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带状疱疹论文(精选3篇)
急性带状疱疹论文 篇1
摘要: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条件的带状疱疹患者160例, 将1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两组分别采取基础针灸治疗和火针治疗, 治疗10d, 并对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80例患者, 治愈42例, 占52.50%, 好转34例, 占42.5%, 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80例患者, 治愈22例, 占27.5%, 好转32例, 占40%, 有效率达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中, 火针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 对患者临床病症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是临床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疗效比较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 病毒对神经节和皮肤进行侵犯造成集群的疱疹和神经疼痛, 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带状疱疹作为一种病毒性疾病, 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本研究对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病毒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和吴志华主编的《皮肤性病学》[2]诊断标准, 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条件的带状疱疹患者160例, 患者病发时间为1~8d, 还未接受临床治疗,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火针组) 和对照组 (基础针组) , 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 男44例, 女36例, 年龄17~75 (平均45.26) 岁;病程1~8 (平均4.56) d。试验组80例患者中, 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8~70 (平均43.65) 岁;病程1~8 (平均4.62)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取穴位有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 选用30号40~50mm的毫针。患者取卧位, 常规消毒以后, 于阿是穴采用围刺方法进针, 毫针刺入后留针30min, 1次/d;于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采用电针方法进针, 得气后连接穴位刺激仪, 通电30min后出针, 1次/d。对试验组采用火针方法, 所取穴位与选针与对照组相同, 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阿是穴先进行常规消毒, 之后以酒精灯加热针体并刺入疱疹中央, 针刺疱疹数目为3~5个, 每个疱疹针刺2次, 后将疱液挤出, 按压30s左右, 涂以万花油。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处理方式与对照组处理方式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10d, 并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疱疹消失, 临床体征恢复正常, 且无术后并发症。好转:患者疱疹消退, 消退率达到1/3以上, 患者病痛显著减轻。无效:患者疱疹消退未达到好转标准, 且患者病痛较为严重。痊愈和好转即为治疗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 见附表。试验组80例患者, 显效76例, 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80例患者, 显效54例, 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9.86,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一种疾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节和皮肤进行侵犯造成集群的疱疹和神经疼痛[3]。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患者情志不遂, 肝郁化火, 肝经盛火, 以及饮食不合理, 导致脾失健运, 使外感毒邪侵入皮肤, 邪毒稽留湿热凝集造成此类病症。通过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有效激发患者的体内生理应激系统, 使神经内分泌得到有效调节, 患者因带状疱疹引起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镇痛疗效显著。在治疗带状疱疹中, 针灸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毫针于阿是穴刺入, 直达病灶, 再加之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等穴位进针, 使患者通气降逆, 清利三焦, 舒活筋血。神经节段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 增强机体的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火针在治疗带状疱疹中, 能使病毒感染产生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除了在镇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且对局部淤血和炎性物质排除具有较好的效果, 达到除湿去寒、清热解毒的良好效果, 此外, 对患者术后散瘀散结、祛腐排脓等方面也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中通过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80例, 显效76例, 有效率达到95%;与对照组相比, 两者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 在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中, 火针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 对患者临床病症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是临床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2]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78.
[3]王映辉, 黄石玺, 刘保延, 等.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 (10) :774-777.
急性带状疱疹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共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进行分析, 证实符合急性带状疱疹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 例, 对照组中男23 例, 女17 例, 年龄26~70 岁, 平均年龄 (52.6±6.1) 岁;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20 例, 年龄25~72 岁, 平均年龄 (54.2±6.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伐昔洛韦0.3 g和普瑞巴林75 mg进行口服治疗, 2 次/d, 同时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5 g, 静脉滴注治疗, 腺苷钴胺1.5 mg, 肌内注射治疗, 1次/d, 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 选用烟台宏远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加压舱开展治疗, 治疗前将压力设置为0.1 m Pa, 氧浓度为100%, 将治疗时间控制在1.5 h内, 1次/d, 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2]。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止疱时间等, 并做好详细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止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上带状疱疹的发生率非常高, 因此, 探究分析如何快速缓解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 其目的是促进损伤的皮肤快速愈合, 降低和减缓疼痛程度, 避免细菌再次感染, 从而达到改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传统的药物治疗,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状, 但是疗效欠佳, 有不良反应发生,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将高压氧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利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 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治疗效率[3]。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在指在一个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密闭压力舱内给予高浓度的氧进行具体治疗, 使人体血氧含量达到正常情况的几十倍以上, 迅速消除机体缺氧症状的同时, 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神经组织的代谢功能, 修复被损伤的皮肤;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促使神经近端支芽的生长速度不断提高。此外, 这种治疗方式还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 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4,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患者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止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高压氧实施具体治疗, 疗效明显, 安全可靠, 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易于患者接受, 其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对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 按照患者挂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止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缩短止疱时间,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急性带状疱疹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高压氧,急性带状疱疹,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剑平, 宋献丽, 许立民, 等.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广西医学, 2014, 36 (3) :321-324.
[2]黄剑平, 许立民.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 (2) :201-204.
[3]高进, 孙琳, 汪涛.高压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激光杂志, 2011, 32 (2) :203-206.
[4]陈洁莲, 谢治.高压氧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 (8) :111-114.
急性带状疱疹论文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资料7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70例患者年龄处于16~66岁之间,平均为(29.77±15.13)岁,此病发病季节没有显著差异;70例患者前驱期表现症状:发热表现56例,头痛表现49例,呕吐表现20例,口唇疱疹表现13例,乏力表现10例,腹泻表现10例;70例患者首发症状:抽搐症状30例,发热症状5例,精神症状30例,偏盲症状2例,偏瘫症状7例,昏迷症状7例;70例患者全部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发热症状,其中65例患者体温大于38℃,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包括记忆障碍、谵妄、幻觉、烦躁、欣快、定向障碍、虚构,其中5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6例患者癫痫发作,其中全面发作患者20例,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肌阵挛性发作患者6例;70例患者中瞳孔改变28例,病理征患者40例,瘫痪患者19例,原始反射患者15例。依照所选患者不同时期选取三类抗病毒药物,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94±14.05)岁;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男10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41±15.09)岁;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男25例,女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11±15.49)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开展对比。
1.2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选取地塞米松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依照患者实际情况接受甘露醇、降温、抗抽搐以及脑细胞营养治疗,另外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依照其不同时期选取三类抗病毒药物,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患者从发病到用药时间平均为(6.7±0.3)d,用药持续时间在8~24 d之间,平均为(9.9±0.4)d。
1.3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所得数据采取SPSS 19.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表示,结果所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0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无环鸟苷进行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阿糖胞苷以及病毒唑治疗,具体数值见表1。
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与病毒唑以及阿糖胞苷治疗有效率对比,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疱疹病毒性脑炎属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中最为多见的一类,其中单纯疱疹病毒占散发性坏死脑炎的20%~75%之间,患者死亡率在19%~50%之间。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疱疹液、分泌物和粪便中,也会从外生殖器没有显著病损患者的精液中检出,单纯疱疹病毒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比较弱,一般在患者病损部位接触健康人黏膜以及皮肤微笑破损部位进行传播,所以生殖器疱疹也属于性传播疾病的范围之内,患有疱疹病毒性脑炎孕妇会引起胎儿出现宫内感染,单纯疱疹感染还会通过消化道途径得到传播[3]。对于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出现一般在散发以及原有潜伏病毒感染人群中反复发作,有相关文献显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发区一般经济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居住环境相对拥挤,儿童普遍营养不良等其它因素导致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多发[4]。对于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能够在任意年龄段急性起病,患者前驱期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以及全身痛等,之后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高热能够达到38~40℃,少数患者会存在皮肤疱疹,在此阶段通常不会大于2周,精神症状期患者的表现比较多样化,初期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其中包括行为异常、定向力障碍、人格改变以及幻觉等,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惊厥、抽搐以及脑神经功能障碍等,少数患者早期会产生大脑强直状态,严重患者会出现脑疝[5,6]。通过对该组所选7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病毒唑治疗患者15例,使用阿糖胞苷治疗20例,使用无环鸟苷治疗35例,其中接受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最高,为91.43%,其余两者分别为66.67%、45.00%,与安丽荣所报道中采取无环鸟苷治疗有效率91.00%基本一致[7]。治疗期间发现,病毒唑以及阿糖胞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和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但是无环鸟苷治疗患者出现副作用比较少,不会引起脑细胞降低。无环鸟苷属于鸟嘌呤衍生物,对病毒DNA复制情况进行抑制,从而对病毒结构蛋白合成加以抑制,起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8]。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采取无环鸟苷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汪芳,邵良,盛美红,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血清含量及脑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2(12):29-30.
[2]周瑜,郭远瑾,梅元武.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6(1):30-34.
[3]吴军,张海鸥,陈玉丙,等.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单纯疱疹病毒型扩增子载体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0):1126-1128.
[4]Herrman M,Curio N,Joct S,et al.Release of biochemical markersof damage to neuronal and glial brain tissueis associated with shortand long term neuropsycholigical out after traumatie brain injury[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01,70(1):95-100.
[5]Buursma AR,de Vries EF,Garssen J,et al.[18F]FHP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herpes si mplex virus(HSV)in experi-mental HSVencephalitis[J].Journal of Virology,2005,79(12):7721-7727.
[6]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等.磁共振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1):5-8.
[7]安丽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5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2):522-526.
【急性带状疱疹论文】推荐阅读: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论文08-07
带状疱疹05-12
带状疱疹病毒06-30
带状疱疹的治疗体会09-02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10-07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09-20
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09-30
带状城市08-06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09-12
重症急性脑梗死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