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共12篇)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1
中医中药治疗肾炎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一、药物调理法
1.常用验方
(1)玉米须50克,车前子20克(布包),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适用于有水肿患者。
(2)黄芪50克,大枣1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血浆蛋白偏低患者。
(3)大黄5~10克,滚开水冲服。适用于大便秘结而有氮质血症者,保持大便每日2至3次即可。
2.中成药方
可服用肾炎四味片,每次服6~8片,每天3次。必要时须配合利尿药治疗。
二、针灸调养法
1.体针疗法
取穴三焦俞、肾俞、水分、气海、复溜等,急性者加肺俞、列缺、合谷、风池、大椎;慢性者加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上述穴位,每选3~7穴,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补法,且均可酌情施灸,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
取肾、脾、膀胱为主穴,水肿明显者加交感、神门等,有高血压者加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可留针0.5~1小时,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其他疗法
1、推拿调养法
取俯卧位,以捏法在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线上施行手法,每一手法由3遍增至5遍,多用轻缓的补法。也可做搓腰动作,用两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搓,交替左右搓擦,动作要快而有劲,使局部发热。还可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腰俞、腰眼、命门等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度。仰卧位时,在腹部气海、关元等穴揉摩,以局部发热为度。
2、气功疗法
宜行闭气入静功。行功要领:夜间4时起床,喝温开水300毫升,排尿。然后到室外开阔的地方,面南而立,双手半握拳,拳心向内,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逆式呼吸,用鼻吸气,吸气时收腹扩胸,提肛门,提外肾,舌尖轻抵上腭,用意念引气至百会穴。吸完气后,闭气,闭气结束,舌尖缓慢放下,把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至丹田。这时全身放松、口鼻同时呼气,微微鼓腹,意守丹田。如此反复练7遍为一段。休息片刻,如上法再练一段.每天练1~2小时。练功时不能硬吸猛呼,闭气时间也不宜过长。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肾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2组, 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加味地黄汤治疗, 该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4岁~12岁, 平均年龄 (7.5±0.4) 岁;病程2 d~5 d, 平均 (3.4±0.3) d;其中风热型10例、风寒型11例、湿热型13例。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茅根丹皮散治疗, 该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3岁~11岁, 平均年龄 (6.4±0.7) 岁;病程3 d~7 d, 平均 (5.2±0.4) d;其中风热型9例、风寒型10例、湿热型1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2]
本次所选取患者均符合《小儿急性肾炎诊断标准》的中的相关规定。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必须符合小儿急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患者晨起时眼睑部水肿明显;有血尿的临床症状;检查发现患者的身体出现明显水肿, 血压测量值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排除标准:患者家属不在试验同意书上签字者, 饮食失调导致的水肿症状等。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地黄汤治疗, 药方组成:熟地黄15 g、黄芪15 g、党参15 g、白茅根15 g、山药10 g、茯苓6 g、牛膝6 g、山茱萸6 g、牡丹皮6 g、杜仲6 g、泽泻6 g、益母草6 g, 水煎服, 3次/d, 1个疗程为6 d, 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轻微的发热症状应使用银翘、桑菊加减, 如果身体水肿严重者或者咽喉肿痛的患者则加连翘、赤小豆、麻黄等熬汤服用;若患者的舌质偏红则加生地黄10 g、知母10 g;舌苔腻而黄者加大泽泻和茯苓的剂量, 同时再加车前子、黄柏各6 g;若舌苔呈白色则加附子、肉桂各5 g。
观察组患者采用茅根丹皮散, 急性期患者主要采用茅根丹皮散治疗, 其方药为茅根30 g、车前草30 g、丹皮15 g、蒲公英15 g、板蓝根15 g、龙葵15 g、茯苓15 g、麦冬15 g、黄精15 g、麦芽15 g、白术10 g、生地黄1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生草6 g, 水煎服, 1剂/d, 分3次服用。如果患者的有明显水肿情况, 则加麻黄6 g、生姜6 g、杏仁8 g、生石膏20 g;若患者有血尿症状则加茜草10 g、生地黄10 g、丹参10 g;若患者的咽喉肿痛则加锦灯笼6 g、蚤休10 g;若患者出现脓痂疹的情况, 则加地肤子10 g、苦参10 g, 紫花地丁12 g, 同样6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检查其小便正常, 随访6个月~9个月未出现复发;有效:患者的症状消失, 常规检查一切正常, 随访期内偶有复发的情况, 但是继续使用该方剂, 仍能在短时间内起效;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发生改善, 尿常规检查也无任何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26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18%;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2%, 2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肾炎又称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由于患者受到感染之后在短时间内急速起病, 导致肾小球发生非化脓性炎性病变,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高血压、水肿、少尿或者血尿[4]。小儿急性肾炎主要是由感冒、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扁桃体炎等继发形成的, 该病的预后相对比较良好, 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少会发展为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将小儿急性肾炎分型为湿热型和热毒型两类, 同时病情的发展有急性期和恢复期, 在急性期治疗主要治则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宣肺利水等, 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让病情得到转归[5]。在恢复期的治则是同时注重健脾滋阴, 这样便能够将过敏原清除, 从而使肾脏的血流量迅速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加味地黄汤主要由黄芪、白茅根、党参、杜仲等中药组成, 其中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 地黄的作用是补肾固本、白茅根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牛膝和杜仲为辅药, 多味药联合作用能够补肾固本、促使肾脏的血液循环加快, 使肾脏功能快速得到恢复, 最终治愈疾病。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是茅根丹皮散, 药方中以茅根、丹皮、板蓝根、蒲公英等为君药, 龙葵、车前草、茯苓、白术、麦冬、麦芽、黄精等为臣药, 君主臣辅, 凉血养血、益肝补肾, 最终使急性肾炎得到治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 2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茅根丹皮散和加味地黄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均能够通过改善患者肾脏的血液循环情况, 益气养肝补肾使病灶在短时间内消失, 从而使病情得到治愈, 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肾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2组, 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茅根丹皮散治疗, 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加味地黄汤治疗,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显效26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处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可以选用茅根丹皮散治疗, 也可以使用加味地黄汤治疗, 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非常显著。
关键词:急性肾炎,小儿,茅根丹皮散,加味地黄汤
参考文献
[1]于妮娜, 袭雷鸣, 潘月丽.浅析大黄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作用机制[J].山东中医杂志, 2013, 32 (8) :533-534.
[2]金丹, 刘韦刚.小儿急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药学报, 2011, 10 (20) :683-684.
[3]杨启贤, 杨启良.加味地黄汤治疗小儿急性肾炎62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 (8) :83-84.
[4]杨晓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4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 (6) :696-697.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篇3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05-02
慢性肾小球肾炎,即慢性肾炎[1]?患者基本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有时伴有高血压?水肿?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其隐匿起病,逐渐出现水肿?腰痛?蛋白尿?血尿及易于伴有头晕失眠?神疲纳差,不耐疲劳?程度不等的贫血等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的虚劳?腰痛等范畴?若明显浮肿者,可根据水肿进行辨治,若隐匿起病,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水肿,起病快,病情急者,可参照风水进行辨治?本文就11例慢性肾炎的中医处方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例患者均来自本院肾病科室?男5例,女6例,年龄19--74岁?4例女患者无水肿,无明显诱因出现腰困,体检示尿常规潜血(++),蛋白(++),来我院就诊?诊断为肾小球肾炎?2例发现颜面浮肿,查尿潜血(+++),蛋白(+++),于我医院诊为慢性肾炎?5例男性因小便不利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蛋白(++),潜血(+++),经多方治疗,尿潜血曾一度转阴,蛋白最少(±)?来我院就诊时尿潜血(+++),蛋白(+)?
1.2方法
1.2.1颜面浮肿患者2例表现为颜面浮肿,眠差,多汗,血压不高,纳可,二便如常,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尿常规:蛋白(+++),潜血(++~+++),肾功能无异常?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利湿化浊,活血安神?处方:黄芪15g?白术 l0g?茯苓15g?石韦30g?薏苡仁30g?山茱萸l0g?女贞子l5g?旱莲草l5g?杜仲15g?白茅根30g?生龙牡各30g?炒枣仁l5g?土茯苓30g?丹参30g?砂仁6g?黄芩l0g?水煎服,日一剂[2]?
二诊服上方21剂后,患者颜面浮肿?多汗消失,睡眠仍差,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尿潜血(++),蛋白(++),红细胞5~10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g?予上方加生龙齿30g,鱼腥草30g,小蓟30g,黄芪改30g,去黄芩?龙牡?
三诊服上方28剂后,患者睡眠好转,余无异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潜血(+++),红细胞20~35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1g,予初诊方加藕节15g?乌梅炭l5g,去黄芩?
四诊服上方21剂后,睡眠好转,近日感冒,未发烧,咳嗽少痰,纳可,大便溏,泼尼松25mg/日?舌红苔白腻,脉细弦?化验肾功正常,尿蛋白定量1.94/24h?予8月3日方加桔梗9g?鱼腥草30g?银花30g?浙贝10g?香附12g?生龙齿30g?苍术l0g,去黄芩?龙牡?
五诊服上方14剂后,诸症皆愈,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尿潜血(+),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g?予上方加川连5g,去鱼腥草?
1.2.2无水肿女性患者4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困?来我院就诊时,尿常规潜血(++),蛋白(++)?患者膝关节疼痛,倦怠乏力,腰困,头晕,纳寐可,大便调,月经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沉细?证属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治以健脾益肾,利湿化浊?处方: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丹参30g?赤芍12g?石韦30g?薏苡仁30g?女贞子l5g?旱莲草l5g?白茅根30g?杜仲15g?土茯苓30g?黄柏l0g?狗脊15g?小蓟30g?砂仁6g?藕节15g,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l4剂后,膝关节疼痛,腰困,头晕均明显改善,病情好转,余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予上方加香附l2g,川断15g,菊花15g?
三诊服上方l4剂后,膝关节疼痛?腰困症状消失,仍感头痛,近日出现咳嗽,咳痰,色白不稠,不易咳出,大便调?舌体胖苔厚腻,脈沉细?化验尿常规:尿潜血(+),蛋白(±),予初诊方加桔梗9g?鱼腥草30g?苍术10g?陈皮12g?浙贝l0g?菊花15g?乌梅炭15g?去黄柏,狗脊治之?
1.2.3男性患者就诊5例尿潜血(+++),蛋白(+),血压120/90mmHg,服洛汀新(贝那普利)10mg/日?现无明显不适,纳眠好?舌胖苔白滑,脉细弦?证属脾肾两虚,治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处方: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石韦30g?薏苡仁30g?丹参30g?杜仲15g?女贞子15g?旱莲草l5g?小蓟30g?白茅根30g?陈皮12g?黄芩10g?砂仁6g?藕节15g,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7剂,患者无明显症状,舌胖苔白滑,脉细弦?尿蛋白(+),潜血(+++),血尿酸597μmol/L,肝肾功能无异常,予11月13日方加乌梅炭15g?生龙牡各30g?
三诊服上方l4剂,患者于2日前外感风邪,鼻塞,咳嗽,咽略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尿潜血(+++),蛋白(±)?前方加桔梗9g?鱼腥草30g?
四诊服上方7剂,感冒已愈,现无明显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前方去桔梗,鱼腥草继服?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例女性患者经过1--6个月的中医药治疗,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尿蛋白?潜血也有所减少,蛋白由原来的(++---+++)恢复到(±),潜血(++~+++)恢复到 (+)?5例男性患者以上方加减服用半年余,病情稳定,尿潜血?蛋白均在微量水平,感冒次数亦较前减少?
3讨论
健脾益肾扶正为主,清热利湿化浊消尿蛋白,凉血活血治疗尿潜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久治不愈则加收敛固涩之品[3]?扶正治本,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途径,本病从形成?发展,直至肾功能不全的病理变化过程中,无不涉及内脏,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临床上无论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脾肺两虚及脾虚湿困?无不内涵“虚”之本质?因此,必须重视扶正以祛邪,达到“补其脏体”,“助其作用”,增强机体抗病祛邪能力?也就是说借助中草药的药力,增强自体免疫力?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是提高疗效和治愈率的重要方法?在诸脏虚损中,孙老尤其重视脾肾,强调健脾益肾是疗效之本,要始终注意,除非禁忌,要不断进行扶正治疗?但药物的选用上,则主张以平和为主,避免大寒大热?
祛邪治标,是针对病理改变和病理产物的主要措施,慢性肾炎多按脏腑虚损的基本证型,分本虚标实进行辨证?标证为邪实之兼夹证,有风邪?风寒?风热?水湿?湿热?血瘀和湿浊?在辨证过程中,关键在于辨别虚实和水肿两方面?
综上,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虚证居多,治疗原则以补虚为主?浮肿明显,脾肾阳虚,当温补脾肾,通阳利水;浮肿不明显,肝肾阴虚,头痛头晕,应以滋养肝肾为治,如肝?脾?肾三脏阴阳俱虚,腰酸,面色萎黄,精神疲乏,当兼顾补益精髓,如标实为主要表现则应急则治标?
参考文献
[1] 李振忠,武福增.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00例[J].中国中医药,2011,9(9):141-142.
[2] 刘宝厚,许筠.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6):8-9.
儿童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篇4
配料:淡菜30g,皮蛋一只,大米80g。
制作及服法:用上述原料,调味食之。
功用:淡菜可补虚养肾;皮蛋能敛虚热、降虚火。此粥能够去虚火、烦热、降压、利尿消肿。
2.木耳黄花菜汤
配料:木耳30g(白木耳),黄花菜(即盆针菜)150g。
制作及用法:用白木耳30g、黄花菜150g,用水5碗,煎成2碗,每次1碗,日服2次,疗程7天。
功用:木耳能够滋肾益胃和血,并有降压及减少血尿的功用;黄花菜有安五脏、补心态、明目养血之功。此汤的作用是明目养血、益胃滋肾、减少血尿与降压。
3.葱白灯心丝瓜汤
配料:葱白3根,丝瓜150~200g,灯心草50g。
制作及服法:用灯心草50g、葱白3根、丝瓜150~250g(洗净切成小块),加水3碗煎至碗半,去渣饮汤。随意服。
功用:葱白能温阳利水;灯心草能解小儿心烦不寐、水肿;丝瓜则能清热解毒。此汤能清热解毒、利尿降压。
4.清蒸鲫鱼(或甲鱼或乌龟)
蒸烂食肉饮汤,能够温补健脾、利尿消肿。甲鱼或乌龟须去头及瓜。为急性肾炎有效的食疗方。
5.鲫鱼蒸砂仁
配料:鲫鱼一尾的100~200g,砂仁6g,甘草末3g。
制作及服法:鲫鱼去鳃、除脏、除净。先用豆油将砂仁6g、甘草末3g炒熟拌匀,纳入鱼腹,用线缚扎,隔水蒸烂后,食肉喝汤,可与上述清蒸鲫鱼交替服用。
肾病专家谈治疗肾炎注意事项 篇5
肾炎是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呈慢性进展性过程,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就会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所以肾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到肾病专家科医院采取科学有的效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那么,治疗肾炎哪种方法最好呢?权威肾病专家为广大肾炎患者推荐中医特色疗法——“基因活肾逆转法”。
中医特色疗法——“基因活肾逆转法”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精华,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利用天然植物草菌与精选中药配伍,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活性因子与能量分子通过肾脏细胞的生物膜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产生能量转换,兴奋神经,激发调动正气,调节免疫,平衡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消除水肿,提高肌酐、尿素氮的清除能力,全面改善肾脏系统功能。同时有效修复肾功能,使萎缩的肾脏逐步恢复其形态。在治疗上具有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此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分别施治,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化湿、降浊、解毒、活血治疗,具有改善肾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以通肾活络、活血化瘀、降浊排毒等方法,以疏通肾脏,激活肾脏功能为目的。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强肾小球重吸取,恢复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根本上治疗肾炎。
“基因活肾逆转法”治疗肾炎的十大特点
1、疗法独特领先,突破肾脏细胞不能再生的瓶颈。
2、能够产生各种活性因子,刺激肾细胞分泌促红素,使红细胞生成。
3、激活自体免疫力,实现组织的自我修复,治疗作用持久,复发率低,根治效果好。
4、保持肾脏功能的完整性,恢复受损肾脏功能。
5、治疗范围广泛,攻克各种肾脏疑难病症。
6、绿色治疗、更彻底,更有效,更安全,更有保障性。
7、使病人摆脱药物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8、从根本上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发生。
9、无需长期用药,对机体不产生副作用。
10、安全,彻底无毒副作用。无免疫反应,临床治疗具有高度安全性。
肾病专家表示,肾炎患者在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达到理解疗效。
1、注意饮食肾炎病人应该多喝水,多吃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饮食。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毒素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2、注意卫生肾炎病人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换内衣,特别是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并由膀胱、输尿管逆流的动力入肾盂,然后再侵及实质,形成泌尿系统的感染。
3、加强锻炼只有锻炼身体才能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促进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便秘。
肾虚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6
肾不纳气
病机概要: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
主要脉证:短气喘逆,动则益甚,形瘦神疲,严重者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无大根。
治疗原则:补肾纳气。
处方举例:人参胡桃汤、参疥散。
肾气不固
病机概要:劳损过度,久病失养,以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职。
主要脉证:面色惨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 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肾固摄。
处方举例:水陆二仙丹、五子衍宗丸。
肾虚水泛
病机概要:禀赋素虚,久病失养,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而上逆,或外溢肌肤。
主要脉证: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或咳逆上气,痰多而稀,动则喘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原则:温阳利水。
处方举例:真武汤、实脾饮。
肾阳不振
病机概要:禀赋薄弱,久病不愈,或劳累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
主要脉证:面色淡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男子阳 痿不生育,女子宫寒不生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治疗原则:温补肾阳、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现状分析 篇7
1 病因病机
1.1 传统医学认识
中医学无慢性肾炎之名, 据其病程经过及临床证候特点有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病名。翟惟凯主任医师[2]认为发病机制中以三焦枢机不利为关键, 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肾气不足为本, 湿热、瘀血、毒邪壅滞三焦为标。标本相互作用, 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直至恶化。吴建欣[3]认为, 本病多为虚实夹杂。首先脏腑虚损是关键, 主要是脾肾的虚损。脾主运化, 肾主水, 若脾肾亏虚则水运失常而发为水肿。脾肾亏虚为慢性肾炎病机之本;由于本虚, 又易招致外邪, 并可产生水湿、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 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夏翔教授[4]认为:本病虽有以本虚为主, 有以邪实为甚, 然本虚标实、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是其病机演变的基本特征。此特征决定了慢性肾炎病势缠绵、症候多变、难以速愈。吴润秋教授[5]认为CGN常蛋白尿及血尿并见, 以脾肾亏虚为本, 湿热瘀毒为标。湿热有内外之分, 外来湿邪是为感受外邪, 郁而生湿化热;内湿则多由脾肾功能虚损, 致水精散布及气化功能失司, 水湿内停, 化热生瘀。刘宝厚教授[6]认为CGN特点是本虚标实, 其中本虚以脾肾虚损为主, 标实以湿热、瘀为主。正虚导致病变的发生, 邪实则为病变持续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原因。朱辟疆教授[7]认为CGN病因病机复杂, 但脾肾虚损, 尤其是肾气虚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并且湿热是CGN的致病直接因素, 贯穿于慢性肾炎的整个病程中, 其病机主要是脾肾虚损, 水液代谢紊乱, 加之外感邪毒等因素侵入, 内外合邪, 水湿化热而形成。CGN时由于脾肾气虚, 气虚无力推血, 血流缓慢, 易成瘀血, 加之外邪和内生湿热, 热伤脉络而致瘀血证。综上可见, 大多医家认为CGN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 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一般以脾、肾等虚损为主, 标实有湿、热、瘀为多。
1.2 现代医学研究
从病因上看, 仅少数慢性肾炎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直接迁延而成, 或临床治愈后若干年重新出现慢性肾炎的一系列表现。据报告, 约10%患者有明确的急性肾炎既往史, 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系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 即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引起, 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肾炎。CGN不停顿地破坏肾单位, 导致疾病慢性化的机理, 目前已知的是: (1) 根底疾病持续进行地活动, 即原有疾病的免疫炎症损伤过程持续进行; (2) 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液灌注增高,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增高及滤过压增高, 从而引起该肾小球硬化; (3) 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引起肾小球动脉硬化损伤。病理主要以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为主, 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 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 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 所以在不同阶段, 其病变也不一样。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 系膜细胞增殖型; (2) 膜增殖型; (3) 局灶增殖型; (4) 局灶硬化型; (5) 肾小球疾病晚期表现:肾小球几乎全部已硬化, 并有明显的肾小球损害和间质纤维化, 健肾实质减少, 结缔组织增多, 肾脏体积明显缩小, 皮质变[8薄], 最终进入失代偿期, 导致肾功能衰竭。
2 治法方药
2.1 辩证论治
王勇[9]宗“病由邪生”、“邪去正安”之旨, 从肾病蛋白尿属于“肾实证”角度, 认为应予疏散风邪、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其实为主。刘春莹等[10]根据慢性肾炎以“脾肾虚损”为基本病机, 主张从虚而治, 采用补肾固精、温肾健脾、收敛固涩、益气固表等法治之。目前多数学者对慢性肾炎采取:“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已基本达成共识, 如武绍恒[11]认为, 扶正主要是补肾, 祛邪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季炳琦[12]提出, 应分清标本缓急, 当肾炎因外感诱发加重, 或湿浊中阻, 恶心纳呆, 或肝阳亢逆, 眩晕头痛时宣治标为主, 标证不急则宜扶正固本。由于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之精髓, 数十年来诸多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慢性肾炎的多种辨证分型, 如叶传惠[13]分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王国三[14]分脾肺气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虎型、脾肾虚衰型四型;李碧[15]分为风水搏结、湿毒蕴结、肾虚不固、肾虚火旺、脾肾两虚、肾虚水泛、水瘀互结七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根据“本虚为纲, 标实为目”、“以本为主, 标本结合”的辨证指导思想, 将慢性肾炎本证分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标证分为湿热、血瘀与湿浊, 成为学会制定的统一分型标准。
2.2 复方治疗
戈阿康等[16]治疗组服用中药补肾益气养阴汤, 处方组成:熟地黄10g, 生地黄10g, 何首乌10g, 连翘10g, 山药15g, 枸杞子10g, 菟丝子20g, 补骨脂15g, 金银花10g, 生黄芪30g, 党参15g, 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肾炎康片, 5片/次, 3次/天。两组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 服药期停用相关的西药, 并且每两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测, 最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 治疗组痊愈11例, 显效13例, 有效2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痊愈3例, 显效6例, 有效11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2.5%。周和平[17]用黄芪健中汤, 处方组成:黄芪20g, 茯苓、红藤、党参、益母草、雷公藤、丹参山茱萸、各15g, 猪苓、苍术、泽泻、陈皮、甘草各10g。其中研究证实, 丹参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系膜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从而使肾小球的硬化得到抑制[18]。每天1剂, 以水煎服15~20天。痊愈37例, 好转46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83%。常文治[19]采用温肾健脾汤, 处方组成:生白术15g、生黄芪30g、薏苡仁30g、茯苓30g、山药30g、淫羊藿15g、仙茅15g、金樱子2g、菟丝子15g、桂枝6g、当归20g、泽兰15g。其中当归等药物所含有效成份卫可直接降低血浆中FIB含量。[20]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温服。15d记为1个疗程, 进行6个月的治疗后, 50例患者中显效38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 有效率90%。朱迪海[21自拟五物补肾汤, 处方组成:枸杞子20g, 生黄芪50g, 生白术15g, 炒谷芽、怀山药各30g, 三七粉、生大黄各10g。每日1剂, 每次取汁200ml, 水煎2次, 早晚分服, 同时注意禁食生冷食物。以1个月记为1疗程, 服药1个月, 在68例患者中, 有效28例, 好转3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7.06%。
2.3 单味药治疗
2.3.1 黄芪:
何小平[22]在潘生丁对症处理的基础上, 对40例隐匿性肾炎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 与西药进行对照, 治疗2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治疗组尿红细胞排泄率及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陈其元等[23]将3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成3组, 每组分别以雷公藤多苷片、黄芪、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 与霄公藤多苷组相比较, 黄芪组在降低尿蛋白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2.3.2 雷公藤:
罗舒军[24]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炎蛋白尿的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尿蛋白定量1.0~2.0g/24h者给药1.5mg/g·d, 尿蛋白定量>2.0g/24h者给药2.0mg/kg·d, 4周后减量至20mg/d~30mg/d维持, 治疗6个月。结果, 缓解率为68%, 总有效率为91%。毛黎明等[25]用雷公藤多苷加中药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 与单用雷公藤多苷片比较, 治疗组缓解17例 (54.8%) 、对照组16例 (27.3%) 。
2.3.3 黄蜀葵花:
余江毅等[26]采用黄葵胶囊对132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 (包括湿热证95例、非湿熟证37例) 。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 血、尿SOD活力升高, 总有效率湿热证组78.95%、非湿热证组62.12%。徐锡兰等[27]采用黄葵胶囊对43例慢性肾炎湿热证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9例、基本缓解16例、好转12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86%, 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定性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
3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纵观近年来的中医文献,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西医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由于肾炎的病因病机多样及个体差异, 故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灵活应用。另外还应对肾炎患者加强护理, 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管理, 注意适当休息, 尽可能避免感染机会。随着临床研究技术逐渐深入, 肾炎患者一定能尽快治愈。这些可望将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摘要:探讨中药制剂对慢性肾炎 (CGN) 的疗效, 通过追溯近期相关文献, 对中医药在慢性肾炎的治疗及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了综述。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8
【摘 要】 紫癜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以青少年多发。过敏性紫癜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如何预防及减少肾脏损伤尤为重要。传统医学认为风、热、湿、毒、瘀、虚为影响本病预后的主要病理因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本病的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小儿;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47-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全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上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6个月以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为紫癜性肾炎。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60%,如以肾活检为准则,90%以上有不同程度肾损害[1]。关于紫癜性肾炎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斑疹、“溺血、“葡萄疫范畴。本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约12%可发展至终末肾功能衰竭,所以如何减轻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率显得极其重要。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小儿体质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方面入手,在不同病程阶段采取分阶段辨证论治,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风热 小儿脏腑娇嫩,外邪易侵,风邪入里,化火化热。所谓“血受寒则凝,受热则行。风热之后,气血相搏,迫血妄行,血不循经而成紫癜,甚则及肾而出现蛋白尿、血尿。南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血溢论》首先提出“血溢的病名,其云“小儿诸血溢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得热则流溢,随气而止。指出小儿血溢与热邪相关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紫癜诱发和加重的主要因素,符合中医风热的特点。可症见紫癜色红,出没反复,身热面赤,咽红,口渴,或小便鲜红,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数。本证多见于起病早期,皮疹反复出现,并伴瘙痒,符合中医“无风不作痒、“风者,善行而数变的观点。
1.2 湿热内蕴 本病多热,热则气散,津不得布,必兼湿。湿热互结阻止气血运行,聚于关节引起关节肿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热之邪下注于膀胱出现血尿、蛋白尿。又湿性重浊、粘腻,湿热相结,如油入面,故多缠绵难愈,成为治疗的难点。症见皮肤紫癜反复出现,口苦口干但不思饮水,脘痞胀满,头身困重,肢体浮肿,蛋白尿、血尿,舌红,苔腻,脉滑数。
1.3 热毒侵袭 《诸病源候论》云:“斑毒之病,乃热气入目,而胃上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而赤斑起,周匝遍体。本病发病多因小儿禀赋不足,邪毒内伏,或又因外感风热之邪、湿热之邪[2],从而引动体内“伏毒,内外合邪,毒热壅盛,迫血妄行,泛溢肌肤而为紫癜,损及肠胃则腹痛、便血,内伤肾络则出现血尿及蛋白尿。可见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往往屡治屡发,正虚毒恋[3]。症见皮肤紫癜此起彼伏,色泽鲜明,分布稠密,腹痛、便血,发热烦躁,血尿、蛋白尿,舌红可有瘀斑,脉洪大。
1.4 瘀血阻络 唐容川谓:“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癖血。离经之血,存于脉内而致血行不畅,溢于肌表,形成紫斑,三焦气化不利,伤及肾络而出现蛋白尿、血尿。瘀血既为本病产生的病理产物,又为其加重的病理因素,且贯穿病情始终,为本病发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患儿更为突出。症见紫癜色深,缠绵不愈,甚则腰腹刺痛,血尿、蛋白尿缠绵不愈,舌质暗红,有瘀斑,脉弦涩。
1. 体虚为本 《素问·评热病论篇》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虚弱为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小儿多肺脾不足、肾常虚,易感受六淫热毒之邪入里化热,迫血妄行,伤及肌肤,而出现紫癜。又小儿多阳常有余而阴不足,易伤阴耗气,气阴亏虚,阴虚火旺,虚火灼肾络,导致血尿、蛋白尿迁延难愈[4]。症见皮肤紫癜反复出现,色淡,多汗,面白,手足心热,血尿、蛋白尿,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2 治疗要点
2.1 早期清热解毒 本病起病初期常伴有外感发热病史,往往与感染关系密切,另外在紫癜性肾炎缠绵反复阶段,易被虚邪贼风所伤,进一步加重病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明确,我们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发现其与细胞功能紊乱等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紫癜性肾炎患儿感染后,病原微生物长期存在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血尿和蛋白尿持续不消、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采用清热解毒法清除患儿已有的或是潜在的感染灶。方选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生地黄、蒲公英、紫草、积雪草、水牛角粉等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之品。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浮萍等;腹痛明显者,加佛手、香橼皮等;便血、呕血明显者,加槐米、地榆、云南白药等;关节肿痛明显者,加牛膝、丝瓜络、木瓜等。
2.2 中期清热利湿 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中期,多伴见湿热内蕴,下注膀胱而致血尿、蛋白尿缠绵难愈。从现代血液流变学角度来看,湿邪较重的患者,凝血指标提示纤维蛋白原或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异常增高,此可能引起血管微循环血流减慢,造成局部炎症反复不愈,从而加重本病。治疗重点在于抓住湿邪、热邪的致病特点,以清热利湿为法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选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物有:大蓟、小蓟、茜草、当归、白茅根、藕节、炒蒲黄、仙鹤草、三七粉等以达化湿利热之效。血尿明显者,加侧柏叶、水蛭粉等;蛋白尿明显者,加蝉蜕、金樱子、芡实等;紫癜反复出现者,善用藤类药物,如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等。
2.3 后期益气养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乃本病发作之根本。后期患儿病情多已基本缓解,但多耗气伤阴,肺、脾、肾三脏虚损更甚,或皮肤紫癜缠绵不愈,或血尿、蛋白尿时轻时重,临证以气阴两虚偏于阴虚者居多,故治则除益气养阴外,常合并滋阴凉血之品。方选玉屏风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防风、白术、太子参、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益母草等。口干唇红者,加知母、制鳖甲、天花粉、玄参等;汗出较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浮小麦等;常伴低热者,加地骨皮、青蒿、生地黄、银柴胡等。
2.4 贯穿活血化瘀 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谓之“瘀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可加重出血。瘀血既是该病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该病缠绵不愈的重要因素,可使其病理形成恶性循环。清·唐容川《血证论》云:“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临证治疗时不能单纯依靠止血药,而当化瘀止血为主,且贯穿始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凝血机制亢进、血小板数量增多,而且容易发生集聚等异常表现均符合中医学中有关“血瘀内涵。而免疫学机制对本病的解释更加验证了中医有关“瘀阻肾络的客观存在。这些都符合中医血瘀证的特点。方选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赤芍、当归、川芎、红花、牡丹皮、丹参等。瘀血证明显,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血尿缠绵不愈者,加青黛,重用丹参、三七粉。
2. 兼以顾护脾胃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四时防护不利,后天饮食失节,素体情志不遂,均可损伤脾胃。脾虚则统摄不力,精微外泄,发为肌衄、血尿、蛋白尿、便血等[6]。疾病中后期中焦脾气虚弱,脾为后天之源,脾失统摄,血溢出脉外,加重病情。若失治、误治,则可出现阴伤气耗,气伤及阳,脾肾阳虚之病理转变,进一步发展为脾肾衰微,中焦升降失司,下焦开阖受阻,以致出现水肿、关格等重证,故而健脾和胃治疗尤为重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炒麦芽、炒山楂、神曲、鸡内金、陈皮、薏苡仁等。大便稀,腹痛隐隐者,加砂仁、木香等;口中粘腻者,加用苍术;子时腹痛、腹泻,舌淡苔白者,加补骨脂;水肿明显,肾阳虚重者,可加制附子。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12岁,2014年12月28日因“反复双下肢皮肤紫癜1月,尿检异常2周就诊。初诊:患者于2014年11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双下肢紫癜样皮疹,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皮肤瘙痒,腹痛,便血,至当地医院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计数偏高,诊断考虑为“过敏性紫癜,予以泼尼松片及维生素C片、芦丁片口服2周后皮肤紫癜好转,但易反复,就诊前2周复查尿常规蛋白(++),潜血(++),24h尿蛋白定量0.96g,无肉眼血尿,泼尼松片服用3周后停用,复查尿常规蛋白(++),潜血(+++),24h尿蛋白定量0.6g,双下肢仍可见皮肤紫癜反复,就诊于我院。现症:双下肢可见大量鲜红色皮肤紫癜,色深,对称分布,压之不退色,轻度腹痛,无关节肿痛,咽红,舌红,苔黄厚,脉数,大便干,小便量可,色黄,多泡沫。尿常规蛋白(++),潜血(++)。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血证之“紫癜病范畴,证属“血热妄行兼瘀血。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凉血。方选犀角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加减。处方:生地黄1g,赤芍10g,牡丹皮1g,积雪草1g,水牛角粉1g,荆芥10g,地肤子1g,大蓟1g,小蓟1g,丹参20g,蝉蜕6g,麦芽10g,佛手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皮肤紫癜明显好转,无腹痛,大便正常,汗出较多,纳差,口干唇红,咽暗红,苔白厚,脉细数。复查尿常规蛋白(+),潜血(++)。去疏风解毒药物,加滋阴清热凉血之品。上方去水牛角粉、荆芥、地肤子、佛手,加三七粉6g,白茅根1g,鳖甲10g,陈皮6g,五味子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三诊:双下肢皮肤紫癜基本消退,无腹痛及关节肿痛,纳食可,大便正常,咽暗红,苔白,脉细数。复查尿常规蛋白阴性,潜血(++)。现症以滋阴清热、凉血化瘀为主。方选小蓟饮子加减。处方:大蓟1g,小蓟1g,当归10g,赤芍1g,三七粉6g,藕节10g,炒蒲黄10g,丹参20g,白茅根10g,茯苓10g,女贞子10g,麦芽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四诊:患儿无皮肤紫癜反复,多汗,易劳累,咽暗红,舌淡,苔薄白,脉细数。复查尿常规蛋白阴性,潜血(++)。现症以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方选玉屏风散合小蓟饮子加减。处方:黄芪20g,防风6g,白术10g,太子参10g,丹参20g,小蓟1g,大蓟1g,茜草10g,仙鹤草1g,旱莲草1g,女贞子10g,三七粉6g,麦芽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五诊:皮疹消失,纳食可,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复查尿常规示:蛋白阴性,潜血(+)。继续守原方7剂巩固治疗。
按语:患儿病初因外感风热,入里化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成紫癜,伤及下焦肾络而引起蛋白尿、血尿,故初诊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兼以疏风通络为主,7剂后血热消退大半,外邪亦祛。二诊时去疏风通络药物,加用滋阴凉血之品,方选小蓟饮子加减,重用凉血化瘀药物。三诊时紫癜已退,尿蛋白消失,继以滋阴凉血、活血止血药物巩固前效。四诊时尿中潜血缠绵不愈,症见气阴两虚,治则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改投玉屏风散加减,注重清热利湿,同时加用收涩药物以顾护精微,兼养护后天脾胃,收效显著。五诊时尿常规检查已基本正常,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疗效。整体辨证论治过程中,前期注重清热解毒,中期以滋阴凉血、清热利湿为本,后期益气养阴,全方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兼以顾护脾胃,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凉血、滋阴利湿、活血化瘀之目的,效果良好。
4 体会
小儿紫癜性肾炎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传统中医认为风、热、湿、毒、瘀、虚为本病发病之根本,临床工作中根据病程不同阶段辨证论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早期清热解毒,中期利湿化浊,后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疗法贯穿始终,兼顾健脾养胃,做到辨证于整体,辨治于个体,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不拘泥于古方,灵活应用,每获良效。
参考文献
[1]杨霁云,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6-238.
[2]郑梦丹,孔金凤,张君. 张君教授从湿毒瘀虚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2,8(2):-7.
[3]唐宽裕,于俊生.从伏毒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779-1881.
[4]袁雪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从热毒瘀论治[J].中医药导报,2009,1(12):3-4.
林忠嗣.郭振武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2(2):26-27.
[6]夏晶,李天娥,巴元明.邵朝弟从五脏辨治过敏性紫癜肾炎[J].时珍国医国药,2014,2(11):2777-2778.
中医痛经治疗的方法 篇9
病情不是很严重的,可服中成药,如痛经丸、得生丹之类药物。患者服药的时间最好从月经来潮前的3~7天开始,每日一剂,煎2次,分2次服,直服至经行腹痛缓解,虚证患者经净后还可服数剂。
脐上敷药:乳香、没药各50克,樟脑3克,分别研成细末。另取当归、山茱萸、肉桂各50克,加水煎2次,将药液浓缩成稠状,混入已溶于酒精(95%)适量的乳香、没药中,烘干后加樟脑末备用。用时,取药粉3克,以黄酒数滴搅成糊状,于月经前三日填敷肚脐,外加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2次,连用2~5日可愈。
按压穴位:按压穴位治痛经亦可广为应用,止痛疗效迅速。一般可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合谷等穴;呕吐加内关、足三里。
脸红中医治疗的方法 篇10
1、经常用冷水洗脸,锻炼皮肤,增强皮肤的耐受力。
2、尽量不使用含重金属的化妆品,避免色素沉积,毒素残留表皮。
3、经常按摩红血丝部位,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4、尽量避免进入骤冷骤热的环境,应让皮肤有个适应过程,以免引起红血丝加重。
5、红血丝严重时可以冷敷,以减轻脸部皮肤发热、肿胀。
6、慎做去角质层类美容手术,慎用美白去斑类化妆品。
7、不要让娇嫩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极冷或极热的环境中。
慢性肾盂肾炎:中医调理有方 篇11
下气汤
猪苓12克,泽泻、杭芍、炒杏仁、全当归、橘红、丹皮、法半夏、冬葵子、半枝莲各9克,炒杜仲、泽兰、炒蒲黄各15克,冬葵子18克,焦山栀6克,白檀香3克。
点拨猪苓、泽泻健脾利湿,杭芍、丹皮、当归疏肝行郁;橘红、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炒杜仲暖肾壮腰止痛;泽兰、炒蒲黄化瘀利尿消胀,冬葵子滑窍利尿;半枝莲、焦山栀、白檀香清利膀胱湿热。全方升中有降,行中有补,清利不伤阴液,标本同治,适宜肝郁脾虚化生湿热者服用。
茯芩四世汤
茯苓30克,党参、车前子(包)各15克,桃仁、淡附子、法半夏各10克,知母、黄柏、炙甘草各6克,干姜、红花各5克,肉桂3克。
点拨党参、附子、肉桂能增加有效血液循环量,干姜、红花、黄柏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合用可增加体能;肉桂、党参能增强免疫力,茯苓和车前子有抑菌和利尿作用。本方温肾壮阳,利湿通淋,适宜脾肾两虚者服用。
淋效汤
知母、黄柏、山萸肉、丹皮、泽泻、牛膝、没药、黄芩各10克,熟地28克,山药20克,茯苓、柴胡各15克。
点拨知母、黄柏具有解热抗炎、抑菌杀菌作用;柴胡增强免疫,配合黄芩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泽泻、茯苓有抗菌利尿作用;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能增强免疫力。本方滋阴清热除湿,适宜肾阴虚为主者服用。清心毽孑饮黄芪、黄芩各10克,党参、麦冬、莲子肉、地骨皮、扁蓄各12克,半枝莲、瞿麦各20克,茯苓、甘草梢各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45克。
点拨黄芪配合黄芩,有抗菌消炎和利尿作用;党参、麦冬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菌作用;紫花地丁和蒲公英有抑菌杀菌作用;车前子、茯苓、瞿麦利尿、杀菌。本方益气养阴,清热利湿,适宜气阴两虚而湿热蕴结下焦者服用。
加味导旁救
生地、竹叶、白茅根、银花、小蓟、茜草、连翘各15克,黄柏、丹皮、甘草各10克。
点拨白茅根、银花、连翘、黄柏具有抑菌杀菌作用和利尿作用;白茅根清热,茜草能缩短止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两者凉血止血。全方清热通淋,适用于长期血尿的血淋、劳淋,或急性发作者服用。
清淋方
旱莲草、女贞子、红藤、败酱草、土茯苓、白茅根、车前子各30克(包),桃仁、薏苡仁各15克,蒲黄炭、五灵脂、甘草各10克。
点拨红藤、败酱草、桃仁、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旱莲草、女贞子补肾益阴,茅根、蒲黄炭、五灵脂凉血活血止血,生甘草清热解毒且调和诸药。本方滋阴清热,凉血通淋,适宜阴虚湿热者服用。
益肾复劳汤
黄芪、半枝莲、蒲公英各30克,党参、茯苓、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各15克,白术、陈皮、巴戟天、车前草各10克,面肢浮肿加冬瓜皮、薏苡仁;尿频无痛者加桑螵蛸、益智仁;白带多而稀薄加山药、芡实、鹿角霜;尿液浑浊加草薛;血尿、蛋白尿加茜草、蒲黄、龙骨、牡蛎、白茅根。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
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本组病例纳入的标准有:(1)尿蛋白<1.5 g/d;(2)血肌酐<200μmol/L;(3)尿红细胞大部分属多形型,少部分为混合型;(4)经肾活检,确定为系膜增生性肾炎;(5)初诊时作膀胱B超、肾输尿管等检查,确定排除结石或者其他异常;(6)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大幅度升高;(7)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组患者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6~64岁,平均(34.17±13.65)岁;病程30 d~5.1年。将全部病患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3例。观察组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湿热证23例,血瘀证14例,湿瘀证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
主要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医药方。肝肾阴虚的患者给予祀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茯苓15 g,山茱萸12 g,山药15 g,生地黄15 g,泽泻10 g,女贞子20 g,牡丹皮10 g,枸杞12 g,旱莲草12 g。脾肾气虚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党参12 g,熟地黄、黄芪、茯苓各15 g,枸杞、杜仲、当归、白术各10 g,甘草6 g。阴虚气虚并合者给予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药15 g,党参12 g,黄芪20 g,旱莲草10 g,泽泻10 g,茯苓12 g,山茱萸12 g,女贞子10 g,生地黄12 g。血瘀者加用益母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血尿严重者加小蓟、白茅根、石韦等凉血止血药,易感冒患者加用玉屏风散,有热毒表现者加用蒲公英、金银花、雷公藤等清热解毒药,蛋白尿明显者加用莲须、芡实等固涩药。水煎顿服,1剂/d,6个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之后作疗效评估。
1.2.2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每天予阿司匹林口服,1次/d,1次的剂量为50 mg;潘生丁口服,3次/d,1次的剂量为25 mg。
治疗过程中,病患每天早上起床后,利用醋酸法自测尿蛋白,24 h尿蛋白每月检查1次,尿常规检查每个星期进行1次,查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进行1次,观察期为半年。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的治疗效果评判标准以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标准作为参考。治愈:尿检测显示尿红细胞持续消失,尿蛋白显示持续阴性;显效:尿红细胞持续减少50%,尿蛋白持续减少50%;好转:尿红细胞减少25%,尿蛋白持续减少25%;无效:尿红细胞或者尿蛋白无任何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3例(52.27%),显效12例(27.27%),有效4例(9.09%),无效5例(11.36%),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治愈13例(30.23%),显效11例(25.58%),有效6例(13.95%),无效13例(30.23%),总有效率为69.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治疗前后24 h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不明显。
3 讨论
MsPGN是一种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主要以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和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为特征,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疗办法出现,一般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者对症治疗为主,但是这些疗法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有学者针对中医药治疗MsPGN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中医辨证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和命门之火,宜藏不宜泄,慢性的肾脏疾病因为病程长,久病伤正,所以大部分的MsPGN为虚证[5]。肾虚还会使得人体阴阳及气血失调,就会造成气滞血瘀、生湿化热等问题,外邪也容易乘虚而入。因此,中医药辨证施治要从正虚方面入手。卜庆丰等[6]的研究主张,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对不同类型的MsPGN进行治疗。本研究对湿热证、湿瘀证、血瘀证与MsPG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进行分析,结合病例的一般资料,MsPGN中医辨证主要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气阴两虚证为其次,继而到瘀血、外感,所以观察组的中药治疗法中,参照了中医辨证分类,肝肾阴虚的患者给予祀菊地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气虚者给予大补元煎加减,阴虚气虚并合者给予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血瘀者加用益母草、丹参等活血化瘀药。上述的中医药药方在促纤溶、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增加肾血流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缓解肾脏病理损害方面作用比较明显[7],从而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力以及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系统,最终作用于肾脏病理,显示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 h尿红细胞和尿蛋白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MsPGN,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率相对西药组低,对其研究的临床价值较大,应用前景较广阔。但是目前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8],缺乏深入系统的机制研究,要明确其临床治疗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钻研。
参考文献
[1]楼季华.知柏地黄汤用大剂量生地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11(40):479-480.
[2]王俊宏,丁樱.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40例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641-645.
[3]王淑芹.厄贝沙坦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3(7):30-35.
[4]胡瑞,姚煕慧.真武汤加味对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10,18(6):3-4.
[5]肖青.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102-104.
[6]卜庆丰,元红伟,王铁良.王铁良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撷菁[J].黑龙江医药,2011,12(1):13-14.
[7]吴社泉.叶任高教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证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4(12):687.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推荐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肾炎06-07
肾盂肾炎不是慢性肾炎08-03
慢性肾炎的运动疗法06-1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05-25
急性肾炎07-15
肾炎血尿05-23
肾炎诊断09-17
紫癜肾炎09-29
小儿急性肾炎05-28
慢性肾炎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