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

2024-08-05

轮状病毒(精选11篇)

轮状病毒 篇1

轮状病毒简称 (RV) , 由Woode在1974年首次在英国从猪体中分离出轮状病毒。中国于1982年从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到轮状病毒。目前该病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轮状病毒性腹泻对畜牧业发展有比较大的危害性。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 仔猪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 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 没有症状。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轮状病毒 (RV) 呈车轮状外观, 直径在70nm左右。RV在环境中相当稳定, 对温度、pH、化学物质和常用消毒剂有耐受性。在p H3~9时都稳定, 粪便中的RV在60℃时可耐受30分钟, 在18~20℃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1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病时, 一般肥育猪首先出现临床症状, 很快蔓延到断奶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和哺乳仔猪。病猪多为幼龄仔猪, 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内, 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 成为本病传染的重要因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 在以往病例中, 常发现有轮状病毒与冠状病毒或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使诊断变得复杂。要进一步确定是否轮状病毒, 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不愿走动, 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 继而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 以水样的喷射状腹泻为特征, 猪舍四周墙上和地面沾满了水样粪便, 有股特别的臭味。体温一般不升高。大猪一般7~10天自行康复, 抵抗力弱的猪、特别有并发症的猪死亡高, 新生仔猪由于严重脱水, 加上母猪发病时无奶, 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 猪只的日龄越小, 越易死亡, 特别在吃奶后很快出现, 母猪流产率达25%。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 胃粘膜充血、胃弛缓, 充满凝乳块和乳汁, 肠管变薄, 内容物为液状, 呈灰黄色或灰黑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小肠绒毛缩短及萎缩, 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 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装。肠淋巴结水肿, 肺部有炎性反应。未见其他脏器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取猪发病后24小时内的粪便, 装入空瓶, 送实验室检查。用夹心法酶联铭疫吸附试验法, 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 均可得出准确结论。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 冷冻后供荧光抗体检查。类似的症状鉴别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等症状相鉴别。

5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猪舍及用具经常进行消毒。

加强光照、降低猪舍湿度、注意防寒保暖, 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

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猪。

对母猪和仔猪注射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6 药物治疗

目前, RV感染无特殊治疗药物,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抗菌药品可减少细菌的继发感染, 重点是补液, 可以饮服或注射电解质。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药:葛根30g、黄芩25g、黄连10g、甘草10g、木香15g (后下) 、车前子25g、神曲20g。热症重于湿症者加银花25g、蒲公英20g;湿症重于热症者加薏苡仁20g、茯苓20g;腹胀满者加厚朴10g;呕吐者加竹茹10g、藿香10g。水煎服, 每天一剂。

治疗关键是清热利湿, 安肠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中葛根据有升阳除湿, 生津止渴;黄芩、黄连清泄里热止痢;甘草和中;车前子、薏苡仁、茯苓利湿止泻;木香、厚朴行气除满;神曲消食除满, 下气导滞;藿香化湿止呕。以上各药相辅相成, 达到清热利湿安肠止泻之功效。葛根、黄芩、黄连等中药, 临床药学研究表明能直接杀灭轮状病毒, 明显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 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 并能保护胃肠粘膜, 有益于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 提高机体免疫力, 能迅速达到止泻的目的。疗效明确, 无毒副作用, 提高治愈率, 此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轮状病毒 篇2

“常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病程通常为7天”

“有鼻塞、流涕、咳嗽和发烧症状”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眼熟?

如果没有呕吐和拉肚子症状,这不就是感冒吗?

没错,就是感冒引起的,准确些说是由外感引发了里病,中医上可以称为表邪内陷,表症未解,里症已现。

网上很多妈妈记录的病症都是一开始有感冒症状,以为是普通感冒,突然出现呕吐、拉肚子,化验结果是轮状病毒感染。

是的,可能一开始真的只是普通感冒。但是在诱因的情况下,免疫力下降,导致发展成了轮状病毒腹泻。就像感冒可能引发心肌炎,感冒也可以引发腹泻。而西医对感冒同样束手无策,因为感冒也是病毒引起的。

战术分析

轮状病毒擅长集团作战,打配合战。

盟友

先驱部队——感冒病毒(中医称为外邪)。

由先驱部队先行进攻外围城墙,打开缺口后,轮状病毒紧随其后,进入城内。

内部卧底——湿气、寒气、积食

虽然轮状病毒破坏能力很强,但是硬碰硬的正面战斗能力一般,需要联络已进入城内的卧底(湿气、寒气、积食)。

破坏手段

主要破坏运输系统、自来水管道和污水排放系统,引发了水灾(腹泻)。

有时候他们会沿途放火,到处烧得臭臭的(大便有臭味,提示有炎症,可能同时并发了细菌感染)。

弱点 ——抗击打能力差

一般情况下,7天左右就会被我方战斗人员肃清。但是 如果我方战斗能力较弱,战程可能延长数日。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

总结下来,就是一场感冒引发的水灾。

中医治疗方法

经方汤药:

桂枝汤加葛根(葛根、桂枝、生姜、炙甘草、白芍、大枣)

常用于感冒明显,有汗、发烧等症状的腹泻,大便无明显臭味,水样,无脓血。

葛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

常用于有内热,大便热烫呈喷射状、臭味明显,并发炎症或细菌性感染。

五苓散(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桂枝)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以上各方可酌情并用或加减,具体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中成药:

藿香正气散、液

注意选取不含酒精

参苓白术散(丸)

保和丸(颗粒)

舌苔厚腻,有积食的时候服用。

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肚脐

热敷肚脐

艾灸肚脐以及天枢穴

外敷药:

藿香正气液敷肚脐

丁桂儿脐贴: 每次一贴,每日一次 。

(丁桂儿脐贴组成:丁香、肉桂、荜茇。可健脾温中,散寒止泻)。

药粉敷肚脐: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颗粒。

研末,每取1.5g醋调敷肚脐,每日1次。

(用于寒泻:大便水状,无恶臭,无脓血)

其他:开立的对症中药汤剂,可在服用同时敷肚脐。

食疗:

焦米汤

大米熬成有点烧焦的稠稠的米汤,可补充津液水分,同时有止泻的功效。

石榴皮熬水:有明显止泻效果。

乌梅白糖甘草水

可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乌梅可以固涩,缓解腹泻,甘草补中,保护脾胃并生津液。

葛根茯苓水

葛根20g,茯苓15g熬水。

或葛粉、茯苓粉和大米一起熬粥。

葛粉和茯苓都是可以日常食用的,非常安全。

PS:以上的办法,对于成人和宝宝都有效果,且不止是针对轮状病毒,普通的腹泻只要对症,一样可以使用。

如何预防?

还记得轮状病毒的先遣部队是谁吗?

——感冒病毒!!!

还记得轮状病毒的内应是谁吗?

——寒、湿、积食!!!

因此尽量不感冒,如果感冒了,记得以下几点:

清淡饮食,千万别补。

各种米粥熬起来,鸡汤、骨头汤等油腻的食物统统等好了再吃。

忌生冷食物

什么刺身、冰激凌、水果统统say no。

尽量不在外就餐,不吃不新鲜的食物

这么全面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腹泻的方法,你get到了吗?孩子少受罪,妈妈少操心,还不赶紧收藏。

这些方法不拘泥于轮状病毒腹泻,而且对于成人腹泻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哦!

这篇由于查资料较多,写了很久,是非常实用的对付腹泻的中医疗法,建议收藏,有需要的时候对照用药。

请大家转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医疗法,更多人受益。

作者:呆呆鼠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4-01

轮状病毒肠炎在儿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多发病,因为呕吐和腹泻从而引起的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严重急症之一。小儿患有轮状病毒肠炎除了正常的常规护理之外还需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工作[1]。本研究选择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取得满意结果,现在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在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男64例,女46例,年龄均为92天~4岁,平均年龄是1.9岁。所有的患儿全部都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患儿病程为1~4天,平均病程为2天。患儿临床主要表现:(1)腹泻110例(100%),110例中腹泻≥10次/d的患儿有34例,<10次/d的患儿有76例;(2)脱水呕吐的患儿65例(59.1%),轻度脱水39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8例;(3)发热58例(52.7%),有38例体温≥38℃,20例<38℃;(4)咳嗽42例(38.2%);(5)抽搐7例(6.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统计学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给患儿进行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含对患儿进行正确饮用膳食、心理干预、消毒隔离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

1.3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如下[2]:(1)完全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没有,72小时内的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2)部分缓解:临床表现有所好转,72小时内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并且性得到状缓解;(3)无效:临床症状、72小时内大便次数和性状没有好转。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45/55),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关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工作,应该紧密观察患儿病情,严格进行每项基础护理,从而有利于患儿身体康复。本次研究选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如下。

1严密观察病情:(1)查看患儿皮肤黏膜是否出现干皱的情况、眼窝凹陷程度如何、眼泪和尿量的量的多少,并且记录出入液体量。(2)每天测量患儿体温4次,预防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3)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率、精神状态和末梢循环等。(4)注意患儿臀部和肛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和炎症等情况[3]。

2 综合护理:(1)看重消毒隔离。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粪-口的传播,也可以通过饮食与水传播。因此需要严谨的在做好消毒与隔离的工作,在接触患儿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认真清洁手,病房内的桌椅、病床以及地面需要定期的做清洁消毒。(2)发热护理。病房内需要保持舒适温度与良好通风。多饮温水。(3)补充水和电解质。轻或中度脱水通过口服补液来进行纠正,服用补液盐时期患儿需要多次引用温水。重度脱水的患儿要给予静脉输液治疗。(4)心理护理。选取积极有用的沟通方式、用心的安慰患儿和患儿家长,从而解除患儿而家长的不安心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5)饮食护理。剔除呕吐严重的患儿需禁食4到6小时以外,其他患儿无需停止饮食。合理妥善的饮食可以提高患儿身体的营养和能量的供应,增强患儿抗病能力,可以加快肠粘膜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膜出现萎缩。(6)心肌损伤患儿护理。保持环境舒适和安静,尽量满足患儿的需求,以防患儿哭闹增加耗氧量,减少患儿心脏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相比于常规治疗效果更好,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45/55),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应用综合护理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王爽,朱百仙.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0例的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04):17.

[2] 陈光,陈玉琼,刘晓琴,等.改良艾灸法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体会[J].四川医学.2011,32(03):445-446.

[3] 陈辉丽.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10):1455-1455.

[4] 王國栋,李郁.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05):401-403.

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龄6个月至3岁, 平均年龄 (1.2±0.6) 岁;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7个月至4岁, 平均年龄 (1.3±0.7) 岁;入选标准: (1) 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3]; (2) 无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3) 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无既往药物过敏史; (5) 患儿发病在2 d以内。排除标准: (1) 胃肠型食物中毒及霍乱者; (2) 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3) 未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 (4) 药物过敏体质患儿; (5) 其他病毒引起的肠炎。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与止泻、补液等对症治疗。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1) 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属发放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健康宣教手册。定期对其开展疾病专题讲座。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2) 入科护理: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重点监测腹泻及呕吐的患儿。有异常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对房间及设施每天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交叉感染知识教育。在接触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前洗手消毒。 (3) 家庭支持:全面评估患儿家庭支持系统情况。家属应积极配合患儿进行治疗和康复。家属的鼓励和安慰能够增加患儿抗病信心。 (4) 心理护理:患儿就诊时往往腹泻、呕吐较重。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根据患儿及家属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进行心理疏通治疗。 (5) 饮食护理:患儿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进食生冷及食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规律。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如简单健康宣教等。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评价其住院方面及护理满意度, 疗效标准[4]: (1) 显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正常, 全身症状均消失。 (2) 有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均明显改善。 (3) 无效:治疗3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无变化, 全身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干预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住院方面

干预组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临床上严重的胃肠疾病, 以腹泻、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5]。严重影响患儿生理及心理健康。轮状病毒属于RNA病毒, 致病性强。其可在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进而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严重时可发生绒毛肿胀及缩短。从而使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回收水分及电解质下降[6]。最终导致肠液大量集聚而发生腹泻。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主要采用补液、止泻等对症处理。临床应慎用抗生素, 其可使肠道菌群紊乱, 进而使疾病迁延不愈。而临床护理对患儿治疗也尤为重要[7]。临床可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儿肠炎情况制定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 介绍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医学知识, 对患儿及家属的疑问进行专业指导。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同时全面评估患儿家庭支持系统情况, 家属的鼓励和安慰能够增加患儿抗病信心。患儿及家属易产生恐惧及焦虑的心理障碍[8], 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给与心理疏导。治疗期间, 禁忌生冷食物。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做好房间及设施定期消毒工作。对护理人员也进行预防交叉感染知识教育。

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患儿住院费用及天数也较少, 显著增加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优势: (1) 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 (2) 住院天数及费用较少, 进而减轻患儿经济负担及增加治疗依从性; (3)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4) 患儿并发症也较少。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 患儿住院费用及天数少, 显著增加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 进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景建, 马兰, 叶锦媚.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21 (4) :4383-4384.

[2]刘淑岚.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3 (11) :9-10.

[3]李松, 商广芝.克轮止泻汤直肠点滴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四川中医, 2010, 11 (4) :92-93.

[4]Jin Y, Ye XH, Fang ZY, et al.Molecular epidemic features and variation of rotavirus among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Lanzhou, China, 2001-2006[J].World J Pediatr, 2008, 4 (3) :197-201

[5]王晓梅, 余小红, 艾洪武.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33 (12) :5188-5190.

[6]刘润莲, 李菊芬, 李晓岚, 等.循证护理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6 (3) :1054-1055.

[7]李丽.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0, 10 (5) :828-830.

轮状病毒 篇5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人类感染轮状病毒后由于小肠上皮细胞黏膜受损导致细胞对体液和电解质控制能力丧失。肠道分泌与吸收平衡失调导致腹泻。发病早期即可发生病毒血症,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如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损害。

本研究的观察组较对照组CK、CK-MB异常率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轮状病毒具有心肌破坏力。心肌损伤的原因可能是轮状病毒血症对心肌的间接影响,也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免疫反应参与有关。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轮状病毒感染可造成肝脏损害,其发生可能是轮状病毒通过胃肠黏膜屏障形成病毒血症,而肝脏存在一种多病毒受体、病毒在肝内复制。支持轮状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的假设。观察组病毒性脑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有5例有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明显,但消化道表现轻微,可能是病毒首先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免疫反应参与有关。观察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患儿仅有轻微的消化道表现、无明显脱水,主要表现精神萎靡、软弱无力、腹胀等,是否是病毒选择性地抑制肠道细胞对钾的吸收或者是导致细胞内外钾的分布异常尚待研究证实。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感染状况调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6例。

1.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T细胞亚群临床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男73例 (76.04%) , 女23例 (23.96%) ;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1岁4个月, 发病1~3d内。6~24个月患儿有87例, 占发病数的90.63%, 2岁以上患儿9例, 仅占9.38%。农村59例 (61.46%) , 城市37例 (38.54%) 。96例患儿性别比例、城乡分布和年龄分布见表1。

2.2 发病季节

在11月~次年2月, 共73例 (76.04%) , 其中12月有43例 (44.79%) , 除10月外, 其他各月份均见散在病例发生。96例患儿发病月份分布见图1。

2.3 临床一般特征

9 6例均腹泻稀水样或蛋花样便, 无黏液和脓血, 腹泻次数每日≤5次有4例 (4.17%) , >5次有92例 (95.83%) ;发热92例 (95.83%) , 呕吐85例 (88.54%) , 惊厥18例 (18.75%) 。轻度脱水33例 (34.37%) , 中度脱水59例 (61.45%) , 重度脱水4例 (4.17%) , 低钠血症2例 (2.08%) , 低钾血症4例 (4.17%) , 低钙血症18例 (18.75%) , 低镁血症2例 (2.08%) , CO2CP<18mmol/L27例 (28.13%) , 存在酸中毒, 轻度酸中毒24例 (25%) , 中度酸中毒4例 (4.17%) 。96例患儿临床特征见表2。

2.4 肠道外脏器损害表现

以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最多, 本组病例咽充血86例, 占89.58%, Ⅲ度营养不良4例 (4.17%) , 继发霉菌性肠炎10例 (10.42%) , 感染后发热综合征2例 (2.08%) , 抽搐18例 (18.75%) , 感染性休克1例 (1.04%) , 肝功能异常18例 (18.75%) , 肾功能异常1例 (1.04%) , 心肌酶CK-MB升高1例 (1.04%) , 心电图异常2例 (2.08%) , 胸片检查33例 (34.38%) , 其中表现支气管炎14例 (14.58%) , 支气管肺炎3例 (3.13%) 。

2.5 实验室检查

96例便RV抗原检测均阳性, 便细菌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大便镜鉴:WBC<0~5个/HP, 无脓细胞、红细胞, 脂肪球 (+~+++) 2 6 (2 7.0 8%) 例, 霉菌阳性1 0 (1 0.4 2%) 例, 大便培养1 8例 (18.75%) , 均阴性。血常规检查:血WBC<4.0×109/L 3例 (3.13%) , 血WBC>10.0×109/L24例 (25%) , Hb<90~110g L25例 (26.04%) , Hb<60~90g/L1例 (1.04%) , MCV<80fL, M C H<2 8 p g, M C H C<3 2%2 5例 (2 6.0 4%) ,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生化检查:血Na+<130mmol/L 2例 (2.08%) , 血Na+=130~150mmol/L 94例 (97.92%) , 血K+<3.5mmol/L 4例 (4.17%) , 血Ca2+<2.25mmol/L 18例 (18.75%) , 血Mg2+<0.8mmol/L 2例 (2.08%) , CO2CP<18mmol/L 27例 (28.13%) , CO2CP<18~13mmol/L 24例 (25%) , CO2CP<13~9mmol/L 4例 (4.17%) , 尿酮体 (+~+++) 21例 (21.88%) 。

2.6 T细胞亚群检测

均采静脉血, 用OKT3、OKT4和OKT8三种单克隆抗体 (北京军事科研所提供) 检测相应的3种T细胞亚群。

2.7 治疗

96例患儿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育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给予补液、降温、止惊、抗感染、止泻等综合治疗, 疗程5d。治愈38例, 有效44例, 无效14例, 有效率85.4% (χ2=9.79, P<0.01) , RV抗原转阴54例, 占56.25%。其中治疗组48例, OKT3明显增高, OKT8降低, OKT4/OKT8增高 (P<0.01) 。

3 讨论

RV (轮状病毒) 是全世界范围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占小儿腹泻病的40%~60%[2], RV主要侵犯6~24个月的免疫力未健全的婴幼儿。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 RV感染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西南部10~11月为流行高峰, 而东北部则在2~5月[3]。泰国、韩国的资料显示, 流行高峰仍以10月~次年1月为主[4,5]。我国北京地区RV感染高峰在11~12月[6], 广州地区以10月~次年2月为流行季节[7], 昆明地区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 以10~12月为流行高峰[8]。

调查发现, 聊城市小儿RV肠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率以秋冬季最高, 夏季最低, 发病高峰见于11月~次年2月的4个月中, 占全部病例的76.04%, 除10月外, 其他各月份均见散在病例发生。农村高于城市。RV肠炎在相同地区、相同季节、不同人群中发病是其流行特征[8]。

RV为包膜轮状病毒, RV病毒感染早期可形成病毒血症, 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黏膜上皮细胞, 使具有吸收功能和富含双糖小肠微绒毛顶端被破坏呈斑点病灶, 可引起肠上皮的细胞损害、坏死、脱落, 微绒毛受损。肠上皮细胞主导吸收, 并起屏障作用是黏膜表面调节自然和获得免疫的重要角色。因此RV侵犯肠黏膜后可致水电解质吸收减少, 乳糖酶活性降低, 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损害, 而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Ig G、IgA、IgM均明显降低, 急性水样腹泻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临床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表现, 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不含脓血, 无腥臭味, 脂肪球多阳性, 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 本组97.92%的病例血钠正常, 呈等渗性脱水。

RV不仅可以损害胃肠系统, 同时可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损害,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本组发生86例, 占89.58%, 另有不同程度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心电图异常、胸片异常、抽搐及感染性休克。

RV感染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包括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主要针对受RV感染的靶细胞, 它在RV性疾病的恢复中起重要作用。这种正常免疫应答决定于各种免疫细胞, 特别是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是免疫调节的关键, 二者比例升高或降低, 均可影响正常免疫应答, 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T细胞按功能分为成熟T细胞、辅助T细胞和抑制T细胞, 辅助T细胞参与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如按OKT单克隆抗体命名则为OKT8或T3+ (成熟T细胞) 、OKT4或T4+ (可再分为辅助性和诱导性T细胞亚群) 、OKT8或T8+ (可再分为抑制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两个亚群) 。本组96例RV肠炎患儿OKT3明显降低, OKT8增高, OKT4/OKT8下降, 为T细胞免疫抑制的表现。我们认为RV感染可致暂时性免疫功能抑制, 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是必要的。

儿童免疫功能低下, 属于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 改善小儿病区消毒措施, 做好患儿及家属疾病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 加强病原流动物品监测管理,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洗消毒等都是阻断RV肠炎院内交叉感染, 避免其暴发流行的关键环节[9]。

参考文献

[1]Parashar UD, Hummelman EC, Bresee JS, et al.Clobal illness and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Emerg infectDis, 2003, 9 (5) :565-572.

[2]Glass RI, Kilgore PE, Holman RC, et al.The epidemiology ofrotavirus diarrhea in the United States:surveillance and estimatesof disease bur-den[J].J Infect Dis, 1996, 174 (Supp11) :S5-S11.

[3]Maneekarn N, Ushijima H.Epidemiology of rotavirus infectioninThail and[J].PediatrInt, 2000, 42 (4) :415-421.

[4]Seo JK, Sim JG.Overview of rotavirus infections in Korea[J].PediatrInt, 2000, 42 (4) :406-410.

[5]杭敏, 马莉.儿童腹泻的病原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 (4) :319.

[6]潘瑞芳, 常汝虚, 万根平等.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RV病原及临床表现[J].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 (3) :145.

[7]黄永坤, 陈世德, 谢学礼等.婴幼儿胃肠炎的病原学研究[J].云南医药, 1990, 11 (1) :35-38.

[8]黄鹏, 申路江, 庄宏芬等.10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 (3) :182.

轮状病毒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14例, 女22例;月龄6~36个月, 其中<12月龄6例 (16.7%) , 12~24月龄25例 (69.4%) , >24月龄5例 (13.9%) 。既往史:有1次病毒性脑炎史1例 (2.8%) , 抽搐史1例 (2.8%) , 发育落后1例 (2.8%) 。喂养史:母乳喂养20例 (55.6%) , 混合喂养12例 (33.3%) , 人工喂养4例 (11.1%) ;大部分于6月龄后添加辅食。

1.2 临床特点

患儿均为急性起病, 腹泻, 为稀水便或蛋花汤样, 平均日解4~5次。均有惊厥发作, 热性惊厥26例 (72.2%) , 无热惊厥10例 (27.8%) ;其中发作1次6例, 2次18例, 3次9例, 4次3例;初次发作时均表现为全身强直性发作, 再次发作时有5例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持续时间<2min 21例 (58.3%) , 2~10min 10例 (27.8%) , >10min 5例 (13.9%) , 大部分能自行缓解, 惊厥时间均发生在病程最初3天内。发热26例 (72.2%) , 体温38.5~39.5℃。呕吐24例 (66.7%) 。所有患儿均无疱疹及腮腺、颌下腺肿。

1.3 实验室检查

粪培养:除1例 (2.8%) 有肠球菌优势生长外, 余均阴性。乳胶凝集试验:粪轮状病毒抗原均阳性。心肌酶谱轻度升高22例 (61.1%) 。肝功能异常2例 (5.6%) 。血钾轻度偏低22例 (61.1%) , 平均在3.17mmol/L, 血钠、血钙、血糖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 (22.2%) , 余均在正常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例 (27.8%) 。血气分析均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血培养:除1例 (2.8%) 培养出微球菌外, 余均阴性。脑脊液常规:白细胞为 (2~4) ×106/L, 其中2例分别为14×106/L、26×106/L;脑脊液生化均正常;脑脊液培养均阴性。16例行免疫球蛋白检测:Ig A均偏低, 平均为0.35g/L;Ig G偏低8例, 平均为5g/L。

1.4 脑电图12例患儿行脑电图检查, 轻度异常3例, 为

慢波, 其中两侧额、颞叶尖波放电1例, 余9例未见异常。1.5头颅M R I所有病例均在病程7~8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未发现异常18例 (50.0%) , 枕叶少许片状异常信号影7例 (19.4%) , 脑白质内散在斑片异常信号影5例 (13.9%) , 侧脑室丰满、脑外间隙稍宽各2例 (各5.6%) , 右侧侧脑室体后部白质软化灶、额前间隙增宽与脑沟稍宽各1例 (各2.8%) 。

2 讨论

轮状病毒引起肠道外感染,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仍不清楚。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良性惊厥、脑炎、无菌性脑膜炎、出血性休克及脑病综合征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良性惊厥最为常见[1]。

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本组资料具有以下特征: (1) 发病年龄以12~24月龄居多; (2) 腹泻程度较轻, 无明显脱水及酸中毒; (3) 惊厥均发生在病程初期3天内, 多发生2次以上惊厥, 以有热惊厥多见, 持续时间以<2min居多; (4) 血钾轻度偏低, 血钠、血钙、血糖均正常; (5) 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6) 头颅M R I示半数异常。

目前很少有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脑炎患儿行头颅MRI检查的报告。本文资料显示,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脑炎患儿, 头颅M R I检查可有5 0%显示脑部有病变存在。此可能与磁共振对水肿的病理改变非常敏感, 对灰白质的病变具有高分辨率有关[2]。另外, 本文对16例患儿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结果Ig A均偏低。姚英民等[3]报道, 免疫低下可能是发生病毒扩散的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1]陶陈娟, 周江堡.轮状病毒胃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J].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7, 34 (4) :263-265.

[2]杜滂, 秦越, 崔光彬, 等.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基础与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4) :470-472.

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黏膜修复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门诊就诊患儿86例, 均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2例, 男性25例, 女性17例, 年龄6个月~2岁。对照组44例, 男性24例, 女性20例, 年龄5个月~2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脱水程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抗病毒, 纠正脱水, 补充电解质,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治疗组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口服蜡样芽孢杆菌片 (0.32g/片) 0.5~1片, 3次/d, 疗程3d。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无好转,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12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42例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口服蜡样芽孢杆菌片可直接补充人体肠道优势菌群。人体肠道优势菌群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 形成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学屏障[3,4,5,6], 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与入侵。蜡样芽孢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 口服后进入肠道, 消耗肠道内过多氧气, 产生厌氧环境, 促进厌氧菌生长, 调整肠道菌群失调, 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抑制其他致病菌生长。核黄素长期以来作为治疗口腔黏膜及眼角膜溃疡经典药物, 黄素辅酶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催化脱氢反应, 参与机体氨基酸和脂类代谢。而核黄素成分与肠上皮细胞增殖、黏膜发育关系密切[6], 具有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消化功能恢复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蜡样芽孢杆菌、核黄素磷酸钠修复肠黏膜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显著, 无不良反应, 易于接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诚, 等.1998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4 (37) :239.

[2]方鹤松, 段恕诚, 董宗祈, 等.中国腹泻病治疗方案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384.

[3]闫军, 郭信长.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8) :626.

[4]王文建, 郑跃杰.国内益生菌制剂临床应用状况分析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 (1) :70-73.

[5]陈洁.加强小儿慢性腹泻病的防治研究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 (4) :241-243.

冬季注意轮状病毒引起的猪腹泻 篇9

轮状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可耐受pH值为3~9;在粪中、60℃温度下可存活30分钟, 室温下可存活7个月;1%福尔马林在37℃条件下处理3天不能灭活;1%碳酸钠、碘配、来苏尔、高锰酸钾的消毒效果不理想;70%酒精和1%次氯酸盐的消毒效果较好。

猪轮状病毒病多发生于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节, 传播迅速。发病只限于哺乳仔猪或新断乳仔猪。育肥猪、成年猪多呈亚临床表现。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体重减轻, 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 水样或糊状, 1~2周或更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正常生长速度。新生猪患病后腹泻严重, 死亡率可达100%;1~4周龄猪发病率高, 病程持续1~3天, 死亡率约为7%~15%;断乳仔猪死亡率很少超过50%;成年猪感染后不呈现症状, 但进行血清学检查, 轮状病毒抗体呈阳性。

轮状病毒 篇10

【关键词】便常规;轮状病毒;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1-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腹泻患儿237例,年龄0—5岁,平均年龄2.9岁。用一次性干燥的塑料盒收集新鲜大便标本立即送检,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做到随到随检。对粪便标本做便常规联合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1.2 实验材料

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观察大便性状后,将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滴到载玻片上用高倍镜观察10个视野。

采用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盒来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试卡是将羊抗A群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直接包被于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线,羊抗鼠 IgG包被作为对照线.检测时样本中的轮状病毒与标 记胶体金的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形成复合物。由于层 析作用,复合物沿着膜移动,可与包被在检测区的单克隆抗轮状病毒形成双抗体夹心免疫复合物。如为阳性标本,则可在检测区与对照区各凝集成一条红色线,如为阴性,则只在对照区形成一条红色线。

1.3 统计 采用lis系统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37例0~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 群轮状病毒阳性111例,总检出率为46.8%,0—6月患儿4例,占阳性患儿3.6%;6月—2岁患儿71例,占64.1%;2—5岁患儿36例,占32.4%。其中蛋花汤样便50例,占阳性标本45.0%,水样便32例,占28.8%,其他性状粪便共29例,占26.2%。

3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阳性率较高的为6月—2岁的婴幼儿,这主要是由于该类患儿的身体机能发育缓慢,免疫能力较差,因此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轮状病毒感染率也会显著降低[1]。此外,在不同类别的粪便样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其中阳性率最高的类别为蛋花汤样便,这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在侵入患儿体内后,会损害微绒毛细胞,继而导致腺窝细胞增生,增加了其分泌量,致使水和电解质丧失量增大,肠道的分泌与吸收能力显著降低,进而出现蛋花汤样稀便[2];综上,要想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效率,应该从患儿年龄和粪便样本入手,并结合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诊断,这样才能保证诊断效率,以此确保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性。A群轮状病毒作为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源之一,临床在重视腹泻患儿粪便的细菌培养工作同时,应积极做好腹泻患儿的便常规及A群轮状病毒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在秋冬寒冷的高发流行季节,应作为急性腹泻患儿粪便的常规检查之一,避免临床误诊,保证治疗方案的准确有效,防止抗生素的不当和无益使用。及时做好因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患儿的隔离保护工作,防止对院内其他患儿的传播感染而导致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Wihelmi,J.Coloirm,D。Martin—Rodrigo,E.Roman.ASaneheZ— Fauquier Eur J Clin Mierobiol infect Dis(J)2001,20(7):41— 43.

轮状病毒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60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2~54个月,平均28.58±2.48个月,病程1~5天,平均2.43±0.40天;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1~56个月,平均28.35±2.45个月,病程1-5天,平均2.25±0.34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调整饮食、保持病房卫生、观察生命体征等;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①个性化健康宣教。护士根据患儿家属文化程度、患儿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指导科学育儿方法,监督患儿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新鲜、卫生,促进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②个性化饮食护理。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及饮食方式等实际情况调整饮食,如母乳喂养患儿适当减少或暂停辅食;人工喂养患儿少食多餐,从流质到半流质食再过渡至正常饮食;呕吐严重患儿应禁食2~6小时,可以服用适量温开水,待症状好转后以少食多餐流质食物为主方式喂养。③个性化补液护理。针对部分脱水患儿给予补液护理,按照患儿脱水轻重程度给予合适补液剂量,少量频服,在10小时左右补足累积损失量。④个性化皮肤护理。针对部分使用尿布的患儿应勤更换,便后采用温水清洗臀部,待自然风干。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改善的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3]中的相关方法评估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分为总体满意度、认知满意度、情绪满意度三方面,分值均为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生活质量

经护理后,研究组认知满意度、情绪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讨论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炎症,病情严重者会引发脱水、肺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是改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体征、临床表现及增强疗效的关键[4,5]。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本院诊治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验证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积极性、可行性,从而为该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许如华[6]、张金梅[7]等相关试验结果类似,验证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科学有效性。由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其进食营养易因腹泻、呕吐而丢失,加之发热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极容易引发脱水等并发症,而给予个性化补液护理不仅可以保障机体非营养的需求,还可以快速改善腹泻症状。护士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适量补液,如轻度脱水患儿参照50~80mL/kg计算补液量,中度脱水患儿参照80~100mL/kg计算补液量,剂量与速度均根据患儿脱水及吐泻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增强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的护理目标[8]。为进一步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本研究针对护理后患儿的生活质量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说明个性化护理中根据患儿家长文化水平及患儿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更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和执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喂养方式、年龄等情况为其量身制定饮食方案,针对腹泻患儿臀部皮肤进行清洗,以保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因皮肤红肿、糜烂而影响临床疗效[9]。关于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个性化健康宣教、个性化饮食护理、个性化补液护理、个性化皮肤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轮状病毒,个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丽.个性化护理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53例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29-531.

[2]黄乃萍.综合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9):43-44.

[3]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8-130.

[4]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

[5]柳娜,刘玲,谢永红.全方位护理在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5(9):40-41.

[6]许如华.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299-3300.

[7]张金梅.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5(23):2602-2604.

[8]杜续兰.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2(20):116-117.

上一篇:中国人离幸福有多远下一篇:结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