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观察

2024-07-24

肠道观察(精选10篇)

肠道观察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4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40mg/m2,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结果 替吉奥治疗组有效率(RR)为26.5%,中位缓解时间为6.2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2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中位TTP为2.4月,中位OS为4.8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较对照组CBR有明显提高(P<0.01),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晚期,老年,替吉奥

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约30%的确诊肿瘤患者和肿瘤相关死亡者源自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不断升高[3]。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属晚期或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且由于肝肾功能不全、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原因常不能耐受常规化疗。目前,替吉奥(S1)在日本已成为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4]。现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服用S1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胃肠道肿瘤转移或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均有可测量病灶;均无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功能异常;预计生存期≥3月。治疗组:全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65~81岁,中位年龄72岁;晚期胃癌18例,晚期结肠癌10例,晚期直肠癌6例;发生肝转移11例,肺转移8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3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7例。34例患者中有25例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慢性肺病14例,心血管疾病10例,糖尿病9例,部分患者并存2种以上基础性疾病;KPS评分50~70分。同期选择拒绝化疗的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7~91岁,中位年龄75岁;男19例,女12例;胃癌15例,结肠癌13例,直肠癌3例;31例患者中有20例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慢性肺病12例,心血管疾病11例,糖尿病7例,部分患者并存2种以上基础性疾病;KPS评分50~70分。

1.2 方法

治疗组接受S1胶囊40 mg/m2,2次/d,餐后30 min口服,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每周期评定不良反应,每2周期评定疗效,4周期后评定生存质量。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如营养支持、止痛、止吐等对症治疗,期间可使用免疫及生物制剂,但不使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治疗前(基线时)进行头、胸部CT或MRI、骨扫描、腹部超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超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每2个周期对可测量病灶进行复查CT或MRI。疗效的客观判断标准按照WHO(1981年)统一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RR)为CR+PR;疗效需维持4周以上。缓解时间为首次评价PR或CR直至肿瘤进展的时间,肿瘤进展时间(TTP)为开始治疗直至肿瘤进展的时间,总生存期(OS)为开始治疗直至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的评价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为0~Ⅳ度。

1.4 生存质量评估

参照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进行评价,包括3个指标:健康状况、疼痛(VAS法)及体质量。健康状况以卡氏(KPS)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后评分[5]。改善:治疗后KPS评分增加≥10分;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变化<10分;降低:治疗后KPS评分下降≥10分。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体质量变化:治疗后体质量增加≥1.0 kg为改善;减少≥1.0 kg为降低;增加或减少<1.0 kg为稳定。体力状况改善≥20分,镇痛药用量减少≤50%,体质量增加≥7%,以上1项指标好转,1项稳定,或2项指标都好转并持续>4周为有反应;2项指标都无变化为稳定;任何一项指标恶化为无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TTP及OS以中位数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KPS评分及合并慢性疾病上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无CR,PR 9例(26.5%);SD 16例(47.1%);PD 8例(23.4%)。对照组无CR、PR病例,SD 8例(25.8%)。治疗组中PR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6.2月(95%CI为3.4~10.2月),中位TTP为5.4月(95%CI为3.0~9.1月)。至随访结束2组共有46例死亡。治疗组有效率、中位TTP、中位OS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生存质量评价

治疗组KPS评分、疼痛以及体质量3项指标均改善9例(26.5%),2项指标改善13例(38.2%),1项指标改善11例(32.4%),且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评价

化疗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色素沉着等。骨髓抑制较常见,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1.1%,贫血发生率为22.7%,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大部分可自行缓解,2例(5.9%)患者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改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3.5%,经止吐对症治疗后可耐受。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

3 讨论

对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的储备功能差,且常伴发多种疾病,机体免疫力低,往往对化疗耐受性差[7]。既往多采用保守的对症支持治疗。S1胶囊由日本Taiho药业首创开发,1999年在日本首次上市,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2001年被批准用来治疗头颈部癌症,2003年被批准用来治疗结直肠癌,2004年被批准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S1胶囊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组成的复方制剂,组成摩尔比为1∶0.4∶1,其中,替加氟为5-氟尿嘧啶(5-FU)的衍生物,口服吸收后能在活体内转化为5-FU,这样既保留5-FU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的良好疗效,又避免其被机体产生的二氢嘧啶脱氢酶所降解;吉美嘧啶为二氢嘧啶脱氢酶的强效抑制剂,可延长血液和肿瘤组织中5-FU的药效时间;奥替拉西钾能阻断5-FU磷酸化,减轻5-FU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8]。因此与传统抗癌药物5-FU相比,S1胶囊不仅延长血液和肿瘤组织中5-FU的药效时间,增加抗癌作用,还降低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是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9]。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10,11,12],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总有效率达到44.6%,治疗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达35.5%,同时受试者耐受性较好,与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78%,其中主要为血液系统占65.47%(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45.05%,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20.72%,多为Ⅰ、Ⅱ度下降),消化系统占46.85%(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9.64%、腹泻发生率为7.21%),其他占14.41%。本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与替加氟相当,但其消化道反应明显好于替加氟[13]。一项Ⅱ期研究[14]显示对于年龄>75岁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S1一线治疗后,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及OS分别达到3.9月和5.7月,且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Lee等[15]针对老年转移或复发不能切除的胃癌患者进行了一项Ⅱ期研究,结果显示Xeloda组和S1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68.1%和68.9%,中位OS分别为10.0月和7.9月,均无明显差异,但S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Xeloda组,该项研究不仅证明S1耐受性好,也说明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S1单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疾病缓解率。SPIRITS研究结果显示,S1联合DDP虽然提高了疗效,但发生Ⅲ~Ⅳ级血液学和胃肠道(食欲缺乏和恶心)毒性者较单用S1组显著增多[10]。因为相当多的晚期胃癌患者,特别是接受二线治疗的病人都存在着肿瘤负荷大,一般状况差等情况,对毒性大的化疗方案不能耐受,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的储备功能差,且常伴发多种疾病,机体免疫力低,往往对化疗耐受性差[16]。因此寻找高效低不良反应的化疗方案成为目前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中S1单药治疗34 例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KPS和体质量增加及疼痛的缓解也表明,S1胶囊单药化疗对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且其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经对症处理绝大多数可以耐受。治疗有效率略低于文献报道,与入组病人为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有关。

综上所述,S1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较大帮助,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有希望成为晚期胃肠道肿瘤,特别是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肠道观察 篇2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87—01

1 临床观察

1.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婴40例、女婴30例,年龄42天至1岁,平均5个月,体重5Kg左右。其中CHD、ASD 25 例,CHD、VSD 3 例、复杂先心15例。所有患儿均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术后回监护室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

1.2治疗

严格按医嘱执行治疗,术后所有患儿均常规留置胃管,于术后一日行静脉高营养即:25%葡萄糖10ml+小儿氨基酸30ml+脂肪乳10ml应用微量泵24h均匀输注,每小时入量根据病情及年龄决定,并适时调整。胃肠道回复后停止营养液输入。

1.3转归

30例4天以内转出ICU,其他为一周左右转出ICU。

2 护理

2.1饮食护理

目前主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期适量喂养,以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少坏死性肠炎等的发生。但由于低体重患儿消化能力限制,要尽可能采用母乳或配方奶粉,并根据病情、个体差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即注入10ml 5%葡萄糖溶液2-5ml。患儿无异常,再取配方奶粉2-5ml,3-4h喂养1次,每次进食前,应先抽空胃内容物。如有残留奶超过为入量的30%则减量[1],增加奶量1-4ml/次,直至增加到80-100ml/kg/d。其中奶液温度要适中,鼻饲速度要慢,最好能让奶液自针筒利用压力作用自然流入,回抽和注入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发生“胃轻瘫”现象[2]。

2.2体位

一般采用仰卧位,床头太高30度。其机理为:此体位使胃管连接部,位于胃泡而不在胃内容物的页面之下,因重力作用抵抗了返流,并能促进食管的酸清除功能。

2.3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早期活动对胃肠蠕动有促进作用。采用上腹顺胃走向,行顺时针按摩。方法为:轻-重-轻,每天3次,卧位以半卧位或右侧卧位为主。同时遵医嘱给予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的药物辅助如:妈咪爱、吗丁啉混悬液等,若出现咖啡色胃液,立即停止鼻饲,并静脉给予保护胃粘膜药物应用如:西咪替丁等。

2.4解决腹胀

低体重患儿胃肠功能弱,加上腹肌不发达,腹壁较薄,哭闹不自主咽下气体等原因,易引起腹胀,影响患儿呼吸,应立即解除。方法除留置胃管给予胃肠减压外,腹胀明显者,可通过肛管排气、开塞露或甘油栓入肛灌肠等方法,减轻腹胀,并刺激胃肠蠕动。每次操作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及腹胀有无减轻。为预防患儿腹胀,白夜班应保证各班排便一次。

2.5监测血糖与电解质

高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时,则对胃动力无影响,高血钾、低血钾均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从而加重胃瘫,我科因常规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乳酸,并根据血气结果及時调整参数,保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疾病康复。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患儿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很大。特别是胃肠道的缺血、缺氧,造成患儿胃肠道瘀血、动力差、消化不良,术后只从静脉补充营养,以满足不了患儿的快速生长发育,且长期易造成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等。故术后应尽快帮助患儿恢复胃肠吸收这条途径,来满足患儿的快速生长发育。术后患儿胃肠的恢复是至关重要,也是衡量患儿心脏术后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患儿胃肠道细致周到的精心护理,对疾病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手术成功、疾病预后、病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1.

肠道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所在辖区的100人为本文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其中男45人,女55人;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48.5±1.2)岁;初中以下学历74例,初中以上学历20例,文盲6例。根据不同的防治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逐项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人员给予常规防治控制策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一是对改该组人员进行饮食卫生、劳动安全、肠道管染病预防方式等内容的宣教,同时广泛宣传妇女保健知识、健康环境知识、计划生育和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内容,特别需要重点宣教肠道传染病预防方法和饮食卫生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二是根据该组人员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宣教,实现因地制宜,保证该组人员都能够准时、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活动,并主动去了解有关知识。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宣传资料都是由我院联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制定,采用资料宣教、播放电影录像等方式去宣传器械,同时我院积极组建协作小组,调查与教育是该小组的重要职责,同时对社区疾病控制专干人员和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另外,为了深化宣教效果,创新采取下令卫生宣传月活动的方法,加强对该地区人员的肠道传染疾病的防治健康宣教。

1.3. 观察指标

重点观察两组肠道传染病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改变率等情况,同时进行对照分析。本研究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改变率进行评定,用%标识,指数越高说明效果更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对比

通过健康教育,研究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从10.0%降低到了0.2%,对照组却基本持平,且研究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改变率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数据得知,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改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当前,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并且成为了整体护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后,人们健康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自觉地、主动地采用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有效预防疾病、保证健康、提升生活品质。由于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决定了健康教育在肠道传染病防治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并且应该长期运用于整个传染病防控中[2]。健康教育开展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传染疾病发生率,同时也决定了宣教地区人们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改善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后,研究组人员的肠道传染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改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健康教育对于肠道传染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肠道传染疾病防治过程中,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育活动,同时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到传染疾病防治工作中,不断强化教育质量,切实体现出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肠道传染病而言,全面考虑影响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各种因素,以防治为目的,确定健康教育对象、方法、内容及时机等,组织开展满足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活动。

总之,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过程,有利于人们充分了解肠道传染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注意事项等内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人们养成科学合理的卫生习惯,从而有效防治肠道传染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华胜.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4(5):69-69.

肠道观察 篇4

【关键词】短肽肠内营养制剂;胃肠道肿瘤术后;术后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26-02

The observation on use of enternutr peptide i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e cancer patients

ZHang yi—we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Shanghai Electricity Power Hospital, Shanghai 2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nternutr peptide on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e cancer patients. Methods: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The trial group(n=30)received enternutr peptide 3 days after operation.Control group(n=30)received PN support.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 risk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 risk in the tr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the trai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enternutr peptide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which is a good nutrition support pathway to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e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enternutr peptide;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e cancer patients;Nutrition support

0 引言

手術后营养支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证实,术前TEN不仅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还能减少切口感染和术后并发症⑴。本研究采用短肽型营养制剂(纽健要素)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观察纽健要素是否能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方面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行胃肠肿瘤择期手术病人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为26~65岁。其中直肠癌25例(均行直肠癌根治术);胃癌35例(均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病人除营养支持外,其他治疗方案均与对照组相同。剔除标准:完全性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腹水,腹膜炎,食管出血,急腹症,克罗恩病,广泛性肠粘连等。纳入标准:在所选病例中,并不具有排除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愿意接受临床实验者,所以受试病人均预先知晓同意,没有悖伦理学。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病人于术后3天开始口服短肽制剂纽健要素(广州纽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生产),不灌肠、不口服泻药、不应用抗生素,可饮水。

术后第3天开始按表1剂量口服纽健要素,不足的热量由静脉补充和进食普通食物。

纽健要素的蛋白质含量为20%,脂肪占10%,糖类占70%。

1.2.2 对照组 病人术后给予“全合一”营养液行PN支持,热量按104.6-125.5 kJ(25—30 kcal)/(kg?d)给予。

1.2.3 观察指标 采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观察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全组60例人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疾病分布、手术方式和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营养支持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人NRS2002评分的变化

2.3 临床观察和并发症 对照组30例病人中,有1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腹痛、排便次数增多,肛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试验组病人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病人术后有3例发生感染。

3 结论

术后营养治疗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营养不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黎介寿⑵院士认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含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营养调节,还包含了调整手术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促进康复外科程序的必须措施,也是强化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Tanguy等⑶研究认为,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不是单纯经肠补充营养,而更重要的是促进肠蠕动,维护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肠道若无食物刺激和缺乏燃料(如谷氨酰胺),肠黏膜将会萎缩,不仅影响吸收细胞,而且还影响黏液分泌细胞、胃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和刷状缘的酶。

许多研究证实,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需求,减少中心静脉置管、代谢、肝胆并发症的发生。

2003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发表了一种新的营养评价方法——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⑷,后被中华医学会采用并大力推广,NRS2002是一种结合人体测量、疾病严重程度、近期体重变化和近期营养摄入的变化等四项指标,采用评分的方法,以NRS评分≥3分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

术后第9天试验组病人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胃肠道肿瘤术后给予短肽制剂可增加肝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术后应激期的负氮平衡,在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加快正氮平衡方面優于TPN。肠道内营养物质摄入后,可明显增加肠道和门静脉的血流量,促使胃肠蠕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合成及释放,调节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使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更合理,且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纽健要素是一种短肽制剂,所含2-3肽可以在肠道直接被吸收,在蛋白质吸收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纽健要素含80%的短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指标。本组结果表明,术后病人给予口服短肽制剂纽健要素能降低手术应激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营养与免疫是互为相关的。在本研究中,试验组病人未发生术后并发症。这一结果提示,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免疫功能的恢复、食糜刺激以及术后通过肠道摄取营养素,稳定了肠道内微生物环境和肠粘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了术后引发内源性感染并发症的机会,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本研究提示,短肽营养制剂,能迅速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的营养和免疫状况,胃肠道肿瘤术后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吴国豪,靳大勇?实用临床营养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3-310?

[2] 黎介寿。营养与加速康复外科[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2(14):65-67。

[3] Tanguy M,Seguin P,Maliedant Y.Bench-to-bedside review:Routine postoperative use of nasogastrric tube-utility or futility? [J].Crit Care,2007,11(1):201-205.

肠道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 我院外科共实施胃肠道手术200例, 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60例, 均为首次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排除有腹部体表疾病, 伴腹水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术前长期便秘或伴有严重心、脑、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不接受试验者。

1.2 分组资料

60例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 奇数为择时按摩组, 偶数为常规组, 各30例。择时按摩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 (60.4±10.6) 岁;胃癌16例 (53.3%) , 直肠癌9例 (30.0%) , 其他5例 (16.7%) 。常规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 (58.8±9.6) 岁;胃癌18例 (60.0%) , 直肠癌7例 (23.3%) , 其他5例 (16.7%) 。两组一般情况大体相似。

1.3 方法

科室护士轮流接受1个月理疗按摩培训。常规组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进行胃肠减压、床上锻炼、下床活动、肛管排气、灌肠或药物通便。择时按摩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择时选穴按摩。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宣教, 说明择时选穴按摩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以征得其同意。术后选择卯时 (5∶00~6∶00) 按摩双侧合谷穴, 辰时 (8∶00~9∶00) 和亥时 (21∶00~22∶00) 按摩足三里穴, 每次10~15min。要求取穴正确, 手法由轻到重, 以患者有酸、麻、胀、痛感为度。连续按摩3~5天。

1.4观察指标

术后第1天起听诊肠鸣音, 每日3次, 观察并记录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记录腹胀、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发生情况。术后听肠鸣音恢复时间, 以听诊4~5次/分作为肠鸣音恢复指标。观察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 以患者及家属的主诉为准。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1)

择时按摩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择时按摩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常规组。

2.2 两组术后腹胀、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情况比较

择时按摩组出现腹胀2例 (6.7%) , 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3例 (10.0%) ;常规组出现腹胀26例 (86.7%) , 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24例 (80.0%) 。常规组腹胀、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发生率高于择时选穴按摩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38.571、29.697, P<0.01) 。

3 讨论

肠功能抑制时间过久, 容易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黏膜屏障受损, 肠麻痹加重, 长时间压力加大, 继续发展可导致菌群移位, 促进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的发生, 且对肠道吻合口及腹壁切口有不利影响[2]。

术后腹胀的主要原因是手术麻醉或术中对腹腔血管的广泛刺激, 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受到刺激, 肠腔内大量气体内积所致[3]。中医理论认为, 麻醉和手术创伤可损伤脏腑气血阴阳, 影响脏腑气机传导运化功能, 导致腑气壅滞, 气机运化失常, 多属本虚标实, 且以标实为主。因此, 治疗应以理气通腑、促进胃肠道运化功能为主。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与肺腑气机运化有密切关系。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 是保健强壮的要穴, 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具有调经活血、和胃通腑之功能, 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李韶山报道[4], 针刺足三里、合谷穴, 可使中毒性肠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的患者胃肠中的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有利于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择时选穴依据经络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 (下转54页) (上接47页) 主体, 而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腧穴。即当某经发生疾患时, 就于该经特定腧穴经气最旺时进行治疗, 类似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理节律的研究, 利用机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不同机能状态, 以及不同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对节律的影响, 择时进行针刺,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大成》曰:“卯时气来注大肠, 此时大肠气方盛;辰时气注于胃, 胃经气血旺盛。”陈晓莉等[5]报道, 卯时正值合谷开时, 针刺该穴治疗实证能取得明显效果。亥时电针足三里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酉时艾灸足三里后胃电振幅的变化不明显而辰时则明显, 因为辰时正值胃经气血旺盛之时[6]。我们根据子午流注择时取穴的方法, 在卯时气血流注大肠经时按摩合谷穴, 辰时和亥时胃经经气旺盛时按摩足三里穴, 取得较好效果。

综上, 我们采用择时选穴按摩法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腹胀, 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 缩短了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 操作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周珊, 周志光, 钟新才.四磨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2005, 21 (4) :46.

[2]刘峰, 高士东.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 (1) :24.

[3]贾利辉, 葛建李, 刘满军, 等.足三里贴敷治疗术后腹胀12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2, 34 (12) :43.

[4]李韶山.中药方剂胃肠复原汤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 23 (3) :226-227.

[5]陈晓莉, 宋开源.不同时辰电针软组织损伤家兔合谷穴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5羟色胺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 (3) :25-26.

肠道观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 男136例, 女104例, 年龄30~75岁, 三组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 并排除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癌症晚期及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对检查不能耐受者。

1.2方法A组:患者78例, 检查前一日晚餐及当日禁食, 于前1日17:00给予番泻叶30g用1000ml开水冲泡后顿饮, , 检查当日晨口服33%硫酸镁100ml。B组:患者79例, 检查前1日晚餐及当日禁食, 于前1日5pm开始服用20%甘露醇250ml, 检查当日晨再次服用20%甘露醇250ml。A、B两组均可加服白开水。C组:患者83例, 检查当日晨禁食, 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包, 溶入2000ml温开水中, 首次服用800ml (40min内服完) , 以后每隔15min服250ml。

1.3疗效观察指标由高年资内镜医师对全结肠的清洁情况按文献[1]进行分级。观察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度、不良反应及排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

2 结果 (表1-3)

注:三组之间满意率 (优+良)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96, P>0.05) , C组优级率与A、B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X2=20.16, P<0.01)

3 讨论

电子肠镜检查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普及, 理想的肠道准备应排空结肠, 且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对体质差的患者不会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番泻叶其药理作用是蓖醌甙水解为大黄素刺激肠肌丛, 使肠道蠕动增强并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净吸收, 从而发挥导泻作用。硫酸镁为渗透性泻药, 口服不吸收, 在肠内形成渗透压, 刺激肠道蠕动而排便[2].本研究显示二者联用肠道清洁作用尚可, 但易造成脱水, 甚至电解质紊乱, 且不良反应多, 患者耐受性差。

甘露醇在肠道内不被吸收, 形成高渗状态, 稀释粪便, 促进肠蠕动和清洁肠道。但其导泻作用可致肠道内大量体液丢失, 水、电解质紊乱, 并且该药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高浓度的氢和甲烷, 若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有引起结肠内爆炸的危险。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等渗全肠道灌洗液, 其导泻机制为聚乙二醇4000的渗透性作用, 因内含有与肠腔内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成分, 可补充因清洁肠道丢失的电解质, 维持内环境平衡, 在清洁肠道的同时不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乏力等。不被肠内需氧菌酵解而产生爆炸性气体, 避免电切引起肠道爆炸[3]。

综上所述,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是一种有效、快速、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用药,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鹏程, 田晓娟, 周李平.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临床荟萃, 2007, 22 (22) :1648.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497.

肠道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 男36例, 女17例, 其中小细胞肺癌19例, 鳞癌24例, 腺癌10例。化疗前1 d无恶心、呕吐症状, 亦未用止吐药物。

1.2 化疗方案与止吐用药

主要化疗方案应用EP (顺铂、足叶乙甙) 、NP (顺铂、长春瑞滨) 。化疗剂量按个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用药的中等量给药。53例患者第1, 2次化疗药物种类和剂量、止吐药物均相同, 即于化疗前30 min静滴阿扎司琼10 mg;于第2次化疗给止吐时加用参麦注射液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40~60 ml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 每日1次, 共10 d~15 d。

1.3 消化道反应分级及疗效评价

按WHO标准观察恶心、呕吐程度:0级为无症状;Ⅰ级恶心;Ⅱ级偶尔呕吐能控制;Ⅲ级频繁呕吐需治疗;Ⅳ级频繁呕吐难以控制。止吐作用评价标准:化疗后无症状 (0级) 为完全有效 (CR) ;仅有恶心 (Ⅰ级) 为部分有效 (PR) ;偶尔呕吐 (Ⅱ级) 为无效 (NC) 。

2 结果

2.1 止吐效果观察

第1次化疗单用阿扎司琼控制消化道症状CR 29例, PR 13例, CR+PR占79.24%;第2次化疗阿扎司琼加用参麦注射液CR 36例, PR 14例, CP+PR占94.34%。可见前后2次化疗止吐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第2次化疗时阿扎司琼合用参麦注射液静滴, 能更好地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参麦对阿扎司琼的止吐效果有明显增强作用。

2.2 副反应观察

在10 d~15 d的静滴参麦注射液过程中, 未发现皮疹、瘙痒、皮肤潮红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参麦注射液由纯中药人参和麦冬提炼而成, 人参、麦冬生津养阴、大补元气, 配合化疗、放疗有明显增效减毒作用, 减轻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症状。与阿扎司琼等止吐药合用有增效协同作用, 更好地配合止吐药应用, 是较好的止吐辅助药物。

肠道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的选取

选择2013年6月—12月入住我科行剖宫产手术的20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择期手术者;为单胎首次剖宫产术;年龄22岁~35岁;思维正常, 能及时沟通并有良好的配合能力。排除标准:因产程阻滞而改行剖宫产手术者;有剖宫产史或者腹部手术史者;有产科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龄产妇者;有手部或者足部的组织和皮肤破损、炎症、湿疹等。

1.1.2 分组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产妇根据手术的早晚顺序, 随机分为干预组 (103例) 和对照组 (103例) 。干预组103例, 年龄25岁~35岁;对照组103例, 年龄22岁~33岁。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后均使用镇痛泵镇痛。2组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孕周、麻醉方式、切口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遵循传统的程序进行护理, 术后返回病房后平卧8 h, 24 h后床上活动, 48 h拔除留置导尿管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后才能进流质饮食, 逐步给予半流质饮食, 排便后改为普食。干预组术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术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综合干预护理的重要性, 针对产妇制定一系列沟通计划, 对产妇进行术前功能训练, 如呼吸训练, 翻身侧卧活动方法, 产后双下肢运动训练, 咳嗽训练, 乳房按摩等。

1.2.2 术后早期床上活动

对家属进行综合干预活动指导, 术后母儿无特殊情况, 1 h内可抱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在产妇平卧6 h内可指导或协助家属对产妇进行双下肢活动, 麻醉恢复后自行活动双下肢, 进行膝关节屈伸, 下肢外展、内翻运动, 每小时活动1次, 每次5 min。进行深呼吸及咳嗽锻炼, 每1小时1次。术后6 h腹部沙袋取走后进行床上翻身活动, 每2 h翻身活动1次。如无头晕等可改为半卧位或坐位。

1.2.3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6 h后进行夹闭导尿管膀胱功能训练, 床上自行翻身起坐。如无头晕、气短、疲乏无力等不适, 腹部伤口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应在24 h左右尽早拔除尿管。先在陪护下双腿悬吊坐于床边适应片刻, 再逐步床边及走廊活动, 活动强度由弱到强, 缓慢增大活动量, 在产妇可接受、能适应的前提下进行逐步锻炼。

1.2.4 早期进食

术后6 h可进食水, 8 h后可适当进食米汤、面汤等流质饮食, 16 h可进食鸡蛋羹等软质饮食, 少食多餐, 进食后必须伴随活动锻炼, 未排便前避免进食糖、牛奶等产酸产气的食物。

1.2.5 穴位按摩及手足部按摩

穴位按摩常选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必要时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天枢:肚脐左右3横指宽处,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约4指宽的凹窝,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往下4横指。穴位按摩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掌握按摩力度, 直至产生酸胀感, 每个穴位按摩5 min, 每天4~5次。手足部按摩操作方法:按摩前, 操作者清洁双手及操作部位, 并涂一些石蜡油, 减少手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 (1) 患者手心朝下, 操作者两手轻托患者的手, 拇指放在患者手背的正中位置, 用其余四指从手心部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按摩。 (2) 患者的手心朝上, 操作者两手轻托患者的手, 用两个拇指从手心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滑动再回到手心来按摩大小鱼际。 (3) 患者取平卧位, 操作者双手扶脚, 两拇指由足跟处向足趾处来回按摩, 点压涌泉穴, 力度大小要适当、均匀;右脚掌后半部分有上行结肠反射区、左脚掌后半部分有下行结肠、肛门反射区, 用指腹按压并以肠道走行方向推进反射区;然后固定患者足踝部, 手掌心朝向患者的足底, 帮助最大幅度屈伸足趾, 每只脚10~20次。

1.2.6 润滑剂的使用

如产妇腹胀或术后3 d仍未排便, 可给予30~50 m L开塞露灌肠通便。

1.2.7 心理支持

责任护士应将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方法告知产妇, 给予鼓励和支持;家属应该充分理解和协助产妇, 增强产妇的信心和耐受力。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见表1。

2.2 2组产妇术后尿道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2。

2.3

2组产妇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3 讨论

由于麻醉作用、手术时腹腔热量丢失可使胃肠功能减弱或丧失, 而术后患者制动会使肌肉强度降低, 胃肠血流缓慢, 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 造成肠胃功能恢复延迟, 且延缓伤口愈合。综合护理干预主张术后早期活动,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功能锻炼计划表, 术后即开始有计划的功能锻炼, 对促使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腹胀,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并发症, 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照顾新生儿有重要的作用。责任护士与家属共同配合, 协助及督促锻炼。

传统观念认为, 手术后需要等到肛门排气排便后方可进食, 新近的研究表明, 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 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6 h进行, 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3]。另外, 术后早期进食/水, 能刺激胃液分泌, 从而使胃肠活动增加, 有利于胃肠动力恢复。另一方面, 进食运动本身可反射性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 促进消化液分泌, 多个因素作用促进胃肠动力恢复[4]。

按摩是将经络学说、现代病理生理学、反射学说等融合为一体的自然保健方法[5]。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 术后经脉之血溢于脉外, 留于肌肤之中, 导致气滞血瘀, 脉络不通[6]。穴位按摩可以使松弛的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 刺激胃肠蠕动, 促进术后肛门排气。剖宫产术后患者因为在翻身、咳嗽、哺乳或下床活动时伤口的牵拉引起疼痛, 产生痛苦、焦虑、害怕的心理, 而减少或拒绝活动, 所以在协助患者活动时, 首先要充分止痛。通过按摩可以行气活血, 疏通经络, 体表的感受器经机械刺激, 沿脊髓传至大脑, 再由大脑发生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作用于下丘脑, 影响了体内某些神经递质、激素的分泌代谢和化学物质的分泌;按摩的过程还可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 起到了镇痛作用从而轻松活动, 同时起到促进排气排便的作用[7]。

综合护理干预类似于国外的快速康复理念, 其包括早期进食促进肠功能恢复、最佳镇痛技术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实施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进食、穴位刺激和手足部按摩及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 观察其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发现,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其美, 王勇, 常鸿, 等.近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 (6) :649.

[2]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2) :131.

[3]江志伟, 李宁, 刘福坤, 等.肠内营养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0, 7 (4) :203.

[4]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用加速康复外科新理念促进胃肠癌手术病人的快速康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8, 15 (5) :258.

[5]赵艳, 田丽, 秦保玲.足底按摩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排气及排便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2C) :525.

[6]何洪阳.骨伤推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8-9.

肠道水疗不可取 篇9

近年来,在医学科普宣传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弄得老百姓无所适从。这不,从今年伊始,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大城市的媒体上就开始了一场“肠道水疗有益还是有害”的论战:

支持者说,肠道水疗能够将残留在肠道内的各种腐烂物质、毒素、寄生虫等清洗干净,使肠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水疗能够治疗便秘、腹胀、腹泻、失眠、头昏、结肠炎、高血压、糖尿病及牛皮癣、湿疹、痤疮等多种疾病;还能预防结肠癌、调节菌群失调;并有去除色斑、改善面容无华、缩小腰围和臀围等美容保健作用……因而提出:“有条件的人应该像天天洗脸一样,经常清洗大肠。”

反对者则认为:经常进行大肠水疗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菌群失调;操作不慎,还可引起肠道穿孔及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传染病,因而不可轻为。

双方都言之凿凿,而且都有“专家”支持。那么人们究竟应该听谁的这大肠到底该不该经常洗我们的想法是:听权威专家的权威意见—

正常人的大肠不用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林三仁教授说,在讨论肠道水疗的问题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就是“病人”和“正常人”不是一个概念。肠道水疗无论是从发明它的初衷还是目前我们实际的临床应用,都是为了解决病人之需:严重便秘、有关检查和手术之前的准备等等,总之,它只能用于病人而不是正常人。

正常人的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就是排泄废物,这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只要人没有得病,肠道功能正常,就有能力将该排出体外的废物排除掉,完全没有必要庸人自扰,非得人为地助它一臂之力。那种“人们长期饮水进食,肠道内废物堆积,会粘在肠壁上,致使肠道狭窄,排便困难”的说法是对肠道生理功能无知的表现。人们的肠壁是活的,它不像下水道,时间长了,管腔会腐蚀,会锈变,会越来越窄。人的肠道在不停地蠕动,它会主动地将废物排出去。人的肠壁细胞也是活的,它能够识别什么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它有特殊的结构可以留住该物质,什么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一点可以通过消化科经常做的内窥镜证实:我们在胃镜下看到的胃黏膜以及在结肠镜下看到的肠黏膜是非常光滑柔软的,从来没有见到过像有些人形容的“肠黏膜表面会形成一层硬硬的结痂”的情况。因此,正常人无须洗肠。

便秘的人也不一定非洗肠

便秘是肠道水疗的一个适应证,但并不是说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治疗任何一种疾病,都应该从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做起,治疗便秘更是如此。比如一般性便秘,只要多吃些粗纤维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就可以解决问题;便秘严重的,服一些麻仁润肠丸等通便药,或用一点开塞露等药物即可奏效,完全用不着花这么钱,费这么大的劲儿,还要冒着诸多风险做肠道水疗。

洗肠预防结肠癌医学证据不足

“肠道水疗可以预防结肠癌”,可以说是有关水疗广告中的一个硬招牌,但林教授说,此说并无科学依据。首先从理论上看,便秘并不是结肠癌的直接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所以,仅仅解决了便秘并不能保证不得结肠癌。再从临床实践看,有便秘的人并没有都得结肠癌,而得结肠癌的人也并不都有便秘。因此,认为定期灌肠清洗肠道能预防结肠癌没有科学依据。

水疗不能清除寄生虫

肠道水疗倡导者的另一个宣传理论是:“肠道水疗可以清除肠道内的寄生虫,使它们不能在结肠内生长、繁殖,从而保障人体健康。”这是对寄生虫学不甚了解的说法。寄生虫是虫子,是活的。一般寄生虫的身体都有一个吸盘,平时虫体是牢牢地吸附在肠壁上的,不像河床里的石子,可以顺流而下那样也用不着洗了,肠蠕动就把它清除了,靠洗是洗不掉的。

用洗肠美容、保健、治疗多种

全身性疾病没有临床依据

肠道水疗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宣传者们说“洗肠具有去除雀斑、痤疮,改善面容无华的美容功效,还有减肥、调节免疫功能、延年益寿等保健功能,并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于是有爱美之心的人、想延年益寿的人,以及有上述诸疾病的人,难免为之所动。林教授说,他为此专门做了检索全面查阅医学文献,看是否有这种功能,发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临床证据支持这些说法,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这些说法没有任何依据。林教授说,在医学上任何一种疗法都必须有实验依据,没有实验依据的东西,不可轻信。

滥用肠道水疗有害无益

肠道观察 篇10

关键词:甘露醇,妇科,清洁肠道

肠道清洁是妇科手术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为了防止肠管损伤及保证手术区域不被污染。清洁肠道的方法很多, 很多医院一直沿用传统的灌肠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 而且效果欠佳[1]。近年来, 本院采用甘露醇辅助灌肠方法进行肠道清洁, 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小,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患者180例, 手术包括子宫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手术、会阴阴道修补术等。患者年龄24~63岁, 平均37.6岁, 术前3 d按常规进食流体食物。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甘露醇组90例患者采用口服甘露醇溶液清洁肠道, 灌肠组90例患者采用灌肠法清洁肠道,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脑、肝、肾、肺等疾病;无消化道大出血;不合并内痔、肛裂、肛门狭窄或人工肛门等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经统计学分析, 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甘露醇组:采用20%甘露醇250 ml, 生理盐水1000 ml或5%GNS1000 ml温度为20℃~30℃, 令患者在手术前一天下午服用。服前禁食、禁饮2 h, 服药时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服药后, 1~2 h内禁食, 不张口说话或少说话, 以免空气进入胃肠道, 可令患者散步活动。一般服药15 min后, 患者即自行排便, 2.5 h内约可排便4~6次, 9PM给予镇静剂入睡, 次日晨再行温开水灌肠一次即可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灌肠组:手术前晚20:00用0.1%肥皂水l000 ml, 水温39℃进行常规灌肠2次, 21:00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入睡。次晨6:00用温开水反复灌肠, 次数不定, 直至将粪便全部排净为止, 可达到肠道清洁的目的。观察两组患者中排便次数、肠道不清洁人数、术后排气时间、5 d后排便人数。

1.3 疗效评价

肠道清洁度判断标准[2]:清洁:术中肠管瘪, 肠内容物少, 为澄清液;不清洁:术中肠管鼓起, 肠内容物多, 有残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清洁肠道效果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甘露醇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肠道清洁84例, 不清洁6例, 5 d后排便率为92.22%;灌肠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肠道清洁52例, 不清洁38例5 d后排便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清洁肠道效果经统计学分析, P<0.05, 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甘露醇组90例患者, 清洁肠道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部不适, 无虚脱现象发生。灌肠组90例患者, 有5例因灌肠腹痛, 表现出冷汗、心慌的症状, 3例患者腹痛难忍,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清洁肠道的产品, 各医院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习惯, 选用合适的方法[3]。传统在妇科术前清洁肠道通常使用灌肠法, 但这种方法是通过神经反射刺激患者马上产生便意, 立即排便, 因此, 多数患者灌到中途必须被迫停止。因此每次灌肠量少, 灌肠液总停留在直肠和结肠下端, 来不及到达结肠上端就开始排便, 因而, 不能软化结肠内全部粪便, 排出物先是液体后是粪便, 尽管灌肠次数多, 有的达10次, 但总有灌不净的感觉, 不仅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 而且效果欠佳[4]。目前, 部分医院采用甘露醇清洁肠道, 主要是缘于20%的甘露醇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 口服后在肠道中几乎不被吸收, 造成消化道腔内晶体渗透压增高, 阻碍水分的吸收, 促进组织内的部分水分进入肠道, 使肠腔压力升高, 软化粪便, 刺激肠蠕动, 加速大便排泄的原理, 从而达到清洁肠道的作用[5]。本组资料中, 甘露醇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肠道清洁84例, 不清洁6例, 5 d后排便率为92.22%;灌肠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肠道清洁52例, 不清洁38例5 d后排便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清洁肠道效果经统计学分析, P<0.05, 有统计学差异。而且, 甘露醇组清洁肠道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部不适, 与灌肠组有5例因灌肠腹痛, 表现出冷汗、心慌的症状, 3例患者腹痛难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由此可见,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跃.口服甘露醇代替清洁灌肠的体会.医药世界, 2005, 7 (7) :718.

[2]袁敏, 王立萍.术前肠道准备对腹部盆腔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0) :22.

[3]王献花.甘露醇用于子宫全切术前肠道准备的对比观察.河北北方学院院报 (医学版) , 2007, 4 (2) :66.

[4]徐灿丽, 袁秀娟.甘露醇和复方聚乙二醇肠道准备比较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49.

上一篇:让学生在幸福中成长下一篇: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