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

2024-06-23

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精选12篇)

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 篇1

城市是赋予市民生存的空间权利的场所, 它提供给公众一个“文明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聚居规模不断扩大的结果。城市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人类文化信息的发生、传播和交融的过程。凯文·林奇认为, 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是通过五种元素, 即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物, 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人们对城市认知的基本框架, 同时它也是城市的基本载体。

一个城市中各类信息载体的沉淀, 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 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加速, 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 但这不等于抛弃特色。“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保持发展城市特色, 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一个城市的特色, 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 使其场所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 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 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 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 而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设计本身。

对于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计而忽略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让空间环境只起陪衬作用, 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即使建筑再宏伟华丽, 整个建筑及其环境给人的印象也只能是平淡无奇。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当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时, 应该以各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为依据, 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在进行建筑单体设计时注重周围环境的设计, 以很好地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

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 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 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建筑设计要很好地表达地方特色, 需要建筑师对组成环境空间特色的各种要素深入了解, 彻底消化, 吸收精华, 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 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因而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 不但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 还要涉及到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换句话说, 环境空间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及其特色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设计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创造, 是各种社会意向的物质表达, 它所追求的是空间环境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历史的基础上, 是在了解关于人们如何一起活动、自然界如何活动的基础上, 是在了解经济和建筑物的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它是运用艺术技巧来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需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 如果只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 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 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 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 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 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 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建筑及建筑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居民, 而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建筑所在城市的生活、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及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理解的不同。同时, 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 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从而融入整个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领域, 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 这种民俗和文化传统往往通过城市里每个居民的具体活动而体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城市, 如果保护得当, 就会形成强烈的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也就会产生较高的环境质量。但是, 现代城市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不注重文化传统, 片面强调高密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

居民与他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息息相关, 而生活环境又与环境设计密不可分。对此, 建筑师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以正确的设计理论为指导, 创立正确的设计目标, 即应该创造富有地方特色、亲切宜人、交通便达的空间环境。为此, 建筑师应该跳出设计是个人创造的局限, 使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增加可实施性, 在设计时要树立创新的观念, 强调地方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 赋予更深的城市文化内涵, 创造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应该分析人文环境、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 全面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收集资料信息, 广泛征集和采纳广大居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进行多方案比较, 找出最恰当的设计立意和构思, 更好地与环境协调, 并表现出对每一个人的关怀, 从而使建筑设计体现出整体性、协调性、有机性和鲜明的个性。公众是空间环境的主人, 对空间环境的建设有监督的权力和义务, 要鼓励公众参与, 设法调动公众关心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的积极性, 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 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提高他们参与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的力度。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 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建筑师必须跨越自身的知识和学术的限制, 关注环境空间领域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各项要求,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力求继承和发扬, 才能促进空间环境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的改善, 人民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已从单一的房屋需求向追求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水平, 以其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 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 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 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 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 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 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1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西方规划理论界认为, 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 其性质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 不同的人文特征。因此, 城市空间既是物化形态, 又带有明确的社会色彩。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 主要设计到原有城市的形态以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城市中的建筑物 (构筑物) 、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各种围合空间的界面。城市建筑空间是物化的, 形体的空间, 它包括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根据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经过空间艺术布局, 精心设计, 科学管理而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活主要场所, 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效果。首先是为视觉服务, 把形体设计视为艺术, 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注意, 并唤起人们的意识和感情, 增加人民的生活经验。其次, 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和韵律印象, 即特殊的视觉秩序。因此,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下的要素:

(1) 天际线。

建筑物的天际线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 处理好人造物体与天然物体之间的协调关系, 保证视觉的和谐和建筑物的基本需求。

(2) 地平线。

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 怎样升出地面, 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 空间要点。

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 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 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 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 后退。

建筑物的后退构成物体的画面和视觉轮廓, 好似舞台后部的彩画幕布。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 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 纵深。

建筑物的纵深设计要处理好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协调, 使之体现连贯性和流畅性。

(6) 升高和降低。

这是建筑物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的过渡, 起强调作用, 设计时要加强美感和趣味感。例如台阶能把视线从低处引向高处。

(7) 凸出和凹入。

建筑物的凸出和凹入表现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流动, 说明各建筑物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和方向的变化。

(8) 建筑物与人的关系, 即人文尺度。

这是建筑物与人及其活动有关的尺度, 也是最常考虑的尺度, 如踏步高度和门窗高度宽度等。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安排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的一种干预手段, 创造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实行这种干预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 又有赖于解决形体形态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 若城市建筑空间规划只停留在二维空间变化, 只考虑容积率和经济效益上, 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空间的特性和空间设计的各要素, 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就无法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协调的社会环境。这种规划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而建筑规划管理也失去了其空间干预的重要依据, 也只能停留在单一建筑上的管理, 无法处理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 导致城市空间环境的混乱和城市的不协调发展。因此, 城市空间设计的水平, 直接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效果。同时,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是不够的, 还要依靠政策, 要有行政部门的配合, 才能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规划才可能得到实施, 显然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同样成为建设好城市的关键。

4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

(1) 转变对城市空间分析角度, 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分析和研究城市空间, 首先应该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行为开始, 城市空间除对建筑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外, 还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爱好进行系统的研分析和研究, 离开了人类行为的分析, 无法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 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管理, 不应只考虑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 更应该考虑到社会空间和人类空间行为。规划和管理应从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问题, 不断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2) 应从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空间。

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 二维平面无法表达三维立体空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 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技术方法, 就无法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比如:城市街景规划、广场规划, 必然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进行规划管理, 而二维平面空间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城市规划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变化, 则只能做到摆摆房子, 排排路子的效果。因此没有三维的空间变化, 就没有城市的立体空间。

(3) 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

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 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 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建筑物的附属设施 (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 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4) 从单一建筑风格的规划管理变为空间环境艺术的管理。

城市建筑空间除建筑单体风格外, 还有环境空间艺术。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建筑物,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否则, 空间环境也只能剩下建筑间距这一空间要素, “城市空间”也只能成为“行列式”或“火柴盒”。

(5) 建筑功能与社区功能的统一。

城市建筑空间要求人民注意社区服务, 建筑物的功能也应该与之协调统一, 若建筑物功能与社区功能矛盾, 就会破坏人民生活的环境, 防碍社会的发展。因此, 应注重建筑功能与社区环境的协调关系。比如, 居住小区内, 住宅首层安排饮食娱乐功能, 会干扰和破坏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社区功能的冲突。

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 篇2

1.方案设计——重视结构专业共同参与

在方案设计阶段,新建项目一般都是以建筑专业为龙头,结构和安装专业主要是以配合方式参与;而旧建筑改造项目则需要建筑、结构专业共同主导,参与方案设计。除了关注常规项目的总平布置、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等方面,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进行建筑保留价值评价。旧建筑改造项目可以是一个建筑群,也可以是单一建筑体。针对建筑群的评价比较好理解,也就是确认保留建筑和拆除建筑;而针对单一建筑体,则需要对建筑构件进行分项评估,例如屋面、墙面、楼板、外窗门等。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的保留价值,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不同,提炼出项目的关注要点,并以此为基准,进行综合评定。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设计师分别以建筑历史意义、建筑布局、建筑立面、结构安全、改造后使用性质五个方面作为评估要素,对项目建筑进行分类:

①无保留价值需拆除建筑

②有保留价值但需进行立面改造建筑、

③有保留价值且具有特定历史感建筑

④新建建筑,从而使得项目理性地看待旧建筑保留与改造这一难题。

2)进行建筑改造方案评估。针对保留建筑的改造,一般分为:功能改扩建、立面维护或改造、结构修补或加固三大类。建议在此阶段,认真分析前期收集的资料,会同结构工程师,理清旧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结构主体的改动,以最大限度得发挥旧建筑的剩余价值,同时便于工期和投资的控制;例如在“成都东郊记忆”项目中,有大量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排架厂房,这类建筑体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楼面板,设计师在进行竖向交通改造的时候,通过分析楼面板的分布方式,整体拆除一块或几块楼面板,利用该空间布置楼梯或者电梯;同时,为增设的楼、电梯建立独立的结构体系,减少对原有结构主体的负担和影响,从而大量地简化设计和施工难度。

3)进行结构加固措施的评估。因为旧建筑的建设标准往往低于国家现行规范,特别是针对抗震措施、竖向承载力的要求,往往会成为后期结构加固设计的重点。以“东郊记忆”为例,针对砌体结构,大多使用年限已较久远,采取增设构造柱及圈梁的措施,提高结构延性;对于排架结构,主要的抗震措施是补足屋面桁架支撑系统和柱间支撑系统,又或增设耗能支撑、连接梁等,以恢复双向抗侧力体系,保证其抗震能力。而本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对该项设计的预判不足,致使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反复对建筑立面及平面功能进行调整,对业主的方案决策造成重大困扰。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需要提前评估结构加固措施,并将其纳入建筑方案统一考虑。

2.施工图设计——重视实施细则

1)进行详细复勘。部分改造项目在正式启动改造前,仍处于停产或在用状态,需要进行物资的拆除和搬运,在其过程中往往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二次损坏。同时为配合施工图设计深度,需要对建筑体进行详细测绘,本次测绘重点主要放在建筑和结构的精确测绘上。除满足常规的平、立测绘以外,还应根据设计师要求增加室内天、地、墙主体材料及饰面做法,门、窗、洞口的准确定位、材质,重要节点的构造做法,并适当增加结构主体抽查的鉴定范围(规范规定为XXX,建议根据项目情况事先也业主约定)。详细复勘在个施工图设计中极为重要,即是快速、准确设计的依据,又能有效避免后期现场变更,因此必须坚定执行。2)明确保护措施。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针对某些具有特定价值的元素进行保留,比如墙体上的大字标、架空管廊、大型罐体、总平植被等等,需要在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增设专篇,明确指出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3)增绘拆除设计。在旧建筑改造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局部拆除,包括墙体、楼板、不需要保留的饰面层、结构加固时需破除的.部位等等,施工图设计中,应增设专篇,明确指出拆除范围和拆除措施。

3.施工配合——重视现场跟踪

1)加强施工交底。不管是新建还是改造项目,施工交底和图纸会审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与新建项目不同的是,旧建筑改造项目交底更加注重施工工序和施工细则的沟通,应确保信息直接传达到施工班组,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加强现场签认。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因数,因此应在现场委派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设计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业主代表,及时跟进现场情况,对突发状况作出及时、有效地应对措施,并及时做好记录和现场签认工作,避免后期结算风险。

4.结语

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给排水 设计 施工 管理

0 引言

和普通的低层或多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相比,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方法和理论基本是一样的,并没有根本区别,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是楼层多、高度大、功能多、结构复杂,建筑施工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多,因此无论是在给排水设计施工的技术难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出了低层或多层建筑的难度系数。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给排水设备的人员多,用水量大,我们要采取经济节约的给排水供水系统,妥善解决排水管道的通风是否顺畅,保证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和瞬时的给水量、通畅的排水管道而且出现问题后便于维修。

1 影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因素

城市高层建筑的最明显特点是楼层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大。

这样就造成高层建筑供水系统以及热水系统的静水压力越来越大,容易破坏给排水管道及其配件,对此最好的办法是对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以及热水系统做合理的竖向分区,添加减压的设备装置,在楼层中间和屋顶位置添加水箱,保证给排水系统顺利运行。

其次,现代高层建筑都有着较为复杂的楼层结构和多样的功能装置,容易引发失火的可能性较大,一旦造成失火,火势会迅速在整个楼房蔓延开来,不但难以扑灭,而且人员救援也很困难。因此,必须在立足自救的基础上在楼房内装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做好安全预防,即便火灾发生也能及时灭火和扑救,防止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人民财产损失。

再次,现代高层建筑都在设计施工时都要考虑到很强的防震和防噪音性,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室内管道繁多、室内设备噪音大、震源多,所以建筑施工时必须保证给排水管道不漏水、不破坏楼层建筑结构和楼房装饰、不影响小区周围环境,同时还要考虑给排水管道的性能是否能够抗震、抗噪声、抗沉降、抗高压和抗伸缩变位。

2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

综合以上因素,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所有影响楼房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都考虑在内,设计施工时需要着重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层建筑水表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一般我国的居民住宅水表通常设置于厨房和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地,有的住户用水点多且比较分散,可能在室内设有多个水表。这些年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水表放置在室内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的麻烦和不便。比如,工作人员随机入户抄表干扰了人们的生活和正常休息,住宅私密性得到侵扰;有的不法分子假扮工作人员查水表而入户盗窃或者抢劫,严重破坏了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住宅安全性失去保障;换个角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讲,由于楼层高,住户多,挨家挨户查表工作量大,并且有的住户不在家,多次登门抄表困难;还有个别的小区住户打上偷水漏水的主意,但由于水表在户内,相关管理部门不易觉察因而难以杜绝。综合以上因素,高层建筑设计施工时就让水表出户成为必然之选。最科学的做法是在楼房的每一层设一个水表间,把各家各户的水表集中装在里面,或者把水表装在楼房楼梯休息平台,分户的水表对应整齐的装在各楼层墙面上。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约给排水管道管材,减少给排水管道管头的损失和破坏;缺点在于给排水管道内要铺设吊顶或者走找平层,各个分户给排水管道必须沿着公共走道的楼板进入室内。还有一种做法是把普通的机械式水表改换成远传水表或者IC卡智能水表。远传水表的特点是无需入户抄表并且计算精确,但用户需要在IC卡充值,预存一定数额的水费,把IC卡直接插入水表读码器即可使用,用起来非常方便。

2.2 高层建筑给排水管道的铺设要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要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时候由于上下楼层住户排水管道发生漏水而产生楼里邻居纠纷,影响生活秩序和关系和谐。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人员在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上要预先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先看厨房排水管道,由于多数住户都会在厨房的洗手盆下面做一个橱柜,这样就能够把排水管道藏起来,所以厨房洗手池排水管道可以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另外可以考虑在厨房内取消地漏,因为一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直接用水冲洗厨房,最多也就是用抹布擦下不小心掉落的溅水或水滴;另一方面如果厨房长时间不用水补充地漏,地漏水封内存的水蒸发以后会形成味道很浓的臭气经由地漏进入室内,导致恶臭难闻。而且不设地漏后能够有效避免厨房地漏排水管道进入楼下的住户空间,减少了往下层漏水的可能性,有利于邻里和睦。

在卫生间排水管道设计上,因为卫生间地面楼板往往下沉,为了避免卫生间的污水横管进入楼下的住户空间,最好把污水横管设置于下沉室内,这样便于排水管道的铺设和维修。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管道的使用过程中,楼下住户靠近卫生间的楼板和侧墙经常会出现渗漏,楼下住户就找到楼上住户,楼上住户无奈只好把卫生间整个地面挖开查找原因,结果发现下沉室内已经屯满了积水,积水经由侧墙渗透到楼下室内。为了避免产生积水,在高层建筑的给水管道施工时就要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及下沉室周围墙壁的防水处理;卫生间所有管道要在严格进行加压试水实验后才可以把管道暗封起来;下沉室侧面安装侧排地漏;坐便器安装于靠近外墙的地方。

2.3 做好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的设计与施工,防止火灾发生

高层建筑因为建筑结构复杂,通风性能差,室内功能繁多,容易引发火灾,而且一旦火灾发生难以扑救和逃生,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时就要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消防需要,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室内消防施工时需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以水作为灭火材料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火灭火系统、以气体作为灭火剂的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系统、蒸汽和烟雾灭火系统等等。其中,消火栓给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消防用水量的多少确定、消防给水方式的确定、消防栓的型号、数量和安装位置确定、消防水箱及水池的容积确定、消防水压及消防管道的水力计算确定、消防水泵的型号、流量、扬程确定、消防控制系统的设置确定,另外还要考虑到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施工要求和图纸绘制。

3 结语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施工过程也不是很复杂,但是由于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给排水管道的设计施工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有半点的马虎大意和心存侥幸都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阶段,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审慎思考严把质量关,努力提高技术,采用科学方法,本着安全、高效和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找到一套最佳的给排水管道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并且不断完善和改进,适应居民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的优质服务,让高层建筑的每一个住户住的更安全,用的更放心。

参考文献:

[1]马海力.浅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谷建建.关于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高层建筑城市设计管理 篇4

随着人类聚居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逐渐诞生,它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文明的生活空间。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了解一个城市的时候首要关注点就是日常生活中行走的路线、看到的标志物、建筑、以及城市边界等元素。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当地文化来进行建设,城市文化的弘扬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保证城市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眼下,怎样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文化与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保证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存。不能只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对于周边的空间环境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为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城市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社会色彩与物化形态的衍生物,它的整体构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城市的原本形态与城市的空间构成,其中空间构成包括:建筑物、广场、城市道路以及空间区域等。城市建筑空间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个物化空间,主要由建筑物的内部构成与外部空间两大部分组成。它是一个经过设计师们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生活场所的空间,与城市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3 建筑管理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又在无形中引导着城市土地的规划与开发。因此。在对一个城市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空间容积率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建筑元素、建筑空间特性、人民生活需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优美和谐的建筑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让城市规划、建筑规划管理、空间设计等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将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避免城市空间环境出现不协调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相规划工作全面落实到实处,同时进行科学管理,致力打造完美城市。

4 建筑设计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空间环境设计与建筑管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设计师们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依据当地城市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全面分析建筑和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建筑物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认真考察,并加以设计,使建筑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充分的展示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群和城市环境的形象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建筑形态、建筑风格以及外表色彩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要想将城市特色通过建筑展现出来,首先就需要全面的深入了解环境空间的特色,并牢牢掌握,最终通过设计作品将其良好的展现。由此可见,建筑物不仅仅要有完美的外在形象,同时还需要塑造完美的空间特色所以,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建筑设计。空间环境的构成是空间环境设计最为核心的内容,城市未来发展是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前提,城市发展现状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是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基础,说到头来,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空间环境设计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中的各种建筑物起到纽带的作用,从而使得每个城市要素之间可以更好的相互渗透,加快空间整体的形成。

5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对城市建筑空间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的整体效果。将设计看做一种艺术,努力打造最完美的视觉体验,激发社会对空间的探究热情,在提高人们生活情趣的同时唤起情感意识。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设计必须拥有极大的视觉冲击性和连续性,保证建筑空间的韵律之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具体内容入下:(1)空间要点:建筑空间的空间要点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相关功能,保证人们在不一样的地方适当的产生应有的意识。它的作用简单点说就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2)天际线:天际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得建筑物和周边的天然物体协调共存,保证建筑空间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3)纵深:在设计一个建筑物的纵深时,一定要首先对建筑本身的形式和空间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建筑的连贯性。(4)凸出和凹入:建筑物具有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以及流动性运用建筑自身的凸出和凹入充分的展现了出来。(5)后退:后退设计的作用就是打造建筑的视觉轮廓,例如:建筑物每条道路之间的距离和建筑物的大门等等。(6)地平线:地平线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建筑本身的高度,同时确定施工建设的方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的实用性以及人们视觉的舒适性。

升高和降低:升高和降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强调”。体现了建筑物本身高度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要注重美观性和趣味性。(8)人文尺度: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经常的考虑,对建筑物本身以及社会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6 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

6.1 加强对城市空间的理解

要相对城市空间进行深刻的彻底的研究,除了建筑环境外还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生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需求等等。因为对于人们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城市空间进行,人类的生活行为对城市空间规划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分析的时候也要从人们的生活活动开始,对施工技术、设计手段、城市环境、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空间环境等等都要全面考虑到位。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学习,包括: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加强对“城市建筑空间”的理解。

6.2 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建筑本身和每个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环境都要保持协调统一。举个例子:比如阳台的形状和空调机位以及城市空间景观三者之间必须要保持协调共存。

6.3 树立一定的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建筑空间属于一个复杂繁琐的三维立体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三围空间设计理念对城市建筑管理与城市空间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规划城市街道和广场的时候,必须要提前考虑好建筑物的外挂形态以及高度,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完美的城市空间设计,树立良好的空间设计理念是个重要前提条件。

6.4 深化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

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两点:(1)城市环境的空间艺术;(2)建筑风格。只有使得各个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之间都能够协调统一,充分融合,这样才能打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因此,不断的深化空间环境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6.5 建筑物和社区功能协调统一

在设计城市建筑空间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社区的服务质量。所以说,社区功能和建筑物的功能必须要协调统一,共同发展。一旦二者之间产生矛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阻碍社会发展。

7 结语

眼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怎样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能够将文化与建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保证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存。不能只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对于周边的空间环境也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为城市发展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泽锋,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浅析—以秦皇岛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18).

[2]唐伟,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1).

[3]周学武,对于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8).

[4]范金丽,孔德伟.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 篇5

2.1空气幕送风口

防烟空气幕送风口由四块薄钢板组成,分成左右两部分,每个部分由上侧水平薄钢板和下侧竖直薄钢板组成,上下板之间通过铰链相连。防烟空气幕送风口上部通过帆布软接与送风静压箱连接。

2.2送风口厚度调节

为调节送风口的厚度,门洞前模拟走廊上部的左右两侧壁各设一根角钢做成滑轨,在角钢一侧面上设置等间距的固定孔,并在送风口左上侧板上与角钢相同部位设置同样等间距的固定孔。送风口左侧整体可以通过其上部在滑轨上水平左右移动,右侧上部固定,这样通过每移一个步长就可以得到一个送风口的厚度。

2.3送风口旋转角度调节

为了调节送风口的放置角度,在沿气流方向门洞前模拟走廊左壁上设置以送风口右侧铰链中心为圆心、每旋转5℃定一固定孔的80°弧长的薄钢板弧形角度刻度盘。送风口左右两部分由下侧的竖直板与四根等间距孔的扁钢通过插销连成一体,送风口右部分的下侧的竖直板上焊接一手柄(手柄孔中心与右侧铰链中心一致)。送风口的角度通过手柄旋转调节固定在薄钢板刻度盘上。

3防烟空气幕实验技术方法及步骤

3.1测试项目及参数范围

烟气的水平流速及模拟走廊烟气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及排烟量、送风管道的动压及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和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厚度、角度和防烟空气幕阻断烟气时间。实验场所的空气状态参数。

测试水平烟气流速调节范围为0.2~1.2m/s,其步长为0.1m/s;空气幕射流厚度调节范围为5~10mm,其步长为5mm;空气幕射流角度调节范围为5°~60°,其步长为5°;空气幕流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偏转角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30°;排烟管道排烟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开启度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22.5°。

3.2测试仪器

①QDF-3型热球风速仪0.05~30m/s、低速热线风速仪0.1~1.2m/s②TKS型标准毕托管5~4m/s基本格数为0.998±0.002③YYT-20xx倾斜式微压计0~20xxPa精度等级为1级④水银温度计0~50℃分度值为0.1℃⑤干湿球温度计⑥DYM3空盒气压表800~1064kPa最小分度值为1kPa⑦秒表⑧直尺分度值为1mm

3.3测试方法及步骤

3.3.1矩形风管测定断面选择及测点的确定

矩形风管断面选择在沿着气流方向局部阻力前大于4倍矩形风管大边长和局部阻力后大于1.5倍矩形风管大边长的直管段范围内,这样能保证被测断面气流均匀。测点的确定采用等小矩形面法,将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矩形,并在每一小矩形的对角线交点上进行测量,一般小矩形的边长为150~300mm左右,其面积不大于0.05m2。

3.3.2测试方法及步骤

各种测试仪器就位调零并测量模拟走廊断面尺寸及风管断面尺寸。定测试环境的空气状态参数:测试、大气压--温度计、空盒气压表。为烟雾发生器加乙二醇发烟剂,接通电源产生烟雾。按调节范围及步长分别设定烟气的水平流速。启动并调节变频调速风机FJ1--热球风速仪测定烟气的水平流速。由此确定烟气流量。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启动风机FJ2并调节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F3--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测定风管气流的动压值并由风管断面尺寸计算其流量。或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定空气幕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并由送风口面积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采用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进行测定,并计算其排烟量。观测模拟走廊烟气流动状态及防烟空气幕阻烟情况并用秒表记录阻烟时间。按照空气幕防烟的工作方式开启或关闭阀门和风机。工况调节,烟气水平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分别调节空气幕射流流量、厚度及角度。同时测量记录以上各种数据。

测试完毕,首先切断烟雾发生器的电源,接着关闭风机FJ1、FJ2。

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风压的计算,当各测点相差不大时,计算其数学平均值;当各测点相差较大时计算其均方根值(负值与零按零计算)。

4结束语

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的创新策略 篇6

摘 要:在当今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产品创新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企业的设计管理体制是新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管理通过对产品创新战略的研究,促使企业发展出新的产品,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产品设计;管理;创新

一、结合市场创新产品

产品开发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对于企业来说,最可亲和最可怕的就是市场。谁赢得了用户,谁就征服了市场。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用户、创造市场的过程。所谓创造用户、创造市场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达到企业营销目的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由此可以形象地说:需求是设计创新之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住宅要求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产品也大踏步的向前。各种新概念的住宅不断出现,设计的创新,产品的更新,但住宅创新需要建立在产品之上,这样才能体现产品的创新,如果背离了产品价值去创新,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一)与自然结合打造现代居住

1.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日渐崛起,使人回归自然。与此相对应,原来兵营式老社区住宅规划等已极为罕见,依山就势、傍河而居等与当地地脉、人脉相融通的设计比比皆是,景观的均好性已得到极大尊重,不少项目还通过出色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令项目透出弥足珍贵的文化底蕴。

2.住宅花园化渐成气象,入口大堂花园式设计、大面积退台设计比比皆是,诸多独栋、联排、叠拼住宅的设计手法被更多地运用到多层及小高层的设计中来,“花园式住宅”渐成新宠。主要表现在: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面积赠送方面。

(二)绿色生态、健康住宅

绿色生态住宅亦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其核心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和经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实施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住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和购房者开始关注绿色生态住宅。国家更是重视并发布(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统一部署。 这种新的住宅讲究: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以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模式:人类的生活模式;现有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为动力。这种创新的住宅的指标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集于一身。这种绿色生态住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建筑,基本上围绕三个主题:第一减少对地球资源环境的负荷和影响,第二创造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第三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和谐。

(三)高科技型住宅

科技型住宅的本质其实就是要应用高科技进行细节处理,以提高人们住宅生活的舒适度。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建造高技术集成型住宅来塑造高品质的生活。这种产品体现人性的关怀,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决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技术含量,通过运用高技术达到节约、环保、生态等等功能。

二、创新产品的特点

产品的创新与原有产品相比要具有一定的特点:产品的性能有较大提高,或具有独创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产品的结构、形态、设计风格等有显著的优越性、先进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产品的使用范围或使用条件有显著的扩展和改善。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创新相对于已有产品或竞争产品,具备独特的优点,无论在质量、性能、使用、价格等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更多的优越性,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创新产品造型、色彩等与当地消费者习惯、价值观念相适应,比原产品更容易被认同,也就是喜闻乐见,适销对路;创新产品的结构、形态、使用方式等设计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设计上突出对用户的关爱;创新产品对市场的多样性、多层次性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多样化的设计来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群的需要;创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将人类导入新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创新产品对流行时尚给予了精益求精的审视,并在产品设计中积极、科学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

三、 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

1、功能上创新

设计就是要解决问题,所以功能是所有设计的第一要素,任何设计,如建筑、结构、给水、电气、暖通等,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功能,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通常利用功能进行创新设计的主要途径。

(1)组合功能,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巧妙、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譬如目前建设部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也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组合雨水收集系统等;

(2)功能延伸,即对某一产品的原功能进行适当的延伸,以扩充产品的用途,其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如智能化设计的延伸,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

2、建筑外立面上创新的外观造型主要通过形态、色彩和材质三个方面来体现。在技术高度普及的现代社会。在这种形式下,产品的外观造型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倾向最直观的作用力。因此,造型上的创新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近阶段流行的真实漆,远看像石材但成本比起石材却降低很多等等;

3、材料上创新

材料是产品功能与技术的载体,材料的恰当应用对设计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产品设计上,通过材料创新。

(1)传统材料的新应用,即在充分认识并了解传统材料特点的基础上,改变某些产品的习惯用材,而改用其它的更加适合的材料。如商品砼中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普通水泥,从而有效降低建筑成本。

(2)新材料的应用,即把最新研制出来的新型材料应用于传统产品,使传统的产品呈现出新的质感和新的形象。如现在3D打印技术这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来构造零物件。模具制造、工业设计常将此技术用于建造模型,现在正向产品制造的方向发展,形成“直接数字化制造”。若能实施推广应用,便将掀起新的建筑革命。

四、新产品开发的设计管理

新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创新性、动态的、循环往复的、综合性的、复杂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和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必须对新产品开发进行设计管理。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创新开发体系中,设计管理意味着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多种角度,对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节能、装饰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考虑,通过高度分享的系列活动来提出发展战略,把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开发程序,有效激励和规范设计师在既定目标指引下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成功的设计管理则可以协调设计部门同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沟通,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共同研究和策划产品发展方向。设计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其认识的程度。设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管理人员应加强与设计师的交流,同时促进设计师与营销部门、工程部门等的交流。设计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引导新产品的开发与领导市场潮流。对于设计师而言,应清楚的认识到,设计将不再是一项单独部门的活动,而成为了一项需要其它部门共同参与的活动。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新产品层出不穷,而设计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集团有效的使用设计资源以达到其目标。设计管理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对新产品开发进行设计管理,并且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克中,詹云.基于创新思维的现代产品设计探索[J].装饰,2005-10:78-79

[2] 杨雪松,康立志.产品创新设计的若干问题再认识[J].包装工程.2008.29(11)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0 引言

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是建筑工程实施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所以, 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以真正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 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性能。

1 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工作就是建筑的设计工作, 设计的质量和业主与现场施工两个主体的联系和密切。设计是不是高质量的, 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 因此, 做好设计管理至关重要, 和项目的成败有很重要的关联。所以, 在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 一定要对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进行研判和计划, 因为设计管理工作是建筑设计方案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同时, 设计质量的高与低也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和后期的效益。建筑工程的管理在建筑设计中的位置很重要, 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保证投资金额的科学和合理, 如果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没有进行合理科学的估算, 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的施工成本, 所以,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 一定要先拟定一份任务书, 以便于有效的管控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同时, 最好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图的设计质量, 这是完善施工项目的整体造价的一个关键的工作。此外, 对于设计环节的专家会审工作, 一定要更加的重视。比如, 在设计方案形成的环节里面, 对于各个设计方的意见, 一定要多多的吸取, 工程的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的布局、技术、功能等各个因素。

2 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主要因素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素质是提高人的价值、培养, 使用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概念, 设计人员素质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因为设计人员的技术等级、对业务的熟知程度、职业精神等基本素质将直接决定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随着建筑工程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设计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创建研究学习型团队, 整体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 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 充分发挥设计团队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培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设计队伍。因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的人员素质决定着工程设计的优良。

3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3.1 方案审核

方案审核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是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工作。在方案审核进行的时候, 主要工作是要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个全局的审核。

3.2 对设计方案经济需求的分析

设计方案的好坏, 不仅体现在施工技术方面, 也体现了在经济效益上, 只有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才是值得考虑和选择的方案。因为, 一个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 必须要做好经济需求分析工作。

(1) 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和功能效果, 与此同时, 还要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 在目标的成本范围内, 要注意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比如, 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 不同价格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 不同的玻璃幕墙的成本不一样, 它们的外观和性能也是不一样的, 要综合考虑。 (2) 整体效益:第一点中提到的要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 但是如果一味的削减成本, 却没有考虑整体的效益, 也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降。因为如果过度的节省开支, 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都没办法保证。比如, 建筑楼层之间的楼板厚度决定楼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只考虑要节省开支, 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或者直接使用低质量的材料, 都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还会影响建筑安全性。

3.3 施工图的审核

施工图审核的前提是设计方和施工方在确定了设计图的相关事宜之后, 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的设计要求, 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纸, 施工方案图纸直接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 尽量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 首先要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方的要求, 避免偏离最初的预期;其次, 要审核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 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指出, 并修正。

3.4 图纸的会审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 所谓的图纸的会审, 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施工之前, 进行专家会审, 会审的参与人员除了一些专业人员, 还要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可以通过会审这个模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集中使用各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分析、找出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 从而尽量的避免图纸中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 例如, 针对消防设施, 如果发现了设置的位置不符合建筑的整体功能, 在会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集众家之所长, 分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修正原图纸的消防建设方案。

3.5 设计的变更

建筑设计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在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中, 发现了设计的方案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 就要进行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 当设计不够科学, 或者设计的材料需要变动的时候, 都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

设计变更的进行需要设计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审核, 综合考虑设计变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方案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设计的变更的前提是要确保设计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意见一致。双方一般考虑最多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容易出现分歧。因此, 要尽量避免设计额的更改, 而这就需要在前期有效地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和合理性。

4 设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树立设计工作的核心。任何一项设计工作。都必须有一个核心,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而言, 这个核心单位的功能就是要从下项目能、设计进度、设计质量、项目造价等各个方面向业主负责, 所有的专项设计单位都必须服从于核心设计单位的管理, 同时核心设计单位要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 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协调, 负责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 (2) 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筑工程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始之前, 应当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进入相关工作, 才能保证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 使世界方案尽可能地符合物业、营运、市场销售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尽量减少在施工开始之后的设计变更, 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3) 设计方案的修改。不同的单位对于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有时候在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会因为修改图纸而发生纠纷, 因此, 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尤为必要: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减少图纸或者方案的修改;设计方案的深度加工交给工程项目的总包方负责, 能够密切结合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避免设计与实际施工脱节的现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是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因此, 必须要抓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关口, 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水平, 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尹航.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 2013.

[2]韩飞.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3]侯建峰.房地产企业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控制[J].中国房地产, 2013, 2.

[4]张立海.浅析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华民居, 2013, 1.

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分析 篇8

1.1 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 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 设计责任多数占40.1%, 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 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 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 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 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 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1.2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 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 其关键就在于设计。

1.3 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 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 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 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 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 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2 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 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 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看到搞施工招标, 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 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 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 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 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 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 项目建设赶时髦, 求新颖, 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 随意性大, 要求出图时间紧, 又压低设计收费, 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2.2 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 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 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 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 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 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 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 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 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 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 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 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3 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 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 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 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 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2.4 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 缺乏公平竞争, 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 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 关系不大, 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 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 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 而是追求高标准, 或为保险起见, 随意加大安全系数, 造成投资浪费。

3 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创新意识, 重视管理

设计企业领导首先应重视管理, 明确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 设计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因素, 没有好的设计, 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建设成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建筑物美观的需求及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多出好的设计作品, 设计企业除了要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外, 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 企业领导应把工作的着重点从单纯抓任务转变为抓任务与抓管理并重, 从企业领导到所、室干部及每个员工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严格履行职责, 遵守制度, 在企业内部不仅形成人人争着要任务, 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良好风气。

3.2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 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 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 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 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 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 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 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 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 减少黑市设计。第三, 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 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 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3.3 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不少建筑设计企业虽进行了ISO9001:2000的质量认证, 却不尽都遵循质量认证的程序进行管理, 员工只知道单位进行了ISO9001:2000质量认证, 却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应遵循什么, 而领导往往忽视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未在措施落实上下工夫, 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 出了问题责任不明确, 各工种之间, 设计、校对、审核之间互相推诿, 违反"强条"和拖图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难保证设计质量的落实。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 从院到所各级负责人必须真正重视, 把设计质量措施落到实处。认真推进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 规范流程, 明确责任, 用过程质量保证设计的总体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前有进度计划、设计中有质量监督、出图前有会签和检查的要求对待每一项工程。真正从观念到行动上重视技术与质量,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地提高。技术水平高, 设计质量好的设计师就能真正得到重用, 人才就不易外流, 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高, 承揽到手的工程就能通过先进的技术、优异的质量、周到的服务来完成, 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 经营业绩会越来越好, 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4 重视方案创作和创优工作

过去设计企业承接业务主要靠关系或建设方对设计企业的一般性了解。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建筑方案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善, 建筑方案中标率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建筑设计企业对确定投标的项目无论大小都应仔细选配人员, 认真进行方案策划、论证, 集思广益, 力求最佳;对重点或大型项目投标应由总建筑师亲自挂帅, 精选人才, 组织多方案评选, 力求有投必中。对中标方案的设计人员还应给予重奖, 对于未中标方案的设计人员, 也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并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 安排外出培训、出国考察时, 向优秀方案创作人员倾斜, 以提高方案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4 结语

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浅析 篇9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十分重要。

在国外,工程项目通常采用FDIC承包方式。项目初期,由设计方提交设计图纸,这种图纸的设计深度不深,类似于国内设计院所做的初步设计图纸,之后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再由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方做出深化设计、施工图、详细的大样图和安装图。按照FDIC承包方式,施工图设计工作不由设计单位负责。这种模式有效的避免了设计与工程实际的脱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的技术优势。

在国内,施工深化设计工作往往是由设计院来完成。这经常会造成设计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深度不够,施工方式不规范,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和造价。因此,一些甲方逐渐开始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也在积极引进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

2 智能化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设计管理最先是于1966年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在《设计管理》一书中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我们可以看出,Farry将设计管理的重点大多放在对项目的具体设计工作过程上,这在—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以设计技术为导向的设计管理观点。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建设十分重视造价控制,而影响项目造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设计阶段。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5%~35%。目前的工程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决定了之后几乎全部的费用。所以,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设计阶段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项目有关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在于设计、采购与施工分家,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工作衔接出现了较大问题,从而导致工程造价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将设计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工作的衔接,而且能够使系统功能更合理。

3 智能化设计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服务大多仅限于设计领域,只是甲方的雇佣者,在甲方限定的设计任务、设计条件和资源要素的基础上配合甲方的建设部门完成具体设计工作,既无法为甲方提供投资决算的咨询,也无法管理指导设计的实现,只是整个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技术工作的被动完成者。难以成为地产开发商的专业代理人、建造过程的技术和公正的监管者。

另外,大多数地产商(甲方)的项目管理体系过于简单。我国22个行业23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7%的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中没有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只是设了一个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有50%的单位没有建立包括资源支持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标准、工作手册在内的项目管理体系。

目前,甲方单位已经逐渐重视到设计阶段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发展项目设计控制部、施工管理部和采购部对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大型的地产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管理流程,其中包括方案设计管理,初步设计管理,施工图设计管理,深化图纸设计管理等,但是这些流程仅限于管理步骤和简单管理工作,缺少设计控制节点规范和专业对接方面的内容。

4 智能化设计管理方法

从项目管理角度讲,智能化设计管理应从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去考虑,涉及整体、范围、风险、人力资源、沟通、采购等九大知识领域。目前,我们最关注的是成本与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本管理中,可以绘制设计管理流程图,找出关键点,对其进行优化管理,从设计方案比选、限额分解、工程模拟、材料选型等方面开展工作并进行分析。

(1)设计方案比选是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投资控制与管理,优化设计图纸,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测算和对智能化产品指标控制来实现投资的控制目标。

(2)限额分解是目标确定、分解、实施、检查、反馈与评价的控制循环过程。将费用转化为数量或含量指标进行控制,使设计人员直观明了,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使造价控制在投资目标范围内。

(3)工程模拟方法是通过对同类工程的项目工程量和含量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工程含量与工程清单项目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拟建工程的工程量。

(4)材料选型控制是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纸的施工技术、工艺和造价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且施工图阶段造价不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

设计质量是工程实施的关键,图纸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施工,并且对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甲方为提高设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编制设计质量保证文件,经设计方确认后予以公布,以此作为各专业工作组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

(2)对设计文件的内容、格式、技术标准等做统一规定,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编制设计文件。

(3)从技术层面建立系统设计参照产品库并实时更新,按具体产品型号参数设计,既保证了设计质量,也使设计阶段与采购阶段紧密结合。

(4)对于设计的变更要及时形成书面备案,并且及时通告相关专业。在协调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5 智能化设计管理兼顾采购

在智能化设计管理阶段兼顾采购是指使设计过程中,设计与采购工作合理交叉、密切配合,既保证设计成品质量和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又因提前订货缩短了建造周期。

智能化设计阶段涉及到采购工作内容的主要包括材料明细、设备参数和技术规格型号。因为智能化设计中涉及到的设备众多,在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类型和投资情况对未来系统设备圈定范围,可以使设计工作针对性更强,系统更细化。

在智能化设计管理中兼顾采购能够更准确表达设计要求,能够确保采购的设备、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减少未来采购中的技术错误,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和设备、材料制造质量,有利于保证关键、长周期设备提前订货,缩短采购周期和工程建设总周期。

6 结语

试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 篇10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由设计团队各专业人员配合、有业主和政府管理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 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进建筑工程设计优质高效的完成。

1 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1.1 设计人员的素质

1.1.1 项目负责人的重要作用

项目负责人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关键。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 他要策划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并对工程设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在前期他要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委托方的建设意图, 踏勘现场, 组织方案设计、建立建筑模型、制作多媒体、绘制建筑方案图、编写设计说明、编制方案文本, 配合业主方报送成果审批并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批意见对设计组织修改和调整;初步设计阶段组织各专业确定本专业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重大技术难题, 并应满足甲方招标文件、设备订货的要求;施工图阶段要求对各相关部门在评审中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 特别是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款的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 以确保施工图审查一次通过;在施工图交付甲方施工以后, 项目负责人要主动组织各专业人员做好现场施工服务工作, 以保证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得到控制, 因此培养锻炼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1.2 设计团队人员素质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本质上是设计人员素质的管理, 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制度。目前设计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只有不断学习、创建研究学习型团队, 设计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高。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 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的权限, 坚持放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 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设计队伍。

建筑工程设计是创造性劳动, 设计师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和创作的激情, 更要有把工程设计做得最好的信念, 要有竞争取胜的自信。对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要有科学的方法, 要建立能让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顺应生产力的发展, 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把每一工程项目都看成是培养检验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敬业精神的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 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内外沟通能力, 用物质和精神奖赏激励设计人员重视荣誉和成就, 忘我的投入工作, 对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善于协调的人员应给予重用, 让设计人员切实承担起对工作、社会的责任, 从而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各层面的业务素质。

1.2 制度建设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对设计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控制的科学制度, 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制度, 在设计的每个环节严格贯彻执行制度要求, 并留下执行记录, 从制度上制定了设计各专业明确的责任范围。制度保障优质的设计, 在工程设计前根据甲方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勘察报告等确定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目标, 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目标的逐一实现。

坚持完善三级审查制度:校审、审核、审定逐级由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担当, 不能越级审, 也不允许未完成整改就越级审。

1.3 依法设计

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依据, 严格遵照法律法规、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设计是设计合格的基本条件。因此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理解, 熟练掌握常用、通用及重要的防火规范, 是对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理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1.4 技术交底

设计完成交付甲方后, 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应主动联系甲方,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编制交底大纲, 不能以施工单位编制的交底会议纪要取代设计院的技术交底, 让施工单位正确全面理解设计思想和图纸表达。

1.5 进度管理

制定进度计划, 包括设计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人员安排、各专业提资、校审、会签、评审、成品制作时间安排等, 计划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使进度计划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 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工程设计的问题, 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与甲方保持密切的沟通, 因为甲方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除了要考虑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外, 还会对方案、初设、施工图提出不同的想法, 发出“变更要求”, 这些都促使乙方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2 避免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边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由设计团队各专业人员配合、有业主和政府管理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因为业主是投资主体方, 对设计成果能否实施拥有决定权, 因此设计人员会尽量做到让甲方满意, 从而接受自己的设计。但是, 不是所有的业主方都有对建筑深刻的理解, 有的甲方为了迎合市场提出的要求缺乏深思熟虑, 如果设计人员随波逐流, 放弃自己的原则, 就会导致设计人员的边缘化, 沦为纯粹的制图员, 这将是城市建筑设计的灾难。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学习具有说服力的介绍设计思想, 沟通打动甲方, 并正确理解甲方的想法, 用适当的建筑语言表现, 掌握主动权, 避免被边缘化, 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进度等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 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效。因此,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全过程, 必须有效地进行综合控制, 才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也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从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因素入手,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分别阐述了设计人员的素质、制度、技术交底等环节的管理措施, 并提出应避免建设工程设计人员边缘化, 以指导实践, 从而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影响因素,技术交底,边缘化

参考文献

[1]质量体系管理——要求标准[R].

[2]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应用指南——建筑工程设计[R].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探讨 篇11

【关键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部分,其对整个建筑的良好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理论方法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1.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在建筑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与项目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以建筑设计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管理方式,并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行业中。不仅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涉及到资金方面、质量方面的管理。它的管理形式主要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各方的利益达到协调,并达到建筑项目管理的目标。

2.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设项目的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这几点:一是管理的对象为建筑设计项目,其中的设计任务主要是由多数的临时任务产生的,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是来达到建设项目的管理目标。二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存在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建设设计项目管理是将设计项目看成一个总体,然后根据整体、分解、综合的体系进行的管理,使得达到项目管理的标准。三是建设设计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是围绕设计项目来实施的目标。

3.我国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管理的落后,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缺乏设计管理而引起的。在一些企业或部门中设计工程缺乏统一的管理而难以实现最初的标准,而且设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在一些企业当中,是以设计师进行设计,领导来审批的形式,这就导致一些优质的设计无法发挥其价值,只能存在于图板中。当前建筑设计中,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与承包制相混淆的现象。另外由于观念的误区而使项目管理过于形式化。没有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都是影响项目管理发挥其价值因素。

4.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方法

4.1建筑设计人力资源控制

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人员的配置上主要遵循这几个方面:一是人事匹配的原则。由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同岗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上需要考虑到人员的素质以及数量等方面。工程设计项目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对项目的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要使项目中的人员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就需要对效益方面进行考虑。二是人力资源的优化,主要是将设计项目职位进行分析,对员工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并让员工参与到设计项目组织中,这样才能使项目的设计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完成项目设计工作。

4.2工程设计品质管理

设计品质好坏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其中设计质量的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单个方面,一是法规方面,设计是否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参与设计中的每个阶段,将业主的需求转达给转达给设计人员。设计结束后,应根据国家的法规进行审核,使其满足法律法规的需求,满足业主的需求。二是工程造价方面,根据每个项目的投资概算来确定设计中造价控制程度,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控制项目造价的目标,其中可以将技术、经济等相结合,最终达到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三是设计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建筑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不足,与国外市场的建筑设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建筑设计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上防止建筑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使建筑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

4.3工程设计人员管理

在建筑设计管理中最核心的是设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因此,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从当前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专业技术不过关的人员,影响了工程设计管理的质量。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设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由于专业技术而出现问题。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人物,其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设计的质量进行检查。因此,项目负责人的任务较为艰巨。在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调配,并激发建设项目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还需要对其他建设项目设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使他们达到良好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

4.4设计进度的管控

对建筑设计的进度管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个项目资源的冲突,对于多个项目设计的任务出现时,难以对每个任务拥有相同的优先级。因此,为了使成本控制和降低的冲突,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在项目管理中,可以根据各设计任务的交付时间和总周期来进行优先级。二是设计变更控制,其与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设计变更的可控关系到工程是否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并对控制造价有着紧密的联系。设计管理部门对变更设计和原设计进行分析与比较是其一项主要任务,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变更。对于有需求变更的设计,应尽早的确定好,这对工程项目的损失程度有着一定的影响,越早决定将减少经济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关于设计更改的制度,降低发生更改的可能。

4.5建筑设计成本控制

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设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设设计成本进行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当前的竞争力最大的方面。为了使项目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推出新的设计方案,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造价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其中需要由经理统一领导协作,只有领导重视了此项工作,才能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履行,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另外还需要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协调制度,制定员工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6造价管理指标及评价标准

设计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的质量、进度以及费用,因此,对项目建筑的使用与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建筑来决定的。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是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的效果来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功能、造价、设备、材料等,对其进行的综合评定,最后选择最为优异的设计方案。

5.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以及进度。因此,对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造成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无法发挥出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波,于亮.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控制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5,01:8-10.

[2]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3,03:65-71.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建筑行业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 企业关心的不仅仅是诸如造价等单个技术问题的解决, 还更加关心工程建设本身和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关系更大利益的动态信息, 随时决定何种对策, 以保护本身的权益;其中包括投资风险, 投资回报率大小, 政策法规走向, 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可能性, 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资金应用情况, 环保、材料设备应用, 设计变更等等。以上的应用科目远不是依靠单一软件能够解决的, 必须应用信息技术把上述内容有机地、有序地联系起来, 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利用, 使建设项目有计划、协调均衡, 做到财力、物力、人力优化组合, 从而保证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信息化就是速度, 就是效益, 现在的竞争实际上是速度的竞争, 也是效率的竞争, 这种速度表现为市场的竞争速度、表现在采购竞争速度、设计以及制造过程的速度。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速度与效率整体表现, 因此说信息化加盟能够促进企业在速度与效率上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企业决策往往凭经验来进行, 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要,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就必须不断地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企业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内部信息化是基础,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 而外部信息化是相对企业自身而言, 要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的设计目标, 就是:⑴对本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⑵对本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大类分析;⑶对行业领导者、行业竞争者分析。企业信息化, 应从管理分析、产品营销和资本运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定位, 确立适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在制订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时, 要考虑近期和远期相兼顾的原则, 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方针。

二、系统分析

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是企业对系统进一步了解与正确认识的过程, 是企业对本身进行重新认识与解剖的过程, 是决定企业是否具备实施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的科学论证, 也是企业立项后对软件选型的重要依据。可行性分析是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 是实施项目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 企业在实施项目前, 是否做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结果。以下就笔者所就职的建筑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信息系统分析, 并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1. 经济上的可行性。

首先, 随着企业的发展, 人员素质水平提高, 信息的收集及传递方式已成为员工基本技能, 内部网络及互联网的使用已是员工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 所以无需太多的培训费用。其次, 企业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可以减少很多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损失和浪费。再次, 信息就是时间、就是机会, 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获取第一手资料, 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为增添效益提供必要的保障。最后, 正确的信息传递可以使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保持对产品的过程控制, 减少因局部阶段造成的产品品质影响, 从而减少返工及不合格成品。

2. 技术上的可行性。

规范化、表格化的传递方式使得信息传递简单易行;而网络技术, 特别是互联网使用的普及, 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信息收集及信息传递十分方便;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参谋集体是信息的过滤、综合、评价及决策基础;先进的电脑设备和工具仪器, 专业的软件使得对信息的处理分析高效准确。

3. 资源上的可行性。

企业各个部门分工明确, 人员充足, 既有高学历的年轻英才, 又有经验老道的资深工作者, 是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企业配置的先进的电脑设备, 以及方便的通信工具, 为信息系统提供了物力资源。企业大规模的生产车间和环境优雅的办公场地, 以及先进、齐全的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和雄厚的运作资本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资源。

4. 管理上的可行性。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通过总结企业的生产发展经验以及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 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

通过以上对经济、技术、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分析, 确定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可行的, 而且是势在必行的。

三、系统设计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全方位的, 要求经营者对企业的营销、设计、供应、生产、施工、质量、安全等都纳入管理范围, 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

1. 各模块的功能。

营销:实现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换, 向外部宣传企业, 扩大公司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 在宣传与交流中获取大量的外部信息。将收集的外部信息进行筛选, 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重点分析、重点论证, 为下一步参与投标、竞标做准备。确定投标项目后, 主持标书制作, 并主要负责商务标的制作, 完成后参加投标, 并总结投标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标后向相关部门传达工程设计、质量、安全、进度要求等。

设计:收到营销投标计划后, 做相应的技术设计, 制作技术标。参与投标, 负责解释技术标部分。中标后做图纸及材料细化设计, 并参照图纸和实际情况做出材料采购计划表, 递交供应部采购。按照图纸要求和工地实际尺寸制作下料生产任务单交生产车间和施工部。

供应:项目中标后接到营销部门的材料选材通知, 提前联系供货商准备, 在接到设计部门提供的材料采购计划后, 核实材料类型、数量, 对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材料买回后清点、办理入库并记录台账。

生产:接到设计部门的生产任务计划单后, 按任务单数量到供应部门库房领取原材料, 并与供应部门办理出库手续。按照生产任务计划单要求执行生产任务, 按照加工顺序将原材料加工完成。

施工:项目中标后, 施工部门接到营销部门入场通知后, 及时与外部建设、监理、土建等方取得联系, 提前入场熟悉工地情况, 并为设计部门提供现场准确尺寸及产品供货时间要求。产品生产加工完成后, 施工部门与生产部门办理产品出库手续。产品到场后组织完成安装任务, 并负责现场的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

质量:质量管理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常驻生产车间, 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把关及成品合格检查;另一部分定期抽查施工现场, 检验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停工整改。

安全:安全问题同样分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两部分。

2. 业务信息流程图 (见290页) 。

四、系统实施及评价

1. 系统实施。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利用其中所包含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去规范企业,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发展能力。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时, 企业应该建立全局的、工程化的概念:即系统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 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的售后服务,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 因此, 为提高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率, 必须以工程观点来对待。各个职能部门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多交流、勤沟通是保证系统实施最有 (下转第290页) 效的方法, 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 实施过程要有效地控制实施进度, 做阶段性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2. 系统设计总结及评价。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生产管理运作是当代建筑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 设计一套完整且符合公司定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上述设计是笔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结合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 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 虽然对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及与外界的传递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建筑项目的实施周期长、范围广、交叉多, 上述的设计过于简单化, 难免对实施估计不足, 待深入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学课程、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讨论后, 方可设计更加合理实用的系统。

摘要:文章对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论述, 着重对建筑外装饰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孝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立新.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4

上一篇:两种术后镇痛方法比较下一篇:地方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