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血脂异常

2024-10-25

血糖血脂异常(精选10篇)

血糖血脂异常 篇1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高温作业的行业和工种日渐增多,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与作业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北京市密云地区接触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我们于2011年5—7月对密云地区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与健康检查,现仅对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密云地区接触高温作业工人712人,其中男577人,女135人;平均年龄35.02岁。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测 采集调查对象空腹至少10 h的静脉血。血糖测定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AP),血清甘油三酯测定采用比色氧化酶法(GPO-PAP),血清胆固醇测定采用比色氧化酶法(CHOD-PAP)。

1.2.2 血压测量 由具有资质的、经培训合格后的医生统一进行,使用经过计量检测合格的台式血压计。测量时要求调查对象静候5min后测量右臂血压。

1.3 结果判定

1.3.1 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对成年人血压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

1.3.2 血糖异常 依据WHO(1999)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的确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的为空腹血糖受损;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6.1 mmol/L的为正常人群。

1.2.3 血脂异常 ①血清胆固醇(TC)正常:﹤5.7 mmol/L;升高:≥5.7 mmol/L。②血清甘油三酯(TG)正常:≤1.7 mmol/L;升高: ﹥1.7 mmol/L。

1.4 资料分析方法

使用Excel函数进行计量资料的基本统计描述。统计学方法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高血压检出率男性为14.90%,女性为5.93%,男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1);血糖异常检出率男性为6.41%,女性为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高血压、血糖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见表1。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男性为22.01%,女性为11.11%, 男性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4,P﹤0.01);胆固醇异常检出率男性为10.40%,女性为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见表1。

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2],但男性血脂异常高于女性,分析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13.20%)与北京地区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5%)有很大差异,分析与用人单位对作业人员岗前健康检查筛选有关。

调查人群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除了性别差异及生理原因之外,与女性更注意饮食结构而保持外表形体、男性不注意饮食结构和过量饮酒有关。

4 讨 论

血脂异常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脑卒中、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变化[3]。如果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存在,就会加重上述人体系统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建议用人单位在加强通风降温、防暑的同时,应做好职工的上岗前和在岗的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政府有关部门应将血脂严重异常纳入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范畴。

血压长期增高对机体损害极大,尤其对心脑系统,易发生并发症。高温环境可加重原有高血压病,甚至发生意外[4]。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在创造财富和文明的过程中面临的健康问题除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还有职业过程中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预防和控制该人群的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卫生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提倡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限酒,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体检发现血压严重异常的作业人员应及时调离高温环境,督促其尽快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袁申元,朱良湘,胡红莺.北京地区20682人群糖尿病筛查及1566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2):69-32.

[3]李德鸿,江朝强,王组兵.职业健康监护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33-341.

[4]GBZ18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S].

血脂异常男女有别 篇2

血脂異常对男性危害更严重

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参与“第二次北特伦德拉格健康研究”的23525名女性和20725名男性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男女年龄都不到60岁,在12年的跟踪调查期间,共有522名男性首次出现心脏病发作,而女性这一数字为157名。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中年男性有血脂异常,患心脏病的几率就会比血脂异常的女性患者高3倍。因此,中年男性更要特别积极治疗、预防血脂异常,避免心脏疾患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直接损害

血脂异常是引发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就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小板也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两种,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冠心病心绞痛、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斑块内涌出的物质形成血栓,堵塞住心脑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

调脂多用“金三角”方案

为了有效防止血脂异常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临床常用综合调脂的“金三角”方案。所谓“金三角”方案,就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三药合用,可以调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其中,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有害血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并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通俗地讲就是阿司匹林敏感性降低)。据统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当中有24%的人失效,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服通心络后,可以继续让阿司匹林发挥作用。还有一部分人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出血,应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单用通心络胶囊仍可起到较好的调脂效果。

改变生活习惯同等重要

对于血脂异常,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患者的饮食应尽量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少吃甜食、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多吃一些含钾食物、含钙食物、含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豆类、乳品以及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等。

血糖血脂异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7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106 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 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24例;年龄45~76 岁,平均(59.85±6.88)岁;糖尿病病程1~17 年, 平均(8.36±1.12) 年; 体质指数16~27kg/㎡ , 平均(23.89±3.18)kg/㎡。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25例;年龄42~75 岁,平均(59.13±7.13)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15±1.28)年;体质指数15~28 kg/㎡,平均(24.06±3.75)kg/㎡。 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而纳入本次研究,且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排除妊娠期糖尿病、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酮症酸中毒、内分泌代谢紊乱及严重并发症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常规降糖药物、降血脂药物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组方为:黄芪30 g,黄精10 g,生地30 g,葛根15 g,当归尾15 g,丹参30 g,川芎10 g,天花粉30 g,石斛10 g,大黄6 g,决明子12 g,陈皮15 g。 1 剂/d,水煎至200 m L,分2 次口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 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 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blood glucose , 2 h PBG ) 、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hemoglobin,Hb A1c)。 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医证候积分[4]进行评价,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各症状根据无、轻、中、重依次记0、1、2、3 分。 临床治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100%;显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4%;有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或增加;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 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BG及Hb A1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B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及LDL水平均无显著不同(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及LDL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HDL水平则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见表3。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类型,胰岛 β 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因素是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5]。 葡萄糖作为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后的产物,短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胰岛素 β 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而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则会导致胰岛 β 细胞受损,引起敏感性的降低,从而加重胰岛素的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和持续存在又会导致机体高血糖状态更加严重,若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引起眼、肾、心脏等组织的损害而发生并发症,这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 血脂异常是2 型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患者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7],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脂治疗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或情志不遂等所致。 本病初期以肺胃燥热为主,久则耗伤阴津,而五脏所伤,穷必极肾,热淫于内,淫津耗损,日久导致肾阴亏耗,此时则以阴虚为主,故该病病位涉及肺、胃、肾三脏,其中以肾脏为主[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肺胃燥热导致气阴受损,气随津脱,久则气虚,气虚则血行不畅,故该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津伤为标,而血瘀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的过程[9]。 因此,本研究将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应用到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方药组成包括黄芪、黄精、生地、葛根、当归尾、丹参、川芎、天花粉、石斛、大黄、决明子、陈皮。 其中黄芪补气固表,且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及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生地养阴生津,其含有的多聚糖可有效地减轻胰岛素的抵抗,从而改善血糖水平;黄精益气养阴,具有降血糖和血脂的双重功效[10];当归尾补血活血,丹参活血祛瘀,可有效地促进血液的循环;葛根生津,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川芎行气活血;天花粉清热生津;石斛养阴生津;陈皮行气消滞;大黄、决明子攻下积滞,排除体内浊气[11]。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益气养阴、 活血祛浊法治疗的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中医证候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可有效调节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并且促进中医证候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血脂异常怎么办 篇4

第一步:分析血脂化验单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脂检查包括以下项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化验结果出来后,血脂增高的病人首先应请医生帮助分析化验单,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降脂目标。如: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者应将总胆固醇降至5.72毫摩尔/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3.64毫摩尔/升以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应将总胆固醇降至5.2毫摩尔/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3.12毫摩尔/升以下;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则应将总胆固醇降至4.68毫摩尔/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2.6毫摩尔/升以下。

第二步:进行1~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因此,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据统计,约四分之三的高脂血症患者可通过适当的锻炼、减肥等非药物疗法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医学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高脂血症病人应先进行1~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果无效才可进行药物治疗。

第三步:进行药物治疗

经过非药物治疗后,如果血脂水平仍达不到要求,就要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择药物治疗。目前,调节血脂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他汀类和贝特类。他汀类调脂药以降胆固醇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血脂康、脂必妥、美百乐镇、来适可、舒降之等;贝特类降脂药以降甘油三酯为主,常用药物有力平之、必降脂、诺衡等。值得强调的是,这两类药物在合用时,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病人在用药时,一定要遵从医嘱。

第四步:定期检测

血糖血脂异常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亚临床甲亢及亚临床甲减各10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亚临床甲亢组(A组)中男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9.03±21.08)岁,体重指数(21.56±4.26)kg·m-2,有吸烟史患者为57例,有家族脂代谢异常患者27例,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34例;亚临床甲减组(B组)中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28±20.10)岁,体重指数(22.37±3.98)kg·m-2,有吸烟史患者为21例,有家族脂代谢异常患者26例,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48.48±18.83)岁,体重指数(21.79±4.07)kg·m-2,有吸烟史者为38例,有家族脂代谢异常者25例,有糖尿病家族史者24例。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家族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中将符合如下标准的患者入组本次研究[6]:(1)A组患者TSH低于0.350 m U·L-1;(2)B组患者TSH不低于5.500 m U·L-1;(3)患者无明显临床甲减或甲亢症状;(4)患者血清FT3及FT4水平正常;(5)患者生化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完整;(6)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中若患者符合如下任一标准则将其排除出本次研究[7]:(1)患者就诊前3个月内服用影响血糖或血脂药物;(2)患者血清FT3及FT4水平异常;(3)合并高血脂、糖尿病、肝病、肾病及其他疾病;(4)处于妊娠期;(5)主动退出本次研究。

1.4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空腹12 h后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使用飞鸽离心机分离血清,用日立7600生化仪及雅培i2000免疫仪测定血清中TSH、FT3、FT4、HDL、LDL、TC、TG、空腹血糖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其中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并行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法分析诸因素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血糖及血脂的因素,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血糖、血脂及UA水平比较

A组较对照组血清中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U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组患者血清中TC水平及UA水平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2.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各指标与血糖、血脂及UA水平相关性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B组患者血清中FPG水平及T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FPG、HDL与FT3分别呈负相关及正相关(P<0.05),详见表2。A组患者血清中HDL与FT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3。

2.3 血脂、血糖及UA水平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吸烟为导致TG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糖、脂及UA水平,以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发现A组较对照组血清中HDL水平显著升高,UA水平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HDL与FT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B组患者血清中TC、U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FPG与T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FPG、HDL与FT3分别呈负相关及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吸烟为导致TG异常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水平异常与亚临床甲减存在一定关系,其中TC升高最显著但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与前人研究[7]相类似。

分析认为,当病发亚临床甲减时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降低其体内基础代谢率,减少糖类分解,增加体重[8]。此外,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外周组织利用糖能力下降或出现胰岛抵抗等现象,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也随着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而降低,因而可能导致患者血糖升高[9,10]。本研究发现亚临床甲亢患者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血脂水平升高,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差异相关,本组研究的所有患者仅表现为TSH水平偏低,但T4及T3水平也可能影响患者糖、脂、UA代谢,因此也提示糖、脂及UA代谢与T4和FT3水平相关[11]。本研究还发现,吸烟是诱发患者TC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而早期研究发现吸烟是血脂水平异常的主要危险性因素之一,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12]。U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脂紊乱等都为临床中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13,14]。本组资料显示,B组患者血清中UA水平明显偏高。分析认为,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参与UA代谢有关。此外,高UA可能导致患者皮层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甲状腺功能受损[15,16]。

血糖血脂异常 篇6

本研究通过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大鼠进行连续5周不间断地添饲桑叶试验, 对桑叶的药用价值作进一步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桑叶, 绿色粉末;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供;四氧嘧啶均购自Sigma公司;拜糖平, 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RT-αT全自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 (Technicon) 。

健康SD大鼠, 动物合格证:陕医动证字08-005。

1.2 方法

1.2.1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血糖的影响:

取健康成年大鼠, 雌雄各半。试验前, 各组动物禁食12 h, 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 (50 mg/kg) 造模, 同时灌胃给予20%葡萄糖溶液, 再100g体重1mL, 以防止低血糖休克。造模72 h后, 空腹及餐后2 h采血测定血糖, 确定造模成功。

取高血糖大鼠50只, 随机分为5组, 雌雄各半, 每组10只: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桑叶小剂量组+模型组 (0.1g/㎏) ;桑叶中剂量组+模型组 (0.3g/㎏) ;桑叶大剂量组+模型组 (0.9g/㎏) ;拜糖平+模型组 (15mg/㎏) 。

分组灌胃给药, 容量为每100g体重1mL, 每日1次, 连续5周。于2周、4周、5周断尾采血测定空腹、餐后2h血糖值, 计算血糖降低值, 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表2。

1.2.2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体重的影响:

方法同上, 于2周、4周、5周测定体重, 纪录体重变化, 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3。

1.2.3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血脂的影响:

取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 于造模后3日及5周分别测定空腹血脂 (甘油三酯 (TRI) 、总胆固醇 (CHOL) ) 的变化, 以上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4。

2 实验结果

2.1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血糖值影响的统计结果 (表1-2)

2.2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体重影响的统计结果 (表3)

2.3 桑叶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血脂影响的统计结果 (表4)

3 讨论和分析

3.1 表1的实验结果表明, 大鼠给予四氧嘧啶后3日至5周空腹血糖明显增高, 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添食桑叶后, 各剂量组大鼠血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剂量组在第2周, 大剂量组在第2周和第4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表明桑叶具有降低四氧嘧啶引起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的作用。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 <0.01, 与四氧嘧啶组比较:* P<0.05 ** P <0.01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与四氧嘧啶组比较:*P<0.05**P<0.01

3.2 表2结果表明大鼠给予四氧嘧啶后, 其餐后血糖明显增高, 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添食桑叶后, 各剂量组大鼠餐后血糖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大、中剂量组从第2周开始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或P <0.01) 。表明桑叶具有降低四氧嘧啶引起高血糖大鼠餐后血糖升高的作用。

3.3 通过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大鼠给予四氧嘧啶后体重明显降低, 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添食桑叶后, 各剂量组大鼠体重降低有明显的抑制, 其中大剂量组从第2周、中大剂量组从第4周开始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或P <0.01) 。表明桑叶具有抑制四氧嘧啶引起高血糖大鼠体重降低的作用。

3.4 表4结果显示, 大鼠给予四氧嘧啶后甘油三酯 (TRI) 、总胆固醇 (CHOL) 明显增高, 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或P <0.01) 。添食桑叶后, 各剂量组大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有降低的趋势, 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表明桑叶没有明显降低四氧嘧啶引起高血糖大鼠血清血脂的作用。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 <0.01, 与四氧嘧啶组比较:* P<0.05 ** P <0.01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与四氧嘧啶组比较:**P<0.01

4 结论

桑叶对四氧嘧啶所致大鼠实验性的高血糖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这同中医理论认为桑叶具有均有降低血糖抗糖尿病作用[3]的理论相符合。

桑叶具有抑制四氧嘧啶引起高血糖大鼠体重降低的作用。其机理可以初步认为, 桑叶降低餐后血糖值, 延缓餐后血糖峰值出现的时间, 有利于增强机体对糖分的吸收和利用, 防止糖分的流失, 降低了机体体内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 从而达到抑制体重降低的作用。

桑叶对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大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效果不显著, 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并不矛盾。因为其他的试验动物都是单纯的高血脂症模型, 并不是高血糖症模型。

参考文献

[1]徐万仁, 赵立凤.桑蚕副产物的开发利用[J].宁夏科技, 1999, (3) :16-17

[2]Doi Kayo, Kojima takashi, Fujimoto Yasuo.Mulberry leaf extract inhibits the oxidative modification of rabbit and hu-manlow-densitylipoprotein[J].Chem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 (Tokyo) , 2000, 48 (9) :1066-1071

儿童血脂异常的早期干预 篇7

关键词:儿童,血脂,干预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偏向于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再加上缺少运动,大多数人群出现血脂异常症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3]。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血脂异常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在成年人中,血脂异常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现在医学发现,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从儿童成长和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儿童血脂异常的评价和干预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人类整体的身体素质,及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未来是孩子们的未来。本文通过学龄前儿童的进行血脂检查,筛查出血脂异常的儿童,在孩子的监护人配合下,对其给予相应的干预,考察干预对血脂异常儿童的影响,具体如下。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被调查的儿童来自我市入学前到我院参加体检的369名孩子,年龄分布在6~8岁之间,参考我国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参照1992年美国NCEP专家委员会及日本制定的>2岁儿童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制定的关于我国>2岁儿童得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血液的采取由我院儿科护士操作,儿童于采血前禁食12~15h,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血脂谱水平测定。存在血脂异常的孩子总共128名,经孩子监护人同意,对血脂异常孩子的128名孩子的家庭进行普查及其他疾病检查。其中,3例存在遗传因素(血脂异常家族史),6例有疾病因素(肥胖/超重),119例主要是饮食因素(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血脂标准详见表1。

1.2 干预方法

从孩子的检测结果看,所有血脂异常孩子的血脂指标没有达到用药物治疗的水平,所以对已有血脂异常的儿童推荐的干预方法是进行饮食治疗和加强运动健身。成人的饮食治疗原则主要是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体重恒定,但对于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而言,控制体重的标准是跟同龄孩子的体重做对比,保持孩子的体重身高成正比。饮食干预的基本目的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并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强调减少饱和脂肪酸、总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保持理想身高增长和体重增长。具体方法主要是改变孩子的饮食食谱,在保证营养比例摄入正常的前提下采用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饮食,但要保证孩子蛋白质的日摄入量以维持生长需求;其次配合适当的运动健身,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对于肥胖的儿童制定特定的运用健身方案。

从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 (1) 减少高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摄入,从食谱中除去白脱油、猪油,尽可能采用替代制品,如蔬菜油等; (2) 减少白肉的摄入,尽可能食用鱼、精肉、鸡肉等,烹调方法应该采用烘、烤、蒸、炖等方法,剂量避免或减少油煎的烹调方法; (3) 主食方面尽量达到粗粮细粮搭配使用,同时参入营养丰富的各种豆类; (4) 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以水果、蔬菜为主,肉、鱼、家禽等定量服用,以保证生长需求。每年对这128名孩子进行血脂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孩子的生长情况调整干预的方案。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实验中的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值变量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两组有差异,P<0.01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在孩子的监护人配合下,完全遵循医嘱的儿童有119名,其他9名儿童(均属于饮食因素的儿童)因父母工作忙,没有彻底按照医院指定的干预措施,从统计中剔除。在两年干预后,因饮食因素导致的血脂异常的孩子血脂各指标值均有所回调,TC、LDL-C均恢复了正常的水平,TC值跟干预前比有差异(P<0.05),其他血脂指标也均在正常范围内;因肥胖导致的血脂异常儿童体重明显降低了,且跟正常孩子的体重没有差别,其血脂各指标也都有所降低,符合正常水平,TC值跟干预前比有差异(P<0.05);因遗传因素导致血脂异常的儿童在配合饮食干预和加强运动健身后,其各血脂指标都已恢复正常,虽然其各指标略高于统领儿童,但统计学上没有差异。见表3。

3 讨论

对于成人血脂异常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采用饮食干预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基本的治疗。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血脂异常的儿童,饮食干预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该法的实施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因饮食因素导致的血脂异常效果特别明显,孩子的血脂水平都控制在了健康范围内;即使是具有遗传因素的血质紊乱(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也能控制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某种角度说饮食干预对遗传因素导致的血质紊乱的孩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Must A, Str auss RS.Risks and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andadolescent obesity[J].Int J Obes, 1999, 23 (1) :2-11.

[2]Sinaiko R, Jacobs R, Steinberger J.et al.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n childhood, association of the euglyccmic insulin clamp and fastinginsulin with fatness and other risk factors[J].J Pediatr, 2001, 139 (5) :700-707.

血糖血脂异常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于我卫生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0名老年人的资料数据,其中男182名,女168名;年龄≥65岁。

1.2 检测方法

采集体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经离心分离后取上层血清,立即检测。实验仪器选用英诺华D280全自动化分析仪,试剂选用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并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50名老年人血糖检验正常者(<6.00mmol/L)252名(72.00%),血脂水平正常者为267名(76.29%)。95%的老年人TG水平为0.4~3.6mmol/L,TC水平为3.6~8.44mmol/L,GLU水平为4.1~8.4mmol/L。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血糖血脂检验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内各项组织、器官、细胞结构等呈现老化和退化的趋势,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也在不断下降,这是老年人患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65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也会影响机体内糖类及脂类代谢物,造成糖类及脂类代谢物的紊乱,以血清GLU、TC及TG水平的变化为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是反映机体内糖类及脂类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如果这几种疾病出现叠加就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机体内细胞离子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形成胰岛素抵抗现象,因此造成血糖、血脂代谢机制紊乱,与此同时还会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通透性,引起钙离子无法正常流失,相反呈现不断内流状态,钙离子的沉淀将降低外周血管的流通性,形成较大的阻力,促进老年人血压的升高[1]。因此,分析老年人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

本研究对350名健康体检老人血液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GLU、TC、T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虽然TG水平在70~75岁之间存在下降趋势,但仍随年龄的增长保持较高的水平。尤其80岁以上老年人总胆固醇TC显著增高,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GLU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多数已经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往期相关报道相一致。徐丹[2]的报道显示,沈阳市大东区某社区常住老年人口159名,其中81名(51.94%)发生高血压病、75名(41.71%)发生高血脂症、51名(29.13%)发生糖尿病,(18.93%)46名出现三项指标异常的情况,均明显高于普通正常组(P<0.01)这表明该社区老年人存在显著的血糖血脂异常现象,需要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定期体检活动。尹玲[3]等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GLU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与性别无相关性;男性老年人TG、TC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未出现严重增长,而女性老年人TG、TC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5),这表明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体检者应对应合理的参考值区间,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以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为反映指标,其中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浆中脂质水平的增高,例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水平的显著增高,出现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现象,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联系[4]。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出现缓慢升高症状。老年人高脂血症、高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必然的联系,都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脂血糖水平均处于较高状态,已经出现血脂血糖紊乱现象,成为威胁本地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制定相应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乡镇卫生院应积极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讲座,定期提供免费的血糖血脂检测活动,主动参与老年人疾病的防治工作中,教育指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倡老年人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审议素质,倡导老年人一年至少做一次健康体检,以此更好的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指标异常情况较为显著,血糖血脂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增加,应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工作,宣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指标检验结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50名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资料,统计分析其血糖、血脂指标。结果 350名老年人血糖检验正常者(<6.00mmol/L)252名(72.00%),血脂水平正常者为267名(76.29%)。老年人血糖血脂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结论 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指标异常情况较为显著,血糖血脂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增加,应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工作,宣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关键词: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检验

参考文献

[1]阮晓平.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家庭心理医生,2015,12(20):365-365.

[2]徐丹.社区老年群体血压、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现况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0(6):71.

[3]尹玲,张静,赵宪文.中老年人血糖、血脂和胆固醇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9):95-96.

血脂异常为何如此害人 篇9

血脂异常症的发生与生活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脂肪饮食、肥胖、年龄增长脂糖代谢能力下降、雌激素缺乏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刺激及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

血脂异常症发生后,血液中过多的脂肪会悄无声息地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若内脏组织有过多的脂质沉积,可使内脏的体积增大,影响其功能,如脂肪肝。若皮下组织堆积过多脂质可形成黄色瘤。而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血脂异常症发生后,血中脂质形成脂肪斑或纤维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管壁硬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与血管方面疾病有关的并发症——心血管方面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血管方面的脑梗死和脑溢血;还可形成高血压、糖尿病、眼底视网膜血管病、肾病和上、下肢坏疽,使病人致残、甚至致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人们称血脂异常症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的“罪魁祸首”。

血脂异常症的治疗可分为:(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减肥纠正血脂紊乱;加强体育锻炼。(2)饮食治疗。控制纯糖食物的摄入,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3)调脂药物治疗。若是高甘油三脂症,可服用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苯札贝特;若是高胆固醇血症,可用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同时注意应用烟酸以减慢体内脂肪的分解。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失眠、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4)弱激光治疗。一刻通心脑血管病三高激光治疗仪利用650纳米弱激光对桡动脉和内关穴双靶点照射,通过光化学效应和光动力作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光敏因子-血红卟啉选择性地吸收650纳米弱激光,激活血中的脂肪酶,裂解红细胞表面的脂肪链,使脂肪层得到溶解,血中脂肪及胆固醇下降;红细胞表面的负电性增强,细胞间的聚集性减弱,血液黏稠度降低,红细胞的运动性、变形性、携氧性均有大幅提高,增强血液向重要器官(心、脑、肾)的灌流,既保证供氧及营养,又及时清除血中垃圾(代谢产物),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下) 篇10

冠心病与脑梗死是两种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虽然某些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清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即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句话说得好:“血脂降了, 血管通了”。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血胆固醇水平降低1%, 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可降低2%。

1998年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和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推荐使用的降脂药物最重要的是他汀类调脂药。人体内的胆固醇70%以上是由自身合成的, 他汀药物可以有效阻碍胆固醇体内合成, 继而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及一级预防有肯定疗效, 其作用明确优于其他各类降脂药物。

20世纪90年代, 医学模式已从局部经验科学转为循证医学。1994年北欧4S试验对调脂治疗得出重要结论:该试验观察4444例, 每日口服辛伐他汀20mg, 随访4年以上, 发现服药组与安慰剂对照结果总胆固醇下降25%, LDL-C下降35%, 三酰甘油下降10%, HDL-C升高8%, 而总死亡率下降30%, 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2%, 对血管再通的要求 (即需要支架或搭桥的病人数) 减少37%, 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 (P<0.001) 。以后又有多个用他汀类药物所作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如CARE、LIPID等) 均有力地证明这个结论。他汀类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预防作用是一划时代发现, 不亚于当年发现青霉素对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他汀革命”。

但由于种种原因, 特别是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他汀革命”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远远不足, 降脂治疗尚未引起临床医生 (包括心脏专科医师) 高度重视。有调查显示, 冠心病住院期间使他汀类调脂药多数不到位, 即便是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亦不足20%, 我国调脂治疗的现状比高血压防治中的“三高”现象还令人担忧。临床心内科实践常发生这种情况:某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各种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正规疗法的β阻滞药、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仍不能避免其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另外, 不少患者认为经过冠脉搭桥或支架术后就等于有了“保险箱”, 以致放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致使患者短期又出现冠脉再狭窄现象。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较复杂, 但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未用或未充分使用他汀类调脂药。

2000年对12个大城市25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2136例高胆固醇血症的调查显示, 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 6.5%,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2007年对北京市城区超过万人的基线调查显示, 居民对血脂异常的了解非常低, 知晓率28.3%, 治疗率23.8%, 达标率低于10%。看来“他汀革命”还任重道远。

导致人群中血脂控制率过低的原因, 除了人们对“他汀革命”认识不足外, 还有人们 (也包括医生) 对他汀药物的副作用进行了不正确的解读。这里就不能不提到“拜斯亭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拜斯亭 (西立伐他汀) 是德国拜耳公司1997年上市的他汀类调脂药。推入市场后,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收到31例因服用拜斯亭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死亡的报告, 其中12例联合应用了贝特类降脂药吉非罗齐, 全球共有52例类似死亡病例, 引起了医学界高度关注。2001年8月8日, 拜耳公司声明, 在全球范围内暂停销售拜斯亭。这就是所谓的“拜斯亭事件”。

“拜斯亭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至少有如下启示: (1) 他汀虽好, 使用宜慎, 应监测肝功能和肌酶系统; (2) 应尽量避免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脂药物 (特别是吉非罗齐) 联合应用, 尤其是大剂量联合应用; (3) 对某些严重的混合性高脂血症必须合用时应减少各自剂量, 密切监视肝、肾功能和肌酶系统, 并且两种药分别在早、晚间服用; (4) 他汀类调脂药对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功不可没, 不能因为“拜斯亭事件”就否定他汀类防治冠心病的功效, 关键要注意剂量和监测不良反应。

在此应明确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时出现肝功能及肌酶系统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1) 当血清肝酶 (ALT或AST) 增高到正常上限的3倍, 或血清肌酶 (CK) 水平升高到正常上限5倍时, 应密切观察, 一周后复查, 如继续升高应及时将药物减量或停药。

(2) 当血清肝酶 (ALT或AST) 增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 或血清肌酶 (CK) 水平升高到正常上限10倍以上时, 应立即停药。

(3) 对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必须随诊, 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检测值恢复正常。

七、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治疗的原则首先要区别患者是属于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然后进行血脂水平和危险因素的评估, 最后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来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不管是否给予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永远是治疗的基础。非药物治疗新的概念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TLC) 。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治疗、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戒烟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治疗。虽然非药物治疗对胆固醇下降的作用是有限的, 但饮食治疗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步骤, 是基础的防治措施, 而且必须贯穿始终。血脂异常者除少数是纯粹的家族遗传因素外, 大多数都与不合理的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吸烟等不良因素有直接关系。改变这些不良行为,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异常的血脂, 尤其是血脂异常程度较轻时。另外, 非药物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 它除了调整血脂水平外, 还有利于降低血压, 减轻体重、改善胰岛功能, 直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诸多益处。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适的体重, 降低过高的血脂。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卡量, 减少脂肪、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适当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 减少饮酒、不喝烈性酒, 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鼓励多吃豆类及五谷杂粮, 增加优质蛋白和食物纤维等。

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只进行饮食治疗是不够的, 还必须增加体力活动, 控制体重。2005年媒体有一篇报道, 标题很醒目——《北京人吃油超标两倍多》, 报道提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中国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万, 肥胖人数还将继续上升, 而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第四次全国营养状况调查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平均超重率为22.8%, 大城市高达30.0%;平均肥胖率为7.1%, 大城市高达12.3%;超重率及肥胖率这两项指标比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分别上升了39%和97%。不容忽视的是, 儿童肥胖率已达8.1%。另有一组报道显示, 无论是北京或广州, 无论是工人或农民、无论是男性或女性, 血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均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 而HDL-C则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降低。

如何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最重要的方法是控制膳食总热量, 脂肪每克可产生9千卡热量, 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只产生4千卡热量, 酒精每克也可产生7千卡热量, 最好使脂肪产生的热量少于总热量的20%。具体来说, 就是少吃肥肉、少吃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品和奶油食品, 适当控制主食量。

上一篇:工具书不是工具书下一篇:利益诉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