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2024-09-28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共12篇)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1

气管支气管损伤是临床罕见的严重损害,容易误诊和高死亡率,多见于交通,建筑事故和火器伤,经常头相结合,胸腹腔脏器损害,约占0.8%~6%的胸部创伤。

由于气管、支气管损伤容易被其他损伤掩盖,不易发现,漏诊率高达55%[1],会导致二次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患者肺部感染或合并肺部后,需要行狭窄段支气管切除术或者行肺叶或肺切除术。如果及时诊断和紧急手术修复气管支气管裂伤,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以减少或避免肺叶或肺切除手术。2000~2013年,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外科共有10例气管和支气管损伤的情况下,将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在18~65岁。原因:交通事故损伤6例,挤压伤2例,坠落伤2例。其中,支气管破裂2例,右主支气管损伤3例,7例左主支气管和结合损伤主要是肋骨骨折、血胸、气胸(或)和肺挫伤。8例,张力性气胸后受伤早期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纵膈和皮下气肿、胸腔积液或一侧全肺不张,严重者可有昏迷。10例均经胸部X线摄片、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急诊入院9例,1例在外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周仍有右肺不张,怀疑右主支气管损伤后转本院。

1.2 治疗方法

伤后24 h手术2例,伤后1~2周手术6例,保守治疗2例。直接行气管断端吻合2例,合并气管狭窄者行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气管修补4例,合并肺严重损伤行肺叶切除术1例。

2 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肺不张2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好转;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5年,8例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2例感轻度胸闷气急咳嗽,复查支气管镜提示吻合口狭窄,在支气管镜给予电灼后转好。

3 讨论

外伤性气管和支气管破裂严重胸部损伤,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突然的创伤,胸的主体发生突然变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气管和纵隔支气管内的活动会发生更大的剪切力,导致气管断裂。气管支气管断裂区域通常是2.5 mm的距离,左主支气管最容易受到伤害,原因是细长的左主支气管,和整个脊柱前的主要动脉,缓冲区空间过小[2]。

临床诊断早期气管和支气管破裂有一定的困难。支气管破裂应该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以下情况:(1)严重胸部创伤后,快速的呼吸困难,气胸,pneumomediastinum和皮下气肿和咯血症状;(2)血气胸后关闭排水为大量空气泄漏,肺不张;(3)胸部创伤急性期后,一边继续肺张;患者胸闷气短,黄萎病。呼吸困难、发绀、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咯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管和支气管病变[3]。大量气胸,皮下、颈部、纵隔深肺气肿。胸部肋骨断裂主支气管断裂依据是早期X线变化。主支气管截断或不连续是直接X射线迹象和强大的诊断依据。肺部膨胀不全的迹象和肺动脉漂浮的性格,是间接的主支气管断裂特征的迹象。提高X射线的理解变化特别是早期X线变化,是减少延误诊断的关键[4]。5例表现为肺不张的X射线,2例原发性气管损伤患者表现出严重的纵隔和胸颈部皮下气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气管支气管断裂和该区域的狭窄程度,等;早期和晚期病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负面测试结果可以排除支气管断裂的存在。因此,那些怀疑气管支气管损伤后胸部外伤患者,条件许可应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破裂一旦确诊,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早剖胸修补[5]。紧急患者一般不允许剖胸立即修复,应该对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术,主气管导管于剑侧或支气管断裂以保证通风,而且容易清除气道分泌物。一旦情况允许调剖胸尽早修复裂缝。早期手术可及早纠正由张力性气胸所至的呼吸循环紊乱,本组1例由于右中间干支气管断裂,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因及时行吻合术和修补术痊愈出院。同时早期手术,由于气管断端炎症反应及水肿较轻,疤痕尚未形成,比较容易寻找气管、支气管破口,降低手术难度,也可降低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另外,如不及时手术可导致反复胸腔感染、肺实变,而被迫行肺叶或者全肺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进行气管、支气管吻合情况下,远端支气管一般第一,通风维持麻醉。远端支气管腔打开,吸收腔白色粘稠的分泌物,以及在手术台上放置气管插管鼓肺、扩大与肺可以完全和分离的主要近端支气管树桩,切除疤痕后正常气管组织将两个端对端吻合术。匹配应注意残端要修剪整齐,但不要过分游离,以免影响血液供应,同时在任何符合紧张的吻合方法通常使用不连续全层外翻缝合[5],最好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肉芽组织生长和吻合口狭窄。也有人采取prolene线连续缝合方式吻合,该吻合方式可提高吻合速度,但吻合口的血供可能较间断缝合差。行支气管吻合完成所有患者采用吸收线打断了缝合方法。附近的纵隔胸膜吻合的名额,椎弓根肋间的肌肉或心脏袋盖。也有人采取通过膈肌裂孔游离部分有血供的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以防止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手术中应放置上下两个封闭的胸腔引流管,以确保引流通畅,术后在必要的时候辅以压吸,使气体和液体完全排除胸部,促进肺不张。气管支气管断裂修复由于吻合的术后水肿和远端分泌排出障碍,易早期术后肺不张或部分肺不张,所以应该加强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润湿气道的时机,以促进咳痰排水和肺部后,微弱的咳嗽有痰,可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一周出现肺不张,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好转;选用足量广谱抗生素防止肺部及胸腔感染;同时应用小剂量激素,减轻吻合口水肿,促使受累的肺复张。总之,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愈气管、支气管损伤关键。

参考文献

[1]Akin Eraslan Balci,Nesimi Eren,Sevval Eren.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tracheobronchial injuries:14-year experience.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23(2):128.

[2]周燕发.胸部X线、CT、MRI诊断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36-437.

[3]陈文虎,周允中,黄偶麟.外伤性一侧主支气管破裂17例的手术治疗.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23(6):476-477.

[4]黄宏灵,黄进启,焦登宝,等.12例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湖北名族学院学报,2011,28(2):65-66.

[5]李立明,花光斌,周海波,等.急诊手术治疗外伤性支气管断裂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52-8753.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2

一、概述

(一)上一节课程中我们已经简单的讲述了肺炎的分类。同学们还记得肺炎按照病理类型分类的话分为哪几类?对了,它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在我国,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24.5%~65.2%;5岁以下儿童每年105万死亡病例中,死于肺炎者占30万为此年龄组儿童第一位死因。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

由此可见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其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尤其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支气管肺炎,bronchenumonia。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二)易感因素: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段不张或肺气肿。

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时也易蔓延,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病因

1、病原体: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某些柯萨基病毒等 支原体、衣原体

2、诱因

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

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

3、感染途径:有上呼吸道或者支气管炎想下感染所致,或者经血行。

三、病理:

主要以肺泡炎症为主,支气管壁与肺泡间质炎性病变较轻。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水肿,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纤维素渗出液及细菌。炎症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邻近组织蔓延,呈小片状的灶性炎症,小病灶可互相融合扩大。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管腔更加狭窄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四、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基本改变就是缺氧和CO2潴留。

(一)为什么会缺氧和CO2潴留?

由于炎症,一方面使肺泡壁增厚,弥散阻力增加,另一方面,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潴留,使小儿原已相对狭窄的管腔变得更窄。其结果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在疾病早期患儿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增加每分钟通气量,由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比氧大,此时往往仅有轻度缺氧而尚无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当病变进展,严重妨碍有效的气体交换,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下降而发生低氧血症。若Sao2下降至0。85以下,还原血红蛋白达50g儿以上时即可见紫绀。当肺通气严重降低,影响到二氧化碳排出时,则在PaO2降低的同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当Pa02~6.65kpa(50mmhg),Pac02≥6.65kpa(50mmhg),即发生呼吸衰竭。

(二)毒血症: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肺炎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如高热、嗜睡、惊厥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血症不仅影响呼吸功能,同时也使全身代谢与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

1.酸碱平衡失调

缺氧时体内有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发生堆积,加上高热,饥饿、脱水、吐泻等因素,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此外,二氧化碳潴留,paco2增高,碳酸及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从而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由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致肾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水钠潴留,缺氧致adh分泌增加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因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移,血k+增高或正常。伴有或营养不良者血cl-由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有偏低倾向;少数患儿早期因呼吸增快,通气过度,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重症肺炎时,常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2.循环系统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血管反射性痉挛,肺循环压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广泛也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致右心负荷加重。心肌受病原体毒索损害,易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上述因素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少数病例因严重毒血症和低氧血症而发生微循环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可影响脑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使细胞内na+增多并吸收水分,加之缺氧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致脑水肿,严重时可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原体毒素作用可致中毒性脑病。4.消化系统

胃肠道在缺氧和毒素的作用下易发生功能紊乱,严重病例可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胃肠道出血。

五、临床表现

一般肺炎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 发热(fever) 咳嗽(cough) 气促(tachypnea) 全身症状

主要体征

 呼吸增快

 发绀(cyanosis) 肺部罗音(widespread rales)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除外呼吸系统外 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SIADH

---与中毒性脑病相似(区别在于血钠)DIC

(1)循环系统:

中毒性心肌炎:烦躁,多汗,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心音低钝;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心力衰竭:

1.呼吸加快

>60次/分

2.心率增快

>180次/分

3.患儿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尿少,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律

5.肝脏进行性肿大

6.尿少或者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浮肿

(2)神经系统:脑水肿,中毒性脑病(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

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

3、意识状态改变:昏睡、昏迷、惊厥

4、瞳孔改变

5、呼吸节律改变

6、脑膜刺激征)

在肺炎基础上,这些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有1和2项则提示脑水肿,伴有其他一项则确诊中毒性脑病。

(3)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4)SIADH:

1、血钠130mmol/L,血渗透压275mmol/L

2、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mmol/L

3、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

4、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

5、肾功能正常

6、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3

【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临床诊断;防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牛媾疫、流行性流产、坏死性鼻炎,俗称红鼻子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临床表现鼻气管发炎,发热,咳嗽,流鼻液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伴发结膜炎、角膜炎、阴道炎、龟头包皮炎、脑膜脑炎、子宫内膜炎和流产。

1.病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称I型牛疱疹病毒或“红鼻病”,是由牛I型疱疹病毒(BHV)引起的上呼吸道和气管的传染病。牛的感染有多种形式,包括有呼吸道型、结膜型、地方性流产,以脑炎和舌局灶性斑狀坏死为特征的新生犊牛败血症等。呼吸道型最常见,可单发或与结膜型联合发生。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已能鉴定牛I型疱疹病毒的DNA变异型,并且分别引起各自特异的系统疾病。如呼吸道病常与BHV-1.1有关,生殖道感染与BHV-1.2有关,而脑炎与BHV-1.3有关。该病的各型中,在急性病时或地方流行后数周可出现流产。感染牛场似乎只出现该病的一个主要类型,但是在地方流行时偶尔出现其他一些类型。脑炎型的常感染小于3月龄并且体内抗体滴度低的犊牛。最新研究表明,在牛抗IBR病毒的相对抵抗力中遗传因素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种抵抗性可能是I型干扰素基因介导的。

像许多其他疱疹病毒一样,普被感染过的牛,为隐性病毒感染,若遇到传染性疾病,运输、应激时能复发。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产生的免疫保护期短,可能不超过0.5~1年。呼吸型IBR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原发或复发病例很少出现死亡,除非继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或同时有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或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IBR通过损伤黏液纤毛运输、黏膜或直接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削弱下呼吸道的物理性和细胞性防御机制。因此,联合感染时,由于机体下呼吸道防御机制的多重损害,也可能有免疫抑制,死亡率可能很高。

2.症状

2.1呼吸型

呼吸型IBR的临床症状有:高热(40.5- 42.2℃),精神沉郁,厌食,呼吸频率加快(40-80次/min),鼻流大量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浓稠的黏液脓性分泌物,痛咳,鼻镜出现干的坏死痂,鼻黏膜、鼻中隔黏膜可见到白色斑块,有时在外鼻孑L或鼻镜处也可见到。鼻镜和口腔黏膜有时有溃疡,喉和气管内有黏液性脓性渗出物或纤维素性伪膜,故可听到粗厉的气管啰音,上呼吸道啰音和相关声音遍及两肺区域(特别是主支气管区域)。虽然偶尔可观察到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但多数患畜没有肺脏病变,除非继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在病毒感染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急性IBR感染7-10天后常出现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在应激、运输或新购进的牛感染.IBR并同时有BVDV,BRSU感染或有溶血性巴氏植菌强毒性支气管肺炎时,死亡率很高。成年牛群暴发中,对第一胎小牛引起的症状可能最严重,并且对第一个泌乳期后期的产奶量可能有严重影响。

2.2生殖道感染型

又称为传染性脓疱阴户阴道炎及交合疹。潜伏期1~3天,可发生于母牛及公牛。病初,轻度发热。精神沉郁,废食。频频排尿,有疼痛感,严重时,尾巴常向上竖起,摆动不安。乳产量明显下降。阴门水肿,阴门下联合处流出大量粘液,呈线条状,污染附近皮肤。阴道发炎、充血,其底面上有多量粘稠无臭的粘液性分泌物。阴门粘膜上出现许多小的白色结节,以后形成脓疱,脓疱越来越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广泛灰白色坏死膜,当擦去坏死膜或坏死膜脱落后留下一个红色的创面,随病程的延长,在阴道前庭和整个阴道壁均可发生此现象。当急性期消退时,开始创面愈合,常于l0- 14天痊愈。公牛感染时,潜伏期2~3天。精神沉郁,拒食。生殖道充血。轻症1~2天后消退而恢复。重症发热,包皮、阴茎上出现脓疱,随即包皮肿胀、水肿;疼痛,排尿困难。一般10~ 14天开始康复。但一旦有细菌继发感染后,则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个别公牛感染后,不表现症状而呈带毒闲心,使病毒从精液中排出。

2.3结膜型

结膜型经常与呼吸型同在,其特征为单侧或双侧严重的结膜炎和眼浆液性分泌物,2-4天转变为黏液脓性分泌物。另外,眼睑结膜出现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多灶性白色斑块。有些牛角膜周围有水肿但无溃疡。成年牛暴发IBR期间或稍后,在新生犊牛偶尔可观察到脑炎型IBR或舌腹侧面的坏死斑。

3.流行特点

病牛和带毒牛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牛的鼻液、眼泪、阴道分泌物、精液中长期带毒,流产胎儿、胎衣中也都含有大量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生殖系统。易感牛吸人被污染的空气、尘埃、飞沫,以及与病牛交配后,即可感染。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

本病以肉牛易感,奶牛次之,尤以20~60日龄犊牛,处于寒冷季节时最易感染发病。

当饲养管理不当,牛舍密集拥挤,通风不畅,卫生条件差,罹患其他疾病或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药物,甚至在牛群隐性感染后使用疫苗等,均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4.诊断

有特异性症状和鼻黏膜斑时,诊断一般靠物理检查。在急性阶段(不超过7天为好),可采用荧光抗体技术,多数急性患畜的黏膜病变和鼻黏膜白斑的刮取物应呈阳性。另外在此阶段也可进行病毒分离。双份血清(急性和16-21天后)样品也可用以诊断。有脓毒性乳腺炎、脓毒性子宫炎、细菌性肺炎等的个别牛,由于疾病期间自然或活苗源性潜在病毒复发,也可出现典型的IBR斑。对于这些牛不应诊断为原发IBR。

IBR病理剖检可见鼻道、喉和气管弥漫性炎症、坏死、溃疡和纤维性的膜。发炎的鼻黏膜,有时在鼻咽或气管处可见到特征性白斑。口腔黏膜有时有溃疡。继发性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或继发的病毒感染可掩蔽一些IBR病变。

5.防治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综合性对症治疗。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疫区或不将病牛或带毒牛引进牛场。

凡需引进的牛,一定要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血清学检验,阴性反应牛才能引进。对种公牛要取精液检验,确定健康后,可混群并参加配种使用。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02年4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77例病例资料, 其中包括男45例, 女32例, 年龄范围30~70岁, 平均年龄为 (44.82±22.87) 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参与调查患者经痰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取病理学检查以及对肺穿取细胞学的X线影像学确诊为肺癌患者。病理类型检查的分类结果:小细胞癌者21例, 大细胞癌者4例, 腺癌者18例, 支气管腺癌者1例, 鳞癌者20例。77例患者根据其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的单介入组40例,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的双介入治疗组37例, 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单介入治疗组的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后插入支气管动脉导管, 选择性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 在证明血管无误后注入化疗药物, 双介入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对侧股静脉进行穿刺, 引入肺动脉球囊导管后, 在下腔静脉出注入造影剂 (剂量以充盈球囊为准) , 经三尖瓣进入肺动脉后, 抽出一半量的造影剂 (此时球囊减少) , 从而有利于进入肺动脉的分支, 治疗后按统计指标进行统计。

1.3 统计指标

77例患者治疗后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在1年时, 2年时, 3年时的生存率, 同时计算平均生存时间, 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指标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的平均生存指标经平均值计算后, 录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检验, 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介入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3.2%, 55.6%, 36.6%, 平均生存期为 (25.58±12.29) 月, 与双介入组相比, 统计学结果表明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虽然肺癌患者的支气管供血情况已经公认, 但是医疗工作者对于肺动脉是否能够同时参与肺癌的供血关系的看法仍不统一, 因此对于正确选择给药的途径和给药手段, 对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优劣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3]。本例7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中有38例患者双介入治疗者的肺动脉造影并未见肿瘤的染色现象, 只有2例患者可见肺动脉受压移位的现象, 笔者分析可能是由于肺内肿瘤压迫 (侵犯肺动脉) 所致。最后, 通过对37例双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后随访统计表明:双介入治疗并不能延迟患者的生产期, 只是双介入治疗延长了手术时间, 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 这均为不必要的。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77例病例资料, 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的单介入组40例,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的双介入治疗组37例。治疗后三年内对患者随访调查, 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在1年时, 2年时, 3年时的生存率, 同时计算平均生存时间, 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 单介入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3.2%, 55.6%, 36.6%, 平均生存期为 (25.58±12.29) 月, 与双介入组相比, 统计学结果表明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无显著性差别。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肺癌

参考文献

[1]肖湘生, 欧阳强.肺癌血供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31 (1) :446.

[2]高广如.支气管肺癌供血的DSA的研究.江苏医药.2008, 18 (2) :60.

中医怎么治疗气管炎 篇5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宣散郁热。主治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白砒0.9克,白矾、淡豆豉各9克。

【用法用量】共同研成细末,成人每次0.5克,1日1次,睡前冷开水冲服。10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单纯型、喘息型支气管炎共6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86%。

平喘止咳散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地龙500克,川贝100克,胡颓叶100克,一见喜100克。

【用法用量】将地龙放在瓦片上用火烤干,再将四味共研极细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6克。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500例,服1~3个疗程后,痊愈312例,明显好转89例,好转72例,无效21例。治疗有效率为96%。

平地木瓜蒌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扶正固元。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适宜寒邪侵袭、寒痰壅滞、肺碑两虚患者。

【处方组成】平地木25克,燕百部10克,全瓜蒌10克,挑仁10克,绞股蓝30克,焦山楂2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6

病历介绍:患儿,男,2岁1个月。因面部及四肢水肿3天入院。入院化验:血常规:wbc16.8×109/L,分类中性0.75。血生化:血钾3.5mmol/L,血钠133mmol/L,血氯105mmol/L,血钙1.8mmol/L。血胆固醇12.5mmol/L,甘油三酯6.15mmol/L。血清总蛋白38g/l,白蛋白22g/l,球蛋白20g/l。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阴性,肝功能正常。肾功能:尿素氮22.2mmol/l,肌酐74mmol/l。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尿常规:比重1.015,蛋白(+++),潜血阴性。诊断:肾病综合征。入院后第6天,患儿出现烦躁哭闹,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查体温39.1℃,面色苍白,双眼睑及面部水肿。呼吸浅快,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200次∕分,肝大平脐,阴囊重度水肿。诊断:肺炎合并急性心衰。治疗:给予酒精氧6-8L∕分吸入,心电、血氧饱合度检测,同时给予西地兰0.05mg静推。患儿高热,给予冰快降温,静点头孢呋辛钠抗感染。30分钟后患儿面色改善,呼吸逐渐平稳,但仍烦躁哭闹,给予苯巴比妥镇静治疗,并应用10%水合氯醛8mL灌肠。患儿逐渐进入睡眠状态,心率降至160次∕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间断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维持镇静效果。2天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罗音消失。8天后全身浮肿消退,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一般护理。患儿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减少探视。床旁备好急救器材。

(1)高热护理。患儿绝对静卧,避免一切不必要刺激。最高体温39.1℃,行头部降温,具体方法:用毛巾浸凉水后拧干折叠,中间放置小冰快,放于患儿头部。温毛巾擦四肢,在手心、腋窝、腹股沟处多停留一会。足部、腹部注意保暖。使用物理降温安全,副作用小。

(2)阴囊护理。患儿阴囊因水肿呈球形肿胀,极易破裂继发感染。保持阴囊局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排尿后及時用软毛巾擦净,干燥后用爽身粉涂抹。嘱家属为患儿勤换内衣,质地要柔软,避免摩擦。阴囊水肿下垂,为减少患儿不适,采取托垫法,把毛巾折叠垫于阴囊下,使其感觉舒适。

(3)用药护理。患儿应用西地兰、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酚妥拉明、多巴胺、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我们应掌握药物的用法、主要原理,并严格遵医嘱准确给药。西地兰属洋地黄类,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应用要及时准确。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率、脉搏的变化,并勿与其它药物混合。静推时速度要慢,一般持续10分钟以上。酚妥拉明与多巴胺二者合用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静推速度要慢,剂量要准确,应用微量泵泵入,以利于有效控制用量。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起到镇静作用。头孢呋辛钠静点,加强抗感染治疗。

(4)重症监护护理。①吸氧:持续面罩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床头抬高20-30度半斜坡卧位。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尤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一旦心率出现不规律或骤然加快,应暂停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出入量。

(5)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患儿水肿、烦躁,为能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液不外渗,减少患儿痛苦,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必须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留置后每日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长规消毒,并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发现异常立即拔除重新穿刺。输液完毕时进行封管。连续输液时,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及消毒贴膜1次。

(6)饮食护理。患儿水肿明显、尿少,严格限盐,每天钠盐少于2g,以免进一步引起水钠储留,加重肾损伤。给予优质蛋白质饮食,1.2-1.8g/kg/d。

(7)健康指导。为了使患儿和家长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指导,包括肾病综合症的基础知识、治疗的基本原则、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肺癌患者中男56例, 女24例;年龄25~75岁, 平均 (58.0±2.6) 岁;其中腺癌20例, 支气管腺癌25例, 鳞癌15例, 大小细胞癌20例;癌症分期及例数如下:Ⅱ期25例, Ⅲa期28例, Ⅲb期12例, Ⅳ期15例。患者均经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细胞学检查、CT检查等确诊为肺癌, 排除肾、脾、心脏等重要器官危重病症。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单介入治疗, 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灌注化疗法进行双介入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 对照组治疗方法:取患者支气管动脉血管, 经皮穿刺后插入支气管动脉导管,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 确认血管无误及肿瘤染色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 灌注速度以患者无刺激反应为宜。 (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行上述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同时, 对侧股静脉穿刺, 引入肺动脉球囊导管, 在下腔静脉注入造影剂, 注意注入剂量以充盈球囊为宜, 经右房室、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 抽出一半造影剂, 使球囊变小后行化学药物灌注治疗[2]。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等各项体征的变化情况, 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并对患者随访1~3年, 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 计算两组患者生存时间,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缓解:患者气急、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胸闷、胸痛、咳痰、咯血完全消失;治疗无效: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咯血等症状明显改善, 癌症迅速恶化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 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 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26.8±12.5) 个月、 (25.4±12.8)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短期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大气污染、生活不良嗜好、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 导致肺癌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带来极大不良影响。肺是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其正常做功过程中由两套系统供血, 包括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其中肺动脉是功能性供血系统, 完成心肺之间血液循环输送;而支气管动脉是营养性供血系统, 是发自胸主动脉, 攀附于支气管壁, 随支气管分支而分布, 完成营养物质的输送[3]。但一直以来, 医学界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血液供应问题尚无定论。20世纪60、70年代, Noonan、Hellekent等国外学者提出了肺部肿瘤与支气管动脉供血密切相关, 认为肺动脉不参与肿瘤供血;韩铭均、肖湘生等国内学者对此做了相关实验验证, 主要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造影试验, 验证了肺部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不参与肺部肿瘤的血液供应[4]。但Milne等通过对尸体进行微动脉造影研究, 提出肺动脉参与转移型肺癌的供血。虽然目前已经明确支气管动脉是肺癌主要的供血系统, 但对于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尚且存在争议, 对于临床治疗是否可以通过肺动脉进行治疗看法不一[5]。

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手段,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 给药途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灌注双介入方法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单介入方法治疗, 两组在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表明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可见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 其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增加, 且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十分不利于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 临床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明确肺癌供血系统, 才能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 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 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 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摘要: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 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 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26.8±12.5) 个月、 (25.4±12.8)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 相比支气管动脉单介入治疗方法, 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 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 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福红.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5 (11) :102-103.

[2] 周胜利, 王江涛.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 治疗肺癌的价值[J].当代医学, 2010, 5 (5) :255-256.

[3] 谢友发.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3) :112-113.

[4] 金刚, 王徽, 王纯, 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3, 17 (3) :44-45.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的58例患者全部符合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哮喘诊断指标, 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32例, 年龄在23~69岁, 平均 (46.5±24.3) 岁。全部患者中, 30例患者有呼吸道感染史, 24例患者有吸烟史, 31例患者有支气管家族遗传。58例患者的患病以季节性发病为主, 临床的主要表现是长期的咳嗽、咳痰, 本组患者全部在出现哮喘症状时入院诊断, 其中有30例患者临床咳嗽剧烈伴有喘息, 22例患者有治症、发烧的情况。28例患者通过胸部CT进行检查发现支气管壁柱状囊出现增厚和扩张, 30例患者通过X线检查发现肺部充气严重。通过病理检查, 12例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显示升高, 15例患者的Ig E显示升高。在本组的58例患者中, 有25例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形式诊断, 有33例患者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形式诊断。

1.2 治疗方法

根据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 对其主要表现进行基础治疗, 包括止咳、化痰等, 给予患者吸氧和排痰, 严重者进行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 根据肺部感染, 给予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的形式治疗, 可应用普米克令舒1~2mg加4ml生理盐水, 或硫酸特步他林2~5ml加4ml生理盐水, 每日应用一次, 一个周期为14~21d。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0分为无咳嗽咳痰、气喘发炎等呼吸道问题;1分为有较轻的临床症状表现;2分为咳嗽气喘等表现复发频次高, 且影响正常生活;若出现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夜间憋醒等问题, 出现一次累积加1分[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3.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各项指标

通过观察本组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发现, 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PEF分别为 (1.22±0.34) %、 (2.04±0.18) %、 (60.11±3.92) %、 (2.45±0.19) %, 治疗后指标值分别为 (1.63±0.37) %、 (2.51±0.37) %、 (68.71±3.47) %、 (2.69±0.29) %, 治疗后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症状评分

本组研究的58例患者中, 根据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评定分数为12.7分, 治疗后为4.9分, 治疗后临床症状降低了7.8分, P<0.05, 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在临床中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损害, 是支气管的细胞组织和支气管管壁肌肉受到损伤[3]。但是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发病机理研究还有一定的争议, 主要对于支气管扩张和哮喘的发生前后问题有所争议, 并且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在临床中的症状表现特殊, 给临床诊断增添了难度, 治疗效果也并不显著。因此, 临床治疗中, 准确无误的诊断尤为关键, 本组调查研究中, 58例患者均进行了初期的问诊、医生查体、CT、X线的影像诊断、实验室病理检查等手段, 在对于患者疾病不能确诊时, 给予全部患者实施支气管舒张或激发的实验, 本组实验全部显示阳性。在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后, 针对咳嗽、咳痰、感染等方面进行传统的治疗, 严重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及吸入硫酸特步他林雾化等治疗。综合治疗后, 患者的各项肺部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并且症状表现的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诊治中, 支气管舒张或激发的实验可以帮助确诊, 确诊后, 基于症状的治疗,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a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治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5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 针对咳嗽、咳痰感染等方面进行传统的治疗, 严重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及吸入硫酸特步他林雾化等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前症状的评定分数为12.7分, 治疗后为4.9分, 治疗后分数降低;对于肺功能各项指标, 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联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手段有胸部薄层盯、支气管舒张或激发的试验, 确诊后, 基于症状的治疗,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a受体激动剂治疗, 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谢鹏瑛.难治性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西南军医, 2011 (02) :118-118.

[2]陈欣, 江涛.哮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05) :214-216.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9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分布,药敏,分析

支气管扩张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是一种不可逆的支气管壁受损与变形引起的慢性肺支气管疾患, 常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气管阻塞。肺泡局部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重要技术, 直接作用于病灶, 疗效确切, 见效快, 但同时因属于侵入性操作, 可能造成继发损伤, 增加感染风险, 使用疾病趋于复杂化, 同时纤维内镜深入支气管, 获取分泌物代表性强, 可兼顾感染诊断, 而感染在支气管扩张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进行灌洗治疗时, 开展病原菌检测与药敏分析非常必要, 以应对感染风险, 提高治疗效用, 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我们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 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 行纤支镜在病灶处局部灌洗治疗, 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 对支气管灌洗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9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28例;年龄20~72 (平均59) 岁;病程3~34 (18±11) 年;症状加重3~60 (15±13) d。所有病例均经过CT及高分辨率CT明确诊断。纳入标准: (1) 反复咳嗽, 咳浓痰3年以上, 无咯血; (2) 发热, 体温≥38℃; (3) 查体肺部湿罗音; (4) WBC≥109/L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 (5) 胸部影像学诊断伴有支气管扩张征象; (6) 痰培养阳性, 符合1~5和 (或) 6即可确诊。排除标准: (1) 无法耐受; (2) 近期鼻面部手术; (3) 意识障碍; (4) 严重心血管疾病; (5) 精神障碍。

1.2 方法

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氧疗、抗感染、补液、就诊酸碱与水电解质失衡、支持与对症治疗等。选择日常BF-P260F纤维支气管镜 (以下简称纤支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5%利多卡因, 行咽喉部与鼻粘膜表明麻醉, 麻醉起效后, 吸管注入2%利多卡因5~10ml, 插入过程中酌情注入。将纤支镜插入至相应支气管内, 吸净支气管分泌物后, 边进镜边检查, 同时吸引器气管、支气管分泌物, 充分吸净后, 可见影像学判断感染的肺叶或肺段, 在病变支气管开口处, 将0.9%氯化钠灌洗液, 经纤支镜通道缓慢灌人病变支气管内, 注完后停留片刻, 经纤支镜抽吸出灌洗液, 反复灌洗, 每次灌洗量10~20ml, 每例患者灌洗液总量为50~100ml, 吸净支气管内灌洗液, 留取灌洗液行病原学检查。

1.3 药敏检查方法

细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鉴定及药敏用VITEK2 Compact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法国生物一梅里埃) 进行。细菌药敏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 rd Institute CLSI) 的标准判读结果。结果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学检查

共分离出49株病原菌, 占80.1%,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2株, 以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氏菌, 鲍曼不动杆菌占主要部分。见表1。

2.2 痰培养与支气管灌洗液结果比较

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54.2% (32/59) , BALF结果阳性率为83.1% (49/59) 。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由于先天性毛细支气管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炎性感染造成的气道管壁破坏性疾病, 由于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黏膜受损。细菌很容易侵袭造成感染, 由于病变支气管、细支气管内膜及纤毛的损伤, 分泌物不易排出, 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咳嗽、咳脓痰、胸闷、气促, 炎症递质作用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咯血,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反复感染, 造成炎性分泌物潴留, 局部管壁形成痰栓、脓栓加重病灶部位支气管的损伤, 并扩大受损范围。全球4个支气管扩张临床研究中心分离出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流感嗜血杆菌 (占29%~42%) 、铜绿假单胞菌 (占13%~31%) 、肺炎链球菌 (占6%~13%) [1]。国内各地区支气管扩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细菌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特别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2]。本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占65.3%) , 排在首感染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占44.8%) , 接近国内报道结果。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氏菌,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阴沟肠杆菌。但与国外报道相比, 未见流感嗜血杆菌, 考虑与流感嗜血杆菌存在于早期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及反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关。近来年国内外报道认为, 铜绿假单胞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3]。

值得注意的是, 所检出的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原因可能有铜绿假单胞菌不仅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 也容易在使用抗生素之后产生耐药。根据本次研究发现, 在未获取痰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前, 建议选用对革兰氏阴性菌, 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生素, 其次要尽量覆盖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常见病原菌。总之, 早期合理准确选用抗生素, 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减少稳定期气道细菌的定植, 有效控制感染, 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苑赟, 鞠丽娜.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1) :52-54.

[2]李小红, 王尚昆, 吴永生, 等.支气管灌洗结合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4) :59-60.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及防制 篇10

1 发病原因

1.1 气候因素

支气管栓塞多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 夏天发生较少。尤其在秋冬季、或冬春季季节交替的时候, 气候变化无常, 忽冷忽热, 温差过大, 有时一天早晚温差可达10℃以上, 鸡群可能因受凉感冒引发呼吸道疾病。

1.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很多养殖场一般对温度都会很重视, 做得很到位, 往往忽略湿度。标准化鸡舍暖风炉供暖、风机向外排风换气, 送入鸡舍内的空气为干热风, 如果环境过于干燥, 常会引起灰尘过多, 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鸡舍空气中的灰尘、皮屑、细碎的羽毛等漂浮物, 被吸入气管内与痰液混合, 随病程延长, 使痰液的黏稠度增加, 并随着水分的丧失逐渐形成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栓塞。

1.3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都可导致肉鸡发生支气管栓塞。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感染对象是幼龄鸡, 可因鸡群抵抗力、恶劣环境、病毒血清型及毒力不同, 在免疫过的鸡群中也有可能暴发本病。雏鸡感染传支后多表现喘气、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和流鼻涕, 眼睛湿润, 病鸡精神沉郁, 拥挤在热源处, 并且饲料消耗量和增重明显下降。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物;气囊浑浊或含有干酪样渗出物。在死亡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内可见到干酪样物的栓子, 在肺部支气管周围可见到小面积的肺炎。支原体为体内常在病原体, 当遇到低温、冷空气、环境突变等应激就会发病。支原体本身具有特殊结构的吸盘 (小泡状体) , 支原体靠吸盘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叶酸受体结合而寄生在细胞外, 定居于呼吸道黏膜, 引起细胞损伤, 还会使其他病原, 如大肠杆菌、鼻气管鸟杆菌、流感病毒等乘虚而入, 使得鸡呼吸气管发生充血、出血、渗出,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形成栓塞等。

1.4 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当前肉鸡肌胃炎、腺胃炎 (尤其是肌胃炎) 的发病率占90%以上, 普遍认为与霉菌及其毒素有关, 肌胃炎、腺胃炎只是霉菌及其毒素侵害机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引起肉鸡免疫抑制, 使得肉鸡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另外, 家禽患有免疫抑制病, 如: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传染性法式囊病、传染性贫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等, 免疫系统受到损害, 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受到破坏, 直接的表现为家禽的发病甚至死亡, 但更大的危害还在于间接危害。免疫抑制病的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损伤, 导致对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敏感性增强, 环境中一些常在病原很容易突破以往很难突破的屏障作用而使机体发病。肉鸡呼吸道疾病同样受其影响, 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治疗难度。

1.5 免疫的影响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饲养管理中关键的一环, 在集约化养殖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究其本质而言, 也是一种人为的应激反应。机体接种疫苗后在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 对机体本身也会产生损伤。如果养殖户对疫苗的种类、毒力、接种剂量、免疫途径、鸡群的健康状况、敏感性以及是否发生细菌性感染等知之甚少, 鸡群免疫接种后常出现严重的反应, 如呼吸道疾病, 肿头肿脸、流泪、继而发生气囊炎、气管、支气管栓塞等。

2 综合防制

2.1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粪, 定期消毒;保持适宜湿度, 肉鸡饲养中理想的相对湿度是:1周龄为65%~0%;2周龄为60%~65%;3周龄为55%左右;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温, 在冬季来临前, 修好窗门, 堵塞风洞, 防止贼风侵袭, 但在保温的同时还应注意通风换气 (不要冷风直接吹到鸡体) , 减少室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同时也能减少粉尘;降低饲养密度, 平衡营养, 减少应激, 提高抵抗力, 尽量减少发病诱因。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接种疫苗前后3d。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鱼肝油。冬春季是该病多发的季节, 14日龄防疫法氏囊疫苗后, 及时投服黄芪多糖、双黄连等药物,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21日龄新城疫Ⅳ系的防疫要根据鸡场的实际情况, 能不防则不防, 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侵入, 或避免因防疫而造成的防疫空档期。

2.3 平时的药物保健

肉鸡对支原体是最敏感的, 在整个生长期中都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或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给肉鸡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是由于雏鸡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饲养环境太差, 在10日龄以前就发生早期感染, 这样在首次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后即可发病。因此, 雏鸡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某些抗支原体药物是必需的。添加的药物有酒石酸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北里霉素等。这些药物可以在整个生长期添加, 也可在某些发病率较高的时期 (如首次接种呼吸道或病毒疫苗前、气温突然变化的前后、更换饲料的前后等) 添加。同时消除免疫抑制性疾病 (药物可以选用中药病毒药、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和继发感染 (主要以预防大肠杆菌药物为主) 。

2.4 带鸡消毒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11

图2:黏膜表面多发糜烂,有溃疡有灰白斑改变。表面覆以坏死组织。 图3:肉芽组织呈乳头状向管腔

图4:黏膜肥厚,管腔狭窄、变形。内增生,管腔狭窄,黏膜表面大量坏死组织。

喉气管及支气管炎 篇12

1 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 男88例, 女16例, 年龄28~70岁, 平均年龄52.5岁, 肿瘤位于右肺者70例 (右肺上叶56例, 中叶2例, 右肺下叶12例) , 肿瘤位于左肺者34例 (左肺上叶30例, 左肺下叶4例) , 其中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46例, 支气管楔形肺叶切除术8例, 隆突加右上叶或加右全肺或加左全肺切除各2例;同时合并施行肺动脉或上腔静脉成形术共44例, 其中右上叶及隆突加上腔静脉楔形切除术4例, 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10例;支气管肺动脉双楔状切除术4例;支气管袖状肺动脉楔状切除术26例。在围手术期死亡6例, 分别为支气管吻合口瘘、脓胸和肺部绿脓杆菌感染继发大咯血, 其余在ICU的精心护理下均康复出院。

2 临床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身患癌症, 而且手术创伤大, 加上经济负担重, 常产生恐惧、悲观失望的情绪, 因此, ICU医护人员应更加热情、亲切和蔼, 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鼓励患者及同病室的患者交往, 适当增加家属的探视时间, 使患者逐步摆脱疾病的阴影,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恐惧。笔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手术方法, 还请手术成功的病友介绍治疗和预后情况, 使他们消除疑虑,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 降低术前危险因素:

术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 术前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 嘱患者戒烟酒, 体形肥胖者嘱其合理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饮食, 尽量减轻体质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1.3 患者宣教:

术前让患者锻炼肺功能, 练习做呼吸操及深呼吸, 每天2~3次, 每次15~20 min。深呼吸是公认的物理治疗的最佳方式, 教会患者学会腹式呼吸也是重要的宣教内容之一。以免术后刀口疼痛而不敢咳嗽。

2.2 术后护理:

Lennon认为术后早期护理对预防肺部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回ICU, 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每15~30 min测量1次, 密切观察胸腔引流瓶出血量的多少, 如果出血量>200 m L/h超过2 h, 或者>100 m L/h超过3 h, 应立即通知医师, 应用止血药物, 加快补液速度, 补充血容量等。密切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对于血管成形术的患者,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发绀;是否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颈静脉弩张等表现, 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防止肺栓塞的发生。每1~2 h听诊肺部呼吸音, 如听诊有哮鸣音, 并伴有发热、脉快、白细胞上升等感染征象, 护士应及时留取痰标本做细胞培养、药敏试验, 并正确执行医嘱, 保证抗生素的有效应用[1,2]。注意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有无异常及有无气体溢出, 如胸腔引流液为棕褐色或乳糜色, 应警惕吻合口瘘和乳糜胸的发生, 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吹气球, 促使肺膨胀, 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如胸腔引流瓶漏气较多, 勿让患者吹气球或剧烈咳嗽, 以免肺残端漏气太多影响术后愈合。

2.2.2 合理氧疗:

剖胸术后, 因功能残气量减少、气道闭塞、肺不张、膈肌与肋间肌的损伤导致通气/灌注比例失调, 易发生低氧血症[3,4], 再加上麻醉剂和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存在抑制作用, 因此术后早期合理氧疗至关重要, 笔者一般主张3 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合理氧疗的基础。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杨, 防止气道阻塞, 预防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协助患者每1~2 h翻身叩背1次, 促使肺部分泌物排出;鼓励患者自行咳嗽, 可含服少量的白开水, 同时护理人员要为其按压切口以减轻疼痛, 并配合拍背或刺激胸骨上窝气管等方法促进排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1天3次, 或静脉应用化痰的药物。对于隆突加上腔静脉楔形切除术的患者, 因手术破坏了支气管黏膜的正常结构, 术后多咳嗽无力, 致分泌物滞留, 术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行支气管灌洗有助于改善通气, 同时可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5]。在吸痰过程中, 应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量、颜色,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缺氧表现, 特别是全肺切除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一旦出现缺氧情况, 立即停止吸痰。

2.2.4 促进肺扩张:

早期活动是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应经常协助患者床上翻身, 活动四肢。由于手术对患者胸部造成巨大的创伤, 所以患者呼吸时会感到气促、疼痛等不适, 我们教患者学会腹式呼吸、打呵欠、咳嗽锻炼等方式促进肺扩张。咳嗽锻炼的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气, 胸部及腹部突然发力, 使胸内压力升高, 声门打开, 气体或痰快速咳出, 并重复练习, 熟练掌握[6]。

2.2.5 有效止痛:

WHO明确提出“使癌症患者不痛”的观点。医务人员应转变观念, 重视患者的疼痛及不适主诉, 及时应用止痛药物, 使患者安静, 降低氧耗, 同时避免患者不敢呼吸、咳嗽, 致有效通气量下降和痰液积聚, 但应尽量减少麻醉性止痛药物的应用, 尤应注意麻醉后残余药物的作用与术后首剂量镇痛药的作用相加或协同现象的发生[7]。

2.2.6 保持体液平衡, 消除肺水肿:

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后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液体人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输液速度可用输液泵控制, 必要时应用利尿剂, 补充蛋白, 以改善微循环, 扩张肺血管, 减轻肺淤血, 降低肺楔压, 消除肺水肿。

2.2.7 加强营养支持:

由于手术创伤大, 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 能量消耗增加, 应尽早加强营养, 如输入脂肪乳剂、氨基酸等。术后第一天进1/4量流质饮食, 以后逐天依次改为1/3量流质饮食、1/2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以及半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含多种维生素且易消化为原则, 保证患者的营养。

3 临床护理

3.1 病室环境: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 定期紫外线消毒。室温18~22℃, 相对湿度60%~70%。

3.2 皮肤护理:

每小时给予按摩皮肤, 尤其是骨突处, 可涂抹滑石粉,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 防止发生压疮和静脉血栓。对于全肺切除的患者, 禁止自行翻身, 以防纵隔摆动, 发生心跳骤停, 护理人员协助定时翻身, 告知患者腹部以下可加强活动。

3.3 口腔护理:

肺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易造成口腔内菌群的异常繁殖, 咽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 甚至并发肺炎。口泰含漱液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术前术后合理应用口泰含漱液, 采取有效的口腔护理, 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度, 防止咽喉炎的发生, 间接的起到协助患者顺利排痰的作用, 保证呼吸道通畅。笔者一般主张3次/天口腔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手术期的ICU监护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监护资料。结果 104例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后患者回ICU经医师精心操作、护理密切配合, 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平稳,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早期护理对预防肺部并发症, 对病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成形术,肺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ICU监护

参考文献

[1]龙江山, 吕艳英, 马佩虎.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ICU监护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0) :633-636.

[2]李军.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气监测的意义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3) :25-26.

[3]王子帅, 宁剑, 马成.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ICU监护体会[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 2013, 23 (10) :646-648.

[4]许健, 高天华.胸部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处理[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 (2) :79-80.

[5]王国范, 张百江, 李道堂, 等.52例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J].中国肿瘤临床, 2013, 40 (2) :96-97.

[6]赵玲, 聂绪兰, 冯勇.开胸术后麻醉镇痛泵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2) :15-16.

上一篇:行业建筑管理下一篇:供应商的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