的强度和频率,依次、间歇性地输出特定频率和强度的音频信号,实现一个完整的听力筛查扫描,并根据受试者的反应,依据GBZ 49—2002的标准,自动计算出受试者听力损伤级别。在基于U-COS-2的多任务系统设计中,听力分级任务的优先级要高于其他任务,以便准确捕捉受试者按键动作并调整VS1003输出参数。

图5和表3分别为GBZ 49—2002中的职业性噪声损失分级图表。

5 结束语

本课题设计的听力损伤筛查仪融合了传统的纯音测听和特定音乐播放的功能,虽然功能相对简单,但是在设计模式上较传统思路有很大创新,摒弃了以往分立模块的设计方法,而采用了ASIC芯片VS1003,实现了听力损伤筛查和音频播放功能。系统功能强大,集成度高,设计和使用灵活,经过标定和测试,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本设计的另一个突出点在于以软件设计实现了以往的硬件功能,软件设计的复杂性替代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且带来了设计、调试灵活性和系统可靠性的提升,代表了仪器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系统目前仅进行了试验室标定和初步测评,尚未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以及大规模测试。后续工作应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如系统输出信号重复性/稳定性、系统功耗控制、人机交互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张雁歌.飞机噪声性损伤及防护的研究[J].航空军医,2004,32(5):213-216.

[2]刘富英,姚惠琳,杨秋玲,等.预防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J].劳动保护,2007(3):90-92.

[3]刘亚光,何延军,李道德,等.声预处理对强噪声引起听力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13(5):313-317.

[4]Pereza R,Freemanb S,Sohmer H.Effect of an initial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on subsequent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J].Hearing Research,2004,192(1/2):101-106.

[5]G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S].

[6]张天益,朱红.MP3播放器的设计[J].今日电子,2006(12):96-98.

[7]杨刚,肖宇彪,陈江.32位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系统筛查 篇9

关键词:彩色超声筛查法,产前,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价值

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分类较多, 胎儿的许多系统均可出现畸形, 但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为多见[1], 可高达60%左右。而多数的胎儿畸形会导致围生期的胎儿死亡等[2], 但是相关文献称, 出生儿中神经系统的畸形有3%的发生率。因此产前若能够早期诊断出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畸形, 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理, 能够大大的减少出现畸形儿, 降低婴幼儿的病死率, 从而能够实现我国的优生优育的政策, 提高国人的普遍素质。随着的社会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临床上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越来越高, 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彩色超声对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率的具体情况, 我院选取了于2008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孕妇1000例, 回顾性分析他们临床数据。现在把本次实验研究完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象:

选取于2008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孕妇1000例, 患者年龄为20~39岁, 孕周为13~40周。妊娠次数为1~3次。单胎910例, 双胎90例。

1.2 方法:

彩色超声筛查使用的是sunny-380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3.0~4.0 Hz。妇女接受检查时采取仰卧位。按照产科检查时系统超声检查法检查, 即需要检查胎儿的头颅, 颜面, 脊柱, 胎心, 胸腹脏器, 胎盘等实质脏器的发育状况, 以及头围, 双顶径, 腹围, 肱骨, 股骨, 胎心率, 羊水深度等。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采取常规的二维超声, 这个可以帮助提高分辨率。且需要对侧脑室, 后颅窝等的详细结构的观察, 对各标准面均需要严密观察, 结合脊柱的矢状面, 冠状面和横切面等平面的观察, 如若发现有畸形, 并且结合其他系统是否存在畸形, 经过2名医师会诊报告, 即可帮助怀疑存在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畸形, 可向家属建议产前诊断或者是终止妊娠。在孕妇经过引产或者后期的生产后, 对产出的胎儿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存在, 判断彩色超声对于该项疾病的诊断率的高低。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实验研究的各项临床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中处理, 分析数据, 使用t检验, 在P<0.05时, 则可以认为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1000例, 彩色超声筛查中发现有21例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胎儿在经过引产或者出生后被证实为神经系统畸形的胎儿21例, 因此可见彩色超声筛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率诊断符合率达到100%。见表1。

3 讨论

超声检查一直在妇产科中广泛应用, 超声对神经系统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造成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 宫内发育异常所导致, 多数是由于遗传因素, 但是仍有部分是因为母体导致[3]。作为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如若没有在检查中检出, 而在生产后发现胎儿有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的畸形, 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个巨大打击, 大大的降低了家庭的幸福值, 加重了家庭的生活负担, 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因此早期检查早期检出显得格外中, 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的彩色超声筛查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检出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虽然也有其他检出方法, 如羊水穿刺等, 但是彩色超声是最无害的, 且可以反复检查, 无痛无创, 是最佳检查选择。

虽然彩色超声的检出率高, 但是彩色超声的检查诊断对于医师而言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图像代表着不同疾病。如脑积水胎儿, 侧脑室无回声区域的增大。在18孕周, LV/HW比值>0.5, 少数是侧脑室枕角的增大, 而LV/HW比值正常。多数患者是在18孕周后出现超声检查异常, 20孕周才会有侧脑室回声的异常。因此一般都在20周左右才能较为准确的做出脑积水的诊断, 且需要随访观察。无脑儿, 超声显示无正常颅骨光环结构, 没有正常的脑组织回声, 偶可见脑组织于羊水中漂浮, 可显示有圆形眼眶回声。常常出现合并畸形。由于颅骨在10周时形成, 因此最早可在20周使确诊。脊柱畸形, 可在探头纵向扫描脊柱时, 发现有串珠样的强回声带之间有不连续和不规则, 横向时发现脊柱变宽。而隐形脊柱裂表现为强回声带之间的距离变宽, 局部隆起, 无囊性膨出, 不易发现。脑膜脑囊性膨出, 主要表现是颅骨壁存在缺陷, 且有囊性膨出物相连, 其内扫面显示为脑组织内容物。

本次研究中我们检查这1000例孕妇, 检出了21例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 检出率为100%。但是我们需要知道, 超声检查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受胎位, 孕期, 以及羊水量等的限制。胎儿发育十分迅速, 只有在胎儿形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我们才能够在超声下更好的检出畸形率;而一些形态变化较小的, 抑或者对于那些只有染色体异常而未在形态上表现出现的变异, 以及那些无结构变化的异常畸形, 就会出现漏诊的现象。因此在对孕妇进行检查时, 一般都需要进行多次的超声检查确定, 有可疑时, 需要随访观察, 如若认为是畸形时, 一般都建议家属进行染色体的检查, 建议家属进行不同的处理。

综上分析, 彩色超声筛查法对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23-167.

[2]田雨, 杨太珠, 罗红, 等.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J].华西医学, 2006, 21 (4) :750-751.

系统筛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全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500例, 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8.5岁。产前检查孕周18~32周, 孕中期775例, 孕晚期725例。平均孕周为26.8周。其中, 初产妇1010例, 经产妇490例。将1500例孕妇按照孕周排序, 然后根据随机数表法, 将她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50例。对照组采用Ⅱ级超声系统筛查胎儿畸形, 观察组采用Ⅲ级超声系统筛查, 对比两组筛查结果的阳性率。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质指数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实验方法

仪器采用DW-500全数字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5~8.5 MHz变频接收。

对照组:Ⅱ级超声系统筛查项目除包括I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内容外, 还应包括胎儿主要脏器的形态学筛查和对胎儿严重致死性畸形进行粗略的筛查。

观察组:Ⅲ级超声系统筛查项目除包括I级、Ⅱ级系统项目以外, 主要是系统检查胎儿各主要器官结构是否正常, 包括:四肢、膀胱、肝、胆、脾、肾等;对心脏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机构检出较好;对眼、耳、唇和颅骨结构也能做出判断。

1.3 评价指标

产前检查筛查结果阳性定义为:活产或引产后发现的任何结构异常, 但不包括胎盘、羊水异常。不引起明显残疾, 无需要行较复杂外壳矫形的, 判定为轻度畸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孕妇孕周, 将18~34周的孕妇分为三个阶段, 记录每组孕妇各个阶段阳性结果的例数及百分比。

3 讨论

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早预防和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 最大限度的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产前筛查的水平已大大提高, 但很难有一种技术手段准确率可以达到100%。超声检查以其无创、经济、方便、安全的优点逐渐得以广泛应用[3,4]。传统的I级超声系统筛查胎儿的双顶径、头围等生长参数、评估羊水、胎盘等大体形态;Ⅱ级超声系统筛查, 主要对胎儿的形态学进行筛查, 如颅内结构、四腔心、腹腔内脏等[5]。而Ⅲ级超声系统筛查可以细化到心脏分流、四肢远端、胃肠、肝胆等结构,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18~27周的畸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体检出率为2.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28周以后, 两组孕妇的畸形阳性率,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说明Ⅲ级超声系统筛查在孕28周后敏感性降低, 笔者分析, 其原因可能与孕后期胎儿胎位、羊水量等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 检验师普遍认为, 孕20周以前宫内羊水量略少, 观察难度较高, 故认为最佳筛查畸形时期为孕20~27周期间[8]。在检出率方面, 观察组超声阳性检出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Ⅲ级超声系统筛查的准确率较高, 是可以作为采取临床措施的依据的。

总体来看, Ⅲ级超声系统筛查在诊断产前胎儿畸形方面效果是显著的, 在优生优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需注意的是, Ⅲ级超声系统筛查其准确率不是100%, 其诊断结果也与胎儿体位、组织器官形态等有关, 也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 在进行临床处理前, 还应结合其他检查[9]。本次研究结果样本例数较少, 其确切的检出率还应进行大样本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总结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在诊断产前胎儿畸形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全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500例, 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Ⅱ级超声系统筛查胎儿畸形, 观察组采用Ⅲ级超声系统筛查, 对比两组筛查结果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在18-27周的畸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体检出率为2.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超声阳性检出率为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可有效筛查27周以前的胎儿畸形, 准确率虽不能达到100%, 但整体检出率较高, 漏诊率低, 可大大提高产前诊断质量, 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

关键词:超声筛查Ⅲ级系统,产前胎儿畸形,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裘品丹, 陈秋兰, 杨莉芬, 等.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J].海南医学, 2014, 25 (14) :2166-2167.

[2]张伟琴.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Ⅱ级) 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 (Ⅲ级) 在中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2) :130-131.

[3]Stammberger HR, Kenney DW.Paranasalsinuses:Anatomictermi nologyandnomenclature.Ann Oto Rhinol Laryngol, 2011, 167 (sup pl) :7–16.

[4]周芳菲.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6, 22 (7) :73-74.

[5]苏童.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控制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2) :202-203.

[6]杨飞.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J].医疗装备, 2016, 29 (14) :012-013.

[7]陈雨骤, 沈理, 顾娟, 等.崇明地区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81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 32 (1) :46-48.

[8]潘锐柯, 于明, 张淑琴.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对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有效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2) :51-53.

宫颈癌筛查总结 篇11

我院对20岁以上妇女至门诊就诊者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及对所属区直单位每1~2年进行普查普治,受检率自60%上升到85%。本文为1983年1月~2002年12月统计筛查资料分析,20年中共查20~55岁妇女109 501人次,发现宫颈癌73例(占98.64%),腺癌2例(占1.36%),其中67例至今存活。近5年发现5例中,除1例外都属亚临床癌,如不作筛查是不能发现的。

结 果

宫颈癌发病的下降:宫颈癌患病率,20年中下降94.5%,宫颈癌发病率下降94.8%(年龄标化统计)。

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病率下降情况: 宫颈癌Ⅳ期近20年未发现,III期近10年未发现,II期15年来下降97.3%,I期下降84.9%,原位癌下降84.0%。以原位癌及I期为早期,II~Ⅳ期为晚期,晚期宫颈癌所占百分率逐阶段(20年分成每5年1阶段)下降,4个阶段依次为21.8%,17.0%,8.2%,3.0%。最后5年仅在1997年发现1例II期宫颈癌,近4年中已无晚期宫颈癌。因此,间隔1~2年的定期筛查控制晚期宫颈癌效果特别好。

宫颈癌发病年龄的变化:将20年分4个阶段分析,子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正常在40岁以后。各阶段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依次为47.7岁,45.2岁,42.6岁,39.9岁,20年来宫颈癌患病年龄前移7.8岁。40岁及以上与40岁以下宫颈癌率之比逐阶段下降,各为21.6∶1、5.3∶1、4.9∶1、4.6∶1,可见连续普查普治后,宫颈癌发病年龄越来越集中到40岁左右。连续普查后,各年龄组妇女,不论宫颈浸润或原位癌的患病率都有明显下降。将20年作对比,浸润癌患病率40岁及以上与40岁以下各下降95.6%,91.1%,原位癌各下降100%,86.1%,因此下降幅度在40岁以下者没有40岁及以上者大。虽然子宫颈浸润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子宫颈癌患病的“年轻化”却十分明显,且呈上升趋势。

宫颈不典型增生:1998~2002年共查得158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病率为84.0/10万,同期宫颈癌患病率17.5/10万,两者之比为4.8:1,不典型增生比宫颈癌患病率高近5倍。

宫颈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典型增生自25~55岁都有发病,CIN I~II的高峰发年龄为20~25岁,CINⅢ的高峰发年龄为30~35岁。35岁及以下共144例,患病率149.6/10万,比35岁以上14例、15.2/10万高近10倍,同期原位癌年龄都在35岁及以上,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可见CIN的发病要早于子宫颈浸润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结果:158例上皮内瘤变中,3例CIN III、16例CIN II、139例CIN I,除手术治疗40例外,保守治疗组118例(113例CIN I、5例CIN II),包括中西药物局部上药、电熨、冷冻、微波、激光等。用一般消炎上药组57例。后二组治疗后的随访比较:前组好转率90.2%,后组59.6%(P<0.01,有显著差异)。一般治疗组中有1例1年后恶化发生原位癌,1例2年后发生浸润癌。

宫颈癌之生存率:67例宫颈癌症2002年随访,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为95.9%,10年为93.2%,15年为89.9%,20年为85.0%,其中晚期宫颈癌生存率5年82.9%,10年77.7%,15年75.0%,20年为75.0%(生命表法统计)。

讨 论

普查虽能控制晚期浸润癌,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I期浸润癌仍有发现,原因可能为:

①细胞涂片筛选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巴氏涂片的筛查或细胞学检查的质量至关重要,筛查的起始年龄和间隔时间的确立也非常重要。医生应该有一个理念或习惯,即对所有到妇科门诊就诊者和各种体检者,都应建议她们做细胞学检查,有高危因素者尤应行检查、处理及随诊[1]。②受检率未达100%,有遗漏可能。③可能存在着一类宫颈癌,进展很快,本组也观察到非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随访1~2年发展成为原位癌与浸润癌。宫颈癌患病率显著下降的原因:①普治宫颈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预防病变向癌发展。②普治外生殖道炎症。③做好妇女四期卫生及性交卫生。我们在有均衡对照组的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宫颈炎尤其是中、重度糜烂,不注意月经期卫生和性交卫生与宫颈癌有关。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使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2]。人乳头瘤病毒50%是性传播,50%是交叉感染。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因此,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100%。

40岁及以上者,宫颈癌患病率比40岁以下显著高,下降幅度40岁以下显著较小。提示40岁左右是危险年龄,建议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列为筛查对象。所有具有性活动的女性每年都要做宫颈细胞学筛查,防患于未然。此外,注意性卫生也是减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有部分使用男用避孕套作为计划生育措施,从性传染的角度看来,对预防宫颈癌是有利的。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筛查起始年龄可考虑为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筛查起始年龄应放在35~40岁。对于有多个性伴侣或经常有不洁性行为的高危妇女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适当提前。筛查间隔应每年普查1次,连续2次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40岁以下普查时间可适当延长或2年1次,但对40岁以下妇女,初普查2年应每年查,以后再延长普查间隔时间[3]

参考文献

1 朗景和.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2 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129-131

系统筛查 篇12

关键词:细胞DNA定量分析,液基细胞,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年轻患者有所增加, 这是值得关注的情况。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而宫颈癌筛查的有利条件在于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一般有5~10年时间, 其次是宫颈管的解剖结构可进行无创性取材, 再次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传统的巴氏分级法在国内应用近60年, 为宫颈癌普查做出了成绩, 然而因取材制片不良, 造成高达15%~20%[1]的假阳性。近年虽然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极大地克服了取材制片缺陷, 但又受阅片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因素影响。本文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 进行TBS诊断与DNA定量分析, 初步探讨了宫颈癌筛査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4月参加我院宫颈癌筛查的5 88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60岁。

1.2 方法

用特制的宫颈刷伸入宫颈管内, 旋转刷取宫颈管及宫颈外口处的脱落细胞, 将毛刷放入盛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 收集标本后每例制成两张薄层细胞学片, 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及DNA-Feulgen染色做DNA定量测定。

1.2.1细胞学诊断

采用TBS[1] (the bethesda system) 分级系统, 具体包括:正常范围 (within normal limits, WNL)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鳞状上皮内病变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 和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其中, SIL包括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 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腺上皮不正常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GUS) 和腺癌。由两名医师分别阅片, 商讨后发出TBS诊断报告。

1.2.2 DNA定量分析

Feulgen染色片用SPICM-DNA全自动细胞肿瘤筛查分析系统进行扫描处理, 根据该系统诊断软件所做的细胞DNA倍体来分析结果和做出建议。见表1。

注:DI=被测细胞DNA的IOD值 (全部受测细胞积分光吸度平均值) /正常细胞DNA[G0/G1期 (正常细胞在G0/G1期为二倍体细胞) ]的IOD平均值

1.2.3 宫颈活检

当细胞学检查回报结果为ASCUS以上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倍体细胞, 均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 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CIN1及以上病变为阳性。对检出1~2个DNA异倍体细胞或ASCUS者, 3~6个月后复查。

2 结果

2.1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DNA倍体检测结果

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285例, 阳性率为4.84% (285/5 886) ;细胞DNA倍体检出阳性486例, 阳性率为8.25% (486/5 886) ;只有异倍体细胞≥3个, 而细胞形态无改变者 (正常+ASCUS) 240例;检出DNA异倍体细胞<3个[正常+ (1~2个) ]而细胞学诊断为LSIL及以上者 (LSIL+HSIL+SCC) 39例;液基细胞学结合DNA倍体分析检出阳性 (DNA异倍体细胞≥3个及细胞学诊断为LSIL及以上者) 525例, 总阳性率为9.43% (525/5 886) 。见表2。

2.1 宫颈活检结果

在细胞学诊断≥LSIL或有≥3个异倍体细胞者, 行阴道镜下活检。活检结果显示:阳性375例, 阳性率为71.4% (375525) 。活检的525例平均DI为 (1.23±0.18) , 而375例宫颈活检病理阳性者的平均DI为 (1.54±0.27) 。见表3。

3 讨论

3.1 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技术上的优越性

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由于其假阴性率较高, 已不再适应于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发明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标本不具代表性的问题, 而且薄层细胞结构清晰, 极大减少了阅片诊断的难度[2]。现今的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是在液基薄层制片的基础上, 进行Fenlgen染色, 然后通过全自动扫描系统, 将玻片全部细胞扫描到计算机当中, 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DNA是细胞生长、分化和繁殖的基础, 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突变所导致DNA含量的改变, 都可以被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检出。细胞恶变过程中, 出现DNA含量的改变较形态学改变要早, 因此, 更能早期诊断癌前病变, 其敏感性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DNA倍体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检出阳性525例, 其中, 只有异倍体细胞≥3个而细胞形态无改变者240例, 未能检出DNA异倍体而细胞学诊断为LSIC及以上者39例, 活检结果显示:阳性375例, 阳性率为71.4% (375525) 。而且随着DNA异倍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应增加, 说明两者结合不但能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而且能减少漏诊, 可使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3.2 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用于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DNA异倍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异常的表现, 在大多数SCC及HSIL病例中均可发现DNA异倍体细胞[3,4], 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 反映细胞总DNA含量平均水平的DI也逐渐增高。孙小蓉等[5]在研究DNA倍体系统用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预测中发现, CIN1、CIN2到CIN3, 直至浸润性宫颈癌, 相应的DNA含量分布图从正常到异常发生明显改变, 表明DNA异倍体改变是一种细胞癌变的特征指标[6];在AS-CUS和LSIL病变中如出现DNA异倍体细胞, 提示病变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能[5]。Kashyap等[6]调查发现, 高、中、低分化的鳞状上皮癌及宫颈腺癌DNA异倍体细胞出现的频率均高达60%以上。另一研究表明, 在163例病理诊断为T1bl-T2b的浸润型宫颈癌病例中, 凡出现有DI>1.7或>2.5的大量异倍体细胞患者, 其预后不良[7]。这些资料表明, DNA定量分析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异倍体细胞越多,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 恶性程度越高。

3.3 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

宫颈癌的防治, 关键是应用能检测出癌前病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DNA定量分析是辅助诊断癌前病变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尤其是定期检测, 可对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做出客观估计。影响DNA倍体分析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妇科取材, 若宫刷取材合格, 提供足够细胞供DNA倍体分析, 那么, 其结果更能反应宫颈病变程度。值得强调的是, 少数晚期癌因癌表面坏死渗出物而影响采集有效细胞, 可致漏诊。二是<3个异倍体细胞的患者, 或因病变范围过小, 活检漏取, 造成病检阴性, 故应行追踪随访。笔者认为, 一方面, 采用宫颈刷取材和液基薄层制片技术进行TBS诊断, 同时使用全自动化的DNA倍体分析系统, 对达到活检标准的进行活检, 根据诊断结果作相应的治疗;另一方面, 通过普及防癌知识, 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普治, 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rable WJ, Austin RM, Collins RJ, et al.Medicolegal affairs:IAC taskforce summary[J].Acta Cytol, 1998, 42 (1) :76-119.

[2]姜波.液基细胞检查在妇科普查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7) :104.

[3]Haroske G, Baak JP, Danielsen H, et al.Fourth updated ESACP consen-sus report on diagnostic DNA image cytometry[J].Anal Cell Patho1, 2001, 23 (2) :89-95.

[4]Grote HJ, Friedrichs N, Pomjanski N, 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0fDNA cytometry in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FIGO Stage IB and II[J].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 2001, 23:97-105.

[5]孙小蓉, 汪键, Alfred B.DNA倍体分析系统用于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预测[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 34 (7) :435-437.

[6]Kashyap V, Bhambhani S.DNA aneuploidy in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uterine cervix[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0, 43:265-269.

上一篇:高中历史导学案下一篇:毕业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