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2024-07-24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共9篇)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1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给传统教育内容的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那些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教育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那些大量脱离实际、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则成为一种冗余和障碍。其次, 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即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媒化、超链接结构形式。以往的教育内容主要源于文字教材, 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 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现代教学中, 教学内容和资源不仅以多媒体形式存在, 而且大量内容和资源经数字化后存储。这样使得教学资源能够方便地大量存储, 而且方便广大师生通过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共享。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不再局限于小范围、小集团内部, 而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共享, 甚至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传统教育采取学生在学校封闭的学习形式, 受时间、空间限制, 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限的空间范围中受到教育。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 不仅大大扩展了教育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利用率, 而且可以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 打破传统单一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 使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网络, 各种教育资源可以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网络将学校乃至全国、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体,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听课、搜集资料、请教问题, 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 打破地区、院校、专业的限制, 使教育形式开放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决定学习的内容及顺序, 决定学习的次数,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和个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自学、投影学、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等。这些教学形式和手段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 加深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学、求知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与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传统的教育形式将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载体并加以强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这种格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地迅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远程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方式, 深受师生的欢迎,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

二、大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日益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整体心理素质的好坏, 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多学科、多领域都在做着积极、有益地探讨, 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而作为负有教育重任的高校, 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学生受教育的黄金时期真正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高校教育领域, 要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中做出积极、有益地尝试。通过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日常有效地影响和教育, 全面地发展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的非智力因素在生活、学习、工作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乃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等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培育非智力因素能更好地发挥智力因素。调查结果整体反映出当今的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平时封闭孤独, 不善交际, 自私自利, 不善考虑他人需求, 不能信任他人, 感情脆弱, 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学习动机不明确, 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 社会适应能力差。高校肩负着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任, 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将多种学与教的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 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俱佳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而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尚有诸多欠缺, 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正确的生活理想、自私自利、缺乏团队精神、意志薄弱等现象, 使当代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 大学理论课应该加强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对大学理论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力求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合理进行理论课教学, 完善理论课的任务和功能。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 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与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在带来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的同时, 也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提高非智力素质教育的效果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 关系到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的建设, 有必要在对教学设计概念梳理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界定。所谓科学界定, 就是要遵循定义的科学性、严格性、逻辑性、高度概括性、理论抽象性和陈述的简明性原则, 给教学设计一个准确、恰当的定义。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 (P·L·Smirch) 和拉根 (T·J·raglan) 认为, 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到达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 包括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就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韦斯特 (Charles·K·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教学设计, 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 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 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从上述关于教学和设计的界定中总结出两点:一是教学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二是设计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教学设计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择教学目标, 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 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 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 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 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四、利用学校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高校大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要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络的优势, 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 掌握科学的健身锻炼技能与方法,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 拓展课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协作性和探索性, 利用网络信息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直观形象的音视频演示、在线讨论、答疑与测验等功能实现交互式教学。网络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以现代化的手段演绎传统的教学课程内容,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非智力素质。

建立课程的体系结构,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综合测试、学习资源、交流中心和帮助说明等五大部分。

课程内容理论按章节知识点设计, 学生可以随时进入任何一个知识单元学习, 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重点指导, 学生可以按类别进行学习,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和影像学习资源。

测试部分建立题库, 题型分为选择、判断和填空, 学生在线可以完成测试, 发挥网络出题、联机考试、网上自测、实时评判功能, 并实现考试成绩的统计和分析管理、

交流平台上通过教师答疑指导, 通过师生间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或点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结束语

普通高校非智力素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高校的网络资源, 冲破课上对学生非智力素质培养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培养探究式学习习惯, 增加师生的交流机会, 以弥补有限的教学课对学生非智力素质培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 提高教学的效果, 进一步加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雍潜, 岳华.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2]竺培梁.智力心理学探新[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杜国如.改革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367-369.

[4]祝玮东.高等院校体育术科课程多媒体教室设计思路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182-183.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2

动机的培养

儿童动机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动机的内容形式日趋复杂,内在性日益提高,长远性逐步增强。

培养动机的主要方法是:目标与反馈、表扬与批评、竞赛与合作、期望与评价。

兴趣的培养

儿童兴趣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兴趣的范围不够广阔,泛化而无选择,不固定和不深刻,不够自觉。

培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发展情感,培养乐趣;培养理想,形成志趣;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感的培养

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形式日益多种多样,稳定性日益巩固增强,深刻性日益加深提高。

培养情感的主要方法是: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意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

意志的培养

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有:逐步提高了意志的自觉性,增强了坚持性,加强了果断性,锻炼了自制性。

培养意志的方法主要是: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从今天做起,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监督。

性格的培养

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主要有:性格的统一性逐步巩固,坚强性日益加强,独立性逐渐提高。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非智力素质

较为陈旧的师范学校教学方案里并没有涉及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素质相关问题的课程,所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知道非智力素质包括哪些,更谈不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笔者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在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非智力素质培养方面也多有涉猎。下面就提出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明确非智力素质含义,有针对性地培养

所谓非智力素质,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除了学习、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之外的素质的培养。非智力素质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学生对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态度、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培养、学生在运用数学这门课上的知识解决问题时的意志力和耐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性格的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等。

可以看到,这些非智力素质中,有一些是很抽象的概念,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有一些是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并付诸行动的,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所以在工作中,就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开拓创新,寻找新策略、新方法来响应新课改的号召。

二、寻求培养策略

单单明白什么是非智力素质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不断思索培养方法,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非智力素质,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进。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培养方法,一步一步有序地进行。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巧妙地运用视频、音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培養学生学术情感、自信心、价值观等方面也应当思索更加巧妙的方法,循循善诱。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非智力素质塑造的最重要也是最佳的时期,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机会,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思考培养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俊义.论教师人格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3-445.

[2]侯中太.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D].华南师范大学,2004.

[3]蔡晓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2011(20):57.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4

一、音乐教育丰富了儿童的智能

目前, 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同素质教育接轨, 过去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直是孩子们不喜欢的, 教师对音乐课的目的认识不清晰, 也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 培养学生音乐潜能要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方法, 它的节奏训练、手势联系等都注意科学性和激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内容的连续性,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二、钢琴教学提升了儿童的素养

2 1世纪是一个文化愈发开放与多元的世纪,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音乐,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钢琴。

但是, 学习钢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点滴积累的过程。长期以来, 我作为一位学生专业钢琴指导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着这份苦与甜, 而且, 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 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关键。

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立足点:教师、学生及家长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积极因素, 家长作为其纽带, 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 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 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文王渊文

(一)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增强儿童学习兴趣

1. 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所以, 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 幽默风趣, 能使儿童听清话语, 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概念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因此, 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 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 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儿童学琴有着及其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可见, 从他们听我弹奏, 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 不但锻炼了意志, 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 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4. 情趣盎然的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 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练习弹奏技巧, , 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 重视钢琴基础训练, 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 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 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 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1. 重视听力的培养

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 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 读谱习惯的指导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粗心, 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应该明白曲谱的重要性, 同时告诉学生, 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 背奏能力的训练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 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 让他们一边背奏, 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 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

4. 弹奏旋律的方法

在学生练习时, 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 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5. 节奏速度的练习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 教师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 逐渐加快速度。

6. 作品作者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 都应该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 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 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音乐素养陶冶了儿童的心灵

第一、音乐素养是播种情感的乐土

音乐是情感艺术, 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不时点燃孩子的情感火花, 会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使孩子在情绪的高涨与激动中享受音乐, 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亲其师, 信其道”。另外, 走到学生中间去, 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也可以让音乐钢琴课成为学生音乐世界中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快乐王国。

第二、音乐素养是放飞个性的天空

创造意识对每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孩子在寻求世界上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 会生动的弹唱一首歌, 编讲一个故事, 能随钢琴旋律即兴画一幅画, 跳一段舞, 把他们真挚美好的想法完全寄托在自己创造的作品里,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轻松快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张扬个性,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音乐素养是体验成功的舞台

现代教育强调树立孩子们的自信, 作为音乐钢琴教师,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追求成功, 体现价值。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自我肯定。在教学中, 我会表扬大胆的学生, 也会赞美弹奏流畅的学生, 更会为上台表演的学生喝彩, 给他们奠定了自信的基石。接下去的学习中, 我会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让学生不对自己失去信心, 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 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 充分发挥了个体的创造智慧, 培养了音乐精神, 感受到创作的成功。

四、音乐欣赏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情趣

综合欣赏活动是综合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 我在这一点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欣赏活动, 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 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经过尝试, 我欣喜地发现综合欣赏活动在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 其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敏锐的感知能力。

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音画, 引导幼儿结合语言, 一边欣赏一边演奏, 以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 从而增加形象感。

第二、音乐欣赏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 儿童的情感激发依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幼儿理解能力, 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富有生命力的, 适合儿童年龄阶段, 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他们带来新奇和愉悦。

第三、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挖掘幼儿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所以, 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 我增添了相同题材的创作, 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 走自己的路。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 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他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阶段的发挥, 演奏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 我认为综合欣赏活动对儿童审美感知的增强、音乐语言的发展, 注意力的稳定, 想象力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有的放矢的指导更是欣赏活动成败的关键。总而言之, 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 以情感为动力, 在不断挖掘儿童创造潜力的同时, 使儿童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这是综合欣赏活动给我带来的启示。

人生的起飞, 理想的腾跃, 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我相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教学一定会成为儿童充满快乐、放飞梦想、自我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章晔《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潜能的培养》《北方音乐》2001年第8期

[2]汪艳《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第16期

[3]蒋宇峰《让童心在音乐中放飞》《广东教育》2010年第9期

培养孩子智力也要看血型 篇5

A型孩子比较胆怯,喜欢独处,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孩子直觉很灵敏,善于自我调整,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是不断地锻炼自己去适应环境。在家里,让A型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事情,不过多干涉。

a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慎重、细心,规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学有所长。此外他还适合做些事务性较强的工作,如教师、学者、工程师等。

2 、B型孩子让他广交朋友

B型孩子乐观开朗、无拘无束的性格一般在习惯的环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会显示出来;B型孩子天生对人有一种距离感,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会让他感到难以与他人相处。

父母要以家庭为中心,逐渐扩展交往的范围,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可让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一块玩耍。逐步培养他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精神,从而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b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从事艺术性较强的工作最理想,如服装设计,其次是观光旅游、大众传播等职业领域。

3、O型孩子教他遇事多与人商量

在四种血型中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强,他们长大以后在接触新环境的过程中,头脑非常冷静,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O型孩子有时言行过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太多的独创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父母应提醒他多与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引导他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O型孩子最突出的优势是身体素质好,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在体育界、政界、外交界、服务业、推销业中,他们会大有用武之地。

4、AB型孩子鼓励他自立自主

AB型孩子很自信,反应灵敏,对其感兴趣的问题往往爱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当他进入陌生的环境中,他会表现出紧张不安,他会执着到底,直至成功。

对于AB型孩子,父母不必担心他是否能适应社会,而是不要过分地宠爱和袒护他,使他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可鼓励他主动地帮助别人,如当别的小朋友生病后,可让他去主动看望,或者多让他经历一些困难和失败的考验。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6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活动的结果。但是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对学习具有调节、控制、维持和补偿的功能,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对当代素质教育而言,发展学生智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纵观近几年藏族学生高考情况,我们发现他们的高考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这倒不是说藏族学生的智商越来越高了(因为智商的形成是先天),而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在后天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虽然这样,但是我们也看到藏族学生和内地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加科学地、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藏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那么,如何全面培养藏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下面我就从我的工作实际来谈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正确,准确地认识自我。一般说来能正确了解自己,自信心强的人发展的都比较好。但是藏族学生中的大部分由于长期生活在纯民族学校中,他们的同围都是和他们一样的藏族学生,这样他们就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和沟通,进而缺乏横向比较,这就导致他们对自身不能正确认识,于是产生或者是“夜郎自大”,或者是“妄自菲薄”的心理,这样都不利于他们智力和身心的正常发展。而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往往能对自身作出准确的认识。因此,合理、恰当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这种正确、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对他们人生、学习、工作等目标的确立,对他们工作、事业的成功,对他们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能清晰把握自己的思维——感情——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在理智的控制下还是情绪的主宰下;能够理性的推断不同行为的可能后果;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缺陷,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现实地而不是理想地看待自我。

2.恰当、合理地控制自我。藏族学生长期生活在远离父母的异地,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想法没有可以吐露的对象,他们的一些行为缺乏家庭教育下的规范,这样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或者“内部消化”,或者“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低下。特别是到高三年级,面对升学的压力能否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决定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顺利通过高考的关键。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转移注意力,比如到操场上百米冲刺等,使自己暂时忘却眼前的事情。

3.适时自我激励。我们老师更多的习惯于自己给学生激励,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激励,事实上,学生有时已经在有意无意地激励自己,像学生之间的打赌比赛等。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适时的自我激励,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意志。

4.细微处认识他人。藏族和汉族由于存在语言障碍,缺乏和他人的交流,这是不利于藏族学生健康发展的。我们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是培养有合作精神的学生,因此,要加大培养藏族学生认识他人的这这种性格因素,这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5.恰当的人际关系。培养藏族学生人际关系的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认知指导,在平时的讲课中和班级事务中就事论事,纠正学生认知的偏差,对个别学生要个别指导;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文明传播者的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社交的技能、技巧,如表达情绪的技巧,合作的艺术,谈判的技巧。

当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来说也同样有重要的作用,但毕竟它是先天形成的,而非智力因素却是后天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生眼光远大,意志坚定,生活比较愉快,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们在学校的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学习成功的机会比较大。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生决胜的關键,而这对于亟待全面发展的西藏学生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培养新西藏建设人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继承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力的强弱与这个人智商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7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片面追求智力开发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 这本无可厚非, 但许多父母不顾孩子的潜能和兴趣, 不惜工本大搞智力投资。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让孩子上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 还要做大量家庭作业, 错误地认为孩子知识的增长就等于智力开发, 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儿童天真烂漫, 极易接受新鲜事物, 好奇心特强, 若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其智力就会有很大的飞跃。有的家长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 提前实现从游戏为主到学习为主的过渡, 这样, 势必束缚儿童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抑制他们智力的发展。

家长为何如此费尽心机地、过度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呢?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育界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的宣传, 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要求, 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因素, 迫使父母产生教子步伐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孩子因“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 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他们是子嗣庚续的唯一继承者, 由此加重了父母的忧虑感, 强化了他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期望。三是父母大多饱尝失学之苦, 他们把自己读书成才的强烈愿望加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实现理想。理智的父母应该明白:社会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众多的“家”“星”之类的名人, 人世间多的是普通人, 自己的孩子也许跟许许多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个平凡人。

因此, 家庭教育并不在于多教孩子认一些字, 学一些技能, 而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养成孩子健康的性格, 发展孩子高尚的情操, 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 而人格上的缺陷可贻害一辈子, 人们已经认识到:品格胜于知识。

二、家庭教育应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水平, 严重忽视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所在、关键所在, 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家庭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能力和智力之外, 对智力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许多事例表明:因为家长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磨炼和引导, 在其成长过程中, 由于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 使孩子的智力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

动机是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作用十分重要。具有切实、良好动机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积极的, 愿意并自觉参加智力活动, 他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 取得良好的成绩。动机是促进人们成功的一种巨大动力。青少年时期, 各种各样的动机非常强烈, 但这个时期的成就动机还会带有不少浪漫色彩, 常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予以具体指导, 使孩子的成就动机建立在切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四川省有一位高才生, 曾以600多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但是入学后, 发现英语成绩不如其他人, 骄傲、自负、出人头地的强烈意识使他不能忍受这一现实, 于是申请休学, 想再考另外一所名牌大学。一年以后因未能如愿而自杀, 酿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悲剧, 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家长一定要调适孩子过强的成就动机, 只有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 学习效果才好, 动机错误或积极性偏低, 家长要予以纠正或激发。

2. 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 才可能对这种事物感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热爱生活, 陶冶情操, 对活动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是家庭教育的难点。首先, 家长对孩子要有明确而切合实际的期望, 对于孩子取得的好成绩, 要从总体上评价, 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使孩子感到自身仍有潜力, 今后还会学得更好;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 家长尤其要进行正确归因, 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根源, 使孩子真切感到家长的信任, 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其次, 家长要注意研究青少年兴趣变化并相机引导, 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要经历一个由直接到间接, 由笼统到分化,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因年龄变化而变化, 因个性差异而不同。家长要随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趋势, 适时采取新措施培养孩子的兴趣。

3. 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帮助一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 保证生活的一贯性, 提高学习自觉性。青少年时期是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是培养意志力的良好时机。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儿童的意志培养, 所造成的损失恐怕以后再花成倍的力气也难以弥补, 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意志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竞争意识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缺乏独立性就会缺乏竞争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独立性的萌动期, 积极扶植爱护这株独立性的幼芽, 不断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持性, 许多教育工作者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这主要是针对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家庭环境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而言的。挫折和失败, 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 要学会做人首先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家长在教育中不能过于溺爱和放任孩子, 除了正面教育之外, 还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绪体验, 使孩子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这将会对他终生有益。

4. 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不仅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 而且表现在意志、情绪、理智等方面。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性格的适宜土壤。父母要努力做到开朗、乐观, 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睦、宽容、民主、平等, 家庭气氛要轻松愉快, 教养方式上应做到动之以情, 又有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气氛。子女一旦出现问题, 家长对孩子不能过于照顾或强化干涉;父母遇到挫折, 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 家长与孩子要经常平等对话、谈心, 甚至开展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完善的性格和个性来自于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当然, 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 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智力开发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以知识代替智力, 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的家教方式。家庭教育应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孩子若没有追求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最终将很难成才。一个人具备优良品格, 其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 否则, 即使有聪慧的天资, 也会被不良个性和习惯所淹没。中国有句古语:德为才之师, 才为德之智, 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在社会的基本思想, 单纯的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这个理想的。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具有博大的心胸、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性格, 只有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持续、充分的发展。

摘要:家庭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以为增加孩子的知识数量等同于智力开发, 忽视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文章认为,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等。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8

一、非智力因素在旅游地理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地理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旅游地理知识、技能的教育, 对旅游地理意识的感悟,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良好的科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旅游资源观、生态环境观, 形成科学能力, 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 使其人格健全、个性完善。

旅游地理素质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整体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基本构成为:

1.知识和技能:包括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2.科学方法:它包括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心理学、计量方法等。

3.地理意识:它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全球意识等。

4.地理智能:它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自学能力等。

5.科学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品牌资源观、生态环境观等。

6.非智力因素:表现为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

在旅游地理素质的各个要素中, 先天性禀赋为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可能性, 是整个结构的前提条件, 旅游地理非智力因素显著影响着旅游地理智能、科学方法、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是整个旅游地理素质的动力条件, 科学人地观是主导, 地理智能是核心。

旅游地理非智力因素虽然并不直接介入认识过程, 但它与地理智能密切相关, 在认知过程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 它的形式表现为学习态度, 一方面地理智能是在掌握旅游地理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 地理智能就得不到发展。同时, 忽视了动力条件, 缺乏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就不可能持久, 从而也很难形成地理智能。另一方面, 一定的旅游地理技能为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前提, 地理智能制约着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和深度、广度和速度, 高智能可促进人成功, 从而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完善。

可见, 非智力因素在旅游地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 是具有动力支撑作用的因素, 是人主动发展的动力支持系统, 通过实施旅游地理素质教育, 使受教育者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 为其一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如何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 在教学环节中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是实施旅游地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必须把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首先, 加强目的性教育, 树立起正确的地理学习动机, 它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维持其地理学习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是旅游地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掌握相关知识的具体意义, 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教师应积极创设这种“愤悱”的问题, 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有利于地理情感和态度形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最后,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及时给予评价和奖惩, “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 坚持表扬原则, 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我意象”,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二)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人类推进了信息时代, 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正以它不可阻挡的趋势应用于教学领域, 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现代教育媒体主要有幻灯片、投影、录像、计算机、激光视盘, 它对于开发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1.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激发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主要表现为可以冲破时空范围的局限和事物现象内隐的限制, 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象、本质、过程和规律揭示出来, 用声、光、彩、色等多种信号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生动地再现, 它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视觉形象, 变难为易, 变枯燥为生动, 如用计算机模拟旅游景观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环境。

2. 创设教学情境, 增强感染力。

声形图文的有机结合, 如运用激光视盘向学生展示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 白浪泛舟的蔚蓝的滨海,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既增强了教学感染力, 又将知识形象地、主动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吸收。

3. 设置悬疑让学生在解惑的探索中受到教育。

利用多媒体手段, 将教学难点化解成一个个悬念, 可降低难度形成教学坡度, 吸引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探索, 掌握知识要点,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其在解惑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自豪感。

(三) 实施情感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 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增强自信心、求知欲, 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首先, 要注意情感的诱发,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向学生介绍和展示祖国各地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 培养学生体验愉悦的情感, 从而产生对这些景观的向往, 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热爱。

其次, 要注意情感的投射。在课余时间, 在平时的备课、上课、评价及师生交往等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对所施教的学生动之以情, 善于用言语行动和非言语行为, 较好地完成情感的表达、传递过程, 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最后, 要注意情感的融入。旅游专业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将对善恶美丑的褒贬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 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 理论联系实际

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形式性赋予现实性, 是开发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环节和途径。

1. 增大教学的开放性。

在教学中要适时插入一些地理学发展史、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的关联性热点, 让学生在更大的, 更开放的时空中认识研究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和欲望。

2. 加强乡土旅游地理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将本地区旅游景观引入课堂, 让学生通过景观的感知和体验、认同和求异、联想和创新, 获得感官上、情感上、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3. 进行野外观察和社会调查。

让学生走出校门, 参观考察, 观测调查, 观赏感悟, 评价旅游资源, 设计旅游规划。在实践中, 加深学生对课本中所学到的抽象知识的理解, 增强地理野外技能的能力, 体会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形成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价值, 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本质不仅是传播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 而且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仅强调开发培养学生的旅游地理智力, 还不能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更谈不上实施旅游地理素质教育。在旅游地理教学中, 只有既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又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 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 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均未成熟, 对事物缺乏深刻认识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 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对于意志软弱者, 应加强其自觉性, 进行目的性的教育;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 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 增强其自信心。只有这样, 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引导学生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 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败, 发展积极的归因倾向, 对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要客观评价, 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 在旅游地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充分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 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这也将对学生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适应未来的挑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荣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4]文哲.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5]杨珂.地理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地理教学, 1997, (8) .

孩子非智力素质培养 篇9

关键词情绪智力;素质教育;情感培养

当前,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都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则是一个很多人都在研究和探讨的新问题。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则为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情绪智力(EQ),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认知,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认识能力2.自我管理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知他人的能力5.人际交往能力。人生能够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商,还取决于情商。之有智商与情商联袂登台,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主要是落实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而情商所包含的5个方面虽不在5育之中,但他们的目标都是要全面发展人和塑造个体健全人格。这一点二者在具体内容上是非常相似的。故情商教育也应位于素质教育之列,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包括情绪意志,人格等心理素质。综合而论,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认为是培养就有高智商,同时又高情商的现代人。

但是究竟怎样去实施素质教育,目前许多地方,许多人在认识和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误区。那么如果在目前的教育情况下推进情绪智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心理教育所强调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心理教育,首先,学校的教师必须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了解青年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在施教的过程中要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个案跟踪法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普及心理学知识,开设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吸引和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获得“情绪智力”的提升,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对那些心理上容易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及时接触他们心理上的迷惑,纠正行为偏差,弥补人格缺陷,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感,人格和道德是一个三合一的关系。从基本的情绪,情感能力开始,着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现代人,进而使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所谓的那些高尚的情感就是由基本的情绪,情感能力组成的。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提升他们的情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交往中,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道德提倡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不高尚甚至是低级庸俗的。促进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判断言行的是非,善恶,并把它作为一生的信念。青年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他们的感情为转移的。教师要善于把这些感情引导到正确的方面上来,促使学生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诚实,守信,豁达,开朗,亲和,友善等健康合理的道德情感。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使他们具有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品德意志,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

由于客观社会环境滞后于情感发展需要,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感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是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注意在家庭中营造良好丰富的情感环境,弥补情感缺陷。注意利用就餐,散步等时间自然地进行情感交流。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注意学校集体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应以和谐融洽为主旋律,积极向上,健康愉快,追求理想。充满团结友爱的大氛围会相应地减少了冲突的诱因,缓解情绪的波动性和冲动性。学校应组织健康有益的教育,交往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表达和发展情绪,培养积极的良好的心境。同时,学校要加强教育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模式,愉快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模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通过情绪内在激励促进情绪品质的发展和情绪智力的提高。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

上海市两会委员代表韩生廉呼吁“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有始有终成功的人,不仅智力智商要丰富,情感智商也必须丰富”。为此,建议要抓紧有关情感教育师资方面的培训,在中小学设置情感教育课。教师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往往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的交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很关键。同时,由高情商教师组成的教学集体,也能形成一个提高能力的良好环境。

情绪智力理论的出现,从理论上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的认识偏差,为人们真正把情绪智力的教育和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和例证。随着情绪智力理论的不断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智力的教育和培养在全社会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上一篇:肠道观察下一篇:废料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