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适能

2024-05-17

运动体适能(精选11篇)

运动体适能 篇1

1 前言

在世界体坛上,网球是一项仅次于足球的颇具影响的“第二大球类”运动。长期以来,它一直受欧美人的青睐和普遍喜爱。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球普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当今网球运动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1]。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绅士运动”之一的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女双选手勇夺桂冠后,更是在全国各地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掀起了网球热,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但网球运动是一项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的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2],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另外网球是一项比较容易受伤的运动,不管从掌握运动技能方面还是从避免受伤方面都要求练习者拥有良好的的体适能,本文拟从体适能的各个方面探讨体适能对网球运动的重要性。

2 网球运动

网球运动起源于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法国的传教士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击打一种类似小球的物体,以此来调剂刻板的教堂生活。渐渐地这种活动传入法国宫廷,并很快成为王室贵族的一种娱乐游戏,后来这种娱乐活动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教会的网球运动,经过欧洲皇室的推动,逐步走向社会和平民,并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网球运动是在19世纪后期,由英、美、法等国商人及传教士和士兵作为娱乐活动传入我国的,随之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中出现网球活动,后来在教会学校中也开展起来[3]。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球越来越受人们喜爱。近几年的冠军赛、锦标赛、巡回赛、青少年排名赛一个接一个,还有运动员参加世界比赛,总之,网球热正在我国形成。

作为与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的网球运动,其特有的魅力早已深入人心。首先,网球运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上至白发老者,下到少年儿童,均能在球场上体会到充足的乐趣;其次,网球运动的魅力还在于能把激励竞争与平心交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参加运动双方的身体和心理来说都能达到一种和谐、完美地锻炼和净化[4]。

3 体适能

世界卫生组织对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5]。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主要内容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力,主要包括速度、力量、心肺耐力、灵敏、协调、平衡和反应能力等[6]。

4 体适能与网球运动

4.1 身体组合方面

说到身体组合我们就要先来谈一下身体形态,因为身体形态是身体组合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来讲有更直观的认识。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网球运动员一般都身材高大,因为网球运动是隔网对抗类项目,身材高大对于发球和击球具有天然的优势。

身体组合是指组成身体的各种成分及其比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脂肪、肌肉、骨骼、器官和其他非脂肪物质。网球运动员脂肪含量低,因为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虽然体脂是运动的能量来源之一,但是如果体脂积蓄过多,就会对跑动和击球造成负面影响[7]。

4.2 速度方面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这三种速度既有所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反应速度反映人体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的应答能力;动作速度是人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如网球中挥拍的速度;移动速度主要指人的短距离快速跑的能力。

网球运动所有击球技术的发挥都要以身体及时移动到位为前提条件,如果人的移动速度慢,失去合适的击球点,就不能正确运用已有的技术。快速的跑动是完成击球动作的重要条件,速度的快慢是击球效果的决定因素。在网球比赛中,速度是完成战术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反应速度,即当运动员预测到对方来球的方向、速度和落点后决定怎样还击时的行动。网球运动的跑动速度要求在对方行动变化的情况下做出应答性的反应,同时又要在快速启动时变换方向或改变动作[8]。

4.3 力量方面

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含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是网球运动的重要身体素质之一,有力地抽击、精彩的高压等都需要良好的力量素质。只有以强劲的肌肉力量作保证,在高速度的网球比赛中,高超的技战术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网球运动的力量主要是速度力量,以爆发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网球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力量耐力要求较高,因为击球是连续性的,有时是十几拍甚至几十拍不断地大力击球,没有力量耐力是难以支持的。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力量”,这里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指人体双肩和双髋关节之间的躯干和骨盆区域,通常也称为躯干部位。从生物力学角度看,人体重心位于该区域,是人体运动链的最基本环节,也是各种肢体运动的支撑和附着点,直接影响各种技能动作的质量[9]。在网球击球刹那,要求人体的核心部位稳定,因此,核心力量对于网球击球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此外,肌肉力量对支持和保护关节有重要作用,肌肉力量水平的提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对延长运动寿命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网球运动中较容易造成的肩关节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护、稳定肩关节的肩袖肌群力量薄弱所致。

4.4 心肺耐力方面

心肺耐力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一般指有氧耐力(又称有氧适能),即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网球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可能1个小时之内就结束战斗,也可能由于实力相当,进行3个小时以上的艰苦激战。在长时间的网球比赛中,要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始终如一地发挥出最高的技术水平,心肺耐力是关键的因素,也是最后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进行网球运动不但要具有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肺耐力,否则就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4.5 柔韧素质方面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也就是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而表现出来。

网球运动对人体各个关节的柔韧性都有一定要求,尤其以肩关节、腕关节为突出。缺乏柔韧性,动作就会变得僵硬而不协调,甚至难以完成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良好的柔韧素质还能减少运动中的损伤,因此,柔韧素质在网球运动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4.6 灵敏素质方面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机体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灵敏素质表现的特点是反应快、动作协调准确、应变能力强等。

网球运动是以两人对打为主要形式,每次击球都要对球速、落点、球的线路做出判断,采取不同的反应动作[10]。网球运动同其他球类运动一样,是一项需要练习者全身协调用力的运动。网球运动员的灵敏协调性,表现在移动时快而有效的启动、迅速变换动作和变换方向的能力方面。比赛时对方来球落点时左时右、或高或低、时前时后、或快或慢,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灵敏协调性。

因此,网球练习者需要有良好的灵敏素质,才能在身体移动、不断变化、非常迅速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复杂的击球动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体适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体适能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网球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网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纵观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视体适能训练,据报道,著名网球运动员阿加西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体适能锻炼。建议我国网球运动员及广大网球爱好者逐步提高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努力提高自身体适能,以期能够提高运动成绩及充分享受网球运动带给大家的乐趣。

摘要:网球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网球运动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网球运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体适能与网球运动关联的报道,此文试从体适能的各个方面多角度探析体适能与网球运动的关系,以期对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适能,网球,速度,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华.田径运动能力与网球体能训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6.

[3]乔伫,李先国,黄念新著.网球运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5]Budgetchell.Physical Fitness[M].Macm 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12.

[6]Ogden,C.L,Carroll,M.Det.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in the Un ited States,1999-2004”[M].JAMA,2006,295,13:1549-1555.

[7]网球天地[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2010,5.

[8]谢彬主编.网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1.

[9]罗陵编著.现代篮球体能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4:127.

[10]张瑞林主编.网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38.

运动体适能 篇2

上世纪40年代,WHO首次提出人类健康计划,其工作重点是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上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人口运动缺乏,生活中体力活动成分减少,静态生活方式比例增加,结果是社会人口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社会文明病的发生率提高,各国先后制定了各种体适能测量与评价的标准,如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政府提出的《2000年人类健康计划》,加拿大政府提出的《健康加拿大计划》,新加坡政府颁布的《生命在于运动计划》等。各个计划工作重心都从减低未成年人死亡率转移至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如积极的开展体育活动)有效地预防与促进健康。例如美国的“体育及格标准”、前苏联的“劳卫制”、日本的“体力测定”、我国在学生中进行的“体质调查”等,均是标准化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我国在80年代初期,由华南师范大学的陈骏良先生率先翻译了第一本美国体育测量评价专著,引进了体育测量评价学科。1982年陈骏良、杨军等人,在广州体院举办了全国第一期培训班。1985年邢文华教授等正式编著出版了第一本体育测量的专业教学参考书。

1992年我校王人卫、诸剑英老师编写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教材,并开设了“体适能测量与评价”的教学,48学时,为全校各专业限选课程,历时4年。1995年人民体育出版出版了《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从1996年,我校开设了《体适能测量与评价》教学,2000年《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将原来全校各专业限选课程《体适能测量与评价》改为全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到现在。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的教学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学习方法的传授,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院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在2003年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并每年通过专家验收。

该课程包括:体适能测量的基本理论、评价基本理论、测验的编制与实施、运动与体适能、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及运动技术的测量与评价,体质的测量与评价,运动员科学选材,循环、呼吸、运动器官系统等疾病的运动处方等。

运动体适能 篇3

关键词:柔韧适能;训练方法;田径运动

柔韧适能是现代体育运动中十分重要的身体运动素质,它不同于以往的运动素质,像力量或是速度,不能直接参与并引起运动,但是柔韧适能可以决定运动过程中其他运动素质的效率。柔韧适能是田径体育运动中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元素,首先要了解柔韧适能的特点及其相适应的体育训练方法,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田径体育运动中,从而提高科学体育训练的训练结果。

一、柔韧适能的主要特点

(一)柔韧适能的概念

柔韧适能是指身体关节处的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适度伸展能力及适度的弹性,也是指身体关节的最大活动幅度和最大的活动范围。人类身体的关节解剖结构都是由先天自然形成而决定的,但是关节处的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程度是可以在后天发生变化的,并且其主要是通过肌肉和韧带软组织的特征和受到的反射活动来产生影响的。

(二)柔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柔韧适能是需要建立在人体生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体关节所能活动的幅度大小是与人体关节解剖结构的特点、关节处相关组织的体积大小、以及关节相连处的韧带和肌腱的可伸展性密切相关,这些也都是人体自身的生理状况。人体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调解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神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因为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运动阻力,有利于加大人体的运动幅度。神经系统通过对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改善,控制肌肉收缩并提高放松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扩大人体动作幅度,提高了人体运动的柔韧性。

二、柔韧适能的训练方法

(一)静态柔韧适能训练

静态柔韧适能训练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柔韧适能训练方法,主要是在人体肌肉或四肢上不断施加拉力,逐步稳定地加大人体动作范围,当拉力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保持一段时间的静止状态。例如在平时体育训练中的“拉韧带”和“压腿”就属于柔韧适能的静态训练方法,通常是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让人体关节的韧带和肌肉一点一点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8秒到10秒的静止状态,最后再进行还原。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运动中的损伤,还可以使人体肌肉得到放松,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动态柔韧适能训练

动态柔韧适能训练方法是指身体肌肉进入到一种被牵拉的运动状态,然后再复原。例如像游泳运动一样,主动地控制手臂或是腿部的动作进行适度拉伸,拉伸的速度可快可慢。像“摆腿”和“踢腿”这种拉伸练习,虽然会有一定的疼痛感,但随着训练的进行,不仅可以发展人体自身的柔韧性,还能提高身体的张力。

(三)PNF法

在现阶段的体育训练中,有一种方法是PNF法。PNF是指身体肌肉在拉伸之前,先进行一定的肌肉收缩,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放松,即“收缩-放松-收缩”。因为神经系统的原因,身体肌肉在全力收缩之后,会有一种想要立即放松的趋势,像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对抗性的等长收缩。

三、柔韧适能训练方法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

(一)柔韧适能训练方法对田径运动的重要作用

1、柔韧适能训练可以加大人体关节的灵活性

人体关节的灵活性好坏对田径运动员能否取得良好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的柔韧适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各处关节的灵活性,使运动员更好的利用自身的力量和速度,增加他们的运动潜力。例如通过柔韧适能训练,可以提升田径运动员髋关节的灵活性,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跑步运动中加大跑步的步幅,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还有跳跃运动员要想做出更好的摆动动作,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关节灵活性,通过柔韧适能训练,可以让他们以较快的速度和身体力量来完成动作。所以说,通过柔韧适能训练来发展人体关节的灵活性,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柔韧适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运动中的损伤

田径运动中因为大量的运动量和高强度的素质训练,很容易导致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造成关节处的损伤。而柔韧适能训练是通过对人体韧带和肌腱等周围结缔组织的一定拉伸,从而产生抗拉伸能力。如果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柔韧素质越好,就代表他身体关节处的结缔组织抗拉伸力越大。所以通过一定的柔韧适能训练可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身体柔韧度,有效预防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损伤。

(二)柔韧适能训练方法在田径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柔韧适能训练应与其他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柔韧适能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在身体肌肉力量的增长下发展,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可以激发肌肉的收缩能力和速度,而柔韧适能的训练可以发展身体肌肉的拉伸能力。所以在实际训练中,应将力量、速度和柔韧这几种身体素质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2、不同田径项目对身体部位要有不同要求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为了扩大身体关节的运动幅度,是需要去发展身体关节处相关结缔组织的对抗肌,使他们主动受到牵拉和伸展,逐步的增加伸展度。具体发展某一处关节的柔韧度时,主要是发展其控制关节屈、伸肌的最大伸展性和相关的协调能力。例如在跳远运动中,想要发展运动员膝关节的伸膝能力,主要是发展身体大小腿前部位肌肉群的可伸展性。

结语:

柔韧适能训练因其有自身的训练特点,发展较快而且成果见效明显,但是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其效果就会消失,所以柔韧适能训练要保持持久性。要想更好的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需要将柔韧适能训练系统化和科学化,坚持训练,对不同的练习者区别对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综合提高田径运动员身体的柔韧素质,有效避免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海霞.柔韧适能的训练方法及其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7).

[2]姜雨.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的训练[J].科技资讯,2011(5).

浅析排球运动员体适能训练 篇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加强, 社会的不断进步, 素质教育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体适能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的主要目标, 就是发展体育的健康教育。其中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2、体适能的含义及内容

2.1、体适能的定义

“体适能” (Physicallfitness) 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而不感疲劳, 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 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作为专业的排球运动员, 相较于参加日常活动的人对其体适能的要求则更高。较好的体适能是完成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所以, 本文旨在从体适能的基本理论入手, 与排球运动训练相结合, 使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更具有理论指导依据。

2.2、排球运动员体适能的内容

体适能是身体状况的整体论述,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按照项目主要分为两类:竞技适能及健康体适能。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排球运动员的专项竞技适能。其主要包括:

(1) 排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 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 故此十分重要。排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通常比较发达, 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把运动员这方面的训练放在首位。

(2) 排球运动员的肌肉适能:肌肉适能又分为肌力适能和肌耐力适能两个方面。肌力适能是指排球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所能发挥出来的能力。而肌肉耐力适能是指运动员完成训练或比赛时肌肉或肌群持续运动的能力。一场激烈的排球比赛往往会耗时几个小时, 所以, 排球运动员的肌肉适能是完成比赛的基础。

(3) 排球运动员的柔韧性: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排球运动员的柔韧性有别于其他项目的柔韧性, 只要是身体整体的协调用力, 要柔中带刚才能在比赛中做出舒展而有力的技术动作, 从而更好地完成比赛。

(4) 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的是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在体重中所占的百分比。

3、排球运动体适能训练的意义

科学的体适能训练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本环节, 是运动员承受高强度负荷训练和比赛的基本条件, 是获得提高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本途径, 是有效预防伤病的基本保证。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

3.1、力量

排球运动员发展身体素质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力量。排球运动员发展力量的方法是多样的, 在力量训练中要根据其项目特点, 合理安排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和超等长练习。在动力性练习中, 除了大量采用向心性的力量练习外, 还应增加一些离心性的退让练习, 以使对抗肌得到发展。超等长练习被较多的采用在发展爆发力的练习中。而静力性练习是作为力量练习的一中补充, 它常在动力性练习结束之后进行。

3.2、速度

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例如, 从看到对方的扣球起, 到开始接球时的神经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时间。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一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所需时间的长短。例如, 大力发球技术由抛球、挥臂击球等动作组成。要使发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 就必须提高腰、肩、臂、肘、腕等关节肌肉收缩速度和单个或成套动作反复的速度。

移动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身体位移的距离, 它包括步频和步幅。排球运动员的传球、垫球、扣球、发球、拦网等技术, 都需在快速移动中来完成动作, 因此, 速度对排球运动员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应加强排球运动员对各种信号刺激能力和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提高。训练时多提高参与各种动作的肌肉爆发力度、位移速度。

3.3、耐力

排球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 以无氧耐力为主导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应采用间歇训练的原则, 快速与慢跑相接合的目的, 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3.4、柔韧

排球比赛中, 要求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肌肉韧带和关节有良好的柔韧性, 特别是肩腰髋的柔韧要好。柔韧训练要经常进行, 使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不断得到发展, 尤其要根据专项特点和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柔韧训练一般应采用动作结构与技术动作相似的伸展练习, 并可以结合发展其他素质的练习进行, 使其相互促进, 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3.5、灵敏

排球比赛中快速变换方向, 从一个动作迅速变为另一个动作等技战术的运用, 都需要有高度的灵敏性及协调能力。灵敏性的好坏也决定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低。灵敏性训练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 同时, 腰、腹、背的力量对于灵敏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上下肢的纽带, 因此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部分力量的训练。

4、结语

排球运动员的体适能训练是一项系统、科学、复杂的工作。根据现代排球讲求“攻势排球”的新特点, 该项目对运动员的体适能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体适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并大胆的运用于实践训练, 以便更好的为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 对排球运动员体适能训练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摘要:通过对体适能概念和结构分类的了解, 结合现代排球运动特征, 对排球运动体适能的训练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细致的分析, 旨在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排球运动员体适能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排球运动,大学生,体适能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6) .

[2]贾洪州, 刘爱英.体适能解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2) :73-74.

运动体适能 篇5

一、体适能是什么?

体适能指的是身体具体某种程度的能力,足以安全而有效的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并有体力享受休闲及娱乐活动的能力,内容可分为四大项:

(1)心肺适能

这是体适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心脏、肺脏、血管及血液等组织系统的机能。根据研究证实,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心肺适能,改善生活质量。

(2)肌肉适能

肌肉适能是体适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两部份,暨肌力与肌耐力,所谓肌力乃指肌肉一次能发出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指的是某一部份的肌肉或肌群从事反复收缩动作的一种耐久能力,或肌肉维持某一固定用力动作持久的时间。

(3)柔软度

柔软度指人体关节可活动的最大范围。影响柔软度的除了关节本身外,尚有肌肉、肌腱、韧带及软骨组织等。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可使运动时效率好,增加协调性及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4)身体组成

身体组成指身体内的脂肪百分比。体内脂肪分为两类:一类为必要性脂肪,如骨髓、内脏、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周边脂肪,此类脂肪若缺乏,则可能会影响身体生理机能之运转。另一类脂肪,为储存性脂肪,是人体肥胖的主凶。

二、儿童体适能训练重点

在一般体适能的教学上,通常分为暖身运动(包含暖身运动静态伸展)、有氧主运动(包含有氧运动后期的缓和)、肌肉训练及缓和运动(包含地板运动)等内容,儿童体适能也不例外。

1.内容:大原则不变而课程内容则需调整,考虑儿童发育水平与健康状况,设计合适的动作与活动。

2.时间: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一般约为30-45分钟,视参加者年龄而定;

3.音乐:音乐的选择也影响学习兴趣,应以儿童容易上口、令人印象深刻及歌词有趣等为重点。

4.氛围:课程应以乐趣、安全及活泼为主,引导儿童在快乐的气氛中,配合轻快的音乐达到身体充分活动的目的。

三、儿童体适能训练步骤

在儿童体适能训练中,大致上分为下列七个阶段:

(1)确认身体状况

这一阶段主要在于了解小朋友身体状况确认是否适合活动,安定小朋友的情绪,强化小朋友的参与动机,以营造活泼快乐的气氛,时间约为3-5分钟。

(2)暖身运动与伸展

这一阶段主要在于提升身体温度及心跳数,增大关节活动度,预防运动伤害,并为即将进行的主运动作准备。其组合主要为简单的动作及柔暖体操等,配合轻快的音乐节奏进行,当体温上升后,加以静态伸展动作,时间约为5-10分钟。

(3)有氧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为提升参加者心肺血管系统的能力,时间约为10-20分钟。

(4)后期缓和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于缓和主运动的高心拍数及血流量,连结下阶段的游戏活动,时间约为3-5分钟。

(5)游戏与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在于导入游戏的身体活动,使小朋友在愉悦的气氛中除了训练个部位肌群外,并且联系同侪间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遵守游戏规则,此阶段为5-10分钟。

(6)缓和运动

这一阶段时间约为3-5分钟,主要实施轻松的低强度动作组合与静态伸展(至少持续20秒以上),目的在于激烈运动后乳酸堆积的减缓,提高柔暖度及放松心情。

(7)心灵交流

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除了增进情感外,也可维持小朋友的高度机动状态,接下来可以配合做一些幼儿基础体适能的小活动:

1.用小颗触觉球滚动身体;

2.围成小圆圈,传球或传东西;

3.体能律动,拉拉操;

4.听音乐走线练习;

5.变大脚打开,让球过山洞;

6.揉报纸做纸球或绳子打结,投篮;

7.头儿肩膀膝脚趾的歌不错,可以让幼儿透过歌曲触碰身体,练习敏捷力;

8.垃圾袋吹气打结,可以传;

9.懒惰虫的歌曲,可以像毛毛虫在地上滚动;

10.放椅子成排,走S型传递东西。

运动体适能 篇6

摘 要 体适能是指个体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多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1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和统计学处理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学生健康体适能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包括心肺耐力素质、肌适能以及柔韧性等素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都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实战经验丰富。检测结果表明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各项平均水平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良好标准。结论:通过检测出来的数据,表明羽毛球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羽毛球运动具有继续广泛推广的可行性,符合人体的健身要求与审美情趣,应当长期规律地坚持下去,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羽毛球专修班 健康体适能 心肺适能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柔韧性

一、前言

健康体适能是目前国际上健身评价采用的一项主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将体适能作为大学生健身评价标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从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身体柔软度四个方面获得指标作研究,为羽毛球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专修学习提供资料,为评价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在湖南师范大学现役在校2011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实施,随机抽取男女羽毛球专修班学生各15名作为实验对象。男学生年龄20~21岁,女学生年龄19~20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满足研究需要,本人查阅了中国期刊网近几年来有关本论题的论文30余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念,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实验法

依据随机抽取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中的30名(男女各15名)进行各项指标测试。主要测试指标:肺活量、安静时脉率、安静时血压、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握力、背肌力。测试项目均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评价标准,确保了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心肺耐力结果分析

从表1中的数据反映男女学生大多数都心肺功能较好,但是在其中也有个别的基础脉率很快,心脏功能较差,平时缺少训练的同学。

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血压都属于正常范围。肺活量没有达到高级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但是男学生已经有超过4500ml的,达到了普通运动员的肺活量标准。表1中反映出男女生大部分都在优秀阶段,男生优于女生,整体水平比较高,可见专修班学生的心血管功能都好,但是其中不泛个别的同学处于良好阶段。

(二)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的结果分析

从表2的数值反映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肌力和肌耐力都较为优秀,但是其中个别学生的肌力素质较差,从立定跳远的标准差大看出来同学水平差异较大,从力量上来说悬殊较大。女学生中,最大值看出来有力量非常出类拔萃的学生,最小值也看出来有力量素质缺泛的学生。男学生的力量差异相对要小。

(三)湖南师范大学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的结果分析

从表3看出,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柔韧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的柔韧素质不好。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明显优于男学生,从标准差的大小很清楚显示出女学生比男学生更为突出。羽毛球的柔韧素质也是重点发展腰髋和下肢柔韧素质为主,说明下肢柔韧性也强于上肢柔韧性。专修班同学的柔韧素质都很优秀,说明学生们很注重发展全面身体柔韧素质,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检测出的数据看,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女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强于男学生,男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比较突出,女学生的柔韧素质比较突出。

(二)羽毛球运动对提高专修班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以及柔韧性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具有显著效果。

(三)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时地评价学生训练的成效,以提高训练质量,以利于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高。

(四)从实验数据得知湖南师大羽毛球专修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处于良好这个等级,而且大部分数据在这个等级的下线,由此看出我校羽毛球专修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刘军.阳光体育运动下石家庄市小学生健康体适能现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89-92.

[2] 赖学鸿.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22-128.

[3] 韩丽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河北省青少年体适能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4.

[4] 徐东育,刘静民.社会化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体适能[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37-39.

[5] 李志宏,王宁.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20(2):30-32.

[6] 张琳.竞技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06-108.

[7] 常军,王轩.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118-120.

[8] 杨卓.羽毛球运动的身体素质特点分析[J].运动与健康.2010(22):247.

[9] 李国萍.少儿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练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3):46-47.

运动体适能 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吉首大学2012级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筛选出健康体适能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的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60人,女生60人,并把男、女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名。

1.2、研究方法

工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后, 在开学第一周和第十九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健康体适能和生命质量的测试。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测试时使用指定的器材进行统一的操作。测试的内容包括:身体成分、心血管适能、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测试项目依次为:体脂百分比、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肺活量、安静时心率、立定跳远、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共11项。如实的登记处理教学前后测试数据,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 同时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所获取的两组数据并参照评价标准表。进而分析舞龙运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1.3、数理统计法

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组间比较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健康体适能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采用单样本t检验,方差具有齐次性时,采用LSD方法比较,方差不具有齐次性时,采用Tamhane’T2方法;不同专业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身体成分变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均取a=0.05,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20名12级公共体育课大学生中,男生60名,女生60名。

2.2、健康体适能与生命质量状况测试结果比较

注:组间后测独立样本 T 检验,* 表示 P<0.05,** 表示 P<0.001组内前、后测配对样本 T 检验,# 表示 P<0.05,## 表示 P<0.001

(1)身体成分。

实验组和对照 组在实验 前后测试 的体脂百 分比和腰 臀围比(WHR)结果如表1。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十八周的舞龙运动训练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下降了3.6),同样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WHR虽然值均变小,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舞龙运动训练对减少外周脂肪作用明显。

由于在相同课程时间内舞龙运动在强度上要明显高于其他普通课程,其中特别是上肢,因此舞龙运动才会在减少体内外周脂肪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其他体育课程。

(2)心血管适能的比较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测试的肺活量和安静心率结果如表1。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为期18周的舞龙运动训练实验组平均肺活量提高了359.71毫升,比对照组平均高出377.81毫升, 检验结果显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实验组通过舞龙运动训练后平均安静心率下降了3.12次/ 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舞龙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肺活量。

(3)肌肉适能的比较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测试的立定跳远和握力结果如表1。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18周的舞龙运动课程教学和训练, 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高了18.21厘米,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8.63厘米,且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握力实验组平均成绩提高了9.32kg,检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对照组高出8.87kg,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实验组的练习内容与方法对于提高肌肉适能显著性效果。

(4)柔韧适能的比较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测试的坐位体前屈结果如表1。对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18周的舞龙运动训练,两组学生的柔韧性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学生前后平均提高了1.56厘米,检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需要加强柔韧性练习,促进体适能综合发展。

3、结论

健康体适能是人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本次舞龙教学是以健康体适能的理论为依据,在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实验表明健康体适能舞龙教学方案,对降低外周脂肪、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均有显著效果。其中通过18周舞龙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握力水平最显著,但柔韧素质的发展存在相对欠缺,舞龙运动训练同样不可避免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柔韧素质得不到较好发展。本次研究是对舞龙教学效果的实验验证, 对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1)目的:通过舞龙运动课实验分析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生命质量的变化,为少数民族舞龙运动项目的发展寻找更好途径;(2)方法:随机抽取吉首大学公共体育课大一学生120名,其男女各一半,舞龙课为实验组,公共体育课组为对照组。经18周的体育课练习后,测试两组学生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肺活量、安静时心率、立定跳远、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共11项变化情况,分析并评价在其高校的开展状况;(3)结果: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肺活量平均增高,安静心率下降,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高,柔韧性平均提高,握力实验组平均成绩提高,坐位体前屈提高,而WHR值变小;(4)结论:舞龙运动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对降低大学生外周体脂百分率、提高肺活量和肌肉力量有积极影响,但应注重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使舞龙运动更加全面提升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生命质量。

运动体适能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陕北城区的6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5.46岁。其中男32人,女34人,均为城区上班人员,退休后不在从事其他工作。爱好运动,无高血压、心脏病等高危疾病,也无哮喘、皮肤病和肺结核等不能参加游泳运动的疾病,且愿意主动学习运动技能并配合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等身体素质测量和SCL-90问卷及量表的调查。

1.2 老年人运动处方设计

根据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参照我国著名保健学专家姚鸿恩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保健学》中有关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内容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并走访相关专家、学者确定适合陕北城区老年人的运动处方。A、运动项目:慢跑或快走、太极拳和游泳等;B、运动时间:上午:准备活动5-10min慢跑或快走,感觉微微发汗即可,然后练习太极拳5min;下午:游泳、广场舞,30min左右。C、锻炼频率:开始时每周2次训练,以后每2w增加1次,直至4-5次/w达到上限。D、运动负荷:根据老年人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区别对待,按照运动处方制定要求安排。

1.3 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包括:

身体成分、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测试指标: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坐位体前屈、肺活量、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睡眠等;

1.4 研究方法

1.4.1 实验法:

将66名老年人分为两组进行训练,每组每天训练一次,每次90min,连续训练10w。

1.4.2 比较分析法:

在参加游泳运动训练前,测试66名老年人的BMI指数、握力、单足跳次数、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与训练后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心理健康方法:抽取SCL-90自评量表里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四大项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另外增加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5级评分标准,即没有失眠、轻度失眠、中度睡眠、比较严重失眠和严重失眠5个选项得分分别为1~5分,对老年人在游泳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情况作t检验。

1.4.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老年人对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内容的问卷,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各发放1次,每次66份,两次问卷回收均为66份且都属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1.4.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将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和SCL-90量表的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经过为期10w的游泳运动训练,66位老年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由最初时对游泳运动技术掌握零基础到已经学会独立进行50m仰泳和50m蛙泳,还能进行短距离潜泳和踩水练习。在配对检验前对每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Kolnogorov-Smirnov Test),得出每组数据都属正态分布(P>0.05)。配对t检验发现,经过游泳运动训练后,66名老年人的BMI指数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握力、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成绩在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肺活量的增长更为明显,见表1。

2.2 离退休老人由于社会地位、生活境况及人际交往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因此可能会引起焦虑、孤独、失落和烦躁等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易发怒等状况。对66位参加训练的老年人调查发现,多数存在躯体感觉不适、失眠和焦虑情况,32名男性老年人出现三种情况的人数分别为11人、18人和9人,所占比例为34.37%、56.25%和28.13%。34名女性出现三种心理不适的人数分别为12人、19人和1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29%、55.88%和29.41%。经X2检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性别方面不具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为了确定游泳运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训练前后分别抽取SCL-90调查表中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四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将每项指标的总分作比较分析得出,经过10w的游泳运动培训后,老年人的躯体感觉不适、抑郁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改善,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老年人的睡眠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致反映参加运动后睡眠效果很好,统计显示,老年人睡眠情况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游泳运动是一项老少兼宜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表明[11],人体在12摄氏度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放散的热量,相当于人在陆地上1小时所放散的热量。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改善体温调节能力,以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需要。加之游泳时肌肉活动要消耗热量,人体必须尽快补充热量,从而促进了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老年人群退休后变得无所事事,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报纸或听广播,由于缺乏运动锻炼,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游泳运动既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可以预防一些老年性疾病,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和身体平卧水面,脊柱充分伸展,对久坐导致的脊柱变形颇有益处,水流对人体表面的特殊按摩作用能预防和治疗慢性肠胃病、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等疾病[11]。另外,太极拳、广场舞也是最适宜老年人锻炼的运动项目,对促进老年人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都在下降,所以要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制定老年人运动处方,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做好医务监督工作,使老年人群拥有一个健康、快乐、丰富的晚年生活。

摘要:目的:研究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榆林市66名老年人采用实验对比法,将老年人按照运动处方参加运动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数据作比较分析,为老年人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提供参考。结果:经过12w训练后,66名老年人(男32人,女34人)的BMI指数、握力、肺活量及坐位体前屈等身体素质均有明显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升。结论:运动干预对老年人群身体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动干预,健康,体适能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2.

[2]梅雪雄.游泳[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3]孙颖心,王佳佳.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7(4):376-377.

[4]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2-744.

[5]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

[6]陈及治.体育统计[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吕晓标,卫志强等.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12-115.

[8]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王禾.冬泳锻炼对老年人血脂#心功能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1):69-71.

[10]杨晓霞,程平等.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血脂尿酸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724-725.

[1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运动体适能 篇9

近些年来,“核心稳定性”在体能训练中逐步被提出并流行起来,其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被众多教练员接受和认可, 并被广泛应用到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中,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运动链功能发挥的同步性和高效性[2]。从项群训练理论认为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这一项群的运动项目要求在对抗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身体重心以便身体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这对人体在稳定性,协调性、爆发力、灵敏性等方面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技体育领域,核心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研究的热点,然而在体育教学领域,有关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这一视角出发,把核心稳定性练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领域,探寻适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以期促使学生运动技能体适能的提高,最终达到运动技能掌握的目标,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为河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篮球选项课16人,均为大二男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了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主题的文章和部分有关核心力量、体能训练的书籍,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2.2专家访谈法

走访河南省篮球教练员和高校具有高级职称的篮球教师共计10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人,占30%;教授5人, 占50%;副教授2人,占20%。了解有关核心稳定性练习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大学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最新方法。

1.2.3实验法

对16名篮球选项的男生实施为期10周的核心稳定性练习。

1.2.3.1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

根据专家建议和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设计的练习手段以徒手身体练习为主(见图1)。

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动作标准进行练习,每周进行核心稳定性练习2次,每次40分钟,负荷保持中等程度,练习过程中注意身体练习和呼吸的配合。教师可根据学生中的反应和练习效果,针对不同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整。

1.2.3.2运动技能体适能测试指标

根据运动技能体适能的相关研究内容,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从运动技能体适能中选择弹跳能力、移动能力、灵敏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爆发力等6方面选取11个测试指标。弹跳包括立定跳远、助跑摸高2项测试指标;移动能力选择半“米”字移动、30m跑为测试指标;灵敏选择5m三向折返跑和“T”字测试为测试指标;协调选择双摇跳绳为测试指标;平衡选择单腿(优势、弱势)静态站立为测试指标;爆发选择原地纵跳,连续起跳摸篮板为测试指标。所有指标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其中平衡能力测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测试仪(芬兰)进行测试,要求被试单脚站立,每次持续20s,测2次取最好成绩。

1.2.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弹跳能力指标

弹跳能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3]。实验中选择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作为测试指标,反映了弹跳高度、远度,能够评价下肢的爆发力以及下肢和腰腹的协调配合能力。

从表1可以看出,弹跳能力两项指标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成绩均有提高,其平均成绩分别提高3cm和2cm,虽然提高不大,但两个指标的样本标准差均变小,说明学生使用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后,弹跳能力指标的离散程度变小,整体上学生的弹跳能力更趋于集中。这和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中下肢弹跳练习是分不开的,连续起跳摸篮板练习能够提高下肢爆发力、连续起跳能力以及上下肢、腰腹协调配合能力; 收腹跳练习能够提高学生下肢和腰腹力量的协调配合,因此,通过下肢弹跳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这个练习同时也和篮球运动专项相结合,符合篮球运动专项素质练习的规律。

2.2移动能力指标

移动能力选择30m跑、半“米”字移动为测试指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下肢快速移动能力、下肢爆发力以及脚步的灵活变换能力和灵敏性。

由表2可以看出,移动能力指标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均有提高,30m跑成绩平均提高0.236s,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米”字移动成绩提高0.344s,且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在练习方案中采用的绳梯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脚步位移速度、无氧耐力和身体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能力。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所采用的练习手段练习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移动能力。

2.3灵敏能力指标

灵敏是指人体改变身体运动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是速度、柔韧、力量等素质的综合反映[4]。灵敏能力测试指标选择“T”字测试和5m三向折返跑作为测试指标。这两项测试指标要求测试者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急停、急起、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球类对抗性项目占有重要地位。灵敏能力水平高的运动员可以在不同速度情况下改变运动方向、把握速度节奏,同时又具备高速运动中再发力的能力[5]。

由由表表33可可以以看看出出,,在在经经过过核核心心稳稳定定性性练练习习后后学学生生灵灵敏敏能能力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T”字移动成绩平均提高0.432s, 且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m三向折返跑成绩平均提高0.344s,且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这和练习方案中进行的绳梯练习是分不开的,在绳梯练习中,学生通过频繁、有节奏的脚步移动练习,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同时急停、急起、再次加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

2.4协调能力指标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集灵敏度、速度、 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6]。协调能力选择双摇跳绳为测试指标,双摇跳绳要求测试者上下肢协同发力, 同时需要下肢有较强的爆发力和腾空能力,以及腰腹力量和背部力量的协调工作。

由表4看出,协调能力测试指标提高幅度较小,双摇跳绳均值提高了2.96个(P>0.05)。协调能力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小是由于协调能力受遗传、肌肉力量和耐力、动作熟练程度、身体平衡能力、柔韧、肌肉的放松与收缩、节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是体能训练中最难以训练的一种,因此,在实验中双摇跳绳成绩提高不大。

2.5平衡能力指标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躯体感觉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保持静力性平衡或能自动地调整重心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7]。平衡能力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类型。本研究采用单腿(优势腿、弱势腿)站立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作为平衡能力测试指标。

由表5可知,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学生平衡能力指标提高幅度较大,优势腿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平均下降22mm2/g,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弱势腿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平均下降53mm2/g,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前后双腿静态平衡能力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练习后平衡能力的增强反映了学生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说明练习效果比较明显。实验前学生弱势腿和优势腿之间的平衡能力平均值差别比较大,实验后这种差别变小,并且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习弱弱势势腿腿的的平平衡衡能能力力得得到到了了加加强强,,从从而而弥弥补补了了弱弱势势腿腿和和优优势势腿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增强了人体的平衡能力。

2.6爆发能力指标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8]。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特点,选择原地纵跳高度和连续起跳摸篮板作为评价爆发能力的指标。

由表6可知,经过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学生爆发能力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原地纵跳成绩平均提高5.11cm,实验前后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起跳摸篮板成绩平均提高3.18个,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通过练习后爆发能力指标成绩的提高反映了学生爆发能力的增强,说明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能够有效提高爆发能力。连续起跳摸篮板成绩提高幅度总体上不明显,有可能是因为测试成绩受学生个体身高、臂长限制较大。

3结语

运动体适能 篇10

1体适能(PhysicalFitness)概述

1.1体适能的概念。经查阅资料得知,对体适能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体适能”是指个人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这种观点在香港和台湾地区认同度较高,有时也译成体能(或体质),他们认为“体能”及“体适能”比英文的Physical Fitness更贴切[1]。二是美国健康与服务部将体适能定义为“指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而具有良好体适能的人通常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执行每天的事务而没有过度的疲劳,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并能适应各种突发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述观点都不约而同的提及身体适应日常工作之外的能力,综上,可将 “体适能”概括为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1.2体适能的类别。香港学者沈剑威、阮伯仁编著的《体适能基础理论》一书中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将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前者包含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 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五个素质,表明健康体适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健康的身体和优质的生活。而竞技体适能除了含有健康体适能的五个素质外,还包含灵敏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等素质,目的是为了在竞技比赛中获得奖牌与荣誉。可见,竞技体适能就是我们俗称的专项体能。专项体能是完成专项技战术及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目的是根据专项运动的生理学和方法学特点,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保障运动员高质量完成专项运动技术,并有助于承受训练和比赛中更多的负荷,同时也能加速恢复的速度[2]。因此,《专项体适能》课程应围绕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专项体能进行教学探索。

2运动训练专业开设《专项体适能》课程的意义

2.1有利于增强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广西体专属于高等体育专科学校,近年学校各支代表队参加广西大学生运动会所获成绩不是很理想,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不突出有关。《专项体适能》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授课内容将围绕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两大板块进行,尤其侧重对学生灵敏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对提高专项技术能力是极大的补充。因此,开设《专项体适能》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增强。

2.2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 《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项体适能》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更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3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2011年运动训练专业被评为广西“十二五”重点建设优势专业,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能力建设项目经费200万元,这笔建设经费对整合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初整合的优质资源(如校外实训基地) 和购买的先进教学设备(如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多年来运动训练专业普遍存在重训练能力、轻理论知识的现象。如今,这样的状况显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项体适能》是一门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将紧密围绕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行授课。可见,开设此课程除了能更好地发挥广西体专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先进的教学条件,还将丰富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当前广西体专运动训练专业《专项体适能》课程的现状

3.1课程定位不明确

经查阅广西体专运动训练专业2011级至2014级四个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发现,2011级《专项体适能》课程类别为专业限制选修课,2学分,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8学时,实践教学占2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而2012级、 2014级的《专项体适能》课程类别变成了专业核心课,3学分,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16学时,实践教学占32学时,考核方式为考查。2013级课程类别与2012、2014级一样,但学分变为4个学分,学时也提高到64个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占32学时,实践教学占32学时,考核方式依然是考查。可见《专项体适能》在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等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表明《专项体适能》的课程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3.2教材以健康体适能为主,竞技体适能教材比较缺乏

经查询,体适能的教材主要有:沈剑威、阮伯仁编著的 《体适能基础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沈建国、施兰平编著的《健康体适能》(浙商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3年);王健、何玉秀编著的《健康体适能》(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郎朝春编著的《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 裘琴儿编著的《健康体适能》(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可见目前国内有关体适能的教材屈指可数,仅有的教材中也以健康体适能为主,而竞技体适能(即专项体适能) 的教材近乎空白。

3.3评价方式单一,师资薄弱

从《专项体适能》课程定位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无论该课程类别由专业限制选修课变成核心专业课,还是课程学时从32个学时增加到64学时,《专项体适能》课程的考核方式均采用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本门课是新开设的课程,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目前负责授课的是主要从事球类专项教学的老师,由于球类专项教学更注重专项技战术方面的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由球类专项教学的老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实属无奈之举。可见,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师资不足也是影响《专项体适能》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4《专项体适能》课程的优化设计

4.1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 柔韧性、身体成分、神经肌肉松弛、灵敏性、平衡性、速度、 爆发力和协调性等,可见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但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则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侧重选择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要做到精简且充分。可涉及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速度、 爆发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后恢复手段和营养摄入及训练中注意事项等内容。实践教学部分则重点培养学生从事专项运动所需要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等身体活动的能力,主要教授与上述内容有关的训练技巧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训练方法,并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

4.2教学方法

《专项体适能》课程因其特殊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 一是可采取小群体式、情景式、独立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二是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可开发和整合一些具有一定训练价值和娱乐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启发式、 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可采用灵敏阶梯、 平衡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并加入瑜伽、游戏等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到专业运动队和健身俱乐部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现场观摩,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运动队和健身俱乐部先进的训练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4.3课程评价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何况 《专项体适能》一直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可由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评价表现为关注学生个体,不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单一化依据,而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则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例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以往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常采用学生测试获得的数量(如时间、 距离、力量等)作为评定学生实践能力的依据。此评定方法侧重数量而非质量,从而获得的数据也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终结性评价实践能力部分可采用动作功能质量测试的方式进行,这种测试方式广泛用于各种人群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运动所必需的一些基本身体能力成分,包括动作的范围、平衡、 身体控制能力与稳定性等[4]。通过功能活动测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专项体适能存在哪些不足,进而为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供修正方案,有效控制队员的训练过程,获得最大的训练效益。

5结语

境外对健康体适能概念评析综述 篇11

A.Grund等通过对5-11岁儿童的身体活动、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营养状况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儿童体适能较差, 身体脂肪含量与总摄氧量、运动耗氧量及身体活动水平无关, 增加体适能、合理膳食、多运动能够阻止儿童超重。

1987年, 美国提出了“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有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和身体成份的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关于身体素质测定内容的制定, 美国体育界经过了长期的争论, 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 对体质概念的认识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认为体质分为两种类型, 即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

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 将体适能定义为, 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的状态下, 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 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

二、德国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健康体适能不仅支撑着整个生活的品质, 它还与人们的工作效率、享受休闲时光与健康、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机能减退、身体的应变能力有关。

德国学者称体适能为“工作能力”。德国有60%的人口可称为体育人口, 这些人每周至少有一次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德国也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在德国, 由于国民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德国健康体适能的发展速度逐渐增快。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死亡发生率, 而健康体适能是健康的核心内容, 因此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体适能提升的重要基础。

三、日本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日本是个重视国民体力的国家, 因此将对健康体适能的概念解释为体力, 它是讲述人体和精神的能力, 不仅表现在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上, 也表现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

20世纪中期, 国际体育教育领域首次提出了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认为心血管耐力、身体成份、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都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 日本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 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机构都趋向制定更重视健康的健康体适能的检测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针对人体心肺功能、肌肉强度和耐力、柔韧性的设计。1998年也对沿用了30多年的体力诊断好运动能力测试进行了修订, 指标的数量减少, 包括耐久跑、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 指标更向着健康评价靠近。

四、港澳台对健康体适能的界定与评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比较关心居民的体质状况, 与美国的学者进行过共同研究、2005年民政署参照我国的体质监测方案进行香港市民的体质监测。

澳门:2010年按2005年的抽样方式、地点、样本量的第二次澳门市民体质监测已完成数据采集。

台湾和香港是我国最早接受体适能健康计划理念的区域, 随后其概念逐步被引入内地。在此之前, 我国用的比较多的词汇如:体质、身体素质、健康等, 作为“Physical Fitness”的解释。随着对体适能认识的逐渐加深, 体适能的概念与指标最终被确定下来。目前, 我国学者认为体适能可以作为评价健康的综合指标。王玉华等人在《功能性体适能与老年女性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到功能性体适能, 它包括心肺、肌肉系统、柔韧、平衡等能力等。我国对体适能的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 但也融入社会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医学等领域。

港台体育理论界对于体适能概念的定义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其一般属性所下的定义, 即身体面对生活, 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卓俊辰认为体适能就是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肌肉组织等所发挥的有效机能。第二层次则是对其特殊属性所下的定义, 即:“拥有健康体适能的人, 从事体力性活动时, 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活力充沛;在工作成绩的冲刺上, 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在闲暇之余, 还有充分享受生活、不容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台湾学者林正常在1997年提出:体适能就是适应能力, 是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效率运作的能力, 是指完成每天的活动, 而不导致过度疲劳, 尚且有足够的体能应付紧急状况。健康体适能主要是评价机体三方面的机能:心肺适能、身体成分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 (包括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据统计台湾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大陆福建相比有点弱。可是台湾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身体素质弱, 主要存在的是社会强有力的重视不够、主管部门措施不力和学生主体需求各异的问题。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将体适能概念引入教科书, 是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重要举措。体适能能力发展的越好, 健康水准越倾向于全人健康 (wellness) 的境界, 所以国家将体适能列为健康的重要指标。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 也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共存的地方, 第二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会 (SCSEPF) ”年会于2003年10月24日-27日在澳门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大众健身与健康”。SCSEPF与2002年成立以来, 以促进运动生理与体适能的发展为己任, 主要目标是联合世界各地华人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学者, 支持与促进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领域的学习、实践、教学、研究与发展。学会同时致力于将华人学者在运动生理学与体适能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运动训练、健康促进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参考文献

[1]徐先霞.不同形式有氧健身操锻炼的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状况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 2010.

[2]沈华.体适能与运动处方[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宏正.世界健康城市老年人健康与健康体适能之研究——台湾花莲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4]Maud P, Foster C.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uman Fitness.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1999 (8) :1-8.

上一篇:抗肿瘤辅助药论文下一篇:基本科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