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文化

2024-09-29

琼台文化(精选7篇)

琼台文化 篇1

武当山琼台宾馆, 是在原武当山索道职工楼拆除后的原址上建设的。建筑局部3层, 用地25*30米,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一层为工艺品店面、操作间;二层为客房;三层客房及会议室。床位数48张。

我国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已进入物质与非物质并重的崭新历史时期。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和传统建筑工艺的结合日益突出, 注重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性更为重要。

张锦秋师承梁思成先生建筑理念, 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和“和而不同”的创作观。基于这种理念, 在武当山琼台宾馆改建中, 为了创作“核心景区”建筑, 传承武当山建筑的精髓, 用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明清”建筑风格。传承武当建筑文化地域特征的特定价值及影响力, 最大限度地还原或强化其历史地位, 并扩大或延伸其文化影响力, 这是延续其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方式。

一、武当山的建筑历史概略

武当山古建筑群, 规模宠大, 气势雄伟, 著称于世。1994年12月17日,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古建筑起源很早。武当山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是举世罕见的, 虽然历经了自唐以来历代的兴建, 但目前遗留下的主要是明永乐年间所形成的格局。据记载, 当时建有殿堂二万多间, 估计近160万平方米, 形成了一个宏伟的道教基地, 可惜历经兵焚人祸, 大部分建筑已遭破坏, 仍不失当年的宏伟气势, 仍可窥见其浩瀚而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成就。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 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 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 因此, 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 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这样, 就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使朝山香客一进入武当山, 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 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真武的信仰和崇敬。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 建筑形式上, 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 整个建筑规模宏大, 气势雄伟, 主题突出, 井然有序, 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武当山古建筑群还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保持了武当山的自然原始风貌。工匠们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广狭”、“定其规则”、“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来设计布局。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是主地取材, 而是从陕西、四川等地采买运来。《太和山志》记:“建武当宫观材木, 采买十万有奇, 悉自汉口江岸, 直抵均阳, 置堡协运。”明代诗人王世贞诗云:“少府如流下自撰, 蜀江截流排豫章。”可见当时建筑木材不是就地砍伐, 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武当山的植被。在营建时, 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 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 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 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综观全山整个建筑, 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 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 道教的神奇玄妙, 园林的幽静典雅, 民间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明代张开东把武当山的建筑称为“补秦皇汉武之遗, 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 亦寰宇所无”。明代诗人洪翼圣诗曰:“五里一庵十里宫, 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 林岫回环画镜中。”现代许多建筑专家考察武当山后称赞说: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 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982年, 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时, 称武当山古建筑群“工程浩大, 工艺精湛, 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二、武当山琼台宾馆的建筑文脉

1、总体布局上具有多序列层次的艺术构思

武当山琼台宾馆改建, 西北侧为现有索道下站, 北侧停车场地海拔标高932米, 室外地坪海拔标高938米, 南侧为山地, 建筑依山就势, 西与索道下站建筑呼应, 东与商业店面建筑衔接。布局上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 平面收放自如, 使建筑体量尽量减小, 同时加大与自然的接触面。充分利用天然景色, 以体现“庄严、威武、玄妙和神奇”的气氛, 达到“仙山琼阁”的境界。

2、建筑与环境的优美结合

索道宾馆的建筑特色, 表现在充分利用自然景色的特征。结合环境进行建筑布局, 与武当山古建筑群所追求的神奇玄妙“仙境”最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产生了风姿各异丰富多彩的建筑特色。其布局构思特点为:

⑴庄严对称的布局

主体建筑设计中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索道宾馆建筑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 体现“宫殿”那种背依高山的地势, 以其严谨对称的布局, 体现其巍峨庄严, 通过高高的台阶, 层层上升、举目仰望, 体现气势威武、庄严肃穆。中轴线的手法由于可以体现出威严和震撼, 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直被大家所推崇, 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⑵结合环境融合于自然中:按照地形特点, 顺其自然, 结合环境空间布局, 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 完美统一, 建筑意境强调“含蓄”、“幽雅”, 表现出“芷”“隐”。建筑依地形高差起伏, 回廊曲折、小院重叠幽静雅适, 充分体现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建筑采取临台而建的形式, 使旅游者到达索道停车场后的视线效果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建筑与环境巧妙结合, 悬崖峭壁镶嵌建筑, 下临深渊, 显示道教喜在深山悬崖上, 从下仰望, 可望不可及。索道宾馆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壁的奇峭幽邃, 使得建筑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 相互辉映, 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⑶因地制宜, 突出“玄妙”意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构筑互动穿插的建筑环境, 通过合理的利用高差, 对山体不作分毫修动, 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 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营造出景区建筑特征。高台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具有一种威严挺拔的气势。按照地形、地貌, 地形高的地方建筑物高大, 地形低下的地方建筑物矮小, 使人如身居瑶台, 大有凌空出世之概, 达到建造者所求的“仙山琼阁”最高意境。建筑庭院形成传统性建筑群, 高低错落、进深各异, 形成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内向型”建筑群体。

⑷建筑采用“皇家宫殿”、“仙山琼阁”、“仿木结构建筑”、“石雕建筑”等不同形式, 显示丰富多采的建筑特色, 综合体现皇家的威严、道家的玄妙以及民间朴素节俭的四大特征。明清木结构的工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从太子坡“一柱十二梁”楼阁建筑中可以得到证实。

3、单体传承“皇家宫苑”的建筑风格

武当山现代的建设, 必须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皇家宫苑”的建筑风格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 出檐较短, 柱的生起、侧脚、卷杀不再使用, 梁坊的比例沉重, 严肃, 拘谨而硬朗的基调, 在民清建筑则进一步制度化。索道宾馆的建筑特色十分注重这一明显特征。

建筑基地处于较为显赫的地理位置, 设计上注重与周围建筑保持相当和谐的呼应关系。明清建筑设计与宫殿设计紧密结合, 互为表里。索道宾馆的建筑风格, 保持明清特色有明显延续性, 体现出明清皇家宫苑建筑风格的深厚雄大的文化积累, 成为武当山景区建筑深入发展的探索。

建筑物在立面上选用分三段式划分, 包括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时代, 就是把武当山作为皇权的花园设计。索道宾馆以基台崇伟, 借山冈之势, 居高临下, 上起观宇, 充满理想, 欲近神仙。这对于整个建筑的印象, 可以说是一个深刻的描述。山地施工, 地形和土质变异性大, 针对不同的条件, 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索道宾馆的建筑入口设计, 传承了明清宫廷建筑的空间意象, 对建筑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正门与边门的配合互衬能加深古建的凝重气氛。入口设计在纵深层次感上强化了轴线的建筑分量与纵深时空, 增添古建的威严感、凝重感, 故宫雄伟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系列就是如此。

建筑的形式、结构、型制都较为成熟与完备, 建筑物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 组合形式多样, 纵横参差的屋顶天迹线, 以及门窗上的雨塔, 衬托中央主要部份, 使整个建筑呈现有主有从, 富于变化的轮廓。

合理设置屋顶形式, 传承已很完备的明清屋顶形式。利用四坡、歇山、悬山、平顶、重檐、台阶式屋面的做法, 显现古建筑的屋顶建筑文化。屋顶瓦当均为全圆瓦当, 纹样很丰富。有动物纹:四灵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龙、凤等, 另外还有一些描绘自然现象的云纹、火焰纹等纹样。

明清建筑在色彩方面, 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 如宫殿的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墙壁界以青紫或绘以壁画;官署则用黄色;雕花的地砖和屋顶瓦件等也都因材施色。

三、核心景区“新建筑”的初步思考

近年来,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建造了以特定历史为背景的古风建筑,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古代建筑的理解。武当山新建“明清”建筑风格究竟该如何表现, 这是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综合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1、“明清”建筑不同于仿古建筑, 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 不是简单模仿, 而是总体把握、重点处理, 在建筑中融入现代的特征, 使建筑充满生机和活力。它应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表现明清的古建筑, 在跨度、大空间的营造、采光、通风等各技术层面满足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 使其成为观展、服务等功能性场所。建筑主材选择质朴大气的材料, 同时配以玻璃、钢等现代建筑材料, 打造“新明清”而不做新古董, 赋予古建筑以时代的气息。

2、在表现明清建筑文化的特有气质和内涵上, 对建筑形式的处理, 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建筑的风格特征及所要表现的文化特质。建筑由于所处的空间环境和表现内容的不同, 其形式表现也不尽相同。而是将明清建筑的符号特征经过艺术的加工, 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明清建筑特有的元素, 例如檐口, 简洁、雄健的柱饰;高耸、气派的石阙等, 将这些元素提炼、加工, 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在建筑细部上对传统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几何纹、云气等纹样进行抽象再造。打造质朴、雄浑的建筑风格, 通过坡屋顶、檐口等典型明清建筑形制及建筑群体的组合, 确立独特形象, 不仅使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取得文脉上的联系, 而且也给古老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入古典的建筑语言, 无声地传递出古老文化的信息。

3、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新明清”建筑就是要将古代的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表现出来。设计中可以在重点区域使用“轴线”、“对称”为母题组织平面布局, 突现“明堂辟雍”的传统理念。古建筑的总体布局中, 将传统的中轴对称、序列空间与现代庭院的有机空间、韵律序列空间、流通空间等相揉合, 创造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现代空间。

色彩上以灰色为主调, 在檐口等重点部位使用红褐色加以点缀, 典雅而醒目。几千年来, 中国的古典建筑形式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性,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所要表现的建筑的文化背景、时空环境及所要传递的文化信息, 抓住明清的文化特征, 才能从总体上准确地表现出“新明清”建筑特有的文化气息。

4、追求整体和谐。从室内到室外, 从细部到整体, 古典形式与现代构图穿插运用, 互相对比。注意建筑的风格与所要表现的内容一致, 并与环境相协调。从整体到局部, 宜有浓有淡, 有张有弛, 才能给人以回昧和想象。如果古典的特征运用太多, 反而容易削弱建筑的表现力, 使其显得怪硬、没有生气。

琼台文化 篇2

一、琼台休闲农业合作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 促成了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设立。

1999年3月,国务院台办、农业部、外经贸部批准在海南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使台资农业企业基地化、区域化生产的格局更加明显。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两地农业贸易增长更为强劲,两地农业交流更加活跃,海南日益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重点地区。

2. 促进了海南瓜果和水产品种的更新换代。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台资农业企业从台湾引进水果类、瓜菜类、花卉类、水产类等品种达80多类500多个,其中一些属于名、优、特、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海南种植水果六成是引进台湾的优良品种,引进后经过试种、试养,已经在海南全省推广开来,促进了海南瓜果和水产品种的更新换代。

3. 推动了海南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台资农业企业对海南当地农村经济产生了较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民看到了在海南经营休闲农业的优势,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促使他们改变品种,引进资金,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自觉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提高了海南农业科技水平。

进入海南的台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为海南培训了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已经接受台湾专家和台资企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农户达5000多人次。同时,台资农业企业接受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农校等农业院校实习生1000多人次,已经成为农业院校重要的实习培训基地。

5. 增加了海南地方农民的收入。

台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还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解决农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兴建水利、道路、桥梁等农村基础设施,客观上推动了海南各地的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6. 推动了琼台农业交流和合作。

目前琼台两地涉农企业、机构、专家学者已经建立广泛、深入、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机制和沟通合作渠道,交流人员层次明显提高,交流范围更加广阔,交流领域不断深入,交流活动日趋活跃,两地人员往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

1. 受两地政治关系影响较大。

琼台两地休闲农业方面的经贸与合作关系受海峡两岸政治环境和政治关系影响较大,两地在休闲农业合作与交流的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多少存在政治上的顾虑,短期投资多,长期投资较少。

2. 体制差异导致两地休闲农业合作障碍。

琼台两地由于政治制度的差异导致了体制上的巨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组织形式与组织化程度、市场管理、发展模式和人才流动等方面,这也给两地休闲农业的合作带来障碍。另外,台商和海南当地农民的矛盾与利益问题突出。

3. 台资农业企业投资环境有待于优化。

海南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无法兑现。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工作敷衍塞责。台资企业融资贷款难,政策环境仍待进一步完善。

4. 对琼台休闲农业合作支持力度较弱。

由于对两地农业合作的资金投入与实际建设发展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对台农业辅导和奖励政策仍显薄弱,制约着台湾农业良种和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

5. 引进台资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已经引进海南的休闲农业企业,不少是台湾小企业或农民个体业主,投资项目偏小,占地过大,质量不高,土地单位产值偏低,其资金规模、经营水平及市场竞争、开拓等方面能力相当有限,后续生产资金来源困难。

6. 台资农业企业结构不甚合理。

台商投资农业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业项目上,产加销不配套,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较少,农产品加工运销业滞后。

7. 农业合作试验区缺乏足够重视。

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两地休闲农业合作机制不完善,服务组织或机构不健全。

二、琼台休闲农业合作策略探讨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琼台休闲农业合作,需要积极发挥两地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改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政府要在政策扶持、规划布局、规范制定、指导协调、监督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尽快制定发展休闲农业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管理服务规范等,营造尊重台商和诚实守信、和谐发展、互利双赢的社会氛围,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搞好社会治安,规范政府行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两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建立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农业、科技、工商、税务、海关、国土、边检等部门参与农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权责明确的台商保护与投诉协调中心,在台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市县成立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挂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此加强对休闲农业合作的领导。两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合理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使两地休闲农业的合作一开始就面向市场,在市场的竞争氛围中发展壮大,互利共赢。另外,两地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各地农民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增强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各种休闲农业合作的机制和平台

1. 建立和完善琼台休闲农业开发促进平台。

琼台两地要在互信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双方政府间在休闲农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尽快成立琼台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和琼台休闲农业促进会。海南方面要加强与台湾的休闲农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之间合作,探讨制定管理服务、项目策划和模式经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机制。

2. 建立和完善海南休闲农业资讯平台。

台湾资讯发达,是带动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讯欠发达,信息闭塞等,一直是影响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通过海南休闲农业资讯平台的构建,让台商快速、全面地掌握海南的休闲农业资讯,方便台商做出投资决策。除了利用报纸专版,电视专栏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休闲农业外,尽快建立并开通“海南休闲农业网”等专门网站,利用网络介绍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

3. 琼台联手设立融资平台。

两地金融机构共同对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发放银团贷款,加强结算合作,积极探讨和争取海南与台湾银行建立直接通汇关系,以保证两地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加强账户结算合作。设法与台湾金融信贷机构或农会系统的信贷部门疏通关系,促成其来大陆设立台资金融机构。琼台联手设立海南休闲农业开发基金,以有利于募集资金或联手引进国外投资基金,为海南休闲农业提供融资支持,加速海南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4. 构建农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

加大引进台湾农业组织机制和农业专家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琼台两地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培训与合作,构建两地农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

(三)加强政策扶持,改善投资环境

尽快完善海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允许台资企业享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惠政策,优化海南农业对外开放软硬环境、扩大农业对台招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农业交流合作新平台。

加强琼台休闲农业合作,必须在政策上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台资农业企业的后顾之忧。海南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海南休闲农业,特别是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优质服务、通关检验检疫便利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在融资、税收、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好台商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地方政府行为等问题,扎实推进台商投资权益保障工作,发展扩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为两地休闲农业合作提供优良的环境。在海南海口、三亚等适当地方,按照试验区“一场七区”的规划,划出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若干个示范休闲农业园区,突显产业规模聚集效应,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和带动整个试验区的发展。

(四)加大专家引进的力度,加强休闲农业人才培训

加大台湾组织机制和农业专家的引进力度,全方位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人才战略,以对海南基层农业干部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琼台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农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此外,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固定的琼台休闲农业人才培训和交流渠道,精心构建一个务实高效的农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为琼台休闲农业合作服务。

(五)建立交流学习机制,积极开展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

建立琼台两地农民组织交流协会,加强两地农民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平台,以交流合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两地农民合作社产品展示与贸易洽谈会,组织两地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访问、培训和参观考察,组织各类休闲农业生产技术或新品种开发研讨会等,实现两地休闲农业的经验和利益共享。

三、结束语

琼台两岛文化传统背景大体相同,自然资源相近,农业形态相似,经济互补性强,休闲农业合作潜力巨大。琼台休闲农业合作与发展要突出双方各自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台湾的发展理念、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特色方面的优势,同海南的劳动力、土地、市场、自然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可推动两岸休闲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琼台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免税”的政策优势,开发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打造无障碍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区。当然,海南在借鉴台湾经验的同时必须要突出海南当地特色,不能照搬全抄。

参考文献

[1]王辛莉.综述: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七载结硕果[EB/OL].2006-10-12.http://news.QQ.com.

[2]魏如松.开辟琼台休闲农业合作有效途径[]N].海南日报,2011-03-05

琼台文化 篇3

一、思考问题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考虑周全———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主旨。我馆嵌入式教学服务的开展是基于本馆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 工作开展前思考了此项服务的概念馆内有哪些人员能调动做此项服务, 服务开展的范围要有多大等。

(一) 嵌入式服务概念

“嵌入式”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慢慢萌芽, “嵌入式”这个词我们在计算机、物理电子等领域认识较多, 其中“嵌入式系统”是最常被提及的。而图书馆行业在21世纪也提出了“嵌入式服务”这一名词, 它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的作用又有了新的体现[1]。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研究、规划与评估委员会提出2010年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之一是:加强合作将会增强图书馆在机构中的作用, 与教师合作, 将图书馆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之中[1]。美国图书馆学会 (ALA) 2011年4月26日开通网络直播, 其中一期的主题是嵌入式馆员在大学院系嵌入用户环境的成功计划与项目:馆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嵌入到院系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 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和科研过程中, 提升图书馆面向知识创新的服务价值[2]。嵌入式馆员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嵌入式馆员的工作主要是主动融入读者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中, 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向读者推荐图书馆能提供的可利用的资源, 及时帮助读者解决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读者的信息检索技能和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的习惯。我馆准备将服务嵌入到学校教学中。“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可归纳为三个类型:物理嵌入、组织嵌入和虚拟嵌入。“物理嵌入”指提供嵌入式服务的馆员的办公区域从图书馆迁移到读者的办公区域;“组织嵌入”涉及的是提供嵌入式服务的馆员的管理评价和薪资发放问题;“虚拟嵌入”指在虚拟工作空间提供图书馆服务[3]。

(二) 馆内人员思考

我馆工作人员有42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全馆人员的48%, 这些学历中的人员里行政班人员占80%, 部门负责人占35%。他们涉及的专业有计算机、英语、中文、经济、信息学等, 有几名工作人员兼任外语课和中文课教师。从馆内人员结构上可以知道,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大, 在行政班人员里能针对本校相关专业调动做嵌入式教学服务的人员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而嵌入式馆员多从事过读者培训、参考咨询、馆藏资源建设和深度专题研究等工作。多重条件考量, 我馆能参与到嵌入式教学服务的人员就更加不多。

(三) 工作开展范围思考

由于可调动做嵌入式教学服务的人员不多, 对于开展这一项服务我馆只是一个“初学者”, 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 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关键———只有在结实的基础上, 才能慢慢积累经验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所以我馆决定充分利用馆内现有人员条件, 先针对外语系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 以外语系为开始, 在服务开展中积累经验, 然后再考虑吸引和培养更多不同专业的人才进图书馆, 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提高图书馆的价值。

二、寻找方案

在明确工作方向和主旨的基础上, 结合我馆及我校实际情况去做嵌入式教学服务的工作准备, 首先进行多方面调研, 其次联系外语系进行交流, 最后确定此服务的流程。

(一) 工作调研

在国外, 2004年, Kearley和Phillips首次提出“嵌入式馆员”, 这用于描述图书馆员在美国怀俄明州大学在线课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4]。在国内,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包括学科馆员、学科资源和虚拟参考咨询在内的学科服务平台, 开展“学科馆员”走进院系、融入学科团队、嵌入研究过程等服务[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尝试性开展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服务活动, 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并使二者相互交叉、融合。其服务内容涉及为教师提供有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为教师提供信息素质教育嵌入课堂的讲座, 提供直接用于课程中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素材等。有的则参与教师的教学团队, 或参与教学大纲的编写、作业的设计, 或到课堂讲授信息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行信息检索演示。这种服务注重用户体验、满足读者需求,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学生即使在课程结束后也经常通过网络与馆员互动交流[6]。

(二) 方案设定

参考其他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的嵌入式服务, 我馆根据馆内人员情况和校内系部专业设置, 决定两步走依次试行“嵌入式教学服务”:第一步, 联合外语系一名教授, 针对其教学需求制定系列嵌入式教学服务;第二步, 在联合外语系试行“嵌入式教学服务”一个学期后, 根据其服务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服务效果的呈现, 将信息检索课嵌入到全校各班级中, 普及信息检索技能。

三、实现方案

(一) 第一步方案的实现

联合外语系一名教授, 针对其课程需求以及上课班级情况, 提前做好嵌入式教学服务内容和形式的沟通和交流。嵌入式教学服务内容: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教育不够扎实, 信息检索技能不成熟, 教授要求我们先进行信息检索技能的普及, 然后针对我校专门为外语专业采购的电子资源的操作流程和内容进行普及, 最后根据其布置的作业给学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而后根据其课程内容提前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嵌入式服务形式:“物理嵌入”———走进外语系教授的课堂中, 分别根据外语系教授的课程安排以及事先沟通好的嵌入式教学服务内容逐一对其上课的所有班级进行三到四个课时的嵌入式教学服务;“虚拟嵌入”———为外语系教授的授课班级开设qq群和微博, 为这些班级的学生提供课程和作业的相关辅导信息, 并使得这些班级的学生通过这几个虚拟平台更快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 第二步方案的实现

通过对联合外语系试行一个学期的“嵌入式教学服务”的经验积累和服务效果总结以及走访各系部教师沟通我校学生完成作业质量情况, 发现我校学生普遍信息检索技能不成熟。将此情况向校方反映, 决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全校普及信息检索课程, 将此课程嵌入到学生的计算机公共课中, 利用4到6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完成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读者留言”平台, 以便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作业的过程中, 需要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这里也采用了“物理嵌入”和“虚拟嵌入”。

四、总结

通过我馆的“嵌入式教学服务”, 对于学生而言, 不仅让他们了解所学课程及相关专业学科文献的基本知识, 而且让他们了解到如何获取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还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对教师而言, 为他们搜集教学参考资料, 对其安排的作业给学生提供辅导信息, 辅助其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 加强了与师生的沟通和合作, 更深入了解学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求, 为图书馆资源采购提供实时信息, 让读者能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所采购的资源。

摘要:近几年“嵌入式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学界引人注目的术语。琼台师专图书馆现在也在尝试将这个新的服务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中, 本文从“思考问题”“寻找方案”和“着手方案”三个方面介绍琼台师专嵌入式教学的起航。

关键词:嵌入式教学,琼台师专,图书馆,外语系

参考文献

[1]Lewis D W.A Strategy for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21st Century[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2007 (5) :418-434.

[2]2010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EB/OL].http://crln.acrl.org/content/71/6/286.full, 2011-7-22.

[3]Embedded Librarians: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at the Point of Need[EB/OL].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events/elearning/courses/ALA_print_layout_1_612788_612788.cfm, 2011-7-22.

[4]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Using Smart Library[EB/OL].http://biblioottawa library.ca/en/main/find/catalog/looking/smart, 2011-11-15.

[5]Embedded Librarians: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at the Point of Need[EB/OL].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events/elearning/courses/ALA_print_layout_1_612788_612788.cfm, 2011-7-22.

[6]李桂贞.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3) .

琼台文化 篇4

为探寻新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模式,研究组设计了一套关于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如何合作共建的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给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小学的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2013年发出470份问卷,收回210份,收回率为44. 7% ; 2014年发出325份问卷,收回115份,收回率为35. 4% ,总收回率为40. 1% 。根据调查结果与实践情况分析,研究组认为,有效开展新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建设,需要建设“共赢式”的新教育实践模式,要取得实习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外搭建外围教育实践平台

1. 寻求政策支持

教育问题是千丝万缕的全民问题,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不是一个单位的教育,而是全社会的教育。在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前,师范院校首先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可使基地的使用更加有效,发展更为稳定。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培养摇篮,中小学是这些教师的需求方,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供需关系,为双方的沟通及合作提供了基础。因此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存在广泛的合作需求与合作空间,教育实习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教育实习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实习的效果,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甚至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政府应该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置于大教育系统中加以引导和支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的实习工作,同时奖励接收师范院校实习生的一线学校。此外,政府最好能制定相应政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2. 落实资金支持

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实习经费为生均160元/学期,此外,实习过程中该校实习费用的支出还包括实习指导费、实习管理费、搬运费、耗材费等,实习经费明显不足。接收实习生的小学,需给实习生提供吃、住和办公等相关条件设备,这些经费支出并没有在每年政府给小学教育教学的经费拨款计划内,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经费配给问题较为紧迫。

政府如能每年下拨一定的专款支持师范生实习工作, 用于改善小学教学场地条件,或增加更换教学设备,或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补贴等,这样小学在配合师范院校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学校的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将有效激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小学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支持热情。

3. 开创就业支持

目前师专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政府能在实习基地学校给优秀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将会极大地鼓舞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热情,特别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实习生将会努力争取难得的机会,而作为实习基地的小学则会更加负责任地培养其后备力量。

二、向内创新院校与小学的有效合作机制

除寻求政府支持以促进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的合作外,师范院校也要从自身出发建立有效机制,以确保两者间的合作得以稳定、长久。基于此,本研究组认为在教育实践理念和实践上皆需有所改进。

首先,双方应将互惠互利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 当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所实施的各种实习模式中, 与接收实习小学构成协作型的合作关系。协作型合作通常是一种个体间的联系( 诸如咨询) ,属于短期项目; 或是一种一方给予,另一方接受的服务传递,通常很少为互惠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被动地配合Q师专完成实习工作,由于没有获得显性的利益,小学往往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实施,这样的合作肯定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地,需更新校方合作理念,突出小学在教育实习及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小学及其教师平等权力参与教育实习的各环节工作。同时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其所获得的利益,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更加稳定持久。如该师范院校在获得小学实习条件支持的同时,可以允许小学同享本校的图书资源、优先帮其培训在职教师,双方在小学课程改革、研究等科研领域中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等,互惠互利的实践理念有效地促进师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发展。

其次,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一直以来,该师范院校每年都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而作为二级单位的各院系也相应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及成员均为该师专领导、教师或辅导员等。小学在接收该师专的实习工作后也临时安排给相关指导教师,然而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不隶属Q师专的实习领导小组,在管理中容易出现脱节,影响实习效果。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有高达54. 5% 的小学领导和教师认为“共同组建管理队伍,共同负责建设事宜”是师范院校和基地小学共同建好实践基地、积极合作的首要环节。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机构成员由政府分管部门( 如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 领导、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领导及教师组成。明确成员的职责,并且每位成员均受实习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再次,制定统一管理规定。目前该师专制定的相关实习管理规定,包括每年制定的实习计划,都是该师专单方所为,其提出的要求也只是针对本校的实习带队教师( 或指导教师) 和实习生等相关人员,小学往往没有参加实习管理和计划的制定,因此小学不了解具体的实习目标和要求,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只能凭着感觉指导实习生,而且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任何规定的约束,指导实习生仅凭本人的责任心和良心,实习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有47. 5% 的小学指导教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高校应提前与实践单位商议,共同制定见习、实习计划,再行实施”,可见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也有共同参与制定见习、实习计划的愿望。由此看来,在成立了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后,应在实习前由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实习管理规定,并在实习过程中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管理规定须明确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及其实习指导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要求等。为保证良好的实习质量,高校和实践单位应联合组建指导力量,共同对见习、实习生开展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从问卷反馈看,这一点得到了高达45% 的小学一线教师的认同。 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分别在师范院校和小学中遴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情况,尽量选出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工作,并组织开展关于实习指导内容、要求等的集中培训,颁发实习指导合格证书和聘任书,按照指导工作量计课酬。在评聘职称上,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参加指导的次数( 一届为一次) 获得积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且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明确,避免产生矛盾冲突。

最后,搭建共同交流平台。近几年在该师专实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与小学的交流极为有限,多为实习前期联系实习安排和实习结束前双方相关领导的礼节性见面,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极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流。小学教师在双方交流方面的愿望较强烈,在问卷调查回收数据中,有60% 的人认为 “要提高实践单位工作积极性,高校和实践单位之间应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双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对于实践基地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师范院校和小学间主要是缺少一个合适的交流平台,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应做好设计,每年都要明确规划出双方学校相关领导和指导教师的交流次数、时间、内容等。也可以规定,以师范院校牵头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比如实习专题网页等。内容设计可包括: 实习管理文件、实习动态、实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供稿,且要求实习生每人必写,由双方学校指导教师评语) 等栏目,使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习心得。

琼台文化 篇5

一、培训目标:把握政策与标准, 立足现状与需求, 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确立目标

培训目标是项目的关键。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到政策、背景、现状、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1. 指路灯:

政策与标准。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师培训也迎来了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 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项目落成为幼师培训提供了机会。海南省三年行动计划中特别为幼师培训设立目标, 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体系, 大力开展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幼儿教师培训”, 在2011-2014年落实的基础上, 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培训的任务目标是:“改革创新幼儿教师培养机制, 依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职业定位, 建立分层次、按需要设立的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两轮三年行动计划都认识到教师培训对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目标中体现了对受训者素质差异的关照, 体现了需求的复杂多样性和差异性。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012) 中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标准, 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师德, 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以更好地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其中详细列出环境创设能力、一日生活组织的能力、游戏活动及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等在幼儿园工作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政策与标准, 正是幼师培训的两盏指路灯。在培训中, 政策推动和标准引领, 照亮了幼师培训的方向。

2. 起点线:

现状和需求。现状的分析和需求的了解是制定目标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 全省共有幼儿园1596所, 学前教育教职工人数25380人, 其中专任教师13081人;在园幼儿总数29.88万人”。师生比例1:23, 而在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 (暂行) 中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5~1:7。可以看出, 我省幼儿师资数量缺口很大, 其中专业教师更少, 教师学历不高, 教育水平不平衡, 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对海南省各市县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她们平时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 对幼儿教育工作缺乏经验和思考, 培训接收到的内容受环境和条件制约无法实际使用。希望得到的受训内容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保教知识) 和专业能力 (如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弹唱画跳技能等) 。另外, 根据调研发现, 我省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存在较大问题, 如: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化、违背“以人为本”的理念, 等等。

3. 终点线:

立足现实, 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现状与需求, 是培训的起点线。围绕这两点, 培训目标不能好高骛远, 照搬照抄, 脱离实际。因此在不同项目的培训目标制定时应考虑到上述因素。可以看出, 我省幼师培训目标的制定应围绕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 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更加有机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融合成专业能力。

二、培训模式:多层次设计, 面向全体, 模块划分, 学、做结合, 互动学习

在幼儿师资培训探索过程中, 琼台师专试图建立“多层次设计, 面向全体, 模块划分, 学、做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

1. 培训对象:

多层次设计, 面向全体。幼儿园教职工中, 涉及专业的主要有园长和教师。而幼儿园教师来源主要有3种: (1) 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2) 中小学教师转岗; (3) 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首先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模式, 在此背景下, 琼台师专组织的幼儿教师培训项目有新教师培训项目、顶岗置换研修项目、送教下乡项目、新任园长资格证项目、园长管理能力提高项目、转岗教师研修项目等。

2. 培训内容:

模块划分, 有针对性。培训模式设置时, 参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模块, 融合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幼儿教师的需求, 进行设计。以“‘国培计划’ (2014) —海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项目”为例, 将培训内容主要分为教师素养、通识知识、专业理念、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游戏指导、幼儿发展知识、领域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园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十个模块, 其中教师素养、通识知识、专业理念为一大板块, 主要提升受训者专业理念与师德;余下八模块内容为另一大板块, 体现对幼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模块设置紧密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同时也是我省幼儿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 力图使受训者能有所收获。

模块设置中, 尤其体现出对能力提高的重视, 减少了基础理论的部分。这并不说明教师们不需要理念的更新, 只是仅靠讲授或知识传递并不能达到调整的目的, 因此需要将知识理念更多地融合在专业能力模块之中, 减少纯理论培训, 增加直观的、操作的、经验的内容, 使受训者易入手, 能思考。

3. 培训方式:

多种途径, 学、做结合, 互动学习。培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考虑到幼儿教师活泼好学, 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每一个涉及专业能力的模块下, 培训方式为: (1) 专家课堂讲授; (2) 前往幼儿园或现场观摩; (3) 学员尝试学做, 专家检验培训效果。学做的方式有说课、试讲、比赛、交流等。以领域知识模块为例, 每一领域都有四个半天:第一个半天为领域知识讲座, 省内外知名专家讲授为主;第二个半天到示范幼儿园观摩与记录;第三个半天进行交流和思考;第四个半天为学员学做。最后在影子实践的过程中再次进行反思和总结。培训结束后在远程学习中进行总结和反思, 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这种办法, 丰富了传统的“讲授-听课”培训方式, 使学员能尽快对培训内容做出反馈, 也让培训者更快速地了解受训者的学习状况, 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三、效果与反思

对受训学员进行训后调查了解到, 受训者对培训满意度较高, 尤其是对学员学做部分, 让学员有检验自己的机会, 也更体现出培训的实际效果。反思培训过程, 跟踪受训学员, 以下方面仍需要提高和完善。

1. 培训规模需控制。

培训规模过大, 能够提高效率, 使更多受训者受益, 但是在质量上很难保证, 学员之间难以互动, 学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导致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培训规模过小, 成本较高, 学员之间达不到良好的互动互助, 因此, 在培训规模上应有所控制。调查显示, 学员认为超过100人的班级规模过大, 而小于20人的学员则被认为规模过小, 50~80人的培训规模较为适宜, 便于进行团体活动。

2. 培训内容:

园本培训缺乏。在内容方面, 受训者能够通过讲座、观摩、学做等方式获得进步, 但仍存在难以将所学内容指导自己幼儿园实际工作的情况, 主要是由于部分受训者没有园本教研的经验。建议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增加园本教研的观摩与模拟, 或创新培训形式, 以园所为单位, 让专家学者进幼儿园, 一对一进行园本培训和教研, 帮助受训者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连接。

3. 其他:

后勤及管理等保障工作仍需完善。后勤、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住宿、饮食、交通等方面是否便利会影响培训效果;教室、学习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制约着培训的开展。后勤保障应以便利、人性化为主。

摘要:本文从培训目标和培训模式方面介绍了琼台师专幼师培训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并进行反思。认为应注意把握政策与标准, 立足现状与需求, 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确立目标;形成多层次设计, 面向全体, 模块划分, 学、做结合, 互动学习的培训模式, 并对培训规模、培训内容和后勤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S], 2012.

[2]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S], 2011.

琼台文化 篇6

教师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 教育部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简称16号文) , 为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特别是,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2011年6号文) , 其附件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于2011年12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这两个文件更是教师行业的纲领性文件!对照文件,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相对滞后。如何培养出符合教师行业标准的数学教育专业人才, 下面笔者就略陈管见,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简称16号文) , 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但是,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主任对16号文件精神领会不深, 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认识较模糊, 尤其是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思想根深蒂固, 因此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近来, 笔者认真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所撰写的有关“工学结合”的文章, 才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 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的“工”是指“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的“学”是指“学习过程”, “工学结合”就是“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的集成。实现工学结合课程教育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是: (1) 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 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 (2)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 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 (3) 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4) 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 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基于以上观点, 笔者认为我校数学教育专业可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不过应当辩证分析, 恰当开发, 而不是一刀切。教师教育虽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 但它又有别于以技术性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抽象、概括, 逻辑性强, 许多内容需要详细的分析、严密的推导、证明, 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概率统计等课程。它们是数学专业最基础的课程, 也是许多专业的工具课, 它们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但它们学习内容的基础很难来源于工作实践、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也很难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进行, 与工作较少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这类课程很难进行“工学结合”。但是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 我主张进行“工学结合”, 认真开发其学习领域课程。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 确立了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习领域: (1) 儿童发展与学习; (2) 小学教育基础; (3) 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 (4) 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5)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6) 教育实践。由此可见, 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核心, 是从工作世界中寻找一系列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数学教育专业应以教育类课程为切入口, 对小学进行深入调研, 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进行教育类课程学习领域的研究, 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既是教育部2006年16号文的要求, 也是2011年6号文的要求。如16号文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011年6号文指出:“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 根据文件精神, 强化实践教学应加强实践类课程内涵建设, 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但是,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数学教育类课程却简单地处理, 不是加强内涵建设, 而是机械地增加了一些课程, 以为多开设这类课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职业能力了, 以致出现了一些课程其教学内容交叉设置的现象。如目前教师技能教研室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数学概论, 数学思想方法, 初等数论, 小学数学竞赛指导,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件、教具制作与应用等。我们应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与内容, 加强内涵建设。笔者认为,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课程内容可由“小学数学竞赛指导”或“基础数学概论”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来完成, 不必单独开设;另外, “基础数学概论”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可以考虑优化重组, 不要分开设置;“小学数学课件、教具制作与应用”应与“简笔画与手工”、“计算机应用基础”整合等等。实际上, 学科教育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领域和建议模块以供选择。以后我们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 合理设置课程, 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模块, 与小学一线行家合作,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等, 开展项目教学或行动导向教学, 加强实践类课程内涵建设, 以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但是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终结性评价, 即一般在期末时以笔试的成绩再加上作业的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显然, 评价手段较单调, 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我们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笔试、讲课、说课、课堂提出问题、小组活动报告、读书笔记、课后访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评议、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 使评价更客观、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人是一切改革的执行者, 人的素养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一切改革都会落空!“终身学习”既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 也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 培养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师也必须终身学习!

对于数学教育专业来说, 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学科教育类教师都必须加快提高专业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我校来说, 数学教育专业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是副教授职称, 专业基础较扎实, 但由于他们是从中师转聘而来, 本科学历居多, 其中大部分从未再出去培训进修学习, 知识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对人才培养中难以贯彻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校本教材的编写、科研课题的主持研究等, 他们大多数都是难以胜任的。无疑, 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 应该是改革的先驱, 但闭门造车谈何容易?《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 模块教学是其特点, 许多课程需要编写教材, 如何落实, 急需提到议事日程!我认为, 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这些老师分期分批地派出去进修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 真正有能力起到带头作用!

六、结语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 只有进行改革,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落实教育部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卓越的小学教师, 我们愿为此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2) :1-8.

[2]邓志辉, 赵居礼, 王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4) :81-83.

[3]濮安山.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 :73-75.

琼台文化 篇7

《正德琼台志》是现存海南第一部完备的地方志[1], 是海南地方文献的珍贵资料。其中的海防类史料多见于卷二十一《海道志》中, 我们认为其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据史载, 春秋末年我国已存在水军[2], 但传统军事防御策略以陆地为主。明初倭寇入侵东南沿海, 洪武帝构建海防体系, “古有边防而无海防, 海之有防自明始也”[3], 海防, 开始成为我国军事防御战略的重要板块。《正德琼台志·海道志》载录海防史料如下:

1.载录明代海南水军建制情况。明初, 朱元璋设海南卫。《海道志》载“官卫指挥一员, 专掌巡海……, 所辖内外十一所, ……, 督所管军船常于所部海面巡视, 有警辄行申报。”2.载录烽堠预警制度。明初, 海南岛重要港口设守御之处, “《方舆志》:旧制无烽堠, 今于沿海紧关去处设立一百六十座, 差兵夫昼夜瞭望, 遇警放烟。”3.载录南海区域地理信息。《海道志》载录琼岛“外匝大海, 接乌里苏密吉浪之洲, 南则占城, 西则真腊、交趾、东则长沙万里石塘, 东北远接广东、闽、浙, 近至钦、廉、高、化。”指出了海南岛与周边国家的地理关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我国“长沙”、“石塘”的古老记载, 是南海诸岛自古为我国领土的重要证据, 为彰显南海主权奠定了史料基础。

通过整理, 我们发现《正德琼台志》对明初海南海防卫所建置、预警制度、战略地形等内容都有载录, 此类记载对正史中的海南海防材料能起到补充佐证的作用, 是海防军事教育的重要史料依据。

海南岛地处祖国南海,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的海防活动, 使海南岛形成了独特的海疆文化。居民敬海唱海, 航海耕海, 建卫护岛, 巡海抗倭[4]。这些活动与文化通过地方志等文献记录并传承下来, 使地方古籍文献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载体, 对后世起到了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我国1994年出版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 民族气节……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足迹, 经典著作, 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5]海南地方志的丰富记载, 正是这段文字的体现。《正德琼台志·海道志》中, 有关于海南将领率领军民抵御倭寇的记述。如“ (弘治) 十六年, 琉球国番人蔡伯乌等……, 往来清、万、南三所地方。督备指挥李序捕获送官。”“正德十二年二月, 倭寇登临高石碑、白庙等村岸, 烧劫民舍, 指挥徐爵统领官军及报效义勇军民船只……与贼大敌。贼败, 溺死无数。斩获贼级一十五颗, 船四只, 夺回被掳男子五名。行文旌奖。”以李序、徐爵为代表的爱国将领抵御倭寇, 英勇杀敌, 维护祖国的领土统一, 在我国的爱国主义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代代相传的古籍记载中, 他们成为了一个个鲜明的爱国符号, 正是这样的英雄带领英勇不屈的海南人民奋起抗倭, 使大海南端的神奇热土得以保全。同时, 守护海疆的民族精魂也在古籍文献记载的字里行间鼓舞着后人的爱国意志, 勤恳海疆, 矢志爱国, 成为海南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籍文献, 是海南海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培育的重要物质条件, 也是爱国之火千年不息的文脉之根。

教育资源是教育过程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教学技术、教学内容等等。而教育资源的开发, 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传承久远, 载录详尽, 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的知识宝库。我们通过对其中海防史料的整理, 可发掘出关于海南海防史、南海主权、海疆文化、爱国精神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探索科学路径实现海防类教育资料与相关学科, 如历史学、军事学、文化学的有效衔接, 使地方古籍文献资源走出束之高阁的传统宿命, 形成系统化、学科化的特色教学资源库。

综上, 我们可以发现,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 在军事史料载录、海疆文化传承、爱国精神培养等方面都展现了重要的教育价值, 对海防类古籍材料发掘和整理, 是未来教育资源建设的可行方向。

参考文献

[1] (明) 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6.3.

[2]张炜, 方堃.中国海疆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36.

[3] (清) 齐翀.南澳志[M].清乾隆48年刻本.

[4]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184.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语音室下一篇:指尖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