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2024-09-21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通用10篇)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篇1

猎头行业有六大规则

一、保密规则

说起保密,这是作为猎头人员必备的常识及职业操守。因而许多时候,媒体记者在采访某位猎头专员时,要求能否透露某些高级人员被猎后的发展情况及所去企业的一段时期的变化。但出于保密原则,被采访者婉言谢绝。因为这不但涉及猎头顾问公司的商业秘密,也涉及客户的商业机密,更包括候选人自身的秘密。因此,作为猎头公司一旦与客户签订了委托合同。那么猎头自然就要承担为客户保密的义务。否则,一旦泄露秘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保密规则就成为做猎头业务的第一项行业规则,那么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呢?要制定保密制度、设计保密程序。

1、不要别人了解的、知道的,永远不告诉别人(不说);

2、凡是在书面中不许别人看到的,全部采用代号(不写);

3、人才信息库要有加密程序,并由专人把握和控制(不露);

现在重点提一下保密措施中的代号形式。

采用代号是猎头专员向客户递交材料中代替名称、联系电话及相关内容的一种保密形式,同时也是向下属猎手传达用人单位信息时,客户的名称、法人等一些代号。

由于猎头公司、客户、候选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因此代号的出现就可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二、协议规则

协议规则是猎头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都明白,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这在猎头服务中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且还力争要求法人亲自提出关于猎头的标准和条件。因此就有“不见法人,不签协议”的说法。

在猎头服务的过程中,许多方面作为客户必须先敲定的,如职位描述,薪资标准,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等都要在文字上体现出来,否则以什么作为准绳来衡量猎头服务的质量是否达标,所以又有了“不签合同、不做业务”的说法。

三、价格规则

对于价格来说,并不是猎头公司的什么秘密,凡是了解猎头行业的人基本都知道猎头费用是所聘人才年薪的1/3-1/4。也就是说,猎头的费用相当于某一职位三个月的薪水,这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主要的是猎头往往不会按用人单位的预期用人薪资标准达成协议,很多时都要在企业老板原来的薪水之上提升一部分,这些也是某些老板意料不到的。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做猎头业务都有一个价格的下限,低于这个价格,猎头公司就不能接单了。美国猎取一个人才的价格下限最低为6万美元;香港最低为6万港元;而中国目前已有几家著名猎头公司提出下限为6万元人民币。

而对于国际上某些著名的大公司,其价格下限远远高于此数。如光辉国际猎头公司要求服务单位必须是年薪在25万美元以上;摩根-班克猎头公司服务的对象要求年薪最低在20万美元以上;斯宾塞/斯图亚特国际公司的服务年薪至少在10万美元以上。

四、保护规则

保护规则是一个专业的猎头公司为表示对客户的尊重与负责而必须遵守的行业规则,此方面主要体现两点:一是人才专送;二是不挖客户。

所谓“人才专送”,是指猎头公司在向客户提供候选人资料时,只能向一家推荐,而不

能把一位候选人的资料同时向多家推荐,这是一种对客户负责任的做法。即使该候选人未被企业选中,也要等到半年后才能向其它客户推荐。

一人两卖或一人多卖。它的最大失败在于一旦被客户识破,以后几乎就不再可能得到这些客户的信任了。一般如此操作的猎头公司并不是专业的猎头公司。

对于“不挖客户”,是指某个用人单位一旦委托猎人,并又聘用了所猎人才,此时即成为该猎头公司的客户。而对于客户所用人才,猎头公司不能再从此处挖走。否则岂不成了送一个苹果,又拿走一个鸭梨。因此一般猎头公司都对客户有一年期、二年期、或三年期不从内部挖人的承诺。

反过来说,这家客户一但对所送人才满意,他必会委托猎头公司寻找第二位、第三位,成为猎头公司的稳定客户,何必要从此处挖出呢?能这样做的猎头公司,必是一些不懂行的黑户,或是刚入道的新手。

五、满意规则

满意规则也称为包换规则。就是作为猎头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必须让客户满意。否则岂不成了竹篮打水,并严重影响自己的声誉。

现在大家都清楚,我们在购买某些大件商品时,商家或厂家都会给予一些包修、包换、包退的承诺。而作为猎头公司所向客户提供的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产品,那么怎样对这种无形的产品向客户提供质量保证,这就要看猎头公司的服务理念了。

因此当候选人上班后,若不能得到老板的认可,或顶头上司不满意,或与其它股东合作不愉快,那么就要出现包换、包退的可能了,因为信誉是从服务质量中累积起来的。

但一般情况下,客户对候选人提出不满意后,猎头公司就要立即开始新一轮的搜寻工作,直到找到新的满意候选人为止。包换期与人才的试用期相同,最多不超过三个月。无论客户与候选人谁炒谁的鱿鱼,猎头公司都要为客户提供新的人选。

六、合法原则

对于一个猎头公司能否长久生存,除了严守信誉,保证质量外,还有一项就是遵纪守法。那么如何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运作;如何为客户保密;如何解决人才集体跳槽;如何帮助候选人合法退出原单位,这些都要求猎头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有关人事政策来进行服务。每一位猎头专员的法律观念要特别强,且必须熟知《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当地的人才市场条例及相关的人事政策等,否则,一步不慎惹官司上身,对于猎头公司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篇2

所谓“潜规则”, 就是指那些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家的最高目标, 这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也令投影机行业存在一些广为人知或不被人知的“潜规则”。作为消费者, 如何避免被“潜规则”呢?在选购投影机时, 又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 投影机亮度的潜规则

选购投影机, 无论是商务产品, 还是家用产品, 性能指标往往是用户除了价格外, 最为关心的。不过对于很多并不够熟悉投影产品的消费者而言, 固定的技术指标中也有“手脚”可做。

对于很多用户而言, 选择投影机, 最看重的就是投影机的亮度。亮度虽然不是衡量投影机的唯一指标, 但确实是很多用户最关注的指标之一。姑且不讨论单一衡量亮度正确与否, 尽管投影机厂商都会在资料或官方网站上标注产品的亮度, 但“潜规则”之下, 消费者所购买的投影机往往达不到标称的亮度值。目前大部分投影机的亮度指标遵循的是ANSI标准, 即采用统一的测量方式进行测算。不过一般来说, 投影机出厂时的亮度仅有标称值的80%左右, 也就是说, 用户按厂商宣传购买一台标称3000流明的投影机, 其实际亮度可能只有2400流明。造成这种情况并不是厂商的错, 但确实是用户无法避免的。

2 投影机灯泡寿命的潜规则

对于投影机而言, 灯泡使用寿命是每个用户都非常关心的。的确, 投影机灯泡作为投影机的重要耗材, 直接关系着用户后期使用的成本问题, 售价动辄上千元的灯泡可算不上便宜, 因此灯泡的使用寿命自然也就让用户非常关心。

目前采用传统光源的投影机产品, 其标称灯泡使用寿命通常可达3000~4000小时, 不过也有部分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000~6000小时。这样看来, 选择灯泡寿命6000小时的产品, 平均可以比标称4000小时的产品多使用50%的时间, 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后期使用成本。事实上, 却并非所想的这么简单。

如果仔细查看厂商的标称, 可以看出, 很多宣称可以达到5000甚至5000小时以上寿命的投影机产品, 其所标称的灯泡寿命是在ECO模式下实现的, 也就是所谓的低亮度、环保模式。正常使用模式下, 其灯泡的使用寿命仍然是3000或4000小时, 而ECO模式下, 灯泡的亮度会有明显降低, 并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要求。从根本上而言, 用户购买的仍然是最长4000小时使用寿命的产品。因此, 用户在购买产品时, 一定要认真查看资料, 确定产品标称的使用寿命是在什么状态下达到, 否则, 很有可能并非如你所愿。

3 投影机掉包样机的潜规则

去过投影机卖场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 在很多卖场里, 有不少的样机供用户现场试用, 用户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投影机产品, 并根据实际试用效果来确定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这样的服务非常好, 尤其是对于很多并不熟悉投影机产品的用户而言。不过, 一定要小心的是, 不要交了钱, 却将在卖场被人试过多次的样机带回了家。

在投影机市场上, 销售商掉包、销售返修机甚至样机的事情并不鲜见。由于投影机本身售价较高, 其灯泡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经过一段时间试用的产品, 谁也不愿意主动购买。不过销售商同样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 当厂商并不提供样机时, 就会有无良销售商想尽办法将样机作为新机出售给消费者。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投影机时, 一定要当场验机并开机测试, 仔细查看投影机的内外包装和各配件的包装以及产品本身, 凡是产品表面有划痕、灰尘以及开过包装的痕迹, 就一定要小心警惕, 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是样机或返修机。另外, 新机出厂时的设置通常都是默认状态, 消费者不妨在菜单中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各项参数有变化, 就一定要小心。另外, 投影机通常都会在菜单中提供信息项, 显示灯泡的使用时间, 不要轻信销售商抽检之类的托词, 凡是使用过的产品, 都要小心对待。

4 结束语

不论什么行业, 都有一定的潜规则, 这一切都是基于利益的驱动。投影机行业的潜规则并不仅仅是本文所说的这些, 但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对于消费者来说, 必须要擦亮眼睛, 不要被销售商或厂商盲目夸大的宣传所迷惑。■

《酒桌上的潜规则》 篇3

作者:张杰楠

云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29.80元

【书摘】

酒桌上下那些事儿

内容简介:酒桌潜规则,三亿中国酒民最实用的应酬关系学。读懂酒桌文化,能让你看懂人品,拉近关系,搞好人脉,积攒人情。看透酒桌潜规则,能让你官场得势,商场得利,职场得道,情场得意。

在中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政治手腕,是文化跷板,是礼仪品味;更是感情纽带,是关系桥梁,甚至是一种惊人的GDP!

酒桌,已不再是喝个小酒吃顿便饭的事儿了,它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运。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的“十大酒局”咱暂且不提,我来说一个年代近点的清朝故事给你听听。

1900年岁末,这慈禧老佛爷对光绪帝是越来越看不上眼了,一门心思想把他给废了,重新换一个新的皇帝,连“候补”都找好了,端郡王载漪那十五岁的兒子——溥仪。

老佛爷虽然算盘打得不错,可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想知道那些个外国公使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事儿交给老臣李鸿章合适。这李鸿章也没客气,张嘴就要官,老佛爷,我有一办法,您任命我为两广总督吧,洋人们必来我这儿祝贺,我在酒桌上就能把这事给您办成喽。

要说这老李真是老谋深算,用一桌酒席,就把自个儿抬高了。也为晚清的国运,埋下了伏笔。

这老佛爷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赶紧下旨启用李鸿章。

果不其然,这各国公使一听李鸿章高升了,纷纷前往李府祝贺。酒酣耳热之际,老李就把老佛爷的意思透露出来,结果除了俄国公使,其余各国坚决反对。

老李把结果向老佛爷汇报。老佛爷心里很不爽,切!这是俺的家事,跟你们洋人有啥关系?哼!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老佛爷按原定日期发布《立储书》。载漪心里乐开了花,很快就要给皇帝当爹了,哪能不庆祝一番?于是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各路客人。还事先派人“委婉”地“邀请”了各国公使。遗憾的是,洋人们一个没来。这不来,就是不承认这事儿呗。洋人们绝没有想到,对于大清家事的不支持,居然成就了大清家里的首号反帝爱国英雄——“自是载漪之痛恨外人,几于不共戴天之势”。

这场酒席不仅改变了晚清的国运,同时也改变了载漪的个人命运。

载漪从此成为义和团的“铁杆儿粉丝”,还伪造了一个所谓的“洋人照会”刺激老佛爷,搞得老佛爷很不高兴。话说这洋人呢,似乎更不高兴。这才有了后来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才有了火烧圆明园以及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载漪也随之失势。

对载漪而言,这恨的种子,就种下了。后来的事,都是这粒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酒桌上的事,岂能小看?

就这样,几桌酒席,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你说,这酒桌上的事儿,你是不是得好好重视起来?这酒桌上的潜规则,你是不是更得好好研究研究?

现如今,在咱们中国什么事儿都要讲个“潜规则”,甭管你是官场、商场、职场还是娱乐圈人士。这“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这才为“人”。而维系固定这个支撑关系,就要交际,就得沟通。酒桌,便成了交际沟通的最佳平台。

可以这么说,自打你来到这世上,便与酒桌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生子、满月、考大学、散伙饭、谢师宴、托人办事儿、升迁、乔迁、出嫁娶亲、寿辰……酒席,将伴随着你的一生。酒桌,就是中国。要想在人脉关系中如鱼得水,就得深知酒桌文化。酒桌文化的精髓,便是这“酒桌潜规则”了。

(摘自《酒桌上的潜规则》)

面试不可不知的潜规则 篇4

1、初步印象和最后印象。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2、了解用人企业的需要(可通过该企业网站的相关信息),表现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展现你适应环境的能力。

3、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具体的结果。无论你何时说出你的业绩,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更有说服力;告诉招聘主考人当时的实际情况,你所用的方法,以及实施之后的结果。一定要有针对性。

4、结合应聘的职位准备好相关要问的问题,准备好几个和工作、雇主、以及整个机构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表达你对工作的兴趣以及智慧和热情。

5、不仅要准时到达,更要提早到达;不管你的主考人有多么谅解的心情和宽容(你在路碰到的意外情况或是理由),要克服负面的第一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尽一切能力守时和尽可能到达,包括预先给可能发生的意外留下时间。

6、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即使你已经有简历。即使你带了简历来,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7、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尽量显得精警、有活力、对主考人全神贯注。用眼神交流,在不言之中,你会展现出对对方的兴趣。

8、紧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9、要确保你有适当的可运用的技能,知道你的优势。你怎么用自己的学历、经验、受过的培训和薪酬和别人比较。谈些你知道怎么做得十分出色的事情,那是你找下一份工作的关键。

10、展示你勤奋工作追求团体目标的能力,大多数主考人都希望找一位有创造力、性格良好,能够融入到团体之中的人。你要必须通过强调自己给对方带来的好处来说服对方你两者皆优。

11、不要害怕承认错误,用人企业希望知道你犯过什么错误以及你有哪些不足。不要担心承认过去的错误,但要坚持主动地强调你的长处,以及你如何将自己的不足变成优势。

12、说明你的专长和兴趣。对用人企业最有利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面试之前要知道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它会给雇主带来什么利益。

当今社会的潜规则语录 篇5

官场对联: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层蒙上层,一层蒙一层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和谐发展。

官场日志:

清晨起床,打拳;上午开会,打盹;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傍晚加班,打牌;晚上娱乐,打×;深夜回家,打架。

官 场语录:

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

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

验收就是喝醉,检查就是宴会,

研究就是扯皮,政绩就是神吹,

汇报就是掺水,涨价就是接轨。

官场之最:

最难找的地方──有关部门;

最难捉摸的官话──研究研究;

最神秘的机构──组织上;

最大的官── 一把手;

最难管的东西──一张嘴;

最谦虚的时候──在上级面前;

最冠冕堂皇的语言──工作需要;

最易接受的行贿──您讲得真好!

最关心的信息──自己这次是否会升迁;

最傻的高兴──你的问题组织上面考虑了;

最无奈的选择──因为年龄;

最阴险的害人理由——群众反映!

办公室守则:

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

组织部长:谁关心我我就关心谁;

纪委书记: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谁;

宣传部长:谁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正面,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反面;

市委书记:谁关心我我就让组织部长关心他,谁不关心我我就让纪委书记关心他。

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刹的歪风在通知里,扶贫的干部在奥迪里,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公务员素描:

满腔热血投身社会,摸爬滚打终日疲惫;低三下四谋取地位,常年奔波天天喝醉;收入可怜啥都嫌贵,交往叩头处处破费;有用本事已经作废,不学无术擅长开会;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寻找机会;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苟且偷生窝囊一辈!

新闻联播的发现: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

决议没有不通过的,

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人心没有不鼓舞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

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问题没有不解决的,

完成没有不超额的,

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竣工没有不提前的,

接见没有不亲切的,

中日没有不友好的,

中美没有不合作的,

交涉没有不严正的,

会谈没有不圆满的。

穷人富人:

欠个人的`钱是穷人,欠国家的钱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女人给别人睡的是穷人,睡别人女人的是富人。

贫穷与富裕的新解:

贫穷时养猪,富裕后养狗;

贫穷时种稻,富裕后种草;

贫穷时想娶老婆,富裕后想找情人;

贫穷时老婆兼秘书,富裕后秘书兼老婆。

现代企业职位新解: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

老是板着脸,所以称老板;

总想监视人,所以叫总监;

经常没道理,就叫经理;

让领导秘密舒服,称为秘书。

四清四不清:

开啥会不清楚,开会坐哪清楚;谁送礼不清楚,谁没送清楚;谁干得好不好不清楚,该提拔谁清楚;和谁睡不清楚,睡觉干什么清楚。

彼得漏洞:销售们的潜规则 篇6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就是管理学上著名的彼得原理,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制度背后常常存在着各种漏洞,而在单靠业绩指标来决定晋升、去留和业绩的销售团队中,钻空子的漏洞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甚至在大公司里,也不例外。左右手的交易

X公司是做搜索引擎服务的,已经多年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销售员徐华明(化名)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公司基于搜索引擎关键字做成的产品不断地推销给新客户,从而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经过基本产品知识、专业知识、电话销售技巧等实战方面的培训之后,徐华明们被派上了战场。

在X公司的销售队伍中,职位大约分为5级左右,分别是销售员、销售主管、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以及大区总经理,职位不同,相应的薪资补贴等待遇也各有不同。一个销售员的底薪大约在1200元左右,加上交通补助、住房补助、交通补助等,每月的底薪在1700元左右,其它的收入,则完全要靠业绩提成说了算。而做到销售主管,其底薪也涨到了1800元,除去各类补助,还会享有公司每月发的400元津贴,除此之外,还能有机会可以购买公司的内部股,而该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的表现一向相当优秀。不过,销售主管每月还要自己签单,完成规定的业绩量;到销售经理的级别时,底薪大约就可拿到2500元,津贴也相应提升到 700元左右,除了享受购买内部股的权利之外,其还有一项重要的特权,就是可以自己不去签单,而从所带领的团队业绩中拿提成。除此之外,公司每天、每周、每月,都会对名列前茅的销售人员予以各种奖励。应该说,X公司的激励制度是相当多也相当完善的,问题出在公司为了激励销售人员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出的一项政策上――这项政策规定,如果销售人员能够连续3个月做到每月都签6单以上,就可以升到销售主管,如能连续5个月都能做到,则可直接升到销售经理,享受中层管理者的待遇。

徐华明做销售已经有8年,能力,经验和资源都不欠缺。但是,第一个月,徐华明拼死拼活地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后也只是勉强拿到了5单,第二月,则只拿到了4单 ――这个总成绩算是很不错的了。只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身边的同事水平并不比他差多少,大部分每个月平均也能拿到5单左右,而有一个超级销售员更是一举突破了单月7单的记录。三个月之后,该名超级销售员顺利升任主管,五个月之后,又顺利当上了销售经理,开始带领团队作战。徐华明一开始将这种情况视为偶然,后来留心了一下,便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公司的产品设计上,每单的对外报价不过3600元左右,如果有几个固定的客户,或者与公司的“黑代理”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销售人员咬咬牙,自己把几个单子先买下来,然后再降低一点价格甩出去,并非难事。更有甚者,有人还直接自己偷偷注册了公司,专门方便自己的 “倒腾”。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需要付出一点前期的成本,但是伴随晋升上升所带来的薪资和福利的提升,这点损失还是可以冲抵的,更重要的是――职位提升了,以后即使跳槽,也可以迈到一个更高的台阶。而且,做到经理的级别,因为是享受团队的提成,就可以不必再在暗中这么“捣腾”了。

“榜样”的力量扩散很快,销售人员都是非常聪明的人精,没多久,这一招就被大家普遍“学习和掌握”了,

一种微妙的气氛在公司里蔓延,每月报业绩单的时候,不少人相视一笑,心里什么都清楚,却什么都不说。几个超级销售很快的被提拔了上去,大多数人至少可以保证饭碗无忧,剩下20%老老实实做事的销售员,始终忙忙碌碌的每天担着巨大的压力,却一直难以冲到前几名,有几个还面临着业绩不达标被淘汰的危险。

转折点来自于公司在产品方面的一次调整。多年来,作为市场龙头老大地位的X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却一直比竞争对手低了元左右。公司高层经过研究之后,在末,一举把每单的最低价格拉到了5600元。这一次,“取巧”的成本抬高了。于是,到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徐华明就听有人领了万把块还喃喃自语:“完了完了,这个月亏了。”大家又互相笑了笑,还是什么都没说。不过,之前已经升职的那几位,倒是没受到什么影响,毕竟不用自己去签单了――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嘛!过了没多久,徐华明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X公司。

“表面上看,上述这种交易对于公司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实际上,造假者凭借着钻制度的空子和漏洞,很快取得了晋升。其职位和待遇,并非是靠自己的真实本事获得的,对于有能力的销售人员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一种现象。而且,私单的行为,也对公司统一的产品价格体系形成了冲击,扰乱了市场,客观上起到了类似于‘窜货’的作用。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企业提拨的中层都是通过‘作弊’的手段晋升,而自身却并没有达到中层的能力要求。这样下去,对于企业的竞争力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一位业内专家对《当代经理人》表示。控制和预防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出于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很多公司在激励员工时,往往会将这一定律不自觉的进行运用。《当代经理人》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家媒体公司,广告人员的激励就分为1万、5万、10万、20万、50万、100万等不同的层级,每一个层级的提成从2%到15%不等,但100万元是封顶的层级。不少销售人员为了能拿到更高一级的提成,常常几个人一块合谋,集中把一个月的单子分到其中一个人身上,其它人则只留下保底的,使得其中一个员工的业绩瞬时会冲的非常高。然后这些人事后再进行分成。“这就是并单的情况,一般每人都会多分出几千块,多的时候,能拿到上万。”徐华明说。

那么,销售职业中的这些潜规则如何控制和预防呢?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华彩咨询集团管理咨询总监提到了有些企业曾经采取过的方式:“有的企业在设立运转体系时,就有一定的规划性和预见性,提前预见到一些漏洞是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弥补和完善的,然后负责人在制度实行的初期,就留心观察,发现有钻空子的人立刻揪出来,进行严肃处理。这样树立起几个靶子之后,后来者就会受到震慑。然后企业等条件成熟之后,再对运转制度进行阶段性的变动。”

不过,这显然不是根本之策。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宋克春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第一,公司可以加强道德标准的建设,建设具有公司特色的‘道德火炉’,对于某些违反公司价值观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可进行一票否决,并予以重罚,给销售人员造成巨大的威慑力,使其不敢去碰这些高压线;第二,潜规则的产生,很多还是源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可以在业务流程上要进行控制,一些采用了数据库分级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些信息应是动态的、可修正的、充分对称的;第三,在激励机制的博弈上,应该看到,有些销售制度带来的激励效应是递减的,企业应该设法进行调整。在这方面,企业也应该不断的探索,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数学公式和变量,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比较稳定的销售考核体系。”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篇7

无论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还是各项乌拉圭回合协议,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法律文件中均含有大量的例外条款,其数量和种类之多,是其他国际条约中所罕见的。有的学者认为:WTO下的多边贸易体制“被各种例外打得布满窟窿”;有的学者则将多边贸易体制比喻为“例外迷宫”;还有人断言在多边贸易体制中“一个律师可以驾驭一辆四套马车通入任何一方所承担的义务”;而笔者却认为WTO规则实际上是“一碗意大利面条”。由于WTO的例外条款如此之多,甚至有人戏称WTO的例外是一个原则,即“例外性原则”。GATS沿袭了GATT的传统,在GATS国民待遇原则存在以下例外:一般例外、政府采购例外、补贴例外、国际收支例外及保障措施例外。正是由于这些例外条款的存在,才导致GATS国民待遇原则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潜规则。

1 G A TS有关国民待遇原则及其例外

GATS由一套普遍适用的原则与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承诺组成。GATS第17条第1款规定,每一缔约方应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的服务部门和分部门中,根据表内所述的各种条件和资格,在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措施方面,给予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须不低于给予本国类似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领域的国民待遇不是成员方的一般义务,而是一项具体承诺,即各成员方只在自己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给予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没有作出具体承诺的部门,不适用国民待遇。即使在作出具体承诺的部门内,也允许对国民待遇进行限制。这与货物贸易中的国民待遇存在极大差别。在货物贸易中,一旦货物越过边境,即使进口国未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作出任何有约束性的减让,该货物也应享有不低于国内产品所享有的待遇。在GATS第17条第2、3款进一步规定,国民待遇并不要求与其适用于国内机构的待遇在形式上完全一样,而只要求其不至于损害外国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条件。可见,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国民待遇一般是指一缔约方对于来自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在法律、规章和管理等方面与该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享受相同的待遇。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外国的服务提供者免受进口国在法律、规章和管理等方面所施加的歧视性措施的影响。

将国民待遇原则引入服务贸易领域,是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方面,它意味着一个缔约方在本国境内,在某一特定的服务业领域,对所有服务提供者都应当一视同仁,不管该提供者的国籍如何。这就确保了国内外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享有同样的商业机会,并促使所有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在非歧视性的基础上公平竞争;而另一方面,国民待遇原则本身又允许各国政府保持对一些敏感行业的管制措施,只要这样的措施不构成特别针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保护主义限制。所以,理想的国民待遇原则兼顾了各国的经济主权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双重目标,从而也就有了下面的例外,即第14条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政府采购例外、补贴例外、国际收支平衡例外和保障措施例外。

GATS国民待遇原则的各项协议也是各成员在互相冲突和妥协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妥协为基础而发挥着作用,并且潜规则起着一种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或润滑作用。然而,条款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适用的效力,使其法律约束力大打折扣,如国民待遇与服务贸易的问题;“相同”与“直接竞争或能相互替代”的问题;国民待遇与服务提供方式问题等至今仍未解决。WTO成员引用一些例外作为不适用GATS国民待遇原则的理由是合法的、正当的,然而实践中GATS国民待遇原则在具体适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对“加拿大期刊进口措施争端案”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适用国民待遇原则的相关问题。

2 加拿大期刊进口措施争端案中G A TS国民待遇原则的运用

1996年3月16日,美国根据DSU(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4条和GATT第23条要求加拿大与之磋商,并且指出,加拿大实行的与期刊进口有关的措施不符合GATT的规定。1996年4月10日,双方进行了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1996年5月24日,美国请求DSB(Dispute Settlement Body,WTO争端解决实体)成立专家组审理此案。1996年6月19日,DSB决定根据DSU第6条成立专家组。

本案所涉及的是加拿大采取的影响期刊进口的三项措施:

(1)加拿大第9958号关税令禁止某些期刊进口,即只要进口到加拿大的不同版本期刊中有5%以上的广告内容是针对加拿大市场的,不管期刊内容与国外发行的期刊是否相同,就不允许进口。

(2)1995年12月15日开始实行的货物税法对不同版本期刊征收货物税,不同版本期刊要按其中所登载广告总价的80%缴纳货物税。但对1993年3月26日前在加拿大发行的期刊,如果发行期数不超过1993年3月26日前每年发行的期数,就可以享受“祖父条款”,不必缴纳货物税;如果发行期数增加,则只就增加部分缴纳货物税。

(3)从1996年3月4日起,加拿大邮政公司对期刊邮寄费用作了新的规定,将期刊分为受加拿大政府资助的出版物、加拿大商业期刊和国际商业期刊,分别实行不同邮寄费率。前两类适用于在加拿大出版印制的期刊。自1981年加拿大邮政公司建立以来,加拿大政府就通过出版物发行、援助项目给予资助,对符合规定的在加拿大印刷、发行的期刊以优惠费率邮寄。1990年,政府宣布将逐步取消出版物发行援助项目,而直接向出版商提供援助。项目到1996年4月30日终止。但1996年3月,加拿大通信部(现改称为加拿大Heritage部)与加拿大邮政公司签订备忘录,将项目延长3年,备忘录自1996年5月1日生效。备忘录规定,加拿大政府每季度向邮政公司支付一定数量的钱,邮政公司应当以优惠费率邮寄符合条件的期刊,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出版商名单移交给政府管理。从1996年5月1日至1997年3月31日政府提供5800万加元,1997年4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政府提供5790万加元,1998年4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政府提供4730万加元。要想享受优惠费率,期刊必须在下列方面符合规定:由加拿大人或主营业地在加拿大的公司生产,在加拿大编辑、出版、印刷和邮寄,订户数量,广告比例,最低定价。加拿大邮政公司与邮寄大量出版物的公司分别签订“出版物邮寄服务协议”(对符合条件的加拿大期刊适用)和“国际出版物邮寄服务协议”(对符合条件的外国期刊适用),对签订协议的公司给予优惠费率。

美国指出,加拿大第9958号关税令不符合GATT第11条;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不符合GATT第3条第2款或第4款;加拿大邮政公司对国内生产的期刊适用较低的邮寄费率不符合GATT第3条第4款,但又不是GATT第3条第8款所说的国内补贴。加拿大则提出,其9958号关税令符合GATT第20条(d)的例外;GATT第3条不适用于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如果专家组认为适用,则该规定符合GATT第3条;GATT第3条第4款对加拿大邮政公司的收费不适用,政府向邮政公司支付的钱是GATT第3条第8款允许的国内补贴。

3 该案G A TS国民待遇原则适用中存在的潜规则

从上述对加拿大与期刊有关的措施案的分析可以看出,GATS国民待遇原则在具体适用中存在诸多潜规则。

对GATS国民待遇条款潜规则的分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3.1 GATS国民待遇条款的具体承诺属性使其适用存在潜规则

GATS国民待遇条款之规定仅在各缔约方作出了具体承诺时方才适用,也就是说,对于国民待遇而言,未列入缔约方的具体义务承诺表中的服务部门,缔约方没有遵守国民待遇条款规定的义务。因此,GATS中的国民待遇条款,并非一般性适用,而是限制性适用。同时,国民待遇承诺表可以通过缔约方间谈判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改变,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范围则相应扩大。如本案中加拿大主张GATT不应适用于货物税法,其理由是该措施针对的是广告服务,应专属于GATS管辖。由于加拿大并未在GATS项下就广告服务作出任何承诺,因此加拿大主张该措施应豁免于WTO义务。这种立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适用上的狭隘性和不稳定性,以至于GATS所要求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目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达到。

3.2 国民待遇与服务提供方式中存在潜规则

其他任何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在一缔约方所作的承诺表中所包含的服务行业和部门享受国民待遇,但在实践中实施的效果很可能因各缔约方在GATS中关于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规定而被削弱。在GATS对服务贸易的定义中,其他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进入一缔约方市场进行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只限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一缔约方可以在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大做文章。

一缔约方可以对其本国境内设立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者给予补贴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不把这些优惠给予尽管未在该国设立服务机构,但事实上向该国提供服务的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提供者。1995年12月15日开始实行的货物税法对不同版本期刊征收货物税,不同版本期刊要按其中所登载广告总价的80%缴纳货物税。但对1993年3月26日前在加拿大发行的期刊,如果发行期数不超过1993年3月26日前每年发行的期数,就可以享受“祖父条款”,不必缴纳货物税;如果发行期数增加,则只就增加部分缴纳货物税。可见,各缔约方可以通过服务提供方式的限制性规定,从而规避了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制造出一些潜规则,这样给予国内外服务提供者以差别待遇,国民待遇适用范围的缩小致使该原则的法律约束力受到严重影响。

3.3 GATS中国民待遇条款的某些表述不够具体明确引起的潜规则

在GATS中,国民待遇给予一缔约方特定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类似的”其他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才称得上是与本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类似”呢?GATS对此并没有作出规定,学术界也还没有定论。正是在GATS中国民待遇条款存在这样不够具体明确的表述,从而给各国制造了利用其中潜规则的机会。

从表面上看,如果有关服务在GATS的服务分类表中列于同一个栏目中,就可以将之视为类似的服务。但是,即便如此,在具体操作上仍会产生一系列的潜规则。如本案中的进口的不同版本期刊与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是否为“同类”产品;即使不同版本期刊与非不同版本期刊是相同产品,是否应当证明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对进口产品给予区别待遇。上述机构认为,进口不同版本期刊与国产非不同版本期刊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但同时指出,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期刊不管内容如何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与以园艺、体育、音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就不是直接竞争或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但新闻期刊的不同版本则是可替代的,如果是专业期刊,其可替代性就更加明显。根据以上分析,上述机构对这一问题的结论是:进口不同版本与国产非不同版本期刊是直接竞争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

3.4 非关税壁垒的存在给GATS国民待遇条款所带来的潜规则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对服务本来就无法征收关税,因而服务贸易领域的非关税壁垒实质上指各国的国内管制措施中影响服务贸易的那些措施。正如本案中加拿大所采取的邮寄费率的规定就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比较常见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外汇管制、政府采购政策、对国内生产者的补贴、对利润汇出的限制、对外国设备进口的限制、对外国公司设立营业场所的限制、许可证书要求等。而对于移民、外资进入和外国营业场所设立等方面存在的非关税壁垒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更为有害。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歧视的一些措施,如难以达到的技术要求、卫生健康标准等,明显是针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因为有些标准外国服务提供者很难或根本达不到,尽管这些标准并非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规则就使得国民待遇原则显得无能为力。

4 该案对我国的启示及应采取的对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WTO例外规则是WTO体系的漏洞所在,而这些例外本身又存在着不少潜规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引发争端最多的就是这些潜规则。而国民待遇原则又是WTO的重要条款之一,所以笔者借助这个案例来总结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1 GATS国民待遇的理解

在争端解决机构通过的报告中,有关国民待遇的案件名列第一,本案就是众多案件之一。本案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我国企业应根据WTO规则尽力主张享受国民待遇,使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享受与进口国或地区内的企业相同的待遇,在同一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对于其他国家不给予我国以国民待遇的情形应勇于利用WTO争端机制,积极与之磋商,起动专家组程序。

其次,我国将尚存在的与WTO协定的国民待遇条款不符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主动修正规行的法律法规,以免被他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迫使我国进行修改。GATS国民待遇存在诸多例外,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些例外。要做到上述两点,首先应对WTO下的GATS国民待遇条款的内涵与其在不同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WTO框架下对该原则作到充分和正确的利用。

在服务贸易领域,成员方给予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应低于本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享受的待遇,但以该成员在服务贸易承诺表中所列的条件或限制为准;并且在成员方没有作出开放承诺的服务部门,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不享有这种待遇。GATS允许成员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服务贸易进行有限度的限制:成员方未承诺国民待遇的部门且不必说,即使是对已经承诺承担的国民待遇义务,成员方为政策需要而采取的可能产生歧视效果的措施,以及国内行业得到的某些权利和利益是被许可排除在国民待遇之外的。施行限制性措施的成员有义务保证情况相同的成员不会受到歧视性待遇,同时此类措施不构成变相的限制。

国民待遇原则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特点有: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对象既有服务,又有服务提供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范围是成员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与提供服务有关的各项措施;给予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以成员方在服务贸易承诺表中所承诺的国民待遇为准,对成员方没有作出开放承诺的服务部门,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因此,在服务贸易领域,与最惠国待遇不同,国民待遇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担的“一般义务”,而是成员方通过谈判确定的,且对不同服务部门有不同的规定。

第三,利用GATS的例外规定,根据我国服务业具体情况,实施国民待遇。我国应根据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已承诺开放的不同服务行业,制订实施国民待遇的具体标准,明确规定外国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在哪些部门中的哪个领域享受国民待遇。对于竞争力较强的服务部门可以承担较多的国民待遇义务,例如航运业、旅游业等。对于刚刚起步、竞争力较弱、尚需保护的服务行业,可以承诺较少的国民待遇义务,例如保险业、商业零售业等。对于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公共道德以及国家安全的部门或领域,我们可利用GATS第14条一般例外和第14条副则安全例外的有关规定,不实施国民待遇。除此之外,在给予外国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方面,我们还可利用GATS中有关国民待遇的例外规定,例如,GATS第13条政府采购和例外及第15条给予发展中国家补贴的灵活性。

第四,对于一般例外与安全例外,在GATS框架下的引用并不多见,更多是在WTO体制下对特定领域,如货物贸易等进行援引。而且,此类例外更多地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挂钩,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一般而言,GATS成员方援引的可能性及援引的成功性并不大。

第五,保障国际收支例外,在GATS框架下的引用也不多见,更多是在WTO体制下对特定领域,如货物贸易等进行援引。而且,此类例外更多地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挂钩,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另外,保障国际收支的援引还受到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约束,因此GATS成员方援引的可能性及援引的成功性也不大。

4.2 对我国期刊国际交流的启示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国际文化交流大量增加。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媒体很多,期刊是印刷形式的媒体之一。与图书相比,期刊的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同时可以附带广告内容,因此它成为商家竞争的一个“阵地”。

从2004年5月1日起,中国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图书、报刊和杂志的零售业务。外商设立零售企业的注册资本是500万元。关于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批发企业的规定,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外商设立批发企业的注册资本是3000万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外资享有的政策条件,国内的民间资本也同样享有。1995年,贝塔斯曼公司与上海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合资,成立了当时第一家中外合资图书零售企业。1997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图书俱乐部———贝塔斯曼书友会成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披露,已有7家外资公司在申请国内书报刊的经营权,他们分别是德国贝塔斯曼、德国图书中心、英国朗文培生集团、美国麦格劳希尔、日本白洋舍、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和新加坡泛太平洋有限公司。

据统计,2001年,全国发行图书156亿册,发行报纸350亿份,期刊杂志29亿册,总营业额接近660亿人民币。而我国的人均购书支出还不到欧美的10%,中国的书报刊分销市场极具发展潜力。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分销主渠道的邮政局和新华书店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使得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民营企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分销网络,民营资本若与外资联手,将会加速它们的发展。

可见,我国已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期刊服务市场,但是国内的书报刊分销市场还很不完善。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除了是一物质的实体之外,还包括着文化内容,包括编辑内容和广告内容。在国内市场对外国期刊开放后,外国期刊必然对国内期刊带来冲击:一方面,在思想文化上带来了外国的社会观念和思想价值,对进口国的传统的观念与文化带来震荡;另一方面,在期刊市场上,影响国内期刊。因此,我国应提高警惕,在遵循WTO协定条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潜规则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马通.美国诉加拿大期刊进口措施案——关于WTO国民待遇原则的典型案例[J].WTO经济导刊,2004,(04):84-86.

[2]白光,苏佳斌.WTO规则适用50例[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

[3]李先波.WTO案例选评及对我国的启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臧立.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J].法商研究,1998,(05).

[5]刘珈珞.GATS国民待遇条款缺陷之分析[J].台声(新视角),2005,(06).

[6]余敏友.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7]邓继亮.WTO国民待遇原则例外探析[D].湘潭:湘潭大学,2003.

[8]余敏友.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六个公司不会告诉你的潜规则 篇8

对于刚入职的员工来说,多数人希望通过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展示赢得大家的注意和认可,但往往公司和领导最想先看到的是你是否忠诚,在同事和领导并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一味地表现和突出自己,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都很有可能让大家觉得你是喜欢卖弄小聪明或者高傲自大的人。

当你刚入职或刚调到一个新部门的时候,你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姿态。先熟悉周围的人和环境,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能力,等到必要时刻再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反倒会让人高看一眼,认为你是个“不简单”的人。多听、多学对于新人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无论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获得你的上司的认可对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他的认可,你就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因为无论是晋升还是去留,上司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当然,人各有异,你的上司或许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你,但这也绝对不是你与上司作对的理由,因为他是你职业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或许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获得公司领导层的认可,从而有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但公司决策的出发点往往是出于组织的稳定性,从而站在你上司的角度而不是你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公司打算让你的上司早点走人),

所以,与上司作对的最终结局大多是“鸡飞蛋打”。

如果你还想继续在这个部门和公司里工作,就必须要配合你的上司,要么就选择转岗或离开公司,否则你是很难得到发展机会的。

三、对待新上司要三思而后行

公司里的人事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空降了一个新上司过来,怎样对待最稳妥呢?每位上司都有自己的为人方式和处事方法,显然抵触情绪是用不得的,对待新上司要尽快去适应他的工作作风,并且配合他的工作,否则你将会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规则中被新人顶替掉。

千万不要指望让新上司去适应部门旧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新上司通常会对现有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或变更,这时候要做的不是提意见,而是带动其他同事积极配合,这样容易赢得新上司的好印象。另外,不要因为上司对部门和公司不了解,你就主动告诉他一些掺杂了个人看法的建议和忠告——当然如果他主动问起,你可以告诉他一些有关于公司和部门的真实情况。有些新上司会通过你的表达了解你对公司和同事的看法,如果回答不慎,很可能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篇9

1、应酬前最好先喝汤保健

养生保健协会的有关专家表示,应酬之前最好能够喝点汤水,不要空腹喝酒,饭后不要马上吃甜点或水果,饭后立刻吃甜点、水果容易形成肠胃疾病,

正确的进餐顺序应为先喝汤,再吃青菜、饭、肉,半小时后吃水果。因为餐前喝汤有利清肠,便于吸收营养,饭后喝汤的最大问题在于冲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在各类食物中,蔬菜、肉食、米饭、面食等淀粉及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都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通过胃来消化,可以直接进入小肠就被吸收。所以,如果进餐时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摄氏三十六七度高温下,容易腐烂产生毒素。胃内食物一旦腐烂,被细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类的东西,产生胃气,形成肠胃疾病。

2、应酬过多引发多种疾病

近几年,从医疗机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高血压、痛风、酒精肝等多种疾病呈年轻化趋势,眼下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白领,已经成了高血压的新“生力军”,占了高血压病人的20%,因应酬过多,喝酒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当中最主要的就是“酒精肝”,

资料

区中医院的指出,现代人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引发多种疾病呈年轻化蔓延的主因。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易导致发病。

3、节前应酬多最好适当清肠

应酬过多,很多人不善于在节日科学饮食、适当娱乐、合理作息,而是暴食暴饮、通宵娱乐、睡眠过度或是过分的访朋问友,或是放弃对自己原有疾病的治疗,以至“乐极生悲”。

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篇10

2011年07月17日08:24经济观察报[微博]田鹏 孙丽朝 甘尚念我要评论(650)字号:T|T 早晨八点半,地铁西直门站,是一天中的人流最高峰期。从站厅到13号线站台的上行自动扶梯前,挤满了来自2号线、4号线和入站口的三股人流。在早高峰时段,各地铁站几乎每一级扶梯上都站满了人。从侧面望去,是一排抓扶梯的密密麻麻的手。

这部电梯高约7米,宽约1米。根据观察粗略计算,这个时段,这部电梯每分钟有大约90人乘坐。根据4月发布的统计数字,北京地铁日客流逼近700万人次。实际上,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重要措施之一,北京地铁建设高歌猛进,交通管理当局也一直采取种种措施提高地铁所占的出行比例。

按照7月6日的官方通报,“7月5日上午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发故障。扶梯在上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快速逆向下行,导致1名乘客死亡,30名乘客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而北京地铁事故发生后,紧接着7月10日晚,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电梯又发生伤人事故。

一时间,在电梯生产量、保有量、安装量均为世界第一的中国,电梯安全成了众人关注焦点。据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电梯行业在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环节中,均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令人疑惧。

在设计制造环节,中国虽是电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生产企业看重眼前利益,拼市场而不是拼品质;相关标准照搬国外;而在出厂之后的安装、检验、维保诸环节更是百病丛生:监管缺失,企业恶性竞争,检验形同虚设,甚至监管者与不良企业形成了腐败共生的格局。

祸因重现

对于北京7月5日的“电梯夺命”事件,现阶段官方的说法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驱动主轴发生迁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同时,附加制动器未启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张巨明表示,地铁4号线事故电梯的生产商奥的斯(Otis)此型号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同时,也存在电梯维护保养问题。

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鉴定。该中心主任李守林向记者表示,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将递交事故调查组,以统一的新闻稿形式对媒体发布。“我们不能违反纪律对外发布,也没有权力发布,我们只对事故调查组发布。”他说。回溯以往同类型的电梯事故,可以发现相同的事故原因远不是初现,而是“故事”重现。

2010年12月2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的1台自动扶梯突然逆转,致使多名乘客受伤。在今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下称质检总局)印发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写道:“深圳‘12.24’扶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驱动主机的固定支座螺栓松脱和断裂,使主机支座移位,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另外自动扶梯附加制动器未能有效动作,上行的自动扶梯在乘客重力作用下逆行导致多名乘客受伤。” 对比之下,两起地铁扶梯事故原因完全一致,相隔不足7个月,就祸因重现,夺人性命。而且,电梯都是奥的斯生产的513MPE型自动扶梯。

这两起地铁自动扶梯事故的处理方式都如出一辙,“排查和整改”。而事实证明,深圳“12.24”电梯事故发生后的排查与整改,并没有让几个月后的北京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1死30伤事故得以避免。

频发的电梯事故,让业界反思原因所在。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万健如表示,中国的电梯“发展太快,电梯生产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超过20%,去年更是超过30%,今年上半年甚至超过了39%。现在,生产厂家有400多家,约占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万说,“发展太快,各个环节跟不上去。现在,最薄弱的是维保,安装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人员素质堪忧。”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饶美婉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地铁设计中的公共交通型重载自动扶梯》的论文,在该文中,她提出,为了应对地铁扶梯常年每天20小时连续工作和承受客流高峰的需求,公交重载扶梯必须具有在每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1米宽的梯级负载120公斤)1小时以上的能力,电机的功率配置满足这一需求,动力配置应有足够的裕度。这一要求,是国家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的2倍,国家标准规定是在每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不少于半小时以上。

是否中国的电梯标准就低于国际标准?作为国家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万健如解释说,中国的电梯标准“基本采用欧洲的标准,处于同一档次。”但中国的地铁运行环境特殊,“人太多,扶梯长期超载运行。”欧洲的标准中,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他认为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应该通过“缩短维保时间,增加电梯数量,让电梯休息”和增加电梯的电机功率来解决问题。

一家做维保起家,后转向电梯制造的企业的董事长认为,中国对于欧洲的标准没有吃透、制造业整体水平低下、虽有标准但执行不严等方面,使得中国的电梯“到处都是雷”。

可怕的潜规则

“雷”不仅仅存在于制造标准上,更多的雷还在制造和维保等一系列实际环节上。为确保电梯的安全性,中国相关规定不可谓不多。首先,电梯的生产企业要取得《电梯生产许可证》;在产品正式投产前,要进行型式试验,确保符合各类规范;其次,电梯由生产者检验出厂,进行安装,之后,有安装验收;投入使用后,还有每年一次的检验和定期的维保。

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另有一套潜规则。

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电梯生产企业过多,在生产销售环节,采购方都以最低价进行产品招标,所以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很多电梯生产的小企业,采取超低价竞标的方式,导致大企业也跟着降价,而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比如,“把钢板的厚度从2厘米减到1.5厘米”,采用成本更低的材质,生产“中国版的电梯”。“现在,铁道部的(电梯采购)标是最大的标,也采用了最低价中标。各厂家都拼命降低成本,都是在零部件上做手脚。”一位电梯业的业内人士说。

隐患从生产环节就已经埋下,但是在安装、改造、维修环节,则更为严重,因为发展太快,发证过滥,进入门槛低,使得维保企业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利润极薄。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很多定期维保形同虚设。

北京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对生产企业,北京质监局对维保企业都存在“发证太多”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

一个例证就是,在北京,与电梯相关的协会山头林立,至少有4家。北京电梯商会只是其中一家,其成员有300多家,主要是维保企业。

在维保企业中,电梯生产厂商设立的维保企业规模最大,能达到“8000~1000台(电梯)”。电梯维保企业北京中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安学江说,“但生产企业的维保公司服务差,周六、日要休息,晚上6点之后,就找不到人了。”而且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定期维保变成了“走形式,上去(电梯)一坐,没问题就走了。单子填了,活儿(维保)没干”。

而大多数维保企业规模很小。“维保企业太多,平均不到400台(电梯)”,缪步升说。这些规模小的企业,一方面受到生产厂商“配件、技术封锁”,一方面对人工成本上涨敏感,每个工人负责维保的电梯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负责15~20台(电梯),现在普遍到40~50台,60~70台的也有。”安学江说。此外,还存在没有资质的“小维保”通过“挂靠”进入,更加剧了市场的乱象。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导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这起事故撕开了电梯的最安全“交通工具”的外表,全盘剥开后,电梯成了“危机四伏”的物品。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但在销售疯长背后的故事却显为人知。本报记者通过对北京市电梯行业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市场无序竞争和走过场的维保之外,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潜规则肆无忌惮也是主要诱因,使得原本安全的电梯,变得千疮百孔。“电梯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危机四伏。”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中国有160万部电梯,北京有13万部,如果还不对电梯行业进行整顿,那么未来如何演化,已经有迹可循。

垄断

“只要5天,交纳900元培训费,外加160元食宿费,再经过一次走过场的考试后,就可以拿到《特种设备操作证》。”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行业准入门槛低,交钱就拿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每隔一两个月,这家公司都会收到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发来的各种培训辅导班的传真。每个班的培训费含食宿大约1000元,价格比外面的培训机构要高出三四百元。

在北京,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包括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两家。有此资格的也只有此两家,前者属于北京市质监局直属机构,后者也与北京市质监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个机构在同一幢楼中办公,而北京各区县的特种设备检测所则属于检测中心的下属单位,有180人左右的规模,后者则只有十几人,两者加起来不到200人。而这200人则垄断了特种设备行业(包括电梯)评级、检测、验收的巨大市场。“一个是(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儿子,一个是女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不去吧,到时候验收和检验时给你穿小鞋,去吧,一年下来各种活动把你折腾得没完没了。”上述电梯企业负责人说,“做企业的,谁都得罪不起,不如花钱买个平安。”

除电梯检验员培训辅导外,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还负责其他八大类培训,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作业人员的培训,培训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此外,协会还设有理事会,只要公司交纳一定费用,就可吸纳为会员或者理事单位。

前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一般都是看重协会和局里的关系,而且协会的负责人也是主管部门退居二线的领导,如秘书长陈宝梅,原来就是原宣武区的副局长。虽然退了,但毕竟关系还在,可以帮忙的地方比较多。

“无非就是买个人情。”多家受访的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基本都是看在验收和检验这块,否则谁也不会去搭理。

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办公室蒋主任介绍,协会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下,属于社会团体,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全部上交于市财政。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教育中心赵凯表示,只要是局下属机构,所有的都可以在质监局官网上查询。

但本报记者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机构设置里并没有查到该协会。对此,蒋主任表示,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查询不到,如果有疑问可以询问市局。

截至本报发稿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没有任何回复。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表示,局里将检验、评审验收这块授权给了协会和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来做,非常不合理,这是一个垄断。“要把这块放开,电梯检测检验机构应该社会化,这样透明度高点,也会遏制一些隐性问题。” 北京市一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个问题在系统内部已经呼吁很多年,但始终无法前进,最关键问题是检测机构的“隐性”问题太多,利益纠葛太深。

行业潜规则

为什么检测机构不能社会化?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韩再学直言,目前市面上各种培训单位多,培训市场不规范,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可以讲课,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组织。“报名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韩再学说,现在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在五六百元,培训得也不到位,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报名后,学校会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再集中培训。

他认为,电梯事故出来后,维保企业虽然有一定责任,但也给培训市场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对这个市场进行整顿,使之正规化,否则良莠不齐的机构培训出来的操作员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两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吃拿卡要”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北京一位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也大倒苦水,他直言,原本以为只要专心做维保企业,就没有那么多枝节,几年下来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评级时,无论什么级一项就是5000元~8000元,三项下来就2万多。2008年前,评级没过的复试还要交钱,后来在企业联合反对下,复试才免了费用。“别看A级很高,实际都可以操作,电梯维保只是准入门槛高,实际操作猫儿腻太大,只要有钱,什么级别都可以拿到。”上述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说。另外,每次两家机构的检测人员来了,企业都要准备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红包,有的甚至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送礼和平日吃喝玩乐的费用。不然,检测人员就到处挑毛病,即使你做到位,依然也会被指出各种问题。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公司业绩,损失客户。“要钱给就是了,不如花钱买个平安。”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光这块的招待与红包费用最少要准备30万~50万元人民币。

不过他认为,北京这块在全国算是做得比较好了,检测费只收1000元,在外地,一部电梯安装检测数万不等,最离谱的是安徽和河南。

上述维保企业负责人说,按照北京13万台电梯计算,一年的检测费就为1.3亿元。这个还只是账面上的账,如果加上红包,按照306家维保企业来算,这200人一年创造的收入最少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这仅仅是八大类中的一项,还不是全部。

这一说法得到质检系统官员证实,东南某省质检系统特设处官员坦言,检测人员在验收和检测时收受红包确已成为一个惯例,一般都以午餐补贴和晚饭补贴形式发放,一次大概在300元左右。

他透露,事实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于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一问题也讨论过,但最后没有推行,原因是在考虑责任和风险。“一旦放开社会化,就会出现利润,也会滋生问题。”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其实电梯出事是经常的事情,这次实在是压不住了。其实这是通病,一直存在。“目前北京现有检测人员不到200人,电梯13万台,如果全部按照国家流程检测,根本人手不够,走过场的检测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字样也不显示了。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疯长的市场

电梯服务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高速增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且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电梯数量预计将达到200万台。

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北京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电梯业最好的光景在1998年到2001年,2001年以后随着外资品牌的大举入侵,国产品牌的电梯企业的好日子开始消失,如今已经大不如前,许多小企业都被迫退出行业转投其他。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可以进行电梯安装、改造、维保的企业共有306家,其中A级企业113家、B级企业152家、C级企业41家。

但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和各地加大对安居工程建设,电梯采购金额快速攀升。特别是受到政府4万亿元投资影响,各地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电梯采购大单频出,电梯采购驶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北京市中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学江表示,房地产业的火爆和政府采购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让市场的竞争更加疯狂。

根据《政府采购信息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电梯总金额突破20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电梯采购大标超过30个,创近几年来电梯采购额新高。

2010年,每个月电梯公开招标项目都在80个左右,多的则达上百个,其中大部分项目都与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相关。除了安居房电梯采购量较大外,医院、学校电梯采购项目较多,成为电梯采购中不可忽视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北京某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许多电梯企业把政府采购市场看成一块“大蛋糕”。“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政府采购市场立足,就会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同时企业在政采市场的成功,也会对企业参与其他项目的投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中共大庆市委办公室分工下一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