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

2024-10-13

肠道病毒71(精选6篇)

肠道病毒71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肠道病毒71型 (EV71) 检测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方便对EV71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 为该病快速鉴别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ELISA、荧光定量RT-PCR、RT-PCR 3种方法对EV71病毒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 ELISA方法检出阳性18份, 阳性率为11.3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出阳性53份, 阳性率为33.33%;RT-PCR方法检出阳性51份, 阳性率为32.08%。结论 3种方法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更具优势, 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关键词:肠道病毒EV71,ELISA,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PCR

手足口病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年龄<3岁的儿童。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消化道传播, 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和溃疡为表现,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2],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绝大多数病例1 w内痊愈, 但少数患儿病情复杂多变, 进展迅速,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4]。针对目前手足口病诊断技术的现状, 本实验室采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RT-PCR检测体系、手足口病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5]检测体系及手足口病病毒抗原捕获ELISA检测体系, 均用于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病毒检测, 旨在对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符合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采集2012年1~10月四平市传染病院临床诊断159份手足口病患者血清标本。

1.2 试剂及仪器

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52904) 购自Qiagen公司;肠道病毒71型病毒RNA检测试剂盒 (荧光PCR法) 购于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QIAGEN One Step RT-PCR kit (210212) 自Qiagen公司;Rnasin (40 U/ul) 及核酸分子量质量标准DL2000DNA marker购于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PCR引物及探针购于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核酸染料购于厦门百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泳液购于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肠道病毒71型Ig M抗体 (EV71-Ig M) 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购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PTC-100PCR仪 (伯乐) ;FTC-3000荧光定量PCR仪 (上海枫岭) ;AUED-SYSTEM自动凝胶成像仪 (美国UVP) ;酶标仪及洗板机均为安图2010。

1.3 检测方法

1.3.1 ELISA法

检测急性血清EV71Ig M抗体, 按照标准过程进行血清处理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2 样本准备

利用本实验已知的EV71病毒核酸阳性菌株作为阳性参考品, 同时设立DEPC处理水作为阴性参考品。将血清标本12 000 rpm离心5 min, 取上层血清提取核酸。

1.3.3 病毒RNA的提取

采用QIAGEN公司的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上清液140μl。提取RNA, 最终收集RNA提取液40μl, 置-70℃保存或直接检测。阳性质控品待完全解冻后8 000 r/min离心10 s待用。

1.3.4 RT-PR反应

EV71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V71-S (上游) :5’-GCA GCC CAA AAG AAC TTC AC-3’;EV71-A (下游) :5’-ATT TCA GCA GCT TGG AGT GC-3’。扩增片段长度为226 bp。反应体系:5×PCRBuffer 5.0μl, d NTPs (2.5 m Meach) 1.0μl, 上游引物 (0.1μg/μl) 下游引物 (0.1μg/μl) 各0.5μl, RNasin, 40 U/μl 0.1μl, RNase Free d H2O 12.0μl, 模板RNA 5.0μl。反应条件:60℃1 min, 42℃10min, 45℃30 min, 95℃15 min;94℃1 min, 45℃30s, 72℃1 min, 共34个循环;72℃10 min, 转入4℃。扩增结束后进行电泳及用AUED-SYSTEM自动凝胶成像仪进行结果判读。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PTC-3000 PCR扩增仪上进行PCR扩增, 按说明书进行反应混合液的配制和循环参数的设置, 同时设置阳性梯度模板和阴性对照。结果判定严格按照PTC-3000仪器操作说明书和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ELISA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 (见表1) , χ2=22.2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159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后, ELISA法检出EV71 Ig M抗体阳性18份, 阳性率为11.32%, 荧光定量PCR法检出EV71 Ig M抗体阳性53份, 阳性率为33.33%。荧光定量PCR法优于ELISA法。

ELISA法与RT-PCR法比较 (见表1) , χ2=20.15,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159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后, ELISA法检出EV71Ig M抗体阳性18份, 阳性率为11.32%, RT-PCR法检出EV71Ig M抗体阳性53份, 阳性率为32.08%。RT-PCR法优于ELISA法。

RT-PCR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 (见表1) , χ2=0.064,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体来看, ELISA法检出EV71Ig M抗体阳性18份,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中也呈阳性, 结果一致。RT-PCR法检出EV71Ig M抗体阳性51份,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中也呈阳性, 结果一致。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手足口病患者的159份血清标本, 进行了ELISA方法、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标本, 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核酸阳性53份比RT-PCR法检测的阳性数多出2份, 符合率高, 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比RT-PCR相比[6], 特异性与准确性更好, 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从病毒感染到抗体出现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 ELISA法用于肠道病毒EV71早期诊断灵敏度不高, ELISA检测159份血清中EV71Ig M抗体阳性数为18份, 通过比较显示ELISA法成本低, 方便快捷;局限性是灵敏度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T-PCR技术克服了缺点且无需双份血清就能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把基因扩增, 分子杂交和荧光标记技术融为一体[7], 反应和产物分析全过程都在完全封闭条件下进行, 实现了实时监测和自动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PCR检测过程中产物易受污染和不能定量的问题[8,9], 无需电泳和凝胶成像仪等步骤, 从标本开始处理到完成检测仅需3~4 h即可完成检测, 节省了检测的时间。

综上所述,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更敏感、特异性更强, 更能减少实验室的交叉污染, 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 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因此该方法对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起重要作用[10]。荧光探针PCR方法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快速筛查, 鉴别判断感染病原的依据, 提高了肠道病毒诊断的可行性, 是一种理想的肠道病毒检测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卫海燕, 黄学勇, 许玉玲, 等.EV71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J].病毒学报, 2012, 28 (6) :670-674.

[2]王睿.402例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19 (3) :151-152.

[3]曹银光, 胡艳军, 孙爱霞, 等.EV71感染重症临床诊断和预警指示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6) :1170-1171.

[4]徐昌敏, 王水明.24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3, 27 (3) :242-243.

[5]陶力新.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9) :994-996.

[6]王雅静, 肖红, 王冰姝, 等.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 (2) :199-201.

[7]陈应坚, 李水明, 徐亚军.应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 :339-355.

[8]王敏, 周小蓟, 陈露.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3) :679-681.

[9]杨小柯, 冼慧霞, 张倩, 等.2010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8) :1866-1868.

[10]毛国梁.一步法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肠道病毒EV71[J].医学信息 (旬刊) , 2011, 24 (5) :1896-1897.

肠道病毒71 篇2

介绍了国内外对再生水利用中肠道病毒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和案例.评价结果表明,再生水经深度处理且投氯量≥10 mg/L、使肠道病毒去除率在5-lg以上时,用于高尔夫球场、食用庄稼灌溉和地下水回灌,可使肠道病毒的.感染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10-4),但用于接触性娱乐用水(如游泳等)还需提高再生水处理深度和加强消毒效果.

作 者:何星海 马世豪 李安定 He Xing-hai Ma Shi-hao LI An-ding  作者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刊 名: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再生水   肠道病毒   健康风险   存活时间  

肠道病毒71 篇3

【摘要】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云南省肠道病毒EV71基因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患儿发病7天内的粪便样本,经生物公司试剂盒验证为EV71感染,设计合成8对引物扩增合成,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拼接,对拼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已发表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得到了云南省EV71全基因序列。结论 通过测序结果分析确定EV71病毒株与上海、北京、杭州EV71病毒株亲缘关系最接近,同属于C3亚型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81-0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 HFMD) 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型),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肠道病毒属。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 A16 型(CoxA16) 和肠道病毒71 型( Enterovirus71,EV71) 最常见。有关EV71 感染的报道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1969 年EV71 型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 感染与CA16 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2008年来全国多个省份暴发儿童手足口病,云南地区手足口病例数亦呈骤增趋势,手足口病治疗和预防任务十分艰巨,掌握云南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分子生物学资料刻不容缓。

一、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收集医院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样本,于病人发病7天内采集,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保存。

1.2. 临床样本鉴定

采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肠道病毒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临床样本,确定其为含有EV71病毒株。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3. RNA提取 采用离心柱法试剂盒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方法参考说明书进行。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参考NCBI发表的EV71病毒株(登录号:HQ423143.1)以及Cox.A16病毒株(登录号: HQ423141.1)序列设计引物。引物设计使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质量分析使用 Oligo 6.0。具体引物序列见表1。

1.5 . cDNA的合成利用试剂盒完成,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方法参考说明书进行。

1.6. RT-PCR反:利用试剂盒完成,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方法参考说明书进行。

1.7. 扩增产物利用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TIANGEN Midi Purification Kit),按说明书方法进行片段的回收和纯化。回收完后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将得到的测序结果去载体序列后利用DANstar软件进行拼接。对拼接结果进行序列分析。

二、结果

2.1. EV71测序结果

经过测序、 序列拼接和分析,获得EV71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 长度为 7416 bp, 其中A 占 27. 0% , G 占 24.0%, C 占24. 4% , T 占24 .6%,其中 A + T= 51. 6%含量丰富。5端非编码区( 5U TR) 长 753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 6 582 个核苷酸,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 3端非编码区末端长81 bp。

2.2. 氨基酸序列

根据拼接得到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本次测序得到的EV71病毒株基因组的特征和结构符合肠道病毒,与EV71 国际标准株BrCr( U22521)核苷酸同源性为80%, 氨基酸同源性为90.3%。

2.3. 进化树分析

用DNAstar中的 Megalign 软件,对本次测序EV71 的VP1序列与取自 GenBank 的其它 EV71 毒株VP1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见下图。

EV71为本次测序病毒株;HM002489为北京EV71病毒株;HQ891923、HQ891924上海EV71病毒株;FJ158601杭州EV71病毒株;EU703813安徽EV71病毒株;GU459070昆明 EV71病毒株;JF913464济南EV71病毒株;JN001860宁波EV71病毒株;GQ892830南京EV71病毒株;AB550338日本东京EV71病毒株

三、讨论

根据报道,EV 71 型的基因组为约含7 408 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 RNA, 基因组中仅有 1 个开放阅读框( ORF ) , 编码含 2 194 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 po lyprotein) ,在其两侧分别为5非编码区( UTR)和3 非编码区。在3非编码的末端含有1 个长度可变多聚腺苷酸尾( polyA) , 而其5 末端共价结合有1个小分子量蛋白( VPg)。P1 区编码外壳蛋白的前体蛋白,经一系列的加工形成病毒外壳蛋白 V P1,VP2, VP3 及VP4。P2 和P3 区主要编码蛋白水解酶及 RNA 聚合酶, 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可将EV 71 分为A、 B、 C 共3 个基因型。A基因型只包含一个单独的病毒株BrCr;B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B1、B2、B3、B4、B5;C基因型也分为5个亚型,Cl、C2、C3、C4、C5。同一基因型内,核营酸差异为12%,不同基因型之间核普酸的差异为16.5%-19.7%。本次所测的EV71病毒株与上海EV71病毒株(登录号:HQ891923、HQ891924)、北京EV71病毒株(登录号:HM002489)、杭州EV71病毒株(登录号:FJ158601)等病毒株同源性>90%;VP1区与这些病毒株的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均>98%。由此可知,不论从全基因组还是VP1区的进化分析都表明本次测序得到的EV71病毒株属于C3亚型。

参考文献:

[1] 周世力, 李琳琳, 何雅青, 等. 我国分离的肠道病毒71 型( SHZH03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病毒学报, 2004,20: 7211.

肠道病毒71 篇4

1 临床表现

1.1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 无后遗症。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 (尤其是小于3岁者) 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 ;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 (趾) 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2 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 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 压力增高, 白细胞增多 (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 ,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3 物理学检查

(1)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 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 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2)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棘 (尖) 慢波; (4)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ST-T改变。

4 临床诊断

4.1 诊断依据

在流行季节发病,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婴幼儿多见。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 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 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4.2 确诊依据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 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 M抗体检测阳性, EV71Ig 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5 鉴别诊断

5.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 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 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 成人牧民多见, 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 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 有痒痛感。

5.2 疱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发病, 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 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5.3 疱疹性咽颊炎

可由Cox A组病毒引起, 病变在口腔后部, 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 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 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5.4 幼儿急疹

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 一般持续4d左右, 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 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 可持续4d左右, 伴有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5.5 水痘

本病潜伏期为14~15d左右。起病急, 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 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 呈向心性分布, 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

5.6 风疹

通常于发热1~2d后出现皮疹, 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 在24h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 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 类似麻疹。出疹第2天开始, 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 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d内迅速消退, 留下较浅色素沉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 无充血及粘膜斑, 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伴轻度压痛。

6 结语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1) 好发于夏秋季节; (2) 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 呈流行趋势; (3) 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 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 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 病程经过较短, 多在1周内痊愈。根据上述临床特征, 在大规模流行时, 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 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等鉴别。预防本病传播流行主要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并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同时加强疫情报告。在疾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带患儿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同时提高监测敏感性, 加强幼儿园预防保健工作, 控制疾病的流行。

摘要:肠道病毒 (EV71) 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关键词:肠道病毒 (EV71) ,传染病

参考文献

[1]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50~551.

[2]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54.

肠道病毒71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病毒株及基因序列来源 本实验中HFMD病例的粪便标本采集、标本前期处理、RT-PCR快速鉴定以及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均由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完成,RT-PCR鉴定阳性的粪便标本悬液送至吉林省CDC进行病毒分离,对白城EV71病毒株的RNA提取、VP1编码区全基因扩增由吉林省CDC完成。吉林省EV71代表株序列由吉林省CDC提供,全球EV71各基因型代表株参考序列由中国CDC脊灰室提供。

1.2 试剂 病毒RNA提取使用QIAGEN公司的RNA提取试剂盒(Catalog 74104),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使用QIAGEN RT-PCR试剂盒(Cat No 210212)。核糖核酸酶抑制剂(RNase Inhibitor)为Promega公司生产,上下游引物均配成50 μmol浓度。

1.3 RNA提取、EV71的VP1编码区全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分析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见文献[3]。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与基因亚型鉴定

6株EV71分离于白城市的洮南、大安两个县流行的HFMD标本。经鉴定,这6株EV71均为C4a基因亚型。

2.2 白城市分离株与中国C4a基因亚型各代表株及吉林省C4a代表株间同源性分析

基于EV71的VP1编码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表1),6株白城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6%~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6株白城分离株与安徽阜阳2008年流行株(EU703813-Fyang-08/2)核苷酸同源性为98.9%~99.4%,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吉林省2010年3株分离株(JL-HFM-10-6、JL-HFM-10-4、JL-HFM-10-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6%~100%;与吉林2009年的4株分离株(JL-HFM-09-2、JL-HFM-09-4、JL-HFM-09-5、JL-HFM-09-1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6%~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8.9%~100.0%。

注: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1.AY906614-2005ZJ;2.EU024958-BJ4211-07;3.EU703813-Fuyang-08/2;4.JL-HFM-09-4;6.JL-HFM-09-5;7.JL-HFM-09-15;8.JL/BC-HFM-10-1;9.JL/BC-HFM-10-2;10.JL/BC-HFM-10-3;11.JL/BC-HFM-10-4;12.JL/BC-HFM-10-5;13.JL/BC-HFM-10-6;14.JL-HFM-10-6;15.JL-HFM-10-4;16.JL-HFM-10-9

2.3 VP1区基因亲缘关系分析

基于EV71的VP1编码区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图1),白城市2010年6株EV71流行株均为C4a基因亚型,并形成两个传播链。其中4株(JL/BC-HFM-10-2、JL/BC-HFM-10-4、JL/BC-HFM-10-5、JL/BC-HFM-10-6),与吉林省2010年流行株代表株JL-HFM-10-5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在基因树上处于一个小分支,形成传播链1;2株(JL/BC-HFM-10-1、JL/BC-HFM-10-3)与吉林省2009年流行株代表株(JL-HFM-09-2 、JL-HFM-09-5)及阜阳2008年流行株代表株(EU703813-Fuyang-08/2-C4a)处于另外一个小分支,形成传播链2。

3 讨论

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大多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及特征性的出疹,少数由EV71引起的HFMD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根据Brown关于EV71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将EV71分为3个基因型:A、B、C基因型[4]。其中A基因型只有1个成员,即EV71的原型株BrCr株;B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5个基因亚型(B1~B5),而C基因型也可分为5个基因亚型(C1~C5)。

本研究中白城市的6株EV71经核苷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均为C4a基因亚型,与中国近年报道的EV71流行株基因亚型一致[3,5,6,7,8]。在基因亲缘关系树图中可以看出,白城市2010年6株EV71流行株形成2个传播链,传播链1中白城的4株病毒与吉林省2010年流行株代表株JL-HFM-10-5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并且在传播链1中,除了JL/BC-HFM-10-6(与另外5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7%)外,其余5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高达100%,这种高度亲缘的关系提示传播链1是由一个EV71病毒株或相似株在白城部分县区循环传播导致HFMD的流行;传播链2的2株白城流行株与2008年的阜阳流行株和2009年的2株吉林省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99.4%,提示EV71病毒有跨省跨地区持续传播的特点。

本研究获得了白城市致HFMD流行的重要病原体EV71基因数据资料,为今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本研究中的6株EV71流行株仅来源于白城市的洮南和大安两个县,还有3个县区处于基因型监测空白,因此需要加强分子流行病学监测,补充和完善白城市EV71基因数据库,为追踪EV71在分子水平的传播提供科学数据,为HFMD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McMinn P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J).FEMS Microbiol Rev,2002,26(1):91-107.

(2)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06-613.

(3)侯祥,周剑惠,常新,等.吉林省2009年致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3):222-226.

(4)Brown BA,Oberste MS,Yamaoka K,et al.Outbreak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by enterovirus 71 strains isolatedfrom1970 to 1998(J).J Virol,1999,73(12):9969-9975.

(5)檀晓娟,许文波.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现况(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361-367.

(6)张勇,刘建锋,王东艳,等.2008年人肠道病毒71型的多个传播链在甘肃省流行(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1):35-40.

(7)高贾蕾,李洁,李锡太,等.2009年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9):687-690.

肠道病毒71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09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例, 男4例, 女2例;年龄7个月至2岁11个月;按卫生部200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其中4例属危重型, 2例属重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人均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呼吸增快、不同程度的末梢循环不良、白细胞明显增高等危重征象。5例出现呕吐, 4例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 3例出现抽搐。

1.3 实验室检查

①白细胞、血糖升高5例。②2例行腰穿检查, 均压力升高 (200 mmH2O~230 mmH2O) 。③动脉血气2例正常, 4例表现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 过度通气, 3例出现低氧血症。④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6例。⑤胸部X线片检查异常6例。

1.4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支持, 生理盐水扩容, 甲泼尼龙冲击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4例, 呼气末正压 (PEEP) 6 cmH2O~10 cmH2O (1 cmH2O=0.098 kPa) 。另外, 均应用α-干扰素肌肉注射,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输注, 20%甘露醇、呋塞米脱水, 毛花苷C强心, 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

1.5 结果

本组病人治愈3例, 3例经过呼吸机正压通气后复查胸部X线片肺水肿及肺出血有明显好转, 但最后还是死于心脏泵衰竭。

2 护理

2.1 肺水肿或肺出血的护理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常见原因, 是指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 由颅脑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突发性颅压增高而导致的肺水肿, 也称中枢性肺水肿[2]。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与形态, 观察有无烦躁不安、面色发绀、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和患儿的痰液性质;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时, 立即通知医生给予血气分析、床旁X线片检查, 并根据结果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正压通气。本组病人胸部X线片检查有2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 4例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改变。从我科的成功抢救经验来看, 尽早的呼吸支持非常重要, 只要肺部出现渗血, 不论血气是否改变, 均以及时上机, 用较高的PEEP可以防止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进一步恶化[3]。

本组4例病人运用了较高的PEEP为6 cmH2O~10 cmH2O, 由于PEEP对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 使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因此给予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CVP) , 以指导补液速度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使用。由于肺出血患儿血性泡沫痰较多, 为了避免高PEEP的波动, 全部采用密闭式吸痰管, 按需吸痰, 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及黏稠度, 随时调整湿化强度。

2.2 脑炎或脑干脑炎的护理

据报道,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91%年龄<5岁, 70%并发病毒性脑炎[4]。本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呕吐、抽搐、肢体抖动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因此, 应严密观察并记录意识、瞳孔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遵医嘱通过中心静脉正确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精确记录每小时患儿的出入量, 烦躁、抽搐患儿遵医嘱用水合氯醛灌肠止惊, 并保持室内安静舒适, 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抬高患儿头部15°~30°, 以利于减轻脑水肿, 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窒息。

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热属于中枢性高热, 应用一般退热药疗效不佳[5]。高热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 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本组3例病人体温超过38 ℃, 2例超过39 ℃, 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 给予温水擦浴, 冰敷头部、大血管处以及冰盐水灌肠。对于持续高热患儿给予头枕冰帽, 卧冰床, 必要时配合冬眠疗法。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患儿面色及出汗等情况, 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对于出汗多的患儿增加鼻饲次数, 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使用病床冰帽患儿定时翻身, 检查皮肤有无发红冻伤。局部皮肤有感染者给予涂1%甲紫, 臀部皮肤有皮疹的患儿给予外涂炉甘石洗剂, 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2.3 心力衰竭的护理

本组所有患儿均出现心肌受损的改变, 5例患儿存在心率快、血压不稳定、肢端冰凉等情况, 特别是上机后的患儿血压出现下降, 除了严密的心电监护外, 还应持续给予CVP的监测, 及时发现心源性休克。本组1例患儿CVP低, 经过生理盐水扩容, 同时给予毛花苷C强心和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外周循环明显改善, CVP升高, 血压上升, 尿量增多。

对于心力衰竭患儿, 在心电监护、CVP监测指导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血压不稳定患儿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时, 均选择从深静脉导管进入, 以减少外渗的几率, 尽量不从该通道推注其他药物, 使用微量泵保证药物匀速输入。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 根据监测值随时调整用药速度。

3 讨论

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重、病死率高, 本组病人死亡3例中除1例来院时已出现明显的肺出血, 立即插管抢救外, 另外2例呼吸支持不及时, 入院时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3 h后才进行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从而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因此, 尽早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病例, 早期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所引起的各项并发症,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摘要:总结6例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 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 认为尽早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病例, 早期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所引起的各项并发症,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关键词:肠道病毒71,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Komatsu H, Shi mizu Y, Takeuchi Y, et al.Outbreak of severe neu-rologic involvement associated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Pediatr Neurol, 1999, 20 (1) :17-23.

[2]王冬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3) :282-283.

[3]张成, 李彬, 冯小三, 等.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33) :8281-8282.

[4]李雷, 孙建兰.手足口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5) :462-463.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下一篇:科学素养与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