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治疗进展(通用12篇)
宫颈癌治疗进展 篇1
摘要:近年来, 随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的增多, 机器人手术系统步入了妇科肿瘤领域, 相应地出现了对宫颈癌治疗的成功病例报道。做为一门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 它具有很多开腹和传统腹腔镜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尽管现在机器人对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仅几年时间, 远期手术效果还不确定, 但它却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和临床前景。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宫颈癌,妇科恶性肿瘤
腹腔镜技术是最早被妇科医生介绍并引进的微创手术方式, 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效果, 缩短恢复时间, 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妇科肿瘤医生致力于对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 最早的研究报道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 [1,2,3] 。随着宫颈癌筛查和诊疗技术的进步, 发病率增加, 患病群体也趋向年轻化。微创技术对恶性肿瘤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常规腹腔镜手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有许多剖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但是由于其学习掌握困难、手术时间长、需要第二个手术助手, 另外还存在一些手术技术问题等原因, 至今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当妇科肿瘤医生在研究完善腹腔镜技术的同时, 机器人手术时代出现了, 近年来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它在妇科手术领域的应用, 如子宫切除、骶骨阴道固定、子宫肌瘤剔除、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本文综述机器人手术在治疗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现况及其优势、不足与未来展望。
1机器人手术概述
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变得便利。现在妇科应用最多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为达芬奇系统 (da Vinci system) 。尽管我们常说“机器人手术”, 其确切的称呼应为“机器人增强的远程操作装置”或者“机器人辅助装置”, 因为机器人尚不能自主地工作, 只能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手术操作。2005年4月, 达芬奇手术系统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获FDA批准。它由3部分组成:手术操作系统、三维成像系统和医生操作台。手术操作系统放置在离患者很近的地方, 它包括两个机械臂, 它们可以握持器械经套管孔插入患者体内进行操作;还有1个含有内窥镜的机械臂, 用于观察术野。三维成像系统内含两个独立的照相机和两套独立的信号传输通道, 通过将两个内镜聚焦在同一焦点, 获得了三维立体影像。手术室内还有视频图像装置, 内含监视器帮助助手和手术室内其他人观看到手术者的手术视野画面。手术医生坐在离患者很远的医生操作台, 通过两个目镜观看放大20倍的术野三维图像, 操纵手柄模拟操作, 控制脚踏开关完成手术。计算机系统把术者的手部动作转化成了在患者体内的机器人机械臂的运动, 脚踏板可进行电凝止血等操作。计算机辅助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操作的灵巧性和精确度, 使传统腹腔镜, 如子宫切除、淋巴结切除、关闭阴道残端等完成困难的操作变得容易。
2机器人手术对宫颈癌的治疗
机器人手术现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 包括宫颈癌的另一种手术方式选择。2005年, 在欧美第1次报道了其可行性研究, Marchal等[4]对12例恶性肿瘤患者, 包括7例宫颈癌, 5例子宫内膜腺癌进行了手术效果评估。平均淋巴结切除数为11个 (4~21个) , 在平均随访的10个月 (2~23个月) 里没有检测到邻近转移或复发。早期经验表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用于对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且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或带来手术技术限制。从那以后, 有很多应用机器人治疗宫颈癌的成功手术病例被报道。
2.1 机器人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对早期宫颈癌ⅠA1~ⅠB1且想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方式。一般来说, 这种术式通过经阴道或者是传统开腹操作完成, 而现今有应用机器人手术的报道。2008年,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Chuang等[5]报道了首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宫颈切除术。随后, 瑞典隆德大学医院的Persson等[6]报道了2例机器人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手术时间分别为387分钟和359分钟, 出血量分别为150 ml和100 ml, 住院时间分别为5天和2天。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圣文森医院的Geisler等[7]接着又报道了另外1例。这些作者均指出机器人系统在手术操作中对分离血管及血管旁组织提供了完美的视觉, 并且以微创的方式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 缩短了恢复时间。由此表明, 对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早期宫颈癌患者, 机器手术可以成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2.2 机器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对ⅠA2~ⅠB的宫颈癌患者, 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机器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初期研究表明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2006年, Sert 和Abeler [8] 报道了首例机器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Ⅲ型) 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患者为宫颈癌ⅠB1期。平均手术时间445分钟, 出血量200 ml, 住院时间4天。在4个月后的随访检查中发现了双侧无症状的淋巴囊肿, 无其他异常结果。
2007年, Sert 和Abeler [9] 又报道了15例机器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比较了它们与传统腹腔镜的结果。机器人组与传统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41分钟和300分钟 (P=0.165) 。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淋巴结切除数、周围组织及阴道断端切除的大小在两组中相似。而在机器人组中表明出血量更少, 住院时间也更短 (P=0.038, P=0.004) , 此组中无中转开腹和技术事故发生。
2008年, Kim 等[10]报道了对10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行机器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所有机器人操作手术无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207分钟 (120~240分钟) , 平均对接时间为26分钟 (10~45分钟) , 平均出血量355 ml, 平均淋巴结切除数27.6个 ( 12~52个) , 无输尿管损伤, 瘘管形成相关并发症。Magrina等[11] 报道了机器人、传统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它们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9.6分钟, 220.4分钟和166.8分钟;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3.1 ml, 208.4 ml和443.6 ml;平均出血速度为:0.7 ml/min, 0.9 ml/min和2.6 ml/min;平均淋巴结切除数:25.9个, 25.9个和27.7个;平均住院时间为:1.7天, 2.4天和3.6天。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无瘘管形成, 机器人组与传统腹腔镜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在平均随访的31.1个月里, 无患者复发。Boggess等[12]报道了另一项相似的机器人辅助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Ⅲ型) 的比较研究, 两组中出血量 (P< 0.0001) 、手术时间 (P=0.0002) 、淋巴结切除数 (P=0.0003)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而机器人组显示出了明显优势。机器人组所有患者术后1天出院, 相比开腹组平均3.2天,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为7.8 %和16.3 %。
2.3 机器人经阴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2009年, Oleszczuk等[13]报道了经阴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手术包括12例ⅠB1期经腹腔镜淋巴结切除后的患者。手术经阴道操作, 切除了合适的肿瘤范围后重建阴道断端。术中出血量减至最少, 平均为123 ml;平均手术时间 (包括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56分钟, 其中重建阴道断端为43分钟, 根治性子宫切除为68分钟。无膀胱或肠管损伤, 无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2.4 机器人腹膜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据估计超过10%的ⅠB2~ⅢB宫颈癌患者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尽管在正电子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或者CT扫描中淋巴结转移显示阴性。而腹膜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手术中的一个技术挑战。2008年, Vergote等报道了首例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机器人辅助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包括5例均为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 与传统腹腔镜相比, 机器人方式因具有三维术野、灵巧活动的器械臂、震颤过滤装置等优势, 使手术更加容易操作。报道中提到, 术中将患者轻微向左侧倾斜非常重要, 可以避免机器人器械臂与患者的左臂碰撞, 且把带有内镜的器械臂放置在其他两个用于操作的器械臂之间。他们还指出把一个30度内窥镜置于左侧髂前上棘的颅侧有利操作。
3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及不足
机器人手术, 做为一门新兴技术, 除具有同开腹手术效果相似和传统腹腔镜的微创优点外, 还拥有独特优势。操作直观、学习时间短、易掌握。具有三维成像系统和独特的深度觉, 术者犹如置身术腔进行操作, 便于对手术的控制。其器械臂末端有7个自由活动度, 如“腕关节”, 可以模拟人手的屈、伸、内旋和外旋等动作, 增加了操作的灵巧性, 利于复杂的操作, 如缝合、游离、结扎等。它可以过滤术者的手部颤动, 提高操作的精确度, 在进行淋巴结切除时, 精细的操作, 可以避免血管损伤。术者坐在操作台进行操作, 减低了劳动强度。许多宫颈癌患者还患有其他传染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等, 术者手术时避免了与她们的接触, 降低了感染风险。机器人远程技术的开展, 还可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医疗资源共享。
在发展的初始阶段, 机器人手术的不足和优势一样突出, 其手术系统价格昂贵, 手术成本较高, 这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缺少触觉反馈, 术者操作时无法感受压力、张力、热和振动。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时, 有时出血较多, 有些系统只有两个操作通道, 处理困难。设备体积偏大, 占用手术室较大空间, 术前需要较长的安装调试时间。
4展望
我们可以从文献报道中了解到, 机器人根治性宫颈切除、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用于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易行的。它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在的临床前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手术领域, 特别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才仅仅数年时间, 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才只有几家医院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 它的应用还不广泛。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 广大妇科医生会接受相关教育训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宫颈癌患者享受到机器人微创手术方式带来的治疗。现还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 还需长期随访调查, 评估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等相关结果, 以做出正确客观的临床评价。
宫颈癌治疗进展 篇2
用特别制作的快速冷冻装置,让患者的宫颈糜烂的病变组织发生冷冻、坏死、脱落。常用的冷冻剂是液氮,让冷冻器冷冻头的温度可下降到-196摄氏度。1次即可治愈。少数病人有轻微的头昏、下腹疼痛等,现在很少用此法诊疗了。
2、激光诊疗:
激光诊疗的方法一般是用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用特制的激光治疗方法来照射病人糜烂的组织处,使之碳化、结痴、脱落,再生长出新的鳞状上皮。通常1次即可治愈。术中无特别不适,有少数病人脱痴时有出血。
3、电熨:
用医院特制的电熨器,将病人的糜烂面组织给烧灼使之坏死脱落,要起到一定的深度。
★ 宫颈糜烂的原因及建议
★ 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法
★ 肛裂中医治疗方法
★ 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 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宫颈癌的研究与进展 篇3
【关键词】宫颈癌;HPV;TCT
1 宫颈癌的相关因素
子宫颈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1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1.2 肥胖是内分泌不平衡的表现,脂肪的大量堆积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脂肪还利于雄激素芳香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1.3 因长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与生过一胎的女性相比,较易患此病。因而不育不孕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多,危险性下降。
1.4 月经失调、初潮年龄早或延迟绝经,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1.5 初次性生活<16岁、存在多个性伴侣、初产年龄小、等与宫颈癌发生也密切相关。
1.6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2 宫颈癌的研究情况
纵观各种肿瘤的发病机理,宫颈癌是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1-3]。
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这就是说HPV感染可能是一过性的,人体把它消除掉就不会得子宫颈癌,如果有了HPV感染但没及时清除,时间超过一年左右就形成持续性HPV感染,此时HPV感染会发展成为子宫颈的癌前病变,而且其演变为子宫颈癌相对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0倍。
专家并不主张对30岁以前的妇女进行HPV检查,只需每年进行常规妇科体检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过了30岁还有HPV的感染,发展成子宫颈病变或患宫颈癌的机会就会增加。这是因为年轻时是性生活的高峰,感染率高,感染的病毒在体内会长期持续繁殖,一般到35岁以后,因HPV感染的癌前病变才开始出现。
近几年来,宫颈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实质进展,一是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是HPV感染;第二是针对没有任何病毒暴露的预防性疫苗已经取得了临床实验的成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HPV疫苗将成为预防宫颈癌发生的特异、有效的手段;最后是检查方法的突破,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把检查灵敏度提高到95%,可以查出85%以上的病人,不仅可以作为临床HPV病变的筛查方式,同时可以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为医务工作者进行疾病防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而在宫颈癌检查方面,TCT检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如果TCT显示有问题,女性就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或病理诊断才能准确判断病情,所以说,TCT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
3.1 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腺癌患者,可行宫颈锥切术,但要保证切缘阴性,术后密切随诊。对宫颈原位鳞癌行锥切术,在缩小手术范围的同时并不增加复发危险。有关原位腺癌锥切术后复发情况的报道较少。
3.2 早期镜下浸润的宫颈腺癌,可考虑单纯子宫切除术,无须行淋巴结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可行锥切术,同样要求切缘阴性,并严密随诊。
3.3 局部晚期宫颈癌易复发,预后差,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优势,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采用紫杉醇+多柔比星+顺铂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有研究者指出,与单纯手术相比,NAC(新辅助化疗)可延长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對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NAC似乎未能推迟疾病复发。
3.4 晚期宫颈癌尤其腺癌的预后较差,而最佳同步化疗方案也一直在探索中。有研究表明,紫杉醇+铂类同步放化疗这一方案对晚期宫颈腺癌具有潜在的疗效。但其在晚期宫颈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之,宫颈癌的预防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晚婚和少生、优生;男方有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应注意局部清洗,最好做包皮环切术;注意性卫生和经期卫生,健全及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的作用,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鲁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宫颈癌治疗进展 篇4
手术治疗前期的适应性评估
从手术治疗实践来看, 保留生育功能与传统手术相比, 其影响范围有所缩小, 结合术前各类体征检查, 并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价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从而有效避免不良预后。
对肿瘤大小的鉴定:肿瘤大小与手术治疗风险关系紧密, 特别是对于子宫外播散, 以及术后复发等并发症等, 为此, 通过超声检查、阴道镜技术, 磁共振显像技术 (MRI) 、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 等, 来准确测定肿瘤的大小。借助于阴道镜检查技术, 可以准确判定患者宫颈外口的大小, 并对阴道内播散情况进行确诊;借助于CT和MRI技术, 能够从肿瘤的体积, 以及宫颈间质浸润程度、宫颈旁组织有无累及等方面来把握肿瘤性状, 而阴道超声检查应用技术较为方便, 也可以用来测定肿瘤的大小, 但其准确性略低, 总体来看, MRI技术优于CT技术, 而对于盆腔淋巴结的微小转移进行评价时, 则需要借助于新一代PET-CT和MRI技术来进行准确评价。
对肿瘤的生物学分析:在实施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手术治疗前, 需要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 以及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次复核分析。如果发现患者的肿瘤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由于这种肿瘤的分化程度低, 恶性程度高, 如果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则患者在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 所以, 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 我们一般将每种治疗的利弊详细地告知患者及家属, 让患者及家属慎重选择。当我们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 如果发现肿瘤已发生淋巴血管间隙的浸润, 则患者在术后有很大的风险会发生子宫外的播散, 从而容易造成肿瘤的复发, 所以对于该种病情的患者, 我们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将病情进行充分告知。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对于宫颈癌来说, 它的病理类型主要鳞癌、腺癌、腺鳞癌等几种, 其中, 鳞癌在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占总发病率的80%~85%, 其次是腺癌占总发病率的15%~20%, 腺鳞癌占总发病率的3%~5%。其中鳞癌在病变过程中有四种类型, 即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 腺癌从外观来看多呈桶状, 伴有侵犯宫旁组织, 镜检结果可发现有黏液腺癌和恶性腺癌两种类型, 而腺鳞癌的特征则是兼具鳞癌和腺癌的特征, 在它的肿瘤组织中能够发现存在着两种成分, 分别是腺癌和鳞癌。对于宫颈癌的分期, 国际上有着较为完善的分期标准, 目前国内外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所制定的分期标准, 见表1。
从手术适应证来看, 如果宫颈癌患者及家属有着十分强烈的生育愿望和需求, 并且她们的肿瘤的分期在FIGO分期ⅠA1、ⅠA2或ⅠB1, 且肿瘤直径≤2cm, 对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测, 发现病理学分型为鳞癌或腺癌, 并且没有发生盆腔淋巴结以及向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 才能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象, 尽管辅助生育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也有肿瘤直径>2cm的患者实施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报道, 但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确定。
对手术中的有效评估
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 对于淋巴结转移、肿瘤距切缘较近或者切缘处有肿瘤残留等问题是, 多转移为根治性手术治疗或放化治疗, 对于术中冷冻切片的处理, 有学者认为存在局限性, 对于没有可疑转移的情况建议取消冷冻切片, 并依据术后石蜡病理来确定辅助治疗方案。对于盆腔淋巴结的评估, 通过对以往的临床上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实验研究的总结分析, 我们往往建议通过辨别前哨淋巴结 (SLN) , 此时, 我们一般可以使用5ml的亚甲蓝注射液对病灶的外围进行注射, 当将前哨淋巴结进行染色后, 取适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 则我们可以建议患者行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阳性, 则我们应该建议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当我们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对手术切除的边缘组织进行评估时, 我们可以在术中取适量的切缘组织进行冷冻切片检查, 如果检查的结果提示为阴性, 且对于切缘距肿瘤距离应在8~10mm, 则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若为阳性则性根治性手术。
对于各治疗方法的术后结局分析
对于根治性宫颈切除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应用较多, 其特点是术中宫颈切缘距肿瘤位置大于1cm, 能够确保较好的妊娠结局。由于手术路径选择不同, 对于经阴道实施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VRT) 时, 此时我们需要首先将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 并且对该处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才能够实施手术, 如果检查结果提示为阳性则需要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于经腹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ART) 时, 适于肿瘤直径2cm, 阴道解剖异常、肥胖等患者, 由于卵巢血管与子宫血管存在交通支, 王沂峰等人通过将子宫动静脉宫体支游离悬吊起来, 改良了经腹部根治性宫颈切除技术, 从而避免了血管吻合带来的并发症[1]。
对于根治性宫颈切除生存结局的分析, 结合循证医学来看, Rob等人通过对618例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患者进行分析证实有29例复发[2],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分析发现, 患者的肿瘤的大小不同, 其复发率也不同, 在肿瘤≤2cm的患者中, 他们的肿瘤复发率2.9%, 而在肿瘤>2cm的患者中, 他们的肿瘤复发率大大升高, 达到了20.8%。而在一项有147例经腹部根治性宫颈切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7例患者的肿瘤复发, 同上诉的研究结果一样, 患者的肿瘤的大小不同, 其复发率也不同, 在肿瘤≤2cm的患者中, 他们的肿瘤复发率1.9%, 而在肿瘤>2cm的患者中, 他们的肿瘤复发率大大升高, 达到了20.0%, 从而得出RT技术具有较好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对于RT妊娠结局的分析, 同样, Rob等人在对618例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患者进行妊娠结局分析, 在300例妊娠中, 68例早期流产, 与普通人群早产率相当, 29例早产高于普通人群早产率, 从而得出经腹部根治性宫颈切除的妊娠结局低于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 推断其原因多与腹腔手术易造成粘连有关。
讨论
随着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向个体化、人性化方向的发展, 特别是借助于腹腔镜下与机器人辅助的RT技术、新辅助化疗等技术的应用,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安全性和疗效, 也给临床手术治疗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沂峰, 刘王乐, 刘风华, 等.改良的腹式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3) :226-228.
宫颈囊肿最好治疗方法 篇5
1、局部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灌洗可用1∶5000过锰酸钾溶液,1∶1000新洁尔灭溶液,1%醋酸溶液或0.5~1%乳酸溶液。轻度表浅者可用棉签蘸5~10%碘酊或5~10%硝酸银溶液局部腐蚀糜烂面,1周1次,能促进糜烂面痊愈。但应用时须注意避免药液漏到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粘膜上。涂硝酸银后,随即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蘸擦,现已少用。局部应用氯考片(氯霉素250mg与强的松5mg制成片),每晚或隔晚放于阴道深部,连用10次为1疗程,其效果与一般消毒药剂灌洗不相上下,可根据情况选用。
2、阴道侧穹窿封闭:详见其他疗法章封闭疗法。可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合并子宫颈旁结缔组织炎、腰骶痛及宫颈举痛明显、严重影响性生活者。
3、中药洗剂的洁尔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宫颈炎。其主要成分是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一般用10%的药液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二)、物理疗法: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最短的方法。适用于糜烂面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一般只需治疗1次即可治愈。
1、电凝法(electrocoagulation):以往采用辐射线状(radialfashion)电烙法(electrocauterization),愈合时间较久(6~8周),目前多改用电凝法,将整个糜烂熨平,故又称电熨(electricironing)。根据山东医科大学附院2095例的总结,电熨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次有效率为100%。具体操作,先安置好电熨器,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用阴道窥器暴露好宫颈,将电熨头接触糜烂面,均匀电熨,范围略超过糜烂面。电熨深度约0.2cm,过深可致出血,愈合较慢;过浅影响疗效。电熨后创面喷撒呋喃西林粉或涂以金霉素甘油。
2、冷冻疗法:系一种超低温治疗(ultralowtemperaturetherapy),制冷源为液氮,温度为-196℃。治疗时根据糜烂情况选择适当探头。为提高疗效可采用冻—溶—冻法,即冷冻1分钟,复温3分钟、再冷冻1分钟。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术后很少发生出血及颈管狭窄。缺点是术后阴道排液多。
3、激光治疗:是一种高温治疗,温度可达700℃以上。主要使糜烂组织炭化结痂,待痂脱落后,创面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治疗宫颈糜烂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长为10.6μm的红外光。治疗前的准备同电熨术。其优点除热效应外,还有压力、光化学及电磁场效应,因而在治疗上有消炎(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防御免疫机能)、止痛(使组织水肿消退,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与机械性刺激)及促进组织修复(增强上皮细胞的合成代谢作用,促进上皮增生,加速创面修复),故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
浅淡宫颈癌阴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阴道出血;手术;治疗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占80%~85%。其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流血史等。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至2013年,我科室收治的宫颈癌阴道出血患者30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临床出现中、晚期宫颈癌溃疡出血及空洞出血。
1.2方法手术可做腹下动脉结扎,也可行介入动脉栓塞法治疗。髂内动脉结扎法:在开腹后,摸清髂总、髂内、髂外动脉交叉部位及输尿管走向,以髂内外动脉分支处为中心,在髂内动脉内侧纵向剪开后腹膜约6cm长,左右拉开腹膜,钝性分离髂总及髂内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暴露髂总及髂内动脉,以阑尾钳在距髂总动脉约2cm处提起髂内动脉,用中弯钳在髂内动脉与髂内静脉之间进行分离,以引线针或小直角钳将l0号丝线二条自髂内动脉下方引出,结扎髂内动脉[1]。两结相距约1cm,结扎后不必剪断动脉。介入动脉栓塞法:采用Selding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4F或5F动脉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依次至对侧或同侧髂内动脉,用60%泛影葡胺行子宫血管造影,确定出血血管,使用栓塞剂阻断血管,拔除导管,局部加压包扎,患者平卧位24h,穿刺部位局部沙袋加压6h,防止出现血肿。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大出血控制情况28/30(93.3%)有效,临床出血因感染导致发热情况得到控制24/30(8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癌是宫颈黏膜细胞受致癌因素影响而失去生理性调控致使细胞无节制地增生、蔓延而成,细胞在增生过程中可不断地侵蚀破坏周围组织,最终因全身消耗至衰竭而死亡。临床上按侵犯范围可将宫颈癌分为5期:异型细胞开始在黏膜表层内出现,核增大深染或轻微核分裂,基底完整,细胞排列尚无明显混乱时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按病变程度分为CINl、CIN2、CIN3(即0期,相当于原位癌);工期为细胞典型癌化,成团突破基底膜,但仍尚未侵犯宫颈周围组织及宫体宫腔;当癌变侵犯宫腔及周围组织,但未达盆壁,或侵犯阴道未达下1/3时可诊断为Ⅱ期;若侵及盆壁但未及邻近器官者即为Ⅲ期;侵蚀膀胱或直肠或超出真骨盆者,稱为Ⅳ期;其中扩散到邻近器官者为Ⅳa期,扩散至远处器官者为Ⅳb期。癌细胞不断地增殖、坏死、脱落,沿着淋巴转移至腹股沟、闭孔、髂内外、骶前及腰等处淋巴结,形成癌灶,血行转移很少见,个别可转移至肺、肝、肾、骨。
早期病例多无症状,如已出现症状则以白带增多,周期中少量不规则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为主。中晚期病例则以中至多量的间断性阴道流液及出血为主,阴道排液呈米汤样,恶臭。因阴道多量流血而就急诊者多为中晚期,癌组织已侵犯至宫旁但未达到盆壁,侵犯阴道壁但未达下l/3者。患者常诉长期白带增多,开始为水样,后来因为肿瘤坏死组织感染、腐败而量变多,腐臭或腐肉状腥臭,有的可终日不断。也可带血、感染、发热、下腹坠痛。常在接触后,如性交、跌坐及排便、粗暴地阴道检查等,颈管及宫腔中的溃疡、空洞面崩裂或大块菜花状癌块脱落血管损伤而大量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均较差,消瘦、贫血、疲惫无力较为多见。晚期消耗明显者或感染者多有发热[2]。
腹部检查应从扪触脐周开始,逐渐向正中耻骨上方轻按触摸,让病人放松腹壁后再向深处查看子宫体是否增大、变硬及活动受限等,两侧附件、宫旁及盆壁有无硬结、固定、压痛。得到初步印象,以便与妇科内诊检查结果互相对照以较准确地判断病情。外阴消毒后,带消毒手套涂润滑油,先用示指轻轻伸入阴道,触摸阴道壁黏膜是否已被涉及,扩散癌面的部位及大小,外生菜花样转移灶多长在宫颈与阴道侧穹窿壁上,向阴道腔生长甚快,有时形成大如拳头的肿块,硬而不规则,质脆而松,随时可成块脱落,而使创面出血不止。如遇小动脉被腐蚀发生破裂即可出血如注。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大出血而休克。指检扪清宫颈大小及癌灶状况后再做双合诊以查清附件及盆腔情况。
宫颈癌阴道出血可采用腹主动脉下端阻断术: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的相应部位,剪开腹膜4~5cm,分离腹主动脉周围结缔组织,暴露腹主动脉下端与髂总动脉分叉部位,用中弯钳像游离髂内动脉一样小心分离腹主动脉下端(完全游离约1.5cm,注意勿损伤位于放动脉右后方的下腔静脉),以引线针将宽1cm,长20cm的棉带,由腹主动脉游离段的下方穿过,将棉带两端一起套入一条长7~8cm,直径lcm的橡皮管,在管的一侧穿出,拉紧后以钳夹住出口端的棉带,使橡皮管另一端压迫腹主动脉,而达到暂时阻断血流的作用,一般阻断20min不会造成下肢及盆腔器官缺血、坏死,在阻断时间,应迅速找到手术野出血点缝扎止血,如时间不够,放松阻断5~10min,然后再阻断20min,继续进行止血手术(注意:在阻断腹主动脉部位以上有肠系膜下动脉,阻断时应避免损伤该动脉)。采用大量纱布条紧压出血部位,关腹时纱条尾端留在创口处,术后逐日抽出。同时配合应用其他药物(止血、消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应用此法时,勿使输尿管受压,以免引起无尿,或造成输尿管坏死。为了防止术中出血,要求术者有一定的手术经验,熟悉解剖,操作认真,遇到出血时不慌张,不乱下止血钳,以免发生更多的出血和损伤。
就大出血而论,如抢救及时,措施得力,患者定能脱险,其后遗症是贫血、感染、体力低下,只有根据条件逐步调养纠正。就宫颈癌本病来说,其预后要根据临床分期、是否治疗、以及治疗条件和技术而定。
参考文献
[1]刘慧霞.宫颈癌合并妊娠1例并文献复习.中国医药指南.2014,05:201-202.
[2]王利.宫颈癌合并妊娠1例.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02):801.
传统中医治疗宫颈糜烂的研究进展 篇7
带下病首见于《素闯-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兰室秘藏》曰:“妇人白带久下不止, 脐腹冷冻, 阴中亦然此病皆然寒湿瘀其胞内”。认为带下的发生是由于寒渝蕴结体内所致。《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日:“所思不遂, 龙相之火, 因而外越, 是即亢火疏泄太过之带下, 入房太甚, 则冲任不守, 是为虚脱之带下”。指出阴虚不固办可导致带下病的发生。《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证。”《女科证治约旨》:“若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酝酿成病, 致带脉纵弛, 不能约束诸经脉, 于是阴中有物, 淋漓下降, 绵绵不断, 即所谓带下也。”这段原文指出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症状。总之, 带下病是由外感和内伤所致湿浊内停、伤及任带二脉, 造成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导致带下。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传统中医对于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
1 口服中药治疗
李雪花[1]用口服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 服用方法:1日3次, 每次6片, 饭后服, 连服2周为l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且月经干净后3~7d复查,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治疗总有效率为90%。
2 中药局部治疗
2.1 栓剂
胡风华[2]用黄榆栓 (药物组成;黄柏、黄芪、苦参、地榆、冰片、枯矾等) 治疗宫颈糜烂患者共168例, 总有效率达95.8%, 一疗程治愈率根据其轻重程度分别为83.7%, 58.3%, 45.5%。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托疮生肌、凉血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溃疡的作用;黄芪有托疮生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地榆有收敛、生肌、减少渗出, 减轻组织水肿、保护创面的作用。诸药通过扶正与祛邪的有机配伍, 促使宫颈糜烂面加快修复。李世梅[3]用黄龙栓 (大黄、黄柏、紫草、地榆等, 每枚含生药4g) 治疗宫颈糜烂38例。结果显示:总疗效为92.11%。黄龙栓对带下的疗效为92.11%, 对接触性出血总疗效为100%, 对腰腹疼痛的疗效为l00%。疗效显著。
2.2 散剂
沈华巧[4]以五倍予为术帖敷患处治疗宫颈糜烂128例, 总治愈率为97.6%。Ⅰ度宫颈糜烂患者1个疗程用药后, 症状及阳性体征全部消失为85.45%;II度及Ⅲ度宫颈糜烂患者, 一般要用药2~3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 症状及阳性体征全部消失分别为100%和35.71%。现代研究表明五倍子具有较强的解毒、消炎、除湿、杀菌的作用。牛煜等[5]用鹿茸治疗宫颈糜烂30例, 每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 用棉球擦拭宫颈口及阴道分泌物后给予鹿茸均匀外涂于宫颈表面, 超出糜烂边缘。共治疗4周。研究显示, 总治愈率36.67%, 总有效率100%。作者认为带下病的发生是因湿热蕴结下焦, 损伤任带二脉而为病。笔者用鹿茸治疗宫颈糜烂就是取其可“养血和血, 通血脉, 和腠理, 托疮毒, 散痈肿, 疽疡, 治疗赤白带下”之功用。现代医学认为, 鹿茸可促进创伤愈合, 对长期不易愈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伤口能增强再生过程, 促进愈合。
2.3 油剂
王建华等[6]用杏仁油治疗宫颈糜烂108例, 杏仁油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22例, 2~3个疗程治愈36例, 总治愈率为53.7%;有效48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8%。作者认为宫颈糜烂属中医学带下病范畴, 病机为湿热蕴结子门, 肉腐而致, 日久可累及脾胃, 甚至变生它疾。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杏仁主要作用是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尚有利湿消肿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杏仁有:“杀虫, 治诸疮疥, 消肿, 去头面诸风气疱。”现代药理研究杏仁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突变作用, 苦杏仁苷还能增强免疫。麻油具有润燥、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杀诸虫蝼蚁。”《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 生肌长肉、止痛、消肿, 被皮裂。”因此, 杏仁和麻油相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并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还能明显改善阴道清洁度, 使宫颈分泌物减少, 改善局部环境, 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加速糜烂面的愈合。
2.4 膏剂
朱氏[7]自拟妇人生肌膏 (黄连20g、紫草10g、白藓皮15g、炮山甲粉10g、当归30g、儿茶10g、炉甘石30g、血竭10g、黄蜡40g、麻油300g, 制成膏剂) 治疗单纯型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宫颈糜烂患者每于经净后开始, 隔3日1次, 直至糜烂面完全愈合。结果:97例全部治愈。上药次数最少者1次, 最多者5次, 平均上药3次, 经2~6个月随访, 均无复发。
摘要:我们祖国的传统中医理论博大精深, 对于各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因此, 本文主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传统中医对于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 为临床上用传统中医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医,宫颈糜烂,栓剂,散剂,油剂,膏剂
参考文献
[1]李雪花.败酱胶囊治疗寓颈糜烂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8) :62~63.
[2]胡风华.黄榆栓的临床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 :98.
[3]李世梅.黄龙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 19 (1) :9.
[4]沈华.五倍子治疗宫颈糜烂12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5, 7 (118) :45~46.
[5]牛煜, 林庶茹.鹿茸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6) :560.
[6]王建华, 徐志荣, 徐志安, 等.杏仁油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 2006, 37 (6) :32.
宫颈癌治疗进展 篇8
1 高剂量率治疗
安全有效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在美国尚未很广泛应用, MDAndeson医院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 美国妇科肿瘤的近距离治疗77.8%为低剂量率, 仅13.3%应用高剂量率高剂量率应用少的原因之一是对其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更高存在争议。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均肯定了高剂量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来自美国的Wahab等回顾性分析了217例患者的资料, 按照ICRU38号报告的参考剂量点要求, 对高剂量率和低剂量率进行了比较。等效剂量计算的结果显示, 2次低剂量率和6次高剂量率应用的A点、膀胱和直肠剂量点均很相近, 高剂量率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 且有应用方便、时间短等优势, 所以方便了患者, 同时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治疗患者的数量, 因而特别受发展中国家欢迎。我国目前多采用高剂量率治疗, 放射源多采用易于防护、短半衰期的同位素。此外, 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离治疗特别是组织间插植治疗更为方便。可以在临床广泛开展。高剂量率应用的分次多为5~9次, 分次剂量一般是A点500~600CGy。韩国Shin等报道, 对于局部晚期的宫颈癌每周3次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比2次更有效且安全, 可以缩短总治疗时间。
2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如何将先进的影像学和治疗计划手段引入近距离后装治疗, 也有报告。Lin等对15例宫颈癌患者采用PET进行近距离治疗计划的设计。在置入施源器后进行PET扫描, 用CMSFocus治疗计划设计, 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 PET显示病灶体积较大者和100%覆盖肿瘤的等剂量曲线剂量小者复发率较高。虽然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 随访时间也较短。但研究仍表明, 应用PET进行近距离治疗计划的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根据PET确定的肿瘤体积, 可以较准确地进行放射源分布的修改和计划的优化。国内也有单位做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用MRI进行评价, 结论是MRI成像可反映肿瘤对放射治疗的疗效。
3 逆向治疗设计的应用
美国的Huang等对34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对局部晚期或腔内照射无法达到的病灶进行组织间插植治疗, 应用逆向治疗计划进行设计, 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 90%的靶体积接受95%的处方剂量, 接受100%处方剂量的靶体积为88%, 接受150%处方剂量的靶体积是43%。结果显示, 靶体积接受内外照射85Gy剂量者预后较好。研究者认为, 应用逆向计划设计高剂量率治疗有较高价值, 推荐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剂量最好在85Gy以上。
4 内外融合调强后装
是指同时行腔内, 外照射调强合成计划, 完善靶区计量分布。国内四川省肿瘤医院用内外融合调强后装与二维传统后装治疗宫颈癌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患者带三管施源器行CT定位, 无金属异物者同时行MRI定位并进行图像融合;勾画靶区。治疗结果显示内外融合调强后装组与二维传统后装组病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8% (15例) 和88.4% (15例) ;2组Ⅰ、Ⅱ、Ⅲ级膀胱急性反应分别为6.3%和11.8%, 肠道Ⅰ、Ⅱ、Ⅲ级急性反应分别为12.5%和29.4%。内外融合调强后装能有效的治疗宫颈癌, 并有提高近期疗效的趋势;可以减少膀胱急性反应, 明显降低直肠急性反应。
5 宫颈癌单纯放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在, 我国各医院放疗科室所用的机器不同, 采用的放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他们均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但是在宫颈癌单纯放疗中有如下5个共同的原则和应注意问题。
5.1 消除量
消除量是指对外生型、体积大的肿瘤给予一定剂量, 使患者宫颈大致恢复至正常外形的剂量。一般在开始放疗时, 施行阴道治疗或组织间插植。消除量可以在源旁10mm处作剂量参照点, 一般消除量为10~20Gy。但在放疗时应注意的是, 肿瘤消除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 就是当治疗开始之初, 在全盆腔照射时给予消除量, 当全盆腔照射结束时, 宫颈外形才能得以恢复。
5.2 注意宫腔剂量
现在对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虽然已不依宫腔侵犯与否作为条件, 但据国外报道, 宫体受累者还是常见的。国外有研究者报道, 宫腔受侵的宫颈癌患者在Ⅰb期为7.8%、Ⅱa期为25.5%、Ⅱb期为38.2%, 总受累率为21.6%。而当宫颈癌患者的宫体受累时, 又常伴淋巴及周围组织的转移, 所以不应忽视宫体因素, 应注意宫体在放疗中的接受剂量。若仅考虑宫颈及宫旁的剂量, 而忽视宫体接受剂量, 可能易致宫体复发。
5.3 子宫移位
由于某些原因所致子宫移位, 在临床非常多见。例如, 炎症、肿瘤、盆腔手术等经常导致子宫位置不在盆腔中间, 而是侧向移位。此时, 应考虑宫腔治疗对宫旁剂量的影响, 即远离侧剂量降低、移位侧剂量增加。所以, 应仔细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 并对体外放疗剂量加以调整, 以弥补对宫旁剂量的影响。
5.4 注意宫腔、阴道的解剖位置
正常的子宫宫体前倾, 子宫与阴道成一定角度, 治疗时应考虑此因素对剂量及分布的影响。宫腔和阴道分别治疗, 可减少这种影响, 并减少宫口水平部位及直肠、膀胱部位的剂量, 对减少并发症有益。
5.5 个体化治疗
一种放疗方案不一定适合每个具体的病例,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设备以及医生的经验等, 在上述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 宫颈早期浸润癌, 单纯体腔内放疗即可;阴道侵犯多且狭窄, 宫颈呈空洞合并炎症, 治疗应从全盆腔照射开始, 并可增加全盆腔照射剂量, 相应减少体腔内治疗剂量;明显阴道浸润肿物或孤立转移可用阴道塞子或模子进行治疗;对于宫颈残端癌应适当增加体外剂量, 体腔内剂量因患者无宫体所以剂量应减少, 具体剂量根据残端宫颈管的长度、阴道弹性、病变情况及体外照射方式与剂量综合考虑。此外, 合并卵巢肿瘤或炎性包块者, 可考虑行手术切除。
6 近距离后装治疗的展望
近距离放疗随着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影像学技术推动了体外放疗的发展, 同样促进了近距离放疗的发展。依靠影像学资料设计近距离治疗计划是目前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最热门的研究之一。应用现代影像重建靶区三维信息, 选择辐射源的种植和分布, 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像。随着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如逆向治疗计划系统等进一步完善, 可与体外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一样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剂量体积进行评估。此外, 随着高科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的开拓, 在基础研究和理论验证的配合下, 大大促进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扩大了近距离治疗的适应证。252Cf中子近距离治疗机的问世将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 252Cf中子为高LEF射线, 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该治疗机适应证广、疗效高、使用安全, 它将有望成为现代近距离放疗设备种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Dimpopoulos J, Kirists C, Kirists C.Impact of systematic MRI as-sisted treatment planning on local control in cervix cancer:vienna experience in145patients treated by 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from1998~2003[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05:219~220.
[2]Martel MK.Brachytherapy for the next century:use of image-based treatment planning[C].Radiation Research, 1998:178~188.
[3]Martin RC, Balo PA, Balo PA.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alifornium-252neutron source[C].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0:785~792.
宫颈癌体外放疗进展 篇9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治疗,进展
体外照射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弥补腔内治疗的不足, 增加A点以外的宫旁浸润区和淋巴转移区的剂量。现就宫颈癌体外照射情况做一综述。
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患者首先在CT或MRI模拟定位机下进行治疗区域的扫描, 由临床医师确定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范围、预期的照射剂量, 然后将图像传输到逆向计划系统, 由计划系统优化射野参数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目标。不仅能使射线束在三维空间形态上与靶区形状一致, 而且在计划优化的条件下能实现靶区边缘被90%等剂量曲线包绕, 很好地满足临床剂量等要求, 符合肿瘤放疗生物学原则, 不受病灶大小和形态的限制, 适应证范围较广。3D-CRT在给予盆腔不同区域和淋巴结引流区足够剂量的同时, 比常规射野更有效地减少小肠、直肠和膀胱的受量[1~2]。
2 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调强放疗强度可调的适形放射治疗过程采用反计划, 首先由医生根据射野内的肿瘤的形态和性质给出处方剂量分布, 这个处方剂量包括肿瘤的照射剂量和关键组织的限制剂量, 然后根据肿瘤和关键组织的位置、组织的不均匀性、射野数目等因数由计算机经反复迭代运算得出每个射野的最佳射束强度分布, 使得实际在体内形成的空间剂量分布与医生的处方剂量最接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MRT, 简称调强放疗) 应用于临床仅有短短几年的时间, 却引起肿瘤放疗界广泛的重视, 并用于宫颈癌治疗[3~4]。IMRT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势, 被认为是21世纪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趋势和方向。
3 四维、五维照射技术
四维照射技术是在三维照射技术的基础上加上时间概念, 主要包括适时照射和自适应照射即在治疗的前5次每天行1次影像学检查并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确定其计划靶区, 然后综合分析这5次的结果确定最终的计划靶区。
五维照射技术是在四维照射技术的基础上将肿瘤及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因素考虑在内。这需要在细胞生物学和放射生物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指导临床确定最佳分割照射时间。
4 重粒子束高线性能量传输射线放疗 (Heavy particle Beam-High Linear Energy Transfer Radiotherapy)
最近研究表明, 快中子线、质子线、负π介子线和重离子线等重粒子束拥有优越的肿瘤物理剂量分布和良好的生物效应的双重优势, 近年来在肿瘤放射治疗方面发展迅猛, 被国内外放疗界称作是21世纪放疗技术的最前沿和真正的高线性能量传输 (linearenergy transfer, LET) 放射线治疗。
5 结语
相信随着放射物理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 放疗将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Portelance L, Chao KS, Grigsby PW, 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reduces small bowel, rectum, and bladder dose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receiving pelvic and para-aortic irradia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 51 (1) :261.
[2]Roeske JC, Lujan A, RotmenschJ, et al.Intensity2modulated whole pelvic radi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J].Int J RadiatOncolBiol Phys, 2000, 48 (5) :1613~1621.
[3]Wang SL, Liao Z, Liu H, 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with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 (34) :5501~5508.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篇10
1 宫颈细胞学检查
1.1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应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 行染色和镜检。凡婚后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5级分类法虽然简单, 但各级之间的区别无严格的客观标准, 并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不能很好地反映癌前病变。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1.2 液基细胞学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由于漏诊率较高, 为了及早发现宫颈上皮病变, 一种新型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产生了[7], 也就是T C T。多项研究表明, 与传统巴氏涂片相比, T C T可减少6 0%的漏诊, 明显提高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液基细胞学设备及耗材价格昂贵,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开展较困难;且机械化液基细胞制片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病变细胞数量较少时不易寻找, 因此影响诊断。C e lik等[8]认为液基细胞学对异常宫颈上皮的检出率并不优于巴氏涂片。目前T C T检查仍不能完全替代巴氏涂片法。
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是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宫颈细胞学发现异常 (巴氏分类Ⅱ及Ⅱ级以上或T B S中有异常上皮细胞) 应行阴道镜检查, 进一步明确诊断。阴道镜将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1 0~4 0倍, 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宫颈上皮结构与血管形态, 以发现与宫颈癌相关的异型上皮、异型血管[9]。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病变状况, 注意宫颈移行带区内的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异型血管及镶嵌结构, 在可疑病变区行活组织检查, 根据病理学明确诊断定位活检, 提高诊断准确率, 满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5.3%, 不满意阴道镜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2 3%。虽然宫颈内病变易漏诊, 但对子宫颈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阴道镜设备昂贵及检查医师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不适合用于大规模普查工作。
3 H P V检测
目前认为, 高危型别的持续性感染, 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基本病因[10]。H P V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A亚群, 是一类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双链D N A病毒[11]。目前已发现1 2 0余种H P V亚型, 其中近1 0多种亚型与宫颈癌发病有关。H P V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包括H P V 6、1 1、4 2等亚型, 常引起生殖道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的H P V病毒主要包括H P V 1 6、1 8、2 6、3 1、3 3等亚型, 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 I N) 及宫颈癌相关。目前认为, 低危H P V亚型一般不诱癌变, 高危H P V亚型产生E 6、E 7癌蛋白, 癌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周期调节蛋白p 5 3、R B等相结合, 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 从而发生恶变[12]。宫颈癌致癌机制被认为是持续性H P V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与宫颈局部微环境改变因素使H P V D N 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脆位区并表达E 6、E 7癌基因, 逃逸正常免疫监视和抑制细胞凋亡, 而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成为癌变细胞[13]。
研究显示[14], 对于间隔1 2个月两次H P V检测阳性, 并且检测出属于同一型别才能确认是H P V持续感染。高危型H P V的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 宫颈癌的发展过程大概需要1 0年的时间, 大致可经历四个阶段:H P V感染期、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 (C I NⅠ) 、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 (C I NⅡ和C I NⅢ) 和宫颈癌[15]。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宫颈癌的管理与预防上已经开始使用H P V的检测, 由于它的灵敏性远高于细胞学, 因而在分诊、初级筛查以及治疗后检测上更有意义。H P V D N A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 (H C-Ⅱ) 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H P V检测技术, 快速导流杂交芯片技术可进行H P V感染的分型。I n v a d e r te c h n o lo g y等[16]研究表明, 其中H C-Ⅱ和快速H P 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普遍。H P V分型检测能将众多A S C U S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性质未定) 和低度病变进行准确的风险分类, 避免细胞学和其他检查的漏诊。
如果及时发现H P V感染和C I N、给予适当的阻断治疗, 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因此, 在各种宫颈癌筛查方案中都强调了H P V检测的意义。H P V检测虽提高了筛查的敏感度, 但特异度有所下降, 且H P V检测成本高, 实验室设备要求也很高, 不适合大规模筛查[17]。
4 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确诊的依据。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 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 2点4点处取材;为提高取材准确性, 可在阴道镜指导下活检, 所取组织应包括一定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 以减少漏诊率, 提高诊断准确率。若宫颈有明显病灶, 可直接在病灶区取材。阴道镜辅助下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内瘤样病变与早期宫颈癌的金标准[18]。杨晓东等[19]对6 5 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 结果认为电子阴道镜在C I 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达9 5%以上。宫颈点式活检的优点是取材较方便, 但钳取组织受限, 容易造成微小病变的遗漏。当病变较小没有取到病变组织时无法做出诊断, 再者, 宫颈活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出血比较多, 不易止血。有研究表明[20], 宫颈活检与细胞学及H P V检查联合可以降低漏诊率, 但是对于宫颈管内早期的病变, 因难于暴露宫颈活检漏诊率较高。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依据, 但该检查有创, 同时活检对病理诊断技术有一定要求, 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浅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常见问题 篇11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改进方法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为主。根据FIGO国际年报,1982~1993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约8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中接受过放射治疗[1,2]。腔内近距离治疗 (ICBT)结合体外照射 (EBRT)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该法可使宫颈癌放疗5年生存率达70%左右。适用于各期宫颈癌。为提高宫颈癌的放疗疗效,临床上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合理选择适当的消除量
消除量是指外生型的大宫颈肿瘤被局部阴道放疗消除,使之大致恢复至宫颈外形的剂量。临床上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以“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采用适当的放射剂量,通过合理的布局,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的目的”为原则。
中国医学科学院常规以源旁1cm 作为剂量参照点。一般消除量为10~20Gy,消除剂量次数不宜多,特别是组织间治疗,应注意肿瘤消除需要时间, 一般2周后才能见到肿瘤消除的程度,不应过早的进行再次消除,否则,剂量浪费,正常组织受量未能减少。故当治疗开始之初, 在全盆照射时给予消除量, 当全盆照射结束时, 宫颈外形方可逐步得以恢复。
2 提高肿瘤靶区设计的准确性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療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肿瘤靶区的设计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2.1采用IMRT技术代替常规体外放疗
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外照射引入了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放疗照射野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明确靶体积范围,同时应用MRI能很好地判断预后。
采用IMRT技术代替常规体外放疗能减少膀胱、小肠和直肠受照容积,其优势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靶区的精确勾画和定位的高度重复性,以及对内在器官运动的了解,是IMRT的基础。
2.2 TPS在腔内照射中的应用
腔内照射以以三维(3D)影像为基础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使得治疗更加精确。TPS(计算机放疗计划系统)的应用,在定位和射野设计与剂量上有高精度的保证,从而达到彻底消除肿瘤的要求,而周边组织的剂量则控制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得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病灶类似。
3 提高照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
3.1宫腔阴道分别治疗
正常宫体前倾,宫腔与阴道呈一定角度,传统的北京型宫腔与阴道容器很易放置成标准位置。我们在行施传统的腔内治疗中,常规方法是宫腔与阴道同时进行。但在后装治疗时,因为容器与传送管道相连,难以将阴道和宫腔容器放置理想。故我们在后装放疗时,改为宫腔与阴道分次上镭,宫腔阴道分别治疗。
3.2灵活处理子宫移位问题
子宫并未位于盆腔中部,而是侧向移位。子宫移位临床常见,由于某些原因,如炎症、肿瘤、盆腔手术等常致子宫位置不在盆腔中间,而是侧向移位。此时应考虑宫腔治疗对宫旁剂量的影响(远离侧剂量降低, 移位侧剂量增加)。应仔细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 并对体外剂量加以调整, 以弥补对宫旁剂量的影响[3]。
4 合理衔接内外照射
合并感染的肿瘤,空洞型肿瘤,宫旁侵犯重的肿瘤或病人园肿瘤浸润而阴道狭窄时应以全盆大野照射开始治疗。随着放射的进行,肿瘤逐渐消退,阴道的伸展性可能改善,允许腔内治疗的进行。全盆照射的剂量可适当增加,但要相应调整腔内照射的剂量。腔内放疗与体外放疗所给予A点的总剂量在70Gy左右,根据病人及肿瘤情况个别化调整。大菜花型宫颈癌,或局部呈现外大菜花型宫颈癌,或局部呈现外突性大结节者则以腔内治疗开始,适当增加局部剂量或给予消除量,有条件者先给外突性肿瘤间质插植放疗,使肿瘤最大限度的脱落及消退,改善局部解剖.有利于腔内放疗的进行,改善治疗效果[4]。
5 手术、放疗、化疗有机结合
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尤其作为首选。然而,手术以后下一步怎么办,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放疗、化疗或放化疗,NCCN的宫颈癌治疗指南即是当今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宫颈癌临床处理标准,其中对于宫颈癌术后补充治疗的原则有详细描述。
根据2013最新版NCCN宫颈临床实践指南,宫颈癌术后需不需要补充治疗,或者需要补充放疗还是化疗,主要取决于手术发现高危因素和疾病分期。NCCN宫颈临床实践指南需要临床放疗医师重点掌握,指导病人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有利于宫颈癌的预后。
6 宫颈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放射治疗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宫颈癌病人,合理选择适当的消除量,最大限度提高肿瘤靶区设计的准确性及照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注意合理衔接内外照射必要时手术、放疗、化疗有机结合,才能得到较好的疗效,造福广大女性宫颈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Pettersson F . Annual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gynecological cancer .Stockholm :FIGO, 1988,20:1992,21:48
[2] Pecorelli S . FIGO annual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gynecological cancer .(vol.23) .Spain : Book Print ,SL,1998 . 5
[3] 孙为民,孙健衡.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及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46-147
宫颈癌治疗进展 篇12
1 联合卡铂治疗方案
Naga等[4]进行了多西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对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的研究。17例IB2~IV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接受静脉多西紫杉醇 (60mg/m2) 和卡铂 (按AUC=6) 治疗, 1~6个疗程。其中鳞癌9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果2例完全缓解, 11例部分缓解, 总反应率为76%。用药期间没有出现疾病进展的病例。6例腺癌患者均发生反应, 其中一例还出现病理学的完全缓解。
Tinker等[5]对25例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 紫杉醇155~175mg/m2, 卡铂按AUC=5~6计算用量, 每四周为一疗程, 总反应率为40%, 无疾病进展期为16个月, 中位存活时间为21个月, 主要毒副反应为贫血。
而Sit等[6]也对15例复发或持续性宫颈癌患者接受6个 (4~26) 疗程的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进行了研究。其中4例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 总有效率60% (9/15) 。平均生存期17 (4~39) 个月。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神经病变。因此, 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对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 尤其它对宫颈腺癌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有研究比较了顺铂+紫杉醇 (PT方案) 与卡铂+紫杉醇 (CT方案) 两种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或持续性宫颈癌的疗效, 62例患者中14例接受PT方案治疗, 48例患者接受CT方案治疗, 反应率分别为29%和53%, 中位随访9个月, 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11个月, 并且, CT方案治疗的毒副反应要小于PT方案[7]。
2 联合顺铂治疗方案
David等[8]对264例FIGO IV期、复发性或持续性宫颈癌患者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研究, 比较了单药顺铂50 mg/m2与紫杉醇135 mg/m2联合顺铂50 mg/m2的疗效。结果显示,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和19%,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8个月和9.7个月 (P>0.05) , 但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并且, 与顺铂单药治疗组相比, 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两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7%和3%, 3~4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8%对13%。表明联合治疗方案提高了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 但是仍未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Smith等[9]进行II期临床试验研究, 对53例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顺铂和替拉扎明联合化疗, 静脉滴注替拉扎明 (TPZ) 260mg/m2、顺铂75mg/m2, 每三周为一疗程。其中鳞癌46例, 腺癌7例。结果, 4例完全缓解, 13例部分缓解, 总反应率为32.1%;没有接受放疗增敏化疗的患者的反应率高于接受放疗增敏化疗的患者, 因此, 此联合方案对未接受放疗增敏化疗的患者的治疗疗效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Maluf等[10]也对33例IV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此联合方案的化疗, 静脉输液TPZ 330mg/m2、顺铂75mg/m2, 每三周为一疗程, 2例完全缓解, 8例部分缓解, 总反应率为27.8%, 11例 (30.6%) 疾病稳定, 2例疾病进展。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此研究表明TPZ和顺铂联合化疗对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是安全有效的, 但有待于III期及以上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16例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和顺铂的联合治疗, 卡培他滨1 000mg/m2, 口服, 2/d, d1~d14;顺铂50mg/m2, 静脉滴注, d1;每三周为一疗程。结果, 4例完全缓解, 4例部分缓解, 总反应率为50%, 患者中位存活时间为23个月[11]。
Jeffrey等[12]研究纳入287例患者, 比较了异环磷酰胺5 g/m2+顺铂50 mg/m2、博莱霉素 (30 U) +异环磷酰胺5 g/m2+顺铂50 mg/m2两种含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结果显示,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2%和31.2%,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4个月和8.5个月。与单药方案相比, 三药联合方案提高了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 但三药联合方案也未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Cadron等[13]比较了单药顺铂与异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 (PIF方案) 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 11例患者接受了单药顺铂 (37.5mg/m2, d1~d2, 四周一疗程) 治疗, 10例患者接受了异环磷酰胺 (2g/m2, d1~d2) 、5-氟尿嘧啶 (500mg/m2, d1~d2) 和顺铂 (用法同单药顺铂组) 治疗, 四周一疗程。结果单药顺铂组中1例 (9%) 完全缓解, PIF组4例 (40%) 部分缓解, 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2.3个月。PIF联合化疗方案的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与单药顺铂相比, 并未显示出提高患者存活的优势, 但由于本研究纳入例数太少, 因此需进行大样本的比较。
44例复发性、持续性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接受丝裂霉素6mg/m2、异环磷酰胺3g/m2和顺铂50mg/m2静脉滴注化疗, 每三周为一疗程, 4例患者完全缓解, 11例部分缓解, 总反应率为34%, 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6个月和存活时间为10月, 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4]。
Harry等[15]对293例晚期、复发性或持续性宫颈癌患者进行了III期临床试验研究, 其中146例患者接受了顺铂50mg/m2 (CPT方案) 治疗, 每三周为一疗程;147例患者接受了顺铂 (50mg/m2) +托泊替康 (0.75mg/m2, 第1、2、3日) 化疗 (CT方案) , 每三周为一疗程, 接受CT方案化疗的患者的毒副反应重于接受CPT方案化疗者。结果, 接受CPT方案化疗的146例患者中, 4例完全缓解, 14例部分缓解, 总体反应率为13%, 中位存活时间为6.5个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2.9月;接受CT方案化疗的147例患者中, 14例完全缓解, 22例部分缓解, 总体反应率为27%, 中位存活时间为9.4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6月, 上述结果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证明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 拓泊替康联合顺铂是唯一与单药顺铂相比既提高有效率, 同时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联合治疗方案。同时, 托泊替康联合顺铂组的不良反应在预期范围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4%, 3~4度贫血发生率为40%。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与顺铂组无差异。分层分析显示, 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放疗和含顺铂方案化疗以及确诊到复发间隔时间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GOG-179试验证明, 托泊替康与顺铂联合用药与顺铂单药治疗相比, 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同时血液学不良反应风险增高。因此有必要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在开始治疗到随机分组的9个月中的4个时间点, 所有生存患者各完成一套包含67个问题的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评估工具包括以下4方面:癌症治疗的综合评估、神经毒性量表、疼痛评估、患者整体生存质量单一项目形象化量表的评估。结果显示, 两个治疗组在4个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托泊替康治疗所致不良事件并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6]。
3 其他治疗方案
Umesaki等[17]对51例复发或晚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依立替康 (CPT-II) 和丝裂霉素治疗, CPT-II 100mg/m2第1、8、15日静脉滴注, 同时第1日丝裂霉素10mg/m2, 28日一疗程。2例完全缓解, 24例部分缓解, 总有效率51%。22例患者化疗后能进行手术切除。而Tsuda等[18]对27例复发或IV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CPT-II和奈达铂联合化疗。CPT-II和奈达铂推荐剂量分别为50mg/m2和80mg/m2。2例完全缓解, 14例部分缓解, 总缓解率59%, 再次治疗后缓解的复发患者出现病变进展和生存时间平均为161d和415d。主要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 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二线或三线药物。Goncalves等[17]进行II期临床试验, 30例复发性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 接受gefitinib500mg/d治疗。结果未观察到客观缓解, 其中6例患者疾病稳定无进展,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1.5d,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37d, 中位存活时间为107d;主要毒副反应皮肤过敏和胃肠道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之内[19]。
10例晚期或复发性的宫颈癌患者每周接受静脉多西紫杉醇35mg/m2化疗, 化疗2~6疗程 (中位2疗程) , 其中鳞癌6例, 腺癌3例, 腺鳞癌1例。结果缓解率为零, 3例患者用药期间无疾病进展, 7例疾病进展。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7个月 (0.9~5.8月) , 中位存活时间为6.9个月 (1.6-23.7月) [20]。
4 展望
总之, 复发或难治性宫颈癌的化疗方案多种多样, 仍以铂类药物为主, 化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复发性或难治性宫颈癌预后差, 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变程度、初次治疗方式以及复发病灶的形式和特点来选择, 以综合治疗为主, 提倡治疗个体化, 努力提高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复发或难治性宫颈癌的死亡率高、预后差。在放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再次放疗疗效差, 且并发症多。手术治疗只适合于放疗后中心性复发的患者, 对于放疗后非中心性复发或放疗加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些患者常有输尿管梗阻, 肾功能受损, 而影响化疗药物的应用。化疗已普遍应用于复发及难治性宫颈癌的治疗, 现就目前化疗的进展加以综述, 以期寻找更佳的化疗方案, 提高复发及难治性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存活率。
【宫颈癌治疗进展】推荐阅读:
宫颈癌放射治疗护理07-01
宫颈癌的综合治疗10-10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07-31
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08-01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10-11
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10-12
宫颈炎治疗论文06-06
激光治疗宫颈糜烂护理05-11
慢性宫颈炎治疗新进展09-15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研究10-12