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性脑炎(精选8篇)
疱疹病毒性脑炎 篇1
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属于临床中一类比较多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因为以往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比较高,但是目前临床通过无环鸟苷治疗效果显著[1,2]。该文对该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资料7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70例患者的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资料7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70例患者年龄处于16~66岁之间,平均为(29.77±15.13)岁,此病发病季节没有显著差异;70例患者前驱期表现症状:发热表现56例,头痛表现49例,呕吐表现20例,口唇疱疹表现13例,乏力表现10例,腹泻表现10例;70例患者首发症状:抽搐症状30例,发热症状5例,精神症状30例,偏盲症状2例,偏瘫症状7例,昏迷症状7例;70例患者全部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发热症状,其中65例患者体温大于38℃,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包括记忆障碍、谵妄、幻觉、烦躁、欣快、定向障碍、虚构,其中5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6例患者癫痫发作,其中全面发作患者20例,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肌阵挛性发作患者6例;70例患者中瞳孔改变28例,病理征患者40例,瘫痪患者19例,原始反射患者15例。依照所选患者不同时期选取三类抗病毒药物,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94±14.05)岁;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男10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41±15.09)岁;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男25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11±15.49)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开展对比。
1.2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选取地塞米松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依照患者实际情况接受甘露醇、降温、抗抽搐以及脑细胞营养治疗,另外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依照其不同时期选取三类抗病毒药物,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患者从发病到用药时间平均为(6.7±0.3)d,用药持续时间在8~24 d之间,平均为(9.9±0.4)d。
1.3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所得数据采取SPSS 19.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表示,结果所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0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无环鸟苷进行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阿糖胞苷以及病毒唑治疗,具体数值见表1。
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与病毒唑以及阿糖胞苷治疗有效率对比,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疱疹病毒性脑炎属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中最为多见的一类,其中单纯疱疹病毒占散发性坏死脑炎的20%~75%之间,患者死亡率在19%~50%之间。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疱疹液、分泌物和粪便中,也会从外生殖器没有显著病损患者的精液中检出,单纯疱疹病毒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比较弱,一般在患者病损部位接触健康人黏膜以及皮肤微笑破损部位进行传播,所以生殖器疱疹也属于性传播疾病的范围之内,患有疱疹病毒性脑炎孕妇会引起胎儿出现宫内感染,单纯疱疹感染还会通过消化道途径得到传播[3]。对于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出现一般在散发以及原有潜伏病毒感染人群中反复发作,有相关文献显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发区一般经济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居住环境相对拥挤,儿童普遍营养不良等其它因素导致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多发[4]。对于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能够在任意年龄段急性起病,患者前驱期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以及全身痛等,之后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高热能够达到38~40℃,少数患者会存在皮肤疱疹,在此阶段通常不会大于2周,精神症状期患者的表现比较多样化,初期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其中包括行为异常、定向力障碍、人格改变以及幻觉等,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惊厥、抽搐以及脑神经功能障碍等,少数患者早期会产生大脑强直状态,严重患者会出现脑疝[5,6]。通过对该组所选7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其中接受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最高,为91.43%,其余两者分别为66.67%、45.00%,与安丽荣所报道中采取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91.00%基本一致[7]。治疗期间发现,病毒唑以及阿糖胞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和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但是无环鸟苷治疗患者出现副作用比较少,不会引起脑细胞降低。无环鸟苷属于鸟嘌呤衍生物,对病毒DNA复制情况进行抑制,从而对病毒结构蛋白合成加以抑制,起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8]。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无环鸟苷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汪芳,邵良,盛美红,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含量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2(12):29-30.
[2]周瑜,郭远瑾,梅元武.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6(1):30-34.
[3]吴军,张海鸥,陈玉丙,等.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单纯疱疹病毒型扩增子载体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0):1126-1128.
[4]Herrman M,Curio N,Joct S,et al.Release of biochemical markersof damage to neuronal and glial brain tissueis associated with shortand long term neuropsycholigical out after traumatie brain injury[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1,70(1):95-100.
[5]Buursma AR,de Vries EF,Garssen J,et al.[18F]FHP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herpes si mplex virus(HSV)in experi-mental HSVencephalitis[J].Journal of Virology,2005,79(12):7721-7727.
[6]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等.磁共振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1):5-8.
[7]安丽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2):522-526.
[8]潘高峰,毛善平,张乾,等.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2):122.
源自带状疱疹的脑炎 篇2
一个秋季的下午,我正在急诊室值班,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女孩冲了进来。她哭着对我说:“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吧”我急忙帮她把孩子放在诊疗床上,一边检查一边询问:“大嫂,孩子哪儿不舒服”她说:“今天早晨起床后,孩子说有些头痛,当时以为是没睡好觉,就让她上学去了,谁知中午放学后她就发热、呕吐,头痛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就抽起风来,在卫生室打了镇静针,就急忙到医院来了。”女孩大约10岁多,只见她面色苍白,躺在床上昏睡着。一量体温:39.2摄氏度。我发现她的脖子右侧有一片水疱,周围有些发红,就问女孩的妈妈:“孩子是不是得了带状疱疹”她说:”五六天前她的脖子有点疼,过了1天就起了一些红疙瘩,后来变成了水疱,我以为是过敏,就给她抹了些肤轻松,吃了点强的松和扑尔敏。”经过脑电图、脑脊液化验等检查后,我对女孩的妈妈说:“大嫂,孩子得了病毒性脑炎,是由带状疱疹引起的。”大嫂说:“带状疱疹不是长在皮肤上吗怎么会引起脑炎呢”我先给孩子用上了药,待孩子病情稍稍稳定下来,才给女孩的妈妈讲了起来:“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幼儿感染后患水痘,成人和大些的孩子感染后则患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平时不致病,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就会活动起来,沿着神经根侵犯皮肤。开始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随之出现疱疹,一般在1~7天内相继出现疱疹混浊、干枯、结痂,皮损多位于身体的一侧,很少有两侧发生的,水疱部位常有疼痛,不痒,这与过敏性皮炎不同。患儿久病,或正在进行肿瘤化疗或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容易播散,引起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你的孩子患脑炎与误以为是过敏而使用了激素类药物有很大关系。所以,对患带状疱疹的患儿不能掉以轻心,不要擅自用药,应由医生诊治。
目前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效的药物为阿昔洛韦,又称无环鸟苷,这是一种抗病毒药,可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此病用抗生素无效。如孩子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或抽风昏迷等症状,就可能是得了脑炎,要及时送医院治疗,不然会危及生命。如果孩子与患带状疱疹的病人接触,可在3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但用药并不能防止发病,只能减轻病情,因此,预防本病主要是避免与病人接触,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经过积极的治疗,女孩的病情慢慢好转,脖子上的带状疱疹逐渐结痂愈合,10天就痊愈出院了。出院时孩子的妈妈感慨地说:“以后孩子有病可不敢在家乱用药了,一定要到医院治疗,不然耽误了孩子,后悔就晚了。”
疱疹病毒性脑炎 篇3
1 资 料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单纯疱疹毒性脑炎25例, 男16例, 女9例, 年龄15岁~77岁, 平均45.23岁。发病时间无季节性, 起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9例, 4例有口唇疱疹, 12例有癫痫发作, 5例有意识障碍, 7例有精神症状, 2例有偏瘫, 12例有脑膜刺激征, 复发者2例。
1.2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2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腰椎穿刺检查, 其中脑脊液压力增高者15例, 正常者10例, 细胞数增高者16例, 蛋白增高者13例, 10例行单纯疱疹病毒学检查, 有2例I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脑电图检查:15例患者入院后1周行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 5例正常, 轻度异常5例, 中、重度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颞叶、额区周期性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影像学检查:25例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 正常者4例, 异常者21例, 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 T2高信号改变, 其中14例为单侧颞叶、岛叶和扣带回, 3例为双侧颞叶, 一侧为重, 病灶多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抗病毒、改善脑代谢及其他对症治疗, 有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给予无环鸟苷或者更昔洛韦, 疗程3周。
1.4 随访及预后
出院时15例临床症状恢复满意, 生活能够自理, 脑电图复查回复至正常;7例有记忆力减退;3例影像学检查均为双侧颞叶病变的患者恢复差, 记忆力明显减退, 高级认知功能减退, 生活需人照顾;其中有部分患者3个月随访, 5例有摄食异常;4例留有癫痫发作;5例有精神症状, 表现为兴奋、自言自语、幻想等。
2 讨 论
单纯疱疹病毒是双排扭曲的DNA病毒, 具有嗜神经性。75%的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为急性起病, 早期症状常为头痛及发热、口周疱疹, 体温可高达40 ℃以上, 在无充分进行病原治疗时病死率可高达70%, 且预后严重[2], 临床上很快可出现头痛、呕吐等一般颅内感染症状, 多不被引起注意, 至出现癫痫、记忆力减退时才引起注意;也有亚急性甚至慢性起病者, 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治疗, 影响预后。在本研究病例中, 有17例急性起病, 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2例亚急性起病, 主要为逐渐出现的记忆力减退、言语内容混乱被家人发现而就诊;1例为慢性起病, 患者为老年女性, 出现反应迟钝、认知功能减退以脑血管病对症治疗, 效果不佳, 经脑脊液病毒学检查而确诊。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并不少见, 约占全部脑炎的10%~20%[3], 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类似,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起病形式缓急、临床症状轻重, 取决于病毒感染的数量、感染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
I型单纯疱疹病毒通过口、鼻黏膜潜伏于三叉神经节, 激活后沿颅中窝脑膜上三叉神经分支向额叶、颞叶、边缘结构播散, 故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以侵及颞叶、岛叶皮质、额下区和扣带回为特征。本组有7例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遗忘, 经头颅MRI检查病变在颞叶及海马, 3例双侧颞叶、岛叶受累后出现视觉失认, 不能区别家人及陌生人, 食欲明显增加、善饥、情绪易于改变, 表现为激动、烦躁;12例起病后表现为癫痫发作或持续状态, 1例表现为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及精神症状。
15例行脑电图检查, 有2例表现为在高波幅的慢波背景上出现颞区周期性棘波, 其余为轻、中度异常, 脑电图异常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中出现较早, 一般见于中枢系统受累后2 d~12 d。99%的患者在疾病早期有脑电图异常,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脑电图常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明显, 甚至可以出现颞区的尖波及棘波。临床研究证实, 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进展平行, 随着病情好转, 脑电图表现好转, 甚至完全恢复正常, 但是, 如果脑电图恢复慢, 4周复查仍存在慢波, 恢复不满意, 表明脑电图好转情况可作为衡量疗效及病情预后恢复的指标之一[4], 若慢波或病理波持续存在, 则预后不良[5]。
影像学表现的病变部位及范围也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本观察中发现, 有3例患者为双侧颞叶受累, 表现为记忆力及高级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经正规治疗4周, 3个月后随访, 患者记忆力改善不明显, 存在食欲异常, 表现为食欲旺盛、善饥, 情绪不稳;一侧颞叶受累同时累及海马, 经过3个月随访, 患者记忆力存在明显异常;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6]:①病变多先累及单侧或双侧颞叶, 部分病例可向额叶或枕叶发展, 单独发生于额叶、枕叶及顶叶者少见。②病变均与豆状核之间界限清楚, 凸面向外。③MRI多发性T1WI呈等、低信号, T2WI高信号改变, 信号不均质, 边缘欠规则, 临近脑回肿胀, 脑沟变平, 病变与豆状核之间常可见清晰边界, 似“刀削”征, 当岛叶受累时尤为明显。④不增强或线样脑回状增强, 主要位于病变的边缘部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缺乏特征性, 但临床上脑脊液疱疹病毒抗体阳性, 脑电图的改变、影像学综合分析后可作出诊断, 如果脑脊液中能分离出病毒则可明确诊断, 但临床检测方法的限制, 使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 临床上主要应用无环鸟苷及阿糖胞苷, 疗程要足充。也有报道, 在有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 根据脑组织的病理环境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激素应用一般限于伴发明显脑水肿的患者, 可调控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免疫炎性反应, 从而改善脑炎预后[7]。
参考文献
[1]吴军, 张海鸥, 张玉丙, 等.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扩增子载体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10 (10) :1126-1128.
[2]Buursma AR, de Vries EF, Garssen J, et al.[18F]FHPG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in experimental HSV encephalitis[J].J Virol 2005, 79 (12) :7721-7727.
[3]王新德.神经病毒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77.
[4]汪芳, 丁莉, 邵良, 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NSE含量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29-30.
[5]Herrman M, Curio N, Joct S, et al.Release of biochemical markersof damage to neuronal and glial brain tissueis associated with shortand long term neuropsycholigical out after traumatie brain injur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0, 70 (1) :95.
疱疹病毒性脑炎 篇4
1病例报告
患者女, 60岁。入院前7 d 无诱因反复出现突然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伴发热, 每次持续4 min左右, 苏醒后记忆力明显下降, 且呈进行性加重, 不能理解家人说话, 答非所问, 多动, 寻衣摸床, 体温波动于37.2℃~38℃。曾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 未见异常, 一般对症治疗, 效果欠佳, 于2007年7月3日收入我院。发病前无精神异常病史及癫痛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 37.2℃, 脉搏 72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90/60 mm Hg, 患者情绪抑郁、不能理解他人问话、答非所问, 即有明显的记忆力障碍, 时间、人物定向障碍, 颈部抵抗感, 四肢肌力五级, 伴无目的动作增多, 双下肢深、浅感觉、触觉、本体感觉不配合, 双腱反射等叩对称, 病理反射未引出, 双侧kerning征 (+) 。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 白细胞28个/高倍视野, 蛋白0.29 g/L, 糖3.93 mmol/l, 氯化物 103 mmol/l。头颅MRI示正常。初步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paraneoplasticlimbic encephalopathy, PLE) 。入院后患者再次出现癫痫发作1次, 持续约5 min, 清醒后记忆力进一步下降, 即给予患者抗病毒 (阿昔洛伟 0.5 g, 4次/d) 、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控制癫痫发作 (卡马西平 0.1, 3次/d) 等治疗3 d, 患者体温达38℃, 仍反复发作肢体抽搐, 认知功能障碍逐渐加重, 加大抗病毒药物剂量 (阿昔洛伟 0.75 g, 3次/d) 。2007年7月10日复查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 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 蛋白0.28 g/L, 糖3.12 mmol/l, 氯化物 105 mmol/l。乙脑抗体 (-) , 红细胞沉降率 76 mm/h, 风湿系列阴性, TC-12未见异常。加用抗痨治疗 (利福平 异烟肼 吡嗪酰胺) 5 d, 症状无改善, 2007年7月17日复查红细胞沉降率 123 mm/h, 肺及腹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转移不能除外, 双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肝右叶病灶考虑转移瘤。请化疗科会诊, 考虑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不能耐受化疗, 应家属要求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2讨论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26~80岁, 原发肿瘤多见于小细胞肺癌或霍奇金病, 少数由乳腺、卵巢、子宫、肾上腺、睾丸等恶性肿瘤引起, 恶性胸腺瘤有时也可导致本病[1]。本病并非是一局灶性病损, 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各层次中均有病理发现, 边缘叶的深部灰质及周围的白质结构大量的神经元缺失伴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袖套状淋巴细胞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点, 半球和边缘叶表现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健忘症候群, 以记忆力、定向力障碍为主, 伴有顺行性遗忘 (对发病后的事情忘记) 和虚构, 多数患者伴有颞叶癫痫和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情感障碍伴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临床特征除了健忘症候群、精神症状外, 可伴有小脑变性、脑脊髓炎、脑干脑炎及亚急性感觉神经经病等, 可出现肌阵挛、言语障碍、小脑体征等, 由于缺乏特异性体征,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检查, 且排除了脑实质和脑膜转移、代谢性脑病、药物、放射等损伤之后才能确诊, 疾病的早期容易误诊, 特别是本病神经系统表现在肿瘤诊断前数个月已发生。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对症处理为主, 据文献报道原发肿瘤化疗后或切除后病情得到控制时, 边缘叶脑炎可以缓解, 也有报道血浆置换对本病有效, 其他尚无有效治疗[2]。故及早认识这些症状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 对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
本例为60岁女性, 小细胞肺癌, 反复癫痫发作及进展性痴呆, 头颅MRI无阳性发现, 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反应, 临床表现与PLE极为相似, 且临床上对肿瘤浸润、转移引起的病变比较重视, 而对癌肿引起的非转移性脑病重视不足, 导致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 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文献报道[3]部分神经症状是可逆转的, 故及早认识这些症状作为恶性肿瘤的表现, 可使患者获得早期诊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齐鸣, 钱伟东, 宋文英, 等.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相关肿瘤及免疫学研究.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 (5) :354.
[2]许景芝, 黄宇明.肺癌致副肿瘤边缘叶脑炎一例.罕少疾病杂志, 2006, (1) :56.
病毒性脑炎59例分析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中男35例, 女24例;年龄6个月~13岁, 其中<1岁3例, 1~3岁5例, 4~7岁20例, 8~13岁31例;发病以夏季为高峰。
1.2 前驱症状
病前1~2周有呼吸道感染44例, 6例有胃肠道症状。
1.3 起病形成
均急性起病, 至极期最短2h, 最长14d。
1.4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48例, 发热50例, 恶心或呕吐46例, 嗜睡11例, 合并抽搐9例, 肢体瘫痪4例, 15例出现精神障碍, 表现为精神反应弱、少语、多动、兴奋等。8例出现意识障碍, 神智不清3例, 昏睡3例, 昏迷2例。入院时有脑膜刺激征9例。
1.5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48例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部分患儿家属拒绝腰穿) , 正常36例, 异常12例, 外观均无色透明, 白细胞增高8例, 细胞数10~200×1012/L,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100~1 500mg/L。
1.6 脑电图
所有患儿入院时即做脑电图检查, 59例均表现异常, 脑电图表现为基本慢波化, 广泛或局限性, 阵发性或持续性出现高波幅θ波和δ波。轻度异常26例, 中度23例, 重度10例, 其中部分患儿经临床治疗后, 在病程不同时期复查脑电图, 2例首次轻度异常, 病情加重后呈中度异常改变, 2例中度异常转为重度异常。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脑电图, 1周内恢复正常者45例, 2周内恢复正常者13例, 1例首次重度异常者, 3个月复查脑电图仍未恢复。
1.7 治疗
更昔洛韦 (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5~10mg/kg, 每天1次, 每次1h以上) 综合治疗, 疗程1~2周。
1.8 转归与预后
住院1周痊愈45例, 2周痊愈14例。
2讨论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有一定困难。本资料显示59例脑电图均异常, 因此脑电图可作病毒性脑炎的筛查, 有助于早期诊断, 尤其在基层医院, 缺乏病毒分离, 血清免疫学检查等实验室诊断条件时, 脑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参考指标。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临床症状越重, 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亦越重, 表现为广泛的慢波异常, 病情好转, 脑电图异常改变减轻。脑电图恢复得越快, 临床痊愈的机会越高, 但本组部分病例临床已痊愈, 而脑电图却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提示脑电图的恢复往往迟于临床, 最迟可达6个月左右。脑电图检查既敏感, 又无创伤及痛苦, 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 尤其对反复动员拒绝做腰穿脑脊液检查的患儿, 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依据。因此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协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病毒性脑炎早期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合理治疗亦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所有病例都在两周内痊愈。更昔洛韦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进入宿主细胞后由敏感病毒诱导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 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水平可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 并通过2种机制抑制病毒复制: (1) 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 (2) 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 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感染细胞内半衰期达18h以上, 作用持续时间长。早期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能减轻病毒引起的免疫损伤, 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 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能明显缩短病程, 提高临床治愈率。本组应用更昔洛韦5~10mg·kg-1·d-1治疗病毒性脑炎, 剂量适宜, 经济高效,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脑炎, 病毒性,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各种病毒入侵引起脑实质炎症而出现发热、惊厥、意识障碍以及颅内高压症状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 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近年来, 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39例, 通过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及实施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儿, 其中女20例, 男19例;年龄11个月至12岁;其中28例均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 11例伴有惊厥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经颅脑CT或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证实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给予抗病毒、甘露醇降颅压、输注营养脑细胞药物等治疗, 病情重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冰帽冰敷、吸氧、镇静、抗病毒、降颅压、营养神经等一系列治疗。仅1例遗有轻度的智力低下后遗症。其余38例均痊愈出院。
2 观察及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呼吸节律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迟钝, 多提示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发生,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抢救。
2.2 加强体温管理
保持病室安静, 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 体温38.5℃时采用头部使用冰帽持续放置在患儿头部枕后, 严格遵循每2 h更换冰袋1次, 每次移动其接触面的着力点, 并做好标识, 观察头部局部皮肤血液循环, 严格交接班, 避免局部冻伤造成不良反应。
2.3 氧疗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巡视, 输氧鼻导管应妥善固定, 鼻腔有分泌物时及时用消毒棉签清洗干净, 轻度缺氧给予鼻导管吸氧法, 重症缺氧呼吸急促或不规则, 心率增快>160/min时应采用头罩吸氧。
2.4 惊厥发作时的护理
发作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颈部垫柔软毛巾, 使其处于伸展位, 保持气道通畅;上好床栏, 防止患儿坠床与意外伤害, 勿强行牵拉患儿四肢, 以免引起骨折, 各种操作集中进行, 动作要轻柔, 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准确记录惊厥发生的时间、强度、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2.5 饮食的护理
年龄较大且无意识障碍的患儿可以自主进食, 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食品, 母乳喂养患儿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宣教喂奶的姿势、次数及每次喂奶的剂量, 防止呛咳。对昏迷或有吞咽困难的患儿入院后即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 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营养状况计算出每日鼻饲液所需的热量、水分, 按需给流质饮食, 如混合乳、牛奶、菜汤、果汁等交替鼻饲, 每日6次, 以确保营养的供给。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6 药物治疗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患儿常用脱水剂、退热剂、镇静解痉剂, 应根据医嘱, 准确及时给药,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应注意抗惊厥药对呼吸的抑制, 应用退热剂时应定时测体温, 防止虚脱。
2.7 预防并发症
皮肤护理: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 待干后皮肤皱折处及受压部位扑爽身粉, 修剪指甲, 防止搔抓皮肤, 造成感染。保持床单及患儿衣物清洁、干燥、平整, 如有排泄物污染及时更换。2 h或3 h翻身1次, 并对受压部位、骨隆突处做局部按摩, 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有无发红或苍白, 预防压疮的发生。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 可根据口腔黏膜情况选择适宜的漱口液, 张口呼吸患儿用双层湿纱布盖于口鼻部, 避免口腔及呼吸道黏膜干燥, 口唇涂以甘油以防干裂;对于睁眼昏迷患儿可涂金霉素眼膏于眼睑内, 外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经常翻身叩背, 对年龄较大且意识清醒患儿, 指导按正确咳痰方法将痰液自行咳出;对于年龄较小和有意识障碍的患儿, 应用吸引器将痰液吸出, 痰液黏稠时可先予雾化吸入, 待痰液稀释后再吸。
2.8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病毒性脑炎患儿由于病情危急, 严重者导致死亡, 作为家长, 精神高度紧张, 心理压力大, 担心患儿预后不良。护士应表现出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 与家长多沟通, 详细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使之对疾病的治疗方法, 预后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说明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取得很好效果, 以增强家长治愈患儿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早日康复。
2.9 早期康复护理
多数脑炎患儿可完全恢复, 少数患儿可遗留某些后遗症, 如癫痫、听力障碍、肢体瘫痪。为降低致残率, 减少后遗症, 应尽早帮助患儿进行肢体训练;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 保持关节活动度, 防止关节变形, 病情稳定后帮助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锻炼及语言训练, 注意循序渐进, 采取保护措施, 在改变锻炼方式时加强指导, 耐心帮助, 给予鼓励。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 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 迅速准确执行医嘱, 了解治疗用药后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为调整药物提供依据, 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详细做好各项记录。急性期良肢位的摆放及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护理, 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
疱疹病毒性脑炎 篇7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炎,监测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 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1,2]。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 经蚊传播, 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 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 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根据省、市疾控中心决定2009年6至9月在盘县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由疾控中心流病个科负责实施, 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流病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监测工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 组织培训
2009年6月9日卫生局决定在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盘江矿务局集团总医院等3家医院作为监测医院, 并组织3家医院、疾控中心有关人员及省疾控中心免规所在疾控中心召开了该项目启动会, 并明确了各单位的在项目中的责任, 要求各单位按项目方案如期完成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监测工作。
2 监测结果
2.1 病例报告情况
2.1.1 2009年6至9月3家医院共报告病毒性脑炎33例, 死亡1例。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11例, 其他病毒性脑炎22例.
2.1.2 三家医院所有监测病例分布
2.1.2. 1 时间分布
在6至9月中发病时间最早的为6月14日, 最末病例8月28日发病, 各病例发病时间分布见图1。
2.1.2. 2 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大的为47岁, 最小的1岁各年龄发病见图2。
2.1.2. 3 职业分布
发病最多的为学生, 各职业发病见图3。
2.1.3实验室结果
采集32例病例第一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检测, 11份阳性, 33份脑脊液作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检测, 11份阳性, 21例恢复期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检测, 7份阳性。
2.1.4免疫史
33例病毒性脑炎中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史的6例, 无免疫史的15例, 不祥的12例。
2.1.5在监测到得1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其三间分布为:
2.1.5.1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岁, 最大的16岁, 其中以6~10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高, 为5例;其次为10~15岁, 为3例。
2.1.5.2时间分布
发病最早的为7月18日, 最晚的8月26日, 各发病时间发布见图4。
2.1.5.3人群分布
男性发病8例, 女性发病3例, 学生发病8例, 儿童发病3例。11病例分布于10个乡镇。
2.1.5.6 1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中有免疫史的3例 (均为1针次) , 无免疫史的4例, 不祥的4例。
2.2完成工作指标情况
2.2.1 33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报告24h内个案调查率100%。
2.2.2 33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采集32份, 率为96.97%。
2.2.3 33例病毒性脑炎病例采集脑脊液标本33份, 率为100%。
2.2.4对2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阴性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15例, 率为68.19%。
2.2.5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外的其他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监测病例22例。
2.2.6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监测;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清采集均为0份, 盘江煤电集团总医院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清采集20份。
2.2.7 8月中旬省疾控中心5人和县疾控中心6人在刘官镇进行媒介蚊虫的监测共采集蚊虫标本1602支。
2.2.8个案调查表、病例一览表、病例标本等均在省疾控中心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送达省疾控中心。
3 建议
根据盘县6~9月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的监测结果, 发病主要分布在农村,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15岁, 发病最多的是学生, 33例病毒性脑炎中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史的6例, 建议在2010年开展6~15岁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普种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旭霞, 李艺星, 尹遵栋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 (2) :453.
病毒性脑炎昏迷患儿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患儿, 男, 5 岁, 2009年3月27日因感染发热2 d, 昏迷2 h, 呼吸暂停, 心肺复苏成功后由病房转入本科。患儿转入时处于深昏迷状态, 时有抽搐肢体强直, 1~2 min自行缓解,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 压眶反射消失, 膝腱反射活跃, 未引出病例反射。脑电图:成弥漫性低幅慢波。脑CT:额叶, 顶叶见不规则低密度灶。诊断:病毒性脑炎。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措施17 d后患儿意识转为朦胧状态, 24 d神态清醒, 28 d自主呼吸平稳, 完全撤离呼吸机, 30 d拔除气管插管, 36 d转入普通病房。
2 护理
2.1 患儿曾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 早期应注意保护头部脑组织, 给予头部冰袋物理降温。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早期因无自主呼吸, 建立人工气道后, 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开始采取容量控制呼吸, 当自主呼吸恢复后转为SIMV+PSV的通气方式, 以免发生人机对抗。应用呼吸机时严密观察患儿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以及全身情况与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3 口腔、眼睛的护理 昏迷患儿的吞咽反射迟钝, 口鼻分泌物蓄积, 容易感染, 同时眼睑闭合不全, 易发生角膜炎。每天做3次口腔护理, 用0.9%生理盐水清洗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口唇涂石蜡油保护。每天用生理盐水洗眼一次, 并用红霉素眼膏涂眼, 再以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眼部。
2.4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呼吸机参数调节, 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是否同步, 每日复查血气, 湿化温度保持在32℃~35℃, 及时吸痰昏迷患儿可用硅胶吸痰管吸痰, 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定时翻身叩背, 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当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和稳定, 循环平稳, 自主呼吸增强, 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正常, 酸碱失衡得到纠正, 水电解质平衡即可考虑脱机。采用SIMV+PSV过度脱机, 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 利于撤机成功[1]。
2.5 皮肤护理 患儿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采用积极措施, 床上铺气垫床, 及时更换尿布湿及床单,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1~2 h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患儿皮肤对冷热耐受力差, 在体温不升时, 把热水袋用毛巾包好, 放在脚下, 经常检查, 防止烫伤, 经过精心护理, 患儿昏迷24 d没有发生压疮和其他意外。
2.6 高热期护理 较好的方法是物理降温, 若体温超过39℃, 给予冰枕降温, 体温超过39.5℃给予乙醇拭浴或大动脉处冷敷, 另外用4℃中药保留灌肠, 2次/d。
2.7 恢复性护理 患儿苏醒后, 除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外, 要抓住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这一环节, 每天协助患儿活动, 按摩肢体, 协助做被动运动, 逐渐下床活动, 防止肌肉萎缩。对语言障碍, 每天教患儿发音、说话等语言训练。
2.8 加强营养支持 患儿早期意识模糊, 无法正常进食, 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足热量、氮源及各种营养素,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康复。患儿清醒后, 鼓励经口进食, 通过营养支持, 提高患儿抵抗力, 顺利走向康复。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