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

2024-10-01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精选8篇)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婴幼儿湿疹的应用及对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0例婴幼儿湿疹随机分为对照组 (35例) 和观察者 (35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培菲康治疗, 两组均治疗14d,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 治疗前后无菌静脉采血检测细胞因子及Th1/Th2水平, 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复发率、皮损恢复时间分别为85.71%比74.29%, 17.14%比45.42%, (11.8±3.2) d比 (16.4±3.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8.743和6.629, t=6.046, P<0.05)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IFN-γ、Th1/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IL-2、IL-4、IL-5、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2、IL-4、IL-5、IL-10、Th1/Th2、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湿疹患儿存在免疫紊乱及肠道菌群失调,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 恢复正常免疫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降低复发, 是预防、治疗湿疹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关键词:益生菌,婴幼儿,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的特异反应性疾病之一, 本病病因尚未形成统一定论, 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Th1/Th2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是湿疹发病和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检测细胞因子水平能够反应T辅助细胞Th1/Th2分化情况[1]。益生菌在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均有调节作用[2]。本文观察婴幼儿湿疹的肠道菌群、Th1/Th2平衡的特点, 并考察益生菌的干预效果,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婴幼儿湿疹70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35例) 和观察者 (35例) 。观察组中男27例, 女8例;年龄1~11个月, 平均 (5±3) 个月;轻度24例, 重度11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0例;年龄为1~11个月, 平均 (6±3) 个月;轻度22例, 重度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 符合《皮肤性病诊断学》湿疹的诊断标准; (2) 初治患儿, 未使用过益生菌或者抗生素; (3) 没有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4) 足月新生儿, 母乳喂养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轻症患儿给予常规外用药物3%硼酸外洗、15%氧化锌软膏外涂, 口服抗过敏药物西替利嗪滴剂2滴/次, 2次/d, 重症患儿再增加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 口服, 治疗30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培菲康0.5包/次, 2次/d, 治疗30d。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无菌静脉采血检测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γ) 、白介素 (IL) -2、IL-4、IL-5、IL-10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计算Th1/Th2, 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的检测, 观察皮肤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显效率为治愈、显效之和, 随访6个月, 观察疾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复发率、皮损恢复时间分别为85.71%比74.29%, 17.14%比45.42%, (11.8±3.2) d比 (16.4±3.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8.743和6.629, t=6.046, P<0.05) 。

2.2 两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IFN-γ、Th1/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IL-2、IL-4、IL-5、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2、IL-4、IL-5、IL-10、Th1/Th2、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湿疹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明显瘙痒、红斑丘疹或丘疱疹, 可伴有水肿,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 Th1/Th2免疫发育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Th1细胞主要分泌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 Th2细胞作用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分泌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 Th1/Th2分化失衡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失衡, 从而诱发过敏反应的发生, 导致湿疹发病和慢性化[3]。

肠内的有益菌不仅能抵御病菌的侵袭, 维持肠菌群的平衡, 还能调节宿主免疫功能, 过敏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存在差异, 肠道微生态环境是过敏倾向的儿童发生和发展成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为应用益生菌制剂调节婴儿肠道免疫,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4]。

本研究结果显示, 湿疹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与肠道菌群失调, Th1/Th2平衡被打破, 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IL-10也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构成也发生变化, 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培菲康制剂治疗后, 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均得到良好调整, 促进Th1/Th2恢复平衡状态, 诱导Th2细胞的转化从而对抗Th1细胞及其产生的促炎因子, 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由于培菲康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 口服后益生菌可定植在肠道内, 对抗外来致病菌, 促使Ig A早日的产生, 增强对抗有害抗原的能力, 同时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

综上所述, 湿疹患儿存在免疫紊乱及肠道菌群失调,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 恢复正常免疫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降低复发, 是预防、治疗湿疹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参考文献

[1]任兴斌, 诸葛宝忠, 季海生.湿疹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4, IL-10, TGF-β检测及临床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0, 25 (3) :131-133.

[2]曹海宁, 周昌宁.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24-26.

[3] Galli E, Cieeoni R, Ressi P, et al.Atopic dermatitis:molecular mechanisms, clinical aspects and new therapeutical approaches[J].Curt Mol Med, 2003, 3 (2) :127-138.

[4] Gmnlund MM, Arivilomi H, Kem P, et al.Importance of intestinal colodisation in the maturation of humoral immunity in early infancy:a prospective follow up study of healthy infants aged 0-6 months[J].Arch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0, 83 (3) :186-192.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 篇2

酸奶打出“菌”招牌

消费者一头雾水

记者在大型超市里看到,有的酸奶主打“活悦LGG益生菌”,有的酸奶则主推“LABS活性益生菌和BB——12益生菌”,不少酸奶的包装上还标明含有“活性乳酸菌”“双效菌”“益生菌4种”,或者标注“含益生菌150亿个”等字样。在货架上一品牌酸奶打出广告横幅,声称“富含100亿个B+100TM活性益生菌”,同一品牌的另一款酸奶则在包装上写明“含AB100益生菌”。

正在选购酸奶的顾客刘芳说:“现在酸奶的广告宣传上都说益生菌对人体有好处,所以买酸奶我专门挑包装带益生菌字样的酸奶。”至于益生菌具体有什么好处,她却表示不清楚。

超市售货员对益生菌概念同样模糊,一国内较大品牌酸奶的促销员含糊地说:“加了菌的肯定比不加菌的有营养。”至于此品牌的加了益生菌的酸奶营养到底有多大暂无考证,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带菌的酸奶“身价倍增”,且销量远高于普通酸奶。如这个品牌100克益生菌酸奶8杯的售价为10元,而同一品牌同样规格的普通酸奶8杯(并赠送2杯)的售价仅为8.5元。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李东海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更讲究营养、卫生、健康。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选购那些宣称有营养的食品。“只不过到处都是带菌的酸奶,也不知道哪个品牌的更有营养。”李东海无奈地说。

记者向内蒙古几家有影响力的乳业集团了解益生菌酸奶生产情况,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便回答。而记者向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求证益生菌检验等问题,一位主管领导只是告之:大厂家生产的酸奶产品应该都是合格的,否则也不能上市。

“菌”概念混乱

一些商家涉嫌炒作

自从1908年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提出了酸奶长寿论以来,世界各地开展了对益生菌广泛的科学研究,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功效。随着生物技术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益生菌在食品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每年都会发现许多新的功能。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张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益生菌作为功能性食品,近年来被推到了预防医学的前沿。近5年来,益生菌产业在我国也有长足的发展。其中90%以上应用于乳品工业,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5%左右。但是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的益生菌产业目前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概念混乱。

“现在市场是多把乳酸菌等同于益生菌,他们不是一个概念,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可以称为益生菌,或用做益生菌及其产品。”张和平说。

据张和平介绍,乳酸菌是指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50%以上乳酸一类细菌的总称。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益生菌定义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目前世界上常用于益生菌的菌种大多为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或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双岐杆菌等中的一些菌株。但并不是这些菌种中的每一株菌都可以作为益生菌,只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菌株才可以作为益生菌。

张和平特别指出,并不是每一株益生菌都是全面手,能够发挥所有的健康功效。而且,国外的益生菌菌株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群生理特性。从生物进化、生理学及其人体微生态的角度来看,人与益生菌菌种、菌群,环境与益生菌菌种、菌群都要适应;食物及饮食习惯也与要摄入的益生菌协调。比如筛选自欧洲人体肠道的益生菌菌株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亚洲人群的肠道,因此在用于开发生产销售于亚洲人群的产品应该具有在销售区域或国家完整科学的人群临床研究数据。

益生菌产品无章可循相关标准亟待制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树政研究员在2008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益生乳酸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一书序言中写到:近20多年,我国对益生乳酸菌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其相关产品也随之进入市场,在人和动物的保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采访中,一些业内专家指出,益生菌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我国尚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制定益生菌和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标准,由此导致益生菌名称叫法五花八门,益生功能被夸大宣传等现象。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方面,对所含益生菌活菌数以及在货架期益生菌存活数也没有进行严格限定,导致益生菌及制品市场异常混乱,甚至出现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中检验不出该益生菌的以假乱真现象。

据了解,在益生菌方面我国只有卫生部2001年出台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的有关规定;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方面没有规章可循,有时不得不套用1992年原轻工部制定的QB1554——92《乳酸菌饮料》和2003年卫生部制定的GB16321——2003《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

“显然现存的这些法规和标准不适合于益生菌和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评价和规范。”张和平说,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关于益生菌及其发酵乳制品的立法、标准都指导着各国益生菌及相关制品的生产,规范益生菌及其制品的市场。尽管关于益生菌及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各个国家关于益生菌的立法及相关政策法规正在建立,并逐步趋于统一。

张和平说:“由于没有相关法规,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监控,一些酸奶品牌包装上虽然标注着高科技益生菌群,但到底有无添加、添加了多少都是厂家自说自话,实际上可能与普通酸奶并无多大差异,一些商家涉嫌炒作。”

他指出,在益生菌发酵乳制品方面,国际上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产品中益生菌的活菌数达到1×107个/ML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湿疹婴幼儿资料116例, 均经临床相关检验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8例。对照组患儿男31例, 女27例, 年龄3个月至3岁, 平均 (11±5) 个月, 病程14 d至10个月, 平均 (3.7±1.5) 个月;观察组患儿男30例, 女28例, 年龄5个月至3岁, 平均 (12±5) 个月, 病程11 d至12个月, 平均 (3.5±1.7) 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局部皮肤红斑、脱屑、丘疹等典型症状;年龄≤3岁;皮损面积总和不足全部体表的10%;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存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史;对研究相关用药过敏;合并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针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避免患儿局部皮肤发生灼热或搔抓等现象, 积极分析患儿发病诱因, 全面隔绝致敏因素。患儿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北京中新制药厂, 批号:20121231) 0.35 mg/kg, 3次/d;应用氟轻松维B6乳膏 (湖南天龙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130121) , 适量涂抹于皮损处, 并行辅助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2~3次/d;同时, 口服适量钙剂。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餐前空腹口服纽曼斯益生菌 (金纽曼思上海食品有限公司, 批号:2013006) , 年龄<1岁患儿每日口服1/2粒, 年龄≥1岁患儿每日口服1粒。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合理记录局部皮肤症状改善情况, 严密观察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应立即予以处理。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干扰素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0 (IL-10) 、Th1/Th2水平, 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依据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评分, 将初诊皮损面积设置为4分, 治疗后面积每减少1/4降低1分, 而各临床症状均为0~3分, 通过治疗后评分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 其疗效指数=治疗后总降低分数/初诊总分值×100.0%。治愈:疗效指数为90%以上;显效:疗效指数为61%~90%;有效:疗效指数为20~60%;无效:疗效指数为20%以下[3]。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TNF-α、IL-10、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TNF-α、Th1/Th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3.98,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5.38,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婴幼儿湿疹均伴随局部瘙痒症状, 且呈现多形态皮损表现, 发病后急性症状与慢性症状反复交替出现[4]。临床研究认为, 婴幼儿湿疹主要为内外因素协同影响所致, 其中多数患儿均存在家族过敏史, 且同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近几年, 有研究提出,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病变会明显提升湿疹发病发率, 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通过应用乳酸菌素片等佐治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胃肠功能与湿疹症状[5]。同时, 婴幼儿湿疹的发生与患儿免疫功能障碍也存在密切关系, 应用益生菌后可改善其免疫平衡状态, 进而抑制湿疹的发生与进展。益生菌主要为肠道活力菌群, 包括鼠李糖杆菌LGG与双歧杆菌BB-12, 对湿疹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益生菌佐治, 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衡, 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应用益生菌后患儿的预后改善效果更为乐观;且观察组患儿的TNF-α、Th1/Th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益生菌对湿疹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另外,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益生菌佐治临床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对湿疹婴幼儿采用益生菌佐治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抑制复发率, 并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张黎群.皮肤变应原点刺实验在婴幼儿湿疹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 (5) :285-286.

[2]毛红侠, 胡小红.补充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50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18 (3) :337-338.

[3]鞠剑波.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联合外用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 2013, 19 (6) :347-347.

[4]吴颖, 王有鹏.婴幼儿湿疹的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 2014, 18 (6) :1348-1349.

仔猪饲喂益生菌制剂效果研究 篇4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的、对动物机体的健康起正面作用的一大类细菌[1,2]。利用促进消化道有益菌群的生长来抑制病原菌, 从且而达到增强体质、控制疾病发生的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 并在生产上开始逐步应用[3,4]。

上海市奉贤地区是生猪饲养量较大的一个区, 年上市商品肉猪超过70万头, 为寻找一种有效控制仔猪消化道疾病的方法, 笔者尝试利用肠道有益菌制剂 (益生菌) 饲喂刚断奶的保育仔猪来提高保育猪的抗病能力, 从而达到促进仔猪生长、帮助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关的目的。现将相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从2010年2月19日至3月26日, 历时35 d。选择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的一个小型生猪养殖户, 作为本次试验的基地。该养殖户共饲养50余头母猪, 仔猪全部自繁自养, 一般25日龄左右断奶进入保育舍, 60日龄转入肉猪舍饲养, 直至上市。该养殖户已有10余年的养猪经验, 且工作责任心强。试验过程中的饲养和日常管理工作由该养殖户负责。采用该养殖户7号圈、编号为0811的母猪于1月25日分娩的同窝12头仔猪作为试验用猪。试验用制剂采用上海银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益生菌制剂, 批号:20090618。

1.2 试验方法

参与试验的12头仔猪于断奶当天 (2月19日) , 按随机方法分成试验和对照2组, 每组6头。用剪耳号的方法进行编号, 以剪耳尖代表“1”;剪耳上缘代表“3”;剪耳下缘代表“5”, 编号时试验组剪左耳;对照组剪右耳, 编号均为1~6号。不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所有仔猪在编号的同时进行称重并做好记录, 然后按试验和对照2组作分类统计。经过编号、称重后, 试验组仔猪口服益生菌制剂2 mL/头;对照组仔猪则不喂菌。试验组仔猪在首次喂菌后20 d (3月11日) 进行第2次称重, 并加强喂菌1次, 剂量3 mL/头;对照组仔猪也同时称重1次但同样不喂菌。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在60日龄时 (3月26日) 再全部称重1次。试验期间, 该头母猪及其仔猪的饲养方式和饲料与其他猪只相同, 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同圈饲养, 参与试验的12头仔猪不使用任何抗菌类药物。如有猪只 (个体) 发生疾病, 则该头猪退出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

试验过程中, 试验组的6头仔猪生长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 未发生任何疾病;对照组的1头6号仔猪在试验开始后15 d (3月6日) 因腹泻死亡。

2.2 体重

试验开始时, 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头仔猪的平均体重分别为3.91 kg和3.82 kg, 两者相差0.09 kg, 对照组略小, 但差异不显著;至喂菌后20 d和35 d时,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差则分别达到了0.87 kg和0.75 kg,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体重有了明显的差别。试验中2组猪的体重分布很不均匀, 试验组至试验结束时体重最大者和最小者相差1.7倍, 差异极显著 (表1)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仔猪同圈饲养, 但对照组的6号猪在试验开始后15 d因腹泻死亡, 而且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第2次称重时的体重差明显大于第1次称重时的体重差, 可能是对照组的仔猪在第2次称重前可能有过1次细菌感染过程, 而试验组的仔猪则未受到影响。说明使用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控制肠道疾病的发生, 促进仔猪的生长, 有利于仔猪顺利渡过断奶保育关[5,6]。本次试验结果还证明, 益生菌制剂可能对部分仔猪不敏感或作用不显著, 而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待在今后的试验中更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董改香, 郑建婷, 李向阳, 等.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山西饲料, 2010 (1) :20-23.

[2]包海泉, 李巧贤.益生菌固态生物发酵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4, 25 (1) :58-60.

[3]包海泉.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及应用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4, 25 (3) :11-12.

[4]汪彬, 李来梅, 周映华, 等.益生菌、寡糖和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8) :140-141, 144.

[5]符利辉, 贺月林, 陈微, 等.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效果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 2010 (3) :41-45, 75.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篇5

1 作用机制

1.1 黏膜屏障作用:

益生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群,与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维持肠道的微生物系统的平衡,阻碍炎性细胞因子对屏障作用的影响。

1.2 抗菌效应:

益生菌通过降低肠腔内pH值、抑制细菌黏附于肠上皮细胞、减少肠腔内细菌易位等机制抑制肠道内潜在病原体的生长。

1.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益生菌可调节先天性免疫的抗炎反应和促炎反应,加强相应的免疫反应和促进抗体的形成。

2 安全性

多数益生菌制品加工成冻干粉状,需在冷藏和干燥条件下保存,若环境潮湿、较热等就可能对微生物的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当考虑到安全性的时候,应考虑到其潜在的感染能力、代谢能力和酶对机体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其耐药性。大部分乳酸菌对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但是,有些乳酸菌有可能是潜在的致病菌,一旦成为致病原,将不能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且有些乳酸菌的耐药性可能会转移到其他乳酸菌或致病菌中,对人类构成威胁[1]。

3 生理作用

3.1 防治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益生菌可维持肠道菌群最佳优势组合及稳定性,抑制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治疗急性腹泻时,补充适当的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和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缓解腹泻的症状。它可产生多种可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活性物质,能够起到降低肠道pH值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肠道的屏蔽功能,从而有效的减少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的腹泻。更重要的是,由于益生菌的大量存在,各种有害菌都不易繁殖,肠道的免疫力增强,患便秘、腹泻、肠癌等肠道疾病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身体吸收的毒素也减少了。此外,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可通过上调防卫素来刺激肠道固有的防御系统。益生菌也可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或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防治[2]。

3.2 抗过敏与免疫调节作用:

在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状态。益生菌的免疫活性不仅局限于增强黏膜免疫功能,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可发挥调节作用。益生菌对于健康人的吞噬细胞调节功能有免疫增强作用,而对过敏性患者则是下调作用[3]。益生菌可减少局部TNF-α的产生和增强全身的IFN-γ,而稳定肠黏膜免疫屏障作用,以达到保护肠道生理性屏障的作用。某些益生菌也可直接调节免疫应答、加强肠上皮屏障功能、抑制病原体生长来协助维护肠道免疫的肠内稳定状态。

3.3 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现今,肿瘤仍是疾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且较安全的生物制品在肿瘤防治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素,活化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具有降解N-亚硝酸,消除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等致癌因子的作用。实验证明双歧杆菌不仅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对已经形成的肿瘤仍具有抑制作用。大多数肿瘤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体细胞由于端粒酶活性低,其端粒随着细胞分裂逐渐缩短,细胞逐渐老化、死亡。在近期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经过鼠李糖乳杆菌(LGG)表面分子脂磷壁酸(LTA)处理白血病细菌株端粒酶后,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这表明益生菌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4]。目前,益生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仍在探索中。

3.4 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益生菌可通过同化作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血脂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及冠心病,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乳酸菌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双歧杆菌则可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的重吸收.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降胆固醇的原因可能包括:胆固醇与游离胆酸盐的共沉淀作用、胆固醇与胆酸盐水解酶活性的吸收作用、胆固醇结合到细菌细胞膜或细胞壁上[5]。另外,益生菌的菌体成分和发酵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控制血压的作用。应注意的是,益生菌仅能够降低高脂人群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但对正常人群则无此作用。

3.5 口腔益生菌防龋作用:

益生菌对预防常见口腔疾病有一定的作用。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当口腔微生物系统的内部平衡被打乱,主要细菌成分为变形链球菌,牙菌斑生物膜过度生长,龋病则随之发生。益生菌种对致龋菌具有拮抗作用,特别对于减少唾液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则龋病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在治疗牙周病时发现益生菌中的乳杆菌有抑制牙周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的抑制作用[6]。此外,人们还发现食窦魏斯菌和唾液链球菌对产挥发性硫化合物的菌群有抑制作用,推测益生菌对口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3.6 益生菌的其他作用:

益生菌在其他的一些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乳糖不耐受(LI)是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痛、腹泻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研究发现:发酵乳制品(如酸奶)能够有效缓解此症状,可能是因为其中乳酸菌增加了小肠中乳糖酶的活性[7]。

将益生菌直接置入阴道对细菌性阴道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未感染妇女的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微生物群是乳酸菌,所以它可能对于妇女尿道感染的复发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益生菌还具有一些潜在的作用。由于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体内免疫应答下降和骨密度丧失等现象[8],故益生菌潜在的抗衰老作用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或抗氧化作用来实现的,也可能是二者的相互协调作用。

益生菌的营养作用:表现在它在肠道内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如氨基酸、硫胺素、核黄素、叶酸、泛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有利于钙铁铜锌及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生长和发育,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侵害。

益生菌在肥胖及其代谢综合征中的潜在作用:肥胖以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被受全球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以及弱炎性反应是影响肥胖以及相关代谢综合征的两大重要因素[9]。然而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以及改善肠道弱炎性反应,因此益生菌也许能为由此引起的肥胖及其代谢综合征提供一种新的预防或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益生菌具有多种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人们已渐渐了解益生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抑制及降低肿瘤的危险,抗衰老,治疗肝性脑病等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益生菌作用的分子机制的进一步了解,益生菌及其制剂将会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思翀,李祯祯,陈芳,等.人体肠道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和安全性研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4):397-398.

[2]陈晓华,田丰伟,刘小鸣,等.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益生菌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483-487.

[3]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4):242-246.

[4]董珂,刘晶星,郭晓奎,等.益生菌增强机体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1):79-80.

[5]赵佳锐,杨虹.益生菌降解胆固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5,45(2):315-319.

[6]王胜朝,许浩坤.口腔益生菌防龋作用与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10):587-591.

[7]钟燕.034益生菌与乳糖不耐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101-105.

[8]王豪,郭本恒,王荫榆,等.益生菌潜在的抗衰老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4):374-379.

益生菌双层膜包埋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 包埋菌株。由新生儿粪便分离鉴定得到的乳酸杆菌菌株DZb101。

2) 壁材。内层壁材:牛奶 (市售) ;外层壁材:聚丙烯酸树脂 (Ⅱ、Ⅲ) 为本院实验室提供。

3) 培养基。TJ A培养基 (改良番茄汁琼脂培养基) :番茄汁50m l, 酵母抽提液5g, 肉膏10g, 乳糖20g, 葡萄糖2g, K2HPO4 2g, 吐温80 1m l, 乙酸钠5g, 琼脂15g, 水1000m l, pH=6.8±0.2, 121℃灭菌15~20min。

1.2 实验方法

乳酸菌活菌数目检测 (cfu·ml-1) 。TJA培养基 (改良番茄汁琼脂培养基) ,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存活率=测出的菌落数/起始菌落数。

1) 乳酸菌包埋。a.配制外层壁材溶液:聚丙烯酸树脂Ⅱ、Ⅲ用95%的乙醇溶解, 灭菌后备用。用无菌水配制乳酸菌菌悬液。b.第一层包埋:先将稀释得到的菌悬液加入牛奶中, 搅拌均匀, 再用小号注射器将混合液滴入到pH=4的酸溶液中, 静止10分钟, 收集小颗粒, 用pH=4的无菌水洗涤数次。c.第二层包埋:收集到的小颗粒投入到壁材混溶液中, 搅拌均匀, 用大号注射器滴入到10℃冷水中, 收集小颗粒, 用10℃无菌水洗涤数次, 滤干收集放入-18℃冰箱中冷冻备用。

2) 稳定性实验。为了得到理化性稳定性高的包埋益生菌的壁材, 将壁材以不同浓度比混合包埋菌种, 在人工肠液中观察崩解溶出情况, 检测活菌数, 并进行耐酸、耐久存、耐高温等实验。人工胃液:取稀盐酸16.4ml, 加水约800ml, 摇匀后, 加水衡释至1000ml, 即得。 (pH=2.1) 人工肠液:取磷酸二氢钾6.8g, 加水500ml溶解, 用0.1m 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 取胰酶10g, 加水使溶解, 将两液混合后, 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pH=7.0~8.5) 。取5个250m l的锥形瓶中放入200m l的人工胃酸溶液 (pH=2.1) , 标记为A、B、C、D、E。将复合壁材双层包埋的乳酸菌分别对号投入到5个杯中。观察溶出现象, 定时测活菌数。其方法是:取一定量溶液进行样品稀释, 培养基混合菌液后41℃的培养箱中培养72h,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 计算出活菌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双层包埋壁材比例的筛选

通过包埋乳酸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双层包埋壁材最佳混合比是4∶1。

2.2 双层包埋后的乳酸菌溶解度随p H值变化

用聚丙烯酸树脂 (Ⅱ、Ⅲ) 作为包埋剂, 他们协同作用, 形成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 牛奶蛋白与外层胶体接触后, 形成触变凝胶, 蛋白质与外层胶体结合后, 溶解度随溶液pH值而改变, 在高酸溶液中凝聚沉淀, 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实验结果表明, 双层包埋的乳酸菌在pH=4的酸性溶液中, 包埋材料产生凝聚现象, 当pH逐渐上升, 到达7时, 包埋层逐渐剥离, 释放出包埋层内的乳酸菌

2.3 胃酸对双层包埋的乳酸菌和未包埋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经双层包埋剂处理的乳酸菌在胃液达2h, 仍有87%不受胃酸的破坏, 而未经包埋的乳酸菌不耐酸, 在胃里大约30min后就死亡殆尽。

2.4 双层包埋乳酸菌的耐久存性

在室温下存放半年, 包埋的乳酸菌由起始的2×1011cfu·ml-1活菌数降为2.5×1010cfu·ml-1, 存活率保持在12%以上, 包埋乳酸菌活菌数仅降低1个对数左右;但未包埋的乳酸菌的活菌数, 由起始的1×1011cfu·m l-1活菌数降为2×106cfu·ml-1, 活菌数降低5~6个对数左右。结果显示出双层包埋的乳酸菌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及耐久存性, 而未包埋的乳酸菌经长时间存放, 存活率极低。

2.5 高温条件对双层包埋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乳酸菌在细菌中属高温菌, 其中耐热性较强的嗜热链球菌生长温度为20~53℃, 大于53℃则很难存活, 这使得益生菌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范围受很大限制, 而经过双层包埋的乳酸菌克服了这些局限。双层包埋的乳酸菌经过严格的后加工环境, 在50℃、60min的环境下, 存活率可维持在57%, 在60℃、60min环境下, 存活率仍可维持在32%以上。实验表明, 双层包埋的乳酸菌耐热性强, 在高温环境中仍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3 结论

1) 通过肠液溶出试验, 聚丙烯酸树脂作为双层包埋乳酸菌的壁材, 最佳混合比为4∶1。2) 包埋乳酸菌在胃液酸度条件下2h内可以保持稳定的活性, 这在保健上有很大意义, 而未经包埋的乳酸菌则几乎全部失活。3) 室温下存放半年, 包埋的乳酸菌数仅降低一个对数左右, 而未经包埋乳酸菌活菌数降低5~6个对数左右, 存活率极低。4) 包埋乳酸菌可以显著的提高50~60℃下的抗逆性, 大大延长了室温下的存放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天鸿, 邱鸿滨.双层包埋乳酸菌及乳酸菌素之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3.

婴幼儿益生菌产品研究 篇7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益生菌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金苏:Probiotics (益生菌) 确切的含义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 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的有益微生物。自1905年梅契尼科夫在《长寿说》中指出:保加利亚人因长期服用酸奶而延年益寿, 是因为酸奶中含有有益于人体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近100多年来, 益生菌菌种不断发展, 从最初仅涉足于乳制品市场, 到目前不仅遍及肉制品, 腌制蔬菜等食品工业, 同时也在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医疗保健市场蓬勃发展。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 大众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进一步关注, 益生菌制造企业将不断创新, 开发出更多种类、更多用途的益生菌产品。

记者:我们了解到丹尼斯克是全球领先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商, 其产品涉及很多领域, 益生菌只是其中一项。请您介绍丹尼斯克益生菌产品的发展情况。

金苏:丹尼斯克集团在益生菌研发方面是全球领先的。目前, 益生菌产品, 如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都经多次临床研究证实, 具有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增强免疫功能, 提高人体抗感染能力等作用。而且, 以上3种菌株都申请了专利。

记者:丹尼斯克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哪些?

金苏:丹尼斯克的益生菌产品分为两大类:FloraFit系列和Howaru系列。FloraFit系列精选了优质的单株益生菌, 至今为止共有18株功效各异的益生菌。而Howaru系列是丹尼斯克公司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创新推出的复合益生菌, 包括Howaru Balance、Howaru Protect和Howaru Restore3种。此系列产品不仅经多次体外及动物实验验证, 更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证实其对人体的不同临床功效。另外丹尼斯克公司目前在北京的菌种工厂同时具有生产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资质和配套设施, 还可以为没有生产条件的客户提供最终的益生菌成品加工。

记者:在第三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上, 我们听您详细介绍了丹尼斯克的Howaru Protect益生菌, 请问这种新型的复合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功效?

金苏: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个普通成年人患流感或者普通感冒的频次在2~3次/年, 而小孩的频次则多至6~10次/年。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细菌的困扰, 但是Howaru Protect却可以帮助人增强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 减轻流感或普通感冒时的症状, 缩短流感时间, 减少因感冒而服用抗生素的比例。同时Howaro Protect里面的2株益生菌分别也都有大量的临床文献支持, 在肠道健康, 免疫调节 (包括过敏) 等方面有不同的功效。

记者:Howaru Protect益生菌被应用到哪些乳制品中?相较于其他益生菌有哪些特点?

金苏:Howaru Protect可添加于酸奶、牛奶、果汁、奶酪、冰激凌、巧克力等多种食品中。

刚才我们也提到过, 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临床功效, 这是由菌株本身的差异性决定的。Howaru Protect是经大样本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的, 可增强人体机体防御能力, 帮助人体拥有完全健康的免疫系统的安全高效的益生菌。相比其他益生菌的优势在于其菌株的稳定性, Howaro Protect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 发表在权威儿科学杂志 (The PEDIATRICS) 上。其中的NCFM嗜酸乳杆菌是全球第一株全基因序列分析的嗜酸乳杆菌和第一株商业益生菌, 文献超过100篇。

相比于其他益生菌, 丹尼斯克的策略是:condition specific。就是说我们得益于齐全的益生菌产品系列, 我们对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症状选择不同的单一益生菌或者益生菌的组合来对症下药, 除了文献支持丰富的几个单一菌株之外还有不同组合, 除了Howaru protect之外还有Howaru restore (针对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恢复) 、Howaru balance、Howaru comfort (针对IBS) 等等。

记者:作为新资源食品, 请问Howaru Protect益生菌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金苏: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识不够, 或是简单的认为益生菌只跟肠道症状有关, 另外的问题是有些厂家对其添加数量不够, 使产品未能达到应有的功效, 从而使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怀疑。

记者:我们关注食品安全, 特别是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各大食品生产企业都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请问贵公司对于益生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大蒜油联合益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篇8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 通过摄入充足的数量, 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2]。由益生菌和益生元 (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3]组成的合生元是目前效果最好的, 但其相互间的选择及配伍比例有严格的要求。合生元通过竞争性拮抗抑制、优势菌群屏障、夺氧抑杀作用建立生态平衡, 调节营养代谢, 增强免疫力。

本文从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的角度, 建立一种共同抗菌模型, 研究不同的比例配伍是否具有辅助增强抗菌效果的作用。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冷凝回流装置 (上海苏坤实业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振荡器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SZ-93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1.2 材料

源于国内市场的紫皮大蒜;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实验室自制) ;姜黄素对照品 (实验室自制) ;实验室用水为自制的双蒸水;其它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水蒸气蒸馏法

大蒜去皮洗净→加水捣碎→发酵→水蒸气蒸馏→分液分离→大蒜油

2.2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使用移液枪准确吸取适量大蒜油, 使用土温-80与无菌水将其配制成质量百分含量为100%、50%、25%、20%、10%、5%、2.5%、1.25%的溶液, 姜黄素阳性对照和土温-80与无菌水阴性对照进行同样操作。不使用时放在4℃冰箱内保存。

2.3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MIC)

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一种已知菌种浓度的菌液注入培养基当中, 涂布均匀, 再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不同浓度的供试液注入培养基当中, 涂布均匀, 让培养基充分吸收液体, 置于37℃的生化培养箱中, 实验培养周期分别为24h和48h。取出观察菌种生长的状况。

2.4 测定最低杀菌浓度 (MBC)

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一种已知菌种浓度的菌液注入培养基当中, 涂布均匀, 再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不同浓度的供试液注入培养基当中, 涂布均匀, 让培养基充分吸收液体, 置于37℃的生化培养箱中, 实验培养周期分别为72h和96h。取出观察菌种生长的状况。

2.5 测定抑菌圈直径

用无菌镊子将内径为6mm的牛津杯放入已涂布有一种已知致病菌浓度的菌液的培养基表面, 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益生菌的菌液注入牛津杯当中, 待培养基充分吸收液体, 再使用移液枪吸取0.1mL不同浓度的供试液注入牛津杯当中, 于37℃的生化培养箱培养24h, 取出, 用千分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3 结果

3.1 MIC测定结果

大蒜油乳液在20%~25%的浓度配比时, 对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5%~5%的浓度配比时, 对益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致病菌的耐受力较益生菌强。结果见表1。

“-”代表阴性反应, 表明无菌体生长;“+”代表阳性反应, 表明有菌体生长。

3.2 MBC测定结果

大蒜油乳液在20%~25%的浓度配比时, 对致病菌有明显杀菌作用;在2.5%~5%的浓度配比时, 对益生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致病菌的耐受力较益生菌强。结果见表2。

3.3 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大蒜油乳液起主要抑菌抗菌作用, 抑菌圈直径随其浓度配比的降低而减小。大蒜油乳液联合益生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3、4、5。

4 结论与讨论

目前对大蒜素发挥抗菌作用的具体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如何优化培养性能优良的益生菌菌株, 选择合适的益生元条件, 并寻求适当的益生元配伍比例,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 研究其共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 (MIC) 、最低杀菌浓度 (MBC) 、抑菌圈直径测量法, 测定联合抗菌指标。结果:大蒜油单体的抗菌活性明显, 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存在差异, 抗菌效果不同于单体抗菌效果的简单加和, 联合使用未能达到明显的辅助增强效应。

关键词:抗菌活性,联合,大蒜油,益生菌

参考文献

[1]ARUNACHALAM K, Gill H S, CHANDRA R K.Enhance-ment of natural i mmune function by dietary consumption of Bifidobacteriumlactis HNO19[J].Eur J Clin Nutr, 2000, 54:263-267.

[2]欧共体.“益生菌类食品的营养功能示范项目”文件, Demon-stration of Nutritional functionality of Probiotic Foods[Z], POPBDEMO, FAIR CT96-1028.

上一篇:集团诉讼的功能下一篇: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