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肺炎

2024-06-03

小儿病毒性肺炎(精选10篇)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1

小儿病毒性肺炎 (viral pneumonia) 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此疾病冬夏秋冬均可发病, 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干咳、全身酸痛、头痛、发热等。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1]。儿童易于发生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 可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小儿的发病率高于成人[2]。2010年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 其中男25例, 女33例, 患儿年龄为5个月~9岁, 平均 (6.1±1.9) 岁。患儿的病程为2~13 d, 平均 (4.8±1.2) d。患儿均有发热, 体温为38.2~39.4℃, 平均体温为 (38.3±1.1) ℃。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少量黏痰、发热、乏力、头痛等。所有患儿均进行X线检查, 结果显示, 有肺部炎症, 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等表现。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儿科学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58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强心、平喘、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10 mg/ (kg·d) 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次/d静点, 80~160 mg炎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次/d, 静点。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 依据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的标准进行评定。 (1) 治愈: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 X线显示阴影吸收完全; (2) 有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X线显示阴影明显吸收; (3) 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恶化[3]。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 31例 (53.4%) 治愈, 23例 (39.7%) 有效, 4例 (6.9%)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患者退热时间为1~3 d, 平均 (2.1±0.5) d, 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为3~6 d, 平均 (3.4±1.3) d。4例无效患儿又经2个疗程治疗后转为有效。

3讨论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 有90%左右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上呼吸道, 引起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 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 病毒感染约占25%~50%, 患者多为儿童, 成人相对少见。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 偶呈实变[4]。

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治疗,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 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副作用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且多为可逆性的,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此药物进入体内后, 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 其主要由肾脏排泄, 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现今对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 但其疗效还是很肯定的[5]。注射用炎琥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 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其为穿心莲的提取物。现代药理学证明, 此药物可以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 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6]。

本文中所有患儿均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 这表明, 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 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素芬, 苏国法.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0) :34-35.

[2]曾海权.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9) :112-113.

[3]常宏, 伍倩, 宋丹妮.莪术油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 2005, 25 (6) :99-100.

[4]冯艳伟, 吴永奎.注射用穿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6) :69-70.

[5]马洪恩, 刘华.利巴韦林联合清肺祛瘀汤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64.

[6]温博贤, 何杏勤, 邓俭美.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1 (18) :45-47.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2

【关键词】清肺口服液;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利巴韦林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63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53-02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婴幼儿是该病的多发人群,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1]。当婴幼儿患上此病后,会发生喘憋,如病情严重,还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清肺口服液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为(1.27±0.81)岁。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为(1.13±0.8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厂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3599)10mg/(kg·d),用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予以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7d。

观察组:口服清肺口服液(厂家: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890006)1支,每支10ml,每日3次,连续治疗7d。

1.3 疗效评定标准[2]

①痊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消失,主要症状积分为0;②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主要症状积分减少≥2/3;③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减少,主要症状积分减少1/3-2/3;④无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的主要症状积分无变化或加重。治疗愈显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显效9例,治疗愈显率为73.33%(22/30);实验组患者痊愈23例,显效5例,治疗愈显率为93.33%(28/3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RNA病毒,是引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原因。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在304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中,RSV阳性占23.35%,位居第二位(次于流感A型病毒)[3]。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

据大量资料证实,利巴韦林可以抑制大多数病毒,可用于合胞病毒、流行性感冒、腺病毒感染等的治疗中,同时也是最早被美国FDA批准,可以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临床治疗的药物[4]。但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显示,在抗病毒效果方面,利巴韦林逊于许多中成药[5]。

在中医观点中,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纳入“肺炎喘嗽”范畴中,在中医治疗中,主要采取“解毒活血、开肺化痰”的方法。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清肺口服液予以治疗,包含丹参、虎杖、制僵蚕、葶苈子、杏仁、炙麻黄、桑白皮、拳参、生石膏等中草药。其中,拳参、虎杖可以清热解毒;葶苈子、制僵蚕有化痰涤痰的功效;炙麻黄可以尅开肺宣闭;生石膏可以清宣肺热。将这几种药物进行配伍用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具有化痰泻浊、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多种功效,促使患儿的肺气之郁得以宣畅,同时平息咳嗽、喘逆等症状。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愈显率(93.33%)明显高于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73.33%)(P<0.0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

综上所述,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敖,刘菲.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2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3):34-335.

[2]黄俪峰.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2,16(30):122-123.

[3]巩固,谢凤连.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36.

[4]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等.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6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01):81-82.

7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7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 其中男48例, 女30例, 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 平均 (2.1±0.6) 岁, 病程为3~10 d, 平均为 (4.3±1.4) d。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少量黏痰、咳嗽、发热、头痛等。体温为37.5 ℃~39.3 ℃, 平均 (37.5±1.2) ℃。68例患儿有湿啰音。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都符合7版教材《儿科学》的诊断标准[2]。X线检查结果显示, 所有患儿肺部炎症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或片状、斑点状阴影。

1.2 治疗方法

78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平喘, 止咳, 应用抗生素, 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吸氧。在此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炎琥宁注射液80~16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点, 1次/d。1周为一疗程。利巴韦林注射液 10 mg/ (kg·d) ,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点, 1次/d。1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一疗程后, 根据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制定疗效评定标准[3], 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 治愈:一疗程后,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体征消失, X线显示阴影吸收完全。 (2) 有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X线显示阴影明显吸收。 (3) 无效:症状、体征、X线表现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恶化。

2 结果

经治疗后, 治愈50例 (64.1%) , 有效22例 (28.2%) , 无效6例 (7.7%)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退热时间为1~3 d, 平均 (2.1±0.5) d, 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2~6 d, 平均 (2.8±1.1) 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 病毒感染可占90%左右, 而流行性感冒病毒最为常见, 婴幼儿常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感染肺炎。此疾病一般多高发于冬、春季。病毒性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染, 故治疗中应隔离患儿。此病一般起病缓慢, 临床表现以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咳黏液痰为主, 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4]。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 为常规抗病毒药物, 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 不良反应少。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具有抑制作用。炎琥宁为穿心莲提取物, 祖国医学认为, 穿心莲味苦, 性寒, 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功能。现代药理学证明, 此药物可以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 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5,6,7]。本文78例患儿均应用此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 发热、咳嗽、咳痰可短期恢复。药物联用可有效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

总之,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肯定, 患儿的恢复时间短, 安全, 不良反应少,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7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 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 疗程结束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 退热时间为1~3d, 平均 (2.1±0.5) d, 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2~6d, 平均 (2.8±1.1) d。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肯定, 患者的恢复时间短, 安全, 不良反应少,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利巴韦林,炎琥宁

参考文献

[1]董传海, 彭建, 高莹.炎琥宁与利巴韦林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 (10) :67-69.

[2]王晓军, 王旭, 张爱文, 等.炎琥宁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 2008, 37 (10) :12-13.

[3]刘红梅, 李向阳, 方和全, 等.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6) :52.

[4]黄宝莲, 蒋亚斌.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8例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 5 (4) :93-94.

[5]廖庆权, 朱军.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药材, 2007, 30 (10) :121-123.

[6]王纯娟, 许丽君.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20) :91.

小儿肺炎“六问” 篇4

何时要警惕肺炎经常有家长抱怨说:“现在都不知怎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了,医生第1天说是感冒,第3天说是气管炎,第5天就说是肺炎了,吃了药也不见任何效果。”是的,家长说的没错,肺炎的产生多是从上呼吸道开始,再到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肺泡,需要经历一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治疗可能会阻断病情的进展,但有时候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以及是否积极履行治疗方案等因素而导致病情发展,最终形成肺炎。那么作为家长应注意在哪些情况下要警惕肺炎呢。临床上大部分肺炎的最初症状和感冒是一样的,像是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都可见到。但普通感冒的症状大概在3~5天左右会缓解,如果症状不见缓解,反而是逐渐加重,比如持续发热,咳嗽加重,甚至出现喘息的情况,就要警惕有可能是肺炎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复诊。

肺炎有哪些表现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发烧,大夫诊断了肺炎”,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咳嗽,大夫也诊断了肺炎”,那么肺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肺炎的典型表现在临床上可以概括为“热、咳、痰、喘”四个字。也就是说肺炎患儿在急性期能够见到发热、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的表现,但并非都会出现如此典型的症状。对于发热而言,大部分孩子可以见到。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整个肺炎病程中都没有发热的症状,一些小婴儿不但没有发热,甚至会出现体温不足36℃的低体温的情况。对于咳嗽而言,大部分孩子可以见到,一般过程是早期咳嗽无痰,以干咳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咳嗽逐渐带痰,恢复期的时候会出现因痰刺激而产生咳,患儿往往是在晨起或活动后出现咳嗽,每次咳嗽都带有痰声。既然肺炎病程中可以不发热,可以不咳嗽,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引起我们警惕的症状了呢?不是的,在肺炎急性都具备的一个症状就是喘息或气息。出现什么情况才是喘息或气急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儿童的呼吸频率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快:第二,儿童的呼吸动度较正常状态下明显增强,我们能够看见的是患儿的腹部起伏较大;第三,孩子不能平躺入睡,只能是抱着睡觉:第四,口唇、鼻翼周围发青或发绀:第五,脖子和锁骨交界处(胸骨上窝)明显凹陷。一旦出现以上五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表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或气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孩子是否需要拍胸片诊断肺炎

有的家长说:“医生听我的孩子说是肺炎了,还非得让拍片子。既然已经通过听诊诊断是肺炎了,还有拍片于必要吗?”关于肺炎的诊断,在具备上述临床表现的同时,应根据肺部听诊和胸部辅助检查来确诊。肺部听诊是个技术活,需要专业医生来完成,因为没有任何副作用,家长也容易接受,但是有时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胸部常用的辅助检查主要有胸透、X光片和肺部CT,不但能够确诊肺炎,并且能够反映肺部炎症的范围,来确定病情的轻重。胸透是动态的透视观察,需要×光在胸部移动照射,一般要观察5秒左右,有异常时可能需要观察到十秒。胸透的曝光量射线是胸片的几十倍。并且胸透的结果只能是由操作人员进行描述,没有图像记录,也不利于治疗前后的对比。CT是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形成三维立体成像,能发现更多体内部位的细小病变。胸片是常规体检项目,主要是指通过×光检查胸部异常。大都在0.15~0.30秒可完成检查,辐射量比较微小。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透、胸片。对于儿童而言,目前专家达成的共识是尽可能的减少胸透的使用会更加安全。

家长可能会问:“既然胸片检查在肺炎的诊断及预后中起这么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医生不一开始就给我的孩子拍片检查呢?”肺炎的产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从上呼吸道逐渐发展到下呼吸道的过程。如果检查的过早,可能不会检查出阳性结果,但随着病变进展肺部炎症会逐渐出现,而短时间内多次行X光检查会对儿童造成较大损伤。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临床医生不会因为孩子一出现咳嗽就让他接受X光的检查,而是根据临床症状,比如咳嗽1周以上不见好转,或是发热超过5天以上不能用上呼吸道感染解释病情,或是疾病早期肺部听诊存在明显异常,两侧呼吸音不对称时才会选择拍胸片。

肺炎有“根”吗

有的家长在就诊时说:“我的孩子三天两头得肺炎,想找中医看看把肺炎的根除掉”。这里要强调一点:肺炎是没有“根”的,即使得了肺炎经过及时恰当地治疗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家长所说的“根”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诊断有误。肺炎的诊断要靠症状、体征,并且结合胸部检查来确诊。临床有很多疾病可能会表现为肺炎样的改变,如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肺结核等,其中支气管哮喘最容易和肺炎混淆。二者都会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以听到罗音,胸片显示有密度增高影。但哮喘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一般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比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哮喘有“根”,并且强调缓解期的治疗,即“除根”。二是治疗不彻底。很多肺炎的患儿反复发作的原因是根本就没有治好。家长经常会在孩子临床症状缓解后比如体温正常,咳嗽减轻,就会以过多输液会对孩子不利、服用中药困难、以及耽误孩子上学等理由而停止治疗。这样没有完全治愈的疾病会在复感外邪、饮食不当或过度劳累的因素下导致症状加重,病情迁延。从临床角度来看肺炎治愈的标准要达到体温稳定后至少3天以上,咳嗽、咳痰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听诊正常。三是发育异常。很多孩子反复肺炎的原因是先天发育异常,比如先天性肺叶过度充气、支气管闭锁、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等。还有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反复肺部感染。只有消除了这些原因,才能达到减少发作的次数。

得了肺炎就一定要打针吗

有的家长问:“孩子得了肺炎一定要打针吗?”从病原菌的角度来看肺炎主要是感染细菌和病毒引起,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治疗的角度来看,肺炎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支原体,以及对症治疗如化痰、补液等。对于细菌性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选择静脉使用抗生素,但必须有循证医学的支持,比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为主,C反应蛋白增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测定≥1:160,或治疗前后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改变等,最好是在明确细菌的种类及其敏感药物时再应用。而对于病毒性肺炎,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更昔洛韦等。而中医药着眼于整体,采取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治宜,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多种病原,改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促进肺部罗音吸收方面显示了安全、有效的特色优势。给药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口服,也可以采取灌肠的方式,既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也克服了药苦难以服用的缺点。同时配合中医外治法,如敷胸、雾化吸入等特色疗法可以缩短病程。因此即使患了肺炎也不一定非得打针。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以首选中医药治疗,对于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以配合中药治疗,效果往往都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家有肺炎宝宝家长如何护理

◆高热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因体温的变化情况常能帮助判定病情或提示是否发生并发症。

◆置患儿于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减少氧的消耗。按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并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腹胀以免影响呼吸可用中药或松节油热敷腹部、肛管排气或针灸天枢、神阙等穴。

◆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多帮助患儿翻身、拍背,方法为: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口口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行体位引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心力衰竭,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忽然加速、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咳出大量脓性痰多提示可能并发了肺脓肿。若忽然病情加重,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绀、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

◆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物。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5

关键词:宣肺解毒汤,肺炎, 病毒性,小儿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我院用自拟的宣肺解毒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 男64例, 女36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44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15mg/kg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宣肺解毒汤, 主要成分:鱼腥草、板蓝根、胆南星、黄芩各5~8g, 桔梗、前胡、青黛、枳壳各3~6g, 每天1剂, 水煎分2次服, 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 共治疗1~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 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控制或明显改善, 胸部X线片改善或接近正常。无效:体征和各种检查均无好转。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50例, 好转6例, 治愈率为89.3%;对照组痊愈39例, 显效5例, 治愈率为88.6%, 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症状改善方面, 治疗组发热、喘息、咳嗽等指标的改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儿均系我院儿科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中男23例, 女22例;<2岁25例, >2岁20例;病程<3天30例, >3天15例。对照组45例中男21例, 女24例;<2岁20例, >2岁25例;病程<3天28例, >3天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符合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病毒性肺炎诊断依据[1]。急性发病、发热 (热度可高可低, 部分可无发热) 、咳嗽、可有呼吸困难 (如鼻翼煽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呻吟等症状, 幼婴、体弱儿及营养不良儿可表现不明显) 及发绀, 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少数略高, 但少于12×109/L;胸部X线检查部分患者肺纹理增多或小片状浸润。无中药药物过敏史, 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脓胸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单纯气管和支气管炎;③脓胸;④心肌炎;⑤单纯细菌性肺炎;⑥过敏体质者;⑦经检查证实血液病者以及其他合并症。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喜炎平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5~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稀释后静脉滴注, 1次/天, 连用5~7天, 同时加用病毒唑 (山东兖州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0~15mg/kg·d-1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 2次/天, 连用5~7天。对照组仅用病毒唑 (同上) 。两组均同时给予解痉、止咳、祛痰、对症支持等治疗, 白细胞、C反应蛋白增高时加用抗生素, 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进行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呼吸困难消失, 肺部罗音消失;血常规、胸片正常。显效:咳嗽、呼吸困难明显好转, 体温正常, 双肺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咳嗽、呼吸困难减轻, 体温下降, 双肺罗音有所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治疗组未见到皮疹、蛋白尿、粒细胞减少, 说明喜炎平联合病毒唑对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4 体会

病毒作为小儿呼吸道的重要致病因子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 尤其3岁以下小儿更易被病毒侵入细支气管上皮引起细支气管炎, 或感染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而致肺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对单纯病毒性肺炎原则上不宜用抗菌药物[2], 目前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以对症为主、卧床休息, 补充体液, 辅以病毒唑治疗。病毒唑虽是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但有头痛、皮疹、血清胆红素升高等不良反应, 大剂量可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心肌损害, 还有较强的致畸作用[3], 为缩短疗程和减少病毒唑的毒副作用, 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4], 喜炎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占据病毒复制过程中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 阻止蛋白质对DNA片段的包裹, 从而使病毒不能正常复制, 最终达到抑制和消灭病毒的作用;可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减少炎性渗出物, 对各种感染性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 还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5];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 增强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加脾内T、B细胞密度, 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 增强机体免疫力, 减轻呼吸道症状[6]。本组研究表明, 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优于单用病毒唑治疗, 能有效缓解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喜炎平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无耐药现象、制剂稳定、疗效可靠等优势, 与病毒唑联用可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从而减少病毒唑之毒副作用, 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 (二) -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1987, 22 (1) :47.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

[3]张丹参.药理学.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3.

[4]王丽梅, 冯静.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65例.陕西中医, 2005, 26 (5) :44.

[5]黄添友, 张玉良, 李继来.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6, 6 (2) :143.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探讨 篇7

关键词: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

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 (CMV) 引起的先天或后天获得性感染并出现肺炎相应症状、体征的疾病,在免疫抑制个体和小儿可出现明显症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可累及全身各脏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49例CMV肺炎患儿,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1 d~6岁,平均 (2.36±2.4) 岁,其中<1个月13例,1~6个月14例,6~12个月11例,1~3岁9例,3~6岁2例;纯母乳喂养17例,人工喂养13例,混合喂养19例;顺产18例,剖腹产31例;其中早产儿4例,足月儿44例,过期产儿1例;农村患儿28例,城镇患儿21例。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血

CMVIgM及多次尿CMV-DNA检测,结果阳性,均符合诊断标准[1]。

1.3 临床表现

(1) 呼吸系统: (1) 咳嗽46例,占93.88%,其中湿咳40例,干咳4例,痉挛性咳嗽2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42例,占85.71%; (2) 肺部湿啰音16例,占32.65%;干啰音+湿啰音13例,双肺呼吸音增粗12例,双肺哮鸣音2例; (3) 气喘10例,占20.41%;喘促4例,气喘伴哮鸣音7例; (4) 气急、呼吸困难11例,占22.45%; (2) 发热:发热23例,占46.94%,其中低热9例,中热10例,高热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7例,占14.29%; (3) 肝功能改变:表现为单纯黄疸者3例,占6.12%;肝肿大4例;转氨酶升高者27例; (4) 消化系统:厌食12例,占24.49%;呕吐7例;腹泻5例; (5) 循环系统:早搏3例,占6.12%;心脏杂音2例,心动过速2例,心肌酶CK-MB升高者3例; (6) 血液系统:贫血2例,占4.0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占4.08%; (7) 其他:脾大2例,占4.08%;抽搐1例,占2.04%; (8) 合并感染:支原体感染4例,合胞病毒感染5例,轮状病毒感染2例; (9) 肺部X线表现:49例均有炎性改变,其中点片状阴影26例,占53.06%;絮状或多发斑片状影9例,两肺纹理增粗、紊乱13例,肺透亮度升高1例。

1.4 方法

检查: (1) 所有患者: (1)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患儿血清中CMV-IgM抗体,送检标本49份,阳性49份; (2) 均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 法检测患儿尿及母乳中CMV-DNA,送检尿液标本38份,患儿母乳标本31份,均呈阳性; (2)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常规体格检查; (3) 指标监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尿、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并根据不同器官损害选择相应检查,包括胸片、CT、彩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培养、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等。均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1.5 治疗

(1) 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更昔洛韦治疗,诱导期5~7 mg/kg/次,每隔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滴持续1h以上,连用14 d;维持期10 mg/kg/次,隔日1次,连用1~8周,平均3.5周。若维持阶段病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对于严重或反复CMV感染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母乳CMV-DNA阳性者,停止母乳喂养; (3) 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喘息者平喘,肝功能损害者予保肝、降酶治疗,合并心肌损害者予营养心肌治疗等。

1.6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显效35例,占71.43%,有效14例,占28.57%,总有效率100%。各项损害者较前均恢复正常或好转。

2.2 临床分析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用药后3例患儿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6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短暂停药后迅速恢复。

3 讨论

本研究以<6个月患儿为主,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症状减轻,病程渐短,提示随着免疫功能逐渐完善,病毒感染减少。母婴传播是小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患儿发病比例较高,剖腹产较顺产者为多,农村患儿较城镇患儿多。CMV易引起多系统播散性疾病或单一器官损害,肺为易感染的器官之一,特别是婴幼儿,可引起严重感染,累及全身各系统及脏器,本研究以肝功能损害最多。本组患儿经更昔洛韦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综上,CMV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本研究病例的主要特点: (1) 发病年龄小,特别是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 (2) 病程较长,平均18.2 d; (3) 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 (4) 胸片有各种改变,大部分呈点片状阴影; (5) 可合并其他感染; (6) 可伴有各系统损害,以肝功能损害最多; (7) 确诊依赖于病原学诊断及临床症状; (8) 更昔洛韦总体治疗效果肯定。故关于CMV感染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应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7) :441.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确诊病毒性肺炎患儿123例, 并排除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气管异物及结核感染等。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 对照组61例;其中男85例, 女38例;年龄最大3岁, 最小0.5岁, 0.5岁~2岁36例, 2岁~3岁87例;伴随发热110例, 喘息70例, 伴口周发绀10例, 伴腹泻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小儿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1]。入院时2组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方面均具有咳嗽、咳痰, 肺部听诊闻及固定湿啰音, X线胸片显示炎症病变,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CRP) 等检查均支持病毒性肺炎的诊断, 符合循证医学标准。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及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 针对有发绀者给予吸氧, 剧咳者给予止咳, 烦躁者给予镇静, 痰多黏稠者给予化痰, 喘息者给予平喘, 高热者给予降温,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 必要时应用丙种球蛋白提高患儿抵抗力。治疗组采用热毒宁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 m L/支, 国药准字Z20050217) 0.6 m L/ (k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滴, 1次/d, 连用7 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5 mg/ (k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滴, 1次/d, 连用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在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X线胸片病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 d, 发热消退, 咳嗽消失, 肺部湿啰音消失, 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好转:治疗7 d, 发热减轻, 咳嗽减轻, 肺部湿啰音减少, 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灶减小;无效:治疗7 d后上述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剧。总有效率= (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2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比较

治疗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病灶吸收时间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1) 。见表2。

2.3 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患儿发生2例不良反应, 1例为腹泻, 1例为躯干部红色皮疹, 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患儿出现3例不良反应, 1例结膜炎, 2例躯干红色皮疹, 不良反应率为4.9%,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05) 。

3 讨论

病毒性肺炎是小儿尤其为0岁~3岁年龄段期间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冬春季常见。近几年由于气候改变及环境不良等因素发病率逐年提高, 尤其伴随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最常见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 其病理改变以间质受累为主, 也可累及肺泡。这是由于小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尚不完善, 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不足, 纤毛运动差而导致清除能力差, 一旦感染易发生充血水肿, 易因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造成呼吸道梗阻;加之小儿呼吸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易患呼吸道感染。由于以上各种因素, 当上述病毒侵犯到呼吸道时, 易引起病毒性肺炎发作, 是5岁以下儿童第1位的死亡原因, 需积极采取措施, 降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以往对病毒性肺炎治疗抗病毒方面多采用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 通过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 (IMP) 而妨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合成, 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对病毒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然而有研究资料显示利巴韦林治疗中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膜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再加上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 不可避免地影响利巴韦林的广泛使用, 从而导致临床医师在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肺炎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本次研究所用热毒宁注射液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为一种新开发的中成药制剂, 主要成分包括青蒿、金银花、桅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近年来热毒宁作为抗病毒药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经研究显示, 青蒿具有解热、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作用, 对非特异免疫有增强作用, 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特别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 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 降低中性粒细胞体外分泌功能, 恢复巨噬细胞功能, 调节淋巴细胞功能, 显著增加白介素-2 (IL-2) 的产生等;另外还具有解热功能, 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炎性渗出和水肿明显减少, 可抑制内毒素释放, 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桅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功能。三者合用, 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2]。

本文2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抗病毒, 而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 经治疗7 d后, 结果显示在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病灶吸收时间方面, 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有明显差异 (P<0.05) ;而2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 副作用少,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3例确诊病毒性肺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62例) 和对照组 (61例) ,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肺部炎症吸收时间, 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1周后比较, 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X线胸片病灶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 且不会对小儿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小儿,热毒宁,利巴韦林,对比观察

参考文献

[1]郭铭玉, 陈平, 徐新献.儿科常见病症现代治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0-127.

同家长谈小儿肺炎 篇9

因此,家长应当:

熟悉肺炎早期症状,及时送诊治疗

小儿肺炎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起病或急或慢,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等继续蔓延的结果,或是并发于其它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或百日咳、麻疹等)。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绝大多数肺炎患儿是可以治愈的,但往往因家长缺乏卫生保健知识或疏忽大意而延误了就诊时机。、因此,让家长们学会识别小儿肺炎的早期症状及病情轻重,将是降低肺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小儿患肺炎年龄不同,其病症表现也不一样。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愈要提高警惕。一般肺炎开始时都有发烧、咳嗽、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家长应观察小儿安静时呼吸的次数,若不超过每分钟50次,孩子精神、食欲、大小便等如常,则为轻症呼吸道感染,可在基层卫生所就诊。若安静时呼吸每分钟多于50次时,就有肺炎的可能,应去医院就诊。轻症肺炎一般可不住院。如果小儿不仅有咳嗽、呼吸加快,还具备以下症状两条者,都表示肺炎的病情严重,应立即住院治疗:

精神萎靡或烦躁,呼吸时出现鼻翼扇动;

口唇周围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或、口唇紫绀:

小儿胸廓下部(双肋弓之间的区域)在吸气时下陷,而不像正常时向上凸起;

安静时呼吸持续增快,每分钟超过50次:

小儿不能喝任何液体,一喝就呛。

对于新生儿期的惠儿,凡是全身反应差,如不哭不闹,拒奶,并伴有以下任何两条症状者,都表示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口唇周围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或口吐白沫;

呼吸时出现点头及胸廓下部吸气时下陷;

安静时呼吸持续增快,每分钟达60次以上;

生产过程中有羊水吸入史或反复出现呛奶。

小儿肺炎有下列表现者,说明有严重的合并症,均属病情危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小儿极度烦躁不安,心率增快,超过每分钟160次,全身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尿量减少或无尿,说明可能并发心力衰竭;

小儿精神萎靡,反应差,嗜睡或出现惊厥、昏迷,说明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

小儿胃肠道出血或皮肤出现黄疸,说明可能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小儿呼吸困难,并有呼吸节律改变,时快时慢,偶尔可以暂停;口唇发绀明显,甚至呈樱桃红色,四肢发凉,指端发绀,说明可能并发呼吸衰竭。

此外,凡有严重营养不良或活动性佝偻病、贫血、麻疹、百日咳等病儿,一旦患肺炎时也需住院治疗。

积极做好预防,降低发病率

目前,我国小儿肺炎发病率虽说很高,但是根据我国经济文化以及卫生条件,只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小儿肺炎是可以大大地减少的。预防的要点是:

在肺炎高发季节,对易患肺炎的小儿,如经常感冒、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3个月内的婴儿要特别加强护理:要及时治疗佝偻病、贫血:要改善营养,饮食中增加含维生素A多的动物肝脏、鱼肝油、深绿色的蔬菜、桔子及黄色水果,有助于预防肺炎。

出生后4~6个月的婴儿,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可提供婴儿各种免疫抗体,能减少感染。据统计,人工喂养婴儿肺炎的发病率是母乳喂养的2倍;

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在1周岁内,要完成卡介苗、婴儿麻痹糖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及麻疹疫苗的接种或服用,这样可以保护小儿免患结核、百日咳、麻疹等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

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加强小儿的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借以提高小儿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耐受能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衣着被服要注意保暖。新生儿及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容易丢失热量,特别是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但又不能过热,或包裹太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受凉感冒;

要保持儿童生活及起居房间空气新鲜、清洁;生活在充满烟雾环境里的儿童易患肺炎;

周围的人患呼吸道疾病时,应注意隔离,以免感染。

做好家庭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的重要。护理恰当,不仅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充分发挥,还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死亡。家庭护理的要点有如下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患儿起居的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湿度在50%左右,每天要开窗或开门2~3次,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穿堂风,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生火取暖,应放置水壶,蒸发水份,使空气湿润。这样能使患儿痰液稀释,易于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儿的气息和缺氧: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展。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要遵照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并注意勤喂开水,提供足够的水份,以利毒素排泄;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堵塞在鼻腔内的分泌物要随时清除,小婴儿睡床应取俯卧位头侧向一边,以利呼吸及咯痰;对患儿要勤翻身或勤抱起轻拍背,以利痰液咳出;

注意患儿的饮食调理。肺炎患儿经常伴有高烧、食欲减退、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体内水份、蛋白质和维生素消耗较多,应注意饮食调理,维持足够的摄入量。吃奶的婴儿可以继续喂母奶及牛奶,同时勤喂开水、鲜果汁和蔬菜汤。已断奶的孩子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蒸鸡蛋、稀饭和面包等。要避免酸、辣、辛等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加重病情。对食欲不佳的患儿,可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总之,饮食调理要以能补充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保护儿童生长发育为目标;

小儿病毒性肺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为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门诊患儿, 男29例, 女23例, 年龄1岁~3岁20例, 3岁~7岁23例, 7岁~14岁9例, 病程最长14 d, 最短5 d。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9/L以下46例, 占88.5%, 只有6例12×109/L;中性正常42例, 占80%;淋巴细胞增高47例, 占90.38%。X线表现:肺纹理增粗增多, 边缘模糊, 并见网格状阴影, 其间夹杂斑点状模糊影46例。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发热、咳嗽、痰鸣喘促、鼻扇等症状, 肺部闻及湿啰音。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1) 发热, 咳嗽, 气喘。 (2) 肺部闻及少许湿啰音。 (3) 实验室检查X线改变。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肺炎喘嗽诊断依据:高热、咳嗽;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扇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治疗方法

治宜清热宣肺, 化痰止咳。药用:鱼腥草6 g、双花6 g、生石膏15 g、海蛤粉6 g、北沙参6 g、杏仁6 g、桑白皮6 g、马兜铃2 g、川知母3 g、橘红3 g、前胡6 g, 水煎服, 每日1剂, 1剂煎2次, 分4次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治愈:2周内症状体征消失, 肺部X线片阴影消失;好转:2周内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肺部X线片阴影吸收;无效:2周内咳嗽气喘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52例, 40例在服药5 d~10 d后治愈, 10例明显好转, 2例疗效不显, 总有效率为96%。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1岁2个月, 初诊于2006年11月10日。咳嗽、气喘15 d, 初病时高热、咳嗽, 经某医院化验、X线检查, 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用青霉素、病毒唑、小儿止咳糖浆治疗数日效果欠佳, 现仍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鼻翼扇动、啼叫不安。检查:指纹青紫、脉数、舌质红, 体温38.5℃, 两肺有大量干湿性啰音, 有轻度“三凹”征。叩诊:左肺有明显浊音。投上方3剂。二诊, 发热退清, 体温36.5℃, 咳喘大减, 指纹紫、舌质红, 此肺热仍盛, 效不更方, 继服上方3剂。三诊:咳嗽痰鸣均消失, 两肺干湿性啰音全部消失, 指纹红, 舌质正常淡红, 脉象已浮而告痊愈。

4 体会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腺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所致, 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本病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可暴发或散发流行。早在《素问》, 《温热经纬·外感温病篇》中就有与小儿病毒性肺炎症状和流行季节相似的描述。本病的病因、内因则责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因为外感风热邪毒或寒郁化热、热烁肺阴、失其清宣、痰热壅盛, 阻于气道, 不得宣通, 因而上逆。鱼花石蛤汤就是针对这一病机而设, 方中鱼腥草味辛性微寒, 清热解毒, 并能排脓消痈, 清肺经热邪, 凡因肺热而引起的咳喘、吐脓痰, 用之皆有良好的效果, 近来用治肺炎肠炎及尿路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双花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且有轻宣疏散之效, 配以石膏泻火解毒作用尤为显著;川贝母、海蛤粉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 善治痰喘火咳;杏仁、桑白皮、前胡降气平喘, 止咳化痰, 治喘咳痰黏胸痞等证;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橘红理气宽中, 燥湿化痰;马兜玲清肺开音、理气利水而止咳, 亦是治疗百日咳、干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上一篇:跨越式发展再保险市场下一篇:风景园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