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血糖

2024-10-16

反复低血糖(精选3篇)

反复低血糖 篇1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常见诱因为饱餐、休克、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脱水、出血等。低血糖诱发者较少见高龄患者未见报道。本院收治一例92岁女性低血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患者,92岁,女性,因“反复发作意识不清2天,伴胸闷3h”于2011年8月30日入我院内分泌科,患者入院前几天食欲较差,入院前二天开始出现心慌,大汗,随后出现精神异常,意识不清,发作时在当地卫生院查血糖2.5mmol/L,予以静注葡萄糖后患者神志转清,行为正常,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3h前再次出现上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给予葡萄糖静推后心慌,出汗缓解,神志转清,但出现轻度胸闷,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低血糖昏迷收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诊治,具体不详,无糖尿病史,否认癫痫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64/109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急查心电图示V1~V5ST段抬高达0.2mV~0.3mV,TNI 2.6ng/mL,考虑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入我科,转入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降压:缬沙坦;调脂:辛伐他汀;降低心肌耗氧量:美托经尔(倍他乐克)及时对症支持治疗。2h时后患者再次出现心慌,出汗,急查血糖2.6mmol/L,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推,并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检测血糖尚可,监测血糖较平稳3d后患者食欲好转,血糖回升,停止输注葡萄糖无低血糖发作。复查心电图胸前导联出现ST段回落,T波倒置,TNI逐渐下降,甲状腺功能正常,肾上腺皮质醇正常,上腹部CT无明显异常,住院7d后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2 讨论

患者为92岁老年患者,多次出现心慌、全身大汗,行为异常,意识不清,查血糖明显低于正常,可诊断低血糖昏迷。患者第二次出现低血糖昏迷经治疗好转后出现胸闷,入院后急查心电图有ST段抬高,肌钙蛋白升高,且有动态改变,可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发生与低血糖有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有固定狭窄,血流减少,当低血糖发作时出现心肌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心肌坏死,低血糖发作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引起出汗,血管收缩,从而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冠脉斑块破裂也是出现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1]。本患者经查无明显引起低血糖的器质性疾病,饮食改善后未再出现低血糖,考虑与患者年纪大,血糖调节功能差有关。

参考文献

[1]OGara PT,Kushner FG,Ascheim DD,et al.2013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13,61(4):e78-140.

反复低血糖 篇2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5年,左足趾溃烂2个月”,于2015年10月7日入住我科。既往有脑梗死病史4年余,高血压病病史7个月。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15年,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本脲”等降糖治疗,8个月前曾因左足大拇趾溃烂入住我科,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足伴感染,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予控制血糖、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局部换药等治疗后好转,溃烂渐愈合。入院前2个月出现左足第四趾外侧破溃、红肿、疼痛,创面渐扩大,有少量分泌物,无畏寒发热,自行处理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再次来我院,门诊拟“糖尿病,糖尿病足伴感染”收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3次/min,呼吸频率1 9次/m in,血压1 8 5/7 8 mm H g,意识清楚,自主体位,慢性病容,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等未触及,左足第四趾外侧可见一大小约0.5cm×0.5cm的破溃,较深,伴少许分泌物,左足背红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入院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足伴感染,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诊治经过:入院后予格列美脲片+甘精胰岛素降糖,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川芎嗪改善微循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甲钴胺营养神经,缬沙坦胶囊降血压,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

10日15日,根据分泌物培养调整抗生素为苯唑西林钠。10月20日晚开始出现低血糖(3.7mmol/L)症状,减少格列美脲及甘精胰岛素剂量,但次日仍有低血糖,暂停全部降糖药物,多次予50%葡萄糖口服及静脉推注,低血糖仍反复发生,最低2.5mmol/L,后予糖水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追问患者,10月19日患者因腰痛自行服用芬必得,1~2粒,每日1次,医生考虑反复低血糖可能与此有关,嘱其停服。后血糖逐渐升高,未再出现低血糖现象,逐步恢复原降糖药及胰岛素的使用。

2讨论

芬必得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布洛芬的缓释制剂,可用于缓解关节痛、牙痛、头痛等各种轻中度疼痛。国内曾有报道1例使用格列本脲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在服用布洛芬后出现低血糖昏迷。布洛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干扰致痛因子对传入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兴奋而达到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但该药可置换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位点,使磺脲类药游离增加,增加了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促使低血糖的发生。布洛芬与格列本脲合用亦可发生竞争排泄,使格列本脲排出量减少,增加降糖疗效。

总之,布洛芬与磺脲类降糖药联用存在低血糖风险。芬必得的说明书中就明确指出,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故笔者认为,对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处方布洛芬,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我科该例患者由于处于住院期间,每日规律监测血糖,故低血糖发现较为及时,未导致低血糖昏迷。但其原本就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保守治疗的左足创口在反复低血糖后出现坏疽,只能考虑截肢。如果是非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的风险极大,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倪鸿昌.非降糖药引起的53例低血糖症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3):173.

反复低血糖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240份。其中, 男性患者112例, 女性患者128例。年龄2~6岁, 平均年龄 (3.9±1.3) 岁。检测血铅、血锌水平, 观察患者血铅、血锌正常前后儿童呼吸道感染次数。同时观察血铅、血锌正常儿童呼吸道感染次数。

1.2 试验方法

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2mL。取其中1mL用来分离血清, 1mL加入肝素抗凝后冷藏保存, 用以备用。并于第2日通过原子吸收法检测目标元素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收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6.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当P<0.05时认为组间存在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研究发现,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血中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健康儿童, 特别是锌元素含量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血铅检测发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的血铅增高, 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高于正常儿童, 2组患者在血锌与血铅含量方面及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具体信息, 详见表1。

3 讨论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该病发病原因复杂, 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应与免疫能力紊乱或缺陷、儿童呼吸道所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患者患有不同类型疾病导致血中微量元素缺失, 或与某些环境因素有关[1]。近年来,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中多数患者血中锌等微量元素及铅等的含量与常人相比存在差异。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常人, 而血铅含量则偏高。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组患者的血锌含量明显低于非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组, 而血铅含量则偏高。

研究发现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40多种酶的合成, 且与200多种酶的活性存在一定关联[2]。人体中锌的含量一旦下降, 体内相关酶的含量及活性也会随之降低, 可通过影响核酸、蛋白质、糖类及脂肪的代谢, 从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另有部分研究发现, 体内锌的缺失同样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器官如胸腺、脾脏及淋巴结等的萎缩, 导致T细胞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机体免疫活性受损, 从而导致机体对外界病毒及细菌的抵抗力减弱, 最终导致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讲, 患儿在体内缺锌时, 口腔黏膜角化和增生不全[3], 严重影响患儿的饮食营养, 易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

另外, 本组研究还发现,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与患儿体内血铅水平有关, 大部分患儿体内血铅含量明显高于非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与一般微量元素相比, 铅与人体细胞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一旦环境中铅含量过高, 进入机体, 导致机体内血铅含量增高, 人体中与细胞结合的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就会明显减少。加之血铅含量的增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肾小管对锌、钙等元素的重吸收, 导致钙锌等随尿液排出体外, 影响体内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微量元素所参与的机体相应代谢水平也会相应的受到抑制。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最终导致患儿的免疫能力降低, 抗病能力减弱。因此, 血铅含量的增高也是导致机体出现代谢病的一种常见原因。

综上所述,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一种常见诱发原因是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 其最常见的为血锌水平的降低及血铅水平的升高。另外铅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一旦进入体内较多, 不仅会导致患儿血铅含量升高, 直接对患儿造成损伤, 也可影响体内其他元素的水平最终导致患儿机体代谢紊乱, 免疫力下降反复形成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张淑敏, 庞淑兰, 庞保东, 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血铅的关系探讨[J].临床荟萃, 2007, 22 (19) :1401~1402.

[2]周新, 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45.

上一篇:课堂朗读下一篇:战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