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2024-11-01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精选7篇)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1

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结果 采用空腹血糖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筛选结果为16.00%;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筛选结果为15.50%;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选糖尿病患者,一共筛选出20例患者(10.00%)。结论 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蛋白检测的方法筛选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采用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筛选测试,结果均存在漏诊,不能够有效将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因此,只有联合检测,才能最大程度将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帮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确保被筛选出来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好血糖,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以及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 ,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患糖尿病的人数也不断上涨 , 不仅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 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 并且其病隐匿 , 容易受到忽视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分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 所以早期的诊断十分有必要。因此 , 该研究主要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 ,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 , 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性110例 , 女性90例 , 年龄25~75岁 ,平均38.23岁。所有人群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

1.2 仪器与试剂

空腹血糖检测采取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 试剂经广州市珈源医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1.3 方法

空腹血糖:体检之前 , 患者不得进食 , 空腹抽取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上机 , 采取己糖激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抽取2 m L静脉血EDTA抗凝 , 采取亲和层析高校液相色法检测;并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评价标准

首先采用空腹血糖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 统计空腹血糖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人数;其次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 统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出来的人数;最后采用两种方法连接检测 , 统计两种方法检测出来的人数。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 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 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x2, 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采用空腹血糖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 筛选结果为16.00%, 如表1所示。

200例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筛选结果为15.50%, 如表2所示。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选糖尿病患者 , 一共筛选出20例患者 (10.00%), 详情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项发病慢 , 且容易引发患者血糖升高以及代谢紊乱 , 同时糖尿病十分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 因此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都带来很大影响。由于早期糖尿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 ,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 也难以受到重视[2]。一般糖尿病患者在的临床上的表现有多饮、多尿、多食 , 但是即便吃得比较多 , 可身体还是比较消瘦 , 并且由于糖尿病者无法治愈 , 只要患上糖尿病 ,终生都会有 , 因重视糖病的预防和及早的发现十分重要 , 只有及早的检测出糖尿病 , 患者注意自身病情 , 控制好血糖 , 才不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 , 并且同样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 也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一般情况下 , 在临床上对于筛选糖尿病患者的方法较为复杂 , 并且还具有一定风险;而采用空腹血糖测试的方法 , 又极其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 ,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此外 , 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OGTT,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重复进行 , 因此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 同时也不适用于对大规模人群进行测试[3]。而运用糖化血红蛋白属于较为方便、简单的筛选方式 , 并且测试的结果相对较为稳定和有效。目前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筛选方法 , 在临床上受到许多医生的和专家的肯定[4]。此方法可能对患者进行2个月左右的血糖检测 , 按照最终检测出来的数据获得最终的结果 , 并经过将它和临床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 , 能够进一步显现出此种方式的优势。根据相关研究表示 , 目前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蛋白检测的方法筛选糖尿病患者 , 已经成为一种最常见和最实用的方法 , 并且各大糖尿病组织专家在2009年的糖尿病协会中提出采用此种方法[4,5]。因此 , 该研究选取200例对象 , 并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测试 , 对比那种方法更为有效和准确 , 最终测试结果发现 , 采用空腹血糖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筛选结果为16.00%;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 , 筛选结果为15.50%;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选糖尿病患者 , 一共筛选出20例患者 (10.00%), 因此可以知道 ,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蛋白检测的方法筛选糖尿病患者 , 如果单纯采用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筛选测试 , 结果均存在漏诊 , 不能够有效将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 , 因此 , 只有联合检测 , 才能最大程度将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 , 帮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 从而确保被筛选出来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好血糖 ,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 以及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4年4月份的体检的600人,其中男性为356人,女性为244人,年龄在24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所有人都进行了空腹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2 方法

空腹血糖检测中,患者最好在早晨没有进食前检测,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然后进行分离血清等操作,利用已糖激酶法等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的结果,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选取任何的时间,对患者的进食也没有要求,只要抽取2毫升的静脉血,然后进行EDTA抗凝处理,采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对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空腹血糖检测的结果为筛查出可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为55人,占到了所有人数的9.17%,详细的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分组的依据为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空腹血糖的静脉血浆血糖标准。

据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为筛查出可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为47人,占到了所有人数的7.83%,详细的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分组的依据为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和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就是其中任意一个指标超过相应的标准,就筛选出来,共筛查出人数62人,占到了所有人数的10.33%。

3 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上的糖尿病筛查中,主要采用空腹血糖检测的方式,由于这种方法的波动性较大,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无法完全的筛查出糖尿病患者,一些医院为了提高筛查的效率,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式,虽然极大的提高了筛查的准确率,但是操作非常繁琐,很难在大规模人群中开展[2]。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结果也相对稳定,能够反应出人体血糖长期的平均水平,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糖尿病检测的标准,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也作为糖尿病筛查的标准,并得到了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认可[3]。

本文选取的600个受检者中,都进行了空腹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从检测的结果上来看,无论单独使用哪种方法检测,都容易出现遗漏,虽然两种检测方法存在很大的交集,但是仍然有不同的部分,因此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筛查的效率,检测出更多可能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以便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糖尿病的出现,经过本文的研究,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式,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空腹血糖筛查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耀敏,刘伟,陈雅文,章明,李圣贤,王娟,刘学荣,韩亭亭,张英,纪立农.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08):569-571.

[2]毛佳丽,叶山东.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03):231-235.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3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检测是在糖化血清蛋白基础上对GA进行的定量测定, 是利用血清糖化的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 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较糖化血清蛋白更精确[4]。最近国内有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在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的报道, 但样本量不大, 重点非用于2型糖尿病的筛查。研究者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成年人869名受检者进行了FPG和GA检查, 以评估FPG和GA在筛查DM及IGR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肝、肾、结缔组织病 (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 、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 无急性感染等应激情况, 共入选869例, 男633名, 女236名, 平均42.95±12.3岁, 既往未进行过OGTT检查, 未诊断过DM或IGT, 未进行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治疗。受检前患者维持正常的饮食。

1.2 方法

受检者空腹10h测定空腹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FPG≥6.1且<7.0 mmol/l或GA>18.5%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进行确诊。对筛查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 建立糖尿病筛查数据库。血糖化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糖化血清白蛋白试剂为液态化学酶试剂。

1.3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FPG、2hp G、OGTT2h血糖、0 h、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WHO诊断标准 (1999) , FPG<5.6 mmol/L或2 hp G<7.8 mmol/L排除糖尿病;OGTT2h血糖≥7.8 mol/L但<11.1 mol/L为糖耐量减退 (IGT) , Oh>6.1 mmol/L而<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 , IFG和IGT统称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11.1mmol/L, 确诊为糖尿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者需要改日重复化验。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获得FPG和GA与IGR诊断相关的最佳临界点。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ROC曲线各点数据、绘制ROC曲线。采用联合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和两者联合检测在糖调节受损检出率与阳性检出率之比 (包括空腹血糖检查阳性率、糖化血清白蛋白阳性率及两者联合检查阳性率) , 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和两者联合检测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综合评定。

注:Se (sensitivity) 灵敏度;Sp (specificity) 特异度;You (Youden’s index) 约登指数;Od (omission diagnose rate) 漏诊率;Md (mistake diagnose rate) 误诊率;LR+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阳性似然比;LR-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阴性似然比;PPV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阳性预测值;N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阴性预测值;AUC (area under the curve) 曲线下面积;联合1:FPG≥6.31mmol/l或GA>11.9%;联合2:FPG≥6.31mmol/l且GA>11.9%。

2 结果

2.1 该研究人群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 首次空腹血糖6.1≤FPG<7.0 mmol/L者34例, 诊断为IGR有19例, 6例为糖调节正常者;但有9人OGTT 2 h PG≥11.1 mmol/L, 确诊为DM。

2.2 FPG、GA与诊断为IGR相关的临界点

通过绘制ROC曲线, FPG与诊断为IGR相关的临界点为6.31 mmol/L,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和99.3%, 曲线下面积0.294 (95%CI0.087~0.501) , 阳性似然比96.3, 阴性似然比0.32;GA与诊断为IGR相关的临界点为11.9%,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和38.9%, 曲线下面积为0.737 (95%CI0.469~1.0) , 阳性似然比1.196, 阴性似然比0.692 (图1、图2) 。

2.3 FPG, GA筛查IGR效果的比较, 以及与联合试验筛查效果的比较

两种筛查方法相比, AUC面积最大提示筛查效果最好, 如表1所示。当筛查IGR时, AUC的结果为GA=11.9 (0.737) >FPG=6.31 (0.294) , 提示GA的筛查准确度较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试验可以提高筛查效率, 如表1所示。当两种方法联合的时候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3 讨论

3.1 FPG在筛查IGR中的价值

该研究中, 以FPG≥6.31 mmol/L检出IGR的灵敏度为68.2%, 漏诊率为31.8%。采用ROC曲线, 提示FPG≥6.31 mmol/L时应进一步行OGTT明确诊断。

3.2 GA在诊断IGR中的价值

GA与受检者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相关, 重复性好, 是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之一, 与OGTT相比, 测定GA更为方便。GA作为新的监测方法, 至今尚未实施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及质控。周健等采用全国10个中心的协作研究, 测定了380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调节者的GA水平, 推荐10.8%~17.1%作为中国人GA的正常参考值[5]。唐峻岭等研究显示GA>18.5%在IGR及DM中检出率分别为18.18%及53.45%, GA水平在NGR、IGR、糖尿病3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6]。该研究目标人群为既往无糖尿病的社区人群, 单独采用GA≥11.9%判断IGR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和38.9%, 其ROC曲线下面积高于FPG的ROC曲线下面积, 提示用GA筛查IGR优于FPG。根据临床实践, 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指标阳性似然比 (LR+) >10时可纳入疾病诊断, 反之, 阴性似然比 (LR-) <0.1时可用于排除疾病诊断。可见单用GA或者联合1均LR+<10, 故不宜用于诊断IGR。

3.3 联合试验在诊断IGR中的价值

由AUC面积可见GA筛查IGR优于FPG, 但是GA>11.9筛查IGR存在26.9%漏诊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筛查效果, 该研究采用联合试验, 分别采用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 系列试验即FPG≥6.31且GA大于11.9%同时符合为阳性, 得出灵敏度为94.1%, 比单纯采用FPG≥6.31 mmol/L筛查糖尿病提高筛查效率38%, 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单纯采用GA>11.9%作为诊断切点时漏诊率为26.9%, 而采用系列试验后漏诊率降低了78.1%。

该研究提示, FPG≥6.31且GA大于11.9%同时符合时诊断灵敏度较高, Youden指数最大, 误诊率与漏诊率之和最小, 筛查效果最好。因此, 当FPG在6.31 mmol/L以上且GA在11.9%以上时应进一步行OGTT, 以明确有无IGR。

摘要:目的 评估空腹血糖 (FPG) 和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在筛查糖调节受损 (IGR)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成年人869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633名, 女236名, 平均42.95±12.3岁, 受检者空腹10 h测定空腹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FPG≥6.1且<7.0 mmol/l或GA>18.5%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进行确诊。结果 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 该研究人群DM、IGR和正常糖调节者 (NGR) 分别为35例、19例、815例。通过绘制ROC曲线, FPG与诊断为IGR相关的临界点为6.31 mmol/L,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和99.3%, 曲线下面积0.294 (95%CI0.0870.501) , 阳性似然比96.3, 阴性似然比0.32;GA与诊断为IGR相关的临界点为11.9%,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和38.9%, 曲线下面积为0.737 (95%CI0.4691.0) , 阳性似然比1.196, 阴性似然比0.692。当筛查IGR时, AUC的结果为GA=11.9 (0.737) >FPG=6.31 (0.294) , 提示GA的筛查准确度较高。联合试验可以提高筛查效率, 系列试验即FPG≥6.31且GA大于11.9%同时符合为阳性, 得出灵敏度为94.1%, 比单纯采用FPG≥6.31 mmol/L筛查糖调节受损提高筛查效率38%, 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清白蛋白筛查糖调节受损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6.31 mmol/L<FPG<7.0 mmol/L且GA>11.9%时应进一步行OGTT了解2h PG, 以明确有无IGR。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调节受损

参考文献

[1]张亭, 何訸, 杨惠岚, 等.糖化血清白蛋白用于诊断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的价值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2) :274-277+298.

[2]古达清, 朱长清, 吴伟琼, 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的筛查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9) :1709-1712.

[3]蒋富贵, 董再全, 李西荣, 等.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5) :321-326.

[4]李焕英, 张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糖代谢状况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7) :845-846.

[5]卢永屹, 唐红, 王佑华, 等.易筋经结合饮食调摄干预糖调节受损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 (6) :55-57.

[6]张艳丽, 孟令荣, 马静静, 等.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截点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1946-1949.

[7]丘燕丽.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相关临床试验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24) :186-187.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泾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1年1月至6月健康体检者3799例;其中:男性2136例, 年龄20~85岁;女性1663例, 年龄20~81岁;男性/女性之比为1∶0.78;按年龄分为5组。所有统计分析对象检测血糖前均未明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 亦未接受任何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比色法。采取晨空腹12h后的血浆标本 (氟化钠抗凝, 室温<22℃, 60min内、以800×g离心5min分离血浆, 保证无溶血样本) , 及时检测。仪器:mindray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试验参数设计均由mindray公司提供。试剂:葡萄糖氧化酶试剂及校准品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 生物化学定值质控血清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质量控制:每批血浆标本检测的同时, 都用定值质控血清设GLU定点和动点质量控制, 批内、批间CV≤5%~8%, 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1.2.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WHO (1985/1999) 糖尿病两诊断标准间, 以及男/女性别两组间血糖检出率的差异应用χ2检验/校正χ2检验;糖尿病与年龄组相关性趋势分析应用列联表资料χ2检验。

1.3 DM诊断标准

2 检测结果

2.1 皖南地区泾县居民3799例, 空腹血糖 (FPG) 检测结果见表1。健康体检者中, 空腹血糖正常者 (FPG≤6.10mmol/L) 为74.34% (2824/3799) ;FPG≥6.11mmol/L者为25.66% (975/3799) ;WHO (1999/1985) 空腹血糖损害 (IFG) 检出率分别为17.76% (675/3799) , 21.71% (825/3799) ;糖尿病 (DM) 检出率分别为7. 8 9% (300/3799) , 和3.95% (150/3799) 。2.2在3799例健康体检者中, 男性2136例, 女性1663例, 男性∶女性为1∶0.78;男性FPG≥6.11mmol/L者为25.71% (549/2136) ;IFG检出率为17.20% (367/2136) ;DM检出率分别为 (WHO1999) 8.50% (182/2136) , (WHO1985) 4.54% (97/2136) 。女性FPG≥6.11mmol/L者为25.62% (426/1663) ;其中IFG检出率为18.50% (308/1663) ;DM检出率分别为 (WHO1999) 7.10% (118/1663) , (WHO1985) 3.19% (53/1663) 。男性和女性两组间FPG≥6.10mmol/L检出率、IFG检出率、DM (WHO1999/1985) 检出率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χ2值分别7.8 0 mmol/L) 男性和女性两组间χ2值为4.52, P<0.05外, 其他3项统计学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年龄组与DM阳性检出率相关性趋势分析列联表χ2检验;χ2=10.16;P<0.05

注:WHO (1999/1985) DM诊断标准χ2=53.15, ▲P<0.01;IFG诊断标准χ2=18.69, △P<0.01为0.00、1.15、2.61、4.52;除WHO (1985) DM诊断标准 (FPG≥

2.3 根据年龄分组, WHO (1999) DM诊断标准FPG≥7.00mmol/L各个年龄组的糖尿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7、0.029、0.063、0. 108、0. 1 4 9;显示糖尿病阳性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列联表χ2=10. 16, P<0.05) 。

2.4 皖南泾县地区3799例空腹血糖 (FPG) WHO (1999/1985) 两诊断标准检测结果比较 (表2) :WHO (1999) FPG≥7.00mmol/L诊断标准与WHO (1985) FPG≥7.80mmol/L诊断标准比较表明, 糖尿病 (DM) 阳性者增加了15 0例, 其占糖尿病 (DM) 阳性检出例数的5 0. 0 0% (15 0/300) ;受检者总体糖尿病 (DM) 阳性检出率提高了3. 9 5% (15 0/3799) 。此15 0例DM患者原为FPG≥7.00mmol/L、但<7.80mmol/L者纳入WHO (1999) DM诊断标准所致。采用FPG检测, 应用WHO (1999) FPG≥7.00mmol/L诊断标准, IFG和DM检出率与WHO (1985) FPG≥7.80mmol/L诊断标准, IFG和DM检出率比较, 其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WHO (1999/1985) DM诊断标准χ2=53.15, ▲P<0.01;IFG诊断标准χ2=18.69, △P<0.01。

3 讨论

3.1 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据2007年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所属国内14个糖尿病研究中心共同参与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 (发表在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10.60%和8.80%, 总体患病率已达9.70%。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

通过本院体检中心2011年1月至6月健康体检者3799例, (其中包括工人、农民、教师、企事业职工、及公务人员等, 涵盖了泾县地区居民的各个职业人群, 具有广泛的自然人群代表性) FPG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应用WHO (1999) 糖尿病诊断标准, 提示本地区居民糖尿病 (DM) 患病率为7.89% (300/3799)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或者空腹血糖受损 (IFG) 患病率为17.76% (675/3799) ;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8.50% (182/2136) ,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达17.20% (367/2136) ;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7.10% (118/1663) 、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高达19.50% (308/1663) 。

研究表明, 本地区居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与文献所报道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论相近, 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于全国水平, 但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明显高于全国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实验室诊断价值可以通过临床检验数据的有效利用予以实现。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本地区居民这一群体近年的糖尿病 (DM) 患病率、以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较为详实的流行病学资料, 可资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者参考。

3.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3799例受检者中, 男性和女性两组间FPG≥6. 1 0 mmol/L检出率、IFG检出率、DM (WHO1999/1985) 检出率的统计学结果;除WHO (1985) DM诊断标准 (FPG≥7.80mmol/L) 男性和女性两组间χ2值为4.52, P<0. 0 5外, 其他3项统计学结果均P>0. 0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列联表χ2=10.16;P<0. 0 5) 。这一研究结论与文献相一致。总之, 临床和预防医学工作者,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对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持续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对自然人群血糖的筛检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2]。

3.3 在糖尿病 (DM) 预防和控制的管理中, 早期干预在减少DM发生和延缓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而早期诊断DM和发现发生DM的高风险者是实现早期干预的重要前提。理想的DM诊断和筛查方法应兼顾灵敏度和特异度, 还要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和易被受检者接受等特点, 然而灵敏度增加会降低特异度, 特异度增加又会降低灵敏度, 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迄今尚未发现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方法。本文采用FPG, 应用WHO (1999) FPG≥7.00mmol/L诊断标准, IFG和DM检出率与WHO (1985) FPG≥7.80mmol/L诊断标准IFG和DM检出率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1) 。因此, 采用FPG检测, 并应用WHO (1999) 诊断标准用于自然人群DM的流行病学调查 (或者临床筛查) , 在现阶段仍具有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的优点[3,4]。但有研究指出仅以FPG≥7.0mmol/L诊断标准进行DM的筛检, 虽其检出率较FPG≥7.8mmol/L诊断标准有了提高, 操作简便, 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 确诊率较差。因此, 不能仅依据1次FPG的检测结果做出诊断, 确定DM诊断时, 必须再次检测FPG或餐后2h血糖以核实诊断。或者在有条件的试验室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以避免漏诊。

综上所述, 通过对泾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1年1月至6月参加健康体检3799例居民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本地区居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与文献“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相近。显示性别在糖尿病发病因素中无显著意义, 糖尿病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这一研究结论可供糖尿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者参考。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 实验室诊断价值可以通过临床检验数据的有效利用予以实现。

摘要:目的 研究、了解皖南泾县地区居民近年的糖尿病 (DM) 和糖尿病前期 (IFG) 患病率;比较WHO (1999/1985) DM两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 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泾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1年1月至6月完成健康体检的3799例无糖尿病史体检者的FPG检测资料, 进行统计学研究和分析;血浆葡萄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比色法。结果 WHO (1999/1985) DM诊断标准3799例空腹血糖DM/IFG的检出率分别为7.89%/17.76%和3.95%/21.71%;男性和女性两组间FPG≥6.10mmol/L检出率、IFG检出率、DM (WHO1999/1985) 检出率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χ2值分别为0.00、1.15、2.61、4.52;除WHO (1985) DM诊断标准 (FPG≥7.80mmol/L) 男性和女性两组间χ2值为4.52, P<0.05外, 其他3项统计学结果均P>0.05。根据年龄分组, WHO (1999) DM诊断标准FPG≥7.00mmol/L各个年龄组的糖尿病 (DM)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7、0.029、0.063、0.108、0.149;列联表χ2=10.16;P<0.05。WHO (1999) FPG≥7.00mmol/L诊断标准与WHO (1985) FPG≥7.80mmol/L诊断标准比较, 糖尿病 (DM) 阳性者增加了150例, 其占糖尿病 (DM) 阳性检出例数的50.00% (150/300) ;受检者总体糖尿病 (DM) 阳性检出率提高了3.95% (150/3799) 。 (WHO1999/1985) DM诊断标准χ2=53.15, ▲P<0.01;IFG诊断标准χ2=18.69, △P<0.01) 。结论 应用WHO (1999) 诊断标准, 本地区居民糖尿病 (DM) 患病率为7.89% (300/3799)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或者空腹血糖受损 (IFG) 患病率为17.76% (675/3799) 。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8.50% (182/2136) ,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7.20% (367/2136) ;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7.10% (118/1663)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9.50% (308/1663) 。性别在糖尿病发病因素中无显著意义, DM诊断标准不同, 其检测结果有所差异;但是, 自然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应用WHO (1999) FPG标准对自然人群中DM的筛检和存在DM发病高危因素者的监测, 具有简便易行, 经济实用的优点。

关键词:糖尿病 (DM) ,空腹血糖 (FPG) ,诊断标准,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贾伟平, 李光伟, 孙建琴, 等.中国“, 降糖”变化10年间[J].大众医学, 2011 (11) :6-13.

[2]廖远泉.标准馒头餐试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 2012, 27 (5) :45.

[3]吕伟标, 谢健敏, 邱文克, 等.顺德地区职业人群肥胖、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0 (7) :644-646.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62.5±8.5岁, 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证实。并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影响血糖的因素, 且两组患者头颅CT、年龄、性别、血压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发病24h内空腹血糖≥6.1mmol/l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3.9~6.1mmol/l为正常血糖组。

1.2 检测方法

研究对象均于发病后24h内空腹卧位取静脉血。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正常参考值为3.9~6.1mmol/l。

1.3 统计学分析

测定值均用表示, 采用t检验, 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高血糖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 (P<0.05) , 见表1。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血糖组昏迷与预后情况比较, 见表2。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高血糖状态已有文献[2]证实, 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应缴反应引起。脑出血后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和功能, 使体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平衡遭到破坏, 引起应缴性高血糖, 有研究发现, 高血糖能加重脑组织损伤, 加重脑水肿, 使脑卒中病情加重, 致残程度, 死亡率增高, 康复延迟[3]。冯娟娟在进行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状态分析时提到, 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干梗死等急性颅内压增高疾患可直接或者间接损伤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及其功能, 使得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 血糖水平升高, 从而可通过无氧代谢加重局部乳酸酸中毒, 加重脑水肿而使得脑损害加剧[4]。本文提示脑出血早期血糖升高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 高血糖组昏迷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较正常血糖组高。提示脑出血早期测定血糖水平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高血糖加重脑出血脑损害, 其机制可能为:高血糖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增加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减少扩血管物质的释放, 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另外, 高血糖时缺血脑组织的无氧代谢增加, 乳酸堆积增多,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脑水肿进一步加重, 从而加重了脑组织的损害。

总之, 急性脑出血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了解病情,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应常规检测, 尽量避免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 及时根据血糖水平合理治疗, 以便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志, 1996, 29 (6) :379.

[2]刘兴洲, 郭玉璞, 马振亮, 等.高血糖与急性脑卒中[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5, 28 (5) :285.

[3]王振才, 张建宏, 陈晓红.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血糖升高的意义和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 5 (5) :286.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住院患者共75例, 其中男45例, 女30例;年龄41~76岁, 平均50.1岁。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和MRI证实。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 其中轻度18 例, 中度30例, 重度27例。除外糖尿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最终存活58例, 死亡17例。选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在确诊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 检测空腹血糖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对急性脑出血者生存组与死亡组空腹血糖和血清乳酸脱氢酶进行比较。

1.2.2 统计学方法

定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均经过Excel表格整理, 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采用卡方 (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及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轻、中、重度患者高血糖及高乳酸脱氢酶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与重度组比较, *P<0.05。

2.3 存活组与死亡组中高血糖及高乳酸脱氢酶百分率的比较

见表3。

与死亡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多数认为血糖升高与脑出血有关[4]。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损伤, 使病情加重, 严重的高血糖则不利于脑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陈渝宁等[5]发现脑出血对血糖水平、白细胞数量及纤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并认为急性期血糖增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空腹血糖及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增高, 且在不同病变程度及不同预后分组患者中的含量不同, 提示空腹血糖及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也间接提示对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进行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的检测, 可能对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一定指导。脑出血的急性期, 患者主要表现为应激反应状态, 易产生胰岛素抵抗, 导致血糖升高。有研究显示, 血糖升高与位于丘脑和脑干的葡萄糖调节中枢因缺血受损有关[6]。重症脑出血患者因大量出血和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中线移位, 刺激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结构和功能, 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 导致高血糖。其机理可能为大量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 机体抑制糖利用,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进而使血糖升高[7]。正常机体脑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乳酸脱氢酶, 而急性脑出血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使乳酸脱氢酶大量释放, 加之血脑屏障受损, 使乳酸脱氢酶大量进入血液, 故临床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增加。

综上所述, 急性期脑出血空腹血糖和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增加, 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沈壮虹, 高继良, 潘建锋.急性脑出血伴血糖升高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23 (6) :743-744.

[2]蔡邦治.检测血糖及尿素氮对脑出血患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22) :96-97.

[3]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4]穆吉兴.高血压脑出血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探讨[J].山东医药, 2007, 47 (31) :50.

[5]陈渝宁, 孙蕾, 郑锦辉, 等.脑出血患者预后与血脂血糖及凝血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4) :4512-4513.

[6]孙秀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5) :721-722.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 篇7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相关性

糖尿病 (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的第三大慢性致死性疾病。DM患者常伴有血糖升高及血脂代谢异常, 而造成机体代谢紊乱[1]。脂质代谢异常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 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 Alc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 对DM患者实施必要的血脂检测是预测DM发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也是DM治疗过程中用药的重要指南。血糖的检测影响因素较多, 只能反映机体当时的血糖水平, 而Hb Alc可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Hb Alc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血糖的金标准, 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 可作为DM轻症、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并且已经成为临床监测糖尿病病情及疗效的一项[3,4]。本文通过对400例T2DM患者和400例健康体检者的Hb Alc、FPG及血脂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T2DM患者的Hb Alc、FPG及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确诊T2DM患者400例作为T2DM组。年龄35~80岁, 平均55.5岁, 男216例, 女184例, 健康体检者40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30~75岁, 平均50.5岁, 男216例, 女184例。

1.2 标本采集

糖化血红蛋白:静脉抽血2 m L, EDTA-K2抗凝, 用全血进行检测。血糖、血脂:静脉空腹抽血4 m L, 离心取血清检测。

1.3 仪器试剂与方法

Hb Al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使用美国伯乐BIO-RAD公司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试剂批号AA31088、AA31042、AA31089) , 校准品 (BA31047、BA31048) 和质控品 (L1:33831;L2:33832) , 室内质控在控。

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 (试剂批号Z309214) 、校准品 (L1:58691302;L2:58711302) 和质控品 (L1:M210011;L2:M210012;L3:M210013) 。室内质控在控。

TCH:采用氧化酶法。TG:甘油磷酸氧化酶法, 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 (试剂批号TCH:Z309243;TG:Z212215) , 校准品 (M301565) 。

HDL-C、LDL-C:采用直接法。试剂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使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试剂批号HDL-C:131207, LDL-C:140301) 、校准品 (M301565) 和质控品 (L1:M210011;L2:M210012;L3:M210013) 。室内质控在控。

1.4 判断标准

Hb Al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6.0%, 血糖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89~6.50 mmol/L。T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4~1.8 mmol/L, TCH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0~6.0 mmol/L, HDL-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0~1.8 mmol/L, LDL-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06~3.10 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b Alc和FPG检测结果比较

T2DM组Hb Alc和FPG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Hb Alc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T2DM组Hb Alc和TG、TCH、LDL-C均高于对照组, HDL-C则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Hb Alc与FPG、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Hb Alc与HDL-C呈负相关 (r=-0.27, P<0.05) , 与FPG、TCH、TG、LDL-C均呈正相关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可引起广泛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并导致脂代谢紊乱, 而脂代谢紊乱是T2DM患者异常的始动因素[5], 且可加重各种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6]。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与早亡的最主要原因, 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数的增加, 常伴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 尤其以糖尿病、高脂血症最为突出。故而检测血糖、血脂是十分必要的。

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即刻血糖水平, 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8]。而Hb Alc测定能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9,10], 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11,12], 是对糖尿病患者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反映的良好指标[13,14]。本研究显示, T2DM组的Hb Alc水平与FPG具有正相关性, 且T2DM组的Hb Alc和FPG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2DM组和对照组的Hb Alc和FPG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 (P<0.05) , 提示如果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Hb Alc水平也会降低。

研究表明, T2DM容易发生脂代谢紊乱, 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可直接导致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 但机体不能有效的分解利用, 从而血脂过度合成提供能量。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 T2DM组的Hb Alc和TG、TCH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 HDL-C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T2DM患者由于β细胞功能衰减或产生胰岛素抵抗, 使糖代谢失调, 而引起脂代谢异常, 常表现为TG、TCH、LDL-C升高[15]。TG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TCH和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6]。由表3可知, Hb Alc与HDL-C呈负相关 (r=-0.27) , 与FPG、TG、TCH、LDL-C均呈正相关。由此可见, T2DM患者检测血脂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血糖检测筛查】推荐阅读: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0-31

快速血糖检测仪09-28

血糖控制07-16

血糖评估05-24

血糖达标05-29

血糖管理09-06

血糖调节09-10

血糖代谢09-26

血糖状态10-07

血糖影响11-02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下一篇:现状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