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喘息性疾病

2024-09-20

反复喘息性疾病(共7篇)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1

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1], 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反复性的咳嗽、喘息、肺不张等情况[2], 常发生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其诱导因素较多, 病因较为复杂, 可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并且此类疾病具有较高低的特异性, 在诊断时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对此, 该院整群选取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5例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 探究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诊断及资治疗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5例小儿反复咳嗽、喘息及肺不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了常规体格体征检查, 并经X线片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 均显现出一定的诊断困难, 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145例患儿中, 男性患者75例, 女性患者70例;患者年龄4个月~12岁, 平均年龄 (5.6±1.0) 岁, 其中, 年龄<1岁的有20例, 年龄阶段为1~3岁的有40例, 年龄阶段为4~6岁的有65例, 年龄阶段为7~12岁的有20例。

1.2 方法

在检查前, 所有患儿均禁食、禁水4~6 h, 在检查时, 对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 气道吸入药物为七氟烷, 静脉麻醉使用的是丙泊酚, 年龄<8岁的患儿使用剂量在2.5 mg/kg以下;年龄>8岁的患儿使用剂量则为2.5 mg/kg;滴注速度为4 mg/s) , 麻醉过程中有部分使用1%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布地奈德等药物气道给药。该检测选用的器材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电子支气管镜, 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体重等基础指标进行选择, 主要包括4.0 mm外径与2.0 mm内径的BF-P260, 2.8 mm外径与1.2 mm内径的BF-XP260F。检测方法:取患者仰卧位, 将支气管镜经患儿口腔插入, 对患者的声门、气道、隆突、各叶支气管等部位进行观察, 分析患者的病因构成。随后, 对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灌洗液为9 g/L的盐水。依据患儿的体重给予不同的灌洗液剂量, 对于低于20 kg的患儿, 给予1 m L/kg的灌洗量, 并重复灌洗2次;对于超过20 kg的患儿, 给予20 m L的灌洗量, 重复灌洗3次。灌洗时需采取负压抽吸, 之后将灌洗液送检。

1.3 观察指标

运用电子支气管镜来进行详细的检查: (1) 观察145例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表现, 并判断其检测结果。 (2) 观察患儿在行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后出现的鼻出血、刺激性咳嗽、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5例患儿经过诊断后, 大部分为支气管内膜炎, 其他有支气管软化、支气管狭窄、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气道畸形、支气管异物等情况, 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了主要影响我国少年儿童呼吸道健康的疾病之一[4]。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 力求找到更多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于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的诊断, 需要不断提高诊断的技术来减少误诊的情况。在该实验探究中, 该研究选取了该院145例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 探究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检查结果显示, 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结构为支气管内膜炎, 发生率达到了51.7%, 另外, 还有支气管狭窄25例, 占17.2%;支气管软化20例, 占13.8%;支气管异物10例, 占6.9;支气管扩张6例, 占4.1%;气道畸形5例, 占3.4%;支气管内膜结核4例, 占2.8%。导致小儿出现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的原因较多, 都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治小儿反复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检查的过程中, 能够准确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等的情况, 并且操作简便、安全, 检测的效果准确可靠。并且, 电子支气管镜质地柔软, 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有的患儿由于自身较为敏感或麻醉的效果不佳, 可能会导致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加强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和退热处理等, 可缓解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表明, 支气管镜不但能发现气管内病变部位, 同时也可获得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 经支气管镜下灌洗、抽吸或套取分泌物, 可以解除异物, 开放气道, 促使肺复张, 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对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检查, 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病因, 从而保障治疗方案的准确有效, 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5例小儿因病因不明或疗效不佳的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应用电子支气管镜的检测, 观察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 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析患者的病因构成, 给予相关治疗以及观察其疗效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5例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的检查发现, 支气管内膜炎的患者有75例;支气管狭窄的患者有25例;支气管软化的患者有20例;支气管异物的患者有10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6例, 气道畸形5例, 支气管内膜结核4例。结论 对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检查, 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病因, 从而保障治疗方案的准确有效, 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术,小儿反复咳嗽喘息性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方识进.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J].安徽医学, 2014 (7) :916-918, 919.

[2]赵晓明.不同年龄反复咳嗽、喘息患儿过敏原分布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6) :533-535.

[3]陈璐, 孟燕妮, 黄建宝, 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幼儿气道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9) :61-63.

[4]强惠婷, 蒋玮, 陈素兰, 等.30例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肺泡灌洗配合与麻醉恢复期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616-1618.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94例, 男54例, 女40例;年龄10个月~3岁, 其中<1岁者10例, 1~2岁者62例, 2~3岁者22例。治疗前每年发病3~5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A组32例;治疗B组34例;对照组28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病程等情况相似,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未作任何预防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 4 mg/次, 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 加服玉屏风颗粒冲服, 15 g/袋, <1岁患儿5 g/次, 1~3岁患儿7.5 g/次, >3岁患儿10 g/次, 2次/d, 连续服用12周。

1.3 疗效评价

3组患儿治疗后均随访1年, 观察发病次数、病程、病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病情易控制, 病程明显缩短, 治疗后1年内发病次数减少3/4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病情较易控制, 病程较治疗前缩短, 治疗后1年内发病次数减少1/2;无效:患儿患病次数、病情、病程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两组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A组、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97.06%,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且治疗B组显著高于治疗A组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治疗A组比较, P<0.05。

2.2 3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A组、治疗B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1) , 治疗B组较治疗A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P<0.01)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治疗A组比较, P<0.01。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28例患者中, 治疗期间有9例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治疗A组与治疗B组患者中分别有4例发生恶心、咳嗽、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症状, 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 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发生于婴幼儿中的反复喘息虽然绝大多数不属于持续喘息, 但如不及时治疗, 日后可能发展成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3]。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讲, 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是由病毒感染诱发所致, 感染可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 导致炎性反应的发生, 并刺激机体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和呼吸道高反应性, 呼吸道高反应性可在感染恢复后持续相当长的时间[4,5]。近年来, 关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但目前尚缺乏预防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可靠手段。

白三烯是导致哮喘和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之一。有研究报道, 在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及其他病因导致喘息患者的血清及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6]。而白三烯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 LT1) 是导致喘息发作的主要成分, 如果能够有效阻断cys LT1的作用, 即能有效控制喘息的发作[7]。孟鲁司特钠是一种口服有效的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体, 能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 并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 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和非细胞性炎症物质, 抑制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8], 临床研究表明, 孟鲁司特钠能有效缓解喘息症状,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3味中药配伍, 具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效[9]。西医认为, 玉屏风颗粒具有调节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 能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并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同时提高血清淋巴细胞TH1TH2比值和抑制TH2细胞的过度表达, 抑制Ig E炎性细胞的生成和趋化, 抑制气道炎症,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10]。

本研究结果提示, 孟鲁司特钠与玉屏风颗粒联用有助于消除气道高反应性, 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增强机体抗气道变应性炎症, 且不良反应轻微, 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洪建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实用变态反应学共识报告[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 (16) :1297-1300.

[2]鲍一笑, 张廷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159.

[3]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9.

[4]顾珺, 沈朝斌, 陆磊, 等.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的Th1/Th2影响[J].中成药材, 2006, 28 (8) :1163-1166.

[5]漆晓东, 潘治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0, 6 (1) :31-32.

[6]黄维建.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 :247-248.

[7]Sacre Hazouri JA.Leukotrien ant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rhinitis and comorbidities[J].Rev Alerg Mex, 2008, 55 (4) :164-175.

[8]Peters-Golden M.Expanding roles for leukotrienes in airway infla-mmation[J].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8, 8 (4) :367-373.

[9]钱旭胜.孟鲁司特钠佐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31 (21) :3420-3421.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治要点 篇3

上述三种疾病的病变都发生在呼吸道, 呼吸道大体上可分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等共24级。婴儿出生时除了没有平滑肌的毛细支气管外, 其他气道的平滑肌发育都不完善, 一直生长发育到一岁半, 气道平滑肌的发育才趋于完善, 这是早在半个世纪前经病理学家用组织切片证明了的。

毛细支气管炎的的病变主要位于小气道尤其是毛细支气管。其病理组织学显示:小气道和毛细支气管管壁水肿增厚, 上皮细胞脱落, 分泌物和脱落上皮堵塞管腔, 管壁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位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其病理组织学显示:病毒性炎症或细菌性炎症的改变, 而非单纯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变, 偶可见气道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哮喘的病变主要位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其病理组织学显示:气道除了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以外, 缺少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炎症 (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的哮喘例外) , 都有气道平滑肌痉挛和气道重塑等。

此外, 近30年来人们共发现了30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以及几十种黏附分子等与儿科喘息性疾病有关系。大多数结论认为, 这些儿科喘息性疾病与特应性体质有关, 似乎说明只要是喘息性疾病, 都应该归类于哮喘之列, 感染只是诱发因素。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在特应性体质的基础上, 患儿既可以患毛细支气管炎, 也可以患喘息性支气管炎, 更可以患支气管哮喘。但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儿童, 日后患支气管哮喘的机会会更多。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 (15%~50%) 、偏肺病毒 (1.5%~25%) 和波卡病毒 (1.5%~18.3%) 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分为A型 (约占13.2%) 、B型 (约占60.4%) 和A+B型混合感染 (约占2 0.7%) 。其年龄分布主要在婴幼儿时期尤其是婴儿期。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点头呼吸, 肺部的哮鸣音很不单纯, 常夹带有痰鸣音,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无法使这种哮鸣音减弱或消失。从发病到痊愈, 中间会出现喘息极期 (最严重的时期) , 绝不会出现喘息突发突止的情况。X线胸片显示肺气肿。

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为12月~3月下旬, 一旦气温回升, 病例骤然减少;而南方地区4~7月为流行高峰期, 其流行强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诊断: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依靠流行季节、患儿年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判断。病毒特异性Ig M抗体阳性或/和双份血清Ig G大于4倍升高或下降常常只能做追溯诊断。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多属经验性用药, 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病毒唑) 局部治疗。目前病毒唑有利巴韦林气雾剂和喷雾剂两种。气雾剂用于喷鼻或口吸, 第1天第1小时每15分钟喷1次, 2~3喷/次, 第2小时后每小时喷1次, 2~3喷/次, 第2天每天喷4次, 2~3喷/次, 或遵医嘱。喷雾剂每次鼻腔各1喷、口腔1~2喷, 每3~4小时喷1次, 初期可增加次数或遵医嘱。严重病例必要时可静脉滴注病毒唑, 10mg/kg, 分2次静脉滴注。病毒唑局部应用无致畸致癌作用, 全身应用可致畸致癌。免疫球蛋白 (IV IG) 1 g/k g静脉滴注, 可中和病毒。X线胸片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抗菌药物。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喘息尤其在喘息的极期, 贵在吸氧、翻身、拍背、吸痰, 保证呼吸道通畅, 这是保证患儿渡过难关的绝对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近年来, 不问青红皂白地吸入β2受体激动药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用于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显然是不恰当的。本来患儿心率就快, 在β2受体激动药的使用过程中非但没能扩张支气管, 反而增加了心率, 使医生误以为患儿发生了心衰。其实, 只要处理恰当, 合并心衰者并不多见。

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亦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或痉挛性支气管炎, 是一种临床上有喘息症状, 而病理组织学证明为支气管炎症的疾病。患儿可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 也可以没有, 前者日后可能成为哮喘, 后者可能不再发作喘息。病理组织学改变是本病的组织学基础;气道脱落细胞学或气管镜组织学检查, 显示出病毒性炎症或细菌性炎症的改变, 而非单纯变态反应性炎症改变。部分临床学家们曾试图取消这一疾病, 至今仍无最终结论, 随着病理组织学研究的深入, 不同的意见将会继续存在。

本病无季节性或地域性,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尤其3岁以下儿童, 先有上感症状, 中度发热, 随后出现喘息, 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时间延长, 小婴儿可不明显, 但有三凹征和鼻翼煽动, 肺部有哮鸣音或中等水泡音, 双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诊断:本病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过敏史、胸片、白细胞总数、中细粒细胞分类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与否等综合分析, 加上医生的经验与悟性。

治疗:先根据血象和C反应蛋白结果, 分别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或使用病毒唑 (针对RNA病毒) 或更昔洛韦 (针对DNA病毒) 控制病毒感染。抗生素宜选用青霉素类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症治疗除祛痰止咳外, 可选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借助储雾罐雾化吸入, 每日2~4次, 也可静脉滴注氨茶碱类药物 (务必注意药物用量、滴注时间、毒副作用的防范) , 同样需要吸氧、翻身、拍背、吸痰, 保证呼吸道通畅。

儿童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 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 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 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或加剧, 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因素, 如过敏体质和过敏家族史;Th1/Th2免疫平衡失调;环境因素, 过敏 (变应) 原的存在, 如尘螨、蟑螂、花粉、皮毛、真菌等;运动 (运动性哮喘与遗传有关) ;精神因素, 如紧张、劳累、恐惧、暗示、失望等;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有关。

诊断: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做以下任何一种试验, 即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药 (如沙丁胺醇) 后15分钟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增加≥12%;或使用支气管舒张药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 FEV1增加≥1 2%;或最大呼气流量 (PEF) 日内变异率 (连续监测1~2周) ≥20%;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加一项试验阳性即可以诊断为哮喘。

治疗:目标和原则是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 有效控制哮喘症状;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维持正常生活或所需肺功能水平;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这里介绍一个治疗实践中的16字口诀供同道参考, 即“两吸、吃注、一减、一免、阶梯治疗、可以调节”。

(1) 吸入激素类药物:≤3岁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普米克) , >3岁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辅舒酮) , ≥5岁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 (普米克都保) , 使用时间直至不发哮喘2~3年。

(2) 吸入β2受体激动药: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喘乐宁) , 使用时间≤3个月, 如有再发重新启用。具有激素类药物和β2受体激动药两药者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信必可) 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舒利迭) , 用于≥5岁儿童。

(3) 口服β2受体增量药:酮替芬0.5~1mg, 每日1次。

(4) 注射免疫调节药, 即斯奇康 (调节Th1/Th2平衡) , 每周3次, 最长3个月。

(5) 减敏治疗:减敏治疗的方法很多, 一定要按标准进行。

(6) 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主要靠医生讲解与宣传。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80例,均为住院确诊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有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哮喘3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3]。

1.2方法对照组予抗炎、平喘、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0,规格:5 mg/片,批号:46150504 46151203 46160502),6~14岁,5 mg/次,1次/d;1~5岁,4 mg/次,1次/d。每晚口服,疗程3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喘息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记录随访3个月喘息复发情况。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喘息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过敏、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运动、吸入冷空气等,任何因素引起的气道壁水肿,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塞、痉挛、狭窄,都会出现喘鸣音,引起喘息发作。研究证实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均存在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及Th1[分泌γ-干扰素(IFN-γ)减少]/Th2[白细胞介素-4(IL-4)增高]失衡,产生Ig E和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产生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4]。各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炎症反应系统,加重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过程,引起喘息反复发作[5]。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5-脂氧合酶途径代谢产生的一组炎性介质,主要包括LTB4和半胱氨酰白三烯(LTC4、LTD4、LTE4),均参与了喘息发作的过程。半胱氨酰白三烯由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释放。1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1)受体分布于人体的气道(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气道巨噬细胞)和其他的前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某些骨髓干细胞)。半胱氨酰白三烯与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的气道反应: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向肺内迁移聚集,增加中性粒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脱颗粒和释放溶酶体酶;促进粘液分泌及黏膜水肿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强烈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它对人体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较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强1000倍);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导致血管源性支气管痉挛及诱导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厚,气道重塑。

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非激素类抗炎药,对Cys LT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抑制LTC4、LTD4和LTE4与Cys LT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而无任何受体激动活性。能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的气道反应,从而改善气道炎症,扩张气道,控制喘息症状。孟鲁司特可预防和减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有抗炎作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抑制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对病毒诱发性喘息及间歇性或持续性喘息部分有效,可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的反复喘息及其急性加重频率,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后续治疗需求;对不能或不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使用ICS后副作用大,合并有或伴过敏性鼻炎的、皮肤过敏、结膜炎的轻度持续性哮喘,可单独应用;可单独或与ICS联合应用于不同严重程度哮喘的治疗,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其作用互补,效果叠加,提高ICS疗效[6]。因此,尽管应用激素能控制哮喘炎症的很多环节,但不能改变Cys LT1诱发炎症通路,部分哮喘应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应用其有效;还具有气道保护作用[7]。白三烯调节剂是除吸入激素外,惟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期控制药。其抗炎作用不如激素强,但其不含激素、可以口服、使用方便、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几乎被完全代谢,其代谢物几乎全部经由胆汁排泄,副作用小。

本文通过对两组治疗结果分析表明:治疗组咳喘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快,住院时间短,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喘息性疾病能促使患儿喘息减轻、促进肺部哮鸣音消失、缩短疗程、减少喘息复发,且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传合,洪建国,尚云晓,等.中国16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20年对比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8):596-600.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168-170.

[3]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9-277.

[4]高萌,吴福玲.毛细支气管炎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2):135-137.

[5]宋晓慧,宋文秀.气道平滑肌细胞与哮喘气道重塑.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2):156-158.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0.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5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毒血清学,临床研究

近年来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疾病的治疗延误以及病情的反复发作最终可能形成顽固性哮喘, 严重影响到婴幼儿的生活及生命质量[1]。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病毒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因, 本院为了研究佛冈县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血清学, 选取本院部分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病毒血清研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儿科的30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喘息组) , 男124例, 女176例, 年龄2个月~4岁, 平均年龄 (11.36±5.29) 个月。其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91例, 喘息性气管炎34例, 婴幼儿哮喘75例。再选取同期本院的非喘息婴幼儿300例作为对照研究喘息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非喘息组) , 男128例, 女172例, 平均年龄 (11.72±4.98) 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ELISA测定特异性Ig M抗体, RSV、Ad V、IFV及PIV的Ig M抗体检测试剂盒由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按照试剂盒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30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月份、不同年龄的病毒检测的阳性率, 喘息性疾病的患儿与非喘息婴幼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疾病及时间段的病毒检测情况

300例患儿中62例病毒检测呈阳性, 阳性率为20.7%。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的阳性检测率最高, 为25.1%;1岁以内的患儿52例检测呈阳性, 阳性率为22.4%, 明显高于1岁以上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在1~3月份相对多发喘息性疾病。见表1。

2.2 喘息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过敏史、生产方式及患儿爱哭闹可能是喘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见表2。

注:与1岁以内患儿比较, aP<0.05

注:两组除外父母过敏史、生产方式及患儿爱哭闹其他变量比较, P>0.05

3 讨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主要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婴幼儿哮喘, 一般多发于冬春两季,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急、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伴有特异性病史及家族史或者婴幼儿时期有反复咳喘病史的患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因此应重视婴幼儿时期的喘息性疾病的控制与临床治疗, 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例如遗传因素、支气管及肺部发育不良、营养不良以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其中相对常见的致病因素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接触过敏原[2,3]。

本院研究结果显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好发于1~3月份, 属于冬春季, 可能是温差较大, 空气湿度相对较高, 利于病毒的滋生和传播。1岁以内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可能与这个阶段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有关。目前多数认为RSV是主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国外的相关报道显示75%以上的RSV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可能会发展成反复的咳嗽和喘息[4]。本院的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SV属于相对较高的引起喘息性疾病的一种病因, 主要的机制可能是下呼吸道感染RSV后损伤上皮细胞, 吸入抗原通过气道壁的增加而增加致敏机会;RSV的特异性Ig E抗体可促进气道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收缩气道平滑肌并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炎症细胞会释放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的各种因子, 延长并加重气道的炎症;RSV还可诱发Th2优势, 导致哮喘的发作[5]。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过敏史、生产方式及患儿爱哭闹可能是喘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佛冈县地区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针对可控的危险因素尽量控制, 降低喘息病的发生率, 减少哮喘的发生, 提高该地区婴幼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诚, 樊映红, 苏培媛, 等.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血清学研究.四川医学, 2010, 31 (10) :1467-1469.

[2]钱前, 曾昭成, 王卫兵, 等.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山东医药, 2013, 53 (44) :47-49.

[3]李长振, 饶菁菁, 王蓉, 等.喘息性疾病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 (11) :834-837.

[4]王秀芳, 侯颖莹, 毕丹.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 13 (3) :199-201.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8 月-2015 年1 月收治喘息患儿300 例, 男172 例, 女138 例, 年龄1个月~12 岁, 平均2 岁1 个月, 其中224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喘息, 25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气促, 275 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咳嗽, 186 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194 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口唇发绀, 268 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 所有患儿肺部均闻及湿啰音。患儿均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1]。根据患儿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50 例和对照组150 例, 两组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病情况及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本研究排除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支气管异物、心脏疾病引起的喘息。

方法:材料: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 中药咳喘专用电极片。治疗组采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喘、止咳、抗感染。操作方法: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治疗前, 医师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让家属了解到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治疗方式, 并告知家属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消除家属的疑虑和恐惧, 让其能够配合治疗。医师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程调整治疗仪的参数, 年龄<2岁的患儿, 强度设定为1~3;年龄2~6岁的患儿, 强度设定为2~4;年龄>6 岁的患儿, 强度设定在4~6。年龄<2 岁的患儿温度设定为37 ℃;年龄2~6岁的患儿温度设定为38 ℃;年龄>6 岁的患儿温度设定为39 ℃。将药垫贴在穴位上, 将电极粘贴在相应位置, 进行固定, 固定完成后开始治疗。治疗结束后将贴片留在治疗部位3~4 h。1 次/d, 3~5 d 1 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 医师要对患儿的呼吸、喘息、哭闹、生命体征、面色进行监控, 并记录患儿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同时要对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进行监测。所有患儿的常规治疗方式均相同。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著:患儿治疗后5 d, 咳嗽、气促、喘息等临床表现消失, 查体未闻及啰音, 呼吸平稳;②有效:患儿治疗后5 d, 咳嗽、气促、喘息等临床表现有所缓解, 查体啰音减小;③无效:患儿治疗后5 d, 咳嗽、气促、喘息等表现无明显改善, 患儿肺部闻及中粗啰音, 病情或可出现进行性发展[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 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见表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 见表2。两组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

讨论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若治疗不及时, 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儿呼吸道表现, 以往传统的治疗以静脉及肌注为主, 由于病程长, 患儿难以配合, 经皮给药方法可使药物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酶的降解, 具有许多优势[3]。儿童身体尚未长成, 皮肤较为稚嫩, 吸收能力较好。药物经过皮肤吸收能够快速达到病灶, 且不会被胃肠道中的消化酶破坏, 也不会经肝脏出现首过效应, 大大提升了药物的利用率, 同时降低了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经皮肤给药是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认可, 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广泛[4]。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技术, 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或正在进入临床[5],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能够通过现代离子透析电化学、生物学、药剂学等方式起到治疗的作用, 并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还能够通过热疗、促进剂对皮肤进行预处理, 改善皮肤的通透性, 使治疗电流能够更平稳地通过皮肤, 皮肤经过预处理后大分子药物也能够平稳地通过生物孔道, 进一步提升药物利用率。治疗仪能够对皮肤相应穴位进行刺激, 扩张肺部毛细血管, 改善肺循环, 增强肺部功能活动, 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止咳平喘、宣肺的功效, 同时还能够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力[6]。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通过现代和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成果, 采用先进的透皮吸收周期性电离治疗, 增加皮肤通透性, 有利于药物渗透的目的[7]。但对于小儿来说, 喘息性疾病的疗程较长,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会影响患儿治疗, 家属也会在此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 影响治疗配合度。因此, 需要选择不良反应低的方式进行治疗,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药物, 大大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药物起效快、生物利用率高, 也进一步改善了患儿的治疗效果[8], 另外, 其操作方便, 患儿易于接受, 增强患儿抵抗力, 减少肺炎复发率, 避免了抗生素不良反应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9]。

综上所述,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能快速缓解喘息症状, 肺部啰音消失明显提前, 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和谐医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中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3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 对照组给予止咳平喘、化痰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组给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提前 (P<0.05) , 喘息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总有效率96.7%。结论:复合脉冲磁性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临床观察有效, 无痛苦, 安全、方便。

关键词: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卫平, 毛萌.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77-283.

[2]王治涛, 黄中兴, 岑明秋.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 2 (9) :831-832.

[3]孙联文, 郑家润.透皮给药[J].国处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 25 (4) :229.

[4]丁浩萍.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1) :967.

[5]朱军, 胡娉婷, 徐景.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 2010, 45 (1) :51-52.

[6]梅娟, 金爱平.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190.

[7]李朝阳.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肺炎46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 2 (10) :115.

[8]申文忠, 窦金明, 刘静, 等.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120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6, 46 (28) :82.

反复喘息性疾病 篇7

1 临床资料

将自2007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6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30例, 分组时临床表现方面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镇静、适量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雾剂治疗,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喘息患儿临床表现为喘憋、呼吸困难, 这时家长往往表现为焦虑和恐惧, 因此治疗前要耐心向家长讲述喘息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 解释清楚雾化吸入治疗的意义及治疗效果, 使家长情绪放松, 主动配合治疗。

2.2 雾化前护理

取得家长配合, 共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当小儿躁动、不愿意配合时, 通过在墙壁上贴卡通画、挂响铃、吊玩具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其配合。较小的婴幼儿进行雾化吸入前1h应禁止喂奶喂饭, 以免雾化中患儿哭闹, 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指导家长以及患儿用正确的吸入方法, 吸入时嘱患儿全身放松, 深呼吸, 呼吸频率不宜太快, 使吸入的气体量达最大, 气雾微粒易于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以达到局部治疗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有效的镇静止咳、吸痰。对痰液较黏稠、咳痰不畅、喘憋明显的患儿应多饮水。

2.3雾化治疗

2.3.1 调节所需雾量:

超声雾化吸入是应用高速气流通过吸入器, 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 由呼吸道吸入。小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 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 开始吸入时如雾量过大, 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 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3], 故应采用渐进调节雾量的吸入方法。先以小雾量吸入, 待气道适应后再加大雾量, 并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调节。单纯上呼吸道感染可调节较大雾量, 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的患儿一般不宜高流量雾化吸入, 应选择中低流量, 个别只能用小流量间断吸入。

2.3.2 采用合适的体位:

小儿横膈位置较高, 胸腔相对较小, 仰卧位胸廓活动度小, 肺活量低, 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状况, 所以宜采用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

2.3.3 雾化吸入:

(1) 遵医嘱每天2~3次空气压缩泵或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 用生理盐水3ml、普米克令舒 (布地奈德) 气雾剂 (1岁以下0.5ml、1~2岁0.75ml、2岁以上1ml) 加特布他林 (1岁以下0.25ml、1岁以上0.5ml) 面罩吸入20min。 (2) 吸入过程中空掌拍背、吸痰。 (3) 观察吸入后效果并随时记录。 (4) 空气压缩泵选意大利生产的MEDEL牌空气压缩机。吸入器选用北京生产气动吸入器, 吸入器为防交叉感染, 每人1个, 使用后用键子素250mg、蒸馏水1 000ml消毒液浸泡1h, 再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2.3.4 观察药物疗效:

由于近年来发现喘息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免疫性炎症。故提倡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以舒张气道及抗炎。在按医嘱使用各种药物时, 特别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时, 应严格掌握吸入的药量、时间及副反应。在使用镇静剂、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时, 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熟练掌握药物的计算方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 用药后要观察药物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2.4 护理指导

指导患儿家属, 要带患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避免受凉或过热;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 避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 以免交叉感染;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 增强机体免疫力。

目前临床上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国外学者提出从三方面治疗: (1) 病原学治疗 (抗感染药物) ; (2) 症状缓解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 ; (3) 抗炎治疗 (皮质激素) 。普米克令舒加特布他林雾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体征, 缩短其住院时间, 经济且疗效确切,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99.

[2]赵玉岐, 孙宝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新医学, 2006, 37 (8) :543-545.

上一篇:基层党支部怎么建下一篇:高层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