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益生菌(共10篇)
肠道益生菌 篇1
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益生菌对于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猪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分布、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以及益生菌制剂的合理应用等问题, 旨在为益生菌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1 猪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分布
仔猪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 分娩时由于受到母体产道、粪便及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在出生后的3~4h, 肠道内开始检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兼性厌氧菌作为第一批在仔猪肠道定植的菌株, 在初生24h之后, 大肠杆菌和链球菌菌数达到最大值。48h仔猪肠道内开始出现可以在微氧环境中生存的乳酸杆菌;72h专性厌氧菌、拟杆菌开始在肠内定植。仔猪体内的菌群发育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其种类和数量随动物年龄、食物、宿主对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并维持动态平衡, 形成正常菌群。一般认为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后肠道菌的组成一直在发生连续的变化, 直到育肥期才趋于平衡。在育肥期猪的肠道内至少发现有30多个属、100多种细菌 (顾君华和王欣, 2003) 。
初生仔猪胃内p H为5, 几小时后降为3~4, 5周时为2~3, 其后相对稳定, 因此耐酸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优势菌, 主要为乳杆菌和链球菌。小肠液是弱碱性混浊液体, p H值为8.2~8.7, 十二指肠中的胆盐能抑制其中的细菌数目, 因此, 十二指肠内细菌数目较少, 到达空肠和回肠后数目和种类逐渐增多。在猪的空肠和回肠内容物中, 以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群, 其次是消化球菌、肠球菌、小梭菌和葡萄球菌。大肠p H接近中性, 是猪消化道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其中盲肠和结肠是细菌定值最大部位, 主要由厌氧菌组成, 如拟杆菌以及大量的革兰氏阳性菌。严格厌氧菌包括无芽孢菌 (如真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 和产芽孢菌 (如梭菌、槌形菌等) (张名涛等, 2003) , 而兼性厌氧菌比厌氧菌少10~100倍, 常见的兼性厌氧菌有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2 益生菌对猪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
2.1 抑制病原菌的作用
2.1.1 与病原菌竞争黏附位点和营养
黏附能力通常被认为是病原菌的一种重要的毒性因子 (Firday和Falkow, 1997) , 致病菌与肠道黏膜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于肠道黏膜, 是其定植并产生临床症状的前提条件。因此, 许多益生菌可以通过与致病菌竞争肠上皮微绒毛上的脂质和蛋白质上的相同复合糖 (glycoconjugate) 受体来达到阻止致病菌的定植 (李树鹏和赵献军, 2004) 。而营养的竞争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 主要是由于益生菌能够抢先吸收利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存和繁殖, 抑制有害菌在消化道的增殖。
研究表明, 益生菌可以黏附于微绒毛的刷状缘和黏膜层而不被肠蠕动冲走, 并且参与其与致病菌之间生存与繁殖的时空竞争、定居部位竞争以及营养竞争, 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Jin (1996a和1996b) 报道乳酸菌可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对肠黏膜的粘附, 从而降低病原菌对宿主的侵害。Muralidhara等 (1997) 给刚出生的仔猪饲喂乳酸杆菌可以减少大肠杆菌的数目, 试验结果证明粪便中乳酸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比例达到1280:1, 而没有饲喂乳酸杆菌组, 其比例为2:1, 此比例的提高可以保护动物抵抗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袭, 预防腹泻。
2.1.2 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
乳酸菌通过自身以及代谢产物与其它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调整菌群之间的关系, 维持和保证微环境中微生物群最佳优势组合以及这种组合的相对稳定。某些乳酸杆菌和链球菌可产生细菌素 (bacterin) 、过氧化氢、二氧化碳、有机酸等 (Robinson和Tamime, 1990;Mishra和Lambert, 1996) , 它们在体外具有抑制沙门氏菌 (Salmonella) 、志贺氏菌 (Shigella)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变形菌 (Proteus)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和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属细菌生长的作用 (Gilliland和Speck, 1977;Ozbas和Aytae, 1995) 。
如乳酸乳球菌产生的Nisin细菌素可抑制链球菌、葡萄球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嗜酸乳杆菌产生的分子量为3500的肽能抑制大肠杆菌DNA的合成, 乳酸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可以特异性地抑制革兰阳性菌 (Alakomi等, 2000) 等;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等可产生过氧化氢抑制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的生长繁殖, 使有益菌在细菌的种间竞争中占优势。
Williams指出,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可增加肠道内挥发性有机酸和细菌发酵终产物的产量, 为母猪提供更多的能量, 有助于母猪养分利用和产奶量的增加 (杜晋平, 2002) 。张国龙等 (1994) 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0.4%的蜡样芽孢杆菌产品, 粪便中大肠杆菌总数明显降低。
2.2 对肠道的营养作用
益生菌能直接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促生长因子等, 参与动物体的新陈代谢, 有的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时能合成核黄素、泛酸、叶酸、VBl2等B族维生素, 参与机体某些重要的代谢反应。益生菌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为大肠粘膜代谢提供了能源, 也使肠道p 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有利于矿物质钙、铁、镁、锌等的吸收 (楚渠和彭云武, 2004) 。
给猪饲喂益生菌后, 能够使小肠粘膜皱裂增多, 绒毛长度增加, 黏膜隐窝加深, 小肠吸收面积增大, 从而更加充分的吸收和转化饲料, 以提高生产性能。
2.3 免疫作用
2.3.1 益生菌与体液免疫
SIg A是黏膜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 它能预防肠道蛋白酶的分解, 形成黏膜上的抗体。它经肠黏膜上皮细胞释放到肠腔内与肠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混合存在, 其在外分泌液中以双链和四链的形式存在, 具有多链性、黏膜亲和性与抵抗蛋白酶作用的特性, 比单链Ig A更有抗原结合力, 与Ig A和Ig G相比, SIg A可以从空间构象上阻止病毒的附着, 从而中和细菌毒素, 限制细菌的繁殖, 维持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 在局部抗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李树鹏和赵献军, 2004) 。当SIg A抗体分泌增强时, 提高免疫识别力, 并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 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 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乳酸杆菌的代谢物和整个细胞等抗原物质能通过M细胞进入PP, 激活Th2细胞, 产生大量的IL-5, 而IL-5是有效的Ig A产生因子, 能激活PP生发中心的B细胞, 使其转化为浆细胞, 在生产Ig的过程中向Ig A转化, 从而使得SIg A水平上升。
Perdigon等 (1991) 研究证明干酪乳杆菌能促进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Ig A, 增强宿主肠黏膜的肠道黏膜反应。Lessard和Brisson (1987) 给断奶仔猪饲喂乳杆菌后, 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 试验组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 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3.2 益生菌与细胞免疫
研究表明, 益生菌能激活肠黏膜中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活性酵母能够提高免疫机能可能与其胞壁物质 (即β-葡聚糖和磷酸化甘寡糖) 和胞内活性肽有关 (Indegrrew, 1999) , β-葡聚糖能提高动物细胞免疫能力, 可能归因于添加后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发育, 导致巨噬细胞大量增生, 后者通过噬菌作用破坏微生物和抗原的入侵 (Macdonald, 1995) 。乳酸菌能够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增加IL-1、IL-2、IL-6、IL-5, TNF-a等细胞因子的产生量。
双歧杆菌具有免疫赋活作用, 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中NK细胞和B淋巴细胞, 另外还能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其机理可能是双歧杆菌可易位进入血液循环, 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从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据报道, 口服或者腹腔注射乳酸杆菌能明显提高仔猪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 引起白细胞数和血清总蛋白 (主要是球蛋白) 浓度的提高, 增加小肠与结肠黏膜表面抗体的生成, 从而有效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3 益生菌制剂的合理应用
3.1 益生菌制剂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及分类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菌种有15种。优良菌种需具备的条件有: (1) 对动物和人体无毒、无害、安全和无副作用; (2) 具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 (3) 经加工后活菌存活率高、稳定性好; (4) 有利于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病能力。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 (1) 乳酸菌:乳酸菌 (Lactic acid bacteria) 是一类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总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 其中有益菌以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为代表, 已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预防人和动物的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起保健作用 (黄庆生和王加启, 2002) 。 (2) 芽孢杆菌 (Bacillus)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菌,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芽孢。目前使用的菌株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东洋芽孢菌等。 (3) 酵母菌 (yeast) :饲用酵母的种类主要有热带假丝酵母、产阮假丝酵母、啤酒酵母、红色酵母等。
3.2 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
益生菌安全性评价一般包括病原性、毒性、代谢活性及菌株内在特性作为指标。现在多采用无特定病原和无菌动物来研究菌株的病原性及毒性, 关于益生菌代谢活性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们是否产生氨、胺、吲哚、苯酚、致癌亚胆酸及降解黏膜的酶类上, 通过细胞凝集活性来评价细菌表面特性。
虽然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并没有公认的解释, 但综合目前对益生菌的研究对益生菌安全性可以获得如下的认识:益生菌一定不能是致病菌而且不能产生有害物质, 菌株不能通过遗传修饰获得有害基因或者具有把有害基因转移的潜力 (袁铁峥和姚斌, 2004) 。
4 小结
综上所述, 益生菌制剂能够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 从而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目前, 益生菌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养猪生产中, 然而大部分主要是益生素制剂对猪的生产性能方面的研究, 而关于猪的免疫等方面的报道较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的菌株来提高饲喂效果以及深入研究微生态制剂对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益生菌产品对肠道的作用 篇2
至2009年,益生菌食品就已占有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的65%。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抑菌喷剂等等。
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如饮食、药物、压力等等,而摄入益生菌是恢复肠道平衡、降低胃肠道紊乱程度、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感染风险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急性辐射肠炎的试验中,摄入活性益生菌的小鼠体内毒素水平和细菌感染程度都得到显著改善。
市面上的益生菌乳饮料广受欢迎。人体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摄入富铁益生菌乳饮料的儿童表现出较高的血红细胞水平,且铁摄入与血红蛋白有正相关性。
压力过大会引起亚健康,许多人曾有过都有在巨大压力下学习工作的经历,除了通过运动等方式以外,补充益生菌也是解压的好选择。研究表明,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可以显著增加学校考试学生的淋巴细胞数,也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增强母体的怀孕适应性,减少流产的危险。
其实,益生菌只有活着到达肠道才能发挥功效,而从口腔到大肠的长途跋涉中,并不是所有的菌群都能经过严酷的考验,特别是胃酸和胆碱这两关。由于人体胃液的PH值很低,大约为2,这即抵挡了外来有害菌进入肠道,但同时可能也阻止了一些有益的乳酸菌进入肠道,所以耐酸碱的“菌坚强”成为衡量乳酸菌活着到达肠道的首要标准。
尽管益生菌这一概念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对益生菌的科学研究仍处在幼年期。免疫功能不好的患者建议使用益生菌前,先和医生讨论后再决定。
肠道益生菌 篇3
1 材料
1.1 细胞与种毒
PK-15细胞、TGEV、TO163株,均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馈赠。
1.2 试剂
MRS培养基、噻唑蓝(MTT),Sigma公司生产;二甲基亚砜(DMSO),Amresco公司生产;MEM完全培养液,上海康达氨基酸厂生产。
2 方法
2.1 益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2.1.1 益生菌的筛选
取健康仔猪粪便,以烛缸法厌氧纯培养,进行耐酸及耐胆盐度检验[6]。
2.1.2 益生菌的形态观察
采用革兰染色法观察。
2.1.3 益生菌的属与种的鉴定
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乳酸细菌的分类鉴定与实验方法》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鉴定,并暂命名为L1株。
2.2 16S rRNA鉴定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参照参考文献[7]从GenBank中找出德氏乳杆菌F基因16S rRNA序列,为其设计扩增引物,目的片段长为1 500 bp。
2.2.2 益生菌16S rRNA基因的获取
根据参考文献[8]提取各细菌染色体DNA。
2.2.3 乳酸菌及16S rRNA基因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用设计、合成的乳酸菌的1对引物PCR扩增出乳酸菌及16S rRNA 基因片段。PCR 体系如下:DNA模板2 μL,10×Ex Taq酶缓冲液(含Mg2+) 5 μL,dNTPs混合物 4 μL,上、下游引物 (10 pmol/L) 各1 μL,Ex Taq酶 (5 U/μL)1 μL,双蒸水36 μL,总体积为50 μL[9]。反应条件:95 ℃热启动10 min;94 ℃变性45 s,54.5 ℃退火60 s,72 ℃延伸87 s,共30个循环;最后72 ℃温育10 min。
2.3 TGEV在单层PK-15细胞上的适应及细胞病变
按体积比1∶10将病毒接到单层PK-15细胞上,置37 ℃、5%CO2 温箱中孵育90 min,加入细胞维持液,72 h后收毒,盲传几代直到细胞单层出现稳定病变。
2.4 TGEV效价及L1株益生菌抗病毒的半数组织感染量( TCID50)的测定
首先,采用Reed-Muench 法测定TGEV的TCID50;其次,在PK-15细胞模型上用工作浓度的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其培养上清液处理90 min,洗涤,再加入未稀释的TGEV,采用Reed-Muench 法测定此种条件下L1株益生菌对TGEV的TCID50。
2.5 L1株益生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将活化好的菌株按0.05 mL/管的接种量分别接于11支盛有5 mL MRS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同时设11管MRS培养基用于调零,分别在0,3,6,9,12,15,18,21,24,27,30小时时取出2管,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波长为600 nm处的光密度值(OD600值),以OD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L1株益生菌的生长曲线。
2.6 益生菌菌液及培养上清液的制备
参照参考文献[2]中的方法制备。
2.7 益生菌对TGEV感染PK-15细胞的影响
2.7.1 MTT法
参照参考文献[10]中的方法。
2.7.2 试验分组
1)第1组(益生菌预先处理细胞后再接入病毒)。根据预试验选择浓度为1×108cfu/mL的益生菌活菌预先处理细胞90 min,洗涤后以100 TCID50/ 0.1 mL的TGEV 攻击细胞,置37 ℃、5%CO2 温箱中吸附90 min,洗涤后加入正常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
2)第2组(病毒感染细胞后再接入益生菌)。用100 TCID50/ 0.1 mL的TGEV 感染细胞后置37 ℃、5%CO2温箱吸附90 min,洗涤,加入浓度为1×108cfu/mL益生菌悬液,置温箱中继续培养90 min,洗涤后加入正常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
3)第3组(益生菌与病毒等体积混合感作后接入)将浓度为1×108cfu/mL益生菌与100 TCID50/ 0.1 mL TGEV 等体积混合,37 ℃作用90 min,加入已长成单层的96 孔培养板中,再次在温箱中作用90 min,弃混合液,更换正常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
2.8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柱形图表示,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极显著表示为P< 0.01,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差异不显著表示为P>0.05。
3 结果与分析
3.1 益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3.1.1 耐酸及耐胆盐度检验与菌落形态观察结果
L1株益生菌在pH值为5~6,胆盐浓度为 0.05%、0.1%、0.2%时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菌落形态为乳白色,圆形隆起,边缘整齐,革兰染色为阳性短杆菌,成对或单个排列。
3.1.2 益生菌属的鉴定结果
生理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表明,L1株益生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接触酶阴性,不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吲哚和硫化氢,初步判定为乳酸杆菌属。
3.1.3 益生菌种的鉴定结果
通过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乳酸细菌的分类鉴定与实验方法》、《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照后发现:L1菌株基本符合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Lactobacillus.delbrueckii subsp.delbrueckii),但L1菌株在消化纤维二糖和麦芽糖方面存在小差异。
3.2 乳酸菌及16S rRNA基因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结果见图1)
1.DL-8 000 Marker;2.阴性对照;3.L1菌株。
3.3 TGEV在单层PK-15 细胞上的适应及细胞病变(结果见163页彩图2)
由图2可知:病变细胞玻片中正常的细胞形态消失,细胞破裂,有的细胞融合变大,有的细胞变圆、空泡化,有的细胞伸长且形态不规则。
3.4 TGEV效价及L1株益生菌抗病毒的TCID50的测定结果
根据所得数据,采用Reed-Muench 法测得TGEV的TCID50/0.1 mL为1×10-6.11。
L1株益生菌对TGEV的TCID50的测定结果:采用先加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培养上清液及菌体碎片孵育90 min,洗涤后再加入TGEV孵育90 min的方法,根据Reed-Muench 法测得L1株益生菌对TGEV的TCID50/0.1 mL分别为1×10-3.83, 1×10-4.43, 1×10-4.56,1×10-5.29,均大于TGEV的TCID50/0.1 mL(1×10-6.11)。因此,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培养上清液及菌体碎片对病毒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5 L1株益生菌的生长曲线
由图3可以看出,L1株益生菌在培养3 h后进入对数增长期,开始快速增殖。在37 ℃条件下培养12~15 h后基质中的OD600值达到最大。因此,试验确定12 h为益生菌的收获时间。
3.6 益生菌对TGEV在PK-15细胞上增殖的影响
3.6.1 L1株益生菌活菌对TGEV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比较
结果见图4。
经SPSS16.0分析显示:不同加入方式间P=0.012﹤0.05,差异显著;不同时间内P=0.016﹤0.05,差异显著。先加益生菌再加病毒组和益生菌、病毒同时加组的分析:1 h与12 h,1 h与24 h,3 h与24 h之间差异极显著;1 h与6 h,3 h与12 h,6 h与24 h之间差异显著;1 h与3 h,3 h与6 h,6 h与12 h,12 h与24 h之间差异不显著。
3.6.2 L1株益生菌灭活菌对TGEV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比较
结果见图5。
经SPSS16.0分析显示:不同加入方式间P=0.118﹥0.05,差异不显著;不同时间内P=0.384﹥0.05,差异不显著。先加灭活菌体再加病毒组和灭活菌体、病毒同时加组的分析:1 h与12 h,1 h与24 h,1 h与6 h之间差异极显著;1 h与3 h,3 h与12 h,3 h与6 h,3 h与24 h,6 h与24 h之间差异显著。6 h与12 h,12 h与24 h之间差异不显著。
3.6.3 L1株益生菌菌体碎片对TGEV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比较
结果见图6。
经SPSS16.0分析显示:不同加入方式间P=0.082﹤0.05,差异显著,不同时间内P=0.239﹥0.05差异不显著。先加菌体碎片再加病毒组和菌体碎片、病毒同时加组的分析:1 h与12 h,1 h与24 h,1 h与6 h,3 h与12 h,3 h与24 h,6 h与24 h,12 h与24 h之间差异极显著;1 h与3 h,3 h与6 h,6 h与12 h之间差异显著。
3.6.4 L1株益生菌培养上清液对TGEV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
结果见图7。
经SPSS16.0分析显示:不同加入方式间P=0.127﹥0.05,差异不显著;不同时间内P=0.176﹥0.05,差异不显著。先加培养上清液再加病毒组和培养上清液、病毒同时加组的分析:1 h与12 h,1 h与24 h,3 h与24 h,6 h与24 h之间差异极显著;1 h与6 h,3 h与12 h,12 h与24 h之间差异显著;1 h与3 h,3 h与6 h,6 h与12 h之间差异不显著。
从图4~7可以看出,第2组在不同时间对病毒的抑制率均极低,第1组和第3组的病毒抑制率在不同时间与第2组比较都极显著增高,并且第1组和第3组之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从总体来看,随时间的延长,第1组和第3组的病毒抑制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组先升高后降低。
4 讨论
1)益生菌不同接入顺序抗病毒作用分析。第1组:益生菌与细胞作用后再感染病毒,活菌的抗TGEV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菌体碎片和培养上清液的抑制效果次之,灭活菌体的抑制效果最差,反映出益生菌的活菌、有效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具有阻断TGEV吸附细胞的作用。此外,TGEV是以细胞膜融合的方式侵入细胞的,益生菌或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膜稳定性而阻止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5]。第2组:当细胞感染病毒后再加入益生菌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但作用很低。第3组:益生菌和病毒同时加入后的结果反映益生菌可能含有与病毒的受体结合的配体,但具体是哪种成分有抗病毒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益生菌不同作用时间的抗病毒作用分析。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即组内方差分析中活菌的相邻时间内差异不显著,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相邻时间内差异一般不显著,但当时间达到12 h以上就都存在显著差异。
3)先加入益生菌再加入病毒的方式(第1组)病毒抑制率最高,通过这种方式由测定TCID50的结果可知分别加入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和培养上清液均抑制了病毒的感染,说明它们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来抑制病毒感染,使细胞的致死率依次降低,这与MTT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摘要:为了分离并筛选出1株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益生菌菌株,研究采用形态观察、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等试验,并运用TCID50和MTT比色方法,在PK-15细胞水平上分别检测益生菌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上对TGEV感染力和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分离、鉴定出1株益生菌,属于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暂命名为L1菌株),此菌株的活菌、灭活菌体、菌体碎片及培养上清液均有降低TGEV感染力和活性的作用,其中活菌降低TGEV感染力及对TGEV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灭活菌体和培养上清液次之,菌体碎片最差。
关键词:益生菌,分离鉴定,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参考文献
[1]TANNOCK G W.The normal microflora:new concept s in healthpromotion[J].Microbiol Sci,1988,5(1):4-8.
[2]ZHANG C Y.Current clinical study status of 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s[J].Prog Mod Biom,2007,7(6):926-929.
[3]COLBERE-GARAPIN F,MARTIN-LATIL S,BLONDEL B,et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nteric viral infections:possiblebenefits of probiotic bacteria[J].Microbes Infect,2007,9(14/15):1623-1631.
[4]BOTIT,KLINGBERG T D,WEINGARTL H,et al.A novel eu-karyotic cell culture model to study antiviral activity of potential pro-biotic bacteria[J].Int J Food Microbiol,2007,115(2):227-234.
[5]王占锋.鸡胚肠组织细胞培养及益生菌抗NDV作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17-18.
[6]王黎光.鸡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5.
[7]赵玉娟,牛春华,张雪,等.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9,30(7):300.
[8]程贵忠,孙耀贵,王淑莉.绿色动物性食品及其产业化发展[J].家畜生态,2002,23(2):1-4.
[9]杨静红.免疫组化和PCR方法检测鹅细小病毒在感染雏鸡体内分布规律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夏季:补充益生菌 呵护胃肠道 篇4
益生菌分三大类:乳杆菌类、双歧杆菌类和革兰阳性球菌。
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为:通过益生菌改善肠菌落平衡,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可作为添加补充剂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菌为什么能防治腹泻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庞大的菌群之间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相对平衡,组成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防线。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腹泻。经常服用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可以预防与治疗腹泻症。欧洲一些医疗中心试用以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菊糖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疗旅行者腹泻,也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益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衍,可促进并提高人体全身免疫力,协助人体抵抗有害病菌。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学者对中国长寿之乡——新疆阿克苏、广西巴马及西藏的百岁老人进行体检时发现,老人体内有益细菌占总菌数的比率平均达到38%以上,相当于青少年水平。
补充益生菌,筑就肠道免疫“长城”
在夏天,要让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既可以“种”,也可以“养”。种养结合,肠道就能更快地恢复年轻。
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目的是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传宗接代。目前主要的产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
养菌——即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为其创造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快速繁殖,“压”过有害菌的势力。最常见的是寡糖类食物,它可以提供肠道益菌繁殖的营养,是一种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类,在小肠几乎不消化,大部分是在大肠经肠内细菌发酵成为有机酸后才被吸收。寡糖存在于豆类、洋葱、大蒜、牛蒡、芦笋等天然食物中,多吃这些食物,可帮助有益菌增生,有助肠道保健。
相关链接一、益生菌的其他作用
缓解乳糖不耐受症全球有半数以上人口存在乳糖酶缺乏,特别是东方人。有些人天生缺乏乳糖酶,一喝牛奶就会腹泻,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乳糖。医生建议:内源性乳糖酶不足的人,食用含有活菌的酸牛奶,可极大改善乳糖不耐受症。
降低血清胆固醇有人认为,乳杆菌能使胆汁酸脱盐结合而使粪便中的胆固醇减少,粪肠球菌及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
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能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起到预防消化道癌症的作用;而乳杆菌分泌的大量乳酸,可加快肠道蠕动,促使粪便尽快排出体外,减少有害毒素对肠壁的刺激,预防大肠癌。有益菌还能提高人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减轻因放射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关链接二、认识“益生菌健康法”
养乐多公司的创始人代田稔博士于1930年从人体肠道中分离出来并强化培养了活性益生菌,它可以抵抗胃液和胆汁的强酸性环境,顺利进入并存活在人体小肠内发挥生理作用。健康长寿、一生无病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就要改变过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70年前,代田稔博士就提倡增强预防医学的意识,不依赖药物,而是依靠人体自身力量维系健康,这便是最初“益生菌健康法”的起源。
肠道益生菌 篇5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聚合物,能充当保护膜将益生菌安全送入肠道。这种聚合物是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开发出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普通微生物学学会举行的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这项成果。
据介绍,一些常见益生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能用这种聚合物进行处理。被聚合物形成的保护膜覆盖后,这些细菌能够在实验室模拟的胃酸环境中坚持4 h不死亡,而没有保护膜的细菌通常2 h就会死亡。细菌抵达肠道后,保护膜就会分解,释放出益生菌。
研究人员伊萨·拉德卡说,这种聚合物是无毒、可食用、可生物降解的。当前益生菌产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能够穿过胃部抵达肠道的益生菌比例,这种聚合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这种聚合物还有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潜力,比如用于保护某些有特定要求的药物,帮助它们通过胃部的酸性环境进入肠道。
肠道益生菌 篇6
目前关于益生菌的概念, 应用比较广泛的是FAO与WHO公布的, 即益生菌是指当添加合适的剂量对动物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剂。做为益生菌, 其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 能够抵抗体外或是体内的环境。第二, 菌种的来源应该都是靶动物的微生物的菌群。第三, 应该具备生物安全性。第四, 可以抑制有害菌群。第五, 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一般来说, 可以作为益生菌的菌种有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等等。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 研究者推测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 产生抗菌物质。第二, 可以产生竞争性的排斥。第三, 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功能。第四, 可以调节免疫功能[1]。
1 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很多的研究已经证明,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肉仔鸡的生产。Hooge等的研究证明, 在肉仔鸡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肉仔鸡的FCR, 提高肉仔鸡BWG。An等人的研究已经证明,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肉仔鸡BWG。Kalavathy的研究证明, 在肉仔鸡的饲料之中添加12种混合的乳酸菌, 这一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FCR。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改善肠道的结构来促进养分的吸收, 通过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最后促进肉仔鸡的生长。而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肉仔鸡的肠道友谊菌群平衡、改善消化道结构、分泌出抑菌因子、可以竞争性的排斥那些有害菌的生长等等。
2 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仔鸡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证明, 在肉仔鸡的生长后期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来代替抗生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粗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代谢能和利用率等等。Mountzouris等的研究证明, 添加唾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肠球菌和罗氏乳杆菌混合的益生菌, 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对于粗脂肪、干物质的利用率。Apata的研究证明, 在饲料中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可以提高那些肉仔鸡对于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关于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提高不仅与肠道菌群和结构有关, 还与降解营养物质的酶有很密切的关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对肠道有害菌的抑制来达到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 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抑制了肠道有害菌生长和代谢就可以大大的减少那些有害菌对于营养物质的一些消耗, 还可以减少毒素的产生。An的研究已经证明, 在肉仔鸡的饲料之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盲肠乳酸菌的数量, 但是对于大肠杆菌的数量影响不是很大[2]。
4 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仔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Awad等的研究证明, 在肉仔鸡的饲料之中添加乳酸菌之后,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它们的回肠和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与绒毛长度的比值。Fan等人的研究证明, 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 以及绒毛高度均与肠上皮细胞更新周期的延长有关, 肠道有害菌或是有害菌的分泌产生的毒素, 它们均能导致肠细胞更新速度的显著加快[3]。
5 结论
在肉仔鸡的生长后期, 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来代替杆菌肽锌不会影响肉仔鸡的生长性能, 但是可以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 并且可以恢复盲肠乳酸菌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郭晓奎.后抗生素时代我们如何征服细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11) 11~12.
[2]林谦, 戴求仲, 宾石玉, 等.饲粮添加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J].动物营养学报.2012 (10) 56~57.
肠道益生菌 篇7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动物健康与否取决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强弱, 即胸腺、脾脏、法氏囊和肠道等免疫器官功能作用强弱, 免疫器官指数是衡量肉鸡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其中肠道是重要的机体免疫器官。肠道黏膜受损, 势必会导致机体免疫组织损伤, 引发肠道疾病的发生。目前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活菌制剂和中药制剂等。本研究旨在讨论中药制剂联合益生菌能否对肠道菌群的生长有协同作用,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1.2 研究内容
为了研究藿香正气水与益生菌对肠道的功能作用, 本研究将一定浓度藿香正气水与益生菌联合并与藿香正气水和空白组比较, 考察藿香正气水与益生菌联合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为益生菌与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雄性肉鸡90只, 购于河北省试验动物中心。
2.1.2 试验试剂
藿香正气水, 枯草芽孢杆菌, 蒸馏水, 双歧杆菌培养基 (BBL) , 乳酸杆菌培养基 (MRS) , 大肠杆菌培养基 (EMB)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托盘, 剪刀, 注射器, 离心管, 三角刮, 培养皿, 镊子, 电子秤, 恒温培养箱, 酒精灯, 酒精棉, 移液枪, 线, 小刀, 记号笔, 分析天平。
2.2 方法
2.2.1 肉鸡前期喂养
将90只雄性肉鸡随机分为9笼, 每笼10只。依据肉鸡饲养管理标准进行管理。
2.2.2 试验动物分组
将所有健康肉鸡进行随机分为3组:
组1 (空白组) ;
组2 (藿香正气水0.67g/m L) ;
组3 (藿香正气水0.67g/m L和枯草芽孢杆菌9600cfu/m L) 。
空白组肉鸡每天喂蒸馏水 (500 m L/d) , 其余两组在每天的饮水中添加对应的药物:组2每日的饮水为3m L藿香正气水, 加497m L蒸馏水, 组3每日的饮水为藿香正气水3m L、枯草芽孢杆菌1.2m L, 加蒸馏水495.8m L, 每天的饮水分两次供应, 所有组分食用普通饲料。连续喂药5d, 宰杀前停药2d, 每7d宰杀1次, 宰杀前需称重。
2.2.3 取材
每组随机选取3只肉鸡, 记录体重后, 先保定肉鸡, 切断颈总动脉放血至死亡。剖开胸腔至内部器官暴露, 将盲肠, 回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分别剪下一段, 放置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共约2g, 并做好记录。
2.2.4 制备组织培养液
取灭菌后的50m L锥形瓶3个, 每个锥形瓶倒入18m L蒸馏水, 于121℃下进行灭菌15min, 备用。取准备好的2g肠道,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消毒的剪刀剪碎, 放入备用的锥形瓶中, 使肠道内容物流出, 制成组织液。
2.2.5 涂板
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涂皿, 先用酒精棉球将玻璃三角刮擦拭并晾干, 然后将三角刮在酒精灯上炙烤消毒, 放凉备用。用移液枪吸取上清液80μL, 打进标记好的培养皿中, 用放凉的三角刮轻轻将液体顺时针刮匀, 直到将液体全部刮干。为了防止交叉污染, 每次吸取上清液前要换枪头, 且三角刮每次使用后, 都需再次消毒。所有操作要在酒精灯10cm范围内, 防止杂菌感染。
2.2.6 细菌的培养与计数
将完成的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基进行正常的有氧培养,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培养基在干燥器中进行无氧培养。24 h之后取出并分组计数。
2.2.7 数据处理
将数据进行SPSS方差分析:数据为均值±标准差 (x±s) 。
3 结果与分析
组1与组2对比, 第7d和14d无显著差异 (P>0.05) , 从第21d开始到42d差异极显著 (P<0.01) , 第49d试验无显著差异 (P>0.05) ;组1与组3相比, 第7d和14d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 , 从第21d开始到42d, 试验结果极显著 (P<0.01) , 第49d试试验结果差异显著 (0.01<P<0.05) 。试验结果表明, 藿香正气水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用药, 比藿香正气水更加有利于肉鸡的生长。
组1与组2相比, 第7d和14d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 , 第21d至49d试验结果差异显著 (0.01<P<0.05) 。组1与组3相比, 第7d试验结果不显著 (P>0.05) , 第14d至49d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结果表明, 藿香正气水对大肠杆菌作用不明显, 加入枯草芽孢杆菌之后大肠杆菌数量减少。
组1与组2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第7d至21d试验结果不显著 (P>0.05) , 从第28d开始试验结果极显著 (P<0.01) , 第49d试验结果有显著差异 (0.01<P<0.05) ;组1与组3比较, 从第14d开始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结果说明, 藿香正气水联合枯草芽孢杆菌用药, 更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
组1与组2相比, 第7d至21d差异不显著 (P>0.05) , 从第28d开始试验结果差异显著 (0.01<P<0.05) ;组1与组3比较, 从第21开始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结果说明, 加入枯草芽孢杆菌更有利于双歧杆菌在肉鸡肠道内生长繁殖。
4 试验结论
藿香正气水能调节胃肠功能紊乱, 用于肠胃炎的治疗;制霉菌素能抑制肠道真菌生长;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来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繁殖, 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 在添加枯草芽胞杆菌制剂组的肉鸡盲肠和空肠中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 而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降低[16]。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 组1与组3菌群数量相比, 大肠杆菌数量在7d之后极显著 (P<0.01) , 乳酸杆菌数量在14 d之后极显著 (P<0.01) , 双歧杆菌数量在21 d之后极显著 (P<0.01) ;组1与组2菌群数量相比, 大肠杆菌数量在14 d之后有显著性差异 (0.01<P<0.05) , 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在21 d之后有显著性差异 (0.01<P<0.05) 。组1与组2体重相比, 前14 d无显著差异 (P>0.05) , 之后差异性极显著 (P<0.01) , 最后一次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 ;组1与组3体重相比, 前21 d无显著差异 (P>0.05) , 之后差异性极显著 (P<0.01) , 最后一次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 。结果说明: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水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但是藿香正气水联合枯草芽孢杆菌药效更加显著。
本次试验对于中药联合制剂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的应用, 以及畜禽业的养殖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5 下一步试验设想
本试验只停留在实验室水平, 后续试验将对合生元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观察其应用效果, 为临床活菌制剂与中药联合使用, 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摘要:为研究益生菌联合藿香正气水制霉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90只肉鸡进行试验, 肉鸡随机分为3组。组1为空白组不给药, 组2 (藿香正气水0.67 g/m L) , 组3 (藿香正气水0.67 g/m L和枯草芽孢杆菌9600cfu/m L) 。将药品兑进250 m L蒸馏水里面, 喂药2次/天, 连续喂药5 d, 宰杀前停药2 d, 每7 d宰杀1次。试验结果表明, 组2、组3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和体重变化优于空白组, 且组3结果优于组2。结论:空白组体重变化前期较组2、组3不显著 (P>0.05) , 中期极显著 (P<0.01) , 后期与组2相比不显著 (P>0.05) , 与组3相比试验结果有显著差异 (0.01<P<0.05) 。
肠道益生菌 篇8
1 猪用益生菌的优点
猪用益生菌是现代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料, 用量很少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指需要将微量或少量物质添加到猪饲料使用过程、生产加工过程中即可, 可以有效地改善畜产品品质、节省猪饲料成本、保证动物健康、提供猪的生产性能, 猪用益生菌包括了脱霉剂、螯合肽、复合酶、有益菌 (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 等, 能够阻止致病菌入侵, 给生猪提供必要的营养。猪用益生菌对于断奶仔猪而言, 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 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在一些基质上由一些特殊的物质形成的, 能够有效地损害几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2) 产生消化酶目前已经证实, 合成维生素能够产生维生素B群和蛋白酶、淀粉酶等消化酶。
(3) 优化生态环境在断奶仔猪肠道代谢过程中, 酶制剂、益生素能够分解那些不容易被断奶仔猪吸收利用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粗蛋白质等, 能够将臭气、氨气的来源有效切断, 防止蝇蛆滋生, 改善饲养环境, 降低了氨气侵害, 有效降低断奶仔猪粪便中有害气体, 将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降至最低。
(4) 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使肠内菌群保持正常能够有效地对肠内有害菌的发生进行阻止和抑制, 将维持健康的肠内菌群进行有效地恢复, 大幅度增加有益菌。主要抑制β溶血性类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病原大肠菌等细菌的繁殖。
2 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胃肠道的影响
选择购自重庆市荣昌县仔猪生产基地的60头45日龄健康长白荣昌断奶仔猪, 将这6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三个处理组, 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添加含量为0.1%的复合益生菌制剂I号和复合益生菌制剂Ⅱ号, 目的主要在于研究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胃肠道的影响。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现象, 往往都是由于一些较为特定的原因而导致断奶仔猪有益菌减少, 致病菌大量增殖, 肠道菌群失调, 最终导致断奶仔猪出现腹泻, 影响到胃肠道系统。而益生菌进入到断奶仔猪体内, 可以与有害菌一起来对营养物质进行竞争, 还可以定植繁殖, 这样一来, 能够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维持微生物区系平衡。
试验结果得出三个主要的结论。第一, 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比, 粪便中乳酸杆菌含量大幅度增加, 大肠杆菌含量大幅度降低, 二者形成较为显著的差异 (P<0.01) 。第二, 试验2组、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 断奶仔猪的腹泻指数分别下降了83.5%和47%, 腹泻率分别下降了15.55%和4.44%, 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P<0.01) 。第三, 试验2组、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 饲料利用率和平均日增重都有较大的提高, 其中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和11.0%, 平均日增重提高了6.53%和4.02%, 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P<0.01) 。主要原因是由于益生菌能够对断奶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改善, 保障断奶仔猪能够从猪饲料中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 提高断奶仔猪对于猪饲料的利用效率和消化效率。
试验结果充分表明,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断奶仔猪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胃肠道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肽菌素能够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和转化率, 有效防治仔猪的腹泻, 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是目前饲用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 从而为人类获得健康安全的食品, 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建忠, 等.富硒益生菌对仔猪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6 (02) :112-115.
[2]张龙涛, 等.益生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农业学报.2006 (04) :130-135.
[3]王士长, 等.饲料湿喂及添加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 (03) :122-126.
[4]李凯年, 等.用益生菌防治猪肠道病原菌与益生菌生产[J].中国动物保健.2007 (03) :170-173.
益生元≠益生菌 篇9
益生菌制剂的保存要小心许多活菌制剂都需要冷藏保存,以保持其生物活性,但这对运输和储存的要求条件较高,因此回到家中时,药物活性有可能要再打折扣。但是,一部分品牌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冷冻干燥技术,将活菌加工成粉剂或片剂,保存时间得以延长,且可以常温保存,但开袋后如未吃完,为了避免产品失活或活性减小,应立即放入冰箱内保存。
益生菌
了解益生菌的3个关键词
关键词1.好菌
人体的肠道里,生存着大量的细菌,“好”“坏”皆有,如果坏菌阵容过于强大,好菌势单力薄,就会对肠道的免疫产生威胁,不仅会破坏肠道的正常功能,如消化不良或便秘,甚至给其他病原以可乘之机,比如感染性腹泻。因此,二者要达到平衡状态,才能“肠太平”,保证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正常状态。益生菌,就是能够帮助对抗坏菌、增强肠道防御系统,减轻症状,对抗病原的生力军,属于“好菌”的范畴。
关键词2.一组肠道细菌群就定义而言,益生菌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改善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发挥多种有益作用。是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帮助肠道维持健康状态。
关键词3.益生菌制剂是人工合成的而益生菌制剂,是在人体外,通过生物途径人工合成的、模拟正常肠道内“好菌”的制剂,以填补肠道内有益菌的缺失,对于缓解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的相应症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益生菌制剂不是万能药
由于益生菌有以上诸多好处,所以家长们会把益生菌当成万能药,但实际上,益生菌制剂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时候也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
宝宝生病时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症状,所需的益生菌的种类和菌株也会有差别。此外,某些制剂中因含有乳蛋白或乳糖,不适用于对乳蛋白过敏或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因此,要遵从医生的建议。日常保健使用时作为日常保健使用时无须天天给宝宝服用,只要在吃得过多过杂、消化不良、胃口差、精神头不足等情况下使用,如果觉得某种制剂见效不明显,可以更换品种。
益生菌的好处清单
清除有害菌与有害菌竞争生存空间,并产生乳酸和乙酸等,降低肠道pH,实现抑制有害菌生长及其毒素的产生,并将其清除。“双向调节”肠道功能通过重建肠道正常菌群,达到维持微生态平衡,治疗因肠道菌群紊乱而给宝宝带来的腹泻、便秘的痛苦。“制造”营养物质产生多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同时产生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等,对宝宝心脏健康和骨骼生长有益。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在消化道内产生消化酶,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物,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此外,兼具抑制有害微生物进入循环系统的作用。免疫保护帮助肠道黏膜保持正常的通透性,增强宝宝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分泌型IgA的分泌,达到预防过敏、增强免疫的作用。
益生元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主要作用是帮助益生菌益生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简单形象地说,是“益生菌的食物”,它是不能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直接通过肠道,进入大肠,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其活性,从而达到改善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益生元是一类物质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寡糖类(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的物质或称为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大豆低聚糖、菊粉等。但是,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寡糖都具有益生元的有益作用。因此,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益生元≠寡糖。数数益生元的优点改善便秘:由于益生元本身是膳食纤维,具有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产气、松软大便的作用,能够改善便秘。它能在大肠中通过发酵产气来松软大便,缩短了代谢废物在肠道中的逗留时间。降低肠道内的pH:饮食中的蛋白质代谢废物,在肠道内发酵的产物pH较高,而一些肠道疾病的特征都具有过高的肠pH,如通过降低pH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
调整消化道内的菌群平衡:宝宝如果经历了抗生素、腹泻、压力或其他药物(非抗生素类)的影响,往往肠道内的好菌和坏菌的平衡会被打破。
益生元可以通过对特定菌群的选择性的刺激而加速平衡的恢复。而且,这种刺激可以是直接的(被选择的细菌利用益生元而生长)或间接的(一些细菌释放对其他细菌生长有益的物质)。
增强免疫: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宝宝的免疫系统,帮助抵抗致病菌。降低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益生元也有副作用
肠道益生菌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8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8~62周岁,平均(46.7±11.6)周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对照组患者19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39~58周岁,平均(45.5±10.3)周岁;观察组Ⅰ21例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2周岁,平均(47.2±12.7)周岁;观察组Ⅱ24例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38~61周岁,平均(44.3±13.8)周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福瑞可螺旋型三腔喂养管(CH 16/9,1 5 0 mm):德国Fresenius Kabi AG公司;肠内营养液(瑞素,500 m L)、凡命氨基酸注射液: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贝飞达:山西晋城海斯药业。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且Child-pugh分级为B级患者;(2)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3)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或近似良好者;(4)患者意识良好,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有消化道出血者;(2)晚期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糖尿病或肠道感染者;(3)有严重内分泌疾病病史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氮源用凡命氨基酸注射液(华瑞制药)提供,氮量为0.2 g/(kg·d),非蛋白热量的30%~40%用20%Intralipid提供,70%左右由葡萄糖供给,糖脂比例为1.5∶1,各营养液配成全合营养液经颈静脉插管注入;观察组Ⅰ给予肠内营养治疗,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1 kcal/m L,华瑞公司),用输液泵经三腔喂养管持续泵入,早期将流速控制在20~30 m L/h,随后逐渐增速,直至100~120 m L/h,营养液维持1000~1500 m L/d;观察组Ⅱ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在观察组Ⅱ的基础上联用贝飞达(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三联制剂,420 mg,2次/d)。
1.5 观察指标
测定三组患者治疗15、30 d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TBIL)、营养状况指标(BMI、体脂含量)、凝血时间,对患者治疗15、30 d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进行记录。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和凝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Ⅰ治疗15、30 d后AST、ALT、TBIL含量和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Ⅱ治疗15、30 d后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和观察组Ⅰ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营养支持治疗15 d后,观察组Ⅰ和Ⅱ的BMI指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治疗30 d后,观察组Ⅰ和Ⅱ的BMI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ⅠBMI指数高于观察组Ⅱ(P<0.05),各组间体脂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0.05;△与观察组Ⅰ比较,<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组Ⅰ比较,P<0.05
2.3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Ⅰ在治疗15 d后的并发症(肺部感染、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其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观察组Ⅱ在治疗后30 d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0.05;△与观察组Ⅰ比较,<0.05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机体在疾病的进程中消耗很大,而且患者往往处于精神不振或昏迷的状态,食欲减退,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营养治疗是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营养支持的方式为肠外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虽然比较常用,但是其治疗机制并不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不利于胃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而且价格昂贵,因此不宜广泛采用[10]。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往往存在如腹泻、吸收不良、胃肠黏膜水肿、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症状,因此单纯的肠内支持治疗也无法完全满足这一时期患者的营养需求。
近年来,益生菌在治疗高消耗性、存在肠道感染或无法自主摄食的疾病应用中非常广泛,而且已在感染性腹泻、特异性皮炎等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1]。肝硬化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常需要大量的抗生素,这样会造成肠内菌群失调,致病菌群增多,进而产生大量的肠毒素和代谢废物,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时,这些肠毒素和代谢废物会容易穿过肠壁侵入淋巴系统,造成机体感染,特别是肺部[12,13,14]。益生菌通常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壁屏障功能,阻止外来菌群的侵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且可以抑制内毒素的生成,修复肠黏膜屏障,降低炎性因子,促进肠内营养的吸收[15,1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Ⅱ治疗30 d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益生菌在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一致,展现了益生菌在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并发症的优势。本次研究还发现,肠内营养联合肠道益生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缩短凝血时间,这一结果表明肠内营养联合肠道益生菌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措施。
【肠道益生菌】推荐阅读:
益生元≠益生菌06-02
益生菌的益生作用研究06-13
益生菌+光合菌08-29
益生菌制剂10-06
富硒益生菌07-13
益生菌发酵火龙果研究09-05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10-01
卫生部公告益生菌名单06-17
水产培育中运用益生菌的效果分析论文05-11
胃肠道菌群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