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血尿(精选4篇)
肾炎血尿 篇1
肾性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之一, 源于肾小球, 有时伴发蛋白尿。本病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 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血尿”等范畴[1]。本病临床特点呈进行性发展, 可导致肾衰, 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一般[2], 我们选择2 0 0 8 年以来临床门诊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病例, 用自拟方补肾止血汤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 1对象近几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 6 0 例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 0 例, 女性1 5 例, 男性1 5 例, 平均年龄3 7 .5岁, 病程1 ~ 5 年;对照组3 0 例, 女性1 3 例, 男性1 7例, 平均年龄3 7 .1 岁, 病程1 ~ 6 年。所选病例均为肾性血尿, 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具有可比性。
1 . 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 0 1 1版《肾脏病学分册》[3]肾性血尿诊断标准:至少3次新鲜尿沉渣镜检中有2次检查高倍镜发现红细胞≥3个为血尿, 或1 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 0万个, 或1 2 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 0万个,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8 0 0 0个/ml。
1.2.2纳入标准
1 . 2 . 2 . 1既往史有慢性肾炎。
1 . 2 . 2 . 2符合慢性肾小球血尿诊断标准, 尿化验镜下尿沉淀超过3 个/HP或> 1 0 万/1 h及> 5 0 万/1 2 h和肉眼可见血尿。
1.2.2.3高血压、水肿得到控制, 无肾功能减退。
1.2.2.4年龄6 0~6 5岁。
1.2.3排除标准
1.2.3.1连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囊破裂、尿路感染。
1.2.3.2近3 0 d内使用过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
1.2.3.3严重心、脑、肝等肾脏疾病患者。
1.2.3.4妊娠或哺育期妇女。
1.2.3.5精神病患者。
1 . 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原发病, 并且合理低盐饮食。注意保暖, 不要过劳, 禁服肾毒性药物。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止血汤随证加减。药物组成有生地黄1 0 g 、黄芪3 0 g 、土茯苓1 5 g 、白茅根3 0 g 、小蓟2 0 g 、青蒿2 0 g 、旱莲草3 0 g 、仙鹤草3 0 g 、蝉蜕1 0 g , 随证加减, 如反复发病、有瘀阻加三七1 0 g , 丹参1 0 g 。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检查, 1 h及1 2 h尿红细胞计数。
1 .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9 . 0 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 χ2检验, P < 0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 . 1疗效评定标准参考 《中药新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 临床痊愈:血尿症状全部消失, 尿红细胞计数正常; (2) 显效:血尿症状明显改善, 尿红细胞计数降2 个分值; (3) 有效:血尿症状有所好转, 尿红细胞计数降1 个分值; (4) 无效:血尿症状无改善, 尿红细胞计数无变化。
2 . 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0 .0 % , 对照组为4 3 .3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尿红细胞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尿红细胞定性、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组间治疗后比较, 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见表2 。
3典型病例
病例1 :叶某某, 女, 5 0 岁。2 0 1 5 年3 月6 日初诊。主诉:腰酸乏力, 患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3 年病史。现症:面色晦暗, 睡眠不好, 腰酸无力, 舌质暗红, 舌苔薄, 脉沉弱。检查B P :1 2 0 /8 0 mmHg , 尿常规:红细胞 (+ + +) , 镜检红细胞 (3 0 ~ 5 0)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2 3 .8 万/ml, 9 0 % 源于肾小球。诊断:肾性血尿;为肾阴不足,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 化瘀止血。方用补肾止血汤加减, 方药:黄芪3 0 g 、土茯苓1 5 g 、山药1 0 g 、白术1 0 g 、生地1 0 g 、小蓟2 0 g 、丹参1 0 g 、旱莲草3 0 g 、仙鹤草3 0 g 、茅根3 0 g 、青蒿2 0 g 、蝉蜕1 0 g 、三七1 0 g 。水煎服2 次/d 。1 5 d为一个疗程, 连续服4个疗程后, 无不适症状, 尿常规:潜血 (-) , 镜检红细胞 (0 ~ 2)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7 0 0 0 个/m l。
病例2 :徐某某, 女, 5 2 岁。2 0 1 5 年3 月2 6 日初诊。主诉:有慢性肾炎2 年病史。现症:头晕, 腰酸乏力, 睡眠不好, 下肢浮肿劳累加重。舌质淡, 少苔, 脉沉弱。检查B P :1 6 0 /1 0 0 mmHg , 尿常规:红细胞 (+ +) , 镜检红细胞 (3 0 ~ 5 0)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2 4 万/ml , 9 0 % 来源于肾小球。诊断:肾性血尿;为肾阴不足, 气虚瘀阻;治以益气养阴, 化瘀止血。方用补肾止血汤加减, 原方加钩藤3 0 g 、黄芩1 0 g 、知母1 0 g 、蝉蜕1 0 g 、三七1 0 g 、牛膝2 0 g 。水煎服2 次/ d 。1 5 d为一个疗程, 连续服4 个疗程后, 尿常规正常、镜检红细胞 (0 ~ 2)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7 0 0 0 个/ml。
4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 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状之一。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的原因比较复杂, 涉及脾、肾两脏, 而导致脾肾两虚, 水湿内停, 由内外之因而转化为湿热, 伤及肾络[5], 出现血尿。临床本虚标实, 又有虚实夹杂的表现, 阴虚、湿热、血瘀多为肾性血尿的病机特点[6]。
西医认为造成肾性血尿的原因是肾小球过滤膜受损导致红细胞外漏。慢性肾性血尿可缓慢反复,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性血尿临床治疗上有慎用收涩之药。慢性肾性血尿病又以肾虚为主, 病程长久, 而致血瘀的出现, 此时又使肾虚加重, 肾虚与血瘀, 互相影响加重病情发展, 在临证辨证时加用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之品, 可起到更好的疗效。
临床上我们用自拟方补肾止血汤治疗肾性血尿, 具有补肾、利湿化热, 活血止血的作用。黄芪, 补益中气, 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利尿和消除实验性蛋白尿和保护肾脏作用。生地, 清热凉血, 改善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对肾有保护作用。土茯苓, 清利湿热, 具有抗炎, 防血栓, 还有使血尿减少的作用。白茅根, 具有止血、利尿、抗炎,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临床治疗血尿, 与白芨有类似作用, 可缩短凝血、出血时间, 并有凉血止血, 降压利尿, 减少肾脏损伤的作用。旱莲草具有滋补肝肾, 凉血止血、调节免疫的作用。小蓟, 含有止血的有效成分咖啡酸, 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而达到凉血止血的作用。蝉蜕, 具有抗过敏、减少血尿症状的作用。三七, 具有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调节的作用。丹参, 能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栓,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甘草, 有抗炎、补气、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诸药配伍用以补肾益气、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治法。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补肾止血汤可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 具有积极治疗的作用, 能够缓解和清除尿潜血取得较好疗效, 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 前景广阔。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止血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作用与效果,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性血尿6 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 0例和对照组3 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肾止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的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是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检查两组患者尿常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结果 (1) 治疗组总有效率9 0.0%;对照组总有效率4 3.3%。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1) 。 (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尿常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结论 补肾止血汤可以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补气活血、止血, 改善肾脏的作用。
关键词: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补肾止血汤
参考文献
[1]卜慧, 冯松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J].吉林中医药, 2012, 32 (12) :1220-1222.
[2]崔久仁, 董延清, 血尿冲剂治疗慢性肾小球源性血尿[J].长春中医学大学学报, 2015, 31 (10) :996-997.
[3]陈香姜.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1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7.
[5]朱晓赛.曹式丽治疗肾性血尿经验[J].河南中医, 2014, 43 (6) :1023.
[6]孙亚楠.张大宇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简介[J].新中注, 2012, 44 (8) :206-207.
肾炎血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诊断为HSP患儿50例。男18例, 女32例;平均年龄 (6.2±2.8) 岁;随访时间 (8.6±4) 个月。
1.2 疗后随访过程
(1) 50例HSP患儿分别于入院4d、发病3周、3个月、7个月时查BUA、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之比、N-乙酰-β-氨基葡萄苷酶, 对临床出现肾损害者于病程8个月和1年半时随访上述指标; (2) 选择同期住院患其他疾病的另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并测定其BUA值; (3) 对其中10例BUA升高的HSPN进行了降低BUA的干预治疗; (4) 2组病例均除外血液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1.3 检验测定的办法
限制嘌呤饮食4后抽血, 采用酶法测定BUA。
1.4 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 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按文献[3]提供: (1) 无明显的肾受累临床表现, 尿常规也基本正常; (2) 血尿; (3) 持续蛋白尿; (4) 急性肾炎综合征; (5) 肾病综合征型; (6)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7) 慢性肾炎综合征。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论
2.1 HSP、HSPN及对照组与BUA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1)
注:*对照组与非肾损组及肾损组BUA升高之和相比
2.2 BUA升高与HSPN肾损害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2)
注:*15例中1型5例、2型10例;3例中3型2例, 4型1例
3 结语
本文的资料中HSP继发HSPN的23例中有18例 (78.4%) BUA升高, 而仅表现为HSP患儿中BUA升高仅13例 (48.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可见BUA升高与肾损害是有一定关联的。本组对10例BUA升高的HSPN患儿实行干预治疗, 包括饮食调整和极其个别的药物治疗, 结果与不干预组的HSPN的患者儿童相比, 其病程明显被缩短, 提示持续高尿酸血症影响病程。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 (BUA) 升高与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 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0例过敏性紫癜 (HSP) 患儿不同病程的BUA、尿微量白蛋白 (UMA) 、N-乙酰-β-氨基葡萄苷酶 (NAG) 进行测定, 并对BUA升高的部分患儿实行干预治疗。平均随访8.5个月。结果 (1) HSP出现BUA升高31例 (63%) ; (2) HSP继发HSPN23例 (47%) ; (3) 与BUA不升高的5例HSPN相比, 18例BUA升高者其病情程度无明显加重 (P>0.05) 。结论HSP患儿BUA升高与HSPN发病率及病程相关, 但与肾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可缩短HSPN病程。
关键词:血清尿酸,过敏性紫癜肾炎,儿童
参考文献
[1]朱轼, 王汝连, 张廷杰.高尿酸血征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 20 (3) :175~177.
[2]杨霁云.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4) :198.
[3]方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869.
[4]何立群, 聂永红, 邹士林.新型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 21 (1) :22~24.
[5]扎西, 王归真.高尿酸血征与临床[J].西藏医药杂志, 2001, 22 (4) :32~33.
肾炎血尿 篇3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顽固性血尿,归脾汤
紫癜性肾炎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又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是一种以关节肿痛、皮肤紫癜、腹痛、血尿、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多发于皮肤紫癜后的1个月[1]。该病发病率高, 约占过敏性紫癜患者的50%左右。目前临床对于HSPN的治疗主要采用西医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对症治疗等。在这些常规治疗后患者的蛋白尿和其他症状基本消失, 但镜下血尿易复发或长期不消失,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中药治疗该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2],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38例HSPN患者, 其中男87例, 女51例, 年龄 (13.0±7.8) 岁, 病程6周至7年。发病原因为药物过敏10例, 呼吸道感染49例, 食物过敏30例, 不明原因49例。患者均符合紫癜性肾炎诊断标准[3]: (1) 有明确过敏性紫癜史; (2) 尿检异常。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本组患者共分为4型, 其中肾病综合征型8例, 孤立血尿型87例, 血尿、蛋白尿型40例, 急性肾炎型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此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及其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具体病情对其蛋白质、盐、水的摄入量进行控制, 同时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使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C。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为党参15g、白术12g、黄芪15g、当归12g、茯苓12g、远志12g、酸枣仁 (炒) 12g、龙眼肉10g、木香6g、生姜10g、大枣12g、三七3g、仙鹤草30g、白茅根20g。小便频、尿急者加车前草、黄柏;脾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关节痛者加苍术、川断;腹痛者加元胡、白芍;发热皮肤瘀点多者加水牛角。每天1剂, 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尿沉渣、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 (24h U-TP) 、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 (BUN) 、血浆白蛋白 (Alb) 等指标进行常规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参考文献[3]拟定。完全缓解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肾功能正常, U-TP<0.2g/24h, 尿蛋白和红细胞阴性;部分缓解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肾功能、尿常规基本正常或正常, U-TP<1.0g/24h,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少于3个/高倍视野且尿沉渣计数基本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 肾功能改善, U-TP<2.0g/24h, 尿红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不到25%;无效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珚x±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由表1中结果可知,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1.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3%,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HSPN继发于过敏性紫癜, 为过敏性紫癜的一类严重并发症, 约占过敏性紫癜患者的50%左右[4]。HSPN的主要症状除皮肤紫癜、高蛋白尿、血尿外, 同时还伴有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异常等[5]。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血尿, 用药后缓解, 但停药后复发, 对药物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通常称之为HSPN顽固性血尿, 治疗难度较大, 病情反复, 迁延难愈。
目前, 西医对HSPN顽固性血尿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 中医认为其属于“紫癜”“血尿”范畴, 病机为体内正气虚弱, 外邪入侵患者机体, 内正气不足是该病的根本。风热湿毒外邪入血, 损伤脉络, 血不循经, 溢出经脉, 渗于皮肤, 内侵脾胃脏腑, 甚至损伤入肾[6], 治疗应当益气健脾、活血止血。
归脾汤方出《正体类要》, 本研究采用归脾汤加减, 方中白术、党参、茯苓可补气健脾, 脾胃若强健则气血生, 气可摄血;黄芪、当归、龙眼肉可补气生血, 使气血充足;远志和酸枣仁可养心安神, 木香行气、理气疏肝;生姜和枣可调和脾胃, 三七可活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仙鹤草凉血止血, 全方心脾同治, 气血双补, 止血摄血。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明, 黄芪具有调节HSPN免疫紊乱、降低蛋白尿的作用[7];茯苓可促进电解质排泄[8];党参、白术可调节免疫, 利尿通小便[9];三七、当归具有改善微循环等功效[10]。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24hU-TP、SCr、BUN、Alb等各项生化指标, 临床有效率与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顽固性血尿, 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子波, 罗琼, 熊祖应.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及转归[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1 (12) :1077-1080.
[2]王俊宏, 丁樱, 任献青.雷公藤多苷加辨证中药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医杂志, 2012, 53 (3) :212-214.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 (二) :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12) :911-913.
[4]任现志, 李伟.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 (8) :2472-2475.
[5]张小强, 李冰.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J].河南中医, 2012, 32 (6) :717-718.
[6]聂莉芳.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 (1) :1-3.
[7]黄琼, 曾庆明, 景光光.黄芪制剂在治疗NS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 (7) :639-642.
[8]刘伟芳, 黄晓瑾, 夏淋霞, 等.中药利尿降压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 57 (9) :73-78.
[9]王左希, 张轶欧, 郝雨莹, 等.孙郁芝治疗尿血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 2014, 30 (6) :6-7.
肾炎血尿 篇4
关键词:小蓟饮子,复方丹参注射液,肾炎血尿,临床应用
本文旨在观察分析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炎血尿临床应用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肾炎血尿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41.5±2.4) 岁。病程7 d~3个月, 平均病程 (1.5±0.3) 个月。其中18例肉眼血尿, 22例镜下血尿。34例伴血补体C3均下降、抗O上升, 19例伴高血压, 14例伴少尿、水肿。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7例。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 (40.2±2.3) 岁。病程8 d~2.8个月, 平均病程 (1.3±0.2) 个月。其中19例肉眼血尿, 21例镜下血尿。32例伴血补体C3均下降、抗O上升, 18例伴高血压, 12例伴少尿、水肿。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 (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 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限制运动、休息、预防感染、利尿降压处理, 给予潘生丁, 每天5 mg/kg, 3次/天, 待水肿消退, 肉眼血尿、蛋白尿消失停药。观察组给予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小蓟饮子组方:通草5 g, 甘草6 g, 蒲黄6~9 g, 当归尾6~9 g, 淡竹叶6~9 g, 炒山栀9 g, 藕节10 g, 小蓟15 g, 生地15 g, 滑石15~30 g。血尿明显者加用白茅根15~30 g, 仙鹤草10~15 g。气虚者加用黄芪15~30 g, 太子参12 g。兼血瘀者加用赤芍10 g, 丹参10 g。兼热毒者加连翘10 g, 银花9 g。纳差者加用白术10 g, 麦芽10 g。每天1剂, 水煎至200~300 m L, 分早晚2次服。1个疗程为30 d。复方丹参注射液0.5~1 m L/kg+100~250 m L 5%葡萄糖液注射液, 静脉滴注, 1次/天, 1个疗程为7 d。根据病情可再用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同上) 。
1.3 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尿持续时间。
1.4 疗效评估临床疗效:
显效, 即镜检离心尿红细胞<3个/HP, 计数<800个/m L。有效, 即镜检离心尿红细胞<+, 计数下降超过50%。无效, 即镜检离心尿红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或未有下降;每周进行1次尿常规检查, 记录血尿的持续时间, 血尿消失标准为连续2周尿内红细胞<3个/HP。血补体C3下降、抗O上升者每月进行1次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所得计数资料用 (%) 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如果P<0.05, 表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由表1可见, 观察组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 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血尿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观察组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 及血尿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肾炎血尿是因感染急性链球菌后, 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免疫复合物, 使补体系统激活, 损伤免疫系统,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外漏红细胞所致。中医将肾炎血尿归属为血淋范畴, 下焦蕴结湿热为其病因。淋证初起, 多属膀胱蕴结湿热, 日久由实转虚, 或者虚实夹杂。小蓟饮子为血淋治疗的有效方剂, 其中通草可降小肠火、清心, 甘草可调胃气、调和诸药, 蒲黄可止血、祛瘀, 当归可养血、血, 炒山栀可散三焦之火、清热, 淡竹叶可清肺凉心, 藕节、小蓟可凉血、止血、散瘀, 生地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 滑石可泻热、利小便。诸药合用, 可起到化瘀止血、清热凉血的作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 能够将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激发, 对过度炎性反应和抗体及活性免疫细胞产生以及过敏介质释放进行抑制, 清除抗原。丹参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 对体内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使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使免疫功能功效增强, 并具有血管扩张, 微循环改善, 降低肾脏缺血性损伤, 减少巨噬细胞等浸润的作用[1,2,3]。本研究显示, 给予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 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 及血尿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炎血尿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峰.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炎血尿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10C) :121.
[2]苏丰年, 王锦胆.中医辨证治疗血尿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夜) , 2011, 36 (33) :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