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紫癜性肾炎

2024-05-25

小儿紫癜性肾炎(共8篇)

小儿紫癜性肾炎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紫癜性肾炎的小儿患者共45例, 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进行分型, 并给予相应的西药治疗并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 45例小儿紫癜性肾炎中, 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系统治疗方法对于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效果肯定, 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紫癜性肾炎是由于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多见于小儿患者, 年龄在2~11岁儿童高发。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尿中潜血阳性及尿蛋白等。也有患者伴发皮肤异常, 或者无任何症状[1]。

目前对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均相关。现代医学中, 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方法比较杂乱,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无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者对45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进行分型后应用系统性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 共45例。年龄在3~8岁之间, 男27例, 女18例, 各个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型结果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肾脏病科护理常规。治疗中均给予对症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不同临床分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具体如下:①血尿、蛋白尿型:此型患者多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尿常规高倍镜视野下可见红细胞, 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治疗方法采用:雷公藤多甙口服片剂, 1.5 mg/ (kg·d) , 持续口服2~3个月。皮下注射肝素10μg/ (kg·d) 。若患者尿中蛋白定量较高, 或蛋白尿持续时间较长, 可适当加用小剂量激素治疗。②单纯血尿型:此型患者大多仅表现为尿常规检查中镜下血尿。应注意此型患者可常见泌尿系统感染, 在治疗中可经验性加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与血尿、蛋白尿型相似, 应用雷公藤多甙和肝素治疗,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肝素120~150μg/kg, 静脉点滴。1次/d, 连用5 d或肝素每次10μg/kg, 皮下肌注, 2次/d, 连用7 d, 或用低分子肝素较为安全, 每次60~80μ/kg皮下肌注, 1~2次/d, 连用7~14 d。③肾病综合征型:此型患者病情多较上述两种类型严重。患者多有大量蛋白尿及血尿。急性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如应用甲强龙15~30 mg/ (kg·d) +0.9%NS 250 ml静脉滴入;激素冲击2周后可缓慢减量, 至口服维持剂量。免疫抑制剂的选择较多, 一般可选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具体方法是:8~12 mg/ (kg·d) , 静脉滴注, 1次/月[2]。6个月减量至每3个月1次, 总剂量<150 mg/kg。同时可加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ACEI或ARB类药物保护肾脏功能。其余抗凝药物使用可参考其他两种类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 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具体见表2。

2 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 其中治愈7 例, 显效30例, 有效5例, 详细情况见表3。

注: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 由于机体对某些微生物或者致敏源发生变态反应, 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强产生的损害。

小儿紫癜性肾炎病情较重, 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若发现不明原因的小儿血尿、蛋白尿患者, 为明确病情, 应尽早进行B超下肾脏穿刺取病理组织检查。在明确诊断后,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病理损害对其分型。不同分型采用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能够尽早的改善患者的改善患者症状, 阻滞病情恶化。

作者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 对45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之, 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效果肯定, 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孟宪涛.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疗.中外医疗, 2009, 28 (18) :-34.

[2]吴铭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国实用医刊, 2010, 1 (9) :52.

[3]李艳华.小儿紫癜性肾炎91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9) :108-109.

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发病因素研究 篇2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 中医 发病因素 研究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紫癜性肾炎以上升的趋势发展。该种疾病后期会导致肾衰竭,给儿童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医学专家的关注。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获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受到儿童家长的认可,但对紫癜性肾炎中医发病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以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80例在我院治疗的紫癜性肾炎患者为对象,对中医发病因素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文选取的80例紫癜性肾炎的儿童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5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25±3.06)岁,其中3~6岁12例,6~10岁43例,10~14岁25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儿童紫癜性肾炎符合以下条件的纳入研究对象:符合西医相关诊断标准要求,未发现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的患者,由患者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知情并愿意参加调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为:患者缺少临床资料,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年龄不足2岁且超过14岁的患者,不符合西医相关诊断标准要求的患者。

1.3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六淫的诊断标准如下:

风邪的判定:患者发病较急,表现为面睑浮肿、肢体关节出现游走性疼痛、伴有咳嗽、咽痒、流清涕、鼻塞、喷嚏微热、汗出等症状;寒邪的判定:临床表现为脉弦浮或紧、面色清或白甚、小便清长、无口渴感、肢体厥冷、肠鸣腹泻、呕吐、脘腹疼痛、咳稀白痰、哮喘,一般病势较重,有感寒可查;暑邪的判定: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汗、腹痛、恶心、呕吐、胸闷、神疲、高热、苔黄或白、舌红、小便短黄、气短、肢体困倦、口渴喜饮等;湿邪的判定:发病比较缓慢,脉濡细或束、舌苔滑腻、瘙痒、患者皮肤有皮疹出现、局部渗漏湿液、小便混浊、大便稀、肌肉、肢体关节酸痛、扣腻不渴、纳呆、胸闷脘痞、身体困重;燥邪的判定:该邪气多出现在气候干燥或秋季,临床症状为:脉象偏浮、小便短黄、痰黏难咳、干咳少痰,或大便干燥、舌苔干燥、口渴喜饮、咽喉干燥等;热邪的判定:患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口渴喜饮、面赤、汗多、烦躁等。

1.4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在患者家长以患者中进行实施问卷调查,必要情况下采用电话或当面询问的方式调查,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完整性。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尤其应注重患者中医证候与治病邪气。

1.5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SPSS17.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紫癜性肾炎中医发病因素进行研究。

2结果

经诊断,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因外邪原因致病的患者63例,占研究对象的78.8%,其中1例患者因受疠气而患病,62例患者因受六淫邪气而患病。六淫邪气既可单独致病,又可和其他邪一起致病。紫癜性肾炎多由六淫邪气兼夹致病,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具体致病原因及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3讨论

《素问·风论》中论述“风者,百病之长也”,表示两层意思:其一,风邪袭人,容易引发疾病。考虑到儿童卫外不固、肺常不足、脏腑抵抗能力较弱等,一旦侵入体内可致皮肤病变,患皮肤紫癜。其二,风邪与其他邪共同致病。湿、燥、热、寒常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引发风燥、风热、风湿、风寒等一些病症的出现。本文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中0例风燥者1例风湿者、9例风寒者、31例风热者,其占的比例分别为0%、1.67%、15%、50%。

寒为冬季的主气,因此寒邪致病在冬季较为常见。不过其他季节时空调过凉、汗出当风、冒雨涉水、饮食生冷等也会因寒而发病。湿邪为长夏的主气,由湿邪引发的疾病在夏天较为常见。另外,冒雨涉水或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容易受湿邪的影响而发病。

本文中因受寒湿邪发病的儿童2例,所占的比例为3.23%,因受湿热邪而发病的儿童19例,在发病儿童中占的比例为30.65%。

热邪发病的季节性并不明显,只要热气过多均能转化为热邪使人患病。热邪随风邪一起侵犯肌表,于咽喉处搏结,肺气不宣,致使身体损伤、肾络灼伤,或不利于气化,致使水湿严重,引发为肾病。本文中受风热邪影响患病的儿童31例,占患病总人数的50%。燥是秋季的主气,如燥气过盛转为燥邪而致人患病。不过本文中并未出患病的儿童,可能选取的患者较少所致。

综上所述,因热邪、湿邪、风邪或其相互夹杂引发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在本文中共50例,在六淫致病儿童中占有的比例为80.65%。由此不难看出热、湿、风等是紫癜性肾炎比较高发的外感因素。因此,紫癜性肾炎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不同季节,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热、湿、风的预防,为提高紫癜性肾炎治疗疗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喻.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发病因素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综合护理 篇3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综合护理,满意度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小儿极容易出现的血管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关节发炎和疼痛,腹部以及肠胃出血,肾炎和血小板的减少性紫癜,病情严重。患者一般在紫癜症状出现后的一两个月内发病,两年后发病也不少见,临床常通过紫癜病发后半年内检测血尿和尿蛋白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本文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综合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60例,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14岁,平均9.2±4.5岁,病程1~22个月,平均4.5±2.3个月,血尿和尿蛋白型11例,急性肾炎6例,肾病综合症7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4±4.5岁,病程1~21个月,平均4.3±2.2个月,血尿和尿蛋白型12例,急性肾炎7例,肾病综合症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从日常作息、饮食、感染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日常作息护理

护理人员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干净,常通风,让患儿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休息;可能造成患儿过敏的物品应尽量远离患儿,如尽量让孩子穿较旧的棉质衣服并远离毛绒玩具,严重高血压或水肿患儿应保持卧床休息并经常变换体位以免各类血管疾病发作;待患儿病情控制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劳为准。

1.2.2 饮食控制

患病期间患儿应避免摄入异型蛋白质,如牛奶、肉类和鱼虾等,适当控制饮食,最大限度避免致敏食物。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者应减少食物中盐分的摄入,每日摄入量1~2g为佳;出现大量尿蛋白者需控制蛋白质,2g/(kg·d)为佳;处于氮质血症时期者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5g/(kg·d),否则可能引发肾病综合症及全身水肿。

1.2.3 预防感染

患儿护理尤其应注意感染问题,以免引发各类并发症及其它疾病复发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过程中需与家长有效交流,取得其配合,如定时紫外线消毒病房并在常触摸的物品上涂抹消毒液,以免患儿在治疗期间感冒或院内交叉感染。保持皮肤干燥,经常更换床单和翻身,水肿严者需在被压迫部位放置气垫,水肿阴囊部位需用棉垫或吊带托起来,并用0.1%雷佛奴尔溶液或0.25%硫酸镁溶液清洗患处,皮肤破损处碘水消毒,大便后清洗肛门,男孩需清理包皮,预防蚊虫叮咬,并按时为患儿剪指甲。

1.2.4 观察病情[2]

治疗与护理期间需关注患儿是否出现新的紫癜,患儿关节发炎与疼痛症状是否有所缓解;记录患儿的尿量和尿色,及时做好尿常规检测,关注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含量变化、有无各类感染症状。此外,需完成常规性检测,如体重、血压、体温、肝肾功能等。

1.2.5 用药观察与护理

患儿使用激素需关注其是否出现副作用,如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可能导致消化道的出血症状,长期使用激素或导致骨骼生长抑制,出现满月脸,或致肾上腺皮质萎缩问题,影响免疫功能等。应保持睡眠前安静,适量补充维生素D。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含量降低以及脱发和感染症状。

1.2.6 心理干预

患儿病情加重或者迁延,家属会异常紧张,甚至悲观和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安慰和心理开导,向其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家属理性面对疾病,并积极与患儿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促进身体恢复;患儿状态较好时可以组织其在病房内读书交流,或适当参与游戏,消除患儿对疾病的恐惧,配合医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分析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f')数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须常规药物治疗,但不能缺少日常护理,尤其小孩子还没有学会照顾自己,且需要与可能导致过敏的环境相隔离,护理显得更加重要[3]。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很多患儿的症状,但维持患儿病情稳定和不断改善须加强日常综合护理,护理不当或前功尽弃,治疗期间须重视护理[4]。观察组采取日常作息、饮食、感染预防等多方面护理,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可见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取综合护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嫱,沈颖.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J].临床儿科杂志,2011,(4):307-310.

[2]李红.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5):80.

[3]李俊梅,谷慧萍,张敏.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 1,(22):3513-3514.

小儿紫癜性肾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 根据中医证型为实证和虚证。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肾脏病学》[2], 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36例) 及对照组 (32例) 。观察组又分为实证组 (17例) 及虚证组 (19例) 。观察组中年龄4~14岁, 平均7.26岁;入院时平均病程2.3周。对照组中年龄3~12岁, 平均7.01岁;平均病程2.5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 均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检测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肌酐、尿素氮。观察组根据证型分成实证组和虚证组。进行穴位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 实证选取的穴位如下:合谷、曲池、血海、委中、尺泽、少商, 每次选其中3~5个穴位, 每穴注射0.5 m L;虚证选穴如下:脾俞、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三阴交, 每次选其中3~5个穴位, 每穴注射0.5 m L, 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强的松片2 mg/ (kg·d) , 服用4周后根据尿蛋白的有无进行调整, 同时服用钙剂。两组均同时给予口服扑尔敏, 维生素C、潘生丁。连续治疗2个月, 随访6个月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按发生的频率、程度及临床表现特点分为:无 (计0分) 、轻 (计1分) 、中 (计2分) 、重 (计3分) 4个等级;并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紫癜、尿蛋白消失的时间。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紫癜完全消失, 连续3次尿蛋白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50 mg/kg, 3个月未复发;有效:紫癜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较观察前下降50%以上, 但>50 mg/kg;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变。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经χ2检验P<0.05

由表1可见,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注: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 均P<0.05

由表2可看出,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评分,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看出,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尿红细胞数及尿蛋白量,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随访:观察组实证组无复发, 虚证组复发2例, 结合中药治疗痊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对照组复发7例。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 是指过敏性紫癜 (HSP) 引起的肾实质损害, 是小儿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西医目前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疗效不确切, 不良反应大, 病情不易控制, 少部分甚至发展为肾衰竭[3,4,5]。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血尿”“溺血”或“水肿”的范畴。其病机多为患者素有血热内蕴, 又易为外感、饮食、虫毒、药物或化学毒素所诱发, 风热相搏, 灼伤血络, 以致迫血妄行, 外溢肌肤为紫癜, 热蕴于下焦, 内伤肾阴, 络脉烁伤, 则出现尿血、少尿, 甚则浮肿、热毒伤肾, 肾失固摄, 脾气受伤, 则精微下泻, 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穴位注射的根本作用是一种双向调节作用, 可以概括为“调和阴阳”。实验研究证明穴位注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性调整作用。紫癜性肾炎由小血管炎症引起的系统性血管炎, 其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 因而会有大量的蛋白尿漏出。进行穴位注射时可使通透性降低, 从而减少蛋白尿的漏出。当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时, 穴位注射又可使之升高。有研究证明穴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取曲池、血海、委中等穴并随症候的不同而加减调节, 取得一定疗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紫癜性肾炎, 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紫斑消退有较满意疗效。为了寻找更有效, 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 摸索出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取得可靠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能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从而刺激网状内皮系统, 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尤对过敏性疾患疗效甚佳。所以采用此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取得较好效果。姚文龙[4]认为单纯的肌肉注射药物, 其疗效远不如穴位注射药物好, 单纯的穴位毫针刺激也远不如药物刺激和注射针刺激的混合刺激。穴位得药物相助作用更强, 药物在穴位中扩散吸收更快, 腧穴, 药物性质不同, 但作用相似, 二者相得益彰, 有异曲同功之效。现代医家[5]多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其病机初期以实为主;久病反复, 中后期以虚为主, 并认为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证选用曲池、血海、委中、尺泽及少商, 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凉血解毒的作用。虚证患者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和三阴交, 具有运化水湿、疏通经络、补益脾肾、养血柔肝的功效。本实验研究证明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能有效控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血尿和蛋白尿及缩短紫癜的消退时间。穴位注射不失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一种治疗方法, 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医外治法的范围。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6例) 和对照组 (32例) 。观察组分实证和虚证, 实证穴位注射合谷、曲池、血海等穴, 虚证注射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积分的变化及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 (34/36) , 优于对照组的 (25/32)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均显著改善 (均P<0.05) , 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均P<0.05) 。结论 穴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19.

[2]叶任高.临床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32-237.

[3]钟在英, 蒋瑾瑾, 方风.过敏性紫癜患儿36例随访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19 (2) :106-107.

[4]姚文龙.穴位注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12) :1435.

小儿紫癜性肾炎 篇5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 ,小儿,雷公藤多苷

紫癜性肾炎 (HSPN) 是一种继发于过敏性紫癜 (HSP) 的肾损害, 在小儿肾脏疾病中占很大比重, 学龄儿童多见, 约占儿科住院患者泌尿系疾病的8%左右。仅次于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而位居儿童时期肾脏疾病的第3位[1],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采用雷公藤多苷干 (TW) 的影响, 旨在探讨其临床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 (60例) 均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儿, 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草案) 诊断标准[2], 采用随机对照入组的方法, 按就诊日期随机分成2组,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3.5~14.5岁, 平均 (7.68±3.35) 岁;病程 (6.89±4.25) 个月。治疗组30例, 其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3.8岁~15岁, 平均 (7.54±3.65) 岁;病程 (6.21±5.24) 个月。2组入组前均使用过不同程度的中药及激素。健康儿童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年龄3.7~14.6岁, 平均 (6.90±3.24) 岁。各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联合口服犀角地黄汤每天1剂口服, 复方芦丁1~2片, 3次/d;维生素E100mg, 2次/d、双嘧达莫3mg1 (kg·d) 及卡托普利lmg1 (kg·d) 。有皮肤紫癜复发加开瑞坦5~10mg, 1次/d。腹痛、关节痛使用短程激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W片 (江苏泰洲美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32021007) 1.5mg/ (kg·d) , 最大量<60mg/d, 分3次餐后口服, 4周后改为1mg/ (kg·d) , 2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尿蛋白持续阴性, 尿红细胞持续消失;显着缓解:尿蛋白持续减少≥50%, 尿红细胞减少≥50%;好转:尿蛋白持续减少≥25%, 尿红细胞减少≥25%;无效:尿蛋白或红细胞无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 组间及治疗前后的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比较

资料显示2组在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

2.2 2组缓解率比较

治疗3个月后, 治疗组总缓解率90.0%, 对照组总缓解率60.0%, 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3例肝功能异常、2例白细胞减少, 予雷公藤多苷减量至1mg/kg。加用保肝药、升白细胞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治疗3个月后未再发现不良反应, 治疗组全部患儿未见红细胞、血小板、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目前有关HSP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认为除了免疫异常 (细胞免疫) , 同时还有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等参与。它们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 参与肾小球疾病的不同病理过程, 使肾小球病变不断加重, 如系膜细胞肥大、增殖及细胞合成代谢加强等。从而造成肾小球的损害、功能性肾单位的减少,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3]。HSPN属中医学“尿血”、“水肿”等范畴。邪热内扰、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4]。TW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作用[5]。现代药理研究认为TW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它既可抑制细胞周期多个阶段T细胞增生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又能改善肾小球基膜的电荷状态而阻止蛋白漏出;抑制脂多糖诱导白介素-6 (IL-6) 和IL-8的产生, 使趋化粒细胞、单核细胞受影响而发挥其抗炎作用。在抑制T细胞增生、抑制IL-2的产生和诱导T细胞凋亡方面与激素作用有相似之处[6]。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缓解率90.0%, 对照组总缓解率60.0%,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TW治疗HSPN具有一定的优势。作者[7]曾经对35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用双倍剂量TW 2 mg/ (k g·d) , 4周后改为1.5 mg/ (k g·d) , 再服用4周后减至1mg/ (kg·d) 维持治疗3个月, 在治疗期内, 无一例白细胞降至4.0×109/L以下。本研究的结果是TW治疗开始的4周, 有3例肝功能异常、2例白细胞减少, 通过对症治疗很快恢复正常, 之后未再发现不良反应。至于TW对性腺的损害程度有待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刘冰, 何威逊.儿童紫癜性肾炎治疗研究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6) :534~537.

[2]杨霁云, 陈述枚, 姚勇, 等.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草案) [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8~749.

[3]胡国华, 党西强, 王井和, 等.肾病合剂配合激素对小儿复发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血、尿IL-6和TNF-α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 (10) :892~895.

[4]丁樱, 吴力群, 黄可丹.血尿停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 38 (8) :37~38.

[5]肖厚勤, 丁国华, 张建鄂, 等.雷公藤多苷与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临床荟萃, 2003, 18 (18) :1039~1040.

[6]金彩云, 胡国华, 郑碧忠, 等.狼疮性肾炎血清IL18及雷公藤多苷对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9) :1075~1077.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来该院就诊的紫癜性肾炎患者158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79例, 男45例, 女34例, 年龄5~13岁, 平均年龄9岁;对照组79例, 男47例, 女32例, 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8岁。以上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会关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4,5,6,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病例选择标准

(1) 患儿临床均存在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2) 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者; (3)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后血尿类型为肾小球源性; (4) 无低分子肝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史; (5) 监护人及家属同意此次观察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8]。

1.2.2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 (治疗组)

入院后要禁止患儿接触易诱发过敏的过敏原, 并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先给予其常规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脱敏药、抗过敏药, 维生素C等改变血管脆性的药物, 对于存在胃肠道出血、关节症状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在上述基础上, 给予患儿抗凝剂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19990078低分子肝素钙, 用以改善肾血管凝血障碍, 用法:皮下注射, 用量:100 U/kg, 1次/d, 可酌情加减, 治疗以7 d为一疗程, 一疗程结束后休息7 d再继续治疗, 共治疗3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重要注意观察患儿出、凝血时间变化, 尿红细胞、尿蛋白等数量及含量的变化。

1.2.3 仅常规治疗 (对照组)

仅给与患儿HSPN常规治疗, 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同时, 治疗疗程、观察项目等也参见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HSPN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率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9,10,11]。

其中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完全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1 g,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数显著减少, 肾功能良好;有效:患儿各种临床体征、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2 g, 但不及显效, 尿红细胞数减少, 肾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儿体征、临床症状未有改善, 甚至加重, 尿蛋白定量及红细胞数没有下降, 肾功能不良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软件SPSS 19.0完成。计量资料用±s表示, 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 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结果

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后, 发现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卡方检验得卡方值χ2=10.018, P=0.007, 有P<0.05, 说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治疗组对HSPN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见表1。

2.2 指标改善结果

经过测量治疗前后患儿24 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数并进行t检验后发现,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本无差别的两项指标 (P>0.05) 在治疗后出现显著差别, 即治疗组改善效果更好,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血凝学指标

治疗组患者血凝学指标76例 (96.20%) 恢复正常, 对照组68例 (86.08%) , 统计学处理后χ2=1.76, P=0.08, P>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 (2.53%) 患者出现瘀斑, 相关处理后好转, 不影响后续治疗。无出、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现象, 未见肝功能损害。

3 讨论

HSP的发病通常令患儿家属防不胜防, 不仅因其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而且还因其发病前往往无任何征兆, 若任由其病情持续发展, 就会继发HSPN。一般情况下, 紫癜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 而且因儿童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备, 免疫功能更为低下, 使病毒、细菌等外界有害物质更易进入人体产生过敏反应, 引起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 导致肾脏损害、肾血管通透性增加, 最终发展为紫癜性肾炎。HSPN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症状不仅包括患儿皮肤会出现紫癜、红斑、水肿等, 还包括各种关节症状、腹部疼痛症状以及血尿、蛋白尿等, 据悉该病的HSP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如若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2]。临床上治疗HSPN的主要方法有休息、抗感染、抗过敏等的一般治疗, 还有使用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的药物治疗以及血浆置换、扁桃体切除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目前, 治疗HSPN最有效方法还尚无定论, 但有学者建议应用抗凝剂治疗, 可显著改善肾脏凝血障碍, 有效缓解病情。低分子肝素钙[1]是一种良好的抗凝剂, 其能有效扭转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 减轻血尿、蛋白尿症状。

临床上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HSPN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李雅彬等[13]用此方法治疗得到86.11%的总有效率, 高于61.12%的紫癜性肾炎常规治疗方法, 因此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对该病的逆转或缓解意义重大。该组治疗组显效45例 (56.96%) , 有效27例 (34.18%) , 总有效率91.14%, 尽管对照组也存在73.42%的总有效率, 但与治疗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24 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数t检验结果显示, 治疗前本无明显差异的两组数据在治疗后差异明显, 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血凝学指标恢复方面, 即使两组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治疗组恢复率也高于对照组, 并且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可见, 相比于常规治疗, 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帮助疾病恢复的意义更显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治 篇7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诊治探索

过敏性紫癜 (HSP) 是儿童结缔组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目前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它是一种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疾病, 其中肾脏损害的预后影响较重要。紫癜性肾炎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在HSP中的发病率在儿童为41%~61%, 其临床及病理表现轻重不一, 预后也不一致[1]。本文通过对47例儿童HSPN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 总结儿童HSPN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儿童HSPN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HSPN患儿是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其中男30例, 女17例, 发病年龄4~13岁, 平均8.8岁。来就诊时病程为7d~1年。所有患儿均符合下列诊断条件:有确切的皮肤紫癜史, 伴或不伴消化道或关节症状;尿检异常, 伴或不伴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排除Ig A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1) 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病理Ⅱa级, 给予双嘧达莫或雷公藤多苷口服, 疗程3个月; (2) 急性肾炎或病理Ⅱb、Ⅲ级, 给予雷公藤多苷或强的松口服, 疗程3~6个月; (3) 肾病综合征或病理Ⅲ、Ⅳ级, 给予强的松口服和 (或) 环磷酰胺 (CTX) 冲击治疗; (4) 急进性肾炎, 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双重冲击治疗, 伴肾衰竭者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2 治疗结果

47例紫癜肾炎患儿中除4例失访外, 余43例均随访1~5年, 按Counahan提出的判断标准;痊愈33例占76.7%;有轻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9例占20.9%;活动性肾病组1例占2.4%。本组治疗有效率100%。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全身性毛细血管炎, 其中约80%以上有或轻或重的肾脏损害, 因此紫癜性肾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据国外统计占小儿肾小球疾病的5.87%[2]。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本组资料显示以单纯性血尿和血尿并蛋白尿最多, 与其他医院报道相似, 未见单纯性蛋白尿者。其次为肾炎综合征及肾病综合征, 急进性肾炎占少数。病理分型以Ⅱ型最多, 占69.6%, 其中Ⅱb多于Ⅱa, Ⅲ级占24.1%, Ⅳ级占5.1%, Ⅴ级占1.3%, 未见Ⅵ级。说明单纯性弥漫性系膜增生是HSPN最常见的病理改变。

紫癜性肾炎的治疗需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综合治疗。表现为单纯性血尿, 病理多为Ⅱ级, 常规多给予潘生丁或中药活血化瘀辅助治疗, 但仍有一部分病理分级达Ⅲ级, 伴有新月体形成者, 我院给予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外,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和受体拮抗剂己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减轻蛋白尿、抑制系膜细胞增生、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损害的作用已在多种肾小球疾病中得到肯定。本组病例中有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者除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外, 均给予ACEI治疗,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紫癜性肾炎病好发于儿童, 本组患儿平均年龄8.8岁, 有70.97%的患儿无明显诱因。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确, 多认为为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损伤所致。其临床表现的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发生率高, 与樊忠民报道的61例HSPN患儿相比, 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发生率基本一致, 分别为93.54%/96.7%和96.77%/95.1%, 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也相似, 为32.25%/42.3%, 而关节和消化道症状后者发生率高于本组患儿, 分别为54.1%/38.7%和44.3%/9.67%, 与刘志红报道的成人104例HSPN相比[3], 本组患儿中腹痛和水肿的比例高于成人, 肉眼血尿发生率与成人相似, 高血压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成人显著高于本组患儿, 成人组肾功能不全及少尿也占一定比例, 而本组患儿中未见。

儿童HSPN的治疗, 皮质激素对控制关节肿痛和腹痛疗效好。对肾病型HSPN应积极用激素治疗。对于激素治疗无效者, 王素艳等报道用环磷酰胺冲击有一定疗效[2]。总之, 儿童HSPN中临床表现为NS型和R-GH型者预后差, 大部分HSPN患儿激素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樊忠民, 刘光陵, 高远赋, 等.61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0, 5:28.

[2]王素艳, 徐庆玲.CTX冲击疗法治疗重型紫癜性肾炎5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1:674.

小儿紫癜性肾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2];有明确的皮肤紫癜病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和关节疾病等;尿检异常,伴有水肿现象;肾活检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异常的家族史;患有其他的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炎;患有其他的肾脏疾病如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等。患有严重的肾血管损伤和畸形导致的肾功能障碍。100例患儿中有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在4~15岁,平均年龄(9.6±2.5)岁。所有临床患者资料均经过患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临床分型

疾病分型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分为6种不同的类型:①尿检正常型:多次检查尿液无任何异常的情况出现,但伴有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趋势;②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镜下血尿红细胞(RBC)或肉眼血尿超过5个HP,1周内3次尿常规检查蛋白呈现阳性或者24 h尿蛋白量超过150 mg或者1周内3次尿检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值;③血尿和蛋白尿型: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现象且标准相同;④急性肾炎型:血尿、高血压以及氮质血症至少有2项以及以上出现;⑤肾病综合征:24 h尿蛋白量超过50 mg/kg并伴/不伴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⑥急进性肾炎型。

1.2.2 病理分型

行肾组织活检的患儿进行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病理电子显微镜检查,确定患儿的病理情况。肾活检光镜检查组织经过甲醛固定,切片的厚度为2μm,经过HE、PAS以及PASM和Masson染色。肾活检免疫检查主要包括血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将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分为4中不同的免疫病理类型:①Ig A;②Ig A+Ig G;③Ig A+Ig M;④Ig A+Ig G+Ig M。经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均表现为系膜增生且系膜区沉积电子致密物。肾活检后病理分型按照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肾小球轻微病变为I型;系膜增生为II型;系膜局灶(IIIa)或者弥漫增生(IIIb)为III型;表现为50%的肾小球形成新月体,有些节段有血栓形成,襻坏死或者硬化;系膜病变为IV型,表现为50%~75%的肾小球呈新月形;假膜增生型为VI型。

1.2.3 实验室观察指标分析患儿的血免疫指标,观察临床与病理分析之间的差异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经Spearman秩和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

10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有男患儿55例,占55%,女患儿45例,占45%,平均年龄在(9.6±2.5)岁,肾活检患儿65例。100例患儿中有25例患儿因为其他原因诱发疾病,主要与感染和食物过敏有关。

2.2 临床与病理分型

100例患儿中临床分型:尿检正常患儿占11.0%,孤立性血尿或尿蛋白型占10.0%,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占40.0%,急性肾炎型患儿占7%,肾病综合征患儿占29.0%,急进型肾炎型占3.0%。

100例患儿中病理分型为:I级患儿占9.0%,II级患儿占49.0%,III级患儿占29.0%,IV级患儿占7.0%,V级患儿占2.0%,VI级患儿占4.0%。

2.3 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尿检正常型患儿以及孤立性血尿或者蛋白型患儿中肾脏病理的损伤程度较轻,主要以II级为主,占68.2%(15/22)。经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之间有相关性(r=0.392,P<0.05)。见表1。

2.4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

免疫复合物分型中Ig A型主要分布在I级和II级,Ig A+Ig G型主要分布在I级~III级;Ig A+Ig M型主要分布在II级以上,Ig A+Ig G+Ig M型主要分布在II级以上。经验证,r=0.4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儿童紫癜性肾炎作为一种血管炎症,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将其归类为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确定患儿在整个病程中的临床症状以及肾损害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累及程度为20%~80%不等,研究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能够加深对病理的认识,改善预后的效果[4]。

儿童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学有相关性,主要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为主。我国的研究表明[5,6,7],有73.4%的患儿在发病4周内出现严重的肾脏损坏,有96.7%的患儿在发病半年内出现肾脏损坏。刘玲等[8]研究89例患儿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41.6%)、肾病综合征型(27.0%)、孤立性蛋白尿型(21.3%)多见,而三者的病理分级均以Ⅲ级多见,分别占67.6%、70.8%、73.7%。不同临床分型紫癜肾患儿病理分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复合物分型以Ig A+Ig M沉积最多为36例(占40.45%);其次为Ig A+Ig G+Ig M沉积25例(占28.09%);单纯Ig A沉积19例(21.35%);Ig A+Ig G沉积9例(10.11%),不同免疫复合物分型的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次研究中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占40.0%,肾病综合征患儿占29.0%,免疫复合物分型中Ig A型主要分布在I级和II级,Ig A+Ig G型主要分布在I级~III级;Ig A+Ig M型主要分布在II级以上,Ig A+Ig G+Ig M型主要分布在II级以上。以Ig A+Ig G+Ig M沉积最为常见,且与病变和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与以上的研究结果相似。国外有学者[9]对251例患儿进行长期的随访,发现10年后肾衰的发生率在6%以内,15年后的发生率为10%。检查患儿的免疫学复合物能够正确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

综上所述,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严重程度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临床中应当及早发现,提高预后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儿进行不同临床的分型和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中100例患儿中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最为常见,占40.0%,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型,占29.0%。病理分型中以II级为主,占49.0%,其次为III级,占29.0%。尿检正常型患儿以及孤立性血尿或者蛋白型患儿中肾脏病理的损伤程度较轻,血尿和尿蛋白型中II级较多,占62.5%(25/40),III级占17.5%(7/40)。肾病综合征主要以III级为主,占51.7%(15/29);急进性肾炎型主要以VI级为主。发现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r=0.392,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严重程度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病理分型

参考文献

[1]舒芬华,欧阳文姝,邓芳菊,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儿童紫癜性肾炎出院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7):631-632.

[2]罗苇,冯仕品,王莉,等.蛋白尿表现的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2):156-159.

[3]任献国,张沛,高远赋,等.儿童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级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2441-2443.

[4]刘睿,马路,李长春,等.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6):515-519.

[5]徐海霞,邵晓珊,李宇红,等.儿童紫癜性肾炎60例临床与病理关系分析[J].中外医疗,2014(31):39-41.

[6]张洪霞,潘艳艳,王兴翠,等.168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5):79-80.

[7]张建江,史佩佩,付书琴,等.儿童紫癜性肾炎167例临床和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7):1320-1322.

[8]刘玲,张东风,李春珍,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151-154.

上一篇:磁性下一篇: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