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2024-06-28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通用7篇)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自 1999-5-1 起执行 前言

根据建设部(98)建标工[便]第1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3.检查评分表。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文明施工、基坑支护、模板工程、外用电梯和起重吊装五部分检查表。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建设部建筑管理司负责具体解释。

本标准负责具体解释单位是: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地址:北京西郊百万庄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天津建工集团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哈尔滨市建设工程安全监察站、嘉兴市建筑安全监督站、杭州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北京建工集团、山西省建筑安全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名单:秦春芳 刘嘉福 戴贞洁 丁传波 姜敏 关海欧 戴宝荣 夏静 姚天玮 孙锦强 叶松荣 唐伟 康琮

1999年2月

目次

总则 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

检查评分表

条文说明

总 则

1.0.1 为了科学地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实现检查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评价。

1.0.3 本标准主要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规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而编制。

1.0.4 在按本标准检查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

2.0.1 对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等的完成情况做安全检查评价时,应采用检查评分表的形式,分为安全管理、文明工地、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共十项分项检查评分表和一张检查评分汇总表。

注:1.“三宝”系指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2.“四口”系指通道口、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

2.0.2 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和起重吊装八项检查评分表中,设立了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保证项目应是安全检查的重点和关键。

2.0.3 各分项检查评分表中,满分为100分。表中各检查项目得分应为按规定检查内容所得分数之和。每张表总得分应为各自表内各检查项目实得分数之和。

2.0.4 在检查评分中,遇有多个脚手架、塔吊、龙门架与井字架等时,则该项得分应为各单项实得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2.0.5 检查评分不得采用负值。各检查项目所扣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项应得分数。

2.0.6 在检查评分中,当保证项目中有一项不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分不足40分时,此检查评分表不应得分。

2.0.7 汇总表满分为100分。各分项检查表在汇总表中所占的满分分值应分别为:安全管理10分、文明施工20分、脚手架10分、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10分、“三宝”、“四口”防护10分、施工用电10分、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10分、塔吊10分、起重吊装5分和施工机具5分。在汇总表中各分项项目实得分数应按下式计算:

在汇总表中各分项目实得分数=汇总表中该项应得满分分值×该项检查评分表实得分数/100(2.0.7)

2.0.8 检查中遇有缺项时,汇总表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遇有缺项时汇总表总得分=实查项目在汇总表中按各对应的实得分值之和/实查项目在汇总表中应得满分的分值之和×100(2.0.8)

2.0.9 多人对同一项目检查评分时,应按加权评分方法确定分值。权数的分配原则应为:专职安全人员与其他人员:专职安全人员的权数为0.6,其他人员的权数为0.4。

2.0.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应以汇总表的总得分及保证项目达标与否,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依据,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1.优良

保证项目分值均应达到第2.0.6条规定得分标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及其以上;

2.合格

1)保证项目分值均应达到第2.0.6条规定得分标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70分及其以上;

2)有一分表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值必须在75分及其以上;

3)当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或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未得分,但汇总表得分值在80分及其以上。

3.不合格

1)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分;

2)有一分表未得分,且汇总表得分在75分以下;

3)当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或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未得分,且汇总表得分值在80分以下。

检查评分表

3.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表3.0.1)主要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十项。该表所示得分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依据。

3.0.2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表3.0.2)是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工伤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十项内容。

3.0.3 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表3.0.3)是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现场宿舍、现场防火、治安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标牌、生活设施、保健急救、社区服务十一项内容。

3.0.4 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分为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表3.0.4-1)、悬挑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表3.0.4-2)、门型脚手架检查评分表(表3.0.4-3)、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表3.0.4-4)、吊篮脚手架检查评分表(表3.0.4-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检查评分表(表3.0.4-6)等六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评分表。

3.0.5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表3.0.5)是对施工现场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临边防护、坑壁支护、排水措施、坑边荷载、上下通道、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和作业环境九项内容。

3.0.6 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表3.0.6)是对施工过程中模板工作的安全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支撑系统。立柱稳定、施工荷载、模板存放、支拆模板、模板验收、混凝土强度、运输道路和作业环境十项内容。

3.0.7“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表3.0.7)是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通道口及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使用及防护情况的评价。

3.0.8 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表3.0.8)是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情况的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开关箱、现场照明、配电线路、电器装置、变配电装置和用电档案九项内容。

3.0.9 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检查评分表(表3.0.9)是对物料提升机的设计制作、搭设和使用情况的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架体制作、限位保险装置、架体稳定、钢丝绳、楼层卸料平台防护、吊篮、安装验收、架体、传动系统、联络信号、卷扬机操作棚和避雷十二项内容。

3.0.10 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查评分表(表3.0.10)是对施工现场外用电梯的安全状况及使用管理的评价。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安全装置、安全防护、司机、荷载、安装与拆卸、安装验收、架体稳定、联络信号、电气安全和避雷十项内容。

3.0.11 塔吊检查评分表(表3.0.11)是塔式起重机使用情况的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附墙装置与夹轨钳、安装与拆卸、塔吊指挥、路基与轨道、电气安全、多塔作业和安装验收十项内容。

3.0.12 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表3.0.12)是对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和起重吊装机械的安全评价。检查的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起重机械、钢丝绳与地锚、吊点、司机、指挥、地耐力、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作业平台、构件堆放、警戒和操作工十二项内容。

3.0.13 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表3.0.13)是对施工中使用的平刨、圆盘锯、手持电动工具、钢筋机械、电焊机、搅拌机、气瓶、翻斗车、潜水泵和打桩机械十种施工机具安全状况的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表3.0.1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 表3.0.2

续表

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 表3.0.3

续表

续表

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表3.0.4-1

续表

续表

悬挑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表3.0.4-2

续表

门型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表3.0.4-3

续表

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吊篮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续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检查评分表 表3.0.4-6

续表

续表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 表3.0.5

续表

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 表3.0.6

续表

“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 表3.0.7

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 表3.0.8

续表

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检查评分表 表3.0.9

续表

续表

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查评分表 表3.0.10

塔吊检查评分表 表3.0.11

续表

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 表3.0.12

续表

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 表3.0.13

续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88

条文说明

目次

总则 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

检查评分表

总则

1.0.1 本标准编制的目的。

1.0.2 规定了本标准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在考核工程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情况、评选先进、企业升级、项目经理资质时,都必须依本标准为考核依据。

1.0.3 说明本标准编制时采用的方法和依据。

1.0.4 说明本标准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

2.0.1 本标准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为此,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将消除以上事故确定为整体系统的安全目标。这些事故集中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利用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个方面。列为十七张检查表(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悬挑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门型脚手架检查评分、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吊篮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附着式脚手架(整体提升脚手架或爬架)、基坑支护检查评分表、模板工程检查评分表、“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检查评分表、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查评分表、塔吊检查评分表、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因此,把这十个部分列为本标准的检查评分内容,以检查表的形式用定量的方法,为安全评价提供了直观数字和综合评价标准。

2.0.2 分项检查评分表的结构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成整体的系统,如脚手架、施工用电等,列出的各检查项目间有内在的联系。按其结构重要程度的大小,对其系统的安全检查情况起到制约的作用,在这类检查评分表中,影响安全的关键项目列为保证项目,其他的项目列为一般检查项目。另一类是各检查项目之间无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因此,没有列出保证项目,如“三宝”、“四口”防护和施工机具。

2.0.

3、2.0.

4、2.0.5 是说明分项检查评分表中的评分

2.0.6 在分项检查评分表中,列在保证项目中的项目对系统的安全情况,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突出这些项目的地位,而制定了保证项目的评分原则。

2.0.7 汇总表也采用百分制。各分项内容在汇总表中所占分值,依据对因工伤亡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而确定。且考虑了计算简便,将除文明施工分表(20分)起重吊装分表(5分)施工机具分表(5分)外,其它各分表分值都确定为10分。由于起重吊装只是施工中的一个工序过程,在组织检查中遇到机会较少;施工机具近些年有较大改观,防护装置日趋完善,所以各确定为5分;而文明施工是独立的一个方面,也是施工现场整体面貌的体现和树立建筑业现象综合反映,所以确定为20分。

2.0.8 分项检查表共有十六张,归纳为十项内容,每次在工地检查使用时,不一定都能遇到,如有的工地无塔吊等,在汇总表中就要进行换算,计算出这个工地的总得分。在无保证项目的分项检查表中,遇有缺项时如表3.0.13中,无平刨等机具时,也要利用这个公式算出分项表的得分。

2.0.9 在组织检查时,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为了突出安全专职人员的作用,采用加权评分的方法。

2.0.10 根据检查评分汇总表实得分数,确定了整体系统(即一个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三个等级。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优良的标准为在施工现场内无重大事故的隐患,各项工作达到行业平均先进水平。合格的标准为达到施工现场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对于有一分项检查表不得分的,汇总表总得分为75分以上的,也定为合格,是考虑有一项工作存在隐患,其他工作都比较好。本着帮助和督促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精神,也定为合格。不合格的标准为施工现场隐患多,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几率比较大。如汇总表得分不足70分,就说明施工现场重大事故隐患较多,随时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定为不合格。考虑到起重吊装与施工机具检查评分值仅为5分,因此确定为这两项检查表未得分,汇总表得分值必须在80分以上时为合格。

检查评分表

3.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是对十个分项检查结果的汇总,利用汇总表得分,来确定总体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分项检查表具体的得分分值在2.0.7中说明。

3.0.2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是考核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在事故类别分析中没有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但管理不善是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分析的事故中有89%都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造成的,都是因违章所致。其中由于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知识、不作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把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列为保证项目,保证项目能够做好,整体的安全工作也就有保证了。一般在较大的工地应该设安全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应实行目标管理,制定总的安全目标(如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年、月都要制定达标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表中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要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指: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基坑支护、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及其它垂直运输设备。专职安全员应按建设部的规定,每年集中培训40学时,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施工管理人员按建设部规定每年也要进行安全培训。

3.0.3 文明工地检查评分表。按照167号国际劳工公约《施工安全与卫生公约》的要求,施工现场不但应该做到安全生产不发生事故,同时还应做到文明施工,整齐有序,把过去建筑施工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的工地,改变为城市文明的“窗口”。针对我们建筑工地存在的管理问题,诸如工地不围档、现场布局不执行总平面布置、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施工人员住宿在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内,既混乱又不安全以及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消防问题等,为此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中将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现场住宿、现场防火、列为保证项目作为检查重点。对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如食堂、厕所、饮水、保健急救和施工现场标牌,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等五牌一图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等项也是施工现场做到文明工地的重要工作,列为检查表的一般项目。表中凡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条款均以国家及当地卫生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标准为依据。高层建筑是指30m以上的建筑物,要随层做消防水源管道,用2寸立管,设加压泵,每层留有消防水源接口。

3.0.4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占高处坠落事故的5%,脚手架上的事故如能得到控制,则高处坠落事故可以大量下降。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近年来发生的事故用事故树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的主要方面有两种,一种是脚手架倒塌,一种是脚手架上缺少防护设施。从这两方面考虑,找到引起倒塌和缺少防护的基本原因。因而确定了检查项目,按每项在总体结构中的重要程序及由它的缺陷而引起的伤亡事故的几率,确定了它的分值。由于建筑类型比较复杂,不同的施工条件及施工工艺,所采用的脚手架形式也不同,应按其脚手架形式选用检查评分表。遇有钢木混用或钢竹混用者都应视为不得分。脚手架的荷载:结构架3000N/m,装修架2000N/m,工具式脚手架1000N/m。斜道的坡度为1:3,每30cm设一防滑条、临边要做防护等。

1. 落地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主要指从地面塔起的木、钢脚手架,包括各种高度的脚手架、应该按照搭设技术规范进行检验。一般搭设高度在25m以下应有搭设方案,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作法详图;搭设高度超过25m时,不允许使用木脚手架。使用钢管脚手架应采

22用双立杆及缩小间距等加强措施,并绘制搭设图纸及说明脚手架基础作法;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有设计计算书及卸荷方法详图并说明脚手架基础施工方法。

由于竹材满足不了四年生长期的材质要求,因此竹脚手架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逐步淘汰,如若使用竹脚手架应进行特殊计算。

2. 悬挑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包括从地面、楼板或墙体上用立杆斜挑的脚手架,提供一个层高的使用高度的外挑式脚手架和高层建筑施工分段塔设的悬挑脚手架。外挑式脚手架应有搭设方案,标明立杆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法,不能将外挑立杆与建筑结构以外的不稳定的物体连接。外挑立杆除必须满足间距要求外,还应按规定设置大横杆以增加立杆的刚度。高层建筑施工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必须有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书要经上级审批。悬挑梁或悬挑架应为型钢或定型桁架,安装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脚手架必须按设计规定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

3. 门型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主要指定型的门型框架为基本构件的脚手架,由门型柜架、水平梁(脚手板)及剪刀撑组合成基本单元。脚手架之间除按规定设置连接件外,还应用大横杆和剪刀撑加强整片脚手架的稳定性。脚手架应有搭设方案,一般搭设高度为45m以下,搭设时要及时装设连墙杆与建筑结构拉牢防止架体变形。严格控制首层门型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使门架立杆在两个方面的垂直偏差均在2mm以内,顶部水平偏差在5mm以内,上下门架立杆对中偏差不大于3mm。

4. 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主要指悬挂在建筑结构预埋件上的钢架,并在两片钢架之间铺设脚手板的脚手架。此种脚手架的跨度不能大于2m,使用中除去对埋件的设计制作与埋设应确保牢固外,还应对钢架进行认真检查和荷载试验。由于脚手板的跨度较大,所以特别注意脚手板的选材、固定和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5. 吊篮脚手架检查表。吊篮脚手架是将预制组装的脚手架悬挂在挑梁上,挑梁与建筑结构固定,脚手架的升降用手(电)动葫芦和钢丝绳来带动。施工方案中必须有吊篮和挑梁的设计及挑梁的固定方法。吊篮在使用前应做荷载试验,使用中必须有2根直径为12.5mm的钢丝绳做保险绳,葫芦必须有保险卡,在吊篮提升(或下降前)必须先把保险绳固定好,待提升(或下降)到一定距离(小于1m),再重新固定好保险绳,然后再继续提升(或下降),反复进行,一直到需要的高度。严禁在保险绳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就提升(或下降)。

6. 附着式脚手架,是将脚手架架体附着于建筑结构上,并能自行升降,可单跨升降,多跨升降,也可整体升降,因此,也称整体提升脚手架或爬架,因其使用方便、经济,自1993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但由于在架体构造、附着支撑、升降方式和使用管理中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因此,使用中坠落伤人事故不断发生。为推进脚手架技术进步,完善这类脚手架的使用和管理。自1993年以来,建设部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全国进行了调研,召开各方面的专家研讨会,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确定了这类脚手架的构造、设计和管理等规定。为了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管理,表里提出了由建设部组织鉴定等要求,这主要是指由厂家生产并在各地使用的产品,要由建设部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发放使用证,其他的可由建设部认可的单位鉴定或派人参加鉴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由落地式的双排立杆外脚手架发展而来的,它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架体应是钢性较强的整体,因此,要求有定期的主框架和相邻两主框架中间的架体的定型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还必须以主框架做为支座;二是架体上的荷载应通过主框架均匀、合理地传递到建筑结构上去,也就是说架体要在结构上生根;三是升降时不坠落、不倾斜。因此,本着这个要求,列出了保证项目。主框架可固定在导轨上,导轨再与每一楼层固定。

3.0.5 基坑支护及模板工程。近年来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坍塌事故比例增大,主要原因是:开挖基坑、基槽时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和做好固壁支撑;楼板拆模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在楼板上堆物过多,使楼板超过允许荷载;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没有经过设计计算,支撑系统强度不足,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整体失稳坍塌等。坍塌事故已列入建设部多发性事故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要求各施工现场必须认真做好。基坑支护及模板工程在总表中作为一个项目考核,在检查评分时如二者同时出现,则该项目得分为各自实得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主要检查施工现场的基坑、基槽施工,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下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和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对于较深的沟坑,必须进行专项设计和支护。对于边坡和支护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按照规定坑槽周边、不得堆放物料和施工机械,确保边坡的稳定,如施工机械确需在坑、槽边作业时,应对机械作业范围内的地面采取加固措施。

3.0.6 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针对模板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列入检查项目。要求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并经上一级技术部门批准。设计不仅有计算书而且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方案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按照设计要求检查验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模板支撑的拆除,必须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经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模板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m。大模板存放必须有稳固措施。

3.0.7 “三宝”及“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三宝主要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使用;四口主要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通道口等各种洞口的防护,两者之间无有机的联系,但这两部分引起的伤亡事故却是相互交叉,既有高处坠落又有物体打击,因此,将这两部分放在一张表内,但不设保证项目。其中,由于“三宝”利用不好发生事故较为普遍。为突出重点。将其分值定为55分。在发生的物体打击的事故分析中,由于不戴安全帽的受伤者占事故总数的90%,而不戴安全帽都是由于怕麻烦图省事造成的。无论工地有多少人,只要一人不戴安全帽,就存在被打击造成伤亡的隐患,同样,有一人不戴安全带的,就存在高处坠落伤亡一人的危险,因此,在评分中突出了这个重点。这次在修订中取消了平网在建筑的外围的使用,改为立网全封闭,立网应该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其标准:1.每10cm×10cm=100cm的面积上,有2000个以上网目;2.做耐贯穿试验(将网与地面成30°夹角,在其中心上方3m处,用5kg重的钢管(管径48~51mm)垂直自由落下)不穿透。这次标准的修订提高了对“四口”防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地已有许多好的办法,考虑了各地施工条件没有对防护方法和设施做统一要求,但必须做到定型化、工具化,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验收。临边及洞口防护的具体做法应该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0.8 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检查标准,临时用电也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各部位有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但从事故树的分析来看,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不完全是相互制约的,而是哪里有隐患,哪里就存在着触电的危险,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了检查项目。其中由于施工碰触电力线路造成的伤亡事故占30%;由于工地随意拖拉电线造成触电事故的占16%;现场照明不使用安全电压造成事故的占15%,以上三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61%。为消除触电事故隐患,《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30mA或15mA,0.1S)实行“一机一闸”每台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的规定,从而

2提高了临时用电的本质安全。由于现场住宿工棚高度较低,所以照明一般应使用安全电压供电。为此,安全检查评分表把以上内容列为保证项目。另外《规范》还规定凡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总容量在50千瓦以上的工地,都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临时用电工程的设施布局每路敷设以及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并作为工地临时用电档案的主要资料之一。

3.0.9 施工现场一般使用的提升机有两种:一种是专为解决物料的垂直运输的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另一种是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物料提升机型式较多,绝大多数不是定型产品,尤其是低架提升机,多为企业自己制作,存在设计不合理,管理责任不明确问题,所以发生事故较多。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在总表中作为一个项目考核,在检查评分时如二者同时出现,则该项目得分为各处牵头得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检查评分表是依据《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编写的,主要是指经过专门设计后,用型钢制作成标准节或标准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升降机,施工现场要杜绝采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临时组装成井字架替代的提升机。物料提升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自己生产自己使用,设计不合理,产品没有主管部门认定;二是安全装置不能满足规范规定,流于形式;三是缆风绳或与建筑物连接不符合要求,使用中架体晃动大、失稳;四是提升机安装后,不经验收,给使用带来隐患。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没有定型,企业自己制作不经设计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工艺落后,没有检测手段。运到施工现场没有作为专用设备纳入设备部门管理,形成只使用,无管理,检查验收流于形式。因此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分表中将架体制作,限位保险装置,架体稳定,提升钢丝绳,楼层卸料平台防护、吊篮及安装验收都列为保证项目作为检查重点。这次检查标准针对断绳保护存在不安全不可靠问题,改为吊盘不能只用断绳保护装置,必须使用安全停靠装置。

3.0.10 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查评分表。外用电梯一般附着在建筑物外侧,所以也称外用电梯。多以齿条传动,架体与建筑结构附着保证架体的稳定,载重量一般为1000kg,可以乘载施工人员或物料上下,是由专用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人货两用电梯也是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梯笼上下运行中常常载人,如果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事故损失,所以必须在每班使用前按规定检查制动、各限位装置、梯笼门和围护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司机经过专门培训,不准超载使用。不装配重时不准载人。为保证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先制定方案,作业队伍经过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安装后经主管部门验收。架体与建筑物的附着,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按说明书要求预先设计连接方式和垂直间距,并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各层卸料口的防护门制作与管理问题。

3.0.11 塔吊检查评分表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塔吊,在使用中常常因安全限位装置(四限位、两保险)不齐全或不可靠造成事故。“四限位”主要指力矩、超高、变幅、行走限位装置,“两保险”主要指吊钩保险和卷筒保险装置,这是一般的塔吊应该具有的安全装置,还有一些塔吊在说明书中有其他的安全装置要求时,应该按照其说明书规定进行检查。夹轨钳是轨道运行式塔吊的安全装置,在下班、吃饭及较长时间的临时停车时,必须将四个轨钳同时卡紧,防止大风突然来临造成事故。高塔的附墙装置必须按说明书要求,不能随意变动或中途拆除。塔吊在安装拆除中也发生过多起倾翻事故,主要是没有预先制定作业方案和施工队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安装拆除的资质,没按说明书要求作业造成的。

3.0.12 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主要指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装和设备安装工程,起重吊装是专业性较强且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一些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一、没有直对作业条件和工程情况编制作业方案,或方案过于简单不能具体指导施工;

二、对选用的起重机械或起重扒杆没有进行检查和试吊,使用中不能满足要求;

三、钢丝绳选用不当或地锚埋设不合设计要求;

四、司机、指挥、起重工未经培训,不懂专业知识;

五、高处作业无防护措施造成的。为此,起重吊装检查评分表中,将制定施工方案,起重机起重扒杆、钢丝绳、地锚、构件吊点以及司机,指挥列为保证项目作为检查重点。

3.0.13 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表3.0.13中列出了施工常用的和发生伤亡事故较多的十种机具,这些机具设备虽然与大型设备相比较其危险性较小,但由于它数量多,使用广泛,所以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又因其设备较小,所以往往在管理上被忽视。在进行安全检查时,要求也与大型设备一样,进入施工现场的,必须是经过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验收,确认符合要求时,发给准用证或有验收手续方能使用,不能把不合格的机具运进现场使用。施工机具都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平刨、电锯、电钻等多用联合机械在施工现场严禁使用。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2

1 编制背景、目的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文)的要求,行业标准《建筑热反射涂料节能检测标准》列入编制计划,由华南理工大学主编,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鲁班防水补强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共同组成标准编制组进行标准编写,期间涉及到太阳反射比现场检测仪器的论证、研发、试验、实地检测等,耗时较长。标准立项时名称为《建筑热反射涂料节能检测标准》,后为统一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名称,经批准更改为现有名称《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随着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批量生产及应用,一系列相关产品标准逐步颁布,如JC/T 1040—2007《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08《建筑反射隔热涂料》[3](后修订为JG/T 235—2014),GB/T 25261—2010《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等。相关产品标准围绕实验室检测都给出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参数的测试方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阶段材料进场复验的需要,缺点是标准规定的检测仪器和方法不是通用的,不便于检测;同时,相关产品标准虽然有了,但建筑节能行业仍面临着如何控制此类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节能验收的问题。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新建工程的施工验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现场检测工作还需要提出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标准》编制是从工程检测的需求出发,提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参数检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特别是现场检测方法的提出意义重大,可以杜绝施工单位以次充好的情况,对存在侥幸心理的施工单位给以威慑,保证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行业的良性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既有建筑墙面、屋面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在施工阶段的进场复验和节能专项竣工验收的检测。

2 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检测的技术参数为太阳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

《标准》的主要章节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附录等部分。

2.1 基本规定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检测可分为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设计验证、进场复验和抽样送检应采用实验室检测,涂料施工后的工程节能性能检测应采用现场检测。

2.2 实验室检测

2.2.1 太阳反射比

太阳反射比检测可采用光谱法或辐射积分法,光谱法又分为相对光谱法和绝对光谱法。

《标准》编制前的相关标准GB/T 25261—2010、JG/T 235和JC/T 1040—2007推荐采用绝对光谱法,但考虑到绝对光谱法所用的仪器一般的检测单位都没有,且与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现有的玻璃光学性能检测仪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不能通用,所以仅将绝对光谱法列于附录A,供已有相关设备的检测单位选择采用。

当采用相对光谱法检测时,主要的仪器有分光光度计和光纤光谱仪,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不同的是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固定,测试精准度高,但该仪器测头装配在专用的样品仓内,检测时必须制作符合规定的样品,故适合用在实验室检测;而光纤光谱仪是依据华南理工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研制而成的,通过光纤连接测头和光谱仪,测头采样灵活,适合用在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采用相对光谱法进行检测时,太阳反射比按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ρs———太阳反射比;i———波长350~2 500 nm范围内的计算点;λi———计算点i对应的波长(nm),按《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取;n———计算点的数目,应取96个;ρ0λi———波长为λi的标准白板的绝对光谱反射比测定值,采用计量部门的检定值;ρbλi——波长为λi的试样相对于标准白板的光谱反射比测定值;Es(λi)———在波长λi处太阳光谱辐照度[W/(m2·nm)],按《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取。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对比研究表明,光纤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两者测试结果最大相差绝对值不超过3.0%,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检测的要求(表1)。

辐射积分法是美国材料协会公布的一种便携式仪器检测太阳反射比方法,测试时使用漫射钨卤素灯照射样品,通过4个探测器测量辐射反射,每个探测器配备滤光装置,使得它能与太阳光光谱的特定波段产生电子感应,这些电子感应经过读数模块处理后得出太阳反射比。该方法测试时需要采用黑色腔体来校零,使用已知反射比的标准板进行校准。经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的对比结果表明,辐射积分法与采用分光光度计光谱法测试结果相差不足1.0%,能够满足建筑反射涂料节能性能检测的要求。

2.2.2 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定给出了辐射计和红外分光光度计法两种检测方法,都是目前国内建设行业检测中的主要方法。

辐射计法的检测原理为:辐射计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检测样的发射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比较辐射计配备的高、低发射率参比试样和被检测样输出信号的大小,直接得到被检测样的发射率。具体步骤为:1)将发射率参比试样置于热沉上,再将辐射探测器放到参比试样上,通过微调使仪表读数等于参比试样发射率值;2)将被测试样置于热沉上,再将辐射探测器放到被检测试样表面上,待读数稳定后即为被检测试样的发射率。此过程至少进行3次。

红外分光光度计法的检测,主要参考GB/T 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中的方法。具体步骤为:1)仪器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参数设定正确;2)将标准板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在仪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基线扫描;3)将试样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在同一波长范围内进行相对于标准板的试样光谱反射比扫描。

2.3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的技术参数为太阳反射比,暂不检测半球发射率。

2.3.1 检测方法

采用绝对光谱法检测太阳反射比时,检测样品必须要放在仪器的积分球内,不适合工程现场检测。采用相对光谱法的光纤光谱仪进行现场检测时,检测设备示意如图1所示。

2.3.2 太阳反射比现场检测要点

检测点的涂层外观应平整、清洁,涂层表面拉毛的凸起高度不宜大于2.0 mm;检测点的涂层应呈表面干燥状态;检测时检测点应避免受太阳直接照射,必要时可采用遮阳伞进行防护。检测采样时采样孔与检测点之间配置定位片,如图2所示。定位片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给测量头采样准确定位;二是封闭测量头采样孔边缘因被测面凸凹不平产生的缝隙,避免测量头触接面漏光产生测试误差。

现场检测环境要求:环境温度为5~35℃,环境相对湿度≤80%,环境风速<5 m/s,且应无雨、雾。

2.3.3 数据处理

采用相对光谱法的光纤光谱仪进行现场检测时,其数据处理方法与实验室检测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一样的。现场检测会得到一张光谱图和对应各个波段的太阳反射比数据,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即可。要求:1)现场检测得到的光谱曲线要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2)二者的相对误差≤5%。

编制组为了验证光纤光谱仪现场检测的数据准确性,在海南三亚进行了实地现场检测并与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如图3所示,光纤光谱仪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3 结语

太阳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是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重要技术参数,《标准》规定了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的测试方法和仪器。实验室检测中重点提出了利用各检测机构通用的分光光度计,采用相对光谱法进行检测,其他方法作为补充;现场检测中重点提出了利用便携式光纤光谱仪,采用相对光谱法进行现场检测,辐射积分法作为补充。本《标准》通过对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的规范,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规范和促进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健康发展。

摘要:介绍了建工行业标准JGJ/T 287—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的编制背景、目的,主要技术内容等。标准包括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大部分,规定了太阳反射比、半球发射率两个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和相关仪器的参数要求。

关键词: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反射比,半球发射率,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验收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G/T 235—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C/T 1040—2007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G/T 235—2008建筑反射隔热涂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25261—2010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孟庆林,李宁,夏磊.一种便携式现场反射率测试分光光度计:中国[P].2010-03-31.

[6]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 C1549—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olar reflectance near ambient temperature using a portable solar reflectometer[S].2009.

[7]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 C1371—04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emittance of materials near room temperature using portable emissometers[S].2004.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3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科院)副总经理杨仕超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培育广东乃至中国建筑业新增长动力,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规范行业管理,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而建筑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将成为主力军。

围绕6大战略目标,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年新建建筑面积仍将达到20亿平方米,但传统建筑业已远落后当代工业技术的平均水平,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率、低品质是建设者们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

杨仕超指出,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有利于广东乃至中国建筑业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据悉,广东建筑研究院将持续推进及重点做好企业规范治理、做好投融資板块、促进六大板块规模扩张、开拓全国市场、建立城市建设大数据平台、促进产业化发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工作。

杨仕超表示,广东建筑研究院接下来将围绕6大战略制定的目标和方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厘清做强传统业务、做好新业务的发展思路,探索研究院集团转型升级,并使用好增资扩股募集资金,实现研究院集团跨越式发展。

广东建筑研究院的业务有6大版块,分别为科研、检测服务、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特殊工程施工、咨询服务。六大战略方向分别是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关键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等。

据悉,广东建筑业在发展装配式建筑等工业化探索具有全国意义。其人力成本、绿色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都是原来的建造方式无法解决的,必须要采用现代工业的方式。发展装配式等新兴建造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和建设效率,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实现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杨仕超表示,广东要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必走绿色发展之路,只有生产方式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也亟需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

据悉,广东乃至中国建筑业尤其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工业化、绿色化的方式,提高建筑质量,符合现今和将来的市场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其实任何一个建筑做出来都是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那么,如何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建筑质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杨仕超表示,广东工业化建筑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培育市场尤其重要。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应当扮演制定标准的角色,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扩大优质供给。

杨仕超还建议,要针对广东自身的建筑特点,寻找适合广东的发展模式,不能像搞运动一样推广技术、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应秉持冷静的态度,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更加突出建筑经济发展质量,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把建筑业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

据悉,广东建筑研究院将加快推进广东建筑标准化、装配化和住宅产业化,积极推动广东建筑业与建材业相融合,通过建材产品与建筑施工标准化结合,实现建材产品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设计,形成建筑的现代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一带一路,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

提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建筑业关联时,杨仕超表示,建筑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核心,其落实利好五大行业,建筑及建筑类的配套产业作为 “互联互通”项目及“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建筑的重要执行者将首先受益。当然,其建筑业标准也显得尤其重要了。

针对未来,杨仕超表示,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但现在的广东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既有的建筑处理起来,比新建的建筑相比难度更大,麻烦更多。所以,广东建筑业未来主攻方向就是翻新、改造既有的建筑。而广东建科院就是要对现有的存量,通过新技术改造老建筑、低品质建筑,以及新建筑所应有的新技术、未开发的产品和技术等。在处理和应付翻新和改造这些建筑,提供一个又一个的改造整体方案。同时采取信息化手段,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低碳环保。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加快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研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4

铝合金窗施工前的主要工作有:查验复核窗的尺寸、样式和数量——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与数量——检查铝窗五金附件的规格与数量。(一〕查验复核宙的尺寸与样式

在装饰工程中,一般都采用现场进行铝窗制作与安装。查验铝窗尺寸与样式的工作,即是根据施工现场对照施工图,检查一下有否不相符合之处,有否安装问题,有否与电器、水卫、消防等设备相互妨碍的问题等。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与有关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二)检查铝合金型材的规格尺寸

目前,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厂家较多,虽然都是同一系列的铝合金型材,但其形状尺寸和壁厚尺寸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误差,这些误差会在铝窗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便甚至麻烦。所以,在制作铝窗前要检查铝型材的尺寸,主要是铝合金型材相互接合的尺寸。

(三)检查五金件及其他附件的规格

铝窗歹金件分推拉窗和平开窗两大类,每类又有若干系列,所以,在制作以前要检查一下五金件与所制作的铝窗是否配套。同时,还要检查一下各种附件是否配套,如各种封边毛条、橡胶边封条和碰口垫等,能否正好与铝型材衔接安装。如果与铝型材不配套,会出现过紧或过松现象。过紧,在铝宙制作时安装困难;过松,安装后会自行脱出。

此外,采用各种自攻螺钉要长短适合,螺钉的长度通长为15mm左右。

三、推拉窗的制作与安装

推拉窗有带上窗及不带上窗之分。在用料规格上有55系列、70系列、190系列三种。55系列的铝型材与后两种系列在形状上有较大差别,而70系列与90系列这两种铝型材形状相同,但尺寸大小有明显差别。在这种系列中,90系列是最常用的一种。图2—11是90系列铝窗带上宙的双扇推拉窗装配图。下面以该装配图为例介绍推拉窗的制作方法。(一)按图下料

下料是铝窗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如果下料不准,会造成尺寸误差、组装困难或无法安装。下料错误或下料误差也会造成铝材的浪费。所以,下料尺寸必然准确,其误差值应控制在2mm范围内。

下料时,用铝合金切割机切割型材,切割机的刀口位置应在划线以外,并留出划线痕迹。

1.上窗下料

窗的上窗通常是用25.4mm×902nm的扁方管做成“口”字形。“口”字形的上、下两条扁方管长度为窗框的宽度,“口”字形两边的竖扁方管长度,为上窗高度减去两个扁方管的厚度。

2.窗框下料

窗框的下料是切割两条边封铝型材和上、下滑道铝型材各一条。两条边封的长度等于全窗高减去上宙部分的高度。上、下滑道的长度等于窗框宽度减去两个边封铝型材的厚度。

3.窗扇下料

因为窗扇在装配后既要在上、下滑道内滑动,又要进人边封的槽内,通过挂钩把窗扇销住。窗扇销定时,两窗扇的带钩边框之钩边刚好相碰,但又要能封口。所以,窗扇下料要十分小心,使窗扇与窗框配合恰当。

窗扇的边框和带构框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边封的长度再减45mm~50 mm。窗扇的上、下横挡为同一长度,其长度为窗框宽度的一半再加5mm~8mm。

(二)连接组装

1.上窗连接组装

上窗部分的扁方管型材,通常采用铝角码和自攻螺钉进行连接。这种方法既可隐藏连接件,又不影响外表美观,衔接牢固,简单实用。

铝角码多采用2mm左右厚的直角铝角条,每个角码需要多长就切割多长。角码的长度最好能同扁方管内宽相符,以免发生接口松动现象。

两条扁方管在用铝角码固定连接时,应先用一小截同规格的扁方管做模子、长20 mm左右。在横向扁方管上要衔接的部位用模子定好位,将角码放在模子内并用手捏紧,用手电钻将角码与横向扁方管一并钻孔,再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铝铆钉固定,如图2—12所示。然后取下模子,再将另一条竖向扁方管放在模子的位置上,在角码的另一个方向上打孔,固定便成。一般角码的每个面上打两个孔就够了。

上窗的铝型材在四个角位处衔接固定后,再用截面尺寸为12mm×12mm的铝槽作固定玻璃的压条。安装压条前,先在扁方管的宽度上画出中心线,再按上窗内侧长度割切四条铝槽条。按上窗内侧高度减去两条铝截面高的尺寸,切割四条铝槽条。安装压条时,先用自攻螺钉把铝槽紧固在中线外侧,然后再离出大于玻璃厚度0.5mm的距离,安装内侧铝槽,但自攻螺钉不需上紧,最后装上玻璃时再固紧。

2.窗框连接

首先测量出在上滑道上面两条因紧槽孔距侧边的距离和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两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上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在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将M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打出的孔和碰孔胶垫上的孔,旋进上滑道上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3所示。在旋紧螺钉的同时,要注意上滑道与边封对齐,各槽对正,最后再上紧螺丝,然后在边封内装毛条。

按同样方法先测量出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距、侧边距离和其距上边的高低位置尺寸。然后按这三个尺寸在窗框边封下部衔接处划线打孔,孔径也是45mm左右。钻好孔后,用专用的碰口胶垫,放在边封的槽口内,再将M 4×35mm的自攻螺丝穿过边封上的孔和碰口胶垫上的孔,旋进下滑道下面的固紧槽孔内,如图2—14所示。注意固定时不得将下滑道的位置装反,下滑道的滑轨面一定要与上滑道相对应才能使窗扇在上下滑道上滑动。

窗框的四个角衔接起来后,用直角尺测量并校正一下窗框的直角度,最后上紧各角上的衔接自攻螺丝。将校正并紧固好的窗框立放在墙边,防止碰撞。

3.窗扇的连接

窗扇的连接分五个步骤。

(1)在连接装拼窗扇前,要先在窗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下两端处进行切口处理,以便将上、下横档插入其切口内进行固定。上端开切长51mm,下端开切长76.5mm,如图2—15所示。

(2)在下横档的底槽中安装滑轮,每条下横档的两端各装一只滑轮。其安装方法如下:

把铝窗滑轮放进下横档一端的底槽中,使滑轮框上脸调节螺钉的一面向外,该面与下横档端头边平齐,在下横档底槽板上划线定位,再按划线位置在下横档底槽板上打4.5mm的孔两个,然后用滑轮配套螺丝,将滑轮固定在下横档内。

(3)在窗扇边框和带钩边框与下横档衔接端划线打孔。

孔有三个,上下两个是连接固定孔,中间一个是留出进行调节滑轮框上调整螺丝的工艺孔。这三个孔的位置,要根据固定在下横档内的滑轮框上孔位置来划线,然后打孔,并要求固定后边框下端要与下横档底边平齐。边框下端固定孔为4.5mm,并要用6mm~7mm的钻头划窝,以便固定螺钉与侧面基本一平。工艺孔为8mm左右。钻好孔后,再用圆挫在边框和带钩边框固定孔位置下边的中线处,挫出一个8mm的半圆凹槽。此半圆凹槽是为了防止边框与窗框下滑道上的滑轨相碰撞。窗扇下横档与窗扇边框的连接组装如图2—16所示。

需要说明,旋动滑轮上的调节螺丝,能改变滑轮从下横槽中外伸的高低尺寸。而且,也能改变下横档内两个滑轮之间的距离。

(4)安装上横档角码和窗扇钩锁。

其方法为:截取两个铝角码,将角码故人上横档的两头,使这一个面与上横档端头面平齐,并钻两个孔(角码与上横档一并钻通),用M4自攻螺丝将角码固定在上横档内。再在角码的另一个面上(与上横档端头平齐的那个面)的中间打一个孔,根据此孔的上下左右尺寸位置,在扇的边框和带钩边框上打孔并划窝,以便用螺丝将边框与上横档固定。其安装方式如图2—17所示。注意所打的孔一定要与自攻螺丝相配,如是M4自攻螺丝,打孔钻头应为3.0mm~3.2mm。

安装窗钩锁前,先要在窗扇边框上开锁口,开口的一面必须是窗扇安装后,面向室内的面。而且窗扇有左右之分,所以开口位置要特别注意不要开错,窗钩锁通常是装于窗扇边框的中间高度,如窗扇高大于1.5m,装宙钩锁的位置也可适当降低些。开窗钩锁长条形锁否在圆插入孔的中心位置上。如果完全对正后,用手按紧锁身,再用手电钻,通过钩锁上、下两个固定螺钉孔,在窗扇边框的另一面打孔,以便用窗锁固定螺杆贯穿边框厚度来固定窗钩锁(图2—17)。

(5)上密封毛条以及安装窗扇玻璃。

窗扇上的密封毛条有两种:一种是长毛条,一种是短毛条。长毛条装于上横档顶边的槽内,以及下横档底边的槽内。而短毛条是装于带钩边框的钩部槽内。另外,窗框边封的凹槽两侧也需装短毛条,可在安装毛条工序中与窗扇毛条一并装好。两种毛条的安装位置如图2—18所示。有时,短毛条与安装槽会有松脱现象,可用万能胶或玻璃胶局部粘贴。

在安装窗扇玻璃时,要先检查玻璃尺寸。通常,玻璃尺寸长宽方向均比窗扇内侧长宽尺寸大25mm。然后,从窗扇一例将玻璃装入窗扇内侧的槽内,并紧固连接好边框。安装方法如图2—19所示。最后,在玻璃与窗扇槽之间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图2—20所示。

4.上窗与窗框组装

先切两小块12mm板,将其放在窗框上滑的顶面。再将口字形上窗框放在上滑的顶面,并将两者前后、左右的边对正。然后,从上滑道下向上打孔,把两者一并钻通,用自攻螺丝将上滑道与上窗框扁方管连接起来。如图2—21所示。

(三)推拉窗安装

推拉窗常安装于砖墙中,二般是先将窗框部分安装固定在砖墙窗洞内,再安装窗扇与上窗玻璃。铝合金推拉窗窗框与窗扇的构造如图2—22所示。

1.窗框与砖墙安装

砖墙的洞先用水泥修平整,窗洞尺寸比要比铝合金窗框尺寸大,四周各边均大25mm~35mm。

在铝合金窗框上安装角码或木块,每条边上各安装两个。角码需用水泥钉钉因在窗洞墙内,如图2—23所示。

对装于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校正完毕后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窗洞中,然后用保护胶带纸把窗框周边贴好,以防用水泥周边塞口时造成铝合金表面损伤。该保护胶带纸可在周边塞口水泥工序完工及水泥浆固结后再撕去。

窗框周边境塞口水泥时,水泥浆要有较大的稠度,以能用手握成团为准。水泥要填实,将水泥浆用灰刀压人填缝中,填好后窗框周边抹平。

2.窗扇安装

塞口水泥固结后,撕下保护胶带纸,便可进行窗扇的安装。窗扇安装前,先检查一下窗扇上的各条密封毛条,有否少装或脱落现象。如果有脱落现象,应用玻璃胶或其橡胶类胶水粘结,然后用螺丝刀拧旋边框侧的滑轮调节螺丝,使滑轮向下横档槽内回缩。这样即可托起窗扇,使其顶部插入窗框的上滑槽中,使滑轮卡在下滑的滑轮轨道上,然后拧旋滑轮调节螺钉,使滑轮从下横档内外伸。外伸量通常以下横档的长毛条刚好能与窗框下滑面相接触为准,以便使下横档上的毛条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窗扇在滑轨上也可移动顺畅。

3.上窗玻璃安装

上窗玻璃的尺寸必须比上窗内框尺寸小5mm左右,不能安装得与内框相接触。因为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受热膨胀。如果安装玻璃与窗框接触,受热膨胀后往往造成玻璃开裂。

上窗玻璃安装较简单,安装时只要把上窗铝压条取下一侧(内侧),安上玻璃后,再装回上窗扁框上,拧紧螺丝即可。

4.窗钩锁挂钩安装

窗钩锁的挂钩安装于窗框的边封凹槽内,如图2—24所示。挂钩的安装位置尺寸要与窗扇上挂钩锁洞的位置相对应。挂钩的钩平面一般可位于锁洞孔的中心线处。根据这个对应位置,在窗框边封凹槽内划线打孔。钻孔直径4mm,用M5自攻螺丝将锁钩临时固紧,然后移动窗扇到窗框边封槽内,检查窗扇锁可否与锁钩相接将窗锁定。如果不行,则需检查是否锁钩位置高低的问题,或锁钩左右偏斜问题。如属高低问题,只要将锁钩螺丝拧松,向上或向下调整好再固紧螺丝即可。偏斜问题则需测一下偏斜量,再重新打孔固定,直至能将窗扇锁定。

四、平开窗的制作与安装

平开窗38系列、50系列等。38系列属轻型系列,50系列属较重型系列。平开窗主要由窗框和窗扇组成。如果有上窗部分,可以是固定玻璃,也可以是顶窗扇。但上窗部分的材料应与窗框、窗扇所用铝型材相同,这一点与推拉窗上宙部分是有区别的。

平开窗根据需要也可制成单扇、双扇、带上窗单扇、带上窗双扇、带顶窗单扇、带顶窗双扇等六种主要形式。图2—25是38系列带顶窗双扇平开窗的装配图。下面以该因为例叙述其制作方法。

(一)窗框制作

平开窗的上窗边框是直接取于窗边框,故上窗边框和窗框为同一框料,在整个窗边上部适当的位置(1.0 m左右),横加一条窗工字料,即构成上窗的框架,而横窗工字料以下部分,就构成了平开窗的窗框。

1.按图下料

窗框加工的尺寸应比已留好的砖墙窗洞略小20 mm~30 mm。按照这个尺寸将窗框的宽与高方向材料裁切好。窗框四个角是按45。对接方式,故在裁切时四条框料的满头应裁成45。角。然后,再按窗框宽尺寸,将横向窗工字料裁下来。竖窗工字料的尺寸,应按窗扇高度加上20 mm左右榫头尺寸裁取。

2.窗框连接

窗框的连接采用45。角拼接,窗框的内部插入铝角,然后每边钻两个孔,用自攻螺丝上紧,并注意对角要对正对平。还有一种连接方法称撞角法,即是利用铝材较软的特点,在连接铝角的表面冲压成几个较深的毛刺。因所用铝角是采用专用型材,铝角的长度又按窗框内腔宽度裁割,能使其几何形状与窗框内腔吻合,故能使窗框和铝角挤紧,进而使窗框对角处连接。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之间的连接,采用榫接方法。榫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榫肩方式,另一种是斜角榫肩的方式。这两种榫结构均是在竖向的窗中间工字料上做榫,在横向的窗工字料上做榫眼,如图2—26所示。

横窗工字料与竖窗工字料连接前,先在横窗工字料的长度中间处开一个长条形榨眼孔,其长度为20 mm左右,宽度略大于工字料的壁厚。如果是斜角榫肩结合,需在榫眼所对的工字上横档和下横

档的一侧开裁出90。角的缺口(图2—26)。

竖窗工字料的端头应先裁出凸字形掉头,榫头长度为8mm~10 mm左右,宽度比榫眼长度大0.5mm—1.0 mm,并在凸字形榫头两侧倒出一点斜口,在榫头顶端中间开一个5mm深的槽口,如图2—27所示。然后,再裁切出与横窗工字料上相对的掸肩部分,并用细挫将样肩部分修平整。需要注意的是,榫头、榫眼、榫肩这三者间的尺寸应准确,加工要细致。

榫头、榫眼部分加工完毕后,将榨头插进榫眼,把榫头的伸出部分,以开槽口为界分别向两个方向拧歪,使榫结构部分锁紧,将横向工字形窗料与竖向工字形窗料连接起来。

横向窗工字料与窗边框的连接,同样也用榫接方法连接,其方法与前述竖向、横向窗工字料榫接方法相同。但榫接时,是以横向窗工字料两端为榫头,窗框料上做榫眼。

在窗框料上所有榫头、榫眼加工完毕后,先将窗框料上的密封胶条上好,再进行窗框的组装连接,最后在各对口处上玻璃胶封口。

(二)平开宙扇制作

平开窗窗扇型材有三种:窗扇框、窗玻璃压条和连接铝角。

1.按图下料

下料前,先在型材上划线。窗扇横向框料尺寸,要按窗框中心竖向工字型料中间至窗框的边框料外边的宽度尺寸来切割。窗扇竖向框料要按窗框上部横向工字型料中是至窗框边框料外边的高度尺寸来切割,使得窗扇组装后,其侧边的密封胶条能压在窗架的外边。

横、竖窗扇料裁切下来后,还要将两端再切成45。角的斜口,并用细挫修正飞边和毛刺。连接铝角是用比窗框铝角小一些的窗扇铝角,其裁切方法与窗框铝角相同。

窗压线条按窗扇框尺寸裁割,端头也是切成45。角,并整修好切口。

2.连接

窗扇连接主要是将窗扇框料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前,需将密封胶条植入槽内。

连接时的铝角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攻螺丝固定;另一种是撞角法。其具体方法与窗框铝角安装方法相同。(三)安装固定窗框

(1)安装平开窗的砖墙窗洞,首先用水泥修平,窗洞尺寸大于铝合金平开窗框30 mm左右。然后,在铝合金平开窗框四周安装镀锌锚板,每边两个。

(2)对装入窑洞中的铝合金窗框,进行水平和垂直度校正,并用木楔块把窗框临时固紧在墙的窗洞中,再用水泥钉将锚固板固定在窗洞的墙边。如图2—28所示。

(3)在铝合金窗框边贴好保护胶带纸,然后再进行周边水泥塞口修平,待水泥固结后再撕去保护胶带纸。(四)平开窗组装

平开窗组装的内容有:上窗安装、窗扇安装、装窗扇拉手及玻璃、装执手和风撑。

1.上窗安装

如果上窗是固定的,可将玻璃直接安放在窗框的横向工字形铝合金上,然后用玻璃压线条固定玻璃,并用塔形橡胶条或玻璃胶密封。如果上窗可以开启的一扇窗,可按窗扇的安装方法先装好窗扇,再在上窗窗顶部装两个铰链,下部装一个风撑、一个拉手即可。

2.装执手和风撑基座

执手是用于将窗扇关闭时的扣紧装置,风撑则是起到窗扇的铰链和决定窗扇开闭角度的重要配件。风撑有90。和60。两种规格。

执手的把柄装在窗框中间竖向工字形铝合金料的室内一侧,两扇窗需装两个执手。执手的安装位置尺寸一般在窗扇高度的中间位置。执手与窗框竖向工字料的连接用螺丝固定。与执手相配的扣件装于窗扇的侧边,扣件用螺丝与窗扇框固定。在扣紧窗扇时,执手连动杆上的钩头,可将装在窗扇框边相应位置上的扣件钩住,窗扇便能扣锁住了。有的窗扇高度大于1.0 m时,也可安装两个执手。

风撑的基座装于窗框架上,使风撑藏在窗框架和窗扇框架之间的空位中,风撑基底用抽芯铝铆钉与窗框的内边固定,每个窗扇的上、下边都需装一只风撑,所以与窗扇对应窗框上、下都要装好风撑。

安装风撑的操作应在窗框架连接完毕后,即在窗框架与墙面窗洞安装前进行。

安装风撑基座时,先将基座放在窗框下边靠墙的角位上,用手电钻通过风撑基座上的固定孔在窗框上钻孔,再用与风撑基座固定孔相同直径的铝抽芯铆钉,将风撑基座固定。

3.窗扇与风撑连接

窗扇与风撑的连接有两点:一处是与风撑的小滑块,一处是风撑的支杆。这两点又是定位在一个连杆上,与窗扇框固定连接。该连杆与窗扇固定时,先要移动连杆,使风撑开启到最大位置,然后将窗窗框与连杆固定。风撑安装后,窗扇的开启位置如图2—29所示。

4.装拉手及玻璃

拉手是安装在窗扇框的竖向边框中部,窗扇关闭后,拉手的位置与执手靠近。装拉手前先在窗扇竖向边框中部,用挫刀或铣刀把框上压线条的槽挫一个缺口,再把装在该处的玻璃压线条切一个口,缺口大小按拉手尺寸而定。然后,钻孔用自攻螺丝将把手固定在窗扇边框上。玻璃尺寸应小于窗扇框内边尺寸15mm左右。将裁好的玻璃放入窗扇框内边,并马上把玻璃压线条装卡到窗扇框内边的卡槽上。然后,在玻璃的内外边各压上一周边的塔形密封橡胶条。

在平开窗的安装工作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斜角对口的安装。斜角对口要求尺寸准确、角度准确,加工细致。如果在窗框、扇框接后,仍然有些角位对口不密合,可用与铝合金相同色的玻璃胶补缝。

平开窗与墙面窗洞的安装,有先装窗框架,再安装窗扇的方法,也有先将整个平开窗完全配合好之后,在与墙面窗洞安装。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大批量制作时,可采用前种方法,而少量的安装制作可用后种方法。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 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91

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 建标〔1992〕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

根据原国家建工总局(82)建工科字第14号文的要求,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主编的《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2—91,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

目次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连接设计2„„„„„„„„„„„„„„„„„„„ 第一节一般规定2„„„„„„„„„„„„„„„„„„ 第二节摩擦型连接的计算3„„„„„„„„„„„„„„ 第三节承压型连接的计算6„„„„„„„„„„„„„„ 第四节接头设计7„„„„„„„„„„„„„„„„„„ 第五节连接构造要求13„„„„„„„„„„„„„„„„ 第三章施工及验收16„„„„„„„„„„„„„„„„„ 第一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储运和保管16„„„„„„„„„ 第二节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制作17„„„„„„„„„„ 第三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18„„„ 第四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安装20„„„„„„„„„„„ 第五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24„„„„„ 第六节油漆25„„„„„„„„„„„„„„„„„„„ 附录一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26„„„„ 附录二本规程用词说明27„„„„„„„„„„„„„„„ 附加说明28„„„„„„„„„„„„„„„„„„„„„„ 主要符号

作用和作用效应 F——集中荷载; M——弯矩; N——轴心力;

P——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V——剪力。计算指标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高强度螺栓的抗拉、抗剪和承压强度设计值;

σ——正应力。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An——净截面面积; I——毛截面惯性矩; S——毛截面面积矩; α——间距; d——直径; d0——孔径; l——长度;

lz——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边缘上的假定分布长度。计算系数及其它

n——高强度螺栓的数目;

nl——所计算截面上高强度螺栓的数目; nf——高强度螺栓传力摩擦面数目; μ——高强度螺栓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Ψ——集中荷载的增大系数。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在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第1.0.3条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的有关规定。

设计在特殊环境(如高温或腐蚀作用)中应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专门标准的要求。

第1.0.4条本规程采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分别符合《钢结构用大六角头螺栓》(GB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型式与尺寸》(GB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型式与尺寸》(GB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或《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形式尺寸》(GB3632)和《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的规定。

第1.0.5条在设计图、施工图中均应注明所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性能等级、规格、连接型式、预拉力、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以及连接后的防锈要求。当设计中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直径的高强度螺栓时,还应注明所选定的需进行抗滑移系数检验的螺栓直径。

第1.0.6条在高强度螺栓施拧、构件摩擦面处理及安装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有关规定。第二章连接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按其不同类型分别考虑下列极限状态:

一、摩擦型连接在荷载设计值下,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作为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二、承压型连接在荷载设计值下,螺栓或连接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作为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荷载标准值下,连接件间产生相对滑移,作为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第2.1.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宜按构件的内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必要时(如需与构件等强度连接),也可按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

第2.1.3条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得用于下列各种构件连接中: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连接; 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连接;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连接。

第2.1.4条对壁厚小于4mm的冷弯薄壁型钢,其连接摩擦面处理宜只采用清除油垢或钢丝刷清除浮锈的方法。

第2.1.5条在同一设计项目中,所选用的高强度螺栓直径,不宜多于两种;用于冷弯薄壁型钢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直径,不宜大于16mm。

第2.1.6条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环境温度高于150℃时,应采取隔热的措施予以防护。摩擦型连接的环境温度为100~150℃时,其设计承载力应降低10%。

第二节摩擦型连接的计算

第2.2.1条抗剪连接(承受垂直于螺栓杆轴方向内力的连接)中,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bv应按下式计算:

(2.2.1)

式中k——系数,对普通钢结构构件k=0.9,对冷弯薄壁型 钢构件k=0.8; nf——传力摩擦面数;

μ——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按表2.2.1-1采用; P——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按表2.2.1-2采用。

值亦可由表2.2.3查得。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值

表2.2.1-1

注:当连接构件采用不同钢号时,μ值应按相应的较低值取用。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kN)

表2.2.1-2

第2.2.2条螺栓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2.2.2)

应第2.2.3条摩擦型连接同时承受剪切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2.2.3)

式中Nt——每个高强度螺栓在其杆轴方向的外拉力,其值不得大于0.8P。

无外拉力时,连接着普通钢结构构件的每个高强度螺栓,在一个摩擦面上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由表2.2.3中查得。

第2.2.4条在轴向受力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处,构件强度σ应按下式计算:(2.2.4-1)

(2.2.4-2)

式中N——轴向拉力或轴心压力;

N′——折算轴力,对普通钢结构构件为:

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为:

An——构件净截面面积; A——构件毛截面面积;

nl——所计算截面(连接最外列螺栓处)上高强度螺栓数; n——在节点或拼接处,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度螺栓数; f——构件钢材抗拉或抗压强度设计值。

摩擦型连接中每个高强度螺栓一个摩擦面上的受剪承载力(kN)表2.2.3

1.当用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连接时,表中值应乘以0.89予以降低;

2.当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时承受剪切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其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乘以予以降低。

第2.2.5条抗剪摩擦型连接在动力荷载重复作用下,可不进行疲劳计算;但其连接处的主体金属,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中有关规定进行疲劳计算。

第三节承压型连接的计算 第2.3.1条高强度螺栓的承压型连接,应按表2.2.1-2中数值施加预拉力设计值P,其连接处摩擦面的处理方法与摩擦型连接要求相同。

第2.3.2条在受剪承压型连接中,每个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应取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的较小者;同时尚应按第2.3.5条控制受剪承载力的取值:

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2.3.2-1)

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2.3.2-2)

式中nv——受剪面数;

d——螺栓公称直径;在式(2.3.2-1)中,当剪切面在螺纹处时,应用螺纹有效直径de代替d,但应尽量避免螺纹深入到剪切面;

——在同一受力方向的承压构件的较小总厚度;

——螺栓的抗剪和母材承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3.2中采用。

承压型连接的强度设计值(kN/cm)

表2.3.2

第2.3.3条承压型连接承受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每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bt应按式(2.2.2)计算。

第2.3.4条承压型连接同时承受剪切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每个高强度螺栓所承受的外力应满足式(2.3.4-1)和(2.3.4-2)的要求。

(2.3.4-1)

(2.3.4-2)

式中Nv、Nt——每个高强度螺栓所承受的剪力和拉力;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受剪、受拉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第2.3.5条在承受剪切或同时承受剪切和螺栓杆轴方向拉力的承压型连接中,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得大于按摩擦型连接计算的1.3倍。第2.3.6条轴心受力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处,构件强度σ应按下式计算:

(2.3.6)

第四节接头设计

第2.4.1条在同一接头同一受力部位上,不得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承压型连接混用的连接,亦不得采用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混用的连接。在改建、扩建或加固工程中以静载为主的结构,其同一接头同一受力部位上,允许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侧角焊缝或铆钉的混用连接。并考虑其共同工作。

在同一接头中,允许按不同受力部位分别采用不同性质连接所组成的并用连接(如梁柱刚节点中,梁翼缘与柱焊接,梁腹板与柱高强螺栓连接)并考虑其共同工作。

第2.4.2条在不同板厚的连接处,应设置垫板,垫板两面均应作与母材相同的表面处理。当板厚差小于或等于3mm时,可参照表3.4.3所列方法处理。

第2.4.3条在下列情况的连接中,高强度螺栓的数目应予以增加: 一、一个构件借助垫板或其他中间板件与另一构件连接的承压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10%;

二、搭接或用拼接板的单面连接的承压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10%;

三、在构件的端部连接中,当利用短角钢连接型钢(角钢或槽钢)的外伸肢以缩短连接长度时,在短角钢两肢中的一肢上,所用的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50%。

第2.4.4条组合I字梁翼缘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图2.4.4),宜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翼缘板与翼缘角钢连接的高强度螺栓:

(2.4.4-1)

式中Sl——翼缘板毛截面对梁中和轴的面积矩; α——翼缘上高强度螺栓间距;

n——在间距a范围内的高强度螺栓数; V——梁计算截面上的剪力; I——梁的毛截面惯性矩。

二、翼缘与腹板连接的高强度螺栓:

(2.4.4-2)

式中F——集中荷载值(对动力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

Ψ——系数,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Ψ=1.35,其它梁Ψ=1.0;

lz——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边缘上的假定分布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z=α1+2hyα1——集中荷载沿梁跨度方向的支承长度,对吊车梁可取为50mm;

hy——自吊车梁轨顶或其它梁顶面至腹板与翼缘连接栓孔中心的距离(当双排孔时为下孔);

α1——系数,当荷载作用于上翼缘且梁的腹板创平顶紧上翼缘时,α1=0.4;其它情况α1=1.0

S2——翼缘毛截面(包括翼缘板、翼缘角钢和腋板)对梁中和轴的面积矩。

图2.4.4组合I字梁翼缘连接示意图

第2.4.5条T型受拉连接接头(图2.4.5),应采用刚性较大的端板,如加厚端板或设置加劲板。

图2.4.5T形受拉连接接头

第2.4.6条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端板连接接头(图2.4.6),其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按下列方法计算:

图2.4.6端板连接接头

一、弯矩作用下,受拉边端高强度螺栓承受杆轴方向的最大拉力按下式计算:

(2.4.6-1)

式中y1——螺栓群中和轴至最大拉力螺栓的距离; yi——每列第i个螺栓至螺栓群中和轴的距离; m——螺栓列数。

由公式(2.4.6-1)算得的螺栓最大拉力不得超过0.8P。

二、普通钢结构构件端板接头的受剪承载力

应按下式计算:

(2.4.6-2)式中n——接头螺栓总数;

——受拉区各螺栓所承受拉力之和,即

第2.4.7条承受轴向力、弯矩、剪力共同作用的拼接接头(图2.4.7)中,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2.4.7-1)

式中Nl——受力最大处(对角)的一个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 M、N、V——拼接接头处所承受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 n——拼接接头一侧高强度螺栓数;

xi、yi——拼接接头一侧螺栓群中心至第i个螺栓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xi、yi——螺栓群中心至最远端一排螺栓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e——螺栓群中心至拼接中心的水平距离;

当yi/x1>3时,公式(2.4.7-1)可简化为下式:

(2.4.7-2)

公式(2.4.7-1)、(2.4.7-2)中Nb为一个高强度螺栓的设计承载力。对摩擦型连接,该值按公式(2.2.1)计算;对承压型连接则按公式(2.3.2-1)、(2.3.2-2)二者计算所得承载力设计值中的较小值。

图2.4.7板的拼接接头

第2.4.8条I字形截面梁的全截面拼接接头(图2.4.8),可按弯矩由翼缘和腹板共同承担的方法计算,也可按弯矩由翼缘承担,剪力由腹板承担的简化方法计算。

按弯矩由翼缘和腹板共同承担计算时,翼缘上的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可按下式计算:

(2.4.8-1)

式中Nlf——翼缘拼接处每个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

(2.4.8-2)

M——拼接处的弯矩;

n——翼缘拼接接头一侧的高强度螺栓数; h——梁高;

Il——翼缘对梁中和轴的毛截面惯性矩; I——梁的毛截面惯性矩; bN——按第2.4.7条规定采用。

图2.4.8I字形截面梁的拼接

腹板上的高强度螺栓按公式(2.4.7-1)或(2.4.7-2)计算,但取N=0,M=M2;

M2为腹板分担的弯矩,按下式计算:

(2.4.8-3)

式中I2——腹板对梁中和轴的毛截面惯性矩。

按弯矩由翼缘承担剪力由腹板承担的简化方法计算时,翼缘上的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按下式计算:

(2.4.8-4)

此时,腹板上的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则按下式计算:

(2.4.8-5)

式中Nlw——腹板拼接处每个高强度螺栓承受的剪力; n′——腹板拼接接头一侧的高强度螺栓数目。

第2.4.9条当节点处构件一端或拼接接头一端沿受力方向的连接长度l1大于15d0时,应将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乘以折减系数(),当l1大于60d0时,折减系数为0.7,d0为孔径,l1为两端栓孔间距离。

第五节连接构造要求

第2.5.1条每一杆件接头的一端,高强度螺栓数不宜少于2个。第2.5.2条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钻孔,孔径应按表2.5.2采用。

高强度螺栓孔径选配表

表2.5.2

注:承压型连接中高强度螺栓孔径可按表中值减小0.5~1.0mm。

第2.5.3条高强度螺栓的孔距和边距应按表2.5.3的规定采用。

高强度螺栓的孔距和边距值

表2.5.3

注:1)d0为高强度螺栓的孔径;t为外层较薄板件的厚度;

2)钢板边缘与刚性构件(如角钢、槽钢等)相连的高强度螺栓的最大间距,可按中间排数值采用。

第2.5.4条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梁,其翼缘板不宜超过三层。翼缘角钢面积不宜少于整个翼缘面积的30%。当所采用的大型角钢仍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可加腋板(图2.5.4)。此时,角钢与腋板面积之和不应少于翼缘面积的30%。

当翼缘板不需沿梁通长设置时,理论切断点处外伸长度内的螺栓数,应按与该板1/2净截面面积等强的承载力进行计算。

图2.5.4高强度螺栓连接梁的翼缘示意图

第2.5.5条当型钢构件的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时,其拼接件宜采用钢板,型钢斜面应加垫板。第2.5.6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当搁置时间较长时应注意保护。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施工完毕后,应按构件防锈要求涂刷防锈涂料,螺栓及连接处周边用涂料封闭。

第2.5.7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设计时应考虑专用施工机具的可操作空间(图2.5.7),其最小尺寸见表2.5.7。

当a值小于表2.5.7时,可用长套筒头施拧螺栓,此时套筒头部直径一般为螺母对角线尺寸加10mm,但b值需有足够长度。

可操作空间尺寸表2.5.7

图2.5.7施工机具操作空间示意图 第三章施工及验收

第一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储运和保管

第3.1.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一个大六角头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组成,使用组合应按表3.1.1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组成。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在同批内配套使用。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合 表3.1.1

第3.1.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由制造厂按批配套供货,并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

第3.1.3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应轻装、轻卸,防止损伤螺纹。第3.1.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包装箱上注明的批号、规格分类保管,室内存放,堆放不宜过高,防止生锈和沾染脏物。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安装使用前严禁任意开箱。

第3.1.5条工地安装时,应按当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要使用的数量领取。当天安装剩余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乱扔、乱放。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碰伤螺纹及沾染脏物,以防扭矩系数发生变化。

第二节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制作 第3.2.1条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栓孔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制孔允许偏差

表3.2.1

第3.2.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规定。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孔距允许偏差

表3.2.2

注:孔的分组规定

(1)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连接孔划为一组。

(2)接头处的孔:通用接头—半个拼接板上的孔为一组;阶梯接头—两接头之间的孔为一组。

(3)在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连接孔为一组,但不包括(1)、(2)所指的孔。(4)受弯构件翼缘上,每1m长度内的孔为一组。

第3.2.3条高强度螺栓的栓孔应采用钻孔成型,孔边应无飞边、毛刺。

第3.2.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板迭上所有螺栓孔,均应采用量规检查,其通过率为: 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1.0mm的量规检查,每组至少应通过85%;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2~0.3mm的量规检查,应全部通过。

第3.2.5条按第3.2.4条检查时,凡量规不能通过的孔,必须经施工图编制单位同意后,方可扩钻或补焊后重新钻孔。

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2.0mm,补焊时,应用与母材力学性能相当的焊条补焊,严禁用钢块填塞。每组孔中经补焊重新钻孔的数量不得超过20%。处理后的孔应作出记录。

第3.2.6条加工后的构件,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应平整、无焊接飞溅、无毛刺、无油污。其表面处理方法应与设计图中所要求的一致。第3.2.7条经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严禁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上作任何标记。

第3.2.8条经处理后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第三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第3.3.1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进行以下检验:

一、运到工地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运到工地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3.3.2条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

一、抗滑移系数检验应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由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分别进行,每批三组。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制造批,不足2000t者视作一批,单项工程的构件摩擦面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则每种表面处理工艺均需检验。

二、抗滑移系数检验用的试件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同批制作、使用同一性能等级、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运。

三、抗滑移系数试件宜采用图3.3.2所示型式,试件的连接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二章规定。

四、抗滑移系数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并测出其滑动荷载。试验时,试件的轴线应与试验机夹具中心严格对中。

五、抗滑移系数μ按下式计算:

(3.3.2)

式中N——滑动荷载;

nf——传力摩擦面数,nf=2;

——与试件滑动荷载一侧对应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

(或紧固轴力)之和。Pt取值规定如下: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Pt为实测值,此值应准确控制在0.95P~1.05P范围之内;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先抽验5套(与试件组装螺栓同批),当5套螺栓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符合表3.4.14规定时,即以该平均值做为Pt。

六、抗滑移系数检验的最小值必须等于或大于设计规定值。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构件摩擦面应重新处理。处理后的构件摩擦面应按本节规定重新检验。

图3.3.2抗滑移系数试件

第四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安装

第3.4.1条高强度螺栓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l′+Δl(3.4.1-1)式中l′——连接板层总厚度; Δl——附加长度

Δl=m十ns+3p(3.4.1-2)m——高强度螺母公称厚度;

n——垫圈个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为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为2; s——高强度垫圈公称厚度; p——螺纹的螺距。

当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确定之后,Δl也可由表3.4.1查得。

高强度螺栓附加长度表

表3.4.1

第3.4.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如采用生锈处理方法时,安装前应以细钢丝刷除去摩擦面上的浮锈。

第3.4.3条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表3.4.3规定进行处理。

接触面间隙处理

表3.4.3

第3.4.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时,在每个节点上应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由安装时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1/3;

二、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

三、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第3.4.5条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第3.4.6条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第3.4.7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用锤敲打)。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修孔时,为了防止铁屑落入板迭缝中,铰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使板迭密贴后再进行。严禁气割扩孔。

第3.4.8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在雨中作业。第3.4.9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第3.4.10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可由下式计算确定: Tc=k²Pc²d(3.4.10)式中Tc——施工扭矩;(N²m);

k——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该值由第3.4.9条测得; Pc——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见表3.4.10; d——高强度螺栓螺杆直径(mm)。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kN)

表3.4.10

第3.4.1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班前必须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5%,合格后方准使用。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3%。

第3.4.12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按第3.4.10条规定的施工扭矩值进行终拧。终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另一种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

第3.4.13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拧紧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第3.4.1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紧固轴力,每批复验5套。5套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应符合表3.4.14的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轴力(kN)

表3.4.14

第3.4.15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

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初拧扭矩值为0.13³Pc

³d的50%左右,可参照表3.4.15选用。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值。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直至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对于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可按本节第3.4.12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终拧(扭矩系数取0.13)。

初拧扭矩值

表3.4.15

第3.4.16条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复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应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第3.4.17条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第五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第3.5.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

一、用小锤(0.3kg)敲击法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普查,以防漏拧。

二、对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进行扭矩检查。

检查时先在螺杆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在0.9Tch~1.1Tch范围内。Tch按下式计算:

Tch=k³P³d(3.5.1)式中Tch——检查扭矩(N²m);

P——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kN)。

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

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

第3.5.2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应有下列原始检查验收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数据、抗滑移系数试验数据、初拧扭矩、终拧扭矩、扭矩扳手检查数据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

第3.5.3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对于不能用专用扳手拧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按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方法办理。

第3.5.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应有下列原始检查验收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数据、抗滑移系数试验数据、初拧扭矩、扭矩扳手检查数据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

第六节油漆

第3.6.1条对于露天使用或接触腐蚀性气体的钢结构,在高强度螺栓拧紧检查验收合格后,连接处板缝应及时用腻子封闭。

第3.6.2条经检查合格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涂漆防锈。附录一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附表1.1

注:1N/mm=1MPa。附录二本规程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

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附加说明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参加单位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 铁道部科学院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主要起草人

吴有常

沈家骅

程季青

李国兴

肖建华 贺贤娟

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篇6

本勘误采用与原文对照的方式,将勘误内容用红色字标注,便于读者阅读。

1、第3页,第3.2.1条

【原文】住宅建筑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应符合表3.2.1的规定,其他未列入表3.2.1中的住宅建筑用电负荷的等级宜为三级。

【勘误】表3.2.1增加序号,序号2里“且”改为“或”:

2、第10页,第6.4.7条

【原文】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表6.4.7的规定。

【勘误】单相负荷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表6.4.7的规定。

3、第45页,第3.2.1条3

【原文】表3.2.1中及全文中“建筑高度为50m~100m且19层~34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意为19层~34层同时满足建筑高度为50m~100m的住宅建筑,如果19层~34层同时建筑高度为100m及100m以上的住宅建筑,应按2执行;如果建筑高度为50m及以上且层数为18及以下或层数为19建筑高度低于50m的住宅建筑,均应按本款执行。

【勘误】表3.2.1中及全文中“建筑高度为50m~100m且19层~34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意为19层~34层同时满足建筑高度为50m~100m的住宅建筑。如果19层~34层同时建筑高度为100m及100m以上的住宅建筑,应按表3.2.1序号1执行;如果建筑高度为50m及以上且层数为18及以下的住宅建筑,应按表3.2.1序号2执行。”

4、第48页,表1

【原文】

【勘误】

5、第49页,3

【原文】一台1 600kVA变压器可带住宅的户数:

【勘误】一台1600kVA变压器可带住宅的户数:

6、第73页,图2公共安全系统下的5个框图里做如下文字修改:

【原文】

1)应急指挥系统;

2)紧急广播系统;

3)电子周界防护系统;

4)公共区域安全防护系统;

5)家庭安全防护系统。

【勘误】

1)应急联动系统;

2)应急广播系统;

3)周界安全防范系统;

4)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

中国建筑: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 篇7

仅仅8年时间,中国建筑在世界500强中的名次提升了406位。

在同一时期,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也从1157亿元增至5715亿元,增长了近400%。从营收角度看,中国建筑已然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的位置。

新近发布的2013半年报显示,中国建筑上半年营收3019亿元,净利润为87.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达22.5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建筑股份公司总经理官庆说,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对标看,上半年中国建筑利润总额在113家央企中排名第八;与同行业央企相比,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增加值上进一步保持领先,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巩固。

建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放开的行业之一,也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全国有8万多家建筑公司。在这样一个无垄断资源可倚的过度竞争市场,作为大型央企,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抓大放小,强化高端建筑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中国建筑能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正是缘于其完全按市场规律开拓市场,不断进行自我改革,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优产业格局,加强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做强做精打造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前实现了企业“一最两跨”(把中国建筑建设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2015年前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3强)的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建筑在海外拥有33个公司及办事处,在与欧美及日本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中国建筑不但学会了按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将先进的管理施工经验及发展模式带回国内,同时其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累计在境外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500多个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李健说,1985年之前,中国建筑在海外以给欧美日企业打工为主,即国外企业揽到工程后,中国建筑以劳务合作和部分工程分包的形式参与施工。1985年,中国建筑在伊拉克拿下了第一个总承包工程,标志着中国建筑以国际承包商的身份开始参与全球建筑市场竞争。

2012年,中国建筑海外业务完成合同额217亿美元,营业额160亿美元。与2002年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97%和22.51%,已经跻身全球一流总承包商之列。阿联酋迪拜棕榈岛别墅项目、阿尔及利亚松树喜来登酒店以及中标2012年全球最大的公建项目——合同额1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表明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以强大的竞争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经过30多年的海外市场考验,中国建筑最大的收获是锤炼了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迄今中国建筑的高管中70%均具有多年海外征战经验。

在充分分析国内建筑市场现状后,中国建筑提出了“占领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的市场策略,并以营销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三大营销策略,严格要求“合同条款差的项目不接,业主资信差的项目不接,低于一定金额的项目不接”。目前承接工程金额底线已提高到2亿元,中建三局等部分子企业已提高到3亿元。

退出中低端市场后,中国建筑集中精力于大项目,每个工程都按出精品的要求严格施工与管理,精品迭出带来集约效应进一步放大,统计显示,全国各省市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中,90%以上由中国建筑承建,中国建筑在房建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然确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建三局在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90年代承建了深圳地王大厦,进入21世纪后,承建了高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60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中建三局虽以速度闻名,但更以品质赢得信任。

此外,中国建筑还承建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世界第二、中国第一、660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等重大项目。

中国建筑还将战略合作和大客户营销作为实施“三大”市场策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已与81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近5000亿元,新签合同中大客户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与大客户签署的合作金额占总合同额的54%。

作为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鲁班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中国建筑共斩获164项,占所颁奖总数的10%,这缘于中国建筑在所属各子企业中强力推行统一版本的《项目管理手册》,要求下属企业管理标准化、项目实施标准化,进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延伸产业链,不断自我改革,构建最优产业格局

如果仅仅定位于一家房屋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也不可能取得今日之成就。

地产是中国建筑旗下一个重要的板块,其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1979年从香港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务,而后逐步进入内地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成功打造了“中海地产”品牌。中海地产连续八次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利润水平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目前市值超过1900亿港元,在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中位列第一。2012年10月,中海地产品牌价值评估达252.77亿元人民币,位居行业第一。

除了地产业务外,中国建筑旗下公司多涉及基础建设、混凝土、钢构、装饰装修等业务,各个二级公司业务较杂,但相对力量不强。中国建筑通过组建基础设施事业部、城市综合建设事业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横向整合,同时组建8家定位高端市场的专业公司破解内部企业同质化竞争难题。

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部翟志刚书记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建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占位高,无论是公路、高铁,还是航站楼、水务、地铁领域,中国建筑均已强势介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克斯说,八局参与建设了全国24个大型干线机场航站楼,承建了7个全国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

nlc202309041435

中国建筑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高铁客运专线、武广高铁武汉站、京沪高铁南京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在海外承接了横贯刚果(布)的总长500多公里的国家1号公路和连接阿尔及利亚南北部的骨干高速公路等大型基建工程。尤其是承建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的首个政府基建工程——超过4亿美元的纽约曼哈顿汉密尔顿大桥项目,成为中国建筑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基建市场的重要标志。

据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绪海介绍,通过整合中国建筑旗下6家装饰公司组建的中建装饰集团今年1-7月份签订合同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78.12亿元,同比增长13.56%,从规模上看,已经位列中国装饰行业第一,而中建装饰集团的目标是打造行业第一品牌。

此外,中国建筑以集团增资的方式,强化对系统内最优秀的钢结构公司和安装公司的资源投入,目前中建钢构已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建安装已成为横跨建筑和石化——规模、效益行业第一的安装企业,而以上市公司“西部建设”为平台的混凝土产业整合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混凝土公司。

中国建筑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形成了建筑、地产、基建为业务主体,专业化公司为强力支撑的巨型建筑地产集团,目前地产和基建业务合计占到公司总收入的近30%,专业板块收入超过20%,建筑业务收入占50%,公司业务形态构成均衡、稳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整合内外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助力城镇化建设

作为充分竞争行业的一个市场主体,中国建筑在深入研究现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后,果断将目前以工程承包为主的企业发展模式向“城市综合建设”、“城乡统筹开发”方向转变,借力中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大商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的重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从2010年以来,中国建筑先后与30多个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总开发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拟开发建设几十个投资达百亿元的城市新型社区。

中国建筑在打造城市新型社区中提供两方面服务:其一是利用中国建筑强大的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的能力,为社区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其二,依托中国建筑的品牌优势,在城市综合建设中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引入商业伙伴和产业伙伴,合力打造新型城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千城一面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的最大问题,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淹没于高楼大厦之中,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改变。

2012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聘任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刘刚为遂宁市总风貌规划师,这也是中国首位城市总风貌规划师。2013年8月,四川省绵阳市聘任西南院设计七院院长助理王琪担任绵阳市首席建筑师。

合作期间,中建西南院将指导遂宁、绵阳两市重大城市规划、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和风貌控制、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和审查意见。这也是中国建筑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地方城市建设发挥了智囊作用。

在“统筹城乡”领域,中国建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农村城镇化新的模式。中国建筑在重庆黎香湖开展的“统筹城乡”模式以“保证农民利益为中心”,坚持“政府、企业摆两边,农民利益放中间”的理念,完全按照国家及地方政策对农民进行征地拆迁补偿,并为农民建设高标准精装修安置房,为农民办理城镇人口养老保险。

“统筹城乡”模式充分调动了“政府、农民、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现代农业产业股份公司并在公司中就业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持续增收问题、政府关注的就业问题,不但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中国建筑的持续发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机遇。

上一篇:平安校园国旗下讲话下一篇:内蒙古乌海市第八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