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共9篇)
紫癜肾炎 篇1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 多发于小儿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性紫癜, 顽固性血尿及浮肿为主要表现, 属祖国医学“肌衄”、“尿血”、“水肿”、“发斑”等范畴。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小血管炎, 发病机制是由于血循环内含有IgA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沉积, 另外血管内凝血机制也参与了发病过程。中医认为“肌衄”、“发斑”发病原因不外风、热、毒、虚, 多因血热壅盛, 兼感风邪, 风热搏结于血分, 聚毒迫血妄行, 致血溢于肌肤而发斑。
在治疗上西医尚无理想疗法, 激素仅对肾外的表现如关节、腹部和皮肤的症状疗效较好, 但对肾炎疗效不佳;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病初起多由风热疫毒内侵, 治当疏风清热。若风热疫毒进而伤及营络, 久必阴伤血灼。《血内热者, 治以清降为主;衄虽多由火, 而阴虚者尤多, 当以补阴为主, 兼以清热, 治其标;久病必瘀, 故治血勿忘行瘀, 总之, 中医治疗本病以疏风清热, 养阴补虚, 行瘀解毒为治疗原则。
1 病例介绍
验案1:患者女性, 15岁, 学生, 2006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发热, 下肢有出血点, 关节疼痛、呕血、便血、尿血, 在四平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予强的松40mg/d, 环磷酰胺200mg/d, 治疗2个月余, 无明显疗效, 故来我处转求中医。检查:体温37℃, 血压130/90mmHg, 尿蛋白 (++++) 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管型0~1/高倍视野;血小板134×109/L, 出血时间1min, 凝血时间2min, 血沉20mm/h;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5μg/mL;IgA 162mg/mL;胆固醇6.2mmol/L, 血浆总蛋白62g/L, 白蛋白29g/L。症状:发热、咽痛、四肢轻度浮肿, 关节疼痛较重, 腹痛、呕血、便血、尿血, 双小腿可见弥漫性, 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脉弦滑, 舌质红, 苔黄腻。辩证:风毒内蕴, 迫血妄行。治法:疏风清热, 活血解毒。方药:生地15g、大黄15g、生山楂35g、蝉衣15g、紫草15g、旱莲草20g、防风10g、鹿含草20g、五味子20g、白茅根35g、小蓟25g。10剂, 水煎服。二诊:4月25日, 药后诸症减轻, 仍有腹痛、尿血、有紫癜, 时有便血、呕血, 上方加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5g、白茅根改为20g。10剂, 水煎服。三诊:5月10日, 未见血尿、便血、呕血, 紫癜明显减轻。但仍觉气虚倦怠乏力, 上方加太子参15g、黄芪25g。10剂, 水煎服。四诊:5月25日, 诸症均减, 稍有发热, 守方加白花蛇草25g、败酱草25g。10剂后无任何自觉症状, 尿常规正常, 嘱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月余调理善后, 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属风毒内蕴, 波及营血, 扰动血络, 迫血妄行, 故治疗用疏风清热, 养阴清降, 活血凉血为主。方中防风疏散风热祛表邪;生地、紫草、大黄活血凉血, 逐内伏营血的热毒加小蓟凉血止血;山楂味酸, 微甘性平, 擅入血分, 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佐以旱莲草, 则化瘀血而不伤新血, 开郁气而不伤正气;鹿含草祛风湿而通利关节, 止血而不留瘀, 诸药合用, 共凑疏风清热, 行瘀解毒之功。
验案2:患者男性, 15岁, 学生, 2006年7月2日出诊。
主诉:双下肢泛发紫癜3个月余, 曾用西药激素氢化考地松治疗, 紫癜虽消失, 尿中红细胞满视野, 停药后紫癜又复现, 来我处服中药治疗。检查:尿常规:红、白细胞满视野, 蛋白 (++) , 透明管型0~2/高倍视野。症状:手足心热、咽痛、小便黄、大便干, 舌淡苔白厚, 脉数。辩证:血热瘀滞, 迫血妄行。治法:清热化瘀, 凉血止血。方药:大黄10g、丹皮15g、栀子15g、桃仁15g、蒲公英50g、白花蛇草50g、藕节25g、侧柏叶25g、生地25g。10剂, 水煎服。二诊:7月17日, 诸症好转, 食欲增加, 尿常规:红细胞 (+) , 蛋白 (+) , 上方去大黄、桃仁、生地、丹皮, 加黄芪30g、党参25g、熟地25g。10剂, 水煎服。三诊:8月2日, 诸症消失, 化验正常, 上方继进6剂, 告愈。
按:本例属血热内瘀, 瘀热蕴于肾与膀胱, 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利湿, 凉血止血, 活血化瘀为法, 方中用大黄、桃仁泻瘀, 加参芪之类, 清补兼施,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结语
紫癜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血证”、“发斑”等范畴。病之初期以毒热蕴结, 迫血妄行为关键, 往往由感受毒热之邪, 或热蕴日久, 蓄结成毒, 毒热损伤脉络, 迫血妄行, 血溢于脉外, 渗于肌肤, 发为紫癜;毒热之邪循经下侵于肾, 损伤脉络, 发为溺血, 而表现为肌肤骤现红色斑点, 分布稠密, 痛痒不显, 或轻度瘙痒, 继则尿血, 舌红绛, 脉滑数等。治疗当以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为法, 尤宜侧重清热解毒;用大青叶、板蓝根、生地、丹皮、黄芩、赤芍、蒲公英、小蓟等物。因热蕴下焦每与湿邪搏结, 致湿热蕴结于下, 故常加白茅根、瞿麦、木通、白花蛇草等清热利湿以止溺血, 若紫斑甚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尿血重者应清利湿热毒邪而止血;兼有风邪表证者表现为紫斑瘙痒, 肢节疼痛, 遇风甚, 或斑疹鲜红成片突发或时隐时现等症状, 可酌加荆芥、防风、牛蒡子、升麻等疏风解表之品, 使表邪渐去, 毒热得清, 但风药用量不宜大, 以防化燥伤阴;紫癜性肾炎中期以血热内瘀为主要病变机制, 此期病人经治疗, 往往毒邪渐去而血热搏结, 或用药不当, 致血热内瘀, 舍于肾与膀胱, 迫血妄行, 损伤脉络而尿血, 表现为紫癜或轻或重, 时隐时现, 但尿血持续不解, 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 常用白花蛇草、小蓟、白茅根、栀子、茜草、侧柏叶、生地、蒲黄、赤芍、土茯苓等。尤用大黄伍桃仁, 泄热化瘀, 但切忌过于苦寒, 可在凉血止血药中酌加益气之品参芪之类, 清补兼施;紫癜日久不愈, 或失治误治, 往往耗伤气血, 损及脾肾, 形成邪热未去, 正气已伤之虚实夹杂之侯, 由于邪热滞留, 脾肾亏虚, 气血不足, 精微不固, 而致尿中红细胞, 蛋白日久不消, 并伴有倦怠、乏力、腰膝酸软, 气短懒言, 舌淡嫩, 脉细弱等症状, 此时切不可妄自攻邪, 免徒伤正气, 当明辨气血亏虚的程度, 分清耗损之脏腑, 采用健脾益肾, 补气养血之法, 或以扶正祛邪并施之以剂, 酌加收涩止血之品, 如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至愈汤等, 使补而不滞, 收涩而不留瘀。
紫癜性肾炎患者如何防复发 篇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的全身性以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伤)为特点的综合征。本病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相对少见。病发常在寒冷季节。部分患者有细菌、病毒等感染史,部分患者则与鱼、虾类过敏或预防注射药物有关。大多数儿童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及成年患者易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约半数患者病程反复发作。
那么,如何加强养生保健,防治紫癜型肾炎反复发作呢?
首先,所有治疗阶段的患者,每次门诊间隔时间以2~4周为宜,病情稳定的可以2~3月复诊。每次门诊都要检查尿常规、或结合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尿红细胞为主的,则以查尿红细胞相位差为主,或 者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常规、B超双肾的检查时间根据病情,遵照医嘱执行。有关激素、雷公藤制剂、环磷酰胺等的减量、停用要根据治疗效果、有无明显毒副作用,由主诊医生决定,不能自行减量或停用,尤其是激素在大剂量应用时,更不能突然停服,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
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例,今后也要每6个月复查1次尿常规、12个月查1次肾功能,这对早期发现有无反复或肾功能悄悄恶化很有帮助。
其次,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休息,避免劳累 如果有大量蛋白尿或肉眼血尿者,需要住院治疗或在家休养,需暂停上学或工作。如果尿蛋白控制在0.5克/24小时,或只有轻度的镜下血尿,无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的,可以照常上学或参加轻度的工作。成年人要节制房事,防止房劳过度。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感冒或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各种感染均可使蛋白尿、血尿增多,加重病情。平时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谨慎饮食,忌烟戒酒 避免鱼、虾、蟹、花粉、牛乳等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饮食。患者最好能做过敏原测试,明确有可能过敏的食物及物品,有针对性地预防和避免接触。
饮食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于血尿患者,应忌食辛辣、香燥刺激物及海鲜发物,如公鸡、鹅、海鱼、牛肉、羊肉等,以免助热化火,加重病情。蛋白尿多者,应注意不过多食用高蛋白饮食,以防虚不受补,现代研究认为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肾小球的负担,反而会促进肾小球硬化。有烟酒嗜好的要忌烟戒酒。
适当锻炼,增加体质 平时注意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不能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以感觉不疲劳、微微汗出为宜,不要出大汗,以防受风寒而感冒;过量运动反会增加蛋白尿和血尿。
相关链接
紫癜型肾炎药物防治指导
轻微病例,适度治疗
本病轻型病例,如尿蛋白轻度改变、镜下少量红细胞、肾功能正常,肾活检呈轻微改变或局灶性增生改变的,仅需对症治疗,如用氯雷他定、维生素C等,或者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大多数病例能完全康复。
中重症者,坚持规范治疗
重症患者如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和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者需予积极治疗,包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和血浆置换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制剂一般为强的松,可缓解关节肿痛和减轻软组织水肿,适于严重关节肿痛和腹痛病人以及肾病综合征型,前二者可用强的松每日1~2毫克/千克,连用7~14天即可;后者用强的松每日1~2毫克/千克,并加服环磷酰胺,疗程在6~12个月左右。
霉酚酸酯(骁悉)。一般用于重症紫癜性肾炎,与激素联用。剂量为每日15~30毫克/千克,治疗时间至少6个月,通常1~2年。
环磷酰胺。重症紫癜性肾炎单用激素疗效不佳时联用。静脉滴注或口服,口服总剂量不超过250毫克/千克,静脉总量不超过150 毫克/千克。对于打算怀孕生育的病患,则要权衡利弊,原则上不用。
雷公藤制剂。是由中药雷公藤提取的,通常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有较强的消除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每日1毫克/千克,分3次服用。对于育龄期男女有生育计划或未生育者则不采用或慎用。
中药汤剂。各种证型、各种程度的紫癜性肾炎,均可采用中药辨证汤剂。一般来讲,早期,风邪袭表,邪热内蕴,病在卫分、营分应以祛风宣透为主,兼以清营凉血,使邪从表散;中期,营热炽盛,迫血妄行,应以凉血解毒或凉血化斑为主,佐以清气透表;后期,肾阴亏虚,阴虚火旺夹湿,当重在养阴清热化湿,佐以凉血化淤。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来该院就诊的紫癜性肾炎患者158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79例, 男45例, 女34例, 年龄5~13岁, 平均年龄9岁;对照组79例, 男47例, 女32例, 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8岁。以上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会关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4,5,6,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病例选择标准
(1) 患儿临床均存在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2) 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者; (3)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后血尿类型为肾小球源性; (4) 无低分子肝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史; (5) 监护人及家属同意此次观察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8]。
1.2.2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 (治疗组)
入院后要禁止患儿接触易诱发过敏的过敏原, 并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先给予其常规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脱敏药、抗过敏药, 维生素C等改变血管脆性的药物, 对于存在胃肠道出血、关节症状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在上述基础上, 给予患儿抗凝剂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19990078低分子肝素钙, 用以改善肾血管凝血障碍, 用法:皮下注射, 用量:100 U/kg, 1次/d, 可酌情加减, 治疗以7 d为一疗程, 一疗程结束后休息7 d再继续治疗, 共治疗3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重要注意观察患儿出、凝血时间变化, 尿红细胞、尿蛋白等数量及含量的变化。
1.2.3 仅常规治疗 (对照组)
仅给与患儿HSPN常规治疗, 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同时, 治疗疗程、观察项目等也参见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HSPN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率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9,10,11]。
其中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基本完全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1 g,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数显著减少, 肾功能良好;有效:患儿各种临床体征、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2 g, 但不及显效, 尿红细胞数减少, 肾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儿体征、临床症状未有改善, 甚至加重, 尿蛋白定量及红细胞数没有下降, 肾功能不良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数据,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软件SPSS 19.0完成。计量资料用±s表示, 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 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结果
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后, 发现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卡方检验得卡方值χ2=10.018, P=0.007, 有P<0.05, 说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治疗组对HSPN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见表1。
2.2 指标改善结果
经过测量治疗前后患儿24 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数并进行t检验后发现,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本无差别的两项指标 (P>0.05) 在治疗后出现显著差别, 即治疗组改善效果更好,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血凝学指标
治疗组患者血凝学指标76例 (96.20%) 恢复正常, 对照组68例 (86.08%) , 统计学处理后χ2=1.76, P=0.08, P>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 (2.53%) 患者出现瘀斑, 相关处理后好转, 不影响后续治疗。无出、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现象, 未见肝功能损害。
3 讨论
HSP的发病通常令患儿家属防不胜防, 不仅因其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而且还因其发病前往往无任何征兆, 若任由其病情持续发展, 就会继发HSPN。一般情况下, 紫癜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 而且因儿童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备, 免疫功能更为低下, 使病毒、细菌等外界有害物质更易进入人体产生过敏反应, 引起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 导致肾脏损害、肾血管通透性增加, 最终发展为紫癜性肾炎。HSPN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症状不仅包括患儿皮肤会出现紫癜、红斑、水肿等, 还包括各种关节症状、腹部疼痛症状以及血尿、蛋白尿等, 据悉该病的HSP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如若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2]。临床上治疗HSPN的主要方法有休息、抗感染、抗过敏等的一般治疗, 还有使用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的药物治疗以及血浆置换、扁桃体切除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目前, 治疗HSPN最有效方法还尚无定论, 但有学者建议应用抗凝剂治疗, 可显著改善肾脏凝血障碍, 有效缓解病情。低分子肝素钙[1]是一种良好的抗凝剂, 其能有效扭转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 减轻血尿、蛋白尿症状。
临床上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HSPN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李雅彬等[13]用此方法治疗得到86.11%的总有效率, 高于61.12%的紫癜性肾炎常规治疗方法, 因此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对该病的逆转或缓解意义重大。该组治疗组显效45例 (56.96%) , 有效27例 (34.18%) , 总有效率91.14%, 尽管对照组也存在73.42%的总有效率, 但与治疗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24 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数t检验结果显示, 治疗前本无明显差异的两组数据在治疗后差异明显, 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血凝学指标恢复方面, 即使两组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治疗组恢复率也高于对照组, 并且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可见, 相比于常规治疗, 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帮助疾病恢复的意义更显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紫癜肾炎 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2-02
过敏性紫癜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器官,多发于儿童时期,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关节炎、消化道出血等。通常过敏性紫癜会累及肾脏,发展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小儿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1],病情迁延不愈,易反复,严重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严重影响。现笔者以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73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其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35例患者纯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槐杞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2-02
过敏性紫癜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多器官,多发于儿童时期,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关节炎、消化道出血等。通常过敏性紫癜会累及肾脏,发展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小儿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1],病情迁延不愈,易反复,严重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严重影响。现笔者以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73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其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35例患者纯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槐杞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2-02
浅谈紫癜性肾炎的诊治 篇5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HSPN) 是指过敏性紫癜 (HSP) 引起的肾脏损害, 这种疾病疑似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 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的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多见于6~13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14~20岁的群体发病率居其次, 少数首发年龄>20岁。容易在寒冷季节发病, 确切病因尚未确定, 大约1/3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约1/4患者有过敏史, 如摄入某些高蛋白食物或药物引发过敏, 或因虫咬、花粉、尘螨、寒冷等刺激引发。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血便外, 还有蛋白尿、血尿。HSPN是肾病科常见病, 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 HSP累及肾脏的患者所占比例达到20%~90%[1,2]。
1 临床表现
1.1 绝大多数患者在臀部、四肢远端及下腹部出现对称性紫癜, 不痛但有痒感。
1.2 关节周围肿胀、触痛, 严重时无法行走, 但是无红、热表现, 不发生畸形。
1.3 腹部不定位绞痛, 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黑便, 可形成肠套叠、肠穿孔等。
1.4 肉眼或镜下血尿, 可持续或间歇出现, 在紫癜发作或感染后加剧, 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1.5 大多出现中等程度的蛋白尿, 部分患者有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
1.6 轻度高血压, 轻度水肿。肾功能一般正常, 少数患者出现血肌酐一过性升高。
2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多与细菌、病毒感染;药物、接种疫苗、结核菌素试验等;虾、蟹、乳品等食物过敏;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循环免疫复合物, 主要为IgA。大量研究发现, 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并非单一因素, 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和血管内凝血机制都参与了发病。
其病理学的基本特征是毛细血管炎, 严重时出现坏死性动脉炎, 导致皮下组织及内脏出血和水肿。
3 诊断鉴别
根据紫癜性肾炎病理改变由轻度系膜增生至伴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按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 (ISKDC) 病理分类法, 结合我国紫癜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可将此病的光镜改变分为Ⅰ~Ⅵ共6级。Ⅰ级:肾小球微笑病变;Ⅱ级:单纯性系膜增生;Ⅲ级:局灶性或弥漫性系膜增生, 新月体形成<50%, 伴有肾小球坏死或硬化;Ⅳ级:系膜病变同Ⅲ级, 肾小球硬化或新月体形成比例为50%~75%;Ⅴ级:系膜病变同Ⅲ级, 肾小球硬化或新月体形成比例>75%;Ⅵ级:膜性增生性病变。
此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检查, 如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IgA、IgM、IgG值, C3、C4、CH50等参数值;肾功能、尿液水平检测等。
紫癜性肾炎必须具备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的特征才能确诊。由于此病有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等特殊表现, 肾脏有IgA沉着为主的系膜增生性病理改变, 因此确诊并不难。但是临床上要注意与一些相似疾病相鉴别, 如急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原发性小血管炎、急腹症、血液病导致的紫癜等病症。
4 治疗
此病病情变化大, 一般在急性期或发作期,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暖、预防感染。出现感染的患者应该分房收治, 使用抗菌药物, 查找并去除过敏原, 如药物、食物或者其他过敏物质引发的病症应立即停用。
可对症选用抗过敏药、维生素C及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治疗, 在肾炎急性期去除诱因可加用抗过敏措施, 注意休息, 大多数患者可自愈。出现消化道出血或严重咯血时, 可选用卡巴克络和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对于重症紫癜性肾炎患者, 必要时还需使用环磷酰胺、塞替派、硫唑嘌呤等细胞毒类药物。有血小板沉积及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选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凝聚剂治疗。
在使用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疗效均不理想时, 可加用双嘧达莫及肝素四联疗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可延长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时间, 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中医治疗此病重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5 预后
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率比较高, 临床表现不一, 病理分布具有多样性。预后与患者年龄、肾组织学改变及临床表现的类别有关,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恢复, 成人预后较差, 尤其是老年人。持续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起病为肾炎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随着病理等级的加深, 患者预后恢复能力也相应变差。
6 预防保健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避免吃鱼、虾、蟹、牛乳、花粉等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肾功能不全时应多吃高热量低蛋白的食物, 限制补水量, 保持水平衡。有肾性高血压的患者应定时测量血压, 根据情况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防寒保暖, 预防感冒, 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 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患者发病后要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过度。尿蛋白多的患者, 要注意不要过多补充高蛋白食物, 防止虚不受补。尿血的患者禁止食用辛辣物品, 以免热性刺激上火加重病情。饮食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忌食烟酒。可根据紫癜性肾病不同的辩证类型, 选用不同的食物, 通过食疗来改善, 提高治疗的效果。
经常做肾功能检查, 定期做尿液及血液的检测, 不要等到身体感到不适时才想到检查身体, 因为很多肾脏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病变的。
参考文献
[1]张彩香, 毕志军.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1例临床病理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2, 41 (6) :592-593.
小儿紫癜性肾炎45例疗效分析 篇6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紫癜性肾炎是由于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多见于小儿患者, 年龄在2~11岁儿童高发。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尿中潜血阳性及尿蛋白等。也有患者伴发皮肤异常, 或者无任何症状[1]。
目前对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均相关。现代医学中, 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方法比较杂乱,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无明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者对45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进行分型后应用系统性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 共45例。年龄在3~8岁之间, 男27例, 女18例, 各个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分型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型结果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肾脏病科护理常规。治疗中均给予对症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不同临床分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具体如下:①血尿、蛋白尿型:此型患者多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尿常规高倍镜视野下可见红细胞, 尿蛋白定性为阳性。治疗方法采用:雷公藤多甙口服片剂, 1.5 mg/ (kg·d) , 持续口服2~3个月。皮下注射肝素10μg/ (kg·d) 。若患者尿中蛋白定量较高, 或蛋白尿持续时间较长, 可适当加用小剂量激素治疗。②单纯血尿型:此型患者大多仅表现为尿常规检查中镜下血尿。应注意此型患者可常见泌尿系统感染, 在治疗中可经验性加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与血尿、蛋白尿型相似, 应用雷公藤多甙和肝素治疗,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肝素120~150μg/kg, 静脉点滴。1次/d, 连用5 d或肝素每次10μg/kg, 皮下肌注, 2次/d, 连用7 d, 或用低分子肝素较为安全, 每次60~80μ/kg皮下肌注, 1~2次/d, 连用7~14 d。③肾病综合征型:此型患者病情多较上述两种类型严重。患者多有大量蛋白尿及血尿。急性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如应用甲强龙15~30 mg/ (kg·d) +0.9%NS 250 ml静脉滴入;激素冲击2周后可缓慢减量, 至口服维持剂量。免疫抑制剂的选择较多, 一般可选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具体方法是:8~12 mg/ (kg·d) , 静脉滴注, 1次/月[2]。6个月减量至每3个月1次, 总剂量<150 mg/kg。同时可加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ACEI或ARB类药物保护肾脏功能。其余抗凝药物使用可参考其他两种类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 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具体见表2。
2 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 其中治愈7 例, 显效30例, 有效5例, 详细情况见表3。
注: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 由于机体对某些微生物或者致敏源发生变态反应, 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强产生的损害。
小儿紫癜性肾炎病情较重, 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若发现不明原因的小儿血尿、蛋白尿患者, 为明确病情, 应尽早进行B超下肾脏穿刺取病理组织检查。在明确诊断后,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病理损害对其分型。不同分型采用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能够尽早的改善患者的改善患者症状, 阻滞病情恶化。
作者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 对45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之, 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效果肯定, 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孟宪涛.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疗.中外医疗, 2009, 28 (18) :-34.
[2]吴铭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国实用医刊, 2010, 1 (9) :52.
紫癜肾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观察全部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5例, 男19例, 女16例, 皮疹已退2例, 1~3岁3例, 4~7岁10例, 8~14岁22例, 病程1~4周, 轻型15例, 急性肾炎综合征型12例, 肾病综合征型8例;对照组33例, 男18例, 女15例, 皮疹已消3例, 1~3岁2例, 4~7岁8例, 8~14岁23例, 病程1~4周, 轻型13例, 急性肾炎综合征型14例, 肾病综合征型6例。两组病例来源、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且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于2000年11月珠海会议制定[1]: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 (多数在6个月内) 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肝素0.5~1.5mg/kg, 第1天每隔8h静脉滴注1次, 第2天每12h用1次, 以后每天用1次, 连用7d, 并配合常规治疗:西咪替丁、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 口服维生素E、双嘧达莫、氯雷他定、阿魏酸哌嗪。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支持治疗, 有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 高血压者予硝苯地平口服, 水肿明显者予双氢克尿噻利尿, 腹痛剧烈者予颠茄合剂口服, 便血明显者予立止血注射, 疗程大约7d。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观察
(1) 一般情况:血压、心率、心律、大便和尿量等情况。 (2) 临床症状及体征:选用皮疹、水肿、腹痛、关节炎等常见症状及体征。 (3) 实验室检查:选用小便常规, 肾功能。
1.4.2 安全性观察
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凝血全套、肝功能。
1.5 疗效评价
显效:皮肤紫癜、水肿、关节炎、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尿、蛋白尿消失, 肾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皮肤紫癜、水肿、关节炎、腹痛等症状和体征减轻, 血尿、蛋白尿好转, 肾功能指标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及小便化验, 肾功能检验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均数差别比较用t检验,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Ridit分析u=2.05, P<0.05) , 表明加用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较单独运用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由表2可知, 单项症状疗效分析, 除皮疹外,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肝素对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其中14例患儿是在1个月内出现肾损害的。结论:肝素能预防或降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能改善HSP的预后, 不良反应, 患儿能耐受
2.3 两组治疗后血尿或蛋白尿、肾功能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 实验室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肝素对消除血尿或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方面有帮助。
2.4 安全性指标
所有入选病例未出现自发性出血, 可逆性血小板中度减少及过敏反应 (畏寒、荨麻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 也未出现肝功能损害。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以全身的弥漫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 它典型的肾外症状有皮疹、关节炎、腹痛或便血, 其他还有神经系统、胰腺[2]、心脏[3]、肺部等严重并发症, 有30%~60%的HSP患儿有肾脏病变, HSPN的病理特征以肾小球系膜增生, 系膜区Ig A沉积以及上皮细胞新月体形成为主[4], 肾脏病变常在HSP病程1~8周出现, 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亦可出现高血压、水肿、氮质血症甚至急性肾衰竭, 有6%患儿在几年以后进展为慢性肾炎, 因此早期积极地治疗HSPN十分重要。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 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抗凝血作用, 加速血栓溶解, 降低血液黏性, 改善循环, 以增强抗聚集作用有关[5], 此外, 还有修复肾小球滤过结构的阴电荷屏障, 对抗炎性介质和各种毒素,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抗补体、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等多种药理作用[6]。总之, 肝素对治疗紫癜性肾炎有确切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过敏性紫癜并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运用肝素静滴并辅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 对照组为60.60%。治疗组对紫癜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单项中除皮疹减退情况外, 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肝素对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肝素,皮疹,水肿,血尿,蛋白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5.
[2]胡皓夫.小剂量肝素疗法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12 (5) :305.
[3]朱保权, 杨永红, 张庆立等.肝素治疗儿童肾炎性肾病综合征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11) :672-674.
[4]Rostoker G.Schonlein-Henoch purpura in children and adults: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J].Biol Drugs, 2001, 15 (2) :99-138.
[5]Saulshury FT.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Report of100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edicine, 1997, 78 (6) :395-409.
紫癜肾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对我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75例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其中男患儿48例, 女患儿27例, 患儿发病年龄为3~15岁, 平均年龄8.3岁。治疗时间为15d~2年, 平均病程9.1个月。75例患儿中, 发病原因方面: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15例, 因食用鱼虾等食物后发病者17例, 43例患儿无明显诱因而发病;临床表现:75例患儿均出现皮肤紫癜, 有腹痛者68例, 可见肉眼血尿者54例, 有关节疼痛的患儿54例, 有水肿者9例, 患儿有消化道出血者6例, 出现高血压1例;尿检结果显示:患儿75例均有镜下血尿, 有蛋白尿者71例。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儿临床诊断如下:患病初期反复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一的皮肤紫癜, 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血尿、血便、关节疼痛等症状;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结果均无异常;尿常规检测可见潜血和蛋白质, 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外科急腹症等。
1.3 临床分型[3]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分型, 共可分成5型: (1) 尿常规检查异常型34例; (2) 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肉眼血尿型11例; (3)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型27例; (4)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2例; (5) 表现为高血压型1例。
1.4 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治疗紫癜性肾炎应本着去除病因, 抗过敏的治疗原则。此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且患儿的病情轻重不一, 因此应结合具体症状分型确定治疗方案。单纯性血尿患者的治疗, 应给予双嘧达莫口服, 或者给予雷公藤多苷口服, 疗程均为3个月;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患儿, 应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mg/kg·d或强的松口服, 疗程均为3~6个月, 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表现为急性肾炎型, 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 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时间。肾病综合征型, 可选择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或CTX治疗, 应注意应用强的松时间不宜过长, 计量不宜过大, 一般在应用4周后变为隔日顿服。表现为急进性肾炎型, 可将强的松、CTX、肝素、双嘧达莫四种药联合应用, 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应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芦丁等, 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患儿的出血倾向。
1.3 预后判定标准[4]
按Counahan所提出的评判紫癜性肾炎预后标准, 分A~D共4组:A组为正常组, 即体格检查、尿检查及肾功能均正常, 且检查结果正常持续超过3个月;B组为尿检轻微异常组, 尿蛋白<40mg/ (kg·d) , 尿检中红细胞<10/400倍, 且肾功能未见异常;C组为活动性肾病组, 即尿蛋白>40mg/ (kg·d) , 尿检红细胞>10/400倍, 肾功未见异常。肾小球滤过率>60mL/ (min·1.73m2) , 伴或不伴高血压。D组为肾功能不全组, 血尿素氮升高, 同时可伴有或不伴血肌酐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60mL/ (min·1.73 m2) 。
2 结果
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治疗7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治疗效果满意, 并进行随访, 其中有3例患者失去联系, 其余72例均随访1~3年, 被判定为临床痊愈并且未出现反复的患儿65例, 所占百分比为86.6%;其中6例患儿治愈后由于感染等因素出现反复, 检查有轻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 但肾功能正常, 占8%。
3 讨论
3.1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治疗紫癜性肾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除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外, 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多应用于出现严重的皮肤紫癜、混合型紫癜性肾炎及出现肾功能损害者[5]。对于控制关节肿痛和腹痛效果较好, 可以提高尿蛋白转阴率。对于激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的患者, 应及时行肾穿刺活检, 若肾穿活检结果显示患者同时伴有肾小球硬化, 用环磷酰胺进行冲击有临床疗效。
3.2 对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业内对其较统一的认识是:紫癜性肾炎可以说是一种变态反应学, 致病原进入到人体后对部分浆细胞发生刺激作用, 从而生成免疫球蛋白IgA、IgG型抗体, 形成一种免疫复合物, 此种免疫复合物分子量比较小, 吞噬细胞不易将其清楚干净, 使其随着血液循环长时间存留于血液当中, 同时沉积在GBM上[6]。沉积物可激活相应补体, 中性粒和单核细胞与活化的补体产生趋化作用, 使细胞进一步浸润复合物沉积部位, 同时释放溶酶物质, 损伤机体组织;抗原抗体反应可以损伤内皮, 血小板的聚集破坏, 释放血小板活性物质, 从而增加通透性, 同时参与凝血而形成微血栓。因此, 免疫复合物与补体间的作用不平衡是紫癜性肾炎发病的关键所在。
总之, 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临床应特别重视早期监测是否存在肾脏损害, 由于近年来, 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逐步提高, 临床诊疗手段日趋规范化、合理化, 能够做到尽早诊断, 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同时嘱咐患儿家属长期随访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积极配合治疗, 使更多的患儿摆脱此病的困扰, 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 (HSPN) 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入院治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的紫癜性肾炎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治疗效果满意, 并进行随访, 其中有3例患者失去联系, 其余72例均随访13年, 被判定为临床痊愈并且未出现反复的患儿65例, 所占百分比为86.6%;其中6例患儿治愈后由于感染等因素出现反复, 检查有轻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 但肾功能正常, 占8%。结论 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临床应特别重视早期监测是否存在肾脏损害, 由于近年来, 对此病的认识逐步提高, 临床诊疗手段日趋规范化、合理化, 应该做到尽早诊断, 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治疗
参考文献
[1]胡章学, 谭淳予, 秦伟.90例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31 (4) :614-617.
[2]何金华, 李志辉, 段翠蓉.紫癜性肾炎患儿蛋白尿、免疫病理和体液免疫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5) :81.
[3]邵小梅.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医学, 2010, 31 (11) :36.
[4]刘湘玲, 易著文, 党西强.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1) :75.
[5]邢精红, 马娉婷, 王嫒嫒, 等.过敏性紫癜患者早期肾损伤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9) :826-829.
紫癜肾炎 篇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120例, 男79例, 女41例;年龄2~13岁, 平均 (8.9±1.7) 岁;病程2~33天, 平均 (11.8±2.5) 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可触及的皮肤紫癜, 伴有关节肿痛37例, 腹痛24例;无出血倾向, 凝血机制正常, 无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非肝素过敏体质。所有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 各40例, 3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消除致病源, 口服扑尔敏、西咪替丁抗过敏, 维生素C、曲克芦丁改善血管通透性, 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视情况给予激素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IU/kg, 皮下注射, 2次/日, 连用10天;B组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剂量20IU/kg, 其他疗法同A组相同。3组均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 随访3~9个月。
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反应, 以及随访过程中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 *P<0.05。
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后A、B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 且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数量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紫癜性肾炎:随访过程中, A、B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一般症状较轻, 但一旦合并紫癜性肾炎, 则预后较差。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Ig A介导的免疫反应被激活, 大量Ig A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局灶性坏死、渗出,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形成血栓, 肾小球玻璃样变等;研究显示, 肾小球基底膜的破坏与其丢失大量负电荷, 造成原有的电荷屏障受损有关;另外,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较正常偏高, 促进血小板聚集, 血液呈血栓前状态, 且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倾向, 对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具有促进作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肝素的应用在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作用中, 调节免疫反应, 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对肾小球的损害, 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生;阻止纤维蛋白、凝血酶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 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改善微循环;补充肾小球基底膜丢失的负电荷, 重建其电荷屏障, 保护肾小球功能[4]。肝素通过与体内抗凝血因子Xa和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而发挥作用, 其分离后依然可重新发挥作用, 循环往复, 其吸收缓慢, 药效持久, 故应用小剂量肝素即可有效发挥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作用, 且可明显减少出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A、B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 且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数量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过程中, A、B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5IU/kg的肝素剂量与20IU/kg的肝素剂量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效果相当, 不良反应小, 且有效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而对血小板数量影响不明显, 相对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江红.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1) :7-8.
[2] 曹宁丽, 许亚红, 向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减少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 2011, 46 (12) :1106-1107.
[3] 马越.小剂量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 1 (11) :41.
【紫癜肾炎】推荐阅读:
小儿紫癜性肾炎05-25
成人紫癜性肾炎08-27
肾盂肾炎不是慢性肾炎08-03
重症过敏性紫癜05-31
血小板减少紫癜08-04
慢性过敏性紫癜10-09
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08-06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10-20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06-12
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