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规划(通用12篇)
城市空间规划 篇1
1 城市概念规划
1.1 以经济的发展进步作为规划开展的根本前提
将整体的城市概念规划建立在经济发展进步的前提下, 针对其中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人口增长速度的控制、土地的实际需求、城市布局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等展开深刻的分析及探究, 将一切的工总开展真切的贴近到城市发展因素的优化改建上。结合以上提到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出概念规划相对来说更加适应现在规模较大城市的发展需求。
1.2 专项战略以及全面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间, 开展的概念规划一般都是针对城市所实施的全面战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对国外先进理论及实施方案做出借鉴之后, 我们能够看出在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问题都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也就是说专项战略的实施是十分需要的。切实的从当前大城市的真实发展情况来综合考虑, 特别是城市交通、生态和谐、环境保护, 甚至是城市外部形态记忆特色文明的保护都能够当作专项战略所针对的对象[2]。
1.3 目标对象、时间顺序以及时间长度限制
目标对象的设定是概念规划实施的根本前提, 并且还是概念规划探究之后决定的事项, 而不仅是一个无实质性的标语, 从这一问题上来说, 结合当前概念规划实际开展情况, 我们依然有所欠缺。并且, 概念规划的实施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的规划分配能够帮助概念规划更加秩序化规范化的实施, 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时间顺序的合理规划还能够帮助做好之后环节的合理计划, 让整个的规划能够正常开展。除此之外, 概念规划对于时间长度限制也有一定的要求, 假如缺少时间长度限制的话就会出现“超现实”的情况, 没有相关的限制控制, 错误的将未来当认为是现实。
2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 以民为本的规划理念
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理念还强调对城市生活的真实体验, 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市民大众的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倡导田园设计的城市规划, 强调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 同时强调城市空间设计时, 要考虑到居民的休闲和游憩的需求, 使得城市可居可游。最后, 以民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要求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一点在中国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 如何满足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如何保证城市低收人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等等, 都需要以民为本的理念审慎地制订城市规划, 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始终, 这是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
2.2 建立决策监督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中长期存在的以长官意志为导向, 实际上把城市作为政府和业主实现宏伟构想的手段,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机构设置上, 城市规划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存在, 在经济和政策上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难摆脱政府的控制, 使城市规划沦为某一明确的社会力量指导和控制下的产物[1]。政府既是城市规划的委托方, 又是城市规划的评估方。因而, 必须建立完善的决策监督机制, 保证公众的真正参与。这一决策监督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打破以往的管理制度, 把城市规划部门作为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一个实体, 并且鼓励非官方的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参与竞标, 获得平等的机会进行城市规划。但更重要的是, 建立公众听政和评审的机制, 所有规划方案都必须公示, 并由市民来参与评估, 保证市民的参与。
2.3 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
城市是社会内部的有机结构组织, 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和周围的地方都存在着是十分紧密的关联。它的发展与生存受到周围地区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就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本身, 脱离了别的地区的连接。因此, 当前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在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及地区, 号召的城市规划理念中其中强调的问题就是通过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卫星城的方式, 去有效的应对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问题[4]。
2.4 挖掘城市文化, 凸显城市特色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中, 集聚地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雏形,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本质的特点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这些历史是对于这座城市本土生存的人民的一个时空定位, 也是让这些住户有家的感觉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设计规划的策略上应该秉承着人文化、保留城市底蕴的设计理念。在当今时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 但是大量的高层建筑被兴建城市越来越向着钢铁牢笼的方向发展, 是所有城市的形态越来越相似, 这不但摒弃了从前城市的文化遗留也忽视了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感受, 使城市越发没有自身特点,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相似度极高, 城市规划设计就是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所衍生的一门建筑与土木工程设计基础之上的规划类学科, 是以针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做综合协调改善城市发展形成一座与周围相呼应具有浓郁自身特色的城市为目的的学问。
3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门细致的学问, 因此相关设计规划的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到位外还需要多层次的经验和阅历, 不断完善设计理念, 对于每一座城市的设计规划都要有相应的设计思路, 综合全面的衡量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需求, 之后根据政府的指导要求标准规划出最为合理的要求, 针对城市民生和历史作综合考究后完善自身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的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方案, 并且又能让城市独树一帜体现自身特色。城市概念规划是通过很多影响因素所共同作用的所得产物, 包括政治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都对这一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即使概念化理论没有很大的限制, 有着较强的自由发挥能力, 不过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依然是受到相关制度的控制的, 所受到的制度限制都能够确保城市化建设工程的成功高效开展。通过本文的论述以及分析, 对于概念化理论已经做出了全方位的了解,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艳松.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策略[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7) .
[2]阮景, 张莉, 汤庆霞.城市规划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13 (21) .
[3]葛磊.城市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7) .
城市空间规划 篇2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城市规划的作用》的内容,具体内容: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城市规划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城市规划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1980 年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城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规划及其规划管理是城政府意志的体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行政职能的管理部门,因此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职能,它是代表政府来行使权力的。
(2)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手段。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城市规划目标、设想与当前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落实到地面上,成为显示和具体化。由此可见,它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再切合实际,也不会顺利地实现。
(3)城市规划管理是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来实现的,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总图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的申请、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线验线、竣工验收,还有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等,要经过多层次的把关,办理一系列手续,因此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的管理活动。
(4)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科学。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城市规划管理同样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既包含软科学,又包含硬科学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这一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
总体规划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
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城市设计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的城市进行的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1982 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人防规划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的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的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的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的自然冷却系统的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的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的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的利用,次生灾害的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短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这已有大量的经
济学研究予以了论证。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如货币投放、税收、财政采购等),也有行政方面的(如行政命令、政府投资等),而城市规划则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配置的调控,来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所以需要干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使用活动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各项建设中,私人开发往往将外部经济性利用到极致,而将自身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推给了社会,从而使周边地区受到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外部不经济性是由经济活动本身所产生,并且对活动本身并不构成危害,甚至是其活动效率提高所直接产生的,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情况下,活动者为了自身的收益而不断提高活动的效率,从而产生更多的外部不经济性,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利益关系是市场本身所无法进行调整的。因此,就需要公共部门对各类开发进行管制,从而使新的开发建设避免对周围地区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保证整体利益。
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城市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地区,当大量的人口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区时,就形成了一些共同利益要求,比如重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公园、游憩场所等)、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同时还涉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保护等等。这些内容在经济学中通常都可称为“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即这些物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使用,而且都能从使用中获益,因此对于这些物品的提供者来说就不可能获得直接的收益,这就与追求最大
利益的市场原则不一致。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市场不可能自觉地提供公共物品。这就要求政府的干预,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干预的基础之一。
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安排,并通过土地使用的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开放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比如,根据人口的分布等进行学校、公园、游憩场所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并且使用方便,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能使设施的运营相对比较经济、节约公共投资等。同时,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保证各项公共设施与周边的建设相协同。
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通过空间管制等手段予以保护和控制,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使公众免受地质灾害的损害。
三、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社会利益涉及多方面,就城市规划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就此而论,社会利益的协调也涉及许多方面。
首先,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社会,而且又是不同类型人群高度聚集的地区,各个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谋求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相互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有调停者来处理相关的竞争性事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就担当着这样的责任。
其次,通过开发控制的方式,协调特定的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改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涉及许多方面,既包括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乡关系、各类聚居区(城市、镇、村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涉及各级聚居点内部的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各个方面,从城市与区域等方面入手,合理布局各项生产和生活设施,完善各项配套,使城市的各个发展要素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满足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提高城乡环境的品质,为未来的建设活动提供统一的框架。同时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空间管制,保障公共安全,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建构高质量的、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框架和行动纲领。
城市空间规划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明变迁;社会转型;空间发展
城市规划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空间演绎,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推动城市规划的转向和进步。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影响也是深远和多方面的。文章将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对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角色、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进行概要性的论述。
1 人类文明的总体变迁
研究社会发展史的学者们一般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工业革命以前漫长的农业社会里,由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来自于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农村剩余产品能够供养的非生产人口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城市无法承担经济生产中心的任务而主要是扮演了政治、军事堡垒的角色,城市人口的规模也普遍较小。17、18世纪到来的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城市成为创造经济财富的中心,机器大生产在城市中的聚集带来了新生产要素、新空间要素和大量人口的聚集,城市规模也呈几何级数地扩张,导致了严峻的住房、交通、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重,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永续和谐,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代表的环境议题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政治家和民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果说前三种文明是实现了人类社会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那么生态文明则是在更高的层面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代表了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重点的阶段性依次演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薄弱的生产力水平、巨大的区域差异、发展中累积的各种矛盾,使得我们今天不得不同时面对四种文明建设任务的挑战,这就给中国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提出了复杂的课题。
2 城市规划的三次重大历史变革
城市规划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四种文明形态的演化,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上也相应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革。
2.1 从美学象征图景规划转向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在农业社会中,由于城市的规模、工商业的发展是十分有限的,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军事、宗教的场所,没有什么“城市病”,因此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多是为了通过美学或象征性的布局来表现对王权或神权的歌颂,是一种承载艺术或政治意图的容器。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城市的功能角色,机器大生产对古典的城市空间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集中爆发的社会、环境问题成为催生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动力。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规划完成了第一次大的历史变革,从美学象征图景规划转向功能主义城市规划。
2.2 从功能主义规划转向社会导向的城市规划。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以后的繁荣,20世纪60年末70年代初的社会转型(即从“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的转变)带来了城市规划任务、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重大变化,城市规划从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关注。这次转变是实现了从功能主义规划转向社会导向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变革。
2.3 从社会导向的规划转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及90年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生态”这个新的主题,城市规划不仅要促进城市发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兼顾,而且也为城市乃至人类社会与地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于是有关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探索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责任。从社会导向的规划转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这是城市规划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3 转型环境中的中国城市规划
3.1 城市规划的三种角色
3.1.1 技术工具的角色。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必须解决城市功能性布局、交通系统组织、景观环境塑造等物质空间问题。
3.1.2 重要生产力的角色。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为城市创造重要的发展机遇,实现土地的增值,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1.3 公共政策的角色。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城市规划是通过空间资源的分配来调节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上述三种角色是当今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功能,人们对其的认识总体上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的城市规划具有浓厚的工程技术色彩,随后开始逐步关注经济、社会问题,這一点从我们国家城市规划的总体演变过程过程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城市规划的三种角色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功能的侧重点不一样。
3.2 中国当前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3.2.1 复杂而浓缩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完成了西方国家经历100~2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可谓是一种复杂而“浓缩”的发展历程。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的巨大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中国面临着众多尖锐的社会矛盾,各种城市问题集中爆发并相互交织。
3.2.2 城市规划多角色并存的特点。正是中国当前转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城市规划必须同时面对诸多问题,多目标、多角色并存。随着近年来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中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公共政策”属性日益显现并得到了相关法律地位的确认。
4 结语
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肩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更多元的时代责任。我们必须摒弃简单的工程技术思维和追求经济效益至上的狭隘目的,而从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更深刻的社会角度来努力实践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京祥. 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J]. 规划师, 2010, (05) .
[2]陆枭麟,张京祥,皇甫玥. 发展环境变迁背景下的全域城乡规划比较研究[J]. 规划师, 2010, (07) .
[3]李和平,覃文丽. 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以莆田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为例[J]室内设计, 2011, (01) .
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浅谈 篇4
一、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 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自然生态平衡设计采用的是适宜技术、高新技术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能够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的技术。为了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就要树立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理念, 形成分散、多中心的网络式城市群, 从而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采用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市一体化的格局, 目的是建立一流品质的现代化城市。
2. 融入生态城市设计观念
保护自然资源, 与自然互融,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进一步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的城镇规划建设中, 以便使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
3. 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不仅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还影响了城市人身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可以根据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 对城市的汽车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城市的中心环节要控制汽车的数量, 在城市中心区设置停车场, 私人汽车不得进入市区中心, 大力宣传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等。
二、城市空间绩效内在机理
城市空间绩效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具有现实性, 另一方面则又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能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的把握, 就需要从其内在机理入手进行分析。
1. 城市功能的普遍对偶互补及实现
城市因为效益的聚集而存在, 城市的存在也具有对偶互补的功能, 例如生成与流通、服务与消费、工作与休憩等。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任何一个城市的功能用地都不会脱离其他功能而单独存在。所以, 任何城市功能的发挥都是依据于城市互补性的基础, 并呈现出了一定的高度分工、密切协同的组合效应。一旦与其他的功能相脱离, 单个的功能就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因此, 城市的用地规划必须要进行适当比例和合理布局, 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其功能。
2. 区位的差异化属性和编辑替代的多样性
城市的空间效应可以进行一定的模型设计, 简单的说, 就是对各种活动的空间运行特征和规律。但是空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空间中的每一个区位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土地条件、信仰、地理位置等。空间异质意味着空间由不可复制的区位属性所界定, 能够有效的对空间的建筑等设施进行承载。但是空间一旦进行移动, 就会丧失其基本的区位属性, 这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了。
三、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
在现实的城市规划过程中, 导致城市空间绩效降低和低下的原因就是市场失灵, 而市场失灵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市场自身的不成熟, 使市场的发展有很多的缺陷。市场中所存在的缺陷就是城市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 社会需要对包括城市规划手段在内的公共政策导向进行干预。
1. 突破城市空间演化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
因为空间的基本属性和价格机制都会存在失灵的情况, 所以, 任何一点的空间状态都对下一个阶段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城市的既定状态, 例如产业发展造成的人口的流动、聚集以及居住的格局等, 都对城市的既定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企业对劳动力等也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 不同人口的分布状态对产业的空间选址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为空间具有很大的固定资本, 所以建筑物的耐久性就使城市的变化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任何想要对资源进行改善的努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 克服市场开发中的价格机制失效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 我国的城市经营经常会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对土地进行买卖。而土地上建筑物的寿命与经济寿命又会受到下次开发的影响, 地价高的地区就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配制, 从而也推动了城市实体动态的演化和形态更替。城市的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 任何城市的市场规划都需要一定的市场开发进行支持。如果忽略了市场的基本需求, 就会造成规划目标与城市的发展不适应, 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与城市的发展目的不一致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城市空间绩效的研究, 可以有效帮助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 有助于相关人员对城市规划的进一步理解和遇到问题时的有效判断。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 对内在城市空间绩效的内在机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指标。所以, 在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条件下, 我们就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实践指导, 从而保证城市空间绩效更具实际意义。
摘要: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发挥到最大化, 所以, 在城市规划中, 规划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的绩效。本文就重点研究了城市空间的绩效和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空间绩效,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孙斌栋, 石巍, 宁越敏.上海市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检验与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1) .
[2]石楠, 刘剑.建立基于要素与程序控制的规划技术标准体系[J].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2) .
[3]彭坤焘.提升城市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绩效——空间视角的分析[J].城市规划, 2008 (09) .
城市空间规划 篇5
在如今城市发展加速,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可用闲置土地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城市对于竖向空间的开发有着必然的要求,而地下空间的发展必然是其中的重点。地下空间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将纳入主流,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必然离不开规划的前期布置。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将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各个部分整合到一起,使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更要适宜人们居住,而地下空间的开发更要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脱离开前期规划的指导,大成本的投入地下空间必将造成不良的后果,毕竟地下空间并非事宜人类长期居住生活的场所,但在地面空间有限而又有刚性需求的情况下,下部空间的开发将大大的缓解交通、购物、停车等非长时间逗留场所的拥堵情况。如果离开了地表大量的人流的需求,地下设施必将脱离人们的主流选择,大额的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环境独自存在,地下空间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融入城市的日常运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比如说地铁车站就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居民区或者商务区,而地下的停车场建设也是解决地表车辆拥挤的必要方法之一,而诸如地下商场,地下影院、餐饮、加工厂房等都是对下部空间开发的美好愿景。而这一切,都要有前期的城市规划来做整体的布置,虽然不能说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城市规划属于从属关系,但是地下空间的建设确实需要围绕规划的愿景来实施,而在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后续地下空间的开发计划,使得地面与地下成为一体的结构,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师常说城市的发展要规划先行,确实如此,规划应当做的到位,而后续的建设工作更应按照规划所设想的合理有序的完成,真正的做到规划所设计到的合理的人机关系,达到和谐共荣的生态城市。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08孙文强
城市空间规划 篇6
【关键词】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了,一座城市想要展现出自己的特色风貌,想要更多的实现城市功能,更好地发展,都离不开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准备,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仅仅靠设计者的智慧是远不足够的,这更要靠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
一、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的。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设计指的是分析研究城市的布局、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分部安排城市的各个工程建设实施的总体部署。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城市的性质;部署体系;有效合理的利用城市资源;指导经济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可以协调的、稳定的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基础就是要遵循国家的建设发展策略、长远发展计划、局部规划等根本性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市的发展条件、地理优势、产业结构特点和历史条件合理的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规划部署。确保城市的长期建设与近期发展相辅相成,既要保持眼前已取得建设成果,又要为城市的远景发展考虑,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处理好有关土地的分割产权问题,要对可能出现的土地问题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对待某些城市的治安盲点问题上,要有意识地特殊对待,做好防范准备。
而采用经济的、社会的、行政的、有效地管理学知识对已经得到国家批准认可的规划项目进行调节改进,进而指导城市建设的各个部分有序的、有目的的发展,确保城市规划正确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就是城市规划管理。也就是说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就是管控城市规划中已经生成的规划步骤的逐步落实,从而使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可简单的划分为用地管理和建设管理。土地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而城市用地问题正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因此用地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这包括城区规划所涉及到征用土地内容的严格审核与划拨,以及对建设单位是否存在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的违章行为的监管。建设管理则是对规划内容中的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也包括新建、扩建以及改建项目,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相关系数指标全面的审查建设步骤,争取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联
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能为规划设計提供较为清晰的理念,为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方针,使得规划设计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规划管理对规划设计的良性作用,才能促进我国城市更好的发展。城市的顺利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规划设计,更离不开统一协调的管理,只有认识到规划管理对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保障城市的科学规划和稳步发展,使城市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三、规划管理对规划设计的具体影响
3.1用地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要求是对已有的土地进行合理的有效分配,这也导致在设计之时设计者要按规律办事,既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元素,同时也要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这就是对已有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通过土地管理,对城市中的园林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设计之时不仅要考虑到一定形式的美观,视觉效果,还要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充分思考,这也是对规划设计提出了地理方面的知识要求。
3.2建设管理方面
设施规划管理的建设管理要求设计蓝图的总体与局部布局要符合未来的建筑体的风格以及造型,不能只顾某一部分而忽略了一定的建筑要求。
3.3城市规划管理的五大实现的目标对设计思想的影响:
(1)实现城乡协调规划以及统筹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方针。
(2)要实现设计规划与环境资源相协调,通过局部的水资源配调来获得足够的使用水源,借以支撑经济持续发展,利用环境资源去达到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也要注意改善增长方式,保证增长的质与量。
(3)实现规划的重点从简单的明确增长对象、增长速率转移到合理控制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科学有效的开发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合理安排各部分建设所需的使用地面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制定管制和空间政策。
(4)实现规划由原来简单的技术性质文件向大众政策性质的转换。
(5)最后就是要实现规划由原先狭隘的工程领域向更加全面的技术学科发展,广泛采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结论,努力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四、规划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1)整体布局原则:城市规划是对一座城市整体全面的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强调的是整合性,这就要求设计者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确保整体和部分两方面的发展能够互相协调,是各个部分在空间布局上能够与整体相衬托。
(2)经济效益原则: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巨大的经济支出,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一定秉持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一定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以确保城市建设投资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3)安全合理原则:城市规划中还要面临诸多自然问题,如城市地理位置、自然灾害以及气候条件等等,因此在对城市建设未来的规划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如地处洪涝灾害区域城市的泄洪防涝能力,以及地处地震区域城市设施的抗震能力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城建中的种种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规划管理为规划设计提供理念和方针,良好的管理为设计的实现提供保障,也让规划设计逐步得以完善。规划设计在遵守规划管理的原则下,大大提高了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使优秀的设计,更易成为现实。城市规划的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得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加有力的服务于城市建设,也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成城市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这也要求在城市规划中,管理者要认真负责严谨的实行每一部分的管理监控,不玩忽职守,不以权谋私,真正做到以管理促设计,以管理保建设,推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求设计者,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遵循规划管理科学合理的要求,调整好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提出良好的符合大局观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建设的脚步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沈克西.关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影响探讨.城市建筑,2013年11月
城市空间规划 篇7
1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合理化整合可以有效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城市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铺设了基础。对于当下而言,更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然而想要合适整合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却面临着很多难题,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足、整合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现有的城市建筑的对规划的限制和交通空间的不合理利用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1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想要更好的建设城市文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就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保障。同时,为了迎合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新的建筑形式必然不同于老式,会采用很多新式的建筑结构,这就需要有先进的设备、高强度的材料以及高精的的操作相互结合来完成。再加上在整合过程中还会有其它的问题产生,这就要求有相当先进的技术与操作人员才能完成对城市建筑结构与交通结构的整合。
1.2整合建筑之间的连续性差,无法完成交通运输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建筑的联系部分不可能做的和公路一样,所以大都用来供城市居民散步观赏。而这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的,空间利用率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并没有很好的整合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联系。同时,如果这些建筑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多的便利,那么反而会成为空间和材料资源的浪费。比如很多城市都会在公路的交叉口修建公园,但是这些地方很多都远离居民区,而且周围车流量大,这就会导致很少有人进去观赏,不仅达不到承担交通功能的目的,还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3整合形态与原有建筑不协调
对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是在原有的城市建筑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会导致原有建筑对整合方案的限制,新的整合空间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原有空间结合反而会破坏城市的建设,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会修建天桥等来方便人们的出行,这虽然在实际作用上给予居民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城市美观上它们却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破坏城市面貌。同时,想要完成整合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和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制定长久地计划,坚持并不断改进才能完成,这就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有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小城市中某些建筑修建一半然后转而修建其它建筑的现象并不少见。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将使建筑建设更规范化、合理化,为城市的长久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2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策略
结合以上对当下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现状及面临的难题,并考虑人性化设计理念,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关于整合的设想。应积极应对社会中的问题并敢于创新,坚持整合方案,为城市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有效的贡献。
2.1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原则
首先,城市建筑空间和城市交通空间相互影响,共同存在。想要完成对他们的整合应该坚持互动兼容性的原则,保证在同一空间中建筑和交通都可以进行,并且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同时要保证功能运作时间的互补性,比如上下班时间的车辆高峰期保证它的交通空间特征,而在居民活动热闹的时候,比如傍晚,又可以用来供城市居民娱乐。两种功能的互补和独立进行是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城市空间的整合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更好的生活换件,创造更便利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保证人性化原则。放弃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人性的想法,从人们的需要出发设计方案,进行人性化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
最后,在保证合理化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整合的安全性以及生态型原则。安全作为日常行为的一大准则在哪里都是不容忽视的,所有的建筑设施都必须在保证周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建设;保证了人的安全以后就不得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了城市长久的发展,坚持生态性原则保证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2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整合的方法及设想
2.2.1充分考虑交通空间应用,对地面建筑进行整合
在地面部分,城市的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完全混合到了一起,对此常用的整合方法包括商业步行街、城市的公交路线穿过建筑内部,或穿过建筑底层如地铁等。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空间整合方式,比如说轨道交通站与房屋整合到一起、商业区与城市交通步行系统的整合、城市汽车穿过居民建筑的整合等。
2.2.2充分挖掘空间的利用潜力,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地面上的生活,向高空中的空间发展就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城市人地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城市的建筑将越来越高层化和地下深层化,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办公化应用和地下建筑的娱乐、停车等的应用以及地铁的运行。在将来可能出现空中步道、空中轨道等设施来整合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同时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可以在社区在周围建设服务设施齐全的高密度结构建筑群,是市民在住宿区附近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减少市民对公路的利用率,以此来完成对交通空间和建筑空间的整合。
2.2.3建设高密集型建筑群,小范围内规划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
这种建筑群具有开放性、简约化的特征,会有大量市民生活在小范围中,要求人人都能享受范围内的所有服务项目并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不仅是市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还有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生活模式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及其中的居民都有很高的要求,不过另一方面来看,从小范围内更容易完成对建筑环境和交通环境的整合,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建筑群,从零到整地进行空间整合,完成整体的整合,保证城市的长久发展。
3总结
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非常广阔的,所以要研究的东西也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面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内容。为解决城市的人地矛盾和交通拥挤问题,保证城市的长久发展,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大鹏.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整合分析[J].中华民居,2013,(30):338-339.
[2]何培志,郭才军.城市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的整合关系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4,(2):19-19.
城市空间规划 篇8
一、秦皇岛市地价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可以反映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 分析秦皇岛市2008~2012年招拍挂出让的土地, 其中商业用地较少, 住宅或商住用地占绝大部分。因此选择2008~2012年招拍挂出让的住宅用地土地交易样点并结合秦皇岛市2008年城区基准地价级别图对地价在空间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地价分布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总趋势是降低的, 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结构, 既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也存在空间变异性和区域不均衡性;地价空间变化的大小不同、方向不一;地价指向大都是由市区指向外围, 但不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海港区地价样点分布近几年城市中心即一级地范围内没有样点, 2008~2010年主要在市中心二级地位置, 2011~2012年逐渐向外围发展, 出让地块多分布在三、四级;从方位看, 主要在市区西部及北部。
北戴河区总体出让地块较少, 且近海地带没有样点, 出让样点多分布在远海地带。山海关区出让样点主要分布在古城周围及南海西路附近。秦皇岛市房地产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市区主要集中在海港区和开发区, 北戴河区房地产开发相对较少。
二、城市规划对空间地价变化的影响
城市发展规划从整体层面上看, 城市未来地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用地功能布局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 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控制标准, 这些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决定的。从城市局部区域来看, 地块的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及环境控制等决定地价的因素也取决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求, 规划条件不同, 各个具体地块的土地价格也不同。因此, 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地价。不同规划阶段对地价的影响不同。
规划纲要阶段所确定的城市发展速度, 土地需求量预测, 新发展区的选择, 土地供给的数量及分布, 土地开发程度和分阶段土地投放量的安排, 基础设施投资区位等对地价分区变化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秦皇岛市城市整体规划》 (2001~2020) 将城市性质确定为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在总体空间发展战略上实施两大战略转移: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重心从滨海地带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内陆纵深地带战略转移, 从东部地带向西部地带战略转移。因此, 从总体来看, 秦皇岛市土地交易样点主要分布在市区中西部, 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部。
总体规划主要从宏观层次上对城市土地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 总体规划阶段所确定的城市职能与规模、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等指标决定着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秦皇岛市住房建设规划 (2008~2012年) 中住房用地重点发展方向:一是将海港区的北部生活组团、海阳生活组团、杨道庄生活区, 山海关区的南园生活区、道南生活区, 北戴河区的戴河生活组团等作为新增住房建设重点发展的地区。规划期内, 应继续对这些地区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为秦皇岛市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居住配套。秦皇岛市近几年的地价空间变化就是沿着住房用地发展发向发展的, 如海港区北部、西部杨道庄、归提寨片区等。二是规划期内, 将重点对道南片区、康乐里、建新里、交建里、燕山小区、南园西楼, 北岭小区、草厂中路等危旧小区和西部四村、东盐务、东王岭、范家店、南园村、小湾村、草厂村等城中村进行改造。交易样点图中, 交易活跃区正是这些改造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微观层次上对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并对城市开发活动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 影响着具体地块的土地价格。其中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是对总体用地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确定地块用途及兼容范围时, 对高收益开发用途与低收益开发用途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到地价水平。
北戴河区对建筑高度控制严格, 根据规划限制北戴河区近海地带多为别墅用地, 容积率控制在0.4, 中海地带居住容积率控制在0.8, 远海地带容积率控制在1.2。北戴河近海地带多为以划拨方式出让的休疗用地, 且已经建成规模, 近几年有小部分划拨用地补交出让金的案例, 招拍挂出让样点较少, 且外地购房者逐年增加, 使土地供需矛盾紧张, 地价上涨较快。
山海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区域高度有一定控制:关城历史城区及长城保护区内新建或改建建筑控制为一层, 局部地段可控制为二层;关城西侧与南侧沿街地段新建或改建建筑控制为二层;原西罗城内地段控制为二至四层, 总高度不超过15.0米。关城东沿铁路以北的城市发展区域新建或改建建筑控制为四至五层, 总高度不超过20.0米。港区、道南新城区以及其它城市新区控制为六层及六层以下, 新建或改建建筑总高度控制为24米。严格控制角山、长寿山及燕塞湖风景区范围内, 角山山脚至关城北城墙范围内, 以及铁路以南长城以东部分区域的新建设。山海关区的交易样点主要分布在古城南侧级南海西路两侧。山海关区区委区政府搬迁至南海西路南侧新办公楼内, 带动周围地区房地产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地价对城市土地利用主要起着一种调节作用, 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主要起着一种规范作用, 两者相互影响。科学的规划决策建立在对地价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性的基础上, 规划决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城市地价。分析城市规划与地价空间分布的关系, 不仅是编制最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形成最佳地价空间分布的基础, 同时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价经济杠杆,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征学.中国城市经营中土地价格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王刚, 王雅琳.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J].山西建筑, 2007
[3].邹自力, 罗德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讨论[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
[4].杜德斌, 徐建刚.影响上海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区位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 1997
[5].陆跃进, 周生路.南京城区土地出让价格时空变异研究[J].土壤, 2003
城市空间规划 篇9
1 城市规划概述
所谓城市规划即指综合部署某个城市在一定发展时间内的空间布局、空间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配套设施等。城市规划概括来说即指城市空间设计及调整安排。通常情况下, 城市规划主要是动态协调城市人民活动的空间, 有计划的规划城市空间区域, 同时为人们提供活动所需的各种空间。
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同时也展开了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具体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柯布西耶、英国霍华德。其中英国的霍华德提出了建立一个理想化城市, 该城市兼具乡村和城市的优点, 即田园城市。即要求在中心城市或大型城市郊区、四周建造小规模的城市, 缓解大城市的卫生问题和拥挤问题。这一思想基本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系和规划理念。柯布西耶认为城市必须集中, 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 是完全可以通过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通过城市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手段的实践证明, 在20世纪又涌现出大量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观点, 指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 而城市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又将被总结归纳, 形成新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概述
3.1 卫星城理论
以卫星城理论为例, 该理论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其理论基础是田园城市理论, 因为在城市发展规划的时候, 存在城市功能集中的问题, 造成中心城市人口数量较多,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 乃至破坏了城市功能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缓解该问题, 我国即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卫星城理论。所谓卫星城理论就是在中心城市郊区, 四周区域建设中小型城镇, 以将中心城市的人口分流至小城镇, 减少中心城市的压力。这些郊区城镇可以独立运行, 同时具备了城市运作的设施与条件, 且与中心城市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 外围城镇与中心城市就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有效的推动了二者的发展, 同时实现了建设卫星城的目的。
3.2 同心圆理论
该理论是E·w·伯吉斯在1923年提出的。伯吉斯主要研究了芝加哥的城市现状, 其创建了土地使用空间与城市发展的一个理论模型。在同心圆理论中, 他将城市归类为五个同心圆:即中心环是中心商务区、二环是过渡区、三环是工人居住区、四环是良好居住区、五环是通勤区。这一理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 这些环并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 在正常的城市增长的条件下, 每一个环通过向外面一个环的侵入而扩展自己的范围, 从而揭示了城市扩张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同心圆学说对现代城市的建设规划有着参考性的作用, 该学说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高;越靠近中心商务区,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最高;越往城市外围, 地租地价就越低。同心圆模式的优点是反映了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 动态分析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3.3 扇形理论
扇形理论是H/霍伊特在1939年提出的理论。霍伊特依照美国六十四个中小型城市住房租金分布状况的相关整合资料, 并调查了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的居住现状, 得出城市住宅有如下几个倾向:①住宅地沿着交通线延伸的现象十分显著;②高租金住宅在高地、湖岸、海岸、河岸分布较广;③高房租住宅地存在不断向城市外扩展的倾向;④高级住宅地喜欢聚集在社会领袖等名流人物宅地的周围;⑤办公楼、银行、商店的移动对高级住宅有吸引作用;⑥高级住宅地紧密结合交通线路分布;⑦高房租住宅追随在高级住宅地后面延伸;⑧高房租的公寓多数建立在市中心附近的住宅地带内;⑨房地产业者与住宅地的发展关系密切。扇形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伯吉斯的同心圆学说。霍伊特认为, 美国城市居住区有向外延伸的趋势, 如处于外圈的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高地, 接近自然环境的地区, 但由于受到事务区和高级商店、社会名流的吸引, 往往沿公路或河流向内延伸到市中心。低级住宅区也可向外扩展到城郊。其结果破坏了同心圆结构, 形成了不同等级居住区的扇形分布。该理论是从众多城市的比较研究中抽象出来的, 较之同心圆模式有更大的现实性, 同时考虑到交通、工业等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3.4 多核心理论
该理论是由C·D。哈里斯 (C.D.Harris) 和E·L·乌尔曼 (E.L.Ullman) 于1945年提出的理论。他们通过对美国大部分大城市的研究, 提出了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①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如中心商务区要求非常方便的可达性, 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②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 (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③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有消极影响, 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 (如富裕者优美的、大片的开阔绿地被布置在与浓烟滚滚的钢铁厂毗邻的地区) ;④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 而不得不布置在很合适的地方 (如仓库被布置在冷清的城市边缘地区) 。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归纳概括了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 有效的指导了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对城市的规划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推动了城市的更好发展, 与此同时, 城市发展中归纳总结的建设经验反过来又更新、完善了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实践是一块试金石, 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 才能将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才能不断完善城市理论, 使理论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摘要: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部门及人员要全面掌握规划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并运用于实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1]姚琼.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主体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2]狄涛.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的溯源与实践研究[D].长安大学, 2014.
[3]徐亚东.探析“梁陈方案”及其对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影响[D].宁波大学, 2014.
城市空间规划 篇10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大步前进, 城市数量及规模的急速增长, 人民的物质精神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 城市产业的调整、人口增加及社会的各种需求都意味着新的城市空间的产生。盲目追求城市建设, 急剧膨胀的空间发展, 使得城市的建设者们无暇过多地思考、谋划城市空间特色。新世代背景下, 如何利用城市现有资源, 引导、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 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的内容
(1) 特色定位的确立———解决城市特色是什么的问题。从城市自身资源入手, 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 特别是独特型资源。 (2) 特色结构的构建———解决城市特色在哪建、怎么建的问题。首先对现状特色资源进行分析, 结合城市主要景观敏感区进行梳理, 综合后形成城市特色空间结构, 并针对特色结构中的各构成要素提出设计要点。同时对城市的整体形态, 包括开放空间、建筑高度、建筑色彩、风格等进行控制引导。
1.2 研究的方法
城市空间特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础资料调研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综合比较分析法等。 (1) 基础资料调研法。收集宣城市发展的历史资料, 深入调研宣城市有地域及传统特色的区域, 请相关部门配合, 进一步调取资料, 了解宣城市历史文化变迁。 (2) 文献研究法。从宣城市县志等历史文献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研究, 结合国内外相关城市空间特色的理论研究, 综合各项结果, 总结出影响因素。 (3) 问卷调查法。加大公众参与度, 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全方位的了解广大居民的居住习惯、行为方式及文化素养, 把握大众对城市的审美认识, 提出更有利于生产、生活的空间格局。 (4) 综合比较分析。综合以上成果, 将资料汇总、对比、分析, 寻找最适合宣城市发展的空间特色模式。
2 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解析
2.1 研究的范围及现状
(1) 研究范围:宣城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约150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成区约65平方公里。核心研究范围:宣城市主城区范围, 南西至宣杭高速 (含高教园区) , 北至敬亭山, 东至水阳江, 面积约48平方公里。 (2) 现状:宣城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 面积12340平方公里, 人口近300万, 辖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旌德、绩溪一区一市五县, 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宣城历史悠久, 物产丰富, 人杰地灵, 与江浙两省接壤, 交通便利。
2.2 现有的空间特色资源
宣城山水资源丰富, 城区内自然山体有敬亭山、铜山、铁山, 自然水体有水阳江、宛溪河, 人工水体有宛陵湖、彩金湖, 绿色生态区有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广教寺双塔,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景德寺塔、谢脁楼遗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龙首塔。其他还有姜采墓、张果墓、梅尧臣故居、梅尧臣双母墓、烈士陵园、济川桥、凤凰桥、鳌峰赤壁、响山赤壁、响潭。另有新建、在建的很多现代风貌资源, 梅溪公园、鳌峰公园、宛溪河公园等。
2.3 空间特色主题
2.3.1 周边城市特色主题
将宣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的进行类比分析, 并对周边城市特色主题进行梳理, 为明确城市空间特色定位提供案例支撑。比如:合肥, 特色主题为绿色城市, 花园城市;芜湖, 特色主题为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 两江两湖, 半城山水;马鞍山, 山水诗都, 等等。
2.3.2 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主题
宣城, 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山水园林城市等等, 山水小城, 历史环境与城市化进程交汇的时期。宣城的特色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宜人的城市空间。故建议宣城市的特色主题定为:文房四宝之乡、山明水秀之郡、悠然雅致之城。
2.4 空间特色结构
确定了城市空间特色的主题, 如何利用并提升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就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1) 叠加空间特色资源。根据大众的生活、交通需求与审美习惯, 以宜居、低碳为原则, 将城市主要景观敏感区 (包括城市门户、主要路径、主要中心与开放空间) 与特色资源进行空间叠加。 (2) 构成空间特色结构的要素。叠加之后构建出了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结构, 形成一心、二环、三轴、五区、六射、二十四点的要素。 (图1)
一心:城市绿心。在主城区与其他片区主要联系路径———三条放射形主干道宝城路、昭亭路、梅溪路交汇处的城市级门户核心区。城市绿心位于主城区路网及形态中心, 与城区北部敬亭山遥相呼应, 形成中心绿轴。在对现状地形保留的基础上, 略加改造、利用, 形成市级地标与公共活动场所, 用来进行文房四宝等文化展示。二环:水阳江大道及环城大道。“二环”为城市特色山水景观背景——绕城绿环, 以及主城区内集景观、慢生活体系、特色展示为一体的多元活力廊道———城市绿环。其一为绕城绿环———串联城市周边山体的绿链。其二为城市绿环———镶嵌在城市生活区内的绿廊。三轴:一个城市主轴, 保持并强化从敬亭山至宛陵湖的南北向城市主轴。2个城市次轴, 保护景德寺塔至谢朓楼的老城历史文化视廊、化铁山、铜山公园至彩金湖的政务新区景观轴线。五区:宛陵湖片区、中央绿轴片区、老城片区、敬亭山片区、彩金湖片区。六射:经城市绿心对外放射状城市主干道。二十四点:宣城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点;主要道路交汇处门户节点;主城区主要公共中心节点。
2.5 整体形态控制
2.5.1 特色开放空间体系
一心是指特色城市绿心公园。一轴是指特色城市绿轴 (敬亭山-中央绿轴公园-城市绿心-梅溪公园-宛陵湖景区) 。二环是指特色水系内环 (宛溪河-梅溪河-清溪河城市绿环) , 特色山水外环 (敬亭山山脉-高速公路绿带-夏渡森林公园-水阳江生态绿带) 。廊道指串联各特色开放空间与城市其他片区的纽带, 包括主要河流泥河、道叉河等及其滨水绿带, 主要道路如宝城路、昭亭路、梅溪路、水阳江大道等道路绿化, 公路、铁路防护绿带。节点指结合其他历史文化遗存点、城市门户节点设置的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指结合城市主要公共中心设置的市民广场。
2.5.2 主城区建筑高度控制
主城区整体形成“南高北低、敞心环抱”的空间形态格局, 建筑高度按6级控制。
环城市绿心地区、宛陵湖北岸地区是宣城主城区内最高的区域。环城市绿心地标建筑控制100-110米, 建筑高度向外围逐渐跌落, 形成对绿心开敞空间呈环抱趋势的城市界面;宛陵湖北岸地标建筑高度控制170-200米, 其他商务办公建筑高度控制在140米以下, 由此构成北岸高层簇群, 构建北岸天际线。城市主轴南段 (自城市绿心至宛陵湖北岸地区) 轴线控制范围内 (180-300米) 建筑高度控制不超过15米, 保证山体通廊可视性;沿轴线两侧建筑高度控制不低于35米, 与轴线内低矮建筑形成对比, 突出主轴空间。城市绿心以北沿中央绿轴两侧高度由南至北逐级跌落;山南片区高度普遍控制在10米以下;工业区高度整体控制24米以下。老城片区建筑高度应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协调, 除现状及在建高层建筑外, 建筑高度整体控制在24米以下。沿城市绿环构建历史文化风情展示带, 环带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10米以下。
2.5.3 建筑风格引导
(1) 地域建筑风格控制区。主要为老城区历史文化景观视廊及周边地区、沿城市绿环地区、敬亭山南地区以及沿宝城路重要节点地区, 以传统地域建筑风格为主导, 其中建议对宛溪河沿岸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治。 (2) 地域建筑风格协调区。主要为宛溪河沿岸约150-800米范围地区, 由传统地域风格形式逐渐过渡至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现代建筑形式, 鼓励使用传统地域建筑符号。 (3) 简化地域风格引导区。主要为敬亭山南部地区, 以简化的地域特色风格形式为主, 注重建筑第五立面设计, 宜采用坡顶形式为主。 (4) 现代主义风格引导区。主要为中央绿轴-城市绿心-梅溪公园-宛陵湖两侧城市区域, 以及火车站核心地区、彩金湖片区, 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导, 地标建筑提倡个性与原创性。 (5) 建筑风格一般控制区。主要为城西工业片区、城东火车站周边地区, 要求建筑形式符合基本审美原则, 注意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协调感。 (图2)
3 结语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科学。本文以宣城市为例, 对宣城市空间特色问题进行研究, 总结出空间特色评价、结构、整体形态控制等, 也希望通过此文能为国内其他城市的空间特色塑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的目标从扩大规模转向提升品质, 塑造城市空间特色, 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文本通过对宣城市的现状资料的分析, 总结出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的问题及对策, 并提出实施与管理建议, 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初探
参考文献
[1] (美) 凯文·林奇, 方益萍.城市意象[M].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2]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规律与调研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2 (1) .
[3]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符号构成与认知——以南京市民调查为实证[J].规划师, 2002, 1.
[4]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165 (5) :9-12.
城市空间规划 篇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都步入了新的轨道,在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之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城市规划管理又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其对城市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了探讨;其次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再次探讨了城市规划管理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最后就全文进行了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强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有效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中,总会出现相关的一些列问题,因此需要一个合理的规范设计来引导城市的发展进程,把城市规划管理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使其合理开发城市中的各项资源,科学主导城市的规划活动,最终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是续发展,进而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城市的发展规律。
1.城市规划管理的探讨
1.1规划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就城市规划工作这一目的来看,旨在对城市资源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的利用,从而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进行不读那的优化和完善,从而致力于良好人居环境的创设,在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员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来看,主要是在用地管理中实现城市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为城市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与前景目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只有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并引导社会各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现代城市发展的行列中来,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对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不断的优化和转变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之中,城市规划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利用相关城市资源和开发各种城市新项目,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方式从传统的技术功能转变成公共政策功能,从而拓展城市规划的领域,提高城市规划的科技水平[1]。
2.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2.1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城市规划设计的范围和实践不同,其划分的形式也不同,具体可分为长远规划、短期规划、全局规划和区域规划这四种形式,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期时间段内,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根据城市的基本情况,合理设计和计划城市规划的具体方向和相关措施。设计不同的规划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时间因素、历史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际情况,在综合各因素的前提之下,才能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并且符合城市实际的设计方案。只有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才能使市民在更为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居住,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空间环境质量。
2.2城市规划设计依据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城市不断地改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对于城市的建设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时代发展的背景决定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研究重点。根据建设相关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设计会按照其规定进行详细的规划,在修正规划之中明确各类建设工程的空间结构关系,并且检验城市建筑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城市中心规划根据相关行政管理的角度编制,为了突出城市核心区域的健康合理发展,从而采取科学的空间管制措施和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另外,在相关需求下参考社会经济学、历史考古学、地理学、环境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生态学等城市历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较好的丰富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在此之外,也可以更好的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2]。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3.1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
首先,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风向标,也是合理性的根本保证,同时还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城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提交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规设计文件及图纸始终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从根本上保证各项建设活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就是于制定宏观的目标,并结合目标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再次,城市规划管理是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最为基本的依据,同时也是保证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规划顺利的进行与实施。
最后,城市规划管理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建设方针,使得城市建设更加合理有效,设施管理规划建设要求设计方案的总体与局部布局符合未来的建筑风格和整体结构。城市规划管理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合理整合利用城市的各项资源,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建设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
3.2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管理要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在最大限度之下发挥其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监管力度,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之中依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调整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修正相关的行為,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适用当今的社会,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之中才能顺应如今的城市发展趋势。在城市规划的领域之中,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电子计算机遥感等应用正在逐步推广之中,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有丰富的活力,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空间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运用广泛的知识理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科学的管理规划城市,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3]。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真正的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各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偏低等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在此之下,必须根据城市发展的而实际情况,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情况之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都需要城市管理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促进我国的城市规划有着良好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才能营造合理的生活环境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瑞峰.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民营科技,2014,09:119.
[2]云利波,魏延军.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A].科技部.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科技部:,2014:1.
城市空间规划 篇12
1.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 虽然我国的城市建设稍有一些成熟,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针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水平比较低;第二, 城市建设的方式采取不当;第三, 在城市发展中侧重点方向不对, 在城市建设中, 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利益, 而忽略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影响, 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居民生活, 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2.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针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规划生态城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第二,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第三,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第四,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第五,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具体说明如下。
2.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城市规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要把生态城市规划考虑在内。因此, 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时, 要注意各方面的内容, 要确保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环境对我们只有制定科学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 才能确保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顺利性。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2.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是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的前提, 每个城市的特点不同, 因而其生态城市设计不同, 制定时需要考虑每个城市的特点, 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在进行设计时, 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生态城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住区设计等。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地将景观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不仅能够保护环境, 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美观。因此, 要十分重视建设一些生态示范园区, 保证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完善性、完美性。
2.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国是一个土地辽阔、风景十分优美的国家, 江河湖海均在其内。面对着如此丰富的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极大地有利于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大自然赋予的原始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有强大的循环和代谢系统, 任何一个由人工建造的都远远比不上原始的, 在享受原始的同时, 对其进行进一步地保护和完善是最佳的选择。因此, 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生态资源加以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
2.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在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城市内环境的设计;第二, 城市外环境的设计, 两者缺一不可。从城市层面上来说, 其主要涵盖了城市的发展边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 此外, 从小的层面上来说, 还包括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 其代表着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过程中的生态范畴。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设计者认识到这一问题。逐渐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绿色的元素, 绿色的概念。实践出真知, 当将植物与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时, 都许多的优势凸现出来。具体表现在:第一, 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率;第二, 扩展了建筑景观的面积;第三, 极其有效地为建筑物降低了温度;第四, 防止了水土流失。在这4个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市绿化已作为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 这一问题值得考虑和重视。
2.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近段时间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 提出了一套比较独特的、比较新颖的环保理论。其中, 最为典型的一个是合理地利用绿色能源。绿色能源是可再生的, 对环境没有污染, 例如, 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均可以归属为绿色能源。以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多为煤炭以及石油等, 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且对环境有污染。在工业中有效地推行绿色工艺的概念, 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 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 也可以将废弃污染物加以二次利用, 变废为宝。各个城市也应该倡导绿色的概念;例如, 绿色出行, 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由于绿色建筑具有节能防噪音, 降低污染的优点, 因此, 要有效地推行绿色建筑, 加大宣传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建设中, 既要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同时, 也要注重生态建设的影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而其管理水平, 采取合理且恰当的城市建设方式方法, 找准城市发展中侧重点方向。在城市建设中, 保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并存,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进而使我国城市建设快速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