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叶性肺炎

2024-07-07

小儿大叶性肺炎(共8篇)

小儿大叶性肺炎 篇1

肺炎支原体 (MP) 是呼吸道感染, 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病程长, 尤其是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症状重, 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资料, 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 旨在了解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征。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为住院病例, 其中男40例, 女38例;年龄<3岁15例 (19.2%) , 3~5岁20例 (25.6%) , 6~10岁32例 (41.0%) , 11~l4岁11例 (14.1%) 。1.2临床表现发热75例 (96.2%) , 其中热程大于10天48例 (64.0%, 48/75) ;咳嗽77例 (98.7%) , 其中顽固性咳嗽60例 (77.9%, 60/77) ;咳痰53例 (67.9%) , 其中咳白色黏液痰48例 (90.6%, 48/53) 、黄痰5例 (9.4%, 5/53) , 痰带血丝20例 (37.7%, 20/53) ;喘息20例 (25.6%) ;胸闷、胸痛各15例 (各19.2%) ;呕吐20例 (25.6%) ;腹痛17例 (21.8%) ;腹泻7例 (9.0%) ;食欲不振35例 (44.9%) ;精神萎靡15例 (19.2%) ;头痛9例 (11.5%) ;皮疹8例 (10.3%) ;听力下降2例 (2.6%) 。入院查体时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27例 (34.6%) , 呼吸音低17例 (21.8%) , 干湿性啰音31例 (39.7%) , 心律不齐3例 (3.8%) 。

1.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48例 (61.5%) , 下降19例 (24.4%) ;血沉升高60例 (76.9%) ;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47例 (60.3%) ;肌酸激酶升高2l例 (26.9%)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5例 (19.2%) ;显微镜下血尿或潜血阳性8例 (10.3%) , 均为一过性。

1.4 X线胸片检查左上肺炎12例 (15.4%) , 左下肺炎17例 (21.8%) , 右上肺炎13例 (16.7%) , 右中肺炎、右下肺炎各18例 (各23.1%) ;肺门阴影增大16例 (20.5%) , 同时累及2个以上肺叶12例;并胸膜炎13例 (16.7%) , 胸腔积液10例 (12.8%) , 肺不张2例 (2.6%) 。

1.5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均给对症及支持治疗。热程>7天者先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5天, 再予红霉素治疗5~7天, 后予以希舒美冲剂治疗3天。热程<7天者先以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5天停4天, 再以希舒美冲剂治疗3天。76例 (97.4%) 治疗3周后复查, X线胸片示炎症吸收、阴影消散。1例 (1.3%) 因急性阑尾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转入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 (1.3%) 因右肺大量胸腔积液转上级医院治疗。

2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多见, 病变以间质性肺炎多见, 肺部病变常累及一叶肺组织, 以下叶多见, 偶可波及双肺。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间质, 故病变实变不明显, 仅少数呈大叶性肺炎改变[1]。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顽固性咳嗽, 多伴有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虽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但体温下降缓慢, 咳嗽较难控制, 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常易累及多脏器损伤, 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等肺外并发症[2]。本组资料中发热占96.2%, 其中热程大于10天者占半数以上;咳嗽占98.7%, 以顽固性咳嗽居多;并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均占1 0%以上;与上述文献大体相符。本组有心律不齐3例, 但是否为肺外并发症, 笔者未做进一步分析。

综上, 笔者建议对X线胸片或CT胸片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者, 如果临床有高热、顽固性咳嗽等症状, 需检测MP-Ig M抗体, 以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3]。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7-168.

[2]丁圣刚, 王亚亭, 吴德, 等.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9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4) :283.

[3]杨莉, 李海浪, 李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18 (12) :975.

小儿大叶性肺炎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诊断治疗方面的认识。方法 对56例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片、CT特点以及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7~14岁占75%,均有发热、咳嗽表现,肺部体征表现轻,23.2%有少量中小水泡音,白细胞升高者73.2% ,C反应蛋白升高者60.7%,合并心肌和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2.5%、16.1%,影像学检查右肺病变占75%,右下叶最多见44.6%,胸腔积液26.8%,33.9%患者10天治愈。结论 对表现为发热、咳嗽的年长儿尽早做胸部CT检查可得到早期诊断,并做支原体抗体检查明确病原,正确选择抗生素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大葉性肺炎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30-02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年长儿由于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的能力增强,往往会出现较大病灶,呈现为大叶性肺炎。因早期主要以高热、咳嗽起病,肺部体征不典型,给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53.6%),女26例(46.4%);年龄:4~6岁14例(25%),7~10岁23例(41.1%),11~14岁19例(33.9%)。入院时病程最短3天,最长8天,其中3天者8例,4~5天者25例,6~7天20例,8天3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胸痛等;②体检: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局部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③胸部影像学提示均一的实变影像。

1.3方法 回顾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PPD试验、支原体抗体、胸片和胸部CT检查结果。

1.4结果 56例患者中,发热56例(100%),其中37.8~38.4℃16例(28.6%),38.5~39.4℃27例(48.2%),>39.5℃13例(23.2%)。咳嗽56例(100%),其中12例(21.4%)在发热3天后才出现咳嗽,干咳29例(51.8%),咳出少量白色粘痰19例(33.9%),有痰声咳不出者8例(14.3%)。胸痛7例(12.5%),气促22例(39.3%)。呼吸音减低23例(41.1%),呼吸音粗20例(35.7%),少量中水泡音13例(23.2%)。血常规白细胞正常15例(26.8%),11~20×109/L29例(51.8%),>21×109/L12例(21.4%)。C反应蛋白升高者34例(60.7%),心肌酶轻度升高7例(12.5%),肝功能轻度异常9例(16.1%),血支原体IgM阳性56例(100%),PPD试验1u、5u均为阴性。56例先拍胸片再做胸部CT,胸片17例(30.4%)表现为肺纹理增粗,39例(69.6%)为不同程度片状密度增高影,同侧肋膈角模糊5例(8.9%);胸部CT为肺叶内实变影,其中右下叶25例(44.6%),右中叶8例(14.3%),右上叶9例(16.1%),左下叶12例(21.4%),左上叶2例(3.6%),伴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5例(26.8%)。

1.5治疗及转归 全部病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按10mg/kg/d,分2次应用,先用7天停3天。对中毒症状重及合并胸腔积液者给予甲泼尼龙2mg/kg/d,应用3~5天。退热时间:2天8例,3天24例,5天19例,6天4例,7天1例。治疗10天复查胸部CT,15例(100%)积液全部吸收。19例(33.9%)病变完全吸收、症状体征消失,治愈出院。29例(51.8%)病变明显吸收,8例(14.3%)病变少部分吸收,这37例患者肺部体征消失,咳嗽较轻,继续应用阿奇霉素5天,咳嗽基本消失,停药出院观察,出院半月复查CT病变全部吸收。

2.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由其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年,患病初期可表现为发热,干咳,逐渐分泌痰液,有时阵咳似百日咳样,痰中可有少量血丝,无呼吸困难表现,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特征,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1】。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有增多趋势【2】,因临床症状重,体征轻且X线改变明显【3】,往往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严重威胁了患儿的身体健康。

本病年长儿较多,因为此时机体防御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阶段而不致扩散,加上气候骤变、寒冷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加【1】。本组病例7~14岁占75%与其一致。

本组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咳嗽,其中体温在38.5℃以上者占71.4%,51.8%为干咳,21.4%在发热3天后才出现咳嗽,胸痛12.5%,肺部体征相对较轻,主要为呼吸音粗或减低,闻及少量中水泡音仅23.2%。实验室检查均经PPD试验排除结核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73.2%,C反应蛋白升高者60.7%,合并轻度心肌损害和肝脏损害者分别为12.5%、16.1%。入院后经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均显示肺叶内实变影,右肺病变占75%,分别为右下叶44.6%,右中叶14.3%,右上叶16.1%,左肺病变25%,分别为左下叶21.4%,左上叶3.6%,伴同侧少量胸腔积液26.8%,检查结果与文献【4、5】报告一致,因CT具有高分辨性,对确定病变的性质及范围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因此,对临床表现持续发热、干咳,而肺部体征相对较轻者应考虑大叶性肺炎的可能,并及早进行胸部CT检查以得到早期诊断。并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查,排除结核感染,及时发现并发症。

目前血支原体抗体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主要检验方法,本组血支原体抗体IgM均呈阳性,结合胸部影像学表现诊断为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我们选用的是阿奇霉素,拟定方案是第1疗程按10mg/kg/d,分2次应用,先用7天停3天,复查胸部CT,没有完全治愈者再按原量应用5天,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所以停药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认为,病原体感染后主要是两种机制形成大叶性肺炎,一是病原菌直接侵入造成组织破坏,另一方面病原菌直接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6】,因此我们对那些中毒症状重及合并胸腔积液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既能很好地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渗出,又能降低体温、缓解中毒症状。因此,对于儿童大叶性肺炎在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进行抗炎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上,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大叶性肺炎病例早期主要以发热、干咳为主要症状,而肺部体征相对较轻,及时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及胸部CT检查可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同时针对性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91.

[2]王金荣.韩秀珍.宋吉振.支原体肺炎27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1,41(11):19.

[3]王卫平.儿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6.

[4]周晓星.儿童大叶性肺炎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5):514~515.

[5]夏继国.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J].中外医疗.2014,33(10):46~47.

小儿大叶性肺炎 篇3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50例, 男24例, 女26例;年龄6.03岁±3.03岁;均经胸部X线或CT摄片确诊为大叶性肺炎, 其中右上大叶性肺炎15例, 右下大叶性肺炎12例, 左上大叶性肺炎14例, 左下大叶性肺炎9例;均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平均住院10.72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由于病人家属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知识的不了解, 家属常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术前应向病人家属解释、说明有关事项, 使病人家属了解此项检查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的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 认真听取病人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耐心细致地解答清楚, 以消除病人家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

2.1.2 饮食护理

检查前禁食禁水4 h~6 h, 目的是为了减轻因插管时刺激咽喉部而引起病人的恶心、呕吐致呕吐物误吸到气管而引起意外、窒息。

2.1.3 咳嗽、咳痰的护理

护士应协助病人排痰, 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于年长儿指导患儿掌握有效的咳嗽, 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用坐位, 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6次, 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 s~5s, 继而缩唇 (撅嘴) , 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胸廓下部和腹部应该下陷) , 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s~5 s, 身体前倾, 从胸腔进行2次或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咳嗽同时收缩腹肌, 或用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痰液咳出[2]。对于年龄小的患儿, 进行叩背治疗。叩背方法:两手手指弯曲并拢, 使掌侧呈杯状, 以手腕力量, 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震动气道, 每一肺叶叩击1 min~3 min, 每分钟120次~180次[2]。

2.1.4 吸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可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1.33 kPa~2.66 kPa[3], 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因此病人在入检查室前, 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给予吸氧30 min, 以提高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流量根据病情调节。

2.1.5 术前用药

遵医嘱术前30 min给予咪哒唑仑 (0.1 mg/kg) 肌肉注射。

2.1.6 用物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器械设备, 处于完好状态, 备好局部麻醉药、呋麻液、肾上腺素、简易呼吸气囊、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等。

2.2 术中护理

患儿取平卧位, 2%利多卡因咽喉部局部麻醉, 一侧鼻腔滴0.5%呋麻液2滴或3滴收缩鼻腔血管, 5 min~10 min后经滴呋麻液的鼻腔插入纤维支气管镜, 进声门后采用“边麻边进”的方法[4], 2%利多卡因1 mL气管内局部黏膜表面麻醉。同时密切观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 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 然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孔对病变部位进行灌洗, 一般给予生理盐水10 mL×3次冲洗, 注入后立即吸出;如果要做细胞分类及细菌学培养, 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出灌洗液。同时不断给患儿鼓励, 利用谈话以转移患儿注意力, 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意识, 有无发绀、出汗、烦躁、呼吸困难等情况, 观察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 血氧饱和度<90%时, 停止操作,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氧流量为3 L/min~5 L/min, 术中必要时听诊心音及呼吸音变化, 出现肺部哮鸣音, 呼吸、心跳停止等意外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 停止操作, 并及时抢救。本组50例病人无意外情况发生。

2.3 术后护理

2.3.1 心理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完毕, 告知患儿手术已结束, 夸奖患儿非常勇敢, 如无不适, 在医护人员和家长的陪同下安返病房。告知家长手术中的一些经过, 手术非常顺利, 术后注意事项。

2.3.2 饮食护理

术后继续禁食, 禁饮3 h, 以防止进食后引起呛咳及出血, 进食前, 先饮少量温开水, 无呛咳时再进食半流质。

2.3.3 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纤维支气管镜自鼻插入时, 可能因插管不当或鼻道狭窄, 损伤鼻黏膜而出血;肺部活检术后因支气管黏膜伤而出血, 表现为少量的咯血或少量的痰中带血, 一般不必处理, 1 d~3 d后会自行愈合。

2.3.4 并发症的观察

喉头水肿和发热, 一般出现在术后24 h内, 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有无出现喉鸣音, 声音嘶哑, 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旦出现, 立即给予处理。监测体温变化, 本组1例患儿体温38.5 ℃, 给予物理降温后正常。

2.3.5 肺泡灌洗液及时送检

术后及时追查灌洗液检查结果。本组13例细菌学培养阳性, 分别是9例草绿色链球菌, 1例G阴性杆菌, 1例葡萄球菌, 2例可能致病菌。

2.3.6 术后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和保养

术后将镜子插入部浸泡在0.2%戊二醛溶液中30 min, 再吸浸泡的消毒液冲洗, 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保存时擦干镜子上面的水分, 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管。取镜时要注意弯曲部位保持垂直, 同时避免硬物碰撞。

3 结果

50例患儿均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 其中3例灌洗2次, 47例灌洗1次。通过精心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5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

4 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应用于儿科治疗效果明显并经培养及药敏检查后, 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治疗后缓解了患儿的不良症状,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其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 患儿痛苦小, 作为护理人员, 为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充分的护理准备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术后严密的护理观察是保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冷静, 冯一中.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5.

[2]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4.

[3]刘和远, 张进川.现代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4.

小儿大叶性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大叶性肺炎伴食积患儿64例, 均符合大叶性肺炎相关诊断标准[1]。入院时患病时间2~5 d,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 纳差, 大便干燥, 腹部胀满等食积表现。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6岁;对照组男17例, 女15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力咳合剂及盐酸溴己新治疗, 肺力咳合剂10~20 ml/次, 口服, 3次/d;盐酸溴己新2~4 mg/d, 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15~20 ml/次, 口服, 3次/d;盐酸氨溴索1~2 mg/ (kg·d) , 静脉滴注;连用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记录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食欲减退及腹胀消失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 发热, 咳痰, 胸痛, 食欲减退, 便秘, 腹胀, 肺部固定湿啰音等消失, X线胸片示肺部高密度影消失, 肺纹理清晰;显效:咳嗽, 发热, 胸痛, 大便干燥, 纳差等逐渐消失, 肺部体征无明显啰音, X线胸片示肺部高密度影大部分消失, 炎症范围明显缩小;有效:咳嗽, 咳痰, 胸痛, 食欲减退, 便秘, 腹胀等减轻, 肺部体征示炎症范围缩小, X线胸片示肺部高密度影部分消失, 炎症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反复出现发热、咳嗽、纳差等, 肺部体征示炎症范围无明显缩小或有扩散趋势, X线胸片示肺部高密度影无明显变化, 出现胸腔积液、胸膜炎、心包炎等情况。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治愈22例, 显效7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儿治愈16例, 显效6例, 有效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各指标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食欲减退及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大叶性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 稽留高热, 发热日数可达2周左右, 可出现咳嗽、胸痛, 一般情况重, 早期体征不明显, 病理典型改变分四期, 分别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消散期, 早期可见肺组织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侵润, 后期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无损坏, 不留瘢痕。X线胸片早期仅见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病情进展, 可见全肺叶及肺段受累, 部分患儿见胸腔积液, 胸膜炎, 脑膜炎, 心包炎, 关节炎等并发症,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达50×109/L。C反应蛋白阳性率可达96%[2]。严重者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症状大多伴有腹胀、大便干燥、口臭、食欲减低等食积表现,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是中药制剂, 其中山楂、槟榔为君药, 可消食导积;枇杷叶、瓜蒌、桔梗、连翘为臣药, 可清肺热, 降肺气;葶苈子、莱菔子、蝉蜕为佐药, 可消积去痰;桔梗为使药, 可祛痰止咳[3]。

盐酸氨溴索能稀释痰液, 分解痰液中的粘多糖, 促进排痰, 有助于临床改善症状, 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缩短治疗时间。李培国等[4]研究表明,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中的连翘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可以减少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量及使用几率, 避免由于应用抗生素所致的药物过敏、细菌耐药、肝肾功能损伤、伪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食欲减退及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本研究与李培国等报道相符合。

综上所述,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大叶性肺炎疗效显著, 尤其伴食积症状患儿有明显效果, 有利于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4-393.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37-442.

[3]丁樱, 刘宏宣, 高希章, 等.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1996 (4) :8-10.

大叶性肺炎的诊治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56例,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6.5岁。其中6岁以上患儿46例, 6岁以下患儿16例, 白细胞总数>10×109/L者47例, 体温超过39度者41例, 所有患儿均结合临床病史, 经痰涂片、血培养、胸部X线确诊。

1.2 临床概述

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患儿可有烦躁不安, 并伴有气促和发绀。本组有1例发生中毒性肺炎。肺部体征因分期不同而有差别, 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 如语颤增强, 叩诊浊音, 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3 发病机制

大叶性肺炎多种细菌引起, 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 为革兰阳性菌, 有荚膜, 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当机体受寒、疲劳、感冒、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 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肺炎链球菌侵入肺泡, 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 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 波及整个肺叶。

1.4 方法

我们采取综合性的诊治措施, 具体为: (1) 基础措施:立即进行相关生化检查, 详细了解病情经过,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紧张情绪,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 抗菌消炎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我们采用头孢地嗪钠进行临床治疗, 患儿每日60mg~80mg/kg静滴, 严重感染者适当增量。高热持续不退, 咳嗽痰多严重者给予痰热清注射液。 (3) 对症治疗:高热时为避免因严重脱水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不使用阿司匹林, 可用物理降温或小量对乙酰氨基酚, 在患儿发生呼吸困难时进行吸氧, 颅内高压者使用利尿剂, 当伴发胸膜炎时, 反复抽液, 同时胸腔内注入抗生素。疼痛及严重烦躁不安者可予以水合氯醛镇静治疗。特殊患儿有休克表现时除应用缩血管或扩血管药物外, 全面注意血容量、水和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4) 其他辅助措施:我们诊治时还并用中医中药治疗, 高热者使用大青叶、鱼腥草、桔梗煎汤服用, 炎症明显者加用穿心莲、蒲公英、蛇舌草。

1.5 效果判定

所有患儿治疗1周后进行效果评定,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标准, 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判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 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未愈:症状、体征无好转。

2 结果

56例大叶性肺炎的患儿经综合、联合治疗1周后, 大部分患儿感染得到控制, 症状改善, 其中51例治愈, 4例好转, 1例并发肺脓肿, 临床有治愈率98.21%, 所有患儿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改变。

3 讨论

大叶性肺炎其病变主要为肺泡内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 一般只累及单侧肺, 以下叶多见, 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其病原除肺炎链球菌外,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亦可引起本病, 近年来, 学者还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有上升趋势[2], 由此可见大叶性肺炎已成为由细菌、支原体、病毒、真菌混合或单一感染的多病原体疾病, 尤其是在儿童中的发病, 因其自身免疫机能较差, 一旦不做出有效的诊治, 会对患儿产生更大的危害。

临床诊治时我们发现, 早期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大叶性肺炎早期患儿可因毒血症而出现高热、寒战,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因肺泡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物, 所以临床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当肺组织发生实变时, 临床上则出现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实变体征。临床诊断时可借助这类信息尽快确诊, 同时应参考X线检查结果

在治疗大叶性肺炎上, 我们以综合联合治疗为手段, 通过积极的支持疗法、抗菌药物治疗对患儿进行救治, 从结果来看, 治愈效果较好。治疗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随着抗生素种类及应用的不断增加, 各种感染性疾病得以有效治疗的同时, 病原体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有数据表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性趋势, 其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的不敏感率分别达84.5%、22.7%和8.2%, 所以临床治疗时只有通过综合联合的治疗方案, 合理选择抗生素,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才可降低病原体耐药率的发生, 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我们使用头孢地嗪钠, 为第三代头孢霉素广谱抗药物, 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而且兼具广谱强力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双重作用, 且毒副作用小, 对一些幼儿患儿也相对安全[3]。有研究也表明此药对各种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且对伯氏疏螺旋体的杀伤力明显高于头孢曲松和米诺环素, 诊治时还应根据病情联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当然, 诊治过程中还应结合病情针对性治疗, 对个别休克型肺炎应加强护理, 严密监测, 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纠正酸碱失衡,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心、肾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期间对所有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 结合患儿临床护理要点, 进行重点看护。

综上, 综合性联合性的治疗大叶性肺炎能极大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情治愈,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陶蓉.大叶性肺炎80例临床病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7) :1943-1943.

[2]马红霞, 者桂莲, 武巧利.大叶性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0) :427.

大叶性肺炎53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至2012年儿科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共53例, 其中男性患儿25例, 女性患儿28例, 年龄最小14月, 最大14岁, 3~6岁人数最多为40例, 发病季节为冬春两季为主, 确诊时间3d内为3例, 4~5d确诊30例, 6d以内确诊为20例。所有患儿均经我院胸部X线、血常规、痰涂片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等检查后确诊为大叶性肺炎。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对患儿诊断标准主要如下:①临床表现出咳嗽、发热以及气促;②体检结果显示其肺部呼吸音出现增粗现象,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局部呼吸音呈现出减弱趋势, 对病灶部位叩诊之后表现出浊音或者实音;③对其进行胸部X线检查, 结果显示肺叶里面表现出均一的实变影像。

1.3 临床表现

入院前以发热首发症状后伴咳嗽为18例, 以咳嗽首发后发热为20例, 二者同时为13例, 仅咳嗽无发热2例, 发热多位于38~40℃, 咳嗽多为剧烈咳嗽, 咳痰多发生于病后1周, 咳痰多为白色及黏液黄痰, 无成人铁锈样痰, 肺部听诊早期以呼吸不对称, 呼吸减弱, 之后体温下降, 肺部出现湿啰音, 咳嗽加重。

1.4 实验室检查

血象增高, 白细胞WBC>10.0×109/L 47例, 最高28.6×109/L 4例, 低者3.89×109/L2例, 胸部X线检查大片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肺叶, 合并肺不张2例, 合并胸腔积液2例, 肺炎支原体阳性11例。

1.5 治疗方法

均使用青霉素或头孢和大环内酯二联抗生素联合治疗, 平均住院日10d, 最长14d, 最短6d。

2 结果

痊愈:体温正常, 咳嗽、咳痰基本消失, X检查肺炎吸收, 转院4例。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很多疾病均呈现出多发的趋势, 对于儿童来说大叶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来说5岁以上的儿童是大叶性肺炎的高发人群, 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小儿大叶性肺炎有增多的趋向。在临床上面, 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共同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现:呼吸困难、发热、咳嗽以及对病灶部位叩诊后其出现浊音或者实音[2]。

大叶性肺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当前知道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病毒等, 如:肺炎链球菌、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而且支原体感染的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 不但以肺炎球菌为主,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病原体的变迁, 大叶性肺炎可有细菌、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或单一感染的多病原体疾病, 病原诊断是预后至关重要的环节, 肺炎支原体是在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 本身没有细胞壁, 在目前所知道的能够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当中是最小的一种, 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病概率受到区域、年份以及是否流行年等影响。

大叶性肺炎是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起病较急, 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 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和整个大叶, 突发高热、胸痛、纳差、疲乏和烦躁不安, 体温可高达40℃以上, 剧烈咳嗽, 部分患儿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病程长, 平均住院日为10d。过去, 小儿肺炎以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小叶性肺炎为主, 大叶性肺炎少见, 而现在大叶性肺炎逐年增加, 发病年龄最小14个月, 并且大叶性肺炎首发症状和一般感冒、支气管炎症状相同, 早期的肺部体征, 是以一侧测呼吸音的减弱, 再加上很多患者, 最早是在个体诊所和卫生医院诊断治疗, 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 造成细菌耐药, 激素可降低机体免疫力,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不典型的大叶性肺炎也逐年增多, 给早诊断带来很多困难[3], 所以在门诊对于发热咳嗽超过3d, 要求医师要足够重视, 注意呼吸音的变化, 及早查找病原, 对症治疗, 缩短病程。

目前对大叶性肺炎我们多采用β-内酰胺类, 配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 辅助中药清热解毒, 注意监护患儿体温和呼吸功能, 对体温的正确处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有指症正使用激素。

在我们治疗的转诊的一例病例中, 持续发热7d, 呼吸音减弱, 复查胸片, 肺炎影增宽, 转院后进行支气管镜治疗, 大叶性肺炎是痰栓阻塞气道, 造成肺不张, 可使用支气管镜治疗, 对于重症肺炎, 支气管镜可明显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85-1295.

[2]王金荣, 韩秀珍, 宋吉振.小儿支原体肺炎27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1, 41 (11) :19.

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篇7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 但是,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 其发病率明显降低, 然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则明显增多[2], 为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3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大叶性肺炎患儿30例, 男16例, 女14例, 男女之比1.14:1, 年龄2~12岁, 平均5.5岁。

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拍片检查, 同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血生化、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腺病毒抗原检测、副流感病毒 (Ⅰ、Ⅱ、Ⅲ型) 抗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检测、痰细菌培养等。

结果

3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有发热无咳嗽1例 (3.3%) , 有咳嗽无发热1例 (3.3%) , 发热伴咳嗽28例 (3.3%) , 肺部呼吸音低或消失2例 (6.7%) , 肺部湿罗音15例 (50.0%) , 肺部干啰音13例 (43.3%) 。

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白细胞升高20例 (66.7%) , 外周白细胞降低10例 (33.3%) , CRP升高27例 (90.0%) , ESR升高26例 (86.7%) , 支原体阳性9例 (30.0%) , 痰细菌培养阳性18例 (60.0%) , 病毒检测阳性3例 (10.0%) ,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1例, 副流感病毒Ⅰ阳性2例。

胸片检查结果:表现为一侧大片阴影26例 (86.7%) , 双侧大片阴影4例 (13.3%) , 合并肺不张1例 (3.3%) , 合并脓胸1例 (3.3%) , 合并胸腔积液2例 (6.7%) 。

治疗与转归:对病毒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 mg/ (kg·d) , 连用2周, 外加肺泡灌洗2~3次。对支原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mg/ (kg·d) , 连用3~5 d, 4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 对细菌性肺炎给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连续治疗15 d。经过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讨论

大叶性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 肺炎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散发并多见于>3岁小儿[4], 年长儿较多, 随着年长者的机体防御能力的成熟, 可以使病变局限在一个肺叶, 不导致病变扩散, 由于气候的变化, 人体抵抗力随之变化, 因此本病以冬季较为常见。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和患者临床表现。本组所有病例在发病4~6 d内胸片结果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X线发现较少波及肺泡壁和支气管壁间质, 肺泡炎症较多。若持续高热伴咳嗽的年长儿, 早期的拍片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以便尽早得到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应用, 大叶性肺炎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但由于早期的肺部体征不明显, 容易延误对疾病的诊断, 出现肺外的并发症。细菌、支原体都是较常见的致病原, 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伴刺激性无痰干咳,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病毒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肺泡灌洗2~3次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 mg/ (kg·d) , 连用2周。对支原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 mg/ (kg·d) , 连用3~5 d, 4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 对细菌性肺炎者给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连续治疗15 d。经过治疗,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因此, 对儿童大叶性肺炎要及时治疗, 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疗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参考文献

[1]冯益真.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357.

[2]CDC.Revised U.S.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_RS) and update on SARS cases-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December2003[J].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13, (49) :1202-1206.

[3]Zilberbcrg MD, Shorr AF.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as a surrogate for diagnostics and outcome[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1) :131-135.

大叶性肺炎71例临床疗效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 我院收治了71例大叶性肺炎患者, 临床症状均符合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38例, 女33例, 年龄为19~33岁, 平均年龄25岁, 病程为几天到一个月不等。

1.2 诊断

在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中, 主要由以下几种。 (1) 血白细胞计数:血白细胞数增加, 中性粒细胞达80%以上, 核左移, 有中毒颗粒。 (2) 痰涂片:可见大量的革兰阳性球菌, 也可见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 (3) 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4) 血气分析检查:有Pa O2及Pa CO2下降 (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除外) 。

1.3 治疗方法

对于轻症患者, 采用青霉素, 2万~4万U/kg, 每天分4次给药, 静脉滴注, 用至体温恢复正常之后的3~4天。重症患者在每次滴注青霉素的基础上加250mg头孢。停止静脉滴注后, 改为口服罗红霉素, 每次150mg, 每天2次。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4]

(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血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 肺部阴影消失; (2)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肺部阴影大部分消失; (3)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在71例患者中, 治愈50例 (70.42%) , 有效18例 (25.35%) , 无效3例 (4.23%) , 总有效率为95.77%。

3 讨论

大叶性肺炎, 又称肺炎球菌肺炎, 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 呈大叶性分布[5], 其常见的诱因有劳累、受凉、淋雨等。其高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 多发病于冬春季节, 受寒、醉酒、淋雨、镇定剂使用过量或全麻手术之后[6]。主要的病理上的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7]。临床症状有寒颤、咳嗽、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其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充血水肿期。为发病后的1~2d。肉眼观察, 肺叶肿胀、充血, 呈深红色, 挤压切面时有少量淡红色浆液渗出。镜下, 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张, 腔内有浆液性的渗出液, 其中有少量的红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还含有肺炎链球菌。由于渗出物中富含蛋白质, 该时期的细菌可以在其中迅速繁殖, 导致毒血症, 使患者表现出高热、寒颤的临床症状, 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2) 红色肝变期。发病后的3~4d, 受累肺叶继续肿大, 质地变实, 切面呈灰红色, 比较粗糙, 为红色肝变期。胸膜表面可能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仍然充血扩张, 腔内含有大量红细胞、纤维素和少部分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物。纤维素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可通过肺泡间孔相连, 有利于肺泡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该期患者痰液呈铁锈色, 缺氧, 咳嗽, 有时还会产生胸痛。 (3) 灰色肝变期。见于发病后的第5~6天。肉眼观察, 肺叶肿胀, 质地更实, 切面粗糙干燥。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消失, 腔内红细胞大部分溶血消失, 渗出液中纤维素明显增多, 实质区呈灰白色。镜下, 渗出的纤维素中含少量的红细胞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肺泡壁因毛细血管受压而贫血。该期的渗出物中肺炎链球菌大部分已经被消灭, 故很难被检测出。 (4) 溶解消散期。见于发病7d左右, 由于机体免疫力逐渐增强, 病原菌被巨噬细胞溶解、吞噬, 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 同时有大量蛋白溶解酶释放, 溶解渗出的纤维素。溶解物被气道咳出、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肉眼观察, 肺组织质地变软, 逐渐接近黄色, 病灶肺部组织渐渐净化, 肺泡充气, 最终恢复正常的结构与功能。

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其结构与细胞壁成分当中的黏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 并且可以与其竞争转肽酶, 阻碍黏肽的生成, 使细胞壁破损, 导致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 最终杀灭细菌[8]。其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尤为明显, 故为大叶性肺炎的首选药物。头孢对肺炎双球菌也可起到杀灭作用,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 二者联用, 可加强药物的作用效果。罗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的细胞膜, 在接近供体 (“P”位) 与其核糖体的50S亚基可逆性结合, 阻断转移核糖核酸与“P”位的结合, 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的自受位到“P”位的转移, 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9]。因此肺部阴影减少或消失后由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改为口服罗红霉素, 既可减轻患者痛苦, 又可对肺炎双球菌起杀灭作用。

总之, 治疗大叶性肺炎的关键在于杀灭肺炎双球菌, 因此, 抗生素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病情轻重来选择该病用药的种类、方式, 完全可以达到治愈大叶性肺炎的效果, 使病人远离病痛的折磨。

摘要:目的 探讨大叶性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71例患者中, 治愈50例 (70.42%) , 有效18例 (25.35%) , 无效3例 (4.23%) , 总有效率为95.77%。结论 正确的选用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和减轻大叶性肺炎的症状,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患者,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潘旭芸.甲泼尼龙佐治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17) :13.

[2]杨春颖, 曲书强.肺炎支援提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9) :52.

[3]曹菊英, 李虎, 张晓燕.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3) :2895.

[4]朱永耀, 胡香玉.小儿大叶性肺炎136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8) :409.

[5]方邦赛.以大叶性肺炎为X线表现的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48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2010 (1) :11.

[6]左满凤.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7) :138.

[7]董全忠.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4) :203.

[8]赵淑峰.周林频谱仪辅助治疗大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7) :167.

上一篇:市政排水管道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红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