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样支气管炎

2024-09-16

喘息样支气管炎(精选11篇)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1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有类似哮喘的表现如呼气时间延长,听诊喘鸣音和粗湿啰音,大多与感染有关,少数可发展成哮喘。治疗除给予一般治疗、控制感染外,对症治疗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加速康复同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浓度≥3%)可促进正常人、哮喘患者及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功能,我科对我院住院治疗97例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给予应用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97例,均符合喘息样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既往无喘息病史,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年龄为6个月~2.5岁,其中男50例,女47例,入院后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支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注射液(配置方法10%氯化钠∶0.9%氯化钠=1∶3)2ml+沙丁胺醇雾化液0.35ml(葛兰素史克集团);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雾化液0.35ml(葛兰素史克集团)+0.9%氯化钠注射液2ml,均采用氧气驱动的空气压缩雾化泵雾化吸入(氧流量4~6L/min),雾化吸入2次/d,直至症状消失。

1.3 观察指标

雾化后详细记录所有患儿每天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出现的不良反应(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患儿有无支气管痉挛、呕吐等不良反应),评价各组疗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5d内咳嗽、喘息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有效:治疗5d,咳嗽明显减轻,喘息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5d,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无明显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3例患儿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阵发性咳嗽,无发绀,无支气管痉挛,未进行特殊处理,停止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后阵发性咳嗽自行缓解。

3 讨论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喘息样支气管炎在我国北方冬春季多发生,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近期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病例远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有学者认为喘息样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种疾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治疗目的为改善通气,控制喘息,包括一般治疗,控制感染,止喘、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传统的止喘治疗为首选静脉输入糖皮质激素,但其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大。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3]是目前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首选方法之一,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点在于药物以气雾形式经气道直接到达肺部病变部位,起效迅速,且雾化同时给予吸氧有利于改善呼吸肌供氧,纠正缺氧性肺血管痉挛,增加血气交换,减轻喘憋。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激活气道靶细胞C上的腺苷酸环化酶(CAMP),使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的同时激活蛋白激酶,从而促进肌蛋白轻链激酶磷酸化,抑制肌纤蛋白—肌球蛋白偶联,达到松弛气道平滑肌的目的[4],雾化后形成直径为2~4mm的气溶胶颗粒,可达下呼吸道,进入气道后有广泛的接触面积,且作用面积直接,迅速使气道产生强大的扩张作用,还可以促进黏膜纤毛摆动,增加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水肿,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介质的释放;自2002年来,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3%的高渗盐水单用或联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对于细支气管炎患儿有效,可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5,6,7],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后改变气道腔内局部渗透压,在气管、支气管内形成一高渗环境,使黏膜下水分向管腔内流动[8],起到一种渗透性脱水的作用,诱导痰液排出,有利于减轻气道水肿、黏液阻塞[9],另外高渗盐水通过促进纤毛运动或者诱发咳嗽来提高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高渗盐水能打开黏液胶体间的离子键,降低其黏度。高渗盐水提高了黏液层的离子浓度,进而通过负离子的屏蔽保护带来了构象变化,减轻了黏液间的相互排斥,使咳嗽—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更加有效[10],对患儿全身水电解质平衡影响小。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在理论上仍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Ralston等[11]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单纯给予3%氯化钠雾化吸入,68例患儿共接受377次治疗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为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共有3例患儿在接受3%氯化钠雾化吸入时出现阵发性咳嗽,可坚持完成雾化吸入,停止雾化吸入后患儿咳嗽缓解,无支气管痉挛不良反应,综上所述,3%的氯化钠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能较快缓解咳嗽、喘息症状,消除肺部体征,疗效较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操作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值得在基层医院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3%的氯化钠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确诊的年龄在6个月2.5岁喘息样支气管炎住院患儿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沙丁胺醇雾化液混合雾化吸入治疗,2次/d;治疗组给予3%氯化钠注射液、沙丁胺醇雾化混合吸入治疗,2次/d,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 3%氯化钠注射液、沙丁胺醇雾化液混合雾化吸入治疗,能较快的缓解临床症状,加快患儿康复。

关键词:喘息样支气管炎,3%氯化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2

哮喘性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其标在肺,基要在肾。就是说,看起来咳嗽是肺部疾病,但本质是肾虚 .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宣发,肾主纳气。病情急骤时,以宣肺清热、平喘、豁痰为治,病情缓解时以补肾、纳气、益精、养气为治。 预防哮喘性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食疗,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方1苏子粥:苏子30克(捣成泥)、陈皮10克(切碎)、粳米5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

方2海蛰芦根汤:海蛰100克、鲜芦根60克,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

方3、黄芪党参粥:黄芪4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半夏10克、白糖10克、粳米150克。黄芪、党参、半夏煎汁去渣代水,与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加入适量白糖,连服数月有补益脾肺之功。适用于稳定期肺脾气虚者。

方4、百合麦冬粥:鲜百合30克,麦门冬9克,粳米50克。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方5、人参胡桃汤:人参3克、胡桃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者。

方6、 蜜梨汁 取大梨1个(或小梨2个),蜂蜜30克。将梨洗净切薄片,放入锅内加水2~3杯,加入蜂蜜,以文火煮沸后5分钟,梨熟即可。分2次喝汤吃梨。本方有润肺凉心、清燥将火、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久咳不止的老慢支病人。

方7、冬虫夏草汤: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选用天然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福临门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可明显的改善。

方8、 白萝卜生姜汤 取白萝卜120克(洗净切片)、鲜生姜(洗净切片)60克、白糖20克。加水1200毫升,以文火煎萝卜、生姜15分钟后,倒出煎液加入白糖,分2次早晚饭前服。本方有温肺化痰、润肺生津、解表止咳之功。适用于肺寒咳嗽、多痰、虚弱的老慢支病人。

方9、 鲜藕梨汁 鲜藕、梨各250克。将藕洗净去节,梨洗净去核,分别捣烂,用干净纱布包实挤汁,每日喝3次,每次7~10毫升。本方具有清热止咳、凉血散瘀、止咳化痰、生津润燥之功效。适用于老慢支肺热咳嗽的病人。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3

关键词:三联雾化 喘息性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4-01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喘息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其发病人群主要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为主。雾化吸入是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我科對73例患儿使用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组成的三联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14.1±2.8)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13.9±3.1)个月。所有患儿均以阵发性咳嗽伴明显喘息、呼吸急促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均可闻及不同程度的哮鸣音,排除心脏疾病及支气管解剖结构异常,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确诊。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措施为: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同时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等常规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组成的三联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剂量以及吸入次数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而定。对比两组喘息停止的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喘息停止的时间为(3.61±0.65)天,对照组为(4.22±1.31)天;研究组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为(5.82±1.07)天,对照组为(6.75±1.23)天。两组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患儿极易并发哮喘[1]。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病原体进入呼吸道后,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病原体进一步致病,产生炎症并逐渐累积气管、肺部等。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时,气道阻力常明显增加,主要原因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导致气管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气道的闭阻不通,使患儿出现喘息、憋气、咳嗽等症状。临床对其急性期的治疗通常以止喘和抗感染为主。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使用吸入设备将药物或水分解成为细小物质,附着于患者呼吸器官的周围,通过呼吸的方式经气管送达肺部,达到治疗的目的[2],具有显效快、效果好,作用迅速等优势[3]。以往临床在对患儿的雾化吸入中多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虽能快速而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症状,但副作用较多。布地奈德是一种新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的与皮质醇的受体联合,从而增加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的稳定性,减少过敏递质的释放并对其活性产生抑制,经雾化吸入后能迅速的到达并分散于患儿全肺,抗感染效果较好,从而减少气道内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喘息或呼困等症状。硫酸特布他林是β受体的激动剂,能快速的缓解气管内紧张的平滑肌,抑制产生痉挛的物质的释放,在减轻气道阻力同时缓解其内局部水肿的情况,使患儿的气道功能得以恢复。异丙托溴铵能有效的阻断M胆碱的受体,与硫酸特布他林一起对气管内平滑肌的紧张状态的进行纠正,达到扩张支气管的目的。本组资料内使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的一组患儿喘息停止及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均较吸入常规药物的一组早,说明三药联合运用能起到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有利于临床对该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尹浩,文瑛.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泵吸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70-171

[2]孟连花,白侠,张效东,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加强治疗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J].临床医学,2012,32(4):111-112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喘息样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喘息按临床表现分为中度、轻度缓解,重度除外[2]。中度喘息为安静时喘息,活动后咳嗽、喘息不止,呼吸短促,夜间易憋醒,吃奶时喘鸣,喂养困难,烦躁,出汗,呼吸频率增快,有三凹征,肺部听诊为弥散性喘鸣音,经皮血氧饱和度90%~94%;轻度喘息为活动时喘息,安静时缓解,呼吸短促,尚安静,无三凹征、出汗,肺部听诊呼吸末期有散在喘鸣音,经皮血氧饱和度>94%;缓解为活动、安静时均无喘息,精神好转,肺部听诊可闻及少许/偶闻喘鸣音。

1.2 方法

将152例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布地奈德组、博利康尼组;观察组52例,中度喘息30例,轻度喘息22例,年龄8个月~3岁,其中8个月~1岁10例,1岁~2岁25例,2岁~3岁17例,男28例,女24例,男∶女=1.16∶1;布地奈德组50例,中度喘息30例,轻度喘息20例,年龄7.5个月~3岁,其中7.5个月~1岁10例,1岁~2岁26例,2岁~3岁14例,男26例,女24例,男∶女=1.08∶1;博利康尼组50例,中度喘息29例,轻度喘息21例,年龄6.8个月~3岁,其中6.8个月~1岁9例,1岁~2岁24例,2岁~3岁17例,男27例,女23例,男∶女=1.17∶1。3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雾化后叩背、吸痰等),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博利康尼2.5 mg+生理盐水2 m L;布地奈德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生理盐水2 m L;博利康尼组单用博利康尼溶液2.5 mg+生理盐水2 m L。各组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 min~15 min,疗程3 d。对比3组经24,48,72 h的治疗后不同临床表现(中度喘息、轻度喘息、喘息缓解)的人数,并对比3组的平均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中度喘息患儿,经24,48,72 h的治疗,观察组的好转率分别为40%,66.66%,93.33%;布地奈德组的好转率分别为13.33%,33.33%,70%;博利康尼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89%,31.03%,65.51%,观察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3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对于轻度喘息患儿,经24,48,72 h的治疗,观察组的好转率分别为36.36%,72.72%,90.9%;布地奈德组的好转率分别为5%,25%,60%;博利康尼组的好转率分别为9.52%,33.33%,52.38%,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3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观察组与布地奈德组、博利康尼组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地奈德组与博利康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注:观察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q=5.674,P<0.05;观察组与博利康尼组比较,q=5.430,P<0.05;布地奈德组与博利康尼组比较,q=0.312,P>0.05。

3 讨论

喘息样支气管炎在儿科门诊中较常见,其发病特点为常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喘,在婴幼儿时期多数患儿反复发作,治疗上多采用抗炎、止喘、化痰等治疗。本研究通过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用博利康尼溶液的高压泵驱动雾化吸入与布地奈德及博利康尼高压泵雾化吸入的疗效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喘息样支气管炎的可行性治疗方案。通过本次观察治疗可以看出,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用博利康尼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疗程3 d,在好转率、住院天数上均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或博利康尼高压泵雾化吸入,疗效确切。

有研究表明,喘息样支气管炎存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产生过多[3]。IL-4、Ig E作用于B细胞合成和分泌Ig E,与肥大细胞膜表面结合,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导致喘息发作。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IL-4阻断Ig E的合成及抑制嗜酸粒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来控制喘息发作,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抑制哮喘炎症的机制之一[4]。博利康尼为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β2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递质引起的水肿,舒张小支气管,增加纤毛运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布地奈德是非卤化新型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5,6],其非特异性抗炎及抑制变态反应的强度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氢化可的松的600倍,小剂量即可达到显著疗效[7]。当吸入的布地奈德呈游离状态时,能与肺组织细胞内脂肪酸结合成无活性的复合物———布地奈德-脂肪酸酯;当肺组织内游离布地奈德的浓度降低时,该复合物可通过解脂酶,将脂肪酸解离,释放出更多的有活性的游离布地奈德而发挥抗炎作用,结合状态的布地奈德酯可延长其在肺组织内的贮留时间[8]。布地奈德既可减少一些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气道变态反应的发生,又可同时作用于细胞因子,减少其对炎性细胞的影响,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另外,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β2受体以及其他一些蛋白、抗炎递质的增加,使β2受体激动剂更好地发挥作用,以达到迅速止喘的目的[9]。此外,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成颗粒,可使80%的药物被吸收;药物颗粒小(≤5μm),有利于大量药物沉积在患部,在气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形成“微仓库”;同时,其亲脂性高,能延长抗炎作用时间,增加对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迅速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缓解病情[10]。故笔者认为,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用博利康尼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样支气管炎,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2.

[2]王辰,林江涛.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材料:呼吸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影像出版社,2005:76-79.

[3]俞志伟,谢娟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29.

[4]鲁继荣,姚丽萍,宋丽君,等.哮喘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119.

[5]李桃,欧嘉娜,龚妙娟.皮质激素药物在治疗哮喘和SARS中的应用[J].中华国际医药杂志,2004,4(5):278-280.

[6]顾月琴.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8):35-37.

[7]李明华,殷凯生,董竟成.哮喘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7.

[8]李玉茹,肖立峰,张晓鹏,等.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8):1232-1243.

[9]Boobis AR.Comparative physicochem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inhaled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and budesonide[J].Respir Med,1998,92:2.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5

对符合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63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A组(利多卡因雾化组)33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中男性1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6.98岁,女性18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7.63岁,B组中男性15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3.19岁,女性15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8.63岁。1.2 方法 :

除雾化外的基础治疗均一致,先吸氧2(L/min)、氨茶碱(0.3g/d)滴注、甲基强的松龙(40mg/d)滴注[3]。两组基础治疗情况均一致具有可比性。在此治疗基础上,A组(利多卡因雾化组):运用雾化器(流速8-9L/min),雾化吸入3%利多卡因5ml/次进行治疗,连续三天,每天3次;B组(对照组):用同样的雾化器(流速8-9L/min),吸入雾化生理盐水5ml/次,连续三天,每天3次进行治疗。1.3 观察指标: 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统计最大呼气流量(PEF)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检测时间分别为:①进行雾化治疗前;②第一次吸入治疗后10min、30min;③吸入治疗1d后(第三次结束)④吸入治疗2d(6次)⑤吸入治疗3d(9次)。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总疗效情况。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2 结果2.1 PEF结果分析比较:利多卡因雾化治疗组在吸入后10min内PEF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30min后PEF出现明显差异,且A组大于B组,且在1d、2d、3d结束吸入后,A组的PEF一直高于B组,差异继续存在(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细变化如表1所示。表1 雾化吸入前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变化情况(%,x±s)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两组总疗效比较,A组中有21例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9例表现明显好转,无效的仅为3例,B组中5例病情得到控制,8例好转,无效17例,A组有效率远高于B组,呈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情况比较表(%)3 讨论3.1 结果分析 :本实验结果显示,A组检测数据分析,PEF值均高于治疗前,相比同期B组来说,有明显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符合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总疗效相比,A组的有效率达90.91%也明显优于B组。可见,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缓解喘息症状有较显著的疗效。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作时,气急状况非常明显,而利多卡因对支气管中的一种嗜酸性粒细胞(EOS)有明显的阻抑作用,而该细胞在气管内的聚积与趋化与激活,是发作哮喘的重要原因。3.2 原理分析 : 由于患者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易出现许多由炎症效应细胞产生的炎症物质,故分析利多卡因在此方面的作用,有如下推测:①可阻止神经的传导作用:由于气道炎症的出现,在对气道进行重建、修复的过程中,气道内壁增生,基底膜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反应加剧,而利多卡因吸入后,恰好可以作用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阻止其产生电位变化,故而緩解气道症状,平息喘息。②利多卡因阻止平滑肌收缩,收缩会增加气道腔的狭窄程度,患者就会觉得气紧,提不起来。利多卡因会粘附在支气管腔内壁,使管腔粘膜的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了平滑肌的收缩,缓解了气紧对患者造成的不适。③可以使炎症细胞溶酶体膜不易发生破裂,表现得更为稳定,减少了炎症发生的机率,避免了管壁形成组织水肿[3]。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2015年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124例, 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 男33例, 女27例, 1~6个月40例, 7~15个月20例;治疗组64例, 男32例, 女32例, 1~6个月38例, 7~15个月26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口服富马酸酮替芬0.5 mg/次, 2次/d, 持续3个月, 同时加强体能锻炼, 合理喂养。对照组在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 未服用富马酸酮替芬, 亦同时加强体能锻炼, 合理喂养。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1年后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及发作后平均住院天数。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愈后1年内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及发作后平均住院天数, 见表1。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有人称为喘憋性肺炎, 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 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本病, 但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对于其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机制, 有资料表明: (1) 恢复期时RSV Ig E抗体在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分泌物中有所发现; (2) 近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 炎症与组织破坏可因RSV感染时大量的可溶性因子释放 (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 而引起[2]; (3) 目前认为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 具有特异质或过敏体质者, 更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升高的抗RSV-Ig E抗体、先天性小气道、被动吸烟[3,4]。

富马酸酮替芬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类固醇样效应”, 但是没有类固醇样不良反应的药物, 有阻抗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作用, 抗过敏作用强, 可减少过敏性哮喘发作次数和缩短哮喘持续时间[5], 并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主要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哮喘和儿童哮喘的防治, 且外源性哮喘的疗效优于内源性哮喘, 儿童哮喘的疗效优于成人哮喘, 不良反应极小, 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海聆.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 :31.

[2]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王钰, 梅爱农.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机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3, 14 (5) :296-298.

[4]王峥, 刘长山.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预防进展[J].国外医学 (儿科学分册) , 2003, (3) :126-129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6例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制订的诊断标准:患儿的发病时间均≤3d, 呼吸道诱导痰中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呈现阳性, 患儿无支气管类病史、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无结核病史, 并且无衰竭类并发症。对照组78例中, 男44例, 女34例, 年龄8个月~6岁, 平均2.3岁, 轻度哮喘16例, 中度62例;治疗组78例中, 男41例, 女37例, 年龄8个月~8岁, 平均2.6岁, 轻度哮喘17例, 中度61例;两组患儿体征、病程、性别、体重、年龄、症状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抗生素消炎、氨茶碱解痉平喘药、中药祛痰、补液等常规治疗, 并给予α糜蛋白酶2000~4000 U、地塞米松0.1~0.3mg/kg、庆大霉素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超声雾化吸入, 2次/d, 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顺尔宁4~5mg睡前口服, 1次/d, 4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结束, 判断其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时间≤3 d, 患者的咳嗽、喘憋、气促等症状, 以及肺部体征都有所缓解, 且血氧饱和度正常;有效:治疗时间为3~7 d, 咳嗽、喘憋、气促等症状逐渐消失, 肺部体征消失, 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无效:治疗时间≥7 d, 咳嗽、喘憋、气促等症状无缓解, 肺部体征无好转, 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综合治疗,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得到不同程度的临床控制, 其中治疗组显效46例, 有效3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7% (77/78) ;对照组显效31例, 有效20例, 无效27例, 总有效率为65.4% (51/78) ;使用顺尔宁治疗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 有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内的炎性细胞合成与释放, 与受体结合后导致强烈持久的气道收缩、呼吸道血管通透性增高、黏液分泌过度黏液分泌、支气管黏膜水肿, 从而引起哮喘发作。临床上具有弥漫性、反复性、长期性和可逆性, 严重者可转化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甚至引起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3]。因此, 应及时治疗, 目前, 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雾化治疗、口服西医治疗、西医静脉治疗、中医辩证施治、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等方法。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气道中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而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 从而导致哮喘的发作。白三烯是引发哮喘的一种重要炎性介质, 其主要致病成分为半胱氨酰白三烯 (cyc L Ti) 。半胱氨酰白三烯作为一种高效炎性介质, 存在于哮喘患者的气道, 可引发哮喘患者呼吸道血管通透性增高、支气管黏膜水肿、黏液分泌过度、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尤其白三烯对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是组胺的1000倍, 是乙酰胆碱的1000~10000倍, 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并可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 促进黏液栓的形成, 进一步加重支气管阻塞, 加剧哮喘的发作[4]。顺尔宁 (Montelukas Sodium Chewable Tablets) , 通用名称为孟鲁司特钠, 化学名称:[R- (E) ]-1-[[[1-[3-[2- (7-氯-2-喹啉) 乙烯基]苯基]-3-[2- (1-羟基-1-甲基乙基) 苯基]丙基]硫]甲基]环丙烷乙酸钠。顺尔宁是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能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LT1) 受体, 从而阻断白三烯的致炎作用, 从根本上治疗变态反应性炎白三烯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气道炎性反应, 所以应用顺尔宁可以全面抑制炎性反应, 能迅速、有效的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服用方便、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与β2激动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等众多优点, 许多研究表明, 在体内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断半胱胺酰白三烯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气道炎症途径, 所以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宁可以全面抑制炎性反应[5]。本资料结果也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65.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使用顺尔宁能有效的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黏膜分泌、减少气道水肿、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 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顺尔宁是目前最强效的特异性三烯受体拮抗剂, 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而且使用简单方便, 患儿依从性好, 使用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平喘抗炎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 两组均给于抗感染、补液、解痉平喘、吸氧、雾化治疗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顺尔宁。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46例, 有效3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显效31例, 有效20例, 无效27例, 总有效率为65.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顺尔宁能有效的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黏膜分泌、减少气道水肿、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 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顺尔宁,婴幼儿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 (12) :747-751.

[2]杨文彬.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2) :78.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1.

[4]王来成.顺尔宁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观察[J].中原医刊, 2006, 33 (21) :78.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 该院儿科共收治8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 (1) 发病时间3 d以内; (2) 经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 (3) 患儿的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 (1) 合并有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患儿; (2) 患儿与家属的依从性较差。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4例患儿, 其中男24例, 女20例;年龄为2~5.5岁, 平均年龄为 (3.4±0.7) 岁。观察组44例患儿, 其中男26例, 女18例;年龄为2.5~5.3岁, 平均年龄为 (3.6±0.4) 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氧疗、平喘、消炎、抗过敏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呼吸训练, 具体如下:患儿取分腿站立或仰卧位, 放松, 集中注意力, 目视前方, 将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慢慢吸气, 腹部相应隆起。护理人员或家属指导患儿以手感觉腹部的起伏, 并对腹部加压。将口保持吹笛状, 慢慢呼吸, 腹部相应瘪进。此时, 有意识收缩腹部, 增加腹压。呼吸比为3:1或2:1, 吸气注意保持舒缓, 呼气避免过尽, 不要憋气。上述训练一次20 min, 2次/d, 根据患儿的恢复状况选择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分压 (Pa O2) 、血氧饱和度 (Sa O2) 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血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 对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以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指的是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炎, 多由支原体、细菌及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不及时治疗, 则容易发展成哮喘, 该病的病理基础为起到平滑肌的力学改变[4,5,6]。患儿的支气管管腔多由平滑肌收缩过度及炎症等引起黏膜水肿、充血等导致狭窄, 患儿呼气时的管腔塌陷, 会导致阻塞性同期障碍。为了获得足够通气量, 需要加强胸式呼吸来代偿。但是因为患儿的胸背部的肌肉没有完善发育, 必须依靠辅助肌呼吸, 最终会引起呼吸肌疲劳[7]。而呼吸肌疲劳又会反过来引发气促及运动受限, 长期运动受限会导致呼吸肌废用性萎缩, 导致呼吸肌弹性变低、呼吸功能衰退。

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原因可能如下:观察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开展的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肌收缩功能, 加大膈肌运动幅度, 增加最大通气量与肺活量, 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 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除此之外, 观察组的咳痰、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为 (4.09±1.03) 、 (3.73±1.27) 、 (3.83±0.63) 、 (5.05±1.06) d, 符合王芳[8]的报道, 且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原因为, 呼吸训练中通过口成笛状呼气能够促进气道压点往口腔端转移, 降低下呼吸道压力的递减梯度, 促进功能残气排出, 增加小气道的张开时间, 促进痰液排出, 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而言之, 呼吸训练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凤, 吴彩虹, 吴华, 等.呼吸训练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8B) :74-75.

[2]李新华.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行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9) :1072-1073.

[3]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4-26.

[4]喻飒琛.对护理干预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护理管理, 2015, 12 (7) :96-97.

[5]于素平, 宋桂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 7 (2) :155-156.

[6]陆欣志.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5) :22-23.

[7]黄永昌.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与氨溴索联用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 5 (2) :150-151.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3年11月作为研究区间, 选择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收治的92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51.2±4.5) 岁, 平均病程 (5.8±0.3) 年;观察组中, 男28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2.8±4.3) 岁, 平均病程 (5.5±0.6)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案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5.0 ml利多卡因 (浓度为2.0%) 雾化吸入治疗, 氧流速控制为8.0~10.0 L/min, 3次/d。持续用药30 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西药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 并加用平喘汤干预。组方:桔梗24 g、陈皮12 g、杏仁12 g、桑白皮12 g、紫菀12 g、款冬花12 g、白前12 g、厚朴12 g、甘草6 g, 水煎300 ml, 口服, 150 ml/次, 2次/d。持续用药30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同时对比肺部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肺部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PEF。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痰症状明显缓解至消失, 痰量减少, 较易咳出, 未见肺部啰音;有效:咳痰症状有所减轻, 痰量有所减少, 患者可自主咳出, 偶见肺部啰音;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肺部通气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机制为利多卡因雾化并进入气道后会迅速增加气道反应性水平, 诱导神经感受器, 对迷走神经传导有阻滞价值, 从而对于缓解患者气道高反应、控制喘息症状有重要价值。但也有研究资料显示,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典型的表面麻醉剂药物, 在对气道反应进行抑制的同时也可能对患者的自主排痰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46例患者在西药干预的同时以中药组方作为辅助用药方案, 数据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是相当确切的。从中医角度上来说, 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关键在于开宣肺气, 止咳化痰。本组方中, 白前配伍厚朴, 有下气止咳的效果, 而陈皮入药则可达到宣肺祛痰的价值, 桔梗则对于促进患者呼吸道腺体分泌速度而言有重要价值, 紫菀除了能够加速患者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以外, 还对患者气管平滑肌有良好的松弛效果。因此认为, 以上药物综合应用可起到非常显著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疗效, 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92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呼气峰流速 (PEF)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疗效, 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

参考文献

[1]刘云.盐酸氨溴索佐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淮海医药, 2010, 28 (2) :160.

[2]毕小婷, 温悦.1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气胸患者的药学监护.中国药师, 2011, 14 (9) :1340-1342.

[3]张燕.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6) :827-828.

[4]杨秀利.小青龙汤加减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的影响.黑龙江医学, 2014, 38 (9) :1050-1051.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10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 吸入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86-01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的疾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其中的30%~50%患儿可发展为哮喘[1],因此有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对降低婴幼儿哮喘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否有效控制喘息症状又是治疗的关键。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门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其中59例疗效不明显。现将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照组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门诊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 186 例,病程、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一致。在常规综合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药物等)基础上,均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器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男102例,女84 例,年龄为3个月~6岁。干预组指对照组中用药72h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的患儿予护理干预。

1.2方法

1.2.1 仪器:雾化器采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IBOY037压缩型雾化吸入器。

1.2.2 药物与方法: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mg/2ml)1ml/次+沙丁胺醇溶液(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规格:5mg/ml)0.03ml(kg/次)+生理盐水2ml混合后,加入雾化器中,给予雾化吸入治疗,2次/d.由护士进行雾化吸入,并记录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

1.2.3 疗效判断:1)显效:用药后24h咳嗽、喘息症状及肺部干性湿罗音及湿性罗音消失。2)有效:用药后12~24h喘息症状及肺部干性湿罗音及湿性罗音减少.3)无效:用药72h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

2.结果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可得知,真正雾化吸入治疗无效的患儿只有12位,占6.45%,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3患兒行吸入疗法雾化吸入治疗无效的原因分析

3.1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缺乏信任感,表现为家长对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认为静脉治疗是最好的方法,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起作用,而雾化吸入治疗剂量少,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3.2 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不配合治疗,表现为1)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认为孩子年龄小就接受激素用药,对身体不好,不理解雾化吸入激素与全身使用激素的根本区别。2)认为不用雾化吸入一样会好。3)认为雾化吸入激素会引起口腔霉菌感染。

3.3健康宣教不到位,表现为护士没有详细的给家长做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

3.4吸入过程中患儿不合作,表现为害怕、恐惧、哭吵不安,导致面罩不能罩住口鼻,储药罐不能处于垂直位,致使药液倾斜流出。影响吸入效果。

3.5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表现为护士没有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适合的面罩。没有协助家长及患儿摆好吸入的体位,储药罐没有垂直放置。

4护理干预

4.1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视。1)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家长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详细患儿及家长讲述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理及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患儿和疾病。2)部分患儿家长认为长大后疾病会治愈,现实生活确实有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抗病能力提高,也有部分患儿会发展为哮喘甚至延至成人期。另外儿童处于肺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喘憋现象不能控制,肺功能将受到损害。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家长教育[2]。

4.2消除患儿家长对吸入治疗的惧怕心理。1)告之家长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之一。局部吸入药物具有作用直接、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小、全身副作用少的优点。2)向家长详细介绍局部吸入与全身应用激素的根本区别,有些家长担心吸入激素类药物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或由于治疗时间长,难以坚持而自行停药。告知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既不能因孩子的病情好转或治疗效果不好而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更不能因治疗时间较长自行停药。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应遵循规范用药,长期,持续,个体化的原则[3]。

4.3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由于婴幼儿的特殊性,他们对吸入治疗难以理解,许多患儿都不愿意配合,哭吵往往就是他们反抗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例如:看动画片、玩玩具等。从而提高吸入疗效。

4.4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4] 1)采取合适体位 ,小儿横隔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位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症状,所以宜采取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2)调节所需雾量,幼儿喉软骨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所以应采取渐进调节雾量的方法进行。从小雾量、低浓度开始,每次雾化吸入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3)根据患儿年龄,配合程度,掌握吸入技术程度选择合适的储雾罐。4)婴幼儿哭吵严重及时暂停,待患儿安静后再行治疗。5)在做雾化吸入的同时,可用空掌在患儿背部由下至上反复轻拍,并同时指导患儿有效地咳嗽以利排痰,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降低痰液的粘稠度。6)操作完毕后护士指导协助家长清洗面部,及时漱口,以减少面部及口咽部的药物沉积。

4.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在吸入过程中,如有不适表现:憋气、心悸、喘憋加重,及时停止治疗,及时处理,休息片刻后再行吸入。严重者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6 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消毒制度,1)雾化器使用后用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2)不使用时整个装置保持干燥,以免细菌滋生。3)雾化药液使用无菌溶液。

5 小结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吸入疗法效果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增加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故认为吸入疗法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凤娟,黄幼玲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2(7):776

[2]王莉,刘萍,黄丽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585

[3]何芝香哮喘患儿行吸入疗法无效的原因分析当代护士2010,11:30

喘息样支气管炎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60例患儿, 临床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咳嗽、喘息,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湿啰音等, 均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病情、过敏性家族史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依据病情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镇静、吸氧、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再辅以雾化吸入治疗, 选用普米克令舒1mg、万托林250μg、爱全乐250μg溶液加入生理盐水2 mL中, 根据患儿年龄、体重选择适当的给药剂量, 每天2次雾化吸入, 每次10min~15min, 至雾化器喷嘴无雾喷出为止。雾化后用清水漱口、洗脸, 以避免雾化液对皮肤黏膜的损伤。治疗5d后观察疗效。

1.2.2 疗效评定

临床控制:喘息完全缓解, 咳嗽消失或偶有咳嗽, 肺喘鸣音、湿啰音消失;显效:活动后或夜间偶有喘息, 咳嗽较入院时明显减少, 偶闻喘鸣音、湿啰音;好转:间断喘息, 咳嗽次数稍有减少, 喘鸣音、湿啰音较入院时减少;无效:仍喘息, 咳嗽次数无减少, 满肺闻及喘鸣音、湿啰音。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又叫哮喘性支气管炎, 是一种过敏性且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病毒感染后呼吸道上皮组织受到损害, 从而导致气道壁的激惹受体或胆碱能受体露出, 这时M2受体会被抑制而丧失功能, 造成气道平滑肌收缩, 而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两种受体会与相应的激动剂结合, 从而发挥舒缩效应[4];呼吸道内腺体分泌增多, α受体兴奋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 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促使气道反应性持续增高, 机体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 致使毛细血管痉挛, 气道黏膜充血水肿, 肺循环障碍, 影响气道换气功能[5]。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气管相对狭窄, 黏膜柔软, 血管丰富, 黏膜纤毛摆动能力较差, 咳嗽反射弱, 发生炎症时更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 导致呼吸道尤其是小气道阻塞、狭窄, 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6]。雾化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到呼吸道, 使呼吸道黏膜直接吸收药物, 达到药物在呼吸道内的高沉积率, 而且还能避免由于全身用药引起的副反应[7]。

本研究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爱全乐三联给药。普米克令舒是一种雾化型糖皮质激素,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合力较强, 并且其首过代谢效应显著、半衰期较短, 因而有较强的局部抗炎活性;特布他林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可迅速缓解小气道平滑肌痉挛, 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另外还具有增加气道纤毛清除能力, 有明显的黏液清除作用。爱全乐是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 能选择性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胆碱受体, 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与特布他林合用可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续较长时间。3种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使大小气道同时得到舒张, 作用强烈且持久。本研究结果表明, 三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1-1172.

[2]王晋忠.博利康尼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6) :434-435.

[3]邹敏.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1, 40 (11) :1025-1027.

[4]纪经智, 陈壮桂, 李鸣.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7, 23 (2) :211-213.

[5]杨晓娟, 谷丽, 何凡.博利康尼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25 (2) :128-130.

[6]高丽, 胡兰芳, 沈晋红.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08, 22 (4B) :1013.

上一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一篇:会计舞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