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精选12篇)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篇1
现代大中型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楼盘面积越来越大, 单体大型性建筑越来越高, 多种使用性质的综合楼越来越多。大型化、高层化和多功能化等特点的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
现代高层建筑由于越来越高, 200-300米高层建筑屡见不鲜。这些高层建筑物受烟囱效应作用影响很大, 一日发生火灾, 所产生的危害和后果要比普通建筑严重得多, 尤其是建筑内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各种竖向管井, 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 构成了迅速燃烧、蔓延扩大的重要途径, 很短的时间就会将整个大楼就变成一片火海。而在火灾发生过程中, 受烟气危害直接造成人员死亡的比例要占总数的70%以上, 因此,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 如何保证高层建筑减少产生烟气或者不产生烟气, 并将火灾烟气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排除到建筑物外的安全空间是建筑消防设计重要的课题, 而且非常值得研究。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火势蔓延快:烟气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 火灾造成的烟气在水平向扩散速度为0.5-3米/秒, 而沿楼梯间和竖向管道井扩散速度可达3-5米/秒, 这个速度加之东北的烟囱效应和正负压效应速度更加可怕。
大型综合建筑内, 房间用电量大, 装修标准高的单位, 难免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 这样就增加了火灾荷载, 必然加速了火灾的蔓延。,
2.烟囱效应形成立体火灾:火灾烟囱效应在高层建筑的竖向管道井、玻璃幕墙缝隙、共享空间、阳光大厅等部位产生, 并加快烟气的蔓延速度同时, 火灾的蔓延途径还会沿外墙窗口向上升腾、弯曲, 更甚者还会跳跃式向上蔓延, 尤其是保温板作为外墙的节能建筑。
3.疏散特别困难:由于多数大型商业建筑物高、楼层多, 垂直疏散距离较远, 需要疏散的时间长。在疏散人员较多时, 由于火灾惊慌难免发生挤伤、踩踏等事故, 并日还需要对重要的物资进行疏散, 在占用疏散通道的同时也增加了疏散难度, 延长了疏散时间。
4.扑救难度大:由于各地实际情况, 消防设施的配套建设不能跟上本地的经济发展的步伐, 消防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扑救本地火灾的需求。
二、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思路
1.防排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最优方案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排烟, 可开启的外窗面积达到《高层民用建筑设讨防火规范》 (GB50045-95) 的相关要求。但是一般高层建筑规模较大, 内走道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往往不能达到走道面积的2%。这时需要增设防排烟设施。封闭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时采取相应的防烟设用来解决防排烟的问题。
2.防排烟部位的设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中对高层建筑防排烟部位进行了规定, 其中需要排烟的部位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二是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者可燃物较多的房间;三是高层建筑物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者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需要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也有3个方面, 一是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二是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三是封闭避难层 (间)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 防烟、排烟分别需要采用机械方式或者自然排烟设施。高层建筑防烟分区划分方法主要有按用途划分、按面积划分和按方向划分3种。按用途划分是指根据建筑物中办公室、卫生间、起居室、厨房及客房等每个部分的不同功能来对其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 这样的划分方法既合理又方便。最常用到的划分方法是先将高层建筑划分为停车库、办公用房或居住用房、电梯、电梯前室、楼梯、疏散通道等, 然而将各个划分部分作为防烟分区。按面积划分是指将建筑内面积划分为若干基准防烟分区。而为了各层的防烟分区能采用一套防排烟设备并加以连贯, 即使防烟分区的形状和用途不同, 但它们的面积需要基本一致。按方向划分是指结合高层建筑中上层部分与底层部分用途的不同, 根据各个房间的用途先沿垂直方向按楼层划分防烟分区, 再沿水平方向按面积划分。按防排烟方式主要分为3种: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机械排烟、自然防排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的主要目的是:采用送风机给特定的部位或空间加压送风, 以防止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高温烟气进入某空间, 把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保证人员不受火灾产生的烟气威胁, 避免人员伤亡。
机械排烟的工作方式有局部排烟方式和集中排烟方式两种, 前者是给某个需要排烟部位设置的独立排烟机直接进行排烟。后者是需要由多种设备组成才能进行排烟。在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烟量, 一般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在6米以下的不划分防烟分区, 排烟量应按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米/小时计算;负担两个以上 (包括两个) 排烟分区的排烟量每平方米应按120立方米/小时以上计算。在布置排烟口时, 应特别注意排烟管道采用的材料必须是非燃料材料;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与送风系统同时设置, 且送风量应大于排烟量的50%;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
自然防排烟方式是没有机械通风设备, 主要靠的是自然力的作用来使防烟楼梯间和走道内等部位不受火灾产生烟气地入侵。该方式具有简单易行、造价低、经济且不受电源中断影响等优点。该方法主要是在靠建筑物外墙、阳台或凹廊、前室开窗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及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等处设置排烟竖井和过风竖井类的室外防烟楼梯间。
总之, 对于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施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城市的消防能力, 工程造价控制建筑施工成本、施工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验收中严格进行消防测试、投入使用后对消防负责人要认真培训, 高度重视消防安全。
防排烟系统、喷淋系统在火灾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在火灾中防排烟设置、喷淋系统不能正常启动, 那么将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建筑高层化的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将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因而, 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排烟系统、喷淋系统, 保证各类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 使损失达到最小化。
摘要:现代大中型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楼盘面积越来越大, 单体大型性建筑越来越高, 多种使用性质的综合楼越来越多。大型化、高层化和多功能化等特点的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送新风系统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篇2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及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45108.9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9322.37㎡,地下建筑面积5786.62㎡。一层地下室,主楼为23层,高度为99.85m
二、建筑工地易引发火灾的原因
1、建筑工地人员混杂,流动性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工地的人员来自农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现象严重,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2、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3、在建筑工地进行电气焊切割、临时乱接乱拉电气线路在建筑工地司空见惯,由此产生的线路短路、超负荷现象一旦遇到合适环境就会形成火灾。
4、电焊违章操作。在建筑工地,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由于大多数电工没有专门培训,有的虽然经过培训,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违章作业现象相当普遍,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各种可燃物品满地都是,这些可燃物品遇到灼热电焊熔渣即易引起火灾。
5、照明用电混乱。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电线布置分散,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离易燃可燃物较近,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6、建筑工地大量存放易燃、可燃物质。如各种木料、油漆、油料、沥青、架板、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氢气瓶、氧气瓶、乙炔以及生活取暖用的燃料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建筑工地具备了燃烧产生的一个必备条件——可燃物。
三、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隐患特点,为确保建筑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1、抓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会报火警,能利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对于外出打工人员,各地在进行技术培训时必须加入消防常识内容,提高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人员流动对消防宣传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型建筑工地必须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把消防培训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专人分管,严格人员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定
2、建立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规范人、教育人,是做好防火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好用火用电关,是免除基建工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对电焊作业实行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凡未经动火审批和非专业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易燃易爆物品作业。
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禁止吸烟,一旦发现有吸烟者,必须从严处理。并且在建的建筑物房间不准设置员工宿舍,施工单位除对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外,施工负责人应不定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督促。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尤其是对生石灰用量大,而其火灾危险性又很容易被忽视,应设立单独库房分类存放。对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为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设施,并定期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5、各级安全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违章行为,应当场或责令限期改正,经复查后仍未改正的火灾隐患,对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按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处理。
6、严格火源、热源、电气线路管理。对于建筑工地中存在的一些明火源应专人负责,现场监护,做到人走火灭,对于工地的做饭、取暖,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电焊、切割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无论长期、短期工地,坚决杜绝乱接乱拉电气线路现象。无论是施工用电还是生活用电,必须杜绝“小马拉大车”现象,必须要请懂电气的专业电工负责施工和管理,消防安全培训。
7、确保分包单位应使用具有资质证书的特殊工种人员如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严禁无证上岗,并应经常对该类人员进行检查。
8、FAB现场各楼层配备灭火器及消防皮带。
灭火器:FAB2、3、4层洁净区采用4公斤CO2灭火器,其他非洁净区采用4公斤干粉灭火器,同时在每个楼层配备4只24公斤小车式CO2灭火器(共计20只)。
现场消防水池已启用
临时办公区也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
生活区配备了相应数量的灭火器及消防水带、消火栓。
8、做好消防应急预案,有突发事件及时按照程序执行。附件:消防应急预案
消防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方针,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指定本预案。希望各施工区域和班组加强防火安全宣传教育,自觉遵守各项防火管理制度及消防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职工的消防意识,严格落实防范措施,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消防工作组织机构 消防领导小组 组 长:邹志立 副组长:张红林
成员:
王新春
段杰
匡纯海
王俊
杨斌
何颜飞
李智轩
赵吉斌
潘学峰
刘文森
于平
夏吉毅
夏彪 义务消防队队 长: 副队长:
队 员: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二、防范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成立项目部义务消防队,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并有记录。
2、施工现场根据条例要求,配备合适、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专管人员负责维护和保管,做到责任到人。
1、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明火操作有专人监护,并配有灭火器及隔离措施。
2、氧气和乙炔瓶的放置应有一定的距离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油库、油漆间、木工间,易燃易爆物品有专间和专人负责,配备合适的灭火器,并要醒目易取。
3、职工的宿舍内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电炉及高额电器取暖、烧烤、烘衣服、卧床吸烟、易爆品带入宿舍。
三、防火职责
一)、项目经理防火职责1、2、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规定。
结合本工地的情况,制订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检查执行。
3、在编制组织 施工设计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将防火工作纳入施工组织中去。
4、对职工三级安全生产教育时,纳入消防知识教育内容,做好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的宣传工作。
5、组织和分析安全生产情况时,同时分析消防工作情况,及时解决消防工作问题。
6、工地发生火灾事故,必须亲临现场,组织有关人员立即抢救,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
二)、消防负责人职责
1、经常教育职工,增强职工消防意识,拟订单位的消防工作计划。
2、制订本单位的消防规划和防火安全制度,并经常了解执行情况。
3、发现有火灾苗头,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
4、配合有关部门对全体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三)、职工防火守则
1、在项目部消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习熟悉消防知识,树立消防责任感,认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2、爱护各种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3、自觉遵守防火制度,听从职能人员的告戒。
4、严禁在床上吸烟及乱抛火柴梗、烟头,以防死灰复燃,消除隐患
四、应急措施
1、报警
两个施工区域,四个工程队要各自负责本施工区域日常的防火安全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消防员的作用,认真执行各自消防职责,如遇灾情,发现者要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员及时扑救,不得贻误战机,同时立即与项目部消防领导小组联系,做到临危不乱。
消防领导小组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赶赴现场组织扑救。扑救人员要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灾情严重的可以打“119”火警电话求援。
2、扑救
立即断掉施工现场所有电源,停止一切施工,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沿西大道迅速撤离现场。项目部车辆原地待命,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
生活区发生火灾时,从生活区中央路向办公区广场撤离。住在二楼的职工,必须听从指挥有序地沿两个楼梯下楼,不得拥挤以防节外生枝。
现场扑救要以义务消防队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窒息灭火方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进行扑救。
火灾扑灭后,要保护好现场,以便调查起火原因。
3、救护
应急抢救人员专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人身事故,应第一时间内赶到事故现成,迅速、有效地投入抢救工作中。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最近急救医院华蓥市广能集团医院及华蓥市人民医院。
对高层建筑防火技术与措施的探讨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16-01
前言
高层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要求和火灾隐患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高层建筑的安全防火系统的有效运行及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其消防的安全稳定性。如何做好当前消防安全的工作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火灾危险性
1.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导致建筑耐火性的降低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快速轻型建筑、大跨度建筑、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层出不穷,节能、环保、高效和工厂化生产的要求日益增高,建筑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有的建筑在进行防火处理的时候不完全符合标准,导致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给建筑防火埋下了火灾隐患。有的高层建筑为了表现建筑的现代感,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室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玻璃幕墙在火灾的作用下出现破裂,防火分隔形同虚设,导致火势蔓延。一些地区,考虑到钢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建筑工业化程度高、空间利用率大、节省投资等优点,采用钢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建设,但钢结构建筑抗火性能差,科学试验和实例都表明,未加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情况下,只需15个分钟,自身温度就会上升到540℃以上,致使构件本身扭曲变形,导致建筑物坍塌毁坏,防火处理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酿成重大事故。
2.建筑特点造成火灾蔓延途径多、发展迅猛
就如之前提到的高层建筑多为综合性建筑,使用功能复杂,通常设置有高级宾馆、饭店、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大型商场等场所或用于办公,这些场所室内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加上高层建筑本身的建筑具有楼层高、空间大等特点,建筑内各种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排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容易产生“烟囱效应”。试验证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烟气沿楼梯间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30秒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高度,所承受的风力也是火灾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通常能使微弱的火源变得十分危险,或使蔓延可能性很小的火势急剧扩大成灾难,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火灾扩散速度就越迅猛。
3.人员集中、结构复杂,安全疏散困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重大恶性火灾事故中,80%以上火灾事故与消防安全疏散有直接的联系,安全疏散中存在的问题正在成为火灾中的又一大杀手。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它还具有人员密集、层数多垂直距离长、规模大平面结构复杂等特点,加之由于火灾人们对烟雾的恐惧心理,照明电源被切断,人们的视线受烟雾的遮挡,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火灾现场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因此,在集中了大量人员的数十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要全部通过底层的出口将人员完全、迅速疏散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根本无法快速安全疏散,往往造成人员伤亡。
二、高层建筑防火技术与措施
1.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在进行建筑消防设计的时候,建筑的主体结构要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进行设计,其中承重墙、柱的耐火极限要达到3小时,梁的耐火极限要达到2小时,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不仅可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也可以促进火灾过后的修复。
2.保证防火分隔到位切断火灾蔓延途径
从使用功能上考虑,高层建筑的设计师们总是希望将建筑的内空间设计得通达四方,但通畅无阻的内空间,则为火灾的蔓延与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从近些年来的一些火灾案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建筑内部防火分隔不到位,致使火灾快速蔓延,小火酿成大灾,是造成高层建筑火灾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从设计上做好高层建筑内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竖向防火分隔主要是要做好各种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排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的防火封堵;水平防火分隔主要就是要将高层建筑内的大空间,有机地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防火区域,即采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将一个大空间人为划分成若干个小空间,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将火势尽可能地控制在一局部空间内,有效切断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3.合理安全疏散设计畅通逃生通道
安全疏散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面积大小以及人们在火灾中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特点,结合对火灾蔓延和烟气流动及疏散形式进行预测,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合理的安全疏散设计,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是指疏散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还有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以及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辅助设施,对于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当前,安全疏散设计方法分为处方式设计方法和性能化设计方法两种,在我国大部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采用的是处方式设计方法,即依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等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设计疏散设施的设置方式和数量;也有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采用的是性能化设计方法,但不管是处方式设计方法还是性能化设计方法,都要以建筑内的人能够脱离火灾危险并独立地步行到安全地带为目标,要合理的考虑安全疏散时间,对安全疏散路线、出口、疏散楼梯和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等进行合理布置;对于超高层建筑,必须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设置的高度要充分考虑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
4.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消防设施完好
高层建筑一般都设置有完善的消防设施,但从近几年情况看,由于单位自我管理和消防部门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并不高,就笔者所在的城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还达不到60%,一旦发生着火,自防自救能力缺失,小火将酿成大灾。做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保障,消防设施单位要制定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检查制度,设专人定期测试检查,凡失灵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更换,确保完整好用,并建立检查情况档案;消防监督部门要加强消防设施监督检查的力度和监督手段,对内要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发现隐患能力,对外要加强宣传指导,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要依法查处,杜绝隐患的产生;针对建筑设施管理单位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情况,要培育和引入维护保养消防中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督促维护保养消防中介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状况,实时反映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的情况,整体提高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层建筑防火只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高层建筑防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火在扼杀在萌芽阶段,或者可以减轻消防过程中的损耗。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涉及许多方面,做好高层建筑防火,可以有效的挽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其损失减到最小,也会促进社会经济逐渐稳步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王雷.浅谈消防设计及消防安全问题.建筑工程[J]2007(10).
[2] 吴雅章,张二伟.浅谈高层建筑防火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J].2011(26).
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的思考 篇4
一、保证建筑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 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 但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通常在摄氏450—650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 发生变形, 钢柱、钢梁弯曲, 不能继续使用。一般情况下, 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因此, 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 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 。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 到被破坏 (如失去支承能力等) 为止的这段时间 (按小时计) 。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 (如木材等) 、难燃烧体 (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 和非燃烧体 (如砖、石、金属等) 之分。
(二)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
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 (如用砖或混凝土做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 , 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 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 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 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 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 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二、做好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设计
高层建筑中, 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 烟气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所以, 要充分考虑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0.3—0.8m/s, 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m/s, 当烟气无阻拦时, 只需1min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 烟气的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 易形成“烟囱效应”。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 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 超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以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 这在投资方面低于机械排烟系统, 是可行的。其裙房的楼梯间内可统筹考虑布置, 其风压值应为防烟楼梯间50Pa, 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25Pa, 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门的开启, 又能保证安全地带的压力, 对烟气起到排斥作用。同时, 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 防止烟气入侵外, 也为躲避在避难层里的人们提供呼吸用的新鲜空气。
(一) 防火间距。
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 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 它们同三、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困难, 云梯车需要较大工作半径, 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 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 防火间距应加大, 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 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 应远离建筑物。
(二) 防火分区。
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 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 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平方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平方米和60米、600平方米。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平方米或1500平方米内, 地下室则控制在500平方米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 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 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 用水幕保护。
(三) 安全疏散通道出口。
为减少火灾伤亡, 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 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 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 妨碍疏散, 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 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 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 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 还可设屋顶直升机场, 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三、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设置
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 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 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考虑到高层建筑以自防自救为主, 室内消防用水量比室外的要大些,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 (住宅楼为30L/s) , 即消火栓用水量70L/s (住宅楼为50L/s) 是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消防用水的上限值。一般情况下, 超高层建筑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功能。因此, 其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 (住宅楼为2小时) , 考虑到市政给水状况, 确定是否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其容量。
(一)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
(1) 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 (2) 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 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向火灾发起进攻和开辟通道; (3) 避难层内设置用于人员自救保护; (4) 屋顶或直升机停机坪处, 用于检查消火栓压力, 防止火灾蔓延至顶层, 保护人员; (5) 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 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二) 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
(1) 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 且不小于13m, 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 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 (2) 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 在裙房内不大于50m, 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 (3) 采用分区给水系统, 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 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 应设减压装置; (4) 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 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不能满足时, 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如是并联给水方式, 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 发生火灾时, 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 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 (5) 水泵接合器。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也就是说, 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 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 (6) 消防管网采取防超压措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 设置安全阀、泄水阀门等, 避免超高压对给水系统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篇5
1.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送风机如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
2.排除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进行净化。对于空气中含有容易爆炸的铝、镁等粉尘,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如粉尘与水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不应采用湿式除尘器;
3.有爆炸危险粉尘的排风机、除尘器,宜分组布置,并应与其他一般风机除尘器分开设置。
4.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生产厂房之外的独立建筑内,且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可布置在生产厂房的单独房间内:
⑴有连续清灰设备。
⑵风量不超过15000m3/h、且集尘斗的储尘量小于60kg的定期清灰的除尘器和过滤器。
5.有爆炸危险的粉尘、过滤器、管道,均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泄压装置。净化有爆炸危险的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6.排除、输送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其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内。
7.甲、乙、丙类生产厂房的送、排风道宜分层设置,但进入生产厂房的水平或垂直送风管设有防火阀时,各层的水平或垂直送风管可合用一个送风系统。
8.排除和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与燃烧或难燃烧构件之间的填塞物,应用不燃烧的隔热材料,
9.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管应设防火阀:
⑴送、回风总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
⑵通过贵重设备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的送、回风管道;
⑶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每层送、回风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当其通风、空调系统均系独立设置时,则被保护防火分区内的送、回风水平风管与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
10.防火阀的易熔片或其他感温、感烟等控制设备一经作用,应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密关闭,并应设有单独支吊架等防止风管变形而影响关闭的措施。
易熔片及其他感温元件应装在容易感温的部位,其作用温度应较通风系统在正常工作时最高温度约高25℃,一般可采用72℃。
11.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制作。
公共建筑的厨房、浴室、厕所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设有防止回流设施。
12.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的开关与通风机开关连锁控制,电加热器前后各80C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的房间的风管,均应采用不燃烧保温材料。
13.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和不燃烧体楼板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穿过处的空隙应用不燃烧材料填塞。
探究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 篇6
关键词:经济水平;高层建筑;防火疏散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55-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均土地占有量变得极为有限。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满足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高层建筑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在加上高层建筑对外不开放空间的有限性,很容易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的消防疏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功能的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概念
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是指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安全的区域撤离。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提前制定出来的防火疏散的形式,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火势的大小和烟尘的扩散方向,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要想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工作,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对高层建筑的特点和整体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确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员都能及时撤离到安全的区域,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孩、老人和残疾人的身体素质情况,确保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能够及时疏散,使得火灾救援工作能够及时开展。
二、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多,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建筑内部的人员相对集中密切人员较多,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很可能出现高层建筑楼道拥堵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工作的开展。由于高层建筑内的物品数量较多,且物品比较集中,其中的电器设备很多,这会加大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几率。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会顺着管道和电缆线快速蔓延,这会导致火势在短时间内增大,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高层建筑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我国目前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问题成为阻碍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高层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把握,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措施。
三、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原则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中制定单一的防火疏散方式,很难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及时进行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使其撤离到安全的区域,因此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有效的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方法,并将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机械故障考虑到其中,严格按照我国建筑消防安全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对高层建筑的安全区域进行明确划分,确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能够及时撤离到安全的区域。
四、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
1.优化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路线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中,需要对建筑内的房间和出口的距离及宽度进行准确测量,做好高层进驻防火疏散路线的设计。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多,建筑内部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高层建筑内部的露头和走廊较多,当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烟尘较大,很难辨认出紧急疏散出口的方向,防火疏散较为困难,因此,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路线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将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标志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当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人们通常会因为紧张而缺乏思考,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出口应该设置在人们常走的方向,这样才能确保火灾发生时,人们能够及时找到防火疏散路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离到安全的区域,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人身安全。
2.优化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安全出入口的设计。
在设计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安全出入口时,首先要考虑到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口众多,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安全出入口的数量应该满足疏散需求,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通常都处于极为惊慌的状态,难以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很容易出现踩踏事件,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安全出入口的设计中,应该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才能确保人们安全撤离。此外,还要对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安全出口的宽度合理设计,以免火灾发生时,安全出口出现拥堵的现象,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安全出口的设计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要求,按照高层建筑内人口的数量对安全出口进行合理设计,能从根本上解决防火疏散過程中安全出口拥堵的问题。
3.优化高层建筑防火疏散避难层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内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专门的防火疏散避难层,供高层建筑内部的受灾人员能够躲避火灾。在设计高层建筑防火疏散避难层时,如果楼层高于25层,则应该在高层建筑的中间部位设置避难层,避难层应该是防火疏散设施和避难层的核心位置,避难层应该选用耐火时限高于1小时的建筑材料,为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争取更多救援时间和机会,使得没能及时逃离高层建筑的人员能够暂时躲避火灾。
4.优化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报警系统的设计。
当高层建筑内部某一层住户发生火灾时,其他层的住户通常很难及时发现火灾情况的发生,当人们发现火灾时,火势已经迅速蔓延,大火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扑灭,因此,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应该采用先进的火灾报警材料和设备,火灾报警材料和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高温特性,利用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系统实现火灾自主救援,当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就会自动开启灭火装置,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还能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及时传达火灾信息,让值班制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在极大程度上加快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速度,将高层建筑火灾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大,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楼层较高,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常因人员疏散不及时,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成为现阶段建筑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确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够实现人员及时疏散,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设计师就要在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工作和消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海燕.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注意问题探析[J].门窗,2014(07):220.
[2]陈尚浩,李贤亮.浅论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法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32):185-186.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篇7
近20年来, 我国玻璃幕墙在发展过程中日臻完善, 如今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铝制品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这些年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铝制品委员会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积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幕墙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发表文章, 引起社会重视, 并为国家制定幕墙政策规范作前导。
一、现行幕墙的种类
1、单元组合式建筑幕墙
单元组合幕墙是一种新型建筑幕墙结构体系, 它是建立在现代高层以框剪、框筒、筒筒为代表的结构体系基础上的新型围护结构理论与施工工艺的重大变革。国外新单元组合建筑幕墙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
单元组合式幕墙完全不同于固定网格梁式传统式的普通玻璃幕墙, 它是以各个单元板块组件为基本构件单元, 直接支撑在主体结构上, 把这些单元板块组合起来构成面积的幕墙结构体系;相邻基本单元组件的竖框 (立柱) 相互插接, 相邻横框 (横梁) 也相互插接, 相互插接的立柱和横梁形成组合式网格梁系;组合式梁柱插接部位用弹性密封元件封闭并可相对位移形成补偿效应;基本板块单元尺寸远远大于普通固定网格梁式幕墙的分格尺寸, 它是以建筑主体结构特点来确定板块单元尺寸;基本单元组件的饰面材料 (包括采光玻璃、金属板、石材板、人造化学板材等) 及板块结构全部在工厂加工预制, 施工现场只进行板块单元的组合安装。
2、点支式全玻幕墙
点支式全玻幕墙也称点驳接全玻幕墙。它是全玻璃幕墙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 一改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和悬吊式全玻幕呆板的平面造型, 特出点连接结构旋律美和玻璃支撑结构体系的现代感, 建立围护结构体系新理念:它是全景式幕墙, 形成建筑物内外空间的通透和融合, 达到人、环境、空间和谐统一的美感;它充分发挥玻璃、点驳接、支撑系统的空间造型艺术魅力, 形成轻捷、新颖的景观效果;它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标志之一, 倍受青睐。点支式全玻幕墙由玻璃、点驳接件、支撑结构体系三部分组成。玻璃可用单片、中空、钢化中空玻璃点驳接件根据玻璃结构造型有多种形式, 多为铸钢件并经电镀或氟碳喷涂表面防腐处理;支撑结构可用玻璃肋、钢结构 (钢管单杆式纵横粱、空腹式钢桁架、拉杆式桁架、拉索式桁架等) 支撑体系。
二、幕墙的防火设计
幕墙的防火, 设计要先行, 设计是前提是基础。所以防火设计应做
(1) 明确设计责任。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应考虑幕墙工程的防火、防雷、光环境污染和连接预埋件的结构安全等因素, 并对建筑幕墙工程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负相应的设计责任。幕墙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资质, 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及制度对幕墙防火方面的选材、节点、细部构造进行设计。
(2) 建筑幕墙的设置、层数、长度、面积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建筑幕墙的防火节点的耐火极限要求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建筑幕墙作为外围护构件要求密封性好, 尤其是玻璃幕墙其开启部分面积要求不宜大于幕培墙面面积的15%:且开启部分宜采用上悬结构, 开启角度不宜大于45度。
(4) 设计幕墙分格时要力求杆件与柱、梁、墙、楼板位置一致, 避免交叉。一般地, 幕墙立挺与柱要重合, 幕墙横梁与建筑物楼板或主框梁、防火墙裙要吻合, 避免一玻璃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这样幕墙的主杆件才可以与建筑物主体可靠连接, 防火区才得以封闭。
(5) 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体时, 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6) 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 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h, 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楼;或在幕墙内侧每层设间距<=2m的自动喷水喷头。
(7) 防火层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来决定。防火层应采用隔离措施。
(8) 装修材料的使用严格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或B1级的材料, 当材料的防火等级不明确时, 应取样进行检测。
(9) 目前, 幕墙工程多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 其设计文件图纸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审核, 审核单位不能仅从总体方案、立面效果、平立面分格方面粗审, 要真正起到技术审核把关的作用。
三、幕墙防火施工
幕墙防火的施工是幕墙防火有效的关键和保证。
(1) 承包幕墙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有资质的审核单位审定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施工, 不得擅自修改。
(2) 防火材料的安装应有固定措施, 确保安装牢固, 做到不松懈不遗漏, 拼缝不留缝隙。防火棉厚度不能少于60mm, 铺设要饱满均匀无遗漏, 且不能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3) 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 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用装修材料覆盖。
(4) 搁置玻璃幕墙防火棉的金属板应为厚度不小于1.2m m的镀锌钢板, 而金属和石材幕墙的防火层必须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 两者均不得采用铝板。
(5) 镀锌钢衬板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 衬板就位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6) 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塞, 不得采用水泥砂浆等干硬性材料填塞, 内外表面应采用密封胶连续封闭, 接缝要严密, 做到不渗漏不漏气。
(7) 在施工过程中, 幕墙防火构造、防火节点应作隐蔽验收。防火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或材料耐火检验报告。
(8) 施工完毕, 必须检查所有的防火节点、防火隔断是否都密封严密, 各层间防火隔断是否都按要求用防潮材料将矿棉等不燃烧材料包裹进行填塞, 其防火隔断能否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其检验手段一般采用观察和触摸方法, 必要时可在防火节点处用火苗试试是否漏气、串烟, 是否真正达到既防火又防烟的作用。
高层民用住宅防火措施刍议 篇8
1 高层民用住宅设计中的防火措施
1.1 建筑防火分区的设计
建筑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两部分。水平防火分区是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多个防火分区;垂直防火分区, 是将具有1.5h或1.0h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 (两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将上下层隔开。
建筑物直通评测外的安全出口上方, 设置宽1.5m的防火挑檐。疏散出口的门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且门向外开, 无门槛。变形缝构造基层采用不燃烧材料。地下室变形缝处的防火门开启后不跨越变形缝。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管道井, 分别独立设置, 井壁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井壁检查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
1.2 消防设施和排烟系统
在住宅消防设施和排烟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厨房要设有烟感自动报警系统;电梯间前室要设有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消火栓和正压送风系统;建筑物顶部要设有消防水箱;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要设在附近建筑物的地下室内。管道井要在施工完毕后, 每层楼板处用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的耐火材料封堵;管道井为乙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楼梯间每隔二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每层设一个。风口处设电动防火阀, 平时常闭, 火灾时开启3层 (失火层和其上下层) 。见机设在屋顶机房内, 当发生火灾时, 探测器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 经确认后, 在消防中心自动或手动打开正压见机前的常闭风阀, 同时, 连锁启动该系统的正压见机。火灾后, 由消防中心手动关闭常闭风阀;同时自动关闭该系统的正压风机。厨房要设有烟道, 可采取机械排烟, 并有外窗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1.3 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系统
供室外消防用水的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 其进水管两条。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 在管网上设有若干个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分布于建筑周围, 间距不大于100M。当其中一条进水管道发生故障时, 其余进水管道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布置成竖向环状, 不分区。采用两条消防竖管, 每根竖管直径150mm, 当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 另一进水管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要求。消防给水管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以便检修管道时切断水流用。阀门布置可保证检修时两根竖管不会同时关闭。
屋顶设有容量为7.5立方米的高位消防水箱, 由生活给水系统供水。水箱间设有稳压阀, 以保证消火栓在火灾初期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力。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高位消防水箱。
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消火栓。建筑屋顶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消火栓, 并设在楼梯顶层出口处, 易于取用的明显地点。在建筑适当位置设置两台消火栓泵, 一用一备;两台稳压泵, 一用一备。
1.4 电气照明防火设计
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消防控制室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 设置应急照明, 其地面最低照度不低于0.51x。疏散出口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911”事件发生过程中楼梯间一片漆黑, 显然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出现问题, 严重阻碍了人群的疏散速度,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 高层民用住宅居民日常防火措施
2.1 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
高层民用住宅的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防火意识要更强, 因家用电器导致的火灾所占比例较大。家用电器的防火可分电热式家电和非电热式家电两种。
电热式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购买电热炉具时, 应买合格产品;电热炉具在使用过程, 应有人看护;电炉、电热壶在使用时, 其下方的台面必须为不燃材料制作。附近不得有可燃物质存放;注意电热炉具的功率和导线型号的匹配, 防止由于导线过负荷而发热融化, 引起火灾。接、插部分要保持接触良好, 并保持干燥;防止电热炉具余热接触可燃物引起火灾。要避免电热器具与周围物品靠得太近, 以免热能积聚而升温起火;注意接线型号与电器功率的配套;防止过电压或低电压长期运行;防止绝缘长期受热老化引起短路;设置短路、漏电保护装置。
非电热式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空调器勿使可燃窗帘靠近窗式空调器, 以免窗帘受热起火;电热型空调器关机时牢记切断电热部分电源。需冷却的, 应坚持冷却两分钟;勿在短时间内连续停、开空调器。停电时勿忘将开关置于“停”的位置;空调器电源线路的安装和连接应符合额定电流不小于5~15安的要求。并应设单独的过载保护装置。
电视机不宜长时间连续收看, 以免机内热量积聚, 高温季节尤应如此;关闭电视时, 关闭机身开关的同时应关闭电源开关, 切断电源;保证电视机周围通风良好, 以利散热;防止电视机受潮、防止因潮湿损坏内部零件或造成短路;雷雨天尽量不用室外天线以免遭受雷击。
电冰箱要保证后部干燥通风, 新买的冰箱的可燃性包装材料应及时拆除;防止压缩机、冷凝器与电源线等接触;勿在电冰箱中储存乙醚等低沸点易燃液体, 若需存放时, 应先将温控器改装机外;勿用水冲洗电冰箱, 防止温控电气开关受潮失灵;勿频繁开、启电冰箱, 每次停机5分钟后方可再开机启动;电源接地线勿与煤气管道相连, 否则发生火灾时, 损失惨重。
音响设备在高温季节勿长时间连续使用, 以免散热不畅而升温, 一般连续工作时间勿超过5小时, 勿使液体进入音响, 潮湿季节应定期打开盖驱潮, 以免受潮短路而起火。
2.2 采取其它一系列必要的防火措施
一是在卧室和书房内, 建议安装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可以有效探测报警并预警。
二是注意家庭生活。在使用燃气炉具时一定要做到关闭减压阀和角阀, 以防止气体泄漏, 养成安全用火的良好习惯。
三是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必要的灭火器材,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油类、易燃液体、固体有机物、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可以有效扑灭住宅内发性的一般火灾。
四是提高居民安全消防意识, 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大多数住宅火灾, 都是由于居民思想麻痹, 缺乏消防科学知识, 违章违规所致。
此外, 居民还应该学习掌握一些灭火常识及逃生本领, 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安全防火关系所有人, 防火措施的合理与否是能否避免火灾的关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加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 要了解住宅火灾的特点和防火对策, 掌握防止发生火灾的知识和发生火灾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居民还要在用火的同时, 加强对火的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阻止火灾的发生, 保证自身安全。
摘要:高层民用住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高层建筑防火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防火措施更是成为广大居民关注的话题。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篇9
1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自动灭火设置进行科学的设置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我国在建筑防火设计当中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实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高层建筑的自动灭火设置需要严格的按照这些规定来进行设置。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 我国的高层建筑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科学的设置, 这就为以后的应用埋下安全隐患[2]。
1.2 缺乏高素质的建筑防火监督人员
高层建筑在交接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开发商以及物业的交接工作进行妥善的安排, 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双重管理的现象。甚至有些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基本上是通过物业管理员兼职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 相反对于消防专业监督人员是没有聘用的, 这样一旦发生火灾, 就会存在很大的火灾救援问题。
1.3 建筑材料不过关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往往会偷工减料, 使用劣质的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材料不过关, 会使得火灾的救援面临很多的困境。
1.4 其他因素影响
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的地方, 消防部门在审核中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现象,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高层建筑消防的质量与水平[3]。
2 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出现消防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下面对具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消防的设计不科学
我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存在很大的不科学性, 导致火灾的防护效果不高。其实对于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消防设计的要求来进行, 只有科学设计, 才能有效的开展防火监督工作。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消防设计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就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
2.2 防火监督实施不到位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在防火监督的实施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对防火的源头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 在具体的防火工作中, 消防监督工作人员同样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施工, 对于设计的图纸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没有及时的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3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的完善措施
3.1 加大对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
不同于低层建筑,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问题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而必须要加大对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 对防火设计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防火监督的源头工作进行优化[4]。在具体的防火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进行设计, 另外,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要得到有效的提升, 思想的重视再加上员工技能的提升, 防火监督工作的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2 加大对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实施力度
首先要把好审核的关卡, 提升专业化的技术水平。在具体的防火监督工作中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要对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 谁审核以及谁负责都要落实到位。避免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的现象。通过加大对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实施力度, 能够有效的保障防火监督工作的高效率性。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消防意识
在具体的防火监督工作中管理人员安全消防意识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消防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安全消防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 不断的提升其安全意识。另外, 管理人员还要对高层建筑的内部安全隐患进行仔细的检查, 避免因为小的失误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进而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5]。
3.4 加大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监督工作
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对建筑防火材料的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控制建筑防火材料的质量来提升高层建筑的防火功能, 进而减少社会经济损失。
3.5 完善消防管理制度
完善消防管理制度, 能够让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制度管理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工作的执行力度。制度的完善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规定消防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 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等。通过一定的制度约束能够促进科学有效的管理。
3.6 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
任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需要进行日常的维修与保养的, 高层建筑自然也是如此, 其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使用年限以及质量等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6]。消防设施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能发挥其作用, 平时其问题是不容易暴露的。因而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防火设备进行定期的测试检查, 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的高层建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其防火监督工作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完善防火监督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加强, 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实践技术的提升。上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并且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后还对完善我国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为我国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的依据。
摘要:结合工作经验, 分析了目前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施力度、消防制度、建筑材料、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等方面, 阐述了完善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策略, 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建筑材料,消防设施
参考文献
[1]张梅红, 赵建平.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3) :217-219.
[2]谷龙桥, 缪永建, 王志军.一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对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的忧虑和思考[J].建筑安全, 2011 (2) :7-9.
[3]李杨, 朱曙光.国内高层建筑消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39-42.
[4]孙仲杰, 刘兴林, 康振秀.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探析[J].绿色建筑, 2011 (2) :59-62.
[5]柴铸.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与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 (5) :80-82.
建筑外保温系统构造防火措施 篇10
1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概述
1. 1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现状
从影响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性能的因素来看, 主要涉及系统构造与材料组成两个方面。确保保温系统防火安全, 最常用的方式是: 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可靠时, 对构造与保护层的要求就可相对降低; 而保温材料防火性能较差, 就需要使用较好的构造, 同时对保护层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们两者属于互相制衡的关系。
从当前的技术来看: 改善保温系统的阻燃性能, 不仅会提高生产成本, 部分阻燃剂还会带来烟气毒性与发烟量, 从而造成更大幅度的影响。所以, 不管从经济还是从安全进行, 单纯改善保温材料防火性是不可靠的, 提高与改善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性还需从其他领域入手。整体防火理论作为改善建筑防火节能安全的重要方式, 和钢结构使用防火保护板、涂料一样, 一旦整体防火方案得到使用, 其性能明显优于混凝土。截至目前, 各地在大力研究怎样提高保温材料性能的情况下, 积极探索防火构造的可行性, 将其纳为改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重要领域。另外, 在《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中, 对防护层、隔离带也进行了规范, 这标志着对建筑外墙保温的肯定[3,4]。
1. 2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基础理论
因为火灾一般以热量释放的形式成灾, 为了降低外墙保温系统的安全隐患, 所以必须切断热量散播。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 墙体基层与保温层没有空腔构造, 由A级保护层材料覆盖表层, 并且隔断系统, 阻挡火势蔓延和外墙保温被点燃, 从而阻止火势在内部传播, 也就是防火构造三要素。从实验来看: 增强保护层厚度, 能有效改善材料燃烧性能; 防火隔离带、分仓、挡火梁能有效抑制热量传播, 避免火势蔓延; 没有空腔的设计能最大程度的约束系统内部热对流, 进行控火。对于恶劣的环境, 贴近系统能很好的控制火势蔓延, 佐证上述理论。
2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构造潜存的问题
2. 1 缺少技术规范与标准
就现行的防火规范与技术标准来看: 缺乏明确的外墙保温防火规范, 在防火设计与外墙保温技术上缺少约束与标准, 外墙保温技术缺乏行业标准与技术要求, 让外墙保温材料在使用与生产中缺乏标准。另外, 外墙保温材料产品说明明显缺乏耐火指标。所以, 由于保温系统问题导致火灾经常发生[5,6]。
2. 2 保温材料潜存火灾隐患
从隔热保温材料选用来看: 外墙保温使用的是聚氨酯、聚苯乙烯、挤塑型聚苯板、保温砂浆等。大多数建筑外墙使用的都是可燃材料, 并且工地材料无人看管、任意堆放, 其局面相对混乱;在用电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无人监管, 时常出现火灾。在现场施工中, 消防设备经常存在不足, 所以经常出现灭火扑救困难的问题。基于现实条件, 建筑外墙使用较多的是聚氨酯与聚苯乙烯材料, 然后再将其作为隔热保温层, 没有处理过的聚氨酯与聚苯乙烯属于容易燃烧的材料, 应及时做好阻燃处理, 反之很可能带来火灾[7]。
2. 3 结构设计不科学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使用的饰面通常是涂料与面砖饰面。其中, 面砖是材料表层利用粘贴与抗裂材料, 让外墙保温与面砖及时形成整体。当然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改善的领域, 如:砂浆抗裂强度不够, 保温材料耐性就会降低, 都会影响外墙面砖的耐用性, 很可能使用几年就出现问题[8]。造成火灾蔓延最普遍的原因是外墙窗口, 一旦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出现火灾, 火苗就会自窗口向外、内两面实施深度燃烧, 甚至烧到周边的保温层。当温度在60℃~100℃间, 聚苯乙烯很可能出现熔解与收缩现象, 明火时开始燃烧。此时, 一旦缺少严密的防护与隔离方案, 火势就会从外保温开始进行深度拓展, 甚至整个保温领域都被毁灭。建筑物大于一定高度时, 外墙保温使用的是有机材质, 就必须进行防火处理, 反之将加快火势蔓延。
3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措施实验
针对外墙保温系统引发的火灾问题, 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竖炉燃烧、热计锥形量、墙角火、窗口火实验, 对外墙防火性能进行了对比, 其实验结果对比见表1。
从实验结果来看: 增加保护层表层厚度能有效改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 挡火梁、隔离带防火分仓等防火隔断都能有效约束热传导, 控制火势蔓延; 没有空腔的构造设计能最大程度的减小保温系统内部对流, 最后达到控火要求。在实验过程中, 面对苛刻的周边环境, 火势始终没有蔓延, 这很好的说明了上述实验结果。
4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构造的具体措施
4. 1 隔断
隔断主要针对的是隔绝系统热量传播。目前已经验证的方案有: 保温层的隔离防火带、门洞口挡火梁、分仓构造等。在这期间, 隔离防火带是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垂直或者水平设置, 并且能阻止火势延伸的防火带状构造。挡火梁主要针对的是隔离门窗洞口, 和隔离防火带相似, 一般水平设置于门窗洞口, 并且伸出门窗洞口一定长度。分仓构造主要针对的是保温材料周边保温板和保温浆料的分隔。在应用隔断方案时, 必须注意以下内容:1) 挡火梁与防火隔离带在受火状态下, 必须维持自身系统表层与构造的稳定性。所以, 无机保温浆料与岩棉可应用到防火隔离带中, 而可收缩熔化的玻璃棉不能用于防火隔离带。2) 分仓防火面积一般在250 cm2。分仓太大, 会影响满贴与施工; 太小则会对施工进度构成影响。另外, 分仓缝还应拥有一定宽度, 最好在1 cm左右。太小很难发挥隔火功能, 太大将会影响保温能力。3) 挡火梁 ( 隔离带) 的距离应该适当, 不能直接将其设置在窗口。
4. 2 空腔封闭
在建筑外保温中, 空腔能为系统燃料与火势拓展提供空气, 帮助火势蔓延和燃烧, 空腔愈连贯、越大, 就越影响防火安全, 从而带来烟囱效应。所以外保温应该尽量使用满贴法, 避免带来空腔, 尤其是幕墙, 必须做好隔断工作, 这样才能阻止生成连贯空腔, 避免火灾隐患。另外, 还要避免火灾背景下, 因为塑形系统保温材料受到熔化与收缩, 出现空腔或者贯通封闭空腔。同时, 还要注意保温材料的选用, 从而做好质量管理。
4. 3 保护层
防火保护层主要包含饰面层与抹面层, 保护层构造、材料、施工质量不同, 其防火能力不同。其受火稳定性直接影响反应性能, 厚度对保温系统内部材料的受损程度与状态也有很大影响, 增加厚度能有效减少内部保温材料传输, 此时材料才越不容易被破坏和点燃。考虑其抗裂要求, 尽量参考相关文件与施工规范, 将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3 mm ~ 6 mm。
4. 4 深化安全管理, 增强消防监管
为了做好消防管理, 应逐步深化消防安全部门的自纠自查工作, 对于建筑构造中不规范的问题, 及时解决。单位除了要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还必须制定对应的应急消防机制, 科学设置安全出口与指标, 通过做好安全培训, 尤其是特殊工种, 在持证上岗的情况下, 做好火灾预防布局。在监管中, 相关部门必须深入单位进行检查监督, 及时找出潜存问题, 并且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这样消防单位才能及时惩处。
5 结语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构造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对大众生活质量有着很大影响, 所以在建筑外墙施工中, 必须结合防火标准施工。只有外墙具备了防火性能与恰当的构造, 才能保障系统安全性, 提高工程价值。如果只强调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阻燃能力, 将投入更多精力, 并且难度较大。因此, 在现实工作中, 必须深入防火构造与保温系统研究, 只有把握相关因素, 才能及时预防, 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洋, 吴希晖, 李季, 等.建筑外保温系统构造防火措施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12) :1146-1149.
[2]朱春玲, 季广其, 鲍宇清, 等.实体建筑外保温系统火灾模拟试验——EPS薄抹灰—岩棉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2 (2) :40-43.
[3]沈纹, 王宗存, 卢国建.国外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规范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7) :688-691.
[4]吴晓羽.浅析建筑外保温材料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J].商品与质量, 2012 (S7) :306.
[5]周叶瑛.浅析建筑外保温材料与建筑防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21) :155-157.
[6]李引擎, 季广其, 朱春玲.建筑外保温的防火问题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 2009 (11) :28-31.
[7]樊苏璐, 侯遵泽.建筑外保温防火隔离带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4 (4) :21-24.
浅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理念 篇11
关健词:高层建筑 火灾 防火安全 消防安全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在发生火灾时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并扩散速度为3一4m/s。如一座高座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因此防火分隔不严,变形缝封堵不严,致使纵向楼层相互串通,极易造成火势蔓延成灾。
1.2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会相对延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种竖井空气流通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难。近年来,我国各地消防部门购置了大量的登高消防车、举高消防车、高喷消防车等特种车辆,但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县级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等因素,多数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还是依靠疏散楼梯,而楼梯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1.3火险隐惠多,消防设施不完备,
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较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灾隐患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如某些建筑物未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违章堆放大量杂物在疏散通道,致使火灾一旦发生火势就迅速蔓延。
1.4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理念
2.1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摄氏450~650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9·11”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就是因钢结构遭大火高温炙烤,上部结构不稳定向下塌落,结果一塌到底。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上,要严格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一)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二)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 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2强化自救措施。
救援本就难,首要是增强大楼自身防火“本领”。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低矮建筑,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消防部门云梯车所能达到的高度一般很难超过100米,如果几百米高的高楼出现火灾,很难靠外部力量救援。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大类。主动性措施指直接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如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等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被动性措施指提高或增强建筑构件或材料承受火灾破坏能力的技术,如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技术等。这些完善的自救措施,比大量消防队员更能应付突发火灾。
2.3做好防火分隔。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规模形状不同,地理位置及室内火灾荷载、装饰和陈设等不同,建筑防火规范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防火都详细地规定下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针对所设计建筑物的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加强防火隔断,增加灭火手段,加强防排烟措施,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达到防火目的。
从国内外火灾现场统计来看,近六成火灾死亡是烟熏致死,或者被烟熏晕后烧死的。科学的防火分隔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一旦发生火灾,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如果能保持较高的气压,逃生者开门进入后,风就会从里面往外吹,将烟雾拒之门外。
2.4加强对消防电梯挡水设施检查。
据资料显示,消防队员按正常着装,攀登11楼的战斗员其心率和呼吸次数分别有80%和100%超过允许值,并均不能坚持正常的灭火战斗。因此,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在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火灾中必要的运输工具,没有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将无法及时有效的扑灭火灾。(高规》不仅对消防电梯的设皿形式和数量作了要求,同时为了保证消防电梯的正常使用还作了其它相关的要求。规范要求消防电梯井道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并容量应小于2.00m,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比。但相当多的高层建筑尤其是80、90年代兴建的高层建筑大多没有设消防电梯井底排水设施。尽管流出的水不可能全部流往前室,但流进消防电梯井的水肯定不会少,势必影响消防电梯的正常工作。
2.5提升大型高层建筑应急通讯能力
为了确保火场中消防通讯的畅通,《高规》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即消防通信系统不能利用一般电话线路或综合布线网络,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与电话分机或塞孔之间呼叫方式应该是直通的,中间不应有文换或转接程序。二、规定了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皿处或控制室等地方应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另外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应该说(高规)主要是从固定通讯的角度进行了规定,但在现在移动通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固定通讯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目前,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网络班盖面加宽,手机信号死角越来越少,几乎所有大型商场、综合型建筑的保安均配里了对讲机,因此不管是在火场中或是日常的演练中,人们更多的使用手机或对讲机来进行命令的传达、信息的沟通,其快速性、方便性、灵活性都是固定电话所不可比拟的。
消防安全,人命关天。做好消防工作,保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这既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成员的神圣责任,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一项基本举措。笔者认为,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企事业管理单位和公安消防机构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它将对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消防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
[2]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J].1999
[3]建筑防火设计原理[J].
建筑物火灾分析与防火措施 篇12
关键词:建筑火灾,分析,防火措施
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活动, 没有一项能离开火。没有火的利用, 就没有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 也就没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也不能离开火。
但是, 火在失控条件下又是人类的大敌, 即在人类的不安全行为和可燃物的不安全状态所构成的物质燃烧条件下, 火就会演变成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火灾, 就会从人类的朋友转化为人类的大敌。失去控制的火灾, 违背了人类利用火的初衷, 使人类社会蒙受巨大损失, 付出昂贵的代价。
建筑防火, 是建筑的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 以预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 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 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
1 建筑火灾的的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 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 以至整个楼层, 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1.1 初起阶段。
初起阶段的特点:燃烧范围不大, 建筑物本身尚未燃烧, 燃烧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 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 室内平均温度低;燃烧蔓延速度较慢, 在蔓延过程中, 火势不稳定;燃烧蔓延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
1.2 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 火灾范围迅速扩大, 除室内的可燃物、家具、衣物卷入燃烧之外, 建筑物的可燃装修由局部燃烧迅速扩大, 室内温度上升很快, 当达到室内固体可燃物全表面燃烧的温度时, 被高温烘烤分解、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可能使整个房间都充满火焰。房间内由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这种突变现象, 称之为“轰燃”。
轰燃现象与室内火源大小、房间开口率以及装修材料的部位、燃烧性能、导热系数、材料的厚薄等诸多因素有关。建筑火灾轰燃现象出现与不出现或出现的迟早对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猛烈燃烧阶段。
轰燃发生后, 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 放热量很大, 因而房间内温度迅速升高, 并出现持续性高温, 最高温度可达1100℃-1200℃。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 使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对建筑构件产生的热作用越来越强烈, 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破坏。
1.4 熄灭阶段。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后期, 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不断减少, 火灾燃烧速度递减, 温度逐渐下降, 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 房间温度下降明显, 直到把房间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完, 逐步恢复正常室内温度。
该阶段前期, 燃烧仍然比较猛烈, 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 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坍塌破坏, 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
2 建筑物防火措施
2.1 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 。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 到被破坏 (如失去支承能力等) 为止的这段时间 (按小时计) 。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 (如木材等) 、难燃烧体 (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 和非燃烧体 (如砖、石、金属等) 之分。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 (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 , 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 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 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 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 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 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2 建筑防火构造
防火墙:防火墙能在火灾初期和扑救火灾过程中, 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 阻断在防火墙一侧而不蔓延到另一侧。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设置防火门的部位, 一般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 又常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 防火门的开启方式、方向等均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2.3 建筑防火的主要内容
2.3.1 总平面防火。
它要求在总平面设计中,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和风向等因素, 进行合理布局, 尽量避免建筑物相互之间构成火灾威胁和发生火灾爆炸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为消防车顺利扑救火灾提供条件。
2.3.2 建筑物耐火等级。
划分建筑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它要求建筑物在火灾高温的持续作用下, 墙、柱、梁、楼板、屋盖、吊顶等基本建筑构件, 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 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为火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2.3.3 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
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 一旦某一区域起火, 则会把火灾控制在这一局部区域之中, 防止火灾扩大蔓延。
2.3.4 防烟分区。
对于某些建筑物需用挡烟构件 (挡烟梁、挡烟垂壁、隔墙) 划分防烟分区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便用排烟设施将其排出,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便于消防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2.3.5 室内装修防火。
在防火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规模, 对建筑物的不同装修部位, 采用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要求室内装修材料尽量做到不燃或难燃化, 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2.3.6 安全疏散。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为避免建筑物内人员由于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伤害, 必须尽快撤离;室内的物资财富也要尽快抢救出去, 以减少火灾损失。为此要求建筑物应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 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
2.3.7 工业建筑防爆。
在一些工业建筑中, 使用和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等物质能够与空气形成爆炸危险性的混合物, 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爆炸。这种爆炸能够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使建筑物、生产设备遭到毁坏, 造成人员伤亡。对于上述有爆炸危险的工业建筑, 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 要从建筑平面与空间布置、建筑构造和建筑设施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结束语
火灾过程涉及到可燃物的性质、火焰的特点、火羽流和顶棚射流、烟气层的增厚、开口流动、火灾的大范围蔓延等诸多方面。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需要结合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等科学的知识, 对具体建筑物的火灾安全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分析, 细致入微的制定防火措施, 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成刚.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评价.2007.
[2]霍然.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1999.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推荐阅读:
高层建筑防火措施08-20
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设计有哪些防火要求?06-07
高层建筑有效防火12-18
高层建筑电气防火问题10-11
高层建筑安全防火对策11-28
防雷措施高层建筑07-30
高层建筑施工措施06-16
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07-25
古建筑防火措施05-12
建筑防火措施及技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