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长(精选12篇)
婴幼儿家长 篇1
为了解我市农村的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及婴幼儿家长能够接受的婴幼儿喂养干预行为,为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和资源现状的婴幼儿喂养结构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3月16-21日组织进行了“阜阳农村家长对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接受程度调查”,现将本市农村家长婴幼儿喂养现状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市的颍泉区闻集乡、颍东区插花乡、阜南县地城乡、太和县大兴乡4个县的4个乡中经济比较落后的8~12个自然村的所有2岁内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入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接受程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孩子的月龄、家庭经济状况、使用的灶具、能否接受给孩子单独做饭、对青菜和豆腐营养价值的认识、所能承受的各类营养食品的进食频率及加工方法(详见调查表)。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73名家长,其中4~6月龄14 人,7~12月龄57人,13~24月龄102人。监护人为父母的101人,祖父母72人。人均收入<1 000元的 117人,1 000~2 000元的35人,>2 000元的21人。监护人为祖父母的均因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者。
2.2 灶具
炉子做饭48人,占27.8%。地锅做饭125人,占72.2%。烧炉子者接受为孩子单独做饭率为87.5%,而使用地锅做饭的仅为31.2%。在进行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基本现实。
2.3 对青菜营养的认识
有37%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吃青菜对孩子无影响,49.4%认为有影响,13.6%认为可能有影响。
2.4 豆腐
从未吃过豆腐者占36.4%。如果吃豆腐,可接受的频率以2次/周为多,占46.4%。不吃豆腐的原因:①担心豆腐中的石膏会对孩子有影响。②家长认为味涩不好吃。
2.5 麻糊面(当地一部分人吃粥的方法,米和大豆的比例为7∶3)和菜粥
接受此2种营养粥制作方法,并可经常吃的家长分别为48.6%和53.2%。
2.6 动物蛋白质
2.6.1 牛奶
不喝者(主要受经济条件限制)占43.3%,喝牛奶占56.7%。喝牛奶以1~2杯/天者为多,占86.6%。
2.6.2 鸡蛋
不吃者占17.9%,吃者占72.1%。可接受的吃鸡蛋的频率以1个/天为多,占76%。不吃鸡蛋的原因:①没钱买;②小儿不愿吃。
2.6.3 鸡、鱼、肉类
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吃者9.8%。能接受的吃肉类的频率以1次/月和2~3次/年为多,分别为32.7%和22.4%。
2.6.4 动物血
经济上能承受吃1~2次/周。95%以上的家长不知道动物血有营养价值,部分家长信教不吃。
2.7 零食
不吃者占24.9%。吃零食者占75.1%,其中以2~3次/天为多,占50.7%,<2次/天者占37.7%。不吃零食的原因:①没钱买;②不吃也可以。有14.5%的人吃零食>4次/天。
2.8 不同代抚养人对营养的认识
抚养人为祖父母的与父母对营养的认识和喂养行为干预的接受程度有明显差异(P<0.01)。在各层次经济状况下,父母均明显好于祖父母(见表2),可能与父母文化程度高于祖父母有关。但在吃零食方面,父母抚养组婴幼儿不吃零食的比例(31.2%)反而高于祖父母抚养组(15.3%),可能与年轻父母不知道零食对孩子的作用及无暇顾及孩子有关。
3 讨论
0~24月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一旦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迟缓,此后很难赶上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所以在此阶段针对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特别重要。我市农村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婴幼儿饮食结构种类单一,主要为谷类。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是鸡蛋和牛奶)添加率为52.1%,高于1995年全国调查水平。蔬菜水果的添加率为33.2%,与全国水平接近[1]。63.6%的家庭经济可以达到经常吃豆腐,但却没有喂给他们的孩子,添加率仅为28.4%。说明农村家长喂养知识缺乏,不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营养食物资源喂养他们的婴儿。
该调查人群基本代表了阜阳市农村较贫困地区家长对婴幼儿喂养干预的接受程度。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限制,我市农村家庭多是地锅烧饭,大部分家长不愿给孩子单独做饭,婴幼儿食物的摄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食物状况影响。动物蛋白质中肉类食物摄入频率非常少,多数人每年摄入频率少于15次。而鸡蛋和牛奶由于其加工和食用方便,在我市农村贫困地区每天食用此两类食物的可接受程度分别达到72.1%和56.7%,提示此两类食物目前是我市农村婴幼儿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可以大力宣传推广每天食用。另外,宣传小儿每周吃1~2次豆腐、动物血和肝脏、经常吃菜粥和麻糊面、2~3次/天零食等,都是增加我市农村婴幼儿营养的可行的干预措施。
摘要:为了解阜阳市农村家长对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的接受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的关系,从而为研究适合阜阳市农村经济和资源现状的婴幼儿喂养结构提供依据,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3月1621日对阜阳市4个县的4个乡中经济比较落后的12个自然村的所有2岁内儿童家长进行了“阜阳农村家长对婴幼儿喂养行为干预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共调查173名婴幼儿家长。结果显示农村婴幼儿饮食结构种类单一,主要为谷类。动物性蛋白质添加率为52.1%,来源主要是鸡蛋和牛奶。蔬菜水果的添加率为33.2%,豆腐的添加率仅为28.4%;农村家长缺乏婴幼儿喂养知识,不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营养食物资源喂养婴儿。要降低阜阳市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必须对全市农村婴幼儿家长的喂养行为进行干预。文章对阜阳市农村婴幼儿喂养结构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喂养行为,干预
参考文献
[1]何宇纳,翟凤英.中国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J].卫生研究,2001,30(5):306-307.
婴幼儿家长 篇2
长感言
尊敬的园长各位老师阿姨家长们你们好,是这个温暖的绿色园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记得第一次将他送来幼儿园交给老师我转身要走时候他哭了。
感谢各位对我的高度信任,推荐我担任了家委会主席,工作不足,能力有限,请多多包涵了!以后我们还要常联系!
最后衷心祝愿最棒的幼华科技幼稚园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快乐、懂事的孩子们!谢谢大家!
幼儿园毕业家长感言2016-07-26 22:37:13 | #2楼
幼儿园毕业典礼家长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敬爱的家长,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大二班xx小朋友的妈妈,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此发言,也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表达我对幼儿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感谢!
其实,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因为,比起别的家长,我仅是一位“资历”只有两年的家长,但是,就是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杨兆坤小朋友发生了令我们家长最最欣慰的成长变化。所以,我又觉得自己是最最踏实的一位家长代表。我最该表达我真实的心声!
回忆两年前,xx还是一位羞于表达,不善交流的小家伙儿,现如今,已变得活泼、开朗,不仅能拿起话筒主持升旗仪式,还能打起快板,出现在舞台上以前的杨兆坤,不知道怎样和小朋友游戏、合作,而现在的他,阳光、快乐,还拥有很多好朋友。
我知道,这一切变化,都有赖于孩子入园以来,进入到了一个团结、友爱、宽容而又有活力的大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有教导有方的陈老师、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内敛温和的张老师,还有富有活力的杜老师,以及40多个活泼可爱的小伙伴。是这个温暖的“绿色园”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如何引导幼儿情绪 篇3
接受宝宝的不良情绪反应
宝宝表现出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受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接受下来了,宝宝负面情绪中的正面意义就大起来了。当你把宝宝抱到床上睡觉而宝宝挣扎着不上床,或大喊大闹时,妈妈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想玩游戏,但现在是睡觉时间,必须睡觉,明天我们再接着玩。采取这种先接受、后否定的方式不但使宝宝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还能够让宝宝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获取正面的意义。
对限制的反应
16个月龄的宝宝,不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妈妈召唤,对妈妈的某些限制,可能开始出现强烈的反抗情绪。宝宝正玩得兴致勃勃,妈妈叫他过来吃饭,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妈妈硬是把他抱到吃饭的桌椅上,宝宝可能会大叫,或挣扎着打挺,或干脆再次回到游戏现场,拒绝吃饭。在今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冲突可能少不了。还有洗脸、洗澡、穿衣、把尿、把屎,妈妈的“将来时”都可能与宝宝的“现在时”发生冲突。
妈妈应该怎么办?转移宝宝的兴趣点是比较好的方法,妈妈可借助宝宝的兴趣点,把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包装”一下。比如宝宝不爱洗脸,妈妈可以通过告诉宝宝他喜欢的小娃娃脸脏了,要给它洗脸了,让宝宝给小娃娃洗脸,妈妈就可以顺便给宝宝把脸洗了。按时睡觉是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但睡觉前讲故事却是宝宝感兴趣的,所以为了听故事宝宝就可能会催着妈妈上床睡觉。
区分宝宝扔东西与摔东西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喜欢扔东西,尤其是坐在带围栏的床上,或坐在儿童椅上,非常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不但喜欢把东西扔到地上,还希望父母把他扔掉的东西再递给他,然后他再扔。如果父母不愿意和宝宝玩这样的游戏,或没有时间和宝宝玩,从一开始就不要拾起宝宝扔到地上的玩具,再递给宝宝。如果父母这么做了,宝宝就会非常迷恋这样的游戏,他会乐此不疲地和父母玩上一两个小时。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以哭喊表示抗议。这个月龄的宝宝,可能会因为生气,把手里的东西摔在地上。
这种“摔东西”和上面说的“扔东西”是两个概念。—个是玩耍,—个是生气。幼儿生气最常见的原因,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性与已经萌生了的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如果父母不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他就会异常生气或沮丧,可能会以摔东西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形,父母不要责备,也不要去哄,更不要把宝宝摔在地上的物品马上拾起来。
父母需要做的是,走到宝宝身边,蹲下来,和蔼而友善地看着宝宝,问一句:“宝宝生气了?让妈妈猜一猜,宝宝为什么生气?”宝宝会意识到自己摔东西是不对的,他会从妈妈的宽容中得到安慰。如果妈妈斥责宝宝,宝宝不仅不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对,还会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
高价玩具、低价玩具、无价玩具
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对玩具的兴趣不取决于玩具价格的高低。几百元的玩具和一分钱不值的小木棍没有什么差别。相比较而言,宝宝更喜欢日常用具,而不是漂亮的玩具。一个小饭勺、一个小饭盆、一个小空瓶子、一只小牙刷、一根小棍、一棵小草、一张小纸片、一个小纸杯、一个小瓶盖……都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
父母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常常把宝宝看成不懂世事的小迷糊蛋,所以很少向宝宝述说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父母不和宝宝交心。因此,宝宝也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长此下去,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当宝宝的“无理要求”惹你生气时,你要明确告诉宝宝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妈妈现在心里很难受,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需要安静,让心情好起来。”或许宝宝不能理解妈妈的感受,但并不影响你表达真实的感受,至少让宝宝知道你现在正生气呢。
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感受
宝宝开心地笑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开心地笑,妈妈也很开心,看宝宝笑得多么开心,宝宝真是个招人喜爱的宝宝。宝宝发脾气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耍脾气的样子,妈妈也不开心了,发脾气会伤害身体,生气的宝宝看起来不漂亮。
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对感受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天生的。父母对宝宝的感受及时准确地解读,能够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感受会对周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帮助宝宝放弃“要挟”
当宝宝用耍脾气索要某些东西时,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宝宝:通过耍脾气得不到任何东西。当宝宝用哭闹表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应态度坚决地告诉宝宝:不要用哭闹的方式提出你的要求。
面对宝宝的某些情绪,父母永远是帮助第一、教育第二;理解第一、教导第二。要从正面阐述你的意见和认识,不要打击宝宝。不要对宝宝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宝宝”“你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改正,妈妈就不答应”。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也会让宝宝感到妈妈不再爱他了,动摇了妈妈爱他的信念,宝宝没了安全感。这样的结果会使宝宝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随时回到“怀里”
宝宝可以离开妈妈的视野,独自玩耍一阵子了。但宝宝心里一定明白:当他需要保护时,妈妈会随时赶到他的身边,他也随时可以回到“怀里”。让宝宝知道你随时会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随时可以回到你的身边,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解除宝宝探索新事物的后顾之忧。
化解陌生感
宝宝遇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宝宝或藏在妈妈身后,或把头埋到妈妈怀里,或躲到妈妈腋下。这时,妈妈可不要这样对人说:我们宝宝胆子小,见到陌生人就这样,等等。妈妈要给宝宝充分的时间,让宝宝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慢慢减弱宝宝的陌生感,平服宝宝害怕的心理。妈妈最恰当的做法是自然愉快地和“宝宝的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和陌生人谈笑风生,会让宝宝很快放松紧张的神经。妈妈过去拉小朋友的手,友好地和小朋友打招呼,会更快地让宝宝接受陌生的小朋友。如果妈妈用语言说“宝宝过来,看看小弟弟多可爱,叫小弟弟,和小弟弟握握手,亲亲小弟弟。”那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妈妈并没有和小弟弟亲热,宝宝看到的还是“陌生”。
沟通不是天生就会的
爸爸妈妈能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父母的巨大成功。许多父母认为,和宝宝的沟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学习;还有人认为,宝宝太小,说也不懂,长大再说。事实上,宝宝再小,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沟通可以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联络情感,共享生活带来的快乐。沟通需要学习,对有父道尊严思想的爸爸来说,更要学习平等沟。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记忆
成人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恐惧不安、痛苦、孤独等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
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环境
这样的家庭能使孩子产生愉快安全的体验;相反,一个充满压抑和吵闹、缺乏温暖和家意的家庭,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合群、怕交往。家长为孩子着想,就应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邪恶的影视节目和图书
婴幼儿家长 篇4
零食是幼儿饮食行为的一部分, 因此不少家长对孩子是否该吃零食, 该吃哪些零食, 吃多少比较关注。与此同时,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也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欧美国家关于家长对零食的喜好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 认为与父亲相比, 母亲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对幼儿零食行为影响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国外晚些, 自2007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讨论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后, 有关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也由此增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是2008年于冬梅、张兵等对中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进行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 3岁~5岁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零食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年龄段, 且多是从食品卫生与营养的角度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进行研究, 3岁~6岁幼儿零食行为以及家长对该年龄段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研究并不多。因此, 本研究拟以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关于对待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为幼儿挑选和喂食零食时的相关问题等的调查分析, 以期清晰地了解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 从中探讨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及培养良好零食行为的方法, 为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零食行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供参考、指导。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取桂林市A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家长各30位。其中父亲30位、母亲40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0位。按照家长性别、与幼儿关系这两个方面分别选取三位母亲、三位父亲、两位祖父母共8名家长作为访谈对象。
2.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调查问卷包括幼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家长挑选零食的种类、家长对零食安全卫生的认识、家长对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就幼儿零食行为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情况等方面内容。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 回收78份, 回收率为86.67%, 其中有效问卷73份 (小班家长有效问卷25份, 中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 大班家长有效问卷24份) , 问卷有效率为93.59%。
将数据进行编码, 录入计算机,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
笔者将各年龄班家长关于是否同意幼儿吃零食的态度按“同意”、“不同意”、“视幼儿情况而定”三类进行统计分析 (见图1) 。
由图1可以看出, 各年龄班幼儿家长对待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比较灵活。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家长中, “视幼儿情况而定”的态度占多数, 特别是中大班家长, 在对待幼儿零食行为上更尊重幼儿实际情况。但各年龄班家长的态度具有明显差异, 其中小班幼儿家长不同意幼儿吃零食的比例最高, 占到38.46%。笔者认为这与家长认为小班幼儿胃肠及消化系统更为脆弱的特点有关。
(二)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具体表现
1.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 家长在挑选零食时主要受电视广告、亲戚朋友推荐、幼儿喜爱和要求、自己的经验和喜好等四方面影响 (见表1) 。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长自己对零食的喜好, 比例达35.62%。影响家长挑选零食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电视广告等媒体的宣传和幼儿的喜好和要求, 分别占28.77%和26.03%。
2.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行为反映
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的一系列行为,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本研究将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行为分为:挑选零食的种类、挑选零食时的注意事项、购买零食时的担忧问题及注意问题等四方面与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进行比较 (见表2、表3)
(1) 家长为幼儿挑选的零食种类。本调查采用半封闭式问卷, 为家长提供零食种类的多选项及允许家长补充填写, 统计结果看出:家长为幼儿挑选的零食中奶及奶制品被家长选择的次数最多, 其次是水果类。选择坚果类和蛋糕类作为幼儿经常食用的零食的家长也不少, 选择冷饮类和蜜饯类零食的家长较少 (见表2) 。家长选择的零食排行与200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于冬梅、张兵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零食消费状况》的调查中水果被选择的比例高于纯奶及制品的结果略有差异。
(2) 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种类。由表2可知, 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排行榜中油炸食品位居榜首, 其次, 腌制食品和烧烤类食品也是很多家长限制幼儿食用的零食种类, 这些零食都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之中。
家长经常挑选的零食和限制幼儿使用的零食是否与幼儿自身的喜好相符合呢?笔者收集中班共30名幼儿的成长手册中最爱的食物的资料, 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幼儿最喜欢的食物第一名为冰淇淋, 其次是方便类食物, 如肯德基、麦当劳。这与家长的挑选有一定的出入。笔者认为这正是幼儿缺乏对零食正确的认识的表现, 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也折射出正是家长限制这些零食的食用, 幼儿的渴望就会增强。
(3) 家长挑选零食时最担忧的问题。在为幼儿购买零食时, 食品的安全问题超过了食品营养、肥胖等问题, 以68.49%的比例成为家长为幼儿挑选零食时最担心的问题 (见表3) 。其中零食配方表在家长购买零食时每次都看占30.14%, 相比之下, 生产日期的关注度要超过零食配方表, 家长每次都看的比例为61.64%, 经常看的比例为35.62%。笔者认为, 配方表主要表明食品主料、配料成分, 理解这些内容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方面的知识, 比生产日期难于让家长理解, 这可能也是家长关注生产日期的比例高于配方表的原因之一。
(4) 家长关于幼儿零食行为的相关规定。通过访谈得知, 家长对幼儿吃零食一般会有食用时间及食用量方面的限制 (见表5) 。家长给幼儿喂食零食的时间和量的差异, 反应了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不同态度。
家长安排幼儿吃零食的时间多数为两餐之间, 约占49.31%, 选择在餐后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约为41.10%, 选择在餐前和睡前给幼儿吃零食的家长较少。在本次调查中, 家长每天给幼儿吃一次零食的为34.20%, 两次零食的为37.00%。可见家长对幼儿所摄入的零食是有限制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总体而言, 坚决拒绝和盲目接受幼儿零食行为的家长为少数, 大多数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采取灵活的态度, 在同意幼儿吃零食的同时, 对幼儿的零食的选择和零食行为有一定的要求。
2.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是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家长对幼儿零食态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长自身对幼儿零食行为所掌握的知识, 故让幼儿家长掌握基本的关于幼儿零食方面的知识是让家长树立科学幼儿零食观的关键, 也是幼儿健康零食习惯建立的关键。
3. 家长对零食的认识是影响其对幼儿零食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 家长很关心幼儿零食行为, 但家长对幼儿零食相关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亟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比如, 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 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多是停留在超市中销售的小袋食品, 而水果、牛奶这种家长提倡幼儿食用的食物并不是零食, 所以容易认为零食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 从而影响到对幼儿零食行为的态度。而对一些市售零食中的色素、香精、防腐剂、膨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了解甚少, 特别是祖父母辈的家长, 在为幼儿挑选零食时多选择幼儿要求和喜爱的食物。在调查中有家长希望相关教育机构能举办幼儿零食主题的讲座, 可见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相关方面知识的缺乏和学习的需求。
(二) 建议
1.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零食行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零食也不例外。为此, 需要家长具备正确的态度, 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进食指导。幼儿胃的容量较小, 而新陈代谢较成人快, 所以餐前常常会出现饥饿感。因此,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提供健康、适量的零食。零食提供的能量约占全天所需总能量的20%。除了适量以外, 还应适时, 进食零食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 在离正餐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食零食, 既不会影响正餐的食用, 又可补充适当的能量。而餐前和临睡前就不应再给幼儿零食, 特别是临睡前吃零食易引起龋齿, 且因增加肠胃负担而难以入睡, 也极易造成孩子肥胖。还应注意当幼儿拒绝主食后不能以零食喂之, 否则会养成幼儿以零食代替主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2.家长应加强营养及零食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 正确地为幼儿挑选零食。3岁~6岁幼儿的零食来源基本是家长, 所以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及挑选知识就直接影响了幼儿的零食行为。通过调查, 笔者了解到, 家长对幼儿零食行为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增加, 但关于营养和零食相关方面知识还有待加强。笔者认为, 家长可通过网络、书籍、讲座等形式了解一些零食的基本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在为幼儿挑选零食及安排幼儿进食零食时更多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判断。
3.家长应加强家园共育意识, 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零食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零食习惯, 还应加强家园联系, 家长与教师互相交流, 相互了解幼儿的零食行为, 共同讨论幼儿在零食习惯培养上的问题。如通过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学习健康膳食手册, 出版健康吃零食的主题板报, 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 达到共同培养幼儿健康零食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文杰, 高永清.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J].卫生研究, 2006, (9) :615-617
[2].于冬梅, 翟凤英, 张兵, 赵丽云, 王惠君, 刘爱东, 于文涛, 贾凤梅, 王志宏, 杨清俊, 焦欣然, 赵冬丽, 易国勤.北京市和湖北市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6) :403-406
[3].于冬梅.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调查[N].北京日报, 2007, 8, 23.
[4].于冬梅, 张兵, 赵丽云, 王惠君.何宇纳, 刘爱东, 于文涛, 贾凤梅, 张晴, 李艳红, 翟凤英.中国3-17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 2008, (11) :710-713.
[5].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N].中国食品报, 2007, 8, 30.
[7].丁山.“垃圾食品”广告影响儿童饮食嗜好[N].中国质量报, 2006, 7, 20.
[8].黄占英.上班族:零食加油站[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8.
婴幼儿家长 篇5
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未来祖国的花朵,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毕业之际,来一句美好的祝愿寄语,给予一份美好的祝福,大家都会开心。
幼儿园毕业父母寄语
1.在入园的前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回忆过去幼儿园的生活,回忆老师、小朋友在一起的愉快体验,引起孩子对早日回幼儿园的向往,给孩子创设一个舒缓、美好的心理环境。
2.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与居住在周围的同龄小朋友一起游戏、交往。使孩
子进一步积累与人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如有条件,最好让孩子们结伴上幼儿园。
3.要进一步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独立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培养遵守集体生活规则的习惯。便于孩子在新学期里赶快适应集体生活。
4.入园时家长要向老师交待孩子假期在家生活的情况,有利于老师与孩子的沟通。
5.入园的头几天,家长可以稍早一点接孩子,(时间可以安排在开大门时),接孩子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
6.入园后,要配合老师的要求,及时为孩子购买幼儿学习用品。如:水彩笔、油画棒等.每天早上入园前,请检查孩子是否携带碎小、危险的物品,如有,请给孩子讲明危险性并制止携带。
8.请不要给孩子携带玩具和零食。
9.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焦虑不安情绪,欢欢喜喜的送孩子上幼儿园,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和鼓舞孩子。
10.必须坚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儿园,进园后将孩子送到班里立即转身就走,要相信老师是有办法安慰孩子的。一般几天,最多两周,孩子就能基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果家长送送停停,孩子就会长期不适应集体生活。孩子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家长的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家长的口碑更是我们最好的宣传广告!我们愿与年轻的父母们一起共擎一方蓝天,让每一个孩子因我们的努力而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心灵得到更多的滋润和启迪,愿每一个孩子在我们这片凝聚爱意、放飞希望的青草地上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初中毕业班主任评语
1.执着、坚韧、勤奋,你拥有金子般宝贵的学习品质。在老师的印象中,你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学生;在同学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学习委员。这学期的
数学竞赛中,你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校三等奖;你的小报制作以独特的风格荣获校二等奖。然而,纵是辉煌,也已成为昨天的历史;明天的灿烂,还要你今天去打造。先人说,最后微笑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2.记得李嘉成说过,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高远的梦想。区别只在于当你失败时,能否从自怨自艾的心境中走出来;当你成功时,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记得期中考试,你考得非常出色,这说明你要潜在的能力;在竞赛中却一落千丈,这是在告诉你还没有夯实基础。在我看来,你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学生,我尤其希望你能正视自己的弱点,找到与同学的距离,为了你美好的未来,从现在起努力拼搏吧!
3.聪明是上天给你的财富,荣誉是你努力的结果。总以为在学习上会有质的飞跃,但诱人的金苹果却喜欢和你捉迷藏——成功就是那么擦肩而过!也许你还要学会思考,还要勇于钻研,还要
发奋努力,还要具有一颗永远高飞的心。另外,老师还特别希望你能大声地说话。
4.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你终于迎来了学习的春天。当你在庆贺成功时,是否想到还要夯实基础,是否看到了那些失去了的分数?是否想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是一个勤奋、上进、懂事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阴晴圆缺”。同时,老师还希望你能多和老师交流,多关心班级,多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5.“认真”、“踏实”是你的本色。在日常行为中,你尊师爱友,讲公德,守纪律,是个文明学生。在学习上,你刻苦钻研,积极动脑,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但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鲜花和掌声,老师希望你能在学习上再接再厉,超越自我,抵御学习中的“风寒”,在全年级中再创辉煌。
6.应该说,你是我们班里比较聪明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学好功
婴幼儿家长 篇6
关键词:家长;教师;沟通;有效策略
交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更需要技巧,需要用心研究,确保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承担着最主要、最关键的角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教师要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教育幼儿。
一、在沟通中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1.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
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面,家长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远多于幼儿教师。因此,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自认为是教育专家,采用平等的身份来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对家长进行教育或者责备,尽量少出现“应该”“必须”等词语。更不要出现打断家长说话的情况,多听取家长的建议,让家长本身乐意与幼儿教师交流育儿经验。
2.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
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根据家长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有些家长比较直率,在交流时可以直接进入正题,就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来讨论解决办法。而对于平常交流不多的家长,则可以先适当地话话家常,以便先对家长的性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再进行下一步的谈话。个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特别关心,这时候幼儿教师应该委婉地告诉家长情况的重要性,让家长有所认识,配合好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
二、采取丰富的沟通方式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仅限于接送时的问候或者是简单的家访,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平常幼儿在实际成长过程中的情况来灵活运用。举个例子来说,有时候幼儿是由祖辈接送的,幼儿教师可以抓紧机会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幼儿。除了正面言语与电话联系,适当地采用便条的方式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沟通方式显得更加真诚,也能够更加正确地传达幼儿在学校的实际表现。
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能够很好地加强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不仅能够让家长对学校的幼儿教育模式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所在。不仅如此,参加亲子活动还能够加深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探讨更加科学的育儿方法。总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交流方式可以更加丰富
多样。
三、以家长的心态关爱孩子
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感情有基本的认识。在家长看来,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甚至孩子犯了错,他们也认为孩子只是调皮而已,甚至是可爱的表现。而如果孩子在学校稍微受点小伤,家长的心疼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时候,我们要以家长的心态来看待问题,以求更加客观公正。
幼儿教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必须真诚地对待孩子,同时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感情。在家长眼里,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多多理解家长,从家长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就能够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并让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总而言之,虽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很多影响因素,但只要双方彼此理解和认同,就能够配合好对方的工作,解决孩子在学校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取得很好的育儿效果。
参考文献:
蔡娟.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之道[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125-126.
婴幼儿家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16名婴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男52名, 女64名;文化程度:大学18名, 大专36名, 高中28名, 初中16名, 文盲18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76名 (65.5%) 。
1.2 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及防治现状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由我院专家参考《儿童保健学》联合制定[2], 包括10个单选题, 每题1分, 满分10分。
2 结果
2.1 家长对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家长对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专以上家长得分平均 (8.26±1.28) 分, 大专学历以下家长平均 (4.33±1.12) 分。见表1。
2.2 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情况
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措施以遵医嘱服用钙剂或鱼肝油为主, 户外活动和服用钙剂次之。具体防治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组调查发现, 家长缺乏对佝偻病防治知识足够的认识。在抽查的116名家长中, 有72名 (62.1%) 认为服用钙片可防治佝偻病, 仅54名 (46.6%) 知晓服用维生索D可以防治佝偻病, 其中认为服用钙片可防治佝偻病的家长的比例与梁丽在婴幼儿家长对佝偻病防治知识及防治现状调查中所得数据 (64.2%) 基本吻合[3], 由此可见, 家长掌握佝偻病防治知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维生素D是佝偻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而并非缺钙。因此, 应及时纠正家长的错误理解。有93名 (80.2%) 家长知道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晒太阳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4,5], 紫外线照射皮肤, 促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 经常在室外活动可以使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紫外线, 因此可降低佝偻病发生的可能性[6]。护理人员应该向家长讲解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7]。本文大专学历以上家长对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平均 (8.26±1.28) 分, 大专学历以下家长平均 (4.33±1.12) 分, 由此可见, 家长文化程度不同, 其对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文化水平呈正相关。本组调查对象中, 有外来务工人员76名 (65.5%) , 应加强对这部分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宣教。
综上所述, 向家长宣教佝偻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督促其正确实施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作为宣传儿童健康知识的重要窗口, 应加强对家长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教, 促使自我保健在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 进而有效减少婴幼儿佝偻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海燕, 许虹波, 汪丽琪, 等.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及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杂志, 2012, 12 (2) :1728-1730.
[2]Gianni Belcaro, MariaRosariaCesarone, BrunoErrichi, et al.Pycnogenol treatment of acute hemorrhoidal episodes[J].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0, 24 (3) :301-303.
[3]吴光驰.婴幼儿佝偻病诊断及防治的几点意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12 (4) :243-244.
[4]龚群, 俞淑敏, 周小建, 等.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3, 11 (15) :10461-10462.
[5]T Kienitz M, Ventz E, Kaminsky M Quinkler.Novel PHEX nonsense mu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and review of current therapeutic regimens.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ndocrinology&diabetes:official journal[J].Germ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 GermanDiabetesAssociation, 2011, 119 (7) :177-178.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 (46) :190-191.
婴幼儿家长 篇8
关键词: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知识,防治现状
在我国佝偻病是一种小儿的常见疾病, 与维生素D的缺乏, 影响正常的钙磷代谢有关, 主要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的生长发育, 同时患儿的免疫力低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预防维生素D缺乏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现将2012年2—4月期间该院婴幼儿家长对佝偻病的防治知识及防治现状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到该院健康门诊进行婴幼儿健康体检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愿意配合调查的家长共237例。
2 调查方法
对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防治现状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参考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1]等相关资料。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共8道选择题, 答对1题得1分。防治现状的调查共6道题, 每道题1分, 由门诊医生当场完成调查。237例愿意配合调查的家长中有201例家长按照要求完成调查工作。201例家长中大专以上学历者103例 (女57例, 男46例) , 高中及以下学历者98例 (女47例, 男51例) , 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占70%。
3 统计方法
将调查结果数据输入计算机, 应用采用SPSSl 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文化家长对佝偻病防治知识得分比较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婴幼儿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掌握
情况 (见表1) 。
4.2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婴幼儿佝偻病佝偻病防治知识
得分情况比较 (见表2) 。
4.3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状况
(见表3) 。
4.4 家长获得预防佝偻病的途径
在调查的对象中通过电视媒体获得佝偻病的相关知识占76%、医学杂志占13%, 通过医务人员占11%。
5 讨论
5.1 家长对佝偻病的防治知识缺乏
在对婴幼儿防治佝偻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婴幼儿佝偻病防治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8.7%的人知道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 同时有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佝偻病是因为单独的缺钙引起的, 有51.2的家长能说出一种以上含钙高食物, 有33.3%的家长在给婴幼儿单独补充钙剂预防佝偻病。调查对象中有42.3%的人知道佝偻病的常见症状从而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64.2%的人知道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但在具体的防治现状中只有38.8%的家长能做到每日小儿户外活动2 h以上并且具体的日晒活动中小儿皮肤暴露面积及日晒时间不能准确掌握[2]。在201例调查对象中只有78例能说出预防佝偻病的开始时间, 有例掌握维生素D的具体用量及持续时间, 大多数患者不能准确掌握。
5.2 不同文化程度, 掌握防治知识程度不同
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佝偻病防治知识的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佝偻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程度高。可能是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教养子女母亲承担的责任更重, 父亲对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较母亲低。在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者中体力劳动者占70%, 由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对子女的营养性疾病关注程度相对缺乏。因此应注意对该部分人员着重加强宣传工作。
5.3 佝偻病
佝偻病为一种可预防性的疾病, 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 尤其是早产儿、多胎、孕期母亲缺钙, 少晒太阳的宝宝、进食少的宝宝应重点预防。由于对佝偻病相关预防知识的缺乏以及认知程度不够, 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调查中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 因此应积极利用这一措施进行宣传, 加强家长及婴幼儿监护人员的认知水平, 不仅要丰富相关知识, 同时督促家长实施预防佝偻病的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索保健学组,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90-191.
[2]Holick MF.unlight, UV—radtion, vitaminD and skin cancer:How-much sunlight do we need[J].Adv ExpMed B iol, 2008, 624:1-15.
[3]龚群, 俞淑敏, 周小建, 等.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15) :10461-10462.
[4]黄轩富, 华玉清, 王琴.664例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9) :1237-1238.
[5]周建烈, 陈炜俊, 吴光驰.维生素D补充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714—715.
浅析幼儿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篇9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一) 具有权威性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血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担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另外, 家长对孩子来说, 不仅仅是教育者, 还是监护人, 所以家长具有至高的权威。所以, 当孩子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 有些家长认为“我是长辈, 你必须听我的”, 这样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二) 具有持久性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持久的、无法不变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位老师, 只有爸爸、妈妈是终生的, 所以父母担负着持久的教育责任。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始至终。熟语说“身教重于言教”, 无论用什么语言教育孩子, 都不如家长亲自去做, 让孩子亲身体会,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活教材, 孩子感受到了, 自然就会听从家长的教诲。
(三) 具有无私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的, 是天底下最无私的、最崇高的。孩子依赖父母, 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父母, 要接近孩子, 多花时间照顾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这种感情的沟通, 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同时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培养,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的好坏, 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6岁时期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毅力的锻炼, 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首先, 对语言发展有影响。好的亲子关系, 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一般多收益于母亲。其次, 对人格形成有影响。家庭完整的的孩子, 阳光、快乐, 而一些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的孩子, 得不到完整的爱, 没有自信, 有的造成口吃、易怒等心理问题。最后, 对社会人际关系有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 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 这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基础, 他也会关爱别人。长大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而在家庭残缺、冷淡、没有关爱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长大后就不容易相信别人,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三、亲子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 家长对子女有过高的期盼
有些家长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孩子, 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总是望子成龙, 要求他们来完成, 不是父母所有的想法孩子都可以实现的, 这样就会让子女难以接受。
(二) 家长与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
成人教条, 总是墨守成规, 而孩子喜欢创新, 再加上两者年龄相差悬殊, 而他们经历的事情和生活的经验也不相同, 因而容易造成意见分歧。
四、改善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感
只有信任, 才会让孩子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爸妈。孩子年龄越小, 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所以, 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妈的关怀。父母多与孩子沟通,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出类拔萃, 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二) 放手让孩子去活动
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又愿意探险, 但是缺少安全意识。所以, 家长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安全常识, 尝试让孩子自己参加一些活动。家长要摆正位置, 父母只是孩子行为的顾问, 而不是指挥官, 更不是代言人。在可控范围内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对待孩子的行为要宽容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 给出正确的示范。对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要宽容, 要理解孩子还小, 很多事情不能做到最好。所以孩子发表见解时, 要耐心倾听, 对的及时鼓励表扬, 错的予以纠正。不要打断孩子, 不能说重话伤及孩子自尊。那样孩子会产生为难情绪, 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 比如幼儿期的恐惧、攻击性行为, 等等, 家长要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和老师沟通好, 帮助孩子进行矫治。
(四) 以身示范, 做好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家长要先做好表率。让孩子在家长身上看到闪光点, 感受到爸妈是很棒的, 他需要学习, 然后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 以及他要如何去做, 让孩子有“法”可依, 当他做正确的决定或者事情时, 抓住时机, 及时表扬。家长不对的时候也要承认错误, 向孩子道歉, 做好表率, 这样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婴幼儿家长 篇10
一、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家长面前
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他们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幼儿园, 一个好的老师;即使已经把孩子们送进幼儿园, 他们依然在乎幼儿园的声望和教师的形象。因此, 你一定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家长面前, 你要让他认为你是一名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幼儿教师。
李×刚到一所幼儿园工作时, 为了能给家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每一次的家园活动、家长会, 甚至包括家长接送孩子们的一瞬间, 她都要精心准备, 从着装到举止, 她都力争给家长们一个好的印象:干练, 业务能力好, 有修养, 精力充沛。因此, 家长们对她好评如潮, 都愿意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
二、对待家长和孩子要一视同仁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因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形形色色的, 而且每个人又会有自己的好恶, 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因为某些家长光鲜体面你就笑脸相迎, 某些家长衣衫不整你就态度冷漠。因为公正公平、一视同仁的价值取向是每个人都在乎的。
L×是某幼儿园中班的教师。这一段时间她的心情不太好, 原因是刚开过的一次家长会。
在这次家长会上, 面对所有的家长, L×只表扬了极个别的孩子, 然后逐个点名批评了另一些孩子, 并且用词不当, 这些孩子的家长们不乐意了, 群起而攻之, 并告到校长那儿。造成这种混乱的场面主要原因在于:她没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要知道, 在每一个家长的眼里, 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谁都不愿意在起跑线上就被老师否定掉!
三、不要把家长当学生一样教育
家长不是学生, 你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 一定要尊重他们, 即使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多么不好, 你也应该给他面子, 愉快、合理地与他交流意见, 千万不能把他当做孩子一样的训斥。
一次, 中班的W老师由于工作疏忽, 班里一个孩子的鼻子被另外一个孩子打流血了, 园长批评了小W, W老师怒火中烧, 打电话把惹事孩子的家长叫来, 一阵枪林弹雨似的发泄, 把家长吵得满脸通红, 不停地赔罪。W老师的愤怒得到了发泄, 可家长不乐意了, 非要让孩子转班。事后, W老师后悔不已。
你在家长面前喋喋不休, 对家长“约法三章”似的说教, 布置一些类似家庭作业一样的任务让家长完成, 这些都是家长们所反感的。
四、不要贪图小便宜
你一定要给家长一个正派的形象, 为人师表, 堂堂正正, 这是家长很看重的。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 哪怕家长主动要送给你一些礼品, 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 你也要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他, 否则, 你的人品会在家长的心中打折。
Z×是幼儿园大班的老师, 虽然她的业务能力很强, 但一提起她, 家长们直摇头, 原因是Z×爱贪图小便宜。例如, 到了教师节, 她会提醒小朋友给她送礼物;打听到某家长有权有势, 她就经常托人家帮忙办事;听说某家长是美容院老板, 她会向人家索要美容卡……像这种人品的教师, 是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称道的。
五、善于应对各种家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你必须学会和各种家长打交道。有的家长蛮横不讲理, 有的家长百般挑剔, 有的家长极端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爱向领导打小报告……怎样应对各种家长, 建立和谐的师长关系呢?
张老师的做法值得称道。作为一名中班的幼儿教师, 张老师和班里每位幼儿的家长关系都很融洽, 她的相处秘诀是以不变应万变。
(1) 笑对每位家长, 无论出现什么事情, 张老师都是面带笑容, 她相信:微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润滑剂。
(2) 耐心地听家长的意见, 耐心地给家长解释。不管家长的情绪多么激动, 声调多么高亢, 张老师总以春风细雨般的平静心态应对, 做到以静制动。
(3) 张老师从不和家长硬碰硬, 那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脾气暴躁的家长, 张老师总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您先平静平静, 明天我们再解决这个问题……”缓冲一下, 总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妙用!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篇11
陈鹤琴先生指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从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的事物,模仿父母的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这足见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 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也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教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多年的工作经历,更使我深切体会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呢?
一、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教师要确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我曾遇到过一个小班的家长,对班上需要支持的工作不够积极,他的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也差,班内其他小朋友都不愿和他交往,每当离园时,总有几个孩子上去告状,这位家长也很尴尬、焦虑。面对这种情况,我主动和家长谈心,共同分析原因,商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通过我的努力,家长改变了一贯使用“打骂孩子”的做法,而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这个孩子进步较快,与班上的孩子也相处很愉快,告状的孩子也越来越少。孩子的家长感到无比欣慰,不仅自己积极配合班上的工作,还主动劝说其他的家长给予支持。
二、注意家长工作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1、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过问的多些,而父亲则很少过问。小班孩子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这时的家长对教师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担心孩子在园受委屈,担心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尽心,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正处于磨合期。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2、要“多报喜、巧报忧”。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能生动地描述出其孩子在幼儿园某一环节的可爱表现,家长会从你的言谈中自然感受到你对他孩子的关爱、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并留下了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双方就很容易沟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面对孩子的缺点,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要把孩子所有的缺点错误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教师也不要指责因孩子的问题,给教师活动开展、管理工作带来多少不便,找来多少麻烦,给其他孩子造成伤害或有不好的影响等等,而是要强调孩子的缺点对他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目的是为了他孩子著想,而非为了教师工作上的便利。
3、要尊重家长、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教师谦虚诚恳、专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等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比如:“您是怎么想的?”“您看行不行啊?”这样家长才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或意见。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
4、幼儿在园出现状况更要及早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故;还有个别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多次出现小状况,如尿裤子、玩水打湿衣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等,如果教师不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自己胡乱揣摩,很可能会因误会导致教师所做的成绩被这一点点小问题所淹没;教师自己在工作中有过失导致幼儿受伤害的,是要主动向家长道歉并承担责任。
三、多渠道开展家园联系
1、及时更换家园栏内容。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幼儿在园开展的活动和孩子的表现。利用家园栏展示近阶段幼儿开展的各项活动、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及时了解老师是怎么样安排一日活动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状况。班级家园联系栏必须有特色、勤更换,使家长有东西可以看。家长看了家园栏张贴的活动内容,回家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相应的延伸活动,指导孩子时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2、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为了与家长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 幼儿园必须着力打造家园对话平台, 努力完善家园沟通机制。除了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家园沟通方式外,网络以其及时性、开放性、平等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家园对话、沟通、互动的最佳平台。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家长协助、支持的事务也可以通过家长论坛予以发布,对于家长的育儿经验或错误观念等也可在论坛中公布以供大家探讨,这同样能够达到家园自由对话、沟通的目的。
3、开展好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亲子活动。家长会,是教师联系家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一日活动情况的重要途经,也是家长了解教师工作及教育情况的有效途经。因此,开好幼儿园家长会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也是一个深受家长喜欢的活动,把工作全天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一天的活动,让家长看了放心、开心。
家长资源是幼儿教育的沃土 篇12
一、注重沟通, 建立平等和谐、信任支持的伙伴关系, 激发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
首先, 老师要深入了解家长的关注点。比如, 环境布置时老师需要大量的废旧物品, 就鼓励家长幼儿一起收集, 可响应的人很少。老师询问后才知道, 家长们觉得废旧物品不卫生、不美观, 实在没什么大的用途。了解原因后, 我们便和幼儿一起制作了一些废旧小作品, 展示在主题墙、区域角以及幼儿园的走廊里, 请家长参观, 参观完的家长完全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很直观地认识到了废旧物品的多种作用 (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又可以进行环保教育等) 。之后老师又教给了家长几种常用的废旧物品的消毒方法, 彻底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次活动使家长了解老师每一个举措的真实目的, 尊重了家长的知情权, 提高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 这次以后需家长配合的事, 响应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其次, 老师要及时反馈家长参与情况。每次得到家长的帮助后, 我们都张贴感谢信, 感谢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并通过介绍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在他的支持下孩子的受益情况。例如, 最近一次, 在李沐阳小朋友爸爸的主动联系安排之下, 我们全班小朋友去参观了汇源果汁的生产线。孩子们通过参观、品尝、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 了解到平常喝的果汁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 我把这次活动做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总结, 不但让其他家长了解到本次活动的意义, 更让家长们知道了参与孩子教育的更多方法与途径, 以及带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所取得的教育意义。看到自己孩子匪浅的收益教育, 家长们一个个点头称赞, 还有人带头鼓掌, 我想这个掌声里不仅仅有对李沐阳爸爸的赞誉, 也有对我们开展工作的肯定, 同时更重要的是也有对自己以后参与教育的动力!
二、构筑平台, 遵循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的原则, 挖掘家长的职业优势和个性魅力
每位家长从事不同的行业, 具有不同的经历、职业特长, 这是我们身边一个非常大的可挖掘教育资源。家长的参与, 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 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那么如何合理地使用家长资源呢?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的:
1. 物质材料的支持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所以来自家长的物质材料的支持是最便利、最直接的。例如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 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还能培养幼儿的勤俭习惯和创造意识。家长可以利用职业的特点和便利条件, 为孩子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材料。例如, 区角游戏中需要各种碎布料、彩绳, 从事服装加工及玩具厂的家长们就便利多了;在充实自然角时间, 爷爷奶奶在农村的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及种植, 很快小小自然角就被充实得绘声绘色、丰富多彩;“我们的祖国”这一墙饰中的亲子摄影、剪报、邮票等又透射出家长们的智慧和品位。
2. 知识经验的帮助
家长们有着不同的职业, 一定有着不同的经验和技能, 所以这也是我们可利用的一个很好的资源。在创设艺术特色的环境时, 家长从他们的专业角度给了我们一些点拨:从色彩到造型, 从整体定位到细节处理, 让我们受益匪浅。
3. 个性魅力的展现
家长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 具有很大的潜能。比如欢欢的奶奶厨艺精湛、好好的妈妈酷爱画画, 彬彬的妈妈擅长手工等, 如果家长能将自己的才能来影响孩子, 带动孩子的发展, 那孩子就受益匪浅了。但家长有时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 有时又不知如何指导孩子, 这时我们就为他们创设一个个极佳的展示才能、尽显魅力的机会。
三、创设条件, 鼓励家长带着幼儿和环境进行互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良好的环境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所以环境、材料的创设不仅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在环境构建的过程中, 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家长不应该只是环境创设中的响应者、参与者, 更重要的还应是环境创设中的互动者和教育者。于是我们随时捕捉机会, 鼓励家长带着热情指导幼儿参与到与环境的互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