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精选8篇)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 篇1
一、概述
高层建筑的基础种类很多,如:桩基础,独立柱基础,箱型基础,筏板基础。目前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采用:箱型基础,筏板基础,独立柱基础(加防水板)。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主要取决于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上部结构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施工技术及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同时还应考虑使建筑不至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求。工程设计中我们将对这一系列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经过比较,选择一个安全、合理、经济的基础。高层建筑通常设有地下车库,需要大的空间,在地下室内除了计算所必须的落地剪力墙外,尽量的减少隔墙。箱型基础及筏板基础能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很好的调节不均匀沉降、是较理想的基础形式。但筏板基础比箱型基础更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地下车库大空间的需求、施工更为简单、更为经济。因此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式筏板基础。本文将以实例简要的阐述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的选型和设计。
二、基础选型
1、工程地质概述
成都佳丰房地产公司开发的“花间集”住宅小区,位于成都市草金路北侧,清水河畔。地面以上为8栋9~18层的高层住宅,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高层住宅为剪力墙结构。根据所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其土层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粘土及砂层(Q4al+pt)、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层(Q4al+pt)。土层结构由上而下为:杂填土(1.2 m左右)→素填土(0.5 m左右)→粉质粘土(1.5~2.0 m)→粉土(1.0~2.0m)→细砂(0.5~1.5m)→卵石层(4.50~6.00m)。卵石层承载力特征值fak为:稍密卵石fak=320kPa,中密卵石fak=600kPa,密实卵石fak=800kPa。
本场地无不良地质情况,建筑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本工程±0.000绝对标高为508.250,场地地下水的平均水位高程为502.52,本工程的抗浮设计水位按504.500取值。地下水对砼不具有腐蚀性。
2、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本工程地面以上为8栋9~18层的高层住宅,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隔墙较多,荷载相对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效的调节不均匀沉降,我们在主体部分采用了平板式筏板基础;而地下车库因为需求大空间,所以采用框架结构,同时由于车库的荷载相对较小,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因此在地下室部分我们采用了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三、筏板基础结构设计
1、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
筏板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其荷载的分布来确定,尽量使建筑物的重心与筏板基础平面形心重合。筏板边缘宜外挑,外挑长度的确定应由地基条件,建筑场地的环境,柱距及荷载的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2、筏板基础的基础持力层的确定
按《地基基础规范》的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筏型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本工程主楼住宅的层数最高为18层,总高度64.6m,其最小埋置深度为4.3m,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4.0m,加上筏板厚度,主楼基础埋深5.10 m,满足规范要求。经计算基底平均反力为290kPa左右,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所提供稍密卵石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20kPa。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将主楼基础的持力层定为稍密卵石层。车库独立柱基础的持力层也为稍密卵石层。
3、确定底板的厚度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也要满足抗渗的要求。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按照地面上楼层数对底板厚度进行估算,每层大概需要5~7cm的板厚,可以初步确定主楼筏板的厚度为1.1米。经过计算,有个别的柱及剪力墙轴力较大,筏板1.1米厚无法满足其抗冲切的要求。基于经济性的考虑,采用在个别的柱及剪力墙局部加厚筏板来满足抗冲切的要求。本工程高层住宅最后确定为:筏板厚度为1100 mm,局部加厚的筏板厚1400 mm。车库防水板按抗浮计算板厚确定为400mm。
4、基础计算模型的选取
由于每一个工程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在选择计算软件时应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为接近工程实际变形情况的模型,使计算结果安全可靠。一般的计算模型有以下四种:
(1)弹性地基梁板模型(桩与土按文克尔模型):是一种简化模型,在计算中将土与桩假设为独立的弹簧。筏板沿横向被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并假定板底面任一点的单位压力p与地基沉降S成正比,即p=kS。计算时条板按受一组横墙集中荷载作用的无限长梁计算。其缺点是此方法的一般假定为基底反力是按线性分布的,柱下最大,跨中最小,只适用于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和柱下筏板基础的简化计算,不适用于剪力墙结构的筏板基础计算。
(2)倒楼盖模型(桩与土反力按刚性板假设求出):地基反力均匀布置在基础底面,其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地基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所以各墙支座处所算得的弯矩偏小,计算值可能偏不安全。
(3)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Mindlin应力公式):假设土与桩为弹性介质,采用Mindlin应力公式求取压缩层内的应力,利用分层总和法进行单元节点处沉降计算并求取柔度矩阵,根据柔度矩阵可求出桩土刚度矩阵,从而计算出地基中某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值。此方法虽然克服了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的基本缺点,具有能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优点,但是,它的扩散能力往往超过实际情况。由于计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较实测值为大,而实际地基压缩层厚度是有限的,压缩层范围内土质往往是非均匀的,即使是同一土层组成,变形参数也有随深度而增长的情况。按半空间弹性理论所得的地基反力分布一般呈马鞍形和集中在梁端和板边。
(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修正*0.5ln(De/Sa)):是对第三种模型的一种改进,与第三种模型不同的是对土应力值进行修正,即乘0.5ln(De/Sa)。由于无法确认修正后的值是否与实际相符,所以未采用此方法。
本工程我们经过比较后采用了第三种计算模型。
5、筏板的内力分析
采用PKPMCAD工程部编写的JCCAD程序计算。
(1)信息
筏板按1m的有限元网格进行自动划分,上部结构用SATWE计算时点取"生成基础的刚度"选项,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凝聚,基床系数为K=35000 kN/m3,C30混凝土,HRB335。
(2)计算结果:
筏板一般部位的沉降值大约:10mm左右;最大:14.5mm
筏板底面配筋约:3500mm2/m左右,最大7366mm2/m
(3)结果分析
由于采用的是第三种计算模型,在筏板边角反力过大以及筏板中心电梯井筒附近的沉降过大,造成筏板边及中心电梯井筒附近的板底配筋较大。
6、构造措施:
(1)根据地勘报告,基础持力层下有局部少量的软弱下卧层(松散卵石层),经过复核,软弱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适当加大了筏板的通长钢筋,配置为25@170,配筋率为0.26%;(2)我们考虑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沉降变形较小,设缝对于建筑平面的布局及使用有较大的影响,给设备专业及防水带来不便,所以地下室采用设置后浇带而未设置缝。由于未设缝,整个建筑物地下室的长度达到了180米,大大超过了规范对地下室30m设缝的要求,这样后浇带的处理就非常重要。整个地下室部分,设置了沉降及温度两种后浇带。主楼及地下室相连处为了解决荷载差异、不均匀沉降设置沉降后浇带,此后浇带在主楼主体完工后,用提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浇筑;整个地下室部分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及减小温度应力设置温度后浇带,此后浇带在浇筑两侧混凝土两个月后封闭。在筏板与防水板交接处,为了加强此处的连接,均设置了第二排板底钢筋。(3)因为程序的原因筏板边角及电梯井筒附近的配筋非常大,我们采取了取平均值的方法配置钢筋。
结论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基础选型、基础结构设计等方面对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理论、设计做了有益的探索,从宏观的角度简要的介绍了筏板基础设计方法,对实际工程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高层建筑的基础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所有荷载,所以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至关重要。如何选择一个安全、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是结构工程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层建筑筏板基础为实例,对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的选型、基础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JCCAD S-5用户手册
论筏板基础的设计 篇2
关键词:筏板基础 刚性板法 弹性板法
1 筏板基础的形式
1.1 平板式筏基 这种筏基是一块放在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大板。柱子和剪力墙就布置在这块大板上。根据柱底内力或剪力墙底内力按冲切要求算出板厚,当不满足要求时可在柱下或剪力墙下局部增加板厚,形成墩式筏基。
1.2 肋梁式筏基 肋梁式筏基也叫梁板式筏基。肋梁可以正设(梁在筏板下),也可以反设(梁在筏板上)。肋梁式筏基比平板式筏基刚度大,且对调整不均匀沉降更有利。
1.3 空心式筏基 对于软弱地基上的筏基,应把筏板厚度增加,但这时柱或剪力墙周围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离此较远处的内力减少,为了降低材料消耗,将厚板挖空形成类式箱基的空心式筏基。空心筏基中的空间基本上不能利用。
2 筏板基础的计算公式
2.1 刚性板法
刚性板法的假定条件是:地基土较均匀;基础是绝对刚性的;板与地基的接触压力呈直线分布;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土压缩模量Es<=4Mpa,可按地基反力直线分布计算内力并进行抗裂验算。
计算方法:先根据地基承载力估算筏板底面积:
A?叟Fi/f
式中:A——所求筏板底面积(m2);Fi——上部结构作用在筏板基础上的总荷载设计值(kN);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
确定筏板厚度:按照冲切计算公式:
F?燮0.6ft Um ho
式中:F——集中反力设计值,对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kN);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Um——距柱边ho/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ho——筏板的有效高度(m)。
确定筏板的基底反力:
P=Fi(1/A±exX/Iy±eyY/Ix)
Pmax min=Fi(1/A±ex/Wy±ey/Wx)
式中:ex,ey——合力Fi的作用点距基础形心在x,y方向的距离(m);Ix,Iy——筏板平面绕x,y轴的惯性矩(m4);其中:Ix=lb3/12;Iy=bl3/12;Wx,Wy——筏板平面绕x,y轴的抵抗矩(m3);其中:Wx=lb2/6,Wy=bl2/6。
由于工程实际中的筏基,往往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绝对刚性,与实际地基反力相比较,筏基在端部第一、二开间内的地基反力偏小,故设计时应在这一范围内将地基反力增加10%~20%。再把柱作为支座,按倒楼盖法计算筏基的内力。
2.2 弹性板法
如不满足刚性板法的假设时,应按弹性板法计算。
第一种方法:有限差分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时,为确定地基反力,可假设地基符合文克尔(WinKler)假设模型,即地基反力P与地基沉降亦即板的挠度ω(x,y)成正比。
即P(x,y)=kω(x,y)
式中:k——地基系数或基床系数(kN/m3),基床系数大多按荷载试验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系数。
在有限差分法中,它将弹性地基板的微分方程归结为求解差分方程组:
4ω/4x+24ω/x2y2+4ω/4y=[q(x,y)-P(x,y)]/D
式中:w——板上任意点的挠度,亦即地基沉降(m);q(x,y)——作用在板上的分布荷载(kN/m2);P(x,y)——等于kω(x,y);D——板的刚度(kNm);
即:D=Eh3/12(1-υ2)
E,υ——板的弹性模量(kN/m2)和泊松比;
h——板的厚度(m)。
在差分方程中,是关于每一个网格结点挠度 wi的线性方程组(i=1,2, …n),
解此n个联立方程组,可求得各结点的挠度。同样,也可将板的内力(弯矩、剪力、扭矩)公式用差分格式表达,代入上述各点挠度,即可获得板的内力。
第二种方法: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有多种不同的力学分析模型。第一种是弹性支承双向网格梁模型,用杆系结构有限元法分析筏板的内力和位移。第二种是将筏板作为弹性支承的板,用板的有限元法计算。第三种是采用双向板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板的内力,但板的支座为上部结构的柱和剪力墙,荷载为地基反力(或桩的支承反力)。
3 构造要求
3.1 筏板基础混凝土宜采用C20以上,垫层C10,厚度100mm,钢筋保护层35mm,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S6。
3.2 筏板基础板配筋除按承载力要求配外,纵横两个方向的支座钢筋应按大于0.15%的配筋率贯通,板的上皮钢筋应全部贯通。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4 结语
筏板基础的计算公式及构造要求一定要满足有关规范及构造手册的要求。筏板基础所用的钢筋及混凝土量都较大,因此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既符合承载力要求,又要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张睿,王伟力对高层建筑结构筏板设计有关问题的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9).
[2]邓南沙,张建隽,王名臣.筏板长宽比对桩筏基础沉降影响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5).
[3]刘继光.筏板基础选型和设计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设计探讨 篇3
筏板基础有埋深深、刚度大、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好等优点, 不仅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 减小基础沉降量, 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而且可满足地下大空间 (如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 的要求。因此, 筏板基础作为建筑结构 (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首选的基础方案, 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 由于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与诸多因素有关, 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筏基的受力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致使筏基在实际应用中, 不同设计人员设计的筏基 (如厚度、配筋等) 相差悬殊, 从而给工程造成浪费或隐患。本文以某工程为实例, 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选型和设计方法进行讨论, 供同行商榷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大楼, 地面以上20层, 地下1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占地面积1800m2。建筑物总荷重580000KN, 即要求地基平均承载力为322Kpa。基坑开挖深度7.1m。根据勘察资料, 其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粘性土,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局部强风化与中风化岩层。
2. 基础选型
一般的高层建筑, 常需在地下设置车库、人防、设备用房、水池等, 并由其使用功能决定其层高和层数。这些条件基本确定了底板的埋置深度, 然后根据该深度结合场地的岩土条件进行基础选型, 确定选择天然筏板基础的可能性。本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上软 (填土、淤泥、砂石) 下硬 (风化残积土和风化软岩) 的岩土结构地层, 且其软土层厚薄不一, 基础埋深变化较大, 所以高层建筑大多采用桩基, 采用桩基是设计人员对这种地层结构基础选型的第一选择, 设计风险小, 计算简单;缺点是桩长较长, 投资较天然地基大。对本工程, 地质勘察资料的建议也是桩基, 但我们发现, 该区域地下室开挖后板底标高下的岩土层已基本露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 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初步分析, 这两项指标基本能满足要求, 是有可能采用天然筏板基础型式的, 没必要非桩基不可。再经过反复试算对比, 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方案。
3. 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
3.1 筏板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 通常由下列方法确定:
(1) 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报告。
(2) 据场地的地质情况, 参照岩土工程手册或有关规范确定。
(3) 现场荷载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
之后按照有关规范, 经宽深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风化岩土在取样时的扰动和失水会使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采用原位试验 (如标贯、压板试验等) 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来综合评定, 这样结果会更接近实际情况。有资料对本地区不同岩土层的现场压板试验和原位标贯试验以及建筑沉降观测结果反复分析, 得到风化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与实测标贯击数N的关系为:
风化残积土取高值, 强风化软岩取低值。可用此值和其它方式取得的值对比, 综合确定。
3.2 筏板基础天然地基变形计算及差异沉降的处理
对高层建筑, 地基变形往往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对变形的验算必不可少。根据该地区工程经验, 采用传统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残积层、全风化及强风化层的地基沉降量往往偏大, 其主要原因是土样扰动使测得的土地压缩模量偏小。采用土的变形模量作为计算参数, 地基的沉降量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本工程S按=下a (式pE0 0b计) 算:
式中:
S——地基最终变形量;
E0——土的变形模量;
p0——基底附加压力 (相应于荷载效应永久组合标准值) 。
b——基础宽度;
a——为经验系数, 取0.3~0.5。本工程根据当地经验, 取a=0.4。
当地基压缩层各土层压缩性差别较大时, 变形模量改用各土层加权变形模量。变形模量E0一般会有相关指标的统计关系或经验公式, 可结合地区经验参考使用。如本地区, 泥质软岩的变形模量E0与实测标贯击数N的关系可取为:
硬塑或坚硬状的风化残积土取低值, 强风化软岩取高值。当设有多层地下室, 挖深较大时, 应考虑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的影响。由于本工程地下室仅一层, 挖深不大, 设计时忽略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的影响。
本工程筏基底局部土层较差, 范围较大。本来筏板基础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刚性, 即使在地基局部不均匀的情况下, 也会由于跨越作用而调整部分不均匀沉降, 但不均匀区范围不可过大。为稳妥起见, 决定处理该软弱区域, 措施是挖除较差的土层, 用C10的素砼换填, 以改变及调整其不均匀变形。同时, 地下室的建筑功能要求裙楼与主楼连为一体, 考虑到防水要求和基础的整体性, 不希望设永久沉降缝。在天然地基上, 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是很难避免的, 为解决沉降差的问题, 在主楼与裙楼之间设800mm宽后浇带, 钢筋连通, 到施工后期, 沉降基本稳定后, 才浇筑混凝土连为整体。后浇带设在自主楼边缘向外一跨处, 确保地下室处裙房有一跨与主楼整体浇在一起, 以减小高层下的附加应力。
3.3 筏板的形状和尺寸
尽量使上部结构的荷载合力重心与筏板的形心重合。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重合时, 控制竖向荷载作用下基底边缘最大与最小压应力之比不大于1.2。当需将底板外挑时, 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各边外挑尺寸, 尽量减小偏心, 以免基础端部基底反力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本工程结构布置及荷载基本对称, 根据承载力需要及初定的板厚, 底板从周边均外挑1400mm (柱外边起) 。
3.4 底板厚度
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验算确定, 决定板厚的关键因素是冲切。一般经验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 每层约需板厚5~7cm。计算确定, 主楼筏板厚1.4m, 裙房筏板厚0.8m。主楼部分有四根柱用于结构布置, 轴力大于其他中柱, 1.4m板厚还不能满足其抗冲切要求。从结构经济合理角度, 为少量几根柱位而将整个筏板加厚是应该避免的, 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在轴力较大的柱位处设置暗梁, 配置箍筋抗冲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中的公式计算冲切:
同时满足二式。式中各项定义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计算, 在柱的四向暗梁的端部1500mm长范围设置箍筋Ф14@150 (6肢箍) , 满足了对筏板的冲切要求, 从而保证主楼筏板厚度仍然取1.4m。
3.5 抗弯配筋计算
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方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静力平衡体系分割成三个部分, 进行独立求解。它仅满足了总荷载与总反力的静力平衡条件, 而忽视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与实际状态有偏差, 因此基础内力与地基计算必然有偏差。
资料显示, 片筏基础中钢筋实际拉应力远小于理论计算所得的拉应力, 实测钢筋应力都在50Mpa左右, 钢筋强度的发挥还不到1/6。即使按理论计算, 底板最大弯距处的配筋也仅比最小配筋率略高, 如本工程的筏板配筋, h=1.4m的用Ф22@100, h=0.8m的用Ф22@200。
3.6 配筋构造
由于筏板基础的实际力学状态较难精确分析, 因此必须重视构造要求。板的边角处是刚度和强度的薄弱区, 该范围板的钢筋应力高于板的中心区域, 设计时注意对该薄弱区域采取加强措施, 可在四角增加适当的辐射状钢筋, 在板边缘适当加大配筋量, 也可适当增大边角区域的厚度。在筏板厚度变化处, 或筏板面标高有变化处, 基础底板的连接采用平滑过度, 保证筏板受力均匀, 避免应力集中。
3.7 防渗措施
采用刚性自防水和柔性外防水 (1.5mm水泥基防水涂料) 相结合的方式防渗。刚性自防水砼抗渗等级要求S8;底板经抗裂验算, 满足抗裂要求。建成后经一年使用, 防水效果很好。
结语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施工与检测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检测
高层建筑的基本概念就是超过一定的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归类为高层建筑的行列之中。在通常情况下, 在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高层建筑范围, 主要是由于地域的现实情况所决定。对于美国的高层建筑范围来讲, 是在24.6米或者7层以上;对于日本的高层建筑范围来讲, 是31米或者8层以上;对于英国的高层建筑范围来讲, 是大于或者等于24.3米;对于中国的高层建筑范围来讲, 是超过24米的建筑物或者是10层以上的住宅。
筏板基础在当前建筑应用中又被称之为筏板型基础, 或者是满堂基础。对于这种概念的理解, 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 下面再整体浇筑底板, 然后由底板、梁、柱等一系列附属建筑共同组成。对于当前所有的高层建筑来讲, 都有着相当大的荷载, 重量比普通的建筑物都要大上数倍, 地基所需要承载的重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 由于地基的承载能力有限, 就需要采用砼底板, 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地基的承载能力加大, 最终形成筏板基础。筏板基础能够有效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 筏板基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板式筏板基础, 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支撑局部的受重能力;另一种是梁板式筏板基础, 这种形式能够保持地基承载能力的平衡。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一般都会采用筏板基础作为保证地基平稳的基础性工作内容, 最终保障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1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概述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建筑物采用哪种基础形式, 与地基土类别以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在进行施工前期, 都要对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设计规划, 在通常情况下, 经常性的会遇到以下地址情况:高层建筑中都设计有地下室, 其底板下的岩土层有可能是全风化岩层、部分风化岩层, 也可能是中性风化岩层、强性风岩层, 或者是中强性的软性岩层等等。所以,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天然的基础, 利用天然性的特点与优势来缓解问题的出现。在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 地下室一般情况下都会作为地下停车场, 因此, 在进行设计与施工的阶段都不会在其内部建设过多的墙体, 从而影响停车场的正常使用。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下,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 所以, 筏板基础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了承载力不足的局面, 能够在保证承载力受到均匀分配的条件下, 达到最大限度的空间使用。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应用, 是最为有效的基础形式, 特别是平板式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相对方便、快捷,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手段。
2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我国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我国建筑科学研究学院PKPM之SATWE软件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后, 按照我国建筑科学研究学院PKPM之JCCAD软件对拟定采用的片筏基础进行高精度有限元分析。在进行高层建筑中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取定中, 按照fk=350Kpa, 垫层采用C10混凝土, 筏板采用C35混凝土。通过准确的设计与计算, 将筏板基础应用到高层建筑之中, 使地基的承载力达到最大的效果。
3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施工
3.1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施工降水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施工降水工作, 一般都会根据当地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 将地下水位的埋深程度达到7米--8米左右, 然后在进行地基的护臂挖掘过程中充分的做好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施工降水工作, 并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 将综合系数保持在17m/d左右。
3.2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基坑挖护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基坑挖护工作, 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支护, 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中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 高层建筑都会成群落的集中进行, 因此, 施工场地的四周就会出现已经有的高层建筑以及市政设施, 所以, 为了在施工中避免对其他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 就需要在进行挖掘之前采用支护的手段, 开保证基坑是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
3.3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地基加固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地基加固工作, 能够有效的使筏板基础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埋深较大的圆砾挖除回填级配良好的砂卵石并夯实, 对埋深较大的圆砾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
3.4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底板浇筑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施工中的底板浇筑工作, 在通常情况下, 都是采用的体积较大的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特点是内外温差大、容易收缩。在运输中工程量大的实际情况下, 采用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并且相应的提高了运输的整体能力。
4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检测
在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检测工作, 是整个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保证建筑能够进行正常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在进行高层建筑中的施工降水、底板浇筑、地基加固和基坑挖护等各项工作中, 都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检测, 有效的提高各个工作层面的质量。在通常情况下, 施工过程中对筏板基础的检测, 对于建筑的倾斜度不得超过0.0022, 在筏板平面层上要布置20-30个检测点, 在施工中每超过4层建筑就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测, 测得高层建筑中各个检测点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以此来完善下步工作重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施工与检测来讲, 在我国高层建筑应用中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技术手段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 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 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并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验, 有效的融入到我国的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施工与检测工作之中, 使我国的建筑事业逐渐的步入到国际性轨道之上。
参考文献
[1]吴军, 刘新宇, 杨佳富, 马淑娜.带裙房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厚度确定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5) .[1]吴军, 刘新宇, 杨佳富, 马淑娜.带裙房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厚度确定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5) .
[2]胡恒, 郑先昌, 贾立宏.筏板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计算分析--以北京市中关村航空科技园配套工程为例[J].岩土力学, 2003, (S2) .[2]胡恒, 郑先昌, 贾立宏.筏板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计算分析--以北京市中关村航空科技园配套工程为例[J].岩土力学, 2003, (S2) .
[3]乌不力艾山.木沙, 沙拉买提.新疆保险公司营业大楼大体积筏板基础冬期施工[J].新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3) .[3]乌不力艾山.木沙, 沙拉买提.新疆保险公司营业大楼大体积筏板基础冬期施工[J].新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03) .
[4]朱伯芳.温杰.张建杰“.上犹水电站水工结構物中大体积混凝土澆制的初步经验介绍”读后[J].水力发电, 2006, (12) .[4]朱伯芳.温杰.张建杰“.上犹水电站水工结構物中大体积混凝土澆制的初步经验介绍”读后[J].水力发电, 2006, (12) .
[5]宋学锋, 魏俊发, 何廷树, 李国新.用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表层处理方法提高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 (英文) [J].硅酸盐学报, 2007, (10) .[5]宋学锋, 魏俊发, 何廷树, 李国新.用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表层处理方法提高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 (英文) [J].硅酸盐学报, 2007, (10) .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 篇5
1 高层建筑基础筏板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1. 1 混凝土浇注水热化
在高程建筑施工中出现施工裂缝的原因很多, 而混凝土浇注中水热化问成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混凝土浇注水热化所释放的热量以及放热速度会受到水泥的矿物组成和水泥细度影响, 如果无法有效地把握好商品砼的特性, 就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因此, 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对有关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1]。除此以外, 工程竣工阶段, 如果对材料的现场管理不到位, 很容易发生材料质变情况, 这一情况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此, 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加强材料质量的监控, 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重要开端。
1. 2 混凝土收缩和膨胀
当基本材料准备工作完成后, 混凝土的浇注环节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环节都容易产生施工裂缝。其中,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 很多时候施工人员在都无法保证均匀施工, 这就在大板块混凝土收缩与温度预应力的变化上, 给混凝土的连续浇注增加了难度。另外,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由于混凝土的浇注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如果温度预应力产生不规则变化, 会对混凝土板块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 混凝土受到热站冷缩的主导, 混凝土板块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受到挤压进而出现裂缝, 若温度过低, 则混凝土会发生收缩, 使得混凝土板块边缘出现收缩现象, 也会产生裂缝。
1. 3 筏板应用施工裂缝
在当代的建筑工程中, 很多施工人员都选择使用模板施工技术来进行各项施工项目的施工工作[2]。而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鉴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散热系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混凝土内外部容易出现温度梯度, 最终会导致筏板基础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面层产生拉应力, 一旦其强度过强, 在筏板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另外, 如果出现混凝土强度两极化现象, 混凝土板在温度的影响下会收缩变形, 由此可见,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很难避免出现裂缝的问题。
2 高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主要方法
2. 1 做好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 应该派遣监理人员严格审核和验收施工原材料, 只有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 才能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 施工企业单位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上岗证进行核查, 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符合施工标准, 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除此以外, 施工人员要对施工器械设备进行检查, 检查施工器械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检查备用施工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只有保证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的完备性, 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施工工作的连续性。总的来说, 做好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要立足于施工的全过程, 准备好每个工序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专业技术人员, 只有将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中, 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减少裂缝的出现频率, 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
2. 2 对施工原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鉴于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在水化反应中产生的热量,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现象, 施工人员在高程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施工时, 应该选用地热型水泥材料进行施工。除此以外, 施工人员也可以采用减少水泥使用量的方法, 降低筏板混凝土内部温度。但是, 在高程建筑基础筏板砼配制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原材料, 严格控制铜原料的配合比来进行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筏板混凝土内部温度, 提高同性能, 阻止裂缝的产生。
对原材料的合理选择和使用[3]: ( 1) 水。施工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如果在砼体内储存多余的水, 会对砼的凝胶体结构、骨料与凝胶体检的截面过渡区结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 如果这部分水分损失后, 砼的你交替会产生收缩现象, 一旦, 收缩产生的内应力大于界面过渡区相的抗力, 就容易降低砼内部抵抗拉应力的能力, 进而容易产生裂缝; ( 2) 外加剂。施工人员可以在砼中掺加高效的外加剂。为了改善砼的性能, 施工人员在砼中添加高效外加剂可以改变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 改变水泥和砼的结构, 可以对砼收缩起到补偿作用。例如: 添加外加微膨胀剂, 可以为添加砼的膨胀自应力, 有助于抵消砼内部的温度自应力, 进而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 3) 水泥。施工人员应该选用凝结时间产、收缩小、水化热低且具有微膨胀的水泥。由于水泥水热化是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板温度的主要因素, 选用满足以上条件的水泥, 可以在水化膨胀期间, 产生相应的预压应力, 从而减轻砼中的拉应力, 起到提高砼抗裂能力的作用。
2. 3 合理设计基础筏板砼配合比
在实际施工中, 施工人员应该在素砼垫层上涂抹聚氨酯防水材料, 且将素砼垫层的厚度控制在100mm以内, 将其强度等级控制在C15内, 以便达到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目的。而在完成涂抹工作后, 施工人员还应该再涂一次聚氨酯防水材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素砼垫层受到地下水侵蚀。同时, 涂抹聚氨酯防水材料也可以降低素砼垫层与其他物质的摩擦力, 可以达到减少裂缝出现频率的目的。除此以外, 高层建筑项目设计人员在对基础筏板砼配合比进行设计时, 应该控制好砼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 并合理设计其配合比。为此施工人员应该将矿渣硅酸盐水泥空载在42. 5 级, 并将水灰比控制在0. 43 范围内的基础上掺入一定量的复合液, 从而有效保证基础筏板砼施工的质量。在此基础上, 施工人员还要注意加固建筑工程的地基, 保证地基承载力, 防止由于期承载力不足而出现沉陷状况。而避免沉陷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率。
2. 4 提升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裂缝通常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阶段, 因此, 为了控制裂缝的产生, 施工人员应该从混凝土的浇筑环节入手。例如: 在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施工中, 施工人员可以在抹压面层两次以上, 以避免混凝土面板早期收缩裂缝的出现。鉴于在基础筏板大体积砼中抗拉压强度比较小, 因此, 施工人员应该保证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均匀度和密实度。同时, 施工人员应该将砼坍落度控制在100mm -140mm范围内, 若坍落度控制不合理, 容易在表面钢筋的下半部分产生水分, 也会在表面钢筋上部的大体积砼部分出现细小裂缝。因此, 施工人员在砼浇灌的过程中, 应该在砼初凝前以及砼预成后, 在表层钢筋上部进行二次抹面压实施工。且施工人员还要注意对基础筏板大体积砼进行定期养护, 保持其湿度和温度, 减少热扩散, 从而达到降低其表面温度, 避免裂缝产生的目的。另外, 施工人员要合理掌握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拆模时间, 如果拆模太早, 会导致其表面温度太低, 温度差加大, 进而增大其拉应力产生裂缝。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为了控制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裂缝的产生, 首先, 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出现裂缝的原因, 并对原因进行分析, 以便遇到出现裂缝情况, 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其次,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固建筑工程的地基, 合理设计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配合比, 选用合理的施工原材料以便有效地降低大体积砼由于水化反应而产生的温升, 而导致大体积砼的拉应力小于其结构强度, 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最后, 施工人员还要注意提高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 加强对其进行养护, 以便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质量, 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高层建筑不断增多, 但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的裂缝问题一直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成为了了高程建筑施工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程建筑基础筏板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探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主要方法, 以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基于高层建筑出筏板大体积砼施工裂缝控制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5 (15) :641.
[2]唐中成.浅谈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在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砼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6 (18) :1648.
[3]孙可荣.浅谈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施工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9 (21) :1-4.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 篇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施工不断涌现,建筑的基础也向深、厚2个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易收缩产生裂缝问题,结合笔者参与施工的广西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住宅楼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谈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经验体会。
广西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住宅楼工程位于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1号,建筑面积为12 388.62 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 103.92 m2,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高度为58.50 m,层数为18+1层,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设防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有1层地下室,基础为筏板基础,天然地基,持力层为圆砾,筏板厚度为1.40 m,筏板底标高为-5.50 m,局部(电梯井部分)筏板面标高为-5.50 m,基础开挖深度为5.45~6.85 m。地下室层高为4.05 m,其他楼层层高为3 m。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2.2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结构在变形变化中,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或抑制而阻碍变形,阻碍变形的因素称为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限制其变形,因而产生了约束应力。大体积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受到下部地基的限制,因而产生外部的约束应力。混凝土早期湿度上升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弱约束而形成压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徐变和应力松弛度大,使混凝土与基层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当温度下降,则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将会出现垂直裂缝。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而导致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因而在中心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和约束作用时,就会产生裂缝。
2.3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浇筑温度和混凝土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其中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直接关系。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2.4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施工中,为保证混凝土浇捣的和易性,往混凝土中加入的水分往往比水泥水化作用需要的水分多。这部分游离水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许多毛孔,混凝土会产生体积收缩(一般被称为游离水蒸发收缩)。另外,水泥水化作用也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被称为混凝土自收缩。混凝土收缩值的大小和水泥品种、用量、拌和水用量、骨料规格、振捣密实性和养护好坏有关。如潮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其收缩值比在干燥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收缩值减少6%~8%。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收缩裂缝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3种。
2.4.1 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
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它的产生主要是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了限制。如遇有钢筋或大的混凝土骨料,或者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减缩比垂直方向更难时,就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
2.4.2 沉降收缩
混凝土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泥浆上浮,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骨料的阻挡,而使混凝土内部上下互相分离。另外,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沉落不均匀也会造成开裂。
2.4.3 干燥收缩
在混凝土的水灰比中,仅20%的水分用于水泥水化,而80%的拌和水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蒸发。最初失去的30%自由水分几乎不引起收缩,随着混凝土的继续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就会出现干燥收缩。由于表面干燥收缩快,中心干燥收缩慢,而表面的收缩受到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约束,因而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主要是水泥品种和数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受养护条件的影响。
2.4.4 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或浇筑时,由于坍落度不同,或采用的外加剂不同,或石子粒径与品种不同,以及振捣的密实度不同,都会影响混凝土匀质性。由于匀质性不同,造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不均匀,因而在收缩变形过程中导致应力集中,引起裂缝。
2.4.5 设计造型的影响
造型复杂的工程,如工程筏板厚度差别很大,形状也不规则,会造成应力集中,在薄弱部位形成裂缝。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工艺流程
砼搅拌→运输→泵送→入模→振捣→抹平养护。
3.2 加强砼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1)根据广西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项目筏基平面特点,浇筑砼时从东向西一次推进浇筑砼,坡度按1:6分层浇灌,筏板砼要一次连续浇成,不留施工缝。采用一个坡度,斜面分层,循环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措施。
(2)控制砼泌水。筏板施工时,由于采用商品砼泵送施工,砼坍落度较大,容易产生泌水,这会造成砼内部水化热增大,严重时会诱发筏板竖向贯通性裂缝。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在筏板四周侧模的底部每隔10 m开设一个50 mm×50 mm排水孔,使多余水分自然从孔中排出到排水沟。②砼浇筑到筏板顶部,改变砼浇筑的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同时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的砼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用软轴泵及时将水排除。
(3)砼浇筑采用机械振捣,每个浇筑点应分前、中、后3个振捣点,并要前后相接,以防漏振。施工中应妥善安排提前浇捣集水坑、电梯井,以接上筏板大面积一次推进。由于泵送砼表面的水泥浆较厚,在砼浇筑到顶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搓平,一般搓实遍数不宜少于2遍。当发现砼表面出现龟裂时,应立即组织人力对裂缝部位进行搓平,直至裂缝完全消失。
3.3 砼的保温和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以及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筏板砼终凝后,砼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砼养护采用保湿保温法,砼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以砼终凝时间为宜。在塑料薄膜上铺1~2层棉毡,若气温陡降,在其上面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确保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5℃。筏板侧板保温措施同筏板保温一样,塑料薄膜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mm,墙体插筋部位、塑料薄膜要从钢筋上插入,并满铺棉毡,以增强保温效果,防止由于墙体部位砼表面覆盖不严,造成散热太快,形成较大的温差而产生裂缝。
3.4 砼的测温
为了掌握筏板大体积砼升温的变化规律及控制砼内外温差,需要对砼进行温度检测控制。为了提高测温的准确性,采用智能温度测控仪,每隔5 min把8个测温孔中的上部、中部、下部温度反馈到监控软件,当发现砼内外和环境温差大于25℃或砼内温度下降太快时,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4 结语
在广西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住宅楼工程的筏板基础施工中,采用上述施工方法进行控制,精心施工,科学管理,经勘察工程公司试验证明,筏板基础达到了设计要求,质量评定等级为优良。
摘要:文章结合广西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工程,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阐述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案要点。实践证明,该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方案实施后既达到了设计要求,又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关键词:筏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施工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何文杰.取消后浇缝的工程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 (2):22.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4]齐有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探讨[J].铁道建筑,2006 (3):97-98.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 篇7
龙岩市东肖榕树小区B标段工程位于东肖溪与福三线交汇处。工程占地面积约20000㎡,由10幢拆迁安置房项目(A4、A5、A6、A9、A10、B4、B5、B6、B7、B8号楼)组成,地下室二层,地上十七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200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0000m2,地上建筑面积80000m2,建筑总高度为58.6m。建筑室内地坪±0.00,相当于黄海标高369.50m。基坑开挖深度为1.79~7.79m,基础埋深在设计室内地坪标高以下5.5~6.5m。地下室采用整体性筏板基础,底板厚度为1200mm。筏板基础混凝土体积为25320m3,设计采用C35抗渗P8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注施工。工程筏板基础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时间从2011年6月5日早上7∶00开始,到2011年7月12日下午15∶00全部浇筑完毕。
2 工艺原理与流程
2.1 原理
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效应,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故应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的优选及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计算,采取温度控制的相应措施。在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严密组织施工,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2 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预埋安装测温装置→混凝土运输、输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测温→保温养护。
3 施工准备
3.1 供料准备
(1)由于本工程筏板均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由施工员计算出所需浇筑的混凝土具体数量,提前通知供料商,要求其及时供料。并向其发联系函做好以下交底:①混凝土的标号及抗渗等级;②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对原材料(水泥种类、砂石粒径等)、配合比、外加剂等的特殊要求;③现场环境对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④混凝土输送泵及搅拌运输车辆数量要求;⑤混凝土进场时间;⑥混凝土试块要求;⑦其它要求。
(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尚应符合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要求。供料商应采用水化热较低、凝结时间较长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 J/kg);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采用中砂。由于在夏季施工,可采用拌和水加冰、砂石料场遮阳(必要时向骨料喷洒水降温)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和入模温度。同时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3)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人员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调整配合比,并做好记录。
3.2 技术交底准备
(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作进行预先安排。质检员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送相关的报验、审批材料。
施工人员应先熟悉图纸及施工操作规程、验收规范,认真进行图纸学习,找出关键部位,分析应将采取的准备措施。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班组长进行相关的工艺、流程、技术、质量、安全交底。施工班组在施工前由班组长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讲明操作工艺、注意事项、关键节点、控制措施方法。
(2)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校核浇筑部位的钢筋情况,钢筋密集、浇筑困难处,应及时与设计、监理及施工人员商议解决,以免影响混凝土下落及振动棒的插入,而发生振捣不到位现象。
(3)对混凝土侧面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牢固,同时应确保几何尺寸,接缝严密,不发生漏浆现象。
3.3 施工机具准备
(1)供料商应提供的机具包括:混凝土输送泵2台,水平泵管300m,垂直泵管40m,搅拌运输车12辆。
(2)项目部应准备的机具包括:混凝土振动棒6个(为防止施工期间发生振动棒损坏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前每一下料口均应配有一台备用的振动棒),平板振动器4台,机械抹光机2台,其它小工具(如木抹子、铁锹等),夜间施工照明灯具等,要求在施工前均须准备到位。
(3)施工机具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4)保温、养护、防雨材料:土工布10000m2,塑料薄膜5000m2。
3.4 检测仪器准备
(1)测温设备准备: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一台,配齐测温导线、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2)混凝土试模的准备:抗压试模24组,抗渗试模10组。
3.5 人员组织准备
(1)项目部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必须保证全方位跟踪检查,跟班到位。
(2)工人分“三班制”作业,必须保证持证上岗。
(3)现场配备2名维修轮流值班电工。
3.6 其它准备
(1)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在6月份施工。同时,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较长,6月份的天气又可能发生变化,故需提前掌握施工期间天气变化的预报情况,避开雨天施工,并充分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防雨工作。应备足雨衣、雨鞋、彩条布、抽水水泵等,保证下雨时仍能正常工作。浇筑现场须设临时防雨棚,并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排走雨水。
(2)要预先同供水、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保证浇筑期间不停水电。为预防施工期间突然停电,在现场应备用一台柴油发电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3)现场临时用电、用水应按要求设置完成。保证现场道路畅通,确保混凝土运输车出入自由。
(4)浇筑混凝土用施工行走通道及平台应安全稳固,混凝土输送泵管架设要牢固,能够满足施工浇筑要求。
4 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4.1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4.1.1 场外运输
⑴商品混凝土的场外运输全部由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商品混凝土供料商应合理调配运输车辆,控制发车间距,并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控制好运送时间,运输车间隔时间应≤20min。
⑵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0.5h。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超过运送时间未卸料的或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严禁在施工现场通过向运输车内临时加水搅拌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⑶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人员、项目部试验员、质检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进行开盘鉴定,满足要求才允许使用。
4.1.2 现场混凝土的输送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2台型号为HBT60A的混凝土输送泵,把混凝土输送至施工作业面处。须合理选择泵送压力,泵管直径,输送管线布置应合理。泵管上可采用麻袋覆盖,并经常淋水散热。
⑴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
⑵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⑶泵送混凝土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棒推赶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⑷混凝土泵送时,若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立即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4.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1)施工区块的划分及浇筑顺序:本工程根据设计图后浇带设置情况,划分为4个区14块。流水施工,分4次浇筑完成。分区分块见图1。
①由于筏板基础尺寸较大,为防止施工冷缝出现,须加快浇筑进度,每区每块均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泵送混凝土。各块分2个出料口下料,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倒退作业,采用“分段分层、循序推进、连续浇筑”的浇筑工艺。安排好起浇点分布及浇筑方向(见图1)。
②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软管在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控制推进层厚度不宜大于40cm,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并使温度分布均匀。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混凝土浇注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③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棒,振动棒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每点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④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插点距离为600mm左右,上下层振动搭接50~100 mm,并在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每个斜面的上下都各布一道振动棒。上面的一道振动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下面的一道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的推进,振动棒也应相应跟上。
⑤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缝,确保混凝土上、下层的整体性结合。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求施工班组派专人看管流淌在低洼处的混凝土,必要时做上标记,使其在初凝前得到及时覆盖。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20min。
⑥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之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混凝土表面,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
(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相关方法的处理。
①混凝土泌水处理: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位,最后收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沟。
②混凝土表面浮浆处理: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向四周排出,以减少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浮浆。人工及时将部分浮浆清掉,用长刮尺初步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③微裂缝(龟裂)控制:初凝后,终凝前1~2h可用机械抹光机进行二次抹压处理,以便能及时将微裂纹消除(宜晚不宜早)。
④混凝土表面二次抹压后应进行扫毛处理。
⑤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测温方法布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为了掌握其底部、中心、表面温度变化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温度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测温点,布置在每块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的对称轴线上,每个平面测温点的间距为5m。测温点平面布置示意见图1。
测温过程控制: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若发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超过25℃(最大不超过30℃)或温度异常时,应及时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并进行复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层,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厚度的办法。测温延续时间应自每块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撤除保温层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工程测温实际操作:本工程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进行测温,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预埋测温导线、元件,测温点大样(见图2)。取Φ12钢筋长1.5m作为支承物,从基础底板以上50mm、600mm、115mm处用胶带绑住测温元件,将测温元件与支承物之间作隔热处理。支承物与底板钢筋应绑扎牢固,以免移动或损坏。支承钢筋上部挂标记并按测温点平面布置图进行编号、标识,易于查找。测温线可一次性使用,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每组测温线有3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端用彩色胶带做上标识,便于区分不同深度。测温元件用塑料袋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受潮,保持清洁。测温线位置应做好标记,为便于操作,露在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20cm。混凝土下料及浇筑振捣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导线。对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的测试,测温人员应按时按编号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后1~3d,按每间隔2h测1次;4~7d,按每间隔4h测1次;其后按每间隔6h测1次控制(可选择温度变化比较大、有代表性的时点:6∶00、12∶00、18∶00、24∶00)。测温工作应配备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按两班考虑。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编号进行,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要做详细记录,换班时要办理交接班手续。
测温效果检验:本工程测温从2011年6月5日开始到2011年8月1日结束。期间每天有专人值班观测,如果上、中、下测点温差超过了25℃,由施测人立即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浇筑初期,每间隔2h依次打印测温数据,根据原始测温数据,及时绘制出各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和温度分布曲线。从测温情况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先是一个升温过程,升至最高点后就缓慢下降,而后趋于平稳。前期温度上升比较明显,升温的速度要比后期降温的速度大。混凝土从浇筑前就开始水化发热,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基本上都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4d内达到,之后开始缓慢的下降。本工程所有测温点的最高温升值达到6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开了雨天施工。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未出现大到暴雨等异常天气情况,里表温差值均控制在规范允许的25℃范围内,未发现异常现象。
(3)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工程为连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合比、生产工艺均相同。试块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并执行监理旁站制度。
①标准养护试块留置数量要求: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一组6个);每100m3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块(一组3个)(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可取一次)。标准养护试块应送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标养室中养护和检验。
②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数量要求:每次取样对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不得少于一次。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筏板基础的旁边,与筏板基础混凝土同时养护。
③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及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在保证混凝土有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60d的后期强度代替28d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的用量,以降低水化温升。同时,可以使浇筑后的混凝土里表温差减少,降低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并进一步降低养护费用。
(4)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与养护: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里表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进行覆盖保温。
覆盖保温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2道土工布(总厚度应经计算确定),然后在上面覆盖1道塑料薄膜(如发现混凝土表面局部有干白现象,应先喷淋湿润再覆盖)。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土工布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表面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要求时,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保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测温情况控制,当混凝土温度下降,混凝土里表温差小于20℃,降温速率一般每天不超2℃。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最大温差小于20℃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撤除。撤除保温养护后,应改为浇水养护。项目部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 结语
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有害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关键的技术问题。龙岩市东肖榕树小区B标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工程,通过合理选用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积极应用温控施工的新技术,加强测温和养护,成功地控制了现场混凝土裂缝出现与发展,全面完成施工工作。经工程检验全部合格,大体积筏板基础的时效检查,也未发现有害裂缝。工程未发生影响结构使用和耐久性裂缝,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的顺利完成,对该工程地下室整体性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注施工有较深刻的体会。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浇筑需合理分段分层,使混凝土沿高度方向均匀上升。在混凝土泵管的出口处,实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如入模温度>30℃,应及时通知供料商采取措施,降低预拌混凝土的温度。
(2)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指混凝土经运输、振捣后的温度,不宜超过28℃。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降温速率过快,而造成贯穿性冷缩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降温速率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的发展,温差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影响结构使用。为安全起见,应延缓降温速率。本工程采用降温速率取1~2℃/d,跟踪检查均未发现贯穿性裂缝。
(4)混凝土养护,可遵循降温速率"前期大后期小"的原则。因养护前期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弹性模量、温度应力较小,而抗拉强度增长较快,在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基础上应尽量少覆盖,让其充分散热,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亦即养护前期混凝土降温速率可稍大。养护后期混凝土处于降温阶段,弹性模量增加较快,温度应力较大,应加强保温,控制降温速率。
参考文献
[1]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JGJ/T10-95,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3]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T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6]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福建省建设厅2008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 篇8
(1) 混凝土浇筑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最大温升值不大于35℃;
(2) 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大于25℃ (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
(3) 混凝土浇筑后的降温速度为1.5~1.8℃/d为宜。
水泥水化过程中, 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聚积在内部热量散失很慢, 使混凝土温度峰值很高,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冷却时就会收缩, 从而在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这些内部裂缝有可能与表面干缩裂缝连通, 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通缝, 破坏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大体积混凝土极易产生温度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早期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升温和降温速率不同而引起的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控制好温度应力的产生是防止裂缝的关键 (一般外约束应力影响产生深度裂缝, 内约束应力影响产生表面裂缝) 。内约束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散热不均而造成的, 因此在施工期间特别是我市地区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内部中心最高温度的产生是冬期施工防止裂缝的关键。
1 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影响因素
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中心温度影响最大,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中的水泥掺量就越多, 水泥掺量越多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混凝土中心温度就越高, 直接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高低。
1.2 不同品种的水泥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
同一标号不同品种的水泥每千克水泥水化发热量不同, 同一标号不同品种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比矿渣水泥每千克水化热多42k J, 大体积混凝土水泥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对防止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裂缝有利。
1.3 水泥标号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
采用不同标号水泥配制同强度等级混凝土, 由于水泥发热量的不同对混凝土中心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高标号的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要高。由此在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条件下, 优先选用低标号的水泥, 低标号的水泥对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有益从而减少内外温差影响。
1.4 混凝土浇筑温度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中心温度, 因此加以控制, 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 大体混凝土内外温差影响因素
2.1 混凝土浇筑厚度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
大体混凝土中心及混凝土表面温度随浇筑不同厚度而变化, 混凝土厚度越大其中心温度就越高,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表面温差就越大, 因此大体混凝土在冬期施工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影响, 防止产生裂缝应在措施和管理上加以控制。
2.2 气温温差大小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的温差随气温高低而变化, 大气温度越低其内外温差越大, 保温材料热阻值越小其内外温差就越大。大体积混凝土在冬期施工要注意保温材料覆盖及掌握好保温层覆盖的时间和混凝土温升、温降的速度, 防止产生裂缝。
3 混凝土内部温升计算
观湖国际3#楼建筑面积为31055m2, 立面设计为32层, 建筑物高度为99.00m, 地下一层, 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筏板基础长度为62.7m, 宽度为21.1m, 筏板基础混凝土厚度为1.60m, 筏板底标高为-8.4m, 筏板的混凝土防水等级为S8,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水泥为北疆P.O32.5, 水泥用量为340kg/m3, 粉煤灰掺量为80kg/m3, 中砂用量为708kg/m3, 石子用量为1062kg/m3, GB-B缓凝泵送剂为11.09kg/m3, GIF早强防冻剂为23.10kg/m3, UEA为42.0kg/m3, 混凝土缓凝时间为10小时,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5℃, 筏板基础厚度为1.6m, 每千克水泥产生的热量为377J/kg, 混凝土的比热为0.96k J/kg.K。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包括混凝土浇筑温度及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调整温度。
(1) 混凝土水化热绝对温升值计算
T (t) =mc Q/Cρ (1-e-mt)
当e-mt=0时
TMax=340×377/0.96×2400=55.63℃
混凝土的最大温升温度55.63℃为混凝土水化温度, 为绝热状态下的混凝土温升温度。
(2) 混凝土3d、4d、5d、6d、7d、8d、9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值计算
当t=3d T (3) =mcQ/Cρ (1-e-mt) =55.63×0.587=32.65℃
当t=4d T (4) =mcQ/Cρ (1-e-mt) =55.63×0.693=38.55℃
当t=5d T (5) =mcQ/Cρ (1-e-mt) =55.63×0.771=42.89℃
当t=6d T (6) =mcQ/Cρ (1-e-mt) =55.63×0.83=46.17℃
当t=7d T (7) =mcQ/Cρ (1-e-mt) =55.63×0.873=48.56℃
当t=8d T (8) =mcQ/Cρ (1-e-mt) =55.63×0.90650.40℃
当t=9d T (9) =mcQ/Cρ (1-e-mt) =55.63×0.930=51.74℃
(3) 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计算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查表如下:
根据以上的温降系数ζ值求得不同龄期混凝土水热温升值:
当t=3d Th3=T (3) ×ζ=32.65×0.506=16.52℃
当t=4d Th4=T (4) ×ζ=38.55×0.496=19.12℃
当t=5d Th5=T (5) ×ζ=42.89×0.486=20.84℃
当t=6d Th6=T (6) ×ζ=46.17×0.476=22.00℃
当t=7d Th7=T (7) ×ζ=48.56×0.451=21.90℃
当t=8d Th8=T (8) ×ζ=50.40×0.426=21.47℃
当t=9d Th9=T (9) ×ζ=51.74×0.401=20.75℃
(4)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计算
T (t) '=T0+T (t) ×ζ
T (3) '=T0+T (3) ×ζ=5+16.52=21.52℃
T (4) '=T0+T (4) ×ζ=5+19.12=24.12℃
T (5) '=T0+T (5) ×ζ=5+20.84=25.84℃
T (6) '=T0+T (6) ×ζ=5+22.00=27.00℃
T (7) '=T0+T (7) ×ζ=5+21.90=26.90℃
T (8) '=T0+T (8) ×ζ=5+21.47=26.47℃
T (9) '=T0+T (9) ×ζ=5+20.75=25.75℃
经计算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冬期混凝土在浇筑后, 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温升调整温度为27℃。
通过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的计算, 可以知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的变化和最大温升值, 根据混凝土的最大温升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防止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
摘要:重点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影响因素和内外温差影响因素, 并讨论混凝土内部温升的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