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建筑管理

2024-09-28

行业建筑管理(精选12篇)

行业建筑管理 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数量不仅需求巨大, 而且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促使建筑行业陷入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之中。然而在当今的社会, 大多数建筑企业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材料、机械设备, 以及人员素质等都处于一个相当的水平。为此, 如何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 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 并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企业对各经济要素的管理。

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 节约各种行政支出, 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 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 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 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 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 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 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 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 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 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 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 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 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 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 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 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 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经济的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 不只是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 在规定的工期内, 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 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 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 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 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 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 并相互监督, 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4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经济的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 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 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 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 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 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 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 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 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参考文献

[1]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 2002, 12 (3) .

[2]安建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1 (31) .

[3]孙秋玲, 田杰, 尹建江.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7 (1) .

[4]严若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及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2 (17) .

行业建筑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第二条 目的

为了实现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渠道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有序性,特制定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第三条 原则

营销计划坚持发展期望、竞争、挑战与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保证营销预算与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原则。

第二章

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营销计划制定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制定营销计划,上报主管领导审核,主任审批并经过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下发各部门执行。

第五条 营销计划实施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实施。第六条 营销计划实施监督

在营销计划实施过程中,营销主管定期向主管领导(主任)进行汇报,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工作协调和实施过程监督。

第七条 实施效果考核

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对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营销计划制定方法

第八条

类比法

主要根据外部环境竞争状况,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目标和竞争策略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九条 经验对比法

主要根据发行室过去3-5年内的营销计划执行效果以及下一年度经营发展目标、现有资源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十条 综合法

在类比法、经验对比法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综合因素进行修正而制定的。

第四章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一)销售计划

(二)市场促销计划

(三)技术服务计划

(四)市场研究计划

(五)营销预算计划

第五章

销售计划

第十二条 销售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各区域销售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销售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单位年度销售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销售计划书,上报

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 销售计划方案审议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以后简称“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成员由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组成,以后简称“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四条 销售计划实施管理

(一)销售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销售员将总体年度销售计划进行分解成各区域市场销售计划,然后协助区域销售员将区域年度销售计划进一步分解落实。

(二)销售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计划执行分别由各区域销售员来具体实施。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销售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销售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销售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六章

市场促销计划

第十五条 促销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推广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促销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六条 市场促销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七条 市场促销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促销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推广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促销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营销促销实施方案,并将市场促销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推广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促销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推广人员负责执行市场促销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促销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促销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促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七章

技术服务计划

第十八条 技术服务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技术服务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

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技术服务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 技术服务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条 技术服务计划实施管理

(一)技术服务计划分解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销售主管协同技术服务人员将总体年度技术服务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并将技术服务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落实。

(二)技术服务计划执行 1.责任人

技术服务人员负责执行技术服务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技术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技术服务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技术服务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八章

市场研究计划

第二十一条 市场研究计划制定程序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研究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市场研究计划,然后,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研究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二条 市场研究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场研究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研究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研究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研究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市场研究实施方案,并将市场研究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研究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研究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执行市场研究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研究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研究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进行监督考核。

第九章

营销预算计划

第二十四条 营销预算计划制定程序

营销主管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市场促销计划、技术服务计划、市场研究计划等实施方案的市场预算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拟订出相应的营销预算计划,上报营销主管进行审核,方案通过后再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 营销预算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六条 营销预算计划实施管理

(一)营销预算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审议确定营销预算计划分配方案,审议通过

后,各负其责进行执行。

(二)营销预算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市场研究人员分别按相应的执行方案和营销分配预算额度进行执行。

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审核营销预算的支出情况,同时协调财务部门给予财务的支持和保障。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章

营销计划实施效果评估

第二十七条 评估主要指标

(一)计划制定的准确率

(二)计划执行、控制的有效性

(三)计划的完成率 第二十八条 评估方法

(一)评估时间周期

每3、6个月分别对计划执行效果评估一次

(二)评估方法

主要采取内部访谈与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由主任或其他有关领导对相关人员进行个别交流/访谈,对计划执行效果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畅谈计划执行的效果、现存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面等。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营销主管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行。本管理办法的拟定或者修改由营销主管负责,报主任批准后执第三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行业建筑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项目管理;工程投资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145-01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附属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通信、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项目管理。即为了实现相关利益者的既定需求,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一切资源为了项目的目标服务,而项目首要其次的就是强调管理,管理是核心,其对象就是项目,管理方式采用目标管理法;而承担管理的组织机构是临时组建的,富有弹性,更具有扁平化的特征。整个管理过程融会贯通了系统工程的理念,并运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并涵盖了多学科多领域的指示。

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总投资指的是某个工程建设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生产性建设工程和非生产性建设工程,前者费用分为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后者只包括建设投资,由购买、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和其他费用组成。建设工程投资建设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工程投资差异明显、需单独计算投资确定依据复杂等特点,因此,通过项目管理实现对工程投资的控制,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产生最大的效益,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项目决策管理与工程投资的关系

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所谓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就是在项目投资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计划、监督、协调和限制,调整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因此,在项目决策环节,就要全面获取项目所涉及的信息,做出科学的投资,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济分析和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是事前行为,是决策管理的首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规模、环境、周期、功能作用、投资成本及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科学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被选各种方案的实际操作可能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经济分析是分析研究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财力和资金的来源,整个项目的启动需要足够的现金流保证,经济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工作;市场分析通过分析市场经济的变动因素,明确分析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潜在空间,才能使得项目投资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收益。

2项目设计管理与工程投资的关系

工程项目设计是指工程项目在前期立项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面策划,是把建设意图转化为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富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高智力的系统活动。通过工程项目构思策划可以明确项目的发展纲要,构建项目的系统框架,并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为项目的运营奠定基础。工程项目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建设意图进行工程项目的定位和定义,全面构思一个拟建的工程项目系统,并确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组成结构,使其形成完整配套的能力,从而把工程项目的基本构思变为具有明确内容和要求的行动方案。工程项目构思策划的最终成果是提出工程项目建议书,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设计任务书是设计管理是投资控制的首要阶段,建筑方案的论证是设计管理是控制投资的第二阶段,建筑初步设计管理是控制投资的第三阶段,因此,在任务设计和方案制定阶段就要保证任务的科学化设置和方案的正确性,由于这些是后期的投资预算主要对象,在这个环节,就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分析其可行性,将投资因素纳入项目策划和任务分配的环节中。施工图是工程设计的最后一关,也是工程造价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工程项目的开始都以它为蓝本进行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建筑施工工艺流程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因此,建筑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把握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做到精心设计,精心选材,精心策划,使用好每一元投资,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功能的合理化,建筑效果的最佳化。

3项目施工管理与控制投资的关系

①规范化、科学化招标管理。规范化招标管理的首要焦点就是对项目施工企业的择取,施工企业选取是否科学,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必须经过一系列正式的环节,一般招标是通过政府建筑招标管理结构来执行整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同时,从整个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项目招标工作的基础性计划管理工作,不论是年初计划的编制、实行中的调整还是年末的其他环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沟通管理,掌握整个工程的开展程度,尽早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抓好施工图技术管理。抓好施工图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由施工图改变导致的改变整个工程量,以此来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投资,施工图施工的唯一理论衣服,施工单位以其为蓝本进行施工,这也是其职业责任之一。同时,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要规范化施工图审核等程序,保证操作过程的技术含量,减少由于改变建筑物的功能等而导致的施工图改变,造成工程量的波动,引起无谓的投资和浪费。

浅析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 篇4

一、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1、成本管理的环节

成本管理包括4个重要环节: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其中成本规划对建筑行业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 为建筑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控制通过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方式实现建筑行业内生产成本的最小化;业绩评价主要是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其目的是通过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来改善原有的建筑业成本控制的活动和方法。

2、成本管理的过程

若要提高建筑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 就要按照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进行成本管理。首先, 建筑行业内部要认真做好成本规划工作, 规划好在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 制定出实现成本水平和目标的相应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建筑行业内部的成本决策, 再根据决策内容制定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其次, 在日常的建筑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及时进行成本审核监督和成本核算等工作, 针对发现的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最后, 做好业绩评价工作, 做好行业内的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 准确全面的对各部门的业绩和成本管理进行评价,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不断提高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效率。

3、成本管理的目标

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根据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部分。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为建筑行业内部提供建筑业的成本管理信息方便管理者制定决策和行业战略计划。具体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目标, 即成本计算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计算目标是为建筑行业内部所有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主要包括资产价值和企业的盈亏情况, 通过提供信息和企业的盈亏情况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意识,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更科学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目标就是降低行业内部的成本水平, 在保证产品的素质和服务直来那个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成本水平、节约资源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行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1、成本管理理论不健全, 缺乏管理依据

当前, 建筑业内部关于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虽然经过原有的理论经验和借助东西方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不够全面也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理论体系的不全面, 就导致了建筑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影响了成本管理的实施和效率。同时, 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健全, 也导致了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的片面性, 出现了成本规划不科学、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业绩评价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不仅仅对成本管理的各个重要过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还导致了成本管理无法按照其合理的工作流程来进行, 严重遮挡了成本管理的作用。另外, 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漏洞, 如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数据核算困难不准确、成本费用不真实等, 正是由于这些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成本核算缺乏目的性, 不仅影响了成本控制的发展, 还影响了建筑业成本管理的效率。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效率低

当前大部分建筑业内部人员都存在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 成本管理的相关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多数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 盲目追求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对技术创新、施工部署和组织等都缺乏深刻的认识。管理层的领导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也不够, 缺乏专业成本管理知识, 在进行相关成本管理和相关决策时主观臆断多, 客观合理少, 造成了很多不必要浪费和损失。另外, 建筑业内部从事成本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 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成本管理流程, 而且由于观念上的不重视, 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职责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清晰, 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合理地进行, 同时当成本管理出现问题时, 企业内部也找不到可以承担相应责任的人员, 久而久之, 成本管理有形无实, 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3、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效果不明显

当前, 国内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观念不够清晰, 针对成本管理问题和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都是按照过去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 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和简单化, 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跟不上时代和建筑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 国内大部分建筑业在对成本管理的管理范围、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例如对管理范围的理解, 多数建筑业认为管理范围包含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 忽略了与建筑业相关的其他行业、建筑业的上下层企业等领域的管理, 针对成本管理目的, 只追求片面地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大部分建筑业内部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依然陈旧, 已经适应不了建筑业迅速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针对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推广和试用, 在推广试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这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大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还没有得到普及, 这不仅使得建筑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的不科学、不准确, 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成本浪费, 还严重制约了中小型建筑业的发展。

三、提高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注重成本管理理论建设

随着经济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现代的建筑业应该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采用新的成本管理理论, 使其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市场导向观”来指导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通过“战略管理观”提高实际生产经营中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树立新型的成本管理观念, 不断研究学习新兴的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的成本管理活动中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实践, 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建筑行业, 只有这样, 这些成功的先进成本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理论才能更好地适应真正需要实行成本管理的企业。另外, 这种双向的发展虽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和充实, 却也是树立新型成本管理观念和形成新型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最好的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成本管理在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保证产品的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成本管理理论真正的成为社会生产力。

2、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注重专业人员素质培养

对建筑行业来说, 若想真正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就必须提升成本管理的意识, 注重成本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 对高层管理的领导来说, 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 并成立成本管理的组织和机构, 同时设立相应监督管理机构, 保证企业内部有专门的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和相应的监督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具体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另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完善成本管理队伍和组织之后, 要努力提高成本管理队伍内人员的素质, 通过专业的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成本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还要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成本管理组织内, 要进行必要的工作记录和汇报, 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实现其应用的价值。

3、掌握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及时弥补漏洞

在树立了新型的成本管理观念, 健全了成本管理理论之后, 要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建筑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当中, 还需要各个企业努力掌握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成本规划方面, 在进行工程建筑之前, 建筑业要做到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例如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招标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 即消耗的人力物力、工程周期、具体工程周期安排等众多因素;第二, 成本计算方面, 要做到准确而全面, 建筑企业通过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全面的掌握之后, 对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和预测, 不能遗漏, 不能重复;第三, 成本控制方面, 在进行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前, 建筑业内部要严格进行成本预算, 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保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的前提下, 要努力控制生产成本, 严格按照成本预算来进行各项活动, 同时做好意外成本的控制, 防止资源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第四, 业绩评价方面, 在完成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后要进行全面的业绩评价, 认真对成本管理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促进成本管理不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建筑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还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高速与可持续发展。只有掌握了建筑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更加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成本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理论,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爱莲:浅析建筑业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5) .

建筑陶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以下简称准入标准),规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准入公告申请进行复核、公示和公告,并实行动态监管。

第二章 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 申请准入公告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所属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符合《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

(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四条 具备条件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可向生产线所在

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准入公告申请,并提交《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见附件)及所需材料。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第五条 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四)项目建设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

(五)节能评估和审查文件(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提供);

(六)质量抽检报告;

(七)强制性认证证书(生产瓷质砖的提供);

(八)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排放达标证明材料;

(九)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年耗标准煤5000吨及以上的企业提供);

(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十二)上社保金缴费凭证及纳税凭证;

(十三)职业健康保障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四)生产线运行情况说明。

上述

(二)至

(十三)项材料,请提供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核实的复印件。

第六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 的申请,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应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和部门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标准,明确建设条件、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质量管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以及社会责任等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推荐的申请材料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专家完成复核。

必要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委托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实地复核。实地复核专家应在两名以上。实地复核结果由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第八条 符合准入标准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一个月),公示无异议的,予以公告。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进入公告名单的生产线所属企业(以下简称已公告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定期对照准入标准开展自查。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企业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第十条 企业自查报告是检查已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 的依据,应说明以下情况:

(一)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情况;

(二)企业内部质量、环保、节能、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社会责任等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三)企业组织结构、法人代表、相关资质、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企业自查报告。每年3月31日前将审核后的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委托省级工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已公告企业进行临时现场检查(通知后2日内完成)。临时现场检查,不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由专家对照企业自查报告,检查已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的情况。临时现场检查记录由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四条 已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

(一)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二)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生产事故;

(三)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现场检查发现不能保持准入标准;

(五)发生重大违法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撤销已公告企业名单,应提前告知相关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组织专家对企业陈述和申辩进行论证,之后决定是否撤销公告。

被撤销公告的已公告企业,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公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

第十六条 受理准入公告申请、现场复核和临时现场检查均不得收受申请企业费用。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行业建筑管理 篇6

为了保障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百色市在煤炭、矿山等高危行业全体职工及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在全区率先把建筑行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管理。2010年8月,百色市实施建筑行业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实行“属地参保、项目缴费、全员享受”管理模式,为广大农民工撑起强有力的安全“保护伞”。4年来,全市已有371个工程项目近3万名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参保农民工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到工伤保险各项待遇,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减轻了施工企业的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制度实施及做法

(一)实施时间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4号)精神,百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部署,积极推行和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并于2010年8月联合建设主管部门出台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政策,要求建筑行业所有工程项目都要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参加工伤保险,把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过精心筹备和广泛宣传后,于2011年4月正式办理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参保手续,积极落实农民工参保后的各项待遇,并把这项工作进一步做实和推广,得到上级的好评和广大农民工的称赞。

(二)参保登记和参保对象

根据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作特点,提出实行“属地参保、项目缴费、全员享受”的管理模式。由于百色市已在2009年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管理,全市12个县(区)均实行统一政策和经办规程。因此,为了方便参保登记和工伤管理,实行“属地参保”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按工程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登记,即施工场地在哪个区域就在哪个区域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既方便办理人员变更和参保手续,又便于工伤事故调查,使工伤认定工作更及时更快捷。同时,明确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把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包括本地企业和外地进本市建筑施工企业都纳入参保范围。对按规定工程限额以下不需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小型工程,其农民工也可参照参加工伤保险,享受相同的待遇。明确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具有农村户籍、符合法定劳动年龄、与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同时,根据建筑行业农民工变动大的特点,对农民工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即建筑施工企业按动态实名制原则建立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报备制度,企业报送的农民工名单和工伤保险关系自缴纳工伤保险费之日起生效,农民工发生变动时,当天以书面或网络方式向经办机构申报农民工增减人员名单,随增随报,实行实名登记。

(三)缴费基数和缴费率

建筑行业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大、工资收入难以确定等特点,按照“项目缴费”解决了农民工参保缴费基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按项目参保和一次性缴费大大简化了参保登记手续,有效避免企业故意隐瞒不报或少报人数的现象,减少由于建筑行业农民工流动性强而带来统计上的困难,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根据测算,以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总造价(即中标价)作为该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缴费率为1.3‰,即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项目时,要以该工程项目总造价的1.3‰缴纳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在该工程项目中所有从事相应工作的农民工均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即实行一次性缴费的“全员享受”政策。该工程项目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有效期限为该工程的施工合同期限,如延长工期,工伤保险期限同步延长。如增加造价的,按增加部分再缴纳相应的工伤保险费。

(四)待遇标准和经办管理

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与企业职工一样按《工伤保险条例》执行,其工伤保险待遇申报和办理手续均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规程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1号)执行,与该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申报手续相同,而且程序更优化,手续更简便。如仅在项目开工前一次性缴纳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在施工期内,农民工数量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人数不限。对紧急情况下临时新增或调用农民工进入施工工地后48小时内发生工伤事故的,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建设主管部门调查核实后,可按参保农民工处理。同时,工伤认定手续也简化了,工地上发生的小伤小事故,事实清楚的,只需填报申请表,简述事件经过,即可直接认定,手续并不复杂。工伤医疗费随审随报,当天审核,当天支付,直接到账,切实减轻工伤农民工的负担。

(五)参保人数和基金收支情况

2011年4月,百色市首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市级申请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单独工伤保险参保手续,随后陆续有施工企业主动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371个建筑工程项目单独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累计930多万元,覆盖农民工近3万人,已有13名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2人为因工伤死亡),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135万余元。

二、实施效果

(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与职工享受同等工伤保险待遇

农民工工伤保险是指农民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职业性疾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农民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时,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工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以保证农民工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缺失,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关注不够,有些企业有法不依,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等现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百色市出台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后,农民工能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工伤保险待遇,不仅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也为农民工筑起一道更加公平的安全“保护伞”。例如,农民工黄某在建筑工地上受伤,产生的医疗费共5万多元全部由社保机构支付待遇,承包企业和黄某个人都不用花钱,黄某和企业职工一样享受同等的工伤保险待遇,用黄某的话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二)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农民工在老家已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再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确实加重企业负担,且有重复参保的嫌疑。因此,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出台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政策,从政策上为企业减轻负担,从待遇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如某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几百万元的工程,交纳工伤保险费不足1万元,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名农民工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不幸医治无效死亡。由于该施工企业参加了农民工工伤保险,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各项待遇共计508871元,企业不用负担任何费用,既减轻企业负担,又让农民工家属获得相应补偿,双方都满意。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建筑行业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容易出现工伤事故,一旦出现伤亡事故,施工企业赔不起,农民工本身也承受不了。有些工伤农民工因没有医疗费而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终身残疾。有些施工企业不仅拖欠农民工工资,还拖延支付或拒绝支付受伤农民工的医疗费用,造成农民工因伤致贫,也导致农民工上访维权等不稳定现象。建立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制度,不仅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增强农民工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体会与思考

(一)依法行政,部门协调,全力配合,强化政策执行力是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关键

要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全力配合,依法办事,强化政策执行力。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已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有这样的前置条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纳入法制轨道。只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督检查,并启动问责制度,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才能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才能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二)以人为本,简化程序,优化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险服务

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工伤职工医疗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工伤补偿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农民工也是国家建设大军的一员,应该享受与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为建筑企业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既是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延伸,也是对农民工的关怀。因此,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仅要优化和简化操作程序,还要创新工作思路,真心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如某施工工地的工作人员方某,在建筑工地不慎摔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施工企业申请工伤认定时,百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现方某原是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因生活困难,以农民工身份到施工工地打工。在工伤认定讨论时出现意见分歧,但是,最终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确认其为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施工企业农民工,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其家属领取工亡补助金时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广泛宣传,强化社会保险意识,提高社会保险的认知度

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主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交纳工伤保险费“不划算”的思想,组织人员深入企业或工地对相关管理人员宣读社会保险知识,从工伤无过错赔付到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进行宣传,使管理者意识到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的好处,提高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度。其次要帮助企业算大账、算长远账,用贴切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使企业主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效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结合安全生产形势,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入手,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上升到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来抓,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健康教育,做好工伤预防,防止或减少工伤、职业病,既强化企业主的社会保险意识,也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农民工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四)工伤预防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待加强

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以从基金中提取工伤预防费,用于开展工伤预防工作。但是,目前百色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尚未能提取相应的工伤预防费,经办机构人员缺乏,宣传经费不足,因此,安全培训、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难以开展,而工伤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防病防伤、安全教育等工作紧密相连。如果能提取工伤预防费,用于开展工伤预防、安全教育等宣传和培训工作,将能提高安全意识,有效降低工伤发生率,减少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同时,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进行处罚,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行业建筑管理 篇7

现今, 建筑业处于蓬勃发展当中, 建筑劳务分包制度越来越被国家与社会重视, 各地大力发展与培育建筑劳务分包市场, 早在2005年, 国家建设部就发文要求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 发展建筑劳务企业。但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劳务市场中, 劳务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管理还不够成熟, 劳务分包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如不及时解决, 必然会对劳务分包模式和建筑市场的发展造成影响。

一、目前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劳务分包队伍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企业, 劳务公司难以发展壮大

在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后, 劳务队和劳务企业便成了建筑施工一线的主力军。尽管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 鼓励和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另外, 劳务队伍和劳务公司自身的原因和总承包企业的原因, 使其很难发展壮大起来。施工现场的劳务队伍往往是由个体包工头牵头, 组织一些有一定建筑技能的人员从事劳务分包, 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 他们的技术单一, 或水平不高, 组织松散, 管理粗放, 依旧是走着“洗脚上田, 边干边学”的老旧模式, 而对于包工头来讲, 仅有“拉人干活, 合伙求财”的目的, 无长远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正规的劳务企业, 由于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公司为了揽活, 盲目降价, 导致利润水平较低, 经济效益低下, 难以承受员工的各项保险、技能培训以及各项税费, 难以留住能力强的和复合性人才, 致使管理不到位, 空有公司的头衔, 没有企业的实力, 难以抵御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 面对“打游击”的劳务队的竞争, 毫无优势, 企业发展艰难。

(二)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难以贯彻, 施工过程监管难以到位

一些大中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通常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然而在实行劳务分包以后, 这些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往往只能贯彻到劳务队的管理人员, 而不能很好地落实于一线的劳务人员。各种制度流于形式, 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操作规程, 企业管理制度等很难落实, 无法实现纵深渗透。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劳务作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 综合能力和素质较低, 难以接受和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实质, 特别是一些工艺标准、验收规范更是一窍不通, 只是凭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做事。另一方面, 施工企业对劳务人员缺乏约束力。这些, 都影响了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

(三) 劳务分包过程混乱, 对劳务队伍的选择不规范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化,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实行项目经济承包模式的项目中, 施工企业往往对项目经理的收入与项目的盈利状况直接挂钩, 将劳务选择权力下放至项目部, 项目经理的自主权加大, 在劳务队伍的选择方面公司规定的程序往往难以规范。项目经理为了降低成本, 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选择劳务队伍时往往侧重于报价的高低, 致使劳务公司难以与个体包工头竞争, 劳务挂靠、层层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在劳务分包上, 有的业主甲方或各方利益相关领导等, 会向工程总包单位进行推荐, 有的甚至作为承包工程的前提条件。

(四) 劳务纠纷、争议增多, 一线劳务人员的利益难以维护

当前, 整个建筑市场开放活跃, 加之建筑劳务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劳动力市场又供大于求, 建筑企业为了生存竞争激烈, 压价、垫资甚至恶意竞争屡见不鲜,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增大, 导致处于建筑产业下游的劳务分包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在这种大环境下, 劳务纠纷、劳务争议增多是必然的。具体表现在:

首先, 在劳务分包过程中, 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无法真正处于平等地位, 劳务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处于劣势, 施工企业为了撇清责任, 将部分工程承包风险转移给劳务企业, 在劳务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一旦出现意外, 就会发生群体性纠纷, 如拖欠工资等问题。

其次, 劳务分包队伍岗位流动性大, 往往只是一个临时的团体, 劳务公司没有依法与一线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为其缴纳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 不能为其提供必要、足够的劳动保护。相对的, 建筑施工作业条件差, 劳动强度大, 工伤、职业病容易发生, 且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补偿, 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最后, 劳务人员的维权意识依旧不足, 维权途径不畅。当争议和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时, 劳务人员往往不懂也不愿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进行解决, 而是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和不正当的方式, 导致矛盾激化, 形成社会不稳定事件。劳务人员处于弱势地位, 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维护自身权利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 不能够很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二、规范劳务分包管理的建议

(一) 引导和推进劳务队伍向企业形态转化, 加强劳务人员的培训

首先, 必须坚持以企业法人形式提供建筑劳务, 杜绝零散用工及包工头形式的用工, 真正做到依法用工。其次, 有关部门积极相互协调, 研究解决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政策、技术问题, 大力开展劳务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进而提高整个劳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地建筑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劳务人员输出地积极采用国家补助的方式“先培训, 再输出”, 提高劳务人员的水平, 做到持证上岗。如果有条件的, 甚至可以组成地方劳务公司, 整体输出, 提高劳务人员的竞争力。劳务公司不能单纯的只为施工企业派遣劳务用工, 应该负起劳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责任。

(二) 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务公司合作共赢

对于有条件的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主动与劳务公司开展长期合作, 双方签订共同发展合作协议, 帮助劳务公司走向市场化、规范化管理, 统一工作服, 制作工作牌, 及时同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与购买保险。这样做, 一方面解决了施工企业管理制度难以贯彻下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利于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稳定和不断提高。对于劳务公司, 有了稳定的合作对象, 可以避免技术人才的流失, 无需为了生存而投入到恶意竞争中, 有利于自身不断做大做强。

(三) 进一步规范劳务分包过程的管理, 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交易平台, 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

各级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分包的交易平台, 规范建筑劳务分包行为。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培育和发展劳务分包市场。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劳务分包交易场所和渠道, 建立建筑工程劳务分包招投标制度, 将劳务分包行为纳入市场监管, 规范分包市场的企业行为, 严禁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保证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的选择不受干扰, 规范劳务分包模式, 坚决制止介绍分包、指定分包、层层分包行为, 积极推行资质准入制度。减少劳务企业资质审批的环节, 鼓励松散劳务队伍注册公司, 依法经营。出台优惠政策, 适当减免劳务企业的税费, 为劳务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四) 加强对劳务公司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法规培训

劳务企业是工程项目施工一线的第一责任方, 对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劳务工人的管理作为劳务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劳务企业应加以重视和落实。在劳务分包过程中, 劳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考虑承包项目的需求、风险和效益, 同时也要认真落实工人的管理措施, 以维护劳务工人的合法权益为基础, 做好对项目的管理, 不能盲目接活, 以包代管、管而不实, 让项目的管理放任自流, 使项目的劳资管理流于形式。特别是劳务分包合同的内容, 在作业任务, 劳动力人数, 进度要求及进场、退场时间, 双方管理责任, 奖励与处罚等基础上, 一定要增加劳务费用计算方式、结算和发放的内容, 从根本上完善这项工作, 避免出现施工企业拖欠工资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强化项目管理, 改变劳务公司现有的工资发放模式, 使劳务工人工资的发放确实到位, 加强对工资发放的管理, 达到目的明确、责任清晰和便于操作的目的。各级部门应加大建筑劳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降低劳务人员维权的门槛。劳务公司、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法规教育, 增强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让劳务人员清楚如何守法、如何维权, 避免不稳定事件发生。

三、结语

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探讨 篇8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一) 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最初实施时, 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自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约束也不够, 使得施工企业一直疏于财务会计管理。如今,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各方面的制度都比较完善, 其中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相应地要求, 虽然目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但是依然具有权威性,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 必须要遵守要求, 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二) 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取得长久发展, 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 而不是单纯地经营。财务会计作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然也要引起重视。现今的财务会计管理已经显示了它的价值。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能够获得管理上的效益, 更能够节约成本, 获得经济上的效益, 可以说百利无一害。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行业发展来看, 谁能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随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不甘人后, 自然会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心。

(三) 利益驱使

建筑施工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 尤其是上市公司, 就是希望能够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而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就是走上质量效益兼具的道路, 因此势必要加强企业管理, 而财务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了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所以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等于做好了施工企业大部分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水平高, 声誉自然也很高, 业务就会越来越多, 也就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 由此实现扩大再生产。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容非常复杂, 而且繁复, 每一项内容出现差池, 都会影响整体, 所以负责人员必须富有责任心。

首先, 核算合同成本。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 而后依照合同开展施工工作, 这一期间施工企业需要核算合同成本, 如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分包成本费、管理人员费用等, 尽可能的减少支出, 节约成本, 争取获得最大利益;其次, 工资支出, 即便没有施工项目, 企业也需要支出工人工资, 所以说这是一项常规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再次, 折旧费用, 施工期间使用的机械、设备都会发生损耗, 这也算作是成本, 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整理;最后, 应收账款, 如应收的工程款, 财务管理人员要依据工程进度报表来进行相应的核算, 以准确地核算出应收账款, 除此之外, 应收质保金, 通常而言, 施工企业会按照合同缴纳工程质保金, 待到工程结束后, 收回这笔款项, 这一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人员定要记住, 否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淡薄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意识影响着行动,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财务会计管理的意识, 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因此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就是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建筑施工企业要让每一位员工都具备这样的意识, 拥有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 这样既能够在无风险时求得发展, 也能够在有风险时安然度过, 由此保证企业长久发展。当然加强意识只是依靠单纯的说教自然行不通, 企业要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 这样员工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时, 才会有章可循, 若员工出现问题, 要严惩不贷, 在这种强制性要求下, 员工自然而言就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意识到这一管理内容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 完善核算制度并贯彻落实

实际上, 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核算机制, 但是因为施工项目涉及的问题比较多, 所以要想完全的贯彻落实核算机制中的所有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比较低的一个原因。所以, 施工企业必须要完善核算制度, 每一项需要财务管理的内容都要写清楚, 而后聘请富有责任心的人, 每天做好记录, 如考勤记录、材料送货进仓记录、记录砂石料的数量、各项维修费用等。当然单靠这种管理人员自身意识就能够完全贯彻落实核算制度并不现实, 在此基础上, 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制定奖罚条例, 依据管理人员表现给予奖惩, 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的工资挂钩, 以此激发出他们的责任心。

(三) 注重资金财产管理工作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的优势对资金财产进行控制。一直以来, 建筑施工企业将资产分别下放到各个项目中, 其他不再过问, 由此造成总公司资产核算时误差比较大。所以, 笔者认为资金分派各个项目之后, 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核算, 但总公司也要进行核算, 必须将资产管理权握在总公司手里, 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 也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使得企业对资产心中有数。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资金财产时, 要具备时间观念, 在不影响自身信誉的情况下, 尽量对现金首付采取早收晚付的方法, 这样就能够有一些利息收入。因为现金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日常运转, 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 避免出现浪费。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比较特殊, 应收账款所占比重比较大, 若管理不好, 会对企业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聘请专业、责任心强的人来管理这项内容,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坏账分析, 对那些迟迟没有收上来的款项, 要加大催要力度, 避免出现坏账, 保障企业效益。

(四) 注重预算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 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公司预算, 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 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 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五) 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效益的好坏, 这是因为即便企业拥有一个相对完备的制度, 但从业人员水平不高, 也难以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 甚至会起反作用,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将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不可轻视。笔者认为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招聘中, 要注意选对人, 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 吃苦耐劳, 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 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 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要做到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财务会计管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长久发展十分重要, 所有这一行业之中的施工企业都应该格外重视, 以便真正发挥出财务会计管理的价值。财务会计管理既能够让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地避开资金风险, 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市场发展态势, 使得企业能够抓住机遇深入发展。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施工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某一时间点上,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会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吴红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 (08)

[2]郑兴.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08)

[3]顾建纲.财务会计管理与提高核心竞争力——关于进一步提高上海分行财务会计管理能力的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 2008 (03)

[4]王世民.试论财务会计管理也是生产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9)

[5]周玉娥, 王瑞花.浅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J].内蒙古水利, 2004 (01)

论建筑行业企业管理发展方向 篇9

一、现阶段企业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必然性

1、适当的政策扶持, 合理的贸易壁垒

对国外企业竞争的一种缓解与特级的资质设立, 就是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资质管理, 为在我国培养一批有创造性把未来发展放在最前延的承包商努力营造环境, 综合竞争力的特级资质企业, 建立中国建筑业现代化的窗口向世人进行展示, 也对民族建筑产业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对重头戏的特级资质管理的新规定, 应当加以落实和重视, 而且, 资质管理在境外企业进人中国市场时也会实施监控, 对纳人的管理范围进行宏观调控, 很好的促进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

2、规范建筑市场, 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

人类生存赖以延续的必要条件就是对于再生产过程和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影响, 和房地产业和住宅产业的繁荣, 也是整个国家宏观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支柱之一等等都是在规范建筑市场下。然而, 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是建筑市场主体的合法有序, 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与工程质量的保证, 在资质管理下建筑企业通过行政手段保证了工程质量, 从而建筑市场的规范将进一步促进。

3、亚洲地区的国家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氛围

当今在市场经济模式下, 对于市场因素和计划因素任何冈家的经济体制都是的某种混合体, 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欧美, 德国式社会型市场经济, 美国式的自由型市场经济和英国式福利型市场经济, 对业洲而言, 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代表是以日本式为导向, 这是与亚洲绝大多数相适应不完善的地区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需要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 对社会主义市场深化体制进行完善, 然而对宏观经济体制政府也需广泛参与, 在这种势下, 国家对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调控手段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下是必要的。

4、业主选择承包商的科学性、便捷性的要求

当今科技发展中, 以是越来越高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科学含量, 市场规则、建筑知识对于非建筑行业的业主是不可能有充分的了解的, 因此为业主选择承包商资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不仅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 对参考依据以资质等级进行, 避免委托第三方或自行审查在时间上、财力、人员的耗费, 将项目成本降到最低。更要表现在获得相应资质认证后的承包商, 相当于企业信用的增级通过了以政府信用的担保, 要是通过这种间接担保, 就说明保证了业主的工程质量和利益,

二、加强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

1、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要做好, 一是要做好环境保护技术和安全技术, 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教育、检查、责任等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环境的污染和公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二是必须对技术管理的任务非常明确, 对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要进行正确贯彻, 对各项技术活动科学地组织, 将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推进, 将各技术的经济效益努力提高, 经济与技术要做到真正统一化;三是要对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 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技术责任制、规章制度、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和技术情报、对各种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要严格贯彻和执行、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

2、技术的创新

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科学、组织、计划、有效的管理就是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各种技术活动下的建筑行业, 一是指技术创新活动, 如技术开发和技术改进、新技术工艺、科学研究的试验研究;二是指包括技术核定与检查、技术交底、工艺与图纸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等。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经济管理, 是发展的核心要素的企业, 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搞好环境保证和保护工程质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建筑企业质量经济的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对于质量好坏的建筑工程, 不仅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的繁荣发展。所以,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用户要求和设计, 在工期内规定下, 要对建筑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企业、全过程、全员进行经济质量管理。建立包括人员和各级部门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 已明确其任务与职责范围;对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要予以实现, 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必须做好, 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有必要对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经常性开展, 将广大员工的主人公精神以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

四、资质管理的动态性、科学性改革建议

1、体现公平

资质管理工作在市场准人制度上应从严治理, 要在质量上保证企业的素质, 并不是盲目的进行资质管理工作, 行业壁垒应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体现, 而不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保护, 对于新企业的进人以行政垄断的形式进行阻止。而进入建筑市场的企业的资质等级建议划分不必过细, 不同等级的企业承包的金额不可作强制性约束, 可只作指导性限制, 尽量使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对各企业招商引资充分发挥, 运用财务杠杆、金融工具的能力和优势, 给予企业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2、体现效率

对于动态性实现的资质管理工作, 是提高市场效率的惟一途径行政手段的时滞性影响信息的充分利用, 实现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 将选择权、定价权交给业主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在第三方完成承包商的资质市查中委托建筑市场中介机构或由业主自行完成等, 对于市场微观单位的决策、信息优势从而达到资源有效率利用和流动的充分发挥, 由于互助性社团组织负责资质管理的细节下政府可授权或委托由行业企业自行建立的行业协会等, 以实现管理的动态性, 将对资质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这就要求业主承担建设的风险, 需要建设咨询中介机构和工程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将对整个建筑行业市场化的进程有了更新的发展。

3、管理目标的转换

向业主服务、建筑企业为目标的才是新时期的资质管理, 以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为根本任务以权威性、法律性保证服务的质量。

五、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新型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有的更高要求, 也对其的数量需求巨大, 这促使建筑行业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同时在保证建筑质量下, 将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提高, 将是每一个建筑企业管理者期望的。建筑行业想要得到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发展, 就需要完善加强建筑企业各经济要素的管理体现。

参考文献

[1]孙秋玲, 田杰, 尹建江.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安建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1 (31) , 2010, 27 (1) .

[3]严若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及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2 (17) .

如何建立建筑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建筑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的要求。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档案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档案全方面管理。另外,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中的管理方法,简单快速的应用程序的各种转变,有效保证和提升了档案信息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大加强进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更加规范。因为工程项目要通过各种资料来体现。在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要不断将现代先进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的专业化自动化,电算化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建筑施工档案丢失,通用建筑档案软件,定点开发结合全套文档资料以及建筑软件程序,有的单位没有把软件版本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造成档案不能被调阅,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档案的作用,要专心学习工程业务,电算化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日常工作要时刻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提供基础。

档案管理系统具备档案综合管理功能,系统涉及的范围应涵盖档案管理活动中需要的计算机进行管理所有环节,包括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扫描、数据转换等等,系列功能实现档案全面自动化管理,提供网络查询利用服务,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档案登记制度,加强管理,形成系统。人们对待建筑行业档案工作的态度,往往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人认为档案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干都能干,谁干都一样,抹杀了档案工作的技术性,忽视了档案这门学科,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认为档案事业无前途可言。

1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档案法律观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认真学习有关规定。

档案工作者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档案职业道德意识,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认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档案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制定档案整理目标和档案分类管理办法,建立组织及档案小组,并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注重质量,坚持边干边学,保证质量,明确档案管理标准。

2认真收集,及时归档

明确档案整理,就要在实际中认真实施,及时归档,专职档案员将各种档案材料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分类放置于档案柜内,并写出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全系目录,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内部人员可以借阅档案,但需要报主管人员核准后方可借阅,受控文档的借阅由院领导签字批准。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格的管理性工作,服务性工作与政治性工作。要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齐全,从质量上要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不允许任意篡改或修改,一定要维护档案的真实性,保持档案的原貌,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为加强建设工程文件的旧档整理工作统一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完整准确的工程档案,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2)思想上要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

4)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的资料质量关。

5)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

6)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档案材料编制工作。

7)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建筑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统计工作。

3对建筑档案管理认识

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各种标识的准确性及其所承载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归档,归档时,责任人对围绕某个事件、某项工程、某个设备、某项任务所产生和使用的文件材料的完整性,每一份文件材料面数、图幅底稿进行鉴别,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就是对工程建设本身的重视,因此,重视档案管理及相关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行业应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本部门档案检索系统,进一步提高档案全方面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从开始建立一个工程项目到最后竣工验收资料档案的组织建筑工程的全面检查,认真细致理清档案的顺序,严格做好统计工作。

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建设档案信息化,必须实现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使电子文件旧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应用不断发展,除了普通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以外,加强档案工作者的学习,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和谐地发展。

建筑行业生机勃发 篇11

首先,我校建筑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开设了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法学(建设工程法律)等30个本科专业,能够培养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评估、咨询等所有关键环节的人才,具备建设行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系统。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高,目前北京市建设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70%是我校校友。

其次,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直把人才强校放在发展首位,教师注重科研、实践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校主干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上升到60%左右,学校科研经费年年过亿元,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名。近三年我校主持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7顶,其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3项;主持教研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

最后,我校地处北京,周边密布住建部、中规院、中建院、城建院、北京建院等国内优势建筑科研资源,地缘优势突出。学校建有1个北京市大学建筑科技园区、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2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聘请请多位建筑大师、设计轰师、行业主管等作为我校客座和兼职教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到国内顶尖设计院去实习、有机会聆听大师们面对面的教诲,这种高端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是在其他高校很难实现的。

孪雪华:我曾经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女生,在我读大学时工科专业女生普遍较少,那会班里男女比例大约3:1,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受宠,男生们把最好的实习、就业机会都让给我们女生先挑,因此我一直主张换个视角来看,我个人认为女生在从业人员男生较多的行业反而是种优势,所以现在学习建筑类专业的女生越来越多,目前我校男女生总体比例大致在3:2,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女生甚至比男生还要多。女生热情、认真、心细、容易沟通的性别特色在设计、咨询、管理领域上优势突出,我的师姐师妹们很多现在都是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像罗玲、包琦玮、褚平等这样著名的大师级设计师。

我18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来到北建工学习,可以说北建工就像我第二个家,我在这里不仅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首先,北建工治学严谨,记得我上学时没有计算机编程辅助,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全部靠手算,老师就一再叮嘱我们要认真、要细心,告诉我们结构设计必须零误差,声称考试时即使过程再对结果错一点点也是零分。当然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了,现在基本都是电算取代人算了,但这种严格的工程训练造就了我们做事周密严谨的作风,这种作风延续到工作中受益颇多。另外,土木工程是需要多专业配合的工作。我们实习和毕业设计时必须要学会和做规划、建筑、水、暖、电等专业配合设计,同时还要学会和施工组织、工程监理等部门打交道,通过分工合作,不仅锻炼了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在团队中求和谐、求发展的作风同样也是受益终生的。

建筑行业本身生机勃发,学校的知识体系随着行业的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因此课程体系丰富而饶有趣味。建筑是城市的符号,我们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伫立在城市中,那种喜悦和自豪的感觉是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

李雪华:2011年9月我校大兴千亩新校区正式启用,学校办学条件跃居北京市高校前列,随着2011年我校增列国家急需项目博士点单位,学校各方面建设取得突破进展,2012年我校会有较大幅度的扩招,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继续全国招生,进一步增大外省招生计划比例,提高我校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二是新增两个招生专业,分别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其中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继同济大学之后我国第二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下设汽车工程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向。三是增设两个理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学生采用本科优材生培养计划试点改革,入学后不分专业,强化数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习成绩再自主选择专业就读。

李雪华:建议广大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注意“四准”和“三稳”。“四准”一是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倾向;二是准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范围和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三准是准确判断自己的成绩所对应的高校层次;四准是准确了解该高校该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就业前景。“三稳”:第一是稳定心态,不攀不比,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前进,尽曼少受外界的干扰;第二是稳定成绩,一模后成绩尽量稳中有升,避免大起大落;第三是稳定发挥,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相信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必然会有很好的收获。

特别提醒一下,我校在不同省份录取批次不一样,请考生按照本地录取批次填报志愿。同时为了降低考生报考风险,我校采取分数优先、没有专业级差、加分进专业、提档学生没有特殊问题原则上不退档的录取原则,所以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报在最前面,以此类推。

贵州省建筑行业质量管理弊端研究 篇12

1.1 现场施工隐患多

贵州省许多建筑市场的建筑工人主要来自农村, 大部分只是小学毕业, 有的虽然初中毕业, 但知识水平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据调查, 90%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是典型的“放下镰刀拿起瓦刀, 放下锄头砌起砖头”。

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施工开支, 在施工中, 配筋间距大, 配筋率小, 就容易造成混凝土构件开裂, 出现墙体或顶部裂缝质量问题。施工中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少, 管理不到位, 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 导致水泥强度降低, 性能改变, 或钢筋淋雨生锈, 影响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牢固度。

施工时的墙体砌筑, 利用干砖上墙, 会导致致使砖块与水泥沙浆的和易性下降, 影响墙体的稳定性。在现场施工中, 许多员工为了省事, 直接就用干砖往墙上砌, 导致砖块直接的粘合度下降, 使墙面不够坚固。

在施工中使用木模板和竹条模板, 造成水泥泥浆流失, 砂石间胶结能力下降。 不按工程量计算所用材料, 水灰比变大或拌制混凝土时水泥比例降低, 出现露筋或表面不光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做出的行为。

现场施工人员为了节省时间, 缩短了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使用于浇注的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及时、不均匀、水灰比太小, 会导致浇筑的混凝土松散, 内有气泡或孔洞, 造成局部凝力降低, 形成渗漏隐患。

1.2 劣质材料的使用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看重效益, 不看重质量, 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罗纹钢或圆钢, 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 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这些材料要是用在居民日常的平房建造中, 由于这类住宅往往采用一层四合院结构, 顶部不再承重和负载, 一般不易发生问题, 但如果用于楼房建筑, 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许多建筑企业都是采用这样的办法获取利润。

许多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 一是以次充好, 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 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 连大带小, 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 不经水洗, 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会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 取样打压后, 不符合要求, 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 基础下坠, 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

从2008年起我国已明令禁止再生产325#水泥, 可是许多企业见利忘义, 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 只顾产量, 不管质量, 生产的水泥名为425#, 实际上却连325#的标准都达不到, 致使灌筑的顶20天都拆不了模板,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1.3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活动很多都是露天高空作业, 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 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 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 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 仅次于矿井,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 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 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 据统计, 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据有关统计分析, 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 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薄弱。

由于施工现场的一线员工大多数都是农民工, 没有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与规章制度, 被建筑企业找来后直接走上了工作岗位, 导致多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都较薄弱。

(2) 以包代管, 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以包代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企业实行承包制后, 与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不相适应, 承包人在建筑企业经营上有了自主权, 这对企业发展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安全不直接给企业产生效益, 一些承包者安全意识不强, 往往使安全管理形成弱化, 甚至视安全管理为多余和障碍。

(3) 施工企业安全制度形同虚设, 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每个建筑企业都制定了安全制度, 并且每个施工现场都悬挂着这样的牌子, 但是员工并没有按照上面的规章制度去工作, 而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进行操作, 这说明那些悬挂在墙上的安全制度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不能引起员工的重视。当然这跟监管部门也有关联, 监管部门并没有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仅仅只对施工的环境进行了例行检查。

1.4 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硬、软件不配套

Internet网正在转变建筑业经济, 降低建筑业成本, 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 并且节省费用, 而我国的建筑业企业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计算机及互联网只是一个摆设, 很难普及计算机及网络化的运用, 这是我国的建筑业企业管理水平很难提高的因素之一。许多发达国家的工程师技术水平并不比我国的工程师高, 但是他们善于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进行辅助管理, 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 贵州省建筑行业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2.1 加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企业往往缺少有知识、有技能, 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作人员和经营管理者, 而使现有人员具有这样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的唯一途径, 是全面开展员工培训, 通过培训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水平, 并经过一定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文化水平合格证才能上岗。企业员工培训是指以提高员工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再教育, 是社会教育的继续。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职工教育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实施计划。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落实规划, 组织学习。充分利用员工的人力资源, 让每个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岗位能够积极的努力工作。人的能力不能只是使用, 还有一个再培养来解决“知识陈旧”的问题, 通过培养来使得员工不断地获得新的能力。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只依靠现有人员是不够的, 需要引进掌握新技术的人才, 保证企业的实力。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 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本职岗位的工作章程, 了解自己所在的职位应该做些什么, 并且要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今后顺利的进行管理工作。对建筑行业常出现的一些事故也要进行学习, 从别人那里学习经验, 以免自己在犯同样的错, 通过学习也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人员来说, 不仅要学习防范事故提高安全意识, 还要学习技能知识, 认真并且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

2.2 规范材料使用

建筑企业物资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 在市场降级条件下, 它的职能是从为施工生产计划提供基础的市场需求分析开始, 进行计划、采购、供应、保管、领发、使用、报耗、回收等整个流转过程管理, 从而最佳地利用人力、设备和资金, 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施工生产计划、市场信息等, 对市场供求变化、发展趋势、品牌的更新换代进行预测和分析。为了保证施工生产用料按质、按量、适时、配套、经济合理制定物资供应计划, 搞好综合平衡。有固定供应渠道的物资要加强平衡调剂;没有固定供应渠道的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发货源;长期短线的物资, 设法通过横向联营或投资补偿等形式建立长期的供应关系。搞好物资流通以加速周转, 降低消耗和监督使用, 物资管理全过程, 讲究经济效益, 加强物资的运输和保管保证物资的安全, 及时到达。加强仓库管理, 保仓库的安全降低采购成本, 合理分配紧急利益, 加强物资的验收管理, 保证物资质量。并不断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2.3 加强设备管理

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正确选择机械设备, 合理使用并且及时维修机械设备, 由此来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并且及时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对保证施工质量, 完成施工任务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拥有的机械装备的数量、适用性、先进性、配套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就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正确选用机械设备是机械使用管理的首要工作。机械设备的选用应遵循切合需要、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切合需要是指根据不同工程的施工条件选用不同种类、型号、数量的机械设备, 即机械的技术性能必须适合使用要求。实际可能是指选配机械必须从实际出发, 应该是企业有条件或在一定时间内有条件取得的机械。经济合理就是在所选择的机械施工方案中, 进行经济比较, 选用最优的方案。

任何机械设备都有他特定的使用要求, 操作方法和保养程序, 只有遵守它才能发挥其效能, 减少损坏, 延长寿命。反之, 轻者机械出故障, 效率降低, 重者机械设备损坏, 影响施工生产甚至还会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建筑企业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还要对机械技术人员, 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要加强, 日常保养要做到位, 保证机械设备畅通工作, 减少停工带来的损失。

2.4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式, 制度难以落实。相对于现代管理方式而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 过于简单化、形式化, 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 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 与生产实践一样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一的制度约束, 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 因此难以落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 应充分利用资源,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收集、信息存贮、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等都是管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 它把现代信息工具如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入到管理部门, 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 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加速信息的周转, 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在企业内建立安全技术部门的信息处理中心, 以及以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网络, 从而通过安全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非安全因素, 形成闭环管理, 这样就可以解决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的问题, 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真正成为一个安全网络。

上一篇:关联行业下一篇:喉气管及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