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

2024-05-25

儿童智力(精选12篇)

儿童智力 篇1

人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分阶段的系统工程, 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科学研究表明,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儿童期抓起。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音乐教育丰富了儿童的智能

目前, 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同素质教育接轨, 过去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直是孩子们不喜欢的, 教师对音乐课的目的认识不清晰, 也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 培养学生音乐潜能要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方法, 它的节奏训练、手势联系等都注意科学性和激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内容的连续性,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二、钢琴教学提升了儿童的素养

2 1世纪是一个文化愈发开放与多元的世纪,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音乐,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钢琴。

但是, 学习钢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点滴积累的过程。长期以来, 我作为一位学生专业钢琴指导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着这份苦与甜, 而且, 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 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关键。

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立足点:教师、学生及家长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积极因素, 家长作为其纽带, 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 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 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文王渊文

(一)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增强儿童学习兴趣

1. 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所以, 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 幽默风趣, 能使儿童听清话语, 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概念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因此, 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 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 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儿童学琴有着及其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可见, 从他们听我弹奏, 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 不但锻炼了意志, 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 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4. 情趣盎然的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 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练习弹奏技巧, , 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 重视钢琴基础训练, 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 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 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 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1. 重视听力的培养

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 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 读谱习惯的指导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粗心, 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应该明白曲谱的重要性, 同时告诉学生, 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 背奏能力的训练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 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 让他们一边背奏, 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 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

4. 弹奏旋律的方法

在学生练习时, 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 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5. 节奏速度的练习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 教师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 逐渐加快速度。

6. 作品作者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 都应该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 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 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音乐素养陶冶了儿童的心灵

第一、音乐素养是播种情感的乐土

音乐是情感艺术, 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不时点燃孩子的情感火花, 会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使孩子在情绪的高涨与激动中享受音乐, 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亲其师, 信其道”。另外, 走到学生中间去, 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也可以让音乐钢琴课成为学生音乐世界中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快乐王国。

第二、音乐素养是放飞个性的天空

创造意识对每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孩子在寻求世界上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 会生动的弹唱一首歌, 编讲一个故事, 能随钢琴旋律即兴画一幅画, 跳一段舞, 把他们真挚美好的想法完全寄托在自己创造的作品里,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轻松快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张扬个性,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音乐素养是体验成功的舞台

现代教育强调树立孩子们的自信, 作为音乐钢琴教师,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追求成功, 体现价值。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自我肯定。在教学中, 我会表扬大胆的学生, 也会赞美弹奏流畅的学生, 更会为上台表演的学生喝彩, 给他们奠定了自信的基石。接下去的学习中, 我会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让学生不对自己失去信心, 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 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 充分发挥了个体的创造智慧, 培养了音乐精神, 感受到创作的成功。

四、音乐欣赏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情趣

综合欣赏活动是综合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 我在这一点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欣赏活动, 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 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经过尝试, 我欣喜地发现综合欣赏活动在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 其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敏锐的感知能力。

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音画, 引导幼儿结合语言, 一边欣赏一边演奏, 以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 从而增加形象感。

第二、音乐欣赏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 儿童的情感激发依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幼儿理解能力, 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富有生命力的, 适合儿童年龄阶段, 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他们带来新奇和愉悦。

第三、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挖掘幼儿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所以, 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 我增添了相同题材的创作, 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 走自己的路。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 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他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阶段的发挥, 演奏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 我认为综合欣赏活动对儿童审美感知的增强、音乐语言的发展, 注意力的稳定, 想象力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有的放矢的指导更是欣赏活动成败的关键。总而言之, 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 以情感为动力, 在不断挖掘儿童创造潜力的同时, 使儿童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这是综合欣赏活动给我带来的启示。

人生的起飞, 理想的腾跃, 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我相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教学一定会成为儿童充满快乐、放飞梦想、自我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章晔《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潜能的培养》《北方音乐》2001年第8期

[2]汪艳《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第16期

[3]蒋宇峰《让童心在音乐中放飞》《广东教育》2010年第9期

[4]牛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中国论文》2007年第5期

儿童智力 篇2

应征者里有三个裁缝碰到了一块儿,两个年长些的裁缝心里都在想:“像我这么优秀的裁缝,做过许许多多精美的针线活儿,连一个针脚儿都没缝错过,这次也一定能马到成功。”第三个裁缝是一个又年轻又懒惰的淘气鬼,就连做针线活儿的手艺都马马虎虎,不过他深信运气会站在他这边的——反正如果不来碰碰运气的话,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些什么。另两个裁缝对他说:“你还是待在家里算啦!就你那智商,全从脑袋里抠出来也装不满一个瓜子壳,就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但小裁缝毫不气馁。他说他已经打定主意了,一定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于是他也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一副世界尽在掌握的样子。

三个裁缝到那个王国拜见了公主,然后请她出题。他们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才是能猜出谜底的人,我们聪明机敏,心细如针。”

公主说:“我的头上有两种不同的头发。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就这呀?”第一个裁缝说,“它们应该是黑色和白色,就像一种叫‘芝麻呢’的布料。”

“错了。”公主说。

“那么,”第二个裁缝说,“如果不是黑色和白色的话,肯定就是红色和褐色了,就像我父亲的礼服大衣一样。”

“又错了,”公主说,“让第三个人说吧,他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于是小裁缝大胆地走上前说:“公主有两种颜色的头发,一种是金色,一种是银色。”

听了这个答案,公主脸色苍白,差点晕了过去,因为小裁缝猜对了。她还以为世上永远不会有人猜出答案呢。过了一会儿,公主恢复了常态说:“别沾沾自喜,现在你还没有得到我。首先你要再做一件事情:楼下的马厩里有一只熊,你必须和它住一个晚上。如果我明早醒来的时候你还活着,你就可以娶我了。”

她很希望用这种方法除掉小裁缝,因为那头熊十分凶猛,从来没有人能从它的熊掌下活着逃出来。不过小裁缝一点也不害怕,他高兴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夜幕降临的时候,他被带到了马厩里。熊立刻冲了过来,想用它的大熊掌给他一顿热烈欢迎。“慢着,慢着,”裁缝说,“我马上就会教你安静下来。”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胡桃,嘎嘣嘎嘣地嗑了起来,吃得十分香甜,好像世界上没有任何让他关心或烦恼的事。熊馋得要命,也很想要一些胡桃吃。于是小裁缝把手伸进口袋,掏出满满的一大把塞进熊掌里——但它们不是胡桃,而是卵石。熊把它们全都塞进嘴里,但用尽全身力气也咬不开“胡桃”的壳。

“我的娘哎,”熊想,“我一定是个大笨蛋,连个胡桃都咬不开。”它对小裁缝说:“我说,能不能帮我把胡桃咬开?”

“你可真够笨的,”小裁缝说,“长着那么大的嘴,那么大的巴掌,连个胡桃都咬不开!”他接过石头,迅速地把它换成了一颗胡桃,然后丢进嘴里咔嚓一声,胡桃马上被咬开了。

“让我再试试,”熊说,“这种事,别人给我示范一遍,我也就学会了。”

于是裁缝给了它更多的卵石,熊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得牙齿都松动了,还是一个“胡桃”都咬不开。

小裁缝拿出一把小提琴,悠闲地拉了起来。熊听见音乐声,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它高高兴兴地跳了一会儿,对小裁缝说:“我说,拉琴难么?”

“小菜一碟啦!”小裁缝说,“看着!你像这样用左手的手指按住琴弦,用右手拉着琴弓,就这样——要多容易就有多容易,沙啦啦啦——”

“噢!”熊叫道,“我也希望我能像你那样拉琴,这样我就可能跳舞了。你怎么想?能教教我吗?”

“非常乐意,”小裁缝说,“如果你有天赋的话。不过先让我看看你的爪子……天哪,你的指甲太长了,我得先给你剪剪。”说着,他拿出一把老虎钳子,让熊把爪子伸了进去,然后把老虎钳子使劲儿夹紧。

从前有位非常高傲的公主。无论是谁向她求婚,她都会出一些谜语或难题考验他。如果求婚者答不出来,就会被灰溜溜地赶出城去,受尽众人的耻笑。公主对外宣布说,无论是谁都可以来试试猜谜的本事,如果有谁破解了她的谜题,他就将成为她的丈夫。

应征者里有三个裁缝碰到了一块儿,两个年长些的裁缝心里都在想:“像我这么优秀的裁缝,做过许许多多精美的针线活儿,连一个针脚儿都没缝错过,这次也一定能马到成功。”第三个裁缝是一个又年轻又懒惰的淘气鬼,就连做针线活儿的手艺都马马虎虎,不过他深信运气会站在他这边的——反正如果不来碰碰运气的话,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些什么。另两个裁缝对他说:“你还是待在家里算啦!就你那智商,全从脑袋里抠出来也装不满一个瓜子壳,就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但小裁缝毫不气馁。他说他已经打定主意了,一定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于是他也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一副世界尽在掌握的样子。

三个裁缝到那个王国拜见了公主,然后请她出题。他们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才是能猜出谜底的人,我们聪明机敏,心细如针。”

公主说:“我的头上有两种不同的头发。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就这呀?”第一个裁缝说,“它们应该是黑色和白色,就像一种叫‘芝麻呢’的布料。”

“错了。”公主说。

“那么,”第二个裁缝说,“如果不是黑色和白色的话,肯定就是红色和褐色了,就像我父亲的礼服大衣一样。”

“又错了,”公主说,“让第三个人说吧,他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于是小裁缝大胆地走上前说:“公主有两种颜色的头发,一种是金色,一种是银色。”

听了这个答案,公主脸色苍白,差点晕了过去,因为小裁缝猜对了。她还以为世上永远不会有人猜出答案呢。过了一会儿,公主恢复了常态说:“别沾沾自喜,现在你还没有得到我。首先你要再做一件事情:楼下的马厩里有一只熊,你必须和它住一个晚上。如果我明早醒来的时候你还活着,你就可以娶我了。”

她很希望用这种方法除掉小裁缝,因为那头熊十分凶猛,从来没有人能从它的熊掌下活着逃出来。不过小裁缝一点也不害怕,他高兴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夜幕降临的时候,他被带到了马厩里。熊立刻冲了过来,想用它的大熊掌给他一顿热烈欢迎。“慢着,慢着,”裁缝说,“我马上就会教你安静下来。”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胡桃,嘎嘣嘎嘣地嗑了起来,吃得十分香甜,好像世界上没有任何让他关心或烦恼的事。熊馋得要命,也很想要一些胡桃吃。于是小裁缝把手伸进口袋,掏出满满的一大把塞进熊掌里——但它们不是胡桃,而是卵石。熊把它们全都塞进嘴里,但用尽全身力气也咬不开“胡桃”的壳。

“我的娘哎,”熊想,“我一定是个大笨蛋,连个胡桃都咬不开。”它对小裁缝说:“我说,能不能帮我把胡桃咬开?”

“你可真够笨的,”小裁缝说,“长着那么大的嘴,那么大的巴掌,连个胡桃都咬不开!”他接过石头,迅速地把它换成了一颗胡桃,然后丢进嘴里咔嚓一声,胡桃马上被咬开了。

“让我再试试,”熊说,“这种事,别人给我示范一遍,我也就学会了。”

于是裁缝给了它更多的卵石,熊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得牙齿都松动了,还是一个“胡桃”都咬不开。

小裁缝拿出一把小提琴,悠闲地拉了起来。熊听见音乐声,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它高高兴兴地跳了一会儿,对小裁缝说:“我说,拉琴难么?

“小菜一碟啦!”小裁缝说,“看着!你像这样用左手的手指按住琴弦,用右手拉着琴弓,就这样——要多容易就有多容易,沙啦啦啦——”

“噢!”熊叫道,“我也希望我能像你那样拉琴,这样我就可能跳舞了。你怎么想?能教教我吗?”

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研究概述 篇3

【关键词】情绪;智力落后儿童情绪问题;智力落后儿童情绪问题原因;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的干预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如恐惧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1]。

二.智力落后儿童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知功能缺陷累积理论

格式塔拓扑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为分化、概括化与再组织三种方式。只有经过这三种方式,学习才能够发生。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感知觉、思维等认知能力存在极大的缺陷,他们在学习的分化、概括化和再组织三方面就会显示出一些障碍,所以他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学习认知事物更加困难,从而表现出认知功能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知功能的缺陷会有累积的趋势,即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同龄儿童的思维概括等认知能力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个和心理学家皮连生的理论是一致的:儿童如果前一个人生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会影响以后人生任务的完成,成为人生缺陷,缺陷如果得不到弥补和补偿就会越来越多,以后的发展会非常艰难。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2]根据自己的研究及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提出了婴儿情绪分化理论,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其情绪发展的速度、分化的速度普遍较晚,而且大多数的家庭因为孩子不正常而忽视了对其情绪需要的社会性反馈,智力落后儿童早期由生物驱力表现的情绪(如饥饿时的哭喊,舒服时的微笑)得不到家人的反馈,久而久之,他们的感情之源渐渐干枯。他们的感情表达常常得不到父母的强化,情绪发展更加缓慢。同时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等认知能力发展缓慢,导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的情绪识别能力也会产生缺陷,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弥补和补偿,缺陷会累积的更多,使个体的适应能力受到影响。

(2)人本主义的解释

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不当情绪主要与幼时缺乏关爱有关。罗杰斯提出,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如果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个体就能产生自我和谐的“自我关注”,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能较为健康地发展[3]。而那些只能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幼儿就会对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猜疑、怀疑别人,渐渐地产生自我否定。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大多数得不到像正常孩子那样的关爱,家人对他们的情绪表现没有加以更多的关注,而是将关注更多的放在家里的健康孩子身上,尽管智力落后儿童不善于描述出其个人的情感体验,但是他们可以体验,这种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表现出不恰当的情绪和深层次的情绪问题。

三.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特点[4][5]

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由于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速度、品质上都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出很多不恰当的情绪,具体有以下表现:

(1)情绪分化晚,表现出两个极端

六、七岁的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只表现出高兴与不高兴,有的十几岁的智力落后儿童遇到事就像学前儿童那样想哭就哭,或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有一部分儿童有极端化的倾向,特别易激动或特别安静,其他表现形式很少出现。

(2)情绪不稳定,自控性发展缓慢

有些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犯了错误,刚接受完老师的批评还掉了几滴眼泪,可马上回到同学中间,又很快地和同学高兴地玩耍起来。还有一些中重度的孩子存在“顽固不变”的现象,对一件事情喜欢做就会不厌其烦地做下去,一哭起来也会“坚持”大半天。

(3)情绪体验不深刻,表情变化与外界刺激水平不适应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近半数的学生表情与刺激强度、性质不相称,对于很滑稽可笑的场面有很多学生面部表情呆板,无动于衷。而对于并不幽默的场面却哈哈大笑,而且很难做到“一笑了之”。

四.近年来国内关于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的研究

目前国内的学者在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情绪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各种疗法对其情绪障碍进行干预。如刘明明(2000)[6]在其硕士论文中采用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对智能障碍儿童的恰当情绪进行了干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恰当情绪,进而减少不恰当的行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许多培智学校的老师以游戏为载体,设置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戴碎英(2004)[7]等探讨了温州市新码道学校的游戏教学法,运用“小猫钓鱼、摘苹果、小熊猫找家、猫抓小白鼠”等游戏,认为游戏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而且能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江琴娣(2006)[8]等人在研究智力落后学生情感障碍的矫治中,曾提到对一名轻度智力障碍的女孩运用认知疗法来纠正其不良的认知,从而获得良好的情绪。江琴娣上述的研究还提到用自我宣泄法来宣泄不良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压抑的情绪情感,从而达到身心轻松,情绪愉快,使内心世界重新获得平衡。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303-308

[4]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及缺陷补偿,北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5

[5]丑荣之,王清汀,梁斌言.怎样培养教育弱智儿童[M].华夏出版社

[6]刘明明.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对智能障碍儿童恰当情绪的影响[D].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7]戴碎英,叶爱娟,胡乐.游戏法-在弱智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3期(总第45期),34-38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结构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学习困难组儿童共171例,均为随机抽取的本心理咨询门诊2000~2008年就诊的学生,其中,男生114名,女生57名;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6岁,平均8.9岁;本组均没有明显的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这些学生均为老师或班主任根据其学习能力综合评定为“差生”而要求家长带来就诊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智商≥70分。对照组儿童来自韶关两所小学1~6年级经家长同意、同学自愿参与的123名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班主任老师对其综合评定为“良”且无明显躯体和精神疾病者,其中,男生54名,女生69名;年龄6~13岁,平均8.7岁。

1.2 研究工具

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蔡太生等修订的,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4]对入组学生进行智力评估。操作由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手册实施和评分。

2 结果

2.1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分布情况

171名学习困难儿童IQ≥90者31名(18.13%),80~89分者71名(41.52%),70~79者69名(40.35%)。另外,有39名(22.8%)儿童存在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其中,31名操作智商高于言语智商10分以上,8名操作智商高于言语智商10分以下,与对照组儿童进行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两组儿童智力测试结果

学习困难组儿童的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各分测验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P<0.01),有显著性差异;其言语智商低于操作智商,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操作智商中知识、分类、算术、词汇、领悟5个分测验得分均低于同年龄组正常智商3个标准差左右。其操作智商中,填图得分最低,低于正常4个标准差,图形拼凑则在同年龄组正常范围。而正常对照组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均正常,各分测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即各能力发展均衡。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困难儿童不但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低于正常儿童,且各分测验得分也显著低于正常儿童,提示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具有生物学基础,与Mattison RE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现象,各能力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与程灶火等[6]研究结果类似,提示智力结构不平衡也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可能与学习困难儿童大脑两半球功能发展不均衡有关。但是,笔者在研究中也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组中有一小部分(18.13%)的智力在同年龄组正常范围(总智商90~109分,且各分测验均在正常范围),提示尽管智商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困难的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Hammill DD.On defin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A emerging consensu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0,23(2):74-84.

[2]金星明.学习困难综合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102-103.

[3]程灶火,龚耀先.学习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31-33.

[4]龚耀先,蔡太生.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6.

[5]Mattison RE,Hooper SR,Glasserg LA.Three-year course of learning disorders in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classified as behavioral disorde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2,41(12):1454-1461.

儿童智力急转弯 篇5

2. 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水里却没有淹死,为什么? 答案:他在洗澡

3. 家人问医生病人的情况,医生只举起5个手指,家人就哭了,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三长两短

4. 我不会轻功,但一只脚搭在鸡蛋上,鸡蛋不会破,这是为什么? 答案:另一只脚站在地上

5. 美丽的公主结婚以后就不挂蚊帐了,为什么? 答案:她嫁给了青蛙王子

6. 一个人被关在密闭的房间里,只有一扇门,但无法拉开,他该如何出来? 答案:把门推开

7. 新买的袜子怎么会有一个洞? 答案:袜口

8. 数字0到1之间加一个什么号,才能使这个数比0大,而比1小呢? 答案:加个“.”成为“0.1”

9. 金太太一向心直口快,可什么事竟让她突然变得吞吞吐吐了呢? 答案:金太太在吃甘蔗的时候吞吞吐吐

10. 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 答案:地球的影子,即每天的晚上

11. 24个人按5人排列,排城6行,该怎样排? 答案:排成正六边形即可

12. 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的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因为什么? 答案:这是一对聋哑人

13. 有一头头朝北的牛,它先向左转三圈,然后再向后转两圈半,接着再往右转,这时候它的尾巴朝哪儿? 答案:朝下

14. 用椰子和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疼? 答案:头比较疼

15. 为什么人们要到市场上去? 答案:因为市场不会来

16. 下雪天,阿文开了暖气,关上门窗,为什么还感到很冷? 答案:他在门外

17. 阿呆开车去动物园玩,动物园很近,他的路并没有走错,为何却总到不了目的地? 答案:早开过了

18. 在一次考试中,两个学生交了一模一样的考卷,但老师认为他们肯定没有做弊,这是为什么? 答案:他们交的是白卷

19. 蝎子和螃蟹玩猜拳,为什么它们玩了两天,还是分不出胜负呢? 答案:两个都出剪刀

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篇6

一个3岁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玩耍。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看似单调的活动中,将一些彩色的玻璃球一颗颗地塞到玻璃瓶中。每当一个玻璃球落下去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女孩只是面无表情地重复一个动作,将玻璃球一颗颗地放进瓶子。母亲喊了小女孩三次,她都充耳不闻。当瓶子装满之后,小女孩把玻璃球倒出来,然后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母亲进来收起瓶子,她才被迫停止游戏。

“妮妮,把瓶子收起来吧,看看妈妈给你买的花裙子。”小女孩被母亲抱起来,不情愿地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玻璃球。但是她很快就恢复了活力,精神饱满的样子。其实,母亲只想转移她的注意力,小女孩每天都要重复这个游戏,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这种情况让她有些担心,而女儿却似乎对此有用不完的热情和专注。

晚上,小女孩早早地躺在床上,等着母亲给她讲“床头故事”。母亲准备给妮妮讲一个新故事,但是她非要听《金色的房子》。母亲有些吃惊,这个故事女儿已经听了十多遍了,虽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了,“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妮妮的母亲想:重复一件事情多么枯燥啊,女儿是不是患上“孤独症”了?

对于成人来说,重复操作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少人都会充满疑问:“反复做事需要耐力,3岁的孩子能忍受得住吗?”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儿童本来就喜欢重复地做某一件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当他们碰上感兴趣的事,就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去做这件事。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喜欢重复进行,在听一本书时总喜欢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喜欢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使儿童的内心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在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浅议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训练 篇7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所谓学习障碍, 是指在获得听、说、读、写、推论、计算能力和在使用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的一种多方面障碍的归纳用语。教育者只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才能不断克服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障碍。

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障碍一般都是内在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不全所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情况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 任性多动, 喜怒异常, 控制能力较差, 行为不合常规; (2) 神经系统异常, 思维迟缓, 记忆力差, 遗忘快; (3) 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 接受效果很差; (4) 动作比例不协调, 反应不灵敏, 性格随意散漫, 感知活动质量较差。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措施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训练:

一、从兴趣入手, 适时引导, 发挥智力落后儿童的长处

儿童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 制定教学活动, 并要善于发掘儿童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智力落后儿童英子虽然在智力上存在问题, 但这并没有埋没她绘画的天赋。由于从小生活在福利机构, 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英子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在校期间, 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有一段时间经常情绪失控, 无故发脾气、乱扔东西、哭闹、不愿意去学校。在学习过程中, 笔者发现英子爱画画, 因此经常引导她观察周围的环境, 鼓励她多练多画, 打好基础。教师多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儿童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 经过练习, 英子的绘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所画作品入选全国残疾儿童画展。现在英子的情绪良好, 性格开朗, 与周围的小朋友能够愉快交往。

二、用游戏的方法, 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热情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它是以模仿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儿童做游戏时,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都从发展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去编排一些能提高智力、增进身体发育的游戏。游戏通常为智力、音乐及体育游戏三大类。教师在做游戏前, 先向儿童说明或示范游戏规则及动作顺序, 如:教师教儿童做“奇妙的口袋”这一游戏时, 让儿童通过摸、猜, 说出口袋里的东西, 这样可以通过做游戏, 培养儿童的触觉及语言表达能力。在编排游戏时, 教师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智力落后儿童做一些有表演性质的游戏, 内容要简单, 符合儿童的实际,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 在指导智力落后儿童做游戏时, 教师都要针对儿童的年龄、智力水平、环境条件等去安排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不随意指责儿童, 让儿童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游戏, 并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三、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生活技能及劳动能力

福利机构的智力落后儿童缺乏生活技能及生活常识方面的学习, 针对此情况, 教师不仅应在课程上设置这些内容, 还要经常组织儿童去参观幼儿园、学校及社区环境;带他们去菜市场认识水果、蔬菜;去公园游玩、看动物;去超市买东西、认识物品等。通过这些活动, 增强儿童的生活常识及生活技能方面的能力。

简单劳动是智力落后儿童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强壮身体的最好方法。但智力落后儿童往往不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独立性也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劳动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督促。如果不及时指导和督促, 这些儿童很可能会长期只重复一些简单劳动而慢慢失去对劳动的兴趣, 甚至不愿参加劳动。因此, 教师在指导儿童参加劳动时, 要让儿童接触新的事物和劳动工具, 讲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并从实际操作中指导儿童学习劳动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方法。如:教儿童扫地时, 先告诉他们怎么样使用扫帚, 要求他们认真地按照教师的示范去做, 并让儿童仔细地观察劳动前后事物所起的变化。在劳动中, 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均获得了发展。另外, 在安排劳动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智力特点及个体差异。一般来说, 智力落后儿童的劳动安排要从生活自理开始, 如教儿童学会穿衣裤、进食进饮、如厕清洁, 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整理用具和床铺, 收拾玩具、洗袜子、打扫卫生等。教师一般都要求动作简单、按劳动程序一步步进行。

儿童智力 篇8

一、睢宁儿童画在2—4岁涂鸦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涂鸦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涂鸦期在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涂鸦期的儿童画具有丰富的原创精神和偶然因素,在这样的心智阶段,他们绘出了成人所无法效仿的佳作,因此我们认为,儿童在涂鸦期应避免大人的过多干扰。其次,涂鸦作品的差异性,儿童在涂鸦期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罗恩菲德总结儿童涂鸦期的表现,将儿童涂鸦细分为四个阶段:没有区别的涂鸦,纵横线的或者有控制的涂鸦,圆圈的涂鸦和涂鸦的命名。第三,从涂鸦的发展看儿童的成长。通过涂鸦期的一般发展可以发掘儿童的认知潜能,深入的了解儿童的智慧、感情、知觉、美感、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所以,涂鸦形成本身就一种智力的开发,儿童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尽情想象和创造,从而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独立思考。

二、睢宁儿童画在4—5岁象征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在这一个时期,儿童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借助画面表达他们的意图,他们利用特定的符号代替和表现象征性的图形。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逐渐消失的涂鸦期对象征期儿童绘画的潜在影响。此间,儿童的想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及时的运用到作画过程中,通过主观意识的不断刺激,使儿童感受人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易于表达的新的形体观念。这一年龄的儿童开始有智慧的倾向,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充分肯定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度、适宜性和塑造力,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美,体会空间关系,并培养儿童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正确运用点线面的能力。

三、睢宁儿童画在5—9岁表现期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1.

睢宁儿童画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原则,实现以发展儿童个性、以美育人为目的教学行为,并在绘画方式上取得突破,推出写生画、想象画和临摹画的教学模式。

2. 睢宁儿童画的阶段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6—7岁):这是儿童由自由式的随性作画转为以学校为媒介的正规学习阶段。依据儿童这一时期的心理规律,制定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将教材、课题、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儿童的成长规律相结合。小学三、四年级(8—9岁):罗恩菲德将这一时期大致归纳为样式化阶段,他认为“样式是儿童对人和环境之概念”。样式仅是形体概念,是创造经验的基础,概念越丰富,表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是儿童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及时给与正确的指导,丰富他们对人物、空间、色彩等样式的认识,通过户外写生、临摹、讲解,提高他们对人物线条、空间秩序、基底线的运用以及色彩与物体结合的理解。小学五、六年级(10—11岁):这一时期被称为绘画心理的高级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尊重视觉感受运用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去规范画面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写实绘画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正确分析儿童的年龄特质,完善理论知识,加大技能训练,鼓励儿童写生训练,从而培养儿童对色彩线条和空间等方面的控制。

四、结语

睢宁儿童画在培养儿童视知觉能力、启发儿童的心智、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增强儿童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儿童智力的开发不仅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在美术教育教学行为的探索中展露出来。多元化的儿童画创作理念贯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因此,正视儿童画的积极作用,给与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扩展儿童个性思维的任务将被提上延续性教学的日程。

摘要:随着睢宁儿童画事业在理论和技能上的日益完善, 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兴儿童画产业。睢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时刻以儿童为中心,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照年龄特征、审美情趣、个性差异、个人喜好等方面, 并且依据儿童在涂鸦期、象征期和表现期的发展特点, 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睢宁儿童画,智力,绘画心理,开发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爱民.涂鸦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8 (7) .

儿童智力 篇9

一、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内外多系统参与的复杂活动, 如果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则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 导致学习过程中错误频发、学习效率低等现象。例如朗诵一段课文, 会出现错字, 丢字, 看书易跳字、跳行等现象。

(二)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感觉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即使一项简单的活动也是多种感觉系统的参与。例如智力障碍儿童常表现出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拉拉链等动作缓慢并且笨拙;运动协调不佳, 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现笨拙, 不敢做跳高、跳远、走平衡木、荡秋千等运动;吃饭时常掉饭粒;常常站、坐姿势异常, 端坐十分困难, 等等。

(三)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个体间的人际交往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不少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固执于已经熟悉的环境和经验, 排斥对新事物的学习与适应, 常常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害羞、喜欢粘人, 对洗头和洗澡等都会反抗;在团体中独占性强, 朋友少, 常陷于孤独之中。由于交往行为不当, 不遵循交往原则, 成为同伴中不受欢迎的人, 难以融入群体中。

二、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 6岁, 男孩, 中度智力障碍。

1. 现有发展水平。

目前主要的问题: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不足, 如不能完全独立穿衣服, 不能自己独立处理大便后擦屁股, 吃饭有挑食现象, 吃饭过程缓慢, 不能专注做一件事。触觉比较敏感, 不愿意和小朋友玩, 有时会没有缘由地大哭大闹。走路不平稳, 有时会摔倒。基本无语言, 只能说“爸爸”、“妈妈”, 当他要表达某个物体或提出某种要求时, 都只会用手指物表达, 或是用点头、摇头示意, 语言理解能力差。

2. 个案主要存在问题

A.触觉系统失调;

B.前庭平衡方面存在不足;

C.本体感及精细动作方面还存在不足;

D.注意力及做事持续性差;

E.言语障碍。

(二) 个案主要训练内容

1. 触觉训练。

所谓触觉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触觉及其他肤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如感觉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传递个体间的情感及奖惩功能等。可以对小明通过大量触觉练习, 如大笼球的挤压, 双手的抚摸, 每天坚持和他人进行一定量的拥抱, 每天坚持用不同的梳子梳头, 洗澡或洗脸时, 用不同温度的水, 让其感受温度变化, 丰富其触觉系统, 总的来说触觉系统的改善遵循以下思路, 如温度变化, 粗糙与光滑的物体, 软与硬的物品, 等等。

2. 前庭方面问题。

所谓前庭觉是指受地心引力作用及个体躯体移动 (特别是头部运动) 刺激形成的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 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 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 都属于前庭觉。它不仅承担调控躯体平衡的功能, 而且广泛参与个体的多种生理心理活动。我觉得可以通过对小明的前庭觉输入大量刺激信息, 以帮其改变。如蹦床, 花样走平衡木, 用被褥裹起来做开飞机的游戏, 等等。

3. 本体感方向的问题。

本体感觉是感受个体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感觉。智障儿童的本体感觉能力训练是其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领域之一, 对其提升动作技能水平有重要意义。让小明多运动、多完成多运动器官参与的复杂运动是提高其本体感觉能力的基本途径。下面以行走平衡木活动训练为例, 介绍智力障碍儿童本体感觉训练活动设计。可以让小明学习多种走法, 训练人员可以示范正走、侧走、倒走等走法, 让小明学习不同走法并理解不同走法的含义。也可以训练人员提前告知并示范小明需要完成的走法, 儿童依照训练人员的预设指令完成相应操作, 例如, 让小明“10步快速正走后5步慢速倒走”等。也可以在训练场地绘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 如直线、曲线、三角形等, 让小明沿着图形边缘完成图形行走, 可以先进行睁眼训练再进行闭眼行走。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小明在平衡方面有了很大好转, 能独立行走架高平衡木, 在穿脱衣服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一切都应以游戏方式进行, 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 不可以强迫或强制, 只能通过孩子喜欢的事物转嫁 (过渡) 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上, 让孩子自然地接受一切。

(三) 相关辅助训练

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通过学校、家庭的合作, 对小明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加强衣食住行等活动的训练, 以提高小明的生存能力, 提高训练成效。

2. 言语康复训练。

小明伴有言语障碍, 制约了与他人的交流, 对他加强言语康复训练, 能加强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力, 有助于以后融入社会。

3. 文化教育。

对小明加强文化教育, 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切此内容的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 小结

1. 内容和目标要适合学生实情。

在训练过程中, 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小明的接受能力, 使小明在训练过程中, 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 这样让他能有继续进行训练的意愿,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提高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2. 反复训练是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特殊需要。

要提高小明的能力, 反复训练很重要。反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长短要适合实际, 但反复训练不是简单重复, 而且要设计更多的游戏。

3. 家庭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长必须关心孩子的成长, 理解孩子, 同时和学校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 采取客观、理智、积极的态度, 对孩子有爱心, 有耐心, 让孩子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的希望。只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重视, 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的训练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天津教育出版社.

[2]刘焱编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61, 467.

[3]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北京大学出版社.

[4]刘晓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2004.

[5]张慧.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与综合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2011.

[6]王爱芝, 刘贺威, 魏云霞.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10) :45-46.

儿童小说与幼儿智力开发 篇10

一、培养幼儿想象力

达尔文认为, 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最高特权之一。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指人们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和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联想、分析、综合、推理和改造, 再重新在内心中创造出新表象的一种心理活动, 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想象具有两个特点:形象性和虚构性。小说的本质特征也是形象性和虚构性。作者在创作时, 无论是立意选材, 还是提炼情节、塑造形象, 都要借助形象与虚构才能完成。读者阅读接受小说, 也必须借助形象与虚构, 才能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 积极参与第二次创作,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取得满意的阅读效果。而不管是对于创作者, 还是接受者, 形象与虚构的训练又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 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想象力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期, 其想象力的发展遵循人类想象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从片段、零碎到连贯、完整、丰富, 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创造想象为辅。幼儿接受儿童小说的基本方式是“听赏”, 因为儿童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和叙写的内容往往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 所以通过“听赏”, 幼儿会在有声语言的刺激下很自然地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情景, 这种再造式的想象开始是简单化、碎片式、断断续续的, 再造出来的形象也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但经过不断的刺激和训练后, 大脑中的联想与想象会越来越熟练, 再造出来的形象与情景会越来越清晰、连贯、有序、完整、丰富,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与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从无到有, 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比如, 改编版的儿童小说《小英雄哪吒》写哪吒出世:“李靖大怒, 挥剑朝肉球砍去, 只听‘噗’的一声, 肉球分成两半, 从中跳出一个孩儿来, 满面红光, 面如桃花, 右手套一黄金镯, 腹上围着一块红绫。这其实是一位下凡神仙。黄金镯是‘乾坤圈’, 红绫名叫‘混天绫’。”幼儿听到这些文字后, 自然会在脑海中构想出一位生动迷人、英气勃勃的小英雄来。随着这种训练的丰富和强化, 幼儿的想象能力会越来越强, 智力也就开发得越来越好。

二、培养幼儿的语感与表达能力

周作人先生在《我学国文的经验》中说:“我的国文都是看小说来的。”一语道破了小说对于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特殊作用。儿童小说富有童趣, 为幼儿喜闻乐听, 对于培养幼儿的语感与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功效。

1. 运用儿童小说培养幼儿语感的主要方法———听赏。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幼儿阶段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各种各样的语言刺激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 用优秀的作品给幼儿以规范的、优美的语言熏陶, 就能让幼儿在一种良性的语言环境中濡染成长, 不断积累起丰富而又高质量的语感。由于幼儿直接阅读原著的能力有限, 那么最常用的做法是老师讲述小说故事或放磁带、碟子等, 让幼儿在听赏的过程中品味故事, 放飞想象, 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具体而言, 要想取得理想效果, 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的小说故事要有趣味性, 可听性;二是讲述或听赏时要及时解释重点难点词汇, 最好能够准备一块小黑板或用多媒体将重点难点词写出来, 解难释疑, 加深印象。比如讲述郑渊洁的《鼠王做寿》时, 对其中的“绞尽脑汁”、“光滑细嫩”、“诚惶诚恐”、“纳闷”、“启禀陛下”等难点词语就必须解释清楚, 让幼儿通词达意, 以加深理解。长期坚持, 语感能力自然会与日俱增。

2. 运用儿童小说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复述。

复述是一种特别能开发人的智力的方法。据资料介绍, 美国学生不要求背诵课文, 但要求复述课文。因为美国教育鼓励创新和冒险, 认为重复别人的东西就是失败, 而背诵可能被前人思维所束缚而难有创新。美国小学基本没有背诵课文的要求。虽然美国小学没硬性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但是对部分篇目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理解后,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并且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这些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仔细推敲, 这种方法确实高明。第一, 复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 尤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第二, 起步门槛低, 适应范围广, 易于操作, 成效显示快, 累积效果好。

那么, 让幼儿在听赏了小说故事之后, 再将故事情节复述出来, 对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表现意识, 确实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一种简便而高效的方法。根据作品内容和幼儿接受熟悉程度,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让幼儿单独复述一篇完整的小说故事;二是几个幼儿采用接龙式的方法先后衔接复述一篇作品;三是幼儿和老师一起交替复述。后两种方法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当然,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传统而经典的哺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培养, 其功用与方法是多维的、复合性的, 在实际教学中, 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和持之以恒, 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儿童小说作为一种传统而经典的哺养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培养, 其功用与方法是多维的复合性的, 而重点体现在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培养幼儿的语感与表达能力两个方面。

关键词:儿童小说,幼儿,智力

参考文献

[1]蒋风.幼儿文学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美妮.巢阳.幼儿文学概论[M].重庆出版社, 1996.

[4]范崇燕.专家谈幼儿成才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

[5]葛小华.儿童文学作品与幼儿科学教育[J].山东教育, 1999, (02) .

妊娠高血压会影响儿童智力 篇11

妊高征的主要症状是严重的高血压。血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不仅仅对母体自身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胎儿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妊高征的基本病变是全身的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导致全身的有效血液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速度减慢,致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危及到胎儿,很容易发生胎儿宫内营养不足,氧气供应缺乏,发育迟缓。当受到严重威胁时。还会发生死胎或新生儿窒息。胎儿营养障碍,大脑的发育自然会受到损伤,从而成为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因此,预防妊高征是预防儿童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

如何判断胎儿受到严重威胁呢?计算胎动次数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孕妇每小时能感觉到有3次以上的胎动,如果每小时仅感到1次甚至感觉不到胎动,或者每日在固定的3次测量时间内,1小时胎动共1~2次,就提示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如果在12~24小时内胎儿毫无动静,提示胎儿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已经无力“挣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缺氧时间越长,对胎儿的生命及其智力威胁就越严重。因此,及时、有效地了解胎儿是否缺氧,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纠正母体高血压,不仅是母体的需要,而且对胎儿也是非常重耍的。

当然,医院里的化验指标(尿雌三醇、尿孕二醇、血浆和胎盘生成素),可准确显示胎儿、胎盘功能,对正确估价病情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妊高征一经发现,即应住院治疗。

儿童智力 篇12

(1) 要了解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特征。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程度低, 稳定性差等。

(2) 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家庭情况 (如父母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 、致病原因、智力落后的轻重程度、爱好特点、学习能力、言语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是否存在行为缺陷等等。

(3) 要了解智力落后儿童学习语文的一些心理特点:表象贫乏, 客观事物在他们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少或残缺不全;感知速度慢, 范围小;知觉的分化程度差;思维呆板、不善联系;识记慢、遗忘快、再现困难等。

2 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哪怕是小小的成功, 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学习兴趣

(1) 儿童在没有一定准备之前, 在学习上不要对儿童做硬性的要求,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内容尽量要靠近学生的能力水平, 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使智力落后儿童能够学会, 学懂, 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 产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如有运动障碍、不能自理的田某侧重是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基本型的智力落后武某就要对其进行适应行为训练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文化课学习。

(2) 在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性格差异采取教育措施,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如王某属于兴奋型, 在接受新事物时, 就要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稳定他们的情绪, 然后让其清楚有关的问题, 进而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因为他们在还没有搞清楚问题时就急于回答, 对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肯定, 但对其急躁的情绪要给予矫正。相反, 对于彭某抑制型的, 就要采取相反的策略,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善于发现智力落后儿童的“闪光点”, 及时强化, 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进而培养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高的情况, 我利用行为矫正中的代币制来激励学生。在墙报上办了一个小栏目“我要实现我的愿望”, 把目标具体分为若干个小项目, 做对一项就会得一个小红星, 如:上课不乱说话, 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得两颗红星就会得到一块糖或一块饼干, 三颗红星得一朵红花等等。

(4) 利用迁移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可以迁移的。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对其他事物很感兴趣, 就可以用迁移的规律把他们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尹某新来不久, 思维缓慢, 情绪化严重, 学习意愿极不强, 厌恶写字, 但是模仿力强, 爱看书。在学习拼音时她不愿意写, 我就先让她看书, 模仿书中的动作、形状等, 并当着全班同学给予适宜的表扬, 并鼓励她把模仿后的拼音写下来, 做得好就给予奖励。

3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兴趣

(1) 通过直观教学, 引起智力落后儿童有意注意,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验证明, 直观教学能够有效地引起儿童学习兴趣, 吸引和稳定他们的注意, 从而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动作直观可以促使儿童理解和识记知识内容。在学习“出、入”时, 只凭汉字理解词义对他们有一定困难, 但是带他们到校门、教室门, 亲自走一走, 会更深刻的理解词义。语言的直观可以激发他们对识记材料的兴趣, 帮助他们理解意义深刻或复杂的文字。在拼音教学时, 我将枯燥难记的拼音字母编成顺口溜:一个豆瓣儿aaa;一个圆圈ooo;歪脖小鹅eee……通过他们乐于背诵的口诀, 既读准了字音又识记了字形。借助电教手段可将抽象的识记材料转化为视觉、听觉等感觉形象, 以加大材料对儿童的刺激强度, 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痕迹。我在教学《溪水》 (启智语文教材第八册15课) 一课时, 把每一段讲的顺序、内容用幻灯片的形式, 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溪水刚从山里流出来时, 幻灯片演示小兔小鹿到溪边喝水, 夸水很好喝;流过草地时, 演示野鸭白鹅来洗澡;流过村子, 结合内容分别显示人们洗手、洗脚、洗衣服……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很快明白主题思想 (水逐渐被污染, 受污染的水不能喝) 和教育意义 (保护环境、爱惜水资源等) , 用很短的时间记住了本课内容, 并且很长时间都不会遗忘。

(2) 促使智力落后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和一成不变的。在教学活动中, 一切能体现儿童主体作用和促使其积极活动的方法我们都要采取。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是游戏法。玩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更是智力落后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 教学时, 适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游戏, 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词语“前、后”时, 让每位学生戴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站成排, 听音乐跟节奏, 双腿蹦3分钟, 再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哪一个“小动物”, 后面是哪一个“小动物”, 答对的同学回到座位上, 既使他们放松了情绪, 活动了四肢, 又兴趣浓厚的复习了学习内容。

二是竞赛法。与正常儿童一样, 智力落后儿童也渴望获得成绩和他人的表扬, 也具有较强的争胜心理, 开展适宜的竞赛可以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主动性、自觉性。如在学习“左、右”时, 我就采用了竞赛法:看谁先举起自己的右手?看谁先摸到自己的左耳?……再适宜奖励, 并变样地经常这样竞赛, 既增强了趣味性, 又不断复习巩固了有难度的教学内容。

三是操作法。可以充分调动智力落后儿童的多种感官, 使他们进入某一特定的情境中成为活动的主体。在讲饼干时, 摆出了各种样式的饼干:圆的、方的、甜的、咸的、单层、双层等实物, 让他们去摸、看、尝……这时, 他们的注意就会集中在自己的各种感知活动, 并指向活动的具体对象上, 不仅增加了儿童对有关饼干知识的理解, 又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4 发挥情感效应, 亲师信道, 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课堂轻松愉快的气氛, 规范的教学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学习语文兴趣必不可少的。生活中, 无微不至的关怀, 会给他们一种亲和力, 使他们喜欢和信任我们;课堂上, 生动有趣的语言, 亲切和蔼的教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他们。

摘要:智力落后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更多的体验失败和挫折, 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必须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一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