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筛查(共12篇)
听力筛查 篇1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研究表明, 听力障碍在健康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1]。随着围生期技术的提高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建立和发展, 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2], 但由于早产儿自身因素和一些高危因素的影响, 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与足月儿相比会更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可使患儿的语言功能不受或少受影响。现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13例早产儿听力测试及对异常者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因胎龄<37周收住院的早产儿313例, 其中男165例, 女148例;>32周170例, <32周143例。将313例早产儿分为4组:A组77例为胎龄>32周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B组36例为胎龄<32周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C组93例为胎龄>32周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D组107例为胎龄<32周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
1.2 方法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 刺激声为疏波短声, 非线性模式。有固定人员在患儿睡眠状态下、安静的环境中测试。测试前常规用小棉签清洁耳道, 以防耳道分泌物影响测试结果。第一次在生后3~10d进行听力初筛, 对于未通过的早产儿, 生后42d进行复查, 仍未通过者则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BAEP) 以确诊。
1.3 结果
A组筛查正常65例, 通过率最高, 为84.42%;B组筛查正常23例, 通过率为63.89%;C组筛查正常60例, 通过率为64.52%;D组筛查正常56例, 通过率为52.34%。
2讨论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研究表明, 我国正常新生儿中,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2%左右[3], 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是先天性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4,5]。有文献报道早产儿听力损伤发病率要比正常新生儿组人群高许多, 约10%左右[6]。
耳声发射与耳功能密切相关,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耳蜗及听神经的功能状态, 婴幼儿听力损伤以耳蜗病变为主;因此,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损伤筛查, 可较客观地反映其听力功能, 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方法, 为早期干预、减少语言障碍的发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是引起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孕周越短、出生体质量越低, 宫内发育越不成熟或发育迟缓, 听力损失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7]。本结果显示, 胎龄越小, 听力筛查的通过率越低,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早产儿大脑发育相对不健全, 对声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差, 直接影响其听觉和听力筛查结果;另外, 也可能与其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发育不成熟有关[8]。早产儿听力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听力障碍的机制, 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超过自身代谢量的胆红素就易透过血脑屏障, 聚集、结合、沉积于听神经, 对听神经细胞造成损害;胆红素亦可沉积于脑干神经细胞, 抑制神经细胞膜生物功能和脑细胞能量代谢, 并能降低脑内电活动, 引起感觉诱发电位变化, 特别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 导致听力障碍;此外, 未结合胆红素也可在内耳毛细胞、耳蜗核沉积, 引起外周性听力损失。
综上所述, 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主要方法。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胎龄越小发生听力损伤的危险性越高, 尤其是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听力损伤更为显著, 应被列为听力监测的重点对象, 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nfants tested forhearing loss——United States, 1999-2001[J].MMWR Morb MortalWkly Rep, 2003, 52 (41) :981-984.
[2]李月凤.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现状[J].新生儿科杂志, 2004, 19 (3) :139-141.
[3]吴皓, 沈晓明, 李蕴, 等.大规模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效果的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 (1) :10-13.
[4] Bielecki I, Horbulewicz A, Wolan T.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aringloss in infants:an analysis of 5282 referred neonates[J].Int J PediatrOtorhinolaryngol, 2011, 75 (7) :925-930.
[5]刘翠丽, 何彩霞, 杨竞旋.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现代医院, 2011, 11 (5) :146-147.
[6]聂文英, 吴汉荣, 戚以胜.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损失[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22) :122.
[7]叶飘, 皮光环, 刘敬涛.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与听力损失关系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 13 (2) :111-113.
[8]黄学杰, 曾建武, 陈铁强, 等.105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8) :1122-1123.
听力筛查 篇2
检查单位:编号:
家长姓名:
新生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时 初查日期:年月日时
复查日期:年月日时
检查方法:听力行为测定仪
检查结果:右耳(1)通过(2)未通过
左耳(1)通过(2)未通过
意见:
1.通过
2.未通过,请于婴儿出生后42天到本单位或上级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复查。3.复查未通过,请于婴儿出生后3个月到诊断机构检查。
检查者签名:报告时间:年月日
新生儿(儿童)听力筛查(复查)报告单
检查单位:编号:
家长姓名:
新生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时 初查日期:年月日时
复查日期:年月日时
检查方法:听力行为测定仪
检查结果:右耳(1)通过(2)未通过
左耳(1)通过(2)未通过
意见:
1.通过
2.未通过,请于婴儿出生后42天到本单位或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复查。3.复查未通过,请于婴儿出生后3个月到诊断机构检查。
检查者签名:报告时间:年月日
备注:1.“通过”说明您的孩子目前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噪音等,请您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与语言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危机 篇3
听力有问题,要及时发现治疗
婴幼儿早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伤,也可影响儿童语言功能及学习能力的形成,这就是俗话说的“十聋九哑”的原因。
要尽量避免听力对儿童的成长造成的影响,关键在于要早发现。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异常的患儿,做到早补偿听力(配助听器),早训练,可以帮助孩子重建语言刺激环境,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因此,如果听力有问题,要及时发现治疗。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对声音不敏感、过分安静或到了应开口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话时,不愿承认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认为是“开口晚”,抱有幻想等待奇迹出现,以致错过了学说话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听力筛查,发现异常的最佳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预防听力残疾的关键,而通过一般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1岁内发现孩子听力障碍。尤其是一些轻度、中度听力障碍的孩子容易被家长忽略,使很多儿童失去及时康复的机会而成为听力残疾儿童
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儿童的听力障碍,并尽早采取配助听器、人造耳蜗、开展早期科学语言训练等干预措施,使存在听力障碍的儿童能做到聋而不哑。正因为这样,1999年国家卫生部、残疾人联合会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进行听力筛查是最好的时间段。所有新生儿都有必要进行听力筛查,尤其是具有以下听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1、新生儿有先天性或迟发性儿童期听力损伤家族史。
2、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史:风疹、疱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梅毒等。
3、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外耳道畸形)。
4、新生儿体重≤1500克。
5、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消退时间过晚、黄疸程度严重或消退后再次出现。
6、母孕期曾使用耳毒性药物。
7、细菌性脑膜炎。
8、出生时的阿式评分:1分钟0~4分、5分钟0~6分。
9、机械通气时间过长(≥5天)。
10、新生儿需要进入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48小时。
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或病情稳定后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进行初步诊断,对于3月龄进行初步诊断怀疑患儿有听力异常者于6月龄进行听力学确诊,确诊为听功能异常者8月龄进行医学干预(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言语训练)。
如何辨别宝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
对于家长而言,除了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外,还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对宝宝的听力作初步判断。一般说来: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未满月婴儿 突然给予声音刺激会出现惊跳反射、眨眼反射、觉醒反射、吸吮反射。
生后1个月 突然出现的声音会使孩子产生同上的表现。哭泣或手脚舞动时,孩子听到声音会停止当前的行为。在近耳处摇动声响玩具时,宝宝偶尔会慢慢地转脸。
生后2个月 睡眠中受到较大的声音刺激,可出现惊跳、睁眼、手足抖动。面对宝宝说话,他可以发出“啊、噢”等元音。
生后3个月 听到声音,可出现眼睑闭紧、手指紧握等动作。收录机或电视机的声音可使小儿转动眼球。听到吵架声会出现不安,听到哄逗声、音乐声会有喜悦的表情。
生后4个月 呼唤名字会转动头部寻找,对妈妈的声音很敏感,对自己熟悉的声音,例如玩具声、电视声、开门、关门声表示关注。
生后5个月 能转头寻找耳边的闹钟声,能区别父母的声音、熟人的声音和自己声音的录音,但对突然出现的人的声音刺激产生恐惧。
生后6个月 对他说话或唱歌,他会用眼睛看着你,可跟踪声源,能敏捷地寻找到发声的地方。
如果听力正常,等到了一周岁时,就应该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例如来来、抱抱、再见等。再大一些就会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语。到了一岁半时,就会按照语言指令,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如果到了两岁,还不能说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或听不懂简单的语言,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并及时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去进行听力检查。
如果用以上方法发现孩子可能有听觉障碍,应立即去医院找耳鼻喉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并作详细的听力测试,以明确诊断。
宝宝听力的“杀手药”
后天性耳聋中,由药物引起的耳聋占到了35%~45%。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其中对儿童听力影响最大的是氨基苷类抗生素,其次为多肽类抗生素。
另外,非抗生素药物,如利尿剂、抗肿瘤药、抗惊厥镇静药也对儿童听力有损伤。
氨基苷类抗生素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主要损害第8对脑神经。可现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可造成耳聋。
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等。
其他 如速尿、利尿酸等利尿药和氮芥、顺铂、长春新碱等抗肿瘤药都可能对儿童听力造成损害。
为了有效预防药物对听力的影响,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
2、有些病人对某些耳毒性药物有家族致聋史,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
3、计划用药,将剂量及疗程尽量减少到最低有效程度,若需要较长时间用药者,应定期做听力及肾功能检查。
4、应用时,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应立即减量或停用,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和维生素。
5、要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耳毒性抗生素之间不能联合作用,也不宜分别与速尿、利尿酸等其它耳毒性药物合用,否则会加剧听神经的损害。也不宜与晕海宁同用,会掩盖耳毒性反应。
如何预防宝宝听力问题
避免近亲结婚,做好婚前检查 大多数遗传性耳聋属于隐性遗传,做好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对于预防这种耳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也要避免近亲结婚。
避免孕期病毒感染 风疹、疱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梅毒等病毒宫内感染,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因此在孕期要尽量避免这些病毒感染。
积极治疗新生儿童黄疸,预防核黄疸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7~10天消退。但如出现病理性黄疸,即黄疸出现过早、消退时间过晚、黄疸程度严重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时,应予以积极治疗,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积极治疗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酌情采取人工呼吸,给予吸氧和加压给氧,积极纠正酸中毒,预防发生脑水肿。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中毒的预防关键在于,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滥用。对必须使用此类药物的小儿应慎重,同时进行动态听力学监测,注意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篇4
资料与方法
在6389例中, 初筛通过4705例 (73.64%) , 阳性1684例, 阳性率26.35%。复筛1074例, 通过1016例 (94.6%) , 阳性58例, 阳性率5.4%。对于新生儿进行初筛的时间, 我们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7天, 此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最为适宜的时间, 对于一些初筛未能通过的新生儿, 我们应该要求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42天来我院进行复查, 如果在复查中, 儿童仍不能顺利通过, 则必须建议婴儿家长带其去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方法:初筛使用丹麦国际听力公司设备 (0toreadtlt听力仪) ;复筛使用德国MB11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仪。测试环境要求安静, 噪音<40d B, 检查校准仪器, 选择在新生儿安睡时对其进行听力测试, 此时让新生儿侧卧, 测试耳朝上, 然后将新生儿的耳郭轻轻的向后牵拉, 以便于将探头放入耳道, 在将探头放入耳道后, 绿色指示灯变亮, 则可以按启动键开始测试。测试完一侧听力后, 用相同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另一侧的听力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仔细地操作, 避免探头的位置发生移动或滑落, 以防止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结果
筛查的结果有两种: (1) PASS (通过) :表示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 说明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 (2) REFER (未通过) :表示孩子在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 需重新测试1次, 如重测结果仍“REFER”, 则告知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 即对声音的反应, 待42天再来我院复查, 复查未通过者则需要到省妇幼进行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讨论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大的特点是快速、简便、灵敏、无创、结果易分析。这种筛查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客观的检测结果, 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的听力水平, 及时发现被测者的听力是否存在问题。对于存在听力问题的新生儿, 通过该听力筛查能够被及时的发现, 从而可以尽早的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针对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 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听力问题对患儿所造成的影响,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
新生儿在进行听力测试时, 客观存在许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通过我院近3年对6389例新生儿听力的测试工作, 积极探寻、发现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影响因素: (1) 新生儿的因素:a.有些新生儿对耳声发射分析仪的声波敏感, 头部的摇动, 哭闹, 不安静, 不能配合, 影响检测结果的通过率。b.耳内分泌物的影响:新生儿出生后, 耳边有胎脂、羊水、耵聍等分泌物的存在, 清洁差, 测试时易受干扰, 不易进入状态。c.体位不当:新生儿仰卧位, 俯卧位及怀抱位都不利于监测。 (2) 测试仪及操作的因素:耳塞选择不合适, 探头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与耳道耦合不紧密, 漏气, 以及测试过程中探头线没有接触到头, 监测结果不显示或不通过, 仪器的定期保养、维护。 (3) 环境的因素:测试环境是否安静, 如环境噪声过大, 可影响测试结果。
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1) 新生儿:在新生儿刚出生后, 他们的耳道内一般都会有残留的胎儿皮脂, 在其中耳腔中, 也会有部分的胎性残积物堆积, 这些情况都会使测试时的信号受到削减, 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建议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 所选择的时间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48小时, 甚至在3~5天也可以, 这样能够尽量减轻上诉原因所造成的影响。测试前先用干棉签轻轻清理干净耳道内的分泌物, 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或有无病变。婴儿自然睡眠状态是最佳的测试状态, 最好选择在熟睡时进行操作, 体位以侧卧位为最佳, 测试耳朝上。在插入探头前, 先轻轻拉一下耳垂使外耳道伸直, 这样可以让探头更加顺利的进入耳道, 达到预定的位置, 以增加测试的敏感度。在将探头插入新生儿耳道时, 动作要轻柔, 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当探头到达预定位置时, 绿色指示灯会亮起, 此时测试者按动启动键, 则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操作者要尽量保持稳定, 避免探头发生移动或滑落, 防止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2) 仪器的准备: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前应该对所需要的仪器和设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校准, 以确保筛查的高效顺利的进行。探头是在该项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操作部分, 每天都要将其置于校准腔内进行仔细的校准, 如果发现滤声片发生了耗损, 则应该及时更换, 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在对新生儿进行每次检查前, 都要对探头进行仔细的检查, 特别是要注意探头有没有被皮脂或毛发等物质堵塞, 如果发生堵塞则应该进行及时的清理, 否则可能会造成测试的结果呈假阳性, 对新生儿及家庭造成困扰。在对每个新生儿进行筛查前, 还应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 过大或过小均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一个合适的耳塞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3)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对新生儿进行测试时,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耳塞, 然后让新生儿侧卧, 将被测试耳朵的耳垂轻轻的牵拉, 以使外耳道伸直, 这样能够保证将探头顺利的插入耳道, 达到预定的位置, 此时, 探头的尖端小孔处于正对鼓膜的位置。在放置探头时, 应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a.有些新生儿的外耳道相对狭窄或者存在程度较大的弯曲, 则在放置探头时应该顶住耳道壁, 此时一般可以将新生儿的耳垂轻轻向下牵拉, 以最大程度上打开耳道, 然后缓缓插入探头。b.对于一些新生儿, 由于过分的挤压导致外耳道软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形, 此时应该对耳道进行轻柔的牵拉, 以使其尽量恢复至正常的解剖结构, 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测试。c.有些新生儿的耳道呈独特的倒喇叭形, 这种形状的耳道口外小内大, 此时, 我们可以把耳塞倒转放置, 这样就能够使耳塞和耳道紧密的贴合, 防止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生漏气而影响测试结果。
环境的选择:室温宜20~35℃, 湿度40%~60%, 测试环境要求安静, 噪音<40d B, 关闭不用的且产生噪音的设备, 因个体差异对环境噪声的敏感性也不同, 环境噪音过大, 可影响测试结果。因此, 测试时应选择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内进行, 嘱家长勿说话走动。
耳声发射是一种声能量, 它产生于耳蜗, 并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耳蜗接受刺激, 在4~15ms内从外耳道可以记录到散频声反应。新生儿听觉功能的检测就是利用这项技术,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和复筛, 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 及早发现听力障碍。
耳声发射分析仪是精密仪器, 仔细的清洁保养可提高和延长使用寿命及仪器的精确性。工作中我们应注重筛查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不断改进操作方法, 探寻影响因素, 提高筛查通过率, 减少转诊率, 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对确有听力障碍的患儿要早发现, 早治疗, 早干预, 最大限度减少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638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查的结果有两种, 通过和未通过。对未通过的新生儿,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以明确原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有许多种, 对未通过的新生儿, 要进行复查和相关的检查, 以明确原因, 及时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5-107.
听力筛查不过的原因是什么 篇5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耳声发射的传人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国内外研究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
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影响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如果是由于新生儿中耳积液导致筛查未通过,随着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性检奁时有的患儿听力可转变为正常,这种情况称为“阳转阴”可能更为合适。
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会出现假阳性,应该尽量避免。另外,如发现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如果小儿喉鸣及呼吸音较重,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又确实需要了解听力情况时,建议直接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4、还有一点很重要,冬天天气寒冷时,最好等洗澡后1-2小时才能检测。夏天影响不大。刚开始检查产科新生儿时,早上孩子洗澡后马上检查,结果通过率只有60%左右,但下午复查又通过了,无法解释原因,还以为仪器有问题。新生儿监护室也遇到这种现象,后来改变检查时间,结果通过率大幅提高。分析可能因为:①不能排除洗澡时耳道进一些水,影响声音的传递②洗澡后全身血管扩张,导致耳道更加狭窄,声音信号的传入及传出均受影响 ,冬天特别明显。
5、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因介绍
首先,事实已经证明了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如果不进行听力筛查,5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就不能被早期发现。普遍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目前已经具备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听力诊断技术和治疗、干预技术,能够对疑似听力损失的新生儿或婴儿进行明确的诊断,确诊后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干预(包括语声放大、药物、手术、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和语言康复训练等)。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听到声音,学会说话,回归主流社会。
监测孩子听力的方法
0-2个月
●听到巨大声音时会有反应。如眨眼或表现出受惊吓的表情。
●对环境中的声音会感到喜欢或厌恶。比如喜欢音乐、讨厌吸尘器的声音。
3个月
●会被突然出现的巨大声音吓一跳。
●因为吵闹声太大无法入睡。
●因为突发的声音停止吃奶。
●眼睛会注视讲话者。
6个月
●可以转头至声源方向。
●当妈妈说话时,宝宝可能会停止哭泣。
●在游戏时会发出简单的声音、低声细笑或大笑。
“新生儿听力筛查”答家长问 篇6
黄丽辉韩德民: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这是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Q:家长应如何配合做听力筛查?
恩晖:
按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在孩子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保证筛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家长的协助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
筛查前:
1、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3、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宝宝,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筛查后:
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筛查者,按医生指示去做;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
3、通过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宝宝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Q: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程晓华:
由于许多家长对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对听力筛查的结果产生误解。
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就是听不见,从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通过听力筛查,但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孩子听力没有问题,而不带孩子去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
OAE 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Q: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应该怎么办?
亓贝尔: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宝宝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⑤耳蜗毛细胞损害;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AABR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失的轻重、性质及其原因。
当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① 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② 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
③ 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Q:孩子听力真有问题,家长如何对待?
蒋文博: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健康的听力。一旦筛查没有通过,又被告知听力不好,家长会马上想到宝宝是耳聋,是听力残疾,之后,会产生自责、悲伤等情绪。
其實,医学上常说的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程度可以用分贝来衡量。一般耳聋是指严重的听力损失,就是基本上听不到日常生活的声音。如果听力损失不严重,小孩是可以听到声音的,只是听不清和说话不清楚。我们正常人说话大概在40~50分贝,所以即使有轻度聋(30到40分贝的听力损失),不是专业人员的话,是感觉不出来的。
了解了听力损失和耳聋的概念后,就应该正确对待宝宝的听力问题。宝宝确诊为听力障碍后,家长应该积极听取耳科医生和听力师的建议,及时对宝宝进行听力干预和治疗。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好比弱势或视力下降需要佩戴眼镜一样,也需要佩戴听力辅助装置。一般4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听力损失较重,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如果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Q:如何保护宝宝的听力?
郑妍:
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但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如:做好婚育前的遗传咨询;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妊期和围产期保健,使胎儿避免接触不良因素;积极治疗新生儿疾病等,这些都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重要环节。
在孩子未懂事之前,家长如何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首先,家长应了解与宝宝出生时听力损失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宝宝,3周岁前,每6个月应接受一次听力监测。这些高危因素包括: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
此外,有些宝宝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而有的宝寶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
因此,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损害,并密切注意宝宝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可疑听力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特别是听MP3等音乐时,连续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宜过大;其次,就是听音乐会时,在扩音器附近时最好带上耳塞;自己清理外耳道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耵聍较多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及时就医;慎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Q:宝宝听力损失有哪些迹象?
郑妍: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
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
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
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
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
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
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
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
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
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Q:农村更需要新生儿听力筛查
蔡正华:
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数百名聋哑艺术家表演的《千手观音》和《永不停息的舞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惊叹之余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聋哑人?这些人真的可以告别无声世界吗?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听力残疾人数可想而知。而我国农村地区因受经济状况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新生儿听力筛查尚未得到广泛开展。我们前期的研究资料显示:农村的聋儿多于城市聋儿(可能与围产保健、母亲孕期的工作环境及分娩条件有关),他们不但就诊时年龄偏大,而且耳聋的程度重,由于聋儿没能及早被发现,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给后续的康复造成困难。因此,农村地区更需要新生儿听力筛查!
现今社会,“聋哑人开口说话,告别无声世界”已经成了现实。我们希望,通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特困的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听力筛查、免费听力干预和康复,最终实现在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0例, 为本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其中男婴118例, 女婴82例, 全部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2 筛查前的宣教工作
耳聋是引起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 听力正常的婴幼儿11个月左右开始咿呀学语, 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2], 听力障碍在婴幼儿时期往往被家长忽视, 在孩子1~2岁出现语言障碍时才会引起家长注意, 听力障碍的患儿因为听不到声音, 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得不到语言刺激, 直接影响其语言形成, 最终造成言语障碍或终生聋哑。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婴幼儿, 通过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放大技术方法, 重新建立其语言刺激环境, 促使语言发育, 实现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因此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3 筛查方法
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或出院前完成初筛, 尽量避免生后24 h之内进行听力筛查, 阳性率高, 会引起父母不必要的恐慌。使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进行听力筛查, 原理是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 。听力筛查前通知父母新生儿在喂饱或睡眠状态下进行听力筛查效果最佳, 筛查结果快速、准确, 应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肌源性干扰[3]。准备好用物, 每天操作前校准筛查设备, 检查探头是否通畅, 发现滤音片损坏及时更换, 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听力筛查仪对噪音和探头放置的位置有一定要求。室内保持安静, 测试环境噪音应低于40 d B, 操作者清洁双手, 选取与接受测试的新生儿耳道合适的耳塞, 用75%酒精消毒耳塞。分别测试两耳, 做好外耳道的准备工作, 先用棉签轻柔擦拭、清除两耳外耳道内的分泌物, 将带有耳塞的探头放置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处, 方向要求正对鼓膜, 探头在外耳道的正确位置和耳塞的密闭程度, 保证了刺激声音到达鼓膜的强度, 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有少部分新生儿睡眠中也会出现不安稳状态, 轻轻抚摸其头部、背部、握住手指都会起到安抚的作用。新生儿喜欢头偏向一侧, 外耳道容易受挤压变形, 影响听力筛查结果, 用手指按摩耳道周边等待恢复原状后再进行测试, 经此方法仍未通过告知家长由于存在耳道影响因素, 隔天再重新测试, 约80%左右的新生儿都能通过, 测试之前尽量减少压迫未通过耳, 以免影响第2天的测试结果。反复测试仍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出现焦虑不安, 耐心向家长解释不能通过的几种影响因素:新生儿耳道或中耳腔内可有胎脂、羊水或胎性残积物滞留, 导致传入耳蜗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减弱, 耳声发射能量衰减或消失, 造成未通过的假象;渗出性中耳炎也是听力筛查不能通过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的患儿发病率6个月前达到35%~85%, 婴幼儿中耳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4], 部分患儿可在3个月内自愈, 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年以上;另外低体重儿及早产的新生儿的传导和神经发育可能不成熟, 初筛未通过是暂时的, 随着身体发育成熟, 42 d复查时, 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家长对相关情况了解后能正确对待测试结果, 紧张情绪消失。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 告知家长孩子听力不一定有问题, 但仍需在42 d时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向家长提供听力筛查报告单, 标明复筛指定的地点和时间, 讲明复筛的意义和重要性。复筛仍未通过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按照转诊程序请家长带孩子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诊断性检查, 同时提供复查报告单。告知已经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家长, 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都会在出生后马上显现出来。有些新生儿虽然通过了听力筛查, 但以后可能会显示出迟发性听力障碍,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耳廓畸形、外耳道异常、高胆红素血症、听力障碍家族史等都是引起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以上情况的新生儿初筛即使通过, 也要定期每6个月做1次听力监测直到3周岁。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父母要高度重视, 持续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 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 当出现任何怀疑时及时进行听力评估, 一旦诊断明确, 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听力障碍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降到最低,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出院指导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中耳炎、耳毒性药物、噪声、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 父母应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变化和语言发育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咨询耳科专家。
5 讨论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1%~0.3%, 国内报告为0.3%~0.6%, 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 为了降低耳聋及耳聋发病率, 健康教育在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健康教育应该在孕期开始, 通过生动、详细的讲解, 让家长充分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家长的大力配合,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漏筛率才会大幅度降低, 复查率得到提升。确诊的患儿通过及时积极的诊治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融入社会, 降低听力残疾率的同时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 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意义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5]。
参考文献
[1]韩德民.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8.
[2]杨菊兰.2367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体会.中国优生优育杂志, 2010, 16 (1) :40.
[3]邱莉芳.人性化护理对婴幼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50-51.
[4]马芙蓉, 柯嘉.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 (美国) .国外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2005, 29 (3) :182-185.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围生儿,共计2194例,筛查2123例,筛查率97.3%。
1.2 筛查时间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24~72h内进行第一次初筛,未通过者,在临出院前复查一次,住院期间未通过的婴儿填写登记卡,在出生后42d、90d各复筛一次,直至通过,仍未通过着应转往新生儿筛查技术中心作进一步筛查、确诊、早期治疗。
1.3 听力筛查仪的选择
目前推荐采用筛查方法为耳声发射法(OAM),OAM检查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耳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可以反映耳蜗毛细胞主动运动的功能,它具有客观性、无创伤性、检测迅速的优点,抗干扰性强,是一种很适合新生儿、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方法,我院使用的是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1.4 测试前的准备
1.4.1 大多数的家属对听力筛查知识一无所知,因此要开展宣传教育
工作,向家长介绍筛查重要性,了解筛查目的、时间、方法,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
1.4.2 筛查仪器的准备:
进行筛查前一天做好计划,检查仪器性能,并充足电已备使用,对检测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测,以保证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
1.4.3 测试环境的选择:
测试的环境要相对安静,检测房间需要相对的独立,最好是在隔音室进行,噪声不超过40分贝,如没有条件可在普通房间操做,尽可能避免来自病房和周围仪器设备的干扰。
1.4.4 新生儿的状态:
婴儿在饥饿时往往烦躁不安、哭闹、影响测试的结果,所以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婴儿自然状态时获得的,因此我们多选择新生儿喂奶后处于睡眠状态或沐浴后进行。
1.5 检测方法
1.5.1 操作前首先检查婴儿的外耳道,用消毒棉棒将耵聍清理干净,以免妨碍耳声发射测试。
1.5.2 选择与受试新生儿耳道相匹配的耳塞,并套在探头上以备用。
1.5.3 选择正确的测试位置:
新生儿侧卧,测试耳朝上,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紧贴外耳道内,也可以将婴儿抱在怀中进行测试。
1.5.4 结果判定:
测定结果为“PASS”表示通过,即正常;如为“REFER”建议再做一次测试,如果结果一样可能是由于外毛细胞存在某种问题,耳蜗不能对探头信号做出良好反应或是中耳腔内有积液,耳道或探头顶部被耳垢或异物堵塞,妨碍声音通过中耳到达耳蜗;测试结果为“NOICE”表示室内噪音或被测婴儿发出生物噪声干扰数据的采集,使筛查仪不能精确测量耳声发射响应,要排除影响因素重测;测试显示“ABORT”表示筛查仪未检测到。
1.6 消毒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检测房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在测试前要洗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耳塞,如条件不允许,可以一人一塞,集中消毒,探头在不同新生儿测试之间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2 讨论
筛查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中,排出所有干扰因素首次通过2013例,110例存在一侧或两侧出现异常,未通过,占5.18%。出院前再次复测,15例仍未通过,占0.71%,向家长耐心解释,引起高度重视,转往听力诊断治疗中心做进一步的检查,回访到的13例中有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新生儿听力损伤可导致语言和智力发育的障碍,发病率远远高于目前我国开展的新生儿筛查项目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对患儿语言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可以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3],由此可见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其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即时康复的目的 ,保护和增进新生儿童的健康。方法 对2010年在我院生产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在出生24~72h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2013例通过,占94.81%;110例未通过者,占5.18%。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减少聋哑人口,控制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耳声发射,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 my of Pediartics.Ne 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J].Pediarrtics,1999,103(2):527-530.
[2]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r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 consensus statement: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R].NIH,1993,11:1-24.
26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篇9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4‰的正常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 其中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 在我国位居5项残疾首位[1]。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能够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 实施干预和治疗,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的言语发育水平, 使其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先天性听力障碍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的言语发育水平, 使其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现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 650例进行听力筛查。其中, 男1 600例, 女1 050例;足月新生儿1 650例, 早产儿420例, 低体重儿280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189例, 高胆红素血症111例。
1.2 筛查前准备
筛查前新生儿于浴后进食处于睡眠或安静状态时测试。产房环境噪音控制在小于45 dB (A) , 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排除外耳道中胎脂、羊水堵塞及残渣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两耳分别进行测试。
1.3 检测方法
使用德国-麦科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otoacoustieemissions, DPOAE) 检查, 频率范围:1.5~9.0 kHz (24 kHz预设) , 测试的频率个数为3, 平均时间2 s, 频率范围2~4 kHz, PassSNR (信噪比) 5 dB, 全部测试通过的频率个数为3。
听性脑干反应 (ABR) 测试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诱发电位仪, 耳机为Nicolet TIP-300插入式。以V波反应阈值>30 dBnHL作为2~4 kHz范围听力损失指标.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轻度 (V波反应阈值=36~50 dBnHL) , 中-重度 (51~90 dBnHL) , 极重度 (91 dBnHL或以上。
1.4 筛查程序
新生儿生后42 h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对初筛未通过、可疑或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听力损失的高危儿, 42 d后进行听力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 (ABR) 测听诊断性检查。
2 结果
对2 650例新生儿 (足月新生儿, 早产儿, 低体重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 依据筛查程序进行听力筛查, 结果具体见表1。
3 讨论
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 (足够的强度和时间) 以及婴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持久应用。早期的听力丧失将会直接影响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 影响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发育, 以致发生言语障碍甚至聋哑[2]。如果听力损失患儿在出生后3个月时能被诊断, 并给予早期干预, 充分利用残余听力, 使听觉系统得到声音刺激, 加上适当的训练, 可使其聋而不哑, 降低和防止听力损失造成的影响, 使其会话、理解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健康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的Hayes等曾提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概念和方法, 主要侧重于行为观察测听技术[2];20世纪70~80年代中期, Wada等提出, 使用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测试群体包括重症病房 (NICU) 住院的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3]。初筛时间的确立: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生后3 d或3 d以上。但一部分新生儿会生后48 h内随母出院, 所以我们调整初筛时间在新生儿生后24 h, 平均初筛时间为42 h。目前, 听力筛查的普遍方法是家长协助新生儿保持侧卧位, 测试耳朝上, 测试者手持测试仪完成测试工作, 在两耳交替测试的过程中, 需大幅度改变新生儿体位, 这不仅消耗人力, 还因家长配合不当或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使新生儿不易保持熟睡状态, 往往影响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耳声发射 (OAE) 论依据是, 产生于耳蜗的声音经过中耳结构, 再穿过鼓膜, 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 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 在外耳道记录得到。作为一种客观的听觉筛查手段, 操作简便, 无创伤, 灵敏且客观, 群众易接受, 是当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技术[4], 它可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将耳声发射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相结合则有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5], 二者结合检查是更可靠易行的高新技术。对首次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 护士向其父母交待复查时间、地点, 详细登记地址、电话, 追踪复查。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初次筛查的新生儿, 通知按时到指定地点进以检测[6]。通过对本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进行观察, 足月新生儿通过率93.09%, 早产儿通过率68.09%, 低体重儿通过率70.71%, 缺血缺氧性脑病通过率68.78%, 高胆红素血症通过率63.96%;有疾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足月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 听力筛查非常重要, 特别对有疾病的新生儿尤为重要, 能够及早发现听力损失, 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减少和防止言语发育、智力发育不受太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沈晓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6 (4) :441.
[2]聂迎玖.耳声发射技术在围产期听力学中的应用价值[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9, 14 (8) :207.
[3]徐亚萍, 汪洁.74例新生儿窒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J].浙江医学, 2000, 22 (6) :170-171.
[4]郭连生, 戚以胜.小儿电反应测听的临床应用策[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3:98.
[5]丁海娜.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8, 16 (5) :282.
听力筛查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837例, 新生儿为出生后72小时~7天。其中男912例, 女925例。1.2筛查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ACCU-SCREEN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利用T E O A E技术自动显示, 双耳“PASS”为通过, 初筛结果为“REFER”需42天复查, 复查结果仍为“REFER”者转宁波市儿童听力诊断治疗中心进行听觉脑干电反应 (ABR) 检测, 确诊为听力损害者转到市康复中心进行听力、语言及能力的训练。
1.3 测试要求
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 选择在新生儿自然入睡状态下进行。测试前用小棉签清洁耳道, 选择合适的耳塞, 将耳廓向后轻拉, 使耳道变直, 顺耳道方向轻轻插入探头进行测试。
2 结果
2.1 筛查情况
1837例新生儿在TEOAE筛查中, 通过初筛1686例 (91.8%) , 未通过151例 (8.2%) , 复查通过1 4 0例 (7.6%) , 复查未通过11例 (0.6%) 。
2.2 ABR检测结果
复查未通过的11例患儿经ABR检测, 其中9例正常, 2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单耳或双耳听力障碍。假阳性率为0.5% (9/1837) , 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 (2/1 8 3 7) 。其中1例左耳极重度听力损失 (100d Bn HL) , 右耳中度听力损失 (50d Bn HL) , 经询问家属得知, 患儿父亲有重度听力障碍病史。另1例被诊断为左耳中度听力损失 (50d Bn HL) , 其父也有听力障碍病史。
3 讨论
3.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
方法。耳声发射检查是一种产生于耳蜗, 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可以反映耳蜗毛细胞的主动运动功能, 代表着耳蜗内耗能的重要部分, 它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客观、无创等特点[1]。本院所使用的便携式筛查型耳声发射仪, 采用了统计学二项式运算法则, 以确保灵敏度测试的可信性。本文结果显示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1%。因TEOAE技术不能检测蜗后听力损失者, 对可疑听力损失者必要时联合运用BAEP进行测试, 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率。
3.2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意义重大
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开始学习语言。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刺激和环境, 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3岁时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 最终导致聋哑。1994年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发表声明[2], 指出所有听力障碍的婴儿都应该在3个月前被发现, 6个月前予以干预。本组被确诊的2例患儿均进行了早期干预, 其中左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在早期已佩戴助听器, 在定期随访中了解到目前患儿已能听懂语言, 能清晰地说简单句子。
3.3 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听力障碍中的影响
亲代之一可将带在常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因子传给子代, 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本组2例患儿的父亲均有听力障碍史, 提示先天性听力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
3.4 筛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TEOAE筛查时受测试环境噪声, 新生儿状态, 探头位置, 外耳道及中耳状况影响。筛查时受各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假阳性, 本次初筛假阳性率为7.6% (140/1837) , 复筛假阳性率为0.5%, 说明多次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本次使用的耳声发射筛查仪在测试过程中设置了A (伪迹率) 和S (刺激信号稳定率) 两个参数, 以A≤15%, S≥85%时所测结果为标准。因此, 测试时要求环境安静, 新生儿处于舒适安静状态。另外, 在筛查前要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耳塞的预备, 外耳道清洁, 探头位置及固定是否正确。
3.5 加强健康宣教
有关医疗机构应采用多种形式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以取得其配合, 有利于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外地流动人员住院分娩为主的医院, 健康宣教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另外, 在新生儿初筛未通过时要向家长进行合理解释, 避免造成家长的过分担忧。
参考文献
[1]王柏强, 宾昌辉.基层新生儿听力筛查2535例资料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5) :560-561.
听力筛查 篇11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2-02
新生儿听力检查技术的初筛的时间段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而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或初筛的结果疑似有病症的新生儿,则需要进行第二次筛选,即复筛,复筛的时间段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的42天内。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早期的诊断,也为新生儿听力障碍者提供了治疗时的理论依据[1-2]。帮助新生儿听力障碍患者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意义[3-4]。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调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出生3-5天内的100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其中男婴546例,女婴454例。经调查,家族里没有其他遗传类疾病出现,均为正常出生的儿童。可见1000例儿童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出生后3-5天内安静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控制室温在15-35℃内。初筛未通过者,需在出生后的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需到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确诊。
1.3 观察指标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的检测结果分为PASS和REFER两种,PASS表明此次检测通过,而REFER表明此次检测未通过,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或到有关部门确诊病情。当初筛的测试结果显示为PASS时,可表明新生儿听力正常或疑似有听力障碍的可能,结果显示为REFER时,可表明新生儿有患有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可能,需进行复筛。当复筛的结果仍为PEFER时,则需到有关医疗单位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初筛人数和初筛率与复筛人数和复筛率,见表1。
由表1可知,参加初筛的新生儿人数为1000例,通过初筛的人数为946人,通过率为94.6%,未通过54人,未通过率为5.4%,即参加复筛的人数。通过复筛的人数为48人,通过率为88.9%,而仍未通过复筛的人数为6人,未通过率为11.1%,需进行下一步的确诊。
2.2 最终确诊人数所占比率及假阳性率 经医院最终的调查結果表明,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1000例儿童中,确诊患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仅有1例,占总人数的1%,及假阳性率为83.3%。
3 讨论
先天性听力缺损是新生儿新天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以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此新生儿听力检查技术对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先天性听力缺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帮助患病儿童的听力尽早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日常生活的所需标准,完善新生儿的语言中枢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参加新生儿听力检查的人数为1000人,通过初筛的人数为946人,通过率为94.6%。参加复筛的人数为54人,通过复筛的人数为48人,通过率为88.9%,但仍未通过的人数还有6人,而最终经专家检测的结果表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患者仅有1例,为总人数的1%,而假阳性率为83.3%。结果说明,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虽患有先天性听力功能障碍的人数极少,但由于其他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产生介入,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环境因素,人为消毒不彻底,室内温度干扰等,这使得初筛的结果略有偏差,复筛的结果也未必十分准确,所以对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需到有关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及得到可靠的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是能够早期诊断及预防先天性听力缺损的一个手段,是对患有先天性听力缺损患儿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虽然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简单易行但有效的方法,但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中,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还未得到普及,需进一步得到完善[5],为了使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儿童正常的融入社会生活中,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患有先天性听力缺失的新生儿的干预治疗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炎林,刘菊凝.苏州市2887例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5):647-648.
[2] 李红娟,姜亚平,刘黎明.1785例新生儿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806-808.
[3] 李蕴,吴皓,陈向平,等.听力障碍新生儿随访中听力恢复正常的原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3):585-587.
[4] 朱伟,徐克林,余崇仙,等.14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76-579.
听力筛查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章丘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17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丹麦奥迪康公司的MAICO ERO.SCA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 对安静状态下新生儿进行双耳的听力检测。测试环境噪音不超过40 d B n HL.测试结果统计为双耳在测试过程中耳蜗对通过探头提供的测试声音的响应良好, 每个频率耳声发射响应点均高于pass/refer线即为通过, 否则为不通过。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28 d测试, 转儿科病房新生儿于出院前测试。新生儿常规程序的筛查工作由三部分组成: (1) 所有新生儿的初筛; (2) 对初筛未通过者及高危儿的复筛; (3) 对三次复筛仍未通过者的转诊; (4) 对听力损失确诊儿的随访。
1.3 避免漏筛
为了做到听力的普遍筛查, 我院采取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筛查→出生医学证明办理依次进行的方法, 这样不但减少了小儿往返医院的次数, 还大大提高了听力筛查率。
2 结果
2.1 初筛、复筛情况
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我院共出生新生儿6176人, 实际筛查6040人 (97.80%) , 在初筛中有5878人通过 (97.32%) 。经初筛后需进一步复筛的共162人, 实际复筛125人 (77.16%) 。复筛的小儿中有13例听力仍异常, 均转诊至上级医院做ABR或其他诊断性的听力检测, 经追访有2例小儿自动放弃, (转诊率84.62) , 1例小儿听力检测无异常, 有10例小儿听力检测后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双侧听力损失4例, 单侧听力损失6例) 。对已确诊的小儿, 根据听力损失的不同程度, 确诊医院给予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我院也通过妇幼保健网络系统进行了随访。
2.2 听力损失发病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 所有初筛的新生儿中, 未通过者占2.68%, 对初筛未通过小儿的复筛中, 有8.02%的小儿仍未通过筛查。将复筛未通过的小儿全部转诊至上级医院做听力的诊断性检查, 得出小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66‰。
2.3 听力损失的病因分析
经过系统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 双侧听力损失的小儿中, 有2例是双耳重度听力损失, 2例是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儿有2例为单耳重度听力损失, 1例中度听力损失, 3例轻度听力损失。其中7例有听力高危因素 (2例有先天性耳聋家族史, 1例有孕早期流感病毒感染史, 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史, 1例孕妇为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 2例有出生后缺氧窒息史) 。其中4例重度听力损失的小儿已接受干预, 其他6例仍在随访中。
3 讨论
3.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 听觉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一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 (足够的强度和时间) , 如果出生后一年内由于听力损失而听觉中枢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 会影响其发育, 以致发生言语障碍甚至聋哑。如果听力损失患儿在出生后3~4个月内获得诊断并进行早期干预, 在听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就使用助听器, 充分利用残余听力, 使听觉系统获得声音刺激, 再加上适当的训练, 可使其聋而不哑。所以不管听力损失的程度如何, 只要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 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 经过干预后, 患儿的言语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3.2 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
各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报导有所不同, 约在1‰~3‰。据统计我国聋儿100多万, 而且由于各种原因每年还以2~4万的速度递增。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 (单侧和双侧) 为0.66‰, 双侧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0.99‰。
3.3 影响听力筛查确诊率的因素
由于我院面对的新生儿群体大部分以上来自农村, 存在着经济条件差、个人认识不足、路途远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造成了“筛而未查, 查而未治”的结果。部分家长没有按要求复诊, 或者在我院复筛仍未通过的情况下, 没有到上级医院做诊断性检查, 或者到上级医院做诊断性检查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后, 没有按要求做康复性治疗。甚至有的家长相信主观判断, 自己认为孩子听力正常, 不相信医学检查结果, 自行放弃了检查、治疗的机会。
【听力筛查】推荐阅读:
听力筛查新技术11-13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07-04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体会08-20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论文08-23
系统筛查07-23
心理筛查08-10
基因筛查09-05
中期筛查09-12
超声筛查09-29
筛查模式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