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

2024-05-23

健康体适能(共11篇)

健康体适能 篇1

1、前言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最早出现在60年前由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的文件中。之后不少学者和学术组织就体适能一词给出了多个类似的定义和解释,达成共识的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指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倦,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情的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广大学生所关心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增进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体能,而竞技体适能主要针对运动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实践规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运动健康的标志性成果,作为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基本模式,体适能“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健康”的观念正被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健康体适能评价测试由肌肉适能测试、身体成分测试、柔韧适能测试和心肺适能测试4个单项组成,每个单项测试方法的选择与测试目的相符合,根据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健康体适能的单项分析、综合分析,为受试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锻炼指导。

《标准》的贯彻实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功能。但实施3年以来,我们发现《标准》在身体成分、柔韧度、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设置、测试层次划分4个评价指标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能促进课内外一体化顺利实施,不能有效的激励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对《标准》和健康体适能两者各自评价指标中的身体成分、柔韧度、运动项目测试、层次划分及评价公平性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提出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健康体适能测评方法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健康体适能测评方法对比分析

3.1、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对比分析

身体成分是指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其总重量为体重。《标准》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学生的身高体重,评定学生的身体均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有研究证明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评价的是学生身体的均称度和体重,不能完全反映身体成分和肥胖状况。

健康体适能评价采用的是体脂百分比。人类脂肪分为必需脂肪和储存脂肪两类。必须脂肪主要用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数量缺乏时,会降低健康水平。储存脂肪主要作用是保温缓冲机械撞击及能源储备。人体健康需要体脂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才有益于身体健康,体脂百分比采用的是皮褶厚度测量的办法,能较准确地推算出体脂百分比,判断肥胖情况。

3.2、柔韧素质测量与评价对比分析

柔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人体关节可以活动的最大范围。柔软性适能较好也可以使肌肉、关节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因用力而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等运动伤害。普通体育锻炼者(包括学生)很少关注发展并保持柔韧素质在适当水平对健康、体育锻炼和运动安全的重要性。

《标准》和健康体适能评价标准均采用坐位体前屈测量与评价学生的柔韧。坐位体前屈测量是一种应用的最广泛的柔韧间接测量方法,实际上只是测量了受试者背和强绳肌及肌腱的柔韧性,并不能全面科学的评价柔韧度,建议使用躯干伸展性测试来评价腰背柔韧性。

3.3、运动项目测量与评价对比分析

《标准》有篮、排、足三大球的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水平,在健康体适能中则没有关于运动技能方面测量与评价指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是为了促进运动参与,更好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对体适能的定义是:每个人在各种不同状况下,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来增强自己的体能,以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与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运动兴趣相结合,全面考虑地域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运动技能的熟练水平与年龄成反比,整齐划一固然便于体育教学和《标准》操作,却忽视了学校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偏离了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

3.4、以年级和年龄为单位的评定标准对比分析

对青少年进行体质评定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标准。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年龄相差一岁,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都存在差异,从1979年我国首次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到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再到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都规定青少年学生每一岁为一组进行统计。按一岁为一组统计的数据可见,从7岁到18岁的各项测试指标平均数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后,许多指标都出现突增期,年增长值很大。因此,对学生的体质评定必须以年龄为单位来制定标准,看每个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素质的各项指标在同年龄人中处于什么水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标准》所强调的公平即是《标准》自身实施的统一性(全国统一使用),实际操作中测试结果直接成绩化,忽视学生年龄差异;身高体重测试评价标准具有局限性,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运动技能测试项目的设置不利于学校根据地域差异、地方特色和已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教学,不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和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到丰富的体育活动的身体锻炼中,不能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精神。

健康体适能评价标准相对于《标准》,对个人的评价全面、科学、公平。健康体适能评价标准是对受试者当前状况的评价,更强调每个人的体适能需求具有个体差异性,注重运动适量,体适能的提高可以根据个人的运动爱好选择锻炼手段。在课程测试学生的起始阶段体适能水平以及学生自身客观最佳体适能水平以及课程要求作为参照,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后已获得体适能和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成绩对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

4.2、建议

提高《标准》测试结果在体育成绩中的的重要性,保障《标准》的公平性。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

积极借鉴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方法,例如身体成分测试采用体脂百分比,更有效地监测学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

取消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课程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的选择应融合地域差异、学校特色和学生爱好,利于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通过与健康体适能测评方法对比分析,指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身体成分、柔韧素质、运动技能测试项目设置、测试层次划分4个评价指标的不足。建议:希望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更有效地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励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贯彻“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体适能,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建,何玉秀.《健康体适能》.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3]黄铎,徐叶彤.健康体适能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健康体适能 篇2

为何不做运动

1,缺乏时间

2,不方便

3,自我意识过强,害羞 4,健康欠佳 5,缺乏设施 6,天气欠佳

为何会做运动

1,健康及体适能 2,享受 3,身心松驰 4,挑战自己 5,社交目的 6,比赛

7,改善外表

现代健康的概念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内容。现代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身体健康:1身体没有病,无需治疗 2身体发育正常

3有良好的食欲,夜间睡眠好 4体态脸色好,有精神 5能很好的进行日常活动,消除疲劳快

精神健康:1能与家庭成员、朋友、伙伴们协力合作 2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生活充满希望 3有正确的判断力

社会健康:1具有良好的衣、食、住条件 2社会和平,没有犯罪行为发生 3死亡率低,大家都能长寿

缺乏运动病症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如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通过有氧训练能够很好的得到改善

2,高血压

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耐力性运动为主的运动对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单独一次的耐力性运动后,血压会降低5~7mmHg。而且在一次耐力性运动过后,血压降低会持续22小时(例如:运动后低血压),血压基础数值越高的人血压下降的越多。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4,肥胖

5,骨骼肌肉衰退

腰背痛(重心前移,骨盆前顷)

缺乏运动的人免疫能力较低,运动负荷一次性过大,可使免疫功能一次性降低。实验证明,脉率超过180次/min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约需12h后才能回复。

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 遗传

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体质的强弱有重要的影响。性别

身体适能

是人体所具有的或努力达到的与身体活动相关并使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或状态。

1.竞技运动相关体适能

2.健康相关体适能

竞技运动相关体适能元素

1,敏捷:迅速、灵活、正确及平衡的改变身体方向及位置。

2,协调:合理调动身体能力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并符合特定训练目标的需要。3,速度:指身体位置移动及移动快慢的能力。

4,平衡:在各种身体活动姿态中,维持重心稳定的能力。

5,反应:指接受刺激至做出第一个肌肉动作时所需时间的多少。6,爆发力:在最短时间内产生相对最大力量的能力,与肌力和速度相关

健康相关体适能元素

1,心肺耐力(有氧体适能):心肺耐力是指身体能够持续长时间活动的能力 2,身体组成(脂肪百分比):是脂肪,肌肉,器官,骨骼等组织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 3,柔韧度:在一个关节或一系列关节中所产生的动作幅度 4,肌肉力量

肌力: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较多重复次数达到肌肉疲劳 有氧训练指导

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全身运动例如;步行、游泳。不应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 训练频率;每周3-5次

训练强度;最大心率50%-75% 时间长度;每节最少20分钟

(消耗过程;糖-脂肪-蛋白质)

(强度不一定要达到心率50%-75%才为有氧运动但训练强度在最大心率50%-75% 之间效果最好)

有氧-脂肪50%,糖50% 无氧-脂肪比例少,糖比例大

功能:

1.增强持续运动的能力 2.提高脂肪消耗的机会 3.增强心脏的功能 4.增加最大摄氧量

美国学者库伯曾报导,运动强度在心脏每播输出量最大时,对心脏锻炼效果最佳。实验证明,人体直立时,脉搏在130次/min左右时,每搏输出量最大。

量度你的静态心率

最准确量度静态心率的时间是充足休息(睡眠)后刚起床的时候

量度静态心率

触诊位置;

1,颈动脉量度法

2,桡动脉量度法

食指和中指指尖轻轻按压在颈动脉 利用心率监察器

有氧运动与静态心率

心肺适能较好之人士静态心率;55 心肺适能较差之人士静态心率;70 每天心率差别;15000 每周心率;100000 每年心率5200000次

经常从事适宜运动,可使心肌发达、心动徐缓、新功能增强。力量训练特别有利于心肌壁厚度的增加;耐力锻炼特别有利于心容积的加大。

卡氏公式

卡氏公式是用以计算运动目标心率相对准确的方法 目标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运动强度+静态心率㎜

身体构成

皮下脂肪 肌肉

器官 骨骼

其他非脂肪物质

脂肪功能

1,主要能量储存 2,保温及保护重要器官 3,运送脂溶性维生素

4,为细胞膜、皮肤和激素正常运作的重要元素

重要脂肪

从健康及体适能两方面来分析,达到及维持最佳体脂比例是非常重要 重要脂肪是指能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功能的最低限脂肪量

体脂百分比

重要脂肪 女性;11%--14% 男性3%--5% 运动员 女性;12%--22% 男性5%--13% 一般健康人士 女性 16%--25% 男性12%--18% 体脂百分比较高 女性 26%--31% 男性19%--24% 痴肥 女性 32%以上 男性25%以上

良好身体组成的定义:维持最佳体脂和非脂肪的比例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最佳的身体组成的比例对于提高体适能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改善途径:1.饮食的控制 2.运动训练 评估方法:评估身体脂肪和其它组织之间的比例和各自所占体重的百分比是否处于适宜的范围。

评估方式:生物电阻抗量度法(人体成分分析仪)浮力量度法 皮褶量度法 红外线测量法

柔韧度

在一个关节或一系列关节中所能产生的动作幅度 活动自由度

为何要进行伸展运动

1,增强身体活动功能 2,减少肌肉受伤机会

3,增进关节的血液及养分供应

4,减少肌肉酸痛(放松练习—乳酸)5,减低下背痛发生机会 训练指引

1.避免对受伤患的肌肉或部位做伸展

2.每组肌肉和关节都应在安全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伸展 3.伸展的幅度必须逐渐增加

4.每个柔韧度伸展动作持续时间为6—90秒 5.柔韧度训练前应进行热身活动

伸展运动种类

 静态式伸展  弹振式伸展  动态伸展

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

静态伸展

缓慢并持续伸展一块或几组肌肉至动作末端并保持30秒。静态伸展的特点是良好的控制、缓慢的速度和在动作末端保持静止。对于久坐人士和初学者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安全的伸展方法,而且不受时间、场地、器械的限制。

弹振式伸展

是指在伸展动作末端采取弹振动作的伸展方式。弹振式伸展对于改善肌肉长度及关节柔韧性的作用还有待科学研究证明,但是这种伸展方式容易导致肌肉的拉伤。这是因为快速、突然的肌肉拉伸会造成肌肉的反振性的快速收缩,如果如果这种伸展反射出现在弹震式伸展时,产生的对抗性力量很容易使肌纤维受伤。因此,不建议不同人群使用,尤其是没有伸展训练经验的人。

动态伸展

涉及到专项运动所需的柔韧性的一种伸展方式,它主要是在动态中进行(牵涉不同的平面,角度和多个关节),在模拟一些在专项运动和比赛中的动作。这种伸展方式能有效的减少肌肉的僵硬感,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提高运动表现。通常被专业运动员所采用,成为训练、比赛前热身的一部分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是一种帮助改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性的神经肌肉康复训练,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体能教练常用的伸展方式。这种伸展方式不只是将肌肉拉长,还协调神经使肌肉张力减少,而PNF伸展的技巧有很多种,较为常用的是“保持放松”(Hold-Relax)的技巧,教练帮助会员伸展时,教练首先把目标肌肉拉长,然后会员主动的收缩被拉长的目标肌肉与教练对抗用力(等长收缩),然后教练会尝试把肌肉拉伸到更大的幅度,整个过程包括主动部分(会员收缩肌肉)和被动部分(教练帮助会员被动伸展肌肉),并且将主动和被动部分交替重复几次。此种伸展方式主要用于专业运动训练方面和一些肌肉柔韧性较差和关节活动受限制的人士。一般健身爱好者应在物理治疗师或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使用。

肌肉适能训练

肌力与肌耐力训练功能:

1.提高工作和运动的表现 2.减少患骨质疏松的机会

3.力量训练能改善外表 4.提高基础代谢率

5.减少肌肉不平衡发生的机会 肌力

健美运动/肌肉发达 肌耐力

肌力;视乎特定肌肉或肌肉群所爆发出来的最大力量

健美运动/肌肉发达;抗阻力负重训练下肌肉作出反应,增加肌肉质量(肌肉肥大)肌耐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较多重复次数,肌肉群达至疲劳

较重2—4(1--6)

中等8—12(6--12)

较轻15(12次以上)以上

训练指引

1. 肌力肌耐力训练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2. 训练的强度必须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3. 训练前后应进行热身和伸展活动

4. 避免对受伤患的肌肉进行肌力肌耐力训练 5. 关节处于障碍时,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和强度

体适能训练是一项终生的运动

功能解剖学

解剖体位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靠拢足见向前,双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张开向前。

确定解剖体位的作用

确定起始的姿态,可根据此描述人体系统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形

轴线的定义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解剖学上人体的各种剖面

冠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失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水平面;是沿水平线所做的切面,它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纵切面,与矢状、冠状面相垂直

方位的定义

上端:人体相对较高的位置 下端:人体相对较低的位置 前侧:腹面,人体前部所在的平面 后侧:背面,人体背部所在平面 内侧:指靠近中心线的位置 外侧:指远离中心线的位置近侧:指靠近躯干的位置 远侧:指远离躯干的位置 浅层:由内向外距离体表近者为浅 深层:由内向外远离体表者为深

结缔组织

韧带 肌腱 硬骨 软骨 半月板 肌肉

韧带

高密度结缔组织,联结骨与骨之间,保持关节稳定,阻抗力量

肌腱

高密度结缔组织,联结骨与肌肉之间,从肌肉传送力量至骨骼或至软骨

硬骨

作为身体的主要结构,支撑整个身体,制造红血球及贮存钙质。

软骨

高密度白结缔组织,减低关节活动时的阻力,改善骨骼形态,维持骨与骨之间较佳 的接触,吸收震荡,分散所受的力量

半月板

只存在膝部和腕部,帮助骨骼吸收震荡力量(固定作用,不让股骨前后移动,减少压力)

肌肉

身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所有肌肉均能收缩和放松,遇到刺激时会产生收缩,其后会放松及返回原来状态。

骨骼系统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

中轴骨:80块 颅骨、椎骨、肋骨、胸骨 四肢骨:126块 上肢骨和肩胛带64块 下肢骨和骨盆带62块

肋骨:12对 1-7是真肋骨,8-12是假肋骨 足部:跗骨 趾骨 跖骨 跟骨 舟状骨 胸骨:剑突 胸骨柄 肋切 肩部:肩胛骨 锁骨 上臂:肱骨 前臂:尺骨 桡骨 手掌:指骨 掌骨 腕骨 骨盆:髂骨 耻骨 坐骨 大腿:股骨 脊柱: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膝部:髌骨 小腿:胫骨 腓骨

脊椎33块

颈椎7 胸椎12 腰椎5 骶骨5 尾骨4 生理弯曲:颈椎前曲 胸椎后曲 腰椎前曲 骶椎后曲

骨骼功能

支持

产生活动

保护(保护神经和心脏)储存无机盐 制造血球

关节

关节是指两个或以上的硬骨相连结的位置,用作活动,视乎关节种类,有不同的灵活度 不动关节和可动关节

关节分类

结构分类;1,纤维关节 2,软骨关节 3,滑液关节

纤维关节

没有关节腔,被纤维结缔组织所连接,不可移动的。例如;头盖骨的关节

软骨关节

没有关节腔,被软骨所连接,能轻微移动

滑液关节

活动自如关节,有关节腔-被关节囊包围,有滑液膜,滑液-营养-润滑

肌肉功能 保持身体姿势 稳定关节 产生活动 产生热能

肌肉组织种类

心脏机平滑肌 骨骼肌

心脏机

位于心脏 不随意活动

平滑肌

位于体内器官外壁 不随意活动

骨骼肌

位于身体骨骼上 随意活动

骨骼肌怎样产生活动

肌肉与骨骼之间互动活动

起点:固定端或肌肉收缩时不动的一端

止点:附着在骨骼上,随骨骼的运动而移动

肩袖肌肉群

肌肉名称

肌肉收缩动作

棘/冈上肌

肩关节外展-连接肱骨上方 棘/冈下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后方 小圆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后方 肩胛提肌

肩外旋-连接肱骨前方

不应强化的肌肉

肌肉名称

肌肉连接端

肩胛提肌

颈椎到肩胛骨 肥大后有机会压迫神经,颈椎神经比较多

胸小肌

啄突到肋骨

会使人含胸,圆肩,使肩向前,向下,减小肩关节

活动能力关节压力增加

斜角肌

颈椎到肋骨

手臂的神经从锁骨通过,强化后会压迫神经

髂腰肌

胸椎12节,腰椎1~5节到股骨 跨越单关节,髋关节强化后,腰

健康体适能 篇3

摘 要 体适能是指个体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多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1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和统计学处理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学生健康体适能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包括心肺耐力素质、肌适能以及柔韧性等素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都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实战经验丰富。检测结果表明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各项平均水平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良好标准。结论:通过检测出来的数据,表明羽毛球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羽毛球运动具有继续广泛推广的可行性,符合人体的健身要求与审美情趣,应当长期规律地坚持下去,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羽毛球专修班 健康体适能 心肺适能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柔韧性

一、前言

健康体适能是目前国际上健身评价采用的一项主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将体适能作为大学生健身评价标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身体柔软度四个方面获得指标作研究,为羽毛球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专修学习提供资料,为评价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实施,随机抽取男女羽毛球专修班学生各15名作为实验对象。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满足研究需要,本人查阅了中国期刊网近几年来有关本论题的论文30余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念,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实验法

依据随机抽取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的30名(男女各15名)进行各项指标测试。主要测试指标:肺活量、安静时脉率、安静时血压、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握力、背肌力。测试项目均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评价标准,确保了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心肺耐力结果分析

从表1中的数据反映男女学生大多数都心肺功能较好,但是在其中也有个别的基础脉率很快,心脏功能较差,平时缺少训练的同学。

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血压都属于正常范围。肺活量没有达到高级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但是男学生已经有超过4500ml的,达到了普通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表1中反映出男女生大部分都在优秀阶段,男生优于女生,整体水平比较高,可见专修班学生的心血管功能都好,但是其中不泛个别的同学处于良好阶段。

(二)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的结果分析

从表2的数值反映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都较为优秀,但是其中个别学生的肌力素质较差,从立定跳远的标准差大看出来同学水平差异较大,从力量上来说悬殊较大。女学生中,最大值看出来有力量非常出类拔萃的学生,最小值也看出来有力量素质缺泛的学生。男学生的力量差异相对要小。

(三)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的结果分析

从表3看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柔韧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的柔韧素质不好。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明显优于男学生,从标准差的大小很清楚显示出女学生比男学生更为突出。羽毛球的柔韧素质也是重点发展腰髋和下肢柔韧素质为主,说明下肢柔韧性也强于上肢柔韧性。专修班同学的柔韧素质都很优秀,说明学生们很注重发展全面身体柔韧素质,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检测出的数据看,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女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强于男学生,男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比较突出,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比较突出。

(二)羽毛球运动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

(三)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时地评价学生训练的成效,以提高训练质量,以利于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高。

(四)从实验数据得知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处于良好这个等级,而且大部分数据在这个等级的下线,由此看出我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刘军.阳光体育运动下石家庄市小学生健康体适能现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89-92.

[2] 赖学鸿.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22-128.

[3] 韩丽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河北省青少年体适能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4.

[4] 徐东育,刘静民.社会化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体适能[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37-39.

[5] 李志宏,王宁.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20(2):30-32.

[6] 张琳.竞技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06-108.

[7] 常军,王轩.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118-120.

[8] 杨卓.羽毛球运动的身体素质特点分析[J].运动与健康.2010(22):247.

[9] 李国萍.少儿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练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3):46-47.

境外对健康体适能概念评析综述 篇4

A.Grund等通过对5-11岁儿童的身体活动、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营养状况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儿童体适能较差, 身体脂肪含量与总摄氧量、运动耗氧量及身体活动水平无关, 增加体适能、合理膳食、多运动能够阻止儿童超重。

1987年, 美国提出了“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有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和身体成份的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关于身体素质测定内容的制定, 美国体育界经过了长期的争论, 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 对体质概念的认识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认为体质分为两种类型, 即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

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 将体适能定义为, 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的状态下, 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 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

二、德国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健康体适能不仅支撑着整个生活的品质, 它还与人们的工作效率、享受休闲时光与健康、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机能减退、身体的应变能力有关。

德国学者称体适能为“工作能力”。德国有60%的人口可称为体育人口, 这些人每周至少有一次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德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在德国, 由于国民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德国健康体适能的发展速度逐渐增快。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死亡发生率, 而健康体适能是健康的核心内容, 因此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体适能提升的重要基础。

三、日本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日本是个重视国民体力的国家, 因此将对健康体适能的概念解释为体力, 它是讲述人体和精神的能力, 不仅表现在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上, 也表现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

20世纪中期, 国际体育教育领域首次提出了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认为心血管耐力、身体成份、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都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 日本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 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机构都趋向制定更重视健康的健康体适能的检测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针对人体心肺功能、肌肉强度和耐力、柔韧性的设计。1998年也对沿用了30多年的体力诊断好运动能力测试进行了修订, 指标的数量减少, 包括耐久跑、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 指标更向着健康评价靠近。

四、港澳台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比较关心居民的体质状况, 与美国的学者进行过共同研究、2005年民政署参照我国的体质监测方案进行香港市民的体质监测。

澳门:2010年按2005年的抽样方式、地点、样本量的第二次澳门市民体质监测已完成数据采集。

台湾和香港是我国最早接受体适能健康计划理念的区域, 随后其概念逐步被引入内地。在此之前, 我国用的比较多的词汇如:体质、身体素质、健康等, 作为“Physical Fitness”的解释。随着对体适能认识的逐渐加深, 体适能的概念与指标最终被确定下来。目前, 我国学者认为体适能可以作为评价健康的综合指标。王玉华等人在《功能性体适能与老年女性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到功能性体适能, 它包括心肺、肌肉系统、柔韧、平衡等能力等。我国对体适能的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 但也融入社会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医学等领域。

港台体育理论界对于体适能概念的定义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其一般属性所下的定义, 即身体面对生活, 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卓俊辰认为体适能就是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肌肉组织等所发挥的有效机能。第二层次则是对其特殊属性所下的定义, 即:“拥有健康体适能的人, 从事体力性活动时, 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活力充沛;在工作成绩的冲刺上, 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在闲暇之余, 还有充分享受生活、不容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台湾学者林正常在1997年提出:体适能就是适应能力, 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 是指完成每天的活动, 而不导致过度疲劳, 尚且有足够的体能应付紧急状况。健康体适能主要是评价机体三方面的机能:心肺适能、身体成分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 (包括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据统计台湾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大陆福建相比有点弱。可是台湾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身体素质弱, 主要存在的是社会强有力的重视不够、主管部门措施不力和学生主体需求各异的问题。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将体适能概念引入教科书, 是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体适能能力发展的越好, 健康水准越倾向于全人健康 (wellness) 的境界, 所以国家将体适能列为健康的重要指标。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 也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共存的地方, 第二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会 (SCSEPF) ”年会于2003年10月24日-27日在澳门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大众健身与健康”。SCSEPF与2002年成立以来, 以促进运动生理与体适能的发展为己任, 主要目标是联合世界各地华人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学者, 支持与促进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领域的学习、实践、教学、研究与发展。学会同时致力于将华人学者在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运动训练、健康促进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参考文献

[1]徐先霞.不同形式有氧健身操锻炼的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状况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 2010.

[2]沈华.体适能与运动处方[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宏正.世界健康城市老年人健康与健康体适能之研究——台湾花莲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4]Maud P, Foster C.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uman Fitness.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1999 (8) :1-8.

体适能教研室工作职责 篇5

1、严格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从组织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2、在部领导的指导下,由本室组织安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3、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锻炼和体育课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定期进行测试登记。

4、建立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卡片,并认真记载测试成绩。

5、对测试成绩应及时汇总统计,做好分析工作,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6、要做好测试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材料和测试登记卡的整理归档工作。

7、对测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应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认真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广西中医药大学体适能教研室

体力、体质与体适能辨析 篇6

摘 要 人类体质健康呈现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不会感到过度疲劳,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2010年国民健康计划》、日本《二十一世纪健康日本》等计划的实施,殊途同归地指向改善和提高国民体质状况,强调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力 体质 体适能

一、日本惯用“体力”表述包括身体和精神要素的生命力

日本学者以“体力”表述与体质或体适能相似的概念。日本《学校体育用语辞典》体力是指人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和能保证积极工作的身体行动能力。福田先生认为,体力是指包含精神能力在内的人类所固有的生命力。体力包括身体要素和精神要素,二者又可分为行动能力和防御能力。行动能力包括形形态中的体能和姿势,机能包括肌肉能力、敏捷力、耐久力、爆发力等素质;防御能力主要是身体温度调节、免疫力;精神要素的行动和防御能力表现为意志、判断、精神对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日本体育学会测定评价专科分会对体力所下的定义是:体力就是人们为了有充裕能力来应付日常生活和偶然事件所必须经常保持的工作能力和抵抗力。

二、国内“体质”概念的理论梳理

国内体质研究主要涉及体质人类学、医学、体育学三个领域,各领域对体质的定义不同。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对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和结构的剖析,探讨人类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材料。体质人类学至今对体质尚无明确定义。医学中,体质是中医的主要概念之一,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医学界认为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我国体育界各方面的专家和权威机构认为体质是指:反映人体质量的高低,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塑造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情感以及身体对内外环境的调整适应能力的全身良好状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于1982年将体质定义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其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五个方面。

三、美国“Physical Fitness”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体适能”

“Physical fitness”于1958年在“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的文件中出现。“Physical fitness”初期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运动项目表现出来的身体活动能力。接着“Physical fitness”被美国学者定义为:人们所具有的或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Physical fitness”是衡量身体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通常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适能;与动作技能有关的运动技能体适能;与功能康复有关的功能性体适能。美国较注重身体适能的研究,就体育角度而言,美国研究的体适能暂不包括心理适能。

我国港、台学者将英文“Physical Fitness”译成“体适能”,并普遍认为体适能是一个人的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的综合能力。龚忆琳认为:“当我们的身体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我们认为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 我国港澳地区对体适能的研究走在整个研究领域的前沿,目前世界上较多健身俱乐部借鉴其研究成果指导人们锻炼、改善人们体质的成效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小结

(一)综上所述:体适能是综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体育學的方法对体质健康进行评价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二)在体质测试实践中,均未提出健身知识的测试及评价;也未涉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防御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金烨.影响我国居民体质状况的生活方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 王亚立.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

[4] 张嘉伟.美国体适能研究现状及意义[J].新西部.2013.

[5] 杨静宜,徐俊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健康体适能 篇7

1 体质和和健康体质能概述

1.1 体质

目前, 体质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 包括医学、体育学和人类学。人类学是体质研究的基础科目, 阐述了体质的形态结构特征、新陈代谢特征以及相关和对体质有深度影响的心理学内容。

在现代医学中, 不同的学科中对体质的概述也不尽相同, 中医学强调:体质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容易受到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 一旦身体有病变产生, 这个稳定的状态就无法得到维持, 进而导致所谓的体质下降。还有的医学学科认为:体质的基础首先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并在适应后天的生活条件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相对稳定度的形态结构。

目前, 我国对体质比较权威的论述是:体质就是人体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相对稳定的人体形态结构, 是对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综合评估, 是衡量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的体质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身体机能指标测试、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和身体形态指标测试, 从这三方面测试人体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的水平。

1.2 健康体适能

体适能 (physical fitness) , 在20世纪的美国, 将其定义为体适能是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 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活力去参加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 能够有效的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不会觉得过度疲劳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处理正常的工工作之余, 可以有时间去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或者运动, 而不会因此感到疲惫, 并能够应付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我们国家将“fitness”这个单词译为体适能, 其含义就是身体适应能力。根据我国公民的身体实际情况, 我国对体适能的定义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目前,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 体质能是从体育角度对人体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 是身体高效支配自身身体机能的能力, 是身体机能够适应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能力, 是一系列参数的综合。体适能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人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指标, 尤其对于那些所从事高强度、高耐力工作的群里来所更是重要。在竞技体育中, 体适能是衡量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各国关于体适能的解释和定义的总结和归纳, 我国相关学者对体适能重新进行了阐述, 强调了身体机能要适应能身体能力的观念。提高体适能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人身体适应能力的水平, 而不是单纯的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体适能由三个体系组成, 即运动体适能、生理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与人体的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由肌肉力量、心血管适能、肌肉耐力、柔韧适能力以及身体成分组成。运动适能是竞技体育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其组成成分也由与竞技体育相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 协调性、平衡性、灵敏性、速度和爆发力、反应时间等。生理适能则主要由新城代谢、机体形态结构和骨骼强度组成。健康体适能对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以及生活的综合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维持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前提。

2 体质与健康体适能的比较分析

2.1 体质测试指标分析

体质测试指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测量, 即身体素质指标、身体形态指标以及身体机能指标。体质测试指标反映了身体形态中体型、体格、营养状况和姿势各成分比例, 测量了身体新陈代谢能力和各器官的发达程度, 合理评估了身体素质水平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方面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走路、奔跑、攀登、负重等基本的运动。

2.2 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分析

相对体质测试指标来说, 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测量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 是测试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适应身体能力的重要指标。健康体适能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健康程度进行测评, 即从身体成分、心血管适能、柔韧适能和肌肉等角度对机体进行测试。

在健康适能的测试指标中, 作为维持心脏正常工作的心血管适能, 在心脏供血和机体氧气供给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身体成分可以及时反应人体的营养状况, 测量健康程度的重要测试指标, 如体液的平衡情况、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 都是评价健康的重要指标。人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的人体运动, 就是因为肌肉适能的作用。肌肉的收缩需要克服抗阻力以维持运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 这种克服阻抗力的能力就是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对于维持正常的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决定着单一环节活动范围内的重要特性。在体育锻炼中, 柔韧适能容易被忽视, 这是不正确的。

2.3 比较分析

体质与健康体质能都是测量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人体进行体质测试和健康体质能测试来让人们知晓自身的身体状况, 并引导人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去维持健康的身体。二者测试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健康展开, 意在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民众健康意识, 持续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体质测试只是对身体形态水平以及身体机能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 而没有对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机体适应能力做出明确规定。所以说, 体质测试是对身体方面的测试。从体质的概念和定义上来看, 体质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条件所决定, 是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相对稳定的健康特性。可见, 体质其实包含了对人体心理健康程度的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体质测试中没有对心理健康一项进行测试, 只是单一的进行了身体机能水平的测试。

健康体适能的测试包含的方面比较多, 不仅限于对身体机能的测试, 更多的强调了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在对身体机能的人肌肉适能、柔韧适能、身体成分以及心血管适能进行测量时, 可以真实的反应身体机体的健康水平, 并可以此为依据, 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并再根据身体适应机体能力的水平, 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性分析, 合理对运动负荷和工作强度进行调节, 以确定合理的人体承受力, 维持人体的健康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的国民体质的测试指标与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并不能完全诠释“完全健康”的内容, 两者的重点都是对身体健康的测试。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测试, 由于健康体适能所测试的指标更为直接、准确、详细地反映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此健康体适能指标相对于体质测试指标更胜一筹。而健康体适能只有将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的测试指标融人其中, 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摘要:近些年来, 体适能渐渐成为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其中健康体适能已成为民众健康评定的重要标准。其实, 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也不能完全真实的测试出健康程度, 相对来讲, 在健康测试指数中, 健康体适能更为可靠。本文针对体质与健康体质能测试指标展开讨论, 并对二者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关键词:体质,体质能,测试指标,比较

参考文献

[1]陈佩杰, 王人卫, 胡琪深, 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J].黑龙江体育科技报, 2010 (9) :12-20.

[2]李建芳, 陶天硕.浅探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机制[J].体育周报, 2011 (7) :30-35.

[3]王健, 何玉秀.基于健康体适能的民众健康水平分析[J].体育教育, 2011 (4) :40-45.

[4]肖夕君, 钱晓棠.探析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J].健康新报, 2012 (3) :30-36.

[5]何仲恺, 齐思洋.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江苏体育报, 2011 (7) :24-30.

[6]王健, 何玉秀.体育学科研究生通用教材与健康体适能[J].体育与健康, 2011 (8) :30-36.

健康体适能 篇8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把体适能分为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体适能和从事运动的基础素质 (如灵敏、速度、爆发力、平衡、协调、反应时间等) 技能体适能[1]。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体适能”定义为:个人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 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 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2]。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体适能, 是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 也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学习, 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条件[3]。

按目前各学校执行阳光体育运动及学生参与的现状, 以及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发展体适能更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昆七所高校学生1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查阅相关文章和文件为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1.2.2 测试法

对调查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 (其中男生594人, 女生606人) 分年级进行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实验;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50米跑、握力的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

对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归类统计、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历年的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素质持续下降, 学生肥胖率、近视率逐年上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等级为90分以上为优秀, 75-89分为良好, 60-74分为合格, 59以下为不及格。课题组对调查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测试结果分类统计如下:

2.1 大一至大三体测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大一年级男生共194人, 女生219人;其中男、女生优秀0.71%和0.66%, 良好12.82%和14.2%, 及格77.53%和75.6%, 不及格8.94%和9.54%。大二年级男生205人, 女生199人, 男、女生等级比率依次为优秀7.78%和7.23%, 良好13.7%和10.9%, 及格76.3%和77.7%, 不及格占2.22%和4.2%。大三年级男生182人, 女生201人, 男、女生等级比率依次为优秀8.6%和6.76%, 良好11.3%和8.9%, 及格占73.4%和72.2%, 不及格占6.7%和12.2%。

2.2 对各项目人数、平均值及标准差统计分析

身体形态指数 (BMI) , 女生略高于男生, 营养不良状况和柔韧度高于男生, 女生肥胖率高于男生;男女生握力较好, 台阶试验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心肺耐力较好。

2.3 小结

问卷及测试结果总体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缺乏锻炼。不愿有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和周锻炼次数不足三次的占一半以上, 每周体育课时间只有1.5小时。要通过体育课有限的时间达到健身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体育课主要用于教师教授运动技能和传递运动与健康信息以及纠正学生动作;只有学生在建立健康管理理念及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主动参与运动, 并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及个人体质状况建立长期, 科学的锻炼习惯, 才能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

2.3.1 大学生基本处于学生时代的末期, 个人在学校形成的运动习惯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一生均有重要意义, 并且有明显的延续性。因此在此阶段是学生建立和培养运动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2.3.2 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让人的体力活动减少, 脑力劳动增加, 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 亚健康人群的发展, 通过自身行为方式改变来预防现代病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3.3 个人的观念是决定自己健康首要因素, 随时代更新观念, 改变思维、行为和生活习惯才是自己健康的最终源泉。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因此促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是体育教师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

3 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走进阳光、走向操场, 阳光体育是让学生在掌握日常锻炼体育技能的基础上, 做到每天锻炼并且每次锻炼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因为有适宜负荷强度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 有规律地进行身体活动对人体健康有深远影响。健康体适能以健康及健身知识教育、理念的建立为重点。让学生建立对健康体适能概念的认知, 理解终身运动锻炼的价值, 具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锻炼的意识, 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体适能计划, 建立体育生活化的观念。因此, 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发展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策

1.改变学生的思维, 首先需要教师学习和接受现代健康理念,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 让学生认识体育深层次的价值和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能够设计适合自己的体适能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

2.不论阳光体育还是发展体适能, 重点都在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基础、体能、运动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和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改革, 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按国家规定上足体育课学时外, 应积极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增加学生锻炼时间, 为学生锻炼提供场地设施。

4. 把阳光体育落实到位, 保证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结合健康体适能的标准, 云南地域特点、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体质状况等特点, 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 将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重新定位。真正做到改善身体形态及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 提高运动能力, 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5. 使学生熟知体育锻炼的原则和增强体质的具体方法、给身体各系统带来的益处;改变传统错误观念如: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学习、不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等, 使学生懂得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知识, 并对运动量、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进行指导, 学生能自觉地、有计划地投入锻炼, 身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华, 殷恒婵, 等.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 2001, 22 (1) :68-70.

[2]王健, 等.健康体适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毛振明, 甄志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 2009.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1-141, 329-725.

健康体适能 篇9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依照随机抽样和自愿的原则选取研究对象。从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40名,其中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各20名男生,均为统招入学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在21-24岁之间,健康状况均为良好,无生长发育方面的缺陷和内分泌代谢疾病,并且均未服用过影响能量代谢的药物。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和测量法

选取的健康体适能指标为脂肪百分比、安静时心率、时间肺活量、心功指数等;选取的生化指标为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总蛋白(TP)、SOD(抗氧化酶)、T-AOC (总抗氧化能力)等。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采用北京体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体适能测试仪器以及生化实验所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骨密度测试仪、人体成份分析仪等;其中T-SOD、T-AOC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受试者集体到专业医院进行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送至专业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测试,获取生化分析数据。部分血液样本取5m L,以4000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设定为10min,最后取上清液备用。血清标本要求无脂浊、溶血和黄疸等。血清中SOD水平的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法进行测定;T-AOC水平的测定通过比色法测定。

1.2.2统计分析法

实验数据输入广州市国民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亚健康测试和评估系统进行等级评价;用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结果和分析

注:*表示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组间比较有非常(P<0.01)

从表3中可以看到,体育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等级评价中居于较好和很好的等级居多,其比例高于非体育组学生。 另外由表3中可以看出,在测试身体柔软度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上,体育组学生的成绩18.69±4.79cm,非体育组学生的成绩是6.77±9.72cm,体育组学生在身体柔软度上显著优于非体育组(P<0.01)。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不断扩展肌腱、韧带、肌肉皮肤的伸展性,使关节柔韧性增强[1]。体育组学生的柔韧性显著优于非体育组的学生,与先前的研究结论一致。从上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柔韧性亟待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提高学生拉伸运动的比例,促使其积极热身,使之养成良好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2]。

由表5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肺活量达到较好等级的人数基本相等,体育组肺活量合格率高于非体育组, 但两者居于较好等级的人数的情况差异性不大。两组的肺活量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心功指数=心脏指数× 平均动脉压,比值越大,表示心脏做功越多[3]。体育组在心功指数较好和很好等级的比例远远高于非体育的比例,合格率为100%,体育组和非体育在心功指数和脉搏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2)。人体心肺功能和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它能够很好的反映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体能储备,并且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人的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肺功能水平[3]。在表2中可以看到体育组肺活量均值的标准差大于非体育组的标准差,说明体育组学生个体在心肺耐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去脂软体重是影响个体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理想的体成分是指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比例适宜,体脂百分比处在合理的范围。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组脂肪百分比达到正常的人数高于非体育组且非体育组偏瘦的人数达到30%,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脂肪百分比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体育组的去脂软体重均值显著高于非体育组的,体育组的标准差也高于非体育组的标准差。说明体育组去脂软体重之间的个体差异大于非体育组之间的个体差异,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在去脂软体重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01)。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调节大学生体内的脂肪代谢,增加肌肉含量和瘦体重,消耗热量和脂肪,避免过多的脂肪积累, 从而使身体成分的构成处于合理的状态,降低了患糖尿病、 癌症和心脏病的危险[4]。

FEV1/FVC的大小是衡量呼吸动力机制的重要指标,其中FEV1/FVC比值≥70%为肺功能正常。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组学生的FEV1/FVC均值为0.83±0.13,非体育组学生的FEV1/FVC均值为0.80±0.11,对两组的平均数进行T检验, >0.05)。由表7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FEV1/FVC达到正常级别的人数基本相等,从中可以得到提示,体育组学生经过长期运动训练,其心肺功能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其呼吸的效率,使其均值高于非体育组的学生。但由于体育组学生个体本身的训练程度不一,或由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非体育组学生在体质测试制度的指导下能够自发的进行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心肺适能。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在FEV1/FVC等级评价中居于下降一级的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说明亟需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以促使其提高心肺适能。

腰臀比用于反映体内脂肪的分布,如果在胸部、腹部脂肪过多堆积,很容易出现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4]。一般认为,男女的正常值分别为0.75-0.90、0.65-0.85。 从表9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居于正常一级的人数居多。从表8可以看出,体育组学生的WHR均值为0.79±0.05, BMI指数均值为22.31±1.96;非体育组学生的WHR均值为0.83±0.05,BMI指数均值为21.19±2.27。体育组的WHR均值低于非体育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组的BMI指数高于非体育,但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合表9和表10的研究结果,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体育专业教学更多强调项目技能的掌握,而很少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这些体育活动的减脂作用不显著,但是仍然能适当调节改善脂肪的体内分布状况,使体育专业组的腰臀围比值有下降的趋势。

从表8和表11中可以看出,体育组的骨密度均值为0.22±1.64,非体育组的骨密度均值为-0.57±0.90,且体育组骨质正常的人数高于非体育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4], 骨密度与体育运动有高度的相关性,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显著改善机体的骨健康,本实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表11中,非体育组学生处于骨质减少等级的达到了35﹪,说明非体育组学生的骨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建议该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适当加大渐进式负荷的抗阻项目练习,增强学生肌肉力量,避免骨钙流失,注重提高学生的骨质健康水平[4]。

2.2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生化指标的对比结果和分析

从表12可以得出,血液常规检查中除血小板一项,体育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等计数均值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均高于非体育组,且白细胞一项,两组的白细胞均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体育组学生经常性参加规律性运动使得机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出现血细胞含量在生理范围内的普遍增多现象,这是机体产生良性运动适应的表现。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体育组T-AOC平均水平高于非体育组,不过体育组T-AOC的标准差高于非体育组,说明体育组T-AOC个体性差异较大;T-SOD能保护细胞,清除超阴离子自由基,它的活力可以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体育组的T-SOD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组(P<0.01),体育组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得自身的抗氧化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机体具有更强的抗疲劳性。说明该校体育专业课程内容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设置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健康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水准。

3结论

健康体适能 篇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肥胖大学生,主要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BMI值分类标准: BMI(Kg/m2)=体重Kg/身高m2,BMI≥28.0确定为“肥胖”[3]。选取BMI≥28.0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我校单纯性肥胖大学生男生7名,女生11名,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1 . 2研究方法

1. 2.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运动处方、肥胖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干预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设计调查问卷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2. 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了解肥胖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运动习惯等社会行为。

1. 2. 3实验对比法

参照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手册中的相关内容,选取能反映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指数、身高体重指数(BMI)、握力、体脂百分比(BF%)。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选测的健康体适能指标。体脂百分比(BF%)采用国家体科所研制的皮褶厚度计来测试,测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两处的皮褶,将测试结果代入Brozek公式:体质百分比=(4.570/身体密度 -4.142)×100%,身体密度=1.0897-0.00133X(X=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脂厚度)[4]。测试方法按照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体育出版社)中的有关要求进行[5]。

1.2.4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

运动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基本部分以第三套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二级规定动作为主要练习内容。

运动强度:二级规定动作是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对研究对象确定的运动强度为50%~60%,以心率来表示,每分钟心率保持在110~130次。

注:**为P<0.01,*为P<0.05,未标注的为P>0.05。

注:**为P<0.01,*为P<0.05,未标注的为P>0.05。

注:**为P<0.01,*P<0.05,未标注的为P>0.05。

注:**为P<0.01,*为P<0.05,未标注的为P>0.05。

运动频率及时间:肥胖大学生体内的脂肪,储备和消耗是一种状态,动态平衡状态,需要经常性的运动,每周有氧健身操锻炼3次,运动时间在课外活动4:30~5:30进行练习,练习15周。

注意事项:15周的运动处方练习期间,研究对象要限制膳食热量,减少谷类、油脂、糖果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

1. 2. 5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对相应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没有显著差异,测试数据以±s的形式表示。

2研究结果

2 . 1实验前后肥胖大学生心肺耐力适能指标对比

心肺耐力适能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指全身大肌肉进行长时间运动的持久能力。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择反映心肺耐力项目的指标:肺活量和台阶指数。表2显示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的心肺耐力指标的成绩影响显著。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肥胖大学生实验后与实验前的肺活量指标、台阶实验指数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 . 2实验前后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适能指标对比

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脂肪和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是健康体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脂百分比(BF%)是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它的测量和评价,一般选择皮褶厚度测量法。身高体重指数(BMI)是也是判定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前后,肥胖大学生的体重、体脂百分比(BF%)和BMI测试结果见表3,肥胖女大学生前后在体重、体脂百分比、BMI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男大学生实验前后在体重、BMI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男大学生实验前后在体重、BMI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脂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2 . 3实验前后肥胖大学生肌肉力量适能指标对比

肌肉适能的成分包括肌力、肌耐力、爆发力、平衡性、灵活性等。在教学实验中,选择了反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测试指标:握力和立定跳远,见表4。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练习后,肥胖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肥胖大学生的握力未见有显著变化(P>0.05)。

2 . 4实验前后肥胖大学生柔韧性适能指标对比

柔韧性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胯关节的韧带、肌肉、肌腱、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也是重要的体适能成分。腰背及大腿后肌柔韧性测试是最常用的柔韧性测试方法。此次实验,选用指标坐位体前屈。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肥胖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变化(P<0.05)。

3分析与讨论

3 . 1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的心肺耐力适能的影响

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肥胖大学生在肺活量指标、台阶实验指数成绩显著提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能提高肥胖大学生的心肺耐力适能。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能提高肥胖大学生心肺耐力适能与运动形式、特点有关。有氧健身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锻炼全身的健身运动,运动连续时间至少在12min以上,运动过程中处于有氧运动中,练习过程中可以是练习者胸腔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呼吸机力量也有所增加,肺泡弹性增大,使运动者的心肺耐力得到提高。

3 . 2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适能的影响

健康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后,肥胖女大学生的BMI、BF%显著降低,且P<0.01,肥胖男大学生的BMI、BF%有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可以降低肥胖大学生体脂含量,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成分适能。

3 . 3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肌肉力量适能的影响

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后,肥胖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有了显著提高(P<0.05),肥胖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有了非常显著提高(P<0.01);握力成绩没有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显著提高了练习者的下肢爆发力力量,而对上肢力量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 . 4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柔韧性适能的影响

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后,肥胖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肥胖大学生的柔韧性适能得到了提高。有氧健身操是集音乐、舞蹈、运动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很多练习动作可以使练习者的腰部、背部、大腿肌肉得到牵拉与伸展,提高练习者的柔韧性适能。

4结语

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肥胖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产生了一定变化,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可以显著提高肥胖大学生的心肺适能,降低肥胖大学生的体脂含量,提高练习者的下肢爆发力及柔韧性适能。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肥胖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超重肥胖大学生,男生7人,女生11人。经过15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练习,对比肥胖大学生实施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前后健康体适能状况的变化,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干预效应。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能有效减轻肥胖大学生体重,可以显著提高肥胖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陕北城区的6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5.46岁。其中男32人,女34人,均为城区上班人员,退休后不在从事其他工作。爱好运动,无高血压、心脏病等高危疾病,也无哮喘、皮肤病和肺结核等不能参加游泳运动的疾病,且愿意主动学习运动技能并配合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等身体素质测量和SCL-90问卷及量表的调查。

1.2 老年人运动处方设计

根据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参照我国著名保健学专家姚鸿恩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保健学》中有关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内容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并走访相关专家、学者确定适合陕北城区老年人的运动处方。A、运动项目:慢跑或快走、太极拳和游泳等;B、运动时间:上午:准备活动5-10min慢跑或快走,感觉微微发汗即可,然后练习太极拳5min;下午:游泳、广场舞,30min左右。C、锻炼频率:开始时每周2次训练,以后每2w增加1次,直至4-5次/w达到上限。D、运动负荷:根据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区别对待,按照运动处方制定要求安排。

1.3 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包括:

身体成分、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测试指标: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坐位体前屈、肺活量、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睡眠等;

1.4 研究方法

1.4.1 实验法:

将66名老年人分为两组进行训练,每组每天训练一次,每次90min,连续训练10w。

1.4.2 比较分析法:

在参加游泳运动训练前,测试66名老年人的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与训练后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心理健康方法:抽取SCL-90自评量表里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四大项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另外增加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5级评分标准,即没有失眠、轻度失眠、中度睡眠、比较严重失眠和严重失眠5个选项得分分别为1~5分,对老年人在游泳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情况作t检验。

1.4.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老年人对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内容的问卷,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各发放1次,每次66份,两次问卷回收均为66份且都属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1.4.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将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和SCL-90量表的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经过为期10w的游泳运动训练,66位老年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由最初时对游泳运动技术掌握零基础到已经学会独立进行50m仰泳和50m蛙泳,还能进行短距离潜泳和踩水练习。在配对检验前对每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Kolnogorov-Smirnov Test),得出每组数据都属正态分布(P>0.05)。配对t检验发现,经过游泳运动训练后,66名老年人的BMI指数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握力、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成绩在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肺活量的增长更为明显,见表1。

2.2 离退休老人由于社会地位、生活境况及人际交往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因此可能会引起焦虑、孤独、失落和烦躁等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易发怒等状况。对66位参加训练的老年人调查发现,多数存在躯体感觉不适、失眠和焦虑情况,32名男性老年人出现三种情况的人数分别为11人、18人和9人,所占比例为34.37%、56.25%和28.13%。34名女性出现三种心理不适的人数分别为12人、19人和1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29%、55.88%和29.41%。经X2检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性别方面不具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为了确定游泳运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训练前后分别抽取SCL-90调查表中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四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将每项指标的总分作比较分析得出,经过10w的游泳运动培训后,老年人的躯体感觉不适、抑郁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改善,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老年人的睡眠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致反映参加运动后睡眠效果很好,统计显示,老年人睡眠情况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游泳运动是一项老少兼宜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表明[11],人体在12摄氏度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放散的热量,相当于人在陆地上1小时所放散的热量。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改善体温调节能力,以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需要。加之游泳时肌肉活动要消耗热量,人体必须尽快补充热量,从而促进了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老年人群退休后变得无所事事,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报纸或听广播,由于缺乏运动锻炼,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游泳运动既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可以预防一些老年性疾病,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身体平卧水面,脊柱充分伸展,对久坐导致的脊柱变形颇有益处,水流对人体表面的特殊按摩作用能预防和治疗慢性肠胃病、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等疾病[11]。另外,太极拳、广场舞也是最适宜老年人锻炼的运动项目,对促进老年人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都在下降,所以要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制定老年人运动处方,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做好医务监督工作,使老年人群拥有一个健康、快乐、丰富的晚年生活。

摘要:目的:研究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榆林市66名老年人采用实验对比法,将老年人按照运动处方参加运动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数据作比较分析,为老年人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提供参考。结果:经过12w训练后,66名老年人(男32人,女34人)的BMI指数、握力、肺活量及坐位体前屈等身体素质均有明显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升。结论:运动干预对老年人群身体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动干预,健康,体适能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2.

[2]梅雪雄.游泳[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3]孙颖心,王佳佳.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7(4):376-377.

[4]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2-744.

[5]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

[6]陈及治.体育统计[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吕晓标,卫志强等.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12-115.

[8]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王禾.冬泳锻炼对老年人血脂#心功能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1):69-71.

[10]杨晓霞,程平等.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血脂尿酸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724-725.

[1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肾炎血尿下一篇:现代文阅读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