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血糖监测

2024-09-29

指尖血糖监测(共6篇)

指尖血糖监测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otin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与指尖监测血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意义。方法 应用CGMS对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的血糖监测, 同时用指尖血糖监测仪, 每天至少监测7次血糖, 观察比较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5例21次低血糖, 而CGMS发现30例出现110次低血糖, 其中20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Un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 HU) , 以夜间多见。结论 CGMS是目前监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较为先进的手段。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指尖血糖监测,低血糖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从而制定个性化降糖方案, 同时也反映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SMBG) 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但其无法完整反映患者全天血糖谱, 存在盲区。因此,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 应运而生, 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CGMS通过葡萄糖感应器埋植于皮下, 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 进而反映血糖水平, 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谱, 了解血糖波动趋势, 发现不易被传统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事件和低血糖事件[1]。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可以迅速使血糖控制达到理想状态, 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CGMS可以作连续72h的血糖监测, 获得血糖波动曲线图。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 通过对7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分析, 比较CGMS和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方法对于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性以及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 男40例, 女30例。年龄22~74岁, 平均55.25岁。病程2个月~20年。排除急性并发症患者。

1.2 方法

对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采用美国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 , 将血糖感应器探头植入皮下, 进行连续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指导患者每天至少监测7次指尖血糖 (指尖血糖仪应用日本泰尔茂血糖仪) :三餐前、三餐后2h和凌晨3:00。在记录本上记录血糖值、饮食状况、运动强度及时间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 把这些信息输入至CGMS。动态血糖监测完成以后, 随时下载数据, 采用CGMS software3.0对数据进行分析。

1.3 判断

CGMS或血糖仪测得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

2 结果

在70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使用CGMS发现30例出现110次低血糖事件, 其中20例出现无症头性低血糖 (HU) , 以3:00~6:00为最多见。血糖≤2.5 mmol/L, 有23次, 占20.9%;血糖≤2.8 mmol/L, 有32次, 占29.1%;血糖≤3.9 mmol/L, 有55次, 占55.0%。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HU时间段分布有所差异:长效胰岛素治疗者低血糖38次, 发生在餐前占65.5%, 夜间占35.5%, 预混胰岛素治疗者低血糖72次, 发生在餐前占46.6%, 夜间占53.4%。且睡前血糖低于6.0mmol/L, 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占约80%。而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仅仅发现15例21次低血糖, 为CGMS监测到的19.1%, 说明即使频繁的指尖血糖监测还会有绝大多数的低血糖被遗漏, 尤其是HU。

3 讨论

3.1 指尖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 但它只能反映某一瞬间的血糖值。而一日内的血糖是时刻变化的, 夜间频繁的监测血糖给患者带来不便。正如本研究所示, 指尖血糖监测仅仅发现21次低血糖事件, 而CGMS发现110次低血糖事件, 后者为前者5倍, 说明即使频繁的指尖血糖监测还是会有绝大多数的低血糖未被发现, 尤其是HU。另外, 发现糖尿病患者HU持续时间差异很大, 从数分钟到数时不等, 提示CGMS揭示许多未曾发现的低血糖。因此, CGMS较一般传统的SMBG的优势在于[3]: (1) 可帮助医生分析夜间血糖控制情况; (2) 检测出HU发生的时间及频率; (3) 发现黎明现象; (4) 患者可以在监测期间将进餐、运动、注射胰岛素等事件同步输入至CGMS, 监测完毕以后, 连同血糖的数据和图形储存于计算机中并可打印出来, 将能更好地分析血糖控制的情况, 使治疗个体化, 缩短疗程。

3.2 在非糖尿病人群,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但在糖尿病治疗的患者, 只要血糖低于3.9mmol/L即属低血糖范畴[4]。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约2%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病例是由低血糖引起的。DCCT、UKPDS和ACCORD等临床研究显示, 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4]。因此, 对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 要积极的减少低血糖发生, 充分了解低血糖发生的机制, 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降低低血糖危险因素。对于条件允许的糖尿病患者, 积极开展CGMS监测, 全天候的监测低血糖的发生, 有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降低风险。

3.3 CGMS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张光梅的研究指出[5], CGMS测定值比血浆血糖值低, 会低估血糖的水平, 造成假性夜间低血糖, 即CGMS报道的夜间低血糖可能存有假象, 应仔细分析, 以避免错误的减少夜间药物剂量。因此, 解读CGMS图谱及数据须注意几点: (1) 应着重分析血糖波动规律和趋势, 并尽量查找出造成血糖异常波动的原因, 而不“纠结”于个别时间点的绝对血糖值。 (2) 每次的监测数据仅是反映既往短时间 (例如72h) 血糖波动情况, 不能将此时间窗扩大化。 (3) 推荐采用“三步法”标准分析模式解读CGMS图谱及数据, 即“一”分析夜间血糖, “二”看餐前血糖, “三”看餐后血糖, 每个步骤要先观察低血糖、后看高血糖并找到具体原因, 以调整治疗方案[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09年版) [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48) :3388-3392.

[2]刘艳, 程杰, 郭蔚莹.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尿病事件的重要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0 (2) :259-260.

[3]黄晨, 李榕.持续性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的可靠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1) :37-38.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33-34.

[5]张光梅.动态血糖尿病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8, 2:49-50.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1年版) [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10 (4) :21-22.

指尖血糖监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住院患者112例, 针刺指尖后有疼痛93例;针刺部位红肿15例, 红肿面积最大1.0 cm×1.5cm, 最小0.02 cm×0.02 cm;针刺部位不愈合, 有脓性分泌液6例。其中男45例, 女67例, 年龄26~77岁, 平均 (55.0±12.0) 岁。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监测频率≥5次/d。

1.2 方法

93例针刺部位疼痛患者、15例红肿患者, 应用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按指尖大小剪成 (1.0~1.5) cm× (2.0~2.5) cm大小的椭圆形贴敷针刺部位。有计划的选择指尖针刺、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贴敷。1~3 d更换敷料, 评估指尖情况是否继续使用。6例脓性分泌液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 (溃疡贴) 贴敷, 剪切至易于固定的细条贴裹手指, 不要完全裹紧手指, 以免造成止血带式后果。1~3 d更换敷料, 评估创面后, 根据渗液多少选择水胶体敷料 (溃疡贴) 或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贴敷至愈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应用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贴敷针刺部位疼痛患者效果见表1 (n=93) 。

2.2 应用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贴敷针刺部位红肿患者效果见表2 (n=15) 。

2.3 应用水胶体敷料 (溃疡贴) 贴裹针刺后有渗液患者见表3 (n=6) 。

3 讨论

3.1 据一份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管理意识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实现经常性血糖监测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测量血糖很麻烦, 既费钱, 又要忍受疼痛。因此减轻疼痛, 防止感染, 保护手指皮肤是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监测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2 康惠尔系列敷料主要提供湿性愈合环境, 加快肉芽生长;外层半透膜, 防水透气, 预防二次污染;添加的藻酸钙盐的溃疡贴, 吸收渗出液性能优越。水胶体敷料 (透明贴) 透明, 易于观察伤口;高弹性、易于剪贴, 可使用于任何部位伤口。

3.3 利用水胶体敷料的主要产品性能探讨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无痛技术, 有计划的选择手指针刺及针刺后水胶体敷料的贴敷, 对手指的保护、护理, 减轻针刺后的疼痛、红肿, 促进愈合, 效果明显, 值得进一步尝试。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水胶体敷料对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监测后手指疼痛, 感染的护理。方法选择112例门诊、住院患者, 血糖监测频率每日≥5次。针刺指尖后感觉指尖疼痛93例, 针刺部位红肿15例, 针刺部位不愈合有脓性分泌液6例。结果 应用水胶体敷料贴敷13 d, 疼痛减轻或消失90例, 红肿不同程度消失13例, 脓性分泌物分泌减少6例。结论 应用水胶体敷料贴敷针刺后指尖减轻疼痛, 消除红肿, 促进愈合, 效果理想。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指尖血糖监测,手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4 (110) :582-590.

[2]蔡保芳, 张文姣.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内科, 2012, 7 (6) :653-655.

指尖血糖监测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用利福乐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测定, 对照方法是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oet-r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同一个患者的静脉血。

1.2 快速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

用酒精消毒左手的无名指指尖部位, 然后进行穿刺, 让末梢血自然流出来, 均匀的涂抹于试纸条的小孔上, 然后上仪器检测。静脉血由本科护士采集肘静脉2.5 m L的血于无菌试管里送检验室检查。

1.3 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在42例配对检测的血糖结果中, 二者均值比较,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静脉血的血糖值普遍较高, 平均为9.31mmol/L, 快速血糖检测仪测定的指尖血糖较低, 均值为8.93mmol/L, 2组数据差别不大。将获得的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 得t=0.67, P>0.05。2组数据无显著差异。

2.2 42例对配对检测中血糖的结果有3例差别较大, 1例差9.2mmol/L, 1例差8.12mmol/L, 1例差3, 79mmol/L, 将这3例去除后重新计算均值, 发现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的静脉血均值为9, 02mmol/L, 而快速血糖仪检测的指尖血糖均值为8.91mmol/L, 2组数据更为接近。对比获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t=0.732, P>0.05, 两者无显著差异。

2.3去除3例大差异的配对数据, 2组数据的回归方程为r=0.936x=0.402, P<0.01, 2种方法的结果相关性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3 讨论

经过本实验结果和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可见, 运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 由于才学方法的不同, 时间的不同, 消毒的不同, 病人自身原因的不同, 还有某些药物和疾病的影响对其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只要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 合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这些不良影响,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准确性, 可信性和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 不仅如此, 对于患者来说, 尤其是那些需要连续多次检测血糖值的病人来说减少了多次抽取静脉血的痛苦, 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一种工具。

3.1本实验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说明临床医护人员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是一种有效监督糖尿病情调手段。

3.2本实验中有3例差别较大的现象, 经过研究发现, 其中1例是因为患者本身的指尖水肿严重, 大量组织液混入血液使结果被稀释, 偏低。另1例是因为护士采血的时候过分挤压的缘故混入组织液, 结果不准确。再1例, 是患者的血糖值太高了, 超过了血糖仪检测的范围之内, 所以失效了。

3.3通过实验, 我们提出了使快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准确、可信、质量可靠的几点建议

(1) 首先要做到硬件管理上的去, 保护好所用的仪器设备, 注意防潮, 潮湿的空气可以使水分附着在仪器的光路上而影响检测结果。另外, 试纸条取出后马上加盖, 以免吸附水份变性。

(2) 血糖仪的测定方法要正确, 实验结果提示, 自然流出的指尖血更准确可靠, 不可过分挤压, 以免混入组织液, 对结果造成稀释。正确方法为, 用7 5%的酒精消毒左手的无名指指尖, 根据患者指尖皮肤的厚度选择刺针的档次, 针刺后自然流血, 滴入测定空里, 覆盖整个测定区。 (3) 要注意某些药物对结果的影响, 如:维生素、谷胱甘肽等等, 对异常结果要再次复检。

(4) 在临床护理中常会发现一些末梢情况差点患者, 有的过度水肿, 有的角质层加厚等等, 在需要紧急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 以求结果的准确。

(5) 要定期采用已知值得标本对仪器进行校正, 以便对仪器的准确性做出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快速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的可信性, 准确度和质量的保证。探讨快速血糖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利福乐血糖仪测定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指尖血糖42例。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2例患者的静脉血糖值。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在实验中总结出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的可信性, 准确度和质量的保证方法。结果2种方法测定的均值分别为, 快速血糖检测仪为8.93mmol/L, 静脉血为9, 31mmlo/L, t=0.138, P>0.05, r=0.996.结论可见, 快速血糖仪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操作方法, 其结果不仅是可靠的还具有快速, 准确, 疼痛少的特点, 在临床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关键词:快速血糖仪,指尖血糖,静脉血糖,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升芝.整体护理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3.

[2]糖尿病之友编辑部.世界面临糖尿病灾难[J].糖尿病之友, 2003, 11 (2) .

指尖血糖监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 年1 月—2015 年10 月, 选取在该疾控中心体检科进行血糖检测的200 例受检者进行研究, 按照其血糖情况进行分组, 分为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 经这200 例受检者知情同意, 将其纳入此次研究中。

低血糖组共有20 例受检者, 其血糖均低于正常水平, 男10 例, 女10 例, 年龄分布于为45~76 岁之间, 年龄的平均值为 (60.83±12.56) 岁。

血糖正常组共有30 例受检者, 其血糖均处于正常水平, 男16 例, 女14 例, 年龄分布于为44~76 岁之间, 年龄的平均值为 (60.71±12.41) 岁。

糖耐量异常组共有70 例受检者, 均被确诊为糖耐量异常, 男35 例, 女35 例, 年龄分布于45~75 岁之间, 年龄的平均值为 (60.67±12.37) 岁。

糖尿病组共有80 例受检者, 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被确诊为糖尿病, 男41 例, 女39 例, 年龄分布于为45~77 岁之间, 年龄的平均值为 (60.87±12.54) 岁。

四组受检者的性别、 年龄等研究资料进行两两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5]

血糖正常水平:空腹血糖值为3.9~6.0 mmol/L, 餐后2 h血糖值≤7.8 mmol/L。低血糖:空腹血糖值低于3.9 mmol/L。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值为6.1~7.0 mmol/L, 或餐后2 h血糖值>7.8 mmol/L, <11.1 mmol/L。

糖尿病: 参照1999 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如患者满足以下3 条中的任意2 条, 即可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的血糖超过11.1 mmol/L;空腹血糖值超过7.0 mmol/L。

1.3 研究方法

分别于空腹状态时和餐后2 h, 采集这200 例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外周静脉血液, 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法进行检测, 在采集空腹血液样本后, 给予受检者250 m L葡萄糖溶液, 在2 h后再次采集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外周静脉血液, 检测期间应禁食禁饮、禁止剧烈运动, 将血液样本置入抗凝试管中, 轻轻摇匀, 放置于4℃环境下保存, 在3 h内进行检测, 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 对比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血液的血糖检测结果。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中录入数据, 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进行t检验, 以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以及糖尿病组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结果均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5.5%,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多达9 400 万人[6]。 目前, 糖尿病患者以社区管理为主, 主要包括血糖控制和监测。 血糖监测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 对其血糖变化进行动态的掌握, 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便于及时调整血糖管理方案, 如血糖监测结果出现误差, 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极为不利, 容易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7]。 因此, 加强血糖监测、 提高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方法被作为糖尿病血糖检测的金标准, 通常情况下, 进行血糖检测的血液采集于外周静脉, 但这种血糖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的血糖检测机构进行, 如医院门诊、疾控中心体检科等, 这是因为静脉血浆血糖检测需要血液采集人员掌握专业的静脉穿刺技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不佳, 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皮肤损伤, 患者自身更不可能进行静脉穿刺, 这种血糖检测方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不便利的局限性[8]。 另外, 这种检测方法需要采集的血量较大, 对受检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 寻求一种便利且准确的血糖监测方法极为重要。

指尖采血较为方便, 无需专业的静脉穿刺技术, 同时, 指尖血检测方法需采集的血量较少, 对受检者的机体创伤较小, 适用于社区血糖管理和患者自主血糖监测。 在王娟的《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9]一文中, 选取了9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别采集指尖血、静脉血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康小会[10]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中指出, 指尖血血糖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其检测结果符合血糖监测的要求。 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血糖浓度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外周静脉血血糖检测结果, 发现不同血糖浓度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的血糖检测结果均在其对应的血糖水平范围内, 指尖毛细血管全血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不明显, 这与王娟、康小会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结果均略高于外周静脉血检测结果, 这主要是因为指尖毛细血管流经的血液属于动脉血, 动脉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对静脉更高, 当其流经毛细血管时, 葡萄糖在毛细血管中被血管壁组织利用, 导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高, 但这种增高幅度不显著, 对血糖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 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较为接近, 可有效反映受检者的血糖水平, 可作为社区、家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的检测结果 , 以探讨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检测血糖的准确性。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 选取在该疾控中心体检科进行血糖检测的20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 按照其血糖情况进行分组, 分为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于空腹状态时和餐后2 h, 采集这200例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外周静脉血液,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测定, 对比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血液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 低血糖组、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以及糖尿病组受检者的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结果均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较为接近, 可有效反映受检者的血糖水平, 可作为社区、家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血糖,指尖毛细血管全血,静脉血浆

参考文献

[1]Wen-Jing Cheng, Chii-Wann Lin, Tai-Guang Wu, et al.Calibration of glucose oxidase-based test strips for capillary blood measurement with oxygen saturated venous blood samples.[J].Clinica 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applied molecular biology, 2013, 415 (1) :152-157.

[2]刘秀.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0上旬刊) :6078-6079.

[3]何宇迪, 易晓辉, 卢丽华, 等.指尖及小腿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测定值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14) :1254.

[4]杨荣志, 刘路秀, 阳健, 等.社区患者指尖血糖与静脉血糖的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3) :82, 83.

[5]陈斌.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5, 35 (19) :187-188.

[6]Koutny T.Glucose predictability, bloo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and glucose utilization rate in subcutaneous, skeletal muscle, and visceral fat tissues[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3, 43 (11) :1680-1686.

[7]Almoosawi S, Fyfe L, Ho C, et al.The effect of polyphenolrich dark chocolate on fasting capillary whole blood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blood pressure and glucocorticoids in healthy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0, 103 (6) :842-850.

[8]唐佳萍, 陆惠娟, 于浩泳, 等.指尖毛细血管全血糖与同步静脉血糖准确性研究[J].上海医学, 2010, 33 (6) :570-571.

[9]王娟.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16) :537-538.

指尖血糖监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 该实验研究已经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为26~68岁, 平均年龄为 (49±3) 岁, 病程为1~7年, 平均病程为 (4.2±0.5) 年。男性患者30例, 年龄为49~70岁, 平均年龄为 (53±6) 岁, 病程为0.3~10年, 平均病程为 (8.5±2.0) 年。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都没有贫血病史, 短期内都没有服用Vit C类药物, 排除尿酸增高患者, 排除酮症酸中毒患者。

1.3 检测仪器

即时检验血糖仪购买自国内某个厂家所生产的血糖仪[2]。操作要严格依据仪器说明书, 标本检测初期, 对血糖仪采用厂家配套控制液进行常规验证, 血糖仪显示正常, 才可以检测血液标本。在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浆葡萄糖进行检测[3]。

1.4 检测方法

通过血糖仪对指尖血进行测定, 测定完成以后, 对肘静脉进行采血3 m L, 放置1.5 m L入血清分离管内, 放置1.5 m L入ED-TA-K2抗凝管, 将EDTA-K2抗凝管混合均匀以后, 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血糖, 检测完成后,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比容, 如果红细胞比容处于30%~55%以外, 将标本舍弃, 不进行统计学分析[4]。血清分离管血样经过3000 r/min, 离心10 min, 吸取血清标本, 在生化分析仪上, 检测血浆标本的葡萄糖浓度。从进行采取指尖血到检测血浆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中, 时间不可以超过30 min[5]。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为 (9.38±4.28) mmol/L, 静脉全血血糖为 (9.17±4.05) mmol/L, 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为 (9.96±5.01) mmol/L, 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t=13.3812, P<0.032) 。最低是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 最高是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 进行检验, 两两之间, 差异显著, 所有患者血糖范围为4.88~17.02 mmol/L, 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 其中, 偏倚范围最高是13.8%, 最低为1.4%, 都没有超过20%。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01, P<0.024) 。

3 讨论

血液和测试条中的葡萄糖产生氧化酶反应, 瞬间产生电流, 仪器中的电流检测器测定电流, 将电流换算为对应的血糖浓度, 就是即时检验血糖仪的检测原理[6]。影响血糖结果的因素就是红细胞比容, 最初设计血糖仪的时候, 所采用的血样是指尖毛细血管血, 试纸条所采用的虹吸技术来吸取标本, 所以, 导致血样结果产生改变的因素和不同部位的血样和操作者的熟练度也有关联[7]。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于2002年所发布的即时检验血糖仪使用标准[8], 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 其中, 偏倚范围最高是13.8%, 最低为1.4%, 都没有超过20%。该研究表示, 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8], 指尖和静脉血糖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 且均未超过20%, 确定静脉全血血糖偏倚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这与该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 对于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 不管是采用静脉采血, 还是指尖采血, 即时检验血糖的数值都在接受范围内, 但是采取指尖血样, 检测结果更加接近血浆葡萄糖。

参考文献

[1]丛玉隆.Poct的临床应用与存在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0 (12) :1325-1327.

[2]李必浩, 王宇, 梁天北, 等.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4) ;1204-1205.

[3]饶芸.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评价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12 (1) :20-22.

[4]Clincal and Laboratory Stanards lnstitute.C30-A:Ancil-lary (bedside) blood gluose testing in acute and chron-icvale facilites;ap-proved guideline[S].2012, 10 (6) :115-116.

[5]于斐, 程勇.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3) :112.

[6]王娟.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9 (4) :7-8.

[7]沈翠萍.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16例的临床分析[J].维吾尔医药, 2013, 4 (7) :12-13.

指尖血糖监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21~79岁, 平均 (45.1±10.9) 岁;病程3个月~29年, 平均病程 (7.4±3.9) 岁;其中Ⅰ型糖尿病7例, 2型糖尿病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纳入标准

(1) 典型糖尿病症患者, 空腹血糖 (FPG) ≥6.5mmol/L或随机血糖 (GLU) ≥11.0mmol/L; (2) 非典型糖尿病症患者, 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h≥11.0mmol/L;所有操作都是在采集血液前禁食8h以上[3]。

1.3 排除标准

贫血或有贫血史的患者;有合并酮症酸或尿酸增高的患者;近期服用维生素C药物的患者。

1.4 血糖检测方法

1.4.1 检测指尖血糖

使用美国强生血糖仪, 刺出指尖血液置于EDTA-K2抗凝管, 混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血糖。每天检测1次, 共检测3d。

1.4.2 静脉血糖检测

空腹取胳膊采集静脉血3ml, EDTA-K2抗凝管抗凝, 校准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后开始检测血糖。每天检测1次, 共检测3d。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进行3d空腹血糖检测, 发现二者检测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据统计, 当今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 这与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习惯有关。随着公众对健康的日益重视, 临床上出现了很多检测血糖的方法, 并对控制疾病进程,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很大便利;尤其一些老龄和血糖昏迷的患者, 一种快速准确的血糖测定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 这种方法简单便捷, 只需指尖取一滴静脉末梢的血液进行检测, 并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高。但是一些研究发现[4], 指尖血糖检测的结果可信度不高, 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有差异, 因此一直存在争议。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两种方法检测血糖, 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检测3d的血糖值没有统计学差异, 这与董丽娜[5]的研究结果相似, 提示我们指尖取血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血糖的方法。不过由于样本数量少, 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仪器误差, 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 在指尖检测血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日常仪器的维修保养, 注意仪器防潮, 保证仪器的检测可信度。在取出试纸后需要立即加盖, 防止吸水变性; (2) 指尖取血方法要正确, 不要过分挤压指尖, 避免其他组织液混入血液, 取血时需要医用酒精指尖消毒, 滴入血液需要全面覆盖测定区; (3) 检测时注意个体化差异, 有些患者角质层加厚, 还有水肿患者, 都需要特殊取血,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注意一些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出现异常需要复检确认; (5)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 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总之, 指尖血和静脉全血血糖检测都可以作为血糖的检测方法, 区别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 都需要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检验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对比差异,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 同时使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分析静脉全血血糖, 对比两者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进行3d空腹血糖检测, 发现二者检测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无明显区别, 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但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检验控制。

关键词:即时检验血糖仪,糖尿病,血糖

参考文献

[1]张景霞, 庄民佗, 吴丽娟, 等.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8 (7) :794-795.

[2] Marks JB.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J].Physician, 2009, 67:93-100.

[3]周云飞.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5) :838-839.

[4]张颖, 栾芳, 尹贺欣, 等.强生稳步倍加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准确性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31) :3770-3771.

上一篇:琼台文化下一篇:中国动画的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