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毒性脓疱

2024-08-02

羊病毒性脓疱(共7篇)

羊病毒性脓疱 篇1

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Ecthyma,CE) 亦称羊传染性脓疮(Ecthyma Contagiosum)、羊口疮(Orf) 、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CPD)等[1],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所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以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痂皮为特征[2]。该病对羔羊危害非常严重,也可感染人,为人畜共患病[3]。ORFV属于高度嗜上皮病毒,在血液中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其主要以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为主[4,5],所以一般用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到。目前研究证明,F1L基因可以产生免疫刺激。Gallina S和Scagliarini A. 等人以表达F1L探索亚单位疫苗的开发,用表达的全长 FIL 蛋白免疫兔子后,产生了中和抗体[6]。本实验从ORFV-shz分离株中克隆了F1L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且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鉴定,为新疆地区预防该病而研制基因工程苗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毒株和质粒

E.coli DH5α、BL21菌株、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均由石河子大学人畜共患病实验室保存。ORFV新疆石河子分离株(ORFV-shz分离株)由作者实验室分离鉴定,保存备用。

1.2 主要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和BamHⅠ、T4 DNA 连接酶、PCR反应试剂、pMD18-T载体,总DNA提取试剂盒、DNA Marker和蛋白Marker均购自 TaKaRa 公司;质粒DNA小量制备试剂盒和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羊IgG购自上海博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色剂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F1L基因序列(登录号:AY040083),用 DNASTAR 软件设计合成 1 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BamHⅠ、Xho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游:5′-CGCGGATCCATGGATCCACCCGAAATCACG-3′(下划线部分为BamHⅠ酶切位点),下游:5′-AGCCTCGAGTCACACGATGGCCGTGACCA-3′(下划线部分为XhoⅠ酶切位点),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4 F1L基因的扩增

用总DNA提取试剂盒从ORFV-shz株的细胞液中提取病毒DNA,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提取的病毒DNA为模板,PCR扩增F1L基因,反应体系为:10×buffer(含MgCl2)2.0μL,2.5 mmol/L dNTP 0.6μL,20mmol/L上下游引物各0.4μL,DNA模板1.0μL,TaqDNA(2.5 U/mL)聚合酶0.5μL,用灭菌蒸馏水补足体积至20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50s,65.2℃退火35s,72℃延伸90s,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5 序列测定及分析

目的基因经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后和pMD18-T载体连接,连接体系为:SolutionⅠ5.0μL,pMD18-T载体0.5μL,PCR回收产物4.0μL,ddH2O 0.5μL,16℃连接过夜;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DH5α大肠杆菌,涂于Amp+抗性LB平板后,经菌液PCR检测和质粒酶切鉴定后命名T-F1L,将鉴定正确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登录的Italy OV/C2毒株F1L基因序列用Signal IP、TMHMM和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

1.6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胶回收后,与pET-32a表达载体分别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然后用T4 DNA连接酶16℃连接过夜,连接产物转化到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中,涂布于含Amp+(100μg/mL)的LB平板,37℃培养14~16h,挑取单个白色菌落培养,对其进行菌液PCR和双酶切鉴定,并送华大基因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F1L。

1.7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

将pET-32a表达载体和pET-32a-F1L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中,涂布于含Amp+(100μg/mL)的LB平板上,37℃培养过夜,次日挑取单个白色菌落,于含氨苄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摇床振荡培养至菌体OD600nm=0.4~0.6时,按1:100的比例接种至含氨苄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摇振培养约2h,至菌体OD600nm=0.4~0.6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0mmol/L,37℃继续培养,分别于诱导后2h、4h、6h收集菌体,然后进行SDS-PAGE分析。

1.8 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ting分析

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离后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半干转膜法 58V,1h),转印结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Western-blotting,一抗为感染ORFV后的羊血清,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羊IgG,最后用DAB显色。

2 结果

2.1 F1L基因的扩增

F1L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分析,可见约1 023bp的特异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图1)。

2.2 新疆流行株F1L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经测序,ORFV-shz分离株F1L基因全长1 023bp,编码340个氨基酸(图2)。

将图2与GenBank登录的Italy OV/C2毒株相比,F1L基因有4个不同的变异位点(第23位G→C,第96位T→C,第264位G→T,第324位A→G)。运用Signal IP和TMHMM软件分析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70位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第285~313位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DNAMAN软件分析发现,推导的F1L氨基酸序列中有14个抗原肽(6~14、21~35、38~73、75~83、90~96、102~107、113~120、125~131、135~143、285~337、226~265、190~209、268~280、152~158),氨基酸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卷曲的有182个,折叠的有65个,螺旋的有93个。

2.3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1L酶切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约5 900bp的载体片段和1 023bp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均与预期相符(图3),表明F1L基因已成功亚克隆至pET-32a载体。

2.4 原核表达产物的鉴定

2.4.1 SDS-PAGE分析:

将重组菌诱导表达2h、4h、6h的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见图4,可以看出pET-32a空载体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近20kDa的标签蛋白,pET-32a-B2L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分子质量约57.4kDa的融合目的蛋白。

2.4.2 Western-blotting分析:

以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以pET-32a空载体表达的蛋白作为阴性对照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见图5)表明原核表达的ORFV F1L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3 讨论

ORFV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传染性接触性皮炎,且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危害极为严重,给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新疆是养羊业发达地区,对本病的研究显得颇有意义。目前公认ORFV基因组含16个开放阅读框(ORF),由130个编码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的基因组成。F1L基因位于ORFV物理图谱的中央位置,是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7],其编码的F1L蛋白与病毒的吸附和进入宿主细胞有关。F1L蛋白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之一,能够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本研究用F1L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重组质粒酶切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ORFV F1L基因被成功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成功构建了ORFV F1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且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鉴定及免疫原性检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ORFV F1L基因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坚实基础。

本实验扩增出ORFV-shz株全长1 023bp的F1L基因,共编码340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有14个潜在的抗原表位,可以推测其具有反应原性。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约37.5kDa。实验中出现57.4kDa大小的蛋白分子量是因为与pET-32a连接后融合表达所得结果。由于ORFV F1L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因此我们将本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通过PCR扩增,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原核表达的蛋白,可作为诊断性抗原,为下一步制备抗体和纯化F1L蛋白奠定基础。而近年来可能由于不同地域流行株发生了变异,时有感染该病的报道,所以推测现有疫苗达不到有效的保护率,因此本实验为下一步做真核表达、研制ORF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也做了初步准备。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F1L重组蛋白作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分离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shz分离株为模板,扩增F1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F1L,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结果:PCR扩增出F1L基因全长1023bp,共编码340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70位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第285~313位氨基酸为跨膜区。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了约57.4kDa的融合蛋白,在Western-blotting检测中,融合蛋白可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构建F1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新疆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的防治及疫苗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反应原性

参考文献

[1]Abrahao J S,Campos R K,Trindade G S,et al.Detec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Orf virus from sheep in Brazil:a case report[J].J Virol,2009,6:47-50.

[2]Chan K W,Lin J W,Lee S H,et al.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orf virus from goats in Taiwan[J].Virus Genes,2007,35(3):705-712.

[3]Weber O,Siegiing A,Friebe A.Inactivated parapoxvirus ovis(Orf vi-rus)has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03,84(7):1843-1852.

[4]Zhao Kui,He Weiqi,Gao Wei,et al.Orf virus DNA vaccines expressing ORFV011and ORFV059chimeric protein enhances immunogenicity[J].Virology Journal,2011,8:562-574.

[5]Torfason E G,Gunadottir 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orf virus infections[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02,24(1-2):79-84.

[6]Scagliarini A,Ciulli S,Battilani M,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immu-nodominant protein encoded by the F1L gene of orf virus strains isolated in Italy[J].Arch Virol,2002,147(10):1989-1995.

[7]Delhon G,Tulman E R,Afonso C L.Genomes of the parapoxviruses ORF virus and bovine[J].J Virol,2000,74(7):3353-3365.

羊病毒性脓疱 篇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导致靶基因的表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型缺失,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现象[5]。RNAi技术以其快速、简便、高效地抑制基因表达受到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在动植物抵抗外源病毒、生长发育调控、功能基因组研究、基因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6]。

1 材料

1.1 试剂及试剂盒

293T细胞系、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工程实验室保存;质粒pll3.7、Check2,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实验室惠赠;XhoⅠ、HpaⅠ、NotⅠ、PmeⅠ、DMEM、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T4 DNA连接酶、Dream TaqTM Green PCR Master Mix(2X)、DNA Marker,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AxyPrep质粒DNA小提试剂盒、AxyPrep凝胶回收试剂盒,爱思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Dual-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e公司生产。

1.2 主要仪器

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公司生产;超净工作台,哈东联仪器设备厂生产;-80 ℃超低温冰箱,Thermo 公司生产;制冰机,日本Sanyo公司生产;低温离心机,Sigma公司生产;CR21高速冷冻离心机,Hitachi公司生产;高压灭菌锅,SANYO公司生产;超纯水仪,Milipore公司生产;CO2细胞培养箱,美国SIM公司生产;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公司生产;图像采集处理系统,Pixera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DNA聚合酶基因 shRNA 的设计与合成

靶向 DNA聚合酶基因的寡核苷酸设计以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DNA 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184476.1) 为模板,选择3段靶序列,同时设计1段阴性对照(Control) 序列,经 Blast 分析表明它们均不与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任何其他DNA 序列同源。再根据以上靶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序列,每对包含1条正义链和1条反义链(见表 1);4对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均可形成在 5′端含 HpaⅠ酶切位点,3′端含 XhoⅠ酶切位点,中间含有发夹环的小片段DNA 双链。

2.2 DNA聚合酶shRNA 重组质粒的构建、扩增、鉴定

用 HpaⅠ 和 XhoⅠ 对 pll3.7 质粒进行双酶切,将酶切产物用低熔点琼脂糖胶回收并和上述核苷酸退火后的产物混合,然后经 T4 DNA连接酶于4 ℃连接过夜;用连接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西林培养基筛选后挑取单个菌落扩大培养,将其分别命名为P-1、P-2、P-3、P-C,提取质粒并进行测序。

2.3 Check2-靶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扩增、鉴定

以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基因组为模板,设计1对引物,用于扩增DNA聚合酶的干扰靶序列。设计的引物序列为F 5′-GTTTAAACCTGCGTGGTGGACAAG-3′,R 5′-TTGCGGCCGCTTCTCGGTGCGCTGG-3′。

扩增出来的片段在上游5′端含PmeⅠ酶切位点,下游5′端含Not Ⅰ酶切位点。将扩增产物和Check2质粒分别用PmeⅠ和Not Ⅰ双酶切,酶切后回收;然后经 T4 DNA 连接酶于4 ℃连接过夜,连接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西林培养基筛选后,挑取单个菌落扩大培养;将其命名为Check2-D,提取质粒交由金唯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测序。

2.4 293T细胞的瞬时转染

将293T细胞按浓度5×105/ mL接种于40 mm培养皿上,培养液中含10% FBS、青霉素、链霉素及高糖 DMEM,于37 ℃、5% CO2条件下过夜培养。在细胞达到70%~80%汇合时,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分别进行pll3.7-shRNA质粒和Check2-D质粒的共转染,每个干扰片段质粒分4组进行转染,其组别设计见表2。

转染前2~3 h换成不含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2 mol/L CaCl2溶液50 μL,然后加入10 μL质粒(质粒pll3.7-shRNA与Check2-D的比例为4∶1),补水至400 μL。在另一个1.5 mL离心管中加入2×HPBS溶液400 μL,将400 μL的质粒DNA和CaCl2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到400 μL的2×HPBS溶液中,静置15~20 min;将800 μL混合液逐滴加到293T细胞培养皿中,于37 ℃、5% CO2条件下培养细胞;5~10 h后,换成含10%FBS、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48 h后收集细胞。

2.5 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试剂盒检测转染后的干扰效果

将Dual-GloTM Luciferase Buffer 加到Dual-GloTM Luciferase Substrate中,将粉末充分溶解后分装至1.5 mL离心管中,每管1 mL,置-80 ℃冰箱中冻存。

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75 μL 转染后的细胞液,然后加入以上荧光素酶溶液75 μL室温放置10 min后读数。拿出离心管再加入Dual-GloTM Stop & Glo® Buffer与Dual-GloTM Stop & Glo® Substrate 的混合溶液75 μL,室温放置10 min后再读数。转染后荧光检测结果见表3。

注:RLU为相对光单位。

3 结果与分析

3.1 阳性克隆的 PCR 鉴定

分别挑取P-1、P-2、P-3、P-C的单个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用质粒作为模板进行PCR 鉴定。以pll3.7空载体作为模板对照(条带大小约为150 bp),插入shRNA 核苷酸链序列的阳性条带大小约为200 bp(见图1)。对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shRNA 核苷酸链序列已插入pll3.7载体中,且无序列突变。

M.DL-2 000 Marker; 1.pll3.7空载体;2~5.P-1、 P -2、P-3、P-C。

M.DL-2 000 Marker; 1.Check2-D-1;2.Check2-D-2。

挑取Check2-D单个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用质粒作为模板进行PCR 鉴定,阳性条带大小为474 bp(见图2)。对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DNA聚合酶序列已插入Check2载体中,且无序列突变。

3.2 293T细胞的瞬时转染荧光检测结果及干扰效果

pll3.7-shRNA质粒和Check2-D质粒共转染的293T 细胞培养2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ll3.7上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见163页彩图3),E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出绿色荧光,证实质粒已转染入 293T细胞。

DNA聚合酶的靶片段被插入PmeⅠ和NotⅠ这2个酶切位点之间,海蜃荧光蛋白(hRluc)的荧光强弱与干扰效果成反比,荧光强度越低说明干扰效果越好。萤火虫荧光蛋白(hluc+)的表达只是作为一个内参对照(见图4)。

计算干扰率:先对2组中的海蜃荧光蛋白荧光值进行平均,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干扰效果(见图5)。

干扰效率=[1-(试验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空白对照)]×100%。P-1、P-2、P-3、P-C的干扰效率分别为88.7%、86.5%、91.0%、9.0%。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P-C 的干扰效率仅为9.0%,P-1、P-2、P-3的干扰效果都非常好,且P-3的干扰效率最高,已达到91.0%。

4 讨论

ORFV基因组庞大,为线性双股DNA,长度为130~150 kb。一般认为,ORFV基因组的两端包括一些与病毒的毒力、宿主范围、免疫逃避及免疫调节有关的基因,具有病毒种属特异性[2];基因组内部结构(即保守区DNA序列)包括一些与病毒在细胞中复制和病毒粒子在细胞浆中装配成熟有关的基因。因此,本研究选择病毒复制时所必需的DNA聚合酶作为RNAi的靶基因。

RNAi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小分子 RNA 诱导序列特异的目标基因的沉默,可以迅速阻断基因活性。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普遍性、沉默效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利用载体介导的小干扰 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在体内表达的技术的原理是,将 siRNA 对应的DNA 片段插入位于载体上的RNA 聚合酶Ⅲ启动子下游,在 RNA聚合酶Ⅲ作用下转录产生含发夹状结构的 siRNA(即 shRNA)。shRNA 具有与 siRNA 同样的抑制靶基因表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作用可持续数月之久[7]。本研究利用该RNAi技术选择出可以有效沉默ORFV DNA聚合酶基因的shRNA片段(P-3),干扰效率可达到 91.0%,为后续抗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转基因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家确,吴景央.一起人畜共患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9):53-54.

[2]De la Concha-Nermejillo A,Guo J,Zhang Z,et al.Severe persis-tent orf in young goats[J].Vet Diagn Invest,2003,15(5):423-431.

[3]Key S J,Catania J,Mustafa S Fet al.Unusual presentation of hu-man giant orf(ecthyma contagiosum)[J].J Craniofac Surg,2007,18(5):1076-1078.

[4]Mazur C,Ferreira I I,Rangel Filho F B,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razilian isolates of orf virus[J].Vet Microbiol,2000,73(4):253-259.

[5]吴锦银.RNAi技术综述[J].现代医院,2006,6(12):6-7.

[6]赵永娟,章静波.RNA干扰[J].解剖学报,2006,37(6):720-723.

羊传染性脓疱的诊治 篇3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在有羊的地方即有本病。从春季多到秋季发于4~6月龄的幼羊, 发病率为100%, 成年羊发病较少, 呈散发性流行, 除出生后不久的羔山羊外, 几乎都可以恢复。

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干痂暴露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d其传染性才消失。在地面上经过秋冬, 第二年春季仍有传染性;污染的牧场、山坡、草地可能保持传染性几个月。病羊及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羊主要通过皮肤、粘膜的擦伤而传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上年度残留在地面上的病羊痂皮, 均可散布传染。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春季发生较多, 一旦发生, 本病在羊群中可常连续危害多年。

1.2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者为4~7d,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可分为三型, 唇型、蹄型、外阴型, 多见于唇型, 也偶见有混合型。

1.2.1 唇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型。病羊精神沉郁, 采食咀嚼吞咽困难、消瘦, 首先在口角或上唇, 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小的红斑点, 很快即形成麻子大的丘疹小结节, 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 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乃至黑色的疣状硬痂, 如为良性经过时, 这种痂垢逐渐扩大、增厚、干燥, 1~2周内痂皮脱落而恢复正常。在严重病例, 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 并互相融合, 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位, 形成大面积痂垢。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 痂垢下伴以肉芽组织增生, 整个口唇部肿大, 外观呈桑椹状突起, 极大地影响采食, 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病程可长达2~3周。同时常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 , 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口腔粘膜也常受其害, 有时仅见粘膜病变。粘膜潮红增温, 在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上发生被红晕所围绕成的灰白色水疱, 继之变为脓疱和烂斑或愈合而康复, 或恶化形成大部面积溃疡, 且往往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 发生伴有恶臭的深部组织坏死, 有时甚至可见部分舌的坏死脱落, 少见严重病例可因继发性肺炎而死。

通过病羔羊的传染, 母羊的乳房和奶头皮肤、大腿内侧也可能和唇部皮肤同样患病。

1.2.2 蹄型:

于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疱、脓疱;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则发生化脓坏死, 常波及皮基部、蹄骨, 甚至肌腱和关节。病羊跛行, 常期卧地, 病期缠绵、衰竭而死或因败血症而死亡。

1.2.3 外阴型

:此型少见。表现为阴道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 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发生溃疡, 乳房和乳头的皮肤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公羊表现为阴鞘肿胀, 阴鞘口和阴茎上发生小脓疱和溃疡。

2 鉴别诊断

发病初期, 应注意与羊痘、坏死杆菌病及溃疡性皮炎进行鉴别诊断。

2.1 羊痘

痘疹多为全身性的, 且体温升高、全身反应较严重, 痘疹呈圆形凸出皮肤表面, 界限明显, 后呈脐状。

2.2 坏死杆菌病

主要呈现组织坏死, 而无水肿, 脓疱的病理过程, 也无疣状增生物, 必要时应作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进行区别。

2.3 溃疡性皮炎

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从病理学上看, 传染性脓疱的损伤是增生性的, 而溃疡性皮炎的损害是溃烂和组织坏死。传染性脓疱主要危害羔羊, 而溃疡性皮炎则是1岁以上或成年羊的疾病, 并且口腔的损害发生在颌和上唇 (在唇边缘的鼻孔之间, 不累及唇连合) , 腿的损害也常发生在蹄冠和趾间, 其上覆厚痂, 无凸起, 水疱、脓疱病变, 也无疣状增生物, 痂下有坏死溃疡。

3 防治措施

3.1 隔离观察

一旦发现病羊或可疑羊只, 应及时与健康羊只隔离, 放入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3.2 对症治疗病羊

对发病羊口唇周围形成的疣状结痂用手术剪剪除, 然后用生理盐水或0.1%~0.2%高锰酸钾液冼涤, 冲洗创口, 除去坏死组织, 擦干后再涂2%紫药水或碘甘油, 1~2次/d;也可涂布5%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软膏1次/d;也可肌注青霉素、链霉素2次/d;蹄型则可将蹄部置于0.2%高锰酸钾液中浸泡和洗涤、干燥后涂布松馏油软膏或2%紫药水。

3.3 消毒

对污染的厩舍、用具、饲料、饮水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2次/d, 连续消毒7d。以后每隔一天消毒一次, 再连续消毒7d。垫草烧毁, 围栏、运动场, 用2%火碱消毒, 饲槽、用具用常规消毒药消毒, 1次/d, 连续7d。干裂时可涂碘甘油或各种软膏剂如土霉素、磺胺软膏等。

3.4 预防

本病主要是由创伤感染的, 因此保护粘膜皮肤不使其发生损伤, 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彻底消毒病羊圈舍、场地和用具。幼羊口腔粘膜娇嫩, 特别在出牙时易引起外伤, 因此, 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供应给清洁饮水, 柔软干草, 加喂适量食盐, 以减少啃土啃墙, 保护皮肤粘膜不发生损伤。

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买羊畜产品, 如必须从情况不明特别是可疑的羊场购入羊只, 应隔离检疫2~3周, 进行详细检查, 同时应将蹄部彻底清洗和多次消毒, 方可混群。发病时做好污染环境的消毒和病羊的消毒工作。

3.5 疫苗免疫接种

偏方治疗羊传染性脓疱病 篇4

1 发病情况

同心县丁塘镇小山村杨某饲养的3~6月龄羔羊, 由于幼羔口腔粘膜娇嫩易致口腔粘膜组织受损, 该养羊户的羔羊在3~6月龄发病率81.6%和病死率高达40.5%。发病初期病羊口角、上下唇发现有散在的小红斑点。经2~3d后形成米粒大小的结节, 1周后口角上下唇上的结节形成脓疱, 逐渐变为棕色的疣状硬痂, 以后硬痂扩增变厚融合在一起, 外唇部被整个结痂覆盖。除去痂皮, 肉眼可观察到有凸凹不平且呈桑椹状新生肉芽组织。随后眼结膜潮红, 口腔内呈蓝紫色、颊部、齿龈、舌面均呈现圆形破溃。3~6月龄的羔羊表现突出, 约占病羊的30~40%, 一些病羊可见口唇部有带血的唾液流出。严重病羊面部及颈部肿胀, 嘴唇肿胀呈鸭嘴样。部分带羔母羊乳房和乳头及股内侧皮肤上出现脓疱、烂斑和痂垢。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 见面部及颈部皮下组织充血呈胶样浸润, 有化脓性坏死, 气管、颌下淋巴结充血或出血;肺脏表面有米粟至米粒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小点, 肺脏和胸壁与膈膜有大面积粘连, 粘连部位难以剥离, 肝脏左叶后部发现3个蚕豆大小呈乳白色点状物, 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小肠轻度出血。

3 防治情况

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病。

病羊选用下列偏方分组对比治疗, 治疗情况如下:

第一组:用0.1%KMn04清洗疮面, 涂擦碘甘油后, 将适量尿素加入少量水浸湿的棉球, 再次涂擦疮面。共治疗10只羊, 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疗效一般, 有1只重症病例死亡;

第二组:用0.1%KMn04清洗疮面, 涂擦碘甘油后, 再撒布大量锅底灰细末。共治疗10只羊, 经治疗有一定治疗效果, 但4只重症病羊死亡;

第三组:用0.1%KMn04清洗疮面, 涂擦碘甘油, 再将先准备好的女贞子药液 (鲜女贞子叶捣碎后用纱布包好用适量水煮沸20min, 待至常温) 涂擦疮面, 并对每只羊灌服10ml该药液。经治疗全部治愈。运用偏方 (尿素、锅底灰、女贞子叶) 对比治疗的效果表明, 女贞子叶效果较好。因为女贞子体表涂擦具有抑菌抗炎、内服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通过治疗观察, 把女贞子制成酒蒸品后效果更为显著。

用女贞子药液涂擦于羊口唇、鼻面, 同时给予内服, 每只羊10ml, 2次/d, 连用14d后, 只有2只严重病羊死亡, 其余羊只痊愈。

预防羊传染性脓疱病需加强羊群的管理, 防止发生擦伤;经常对圈舍、饲槽用5%克辽林喷雾消毒, 尤其要对羔羊蹄部, 母羊乳房及股内侧严格定期消毒;时常给羊群供应清水及柔软饲料, 在幼羔羊的饲喂中, 尽量除去杂草中的芒刺。

4 分析与讨论

羊传染性脓疱病一旦发生, 传播迅速,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生本病的因素很多, 但草料优良营养全价, 草料低劣、营养不全、母羊膘情差、奶水不足、羔羊体质弱, 本病发病率高。在气温变低, 羊舍窗用塑料布封闭, 舍内空气污浊, 羊晒不到阳光, 地面潮湿, 羊的抵抗力下降, 其发病率高。如引种羊时, 引进后应隔离观察3~4周, 进行详细检查, 同时将蹄部彻底清洗并多次消毒。

预防羊传染性脓疱病最好在未发病的羊群中实施疫苗接种, 一般接种部位为尾根或大腿内侧, 故必须小心以防造成传染。当羊群发生本病时, 疫苗接种无多大用处, 必须在未发病之前进行接种。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报告 篇5

1 病情介绍

鸡东县鸡东镇张家村某羊养户共饲养绵羊和山羊150余只, 主要以放牧为主, 2009年10月有不少小羊开始陆续出现口唇破溃, 因为小羊正在吃奶, 母羊乳房也出现了疹块、水泡等。来求诊时已有23只小羊发病, 母羊有6只发病, 已经有3只瘦弱小羊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初患羊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口腔升温, 齿龈红肿。开始在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 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 继而成为水疱和脓疱, 颊部、齿龈、舌面均呈圆形破溃, 这种破溃在咽喉部亦可见到, 2~3月龄的羔羊表现突出, 破溃后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时间长的痂皮干燥、脱落, 留下红斑而逐渐康复。重者口腔粘膜、舌表面、嘴及部分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烂及结痂, 病变不断扩展, 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及痂垢, 并互相融合, 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 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 严重影响采食。发病羊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病羊日趋消瘦, 最后衰竭而死。病程大约为2~3星期。有个别病羊在蹄叉、蹄冠和局部皮肤上发生同样病变, 影响运动, 病羊跛行或长期卧地。有的病例伴有继发感染, 引起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 致使病情恶化。发病母羊主要在乳房上发生丘疹、水疱, 破溃后结痂。成年羊和母羊无死亡病例出现。

3 剖检变化

解剖死亡的小羊, 可见到:除体表变化外, 口腔粘膜、咽、第四胃 (皱胃) 的粘膜上有坏死和溃疡。

4 诊断

根据发病症状、剖检变化及发病率、死亡率等, 可以诊断为羊传染性脓疱病。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清洗患部、消炎、收敛”为主。

先用刀片轻轻刮掉干硬痂皮, 0.3%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或用5%的硫酸铜溶液除污物, 将碘甘油和青霉素拌成稀糊状局部涂抹在清洗过的创面上, 每天2~3次, 剥掉的痂皮或假膜集中烧毁, 以防病毒扩散而造成疾病传播。也可以用冰硼散 (用碘甘油调和) 涂在破溃的口腔粘膜和嘴唇表面。蹄部可用3%克辽林或3%来苏尔溶液浸泡洗净, 擦干再涂松馏油。乳房部用2~3%硼酸水冲洗, 涂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每日2~3次。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 可以用青、链霉素等抗生素配合磺胺类药物治疗, 并同时肌肉注射抗病毒药物。

5.2 预防措施

购买羊只时, 尽量不从疫区购进, 并且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 抓好秋膘和冬春补饲。经常打扫羊圈, 保持清洁干燥, 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要注意保护羊只的皮肤、粘膜完好, 捡出饲料、垫草中的铁丝、竹签等芒刺物, 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不要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平时加喂适量食盐, 以防羊只啃土、啃墙而引起口唇粘膜损伤。

疫区羊群每年定期预防接种。对出生15日龄后的羔羊, 可将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于口腔粘膜内接种, 剂量为0.2mL/只。

病死羊尸体应深埋或焚毁, 圈舍要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3%的石炭酸、2%的热火碱或20%的石灰乳等。

6 小结和讨论

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是一般多发生于秋季、冬末和春初, 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以羔羊最为多发, 并常为群发性流行。

本病应与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相区别。 (1) 羊痘:痘病出疹多为全身性的, 体温升高明显, 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凸出表面, 界线明显, 后呈脐状, 痂皮坚硬。 (2) 溃疡性皮炎:该病多发生于1岁以上或成年羊, 口的损害发生在颌和上唇, 腿的损害发生在蹄冠和趾间隙, 其病变特点是溃疡和组织破坏, 痂下无桑椹状突起。 (3) 羊坏死杆菌病:该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 既无水泡、脓疱的病变, 也无疣状增生物。 (4) 蓝舌病:该病病变部位主要在口角部, 并可延伸到口腔粘膜, 全身反应严重, 病死率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传染性脓疱病 篇6

1 临床症状

潜伏期2~3d。病初患羊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口腔升温、齿龈红肿, 病羊唇部、口角、鼻镜或眼睑皮肤上出现散在或融合性丘疹、水疱、脓疱与痂皮, 散在性痂皮经1~2周后干燥、脱落留下红斑而逐渐康复。融合性脓疱与痂皮, 在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 病变不断扩展, 继而发生丘疹, 水泡, 脓疱及痂垢, 并相互融合, 形成大面积痂垢, 痂垢不断增生, 并在其下面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使病羊唇部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 严重影响采食, 病羊因饥饿衰竭而死亡,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但要注意与羊痘、坏死杆菌、口蹄疫等进行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采取痂皮进行实验室检验。

2 治疗

2.1先将病羊口腔内的脓包、痂皮剥除, 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 发生溃疡时冲洗后涂碘干油或0.2%的龙胆紫溶液。

2.2 黄芩、黄连、栀子、儿茶、金银花各等份研末冲洗口腔后涂撒, 2次/d。

2.3 口衔中药青黛散, 2次/d。

2.4 植物油、大蒜、锅灰各适量混合均匀涂于除痂部位, 2次/d;

2.5 土霉素软膏涂于患部, 3次/d。

2.6 为防止继发感染, 可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冬春枯草季节羊群除了放牧采食外, 应及时补饲, 确保羊只不掉膘, 以增强抵抗力, 同时做好羊舍的卫生消毒工作, 注意防寒保暖, 为防止羊只因啃墙、吃土引起胎膜损伤, 可在圈舍周围悬挂饲料添砖供羊自由采食。

3.2 坚持自繁自养, 尽可能减少从外地购入羊只, 购入羊只时, 不从疫区购买, 并严格产地、运输检疫, 做好消毒工作。

3.3 每年定期预防接种羊痘疫苗。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7

1 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体是羊口疮病毒, 属于痘病毒属。 该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繁殖, 其所有毒株的抗原性相同。 病毒对外界有相当强的抵抗力, 干痂中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经30~60 天才失去传染力, 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 至来年春季仍然具有传染性。

该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 而且以3~6 月龄的羔羊多发, 呈群发性流行。 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干旱季节放牧或采食干硬饲料最容易感染, 羔羊的口腔黏膜娇嫩, 特别在出牙时容易导致外伤, 用同一只奶瓶饲喂多只羔羊也能引起传染。 自然感染大多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 或者利用病羊污染的圈舍或牧场而引起。 由于该病毒的抵抗力强, 一旦感染可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

2 临床症状

病羊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难, 消瘦、衰弱、精神沉郁, 嘴角、上下唇、鼻镜和鼻孔边缘有水泡或脓疱, 破溃后形成黄色或黑褐色痂块。 口腔黏膜潮红, 齿龈、颊部及软腭上有水泡或脓疮, 多数可见鲜红溃疡面, 口腔内脓疱破溃后经久不愈, 上面有膜状淡黄色沉积物。

3 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 (口角周围有桑椹状结痂) , 结合流行病学材料和动物接种试验可以做出诊断。 羔羊接种试验是将病料做成乳剂, 在健康小羊唇部划痕接种, 第2 天即可看到接种处红肿出现水疱, 内含乳白色半透明液体, 4~8 天后脓疱结痂, 经20~30 天脱落。

(1) 与羊痘相区别。 羊痘是全身性的, 体温升高, 全身反应为痘疹圆形, 突出于皮肤, 界限明显, 以后呈脐状。 只有唇型容易发生误诊。 痘病只在少数病例出疹, 呈全身性、季节性流行, 传染性强。

(2) 与溃疡性皮炎相区别。 溃疡性皮炎的病变表现为溃烂和组织破坏, 并且多发生于1 岁以上的成年羊, 实验室镜检可见绿脓杆菌等细菌。

(3) 与坏死杆菌病相区别。 蹄型不容易与其他非病毒性坏痘相区别, 坏死杆菌病特征是组织坏死, 无水泡和脓疱过程, 也无疣状增生物。 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病原检查。

(4) 与口蹄疫相区别。 口蹄疫流行快, 呈大面积发病, 可感染羊以外的其他偶蹄类动物。

4 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羊或购入饲料和畜产品, 引进羊必须经隔离观察2~3 周, 并严格检疫, 同时应将蹄部多次清洗消毒。 捡出饲料和饲草中的芒刺, 加喂适量食盐, 以减少羊只啃土啃墙的行为, 防止出现外伤。

5 治疗方法

对病羊口腔和唇部用2%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后, 再用2%龙胆紫或5%碘甘油涂擦。也可用5%青霉素软膏、呋喃西林软膏涂擦, 每1~2 天治疗1 次。 加强蹄部护理, 可将蹄部放在5%~10%福尔马林中浸泡1分钟, 连续浸泡3 次。

6 小结

上一篇:性格培养下一篇:红外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