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2024-11-21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精选10篇)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1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多发于0.5~4岁小儿,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治疗, 则可能会发展成支气管哮喘, 给患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研究指出[2], 呼吸力学改变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会导致肺功能衰退, 加重气道的重塑, 给药物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 该院儿科共收治8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 (1) 发病时间3 d以内; (2) 经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 (3) 患儿的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 (1) 合并有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患儿; (2) 患儿与家属的依从性较差。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44例患儿, 其中男24例, 女20例;年龄为2~5.5岁, 平均年龄为 (3.4±0.7) 岁。观察组44例患儿, 其中男26例, 女18例;年龄为2.5~5.3岁, 平均年龄为 (3.6±0.4) 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氧疗、平喘、消炎、抗过敏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呼吸训练, 具体如下:患儿取分腿站立或仰卧位, 放松, 集中注意力, 目视前方, 将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慢慢吸气, 腹部相应隆起。护理人员或家属指导患儿以手感觉腹部的起伏, 并对腹部加压。将口保持吹笛状, 慢慢呼吸, 腹部相应瘪进。此时, 有意识收缩腹部, 增加腹压。呼吸比为3:1或2:1, 吸气注意保持舒缓, 呼气避免过尽, 不要憋气。上述训练一次20 min, 2次/d, 根据患儿的恢复状况选择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分压 (Pa O2) 、血氧饱和度 (Sa O2) 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血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 对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以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指的是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炎, 多由支原体、细菌及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不及时治疗, 则容易发展成哮喘, 该病的病理基础为起到平滑肌的力学改变[4,5,6]。患儿的支气管管腔多由平滑肌收缩过度及炎症等引起黏膜水肿、充血等导致狭窄, 患儿呼气时的管腔塌陷, 会导致阻塞性同期障碍。为了获得足够通气量, 需要加强胸式呼吸来代偿。但是因为患儿的胸背部的肌肉没有完善发育, 必须依靠辅助肌呼吸, 最终会引起呼吸肌疲劳[7]。而呼吸肌疲劳又会反过来引发气促及运动受限, 长期运动受限会导致呼吸肌废用性萎缩, 导致呼吸肌弹性变低、呼吸功能衰退。

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原因可能如下:观察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开展的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肌收缩功能, 加大膈肌运动幅度, 增加最大通气量与肺活量, 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 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除此之外, 观察组的咳痰、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为 (4.09±1.03) 、 (3.73±1.27) 、 (3.83±0.63) 、 (5.05±1.06) d, 符合王芳[8]的报道, 且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原因为, 呼吸训练中通过口成笛状呼气能够促进气道压点往口腔端转移, 降低下呼吸道压力的递减梯度, 促进功能残气排出, 增加小气道的张开时间, 促进痰液排出, 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而言之, 呼吸训练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凤, 吴彩虹, 吴华, 等.呼吸训练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8B) :74-75.

[2]李新华.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行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9) :1072-1073.

[3]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4-26.

[4]喻飒琛.对护理干预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护理管理, 2015, 12 (7) :96-97.

[5]于素平, 宋桂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 7 (2) :155-156.

[6]陆欣志.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5) :22-23.

[7]黄永昌.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与氨溴索联用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 5 (2) :150-151.

[8]王芳.普米克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样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5) :69-70.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2

哮喘性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其标在肺,基要在肾。就是说,看起来咳嗽是肺部疾病,但本质是肾虚 .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宣发,肾主纳气。病情急骤时,以宣肺清热、平喘、豁痰为治,病情缓解时以补肾、纳气、益精、养气为治。 预防哮喘性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食疗,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方1苏子粥:苏子30克(捣成泥)、陈皮10克(切碎)、粳米5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

方2海蛰芦根汤:海蛰100克、鲜芦根60克,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

方3、黄芪党参粥:黄芪4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半夏10克、白糖10克、粳米150克。黄芪、党参、半夏煎汁去渣代水,与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加入适量白糖,连服数月有补益脾肺之功。适用于稳定期肺脾气虚者。

方4、百合麦冬粥:鲜百合30克,麦门冬9克,粳米50克。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方5、人参胡桃汤:人参3克、胡桃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者。

方6、 蜜梨汁 取大梨1个(或小梨2个),蜂蜜30克。将梨洗净切薄片,放入锅内加水2~3杯,加入蜂蜜,以文火煮沸后5分钟,梨熟即可。分2次喝汤吃梨。本方有润肺凉心、清燥将火、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久咳不止的老慢支病人。

方7、冬虫夏草汤: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选用天然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福临门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可明显的改善。

方8、 白萝卜生姜汤 取白萝卜120克(洗净切片)、鲜生姜(洗净切片)60克、白糖20克。加水1200毫升,以文火煎萝卜、生姜15分钟后,倒出煎液加入白糖,分2次早晚饭前服。本方有温肺化痰、润肺生津、解表止咳之功。适用于肺寒咳嗽、多痰、虚弱的老慢支病人。

方9、 鲜藕梨汁 鲜藕、梨各250克。将藕洗净去节,梨洗净去核,分别捣烂,用干净纱布包实挤汁,每日喝3次,每次7~10毫升。本方具有清热止咳、凉血散瘀、止咳化痰、生津润燥之功效。适用于老慢支肺热咳嗽的病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3

【关键词】 博利康尼;雾化;喘息型支气管炎

我科收治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44例,应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共80例,各例诊断均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拟定的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个月-3岁。入院时均有咳嗽、气喘、气促,部分患儿可见呼吸三凹征、口唇发绀、鼻扇。肺部均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血常规示大部分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模糊,未见实变影,两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性治疗,如: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激素,静滴氨茶碱等,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用法为每次1ml博利康尼(即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0.9%生理盐水1ml雾化吸入,1天2次,每次约10-15min。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7天后,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好转:治疗7天后,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减少;无效:治疗7天后,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治愈率72.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2.2.2 两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間 治疗组的气喘缓解、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容易复发,它的发生与遗传、过敏、免疫、感染有关,它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这与平滑肌痉挛,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和黏液分泌有关[1]。临床上常规用抗生素、氨茶碱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治疗组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大大提高了疗效,博利康尼是β2受体兴奋剂,有效成分为硫酸特布他林,它可以通过激活毛细血管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还具有增加气道的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及明显的黏液清除作用,以保护气道功能的完整性[2],呼吸道主要是β受体,90%是β2受体亚型,博利康尼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地激动β2受体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提高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廓清能力,雾化吸入,药物可以直接到达靶器官,减少分泌缓解气道黏膜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3]从而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10号至2008年12月20号高要市慢性病防治站收治的64例喘息性肺炎患儿, 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1]。64例患儿男36例, 女28例;<1岁患儿10例、1~3岁间42例、>3岁患儿12例;64例患儿中32例并发气管炎, 24例并发支气管炎, 4例并发心力衰竭。将64例患儿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4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对症治疗, 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等均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氨茶碱4mg/ (kg d) 的2次静脉注射;观察组用扑尔敏片0.35mg/ (kg d) , 分3次口服, 哮鸣音消失后停药。在治疗期间对患儿咳嗽、肺部音及喘息等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在用药3d后患儿的憋喘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呼吸均匀、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在用药后4d后患儿的憋喘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况有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无效:在用药4d后, 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轻微或无改善, 甚至是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卡方对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P<0.05则表示二者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肺部音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总有效率计算为 (有效+显效) /总例数×100%。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而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2.2 患儿症状改善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具体见表2。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注: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室内装潢、环境污染以及众多生化与生理因素影响致使婴幼儿犯哮喘的概率在逐渐增高。以前人们多认为婴幼儿哮喘由感染引起而产生的变态反应, 因此对其的治疗坚持使用气管扩张剂与抗感染原则。对顽固性发作者若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进行治疗, 虽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但其并不能够消除气道炎症, 同时也易造成因用药紊乱而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2]。目前认为哮喘其本质为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 对其治疗重点应在于要有效抑制炎症。

支气管哮喘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所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该炎症使得易感染者对各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 而各激活因子在作用于气道后便会引起哮喘的急性发作, 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出现痉挛、水肿及黏膜充血, 其表现为胸闷、气喘或是咳嗽等, 若不能达到及时治疗, 其可发展成为呼吸衰竭, 将会危及患儿生命[3]。

研究得出激素为当前较为有效的抗炎药, 其可通过多环节来阻断气道炎症, 达到降低气道敏感性与抑制迟发性哮喘反应的目的[4]。现在国内仍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与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治疗, 但其治疗效果不理想, 并且会引起最多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上应尽快进行吸氧改善缺氧、消除气道炎症、缓解呼吸道痉挛及降低气道反应性。抗组胺药扑尔敏为H1受体阻滞剂, 阻滞支气管平滑肌上的H1受体解除支气管痉挛, 有效的缓解哮喘症状, 是目前首选药。

扑尔敏其抗组织胺的作用强, 而抗胆碱与中枢抑制作用较弱, 也有平喘和抗过敏作用, 不良反应小。同时其用量少, 适用于小儿, 它可兴奋支气管与胃肠道平滑肌,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支气管腺体分泌及扩张血管等, 近年临床研究证明扑尔敏对某些哮喘患者有满意疗效[5]。本文资料表明, 扑尔敏在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毛细管炎时, 其治疗效果、改善喘憋, 促进哮鸣音消失和缩短病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无不良反应, 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首选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2 (2) :100-105.

[2]黄波, 张英谦, 刘建华等.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人佐治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06, 21 (2) :127-128.

[3]杨锡强.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其对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5, 3 (5) :487.

[4]黄波, 张英谦, 刘建华等.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人佐治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06, 21 (2) :127.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5

【关键词】舒喘灵;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护理

【中国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39-01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目前临床小儿内科中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种, 年龄在3岁以下的幼儿的发病例比较高[1]。近几年以来,该病患者的發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喘反复发作, 对患儿的身心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少数的患儿会在患病的数年之后发展为哮喘[2]。为了对采用舒喘灵与丙酸倍氯米松联合进行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找到一种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方法,使该类患者的病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有效的治疗,保证患者在治疗后不会出现后遗症,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院就诊的68例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5个月,年龄最大者6岁,平均年龄2.1岁;患者中有31例男性患者和37例女性患者;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采用舒喘灵与丙酸倍氯米松联合进行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抽样中的68例临床确诊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消失,一年内未复发,肺功能有明显改善,对正常活动无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减少;有效: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消失,一年略有复发,肺功能稍有改善,可进行一般活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3]。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① 使病房内的空气保持新鲜,温湿度要适宜。使患儿尽量减少活动,休息时间增加,避免剧烈进行活动,以防咳嗽等症状表现加重。患儿在卧床时须对其体位进行经常更换,使其呼吸道的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②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水分及营养要保证充足,要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③ 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由于该类患儿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痰多且黏稠等临床症状表现,咳嗽比较剧烈时会出现呕吐现象;长期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会导致出现霉菌感染,故应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④ 当患儿的体温在38.5℃以上的时候,应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法进行处理,防止发生惊厥现象[4]。

2.2 呼吸道护理

对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性质进行密切观察,并随时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对于一些出现咳嗽无力的患儿,要经常帮助其更换体位,用手叩击其背部,这样能够对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快炎症消散的速度;如果患儿的痰液黏稠可以使病房内的湿度适当提高,病房内的湿度宜维持在60%左右,以湿化空气,湿润患儿的呼吸道;如果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比较多,以至于对患儿的呼吸造成不利影响时。可采用低负压间断吸痰法,将患儿的痰液进行及时清除,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使其呼吸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得到减轻[5]。

2.3 雾化吸入护理

① 在治疗期间向患儿的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取得其的信任与配合。对于一些首次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护士的态度要保持和蔼,使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以免由于出现哭闹现象而导致呼吸困难症状加重,使患儿的细支气管发生痉挛致肺的通气能力不足,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② 由于该类患者的喉组织发育情况还不完善,喉腔和鼻毛的缓冲作用相对比较小,开始进行雾化吸人时要用渐进调节雾量的吸入方法,如果雾量过大,急剧进入患儿气管,可能会导致出现气管痉挛现象,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仰卧位易使患儿发生窒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应采取正确的姿势,雾化前应该对其鼻腔的分泌物进行清除,使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因为该分泌物会使患儿的呼吸道发生堵塞,从而对雾化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面色、呼吸、咳嗽、咯痰、有无缺氧加重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同时要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播放其喜好的音乐。这样可以使婴幼儿的紧张和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取到催眠、止哭、镇痛等效果,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6]。

3 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在整个治疗期间我们对患者进行包括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雾化护理在内的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均在预计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后康复出院。

4 体会

对采用舒喘灵与丙酸倍氯米松联合进行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5-316.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273.

[3]金有豫,主编.药理学[M].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5.

[4]唐华,曾利,吴利平.低负压间断吸痰减轻患儿呼吸道粘膜损伤[J].护理学杂志,2010,25(19):432—433.

[5]马梦玲,曾月嫦,钱自萍.音乐在婴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3):236—237.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127例, 女73例, 年龄2个月~8岁, 平均4.1±3.1岁。所有患儿均存在呼吸加快、咳痰、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 且肺部均存在湿啰音和喘鸣音症状, 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有斑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氧气雾化吸入、平喘、止咳、化痰、抗病毒和抗感染等对症和抗感染治疗。对于合并发热痰多或是体质较弱的患儿, 则通常为细菌感染, 可行抗生素治疗。常规应用祛痰剂进行口服祛痰止咳治疗或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儿肺部听诊无哮鸣音, 无气急气喘及咳嗽症状;好转:患儿肺部哮鸣音有所减少, 且气喘缓解、偶有气急、咳嗽频率降低;无效:患儿临床治疗和护理前后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病例总数×100%。

2 结果

经过常规临床治疗和系统的护理, 所有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 患儿住院时间7~20 (13.5±5.5) d, 其中, 190例治愈, 10例好转, 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3.1 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应在患儿住院过程中对其家属实施饮食、活动、药物等方面的护理指导, 每天对病房进行2次通风消毒, 上、下午分别1次, 每次保持30min左右。向患儿家长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症状, 若病情允许, 可在患儿临床治疗过程完成后适当活动,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 需避免其随意在病房内玩耍, 避免发生摔伤或撞伤。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对进食量灵活控制, 避免在患儿生病时尝试新的食物, 由细至粗、由稀至稠、由少量至适量、由一种至多种的原则为患儿添加辅食[1]。

3.2 维持呼吸道通常, 缓解呼吸困难

置患儿于坐位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定时进行血气分析, 及时调整氧流量;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时注意评价其效果和副作用;给予雾化吸入时, 进行胸部扣击或震荡, 以促进分泌物的排除, 对痰掖多而无力咳出的及时吸痰。

3.3 排便护理

每天对患儿的排便情况进行定时评估, 主要包括排便量、性质、颜色和次数, 以及尿量和尿液的颜色, 并进行准确的记录, 一旦患儿发生异常情况, 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2]。

3.4 饮食与活动护理

在一般母乳喂养的基础上, 嘱患儿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热量充足的食物, 包括猕猴桃、西红柿、菠菜、南瓜、胡萝卜、豆制品、鱼、瘦肉和鸡蛋等, 鼓励患儿大量饮水, 避免食用过咸、过热、过冷的食物, 以及刺激性的辛辣食物。注意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环境整洁, 病房湿度控制在50%~60%, 温度控制在18~20℃。对于恢复期患儿, 可依据其恢复情况在医院内适当活动;对于发病期患儿, 可依据其病情在病区内或是病房内适量活动, 且患儿活动应以不疲劳为宜, 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保暖措施[3]。

3.5 病情监测与评估

病情评估结果能够为临床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客观的依据, 而且能够评估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实现程度。所以, 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入院之初, 对其病情进行评定, 主要包括患儿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两方面, 同时对患儿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4]。医学研究结果显示, 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会对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患儿受到疾病的影响, 通常对家长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加, 因此, 若患儿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 则患儿也会更加主动配合治疗, 并有助于克服其恐惧和紧张心理, 对后期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患儿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应加强其血压、心理、体温、脉搏等体征的监测, 并以此为依据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进行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徐亚敏.沐舒坦氧驱雾化吸入结合整体护理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43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5) :63-64.

[2]任彩英.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 2011, 13 (2) :334-335.

[3]徐飞华.肺部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8) :466-467.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7年10月~2008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1例,年龄1~3岁,均无心功能不全,诊断均符合文献标准[1]。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病程比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按小儿肺炎常规抗炎、祛痰治疗,对有合并症者做相应处理,如退热、吸氧、镇静、止咳祛痰、雾化吸入、抗生素、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5mg/(kg.d), 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0.02%浓度,静脉滴注,疗程5~7d。对照组72h内不加任何支气管扩张剂。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除三大常规和胸片检查外,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行肝肾检查无差异。

1.3 疗效判断

两组患儿以临床咳嗽、咳痰、气喘环节、肺部罗音消失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显效:48h内咳痰、气喘明显减轻,无喘憋事件发生,72h内气喘消失,5~7d内咳嗽及肺部罗音消失;有效:72h内咳嗽、气喘较前减轻,偶有喘憋事件发生;无效:72h内症状、体征均无缓解。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气喘、肺部罗音等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情况均较对照组显效快,疗程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用药后反应:

治疗组多数患儿用药后烦躁哭闹减轻明显,能很快进入安静状态,喘憋发生的次数减少,1例出现面红出汗及轻度皮肤瘙痒,停药后消失,细辛脑注射液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道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气道狭窄、弹性组织较少、呼吸阻力较成人大,当感染及过敏因素刺激时极易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塞甚至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引起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细辛脑是中药石菖蒲的有效成分,祖国医学认为石菖蒲能化痰开窍、镇静解痛。注射用细辛脑化学名为2, 4, 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抗炎性中药单体制剂,其纯度高、毒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无需皮试,极少有过敏现象。实验已证实其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解痉及镇静及抗惊厥等作用,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所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黏膜充血和水肿,缓解下呼吸道阻塞,使临床喘憋症状得以减轻。此外细辛脑还有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的作用,降低痰液黏滞,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从而达到明显的祛痰作用;对咳嗽中枢也有较强的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咳嗽机制转化,减少咳嗽易于咳痰;加之能提高大脑皮层电刺激阈,抑制电刺激的突触传导及癫痫性放电的扩散,故有镇静作用[2];可降低耗氧量,缓解氧供需矛盾[3]。其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多数均能较快改善喘息、咳嗽等症状,并能促进肺部啰音的吸收,从呼吸道症状体征的缓解到消失和缩短病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缩短了病程,减少和抑制喘憋事件的发生,且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该药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其安全、副作用小、无需皮试、极少有过敏现象,尤其对年龄小的患儿,避免了使用氨茶碱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蔡水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418.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8

关键词:孟鲁斯特,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即哮喘性支气管炎,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好发于1~3岁小儿[1], 临床表现:持续性喘息、咳嗽、晨起活动时喘息加剧及呼吸困难等, 严重时甚至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发生, 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目前, 对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和特效药物[2], 仅能对症处理, 笔者本次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运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1~2013年12月本院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250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存在不同程度咳嗽、喘息、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痰鸣音, X线显示双肺纹理紊乱、增粗和支气管周围炎性改变;男158例、女92例, 年龄1~3 (2.00±0.50) 岁, 病程1~5d, 病情分型:轻型70例、中型128例、重型52例;根据患儿就诊顺序, 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25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先天发育不全; (2) 心肺、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3) 因呼吸道压迫性阻塞、肺部结核、气管异物和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所致的喘息; (4)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缺陷及对药物过敏; (5) 依从性差。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 即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 加用孟鲁斯特 (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4mg/次、1次/d, 睡前口服, 连续服用5~7d。

1.4 疗效评价[3]

(1) 治愈: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双肺无湿啰音, 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正常, 支气管周围炎症吸收; (2) 显效: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双肺哮鸣音明显改善, 胸部X线示支气管周围炎症吸收不彻底, 肺纹理仍有增粗; (3)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见表2。

2.3 两组肺功能对比 见表3。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研究显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多因细菌和病毒反复侵袭、感染造成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而使得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4], 研究表明:白三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是组胺的1000倍且具有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常被视为高效炎性介质[5], 再加上小儿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善、气道狭窄和弹性组织较少等影响, 患儿支气管极易发生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粘液过度分泌和充血水肿, 由此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生, 临床表现出咳嗽、喘息, 甚至呼吸困难等;所以, 诸多学者认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类似于支气管哮喘[6], 即炎症介质介导的气道高反应性等, 因此, 在对症处理及一般治疗基础上, 选取一种更加有效的药物抑制白三烯水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本次利用孟鲁斯特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加以干预, 从表1结果可知, 孟鲁斯特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效果显著, 能明显抑制咳嗽、喘息等症状;同时加用该药后, 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且肺功能也得以改善, 因此笔者认为, 孟鲁斯特是处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因为该药为长效高选择性白三烯D4受体拮抗药, 即通过拮抗气道平滑肌和其他细胞表面白三烯受体的作用而达到抑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半胱氨酰白三烯的致炎和致喘作用, 从而可阻断白三烯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等病理变化, 进而具有改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及体征, 所以孟鲁斯特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比较适合低龄患儿的药物[7]。

总之, 孟鲁斯特能显著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及体征, 提高常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喜英, 赵义利, 何念海.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重庆医学, 2008, 37 (9) :918-91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0) :745-753.

[3]孙传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李远征, 刘春艳, 陈莹.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9) :123-124.

[5]吴先海, 罗锦涛, 何珊, 等.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 :49-50.

[6]朱克华.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7 (13) :65.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9

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治疗,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3例。以上诊断符合第七版《实用儿科学》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以上患儿均无使用治疗哮喘药物史并且除外先天性心肺疾患、异物吸入、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胃食管返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症、及下呼吸道压迫性阻塞引起的喘息。随机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12~48个月, 平均 (29.3±15.6) 个月, 以上患者中, 特异性体质14例, 其中湿疹11例, 过敏性鼻炎3例;家族性过敏疾病13例;药物过敏史6例。对照组患者儿40例,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3~47个月, 平均 (30.4±13.8) 个月, 以上患者中, 特异性体质12例, 其中湿疹10例, 过敏性鼻炎2例;家族性过敏疾病12例;药物过敏史4例。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特异性体质情况、过敏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病毒、抗炎、祛痰、止咳治疗, 至临床治愈后停药。观察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应用孟鲁司特钠4 mg, 睡前口服或下午与食物同服至临床治愈后停用常规治疗, 继续服用孟鲁司特, 总疗程达8周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气喘缓解所需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无症状天数;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6~12个月, 在随访中确诊为哮喘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气喘缓解所需天数、治疗8周后无症状天数以及随访中确诊为哮喘情况比较, 见表1。

注:两组患者在气喘缓解所需天数、治疗8周后无症状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随访中确诊为哮喘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急性支气管感染, 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 常由病毒、细菌及支原体感染引起。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体格检查有呼气时间延长, 伴喘鸣音。近期预后大多良好, 部分病例远期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若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尽早给予防治措施, 对患儿预后、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 支

气管、细支气管壁被炎性细胞浸润, 引起一系列促炎症细胞因子和Cylts、血小板活化因子和IL-5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粘膜炎症、分泌物增加、粘膜水肿等所致小气道阻塞。Cy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 在各种炎症细胞中都有其受体的表达。Cylts可促进气道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气道的聚集, 引起外周和中央气道的强烈收缩, Cylts还可引起粘液的高分泌, 减慢气道纤毛的摆动频率, 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水肿, 加重气道的炎症反应, 引起气道高反应[1,2]。目前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是将气道分泌物引流排除, 解除阻塞, 但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后的气道高反应及其发展为哮喘的预防治疗的报道不多。选择一种既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又有一定预防作用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药物, 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孟鲁司特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的白三烯D4 (LTD4, cysLT1) 受体拮抗剂, 是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物。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 并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粒细胞 (EOS) 浸润及支气管痉挛, 能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和非细胞性炎症物质, 能抑制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对二氧化硫、运动和冷空气等刺激及各种变应原如花粉、毛屑等引起的速发相和迟发相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本品与人类气道中的cysLT受体能高度选择性结合, 从而阻断白三烯的病理作用[3]。

在本文中, 治疗组患者在气喘缓解所需天数、治疗8周后无症状天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中确诊为哮喘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临床效果显著, 对此类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梁永杰, 蔡映云.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上海医学, 2004:27 (3) :56.

[2]白建文, 邓伟吾.孟鲁斯特对哮喘模型IL-5mRNA和IL-5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3) :216-218.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 女性41例, 男性59例, 患儿年龄3个月至4岁, 平均年龄 (2.3±0.6) 年, 病程3~9天。全部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单纯西医治疗, 主要包括平喘、止咳化痰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每个疗程持续7天。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联合自拟中药平喘汤治疗, 主要配方如下:3g炙甘草、3g黄芩、9g苏子各、9g丹参、9g半夏、9g射干、6g桑白皮、6g葶苈子、6g杏仁、3g炙麻黄、9g地龙、9g僵蚕、9g百部以及9g紫菀。若患儿存在便溏、纳呆症状则加炒白术以及神曲;若患儿气虚、倦怠, 则加黄芪;有其它症状的患儿在此基础方上进行辨证加减, 每日服用1剂, 每日服用3次, 每个疗程持续7天[1]。两组患儿在进行上述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为了避免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两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期间均不得服用其它同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喘促、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双肺湿啰音以及喘鸣音基本消失;有效:患儿病情得到好转, 喘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双肺湿啰音以及喘鸣音较治疗前有较大好转;无效:患儿病情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喘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发生变化, 双肺湿啰音以及喘鸣音没有得到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 (8.7±1.9) 天,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 (6.5±1.4) 天,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 复发率为2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 复发率为8.0%,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n (%) ]

3 讨论

婴幼儿患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几率较高,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痰鸣以及咳嗽等, 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若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并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单纯西医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将喘息性支气管炎纳入“哮喘”范畴, 认为主要致病原因为肺气宣降失常。婴幼儿抵抗力和免疫力相对较差, 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应该注重益气固表。自拟中药平喘汤中的甘草具有调和诸药和化痰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芩能够发挥清热化痰的作用;紫菀、百部能够发挥化痰、止咳和润肺的作用;半夏也能够产生良好的化痰效果;僵蚕、地龙等具有化痰解痉的作用;射干不仅能够祛痰止咳, 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桑白皮以及苏子、葶苈子能够降气、平喘、润肺;杏仁、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将上述配方进行连用, 能够使祛痰平喘、宣肺止咳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3]。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紫菀、黄芩还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病毒和细菌;百部能够对松弛支气管痉挛发挥持久作用, 能够对咳嗽反射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发挥镇咳功效, 除此之外, 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半夏能够对患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进行有效抑制, 从而取得理想的镇咳效果;僵蚕、地龙具有解痉和抗过敏的疗效, 能够使支气管平滑肌得到显著扩张;黄芩在抗过敏以及抗炎方面疗效显著;麻黄和黄芩均能够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有效调整, 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增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自拟中药平喘汤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效果显著, 同时结合西医治疗疗效更加显著[4]。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住院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 复发率为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复发率为8.0%,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自拟中药平喘汤结合西医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光亮.自拟中药平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174-175.

[2]朱瑛.自拟中药平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4例[J].光明中医, 2010, 16 (20) :144-145.

[3]刘洁华, 郭永坚.平喘汤联合超短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8例[J].河北中医, 201, 9 (23) :118-119.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下一篇:交际式口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