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2024-09-16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共12篇)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篇1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有了, 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巴比伦曾经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根据记载, 其形式非常之华丽壮观, 放置在任何空间之中都可以说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中以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最为活跃, 如1885年的芝加哥一家保险大楼被公认为第一幢摩天建筑, 而纽约的曼哈顿区更是高楼云集;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发展迅速, 如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 高420.5 m。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 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 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 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 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 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1 建筑设计

1.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 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 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 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 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 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 容纳的人员较多, 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 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 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 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 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 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 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 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 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1.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 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 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 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 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 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 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 就引入生态的概念, 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 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 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 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 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 引入了大量的植物, 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 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面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 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 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 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 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 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 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 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3 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 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 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2 规划设计

2.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 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 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 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 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 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 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 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 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 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 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 加大其通行能力。

2.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 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 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 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知名度。

3 结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 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 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地完善发展。

摘要:结合高层建筑的广泛应用, 指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建筑设计和规划来完成的, 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深入探讨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以使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高层建筑,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2]刘顺校, 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王永凡.浅谈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7, 33 (18) :51-52.

[4]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篇2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住宅的比例越来越高,高层居住小区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层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现状,注重空间、景观、生态,对小区游园,底部架空层,屋顶花园等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架空层;屋顶花园

1研究背景

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独立高层、小高层(7~29层),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因为能够依托城市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能较成功的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高层住宅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获得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和居住环境,成为在现有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提高居住品质的一个理想途径。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发展高层低密度住宅更加贴合我国的国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但是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品瓶颈”。在住宅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创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和辅助配套设施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居住品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高层住宅的优势在于向空中发展,腾出地面绿化来改善居住环境,这样,高层的住户才会感受到自己置于绿色的环境中。舒适宜人的居住以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的活动场地、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和空间氛围、便捷的基础设施等无疑是人们对于居住的最高理想。

绿地是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独特的生态效应。居住区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环境,并在满足人们可居、可游、可赏的同时,还可以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从而有利于居住者得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居住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居住小区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园林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居住区设计中要坚持赋予园林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保持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结合。

2.1 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高层居住者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的视点)的要求。现在居住小区的居民楼越来越高,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小区园林设计中要体现这一要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高层住宅在景观上要求居住区的地面景观平面设计要悦目,体现形式美,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2.2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不同于公园设计,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2.2.1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2.2.2 绿色空间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公共的开放与个体的私密性相结合,要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相结合,用绿化来隔离空间是我们在空间隔离常用的手段。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色空间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人居 ”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 的需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2.3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繁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3高层架空层和屋顶花园的设计

3.1居住小区中底部架空设计

现在居住区建筑越造越高,使得人们离绿地及邻居越来越远,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城市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链接,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提供了具有人情味的自然空间,满足了居民交往及活动的需要,增进了邻里的情感交流。正是人们的这种需要使开发商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架空层的设计,牺牲经济效益,是为了提升楼盘的品质。

底层架空空间构成要素由植物、建筑小品、铺地、游乐设施构成,构成要素色彩宜亮、体量宜小、布置宜精致。

每个组团的架空层设计中引入特殊点设计的概念,按年龄层设置特殊活动区,分别定义为:“中老年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比如中老年活动空间强调的是健康主题,设有健康足底按摩步道,健身器材、水吧以及休憩等设施。儿童玩乐空间可设置滑梯等儿童嬉戏设施、休闲座椅等闲聚设施。置身于架空空间内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业主们多了沟通交流的场所。不管是雨天还是天晴,沐浴着满园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清晨打拳、练功,傍晚下棋、聊天,俨然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中。

底层架空空间因其建筑结构特点,光照条件较差。所以底层架空空间的墙体不宜运用过暗的色彩,要有适当的色彩对比,以活跃景观空间。此外,还应在顶面等处布置照明灯具,使底层架空空间明亮开阔,方便居民在此活动。底层架空空间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物配置上可选择耐阴、耐旱、生长慢、宜养护的花草灌木品种,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底层架空空间可栽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麦冬、虎耳草、垂盆草、玉簪、大吴风草、常春藤等。

3.2屋顶花园设计

屋顶花园就是利用建筑屋顶的面积覆土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屋顶庭院,是园林建设的形式之一,也是建筑向自然空间的渗透,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美化以及城市室外空间的合理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屋顶花园是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它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观赏等多种需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是空中的景观,无论简单、低维护的拓展型还是密集型屋顶绿化,技术与艺术都要高度统一。“绿色奥运”为屋顶花园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尽管目前我国的屋顶绿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造技术、植物种类筛选标准等,但重要的也许是对我们追求景观化、生态化和效益化的屋顶绿化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构建适合我国地域的屋顶绿化建设和研究平台。

4结语

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多种功能需求孕育了高层居住小区,它不能象传统小区那样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出现了半开放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城市生活相渗透,容纳更丰富的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进一步探索高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现代人营造更多的优良环境,引导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时代需要,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坚,王竹.高层住居适宜性空间环境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2崔桦.城市居住区绿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4(06)

3李蕾.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04(05)

4张静.武汉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评析[J].中国园林,2004(05)

5黄金绮.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6周文琴,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4(02)

7陈跃中.休闲社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园林,2003(1)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一、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城市空间在科学上的定义是城市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是居民活动的场所提供者。但是此文所探讨的城市空间则是具体到了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化等细节方面,这些事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对其有直观的感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能否相处融洽的问题就是以居民对于其感受来判定的,人的感受是其重要的评定标准,所以建筑在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人为的感受,其空间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利用,其外观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等,建筑的内外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建筑师往往在建设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对于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等没有加以过多的关注,这样导致建筑建好之后出现一些后续的问题,与城市空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协调性,营造出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下面就分别探讨其对于城市空间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外部设计原则

1.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高层建筑的布局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总体艺术轮廓和线条,高层建筑做为城市的标志物,其无形之中就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高层建筑的布置需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高度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轮廓,

因此高层建筑可以组成相关形状的图形来美化城市环境。

(2)高层建筑不可孤立的矗立于城市空间内,也不可随地随意的建造高层建筑,这样容易使市民或者游客产生不和谐的感觉,而且容易降低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高层建筑的顶部建设不宜采用相似的建筑模式,否则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的美感,另一方面容易使人产生城市缺乏创意的主观映象。

2. 高层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均要有很强的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外观识别性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的楼层总数、总高度;高层建筑得到外观颜色的搭配;高层建筑楼顶的设计要有特色;高层建筑的单元通道的外观设计要有很强的辨识度。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也要相互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楼梯的阶数和扶手的选材要有个性;台阶的宽度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电表和水表的安装位置要

合理。

三、建筑设计

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师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形体,伫立在街道中往往给人以压迫感,这样是由于其体量造成的,所以在进行高层设计的时候往往在其前面设置有一个广场,推出红线一定的距离,减少建筑对于街道的压迫感,而且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缓解了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造成的交通问题。此外,广场作为城市的节点,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公众喜爱的聚集之地,共享的空间往往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还有的广场设置成为下沉式的,这样的空间更加具有独特

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安逸舒适的休闲聚集地,使得建筑更加突出,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活力。下沉式的广场能够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是具有情趣的建筑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广场的利用。

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师一个城市重要的象征,是一个城市天际线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所以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合理的造型。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需求限制,其形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在外观上的变化没有多层建筑那么丰富,所以其建设一般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变化,有的甚至采用结构外露的形式。

高层建筑的塔楼使其重要的表现部分,对于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区别标志。随着现在节能环保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普及,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概念,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绿色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尽量采用自然式,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调节,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这些是新时代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新需求。另外,高层建筑的裙房对于城市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间的营造等都关系到裙房的设计。高层建筑的裙房设计上一般是不同于立面,设计更加细致和和丰富,而且更加贴合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亲切性,对于周围的街道影响比较大。在进行裙房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与整个环境的相融性,虽然对于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于城市天际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细节加以重视。

3. 采用多样的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非常的细微,但是底层的设计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来处理,因此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方法来处理。另外,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需要将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物的间距考虑在内,并且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空间呈现出开放式的空间模式,这种结合模式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休憩之地,而且还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四、规划设计

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化

高层建筑体量大,具有很好的标志性作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建设密集,这样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城市压力,不管是城市交通还是土地的承受能力,还有环境的污染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高层建筑的周边交通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多的交通设施,另外,高层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问题,还有高压风带的形成会对于环境有很负面的影响。

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周边一般是城市的中心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枢纽,地段的交通荷载肯定是很大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将会使街道交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周边的建筑应该不要过高,街道设计需要合理,适当进行扩建,保证一定的交通流量。

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普遍,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状况,但实际上这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很大的负担,经济上和环境上都超出了负荷,而并没有带来过多的优势,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上需要对其数量进行限制。

五、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规划的布局。对于我国而言,高层建筑也是一个热点,在逐渐的进步和探究的过程中,其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城市空间与其相融的探讨就是其中的重要话题,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顺应城市空间的布局,能够与城市空间相融合,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正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姜晓.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探讨.《建材与装饰》.2012,18.

[2] 徐南.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的概念.《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2.

[3]曲丽.可持续性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世界家苑》.2011,2.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4

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地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笔者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1 规划设计

1.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造成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1.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1.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其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而已。

2 建筑设计

2.1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内外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层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2 利用广场缓解压迫感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舒适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摘要: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在融合中存在的缺陷, 并论述了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城市特色空间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德阳;建筑及规划;城市空间

德阳,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由于80年代建市时间不长,城市起步晚,城市建设跨越绵远河呈现带状发展,城市空间以南北山脉为背景,呈现出具有历史和现代气息的山水城市历史的发展给德阳城市空间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城市改造,新城市建设这些不仅依赖于德阳自身地方经济的支撑,而且还需要城市空间的专业理论对城市空间特征进行指导。因此,对德阳城市空间特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结合实际,理论创新

德阳城市空间是以新时代建筑及规划设计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成都平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城市空间设计理论,突出本地特色,力求创新,以指导德阳市城市空间规划项目的实施。在进行德阳市城市规划的空间设计时,尽可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促进城市空间设计可持续发展。德阳城市空间的实体是城市建筑,内部空间是城市中的所有空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①德阳的水,绵远河穿城而过,是德阳的母亲河,2006年德阳市旌湖两岸生态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人居范例奖,由水入景,形成城市景观走廊沿线的城市空间。②的德阳的山,可以走绿色生态空间,形成和谐的城市绿地系统,环环相扣。③德阳的工业文化和文庙文化,它承载德阳市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突出的德阳的历史文化特色,需要真正体验空间环境并充分与它沟通。

2、提升品味,改造形象

德阳城市空间不同于川内其他城市,从城市空间认同上呈现出自我特征。德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德阳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优势和环境,改善城市空间的特点,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独特品位。人们对德阳的城市空间感受来自于:旌湖两岸景观的合理规划、城市平原及丘陵地貌的功能的开发;东湖山及石刻公园旅游业的大发展;德阳文庙民间文化保护等相关内容。德阳市区山水园林结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空间立体感,也给我们带来了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在容纳人们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传统的和现代的不同的沟通空间。文庙广场是人类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的性质,是城市中的各种活动的作用结果,是德阳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德阳城市魅力的重要之处;德阳的南北公园充分体现在人与空间的互动中,在城市空间的品味。新建和提升现有各类绿地系统的质量,重点实施公园绿地体系建设、街道和广场景观营建建设等。使德阳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地理文脉在空间延续上得以继承。在城市空间设计的布局中,可确定德阳市区绿色、水线的基本风格相互交错的文化特色的城市。德阳市的城市空间,不仅体现在中心城区,也在城郊得以发展和深入,创超出独特的生态空间。东起东山,西至石亭江,在德阳市区外围5~20km范围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以浅丘区片状森林和坝区农田林网构成的环状森林带为基础,改善城市背景环境,拓展城乡居民活动的森林环境和空间,逐步建成一个生态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城郊生态空间,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特色改建,继承历史

德阳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一直来源于德阳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连续性理论研究,得益于城市设计空间的丰富内涵。城市空间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基本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城市空间设计通过城市环境评价和适当调整,实现德阳城市空间设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德阳的工业历史,一方面是德阳的文庙文化。德阳市工业特色是城市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良好表现。新老城区现状的差异性,体现在对建筑的表现,例如在德阳,老的工业建筑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已经越来越少,中国二重的红砖建筑,那是一代又一代德阳人心中的抹不去的文化符号,是一种人文历史。工业厂房及家属区的红砖楼是德阳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德阳工业城市的沉淀,在空间上延续了城市工业文化的特点,不论城市如何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在把握城市形象的动态发展的观念上,依旧需要保存历史和塑造德阳新的城市空间的独特特征。熟悉老城市的人们都知道;老城区主要街道是蜿蜒的小巷,建筑风格是砖木结构。街道的两边便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坝子里绿树成荫,如同德阳城市的肺。每一条街上的空间格局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德阳民俗文化。德阳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德阳文庙文化也是德阳的一张活名片,古建筑错落有致,空间上以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设计为依据,同时兼顾现代商业气息,城市空间的布局要保护城区的基本格局。例如文庙广场周边的旅游业的发展,庙街及文庙新天地、钟鼓楼广场空间设计,在对老城区街道的保护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旧城区街道、轮廓、质地。然后利用控制道路的布局、建筑高度等手段来展示历史街区,突出城市历史的特色。城市空间组织包括:当地的历史遗址、遗址和空间体系的特征的形成。如德阳市城区空间的历史文化,城市空间的特点将继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动。

4、和谐人居,持续发展

高层建筑庭院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庭院空间;空间形态;形态设计

1 庭院空间

1.1 设计引入

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对于区域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强力度,我国建筑高楼林立,进入了高密度时代。繁华的背后有着昂贵的代价,高层建筑的高能耗及高维护费用是非常惊人的,其全生命周期中相关的巨大能耗、污染与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过高的建筑密度为环境带来了过重的负荷,产生了诸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交通压力过大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使得建筑与城市之间缺乏绿色自然的空间区域,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们需在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中同时承受严重的心理负担。

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相关问题的解决,尽量结合自然,防范问题于未然。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对于高层建筑中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的解决。传统的高层建筑中常常因为用地的紧张及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求导致建筑体型较为方正严谨,空间布局单调,建筑沦为单一功能的压抑空间。庭院空间的出现带来了组织自然通风与采光的条件,同时绿色的植物对建筑能耗的控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成为节能与环保的有效手段之一。高层建筑的严肃感经由庭院空间中的植物、流水与卵石的适度软化,恰为生硬的高层建筑物添上一抹自然的春色。建筑空間氛围或严肃庄重或大方活泼,都显得协调,不会呆板单调;使用者或生活工作或商贸观光,都会心情舒畅,不易紧张疲劳。

1.2 空间特性

(1)开放与共享

庭院空间的特点之一在于开放与共享,较强的开放性使自然引入建筑,实现了对周围环境的共享。建筑师波特曼首次将中庭运用在高层公共建筑并称之为“共享空间”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庭院的开放与共享的属性。被置于建筑内部,建筑室内外的关系更加模糊,庭院空间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庭院空间的界面处理为透明及开敞,自然中的空间场景在建筑内部重新组合,诠释了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定义。置身其中,使用者充分享受到了共享与交往的乐趣。

(2)多元与整体

庭院空间的特点还在于多元与整体,综合各种性格的属性,庭院空间实现了建筑与环境为一个区域内的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是包容的,包容了各个环境要素的特点,这个整体又是有机的,为内部的要素构建了一定的秩序,使整体和谐统一可持续。

(3)分散与向心

庭院空间还有分散与向心的特点,形似分散,实则向心。建筑的内部庭院由不同规模、数量、位置的庭院组合而成,在内部形成大小不同体系的共享交流场所,对外则呈现出较为封闭的状态。这些形似分散的空间场所往往承担了人们主动的交流、休憩等丰富活动,对于这些空间应是有秩序有节奏有变化的组织,形成向心的具有凝聚力的统一体。

2庭院形态

本文对于庭院形态的研究分两步,先研究庭院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进而通过空间位置分析位置与形态的关系。

2.1 空间位置

空间位置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平面及垂直方向的立面。对这两个维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庭院位置进行解析。

(1)平面位置

在平面上,庭院的位置与开放性有关。不同的庭院可以分别向0至4个面开敞,于是庭院与建筑外表面的关系就有了多种关系,细分起来可以有:方形庭院的居中孤立、一面居中重合、一面偏心重合、两面角部重合,长条形庭院的居中两端开敞、靠边三面开敞及回廊似的四面开敞。

(2)立面位置

在立面上,庭院的位置错落有致。有的集中于顶部设置,有的散布于建筑的各层或数层中央。庭院与建筑立面的关系细分起来有:集中于相邻数层同一位置处的线式、分散于不相邻数层同一位置的线式、随高度旋转的螺旋式、随高度渐退的退台式、散乱分布的散点式等等。

2.2 位置与形态

不同位置的庭院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

(1)位置与开放性

庭院的平面位置与开放性关系密切,庭院规模越大、位置越靠近室外、开敞面的数量越多,该建筑内庭院空间的开放程度越高。开放程度越高的空间常表现为数量较少、规模较大,它的形态充分表现出公共性:常位于建筑群的中间,靠近建筑外表面,通透程度高甚至顶部也是透明的。开放性高的庭院空间不仅起到观赏、集散的作用,常常能在此组织各类集会表演。开放程度低的庭院空间常为很多小规模的空间、位置灵活、空间主题多样、造型各异。

(2)位置与功能

庭院的位置与功能组织之间联系紧密。当庭院与建筑功能流线上的任意功能发生直接联系时,整个建筑中的功能流线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开放程度及庭院与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庭院空间的不同形态及空间组织方式。

3 空间形态设计

庭院空间具有开放与共享、多元与整体、分散与向心等性质,庭院的位置在对于平面与立面的分解研究中也明确了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对于庭院的空间形态设计,则需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3.1设计重点

(1)对人性化的探寻

对人性化探寻中需对于整体环境的每个细节深加思考。在庭院形态设计中,应注意形态的适应性来满足多种功能的变化及新功能的出现,增强庭院中人们的归属感,使处于庭院中的每个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

造型中应努力做到形体符合视觉规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不生硬突兀;具有易识别性,是场所环境具有个性;同时兼具复杂性与神秘性,使视觉难以产生对形体的审美疲劳。

(2)对自然的积极利用

自然元素是庭院空间设计的灵魂所在,在设计中对自然的利用中需应充分利用庭院形态的可变性与适应性,使庭院形态积极响应自然元素的介入,放松使用者身心、增强庭院中的归属感。

在庭院造型中,庭院空间的开敞程度可以的加大往往增加了使用者与自然元素的接触机会。强调开敞的建筑庭院,可以选择合适的开口形式实现对外部景观的借用,还可以通过功能流线的组织或空间排布来实现。

3.1形态空间位置分布

(1)功能流线

合理的组织庭院与其他功能的交通流线,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使用者的体验过程都是重要的保证。庭院空间的交通流线组织应满足纵向、横向交通体系的合理组织,同时,能够快速引导人流。营造具有活力的庭院空间,在交通流线的组织上还要区分空间的开敞程度特性,根据空间对于交往程度与开敞性能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织。

(2)空间分布

庭院在空间分布中应考虑空间的独特性能,考虑庭院空间开放与共享,多元与整合,分散与向心等形态特征,设计中提前考虑空间形态的组织,灵活组织各个大小庭院空间的分布,使形体保持有机整体、秩序安然。

4结语

庭院空间是高层建筑的肺,具有组织大流量交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亲近自然、缓解使用者压力等优势,在庭院设计中应注意分析庭院的功能、选址,进而确定其规模、数量,在空间的形态设计中则需考虑空间的开敞程度、向心程度,以一定的形态秩序来整合多元分散的庭院空间,高层建筑庭院空间形态设计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参考文献:

[l] 甘路,吕韶东,《庭院空间在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福建建筑,2013/07.

[2] 尹江平,《庭园式自然空间的引入对现代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外建筑,2010/04.

[3] 吴爱明,耿跃,《庭园式自然空间的引入对现代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影中庭空间再思考——多样化的中庭运用》,华中建筑,2010/06.

作者简介: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探析 篇7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节能设计

1 建筑设计

1.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 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 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 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 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 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空间, 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 容纳的人员较多, 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 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 厂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 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 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 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 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 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 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1.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 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 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 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 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 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 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 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 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 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 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 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 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 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3 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 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 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 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 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 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1.4 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4.1 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 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

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 因此, 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 为了减轻荷载, 达到保温、隔热要求, 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 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 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 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 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 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 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1.4.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 (

舒乐板、P G板) , 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 多则上百年, 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 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抗震能力差, 易松散, 件结合不好, 整体性能差。 (2) 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 如:贴石材, 安装装饰构件等, 与结构构挂荷载。 (3) 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 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4) 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 复合墙体由十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 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 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 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 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 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1.4.3 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

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 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如:美国研制的TB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波兰的咬合式保温砌块, 两块组合成320厚墙体, 在空心砌块内填入高效保温材料, 墙体传热系数K=01209~1100W/m2k;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 空隙之间填入聚胺脂保温材料, 300厚, 传热系数K=0.25~0.28W/m2k。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上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 又具有一定强度, 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1.5 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1.5.1 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 占

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 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 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 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奸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纽约第三大街53号办公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 相同的面积, 圆的周长最短, 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 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 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1.5.2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在冬季,

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 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 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 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 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 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 规划设计

2.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 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 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 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 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 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 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 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 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 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 同时在规划设汁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 加大其通行能力。

2.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 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 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人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 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知名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 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 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 高层建筑设汁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形式 篇8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及其职业道德。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一)建筑设计

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3. 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二)规划设计

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三)结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其形声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2]刘顺校, 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天际轮廓线,生态融合

城市空间是当今人类物质文明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环境, 它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娱乐与工作的基础。目前, 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热潮, 然而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 城市整体空间形态遭到严重损害, 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不能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使得高层建筑自身也缺乏美感。因此,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 受限于用地、造价等问题, 设计者往往不会考虑如何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完美地融为一体。因此, 很有必要对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形态的设计与城市天际线的塑造出发, 来浅析如何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生态融合。

一、控制高层建筑的尺度

从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看来, 外部形状的设计大多以追求新颖、奇怪为目的, 都想突出自我、突出个性, 然而这样只能使整个城市空间显得生硬, 建筑的体量失衡, 不和谐, 给人的感觉是城市只有冷冰冰的建筑, 不够人性化。这是由于设计者们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造成的, 从而使他们的设计产品不能与城市空间有效地融合起来, 因此, 很有必要对高层建筑外部尺度的控制进行探究。所谓尺度, 就是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 城市的建筑设计元素等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主要包括建筑形体的宽度、长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局部等之间的协调情况。然而, 在高层建筑的尺度控制不仅要从建筑自身的立体造型方面着手, 更应以人们视觉与美感的尺度为参考基础进行设计。

二、控制高层建筑体数量

从城市的发展规律看来, 不同城市的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甚至从中反映出该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居民的生活理念。然而, 体量和高度都巨大的高层建筑, 对城市空间影响不容忽视。目前, 各种各样设计的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城市的出现如雨后春笋, 但是许多高层建筑设计千奇百怪, 使得城市的空间形态, 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应该用城市空间的要求与人们的审美观来控制高层建筑的体量设计。对于低层、多层建筑而言, 建筑体量做到规整而不碎, 当然也要考虑其第五立面的图形设计。高层建筑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造型上往往只考虑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而没有加以控制高层建筑体数量, 使得城市错乱无序、缺乏整体美感。

三、高层建筑生态设计

随着近近些年来世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肯定是各国的首选, 然而从环保节能的角度看来当今高层建筑是一种浪费的设计理念, 因而生态型建筑的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这是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的一种新思潮。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主要是把绿化引入建筑楼层, 将光照、通风, 环境友好材料等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屋顶绿化也是一种生态理念, 也充分融合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相关关键, 因为它使得城市空间更加丰富, 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享受的美感。伴随着城市建筑物数量的快速增加, 使得绿化面积锐减, 加上城市环境的愈加恶化, 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 设计高层建筑时, 可以将高层建筑融入更多的生态元素, 科学利用城市的空间结构, 高效融合城市空间, 让冷冰冰的建筑生机盎然, 使城市更显人性化, 更令人向往。

四、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设计

1. 天际轮廓线的设计目的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必不可少部分, 因其体量大、高度高而成为城市的重要象征性景观, 与城市空间形态息息相关, 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 然而城市天际轮廓线又有实虚之分。建筑物的轮廓即是实天际线, 建筑物顶部间连接的光滑曲线为虚天际线, 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座城市的概括, 便于人们更好地去了解它, 接近它。

在规划设计城市天际线时, 建筑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尤其是高层建筑, 因此, 设计者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此要素, 设计过程中应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有机统一起来。所以, 高层建筑要科学地布置在一起, 构成城市的象征性特征, 但又不能使之形成相互干扰之势, 通过布置一系列不同的高度, 使彼此间距恰当, 组成美丽、人性化的天际线构图。在道路转弯处也可以布置单栋高层建筑, 以增加对人们视觉的美的冲击, 同时, 高层建筑的顶部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相适应并融入城市的空间, 尽可能给人们描绘出优美的轮廓线, 增加城市的和善气氛。

2. 天际轮廓线的设计特征

(1) 高低有序的分布: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与天空相遇合的那一个界面, 其表面张力代表了城市向高处生长的愿望。各大城市中高耸的建筑楼层无疑是这种愿望的具体化。因此, 天际线的设计应该具有一种舒展的空间尺度和变化有序的剖面梯度和非线性的高度分布, 总体上给人的感觉要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天际线景观, 使得该城市的天际线具有丰富的层次, 有血有肉, 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犹如一个具有多向维度、多要素复合的城市天际面, 与城市空间高效地融为一体。

(2) 相关联的特性:主要包括面状关联、线状关联和点状关联这三个方面的特征。相关联性是城市天际轮廓线的一个重要特征, 表明它与城市空间、人的行为等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然, 天际轮廓线无法城市空间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城市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从多角度观察天际线的场所, 同时也赋予天际线独特的气息, 天际线反过来衬托着该城市的市容市貌、人文景观与该城市的发展状况等。

3. 天际轮廓线设计的未来

目前, 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发展尚未止步, 高度的竞争永不停歇。由于当今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快速向前, 加上人口膨胀与城市用地紧张的双重压力下, 城市对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 如何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仍是我们要探究的热点。当然, 连绵、优美的天际线的设计将会使高耸与巨大的建筑呈现更多的人性化, 让新进城的人们找到回家的感觉,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因此, 探究未来城市天际线的设计理念, 高度的竞争贯穿始终, 并需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起来, 呈现更多人性、自然、和谐等的元素, 还将影射了资本与权力联手在城市垂直空间上的全球性角逐。以后的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长期性: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时段的城市天际线形态, 来衡量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几栋标志性建筑代替不了城市的总体风貌与人文景观。设计者应着眼于长期的发展目标, 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配置的不断优化, 来引导城市高层建筑的有序发展。

(2) 整体性:城市天际轮廓线应与具体城市的特质整融合为一有机的整体, 同时形成自身特色, 不应为某一时期的设计风尚所左右, 要保持着该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气息, 让人们一看到城市的布局就大概了解城市的历史。此外, 在大的区域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天际线的整体形态, 以大型的公共开放空间来消解局部的高强度建设, 形成一自然、平衡的整体。

(3) 统筹兼顾性:不应以单纯的技术性图纸去掩盖城市天际线形成时背后的利益或潜规则。城市是大众的城市, 应具有人性化, 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所拥有。我们应以面向公众开放为基础, 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透明度, 才能让公众的意愿代替少数人的声音, 最终形成我们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决定性力量。

结语

城市高层建筑在世界上已走过百年历史, 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象征性建筑, 其构造和风格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不断的变化。目前, 我国的高层建已经进入一个热潮, 而且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本文从研究高层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为出发点,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着重探究了如何才能合理地规划城市天际轮廓线并使之能有效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晓岷, 吴庆.试论高技术建筑地域化的基本构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06) .

[2]余道明.我国传统街区空间形态浅析[J].安徽建筑, 2005 (03) .

[3]胡望社, 赵桂才, 许广辉.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体”元素的设计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 (05) .

[4]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 (01) .

[5]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篇10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就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关系的协调。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是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它可以成为高层建筑空间的序幕,可以协调人们与高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人们向往的优美的沿街和小区环境。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另外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 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特别是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高度时,外部空间更具有紧迫感,还会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繁华的地段,其间容纳大量的人流在其竖向各层内部空间中活动,外部空间则承担巨大人流、货流在水平地面聚散,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所以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使得高层建筑外部空间既有高质量的交通组织,又有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

2 建筑设计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切感,拒人以千里之外,使城市空间的形成受到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进行认真的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尺度就是在不同的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1)城市的尺度。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大、高度高,是城市的主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高层建筑尺度应与整个城市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几乎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认可的一种国际技术。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例如说到已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说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联想到阿联酉。而佩重纳斯大厦,也就是吉隆坡双塔,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充分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但是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焦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

2)街道的尺度。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其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主要考虑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宜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因此,城市尺度与街道尺度是影响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

3结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它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背景。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场所,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建筑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健康地发展下去。

摘要: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指出必须在高层建筑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刍议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点 篇11

关键词: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1.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2.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高层建筑的设计兴建,只单纯考虑建筑物自身的建设尺度远远不夠,高层建筑是人为设计、为人服务的城市建设项目,因此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应该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根本要求。应充分考虑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视觉观感、亲近感等要求,把冰冷的混凝土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真正的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亲切感和实用感。注重全面建设尺度的考量计划,如环境尺度、建筑整体尺度以及近人尺度三个主要方面的考量。环境尺度,包括考虑高层建筑所处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大小、周围街道尺度环境、建筑物的轮廓设计要求等,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比例安排高层的建设;建筑整体尺度,包括高层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楼层主体、顶部结构等各部门的比例协调统一等注意相对尺度,而且要注意高层建筑中细节部分的层次要求。近人尺度,其实是人们对高层建筑的一个整体感官把握,注重人为感觉、使用价值和审美要求,设计尺度应参考多数人的尺度系数与之成为相应比例,特别是人们接触到的细节部分如台阶、门、窗、阳台、柱子、装饰等尺度的处理。只有从环境、建筑、人这三个方面充分考虑才能促成三者之间的和谐平衡。

3.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3.1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时有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供电电源来自于2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时自备的发电设备。

(2)应急照明

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合理人性化,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即标志出口位置的出口标志灯和引导只想出口的指向标志灯,满足疏散通道的照明要求。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的运行中的噪音不要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在平时能方便的出行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是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以利于救人、灭火。对此还要考虑排水设施、消防泵房、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放常常要设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火地下室积水甚至被淹,灭火将从何谈起。所以地下室排水与电梯井底排水时同等重要的。电梯的供电系统要有两套,一套是正常供电系统,另一套时当有紧急情况是自备发电供电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3.2消防问题

高层建筑往往在功能上是多元的,而其中设备又较复杂,本身存在很多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在高层建筑中,如果发生火灾,会比普通建筑带来更大的危害。具体来说,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火灾蔓延迅速

由于超高层建筑中存在许多可燃物,它们形成了许多纵向烟筒。当火灾发生时,这些烟囱的拔风抽力效应可以促进火焰及烟气的蔓延,高度越高,抽力越大,这种效应就越强烈。超高层建筑的烟筒效应是最难防范的,虽然可在管道内设置一些防火阀,然而这些防火阀可能出现控制失灵、无法严密闭合等情况,从而导致有火溢出直至延烧。

(2)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内部,往往会聚集大量的工作、生活人员,通常情况下,超过300m的高层建筑可以容纳的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一旦发生火灾,一切客货电梯必须马上降至底层而不可使用,只有消防专用电梯可以使用,这样一来,大量人员必须由楼梯疏散。建筑的层数越高,人员越多,其疏散的时间就越长。

(3)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在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施工是不可取的。若没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在设计方案会审后或者规划设计阶段便直接进行设计施工图;在扩初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不能任意的提高或者降低设防等级,前者会造成工程投资超支,后者则会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不利于抗震。

3.3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因其较高的高度和结构较为集中,所以更易于受到雷土击灾害。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雷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在建筑的顶端和易受雷击的部位安装避雷针或是避雷带和避雷网,将钢筋作引下线,同时还要将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对于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都要进行接地处理,在建筑的周围还要做好避雷带。从而使高层建筑在整体上都做好防御雷击的保护措施。

3.4排烟的问题

根据这么多年来高层火灾事故的调查表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所导致的伤亡事故中,多数都是因为烟气窒息或是中毒。这主要是目前在很大一部分高层设计中,为了有效的提高使用面积,从而取消消防电梯的设计,而与居住用电梯合二为一进行使用,在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楼梯间也没有在入口处设计出阳台或是凹廊而增加排烟,为了有效的节省面积,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的情况也特别多,同时在高层建筑中防火门处于经常性的关闭状态。

3.5垃圾处理

高层建筑是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地方,大量的居住人口,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可以在设计时设计出垃圾通道,住户通过垃圾通道把垃圾扔进收集间内进行集中运出处理,如果不设计垃圾通道,则需要由大楼管理人员进行逐户收集运出,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对大楼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结语

高层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开始涌现,这又效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而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进而能够满足建筑的安全,美观以及舒适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少萍.关于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景观协调问题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09.

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 篇12

一、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城市空间在科学上的定义是城市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所, 是居民活动的场所提供者。但是此文所探讨的城市空间则是具体到了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化等细节方面, 这些事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 人们可以对其有直观的感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能否相处融洽的问题就是以居民对于其感受来判定的, 人的感受是其重要的评定标准, 所以建筑在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人为的感受, 其空间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利用, 其外观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等, 建筑的内外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但是建筑师往往在建设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开发商的利益, 对于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等没有加以过多的关注, 这样导致建筑建好之后出现一些后续的问题, 与城市空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协调性, 营造出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 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下面就分别探讨其对于城市空间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二、建筑设计

1. 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师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形体, 伫立在街道中往往给人以压迫感, 这样是由于其体量造成的, 所以在进行高层设计的时候往往在其前面设置有一个广场, 推出红线一定的距离, 减少建筑对于街道的压迫感, 而且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缓解了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造成的交通问题。此外, 广场作为城市的节点, 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是公众喜爱的聚集之地, 共享的空间往往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还有的广场设置成为下沉式的, 这样的空间更加具有独特性, 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安逸舒适的休闲聚集地, 使得建筑更加突出, 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活力。下沉式的广场能够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是具有情趣的建筑空间,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广场的利用。

2.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师一个城市重要的象征, 是一个城市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反映出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所以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合理的造型。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需求限制, 其形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在外观上的变化没有多层建筑那么丰富, 所以其建设一般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变化, 有的甚至采用结构外露的形式。

高层建筑的塔楼使其重要的表现部分, 对于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区别标志。随着现在节能环保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普及, 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概念, 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绿色和环保意识的渗透, 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尽量采用自然式, 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调节, 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态观念, 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这些是新时代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新需求。

另外, 高层建筑的裙房对于城市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间的营造等都关系到裙房的设计。高层建筑的裙房设计上一般是不同于立面, 设计更加细致和和丰富, 而且更加贴合人的尺度, 具有一定的亲切性, 对于周围的街道影响比较大。在进行裙房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与整个环境的相融性, 虽然对于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影响, 但是对于城市天际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细节加以重视。

三、规划设计

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化。

高层建筑体量大, 具有很好的标志性作用, 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建设密集, 这样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城市压力, 不管是城市交通还是土地的承受能力, 还有环境的污染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高层建筑的周边交通要求较高, 需要有较多的交通设施, 另外, 高层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问题, 还有高压风带的形成会对于环境有很负面的影响。

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周边一般是城市的中心发达地区, 经济和文化的枢纽, 地段的交通荷载肯定是很大的, 高层建筑的建设将会使街道交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 高层建筑周边的建筑应该不要过高, 街道设计需要合理, 适当进行扩建, 保证一定的交通流量。

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普遍, 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状况, 但实际上这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很大的负担, 经济上和环境上都超出了负荷, 而并没有带来过多的优势, 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上需要对其数量进行限制。

高层建筑的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 其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是人们注视的焦点, 其形式和风格也组件多样化。对于我国而言, 高层建筑也是一个热点, 在逐渐的进步和探究的过程中, 其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城市空间与其相融的探讨就是其中的重要话题, 建筑师门需要加强重视, 注意建筑与环境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珏加.浅谈城市空间[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刘顺校, 周湘津.浅谈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知识能力评价下一篇:筋膜蒂岛状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