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精选11篇)
轮状病毒性 篇1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呕吐及发热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临床尚无特效疗法。其主要采用补液、止吐等对症治疗[1]。而临床护理工作在患儿疾病康复中也具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疗效显著,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龄6个月至3岁, 平均年龄 (1.2±0.6) 岁;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7个月至4岁, 平均年龄 (1.3±0.7) 岁;入选标准: (1) 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3]; (2) 无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3) 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无既往药物过敏史; (5) 患儿发病在2 d以内。排除标准: (1) 胃肠型食物中毒及霍乱者; (2) 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3) 未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 (4) 药物过敏体质患儿; (5) 其他病毒引起的肠炎。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与止泻、补液等对症治疗。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1) 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属发放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健康宣教手册。定期对其开展疾病专题讲座。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2) 入科护理: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重点监测腹泻及呕吐的患儿。有异常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对房间及设施每天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交叉感染知识教育。在接触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前洗手消毒。 (3) 家庭支持:全面评估患儿家庭支持系统情况。家属应积极配合患儿进行治疗和康复。家属的鼓励和安慰能够增加患儿抗病信心。 (4) 心理护理:患儿就诊时往往腹泻、呕吐较重。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根据患儿及家属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进行心理疏通治疗。 (5) 饮食护理:患儿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进食生冷及食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规律。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如简单健康宣教等。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评价其住院方面及护理满意度, 疗效标准[4]: (1) 显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正常, 全身症状均消失。 (2) 有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均明显改善。 (3) 无效:治疗3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无变化, 全身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干预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住院方面
干预组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临床上严重的胃肠疾病, 以腹泻、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5]。严重影响患儿生理及心理健康。轮状病毒属于RNA病毒, 致病性强。其可在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进而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严重时可发生绒毛肿胀及缩短。从而使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回收水分及电解质下降[6]。最终导致肠液大量集聚而发生腹泻。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主要采用补液、止泻等对症处理。临床应慎用抗生素, 其可使肠道菌群紊乱, 进而使疾病迁延不愈。而临床护理对患儿治疗也尤为重要[7]。临床可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儿肠炎情况制定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 介绍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医学知识, 对患儿及家属的疑问进行专业指导。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同时全面评估患儿家庭支持系统情况, 家属的鼓励和安慰能够增加患儿抗病信心。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恐惧及焦虑的心理障碍[8], 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给与心理疏导。治疗期间, 禁忌生冷食物。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做好房间及设施定期消毒工作。对护理人员也进行预防交叉感染知识教育。
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患儿住院费用及天数也较少, 显著增加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优势: (1) 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 (2) 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少, 进而减轻患儿经济负担及增加治疗依从性; (3)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4) 患儿并发症也较少。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 患儿住院费用及天数少, 显著增加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 进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景建, 马兰, 叶锦媚.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21 (4) :4383-4384.
[2]刘淑岚.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3 (11) :9-10.
[3]李松, 商广芝.克轮止泻汤直肠点滴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四川中医, 2010, 11 (4) :92-93.
[4]Jin Y, Ye XH, Fang ZY, et al.Molecular epidemic features and variation of rotavirus among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Lanzhou, China, 2001-2006[J].World J Pediatr, 2008, 4 (3) :197-201
[5]王晓梅, 余小红, 艾洪武.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33 (12) :5188-5190.
[6]刘润莲, 李菊芬, 李晓岚, 等.循证护理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6 (3) :1054-1055.
[7]李丽.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0, 10 (5) :828-830.
[8]张金梅.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 (11) :2602-2604.
轮状病毒性 篇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
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
病程一般为7天,通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能出现脱水症状。
西医无特效药,一般建议及时补给电解质,服用益生菌,不建议服用抗生素。
症状:
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
发烧,多数情况为低于38.5的低烧,可能会持续低烧数日;
呕吐;
持续腹泻,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
(部分并发炎症的可能有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4-01
轮状病毒肠炎在儿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多发病,因为呕吐和腹泻从而引起的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严重急症之一。小儿患有轮状病毒肠炎除了正常的常规护理之外还需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工作[1]。本研究选择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取得满意结果,现在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在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男64例,女46例,年龄均为92天~4岁,平均年龄是1.9岁。所有的患儿全部都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患儿病程为1~4天,平均病程为2天。患儿临床主要表现:(1)腹泻110例(100%),110例中腹泻≥10次/d的患儿有34例,<10次/d的患儿有76例;(2)脱水呕吐的患儿65例(59.1%),轻度脱水39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8例;(3)发热58例(52.7%),有38例体温≥38℃,20例<38℃;(4)咳嗽42例(38.2%);(5)抽搐7例(6.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统计学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给患儿进行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含对患儿进行正确饮用膳食、心理干预、消毒隔离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
1.3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如下[2]:(1)完全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没有,72小时内的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2)部分缓解:临床表现有所好转,72小时内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并且性得到状缓解;(3)无效:临床症状、72小时内大便次数和性状没有好转。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45/55),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关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工作,应该紧密观察患儿病情,严格进行每项基础护理,从而有利于患儿身体康复。本次研究选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如下。
1严密观察病情:(1)查看患儿皮肤黏膜是否出现干皱的情况、眼窝凹陷程度如何、眼泪和尿量的量的多少,并且记录出入液体量。(2)每天测量患儿体温4次,预防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3)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率、精神状态和末梢循环等。(4)注意患儿臀部和肛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和炎症等情况[3]。
2 综合护理:(1)看重消毒隔离。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的传播,也可以通过饮食与水传播。因此需要严谨的在做好消毒与隔离的工作,在接触患儿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认真清洁手,病房内的桌椅、病床以及地面需要定期的做清洁消毒。(2)发热护理。病房内需要保持舒适温度与良好通风。多饮温水。(3)补充水和电解质。轻或中度脱水通过口服补液来进行纠正,服用补液盐时期患儿需要多次引用温水。重度脱水的患儿要给予静脉输液治疗。(4)心理护理。选取积极有用的沟通方式、用心的安慰患儿和患儿家长,从而解除患儿而家长的不安心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5)饮食护理。剔除呕吐严重的患儿需禁食4到6小时以外,其他患儿无需停止饮食。合理妥善的饮食可以提高患儿身体的营养和能量的供应,增强患儿抗病能力,可以加快肠粘膜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膜出现萎缩。(6)心肌损伤患儿护理。保持环境舒适和安静,尽量满足患儿的需求,以防患儿哭闹增加耗氧量,减少患儿心脏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相比于常规治疗效果更好,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45/55),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应用综合护理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王爽,朱百仙.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0例的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04):17.
[2] 陈光,陈玉琼,刘晓琴,等.改良艾灸法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体会[J].四川医学.2011,32(03):445-446.
[3] 陈辉丽.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10):1455-1455.
[4] 王國栋,李郁.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05):401-403.
轮状病毒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男34例, 女26例;年龄6~30个月;病程2~5 d;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大便次数3~15次/d;发热31例, 呕吐33例;轻度脱水39例, 中、重度脱水21例。所有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符合第6版《儿科学》中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 中度脱水者给予常规补液, 轻度者给予口服补液盐, 有合并症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服用思密达 (法国博福一宜普生制药集团生产) :<1岁, 首次服半包, 以后每次1/3包, 每日3次;1~2岁首次服2/3包, 以后每次半包, 每日3次;2岁以上每次1包, 每日3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0~15 mg/ (kg·d) 静滴, 1次/d。两组疗程均为5~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标准判断疗效[2]。显效: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 粪RV-Ag转阴;有效:72 h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次数及其性状明显改善, 粪RV-Ag转阴;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粪RV-Ag仍阳性。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 (22/3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见表1。
*秩和检验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血小板未见明显变化, 2例出现恶心、呕吐,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4例出现皮疹, 2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2例白细胞暂时性轻度下降, 未见肝肾功能变化等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见表2。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 其发病机制为轮状病毒侵犯小肠黏膜, 使肠壁绒毛细胞破坏, 双糖酶活性减低, 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同时由于因溶质转运障碍而排出大量水样便或反复呕吐, 使水和电解质自消化道丢失, 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所以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 恢复并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
思密达和利巴韦林均是治疗肠炎的药物, 利巴韦林可被细胞内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 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 阻断DNA病毒复制, 但利巴韦林对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 易产生耐药性, 从而使其临床疗效受到影响;思密达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多层结构的一种新型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药效学证明:思密达可吸附多种病原体, 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 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 从而避免肠细胞被病原体损伤;思密达对多种细菌毒素也有固定作用, 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 维护肠道的输送和吸收功能[4,5];此外, 思密达还能减轻和修复空肠弯曲菌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并抑制其繁殖;另一方面, 思密达可减慢肠细胞转变速度, 促进肠细胞的吸收功能, 减少其分泌, 缓解小儿由于双糖酶降低或缺乏造成糖脂消化不良而导致的渗透性腹泻, 还可通过和肠黏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增加黏液凝胶的内聚力、黏膜弹性和存在时间, 从而增强黏液屏障, 保护肠细胞顶端和细胞间桥免受损害[6,7], 而且思密达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并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 该药亦不改变大便颜色, 不改变正常的肠蠕动[8,9]。本研究观察组用思密达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 远高于对照组, 是因为口服思密达可使药物均匀覆盖整个肠腔表面, 保护肠黏膜, 减少其分泌, 促进吸收, 改善肠道寄生菌群的平衡, 起到抗感染止泻作用;同时, 它不干扰肠道正常吸收功能, 并可促进正常细胞的吸收功能, 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 水和电解质流失明显减少, 为进食提供了保障。
总之, 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患儿易于接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用思密达治疗, 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3%, 有效率为30%,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 有效率为33.3%, 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6.7%;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患儿易于接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思密达,肠炎,轮状病毒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90-1299.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
[3]陈斌.利巴韦林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86例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4) :128-129.
[4]陈淑君, 柳锡永, 朱笑频.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 (3) :44-45.
[5]陆蓓.山莨菪碱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4) :47-48.
[6]解春红, 朱启镕, 欧弼悠.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对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 (6) :340-342.
[7]施雯宇.思密达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药业, 2005, 14 (7) :94.
[8]茹先古力·纳塞尔, 佐日汗.思密达+利巴韦林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2) :88-89.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 篇5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4岁;病程几个小时~1个月,以2~5天较多。临床表现:大便每天4~20余次,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可伴有呕吐,发热,食欲不振及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镜检无或偶见少量的白细胞。
治疗方法:⑴饮食治疗: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多到少,由稀到稠。⑵液体疗法:①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可口服补液。轻度脱水补液量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于8~12小时将累积损失量补足。②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患儿采用静脉补液,输给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的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要注意个体化,结合年龄、营养情况、自身调节功能而灵活掌握。⑶药物治疗:①对新生儿,幼婴、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可酌情选择抗生素治疗。②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用有利于人体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1]。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制剂。③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散。
护理:注意呕吐、排便和排尿的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防止呕吐误吸,勤翻身、勤换尿布,大便后洗净臀部。
推拿疗法: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揉足三里10次,推七节(向上)50次,捏脊3~5遍,擦脊柱以热为度,揉龟尾30次,推脾土、三关各300次,每天推拿1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4天后大便成形,次数减少至1~2次/日,饮食正常,精神好;②好转:治疗4天后大便减少至2~5次/日,饮食基本正常,精神可;③无效:治疗4天后,大便次数减少不明显,饮食情况及精神状态无改善。
结果
经过治疗,本组60例患者,痊愈46例,痊愈率76.7%,好转14例,好转率23.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为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常发于秋、冬季,春夏可散发。该病的主要表现为泻水样便,5~10次/日,伴呕吐及发热,自然病程7~10天。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每年全世界HRV肠炎患儿多达14亿,到3岁时为止,世界上几乎每个小儿都感染过HRV[2]。目前,轮状病毒肠炎西药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中药对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成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微生态有以下功能:①影响吞噬功能:现代人过多接触的化学物质和药物似乎改变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益生菌细菌作用后产生的低分子量多肽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而后者能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②增强免疫应答:在黏膜表面的适应性免疫代表了机体的体液免疫,提供了抵抗异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屏障。③非免疫防御。
近年报道,轮状病毒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临床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脫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运化失常则腹泻,按摩推拿穴位,能通过刺激经脉和穴位,加强经络气血运行,调和脾胃,摄纳有权,运化正常,达到治疗目的。此项治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易于接受。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2-276.
2 全建新,韩春茂.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6):371.
轮状病毒性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 平均年龄1.0±0.5岁, 患儿表现为蛋花样便和水样便, 伴发呕吐、发热、脱水等症状, 粪便胶体金法检测均为轮状病毒阳性。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4个月-2.5岁, 平均年龄1.0±0.3岁;对照组35例, 男18例, 女17例, 年龄5个月-2.7岁, 平均年龄1.0±0.7岁,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即口服蒙托石散, 针对脱水进行补液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对发热、呕吐对症处理, 治疗中不使用抗生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葡萄糖酸锌和山莨菪碱治疗。葡萄糖酸锌的量由年龄决定, 大于6月龄的20mg/d, 小于6月龄的10mg/d, 分3次口服;山莨菪碱给予保留灌肠, 在生理盐水20~30mL中加山莨菪碱0.2~0.3mg/ (kg·d) 保留灌肠, 每次保留时间10~15min, 2次/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毒转阴率及平均病程时间, 并对其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据1998年全国腹泻防治学会提出的疗效判定标准[4]: (1) 无效:治疗72h之后粪便的性状、腹泻次数以及其他全身症状无改善或是加重; (2) 有效:治疗72h之后粪便的性状、腹泻次数以及其他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3) 显效:治疗72h之后粪便的性状、腹泻次数恢复正常以及其他全身症状消失。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 (9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85.7%) , 其中, 实验组的显效率 (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68.8%) , 显效表现为腹泻症状消失, 粪便改变为正常情况切伴发的其他如发热等症状消失, 大便常规, 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 即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儿童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一般的治疗方案效果有效, 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病毒转阴率、平均病程时间比较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统计轮状病毒转阴率, 实验组的转阴率 (62.8%) 明显高于对照组 (54.2%) ;病程长短比较, 对照组的病程为3-7天, 平均 (5.15±1.56) 天, 实验组的病程为1-4天, 平均为 (2.45±1.02) 天。对照实验过程, 其中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人的病情在实验组相同等级疗效下也较对照组更好, 其他并发症状明显更轻。可以得出, 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在提高病毒转阴率, 缩短病程, 促进治疗效果及早显现方面明显要优于一般治疗方案。其结果见表2。
3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具有自限性, 但是该疾病通常并发的脱水、发热甚至酸碱代谢紊乱和酸中毒, 对于幼儿的疾病有较大的威胁, 需要及早发现并处理[3,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肠上皮细胞膜上存在轮状病毒受体, 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4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蛋白, 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而进入上皮细胞, 病毒侵入肠道后, 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 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 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5,6]。因此, 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 另一方面, 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 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 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 加重呕吐和腹泻[7,8]。
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病毒引起腹泻的鉴别主要靠病原学检查, 呕吐、腹泻严重者应注意与胃肠型食物中毒和霍乱等相鉴别。霍乱 (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 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 属国际检疫传染病[9,10]。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 严重者导致外周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一般以轻症多见, 带菌者亦较多, 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11,12]。
在原来的一些研究中, 山莨菪碱作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应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具有显著的缩短病程的作用, 主要作用机制: (1) 止泻; (2) 促进肠功能恢复:这两种功能均能有效地促进症状的快速改善和免疫等其他系统功能的恢复[13,14,15]。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作为许多酶的辅酶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与了肠道内的各种反应[16,17,18]。因此, 在腹泻的治疗中加入锌能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分泌, 改善腹泻症状。
轮状病毒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56例。全部病例均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伴发热、呕吐等症状。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3/HP,部分病例脂肪球+~+++不等,大便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根据《儿科学》[1]分类标准分为轻、中、重型。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
治疗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5~12个月28例,1~2岁42例,2~3岁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岁;病程<1天24例,1~2天32例,2~3天22例;体温37.8℃~40℃,平均温度38.9℃,低热者7例,中度发热者45例,高热者26例;脱水程度:轻度脱水47例,中度脱水30例,重度脱水1例;血生化:血钠<130mmol/L16例,130体温37.8℃~40℃150 mmol/L 62例,血钾<3.5 mmol/L4例,[HCO3-]<20 mmol/L29例;呼吸道伴随症状(咳嗽、流涕等)58例。
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5~12个月26例,1~2岁43例,2~3岁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岁;病程<1天23例,1~2天34例,2~3天21例;体温37.6℃~39.8℃,平均温度38.7℃,低热者5例,中毒发热者48例,高热者25例;脱水程度:轻度脱水48例,中度脱水30例,重度脱水无;血生化:血钠<130mmol/L 15例,130~150 mmol/L 63例,血钾<3.5mmol/L 2例,[HCO3-]<20 mmol/L 26例;呼吸道伴随症状(咳嗽、流涕等)59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1)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伴呕吐;(2)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3)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4)大便细菌培养阴性;(5)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1.3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儿;1日大便4次以上,小便减少;病程在3天以内;就诊前未服用清热解毒及抗病毒类药物。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通过的急性腹泻病的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治疗72小时,大便次数、性状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次数、性状均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常规化验好转;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次数、性状均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常规化验好转;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例%)
注:两组退热时间比较,t=4.4410,P=0.00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x2=8.0501,PC0.01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口服思密达吸附病毒,保护胃肠粘膜;口服金双歧补充肠道益生菌。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按0.5~0.7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稀释后,进行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注射液,按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稀释后静脉点滴。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pms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退热时间见表2
2.3 两组大便轮状病毒转阴时间比较见表3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见表4
3 讨论
轮状病毒隶属呼肠弧病毒科。按其抗原性及RNA组成可分为A-G7组,在婴幼儿和儿童中致病者以A组为主。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儿童,病变部位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病毒进入肠道后,破坏带有刷状缘的上皮细胞。因此,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轮状病毒为包病毒,病毒感染早期可形成病毒血症,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粘膜上皮细胞,使具有吸附功能和富含双糖的小肠微绒毛顶端被破坏呈斑点病灶,可引起肠上皮细胞损害、坏死、脱落,微绒毛受损[3,4]。肠上皮细胞主导吸收,并起屏障作用,是粘膜表面调节自然和获得免疫的重要角色[5]。因此,轮状病毒侵犯肠粘膜后可致水电解质吸收减少,乳糖酶活性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损害。患儿急性期血IgG、IgA、IgM均明显降低[6],据报道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外周血CD3、CD4明显降低,CD8变化不显著,CD4/CD8比值下降,本临床观察与其一致,表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急性水样腹泻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临床应用免疫制剂对轮状病毒肠炎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等[7]。热毒宁注射液由金银花、栀子组成。现代研究表明,青蒿具有抗内毒素、免疫抑制和促进细胞免疫作用。而内毒素是引起人体发热的主要致热源,发热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入侵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引起。通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青蒿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同时对肝、肺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8,9]。青蒿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NO浓度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防治由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多脏器衰竭具有一定意义[10]。本临床观察表明,热毒宁可显著升高患儿CD3、CD4、及CD4/CD8的比值(P<0.05),而对照组不明显,提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金银花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增多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具有细胞外抑制柯萨奇病及埃柯19病毒作用,为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用药依据。金银花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注射给药时,可明显抑制新鲜鸡蛋清、鹿角菜胶等所致大鼠脚趾水肿,明显抑制巴豆油性肉芽囊大鼠的炎性渗出和炎性增生,于体外还能抑制人的γ球蛋白的Cu热变性[11]。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而栀子清利三焦之火,导热毒下行,栀子含有熊果酸,具有镇静、降温作用,同时,栀子还具有抗感染、抗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12]。实验研究也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作用,有较好的抗炎、解热作用,能有效地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因而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可能直接抑杀轮状病毒,同时改善发热症状,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而且对受损的肠上皮细胞再生及粘膜修复有促进作用,从而松弛平滑肌,减少肠蠕动,抑制肠液分泌,促进水电解质吸收。本临床观察也显示出热毒宁注射液在缩短病程、退热、轮状病毒转阴及提高免疫力等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并避免使用抗生素可能致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3~267
[2]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1998年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究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 :239
[3] 占雪萍,刘建军,张留英,等.轮状病毒多系统感染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 :928~929
[4] 陈树宝.儿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407~414
[5] 石辛甫,高杰类.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5;2(24) :203~206
[6] 于秀芝,王清图,王爱婧,等.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一氧化氮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 :459~460
[7] Ham-m arstrom L Passive im m unity against rotavirus in infants.Actapcdiatr,1999;88(430) :S127~S132
[8] 谭余庆,赵一,林启云,等.青蒿提取物抗内毒素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 :166~171
[9] 刘云海,杜光.青蒿素等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医药导报,2001:20(8) ;525~526
[10] 王巨存,赵迪.青蒿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 :469~469
[11]. 武晓红,田智勇,王焕.金银花的研究新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 :1303
轮状病毒性 篇8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自拟止泻汤,疗效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及腹泻,早期多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44万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死亡[1],并已成为全世界儿科最重要的防治疾病之一。笔者自2014年2月~2015年5月应用中药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13.45±2.55个月,病程1~6天,平均3.36±1.53天;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13.30±2.70个月,病程2~6天,平均3.64±1.96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酸、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病毒唑(10mg/kg·d),并口服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日1包,1~2岁每日2包,2岁以上每日2~3包;治疗组则给予服用自拟止泻汤,组方为煨葛根15g、地锦草9g、马齿苋9g、茯苓9g、炒薏米9g、焦神曲6g、炒麦芽6g、干姜3g、甘草6g、大枣3枚,水煎服,文火煎煮2遍,取药汁约100mL,多次温服,每日1剂。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2]
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无好转甚至恶化,全身症状未改善。
1.3.2 恢复情况
记录两组患儿粪便形状、排便次数、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退热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恢复情况
治疗组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证实,人感染轮状病毒后首先出现病毒血症,随后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出现大量水样便等典型症状[3]。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湿热泻”范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导致泻下稀薄、发热、口渴引饮、小便短黄等;舌红,苔黄腻均为湿热之征。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兼顾扶正。
在自拟止泻汤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泻,地锦草、马齿苋清热利湿,解肠胃之热、燥肠胃之湿,共为君药;茯苓、薏米淡渗利湿、健脾和中,共为臣药;神曲、麦芽性偏温,既可健脾和胃助运,又与少量干姜合用,防止地锦草等寒性太过而损伤患儿脾胃之阳,用为佐药;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运脾止泻之功。轮状病毒性肠炎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虽然病毒感染均有自限性,但在感染初期即给予正确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甚至阻止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4];更重要的是,能减轻和避免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锦草、马齿苋均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直接杀灭或阻止病毒复制,有利于机体将其清除;葛根具有抗感染、解毒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茯苓、薏米等具有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平衡作用,通过减少肠道渗出、加强吸收而达到止泻作用。小儿为纯阳之体,感染轮状病毒后出现一系列湿热型腹泻表现,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治疗,方中应用了地锦草、马齿苋等清热利湿之品,但为了防止寒凉伤正,加入了干姜以抵消一部分寒性,同时可振奋脾阳,与焦神曲、炒麦芽合用,起到了祛邪不伤正的作用。如此,标本兼治,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Fischer TK,Bresee JS,Glass RI.Rotavirus vaccin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acquired diarrhea in children[J].Vaccine;2004,22(Supple):49-54.
[2]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李泳.轮状病毒腹泻的免疫学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2,19(3):135.
中医治疗猪轮状病毒病 篇9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 仔猪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 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 没有症状。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轮状病毒 (RV) 呈车轮状外观, 直径在70nm左右。RV在环境中相当稳定, 对温度、pH、化学物质和常用消毒剂有耐受性。在p H3~9时都稳定, 粪便中的RV在60℃时可耐受30分钟, 在18~20℃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1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病时, 一般肥育猪首先出现临床症状, 很快蔓延到断奶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和哺乳仔猪。病猪多为幼龄仔猪, 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内, 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 成为本病传染的重要因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 在以往病例中, 常发现有轮状病毒与冠状病毒或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使诊断变得复杂。要进一步确定是否轮状病毒, 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不愿走动, 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 继而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 以水样的喷射状腹泻为特征, 猪舍四周墙上和地面沾满了水样粪便, 有股特别的臭味。体温一般不升高。大猪一般7~10天自行康复, 抵抗力弱的猪、特别有并发症的猪死亡高, 新生仔猪由于严重脱水, 加上母猪发病时无奶, 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 猪只的日龄越小, 越易死亡, 特别在吃奶后很快出现, 母猪流产率达25%。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 胃粘膜充血、胃弛缓, 充满凝乳块和乳汁, 肠管变薄, 内容物为液状, 呈灰黄色或灰黑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小肠绒毛缩短及萎缩, 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 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装。肠淋巴结水肿, 肺部有炎性反应。未见其他脏器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取猪发病后24小时内的粪便, 装入空瓶, 送实验室检查。用夹心法酶联铭疫吸附试验法, 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 均可得出准确结论。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 冷冻后供荧光抗体检查。类似的症状鉴别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等症状相鉴别。
5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猪舍及用具经常进行消毒。
加强光照、降低猪舍湿度、注意防寒保暖, 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
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猪。
对母猪和仔猪注射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6 药物治疗
目前, RV感染无特殊治疗药物,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抗菌药品可减少细菌的继发感染, 重点是补液, 可以饮服或注射电解质。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药:葛根30g、黄芩25g、黄连10g、甘草10g、木香15g (后下) 、车前子25g、神曲20g。热症重于湿症者加银花25g、蒲公英20g;湿症重于热症者加薏苡仁20g、茯苓20g;腹胀满者加厚朴10g;呕吐者加竹茹10g、藿香10g。水煎服, 每天一剂。
轮状病毒感染不要打抗生素了 篇10
女儿7个多月,某天早上忽然拉稀,而且是传说中的“绿色蛋花汤状”。吃完早饭收拾东西出门,我装作很专业的样子安慰姥姥:“6个月以后宝宝从妈妈身体带出的免疫力就用完了,所以容易生病,不过孩子生病不是事儿,长一次病就增强一点免疫力。今天多给喝水吧,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
听罢我的解释,姥姥道:“小孩长牙的时候都爱拉肚子,这是泻火,没事儿。”老太太的意思很明显,你用不着担心我不够淡定,我见得多了!
得,上班去吧。
中午回家一边给女儿喂辅食一边问姥姥:“上午吐了没?”姥姥的“没”字还没出口,女儿“哇”一口吐了出来,上午猛灌的那点水吐得满身都是。从餐椅上抱出来换衣服,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
换好衣服女儿揪着我的衣襟要吃奶,这才发现母乳的好处就是生病时可以当水喝,也能耐点饥,还能给孩子心理安抚。可惜,这么好用的法宝断奶以后就不能用了……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晚上下班回家一量体温,38.1℃!
我琢磨着家里也没点退烧药,万一烧大了怎么办?再说得先确诊是“轮状病毒感染”啊。必须去一趟医院。
但是不打算让女儿也去,防止交叉感染。
夜里11点,我用保鲜袋装好女儿的大便就上路了。冬天的三线城市街道多冷清啊,抬头看了看月亮,万古长空啊。古时候小孩发烧都怎么整呢?反正不用上医院排队!
我真是太土鳖了,大街上冷冷清清就以为医院夜里的急诊一定没什么人,结果走进发现长队排了好几米,都是抱着孩子来挂急诊的。旁边的连椅上坐满了打吊针的小朋友,这还不够震撼,最震撼的是走廊里来来回回走着抱孩子的妈妈,旁边的爸爸一律举着挂吊瓶的杆子。
排队不可怕,可怕的是插队的,抱着孩子干着急又说不清病情的……为了节约后面排队的家长时间,轮到我的时候,火速掏出手机就给大夫念孩子的病情(孩子她爸在出差,来医院的出租车上刚用短信汇报完病情),医生打断我:“今天一共拉了几次啊?”“5次!”说完很震惊,记这么清?
开了单子跑去化验,检验科大夫拿着玻璃片取样,忽然问我:“是从尿不湿上取的?”我说:“是啊。”“不合格,重新取样吧。”
坑爹啊!!!
我又站在医院门口看万古长空了。顺便打了个电话回家:“又拉了没?没有?下回拉的时候把着点,医生要直接拉出来的……”
打个车回家,随时准备女儿拉了就再奔医院。
一夜醒了无数次,好事!醒了就能灌水,喝了就能出汗,出汗就能降温!早上5点半,量了量体温:38.7℃。很有成就感。如果不是喝了一晚上水,估计更高吧?
第二次带大便去化验时,检验科的大夫都认识我了。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性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儿中被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20例, 诊断均符合1992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患儿年龄3个月~3岁, 均排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每天5~12次, 病程<3d。大便常规无或少量白细胞, 根据诊断分型, 轻度脱水68例, 中度脱水52例, 无重度脱水病例。 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经酵素连接免疫吸附法 (ELISA) 试剂盒由广州南方中心提供, 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120例患儿均无腹泻以外的其他疾病, 无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退热、止吐治疗, 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给予口服补液盐及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治疗, 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妈咪爱, 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 人工喂养者停用牛乳和奶粉, 加用米汤口服。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儿泻停颗粒治疗 (北京医药集团、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1~6个月, 每次半袋;7个月~2岁, 每次1袋;3岁, 每次2袋;3次/d, 3d为1疗程;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mg·kg-1·d-1静脉滴注, 疗程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 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2h腹泻停止, 形状为黄色软便, 全身症状消失, 大便镜检阴性;有效:治疗72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每天<4次, 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用药治疗72h后腹泻无明显缓解, 大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脱水基本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下降、腹泻停止、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 由RV感染所致, 又叫秋季腹泻, 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 严重侵害婴幼儿健康。RV有一定的季节特点, 在秋末、冬初及初春多见, 常年散发;主要通过粪口及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侵犯十二指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 使小肠吸收功能降低, 导致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 引起腹泻。由于小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上的乳糖酶是一种RV受体, 婴幼儿肠黏膜上该酶含量高, 所以容易发生RV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有发热、频繁呕吐、水样便、轻度脱水及酸中毒。近年研究发现, RV为全身性感染, 可侵犯多个脏器包括循环系统损害[3], 其可能机制是:RV经病毒血症侵犯心肌细胞;伴高热时, 耗氧增多, 无氧代谢增高, 内环境失调导致细胞损害。新近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 (NSP4) 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4]。轮状病毒性肠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治疗, 正因如此, 治疗上用微生物制剂以调整肠道菌群与抗生素杀菌均不能取得良好疗效, 临床上仅以预防脱水为主, 待疾病自愈。该病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 用清热燥湿方法治疗有良好疗效。儿泻停颗粒是由茜草藤、乌梅、甘草等纯中药组成。茜草藤:味苦、寒、无毒。苦可燥湿, 寒能清热, 有清热燥湿之功。乌梅:味酸涩、性平、能色肠止泻、益胃生津, 既有止泻作用, 又可防湿热泄伤阴之弊。甘草:味干性平, 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种功能。现代药理作用: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 可抑制轮状病毒, 可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 对腹泻模型有显著的止泻作用[5]。本组病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儿泻停治疗, 总有效率达91.8%, 疗效明显高于加用利巴韦林的常规治疗对照组, 与文献报道[6]基本一致。儿泻停可抗病毒、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功能, 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有利于肠壁绒毛上皮细胞的修复, 从而恢复肠道功能, 减轻腹泻。
综上所述, 儿泻停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 安全, 无不良反应, 口感适中, 易于喂服, 患儿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儿泻停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0例。两组均给予退热、止泻、止吐治疗, 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给予补液及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儿泻停治疗, 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 显著高于对照组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止泻、脱水纠正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儿泻停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治疗时间,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泻停,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47.
[2]方鹤松.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会议纪要 (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4) :239-240.
[3]朱浩.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J) .华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5 (4) :561-562.
[4]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8.
[5]罗芳, 黄邀.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J) .江西医药, 2006, (5)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