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培养

2024-05-18

多元智力培养(共12篇)

多元智力培养 篇1

摘要: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力, 应在深刻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 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强化教学目标, 把多元智力理论真正融入到化学教学中,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学启示,多元智力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纳·加德纳 (Dr.Howard Gardner) 提出的一种风靡全球的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 目前所能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 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在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因此, 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或创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九种智力, 每个人的智力组合形式不同, 智力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 这些智力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 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调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和流传甚广的IQ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

传统智商理论认为, 人生而具有一定数量的智能。按照传统智商理论, 人被划分为六种:低能儿、智力中等儿、智力中上儿、优秀儿、非常优秀儿和智力超常儿。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力,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 除了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以外, 还有其他七种智力, 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人的智力结合不同, 也就是说,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独一无二的, 它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语言和逻辑能力组成的;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智力有多种类型, 霍华纳·加德纳最初提出人有七种智力, 后来提出有八种和九种智力。而且, 霍华纳·加德纳认为智力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智力可能会越来越多。多元智力理论实际上充分肯定了人类发展的潜力。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水平终生不变。比如说一个人的智商是120, 那么他的智商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在这种智力观下, 聪明人永远是聪明人, 笨人永远是笨人。虽然人们相信“勤能补拙”, 但是勤能“补”拙却不能“去”拙, 说到底还是一个笨人, 只不过如果笨鸟先飞, 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已。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组合形式不相同, 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智力水平。在多元智力理论下, 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如果要对人的智力作评估的话, 我们只能说他 (她) 的优势智力是什么, 弱势智力是什么, 他 (她) 的智力组合形式是什么, 而不能作“他很聪明”或“她很笨”之类的评价。而且, 每个人的智力和智力组合都能不断得到改善。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学启示

在教育观念上, 应注重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全人观”教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注重“全人观”教育, 即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教育不应该有“差生”, 某些方面的“差生”可能恰好是另一方面的优生, 教学就在于给每个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点,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 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 教学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既发现自己的优势智力, 找到自己的欠缺之处, 从而协调发展自己, 尽可能使每个智力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应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力, 尽管有一些智力暂时还不突出。

在教学方法上, 应注重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最优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 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 这种教学只强调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 对其他几种智力缺少开发。多元智力理论促使教师较为全面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多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即教学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方面都获得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 还要改变课堂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注重多样化的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育目标上, 多元智力理论并非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爱因斯坦之类的奇才、陈景润之类的专家或达·芬奇之类的全才, 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发展学生的智力, 让人人都能各得其所。教育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发展人本身,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多元智力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融入

多元智力与化学教学是息息相关的, 将其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建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行为主义束缚的缺点如教学过程的机械性、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学生角色的被动性, 而且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解决问题, 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从而会对化学教学大有裨益。

言语—语言智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 改善学生言语—语言智力的形式有讨论、辩论、演讲、写论文、演化学剧等。如在学习高中化学第一册《环境保护》这节课内容时, 可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一次听证会, 角色分别有主持人、居民代表、企业代表、市政府代表等, 让每个角色依次发言, 最后主持人总结, 同学们形成共识。这种上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言语—语言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的培养:如在学习高中化学第一册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这一段内容时, 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 然后思考怎样使用最廉价的原料制取纯碱?分析得到原料之后, 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来制取碳酸氢钠?侯氏制碱法相对于索尔维法的优点是什么?氯化铵为什么会析出?怎样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实验?教师适时利用科学研究的模式: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或问题—实验事实—假设及验证—结论—应用,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分析问题要素、沟通新旧联系。

自我反省智力的培养:如在学习高中第三册《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时, 例1以铝屑原料制备Al (OH) 3的实验方案设计, 这时可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个体设计实验方案结束后, 教师可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简易性等原则适时的对实验设计思路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互相对照评价, 使学生迅速意识到设计的优缺点, 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及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帮助和鼓励学生从学习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反省, 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 整理总结自己的经验或发现。只有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反省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才能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 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力的培养:许多化学物质都是有三维形象如白磷和甲烷的正四面体型、氨分子的三角锥型、乙炔和二氧化碳的直线型、乙烯和苯的平面型等等, 这些几何形象对于其化学及物质性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借助于空间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或用多媒体展示出其空间结构, 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的培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探究性实验是化学探究形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选取一些适宜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如:水污染的治理、喷泉的设计、实验室中的侯氏制碱法等, 把学生分成小组, 让学生自己探究, 互相讨论选择仪器与实验药品, 制定实验步骤, 然后合理分工, 责任明确、协同完成。实验过程中作为组织者, 要善于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同时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分派好各自的任务, 这就培养了人际交往智力;作为实验操作者, 需要身体与各肢体之间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活能力, 即很强的动手能力, 这就培养了身体—运动智力。当然, 通过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 可以培养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

总之, 作为教师, 要善于更新知识结构, 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了解新的教学动态, 主动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各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 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如果建立以“多元智力”学说为基础的新的学生观、智力观、评价观及人才选拔标准, 那么, 我们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各级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亓永英.探究性实验与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 (5) :7-9.

[2]夏靖龙, 王敏学, 杨雨若.多元智力情境下侯氏制碱法的实验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2, (6) :30-32.

[3]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策略的选择[J].基础教育参考, 2001, (1) :70-73.

多元智力培养 篇2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3.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4.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多元智力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元智力;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59-02

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以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一种能力的解读。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的理论,并随着《多元智能》一书的出版,传统的智力理论逐渐被多元智力理论所取代。在多元智力理论中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智力和交流智力。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中学生智力发展都不是单一的。人的智力发展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知识是形成智力的前提,没有多元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智能。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最基本的知识内容目标,基本技能目标,而且要掌握广博的综合知识。当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人才素质的基础性和多元性。美国近几十年内,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施通识教育,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改善知识结构。据专家统计,“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50年代为20%;70年代增加到70%。而专业课比重却逐年下降,50年代为45%;70年代降到20%。据统计,美国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10%左右,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广博的知识,90%毕业生在专业领域顺利就业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培养学生合理的多元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具备多元的综合知识。培养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美术创作、绘画、雕塑、欣赏等外,还要广泛涉猎哲学、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等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美术教学中,智力不但体现在对创造力的作用,而且受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动机等影响,比受智力约束对创造所起的作用要大。

(一)坚持民主教学原则

建立师生知识对话、情感交流、相互关爱、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个性发展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方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彰显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特性、自觉性、自制力、毅力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坚持教学方法创新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学生组织多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古典诗词、图形、神态、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三维动画与绘画课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活跃学生创作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效果。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要重视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如写生、创作、艺术展览、画展、沙龙、读书会、艺术报告会、人文知识讲座、前沿艺术动态,让视野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实践中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全面化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现代化、智力化、多样化的社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现代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符合时代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先进的、科学的、正确的意识和观点,包括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未来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定职业信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牺牲奉献的品格和精神。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体包括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综合知识,新颖的专题知识,从而构成多元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

(二)具有适应时代的各种能力

新型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具备: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能力;组织和领导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材进行选择的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能力。还应具备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应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能力。

总之,美术教育是为社会及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不但是创造者自身的成就和未来,而且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他不但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多多文化的融合力,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思维的灵活性、超前性,作为专业学科的美术教育,我们要有责任诠释多元智力理论。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美术师资队伍,去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吴小春

多元智力培养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多元化,智力培养

一、引言

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 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中, 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力, 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 是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化智力理论

1.多元化智力的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智能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这种理论不仅诠释了素质教育, 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使我们对智力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且为智力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的指导。

2.多元化智力的内涵。

传统的智商理论认知理论认为, 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反驳了上述观念, 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是用来强调各种互不相关的未知潜能智力, 是指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 一方面,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另一方面, 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此基础上, 他阐述了他的关于智力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的多元智力理论。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 人的智力结构由八种智力要素组成。这八种智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自知自省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等。这八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 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加德纳认为, 这八种智力因素同等重要, 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力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 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力, 他呼吁要对这八种智力给予同等的注意力。

三、高中物理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教学策略

基于物理学科与教学过程的特点, 本人借鉴多元智力理论, 着重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1.教学中视觉空间智力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力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物理课上,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 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力, 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1)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 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 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 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 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想象力。

(2) 利用绘制示意图开发视觉空间智力, 要求学生多用图示展示物理过程, 高中学生在力学解题中应该画规范的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以加强训练, 光学中画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的规范电路图、螺线管绕线图和磁场、电场分布图等。

(3) 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高中物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章节中涉及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

2.教学中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策略

数理逻辑智力是物理学核心智力, 多数物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此项能力较弱所致。教师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应主动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1) 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讲解时放慢速度。

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加工和知识内化过程, 在做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讲解时要放慢速度。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去“悟”, 时时判断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的依据。物理学是以教学为工具的。严密的教学使物理思维也具有严密性。

(2) 逻辑性强的知识点提问时要注意策略。

逻辑性强的高水平的提问要注意启发和等待的时间。一般而言, 教师在提问之后的等待时间不足三秒钟, 这等于要求学生几乎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这种要求过高了。事实上, 提问的等待时间如果能延长到十秒或更长, 学生的回答必然有所改进, 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改。

3.教学中自然观察者智力的培养策略

自然观察者智力非常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中尤其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1)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实验中的细微差别, 往往蕴藏着科学的奥秘, 放弃或忽略任何一个现象都会导致失败。因此观察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 才能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 培养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

要发展自然观察者智力的思维,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计算机软件向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影音资料。另外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实验机会让学生实验,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一些微小的实验。布置可行性的家庭小实验, 成立课外实验小组, 增补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等, 都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机会。

4.教学中身体运动智力的培养策略

物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身体——运动智力的良好时机。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许多实验的操作, 要求学生要有灵巧、准确、协调的动作, 需要眼、脑、手甚至是全身的协调动作。这些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肢体运作智力十分有益。这期间, 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 要尽量照顾各个小组, 及时纠正一些错的操作。同时, 我们应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入手, 切实加强物理基本实验的操作训练。在教学中, 我们应以结合课本安排的学生实验, 有计划、按步骤地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四、结语

包括物理课程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或者说教育观念的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之所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澄清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M].沈致隆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美]David Lazear.多元智力教学的艺术[M].吕良环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4]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多元智力角度中职教学论文 篇5

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进取型。这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拥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和竞争意识,然而拥有这些素质的学生却非常少。其二,满足型。这类学生并没有太大的上进心,认为自己考上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或家长的要求,很容易感到自我满足。从而在学习上采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其上学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拿到一个毕业证。其三,消极型。学生存在这样的心态大多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或是因为没有考入重点中学而一蹶不振,他们往往需要面对许多方面的压力,从而使得自己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其四,抗拒型。在学校的众多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周围的学生、老师或环境常常抱有不满的情绪,面对老师的批评更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越是存在这种糟糕的情绪越是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从而导致了这些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逐渐成为离经叛道的差等生。

1.2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状况

据专家和学者的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很不乐观,表现的兴趣很低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从这一反应来看,迫切要求我国中职学校的各位老师采取有效的改革路径,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熟练的运用知识。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我国从事中职教学的`各位老师和工作者都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共性智力和个性智力进行分别引导,在课堂上使些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3多元智力理论对中职教学的影响

随着多元智力理论逐渐在外国教育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也开始认识到了多元智力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早期基于多元智力角度的教学被应用在初中和小学阶段,通过对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教育改革,让我们更好的看到了学生的天赋,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达到了给学生减负的目的,更提高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2.基于多元智力角度的教学改革路径

2.1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对一般规律进行科学探索的产物,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索,实验的设计、调查和观察,并通过对研究现象和结果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能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各自的智力来探究并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相对而言,教师则扮演了一个激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2项目化教学

通过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多元智力,这些智力就是我们所谓的潜能,然而这些多元智力只有在遇到了合适的环境或情景才能够淋漓尽致的发展出来。项目化教学是把学习任务设定为某个项目来完成,学生则以完成该项目为学习目标。教师在设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技能,有利于他们多元智力的发展。

3.总结

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多元智力 高中英语 发展 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论概述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零点项目”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由创立,之后经由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负责。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并且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多元智力结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个维度。

二、高中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多元治理结构包括九项智力,具体来看,其中,言语─语言智力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即为学生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学生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即为推理逻辑能力和学生运算能力,表现为学生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为学生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学生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身体─动觉智力学生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自知─自省智力是学生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交往─交流智力是学生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自然观察智力是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九个方面的智力,但是,就目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果分析来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这九方面能力的目标。

三、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1.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使用机械手策略。第一,教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的利用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两个方面的综合性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交流智力、视觉─空间智力等实践能力。第二,教师选择难易适中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资料需要丰富且贴近基本生活。第四,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需要更好的融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共同分享交流的机会。

2.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使用现象观察策略。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具有丰富信息的观察发现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观察的好奇心,提出促进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多个问题。第二,教师提供的教学活动需要多元化,使得学生的多个感官能够协同接受信息,提高与学生感官相关的多项智力。第三,教师创设多重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例如,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述和交流观察的信息,例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给予学生丰富的信息。

3.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使用情景再现策略。第一,教师逐步的将静态图、动态图、概念图等等多个类型的形象化的图形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其中,静态图包括示意图、照片、幻灯片等;第二,教师逐步的将图示教学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等的能力。第三,教师切实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融为一起,并布置与学生的视觉或观察有关的课后作业。

4.基于多元智力的高中英语教学使用探究学习策略。第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首先选取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主题,并且这个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的被学生所接受。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主题等有效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考。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其他合作学习的形式搜集与探究活动有关的资料,为完成探究活动奠定资料基础。第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的思维过程、综合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相替换的思维过程,建立多个角度知识的亲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完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多元智力培养 篇7

一、多元智力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不仅仅是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人们在发现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加德纳教授于1983 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教育的极大影响和制约。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多元的,具体如下:

言语-语言智力:主要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认知能力,表现为个体是否能顺利而有效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指数学及思维能力,具体指推理和运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之间各种关系,如对立、因果和逻辑等关系以及是否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抽象思维。

身体运动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的能力,指个体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使事物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智力:主要特征是对于节奏和旋律的感受、赏识、记忆、和表达的能力。任何个体,只要唱歌不跑掉,并能辨别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就具有这种能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加德纳教授的智力观是一种宏观的智力观,克服了所谓传统智力观的狭隘和局限。

二、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长春师范大学双语师资大学外语教学

长春师范大学双语师资培养成立于2003年,其教学宗旨是提倡用英语教授各专业知识,如物理,化学,城环,生物,教育等以满足国际学校对相关教师的需求。这也正符合了目前外语教育学界所推崇的基于内容为导向的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teaching)。

多元智力理提出了个性教育的可行性,突出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具有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此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大学外语可堂上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真正激发了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潜能。多元智力理论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秋芳教授在其文章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详细阐述了“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中的假设,笔者认为此假设与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外语教学实属殊途同归,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任务。(1)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智力输出任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口头表达、笔头表达、口笔译活动。(2)提供合适的新智力输入材料。教师提供新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补充完成智力输出任务所欠缺的语言知识。(3)提供适当的智力输出帮助。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智力输出帮助。(4)给予有针对性的智力输出反馈。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置之不理,严重缺乏反馈。

2.学生任务。(1)尝试完成智力输出任务。这里强调的是输出任务的初始阶段,学生完美完成任务不是应追求的目标。(2)寻找新语言材料。不同于平时处理精读或精听材料的方法。(3)准备语言的产出活动。前面已经提到,有的任务是单项“task”,有的任务是系列“tasks”组成的“project”;(4)展示与欣赏智力输出成果。学生既可以展示自己的输出成果,又要学习其他同学的智力输出成果。

3.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长春师范大学双语师资培养大学外语所面临的挑战。(1)需要调整原有课程体系。多元智力指导下大学英语教改的实施需要一整套全新课程体系的支持。(2)革新传统的教科书概念。与传统教学程序相比,实施多元智力指导下的大学教改时教师要先设计所谓的智力任务。(3打破基于课文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通常依赖。

三、结语

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理念和方式所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好的理论指导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学习体验。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双语模式大学英语个案实验是外语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过程的一个缩影。它有利于改变目前只重分数不重素质,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体制,有助于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智能具有差异性,它包括个体间差异,同时也包括个体内部的差异,专业人士指出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本文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探讨它对长春师范大学双语师资培养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及融合。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网络教学 篇8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遗传的,固定不变的,以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为主。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人除了具有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之外,还有其他7种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9种智力以组合的方式存在,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而每个人所体现的智力组合又各不相同。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普遍关注,尽管还存在对它的争议,但其在教育界的应用相当广泛。

最近二十几年来,网络教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的多媒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也给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研究和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网络教学发展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网络教学的启示

(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人有9种智力,但每种智力都是非均衡发展的,随着个人的成长,他们的智力表现出强项和弱项之分,学习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世上没有一片同样的叶子”。以此理论评价学生,就没有传统教育所谓的“差生”、“天生就学不好的学生”存在,只有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学生存在,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以多元智力理论指导网络教学,相当于点亮了一盏指路灯,指引我国网络教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开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工作。

(二)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为目标。

传统教育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指导,只注重开发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造成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单一化、教学内容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规则化和教学结果的等级化。少数人(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为强项的人)成功,多数人失败,这样的教育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加德纳认为,人的9种智力同等重要,要和谐发展人这9种智力,“为多元智力而教”就体现了这一点。9种智力中,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都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必须拥有的,而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则是人在群体社会中,发挥个体能动性,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要保障。因此,网络教学中,要以综合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如前所述,每个人智力发展都各不相同,有强项弱项之分,也就是说各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展开不同的教学,无疑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自古至今,“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一直受到中外各教育家、学者的推崇。多元智力理论正是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加德纳提倡“以多元智力来进行教与学”,就是要求人们承认个体智力有“强项”、“弱项”之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强调根据学生特点展开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的个性化。

(四)以多元方式评价学生。

传统智商测验以测验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两项的分数为标准评价个人。传统教育下的学校也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教学把完全不同的个体按同一规则评价,这本身是错误的。音乐—节奏智力为强项的学生用数理—逻辑智力标准测量,只能导致这个学生是“差生”的结果。加德纳提出了建立以“个人为本”的真实评价的设想。他指出“真实评价是要求教师把对学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录像、图片、图表、个别谈话记录等都放进学生的个人档案袋中,用这种档案袋来评价学生,往往可以捕捉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激发他们进行自由探索,从而使教师鉴别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1]

三、对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网络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网络教学以“学”为主,也就是说,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整个网络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即对学生的学习充当导航人、答疑人的角色。加德纳提出“为多元智力而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9种智力同时发展,二是依据学生特点发展其长项智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随时记录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此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习风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学习信心,最终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Blog、BBS和电子邮件等交互工具与学生定期联系,现有的网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不常与学生讨论、不为学生答疑的教师又如何做到发现学生的智力特点呢?

(二)对网络教学设计工作者的建议。

网络教学设计工作者,特指网络课程设计者,教师也可以参与网络教学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1.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要充分显示多元性。[2]以文本、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显示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如对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工程问题,而对视觉—空间智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工程问题。

2. 教学策略设计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网络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网络课程设计者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时,务必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智力特点和学习目的,以设计可以从不同方面开发学习者不同智力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习者都主动地、充分地学习。

3. 教学评价设计

多元智力理论具有自己的特点,致使网络课程评价也具有与以往课程评价不同的地方。传统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非学术的强项和长处。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打击了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学习。在此情况下,加德纳提出“真实评价”,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长项和弱项,发挥长项、提高弱项,从而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

基于多元智力的教学评价设计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结果进行评价,即展开形成性评价。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某类智力进行评价时,要侧重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评价。

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尽量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以评测多元智力的方式展开评价。

摘要: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全面而且有强项的人才, 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本文首先介绍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然后论述了该理论对我国网络教学的启发,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网络教学中教师和教学设计工作者的具体建议, 希望能对我国的网络教学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多元智力,网络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7-80.

[2]张从明, 马京成.网络教学设计[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 112-113.

[3]余小艳, 陈伟杰, 王润华.多元智能理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 2005 (6) .

多元智力的英语课堂生成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多元智力,英语课堂,生成教学,教学策略

一、多元智力与《英语课程标准》的统一

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智力是一种潜能, 智力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智力的发展方向受到了环境和教育的极大影响———由环境和教育激活并由环境和教育培养。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儿童的八种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 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 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智力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倡导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要求新的课程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它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 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发展其合作精神。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它体现了英语课程要培养完整的人, 以人为本, 把教育看作培养人的活动, 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发展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 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 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多元智力理论与课改、《英语课程标准》所追求的方向一致, 为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 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视角和新依据。

二、多元智力与课堂生成教学的统一

多元智力的教育理念强调发展的学生观。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 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师用适合学生个体的方式去教学, 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在个性化课程观的指导下, 加德纳通过设置“多元智力”课程来实践其理论, 实现课程的个性化;采取“对症下药”的教学方式, 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 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恰当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建立灵活多样、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成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加工整合进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 是学生智慧的闪现, 是我们教学中所需要追求的。生成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互动状态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 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的调整, 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处于生成的教学情境之中, 师生对将要出现的情况不能确定, 教学的进行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建构, 踊跃参与。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被动的, 而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这样的实践活动所生成的东西才会对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其主要旨意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生成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 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观下, 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差异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多元智力的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与生成性教学理念相统一。

三、多元智力的英语课堂生成教学实施策略

以人教版 (Go for it!)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为例, 本单元的语法内容是条件状语从句, 通过预设任务的完成, 使学生学会运用条件状语从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建议,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了解他人的烦恼, 善于同别人交流看法, 乐于参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

1. 优化教材内容, 预设生成

开阔教材内容,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想象, 创设情境“If..., ...will...”

I.Imagine and talk.

1.Imagine if you can fly to the outer space alone,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Why?

If I can fly to the outer space alone, Iwill take…because I can….

2.Imagine if there is no computer/fire/TV/light/telephone/…, …will….

3.Imagine If you can go anywhere, where will you go and why?

4.Imagine 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

5.Imagine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stay with“Yao Ming”, what question will you ask?

II.Complete the sentences so that they are true for you.

(1) I’ll be really happy if_____.

(2) We’ll do well in English if____.

(3) My parents will be angry if_____.

(4) If it rains next Saturday, I’ll___.

(5) If I get some money for my birthday, I’ll______.

既有老师的预设, 又有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预设的情境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生生互动, 鼓励生成

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反馈, 教师在学习方法以及情感生成等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互动的形式方面, 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 既有利于生生互动, 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角色以及情感等。

有效地运用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来创设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语境, 以建构和提供真实的交际需求, 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

本单元的阅读文章“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道出了成为名人的烦恼。结合此文, 谈论这一年龄阶段学生会遇到的烦恼, 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了解他人的烦恼, 善于同别人交流看法, 乐于参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

3. 自我评价, 提炼生成

课后任务Groupwork, write a story with your group on a piece of paper.The first person begins the story with the words“I think I am going to…”The other person in the group add sentences with the word“If”.Pass the paper around the circle twice.Then read the story.既有自我表达能力的检测, 又有小组合作交流, 积极地建构知识, 达到生成学习。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还是低, 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因此,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 社会和学校都应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建构。教学中只有保持适度的开放, 才能保持其发展的潜力, 才会向更有序的状态发展。因此, 开放的思维是生成教学的前提, 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是生成教学的关键, 开放的方法和过程是生成教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中发[1999]9号.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R].教基[2001]17号.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基于多元智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篇10

一、多元智力的含义

从古希腊的先贤到当代的心理学家, 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是随着对客观世界的逐步了解而愈发深入的过程。1983年, 霍华德·加纳德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 将智力定义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在加德纳看来,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产生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将这种能力分解为八个维度: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 - 数学智力、内省智力、空间智力、肢体一动觉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人际智力。

加纳德的多元智力观点与传统意义上强调思维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的观点不同, 在他的智力观点中, 他更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基于这样一种观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分歧, 因此智力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

二、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方法探索

受威斯康辛大学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的影响, 以及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的熏陶, 美国人一直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纳德在定义“智力”这个概念的时候, 从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角度出发, 也是受制于美国的经济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实有相当大的影响, 这也在一定的侧面反映了智力决定于文化环境的理论。以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 结合其他智力理论, 智力决定于生物遗传, 也决定于文化环境, 在两者犬牙交错的状态中, 任何人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尚未被挖掘的智力区域, 如果给予良好的教育方法, 这些人会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从教育的角度看,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因材施教时必须考虑学生在家庭、社会阶层、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

(一) 树立智力平等的学生观

自法国大革命之后, 人与人在法律、人格等各个方面都是平等的这种普世价值观念, 席卷了整个世界, 各个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也认同人人平等的观念。但是这个平等被大多数人理解为学生在人格尊严和享有教育资源方面的平等, 对于学生智力的水平方面的平等, 一致持怀疑态度。按照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力上的差别, 其实是各个学生的智力在不同侧面出现的差异, 而不能简单归结为学生在智力上存在高低之分。因为以多元智力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必须树立平等的学生观, 即每个学生在智力上是平等的, 其智力差别只是来源于八个智力维度的组合有所差别而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发生质的改变,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二) 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

在中国由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 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原有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高等教育中按照专业来界定学生技能与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 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改变过去那种重视共性技能, 忽视个性差异的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根本特征就是不断创新, 因此传统的批量式教育必须彻底转变为以学生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心理为基础, 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学生智力表现的不同形式设计差异性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活动,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途径方法、手段和策略,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学会学习的方法, 从而塑造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

(三)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育主管机构和领导者改变传统的教育经济观念, 改变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提倡小班化教学、研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只有转变教学形式, 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 才能发现学生在不同智力维度上的差异, 从而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 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发展机会。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必须以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从小学到大学, 传统的课程设置单一、呆板、落后, 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以多元智力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 必须根据八种智力的各种组合情况, 设计一系列各具特色、符合各种智力组合的课程体系, 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又能够发挥个体智力优势, 充分展现学生的潜能。

(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观

根据加德纳的智力理论,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智力组合的个体, 他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差异性, 根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测评。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 必须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时, 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人际关系、思想道德、兴趣、价值观等。在评价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真实的情景中。在评价方法上可以多样化,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布置不同的专题作业,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等。在知识经济时代,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不仅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也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热情。

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毕竟是一个尚未完善的理论, 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实践与发展的理论。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更依赖于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H.加纳德.智力的结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2]王磊.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研究进展[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1) .

多元智力理论与我国的职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职业教育;应用;反思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222—02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智力的定义。他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根据对智力的新定义,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种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力,据此他把构成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划分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九种。同时他指出这些智力只是暂定的,也许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一些业已罗列出来的智力不再符合智力标准,而另一些素质则可能成为“新”的智力。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的多元性应用。多元智力理论的多元性是指每一个个体或多或少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但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所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以及智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智力特点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智力的多元化特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等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统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如职校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或采取数学自身逻辑方式教学,或采取语言、空间、模型等方式来教学,以此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传统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主,这容易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渐打破传统教育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等应试教育评价观念与体系,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多元智力理论的文化性应用。智力的文化性指个体的智力不是超越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存在的,而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并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得到发展。职业院校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文化性,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材料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学习小组、小班教学等形式,来发现和展示学生的潜能。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宽松自然、民主和谐和自由探索与实践的学习学习型文化氛围,激发职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一些职业学校已经积极地探索在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性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所强调的智力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生产和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两方面都紧密地联系实际,都把重心放在了实践环节上。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有利于创造性发散思维的环境,倡导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此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实际能力。教师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与机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职业学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过程中,鼓励学生把生产实践与课堂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性应用。多元智力理论的立足点是建立在对人的发展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的,认为智力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即会随着个体及情境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培养学生,教育者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可造就的有用人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评价中,逐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发展性、动态性的评价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评价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给学生排序、贴标签,而是要通过评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二,采取档案袋评价法,即对学生采取动态发展历程的评价,这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有所认识,关注学生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状态,给予适时的鼓励、肯定与支持,促进学生的进步。

多元智力理论的差异性应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人的智力存在着优势领域的差别,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其优势智力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职业院校教学方面,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已经尝试采用“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等差别化形式,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和创造条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主动发现他们的潜能,因势利导,做到“对症下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我国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树立起科学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可以成才,学生能够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元智力理论在职业教育应用中的反思与启示

探索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比较薄弱。多元智力理论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相对于应用来说,多元智力理论更多的是对人们以往教育观念的冲击与改变,主要是思想观念层面,如更多的是讨论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等。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多、涉及面广等,多元智力理论在职业教育定量性研究、价值衡量等具体操作性策略与步骤研究方面则是相对较少,如对职校生的评价性研究,多数学者更多的关注于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衡量学生,毫无疑问这必将对学生综合全面的认识与评价将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对如何采取和实施这些措施、如何保证这些评价措施在职业教育中得到顺利执行,如何总结评价和反思评价等则研究较少。研究结果即使操作起来也会带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如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易受情感的影响等),其结果无法进行总体的横向比较,从而无法确定个体在其所属总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最终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要辩证的批判吸收,分清主次,防止片面性。多元智力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的智力观一种很大的冲击和批判。在职业教育中,应同时关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相支持,共同促进职教学生的和谐发展,例如个体能否觉察、体验他人情绪和意图并据此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做出适宜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的品质等含有非智力因素。所以要辩证的吸收,取长补短,利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防止只注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或只注重非智力因素而忽视智力因素的的片面现象。多元智力论认为各种智力具有同等重要性,是相对人类群体而言,而对于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通常存在一、两种主要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一个人在音乐能力或空间敏锐性方面有缺陷,与在语言和数学能力方面有缺陷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职业教育中,避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多元智力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某些观点和理论研究上,一些学者或专家仍存在着争论,但这并没有掩盖多元智力理论的光辉思想,这一理论日益受到教育学界的推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对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把多元智力理论的思想运用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要科学地吸收,合理地借鉴,进行大量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用它的优秀成果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雯.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EB/OL].中国期刊网,2007.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3]徐砺.多元智力理论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08,(8).

[4]张静.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对探究式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10).

[5]万学勤.略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EB/OL].教育探索,2003,(5).

多元智力培养 篇12

由于相对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缘故, 纸笔测验的标准化考试作为现代的评估工具, 一直以来在学校教育的评估中占有绝对地位。当代教育改革对此提出质疑, 多元智能理论对此也提出了反对。加德纳认为, 评估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任何学校教育体系的支架, 因此必须对旧有的学校教育评估进行改革。

近年来,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关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增多, 出现了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式以及档案袋评价、项目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工具。然而, 有关大学英语评价的研究既没有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也没有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 更没有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开展提供应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责难声依旧是不绝于耳, 反映出大学英语评价以及相关评价研究的无助, 说明现行评价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有必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 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学英语评价标准。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MultipleIntelligences Theory)

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在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之后, 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 (Frames of Mind) 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向评估学生智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该理论传入我国后, 为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对我国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力概念即可以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加德纳将人类智力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甚至更多的智力,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智力强项, 学校教育如果考虑到这些差异, 这些智力强项就会获得最好的发展, 而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实践尝试。他认为智力既不是单一的复杂实体, 也不是一系列过程的联合。他认为存在几个相对独立地运行着的智力, 而人的智力剖面图反映的就是各项智力能力的独特排布。

加德纳认为, 最初发明智力测验的时候, 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暗含着的智能理论, 但单一智能的观点随着当代心理学中认知及符号学派研究的成果已逐渐被多元智能的观点所取代。在加德纳看来, 目前学校教育的评估正是这种单一智能观的体现, 它严重地偏向两种智能:语言和数—逻辑智能, “但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 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 因此学校教育评估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就应该涵盖多种学习的方法评估必须是多元的。

加德纳还认为, 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估是用非情境化的考试系统外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估学生。这种评估往往与课程、教学相分立, 通常是在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之后,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评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截然分离, 它并不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 而是一种“终结性评估”。评估的结果也只是在人为控制的、非情境化的背景下取得一个分数。他认为这种评估方法既反映了对智能本质的错误理解, 又表明了对学习的不正确观点。因为, 在加德纳的理论中, “智能的情境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他反对那种“他生来就聪明”的观点, 反对“智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认识, 坚持智能的文化特性, 认为“智能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对于学习, 加德纳一直主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 而这种理解的课堂教学就是“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

三、我国学生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不可否认, 我国现行的通过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它是应试教育评价观念的直接反映。学生评价的相对滞后, 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只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很多的弊端。评价主体的错位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从而导致所谓差生的自暴自弃, 甚至完全丧失学习的动力。目前我国学生评价的现状中所反映的问题如下所述:

1. 在评价内容方面过于局限。

在评价内容方面, 过度注重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智能的评价, 而忽视其他智能的评价。学生评价主要围绕学业成绩进行, 而忽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 在评价功能上过于偏激。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而忽视激励和反馈功能。应试教育把本应作为方向标的考试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 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重视对学生进行甄别和筛选, 甚至给孩子贴上了色彩标签, 而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大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 在评价标准和主体方面过于片面。

在评价标准方面和评价主体方面, 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 忽视个体内差异评价, 而且评价主体亦趋于单一化。当前的学生评价非常注重学生的相对位置, 只是反映出了学生与分数、学生与同学之间的比较结果, 忽视以学生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尤其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 没有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4. 在评价方法方面过于单一。

在评价方法方面过于单一, 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法。重视定量评价, 忽视定性评价;学生评价是在人为的非自然情境下进行的, 不能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能力。

四、大学外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构

多元智力理论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为学生评价提供了新的理念, 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 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多元智力理论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 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理论。评价的多元化的建构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

1. 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建构。

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结构看成是多维的和开放的, 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 表现为每一个个体智力结构的差异性和个体化。某一项或某几项智力表现相对突出, 而其他几项相对逊色, 这也正体现了人的学习类型及智力类型的独特性。就评价内容而言, 教育机构应在承认智力的多元特征的基础上, 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创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这就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评价应该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 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 促使其弱势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使我们的教育评价能够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评价,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不同程度发挥的评价。从而更重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 评价模式多元化的建构。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 评价的目的不在评价本身, 而在于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项智力。大学外语多元评价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体, 以测试为手段这一现象提出的, 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来重建大学英语测试评价模式。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提倡多元化评价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它必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该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注重行为表现评价的有效实施, 尤其注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势智力, 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 获得激励, 即发展当前流行的赏识教育。

从2003年以来,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一直在进行外语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尝试, 在考核评价体系上采用了含奖励性评估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以含素质教育加分的奖励加分的形式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回报。教学评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成性评估 (教学过程中, 起积极的、鼓励、调整作用) ;终结性评估 (教学结束后, 评估教学效果和结果, 起客观评判作用) ;奖励性评估 (起激励学生参加外语素质教育活动,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 。这三种模式的评价内容、形式和模式每年都在调整, 目的在于探求最佳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而这也正是本项目研究的宗旨。

3.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建构。

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应该只限于教师, 在教师对学生予以准确及时的评价之外, 学生也应该是对自身发展情况的积极评价者。应该以学生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 重新审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还应该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和自我评价的价值, 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4. 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建构。

加德纳认为:“评估方案如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 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新课改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文化的教育, 学生评价当然也不能“一刀切”, 要针对学生的智能强项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要注重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同时, 也要注重相对性评价, 以激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智能强项迁移到智能弱项领域中, 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智能组合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五、结语

上一篇:设备使用率论文下一篇:第一次学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