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肾炎

2024-09-14

过敏性肾炎(共8篇)

过敏性肾炎 篇1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我院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从日常作息、饮食、感染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综合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综合护理,满意度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小儿极容易出现的血管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关节发炎和疼痛,腹部以及肠胃出血,肾炎和血小板的减少性紫癜,病情严重。患者一般在紫癜症状出现后的一两个月内发病,两年后发病也不少见,临床常通过紫癜病发后半年内检测血尿和尿蛋白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本文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综合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60例,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14岁,平均9.2±4.5岁,病程1~22个月,平均4.5±2.3个月,血尿和尿蛋白型11例,急性肾炎6例,肾病综合症7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9.4±4.5岁,病程1~21个月,平均4.3±2.2个月,血尿和尿蛋白型12例,急性肾炎7例,肾病综合症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从日常作息、饮食、感染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日常作息护理

护理人员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干净,常通风,让患儿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休息;可能造成患儿过敏的物品应尽量远离患儿,如尽量让孩子穿较旧的棉质衣服并远离毛绒玩具,严重高血压或水肿患儿应保持卧床休息并经常变换体位以免各类血管疾病发作;待患儿病情控制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劳为准。

1.2.2 饮食控制

患病期间患儿应避免摄入异型蛋白质,如牛奶、肉类和鱼虾等,适当控制饮食,最大限度避免致敏食物。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者应减少食物中盐分的摄入,每日摄入量1~2g为佳;出现大量尿蛋白者需控制蛋白质,2g/(kg·d)为佳;处于氮质血症时期者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0.5g/(kg·d),否则可能引发肾病综合症及全身水肿。

1.2.3 预防感染

患儿护理尤其应注意感染问题,以免引发各类并发症及其它疾病复发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过程中需与家长有效交流,取得其配合,如定时紫外线消毒病房并在常触摸的物品上涂抹消毒液,以免患儿在治疗期间感冒或院内交叉感染。保持皮肤干燥,经常更换床单和翻身,水肿严者需在被压迫部位放置气垫,水肿阴囊部位需用棉垫或吊带托起来,并用0.1%雷佛奴尔溶液或0.25%硫酸镁溶液清洗患处,皮肤破损处碘水消毒,大便后清洗肛门,男孩需清理包皮,预防蚊虫叮咬,并按时为患儿剪指甲。

1.2.4 观察病情[2]

治疗与护理期间需关注患儿是否出现新的紫癜,患儿关节发炎与疼痛症状是否有所缓解;记录患儿的尿量和尿色,及时做好尿常规检测,关注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含量变化、有无各类感染症状。此外,需完成常规性检测,如体重、血压、体温、肝肾功能等。

1.2.5 用药观察与护理

患儿使用激素需关注其是否出现副作用,如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可能导致消化道的出血症状,长期使用激素或导致骨骼生长抑制,出现满月脸,或致肾上腺皮质萎缩问题,影响免疫功能等。应保持睡眠前安静,适量补充维生素D。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含量降低以及脱发和感染症状。

1.2.6 心理干预

患儿病情加重或者迁延,家属会异常紧张,甚至悲观和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安慰和心理开导,向其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家属理性面对疾病,并积极与患儿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促进身体恢复;患儿状态较好时可以组织其在病房内读书交流,或适当参与游戏,消除患儿对疾病的恐惧,配合医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分析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f')数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须常规药物治疗,但不能缺少日常护理,尤其小孩子还没有学会照顾自己,且需要与可能导致过敏的环境相隔离,护理显得更加重要[3]。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很多患儿的症状,但维持患儿病情稳定和不断改善须加强日常综合护理,护理不当或前功尽弃,治疗期间须重视护理[4]。观察组采取日常作息、饮食、感染预防等多方面护理,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可见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取综合护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嫱,沈颖.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J].临床儿科杂志,2011,(4):307-310.

[2]李红.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5):80.

[3]李俊梅,谷慧萍,张敏.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 1,(22):3513-3514.

[4]刘艳华,王红敏.1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肾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6):87.

过敏性肾炎 篇2

肾小球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分述如下: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治疗

轻型病例:膳食中稍限制蛋白质和食盐,每日蛋白质约40~50克,一般食盐每日限制约为4克。

中度和重度病例:初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每天平均20~40克。此时应选食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当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每天尿量超过1000毫升,即可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量,但每日蛋白质量不得超过40~50克。当病情稳定2~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量。食盐,若出现水肿与高血压,应用低盐饮食,一般每日2~3克(酱油10~15毫升)。凡含盐多的食品如咸菜、泡菜、咸蛋、松花蛋、腌肉、挂面等均应限制。可用糖、醋、芝麻酱、番茄酱来调味。当患者出现少尿、尿闭或血钾升高时,应限食含钾丰富的蔬菜类及水果类。根据每日尿量控制入液量。一般除补充前一日排出尿量以外,用多摄入500~1000毫升,若尿量过少伴有浮肿者,每日入液量应小于1000毫升。

食谱举例

低盐、低蛋白软饭(蛋白质每日40克,热能1600千卡)

早餐:大米粥、糖包

午餐:开花馒头、菠菜汤甩蛋

加餐:苹果

晚餐:烂饭、素烧茄子、西红柿片加糖

蜂蜜治疗花粉过敏症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HSPN患者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15~40岁, 中位年龄20.5岁;病程1周~10个月, 平均3个月。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有过敏性紫癜病史; (2) 过敏后出现斑点状紫癜, 以臀部和双下肢多见, 可伴有腹痛和关节痛等; (3) 肾损害, 尿常规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 西医以抗组织胺、抗感染、减轻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对症治疗为主, 中药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2 临床表现与观察

2.1 皮疹

皮疹出现率为100%, 过敏性紫癜皮疹特征为出血性对称性分布, 在下肢远端、踝膝关节周围密集。皮疹初为粉红色, 继之转为鲜红色, 逐渐加深呈紫红色, 消退时转为棕黄色, 消退后不留痕迹。

2.2 关节症状

大部分HSPN患者可发生多发性、游走性关节肿痛, 受累关节活动受限, 数日后消退而无关节变形。

2.3 消化道症状

以腹痛最为常见, 呈阵发性绞痛, 可伴呕吐、血便、呕血, 少数患者可并发肠套叠, 偶见肠梗阻、肠穿孔等。

2.4 肾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疾病早期出现肾外症状、体征越多, 肾脏受累的危险性越大。80%~85%患者在出现皮疹后1~2个月出现肾脏症状, 主要是镜下血尿和蛋白尿。 (1) 尿异常:表现为单纯性镜下血尿或间断性肉眼血尿, 可伴有轻微蛋白尿, 少数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 (2) 水肿:30%患者仅为轻度颜面水肿, 少数病例为肾病样高度水肿。 (3) 高血压:常与尿异常同时出现, 发病率为20%~40%, 一般为中度增高, 恢复较快。 (4) 氮质血症:仅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出现。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1) 休息:对于HSPN患者, 一般应在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 尤其是伴有全身水肿或心力衰竭者。 (2) 预防感染:HSPN患者应与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收治,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湿度要适宜,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20℃, 湿度保持在50%~60%。 (3) 皮肤护理:皮肤紫癜严重者, 应嘱其穿松软内衣, 不可用肥皂及沐浴露擦洗皮肤, 及时修剪指甲, 避免抓伤皮肤。 (4) 关节肿痛护理:观察HSPN患者关节肿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 嘱其适当抬高患肢, 保持功能位, 肿痛关节切勿热敷。

3.2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HSPN缺乏了解, 容易产生恐惧、悲观、失望和焦虑情绪, 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目前,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第1线治疗药物, 但大剂量激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和失眠, 表现为多语、易激动、睡眠颠倒等现象, 应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3.3 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后, 禁食鱼、虾、肉、蛋、奶、蟹、零食等, 禁吃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每日给米饭、面条、馒头、稀粥等食物。若病情无反复, 2个月后可增加肉、蛋、奶, 但鱼、虾、牛肉、羊肉应首次少食为益。对腹型伴消化道少量出血者应给予流食, 大出血者则禁食。肾型患者尿蛋白在 (++) 以上应给予低盐饮食。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 尿常规示血尿转阴, 尿沉渣高倍镜检示红细胞<5个, 连续复查3次 (10~14d) 无反复;有效:症状体征好转, 尿潜血减少, 尿沉渣高倍镜检红细胞平均减少3~5个, 连续复查3次无反复;无效:症状体征, 尿常规无明显变化。

5 结 果

本组20例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 痊愈12例 (60%) , 有效6例 (30%) , 无效2例 (10%) , 总有效率为90%。

6 小 结

HSPN多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 亦可由某些食物、药物过敏或植物花粉、蚊虫叮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临床上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 皮肤小血管及肾小球可检出IgA、C3颗粒沉着。在临床治疗的同时, 应加强对本病的观察与护理,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陈以平.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94.

过敏性肾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HSPN患者64例, 均为门诊患者, 男34例, 女30例;年龄8~19岁;肉眼血尿27例;镜下血尿37例;蛋白尿 (+) 12例, (++) 14例, (+++) 5例;肾功能均正常。来诊前已应用激素26例。

1.2 诊断依据

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合并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即可诊断。

1.3 临床表现

(1) 肾外症状表现包括:①皮疹, 出血性和对称性分布。皮疹初起时为红色斑点状, 压之可消失, 以后逐渐变为紫红色出血性皮疹, 稍隆起皮表。皮疹常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 以踝、膝关节周围多见, 可见于臀部及上肢。皮疹消退时可转变为黄棕色。大多数病例皮疹可有1~2次至多3次反复, 个别可连续发作达数月甚至数年。②关节症状表现, 多数以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为特征。常见受累关节为膝、踝和手。症状多于数日内消退, 不遗留关节变形。③胃肠道症状表现, 最常见为腹痛, 以脐周和下腹为主, 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及血便, 偶见吐血。在儿童有时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和肠穿孔。④其他症状表现。如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少数有肺出血所致咯血, 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或脑紫癜性病变所致抽搐、瘫痪和昏迷。 (2) 肾脏症状表现:多见于出疹后4~8周内, 少数为数月之后。个别见于出疹之前或出疹后2年。最常见表现为孤立性血尿, 国内报道有1/4~1/2病例表现为肉眼血尿。蛋白尿多属轻微, 但也可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病例可出现急性肾功能恶化。部分患者可有高血压和水肿。

1.4 治疗方法

64例患者采用纯中药 (已应用激素者逐渐停用) 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方药:茺蔚子15g, 双花15g, 蝉衣15g, 防风10g, 公英30g, 生地10g, 当归10g, 王不留行15g, 丹皮10g, 生地榆15g, 大小蓟各30g, 侧柏叶15g, 仙鹤草30g, 白茅根15g, 益母草20g。加减:水肿明显者加汉防己10g、云苓15g、泽泻10g、猪苓30g;有蛋白尿者加炒白果6g、分心木12g、炒芡实18g、金樱子30g;频发上呼吸道感染者加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 日久不愈者加川穹10g、红花10g;减激素者加用知母15g、黄柏10g。4~6周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2~4个疗程。

1.5 疗程标准

治愈:治疗2~4个疗程症状消失, 尿检 (包括镜检) 均恢复正常, 4周后复查无变化;好转: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尿检镜下红细胞3~10个/HP;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依旧, 尿检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本组治愈50例, 好转的14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78.1%, 总有效率为100.0%。

3 讨 论

HSPN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中医属“肌衄”、“斑疹”、“尿血”、“水肿”等疾病范畴。患者素体有热或素体气虚, 外感六淫之邪或湿热疫毒入侵, 入里化火, 火毒迫血妄行以致血不循经, 外溢肌肤, 内渗膀胱所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本病初期以实证为主, 后期多为虚实互见, 错综复杂, 日久不愈者在凉血基础上加用活血药物。西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常采用抗组胺类药物、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泼尼松等;对于肾病型或泼尼松治疗不佳者, 还可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 但这些方法不但治愈率低、易复发, 且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单纯应用中药治疗不但能避免应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 还能提高治愈率, 是今后治疗HSPN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肾炎, 过敏性, 紫癜性,中药,治疗,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2]叶任高.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过敏性肾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诊断为HSP患儿50例。男18例, 女32例;平均年龄 (6.2±2.8) 岁;随访时间 (8.6±4) 个月。

1.2 疗后随访过程

(1) 50例HSP患儿分别于入院4d、发病3周、3个月、7个月时查BUA、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之比、N-乙酰-β-氨基葡萄苷酶, 对临床出现肾损害者于病程8个月和1年半时随访上述指标; (2) 选择同期住院患其他疾病的另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并测定其BUA值; (3) 对其中10例BUA升高的HSPN进行了降低BUA的干预治疗; (4) 2组病例均除外血液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1.3 检验测定的办法

限制嘌呤饮食4后抽血, 采用酶法测定BUA。

1.4 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 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按文献[3]提供: (1) 无明显的肾受累临床表现, 尿常规也基本正常; (2) 血尿; (3) 持续蛋白尿; (4) 急性肾炎综合征; (5) 肾病综合征型; (6)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7) 慢性肾炎综合征。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论

2.1 HSP、HSPN及对照组与BUA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1)

注:*对照组与非肾损组及肾损组BUA升高之和相比

2.2 BUA升高与HSPN肾损害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2)

注:*15例中1型5例、2型10例;3例中3型2例, 4型1例

3 结语

本文的资料中HSP继发HSPN的23例中有18例 (78.4%) BUA升高, 而仅表现为HSP患儿中BUA升高仅13例 (48.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可见BUA升高与肾损害是有一定关联的。本组对10例BUA升高的HSPN患儿实行干预治疗, 包括饮食调整和极其个别的药物治疗, 结果与不干预组的HSPN的患者儿童相比, 其病程明显被缩短, 提示持续高尿酸血症影响病程。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 (BUA) 升高与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 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0例过敏性紫癜 (HSP) 患儿不同病程的BUA、尿微量白蛋白 (UMA) 、N-乙酰-β-氨基葡萄苷酶 (NAG) 进行测定, 并对BUA升高的部分患儿实行干预治疗。平均随访8.5个月。结果 (1) HSP出现BUA升高31例 (63%) ; (2) HSP继发HSPN23例 (47%) ; (3) 与BUA不升高的5例HSPN相比, 18例BUA升高者其病情程度无明显加重 (P>0.05) 。结论HSP患儿BUA升高与HSPN发病率及病程相关, 但与肾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可缩短HSPN病程。

关键词:血清尿酸,过敏性紫癜肾炎,儿童

参考文献

[1]朱轼, 王汝连, 张廷杰.高尿酸血征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 20 (3) :175~177.

[2]杨霁云.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4) :198.

[3]方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869.

[4]何立群, 聂永红, 邹士林.新型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 21 (1) :22~24.

[5]扎西, 王归真.高尿酸血征与临床[J].西藏医药杂志, 2001, 22 (4) :32~33.

过敏性肾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1], 在过敏性紫癜病程6个月内, 出现血尿和 (或) 蛋白尿, 即可诊断为紫癜性肾炎。

1.2 一般资料

46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均为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确诊的住院患儿, 院外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 且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均>1.0g。其中男26例, 女21例;年龄5~14岁, 平均 (7.0±2.5) 岁。全部患儿均出现皮疹, 最常见于下肢, 其次为臀部、外生殖器、上肢及面部;合并腹痛21例 (45.6%) , 上肢或下肢关节肿痛35例 (76.1%) , 双下肢血泡1例 (2%) , 头部游走性包块2例 (4.3%) , 外生殖器紫癜4例 (8.7%) 未出现腹痛、关节痛8例 (17.4%) 。尿常规检查:单纯性蛋白尿14例 (30.4%) , 血尿合并蛋白尿32例 (69.6%) 。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未达肾病水平者11例 (23.9%) , 达肾病水平者35例 (76.1%) 。4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泼尼松1mg/ (kg·d) (总量≤60mg/d) 晨起顿服治疗, 达到肾病水平、大量蛋白尿 (50 mg/kg) 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2mg/ (kg·d) , 分3次口服) 治疗并联合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 尿蛋白转阴2周后渐减量, 半月减5mg至5~10mg维持。治疗组在对照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霉酚酸酯治疗 (20mg/ (kg·d, 分2次口服) (总量≤1.5g/d) 治疗, 半年后减半量, 维持3个月停药。

1.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 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血压、水肿情况变化;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等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完全缓解:紫癜、水肿等消失, 血压正常尿蛋白转阴, 24h尿蛋白定量<0.15g/24h, 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部分缓解: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蛋白尿持续减少>50%, 尿红细胞正常, 血清白蛋白有所回升, 复发2~3次/年;未缓解: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复发>3次/年。

2.2 疗效结果

2.2.1 两组疗效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 2组患儿治疗后血尿、蛋白尿的缓解例数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3 2组患儿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1例MMF治疗后2个月合并水痘, 尿蛋白复发, 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10d病情缓解, 尿蛋白转阴;1例出现了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经西咪替丁及蒙脱石处理后缓解, 1例一过性白细胞减少, 无1例肝肾功能损伤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HSPN临床常常表现为微量的血尿和 (或) 蛋白尿, 而严重24h尿蛋白定量检测>1.0g, 甚至达到肾病范围的蛋白尿为临床特点的HSPN, 在常规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往往部分病例得不到缓解或治疗后易反复、导致病情迁延而成为难治性HSPN。霉酚酸酯 (MMF) 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紫癜性肾炎, 在降低尿蛋白、延缓终末期肾病进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2], 近年来成为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新手段。

MMF具有较为独特的免疫抑制效应, 在肾脏病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MMF可抑制免疫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 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行抑制淋巴细胞鸟嘌呤经典合成途径, 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 (2) 快速而可逆地抑制单核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减轻炎性反应。 (3) 直接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从而使抗体生成受阻; (4) 高效力地降低粘附分子的活性, 减少炎性细胞渗出[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MMF治疗过HSPN炎血尿和蛋白尿时, 在治愈率、显效率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3~6个月病情可以缓解或部分缓解,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好,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肝肾毒性, 值得儿科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4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给予泼尼松1mg/ (kg d) (总量≤60mg/d) 晨起顿服, 达到大量蛋白尿 (50mg/kg) 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2mg/kg治疗联合霉酚酸酯治疗 (20 mg/ (kg.d) (总量≤1.5g/d) , 治疗3个月、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结论 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霉酚酸酯,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12) :912-913.

[2]Dede F, Onec B, Ayli D, et al.Mycophenolate mofetil treatment ofcrescentic Henoch-Schonlein nephritis with IgA depositions[J].Scand J Urol Nephrol, 2008, 42 (2) :178-180.

过敏性肾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 根据中医证型为实证和虚证。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肾脏病学》[2], 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36例) 及对照组 (32例) 。观察组又分为实证组 (17例) 及虚证组 (19例) 。观察组中年龄4~14岁, 平均7.26岁;入院时平均病程2.3周。对照组中年龄3~12岁, 平均7.01岁;平均病程2.5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 均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检测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肌酐、尿素氮。观察组根据证型分成实证组和虚证组。进行穴位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 实证选取的穴位如下:合谷、曲池、血海、委中、尺泽、少商, 每次选其中3~5个穴位, 每穴注射0.5 m L;虚证选穴如下:脾俞、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三阴交, 每次选其中3~5个穴位, 每穴注射0.5 m L, 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强的松片2 mg/ (kg·d) , 服用4周后根据尿蛋白的有无进行调整, 同时服用钙剂。两组均同时给予口服扑尔敏, 维生素C、潘生丁。连续治疗2个月, 随访6个月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按发生的频率、程度及临床表现特点分为:无 (计0分) 、轻 (计1分) 、中 (计2分) 、重 (计3分) 4个等级;并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紫癜、尿蛋白消失的时间。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紫癜完全消失, 连续3次尿蛋白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50 mg/kg, 3个月未复发;有效:紫癜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较观察前下降50%以上, 但>50 mg/kg;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变。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经χ2检验P<0.05

由表1可见,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

注: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 均P<0.05

由表2可看出,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评分,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看出,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尿红细胞数及尿蛋白量, 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随访:观察组实证组无复发, 虚证组复发2例, 结合中药治疗痊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对照组复发7例。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 是指过敏性紫癜 (HSP) 引起的肾实质损害, 是小儿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西医目前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疗效不确切, 不良反应大, 病情不易控制, 少部分甚至发展为肾衰竭[3,4,5]。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血尿”“溺血”或“水肿”的范畴。其病机多为患者素有血热内蕴, 又易为外感、饮食、虫毒、药物或化学毒素所诱发, 风热相搏, 灼伤血络, 以致迫血妄行, 外溢肌肤为紫癜, 热蕴于下焦, 内伤肾阴, 络脉烁伤, 则出现尿血、少尿, 甚则浮肿、热毒伤肾, 肾失固摄, 脾气受伤, 则精微下泻, 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穴位注射的根本作用是一种双向调节作用, 可以概括为“调和阴阳”。实验研究证明穴位注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性调整作用。紫癜性肾炎由小血管炎症引起的系统性血管炎, 其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 因而会有大量的蛋白尿漏出。进行穴位注射时可使通透性降低, 从而减少蛋白尿的漏出。当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时, 穴位注射又可使之升高。有研究证明穴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取曲池、血海、委中等穴并随症候的不同而加减调节, 取得一定疗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紫癜性肾炎, 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紫斑消退有较满意疗效。为了寻找更有效, 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 摸索出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取得可靠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能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从而刺激网状内皮系统, 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尤对过敏性疾患疗效甚佳。所以采用此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取得较好效果。姚文龙[4]认为单纯的肌肉注射药物, 其疗效远不如穴位注射药物好, 单纯的穴位毫针刺激也远不如药物刺激和注射针刺激的混合刺激。穴位得药物相助作用更强, 药物在穴位中扩散吸收更快, 腧穴, 药物性质不同, 但作用相似, 二者相得益彰, 有异曲同功之效。现代医家[5]多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其病机初期以实为主;久病反复, 中后期以虚为主, 并认为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证选用曲池、血海、委中、尺泽及少商, 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凉血解毒的作用。虚证患者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和三阴交, 具有运化水湿、疏通经络、补益脾肾、养血柔肝的功效。本实验研究证明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能有效控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血尿和蛋白尿及缩短紫癜的消退时间。穴位注射不失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一种治疗方法, 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医外治法的范围。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6例) 和对照组 (32例) 。观察组分实证和虚证, 实证穴位注射合谷、曲池、血海等穴, 虚证注射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积分的变化及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 (34/36) , 优于对照组的 (25/32)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均显著改善 (均P<0.05) , 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均P<0.05) 。结论 穴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19.

[2]叶任高.临床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32-237.

[3]钟在英, 蒋瑾瑾, 方风.过敏性紫癜患儿36例随访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19 (2) :106-107.

[4]姚文龙.穴位注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 (12) :1435.

过敏性肾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符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30例, 其中男14例, 女16例。按入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6例, 男8例, 女8例;年龄3~14岁, 3~8岁7例, 9~14岁9例, 病程1周~3个月。皮疹伴关节痛4例, 腹痛5例, 尿蛋白阳性16例, 其中尿蛋白1+6例, 尿蛋白2+5例, 尿蛋白3+3例, 尿蛋白4+2例。蛋白尿或 (和) 单纯性血尿9例, 急性肾炎型2例, 肾病综合征型5例。对照组14例, 男6例, 女8例;年龄3~8岁6例, 9~14岁8例, 出现皮疹伴关节痛4例, 腹痛4例, 尿蛋白阳性14例, 其中尿蛋白1+5例, 2+4例, 3+3例, 4+2例。外周血液检查, 两组无1例异常, 血小板均正常。尿素氮>20mg/dl为2例, 两组中各1例, 肝功无异常, 两组患者在外均未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杨霁云《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关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2) 3~14岁儿童。

1.4 排除标准

(1) 与纳入标准不相符的病例。 (2) 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 (心脏病、肝病、肾脏和造血系统疾病等原发病患儿或对本药过敏及不适应者) , 未坚持服药, 中途换药、加药无法判定疗效, 或因资料欠缺、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 孤立性血尿给予双嘧达莫, 血尿和蛋白尿应用雷公藤多甙片1mg/ (kg·d) (每日最大量<45mg) , 疗程3个月。急性肾炎型 (尿蛋白>1.0g/d) 应用雷公藤多甙片, 疗程3~6个月。肾病综合征型应用泼尼松+雷公藤多甙片, 疗效不佳者应用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疗法, 泼尼松4周后改为隔日顿服。有感染者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儿均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自拟固肾凉血消癜汤加减 (由六味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化裁而成) , 药用忍冬藤、石苇、白花蛇草、小蓟、炒蒲黄炭、茅根、益母草、车前子、甘草梢、木通、生地、当归、炒栀子、熟地、山药、山芋肉、丹皮。加减法:血热重、尿血、衄血等加犀角、赤芍;尿蛋白有管型加石苇;血淤重加丹参。以上药每天1剂, 每剂水煎2次, 早晚各服1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拟定[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肾功能正常, 尿常规轻度异常, 尿沉渣红细胞<5个/HP。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肾功能和尿常规较前好转。无效:治疗3个月以上, 各项指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6例, 治愈13例, 显效1例, 有效1例, 无效1例, 治愈率81.3%, 总有效率93.8%;对照组14例, 治愈7例, 显效2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治愈率50.0%, 总有效率85.7%, 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缩短, 治愈率明显提高。治愈患儿疗程、复发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伴发的肾脏损害, 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 常伴有IgA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在皮肤小血管及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沉着。本病常发于10岁以下儿童, 约1/3患儿有细菌、病毒等前驱感染史, 约1/4患儿与鱼虾类过敏或预防注射有关[4]。中医多归于血尿、水肿、肌衄、斑毒、葡萄疫范畴,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提出的斑毒病名, 从病因病机到临床症状描述, 均有过敏性紫癜相类, 较为中肯, 认为该病属热毒为患, 紫癜性肾炎则属斑毒、肾风病范围, 是邪毒伤肾、热毒淤滞不去的结果。根据血热、风毒造成肾脏损害的病因病机, 笔者自拟了固肾凉血消癜汤对该病进行了治疗。方中忍冬藤、石苇、白花蛇草、蝉蜕、生地、丹皮、茅根、甘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炒藕节、蒲黄炭、当归、益母草、小蓟凉血活血养血止血, 熟地、山芋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车前子固肾健脾养阴清利湿热。对一部分蛋白尿久治不降, 已转为脾肾气虚者笔者应用了自拟降白汤疗效明显, 但必须加大参芪等益气药的用量。在临床中发现激素类西药用量较大或用药时间较长患儿五心烦热、口干等阴虚症状明显, 可在上方中加知母、花粉、旱莲、女贞子、甘草等滋阴凉血解毒等药加以纠正。激素用量偏小而出现腰酸肢冷等肾阳虚症状, 可酌情加覆盆子、仙灵脾、鹿角片等补肾壮阳之品。近年研究证实, 本病免疫复合物形成后, 在循环和沉积于血管壁的过程中, 有74%可引起血管内凝血,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因此见舌有淤斑、淤点的血淤偏重的患儿, 要加丹参、红花等活血化淤药, 通过改善微循环, 对抗血小板的聚积, 增加肾血流量, 调节了免疫功能, 往往收效良好。对出现尿蛋白及管型、浮肿、苔腻等肾虚湿邪偏盛者要“去菀陈莝”, 加石苇、冬瓜皮、茯苓、泽泻、黑豆等能很快使病情改善。通过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医组疗效对比,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提示中药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并有抗炎、消肿、改善肾小球动脉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的漏出, 并抑制了变态反应的过程等多种作用。总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肯定, 无明显副作用, 前景广阔,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 (对照组) 与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 对照组采用西药,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行抗炎、抗凝治疗, 对激素疗效不佳或依赖者加用环磷酰胺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服自拟固肾凉血消癜汤加减, 对肾气不固、尿蛋白久治不愈者自拟降白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3%, 总有效率93.8%, 对照组治愈率50.0%, 总有效率85.7%,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随访1年, 治疗组无1例复发, 对照组复发率1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紫癜性肾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杨霁云, 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二辑) [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5:145-147.

上一篇:城市垂直与空中绿化下一篇:顽固性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